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课堂教学模式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导课堂教学模式(精选8篇)

学导课堂教学模式 篇1

一、模式的产生背景

面对当前山区学校的现状,生源日趋减少,学校班容量大部分在20人左右,造成班级的小班化趋势,同时河南永威的“课改”经验又给予我们不少启示,所以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不仅是切合时势的教育改革,也是我区进行教育改革的一次磨练,一种机遇。

二、模式的理论依据

1、平遥县“四·三·一”教学体系:

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等是理念、要求,也可以形成教学模式,但更应该视它们为教学策略,其核心是以学定教。作为策略,可视情况调整,比如也可以多教,也可以先教,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不必过于拘泥。

“目标引领——策略驱动——以学施教——主导跟进”

2、生本教育理念:“快乐、素质、成绩”是生本的美好理想。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教育.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这是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本,注重有效,是“学、导、练、辅”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出发点。

3、小班化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

⑴教育均等性原则: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怀、教育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⑵教育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归宿。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主体型”转向“学生主体型”,不仅让学生去适应环境,而且强调使环境去配合学生的发展。

⑶因材施教原则:小班化教育与传统的大班授课制相比,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差异,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基础上,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分类教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作业批改、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实施因材施教。当代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和现实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我们的教学中没有差生,只有存在着差异的学生。小班化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

三、模式的预期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学习为核心,让学生在紧张学习的气氛中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培养良好习惯的目标,应当是小班化教学的最高境界和永远的追求,也是教学的本质回归。

四、模式解读

“学、导、练、辅”,是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四个基本环节。“学”:学生行为——学生的学,即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不同的学习方式。时间为10——15分钟。

“导”:教师行为——教师的导,即包括导入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后的“以学定教”(引导、点拨)、教师的施教。时间为5——10分钟。“练”:学生行为——学习内容的训练,包括学生学习后的分层展示及当堂训练,训练分两个层次,一是基础层次(保底),二是提升发展层次(吃好)。时间为10——15分钟。

“辅”:教师行为——针对训练的辅导,即教师在分层展示和分层训练后对共性问题的辅导和个别辅导,既有对A、B层学生的指导,也要加强C层学生的辅导。时间为0——5分钟。

五、基本流程

(一)辅助环节,为自学铺垫

辅助环节包括:“导课”、“板题”、“示标”、“示导”四个小环节。

1、“导课”,即:导入新课。

1分钟左右,要求教师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多采用激趣导入和迁移导入。

2、“板题”,即:板书课题。

快速导课,引出新课,然后把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在黑板上。板书时字体要工整,不能潦草。从写字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水平能力,还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示标”,即:出示教学目标。

要求教师围绕本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五点:

(1)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测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容易测量,要求教师每堂课只需出示C层学生要达到的基础性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2)要实事求是,如果不实事求是,要求理解的,教师却设定为掌握、运用,要求熟读的,教师却设定为当堂“背诵”,学生当堂达不到,那么,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没有意义,就是搞形式主义。教师出示教学目标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科学,要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

(3)教学目标的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实也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总目标的具体分解。如果完成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也就达到了学科总目标

(4)教师出示教学目标的时间不能太短,应让学生读完后还有点思考余地。目标出示之后,教师一般还要用激励的话鼓励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5)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不能偏离教学目标。一节课,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师生要做最有效最有价值的事。有些教师上课随意性大,经常“偏离教学目标”,还认为自己是在创新。创新不等于“随意”。每节课教师都要不断问问自己,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我有没有偏离教学目标?

4、“示导”,即: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提示是针对学生学的内容的引入语,又是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语,更是对学生落实学习目标的要求语,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要体现“五个明确”,即明确: ①时间、②内容、③学习方法、④达到的标准、⑤展示的方法及要求。

能准确体现“五个明确”的就是有效的指导,反之则是无效的指导。自学提示既可以一次出示,又可以多次出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型考虑。

以上四个环节大体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二)同步自学,主动学习——“学”

1、目的意义:为每一个学生学习创造条件,提供时间和空间,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提升,最终达到学好的目的。

2、操作要领:

同步自学,即:“先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读书开始的自主学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探究等。文科一般是读书,理科一般是看书,看例题、公式、基本概念,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

学生自学,教师用眼睛巡视。教师巡视的目的和任务有两个:

一是要组织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读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实现百分百关注。尤其要盯住班内的C层学生,对个别

