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共8篇)
2014-03-17北京晨报(北京)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通知指出,《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这部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的规划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对我国城镇化进程将产生怎样的作用?这部规划有哪些亮点?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关键词:指导性
文件内容: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过分追求宽马路、大广场,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占地过大,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一些地方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推进城镇建设,加剧了土地粗放利用,浪费了大量耕地资源,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也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等财政金融风险;一些城市“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
专家解读
“这是一部指导我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纲领性文件,内容全面丰富,总结并吸取了国内外城镇化工作的经验教训,指导性强,意义深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说。
他说,为了避免走弯路,这份文件认真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包括: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等。关键词:以人为本
文件内容: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并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在徐洪才看来,这部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文件围绕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着墨很多,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有利于解决城乡二元分割、‘土地城镇化’等一系列问题。”他说。
谈到规划强调城镇化必须和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时,他说:城镇化不能孤军深入,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发展就难以持续健康发展,就会出现“睡城”、“鬼城”和底特律现象;农业是基础,农业现代化事关粮食安全。信息化则关系到城镇化能否健康发展。关键词:发展动力
专家解读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多次表示,美国的高科技与中国的城镇化是拉动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对此,徐洪才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世界也是一大机遇。
徐洪才说,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大、中小城市建设将需要修建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以及电力、燃气、自来水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这意味着创造大量投资需求和就业机会。
他说,同时,亿万农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通过转为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从而使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这也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等巨大投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关键词:量力而行
文件内容:我国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类城镇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标准,并向全社会公布,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预期和选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表示,新型城镇化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词:生态文明
文件内容: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网覆盖率明显提高。
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消费环境更加便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逐步好转,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专家解读
一、开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的背景
2012年7月, 国务院针对城乡市场仍处于分割状态、农村要素市场尚不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展缓慢、农业农村发展潜力尚未得到有效激发等现状, 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地综合考虑农村公共服务需求, 加强统筹协调,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探索建立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的支撑平台, 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开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确定了河北、江苏、安徽等10个省份, 各有侧重地先期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 为全国全面铺开此项工作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 并作出重要批示, “迅速了解试点省情况和政策, 提出我省试点方案, 可在条件较好的县试点。”对此, 我们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 在详尽了解省情和充分与各市综改办沟通协商的基础上, 结合“三农”工作的特点制定了试点方案, 决定从2013年起, 在高陵、大荔、杨陵3个具有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基础和农业特点相对突出的县区, 围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先行先试, 以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全省示范试点工作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高陵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 西北地区唯一的“吨粮县”, 以小麦为主的优质粮食、以鲜食枣为主的特色果品、以设施生产为主的无公害蔬菜、以家禽奶牛养殖为主的优势畜牧业四大主导产业, 以及以优质种苗繁育为主的特色苗木花卉和休闲观光农业两大新兴产业为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大荔县是西部设施农业第一县, 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 市级示范园6个, 县级示范园20个, 5个万亩产业镇, 1个工厂化育苗中心, 11个专业化育苗站。设施栽培面积26万亩, 总产量达75万吨, 具有三级科技服务体系, 十大先进生产栽培技术, 设施产业形成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营销、现代化发展格局, 具备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条件。
杨陵区是杨凌示范区下辖的唯一县级区, 具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 拥有西北地区第一所农林科技大学和5个研究院所, 聚集着农林水等70多个学科近5000名科教专门人才, 被誉为“农科城”, 为探索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高陵、大荔、杨陵3县区所做的主要工作与成效
根据《陕西省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 高陵县主要的侧重点是借力土地流转体制, 激活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大荔县的侧重点是统筹整合各类资源, 建立农资、农技、农副“三位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杨陵区的侧重点是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陵职业技术学院的科研优势, 助推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通过近两年的试点实践, 3个试点县区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较好地推动了全省试点工作的顺利进展。
(一) 初步确立了示范试点机制
