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与探索(精选6篇)
梁英金
(中共横县县委党校, 广西横县530300)
【摘要】创新干部培训模式一直是党校工作的重头戏,当前基层党校如何唱好这出戏,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校、干部学校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的重要作用,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
【关键词】基层党校培训模式创新思考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校是党校干部培训体系的基础体系,夯实党校干部培训根基,积极创新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表率作用,抓住中央出台《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难得机遇,以全区党校开展干部培训评估工作为契机,深刻把握新时期党校工作的新要求、新特点,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农村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农村干部整体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确立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观念是创新干部培训模式的核心内容 干部教育培训理念的创新,说到底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化,基层党校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存在的两大矛盾日益突出。
一是资源性矛盾。即当地现有的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干部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如果仅以“走出去、引进来”的传统培训形式来解决,势必花费大量的组织成本、经济成本。
二是主体性矛盾。作为教育培训主体的干部既有认识方面的问题,也有客观存在师资不足、工学等方面的矛盾,影响了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为解决这些面临的问题,当务之急应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要求,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培训、抓好培训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准确把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正确方向,积极寻找培训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和突破点。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定位。即贴近改革开放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实践,贴近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学以致用,讲求实效,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以横县县委党校为例,围绕2009年全县“五项工程”建设,2010年“三个服务年”建设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让学员能够学习中行动,行动中学习。
2、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保证干部培训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党校是“净化器”,坚持以坚定信仰、增强宗旨意识、提高领导执政能力为重点,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队伍。
3、按照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规律的要求,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切实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实施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方针,充公利用党员中的资源,切实做到教学互动,共同提高。
5、发挥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党校改革办学方向,提高办学条件,建立以教学为主体、以科研为基础、以咨询为动力的运作模式,逐步形成功能齐备、布局合理、各有优势、互相支持的施教体系,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二、构建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体系是创新干部培训模式的关键环节 目前,各基层党校教学主要对学员当前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比如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经济发展问题,党的建设问题,职工生活问题以及稳定问题等等进行调查研究,而探讨解决的方法和措施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努力形成政治理论、岗位技能和工作方法三位一体的培训内容体系是关键。
1、围绕增强党的先进性,加强政治理论培训。政治理论培训在培训中要不断创新培训手段,把握理论精髓,形成条目,热点问题、重点段落研讨,引发学员学习兴趣,以求取得实效。逐步改善“政治理论培训的多,解决问题研究的少”的问题。
2、围绕各级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比如,领导干部的任职培训,要围绕提高领导干部促进发展、依法行政、善于学习、善于调查研究、自主创新等五方面的本领,相应地安排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九大通用能力和业务能力建设培训课题,形成较为完善
2的培训内容框架。在授课形式上,以工作实绩突出、优秀领导干部现身说法讲课研讨效益较好。此外,必须改变党校教师一个专题上N个班的状况。
3、围绕提高各级干部须做事创业的能力,加强工作方法的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比内容更重要。方法如同过河的“船”和“桥”,不解决船和桥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培训中要围绕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理论学习、总结经验、研讨问题与改进工作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彻底改变“素质教育多,能力培养少”的局面。
三、特色鲜明的培训方法是创新干部培训模式的基本要求
“照本宣科”、“满堂灌”是广大基层党校惯用的教学方法方式,要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干部培训有效方法的同时,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特色鲜明的培训方法。
1、以集中培训与自选培训相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沿用传统培训方式的基础上,课程设置建立必听专题课和选听讲座,必听专题课以满足学员的共性需求和发挥党校自身的职能特点为基础,坚持少集中培训多自选培训。集中培训授课层次要高,内容要新颖,要有前瞻性,抓住干部“知识盲区”,令人耳止一新。要探索建立日常选听讲座机构和渠道,以满足学员的个性需求为着眼点,通过学员自主选课的“菜单式”教学机制,进一步体现和落实因需施教的原则,增强教学的有效性,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
2、以讲授式教学为主转向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和模拟式教学为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主体班次举办中,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教师讲授、现场教学和互动研讨“三位一体”的教学格局。通过互动,在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因多种因素制约,模拟式教学在基层党校未能进入课堂。
3、以课堂教学与远程教学相结合,拓宽干部培训的视野。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建立网络培训平台,广泛运用各类传播媒体、电子多媒体到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成果,推动实时和远程网络培训的开展,实现培训资源的共享,增强授课的权威性和前沿性,拓宽干部培训的视野。
4、以长期班与短期班相结合,解决工学矛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领导干部长期处于工作一线,事务性工作多的特点,定期脱产离开原地原单位,3系统培训基地或上级党校开展脱产专班培训。同时注意短期班培训,以一两天时间短期班为主,对应知应会应急的专题知识进行简短培训。
5、改进培训方式。首先,运用“高校+党校”培训模式“走出去”,“借地育才”。采用合作办班、委托培训、异地办学等方式,利用先进地区的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培训;其次,开设“专家讲坛”“请进来”,“借人育才”。邀请高等院校专家教授,就党员干部素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讲座,进一步开阔党员干部思路,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再次,开展现场教学“沉下去”,“就地育才”。充分挖掘县内培训资源,把培训班带到企业、本屯基地、田间地头、工业园区开展现场体验式教学。