精力不够集中,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要给以个别提示。始终要把C层学生装在心里,看在眼里。

二是全面了解学情.教师全面了解学情就是为下一步的 “后教”做准备。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不说闲话,不做闲事,不板书,不随便走来走去。

(三)展示反馈,以学定教——“导”

此环节包括“展示反馈”和“后教”两个部分,这两部分不是单独呈现的,而是相互穿插、相互融合的。

1、目的意义:

①展示反馈——即自学检测,是对学生自学结果的掌握了解,是教师“导”的基础,教师的“导”就是根据自学生成而定,可采用汇报、展示、提问、检查检测等方式,提倡多用展示。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问题,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哪些属于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次要矛盾。把“新知方面的”、“主要的”梳理、归类,为下一步的“后教”准备内容,这实际上是修改课前写好的教案,进行第二次备课。

同时教师要根据课堂生成在心中为学生分层,为下一环节进行分层辅导形成了依据。

②以学定教——即教师根据自学检测情况而展开的主导跟进,可运用引导、指导、点拨、施教等方法,对展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教师讲的内容都是学生不会的,急需要讲的,凡是学生会的,教师绝不再讲。这个过程实质是帮助学生落实目标的过程,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必须注意要到位。

2、操作要领:

展示反馈,以学定教环节,主要通过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就关键问题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学生与学生互动,采用“兵教兵”的办法,最后教师与学生互动,也就是教师补充、更正,帮助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自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获得知识和技能。

3、注意事项:

在课堂展示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全体同学,真正让全体学生参与,百分百展示,特别要重视C层学生的展示,通过分层次地提问进行交流,在交流时让A层学生的回答能发挥其潜能,在班内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B层学生能表述自己的观点,努力掌握学习方法;C层学生则回答基本目标性的问题。

(四)分层训练,个别辅导——“练、辅”

这是学生学,教师导后对学生落实目标的训练提高的过程,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又一体现,训练内容要有层次,一层次保底,要求所有学生掌握,二层次提升发展,要求较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完成,这样既体现分层训练的目的,又保证了较好学生学习时间充分利用。

1、目的意义:①分层训练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先学后教”效果的检验与补充辅导。②帮助C层学生解决基本问题,是“补差”;同时A类学生帮助C层学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增强能力,养成合作精神,又是“培尖”。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这样能很好地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使各类学生都能感受到问题的挑战性和通过自身努力,感受问题解决的快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百分百达标,百分百发展。

2、要求: ①分层训练要求:

训练设计遵循“低起点,高要求,分层次”的原则,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力求使每位学生学有难度,学有所得。如要求全班学生掌握的,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学困生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

②辅导要求:

a、分层辅导,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化解难点。C层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知识欠账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要倾注爱心重点辅导,鼓励自信,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由浅入深地为他们弥补缺陷,扶他们踏上成功之路。

B层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还缺乏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他们重在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其由B转A。

A层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他们一方面要指导横向拓宽,夯实基础,一方面鼓励创新,纵向加深。

b、个别辅导,既要注意对A层学生的指导,也要加强C层学生的辅导。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难,教师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不让学生带不懂的问题回家,达到“堂堂清”、“日日清”。

3、注意事项:

①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训练内容,基础性内容可面向A、B、C三类学生,重在达到基础性目标;有难度的训练应面向A类学生和部分B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要求。

②课堂训练的时候,教师要心中有底,有的放矢的地进行巡视,指导A类学生在学会的同时还有会学;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努力会学;帮助C类学生完成基础性目标。

③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可采用多种批改方式,要有教师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有的练习教师可以批一部分,留一部分由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或集体讨论批改,再给组长检查,教师抽查。

④教师的辅导,不仅仅指到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还要按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甚至包括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意志等。教法与学法形成和谐互动。

“练”、“辅”这两个环节,既可相对独立进行操作,又需要融为一体式体现。如一层次训练中,学困生可能需要直接进入辅导过程,所以不能绝对独立,练中有辅,辅中有练。

(五)回应目标,进行总结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围绕目标进行总结,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同伴评价或教师评价,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学有所得。

学导课堂教学模式 篇2

一、“学导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构建起来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课堂教学程序和结构框架,是教学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同时又作为理论去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学导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是:

1. 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理论观。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教育是基础,课堂教学是主渠道。通过“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行之有效地促进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2.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现代教学观。