高陵县针对农业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确定了以提升农产品生产体系为基础、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引领、以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体系为抓手、以提升农技服务体系为支撑、以建立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为补充、以创新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为突破口等“七大体系”的构建工作思路。大荔县着力建设“以县为基本单元, 由政府引导, 龙头企业牵头, 合力构建公共服务、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其他社会力量相融合, 农资配送、农技上门、农产品流通服务一体化, 龙头企业+农产品营销联合社+生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相对接”的大荔模式, 实行“政府出钱养兵、企业出钱打仗”的工作运行机制, 由陕西荔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与政府进行合作, 共同为农民搞好服务。杨陵区本着“现代农业看杨凌”的目标, 充分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优势, 围绕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产业技术人才、职业农民培育和农业企业孵化园建设, 加强校区共建合作, 积极引进、培育和试验新技术和新品种, 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高陵、杨陵2县区的政府领导高度重视, 分解任务, 加大投入, 强化督查, 严格考核, 为试点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 有效拓展了服务平台建设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是示范试点工作的主要抓手。杨陵区依托杨凌农业科技资源优势, 以“产业引导、科技支撑、企业示范、创业推动”为理念, 投资1200万元, 分别规划建设了五泉、揉谷两个杨凌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 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创业人才培养, 引进、孵化农业高科技企业和项目, 扶持、培养农业创业人才自主创业、实训创业, 逐步将基地发展成为集科研创新、生产示范、实训创业、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基地。目前, 已有9家企业入驻试验。高陵县投资6300多万元, 不断完善软硬件配套实施。搭建了以电子商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为主的农产品营销服务平台, 依托自建网站和淘宝网、中王和稞青等合作社以及2000人的农村经纪人队伍, 建成了暂时拥有50套电子菜箱和10台配送车辆的“高陵菜箱”电商网站, 使其农产品销往全国13个省市和80多家超市, 被省农业厅等18个单位、西安交大等28所高校、陕汽等13家大中型企业的食堂确定为农产品供应基地, 被省教育厅、省农业厅确定为“农校对接”示范县。大荔县通过在全县18个乡镇建立农资配送中心、150个村建立标准化农资连锁店, 为农民提供优质、低价的农资产品;在省内建立了5家“乡荔乡情”农副产品连锁示范店, 创办了“乡荔乡情”网上销售平台, 开展农副产品营销。依托荔民公司发起成立了荔民果蔬信用服务专业合作社, 设立了资金互助服务中心, 探索农业金融资金互助模式。目前, 社员出资总额达到4800万元, 累计为4213名社员提供了1.4亿元的借款服务, 累计分红412万元。
(三) 逐步建立了农技推广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核心内容, 3个试点县区都非常重视农技推广工作。杨陵区充分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优势, 以提高涉农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为出发点, 不断进行良种引进、繁殖与栽培技术以及产品加工与储藏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已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达成了蔬菜、西瓜、葡萄、樱桃、猕猴桃、苹果、禽畜养殖、园林等10个农业产业试验示范基地共建协议。与此同时, 它们还聘任了12名专家和69名农业技术员, 重点推进了包括水肥一体化、秸杆生物反应堆、测土配方施肥等低碳环保方面的十大技术创新成果。高陵县新组建了包括13名专家教授和若干农民土专家在内的农技服务专家团队, 成立了农技110队伍, 配备了3辆专用服务车, 新开辟了通过座机、手机、QQ、微信以及在线视频等手段的“专家答疑”在线服务板块, 整合各种力量, 为农户提供全方位、全时段的农技服务。大荔县按照“县建专家团、镇设特派员、村聘技术员”的“三个梯次”思路, 也组建了4个县级专家团, 选聘了“镇特派员”18名, 派驻“村技术员”150名, 开通荔民农技信息网, 完善了县、镇、村农技三级服务体系。
(四) 较好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高陵县制定出台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的意见》、《高陵县蔬菜生产销售保护措施》等相关政策, 以奖励、补贴等形式, 大力扶持新型农业主体。已成功创建13个县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和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16家, 社员总数达6500余户, 带动农户2万余人, 今年, 已有两家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 园区和基地农产品的产量占到全县总产量的80%。据统计, 自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开展以来, 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保持了20%的增速, 收入绝对值高出全县平均水平约20-50%。杨陵区通过政府组织、政策引导、科技支撑、企业带动、农户实施的办法, 实现了园区主导产业的全覆盖。以小麦、玉米、果菜、良种繁育推广为主的种源产业快速发展, 以设施蔬菜、猕猴桃、葡萄为主的设施农业和经济林果产业初具规模, 以本香集团、众兴菌业为龙头的现代畜牧业、食用菌产业长足发展。园区已建成设施农业2.5万亩、经济林果2万亩, 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400多元。大荔县依托荔民公司, 开展标准化管理技术示范基地建设, 与全县100多个瓜果专业村建立了协作互利关系, 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田5万亩, 参与农户16250户, 每年可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65元。
(五) 加大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高陵县非常注重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 专门成立了县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中心, 在全国主要蔬菜基地、各大蔬菜批发市场以及县域内的示范园、生产基地、重点合作社和覆盖全县88个行政村都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室, 每个站点配备一名信息员;同时, 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收集和发布, 大大提高了农业信息的传播质量和传播速度。其中, 何村信息点价格发布的影响力已辐射西北地区。另一方面, 为实施都市精品农业计划, 根据高陵县农作物的种植分布情况, 设立了98个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和40块气象灾害预警电子显示屏, 建成了110套棚内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系统, 搭建了包括手机、喇叭、电台等在内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建立了农业气象信息发布、收集和档案管理制度, 观测和掌握各个作物区生长全过程的自然气象以及人工影响气象的参数和条件。精准、具体的气象服务, 既提升了蔬菜、果类等农产品的品质、质量和产量, 又成为专家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有力提高了高陵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六) 不断壮大了职业农民队伍
3个试点县区都将农民培训、提升素质作为工作的主抓点。高陵县建立了797名培育对象的职业农民资料库和2000人的农民经纪人队伍, 围绕设施蔬菜产业, 对100名职业农民开展帮扶培训。大荔县聘请西农大专家开展科技培训, 举办技术讲座4场次, 受训2000人次, 编印《田生金》栽培技术丛书16种近5万册。特别是杨陵区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在全区范围内对职业农民进行摸底, 对符合条件的1200人进行了造册、建档。按照“在企业中培训、在产业链中成长、在服务体系中成熟”的培养路径, 从“集中培训、生产实践、技能鉴定、跟踪指导”四个步骤对各级涉农人员开展培育。组建了一支由农林科大专家教授、高级农艺师组成的师资队伍, 编写职业农民培育教材, 建立了职业农民试题库, 全面提高职业农民整体素质, 打造杨凌职业农民品牌, 使之成为“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 出台了《杨陵区职业农民扶持政策》, 明确在涉农扶持政策、安排中省项目、金融信贷支持、享受科技推广以及用地用电保障、项目配套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近两年举办培训班11期, 培训农民1460余人, 其中引进外地职业农民120余人, 对综合认定达到标准的110人发放了《杨陵区职业农民证书》, 招引的27个创业团队中, 农民创业团队就有3个, 为全省职业农民培育起到了很好地示范引领作用。
三、高陵、大荔、杨陵3县区试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 缺乏中央财政的工作指导和资金支持