四、构建长效的培训机制是创新干部培训模式的重要基础
基层党校干部培训中普遍存在动力不足、积极性不强、对培训“躲着走”、效果不显著等现象,要破解这些难题,构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是基础。
1、健全调训制度,彰显规范性。以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为核心,组织部门、人事部门牵头,建立健全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干部调训制度。完善调训纪律、印制培训证卡、建立培训档案,加强对干部参训情况统一管理,疏通干部培训信息的反馈渠道。
2、健全管理制度,彰显纪律性。对参训人员的培训管理,要制订相应的考勤制度、听课制度、调研制度、自学制度,并与参训人员的工作单位密切联系,定期向参训人员所在的工作单位反映他们的学习情况,实行双重管理,施双重压力,使学员安心参加培训学习。将有效监督贯穿于每一次的培训方案的实施过程,保证培训工作高效、高质、有序地进行。把学习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调训,考核参学情况,定期调阅学习笔记,定期通报,年终考核计入分值与称职评议挂钩,真正使考学、述学、评学落到实处,严肃党性锻炼纪律。
3、建立健全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培训质量评估主要是评估干部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方式的有效性,随时掌握干部培训需求状况,当前培训代手段和要求;及时调整培训方案,提高培训质量,务求实效。
4、健全考核制度,彰显激励性。创建多样性的考核方式,对参训者在完善传统的笔试,文章撰写等方式的同时,大胆尝试现场情景模拟考试、面试演讲等新的形式,实行“不培训不任职、不培训不定级、不培训不晋升”; 对在教学工作中态度严谨、方法创新、成绩显著的教师进行奖励,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提
4高创造力,对在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老师要进行整改或处理。在实际操作中,培训单位既要加强对参训者的考勤、考核,把培训期间的考勤结果,考核成绩记录在案,必要时将培训学习的考勤结果报告所在的工作单位,将考核结果装入个人档案。培训单位对品学兼优的学员进行适当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工作单位在进行表彰总结、评选先进和提薪提职时,要充分参考对象在培训期间的考勤考核结果,并以此作为重要依据。对按规定应接受培训而又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或者培训期间纪律散漫,学习成绩不合格的干部,不能参加评优、评先,考核不能确定为“称职”或“合格”等次。对有机会给予提拔任用的也应将提拔时间压后,督促限期改正。
五、构建开放式的师资结构是创新干部培训模式的关键因素
年龄结构老化、教学质量不高、党校教师基本不用、课堂出现“上半节课学员满、下半节课人减半”的情况,是基层党校培训中常见的现象。采取有效措施,利用社会资源,建设专兼结合、对外开放的师资队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的因素。
1、“内强”。加强现有专职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首先培养他们献身教育培训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多组织他们到上级党校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再次是选派教师下乡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最后要从各种渠道挖掘人才,补充新鲜“血液”,激活党校活力,弥补党校师资力量的不足。
2、“外请”。聘请区内外具有较深理论功底、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高级管理者、各条战线先进人物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承担教学任务,充实党校教学力量。但外请的教师给基层党校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实行起来较难。
3、“竞标”。为确保精品进课堂,对授课专题,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特点,通过实行专题“竞标”的方式来确定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培训前,将培训内容和要求发给不同的教师,由教师拿出自己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提纲,通过试讲竞标,从中选取最佳培训方案,从而确定培训教师。
六、充足的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是创新干部培训模式的根本保障。
培训经费的投入不足,是制约基层党校发展的瓶颈。经费的相对不足,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培训质量和培训积极性的提高。要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要求,就必须增加对培训经费的投入。首先,当地党委要专门就培训经费制定出相关文件,把每年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
5递增,以减轻参训人员经济负担;其次,基层党校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主动作为,利用党校优势积极拓宽创收领域,弥补经费的不足。以上林县委党校为例,不等不靠,通过发挥本校资源,开办中学,基本解决了经费不足的问题。
参考资料:
1、《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
2、《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
3、《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
1 学分制的内涵和特点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单位来衡量学生的学习量,学生必须取得毕业规定的最低学分方可毕业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最早可追溯到德国的选课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学分制的完善与发展,学分制的内涵越来越丰富,目前学术界较认可的观点是:学分制包括选课制、导师制、绩点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重修制等。学分制作为一个制度群,按照其推行的形式,可分为完全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其中,完全学分制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规律,被欧美日等国外大学普遍采纳与推崇。具有以下特点。
(1)课程选择自由。学校按照一定比例,开设课程供学生选择修读。学生可以凭个人兴趣和能力在全校范围内跨专业、跨学科选课,甚至还允许跨校选课,所得学分在协议院校之间被相互承认或转换。
(2)学习过程的指导性。学校给每位学生配备导师,实行导师制。导师负责指导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3)学习年限灵活。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和学习能力,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制,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延后修读。
(4)学习内容宽广。允许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和攻读第二学位。
(5)考核形式宽松。允许考试未通过的学生重新修读该门课程或参加该门课程的补考,重修后考核或参加补考后合格的,给予学生该门课程规定的学分。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分制在我国高校普遍推行,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我国高校自身特色的学年学分制。这种教学管理制度本质上仍然属于学年制,它赋予学生少量的选课自由,学生仍然需要读满规定的年限才能毕业。
2 国内高校基层党校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基层党校为社会各行各业选拔和培养了大批优秀党员人才,这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校基层党校在培训模式上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2.1 结构体系要更加完善
在国内大部分高校里,普遍采用四级管理的培训格局,即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由学校组织部负责牵头,下达培养党员各个阶段的任务,拟定培训大纲和考核方案;各院系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细化培训方案;各培训班指定具体负责人负责培训考勤及其他日常事务管理工作。这种具有“科层制”和“直线制”特点的管理培训结构体系,明确了各层次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政策和方案的执行和落实,有利于对结果的考核和责任的认定。但是,这种结构体系存在明显缺陷,即缺乏相应的辅助或咨询载体。党校培训属于人才培养范畴,需要遵循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在培训过程中,除了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外,还应该植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课后还应配指导老师。作为四级管理结构体系中“塔底”这一层次的辅助载体。
