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精选8篇)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篇1

(一)活动目标不明确

案例 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课题:新词汇教授

教师活动: PowerPoint呈现图片 ,并教授单词。

图片内容描述:幻灯片 1播放一条短裤和两条短裤的图片以及seven dollars.fourteen dollars的标签;幻灯片 2播放了一件T恤和两件T恤以及他们的价格标签,幻灯片 3播放了一双鞋子和两双鞋子以及他们的价格标签,幻灯片依次播放了一系列类似的衣物图片并在最后呈现了新单词:clothes, socks, sweater, trousers, bag, hat and so on.学生活动:观看、回答问题并跟读。

案例分析:几张幻灯片依次播放了一系列衣服以及他们的单复数形式以及他们的价格标签,学生可能会想到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名词的单复数,也可能觉得有价格标签是跟讨论价钱有关系,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活动的目标并不明确。教师没有确定好这个活动究竟要做什么,目标意识不强,导致了整个活动的思路和顺序都比较混乱,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把握有偏颇。

应对措施: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明确活动目标,让同学们在同等时间内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教师最好在活动开始前明确接下来的活动明确的目标是什么,比如这单元我们的重点是询问价格,讨论衣物,所以在掌握这个提问价格的句型前我们必须有一定的实物参照,接下来我们首先以一些衣物作为基础材料,因为涉及到单复数,所以我们先来学习一些衣物名称并了解他们的单复数形式,方便我们以后讨论价格句型的掌握。

(二)情境创设不合理

案例:句型操练活动案例

课题: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板书新句型并带读: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Do you have a……?

然后呈现幻灯片,引导学生进行操练。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出示的幻灯片口头练习句型,如:

Do you have a sofa? Do you have a bookcase? 活动形式:全班活动——半班活动——个体活动。

案例分析:这是一个模仿式操练新句型的活动,但情境的创设不太合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难在这样的情境里去真实地感知语言,体会语言,并运用语言。因为有些同学可能没有沙发和书柜等,但为了句型的操练,不得不说出此句型。应对措施:教师在引导学生操练新句型时尽量不要脱离实际情境,情境的创设应该是为语言的实践服务的,如果违背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恐怕也很难达到语言真实交际的目的。

(三)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

案例 Do you like bananas?

主题: 讨论好恶

教师活动:发布任务,让各小组成员表达自己的好恶

教师评价: Good!Wonderful!Well done!

案例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绝对的主体,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器和存储器,反思我的这节课,首先,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我虽然使用了“Good”、“Wonderful”之类的评价语,但太抽象、太空洞,没有针对每个小组的实际展示把他们做的好的方面和做得不到位的方面点拨出来,也没有提供切实的建议和指导。

应对措施:教师兼有评估学生活动的任务。活动后及时丰富的反馈,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进步与成功,增强自信,也能帮助教师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比如某个不太出色的学生正确的回答出了某个问题,学生除了肯定回答外还应该积极的在全班对该生进行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让这份学习热情保持下去。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篇2

关键词:课堂教学,巩固环节,活动设计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一般包括:Warm-up/Revision(热身/复习),Presentation(新授),Practice(练习),Consolidation(巩固提高)几个环节。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去设计,良好的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许多知识。巩固环节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在巩固环节中设计一些合理有效的活动来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让我们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笔者总结归纳、设计了在巩固环节中的七大类活动形式,并从其理论依据、综合实践两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

一、 角色扮演,体验真实交际

语言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可以让人们自由地表达交流思想,传达各种信息,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威尔金斯曾经说过“外语学习成功的标准不应该是学生能背多少教过的句子,词组和生词,知道多少语法规则,而是他们能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多少”(宦仕发黄隆华,2000)。角色扮演实际是指在教师设定的一定交际情景中,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后,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再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和练习之后,学生必须借助于体态语言和口头表达来解释出一种状态,一件事情或一个过程。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运用已具有的经验和信息来解决问题,学会合作。角色扮演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教材为编演对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能使学生体验到语言学习的乐趣,也为课堂教学创造真实的视听环境。

在修订后的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Section A的2d部分大多是“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分角色表演对话)”的设计,这就很好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巩固提高新知识时提供了范例,学生可以在课文原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自主设计、修改,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如:在执教修订后的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我提早告诉学生带来各式服装,让学生在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真实情景中,进行有意义地语言交流,并留给学生以下对话框架:

A:Can I help you? B:Yes,please.I need …

A:What color do you want? B:…

A:Here you are. B:How much …

A:… B:I’ll take …

A:Thank you. B:…

在实际课堂上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同学们不但巩固了本课时所学的语言,还拓展了以下新的交际用语:What can I do for you ? What’s the price of the…? It’s too dear(贵).Here’s the change(零钱)。

教师可以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对话、语篇,坚持“面向全体,人人平等”的原则,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按照英语水平、男女比例、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有序分组、合理分工,确保每个小组、每名学生都有均等的展示机会。教师可以将表演任务提前告知学生,提供一定的准备时间,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自主设计、修改、演练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再现语言材料内容。教师要引导表演展示的学生自觉地将注意力从语言形式转向语言意义,转向有意义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真正做到“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二、复述课文,培养篇章思维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只是一个机械的信息加工的认知过程,更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只有当学习者对知识进行主动加工时,新知识才能激活原有知识,在两者之间建立起相关联系,产生真正的学习(高文,1999)。在英语学习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只有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对语言材料进行主动加工处理,才能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设计对话、语篇复述等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全力调动原有知识,积极主动构建当前新知识,在串连新旧语言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了处理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复述活动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

1.图片复述:通过图片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复述时对知识进行再认识和回忆。如: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中Section A的3b部分:Look at these pictures and tell your partner how to make popcorn.

2 . 关键词复述:把对话、语篇中的关键词、关键短语、要点作为记忆支点来复述。此种方式适合低年级或基础薄弱的学生。如: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中Section A的3a部分:“Travel Spotlight:Paris”教师给出以下关键词:consider…capital…including…cost…convenient…expensive…especially…translate…

3.线索复述:教师根据语篇的时间、地点或情节发展顺序、制作工艺等,列出提纲作为记忆线索,帮助学生形成记忆网络。如: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2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中的阅读文章“He used to cause a lot of trouble.”教师可以列出以下词汇,作为线索,让学生复述课文。

(1)a fifteen-year-old boy (2)after his father’s death

(3)couldn’t afford to (4)cause problems

(5)get into trouble with (6) send him to

(7) to one’s surprise (8)take pride in

(9)pay more attention to (10)work hard

(11)feel good about oneself (12)It’s important to

4.创造性复述:学生在把握语篇主题、情节发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对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整合、编写。这种形式适合于优秀的学生,有利于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如: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5 It must belong to Carla.中Section B的3a部分:“Strange Events in Bell Tower Neighborhood”课文的最后一句:There must be something visiting the homes in our neighborhood,but what is it?

