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精选13篇)

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1

论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启发式、互动式的现代教学方法,它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是思想政治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本文就课堂教学的.实践,浅淡对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认识.

作 者:冯丽红 作者单位:朝阳市双塔区光明小学,辽宁朝阳,12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23.75关键词:

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2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趣味索然,还谈何创新。于漪老师也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每上一节课我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精心准备导言,让学生感到每一节课的重要意义和乐趣,激发他们巨大的学习热情和活跃的思维。我在讲《沁园春·长沙》时是这样导入的:自古文人多悲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笔下的秋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心目中的秋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笔下的秋天;“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刘禹锡笔下的秋天;“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晏殊笔下的秋天。伟人毛泽东笔下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伟人毛泽东的心田,一同领略伟人笔下的秋景。又如,我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同学们,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个什么人?他为什么要装在套子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套子?是谁把他装入套子中的?今天在我们周围是否也有这种套中人?”这些导语运用悬念艺术,层层设疑,丝丝相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深入地钻研教材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样有悬念的导言,促使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去阅读课文,探究原因。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容易被激发出来。

二、营造民主和谐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创新教育关键在于课堂上激活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才能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必须保证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还给他们一个自由的天空,让他们的思想自由地飞翔,让他们的情趣尽情地展现。课堂上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谁想说说……谁想谈谈……只有让学生言论自由,让课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在这样的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能撞击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场所。如讲《故都的秋》,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学生提出了不少有创意的问题,如:(1)故都的秋景应是多彩多姿的,而作者为什么不写暖色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而只写带有“清、静、悲凉”特点的秋景呢?(2)第12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是否多余?在这样的氛围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质疑,激发创新思维

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注意保护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把一切都给学生嚼烂,而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讲《孔雀东南飞》时学生大胆质疑,(1)焦母遣兰芝回家,兰芝是否犯了“七出”中的哪一项?(2)“三从”中言“夫死从子”,但焦仲卿为何要从母呢?(3)焦仲卿夫妇为何不私奔,而选择殉情呢?(4)焦氏夫妇的悲剧与梁祝的悲剧有何异同呢?这时我就让他们分组讨论这些有创意的问题,在组内交流过程中他们自我评判,自我讲解,相互交流,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但他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然后我再有针对性地启发讲解,往往讲解完之后,一部分同学为自己思维的正确而自豪;一部分同学则顿感恍然大悟。这时我再引导他们梳理思路,分析错误的原因。每一节课后,都会有学生告诉我,这样的课太过瘾了,太长知识和能力了。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自由地迸发,在活跃地奔涌,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得到了训练。

四、角色转换,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还让学生转换角色,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改变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体验做小老师的过程,还加深了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把教师评判作业的权利也让给学生,让学生互做老师,互看互改习作。高中学生都有让别人认同、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他们在批改作文时非常负责,非常认真。写出的评语,见解独到、文笔流畅。另外,我还让学生上讲台讲述他们批改作业的心得体会,暴露其所批改作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大家共同分析出错的原因,找出改进的办法。在学生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的见解特别新颖深刻,这时我就让学生上台讲给大家听,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在这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启发,合作探究,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时,我们创新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五、走出课堂,积极创设创新教育的途径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研究,鼓励他们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把课本学到的理论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不断地培养丰富的创新能力。很多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充分地体验和感悟,从而创作出一篇篇具有时代气息和富有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如学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后,我和学生一起参加了清明节的扫墓活动,让学生写了一篇以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演讲稿。其中一个学生的文章使老师和学生都被深深地触动了。

除此之外,创新教育的途径还很多,比如利用多媒体网络让学生参加社区论坛,或让学生们自己出手抄报、黑板报等,都是激发他们创新潜能的很好的途径。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篇3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076-01

素质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自觉能动性的开拓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造性素质,开发人的高层次能力 ——创造能力的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是其他科目不可比拟的。小学美术的创新教育可以从三方面去谈。

一、美术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要进行美育。

美术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在美术教育中感受着生活的美,在感受艺术美的过程中培养着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在美的感受下逐步形成高尚的品德情操和对美的欣赏能力,而美育应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