2.2 课程体系要更加丰富
众所周知,课程的设计必须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要培养具备何种素质的人,就要设计与此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高校基层党校以培养优秀学生党员为目标,使其成为普通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典范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决定了培训课程必须从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等方面进行设计。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基层党校培训的课程,普遍强调理论灌输而轻视实践操行、凸显专题讲座而忽略系统知识、追求标新立异而淡化优良传承、注重整齐划一而忽视个性发展。培训课程既缺乏“质”的深度,又缺乏“量”的广度,从入党积极分子到发展对象,再到预备党员,各阶段的培训课程不外乎是有关党史党章的讲解或时事热点专题,以及一两次社会实践活动或公益活动。这些课程的安排,既没有先修后续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又没有充分考虑学员个性发展的多元需求,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
2.3 考核机制要更加灵活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基层党校培训大多实行“培训考勤+平时作业+小组讨论+社会实践活动+结业考试”的考核模式,总成绩达到60分则合格。这种考核机制对于规范学员的日常行为及实现考核的程式化和标准化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首先,这种考核机制在引导上仍然是一种应试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学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其次,考核的面相对狭窄,考核的结果能否反映学员的真实素质还有待商榷。毕竟,几节培训课、一两次实践活动,以及一次纯理论考试,很难衡量学员是否已经具备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最后,忽视学员个性差异,追求整齐划一。学员之间存在较大差别,有的学员学习能力强,而有的学员则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和消化,因此每个学员的学习进程不同,应该采取灵活的考核机制与此相适应。
3 高校基层党校培训新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3.1 在四级管理格局中植入导师制
国内高校基层党校培训大多采用四级管理模式。如果在培训前后,在四级管理的基础上植入导师制,为学员在培训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配备导师,是对这一管理格局存在缺陷的填补。导师选拔和聘用要遵循“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可面向全校甚至社会招聘。导师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指导学员在党校培训前后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制定关于党课的学习计划,以及解答生活中与党员有关的热点问题与疑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基层党校培训的导师可以由二级学院党委书记、思政部骨干教师、骨干辅导员、地方党校培训人员等组成。
3.2 在传统培训课程中引入选课制
当下,大部分国内高校基层党校培训的课程内容由各基层党校自定,偏重理论,并且课程之间没有形成体系,缺乏衔接,多为分散的专题讲座。培训各阶段的课程也没有体现先修后续的教学规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在基层党校培训中引入选课制,一方面在学校层面按照一定的培训要求和目标,开发出丰富的课程或课程模块供不同阶段的学员选择学习,每一门课程赋予一定的学时和学分,每一阶段必须修够最低规定的学分,并经考核合格后,结合学员思想、操行表现,决定是否安排到下一个阶段学习。另一方面,学员可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及个人学习能力来选择课程学习。建议每一阶段的课程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组成。每一阶段的课程设计必须符合该阶段的培训目标,并能够衔接下一阶段的课程。例如,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应该是基础性的、思想性的;发展对象培训课程应该是直观的、立体的,预备党员培训课程应该是现实的、具体的。整个课程的发展围绕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由思想到现实的主线,使学员对党和党员的认识更加清晰、全面、深刻。
3.3 在培训考核中导入弹性制
在高校基层党校党课培训考核中导入弹性制,是对应选课制的一种配套机制,是适应未来基层党校培训发展的趋势。通过考核弹性制,一方面,每个阶段的学习时限是弹性的,学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控制学习进展,允许提前结业或延后结业,但不得提前或延后规定时限的一半时间结业。另一方面,党校根据学员的学习进展情况,采取弹性考核,只要学员某一课程模块达到结业要求,就予以考核通过。达到规定结业最低要求的学分数即可允许结业;超过规定的弹性延长时限,仍未能结业的,应视为不适合继续培养或予以退出党员培养资格。这种机制,即可以满足学员的个性差异和需求,也可以对学员的学习态度加以正面引导,同时也更具人性化。
4 结语
高校基层党校是高校党务工作的前沿阵地,是高校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是为党的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源头摇篮。因此,其培训模式必须不断创新、发展。本文从培训管理格局、培训选课机制及考核弹性制3个方面探讨基层党校培训新模式,尽管行文中一些思考还不成熟,涉及具体的做法还有待深化研究和不断实践,但这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随着业内人士对基层党校培训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相信这种新的模式会逐渐完善和走向成熟,显现出它强大的发展后劲。
参考文献
[1]李桂红.我国高校学分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在XX区新任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这段时间全区上下非常繁忙,在座的各位都承担着非常繁重的工作任务,但区委仍然决定抽时间把大家集中起来进行一次简短培训。这既是上级党委的要求,也是我区的实际需要。
同志们都是区委近两年来通过严格程序选拔任用的干部,很多同志都很年轻。区委把你们用起来,表明了区委对你们的信任,也表明了同志们过去工作的努力、过去的能力和操守得到了区委的肯定,得到了组织的肯定。首先祝贺大家有这么一个能够展现自己的才华,为XX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能力的舞台。
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如何当好一个基层干部”。这个题目很大,没有一个非常标准的答案给大家。所以今天这个讲话是结合我自身工作的一些实际情况,结合着党组织对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结合着XX区发展的需要,结合着一个年轻干部成长当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跟大家一起交流和沟通。
一、牢牢把握“不忘本色,端正心态、修炼品行”三个基本要求
中国古代把干部叫“官”,而我们现在叫“干部”,大家认为这个仅仅是称呼上的区别,那就不全面。“官”是站在人民群众之上的;而“干部”,主要是在“干”。作为年轻干部,首先要当好一名合格的干部,更重要的在于品行,在于心态,在于操守,在于修养。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利益纷繁复杂,思维、思想也异常
波动,由于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生活方式不断变迁、信息传播便捷、加速,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思潮相互交织,这就需要我们的干部能够把握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按照锦涛总书记讲的,就是“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臶鲜明。”泽民同志曾经也讲过:“入党为什么,做什么,身后留下点什么。”首先是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才能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平衡,自己的本色不能丢掉,自己的修养不断提升。