三、辩论舌战,拓展思维能力

传统的语言教学以“教”为主,教师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实际上,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我们教师不能把自己看作是不断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源泉,而应是组织学生大量参与使用语言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从而为学生学习使用语言创造机会,提供指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来掌握这些知识和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策略地、适度地实施辩论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的提高,让学生随时对教学内容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辩论舌战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将语言信息输入大脑,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理解、记忆、推理、归纳等一系列加工活动,然后表达出来。这一过程就是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通过思维活动融合新旧知识,变知识为能力。因而辩论展示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

笔者在执教完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中Section B的3a后,结合3b设计了题为“Should students wear school uniforms or not? ”的辩论活动,正反两队的学生开动脑筋,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正方:“The school uniforms show the spirit and character of school.”“Good-looking,clean and in order when host the group activities.”“It’s convenient for management.”“Prevent students from comparing each other.”反方:“Show individual character.”“The school uniforms are too thin,easy to catch a cold.”“The school uniforms are ugly.Young people should look smart.”“Wearing our own clothes can make us more comfortable and confident.”通过辩论,学生的思维受到了碰撞,获得了学习的乐趣,训练了听说能力,更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运用、巩固并拓展了新学的语言。

四、调查报告,强化语言技能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调查”(do a survey)这一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实施方式,让学生在用中学,可以学以致用。《新目标英语》这套教材中的许多单元都适合采用“调查”这一活动来进行拓展,如:“Do you have…?”可用在关于文具、书籍、物品的调查;“Do you like…?”可用关于颜色、水果、动物、爱好等方面的调查;“When is…?”可用来做关于生日或做某件事情的时间的调查。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自觉利用“调查”这一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会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那就需要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联络员、记录员、报告员等,其中报告员主要负责陈述小组合作学习后所得的结论,并演示研究成果,通常由那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先让同学分组进行调查或讨论,再由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向全班进行口头报告。如:在执教修订后的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时,笔者为了进一步巩固、提高和拓展本单元的语言项目,就设计了一个调查报告活动,把全班36人,分成9个小组,每组4个人,分别以What food/sports/colors/subjects do you like and dislike?进行调查,下面以食物(food)为例进行阐述:组内同学自己设计一张表格,在组内进行以下对话作调查,同时做好记录,并完成表格:

A:Do you like ice-cream?

B:Yes,I do.Do you like milk?

C:No,I don’t.Do you like Hamburgers?

D:Yes,I do.Do you like strawberries?

A:No,I don’t. …

形成如下表格(笔者选了其中一份):

以上对话中,出现了有关水果、蔬菜、饮料和其它食物的英语词汇,涉及到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在对话过程中,同学还要做到仔细听,要不然就无法完成表格,所以也训练了听力。对话结束后,每个小组要选一位同学作报告。针对以上表格,这个小组的一位同学报告如下:In our group,Zhou Bing,Wang Jun and I like ice-cream,but Tong Ping doesn’t like it.Zhou Bing and Tong Ping like hamburgers,but Wang Jun and I don’t like hamburgers.How about milk? Two of us don’t like it.They are Wang Jun and Zhou Bing.I like carrots very much,but Zhou Bing,Wang Jun,Tong Ping don’t like them.What food do you like? Please tell us.以上“调查”活动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存在信息差,同学愿意交流,有话可说,在对话过程中使用了本单元的目标语:Do you like…?Yes,I do.(No,I don’t.)调查结束后,由对话形式转变成短文形式,形成“报告”,在语言表达上增加了难度,又用上了本单元的另一目标语:…like/ likes…,but…don’t/ doesn’t like….另外几个小组谈论的是有关“运动”、“颜色”、“学科”的话题。这样的调查报告是一种很好的语言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五、图表呈现,提升多元技能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表格,供学生填写、整理,让学生对语篇信息进行科学提炼,使文中大量琐碎杂乱的词汇信息转化为一条条清晰明确的信息链,便于学生整理所学内容,把握文章的主体结构。如: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Section A的3a部分“How do you learn best?”,可以设计成如下表格:

当学生读完文本材料后,完成表格如下:

英语学习中有听、说、读、写四种能力,那是否可以把“画”的能力也在英语学习中得到体现呢?简笔画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使单词变得灵动起来,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施展画画技能的机会,笔者在执教原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2 Where’s the post office?时就运用了简笔画。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There is/are…和表示方位的介词(词组):on/ near/ across from/ next to/ between/ in front of /behind。为了检测同学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我把课前录好的一段英语录音播放给学生听,听完后,让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在小组内讨论并合作完成一幅简笔画,我把其中的一幅展示给大家:(见下图)

录音中的词汇与句子所包含的意义通过这幅简笔画得到了体现,这样的展示活动成为深层次的信息加工,提升了学生的多元技能。

六、游戏探究,感受语言乐趣

长期以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单向传播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时间长了,就会感觉枯燥乏味。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英语学习中的享受和乐趣。兴趣是学好语言的老师,运用游戏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而且能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无疑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语言知识和掌握语言技能的好方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集趣味性、知识性和灵活性为一体,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游戏,把各个环节的知识融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乐中学,学中乐。游戏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乐于开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敢于表现的意识。通过积极参与,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激发无限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竞争精神和参与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观察力、分析力、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将游戏引用到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率。

游戏的开展应有一定的目的性,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笔者在执教修订后的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3 What color is it? 时,考虑到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表示颜色的单词,而且刚从小学升到初中,为了更有效地做好衔接教学,我设计了幸运大转盘的游戏:做一个活动的大转盘,上面有十种颜色,让一个学生转动转盘并问其他同学:“What color is it?”学生纷纷举手回答“It’s…”,并要拼出这一单词,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加分或得到礼物。这种游戏的目的性很强,并且参与面也很广。