教学过程是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学生每一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都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等学习实践活动完成的。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即“训”和“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导”和“学”的过程,“训”和“练”的过程。

3. 启发式、讨论式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启发式和讨论式已成为重要的现代教学方法,它通过教师的“导”(启发)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学导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学导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程序为:定向——自学——研讨——导拨——内化。

定向:在学生自学前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它对学生的自学起到导向作用。定向包括三个方面,即交代学习内容、提示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定向的质量决定学生自学的质量。因此,教师的定向应做到内容交代要清楚,方法选择要恰当,目标确定要适当,尤其学习目标要难易适度、大小适度,避免学生的自学陷入盲目状态和无序状态。

自学:在教师定向基础上,学生通过个体阅读、计算、操作、观察、思考等自学实践活动,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它重点指的是学生的个体学习,重在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条件,避免出现盲区,从而实现面向全体学生,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标。教师要深入到学生自学过程中去,指导、帮助。

研讨:在学生个体自学基础上,教师通过信息反馈,对普遍存在的难点、疑点等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和筛选,把有价值的问题再布置给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研究、讨论,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在研讨过程中,教师要逐步教给学生研究讨论的方式、方法。要引导学生既尊重他人、善于听取接受他人的意见,不盲从,又要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做到畅所欲言,真正把研讨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

导拨:经过学生个体自学、群体研讨,还无法解决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恰当的引导、点拨,启迪思维、指点迷津。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以解决问题,避免轻易把结论交给学生。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归纳、概括、提炼、辨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导拨过程中,不排除教师必要的交代、介绍、讲解。教师的导拨要言简意赅,不要拖泥带水;要画龙点睛,不要画蛇添足。

内化:内化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初步领会、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强化练习。练习的内容要紧紧围绕新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针对性要强,要体现由易到难的渐进性、由单一到综合的层次性,由理解到运用的递进性。练习的方法要实,要注重练习的质量,讲求实效。

三、“学导式”教学模式的操作原则

构建“学导式”教学模式的目的是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推进课堂教学素质化进程。因此,在实施“学导式”教学模式过程中,应注意贯彻“一优、两全、三为主、四强化”原则,进而推进课堂教学素质化。

一优:优化心理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尤其是教学心理环境对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部分班级存在的师生关系紧张、心理环境恶化问题是影响学生主动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营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对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尊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劳动成果。不歧视、不藐视、不漠视学生,要循循善诱,不要盛气凌人;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疾苦,关心学生需求,关心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持别对中差生要雪中送炭,不要雪上加霜。通过拉近师生心理距离,进而达到师生间心灵相通、相融;激励学生——激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挑战权威;激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要逐步解决不敢问、不会问的问题;激励学生相信自己,树立自信心。通过密切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两全:第一,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促进全体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为每一名学生创造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在教学要求上,要考虑学生的差异,力求做到因材施教。要扩大训练面,为每一名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节奏上,要合理控制,坚持“宏观要快,微观要慢”的原则,要考虑中差生的实际,切忌以偏(尖子生)概全(全体学生)。第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促进各种感知觉能力协调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在重视智力因素开发的同时,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要加强心理素质的提高;在重视教法研究的同时,要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主:第一,以学生为主体。要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越俎代庖。要使学生逐步摆脱学习过程中被动、消极的附庸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思想上,教师要实现由“教会”到“学会”再到“会学”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上要充分放手,鼓励、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第二,以教师为主导。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非要淡化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进一步强化。一是宏观方面的主导作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优化。二是微观方面的主导作用:包括学习内容的交代、学习方法的提示、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思路的启发、学习成果的辨析等。教师微观上的主导作用要定位于引导、诱导、指导,要导在关键处,导在疑难处,避免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第三,以训练为主线。训与练是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的两条主线,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主要凭借。因此,要提高训与练的质量,强化训与练的有机结合。要做到训要科学,练要到位。训要科学,指教师的“教”要正确、明确、准确,不能含糊其辞,不能似是而非,使学生无所适从。练要到位,指学生的学(练)要扎实、朴实、真实,要循序渐进,不要急功近利;要注重实效,不要浅尝辄止。