(一)不忘本色。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共产党员绝不可脱离群众,绝不可高踞于群众之上,做官当老爷,而应当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在群众面前。做到这点就不能忘掉党员干部的本色。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呢?一要牢记宗旨。“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员干部的宗旨,牢记宗旨就是不忘本色,当干部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我们必须牢记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为自己终生追求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摆正与人民群众的位臵,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一些同志当上干部之后,就慢慢有一种思想,脱离群众之外,有些同志甚至把自己和群众对立起来。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性的问题就在于,他忘记了本色,忘记了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本质。二要甘当公仆。《党章》明确指出: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党员干部的本质就是人民公仆。毛泽东同志曾讲:我们共产党人好比是种子,人民好比是土地;邓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就是邓小平同志的群众观。江泽民同志曾经讲:“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了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
点什么?”。“领导就是服务”,这是党员干部从政的行为规范与人生指南;“先想到人民、多服务人民”、“先想到基层,多服务基层”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请大家牢记这一点,始终坚持深入一线,服务基层,服务人民。三要秉公用权。领导干部手中确实有一定权力,但是权力到底是什么?大家要讲清楚,按照我的理解,就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为人民做事情的权利,为人民做事情的舞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有权力的人既可以挥权力之剑,为人民做事,赢得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许、表扬;同时,也可能挥权力之剑,与人民为敌,为自己谋利,最终把自己害了。大家有了这种权力的时候,一定要牢牢记住:不能因为我们手中有点权,我们就滥用它,为我所用、为己所用。当一名干部,我的观点就是就是要先做好人,做好人第一条就是不忘本色。
(二)端正心态。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干部来找过我,也跟我交流,从干部言行当中,从干部的所思所想,从干部的祈求盼望,从大家的心理状况来看,我真正感到,心态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年轻干部来说,尤为重要。我曾经说过,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看他的心态。从我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我们干部的心态还需要认真端正一下。一是很多干部有很浮躁、很复杂的心态,甚至是很肤浅的心态。有些干部总是想着被组织提拔使用,非常浮躁,不想做事,不谋做事,而谋当官。新华同志很清楚,有些同志刚刚当了一两年副科级,就想着自己为什么不当正科级,当了几年正科级,就想着去奔副县级,当几年副县级,就想着当正县级。还更有甚者,有些干部的心态和人品都很差,觉得自己当了几年副职,前面还有个正职,总是想着把如何把正职
搞掉,让自己上去。从心态上讲,我叫他浮躁的心态,从人品上讲,这种人很糟糕,组织上是绝不敢用这种人的。二是嫉妒的心态。一些干部老爱和别人比,比什么?就是比自己和某人是同样的经历、同样的阅历,某人已经当了正科级多少年,当了副县级多少年,甚至正县级、厅级干部,但是自己还是在基层工作。这种心态正不正常?我觉得也正常,确实人比人,比不得,一比气死人。但是我们也要换位思考一下,两个人是同样的经历、同样的阅历、同样的基础,为什么别人能够走在自己的前头,甚至远远走在自己前头,而自己还在原地踏步?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角度是不一样的。只是认识到了表面现象,没有想深层次原因,而往往简单的归结为:某某领导的重视,某某机遇抓的好。当然,客观讲,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有些偶然性。但是,偶然之中有必然。譬如说机遇的问题,当机遇来到大家面前的时候,总体上是平等的,但是机遇最终留给了有准备的人。去年,我们区公考了10个副乡镇长,成功的机遇最终交给了有准备的人。三是有些干部有投机心态。当前一些干部还有投机心态,必须克服。有的干部老想着投机钻营,不谋求自己的事业上的发展,而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去研究“生产关系”去了,而不研究“生产力”,投机的心理非常突出,取巧的心态非常浓重。我认为这在某一个特殊的阶段,在某一个特殊的过程当中,可能有一定的市场。但从人生长河之中来看,从为政几十年的时间来看,他最终是要被历史所淘汰。四是有些干部有消极心态。第一种消极是一些干部长期没有得到组织上的提拔使用,或者在一个岗位上原地踏步,于是在思想上就会有消极心态发生。
情绪上消极,心态上消极,表现在工作上更加消极。而工作上的消极,落在领导的眼里,落在组织的眼里,落在群众的眼里,落在同事的眼里。第二种消极是一些干部自认为,反正我也就这个样子了,再进步的可能性也不大,于是越来越消极。第三种消极是在某一次干部使用过程中、在某一种竞争中失败,便变得消极起来。当前,提拔干部越来越趋于竞争。区委安排某一个岗位领导干部,不再指定某一特定对象,而是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范围内竞争产生。如安排一个乡镇党委副书记岗位,绝不是在一两名符合条件的干部中挑选,而是在一群干部里面挑选。有的同志在某一次竞争中失败,便认为组织上对自己不公,而变得消极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能把自己心态摆正,既不认为这是组织上对自己的不公,也不能认为丧失了一次重大机遇,更不能消极。必须踏踏实实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珍惜每个岗位,用积极地状态去面对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工作。五是一些干部有麻木不仁的心态。我曾经反复说过,我们一些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到工作上去,对一些问题和错误的事情麻木不仁。比如说,我们天天在讲要创建环境优美城市,但不少干部,尤其是有年轻干部能够做到?甚至看到有人破坏环境,有大堆垃圾的时候,一些干部视而不见,扬手而去。但是,也有一些干部,能够从细节做起,有垃圾去捡一下,有人破坏去制止一下,尽管不是自身本职工作。现在,有些干部看人与人之间,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开始还是有一点憎恶感,还有一点抵触的情绪,但是慢慢就习惯了,看到了觉得正常了,这实际上是我们的干部内心上在退化,在变质,在忘本。六是一些干部有畏难情绪。现在我对大家讲,现在摆在你们面前 的工作都是不轻松的,都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有些干部还能够想办法化解问题,去推动工作。但是有些干部见到困难就推,见到麻烦就嚷,见到矛盾就躲。总之,我认为,作为一个干部,心态是很重要的,等大家再有一定年龄积累的时候,就会认为,心态是很重要的。
(三)修炼品行。我们党用干部,原则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个原则也是深入人心,我刚才也讲了,做官先做人,做人重在品行的修养。一要端正人品。对一个人的判断,首先看人品是不是端正的。所以我觉得,在当基层干部也好,当一个高级干部也好,首先是要做好人。大家都学过一些管理学常识,现在对于权力的论述,认为权力具有双重性。一个是岗位权威,比如,我是区委书记,显然区委书记这个岗位赋予了我一定权威,这是组织赋予我的权威;第二种权威是人格权威,就是说大家不仅仅是对一个区委书记岗位而来,而是对于我个人的人格权威而来的,这两个权威既是可分离的,也是重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领导者的岗位,每一个领导所承担的角色,都具有权力的二重性。人格权威怎么来产生,对一个领导干部而言,品德就是权威。群众认可你,同事认可你,上级认可你,就是品格加能力的体现。所以,每一个同志,都要在自己的品行上去做修炼。“人品端庄,一生之本。”在人的思想进化过程中,会有很多障碍。确实人们的思想会随着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产生一些变化,消极的因素会影响到我们思想的纯洁,甚至使自己心灵当中最丑恶的一面躁动起来。这是可能的,这是避免不了的,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品德高尚,也没有哪个人一生都没有恶的念头出现。我们必须
最终靠品格的修炼去压制这种邪恶的思想。二要提升党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章》对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提高政治素质的重要手段。领导干部要加强政治修养,增强政治信念的坚定性、政治立场的原则性、政治鉴别的敏锐性、政治忠诚的可靠性;要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提升道德境界;要加强纪律修养,增强纪律观念,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要加强作风修养,做到执政为民有新举措、求真务实有新要求、廉洁从政有新成效。三要勇作表率。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勇作表率,以自身的模范行动来感染人。要做学习上的典范,要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勤于实践,提高素质;要做道德上的样板,无论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还是家庭美德,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做业务上的骨干,形成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要做服务上的标兵,强化宗旨意识,真正做到体贴基层、关心群众,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做守纪的楷模,不仅要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还要自觉接受监督。
