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动态评估研究(精选3篇)
课题方案设想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伴随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功能从单一到多元。截止2010年5月,全市共有经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41个(其中华侨城集团、大芬油画村、雅昌企业集团、腾讯、深圳古玩城等5家单位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些园区(基地)汇聚了全市半数以上的文化创意企业和人才,是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地和中坚力量。园区(基地)的经营动态直接反映深圳文化产业整体的活力和运行状况,园区(基地)的管理的成败,成为深圳文化产业能否做大做强,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的关键。
正是基于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在深圳文化产业发展中战略地位的重视,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专门政策支持园区和基地发展。一是市政府于2005年12月28日颁布了《关于建设文化产业基地的实施意见》(深府„2005‟218号),首次对我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发展作出规定。2008年7月15日,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再次修改颁布了《关于建设文化产业基地的实施意见》(深府„2008‟160号),对我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发展目标、组织管理、认定程序、政策支持和检查评估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各个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进行了考核和认定,并将优秀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推荐到上级部门认定为省级和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二是加强“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园区(基地)的资助。据不完全统计,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园区和基地内的文化企业占已资助金额的50%以上。同时,重点资助园区(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园区和基地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展示交易平台、投融资平台、人才培训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园区和基地形成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增强园区和基地的增值盈利能力,促进园区和基地良性发展。三是出台相关税费减免政策,鼓励“三旧”改造成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规定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公共消防设施配套费、供水设施增容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费及其他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给予减收或免。
但从总体上看,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对比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在深圳文化业领域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政府对园区(基地)的管理显得比较薄弱和粗放。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整体的科学管理。由于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类型差异很大,企业众多,建设和管理方式也各不相
同,相对统一的统计指标和口径尚未建立,全市目前对园区(基地)整体规模、发展水平、经济贡献、经营状况等的把握仍停留在定性描述的初级管理阶段,家底不清。二是缺乏动态管理。目前政府对园区(基地)的管理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首先是开展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认定工作,其次是对通过认定的原有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主要是一年一度的年审工作和根据国家、省上级部门的要求,配合完成了国家文化产业基地(深圳)巡检工作,组织开展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影响力评价组织推荐工作。由于缺乏科学的动态评估和管理指标体系,年审和巡检工作大多流于形式,是静态的和被动的,对园区(基地)和激励和成长意义不大。
要提高深圳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管理水平,目前亟待建立一套科学的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动态评估管理系统,实现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动态监测、评估、分析和管理,及时掌握园区(基地)的整体发展状况和运营动态,为产业政策调整体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有效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园区(基地)的竞争力,促进我市文化产业的壮大和发展。而要建立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动态评估管理系统,必须首先进行“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动态评估管理指标体系”的研究,只有根据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现状和特点,参考国内外有关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拿出一套科学的、量化的、实用的和前瞻的动态评估管理指标,并确定各指标之间的联动关系,建立分析逻辑框架和数理模型,才能为下一步应用现代电子工业商务网络平台,开发“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动态评估管理系统”做好基础准备。因此,开展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动态评估管理指标体系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鉴于目前国内在文化产业园区动态评估指标研究方面尚未深入开展,利用深圳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丰富实践优势,在全国率先进行此项研究,并应用研究成果,率先探索建立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动态评估管理系统,将具有相当大理论示范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
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背景和意义:描述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当前园区(基地)的管理现状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动态评估管理指标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2、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充分调研的与理论分析相结合,重视比较研究和经验借鉴,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