目前, 全国已有17个省份纳入了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 其中, 辽宁、安徽、海南等9个省份各有侧重地开展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且已取得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做法。由于陕西没有纳入国家的试点范围, 因而既没有中央的通盘指导, 更缺乏中央资金的支持;既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也缺乏明确的方向。加之, 省本级的资金支持力度有限、全省试点范围较小, 尚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示范带动作用。特别是个别试点县的政府或部门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 将此项工作基本交由企业承担, 没有发挥政府应有的主导或引导作用, 偏离了示范试点工作的初衷。3个试点县区普遍存在总结经验少、宣传工作缺失的问题, 没有很好地激发和调动农户和社会组织参与示范试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成效。
(二) 社会化服务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
调查发现, 3试点县区虽然比较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职业农民建设工作, 但存在农技推广机构不健全、推广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绝大多数推广机构都在县区, 乡镇、村庄因种种原因形同虚设, 特别是农技人员大多是以前当地的种植能手, 聘请的专家极少, 出现了农技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在指导农民开展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时显得力不从心, 服务力量薄弱、服务内容单一的问题凸显。更重要的是, 农业社会化服务要求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 而目前3个试点县区的服务内容主要还是以提供单纯的生产技术指导等生产环节的产中服务为主, 产前种什么、产后跑销路均有盲目性, 还没有做到向资金、技术、信息、加工、运输、销售、管理等综合性的服务扩展,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农业生产提供良种服务、信息服务、营销服务, 更没有找不到真正的平台、路径。
(三) 社会化服务主体规模层次较低
3个试点县区虽然都有各自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 但绝对数量较多, 上规模企业的数量有限, 普遍存在合作组织薄弱、龙头企业带动有限的问题。一方面, 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社会化服务的规模总体偏小, 组织带动力不强、服务层次较低、运作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以及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大多数没有充分发挥其相应的功能和作用, 与农民的经济利益结合得不紧密, 农业社会化服务也基本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层面上, 只经营一些产前、产中服务的配套原料和物资供应;另一方面, 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虽然在一些方面实现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 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 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 但在利益分配方面, 却很难让农民分享到一体化经营中的平均利润, 更多的偏重保障自身利益, 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
(四) 社会化服务内容上存在断层或盲区
由于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处于试点起步阶段, 诸多方面都在探索、创新, 3个试点县区的试点内容不同程度地都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公益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相对滞后, 无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特别是在公益性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还有欠缺或盲区。高陵、大荔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但深度、广度有限。在动植物疫病防控方面, 3个试点县区基本都未做实践。此外, 除大荔县在探索农业金融资金互助模式、解决金融服务瓶颈外, 其它2个试点县区也未做尝试。
四、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要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 必须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3个试点县区要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创新、深化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内容。
(一) 努力寻求中央财政的指导支持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省财政针对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和态势, 连续两年挤出资金1500万元, 支持3个试点县区开展试点。省综改办两次书面请示, 请求将陕西列入全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目前, 全省总人口3733万, 其中农村人口就占到57%, 农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左右, 是西北地区设施蔬菜面积最大的省份, 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为迫切, 加之, 试点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因此, 我们将继续和3个试点县区一起, 扎实工作, 深化试点, 以各自的工作实效, 共同争取中央将陕西列入全国试点范围, 期望中央财政更多的工作指导和资金支持。
(二) 更好履行县级政府的牵头和服务作用
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 涵盖领域广、涉及部门多、承担任务重, 需要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鼎力支持。作为试点县区的政府和部门领导, 责无旁贷, 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充分认识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将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加大整合部门资源的力度, 切实做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信息工程、农民教育培训等政府应该做的工作, 形成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导, 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 以农业龙头企业服务为骨干、以其它公益组织服务为补充的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 要加大宣传力度, 争取广大农户的参与, 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三) 突出抓好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
如何使现有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让农民群众得以推广和实践, 取得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技推广工作尤为重要。除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传播、推广外, 农技人员和农技机构在3个试点县区的作用更为突出。一方面, 要在健全和完善县级农技推广中心和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推行村级科技特派员制度上下功夫, 逐步构建起“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 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探索、实践;另一方面, 要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 特别是要加强和壮大职业农民队伍建设, 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杨陵区要充分发挥优势, 放眼全省, 加大职业农民建设力度, 采取“引进一批、深造一批、成熟一批、送走一批”的思路, 不断壮大职业农民队伍, 为全省农技实践和推广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 应注重发挥村级服务站点和科技示范户的重要载体作用, 使他们起到应用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四) 切实发挥市场主体的骨干和纽带作用
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在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 要制定相关政策, 加大培育和扶持的力度, 包括探索设立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专项资金、金融机构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等政策, 做大做强市场主体。高陵县已制定出台了若干政策, 其它试点县可以借鉴、参考。更重要的是, 要发挥市场主体在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树立服务意识, 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等方式组织和带动农民进入市场,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优势产区聚集, 延长农业生产链, 使农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 使农民从产品的储藏、加工、流通、销售环节中获取更多的利益。鼓励市场主体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 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使企业与农户成为责、权、利相一致的共同体, 实现市场主体与农民的双赢。