时代需要大批青年干部脱颖而出,青年干部也期望自己能迅速成长,担当起党人民赋予自己的责任。希望各位牢记以上三条基本要求,自觉地加强学习锻炼,在踏踏实实做事上有新的成效。
二、不断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与素质
当好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没有能够承担这个领导岗位的能力和素质、水平,那么个人权威至少会损失一大半。交给你一项工作任务,你都不能完成,你可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吗?可能得到同
事的认可吗?可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吗?不可能!基层干部在基层,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是决策者,又是实践者,但是更趋向于战斗员和实践者,是在战斗中的指挥,是在实践中的决策。
(一)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我跟很多领导干部都讲过,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第一,学习产生的能力是自己的,别人永远也拿不走。无论上级领导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变迁,最终你自己拥有的学习能力和业务水平都是自己的。我曾经给很多同志谈的一个观点,我在XX区做书记要用干将,其他同志在XX区做书记也是要用干将,归根到底,你自己的能力素质到了一个层次了,是谁都不能改变的。第二,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知识的更新和爆炸性发展是非常快的。毛主席曾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的知识不进行更新、补充,很有可能就会落伍。现在,各个乡镇都是你追我赶的态势,哪个乡镇稍有不慎,就会落后于其他乡镇,这是一种良性的竞争状态。所以,同志们要加强对党的政策,基本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第三,要在实践中学习,要向群众学习,要善于在实践中去总结、提升、提炼。现在的干部,包括在座的很多干部,在这点上是很缺乏的。一是缺乏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二是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不能把它总结起来,推广开来。很多同志把总结简单理解为是一种文字功夫,这是错误的。总结一个东西不是靠文字的总结,而是真正用心思考、研判的过程。
(二)不断强化抓落实抓执行的能力。基层领导干部是一名政策的执行者,是一线的战斗员,所以我觉得基层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很重要的就是抓落实,抓执行的能力。一个事情在自己手
上能不能办成功,这是至关重要的。很多同志对一些工作都是浅尝辄止,没有去认真研究。大家要清楚,现在工作落实过程中都比较复杂。在大政方针已定的情况下,最重要的莫过于想方设法抓好落实。一个地方要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抓一件、成一件。不落实,再好的决策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中之花。在现实工作中常有这样的现象:目标提出了,决策做出了,任务下达了,结果在最后落地的时候却不了了之,难遂人愿。所以在落实工作,必须“一竿子插到底”。任何工作落实过程中,都是有若干具体问题需要解决,同志们在落实过程中不但要有落实的勇气,在抓落实过程中解决疑难问题,攻坚克难的发放和措施。
(三)要不断提高创新、拓展、提升的能力。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创新、拓展和提升的能力非常重要。一是要善于和勇于创新。美国有一个社会学家把人分为三类,一类人才、二类人才和三类人才的差异,就在于创新能力,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是一类人才,没有创新能力就只能归为二三类人才。我刚才说在抓落实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完全靠传统的方式是解决不了的。譬如,我们在XX建设一个百亿元的工业园区。按照正常思维是搞不下来的。一是通过概算,需要4000亩土地,一期要征地2500亩。二是征地拆迁安臵费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要7个多亿,需要政府拿出来,而现在政府没有钱。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不搞这个项目行不行?显然是不行的。因为XX区今后的发展要靠这个工业园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大
量的创新,要想办法,要积极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按照传统想法,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钱就做这个事情,没有钱就不做了,这个显然是不行的。又比如上一届村级换届选举过程中,XX村矛盾很多,迟迟选不出村支部书记。XXXX给汇报时,我建议把换届选举的事情先放一下,先组织XXX的党员去我区的XX、XX、XXX等地方参观。看后让党员探讨一个问题:是搞窝里斗还是搞发展?窝里斗的结果就是杨XXX现在是什么样子,以后还是什么样子,甚至更加糟糕。如果要搞发展,看看XXX是什么样子、红岩村是什么样子。通过半天参观后,XXX的党员最终统一了一个认识:集中力量抓发展,当时就选出了村党支部书记。通过这几年发展,我预计XXX在明年将成为我们XX区一流的村落。这就是具体工作中的创新,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决定了一个人做大事的能力。我希望同志们要有创新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但是,创新不是想出来一些新花样那么简单,而是过去工作基础上的一种提炼和升华,是有内在联系的。二是要善于和勇于拓展。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来讲,拓展能力也至关重要。一些干部往往在思想上把自己局限于一个狭小空间范围,在工作上把自己局限于自己分管的领域当中。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而是我们应该站在一个点,思维向四周辐射。在工作中,我们不断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要和周边形成合围。从一个点,要能够跳跃到全局性的思考,从某一个村的基层换届选举工作,能总结出一系列问题,进而对全乡镇,甚至全区的换届选举工作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做完一项工作,做好一个矛盾的化解,要总结出一类矛盾的化解,进一步总结出这一类矛盾可以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这个
过程中,不要使自己的思维僵化。我们在一个领域中考虑问题时,首先是思维的拓展,然后才是工作上的拓展。三是要善于和能够提升。今年1月份,区委全委会的主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提升的主题,区委全委会提出了“狠抓机遇、坚定不移的提升全区的工作实效和工作水平。”近年来,我们都处于一种提升状态,当前全区这种亮点纷呈的状态,都是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提升而产生的。往往工作在进行到一个阶段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工作干完了就结束了。按照一般的做法,就是做完了。但是这显然是不足的,提升的核心就在于画龙点睛。画龙点睛要经过理性的思考,有一个开阔的眼界和高标准的衡量。大家还有很长的政治生命,有可能要成长起来更大的干部。我希望大家在推进一项工作的情况下,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一下。比如修路,一条公路修好之后,还要划线,然后路边要进行绿化,还要与其他路面做好衔接。这就是拓展。任何规律性的东西,你只要把它握住了,就可以拓展了。
(四)要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我们是基层干部,我们要面对群众,要与群众打交道,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与群众打交道的基本能力。去年,全市公考副乡科级,我区考了10个副乡科级干部。这些干部在上岗之前,我亲自给大家讲了一堂课,以座谈的方式给大家讲了群众工作理念和群众工作方法。群众工作能力是我们现在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现在很多干部,尤其是长期坐机关的干部和一些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都有一个共同不足:那就是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因为他从来没有和群众打过交道,何来基层工作经验?我区任何干部都避免不要和群众接触,而且现在传统的、命令式的工作方法一点都不适用,所以同志们要研究