首先要重视发掘教材本身美的因素,屏弃相对雜、劣的教学内容,有侧重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美育,这对教师来说就要有较高的美术素养和全新观念及创新能力。例如,在纸画教学中就要选择造型优美,色彩协调、明快而富有意义的实物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其它内容可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哪些还不够完美,大胆提出自己的修改设想,即美在学生头脑中的标准是怎样的。教师可适当加以引导,协助学生修正和提高美的标准。

其次,可以经常地、适时地带学生外出写生。使学生去观察、体验、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让他们热爱生活。另外还得逐步使他们具有区别美丑的能力,从而发现、感受广泛的美好事物。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懂得如何去鉴赏美术作品。例如:作品的立意、构思、表现手法、价值等多方面去欣赏作品。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把握好度,有详略地引导,然后多让学生说这幅美术作品好在构思,或好在表现手法等。注意多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在不产生偏差的情况下,多肯定学生的看法。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首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只有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了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才能为学生美术的创新能力提供宽阔的思路。因此,美术教学要系统地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绘画、工艺和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教师要注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才有利于学生今后知识的扩展。基本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着色等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绘画造型、布局及简单的工艺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教师要组织学生多练脑和练笔,如经常根据一幅作品让学生思考构思、布局、设色等,经常画一些简单的物体,这些物体或重在立意,或重在构思,或重在设色,或重在布局等。以强化和提高熟练程度,为创新作好铺垫。

三、美术的创新教育要促进学生智力、才能,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美术教育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主阵地,已经越来越重要了。总之,要信任儿童,相信他们的能力,善于发现并赏识他们的优点,努力挖掘他们的潜力。给他们一片天空,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别在乎他们的苹果画的像不像。现代教育不仅重视知识的迁移,而且更注意学生智力才能的发展,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前提。其实美术教育正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形象的思维力和奇特的创造力的教育。进行美术活动,学生必然首先要进行观察。教师要注意和关心学生观察方法的正误,多让学生说自己观察的步骤和着落点,使学生观察有顺序、完整、细致,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观察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其次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必然进行思维、想象。他们天真的想象是无比大胆和奇特的,也是纯洁和美丽的。教师要多肯定他们的想象,不要抹杀和固结学生的想象。表现美术作品时,也不要要求严居一格,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创新这样是在发展和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大胆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保持自己的创作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途径还有:经常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想象、创造出一幅(件)美术作品:根据教材进行添加画、记忆画和想象画;给未来的人、事、物、景等进行创造设计并表现出来;给出几个人、几件事或几件物让学生组合成不同的画面,表示不同的意义的组合画,这一条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颇高,这可以说是小学阶段最高层次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了吧!另外就是把表现学生的这些蕴含丰富的想象力、奇特的创造力的画面拿来展览,这个展览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之间想象力、创造力的碰撞过程,这时学生内心会感受、领悟别人的优点,修正和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手法。

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4

解析创新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蔡娟

摘 要:创新教育在小学美术的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美术课创新可以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创新、提高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入手,突出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教育;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存在注意力不稳定、无法与兴趣保持长久的密切。而兴趣又是引起注意力的关键因素所在。比如在学习“重复构成”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并以图案是由简单图形构成而导入新课,告诉学生此节课的内容就是用简单的图形来创作图案,并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重复组成的方式,让学生大胆想象。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想象自己去设计并创造出独特的图案。

二、鼓励学生创新

美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并在学生创作绘画的时候多用鼓励性的话语,比如:“你的设计真独到,有创意”“你的想法真不错”等等,通过语言上的鼓励,激发起学生对创新的潜在能力的发挥。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应该以自身的示范作为例子当成学生模仿的对象,因为孩子都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如果只要求学生去模仿课堂中的示范画,学生容易丢失自己的个性和想象力。

三、打造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是通过周围的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机结合而产生共鸣的,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潜在能力,并推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会经常为了研究而忘记时间,而且还可以从完全没有关系的事物中找到相互之间的联系。这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孩子天生具有创造的能力。情境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亲和力,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到外面的世界去仔细观察,打造出一种和谐、自由的气氛,让学生可以充分地活跃起来。并且还可以通过音乐、实物演示、生活情境展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可以在美术的教育中感觉美并领悟其中的内涵,为激活美术创新意识提供良好的条件。