七、模仿写作,深化语言表达

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卿松,2011)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以模仿为阶梯。学生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异,模仿范文写作是通向创造的阶梯。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只有在信息的输入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有信息输出的可能。写作是一种语言输出形式,它与听、说和读的能力密切相关,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它既涉及遣词造句,又涉及对语篇结合的分析;既有语言训练,又有思维训练。从输入到输出的角度来看,阅读是语言输入,是写的充分铺垫和必经之路,而写是读的思维后果,是对获取的语言信息进行整理组织和实际运用的过程。从阅读到写作不是简单地将输入的材料拿来就用,而是经过大脑的处理,产生从阅读到写作的转移。英语写作能力包括书写端正、拼写正确、语句通顺、语法规范,层次分明、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等。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认同三个过程:输入——加工——输出。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输入向输出的转化,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挖掘其中的知识点,设计读写结合的活动,使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促使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英语(新目标)》中就包含循序渐进的写作进阶,每单元的Section B中都有一个写作任务。学生从写简单的单词和简单的句子着手,进而过渡到写作段落。如:修订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Section B2b Mr Cool’s Clothes Store学生首先阅读这篇关于服装销售的文章,然后过度到3a看图并补全广告信息Huaxing Clothes Store,最后完成3b中的写作,为自己的服装销售写一则广告。

写作是一个如何寻找最有效的语言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连续过程,是一个循环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造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从语言基本要素、语言基本技能、思维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和综合性的写作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地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教师就是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教学和模仿将教材中出现的有用句型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写作素材。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的活动”设计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68-01

赖格卢特在《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么如是说》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means),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显而易见,我们教师每次精心的进行教学设计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学生通过充分的“学的活动”,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只有课堂中重视学生“学的活动”设计的有效,才能达到各方面预期的目标。然而,到底怎样的“学的活动”设计才是有效的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Go for it! Book 7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第一课时听说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为例,谈谈针对“学的活动”设计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学的活动”有效性。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可以更好地为新课铺路。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的第一课时中的1a环节,教材要求学生将一些表示事物的单词与图片中的字母进行匹配,以往进行这样匹配之类的活动,在进行有效的词汇输入之后,也就单纯地填写字母,然后叫学生报出答案一一核对就过去了。其实在这个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认知和介绍事物的知识,比如This/That is…, These/Those are…等句子结构,于是我将这个环节的任务重新设置成:请你介绍一下Tom房间里的一些事物。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介绍事物要用到的句子结构,然后叫两三个同学上来依照PPT向全班同学做介绍。这样做的效果明显比之前那样单纯报下字母对答案好很多。首先,这个活动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充分调用起来了,其次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语言更加整体化,也更好地完成了1a的内容。

二、立足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起点,从而提高“学的活动”有效性。

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重点要分析学习者的起点能力。超出或低于学习者的起点能力的活动设计都是无效的。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的第一课时中的2b环节是要求学生听,然后把2a当中的事物放到2b图片当中的位置去。于是我按照一贯的思维,播放2b录音,学生听并完成2b任务,一遍听完之后,大部分学生基本无从下手,于是又听完第二遍,学生还是没有很好完成。显然,这个听力活动已经超出了学生的起点能力,活动是无效的。于是,我对这个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来降低听力的难度:在听2b之前,我叫学生先看2b提供的图片,然后一一对图片中的空白位置进行标注,如under the table, on the chair等。这样学生在听前对图片的位置有了大致的了解,就不怕在听的时候一时看不准位置了。在第二个班级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没有了之前的那样的一团糟状态,一切进行得很顺利。

三、力求活动的可操作性,从而提高“学的活动”有效性。

教学活动的设计好坏不在于它有多花哨,也不在于它能激起多少波澜,而在于它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实际的效果。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的第一课时中的2c环节,是对问地点的一般疑问句的操练,如下:

A: Where is the…?

B: Is it on /in /under…?

A: Yes, it is./No, it isnt.

A: Where are the…?

B: Are they on /in/under…?

A: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在第一个班级上的时候,我设置了find the gifts这样一个活动。前期我去商店买了若干礼物,如笔记本,尺子,橡皮,苹果,橘子等。然后课前把它们分别放在讲台桌上的各个隐蔽处,然后进行到这个环节的时候,请一个同学上来主持,即为角色A,下面的同学举手猜,既为角色B。三次机会,猜对者等到gift。这样进行的活动,似乎也让学生训练了目标语言,但是总觉得还是欠缺的。首先我浪费了人力和物力,其次也发现活动中说得多的无非就是几个活跃分子。于是,我又重新设置了一个hide and seek 游戏。我不用去买什么礼物了,也不用把什么东西东藏西藏了。只是准备了在课前录好一段一分多一点的小视频,演员是第一个班级的四个同学,一个蒙上眼睛猜,其余三个分别把自己的东西藏起来,然后问答:

A: Where is my…?

B: Is it on /in /under…?

A: Yes, it is./No, it isnt.

C: Where are the…?

B: Are they on /in/under…?

C: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D:…

欣赏完视频之后,我请学生四人一小组也来玩这个找寻游戏。学生因为看过视频里的找寻游戏,所以能很快进入状态,分配角色,进行对话,最后我请四到五组学生就地表演,精彩极了。可以看得出,虽然都是针对练习目标语言的两个活动设计,明显是第二个活动设计简便省时更具有可操作性。能更快地让学生进入练习目标语言的状态,每个人都有了说话的机会,很轻松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特别是在展示的时候学生表现欲望很强烈,语言也很规范。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不再拘泥于单纯的单数名词练习或复数名词练习,而是把单复数名词有机结合在一起混合练习了,也就是学生在输出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把语言变得更加丰富了,更加有魅力了。

总之,要审视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学的活动”设计是否有效,那还得看我们的学生是否通过“学的活动”在单位时间内真正地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赖格卢特.《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么如是说》,1983

[2]盛群力.教学设计的涵义与价值[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篇4

上海市曲阳第二中学 张海波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传统的课堂讲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不断地更新和优化。课堂教学是二期课改实施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平台。然而,在当前的实际英语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问题尤为显著,存在不少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 课堂上游戏连游戏,活动加活动,热闹非凡;学生忙忙碌碌,笑逐颜开。但在热闹之后,我们不禁要问,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是否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活动?而有些课堂教学活动过于机械,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使英语学习活动缺乏生机和乐趣。有些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重结论,轻过程,而有些则重形式,轻效果。这些现象都会造成课堂上“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结果。因此,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在于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有了一些体会:

一、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以教材为依据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能发现这两种值得深思的现象。一种是课堂教学完全脱离教材,整堂课学生根本不需要打开书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自编的练习,假借拓展教材之虚名,天马行空,肆意发挥。第二种现象却恰恰相反。教师完全依赖教材,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两种现象都违背了教学规律。教材是实施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师应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