(五) 着力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新品种、新技术、供求、价格、预测等信息都是群众的需求热点, 如何使信息及时、有效, 已成为当前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紧迫任务。现阶段, 可以通过整合利用现有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室、农村信息站、农业农村工作网等载体, 配备专业信息服务队伍, 围绕农村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 加强数据库建设, 重点建设农业批发市场行情、农业科技成果、农村综合信息、科技人才、农业资源、农业企业、农业政策、项目开发, 以及气象、水文、抗旱防汛等数据库, 及时发布符合农民需求的信息资源, 有效指导农民尽量做到“以需定产”, 帮助企业做到“以求定供”, 进一步细化、完善。
(六) 大力挖掘社会化服务的潜力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存在问题;建议
1 概述
随着我国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城镇化成为了重要途径,而“新型城镇化”也逐渐成为全社会各方所关注的话题。同时,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一并为我国的未来指明了发展方向。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出台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2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
城镇化的过程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对于我国现阶段来讲,“城”与“市”这两个概念相互渗透,同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市”为“城”提供发展的动力,而“城”为“市”的扩大提供了源泉。一般而言,城镇的形成主要是依靠资源的自由流动,以此来实现城镇的聚集效应。市场可以调节城市的空间布局,使之趋于合理。与此同时在大型城市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复杂多元的、紧密相关的金融行业,而相互之间关系并不紧密的制造业不仅能够发挥专业化的聚集效应,还能优化周边县区甚至是农村的小城市格局。
总体说来,城市的来源可分为两类。即我国大部分的城市是从“城”(“都”政治中心)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而其他国家的城市则是从“市”(市场)发展成为城市的。 如果将“城”和“市”两个概念剥离开来的话,就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因此,城镇化就是要建成一个资源自由流动,市与城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可持续建设之路。
3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
3.1 土地流转 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的土地流转必将重新开始,是城镇化的必经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国家必将对征地制度进行完善和改革,为广大农民群众争取更多的利益,提高土地增值收益中所占的比例,并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这项举措将使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得到保护。为了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用地矛盾,土地配置的市场化和农村土地的资本化是以后发展的优化方向。
3.2 户籍改革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根据十八大精神,对现阶段的户籍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改革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但由于我国的国情以及各省之间的差异,因此改革户籍制度存在着困难,只能逐渐实施改革。
3.3 “城市群”战略 城镇化建设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在发展中的重要部分。早在2002年的十六大上就已经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而在2007年的十七大上,进一步提出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进行补充。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上又提出“新型城镇化”。这一步步城镇化的推进和政策的完善都在为我国未来的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我国在城镇化建设中必将坚持“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个原则,不断推动城镇化建设。
4 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大到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小到地级和县级城市,都在不断对城市的硬件设施进行扩大和扩张,认为建造了“大”的马路、广场、建筑等就是在进行城镇化建设。同时在软件设施方面则把城市内部进行行业堆砌,进行无规划的“造城运动”。这些行为都将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效率降低。
4.1 土地资源大量浪费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拥有广大的领土面积,但土地资源却相对来说短缺。同时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土地浪费情况使得土地资源短缺的情况愈加严重。因为土地城市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口城市化的速度,所以使得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进展出现了“双重二元”这种存在着一定隐患的城市结构。
4.2 城市运营效率低下 在现阶段的我国国情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政府职能机构。由于行政级别越高的政府职能部门手中所能够拥有的权力越大,这些政府职能机构所能够左右城市化建设发展的影响也就越大。基于这种社会体制,近些年来政府职能错位,用摊大饼的方式推进城市化建设而日益严重的造城运动,都将对最终的城镇化建设造成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不良影响。降低了专业化水平和效率,同时也将造成城市交通不便、运行效率难以提高。
5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5.1 改革现行户籍制度 通过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让原先的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享有同样的社会保障,享受同等的社会服务。减少所谓的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之间所带来的不公正。而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投资费用则需要通过财政改革来解决。
5.2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改革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首先,从承认农民对土地的所拥有权利开始,要允许集体土地直接进入市场,取消征地环节,打破政府垄断,建立个人、集体、法人和政府多方参与的土地一级市场。这项改革对于城镇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增加土地供应降低房价,同时还可以给予农民工更大的实惠,在经济层面上对他们提供帮助。
5.3 对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进行控制 财政改革最为重要的意义是政府和人民如何分配经济资源,同时人民要对政府的财政预算等方面进行监督。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分税制度之后,地方政府开始作为一个整体,虽然地方政府的收入没有减少,但因为支出日益增多,长年累月之后造成了地方财政对于土地收入的依赖性不断增加,支出不断膨胀直至失控的状态。总体来说,如果地方政府的支出不能够缩减,民众不能对政府的财政预算进行监督和控制,那么城镇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费用必将成为民众的巨大负担。
5.4 取消对资源自由流动的行政性限制 对于资源的相对流动来说,放宽所谓的行政性限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一方面需要放宽对银行和金融市场的管制,让其自行调节参与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则需要对垄断行业进行适当的开放,要允许资源的自由流动,为市场增加活力,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裴巨将.关于城镇化建设的建议[J].经济工作导刊,2001(05).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人向我们中国发起的一次侵略战争,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肆意妄为,犯下了不可磨灭的滔天罪行。在这次战争中有三十余万中国人被日本侵略者残忍的烧死,活埋,刺死,以各种残忍的手段夺取同胞们的生命,他们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任凭侵略者在他们身上残暴地发泄着。
纪录片上记载着,当日本军人攻打南京城时,人们惊慌失措的向火车站跑去,企图坐上火车离开。人们正在上车时,突然,前方出现了五架日军的飞机“隆隆”的朝这边飞来。只听见几声爆炸声后,眼前出现的情景让人惨不忍睹,房屋瞬间倒塌,有的人被炸的四分五裂血肉模糊,街道上血流成河。在血泊中有一个幸存的小孩,坐在刚刚死去的亲人面前哭啼,声音嘶哑的喊着“爸爸,妈妈”.