总而言之,在美术教育中,创新是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一种最重要的方法,当代美术教育是复杂的、高层次的创造活动,任何的教学方法都无法无条件适应所有的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完善新世纪的美术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创新教育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篇5

摘要:创新是现代教育总在谈论的话题,从以下几方面探讨:1、自我调控,激发创新情感。2、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3、自主探究,训练创新思维。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育,探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时代课题和任务。作为教育体制的中等职业教育要办得有特色,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就必须在教学中实施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的实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多年的财会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及有关创新教育理论的学习,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在会计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

一、自我调控,激发创新情感。

教学是通过外在的科学、合理、严格的要求,逐渐内化为学生认知的需要和实际行动。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严格的科学管理体制下才能充分体现。职专学生,特别是一些学习后进生缺乏认知需要,缺乏内在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为了寻找心理平衡,他们往往以违反课堂纪律而宣告自己的`存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独立个性,爱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真诚地关心,耐心地疏导和热情地帮助,清除他们的对立情绪和对学习的困惑,同时要有一套严格合理的措施。正确把握严管与疏导的力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和性格,引导他们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在教学上要分层次,分层设计课堂提问和阶段性检测试题,让他们都有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助于他们重新获得学习专业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把学生的创新情感激发出来

二、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这就要求教师民主教学,多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条件与机会。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争辩,让学生自己出题测验,让学生上台讲课等。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既掌握了知识,又变被动为主动,成了学习的主体,充分挖掘了学生潜能。同时为以后在工作和政治生活中积极参与打下了基础。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这样逐步被培养出来。

三、自主探究,训练创新思维。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传统的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方式。创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例如我在《基础会计》原始凭证一节的课堂教学中,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将学生收集的日常生活中凭证的和本节课所提出问题带到会计模拟实习室,让学生感受到会计工作的情境氛围,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其次,对学生所收集的凭证在我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课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讨论、对话、辩论等方式进行原始凭证的确认及分类,从而使学生从实践中理解、记忆原始凭证的概念及种类。在此基础上,对于种类中累计原始凭证与汇总原始凭证的联系和区别这一较复杂问题的探究,则采用分组操作、比较来完成。最后,对这一节内容的巩固和强化,则是在我的引导下,由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原始凭证是否为真实有效的原始凭证、属于何种类型,如何进行填制和审核,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学生相互评判、归纳的时间和机会。运用探究—发现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学习、思考、动手能力,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技能的操作上都有了提高。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对会计这一管理活动的理解更深刻了,创新思维也同时得到了培养。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讨 篇6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现代体育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所谓的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涉及教学模式、教育观念以及评价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体育教学不重视。很多学校对体育教学不重视,只重视文化课的教学,忽视体育教学工作。还有的学校将体育课视为“替补”课程,时常占用体育课的上课时间,经常用文化课来取代体育课,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此外,很多学校对体育教学投入的人力、财力支持也不足,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这些都会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2.体育教师素质不高。很多学校不仅存在不重视体育课的现象,就连体育教师的素质也存在问题。很多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不足,缺少资金引进优秀体育教师,导致体育教师素质不高。还有的体育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缺少创新意识,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3.忽视学生差异。学生的个性、特长、学习特点各不相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我国目前的体育教学大都以班级为教学单位,而且体育教学往往注重整体性的教学,而忽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此外,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平等交流,而且很少考虑学生各方面存在的差异,只是进行统一的体育教学,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体育创新教育策略

1.提高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是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体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还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总之,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一定要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对体育教学的人力投入、财力投入,保障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学校还要提高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杜绝文化课占用体育课时间的现象,保障体育课的正常上课时间,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建设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质量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学校要采取措施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首先,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体育教师树立创新意识,让体育教师明白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创新理论教育。此外,还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提高体育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积极性,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让体育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来。

3.针对学生个性,开展分层教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加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切实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等,针对学生的身体差异、性别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对女同学和水平较差的同学要求可以松一些,而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技术要求可以高一些,针对不同的同学,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障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7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著名的英语教育学专家Mwest说过:“外语是学会的, 不是教会的。”作为一名教师, 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 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会学”。在英语教学中, 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 层层递进, 根据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 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 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 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

二、培养自立探究, 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著名的教育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 就会迈向成功, 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也会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求知欲, 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 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研究表明, 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想象丰富, 积极探索求异, 坚持独立见解,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因素, 通过设疑创设情境, 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