(一)理解教材编排结构

教材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每册教材中都针对适用学生提出适切的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被分解到教材中的各个单元。因此,理解教材就是要认真分析各单元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寻找教学脉络,了解每个单元在正本书中的地位,了解各单元之间的关联。有时,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不轻松,但是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从而导致教师们抱怨不已,学生们则叫苦连天。实际情况往往是因为教师不能充分理解教材,缺乏对教材的驾驭能力。比如,每一单元中的单词和课文是教授语言功能或语法结构的载体。有些教师则把他们简单地理解为“背诵”的内容。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语用”的过程,单词和课文的“背诵”也就变得空洞无物了。教师不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往往就会教得毫无章法,从而导致学生学得不知所云了。这也正是所谓的“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所在。

(二)学会整合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是根据适用年龄学生平均认知水平编写的,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换言之,教材内容并非适合于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而且教材受编写体系的限制,一般每单元的格式顺序大都固定不变。因此,每位教师都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实际学情对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教材内容宛如一块布料,如何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还须教师认真思考,费心裁剪,把平面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立体的教学步骤;把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解在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学会整合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课时,调整教学次序,均匀分配教学难点、重点,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和教学风格的每一堂课。

我在教《牛津英语》七年级第一学期International Food Festival 一课时,充分的利用了教材上的一张插图。通过对插图的场景描述为学生设置学习情境,利用插图中的人物关系,让学生想象他们在谈论什么,由此引出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这一语法结构。再通过该语法结构,引出本课的主题:为了为SPCA(动物保护组织)筹集资金,同学们将举行一次“国际食品节”。然后,再利用图片中的四个学生,设置了这样的活动任务:为了举办这次“国际食品节”,老师给每位同学布置了不同的任务,如写一张宣传海报,请母亲帮忙包饺子,做蛋糕,邀请其他班级的同学一起参加,写一份活动安排等。利用这四个活动,把要进行的四个语法操练活动安排给他们分别去完成。这样对图片灵活运用,使语法教学变得非常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贯穿其中,对教材内容做出的合理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善于挖掘教材内涵

部分教师认为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薄薄的一本教材中很难找到,尤其是在教词汇和语法时,如何体现这一维度的目标呢?我认为教材在编订后往往要使用一段时间。教材内容不变,但我们的学生在变化中,教师和学生身处的环境在变化中,教师需要做有心人,用一双慧眼从教材中挖掘其教育内涵,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三维目标在制定时是分开的,但在教学中却应是齐头并进,互为融合贯通的。知识目标是显性目标,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点,会用哪个句型,这些可以通过课后的评价立即得到反馈。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隐性的,是长周期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每堂课上予以关注和渗透,让学生有所感知与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养。

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设计教学步骤,充分考虑到就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所谓以“学生为本”其实就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就英语教学而言,“学生实际”即为“根据学生现有水平,生活经验,用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一)利用学生熟悉的资源

我在教授频度副词时,利用了一件学生非常熟悉的东西作为引入—课程表。上课时,我请学生拿出课程表,询问学生每周有几节语文课?几节外语课?几节电脑课?几节音乐课?由于各门学科每周的节数不同,于是我非常自然地引出“usually, often, always, sometimes, never” 等频度副词,并列表出现,学生一目了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引入容易让学生理解,感知更为深刻。

(二)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

其实,不仅是引入,其他的教学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上《牛津英语》七年级第一学期的一课Relatives in Beijing时,课本中都是介绍北京的著名旅游景点的内容,初一学生对这些景点虽有所知晓,但毕竟了解不多,大多数同学也没有去过北京。如何组织该课的拓展训练呢? 我想到了让学生介绍自己最熟悉的城市—上海。我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假期旅游计划并介绍上海的景点。原先我的设计是:假设你的有网友要到上海来旅游,你为他做导游,介绍上海的景点。可是在教学中我发觉学生在做对话活动时做得很不流畅。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呢?课后我和学生进行了沟通,这才知道,我设计的和网友见面,带网友旅游的情景离学生生活太远了。于是我对这一环节做了修改。我根据课文中已有的情节,即Mr Li一家去了北京旅游,很自然地想到这样一个情景:从北京旅游归来,Mr Li 一家请在北京的亲戚到上海来旅游,请学生们做他们的导游介绍上海的景点。这样的设计之所以取得较为成功的教学效果,是因为整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都是围绕学生展开,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为教学目标服务

(一)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二期课改把课程教育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上,这是对教育目标的革新和创造。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予以落实。然而许多课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为了追求教学形式的完美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落实,教学目标过于宽泛或空洞。如: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或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有些课设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是千篇一律,如: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等。其实,这样的教学目标适用于该学科的任何一课,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

设立目标的本意是在于更好地体现内容,突出内容;使教师在课后能对照目标检测教学的成果和达成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研读教材,掌握难点、重点,更为重要的是找到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合理的知识构建方式来处理难点、重点。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把目标设定得具体一些,实际一些,也就是说教师要思考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观测性和可检测行。

(二)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有了适切的教学目标,就应该围绕着这些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和达成。

在有些英语课堂上活动形式多样,整堂课热闹非凡,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之间缺乏应有的关联,学生在为讨论而讨论,为活动而活动。看似热闹的教学过程,语言训练尤其不到位,教学效果不佳。这是由于教师过分注重于活动的形式,却忽视了活动的目的所致。其实,在一堂四十分钟的英语课上,活动的形式不必也不可能太多。教师应多考虑这些教学活动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有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活动,为学生“量体裁衣”设计出来的活动才是最好的,才是有效的。

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体现“教”的过程

目前很多的英语公开课都是操练课,对语言点或功能的训练和拓展,避开了新知识的传授,即便是新课,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知识的运用和拓展,仿佛学生天生已经学会一般。这样一来,看似热闹,效果很好,但其实这样忽视了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教的过程”。因为课堂教学并不是让教师和学生展示花拳绣腿,而是要求教师能扎扎实实地教授知识,让学生能实实在在地学习和运用知识。“教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能真正体现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理念的过程,是一个能真正进行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没有教师的教,哪来学生学的过程呢?而这一“学的过程”恰好也是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的落实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教的过程”实际上是应注重于用什么方法来组织“教的过程”。这样的方法当然是很多的。比如借助多媒体,实物,简笔画,教师的夸张表情等。教师综合使用这些方法,可以使课堂教学声,图情并茂,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就容易产生想学英语的欲望,觉得英语课很好玩,很轻松愉快,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一直说兴趣是学习的根本。但同时我们又诧异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哪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需要由老师通过“教的过程”来精心培养呵护的。而教师则需要在“教的过程”中注入更多的心血和汗水,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篇5

按照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办法要求,课题组完成了2015年下半年的课题研究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2015年上半年活动开展情况

2015年7月-12月,课题组开了两次会议,进行了两次活动。具体如下:

1.7月10日课题组成员在金凤区教研室会议室召开了本学期的总结会,总结了上学期课题组开展的相关活动.良田中学的张蓉和刘辉老师做了发言。刘辉老师针对初中阅读课型读中教学策略,小专题的具体实施,与大家分享了五步阅读策略的具体实施情况。就下半年要进行的活动进行了商议和布置。

2.10月15、27日,课题组开展了“基于课堂观察下的小专题系列研究”活动。课题主持人冯丽玲老师基于阅读课例,对课题组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培训与学习,成员基本了解了课堂观察表的制定。

3.11月20日,课题组活动在良田中学进行,活动以小专题形式进行。课题组成员良田中学的刘辉和林汝两位老师承担了做课任务。课题组通过课堂观察的方法,对两节听说课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观察,得出了听说课教学活动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课堂各环节教学活动应把握的原则,对课题组成员很有启发。

4.12月31日进行了交流小结会。对本学期的活动进行了总结,商议了下一学期欲开展的活动。重点梳理了课堂教学活动应注意的问题。通过阶段性的梳理,使课题组成员结合实践,在活动设计理论方面有了整体的提升。

二、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

1.基于课堂观察下的小专题系列研究活动

根据金凤区英语课题活动安排,为了进一步提升课题成员的研究能力,为大家提供交流机会,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10月份,课题组进行了专题培训活动--如何制定课堂观察表。本次培训活动除工作室的成员外,还邀请了小学英语教研组长和中学青年教师参加。“金凤区英语名师工作室”每一学期都进行有针对性的小专题研究活动。小专题研究使专题组成员学习、反思和实践三维得到了有效的整合;从2013年开始,工作室尝试通过基于课堂观察下的小专题研究,通过系列研究活动后,成员普遍反映—如何制定较为可行的课堂观察表,成为突出的问题。

基于此,10月15日、27日分三次,工作室主持人冯丽玲老师分别进行了三次培训活动。主持人通过初中阅读课词汇教学策略案例分析,和工作室成员一起学习了如何从问题入手,制定课堂观察表。本案例研究分三阶段进行,在每一阶段,针对研究的问题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课堂观察表。每一阶段结束后,基于研究情况,再制定新的观察表。案例分析后,工作室成员共同学习了--英语教学活动和课堂提问两份观察表。通过培训与学习,成员基本了解了课堂观察表的制定。基于课堂观察下的小专题研究,使研究更具体、明确,增进教师专业反省意识,有效提升教师的参与教育研究意识,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2.听说课课例研讨活动

根据金凤区英语名师工作室活动安排,11月20日下午在良田中学开展了宁夏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研讨活动。名师工作室培养对象刘辉、林汝两位老师承担了做课任务,工作室的成员以课堂观察的形式对两节听说课—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了课堂观察与分析。教学活动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两位教师基于课堂观察表在听说课三环节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活动,较好的体现了即学、即练、即用的特点;活动情境性强、趣味性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研讨活动时,工作室成员基于观察表分析了两位教师课中的活动形式、学生参与活动情况、各环节活动的时间分配、活动目标达成度等方面。

课题主持人冯丽玲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课堂观察后的评析。两节课有以下亮点:

一、教学活动指向性强。活动和教学目标相一致,活动过程清晰,活动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教学活动易操作。教师指令清晰,活动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活动之间过渡自然。

三、活动设计有梯度。活动设计由感知到理解、应用;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活动时间有保证。

四、听后活动设计有亮点。活动既检查了学生听力内容掌握情况,又进行了教材内容的整合,由文本走向了生活。

五、教学活动高效达成。各项活动与教学目标一致;教师为学生搭建支架;活动的结果与目标高度统一。通过课例研讨活动,使参会教师对活动设计的人文性、多样性、启发性、激励性、生成性、目标性等方面有了全面的认识与理解。英语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良田学校的全体老师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时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1.听前活动时挖掘教材还不够,对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型的练习和预热不够,听前活动训练不够会导致听中活动不畅;听中活动较单一,不够丰富,听力材料的理解处理的不够;学生的一些听力技能没有得到训练。例如:根据上下文猜测题意,推理等。听后活动的设计仅局限于听力材料,却不能把它很好地引导学生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活动的设计也不够灵活,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2.各项个活动设计的分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设计了一些活动,但每个活动具体微目标不清晰。导致了活动任务的随意性。各个任务间的梯度不合理,目标不清晰,为完成活动任务而教学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明显。

3.对掌控课堂和学生把握不到位。课题组成员明确了活动设计,应该由易到难,由足量的输入到输出。而这些环节设计和实施要把握一个合理的度,不能一节课都被教师死死的掌控,也不能过度放手导致学生不知所措。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忽略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设计缺少支撑性的活动;活动之间缺乏层次;尤其缺乏激活学生的思维的活动设计,导致课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4.课堂活动设计不够精细,实施环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课堂前松后紧或者前紧后松;或是对课堂调控能力不强,容易因为个别教学环节,知识点或是某个学生的反应不到位而一直抓着不放,忽略了课堂的进程和大多数学生的进度要求。

四、下一阶段计划开展的活动

课题组成员商量2016年上半年开展两项活动。一是针对两节全国优秀课例进行小专题研究,研究优秀课例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好的做法,针对课题组成员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使成员学有方向。二是进行交流研讨活动。针对听说课和阅读课开展研讨活动,继续运用课堂观察加以分析,扩大研究成果,使高课题组成员的能力。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篇6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柳林小学 杨滢

【摘要】: 随着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大部分英语教师积极尝试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然而,在一些公开教学中发现,不少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却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活动;设计;组织

一、活动形式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新课程倡导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主张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猜谜和画画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 学生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活动应有利于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如果教学活动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有趣的教学活动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表示颜色的单词时,教师可以设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的活动,以复习和巩固单词red,yellow,green。全班学生站起来做小司机,根据教师所说的三种颜色,作出停车、开车或等待的动作;做错的学生坐下,经过多个回合后,仍然站着的学生被评为合格“小司机”。此活动既能帮助学生掌握这三个单词,又能使他们受到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可见,将教学内容融人到教学活动之中,使每个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才有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活动设计始终贯穿交际性原则

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用英语进行交际,英语课是一种“技能”是一项“活动”。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多练,让孩子学会用英语轻松交谈,实现教学过程交际化。学生只有时时处在“学英语”的环境中,才能更快的掌握好运用英语这项基本技能。教学实践证明,形式多样且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对激发课堂活力,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课堂上要尽量鼓励学生多说,多和周围的同学交流;其次从平时的称呼和打招呼用语入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张嘴说英语。同时要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情景中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在导入环节,侧重运用不同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如歌曲、图片、小故事或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 free talk。在新知呈现环节,通过创设情景引出主句型,让学生初步感知并进行趣味操练。在巩固练习环节,通过多种形式读对话,分角色表演对话达到语言实践的目的。在拓展运用环节,让学生自由组合创编新的对话。尽量以日常的交际用语方式,让学生大量的参与操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将所学内容转化成自己的。