想到1937年,中国有多少幸福的家庭,遭到了妻离子散的痛苦,有多少孩子失去了亲人,流落街头,被日本人凌辱,虐待,想到这一幕,我的心就像被揪了一下。
今天是20xx年12月13日,也是国家公祭日。同学们为了纪念这一天,在学校举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少年强则国强,所以我们要热爱祖国,怎样爱国呢?首先,我们要爱父母,爱师长,爱集体;我们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做一个有用之人,用科学振兴祖国;我们要锻炼好身体,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的为祖国服务。
报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祖国的重任。
摘 要: 新型城镇化将是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新型城镇化怎么“化”、“化”什么,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研究。本文以苍梧县为例,提出了加快苍梧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加快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6-0378-02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预言:“美国的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镇化,将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据统计,截止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按照常住人口计算,已达52.6%左右。城镇化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大战略、大课题。在经历了前期发展后,未来我国的城镇化战略如何推进?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宣布,让“城镇化”这个主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一号文件里关于农村户籍制度的改革等表述,也预示着新型城镇化已经开启。在今后的十年,新型城镇化将是苍梧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能否抢抓这轮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机遇,确保“三个苍梧”建设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实现,是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在这十年当中应该理清的大思路之一。那么,新型城镇化怎么“化”、“化”什么,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研究。
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传统意义的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城镇规模扩大,经济总量增加,而且仅限于城镇规划区。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新型城镇化相对于传统意义的城镇化,强调了三个转变: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由偏重经济发展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由城镇规划区向城乡一体化转变。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抓手,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标就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民生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涉及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教育改革,医疗保障,金融服务以及旅游业发展、土地政策、人才支持、规划、住房政策、公共财政政策、交通、水利、林业、农业产业化等。
二、苍梧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一是城镇化进程有待加速。目前全县9个乡镇中镇区人口集中在县城所在龙圩镇、石桥镇、沙头镇,四个乡镇,各镇总人口在5万以上,其余乡镇的镇区人口均在3万人以下,人口规模小。到2012年城镇化率为43.53%,比全省城镇化平均水平略低。在城镇人口中,仍然存在这样的居民,他们大多数人在农村有承包地,居住在城乡结合部,主要从事第一产业,从某种角度讲,这一部分人还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城镇人口,尤其是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与现代城镇文明还有不小的差距。从现阶段发展实际看,城镇化水平滞后对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制约,直接表现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向外县城市地区转移,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所需的劳动力和财力难以集聚,也影响了县内消费需求的扩大。因此,积极推进苍梧县城镇化进程势在必行。
二是城镇经济实力弱,产业发育缓慢。由于自身经济基础脆弱,多数建制镇没有形成特色经济,缺乏产业支撑,尤其是二、三产业十分薄弱,致使小城镇有“形”无“魂”,缺乏生机和活力,城镇经济难以繁荣,制约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如县城所在的龙圩镇,主导产业没有形成,吸纳劳动力能力弱。没有形成主导产业,体现在工业基础差,产业工人少,无法吸纳流动人口到县城创业和就业。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机制启动困难。
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资源优势没有转变成产业优势,大量的农产品仍然徘徊在“产业化”大门之外,独自承担生产和市场风险。龙头企业尚处于发展初期。
四是市政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全县各乡镇镇区道路、排水、供水等公用设施不配套,不能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城市工业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等问题突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仍少,房地产建筑面积未考虑入城农民实际情况,价格偏高,面积偏大,农民入城意愿强烈,而收入不高,影响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五是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缺位,执法出现空档。乡镇规划缺位。有规划的乡镇,规划与建设形成两张皮,没有按规划执行。乡镇房地产开发处于无序状态,市政公用设施、给排水配套难。集镇环境卫生管理、市容市貌管理无机构无人员。有的地方无固定的城建管理工作人员,加之管理制度不健全,无城建日常维护经费,造成城镇管理不到位,卫生环境脏乱差。
三、对苍梧县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要加快苍梧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就必须做到“规划、建设、管理”齐给力。城镇化就是要让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城镇化率高低直接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生活质量的好坏。年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是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今年自治区安排12亿本级资金加大对城镇化投入,突出发展县城和中心镇,要整合县域资源,重点支持县城和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产业、人口和资源向县城和中心镇聚集,这些都给苍梧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带来了大好的机遇,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大力加强城镇化建设,构筑跨越发展的良好平台 自治区主席马飚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5年要努力实现城镇化目标任务是城镇化建设扩容提质,城市新区初步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好、资源节约的城镇体系进一步形成。县城平均人口超过10万;城镇化率提高到53%。苍梧县要给力这一目标如期或提前实现。过去5年,广西坚持统筹城乡建设,推动城镇化跨越发展,城镇化率由36.24%提高到43.53%。苍梧县和全区一样,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2012城镇化率达到44.66%,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苍梧县与梧州市有着城郭相连、一江连通的特殊地理位置关系,再生园区、苍海新区等项目都位于苍梧县,给苍梧创造了对接龙头、加快融入城市发展的宝贵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机遇,开辟了一条园区和项目建设与城市拓展同步推进的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去年,苍梧县以“东优、南延、西拓、北联”为发展思路,拉开城市建设的步伐。坚持以县城建设为龙头,以重点镇、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加强城乡规划,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11.5平方公里增至21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县城建设“东优、南延、西拓、北联”,以重大项目为依托,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东优”即以苍海湖为核心,优化城东片区发展。“南延”即以思乐堂工业园区、香江梦都美生态园和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为依托,促进县城不断向南延伸,实现园区发展和城镇建设相互结合、互为依托。“西拓”即以南广高铁梧州站及周边开发、苍海项目环城水系、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等项目为重点,大力向西拓展,加快城西片开发建设。加快建设中心城镇。江北片以石桥镇为重点,依托矿产资源建设工业集中区,依托洛湛铁路火车站建设商贸及物流园区,以带动周边乡镇农林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到2015年,形成以石桥镇为区域中心,石桥、沙头、梨埠、六堡、木双等镇互动协调发展的小城镇体系。岭脚、京南和狮寨等镇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成为农副产品加工型小城镇。