四强化:第一,强化学法指导。“学会学习”已成为未来社会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掌握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重视教法研究的同时,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努力挖掘教材的学法因素,处理好授“鱼”与授“渔”的关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第二,强化习惯培养。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的意识是“学会学习”的又一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主动求知意识的培养,要通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语言的感染性来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把学习变成一种内在的需求。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习惯、多思善问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自我评价的习惯、严谨治学的习惯、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等等。第三,强化反馈矫正。教师反馈信息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了解学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矫正,调节教学进程;学生反馈信息的目的是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因此,强化反馈矫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反馈信息一要及时,二要真实。及时就是教学之后要马上反馈,不能把问题攒到一起,以免积重难返;真实就是反馈的信息能真实地反映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以偏概全、以假乱真。同样,教师反馈给学生的信息也要做到及时、明确,对学生输出的信息,不能置若罔闻或不置可否。每节课都是由诸多个训练点组成,前一个训练点往往是后一个训练点的基础,因此,课堂教学要做到小循环、快反馈、强矫正,从而使师生双方都能及时地调节自身的教与学活动,保证教学进程顺利畅通。第四,强化文道统一。每一科、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都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强化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强化文道统一。要潜移默化,不要生搬硬套;要水乳交融,不要油水分离;要统筹兼顾,不要顾此失彼。在内容上,要紧密结合教材实际,在坚持以“五爱”教育为主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向学生进行民主意识、科学意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生存意识、竞争意识、关心意识、协作意识等的教育,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篇3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探索了“确定目标-自学-练习自测-精讲-随堂演练-培优补差”的学导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意识有一定促进作用。

1.确定目标

在上每一节课之前,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握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整理出学生需要了解、理解、掌握的内容和重点、难点、疑点内容,使知识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并以复合教案(学案、教案一体化)的形式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自学有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合教案的基本要求,可通过备课组讨论确定: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课前诊测、达标过程、例题精选、反馈检测、知识归纳、学法指导、随堂演练)、课后作业、课后得失等。

2.自学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课前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对复合教案的知识要点、典型例题等内容,根据每个人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进行预习、自学、实验或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并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获得新知识,掌握相关内容,把教师提出的问题逐个解决。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新问题、新见解的能力。

3.练习自测

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易混点,在复合教案上设置部分自我检测题。学生首先结合教师给出的知识要点、典型例题,认真阅读课本,对课本知识进行理解、记忆、消化,而后进行效果检测。通过检测,可以看出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哪些没有掌握;哪些是疑点、易混点,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有重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精讲

通过学生自学、实验、讨论、自我检测等一系列活动,教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针对学生提出和发现的新问题进行精讲。在精讲时,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简单的按梳理出的知识体系进行重复,而要有重点、非重点和难点之分。对学生自学学会的内容,可以不讲或少讲;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疑难内容,要精讲,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教师要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精练,言简意赅,讲到问题的精髓。同时,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辅助教学方法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幻灯、录像、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记忆达到完美的结合,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

5.随堂演练

练习是巩固加深已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精讲完毕,要求学生对本节知识做一小结,并在头脑中迅速回顾记忆,强化巩固所学知识,而后要求学生按复合教案中的随堂演练进行定时练习。教师个别辅导与监督,避免学生课外作业抄袭,提高学生的练习速度,强化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当堂收阅,找出问题及时点拨,使课堂效果进一步提高。 ‘

6.培优补差

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自学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也不同,教师要认真了解教情、学情,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培优是指对成绩好的学生,在狠抓基础知识和能力落实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平时适当给优等生补充课外练习,并把教师选好的教学资料交给学生扩大知识面,教师定期指导和督促,使他们“吃得饱”,成绩再上新台阶。补差是指对于“吃不消”的学生,针对在授课后提出来的不理解、不消化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讲解,补好基础知识的薄弱环节。但不宜贪多,要做到低起点、小步子、严要求、多提问、多辅导。课后个别指导,让学生处于主动状态,逐步提高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自信心,迎头赶上。

学导课堂教学模式 篇4

灵宝市朱阳镇第一小学 胡立军

自实施新课程实验以来,我校以“学导结合,自主探究,构建师生共同成长课堂”为课改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为核心,积极探索课改新模式。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并把学习时间、思考机会、说讲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高效学习。通过积极而有效的实验研究,目前形成了比较成熟、全体师生满意和专家认可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学导结合,自主探究”高效课堂。现就教学模式的名称、操作办法以及实践效果作以简单说明。

一、模式理念:

学导结合,自主探究,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

二、模式名称:

“学导结合,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基本流程:

课前预习、明确目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巩固拓展、达标检测。

四、操作办法:

(一)六环施教,当堂见效。

1、课前预习,初步理解。

课前预习就是在学习新课之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新课内容,了解重点,发现难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课前预习是基础,教师要从指导预习方法、培养预习习惯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明确目标就是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

3、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合作探究,即教师通过口述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平均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由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然后,学生再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为展示交流做准备。

4、展示交流,收获成功。

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展示课前预习、小组合作环节的学习成果。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和探究的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5、巩固拓展,迁移提升。

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6、达标检测,查漏补缺。

教师以试题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总之,“学导结合,自主探究”高效课堂的六个环节都是围绕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进行设计的。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各方面还显“稚嫩”。所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精讲、精练、精点,发挥教师的“穿针引线”、“起承转合”、“点拨”作用,施展“临场应变”、“即兴发挥”的能力,至关重要。课堂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这也是任课教师要多下功夫进行研究的课题。

(二)乐学精导,堂堂高效。

学导结合就是把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中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

1、学生“乐学”。

“乐学”就是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主动的学习、科学的学习。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让学生“乐学”: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课堂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设情景是激发兴趣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情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好习惯受益终生,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学习活动,除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外,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还取决于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习对于他来说,就像是人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一样,变成自身的自觉行为,用不着老师的督促。这应该说是学习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因此,有经验的教师经常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

(3)给学生人人提供展示的机会。课堂上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为学生展示搭建平台,让学生积极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4)构建师生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它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以现在,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简单地说,一要信任学生,二要赏识学生,三要和学生交朋友。做到了这三点,师生关系自然而然就会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从而营造出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也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5)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新的课程观倡导多元化评价(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类型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教师在课堂上应从多个视角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摈弃用一把一尺衡量学生的做法。

2、教师“精导”。

“精导”就是教师的教要适时、适度的精确讲解和点拨,恰当、必要的追问和调控,中肯、有效的评价和鼓励。在导的过程中应做到三点:

(1)以学定导。教师的引导要把握一定的尺度,要在学生自学或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到引导的广度和深度的准确把握。通常情况下要做到:学生能读懂的教师不要教,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要说,学生能探索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教师不要暗示。

(2)顺学而导。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重视课堂生成,抓住重难点,从学生的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问题,发挥教师的“穿针引线”、“起承转合”的点拨作用,施展“临场应变”、“即兴发挥”的能力。

(3)学导结合。在引导的过程中,不仅要“导”知识,更重要的是“导”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安排上,要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着眼点,做到教材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过程让学生说,规律让学生找,实验让学生做,习题让学生练,结论让学生下。要清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帮助,只在学生不知道、不清楚、不理解的盲点、疑点和难点上进行释疑点拨,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帮手。

总之,“乐学”、“精导”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师只有长期在课堂上坚持“乐学”、“精导”的基本要求,才能实现“知识当堂学会、技能当堂掌握、问题当堂解决、训练当堂完成”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境界。

五、课改效果:

通过一年多的课改实践,我校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去。通过课改发现,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向“打成一片”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些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单师型向综合型教师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与此同时,教学方法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而是用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2、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会学”。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学生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开始由“厌学”转向“乐学”。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奏响了一曲美妙的和声。在课改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已经开始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学习的快乐,敢于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这也是课改赋予学生的崭新面貌。

小学学导式教学 篇5

为进一步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我校全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 “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提出的“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四个环节,培养学生体验感悟、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在结合自身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学导式”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创新提出了“预习导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巩固提升——检测反馈——拓展延伸”六个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使某些学科的平均分数提高了一倍。

学导式教学倡导师生学在导前、探索创新、先学后教、当堂演练;凡是学生能看、能写、能练的尽量让学生先学做;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学生的自学和互学---主动进行的“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活动;相应得到教师示范指导,师生相互启发、教学相长;有效地改变了教师垄断课堂、学生普遍不会自学、缺少创新活力的局面。