三、活动要尽量真实,要体现开放性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并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问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PEP)四年级上册Unit4My home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设计自己的理想之家,并画出自己所设计的房间简图,然后用英语标出各个房间以及房间内物品的名称,并用英语作简单的介绍,课后写一篇介绍自己房间的小短文。由于活动内容和形式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富有挑战性,所以学生兴趣盎然,设计出的房间形式各异。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但复习了描述房间和家具的有关单词,而且在交流中还运用了“There is/are...” 等句型。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甚至把课外学 到的词句也用到了课堂,各个层面的学生都 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如PEP 四年级上册 Unit 3 My Friends课前 Sing a song.T:Do you want to be my friend?(在歌声中进入英语课堂学习,轻松愉快。)通过教师的自我介绍和 Greeting 与学生交朋友,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带领全部挥挥手,拍拍手,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学了 friends,明确了主题。还可以Say and draw,如:I have a friend.He/She has„„

四、活动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语言源于生活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的引言,它在告诉我们: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既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也必须与生活结合,必须为生活服务。目前小学英语教材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方式,如打电话、买东西、问路、看病等,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的生活情景搬入课堂,但却能模仿真实的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和理解对话内容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了 hobby 这一块内容及 What’s your hobby? What do you like…? Do you like…? 等句型结构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出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自由的用所学的任何内容,发挥想象和自主性,自由的发问,让该同学给予回答,教师只在旁边做评价和指导。再如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2 My family学习了家庭成员后,让学生制作自己的 family tree,填上英文名称,年龄,职业,爱好等,在课堂上进行对话操练并描述家庭成员。在安排活动时,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思考、交流、合作、评议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语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积极尝试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然而,在一些公开教学中发现,不少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却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课堂的时间是相当紧张的,让学生进行这种形式的活动,必须掌握好一个度,以总体时间不致影响课堂上将呈现的主体内容为限。如果时间花得过多,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这势必影响教学目标的呈现与实施。因而,根据我校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设计任务单,就是在上每节新课前一天发给学生预习单,给学生规定一些主题,以此为原点发散出去,让学生预先去收集信息和思考问题,并预设其他人可能的提问作好准备,这样就把对话延伸到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中,这正是英语课堂教学一个目标的体现。

五、活动设计提倡合作学习

在小学英语课堂最常用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内容或阶段采取不同的分组类型。对话教学中常用的主要是两人一组(pair work)和四人小组(group work)。在操练和拓展环节,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分组朗读对话掌握重点句型,创编新对话达到操练和语言转化输出的目的。例如,在教授四年级下册Unit4 At the farm B部分的对话时,在巩固练习阶段,让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对话,学生兴致盎然,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然后再拓展应用环节,用提前准备好的农场图,和同桌创编新对话,学生们互相帮助,学习氛围非常好,这样的课堂对于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体验。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篇7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版块, 也是提高学生学生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的沃土。程晓堂、刘兆义 (2008) 认为, 阅读教学的目的有四点: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二是在篇章中学习语言知识;三是了解信息, 丰富知识;四是欣赏、获得乐趣。但在阅读教学中, 还存在一些矛盾:阅读文本与课堂沉闷的矛盾, 热闹讨论与语言、话题偏离的矛盾, 语言教学与技能培养的矛盾……带着这些矛盾, 笔者和她的团队以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 4 Life in the future中的阅读课为例, 开展了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与趣味性兼顾的研究。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程红、张天宝, 1998) 而趣味性教学活动则是以学生为主,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积极思考, 合作交流, 大胆想象, 勇于创新, 积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学习交流有利于体验英语学习的无限乐趣, 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郑佳、王林、姚晓峰, 2010)

本次研究就是以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为视角, 采取了“一课三教”的方式, 经过三次教学实践和反思后,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通过研究三次教学设计中教师对“有效性”和“趣味性”的把控, 本文得出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中有效性与趣味性的策略。

2教学内容分析

本模块以未来生活为话题, 涉及到未来学生的校园生活、环境气候、娱乐休闲等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方面, 都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本节课是继Unit1 听说课之后的一节阅读课, 课文文段以学生作文的方式描述了未来生活中环境、气候、旅行和假期等方面的变化, 文字简洁, 内容生动。如教师基于学生丰富的兴趣点, 以及此年龄段丰富的想象力, 加以正确有效的引导, 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创造非常好的讨论交流的氛围。

3第一次教学实践与反思

(1) 教学中值得肯定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1) 教学辅助材料有一定趣味性

在本课导入部分, 教师选取了一段描述“未来生活”的视频导入话题, 视频内容不仅与本节课话题息息相关, 而且非常有趣、想象力丰富, 而选用视频这种方式, 本身就兼顾了学生视觉和听觉, 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 因此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激发了出来。

在本课的输出部分, 教师选取了“未来发明”的图片, 这些图片非常贴近文本内容, 更重要的是, 非常具有想象力, 非常有趣, 不仅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 引导他们用阅读学习中所学到的语言去畅所欲言。

(2) 阅读教学设计中值得肯定的“有效性”

教师在Fast reading快速阅读部分, 给出了每个段落的主题词weather, clothes, jobs, travel, 让学生将其与段落匹配起来, 培养了寻找关键词及归纳总结的能力。此设计简洁明了, 学生完成的效果非常好。

(2) 教学中“趣味性”和“有效性”欠缺之处

(1) 虽有“趣味性”, 但缺乏“有效性”之处

教学设计中, 导入部分的视频描述了未来人一天的生活, 贴合主题, 有趣而生动, 值得学生倾心观看。然而, 在本节课上, 教师却将其仅定位于“导入主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 没有充分开发视频的价值, 于是, 虽有“趣味性”, 却缺少了“有效性”。

在输出部分, 教师让学生讨论设计并画出未来的发明, 其初衷是让学生输出本课话题, 就设计内容而言, 教师顾及了“趣味性”。然而, 在课堂实施上, 学生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画”上, 忽略了语言交际功能, 导致本环节“有效性”低下。

(2) 虽有“有效性”, 但缺乏“趣味性”之处

在导入之后让学生想象未来生活的环节, 教师以Will you go to school every day in the future? If you have to, how will you go to school? By car? By bus? By subway? Or by…? Do you think there will be robots in the future? What will they do for you? 提问, 引发学生对将来生活的思考, 与文章内容贴切, 而且也引导了学生展开对未来生活想象的方向, 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把控课堂, 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 限制了学生的思路, “趣味性”大大降低了。

另外, 在本课细节阅读环节, 教师将每个段落均设计了“阅读回答问题”的形式, 虽有一定有效性, 但形式比较单一, 有效性有限, 且缺乏趣味性。

(3) 改进建议

(1) 导入视频在“趣味性”的基础上提高“有效性”。在播放之前, 教师应给出问题, What’s the video about? 在播放后, 教师问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life?/What may happen in our future life? 用视频“热身”, 既引出话题, 又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时引发对自己将来生活的想象, 在激发兴趣的同时, 也练习了词汇, 同时可以自然引出What will your life be like in the future?

