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 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它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国家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学要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教学生被动学, 不能体现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因此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的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此的认识。

1 课前精心编制好导学提纲

导学是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提高兴趣和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 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通常, 无论是课前、课中、课后, 都要有一个导学提纲, 导学提纲是引导学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 导学提纲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桥梁。

导学提纲的编制一定要体现导学的功效, 不能仅仅是课本知识的罗列和例题、练习的简单编排, 如果这样不但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 还会固化学生的思维, 失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功效。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编制导学提纲时, 一定要注重导学提纲对学生导学的重要作用, 不仅要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导学, 还要设计对重点、难点的理解的探究的导学。在导学提纲中编制的问题要小切忌太大、空洞, 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选择恰当的切人点, 出示一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导学思考题。如我在编制“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一节导学提纲时, 我就在导学提纲中设置课外小实验:找一处蚂蚁较多的地方, 放置一块糖, 观察蚂蚁是如何找到糖并把这个消息传递给同伴的?在蚂蚁回去的路上用海绵擦干净一段, 观察蚂蚁有什么反应。通过这样的设计, 引导学生先在课外去探究, 然后在课堂上进一步探究,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昆虫的性外激素, 进而理解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 打造探究式课堂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等手段,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本节课, 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 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 调动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 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 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愿望。

(2)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该环节一般采取学生先个人自主学习导学提纲内容, 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安排学生做学案相关内容, 整理重点和难点。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鼓励同学们相互讨论, 合作交流, 共同解决难题。教师及时巡视, 适时点拨。

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是需要有相应的情境作基础的。新教材的设计就创设了很多适合探究的情境。但我们很多老师在让同学们探究学习时往往让学生纸上谈兵, 不注重和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没有探究的兴趣, 使探究流于形式, 起不到自主学习的效果。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利用好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生物多样性, 让学生在课外先初步探究, 老师再在课堂上进一引导, 往往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自主探究的同时, 更要考虑的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完成学习活动。不能一味的追求探究, 而忽视了对基础知识、重点、难点教学。

3 在课堂中应用好总结

教材的知识结构, 由“微观”的单元组成“宏观”的章节, 有纵向沟通到其他章节, 有横向联系到相关学科, 这就意味教学要进行总结, 让学生由发散思维转向集中思维, 建立模型, 产生创新意识。

总结的主要方式是整合归纳, 所谓整合归纳是使教学的知识点由零散回到完整必不可少的过程, 是将个别、具体的结论通过总结纳入到知识体系的框架中, 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规律化, 也是培养学生概述能力、综合能为、归纳能力的一种方法。由于前面的教学过程把书本的知识划分为许多小的单位, 如果不进行整合和归纳, 就会使学生缺少完整的知识结构, 缺少对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的理解。因此, 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学生复述, 自编知识表格或知识图解, 老师总结方式进行整合和归纳, 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归纳、自我总结把知识内容再构建成一个完善的结构。

4 正确有效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培养合作精神, 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评价的方式有很多, 如学生课堂练习, 对学生合作探究的指导和肯定, 对学生回答的鼓励等。

5 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根据导学提纲中的相应内容, 进行典型习题的巩固性练习;进行变式训练, 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多样性与多元化,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应变技巧;学生做完导学提纲后上交, 教师全批全改, 督促学生完成导学提纲并了解学生答题情况, 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固定模式, 应该是一种变式, 需要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 结合学生特点, 去探索, 去体验, 加强学习, 转变观念, 使生物教学真正做到:教是具有创造性的、启发式的教;学是积极的、主动式的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开展自主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从而培养出高素质人材。

摘要:国家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学要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本文从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方面加以阐述, 发表自已对生物教学认识。

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有效性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下一篇:小学音乐课堂情感教育的全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