四、活化教材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学习语言, 发展思维能力。能否引导学生把正确规范的课本语言在积累内存的基础上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1. 连词成句, 活化语言。

在进行词汇教学时, 引导学生按一定意义把单词连成句子, 在学了first, then, finally这组表示一个过程的连词后, 让学生用这些词写一段话。通过重新组织语言, 不仅能运用这些词, 而且创新思维得到锻炼, 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2. 复述课文, 活化语言。

教学中根据课文思路, 设计有条理的板书, 引导学生重新组织语言, 复述课文, 使学生的知识源于课文, 又通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高于课本, 使学生真正学为己用。

摘要: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认识过程, 也是探究过程。教育过程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只有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相统一, 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新思路、新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逐步培养其创新能力。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8

所谓创新教育,是把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虽然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方面独具优势,但由于当前美术教育依然存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传统学习方式,导致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断消蚀。小学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是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终极目标是人格的培养。小学美术课的开设,不是以培训画家为目的,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设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确立与创新教育相应的创新精神

传统美术教育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美术的多种技法单纯靠临摹,出示教师范作,学生按照课本机械地学习。这样做的结果,童真被死板扼杀,想象被临摹褪化。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使美术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美术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与创新教育相应的创新精神。在教学形式上,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改变学生向老师负责为教师为学生服务;在思维方式上变灌注求思维、学生跟着老师转为追求同化思维,也追求异化思维;在学习方法上,抛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法为利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整合的教学方法;在培养目标上,改变过于关注共性、不讲个性、强调划一性、同步化、标准化为既关注共性更要培养个性和创造想象能力。小学美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社会需要又具个性艺术观的人才。

例如《中国龙》一课,为了给学生一种神秘感,在上课之前同学们都不知道上什么课。我画了五张龙的作品,并把每张画裁成拼图。上课第一件事,小组比赛玩拼图,如果拼出来就能知道老师的作品,看那个小组完成的最快。结果学生们兴趣盎然,龙的形象一出现,学生很激动,对龙的形象印象也和很深。进而讨论龙各个部位像哪些动物以及龙的传说、龙的象征等环节进展得很顺利。最后我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征,设计了一个添一添画一画的活动。我为每个小组画了一张没有画完的龙,让学生小组合作把龙的形象补充完整,线条的勾勒及色彩的涂画要有创新,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意识。

二、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创新精神也叫创新态度,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从心理成分方面说,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分成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这三种分分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创新精神。也就是说,构成创新精神的三种心理成分决定着一个人想不想去创新,有没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是不是对创新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能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去积极地进行创新。这就必须从创新精神的心理成分出发,从审美教育人手。俄国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想念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的发展。富有诗意的创造开始于美的幻想,美使知觉更加敏锐,唤醒创造性的思维”。审美教育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就是用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以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使他们积极地去行动,而赋予创新精神的美的形象,就更能感染学生,去培养他们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适合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良好教育环境

要营造适合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良好教育环境,美术教师就必须按照《美术课程标准》,根据本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生活实践经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这就要求美术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设置一定情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让学生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深究欲望,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发展。展示学生优秀作业,树立榜样,让学生自评、互评,注重创作过程,使每个学生的天性都得到充分发挥。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特别尊重不同寻常的提问,不同寻常的想法,鼓励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产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要多留些时间给学生,不要干扰创作,让学生自由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天空中展翅飞翔。还可以经常带学生进行写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比较,动脑筋去思索怎样进行绘画创作,并教给他们学会了各种适合孩子们运用的绘画技法:如水墨画,儿童画,吹塑版画……在绘画创作中,寻找最佳的构图及最合适的绘画形式。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比赛,在创作上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形式,新颖独特的手法去创作,使他们把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9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新世纪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能力表现在思维上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成为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几年来,我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实践中,并积累了点滴经验.