群众工作新形势,研究群众工作新方法,努力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素质。第一,要树立群众工作理念,真正带着感情去面对群众。只要你为群众付出了真情,即使群众一时无法理解、不能接受,但是最终还是会接受。但要是玩虚情假意,最终是要穿帮的。目前,从一些群众上访的群众所作的工作和准备来看,某些群众对一些相关方面的法律政策的熟悉程度,比某些单位的工作人员还要熟悉。现在,我们很多同志不敢与群众接触,看到几十个群众把自己一围,话都说不出来,有些女同志就掉眼泪,男同志就躲得远远的,这是不行的。第二,要敢于面对群众。我亲自去开过几次村、组的会,去过XX村、XX村一组、XX村二组等村组。在XX村二组开会从上午九点,开到下午四点,群众不吃饭,我也不吃饭。在XX村一组开会,在太阳下,从下午两点多到下午七点多,听群众一个一个地诉苦说了三个半小时。在XX村开会也是开到晚上七点钟。所以,作为基层干部,首先要听完群众的意见后,再归纳、研判、再来解决问题。第三,是要真情服务群众。我觉得我们群众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必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这个不是空口号。我有一次去XX镇最远的XX村,由于路不通,然后就到中间一个村去了。老百姓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那种纯朴、厚道的样子,我发自内心的想,我就该给他们做事,我愿意给他们做事,我一定要给他们做事。前不久,我和XX市长一起去看了XXX电站左岸的公路,这条路投资了7000多万。我们看到当地群众发自内心的感情,我真的觉得我愿意给他们做事情。当前,市上、区上的领导经常在工作中发现一些问题,就是因为在一些群众最困难的时候,我们没人去关心他们,没有解决好群众的困难。
只要不是很尖锐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矛盾,很多矛盾,没有处理好,都是因为没有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处理问题,造成情绪上的积累、叠加,造成最后解决问题的难度倍增。所以,每一个都怀着真情实感去为老百姓做事情,那效果肯定会很好。第四,要善于组织、发动、引导、教育群众。现在,一部分群众的利己主义观念是很强的。比如在地震期间,我到XX查看灾情的时候,几个青年人向我反映说他们连矿泉水都没有分到过。我问村干部,村干部说没有发。我就问这几个青年人:你们缺不缺水?他们说不缺水。我就反问,那你们要矿泉水干什么?所以,我们的一些群众素质还有待提高。再比如,我区一些地方新村建设的相当好。但一部分群众乱堆乱放,不爱惜环境卫生——也就是一部分群众的素质还有待提高。所以,基层干部要善于组织群众,把群众发动起来,做好群众教育引导,这点很重要。
(五)提升解决复杂和疑难问题的能力。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影响群众思想和行为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多样,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完全化解,一些新的民生问题不断涌现,并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趋势。现在,好解决的、能解决的,都解决了,留下的问题都是硬骨头,加之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征,加之基层工作的任务也很重,所以,每个基层干部都要提升解决复杂和疑难问题的能力。要把一个大的问题化解,而且要达到双赢的局面是不容易的。比如,原来上海有一个企业,打算在XXX工业园建立一个电站,但过了7年都没建立起来,且占了300多亩土地,给市、区两级造成了很大压力。去年,我们终于拿出当初该公司的土地保障金,成功化解了
矛盾,基本上是零成本成功收回了土地,现在用这片土地引进建立了一个年产值10亿元的企业,年税收将会过亿元。又比如,XXXX群体性事件处理中,当时XX村群众情绪激动,社会舆论很强烈,外部压力很大。我们通过详细调查,抽丝剥茧,把事实真相还给群众,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非常理性地解决好了这个事情。同时,我们还要求XXX镇不但要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推进爱国村整体工作,推进园区建设,把各种社会矛盾引导到正常视野范围中来,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所以,同志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在处理这种复杂矛盾的时候,要认真总结、提炼、提升。那么,要提升这种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就是要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和科学研判能力。我们既要找规律,又要科学预测,把握大势,要有辩证思考问题。
三、善于改善方法,不断改进作风
要当好一个干部,推进一项工作,方法非常重要,对于大家来说,最重要是要改进方法,当然,方法和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方法体现在能力上,能力落实在方法上。作为一个基层干部,工作方法和作风至关重要,之所以单独提出来讲方法,足见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一)要善于“弹钢琴”。所谓“弹钢琴”就是五根指头有长有短,有重有轻,实际上这个方法是抓重点的方法。但是,弹钢琴的时候,抓住了重点了,也不能把非重点忘掉,要有轻重缓急的变化。很多同志,工作中一提抓重点,就搞“单打一”,忽视全面,不顾整体;一提全面发展,就平均用力,全线平推。想法是好的,但是做不好。所以我在全区提了一个最基本的工作方
法“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每项工作中都有重点、都有难点、也都能够出亮点,希望大家认真领会。这个问题,大家尤其要注意的是,抓重点的时候要与自己的实力相结合,出亮点的时候要与自己特点相结合。
(二)要善于借势借力。我来XX区工作时,时任市委书记XXX找我谈话,在谈到XX移民稳定工作时,专门给我讲要做好XX移民稳定工作,要善于“借势借力”。通过这几年的探索,我认为借势借力可以推广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在平时工作中,很多事情仅仅凭我们自身的力量,很难推动。但是,我们纳入一个很大的范围,借助外面的力量来处理,就相对要容易点。声势也是一种力量,具体来说,学习别人的经验、抓机遇是一种借力,善于把握政策是一种借势,善于借别人的脑袋是“借智”;还有借势“借名”,多借助XXX、XX、XX等区域概念,努力增强影响力,打造自身品牌。
(三)要善于交流沟通。领导干部在开展工作中要协调很多方面的关系,包括对上对下的协调、对左对右的协调、对内对外的协调,交流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善于沟通,不仅是一项基本功,也是一种基本素质和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一要坦诚对待上级。要把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政策学习透彻,把握准确,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缺陷,要真实向上级汇报,不弄虚作假,要用工作实绩赢得上级的信任。二要真诚对待同级。主动树立配合意识,在承担责任、制定方案的时候,要敢当主角,主动作为;在认清职责,立足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又要甘当配角,摆正位臵,善于配合,乐于奉献,甘为
人梯,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三要真心面对群众。基层领导干部处理的都是具体的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情,要敢于面对群众,善于面对群众,抱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态度,公心用权做事,用心促进发展,细心做好工作,扎扎实实为民解困,妥善处理人民内部各类矛盾,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四)要善于统筹协调。加强统筹协调不仅是重要的思想方法,而且是重要的工作方法。一个领导干部能不能胜任本职工作,避免工作失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筹协调能力。所以,一个领导干部凡事都要考虑周到、细致,把方方面面的情况都考虑进去,切忌凭经验办事,断章取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果做不好统筹协调工作,只看到眼前,看不到长远,只注重局部利益,而忽视全局利益,肯定会对工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造成重大的影响。统筹协调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不同时期、不同单位,有不同的要求。但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统班子。一定要把一班人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坚决避免内耗问题的发生。二是统工作。抓住了主要工作、主要矛盾,就抓住了统的关键。三是统风气。风气正,事竟成。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切实把本单位的风气搞端正。四是统关系。就是要积极协调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对上级决策指示,要不折不扣地执行,绝不能搞变通,打擦边球;对下级的权力要还权,要信任下级,不要权力下侵;对群众的来信来访,要热情接待,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好责任。
(五)要不断改进作风。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思想、作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端正不