(2) 细节阅读中兼顾“有效性”与“趣味性”。引导学生做细节阅读时, 形式可以多样, 除了常见的阅读回答问题外, 还可以填表格、判断正误、补全信息、“阅读匹配”;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置问题, 通过不同的考查形式, 既能有效检验学生的阅读情况, 也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形式, 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 输出部分进一步提高“有效性”。关于“未来发明”, 教师可避免让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放在画图上, 建议教师给出图片, 激发学生想象, 让学生用目标语言来描述。

4第二次教学实践与反思

(1) 课堂中的积极变化

(1) 视频导入后, 教师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 引发学生想象, What will your life be like in the future? 自然引出一些相关词汇, 为下面的阅读扫清了词汇障碍, 此办法不仅避免了第一次课中限制学生思维的情况, 而且让学生在目标主题下畅所欲言。

(2) 细节阅读的反馈形式多样, 四个段落, 四种形式:判断正误、填表格、回答问题、填核心词, 从不同侧面检测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而且强调了形容词的使用。

(3) 教师在输出环节之前加入了retelling环节, 使得“输入”和“输出”之间有个过渡,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 强化了目标语言的使用, 为下面的“输出”做了语言上的铺垫, 也有效地提高了输出的效果。

(2) 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综合本节课课堂实施来看, 本节课趣味性较浓, 但部分环节的处理有效性利用不够, 正因为有效性利用率不够, 其趣味性也打了折扣。

(1) 导入部分“未来生活”的视频, 因涉及方面较多, 概括性的一个问题, 不足以将视频中的细节内容呈现出来, 有效性不大。

(2) “未来发明”的图片, 很有趣味性, 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但学生独立完成, 受思维和词汇的限制, 不一定能表述清楚;同时, 课堂时间有限, 不能将这些图片全都展示出来, 其有效性利用不够。

(3) 改进建议

(1) 导入部分的“未来生活”视频, 建议教师给出几个选项, 让学生圈出所涉及的内容。

(2) 输出部分的“未来发明”设计, 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将所有图片给出, 让各组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充分讨论, 然后分享。

5第三次教学实践与反思

(1) 课堂中趣味性与有效性的积极变化

(1) 导入环节趣味性浓, 有效度高。教师先播放一段视频, 然后让学生圈出视频中看到的方面 (What are mentioned in this video? Clothes, job, food, news, TV) , 然后问What does this video talk about? 把Life in the future写在黑板上, 再接着问What will your life be like in the future?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而且, 让学生“圈出视频中看到的方面”, 也暗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介绍未来的生活, 这恰恰与阅读文本的结构相吻合, 与后面“将主题词与段落匹配”的阅读任务相呼应。

(2) 复述环节兼顾趣味性与有效性。教师在阅读之后的复述环节给出了图片和关键词, 降低了复述的难度, 也增加了复述的趣味性, 给予了学生信心, 使得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 争先恐后地尝试与挑战。

(3) 输出部分“未来发明”的小组活动充分考虑了趣味性与有效性。教师提供了总共六张关于未来发明的图片,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每组选取一个图片, 尽情发挥想象, 随后展示。经过充分的想象, 学生给出了各种猜想, 内容丰富, 且it will…的目标语言运用得体。

(4) 课后作业设计趣味十足, 有效性强。教师留给学生的家庭作业是让学生课后设计 (画出) 一项“发明”, 并用it will…来描述, 将学生的想象延续到课下。此任务不仅趣味性强, 而且操作起来简单易行, 只要学生敢想敢画, 就能完成任务。

(2) 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学生进行“未来发明”的小组讨论时, 教师要调动每个同学积极发表他们不同的看法。陈雨亭老师 (2015) 认为, 作为一个教学片断, 应该是先让学生自己思考, 自己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然后在组内交流, 每一个学生在奉献出自己的成果的同时, 也倾听同伴的思考。也就是说, 小组合作, 还没有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表观点”, 其合作的实效性还有待提高。

6结论

本次研究以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 4 Life in the future中的阅读课为例, 用“一课三教”的方式, 详细探索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中兼顾有效性与趣味性的具体形式和改进策略, 现将具体策略总结如下:

(1) 设计阅读任务“效度”为先

一位老教研员曾经说过“得阅读者得天下”。语篇的教学不仅要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掌握, 更重要的是, 肩负着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技能的职能, 还有获取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的作用。朱晓燕老师 (2011) 认为, 阅读是读者利用各种知识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 因此,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利用各种知识如生活常识、话题背景知识、各类语言知识和智力判断等, 对语言材料或者作者的观点意图进行对话、质疑和评估。所以, 设计任务时, 要考虑阅读语篇教学的功能, 要根据语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以“效”字当先, “读前激活”有效、问题设问有效、活动形式有效、课堂评价有效, 也就是说, 要做有效的任务设计。

(2) 选用教学资源“适合”为先

合理开发利用课外资源,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是我们一直努力实践的。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教学资源, 尤其又是外语学习的资源, 太难, 学生根本不懂;太易, 又达不到语言实践的目的。所以, 把握好“度”, 尤显重要。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词汇量、背景知识、趣点等等。我们常说,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选用教学资源也要“适合”为先。

同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会搜索很多有趣的资源, 以辅助课堂教学。在使用这些资源时, 一定要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材料主要在讲述什么?”“为什么要用它?”“如何使用它?”, 要充分开发其中的有价值信息, 为教学服务。

(2) 任务设计形式“多样”为先

同样的文本阅读, 每遍读要以不同的形式 (如:回答问题、完成表格、补全句子、判断正误、核心词填空、续写结尾等等) 从不同的维度 (主旨、细节、词义、推断、预测等等) 来检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既避免了单一枯燥, 又能引导学生做深入阅读, 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 提高阅读的效果。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关键看学生学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 看学生是否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 让学生受益的就是“有效的”, 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就是“有趣的”。只有“效度”, 没有“趣味性”, 学生的热情调动不起来, 肯定会影响部分同学的学习效果;只有“趣味性”, 没有“效度”, 所有学生的学习会打“折扣”。只有将“有效”与“有趣”相结合, 学生才能真正受益。

摘要:本文以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 4 Life in the future中的阅读课为载体, 呈现了“一课三教”的教学实践和反思过程, 提出了既能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活动,有效性,趣味性

参考文献

[1]陈雨亭.让合作学习从平庸走向深度参与, 切忌没有脑子的聊天会[N].中国教育报, 2015.