作 者:张艳芬 作者单位:大城县大童子中学刊 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10

-------邓湾乡陈台学校王久涛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素质教育的开展,学生个体潜能的开发及自由全面的发展,都必须通过创新教育来实现。现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鼓励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疑问是创新的关键。教师在创新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寻找各种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智力就能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就能得到增强。如教《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狼为了吃掉小羊,不断找小羊的碴儿,你们能为小羊想想办法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为小羊出谋划策,为小羊寻求生存的出路,并让学生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不但能营造出热烈的课堂氛围,而且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仅仅让学生回答问题就行了,还要营造宽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敢问、能问、善问,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和紧张情绪。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营造质疑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有了疑问,才能产生强烈的释疑动机,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如教《田忌赛马》一课时,我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的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同时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究竟怎么调换顺序?调换顺序后为什么会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第一次、第二次赛马的有关内容,从中找出原因,这样做可以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1

二、启发联想,培养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在古代,科学技术极不发达,人类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曾想象出千里眼、顺风耳、嫦娥奔月等,而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这些已被望远镜、电话、卫星所取代,使想象成为现实。这足以说明想象能力的巨大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多读一些神话、童话、科幻等方面的书,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太空中遨游。如由一条直线想到一支笔、一座桥;由一只鸟想到一架飞机;由一条鱼想到一艘轮船……引导学生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以诱发学生的灵感,启发学生的想象。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让学生在理解“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后,思考以下问题:“有比他更好的设计来解决这个难题吗?”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使学生知道詹天佑的设计在当时是最科学合理的。

三、引导体验,调动创新热情

追求成功所带来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倾向,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给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提供各自成功的机会,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尽可能多地步发现他们的聪明才智,捕捉他们身上潜在的智能,引导他们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珍贵的纪念》一文中,小动物们分别用自己的方式在它们合作盖的小亭子上留下纪念:小熊在大石头上刻上“熊”字,小猴子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柱子上,小兔子也在台阶上刻字,而小刺猬却在亭子周围种上五颜六色的鲜花。不用说,小刺

猬的做法是正确的。可是,没想到的是,在“你喜欢谁”讨论中,有个学生居然说:“我觉得小熊也有可爱的地方,它也是出于好心,想留个纪念,它是为了让亭子更美才在石头上刻字的。”显然,这个学生的回答并不符合课文的要求,但他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也是十分可贵的。我肯定了他的勇敢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并加以引导:“你能看到小熊的优点,这很好。我相信,小熊看到小刺猬种下那么多美丽的花儿,也会明白什么才是最珍贵的纪念。”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独具个性的想法时我会用赞赏的目光和欣赏的语气加以肯定和鼓励。学生在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中,体会到了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快乐、创造的愉悦,从而树立起“我也会创造”的信心,学会创造,乐于创新。

四、创设意境,培养创新能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注意力难以集中,认知事物往往带有情绪性,而情绪又直接对学生的学习倾向起着一定的支配作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巧妙地创设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如教《称象》这一课,揭示题目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头象重得很,你能称出它的重量吗?”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学习课文后,我让学生说说曹冲是怎样相出这个称象方法。有的学生说,曹冲分析了大臣所说的方法,既经过思考才想出这样的方法:用石头块代替大象,然后分别称出石头的重量,最后相加得出大象的重量。有的学生说,曹冲根据重量一样造成船的下沉幅度也一样的道理,想出了用石头块代替大象来称的方法。最后我让学生讨论:“你有更好的称象方法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

己见,从而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把握基点,进行发散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教材中发散思维的训练点,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从多方面、多角度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小兔运南瓜》课后有这样一个问题:“想一想,说说小兔可以用哪几种办法把南瓜运回家。”我启发学生可以从人力方面考虑,小兔独立运,或请小猴、小猫、小熊、小狗帮忙;可以从路线角度去考虑,水运、陆运;可从工具层面考虑,用车载或用手推,等等。运用这种分类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途径更多一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提升。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11

1﹒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以学生为主体是说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只喜欢学生顺从性的一面﹒似乎学生越顺从、越听话就越好。实际上,顺从性和不顺从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个性、独立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相对地说,他在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往往具有一种不顺从性和不随俗性,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又常常是顺从的和随俗的。所以我们既不能不加分析地压制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赞赏其顺从性,也不能无条件地怂恿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贬抑其顺从性,我们应从二者的辩证统一上去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性。