3、有关动态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梳理和实践总结:文献综述,总结动态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动态评估经典案例分析(特别是国内与
文化产业园区相近的高新开发区的动态评估管理实践),找出构建动态评估管理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和有效方法。
4、本课题指标体系确立的原则和特点:针对深圳文化产业园区现状和发展要求,阐述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动态评估管理指标体系选择的原则和特点。
5、指标的分类与描述:从基础支撑性、生产运营动态、人力资源状况、服务与管理、政策环境等不同维度构建动态评估管理指标体系,对指标的内涵、外延、量化及获取方式等逐一进界定和描述。
6、指标关联性分析及动态评估模型构建:分析各指标间的关联性,应用数理逻辑构建动态评估分析模型。
7、关于应用动态评估管理指标体系建议:应用动态评估管理指标体系开发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动态评估管理系统”,动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配套相关政策和人力资源保障“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动态评估管理系统”实施等。
课题成果:《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动态评估管理指标体系研究》报告一份
三、课题组织及计划
课题组织:建议课题由文体旅游局文产处与深圳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共同申报,文产处主要负责政策指导和调研协调工作,研究中心承担调研和文稿写作任务。
课题计划:
2012年4月前,完成资料收集、文献综述、提纲细化、调查问题的设计和调研准备;
2010年6月前,完成本地文化园区(基地)的调研工作、和本地专家、官员、园区(基地)管理人士座谈会、研讨会等;
2010年8月前,完成国内有关文化产业园区、高新的开发区调研(如条件允许,建立考察香港、新加坡)园区和政府管理机构,同时收集材料;
2010年9月前,完成研究报告初稿
2010年10月前,组织调研报告征求意见工作,完成修改意见征集
2010年11月前,完成研究报告修改工作交付审议
七、经费预算
一、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发展状况分析
(一) 数量大幅增长, 但有滥和乱之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数量近些年来有了大幅度增长, 以国家级示范园区基地来看, 截至目前共命名5批266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4批8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2批共7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据第五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论坛上公开的不完全统计, 截至2012年上半年, 全国文化产业园区已超过2500家。数量大幅增长带来了滥与乱, 很多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同质化严重, 甚至借文化之名大搞房地产开发。在2009年和2011年文化部开展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巡检工作中就发现一些单位因存在突出问题无法发挥其“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 并分别撤销了3家和4家示范基地的命名。
(二) 文化企业孵化速度快, 但质量堪忧
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孵化能力近些年来获得了较大提升, 2005年, 园区基地的孵化基金仅为7.38亿, 孵化的企业数量只有697家;到了“十一五”末的2010年, 孵化资金增长到了22.38亿, 孵化企业数量则大幅攀升至8960家, 增长了13倍之多。孵化能力的提升凸显了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组合带动效应, 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然而, 如此之快的企业孵化速度也带来了文化含量低、缺乏成熟的业务模式、员工流失率高、企业生命周期短、为孵化而孵化等问题。
(三) 产值总体有增长, 但个体出现两极分化态势
统计显示, 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总体经济规模已经从2008年的600亿元, 迅速扩大到2011年的3000亿元。根据现有2008年、2010年和2011年关于示范 (试验) 园区基地年产值的数据显示, 2008至2011年, 示范 (试验) 园区基地的文化产业年产值随着园区、基地数量的增加持续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 文化类企业经营个体的业绩出现了两极化的现象:一方面, 新兴文化企业实现了繁荣发展, 华谊兄弟半年利润暴增近3倍, 上海东方明珠集团和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分别在广播电视和文化主题公园领域成为行业的佼佼者;然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传统的文化产业却面临着转型升级之痛, 如2012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出版传媒利润增幅下滑40%以上, 天舟文化和凤凰传媒都在谋求转型。
二、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绩效评估现状
2011年11月, 文化部开展了“2011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评选活动, 以204家基地为基础, 构建了文化内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影响力评价体系。在理论研究方面, 占绍文、辛武超 (2013) , 张凤娟、陈书龙 (2013) , 范玉刚 (2011) 等学者从经济、社会、外部环境、政策创新以及国际比较等方面提出了园区基地评估的评估指标体系。然而, 上述研究与实践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将关注点仅仅停留于评估层面, 仅着眼于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分标准的探讨。需要认识到的是, 评估排名实际上只是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过往绩效的定位比较, 要促进其发展完善, 更需要的是基于评估的方法手段, 去研究与“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目标的差距, 去发现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纳入绩效管理的规范化轨道。二是需要加大分类细化研究的力度, 如文化部在示范基地影响力评估过程中, 虽然也对基地类型按照集聚和单体企业进行了划分, 但在目前确立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 存在着诸如“桂林愚自乐园”、“吾屯热贡文化艺术村”、“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等一些非企业型的文化基地。如何对这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化单位开展绩效评估与管理, 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三是需要开展园区基地绩效评估的专题实践探索。2011年文化部开展的评估是围绕“影响力”进行的, 虽然与绩效评估有很多相关之处, 但是并非基于园区基地绩效的系统化设计, 因此亟需加强以绩效为核心的评估与管理实践。