端正,关系十分重大。它不仅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不能真正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领导自身的名誉口碑。一要敢于碰硬,敢于较真。领导干部要有胆略和豪气,敢于坚持原则,对不良现象,不良作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和稀泥,不当老好人,不做两面派,甘守清贫,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带头塑造党员干部的正直形象。二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要推行一线工作法,坚持“去一线问计、到一线办公、在一线解难”。在工作中要自觉贴近群众、关心群众,与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三要强化团结,严守民主。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领导干部要善于团结队伍,发挥工作合力。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细心听取同仁的意见和建议,广集民智,不搞一言堂。要尊重制度,按制度办事,自觉维护各项制度的健康有效运行。作为一个年轻干部,作为一个基层干部,首先要讲团结,但是这种团结不是毫无原则的团结,也不是一团和气,最重要的是最后大家如何来统一分歧,形成最终意见。四要廉洁自律,以身作则。要以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为抓手,切实做到信念不能动摇,道德不能滑坡,权力不能滥用,监督不能怠慢,亲属不能纵容,交友不能轻率“六个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提倡崇尚事业、追求卓越,提倡愉快工作、健康生活,提倡正确对待名利和自我。在此,我希望同志们:要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千万不去;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千万不吃;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千万不拿。在成绩面前、喝彩声面前、财色面前,要牢记“两个务必”,保持清醒头脑,权力上自重,思想上自省,纪律上自警,工作上自励,时刻保持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
在 2020 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年轻干部应修炼提高的‚七种能力‛。其中,调查研究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更是身在基层的年轻干部必须具备的‚法宝‛。
从实破题,用好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这一‚秉承初心‛的‚法宝‛。到基层去做调查研究,是为了能够正确制定党的方针政策,实现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开篇就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些干部将调研简化为‚隔着玻璃看一看、围着村子转一转‛,再拼凑一篇充斥着浮语虚词的调查报告后,便束之高阁,草草了事。这在基层工作中是坚决不可取的。‚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高质量的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如目前如火如荼开展的人口普查工作,我作为一名村居普查员,必须入户做好摸排工作,记录好每家每户的情况,掌握第一手的详实资料,扎实推进好这项工作。基层干部就是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脚尖向前的恒心,跟着问题走、奔
着问题去,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才能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植根基层,用好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这一‚诠释初心‛的‚法宝‛。群众工作的本领不是天生的,干部刚到基层不熟悉环境,都面临知识空白、经验盲区等问题,要着力克服这些短板,最好的老师就是广大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刚到基层的年轻干部,不免自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以为比群众高明,不料在决策办事中却频频碰壁,经过反复的摸索,方明白‚只有先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当好群众的‘先生’‛。要接到基层的‚地气‛必须主动向群众学习,提升‚土话‛水平,将政策解读为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话,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从而得到群众的肯定。党员干部只有把根深植基层沃土,俯身拜人民群众为师,从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出发,才能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影响和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改良。
干事创业,用好提高抓落实能力这一‚践行初心‛的‚法宝‛。‚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没有落实到位的调研报告就是一纸空文,没有落实到位的群众工作就是官样文
一、基本情况
3月5日,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党校常务副校长同志对“干部下基层”活动做了全面动员、部署。校党委立即召开了支部会议,对走访工作做了周密安排。下午,机关党委邀请副校长给全校教工上了一堂题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扎实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的专题辅导课,党校干部下基层走访活动正式启动。
3月7日,全校为了尽快落实“干部下基层”走访工作,第一时间把市委、市政府的关怀送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在兼顾好手头工作的同时,各支部积极行动,冒雪走访工商户,让包联商户为之颔首称是。
3月9日,常务副校长同志、副校长同志亲自带队,带领七位教研室主任及相关人员去磐石、明城,对我校联系包保的7户企业和一个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进行了走访对接,针对他们在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征求了意见。
3月12日走访城乡居民全面启动。按照带着真情走进群众,带着真诚倾听群众意见、带着感情倾听群众诉求的要求,组织全校干部对494户城市居民进行了入户走访,现已经走访90%多。
按照全市干部“一下四送”活动的统一部署,吉林市委党校积极行动,30余名机关干部分成15组,走进社区,深入低保困难家庭,宣传再保障政策,发布再就业信息,仔细复核低保困难情况,动员鼓励有能力的困难家庭就业脱贫。经过前期紧张的入户走访调查,已对所包保的低保困难家庭进行了逐一核实,其中64户家庭的再保障认定材料已由包保干部签字交到了社区,等待进一步的核实。
家住铁江社区25号楼的低保困难户李素芬,已年届古稀,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风湿等多种疾病,而陪伴其左右的竟是一名年逾40智力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的女儿。说起这些年的苦,李素芬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她说这么多年来多亏了党和政府的照顾,否则凭她自己根本不知道这日子该怎么继续……当她听到包保干部给她讲解再保障的政策,告诉她根据她的实际情况,政府会在原有保障的基础上再给予相应的扶持保障时,老人感动得再次掉下眼泪……
5月7日上午,市委党校在所包保的东红社区举办了送岗位、送文化的对接仪式。东红、铁江两社区的十几户居民群众来到了活动现场,进行岗位咨询。活动现场不但设有再保障政策展示板,还有吉林市民政局、教育局、市卫生等部门设立了咨询台,向群众宣传城区低保困难家庭再保障工程的相关惠民政策。对接现场,党校还为东红社区先期送上了百余本图书以资助社区图书屋的创建。
二、主要做法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2013年“三帮双促”活动成果,建立、完善和落实长效工作机制,通过组织市县两级机关干部走进社区(村屯)、企业(工商业户)、困难群众(困难党员),立足创新、强化服务、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促进稳定,强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水平、实现新突破。
(一)完善和落实帮扶困难群众、困难党员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1、完善和落实帮扶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实现适应性就业和创业的保障机制
一是通过“干部下基层”立功竞赛活动,推进困难家庭再就业工程。二是通过“干部下基层”立功竞赛活动,推动困难家庭适应性创业工程。
2完善和落实帮扶困难群众、困难党员看病就医的长效保障机制少创业资金的.,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扶持。
3完善和落实帮扶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就学的保障机制
4、完善和落实帮扶困难群众、困难党员逐步解决住房问题的保障机制
5、建立和落实特殊困难家庭再保障机制
6、完善和落实政府主导、部门组织、社会参与的长效帮扶机制
(二)完善和落实帮扶困难企业的长效服务机制
以企业、工商业户和重点项目在生产经营及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重点,通过完善落实“干部下基层”长效服务机制,建立起市县两级机关定期走访、贴身服务、现场解决、协调处理等方面的工作制度,确保实现2014年“十项攻坚”目标。
1、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包保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推进机制
一是继续开展“三个一”包保活动。二是落实市县两级机关100名局级领导干部联系100个重点项目工作。
2、建立和完善机关干部联系和服务企业制度
3、建立机关干部定期走访工商业户制度
4、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工作责任机制