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导在课堂上表现为组织教学和启发思维。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是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是否有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与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中国两干余年封建历史源远流长的影响,“天、地、君、亲、师”森严的等级观念的余泽,给“师道尊严”罩上一层神圣的光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陈腐论调至今仍被某些为师者津津乐道,甚至成为“治学生”的法宝。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学生对教师必要的尊敬(这个“尊敬”也应当建立在教师对学生人格“尊重”的基础上)。我们反对的是“唯上、唯师、唯书”,反烈讨论的课堂气氛;反对的是“唯师命是从,唯师训是依”,不加选择,不辨是非的盲从;反对的是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视而不见,动辄指责、喝斥,甚至辱骂、殴打的错误做法。这些错误的观点和做法,对学生的人格是无情的摧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无情的扼杀。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关系,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如果我们真正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

3﹒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

首先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因此活动量和生理负荷是最显而易见的因素,但身体活动又并不只限于给人以生理上的作用,还兼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发展、情感的体验等作用。因此,创新教育应以“量”的多少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如运动负荷量、知识的信息量、学生之间的交流量、通過活动获得情感体验的量等等。

其次,学生的进步应表现在所学技术难度的不断提高和知识深度的增加以及感觉——理解——创造的思维递进上。而在培养人格、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改善学习效果、增加运动乐趣等作用的认识和功能上应得到充分发展。

再者,身体活功外在表现(技能)的因素除来自于学习者本人努力之外,其他的因素(如遗传的身高、体重、肌肉类型及神经类型的不同)影响很明显,因此体育课中的个体差异于文化课中的个体差异。再加上体育学科的培养目标(为终生体育服务)和体育内容的相对可选择性(例如同样为健身既可以打篮球也可以打排球),因此,创新教育应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这种选择,体现在内容、难度、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12

一、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改革

1. 传统教学方法是重传授, 轻培养;

重灌输, 轻启发。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 从而不愿学习。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 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 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兴趣会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 会吸引你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 主动积极地去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这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教师要进行启迪和引导, 这只靠讲理论是无法做

到的, 要敢于突破课堂的束缚, 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并经常开展社会活动, 让学生从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思维的活跃,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教师把教的内容从基础知识转变为学习方法, 这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 让学生形成多提问多思考, 勇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3. 在课堂教学中, 创建情景模式要立足于学生和教材, 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教学的内容。

我们要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工具, 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营造出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改善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 使政治成为学而有趣的好课。

情景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地运用, 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 激发了兴趣, 而且培养了思维的主动性、创造性, 提高了教学质量, 顺利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的目的, 提高学生素质,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4.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教师必须具有创

新意识, 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 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心理, 用“以情激学, 以情诱学”的方式, 让学生从心理爱上学习。所以说作为一名政治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 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只有在教学中倾入情感教学, 才能促使学生学会, 学好思想政治课的知识。

二、教学改革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中, 要注意结合政治课的教学内容, 由浅入深, 设疑解惑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鼓励其勇于创新。

1. 设疑是启发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根本。

朱熹说过, 读书无疑者须有疑, 有疑者需要到无疑, 到这里方为长进。有疑问, 才会有思维;有思考, 才会有所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解惑, 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当感到无解的时候, 通过教师解惑, 体验到恍然大悟的感受, 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 又发展了思维能力。设疑和解惑都要有针对性, 要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原有知识结构中发现矛盾, 激发思维欲望, 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2. 鼓励学生多读书, 并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因为读书是理解知识、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读书过程中, 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 提出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 以此调动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并且在读书过程中鼓励学生要有不唯书的质疑精神, 能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 敢于怀疑一切, 从而增强思维的创新性和独立性。

创新教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篇13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含量越来越高,而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决定个人命运的主要因素,也已不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更新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的大小。创新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它能够使学习者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了解前人是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从而模拟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也就是说创新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因此,创新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不应只是一个时髦而响亮的口号,而应落在工作的最实处。

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质变过程。我们下面就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来探索创新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具体实施。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创新不是凭空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来得到前人没有得到的结果结论,或者是用前人的正确结论创建新的领域。如果把创新等同于建造空中楼阁,那是对创新的一个歪曲,是非常容易误入唯心主义的泥潭的。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十九个学生分组实验,两百一十一个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观察是创新的前提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谈不到创新的。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要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2、实验,在学习中创新。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序言中教学中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那么在这里学习的就不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根本的方法――实验。

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学生每做一个实验应该:了解实验目的,正

上一篇:技术工程师工作计划下一篇:名师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