一 学导式教学的精神实质是:学在导前、展示自我,突出培养肯创新的人才

学导式的精神实质是:学在导前、先学后教,把‘学’摆在先头,首先把自学和质疑、一题多解、标新立异、展示自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着力引导、诱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当堂理解、演练技能。学导式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充分扶植和积极利用学生自学和合作互学的积极性,是对注入式的彻底否定。在自学→解疑→精讲→演练中,独立阅读探究教材,互相解疑评改,先在小组后在班级精讲-演练,展示自我开发智能,给自学-探索能力、表达表演能力,从而使学生精神振奋,发挥潜能,快速成长为肯创新的人才。学导式突出学生学、教师导的思想--即学导思想,突出‘学’的主动性和自主创新,完全符合当代教学改革的趋势。学导式既适用于小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课堂教学的具体原则与基本方法。因而,体现学导思想的各类教学法,正是学导法;体现学导思想的各类教学模式,即为学导式。

‚以学为主‛,即:教学的本质在学生的‚学‛而不在是教师的‚讲‛,以学为本,开放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个性发展,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学习内容‚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延伸内容,拓展知识点、展示过程,演绎、提升,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活跃的思维中运用和展现采集的多种信息甚至奇思妙想、各种感悟;快节奏: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导式学生主动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直接从教材获知,掌握学法、形成学力,教师只相机引导,让学生学做课堂的主人

学生自学凡读教材能理解领悟之处,可自己复述或练习解答;教师不需重复讲解,只检查验收,仅在学生力不胜任时,才提示、点拨、演示、精讲。这是学导式对教师满堂灌的彻底否定;学生学在导前,先学后教,学做小先生,多人异步,一题多解,提出的问题能超出教师备课的范围,师生能相互启发,这是对启发式的发展与创新。

‚学导式‛课堂几乎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由学生主动进行的“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活动。

1、自学:包括预习、阅读、感知--无教材时可听报告或看演示,发现难点,明确目标、制订自学计划、尝试练习、检测;教师加工教材为学材,指导自学方法,研读、探究教材。

2、解疑:个人解疑与群体相结合,或前后座互相质疑、小组交流汇报,互学答疑、合作探讨。

3、精讲(含展示提升):可先由各小组代表或优秀学生精讲所领悟的学习要领、解疑答题,后由教师精讲、总结。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每人不超过3分钟;互不重复。这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加深理解与记忆,又锻炼了表达、表演及写作能力;教师适当指点。教师精讲点评要少而精--加深加宽,重在引路--指导自学方法和技能技巧,理清重点、难点的思路。

4、演练(含展示、反馈):包括学生复习、完成基本练习,巩固双基、作业、实验操作、实际运用、实践、自测(可2-3人相互出题、批改)、改错、自结(反思、小结)、测验--用书面或口试、实践与娱乐活动看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让学生考出兴趣。教师侧重验收---检查、批改、评价(总结、评定);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因材施教、着重辅导学困生,掌握动态。

演练是学导式教学结构的重要部分,是多渠道、多样化、多层次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技能、开发智能--提升自学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优化品行的重要环节。

学导课堂的一点思考教学随笔 篇6

这次杭州之行的主题是“学导课堂有效教学”,在此之前,我只听说过“导学”,却从没听过、想过可以“学导”。

传统的课堂中,首先是教师给学生教授知识,课后要求学生进行作业,然后,定期考试和测评。于是,我们所进行的实质上是“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长此以往,教师成了教学计划的严格执行者,学生成了教师执行教学任务的随从者。正如 华应龙 老师所说,我们成为了吃力没效果的“勤 劳的笨 老师”,而一手包办、提前纠错的结果导致学生成了“聪明的懒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思考,等待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慢慢推动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平平。 华应龙 老师在他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学会做一个“会偷懒的优秀教师”。

怎样才能做一个“会偷懒的优秀教师”呢?我再次把目光聚集在主席台上“学导课堂”几个大字上。学导、学导,先学后导。这里的“学”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导”是指师生充分交往、对话基础上对学生困惑问题和学习方法的“引导”、“指导”、“交流”、“启发”。所以,便有了 黄爱华 老师课堂上沉静中的回味与思索、 孙和贵 老师课堂上反诘中的肯定与点拨、 华应龙 老师课堂上淡定中的等待与追问、 俞正强 老师课堂上自由中的发挥与展示……

大师们又是怎样生成高效课堂的呢?是因为他们做到了“以生为本”,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有效的引领”,是因为他们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达到了辩证平衡,在合拍共振的演进中生成了高效的数学课堂。细细品味大师们的引导之处——