(三)完善和落实帮扶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机制
市县两级机关要继续落实2013年包保帮扶任务,确保所联系的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加强,作用发挥好,工作明显提升。
1、加强农村村级组织建设
2、加强社区组织建设
3、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
(四)建立有效化解信访突出案件的长效工作机制
(五)完善和落实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的工作机制
以干部下基层、机关转作风为基本要求,通过“干部下基层”立功竞赛活动,着力实现机关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机关形象的进一步培树,机关效能的进一步提升,机关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1、加强机关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
2、加强机关效能建设
3、加强机关软环境建设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下基层送温暖:20XX年12月13日至2014年2月15日
(一)以“下基层送温暖”为主题,组织市县两级机关干部在元旦、春节来临之际集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二)以“我为发展能做什么”、“我下基层该做什么”为主题,集中开展机关干部大讨论活动(2014年2月7日至17日)
第二阶段办实事解民忧:20XX年2月20日至10月31日
(一)以“下基层、察民情、保春耕”、“下基层、帮创业、促就业”为主题,开展活动。
(二)以“服务”和“创新”为主题,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走访企业、重点项目和工商业户,开展活动。
(三)以“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活动实效”为主题,深化总结“干部下基层”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第三阶段见成效暧民心:20XX年10月8日至11月30日
(一)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为主题,开展全市“干部下基层”立功竞赛活动考核评比工作。
(二)年底前召开总结表大会。
四、总体要求
(一)要坚持定期走访
(二)坚持限时承办
(三)实行定期调度,严格检查与考评。
五、活动成效
一、坚持与时俱进, 创新干部培训的新理念
当前, 我们正处在极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的趋势正在增强, 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综合国力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 欧洲债务危机日益加深, 全球经济持续低迷, 日韩加工企业东移, 中国经济发展继续看好, 既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遇, 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平稳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 国内市场需求旺盛, 将有力牵动县域经济发展。党中央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战略决策, 使辽宁县域经济处于十分难得的多重发展机遇之中。如何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加速推进生态化进程。如何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些都对我市的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审时度势, 重新审视干部培训工作的理念。从基层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实际看, 必须树立干部培训工作的崭新理念。那就是要切实把干部培训重心放在增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基础、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党性修养、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和能力上。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 培训立场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勇于创新的执政骨干, 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为建设生态型中等海滨城市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整合人才资源、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突破
提高基层党校干部培训工作质量,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关键是要有一支理论基础好、能力作风强、专业素质高、党性修养好的教师队伍。按照干部培训工作的新理念、新任务、新目标的要求, 我们目前基层党校的教师队伍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的地方, 特别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的骨干教师还相对匮乏。迫切需要组织、人事部门继续整合人才资源, 打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 建立健全教师队伍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机制和体制, 为提高干部培训质量, 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当前, 组织、人事部门实行的党校教师招聘政策, 特别是把优秀人才输送到党校教师队伍中来, 有效地改善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今后, 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 采取优惠政策, 吸引更多的高学历的人才进入基层党校, 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基层党校内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鼓励优秀教师的激励机制, 不断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为提高干部培训质量积蓄丰厚的师资资源。
三、创新培训方法, 实现干部培训质量的新提高
县域间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一个地区核心竞争的重要体现。党校是干部培训、轮训的主渠道, 是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基本理论的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 在用集中培训、轮训方式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方面,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一再表明, 基层领导干部队伍的优化, 同组织人事部门选好人、用好人有直接关系, 同党校教育好人、培养好人也有很大关系。因此, 我们基层党校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从严治党”的原则, 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加强领导、强化训练、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方针, 聚精会神办教育, 一心一意搞培训。因此, 要认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精神, 特别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 注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和能力, 主要是:把握全局的本领、科学决策的本领、识人用人的本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团结协调的本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务实创新的能力。要全面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 加强学科建设, 形成具有党校特色的学科体系, 以服务教学和科研为重点, 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应用, 探索情景模拟式、组合式、心理体验式、案例式和主持研究式等新的方式方法, 实现理论教学互动化、能力教学案例化、市情教学现场化, 打造提高干部培训质量的新平台。
四、加强硬件建设, 实现干部培训环境的新改善
【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与探索】推荐阅读:
基层业余党校实施方案10-22
科级干部党校培训总结06-30
在全区基层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表态发言10-30
干部党校毕业论文07-14
干部党校学习总结范文11-09
处级干部党校工作总结07-20
基层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09-21
基层党建探索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