[2]程红, 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1998.

[3]郑佳, 王林, 姚晓峰.初中英语趣味性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篇8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当前社会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而英语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我国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教授英语,并且将英语纳入义务教育中,同时还将英语设置为一门必考科目,由此可见国家对英语学科的重视程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注重实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本文对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情况进行了详细探讨。

一、初中英语课堂现状

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在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以教学大纲为标准,以英语教材为依据来开展教学活动的。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将课文的讲解、语法的运用作为课堂的教学重点,而忽视了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久而久之,便会出现学生“哑巴英语”的状况,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英语单词和语法,但是却无法真正地和人交流,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形式单一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形式基本上是“讲课—听课—朗读—背诵—检测”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使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影响了教学效率。

(三)教学评价模式过于单一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用笔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英语成绩的方法,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了学生英语的学习。

二、新课改下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多种能力的源泉。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利用新教材的特点,灵活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效果,是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详细探讨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优化课程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对象,我国有句俗语这样说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走下讲台和学生平等地进行沟通、交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学主体的位置,而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同时,教师在教授英语知识时,应平等地对待学生,可以采用丰富灵动的表情动作或者肢体语言,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比如在学习“happy(高兴)、sad(悲伤)”这两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做出相应的表情,学生很容易就会明白单词的意思,进而也能对教师产生一种亲近感。通常情况下,学生喜欢哪位教师,自然就会喜欢教师所教授的课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由此可见,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注重课堂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十分钟的时间,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为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个“热身”。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唱英文歌曲,说说节奏感较强的chant,或者开展做游戏、讲故事、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首先,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授“Body Language”这节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的面部表情、手势等,学生通过观察屏幕上的图片,猜测图片上相关的表情或者手势所表达的意思。其次,教师要注重巧用“Duty report”(值日报告),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同时,值日报告的形式应该注重丰富多样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单独讲小故事,也可以概述最新的新闻,比如,在讲述“The Olympic games”的时候,教师让学生结合新闻介绍体育球赛。再者,结合两人之间的对话,比如学习“Good Manners”的时候,学生可以设置点菜的情境,导入餐桌礼仪的学习。再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话剧表演的形式,对已经学过的对话进行话剧表演,可以对学生学过的英语知识进行巩固。最后,教师可以利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掌握的单词量,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巧妙提问,学生间合作学习

巧妙的提问是保证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保证一定的提问量,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进行检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要注意坚持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提问,然后逐步加深。比如,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回答是(YES)或者不是(NO)等问题,然后逐渐过渡到What/When/How/Why等引导的特殊问句,在回答的时候,教师可以让个别学生逐个回答,真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巧妙提问,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重深入研究教材,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方式,层层递进,开阔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的英语知识水平。另外,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在提出某个问题后,让学生利用两人一组或者四人一组的形式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然后让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回答问题。在讨论结束后,再让全班学生一起对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在整个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控制工作,让学生的讨论焦点始终围绕在教学内容方面,避免讨论和学习无关的话题或者离题太远的情况发生。最后,教师要注重在全班讨论问题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师生共同的交流与合作,探索问题的正确答案,让学生除了掌握英语知识外,还能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小组合作模式能够让学生大胆地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探索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觉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四)巧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

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其实质作用是交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对话表演,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问路、买卖东西等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话练习,改变自身“哑巴英语”的状况。比如,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Excuse me ,Can you show me the way to the station?”一学生这样回答:“Im walking that way, let me lead you the way.”(我正朝那边走,我带你过去吧)还有一学生可能回答道:“Im Sorry,I do not know.”(对不起,我也不知道)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对话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再例如,在学习Go for it九年级第五单元中的“被动语态”时,通常情况下,句子结构发生变化时,相应的一些词汇形式也要发生变化,这对学生而言,是较难掌握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语法知识点,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情境:首先在课堂过程中,拿出了一个苹果,然后将苹果切成若干份,在所有学生的好奇与疑惑中,笔者对学生解释说,“刚才老师把苹果切了,也就是说,苹果被老师切了”,之后笔者将相应的英文句子用幻灯片呈现了出来,并且告诉学生,这节课所学的重点,就是英语中的被动语态。接着出示people/plant/trees/in spring,mum/do housework/in our family,让学生仿照例子分别用主动和被动语态造句,能说出正确的被动句子的,给予苹果奖励。此时,整个课堂教学内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而后呈现出一种较为轻松的学习状态,学生也很快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又利用相关例题,对“被动语态”的用法向学生解释,这样学生也就很好地掌握了被动语态的用法,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生的学习习惯、独立精神,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也影响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自觉探索各类知识点,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在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单词、语法占据了重要分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独立地去完成一些语法或者词汇的总结。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我们都知道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它有助于学生记忆词汇。而思维导图更有助于学生对同一话题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提炼。例如,在学习Go for it九年级第二单元的festival话题时,让学生提炼出文本中相关节日的traditional food, traditional activities, time, origin, meaning,以及why do you like it。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也有利于他们顺利地进行写作输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六)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比如利用“Good”“Perfect”来肯定学生的优秀表现,也可以利用“Try it again”等语言来激励回答错误的学生,让学生依然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而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注重让学生在同一节课中,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时常鼓励学生用英语说整句,说长句,多思多讲。例如,在要求学生仿照例子编对话和谈谈自己的假期时,经常说:“ Its good to make a sentence, great to make two ones and wonderful to make three.”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整体的英语知识水平。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英语知识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以此来构建英语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秀勤.新课改下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新思考[J].关爱明天,2015(03).

[2]袁源.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8).

[3]张丽慧.基于新课改下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方法研究[J].读写算:教研版,2015(09).

[4]吴承敏.新课改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研究[J].科技资讯,2015,13(08).

[5]何春荣.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探析[J].科学导报,2015(06).

上一篇:保育老师岗位职责下一篇:个人工作计划(~学年度第一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