“导”在问题情境的感悟上。 许洋 老师通过制作纸圈,提出变成一条边、一个面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把学生导入了动手试一试的活动中,使好奇心理得到满足、问题得到解决。 朱伟森 老师呈现负数和温度计的情境,可以促进学生利用直观,主动进入思维,并初步理解每个简单负数所表示的意思……

“导”在学生获得体验的基础上。 朱乐平老师就是通过让学生依次获得平均分可以“每份同样多”、可以“形状不同、大小一样”、可以设置多元标准的.充分体验后,引导学生讨论“全班40人,其中人是全班人数的”结论正误 这样的思辨性问题,展开思维和争辩,明白“数学就是数学,数学会选择维度来说明问题”……

“导”在教学内容的重点上。 唐彩斌 老师利用演示四边形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菱形有什么特殊”,再通过从生活里抽象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这些菱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来帮助学生建立起菱形的概念。 黄爱华 老师凭借现实中相互联系的一组百分数,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认识,思考、交流自己对每个百分数量怎样理解的,并且老师也参与到同学的交流与对认识的修正过程中,即在相互对话中实现“导”的引领作用……

学导课堂教学模式 篇7

随着社会对成人教育的要求变得更为严格, 教育机构正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 只有在成人教育模式中积极推进学导式教学, 才可以取得最显著的教学成果。

2.学导式教学模式的本质

学导式教学是指以为社会培养有用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的经验基础上, 对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不利因素进行摒弃, 加入时代化的有利的新因素,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 教师根据学生的爱好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3.学导式教学模式中的创新因素

3.1 学导式教学模式中, 成人教育理念得到创新

成人教育的目的性强, 学生的“学”占据主体地位, 教师的饿“教”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这正是学导式教学的教育理念所在。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多来自于工作岗位, 他们的自学能力强, 成人教育的这些特点为推行学导式教学打下了基础。

3.2 学导式教学中, 成人教学目标得到创新

成人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只是要求对成人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提高, 还要促使他们的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发展, 不仅要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社会的需要, 还要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学导式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培养能够满足以上要求,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3 学导式教学中, 成人教学原则得到创新

3.3.1学导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3.3.2 教师的教学注重把握时机;

3.3.3学导式教学能够鼓励能者为师;

3.3.4学导式教学要做好学导相长。

3.4 学导式教学中, 成人教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得以 创新

成人教学中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决定了学导式教学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作出改革, 其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实用性, 全面挖掘学生的潜能,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社会对成人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方面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删繁就简, 更加注重对实例的讲解, 贴近生活, 全面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效果。

3.5 学导式教学中教学模式得到创新

在学导式的教学情景下, 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能够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激发, 对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帮助, 增强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理解运用,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6 学导式教学中, 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得到创新

学导式的教学方法中, 提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 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标, 通过学生自学、探讨、实践等一系列步骤, 来达到教学目标, 这种教学方法适合成人特点。然而, 学导式的教学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实际教学中, 要注意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大胆创新。

3.7 学导式教学中, 成人教学管理得到创新

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不像全日制学生那样集中在学校, 他们多是来自由社会上的各个工作岗位, 他们的学习时间零散, 地点分布不集中。而学导式教学正是强调学生的自学, 弥补了成人学生以上的不足之处。在教学管理体制上, 应该结合成人的特点, 对以往的教育模式做出更改。利用好远程教育的作用, 使学员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授课, 已解决学习和工作冲突的问题。

3.8 学导式教学中, 成人教育的评价标准得到改革

3.8.1 教学评价有助于促进人的发展

学导式的教学要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掘, 促进学生的发展, 帮助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

3.8.2 考核方式多样性

学导式的教学模式下, 对学生的考核不再只是闭卷的形式, 它增加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考核。通过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以致学有所用。

3.8.3重视对学员学习及能力状况的弹性考核与评价。

对于学生的评价, 不能只局限于一张试卷的具体分数上。只对学生进行试卷的具体分数考核, 只会限制学生的发展。采用分级的方式进行考核, 例如五级分制,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3.8.4 利用好网络技术

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档案进行整理, 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 建立查询系统, 使学生时刻可以查询到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可以做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4.总结

总而言之, 在成人教学模式中积极推行学导式教学正在进行中, 并且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 相信随着对成人教学模式的探索, 学导式教学将会更加完善。

摘要:对成人的教学不同于对普通的全日制学生进行教学, 成人在学习目标、认知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这些特点是不同于普通全日制学生的。因此, 对于普通学生的教学模式不适于对成人进行教学。对于成人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积极推行学导式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根据实际情况, 对学导式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 推行学导式教学模式各方面的创新做了详细探讨, 希望能够对成人教育模式的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创新,成人,教学模式,学导式

参考文献

[1]陈苏娅.创新成人教学模式积极推行学导式教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33) :268.

