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问题与策略

2023-0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前言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因为城镇快速扩张、规模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仍在持续,例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乡发展差距扩大,规划失当加剧用地矛盾。众多事实表明,采取孤立、单一的城镇化战略,不仅影响了城市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也与建设和谐社会、生态友好家园的目标相背离。为此,城乡规划需要遵循以人为本、适度开发的原则,革新观念,在实践中努力探索转型的方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应更加注重城乡结构、形态功能、基础设施与政策环境之间的协同发展。

二、城乡规划转型必要性和问题分析

城乡规划是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涉及到生态环境、人口迁移、用地规划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规划者具备全盘考虑的大局意识。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而言,有利于其解决产能过剩,资源紧张等问题。对于乡村而言,采取新的规划战略思维能够充分盘活现有人文和自然资源,建设生态宜居环境,实现城乡之间资源互补,推动协同发展、平衡发展。而从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城乡规划状况来看,城乡规划转型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忽视乡村对于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乡村是城市发展的根基。而现今,许多地区的城乡规划都只见“城”不见“乡”,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仍然是制约城乡转型升级的一个问题所在,表现为采取孤立的城镇化政策,以“摊大饼”的进行快速扩展,却忽视了乡村对于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性,而对如何通过城镇化带动乡村经济、实现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缺乏长远的考虑,一方面造成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乡村文明被逐步边缘化,陷入失语的境地。

2.2重物质生产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

城镇化规模扩张,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提升社会生产力、丰富物质供应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容忽视问题,如过分重视物质生产而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城乡规划的深入推进,不仅为个人带来了物质生活上的重大改变,对于处于快速转型期的人的思想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需要进行及时的引导,弘扬社会正能量,否则容易导致拜金主义、铺张浪费等风气盛行,影响社会安定。目前,许多地区的城乡规划仍然着重于以经济建设优先,精神文明建设第二的理念。精神文明空缺与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巨大落差已经成为了制约城乡发展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之一。

2.3产业规划失当,第三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我国的许多乡村都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因此拥有巨大的发展产业潜能。而在城乡规划转型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管理者错误地把城乡一体化就是走无差别,完全一致的发展道路,将乡村变成城市,忽略了两者发展方向的差异性,片面推进工业化建设,甚至将落后的已被淘汰的产业引入到乡村中,既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导致了产业规划失衡,第三产业增长缺乏长久的发展动力,贫困问题没有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三、城乡规划遵循的原则

3.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

与过往片面强调城镇人口数量比例的传统城镇化模式相比,在新型的城镇化背景下,实施城乡协同发展更多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使更多人能够享受到改革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具体而言,是从片面关注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转向全面关注城市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居民及留守人口的社会需求,并给予边缘群体更多的关怀。注重以人的视角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这不仅仅是规划目标理念的转变,还会涉及到空间话语体系的变革。

3.2坚持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充分利用特色资源

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协同发展,就必须坚持突出地方特色,破除盲目套用城市发展模式的思维。结合当地城镇实际发展状况,在探索中走出属于自身的发展道路,最大程度地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设更多特色城镇,也将避免“千城一面, 万屋一统”的尴尬境地,从而带动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添加新的动力。例如,江西有许多地方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规划者可以依照此情况,进一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发展。

3.3坚持节约资源与开发并重的原则

目前,因为过度开发而造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资源紧张仍然是城乡规划在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问题。能否对城乡其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不仅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还会影响城乡规划布局的全面推进。为此,需要坚持节约资源与开发相并重的原则,摒弃粗放式、摊大饼式的发展思维,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此外,针对历史古建筑与古村落,需要在保护优先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开发利用。

四、提升城乡整体规划水平的对策

4.1增强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已经不仅限于物质层面上的满足,而更多希望自身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为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要提升城乡整体规划的水平,就要重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要提供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产品,例如,在乡村举办露天电影放映活动,进一步挖掘城市和乡村背后的文化底蕴,弥补城乡快速发展与人们之间迷茫心理的落差。另一方面,为了应对转型期人们内心焦虑感增加,思想多元化等问题,加强法制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对于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文明境界也具有重要意义。

4.2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施城乡规划转型,必须将当地的优势及特色充分地体现出来,通过各种手段来加快城乡规划转型的步伐,以此来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及质量。因此,在实施城乡规划转型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城乡规划的科学性,而且必须把转型和与当地的环境、文化等有机整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当地的特色。城乡一体化发展彻底转变了以往同化型的城乡发展模式,通过整合当地的特色和优势资源,进一步增强区域协调能力,完善城市规划发展体系。

4.3转变发展思维,优化乡村产业结构

要提升城乡整体规划水平,除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以外,还需要转变传统的“只见城,不见乡”的发展思维,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重点整治突出的环境问题,努力建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同时,还需投入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明确自身在城乡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古迹一日游等形式,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五、结语

随着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城乡规划的一些问题也在此过程中逐渐显现,例如,忽视乡村对于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性,重物质生产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第三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制约了城乡经济的转型升级。为此,在进行城乡规划时,要注重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地方特色,节约资源与开发保护并重的原则。具体还要做到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增强区域协调能力和转变发展思维,优化乡村产业结构。

摘要:随着城镇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城镇人口逐年递增。城乡规划的观念和重点方向也应势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本文基于此,结合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对城乡规划在转型时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整体提升规划布局的水平。

关键词:城镇化,城乡规划,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 赵佩佩,顾浩,孙加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J].规划师,2014,30(04):95-100.

[2] 杨俊宴.凝核破界——城乡规划学科核心理论的自觉性反思[J].城市规划,2018,42(06):36-46.

[3] 徐洪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1):75-76.

[4] 王兴平.面向社会发展的城乡规划:规划转型的方向[J].城市规划,2015,39(01):16-21+29.

[5] 赵丹,何永.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生态导向的城乡规划变革初探[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07):34-38

上一篇: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模式创新与规范化发展分析下一篇:诊治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