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体系是绩效管理机制的核心要素, 是绩效管理“全面、客观、准确的关键所在”。根据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性质特点, 可将其分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企业类示范基地和非企业类示范基地三类。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根据三类评估对象的不同性质特点, 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一)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参考性框架
文化产业园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分为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估两大类, 分别从定量化指标评估和定性问卷调研两个方面开展评估。客观评估可以从经济、科技、就业、人才四个方面进行, 主观评估主要可以从硬件基础设施投入、周边环境配套和软环境公共服务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指标框架如表1所示。
(二) 企业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参考性框架
参照文化产业园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企业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亦可分为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估两大类:客观评估包括经济绩效、科技绩效、就业绩效、人才绩效四个方面;主观评估从客户服务、员工凝聚和基地示范效应三个方面展开。在实际指标体系设置过程中应根据国有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不同企业性质做差异化设置。具体指标框架如表2所示。
(三) 非企业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参考性框架
非企业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亦分为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估两大类:客观评估包括经济绩效、就业绩效、人才绩效三个方面;主观评估从服务对象满意度、内部员工满意度和基地示范效应三个方面展开。具体指标框架如表3所示。
(四)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指数的构建
分类对文化产业园区、企业类示范基地和非企业类示范基地进行体系的构建, 更多的是为了帮助园区、基地了解自身发展状况。然而,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命名是一个评选择优的过程, 对现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评估, 更是必要的监督机制补充。因此, 在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 还应通过采用科学化方法, 构建综合性绩效指数。综合性的绩效指数能够帮助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相关主管领导较为综合、全面、直观地了解辖区内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动态发展演化的态势与规律特点, 从而达到促进科学决策、及时决策, 增强决策有效性的目的。
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动态绩效管理机制的构建
(一) 构建基于PDCA理念的动态绩效评估管理机制
本文认为, 应该构建基于PDCA的绩效管理机制, 促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成效的不断提升。具体来讲, 包括如下四个机制。
1. 建立绩效承诺机制
首先, 由绩效管理对象根据绩效指标体系制定绩效计划初稿, 提交相关政府主管部门, 绩效计划要设立明确的关键节点任务目标;然后由政府主管部门对绩效计划初稿进行审核, 并与园区基地管理者就相关计划内容进行反复沟通, 双方达成一致后, 形成正式的绩效计划承诺书;最后双方签字盖章, 绩效承诺生效。
2. 建立过程绩效管理机制
对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企业类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可以结合绩效指标体系和绩效计划中的阶段性任务目标, 开展季度的监督检查;对于非企业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过程管理可以适当宽松, 一般每半年开展一次过程绩效监督检查。通过过程绩效管理及时纠偏与辅导, 帮助园区基地年度绩效任务目标的完成。
3. 建立综合绩效评估机制
在示范园区基地的绩效评估中, 应着力构建“内容全面化、主体多元化、程序规范化、结果公开化”的综合评估体系。在评估成绩构成上, 应将过程绩效管理纳入年度绩效评估总成绩。在综合绩效评估的基础上, 应编制《年度绩效评估报告》, 形成绩效评估结果的有效反馈机制。
4. 建立绩效评估结果应用机制
一是应用于绩效改进, 要将绩效反馈报告中反映的问题, 纳入下一年度的绩效评估体系中进行跟踪管理,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与辅导;二是应用于政策调校与决策优化, 将绩效评估结果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评先评优、政策补贴、税收优惠等相挂钩, 建立基于绩效评估的文化扶持政策体系;三是应用于奖惩激励, 建立绩效激励基金和荣誉激励体系 (如设立年度优秀园区基地称号等) , 基于绩效评估结果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开展物质和荣誉双重激励, 充分调动园区基地的积极性。
此外, 在上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相关管理机制构建的基础上, 应编制和颁布实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评估管理办法》, 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的持续提升。
(二) 构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信息化动态管理机制
在现代信息科技社会, “管理方法+IT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科学管理的主流模式。在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评估管理机制设计的基础上, 应建设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动态绩效评估与管理软件平台, 实现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管理。该信息系统应至少包含如下主要功能模块:一是指标数据分散采集、自动生成模块。将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关键绩效指标设计成电子表格, 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数据在线填报、在线审核、在线生成统计表格, 为相关人员减轻工作量、促进数据准确性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在线评估、评估结果智能生成模块。开发在线绩效评估系统, 实现评估主体在线评估, 绩效指数智能核算、评估结果自动生成, 并能够在线生成绩效评估报告;三是领导科学决策支持模块。开发绩效评估结果分析功能模块, 智能化生成各种领导决策所需的数据分析图表, 动态展示辖区内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绩效发展演化态势, 为领导和相关主管部门实时监控、及时决策、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最有价值的信息。
摘要:根据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性质特点, 分别构建了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企业类示范基地和非企业类示范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设计构建了基于PDCA理念的动态绩效评估管理机制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评估与管理
参考文献
[1]警惕文化产业园“泡沫”化[N].中国财经报, 2012-5-10.