[2]聂秀华, 马永华, 李华等.方法论教学与学导式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改革为例[J].新西部:下旬·理论, 2012, (6) :158-159.

[3]张峨建.学导式教学与成人教育[J].韶关学院学报, 2008, 29 (11) :156-159.

学导课堂教学模式 篇8

一、“导学导练”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导学导练”教学模式由“自学自测、互学互助、导学导练”三个环节构成。“自学自测”强调优化输入,记忆材料;“互学互助”重在学习知识、练习技能;导学导练突出交际运用,培养能力。下面介绍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各个环节的主要教学方法:

Step 1 自学自测

自学自测阶段,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景,介绍新的语言材料,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新知识的引入环节上,教师可以将教材活化,设置符合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情境,并用较为简单的语言展示给学生。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点、开拓思维,另一方面,为他们最后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提供一个语言范本。

呈现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多媒体呈现、实物呈现、简笔画呈现、体态语言呈现、音乐呈现、游戏呈现等。教师要根据所教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恰当选择,力求知识呈现多样化、趣味化、形象化。

Step 2 互学互助

互学互助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以巩固新授内容为目的的训练。操练步骤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机械性操练到意义性操练过渡的认知规律,体现操练难度的阶梯性。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进行以模仿记忆为主的机械性操练,它包括跟读、朗读、以及简单的替换练习等,以便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达到准确、熟练地掌握语言形式与内容的目的,为交际性练习打下基础。

在进行操练时,教师要在方法上多做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一般说来,我们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操练方法有:齐声操练、 排行操练 、个别操练、对话操练 、提问操练、替换操练、角色表演操练 、自由会话操练等。

Step 3 导学导练

导学导练阶段,教师通过设计一定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运用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这一环节中,对学生语言的运用和表达的要求一般以流畅为主。

运用环节一般以小组形式出现,小组各成员为了完成某一任务而进行讨论、合作。运用环节通常采用的形式有:调查、讨论、采访、表演等。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以上各环节应是自然流畅、层层递进的,前一环节的活动应该为后面的教学服务,环节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紧密相联,融为一体。

二、“导学导练”教学模式案例举隅

下面以《牛津初中英语》7B第3单元 Finding the way –Main task 部分单词教学为例,介绍“导学导练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过程:

Step 1 自学自测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课本上的文本results. 让学生根据阅读results 然后完成课本上的调查问卷和一封邀请信。教师巡视,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

2.多媒体课件呈现调查问卷和邀请信的答案。

3.多媒体课件呈现第56页B部分下方小短文,告诉学生这是Daniel 根据55页的地图给客人提供的行走路线指南。请学生阅读并完成空缺部分的填空。

4.多媒体课件呈现路线,核对答案。

在这个环节中, “自学”主要是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本的基础上,把握本节课的知识脉络,能够对书本内容形成一种感性认识,进而为“互学互助”部分起到一种知识导向作用。在自测题选择上,以课本为主,既能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又能起到检查自学效果的目的。要做到“学生能学不教,多学少教”。

Step 2 互学互助

1.教师设计了a map of to the cinema,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找出有几条从学校通向电影院的路,每组至少找出2-3条路线,不可有重复,有人负责设计路线,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表演,做到人人有事做,个个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

这是在一定情景下的意义性操练,学生在竞争和合作中活用语言,提高语言的感悟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

Step 3 导学导练

1.出示一份请柬或邀请函,问学生是否知道这种文体的格式。鼓励学生思考或讨论写信的目的,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文本格式。

2.教师总结邀请函的书写格式以及可能包括的附件:开始语、结束语、正文、简略地形图、附加路线指南。

3.教师给出六个话题1. Mother’s Day 2. A parents’ meeting 3. Travelling in Qin Lake 4. A birthday party 5.Watching a film 6 .A farewell party 让学生写出一封邀请函。

上一篇:室内PM2.5污染公益调研报告下一篇:银行监事会会议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