六堡镇和梨埠镇依托六堡茶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成为以“茶文化”和自然观光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城镇。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推进商贸物流基地建设,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建设苍海湖、香江梦都美生态园、爽岛飞龙湖和盘龙坳旅游休闲度假项目。充分利用李济深故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李济深先生的精神文化价值和影响力,综合规划、深度开发,将其建设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力推进社学工业新城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将其打造成为集约性最强、产业基础最好、生态最佳的工业新城、城市新区。不断完善市县共建机制,做好规划设计调整工作,加快道路、供水、供电、环保、通信、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企业入园需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年内引进15家企业落户社学工业新城。做好苍梧工业园区服务。继续加快园区规划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引导部分企业“退城进园”,拓宽发展空间。要进一步完善园区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加强园区内部管理,完善园区服务体系,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继续抓好六堡茶园区入园企业服务,确保进园企业全部实现投产。同时创造条件尽快启动宝石产业园区建设。
2.抓好县城建设 加快推进苍梧县与梧州中心城区同城化,不断拉开县城建设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要继续将苍海项目作为苍梧县城市建设“一号工程”,继续举全县之力突出抓好征地、搬迁安置以及打击非法建筑和施工维稳工作,全面启动和推进拆迁安置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用地和工程建设需求。全力配合加快环城水系、苍海公园、西北岸线绿化景观工程、跨湖桥等18项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0.8亿元以上。继续推进县城旧城改造、灯光改造、绿化美化工作,提升城市功能。
3.抓好小城镇建设 发挥大镇、名镇、中心镇的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构筑起以县城为重点、特色镇为节点,新农村为补充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加大“六堡特色名镇”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快石桥、大坡两个国家、自治区重点镇建设,打造六堡茶乡、诗词之乡、名人故里品牌。继续做好沙头、新地、岭脚、梨埠等公路沿线镇建设,稳步推进京南、广平、狮寨等镇镇区扩展工作,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型、园区带动型、商贸物流型、旅游观光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以此加快推进产业、人口和资源的集聚,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努力构筑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因地制宜做好村庄规划设计,全面推进农村路网、水网、电网、信息服务网、环境卫生网“五网”升级。综合整治村庄环境,完成农村泥砖房改造,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实施古村落修缮、保护、利用工程,彰显乡村特色。加强环境保护,强化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创新环境管理制度,完善环保政策体系,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强化规划环评,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继续强化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和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保护,减少和控制土地污染。动员全社会力量做好垃圾分类,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科学处理固体废弃物。
4.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要逐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强化城区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功能。制定农村住房建设指引,完善农村宅基地建房管理制度,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继续推进中心镇建设,引导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适度集中居住。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保、低保等制度并轨运行。改革户籍制度,逐步消除城乡待遇差别。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构建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5.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宣传推介工作 各级部门应在宣传内容和形式上大胆创新,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容编成戏剧、小品、快板,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容进课堂、进家庭、进商铺、进社区,使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入脑入心,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营销思维,注意整体的对外宣传、包装,创造一些宣传工作品牌,提升整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苍梧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7日(01)
[2]《城镇化:怎样做到以人为核心》?[N]《人民日报》2013年6月13日(07)
[3]《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幸福美丽苍梧》?[N]《广西日报》2013年1月25日(08)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文件精神,加快郑州都市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挑大梁、走前头,把郑州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最佳宜居环境城市,率先走出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特制定政策措施如下:
一、土地政策
1.进一步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点保障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需求。对于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的,以农用地转用组卷报批;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的,以土地征收组卷报批,用地计划优先安排。对于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组卷报批,计划优先安排。使用原有集体建设用地,符合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地流转条件的,可经集体建设用地审批后进行变更登记。
2.涉及土地征收的,在土地报批之前,土地储备机构提前做好土地补偿、拆迁安置等准备工作,缩短土地供应周期。市内五区土地征收补偿方案、国有土地收购方案由三级会审改为二级会审,经市土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通过后,市政府采用签批制,不再通过联审联批会研究。
3.合村并城安置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按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意愿,以不同方式供应:使用国有土地的,以划拨或挂牌出让方式供应,其中,安置区和社区内用于经营性发展的经营性用地,参照经济适用住房配建的商业用房管理。使用集体土地的,按集体建设用地供应。
4.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县(市、区)要建立指标交易平台,实行公开有偿交易,所得收益全部返还给提供建设用地指标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合村并城安置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5.使用国有划拨和出让土地的,按城镇居民分摊发证的办法,把土地分别登记发证到各房屋所有权人名下。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参照城镇居民分摊发证的做法,为房屋所有权人发放分摊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
6.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占用不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权的土地,集体土地权属采取相应方式处理: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间通过集体土地所有权互换来调整;共有集体土地所有权,在其共同用地(共同出地)范围内,确定集体土地共同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随所有权相应调整确定。
7.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腾出的建设用地,需要复垦整理为耕地的,可采用以下方式处理:作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或市投、县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由县(市、区)提出立项申请经批准后予以实施;由所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组织复垦,经所在地国土资源部门验收后,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每亩给予2—3万的补助;吸纳社会资金,采取BT模式进行复垦。
二、房产办理政策
8.新型城镇化项目建设的安置房屋在办理房屋产权证登记手续时,免收办证登记费、工本费。