[2]占绍文, 辛武超.文化产业园区的界定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天府新论, 2013, 1.
[3]张凤娟, 陈书龙.关于文化产业园绩效评估体系的探讨[J].中国商贸, 2013, 2.
[4]范玉刚.对文化产业园发展的战略思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1, 6.
[5]文化部公布2011年度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影响力评价结果,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文化产业发展[N].中国文化报, 2011-11-25.
关键词:工业遗产;创意园区;品牌;文化营销
1 716创意产业园区现状分析
716创意产业园区是一个建立在工业遗产上的新型产业园区。工业遗产型创意产业园区简单来说就是建立在工业遗产上的,集聚文化创意人群为受众提供产品生产、消费、服务、艺术交流、教育的场所。工业遗产创意园区集聚化建设和发展,从某些角度讲是重新整合了官员、企业、附近居民、本地学者和文化产品提供者这几方的关系。因此我们对这类产品的建设分析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连云港716创意园区建设分析:
716创意产业园区的诞生,契机在于政府对城市功能进行了重新的规划,716厂区遗址在城市繁华商业区内,716作为连云港的缴税大户在连云港本地具有不错的口碑,以上几方面的条件促使716厂区率先完成连云港地区的创意园区集聚地建设。
第一,716园区的建设的特点。重修改建;这是716园区采用最多的、面积最大的建设方式。园区将部分破旧的厂房部分拆除,再改建成颇具现代感的建筑,同时保留其原来的结构。统一设计规划,规范进驻企业的建筑设计,除在外墙和门头上可根据企业品牌传达进行修改外,其余的以园区设计为主,以保持园区视觉的统一性。完整保留:对部分较有特色的建筑和设施、名称进行了保留,如园区的名字仍采用“716”这一称呼,配合这一名称重新设计了与原716厂截然不同的标识,遍布园区,成为新的创意园区的品牌名,同时借鉴和延续了国内同类品牌的经验,采用具有工业时代工厂编号的数字作为新的品牌名,如北京的798等,在命名上延续同类产品的工业印记。拆除新建:局部改变了原有厂区的格局,将封闭的厂区开放,为起到与周边小区居民互动的目的,同时也是解决车流人流的问题,创意园区将大门开在园区以南,正对南面的兴业小区,这也是连云港建立较早的一个大型社区。
第二,716园区建设的特色。716园区建设最大的特色在于将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有机结合。园区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工业文化遗产,通过修缮重新演绎新的工业文化内涵,赋予了老空间新的功能。设计风格有时代特色,既保留了原厂的工业属性又符合现代人审美,在色彩和造型设计上多采用鲜灰对比色和几何造型,同时具有较强的工业气息。园区设计形式感强,716园区增建和改建的建筑采用了不同以往的新形式。多采用材质的对比,有砖石、金属和玻璃等,与原厂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又和谐统一,过去与现在,历史和当下奇妙共存,让人能非常容易感受到时代的发展与历史的变迁。
第三,716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是716园区同国内同类型的大多数园区一样是以房地产包装为主的园区。716创意产业园区属于政策导向、开发商主导的混合发展模式。目前716创意产业园区的盈利方式以出租场地为主,文创类企业占比并不是很大。716创意园区的建设定位于科技+服务,类似于南京的1912街区,是建立在工业遗址上的具有一定现代设计风格的商业休闲文化园区。二是园区内的整体规划和设计缺乏对连云港本地地区文化的回应。716文化创意园区,建立在工业遗址上,具有文化的多义性,既有716老军工厂的企业文化又有作为创意园区的文化定位,但同时又应富有地区文化特点。从716文化创意园区实际运营的情况看,园区对品牌的文化定位更多的是照搬和模仿,并没有找到自己的地区文化特点。从短期来看,因为产品的独特性,是连云港唯一一家,会导致一定的公众关注度,长远来看,没有较为统一有效的地区文化的传达,会不利于品牌的建立和发展。三是716创意园区内的产业集群还没形成规模,与各类工业园区建设道理类似,创意产业园区应以建立文化产业集聚区为目标,建立园区内部的企业分工与合作,形成集群效应,这才能带来更大的文化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2 716园区文化营销对策研究
2.1 寻找连云港地区文化营销元素
716创意园区的文化营销应立足于连云港地区的文化营销上,在政府的统一调控下进行区域营销。因此,对716的文化营销主要在于对连云港地方文化符号的提炼上。