9.国有划拨土地上建设的新型城镇化项目,在村民出售安置房时,比照我市房改房上市交易的优惠政策,在卖方补缴土地收益金后可直接上市交易。
10.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土地上的村民,符合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的,纳入城乡一体化的政府住房保障体系。
11.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新型城镇化项目安置房屋,办理集体土地房屋产权证书。
三、社会保障政策
12.凡新型农村社区、合村并城社区居民,可按照就高不就低的标准,自愿选择城市或农村的低保、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人社、民政、卫生等部门要简化程序,免收办理过程中的各种手续费用。已经完成身份转换具有城镇户籍的,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尚未完成身份转换仍是农村户籍的,可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3.对新型城镇化推进区域内人均耕地0.3亩以下并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申请条件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核算;对人均耕地0.3亩以上并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申请条件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70%核算。
四、创业就业政策
14.人社部门要在合村并城社区或新型农村社区设立人力资源社会服务站点,每年开发一定的就业岗位向合村并城社区或新型农村社区倾斜。按照有关政策免费对合村并城社区或新型农村社区的劳动者进行各类培训。
15.鼓励入住合村并城社区或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自主创业,继续将自主创业贷款的个人担保贷款额度提高至10万元,企业贷款额度提高至400万元。
五、财税优惠政策
16.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由财政按人均300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其中市级财政负担1000元/人,县(市、区)及乡镇财政负担2000元/人。
17.对市内五区合村并城项目,市财政将拆迁补偿安置成本(不得高于配套开发出让地块土地收入的60%)拨付各区用于安置区及配套开发区内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以及安置区内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其中,实际拆迁补偿安置成本等于或小于配套开发出让地块土地收入60%的,据实拨付各区拆迁补偿安置成本;实际拆迁补偿安置成本大于配套开发出让地块土地收入60%的,按土地收入的60%拨付各区拆迁补偿安置成本,拆迁补偿安置成本缺口部分由市、区两级政府按照37比例承担;对配套开发土地出让收入政府净收益部分,市、区两级政府按82比例分成。
18.合村并城安置房建设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的,依法依规享受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半征收优惠政策。
19.改革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方式,涉农资金捆绑使用,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三年内按照“职能不变、渠道不乱”原则,由市财政局会同各业务主管部门提出资金使用意见,报市政府批准后拨付,优先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20.对合村并城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内开办的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所提供的育养服务,开办的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且符合减免税政策的,免征营业税。
21.鼓励品牌连锁企业到新型农村社区开设连锁超市和社区便利店,按照郑政办〔2011〕48号文件规定,经营农副产品面积不得低于总面积的30%,面积在100—200平方米的,财政一次性补贴资金2万元;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财政一次性补贴资金3万元。
22.在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内,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商务部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开设菜市场的,依据郑政办〔2011〕56号文件规定,按建设面积进行补贴:600—1000平方米补贴60万元,1000—2000平方米补贴80万元,2000平方米以上补贴100万元。
23.建立健全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市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元的奖励资金,对年末被评为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进单位的给予奖励。
六、金融优惠政策 24.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放宽贷款抵(质)押条件,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和涉农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25.鼓励金融机构在贷款条件得到落实、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开办额度在10万元以内、期限在5年以内的社区居民住房贷款。
26.鼓励金融机构在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许可的前提下,在抵押物登记、变现可依法实现、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接受入住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以社区集体建设用地房产证做抵押获得住房贷款。
27.鼓励参与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简化适合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金融需求的业务流程,根据实际风险发放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居民贷款和涉农公司贷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继续利用动产抵押、存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第三方监管、联保、互保等担保方式的同时,拓宽合格贷款抵(质)押品范围,探索开展林权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可转让股权质押等贷款业务,支持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支持参与合村并城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政府投融资公司优先获得土地等经营性资产,壮大其资产规模,增加有效抵押物,提高其获取银行贷款等建设资金的能力。
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优惠政策
28.单个经营主体利用流转土地进行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00亩(含200亩)以上,土地年流转价格在500元/亩以上,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按每亩2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29.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自主规模经营或将土地对外集中流转给其他经营者,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面积在200亩以上的,给予土地股份合作社一次性奖励1万元;入股面积在500亩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入股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
30.县(市、区)当年本辖区新增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
31.土地流转后,居民继续享受各种国家涉农补贴;优先安排农业劳动力,免费培训到工业园和农业公司就业。
32.对新型社区内开展集中连片流转土地的村组的建设用地,腾出后可由规模经营主体优先使用。
八、户籍管理
33.合村并城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竣工后,村民整户搬迁的,由村委会统一组织,派出所集中办理,免费换发户口簿。
九、新型社区管理
34.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及时建立社区工作站,“村改居”过渡期间,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可从原村集体资产收益部分或转制后的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交社区居委会用于解决社区公益事业建设和管理经费。
35.“村改居”社区成立后,社区居委会的日常办公经费和居委会专职人员的工资、补贴按现行的城市社区规定和标准,区、镇(办事处)财政按比例负担,并建立调整增长机制。
十、拆迁补偿安置
36.各县(市、区)、管委会对合村并城的拆迁补偿安置负总责。实施拆迁,应严格符合集体土地征收有关要求。实施合村并城,应按照旧村整体拆除、优先建设安置住宅的原则进行。旧村拆除由所在县(市、区)、管委会组织实施。
37.合村并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统一拆迁安置标准。
38.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配建一定比例的产业用房或给村集体留用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用于发展非农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和社区农民收入;对农户宅基地实际节地面积、原合法住房及生产用房进行补助,对整村成片搬迁集聚及农户选择公寓房的进行奖励。
十一、建设管理
39.在修规批复、规划局出具规划许可通知书(路条)的前提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动协调审图机构开展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对依法需招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项目,采取“提前介入、全面监管、全程服务”的方式,根据工程情况提前进入招投标程序,对项目招标提供优质高效的监管服务。
十二、园林绿化
40.对新型城镇化生态绿地、社区公园游园、景观道路绿化、沿街拆墙透绿等园林绿化建设达到规划设计要求的,按相关标准给予奖补。