连云港地区最具有知名度的文化元素有山海文化、西游记文化、镜花缘文化等。对比国内外的一些成功案例,连云港应在这些文化元素上做进一步的提炼、挖掘及大力度的统一营销。
从品牌营销策划的角度来看716创意产业园区具有丰富的文化元素可提炼并转化为视觉符号。近几年来,连云港政府从学届到企业做了很多关于提炼和弘扬连云港地区文化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如连云港地区的农产品营销利用了西游记文化,在产品包装设计上有更多的重新设计的西游记人物形象。这是每个连云港人能感受和接触到的小变化,反映得是政府在地区文化营销上的思路与政策。
2.2 文化营销的思路
文化营销是营销方式的一种,有别于实体营销。实体营销是将产品作为直接对象,产品质量、销售渠道、产品外观是实体营销的关键。实体营销的基础是有形的产品,而文化营销不同,是以文化价值观念为营销基础,通过凝聚在实体产品中的价值观来实现产品价值的增值、产品营销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品牌价值的提升。
针对716创意园区,这一“产品”,除了以上三种常规的文化营销,还需要将地区文化和文化营销结合。地区文化属于“亚文化”,是个庞大的概念,对地区文化的利用,最大的难点在于对地区文化内涵的提炼,其文化内涵需要得到大众的认同,反之则很难进行持续的文化营销。如连云港在做旅行城市营销时所使用的地区文化是西游记文化,通过多种媒介反复传达“孙猴子老家”“大圣故里”这样的信息,从单一旅游產品的营销角度是成功的,但问题在于产品做到了瞬间吸引力其无法做到持续吸引力,也就是后劲不足,不足以让游客流连忘返。产品的营销发展到现在,应改变营销思路,变简单的产品文化营销到兼顾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营销建设。
716园区还属于“产品”前期推广阶段,政府可介入,统一文化营销口径,在园区企业文化、入驻商家企业文化之上,结合各界力量深入提炼连云港地区文化,以政府主导强势推广,以地区文化塑造连云港市工业遗产716创意园区品牌,这样的做法在早期成效也许并不明显,但随着文化营销的持续和园区内企业文化的成长,将达到企业与地区的双赢,为园区本身和园区内的企业带来长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苏颖.浅析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地域文化营销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周婷婷.体验营销视角下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品牌传播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
[3]黄翔.工业遗产上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
[4]楼小燕.工业遗产型文化创意产业区的演化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
[5]邓雅雯.工业遗产型再利用视角下的广州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开发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
[6]郑洪涛.基于区域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8.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动态评估研究】推荐阅读:
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10-17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1-24
浙江省文化产业园区10-23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06-06
吉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专题07-25
酒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07-03
深圳市新材料产业经济06-21
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联合发展研究06-24
深圳市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07-25
抚州市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