41.凡集体土地建设林地、绿地、苗圃等绿化用地的,按照退耕还林政策奖补;凡市内五区集体农场、林场、苗圃等改建公园、游园等公共绿地的以及新建绿色通道、生态廊道工程的,参照《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财政局郑州都市区两环十五放射及南水北调带状公园绿化建设奖补方案的通知》(郑政〔2012〕15号)执行,道路沿线绿地建设资金由各辖区政府承担,市政府按照每亩1万元进行一次性奖补。
十三、教育
42.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学校(教学点)覆盖率达到100%。完善社区成人教育网络终端,为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居民提供终身学习指导和服务。
43.对一次性投资规模较大的民办学校,可为其选派不低于学校专任教师队伍2%比例的在编教师予以支持。
十四、社区卫生
44.建成后的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
45.在原村卫生室执业、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可直接到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在村卫生室执业、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可到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
46.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向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派驻专业技术人员,带动新型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的全面提升。
十五、社会荣誉
47.对资助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道路、水利设施、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设施、养老机构等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的企业或个人,投资额较大的,允许以个人或企业名称冠名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标志性建筑物或重要基础设施。
48.对支持合村并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贡献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市政府授予支持新型社区建设模范企业和支持新型社区建设功臣荣誉称号。
十六、监督检查
49.由监察、财政、审计部门,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涉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特别是对财政拨付资金,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资金落实到位,对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对严重违纪、违法行为追究其纪律和法律责任。
十七、其他
50.本意见自文件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之前与本文不一致的相关文件规定以本文规定为准。
为了解庆阳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情况,2016年6月,以实地考察、群众座谈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对庆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及一个试点县、两个试点镇做了调查研究。
一、庆阳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现状
(一)统筹编制城乡规划,不断完善城镇功能
庆阳市各试点县、镇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发展战略,已编制完成了试点城市、乡(镇)、村庄总体规划和城市、重点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规划全覆盖。形成了以总体规划为指导、控制性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保障体系。目前,正宁县已完成94个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多规合一”规划进入评审阶段;南梁镇编制完成了《南梁镇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华池县南梁镇历史文明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方案》《华池县红色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11-2020)》和南梁红色小镇建设整体规划及三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镇原县孟坝镇委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启动新型城镇化“多规合一”编制工作,实现城乡建设的“五统一”,对城镇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
(二)全力促进项目建设,切实提升城镇功能
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大力开展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统筹推进试点县、镇道路交通、供热供气、排污排洪、垃圾处理、停车场、便民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宁县自试点工作开始以来,共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3.31亿元,2015年新修通村水泥路197.25公里,全县10个乡镇已全部通客运班车,建成停靠站14个,建制镇道路通畅率达到100%,新增自来水入户村11个,解决了23 1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100%覆盖,开工建设周家110千伏变电站;华池县南梁镇已完成红色旅游小镇供水、排水,树木栽植、路灯安装、道路及桥梁、广播电视入户等工程;镇原县孟坝镇建成垃圾集中处理场3处,废旧地膜回收处理场、病死畜禽处理场各2处,划定临时停车场2处,车位200个,增置垃圾箱68个,实现了“三场三点三到位”,解决了农村“十乱”、街区“六乱”问题。
(三)完善政策资金配套,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
一是狠抓住房建设,按照“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要求,抢抓政策机遇,强化督促检查,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着力增房源、控房价、强保障,确保进城务工人员进的来,留得下,住得起,正宁县农村危旧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完成年度任务,孟坝镇紧扣“3341”项目工程,全方位谋划,快节奏推进,全镇今年实施重大项目13个,完成投资2.7亿元。南梁镇结合红色旅游资源,积极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农宅改造步伐,不断提升人居质量。二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正宁县加强社区综合服务场所和学校、医院、幼儿园、社区养老等服务设施建设,优化便民服务网络,目前已建成便民超市和平价菜店等生活服务设施94个,建成文化广场、乡村舞台95个,健全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三项医保制度,积极发展居家养老等多种形式的养老体系;孟坝镇新建幼儿园2所,刘城小学、王山小学增设学前班,完成醴坳、何范、峁合3所小学薄改和维修,给14个村卫生室均配备了健康一体机和专职医生,发放各类惠农资金2 20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95.1%,农村养老保险参加率达95.5%;南梁镇完成列宁小学科技楼建设,对7所村小学进行了维修改造,建成中心幼儿园1所、村级幼儿园2所,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完成镇中心卫生院和3个行政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每万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达21.5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全镇农合参保率达98.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5%以上。四是加大资金保障,专项支持试点工作开展。2015年,全面贯彻落实《庆阳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30个重点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市财政安排1亿元以上资金用于市区和7个特色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以奖代补,确保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城建税费全额用于城市建设和维护。在试点开始后,正宁县也专门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试点工作,确保了各项建设的顺利推进;镇原县孟坝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采用BT、PPP模式,优化项目投资结构,“兰洽会”签约项目3个,争取项目资金188万元,引资5.75亿元,完成投资2.8亿元;华池县南梁镇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河道治理及土地整理2个建设项目向金融机构融资贷款13 300万元。。
(四)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强化城乡产业支撑
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协调推进”的思路,创新融资渠道,加快产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引企业入驻,以产业吸纳人口,让人口向产业园区和重点开发区集中。正宁县集中发展以周家工业集中区为主的产业集聚区,加快核桃峪矿井、电厂、罗川煤田、电解铝厂等项目建设进度,指导支持永和、湫头、三嘉、永正等乡镇重点发展苹果产业,榆林子、宫河、周家等乡镇重点发展烤烟、蔬菜、苗林、中药材等产业,西坡、五顷塬等乡镇重点发展草畜养殖,四郎河川区重点发展高原夏菜;孟坝镇建成太新、镇三公路沿线集中连片示范带、千亩集中连片示范点各2处,完成宽展湾、上秦万亩示范点建设,新办养殖厂6个,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南梁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逐步形成了以草畜、苗木及劳务输转为主导产业,以全膜玉米、小杂粮种植为区域优势产业,依托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二、存在问题
庆阳市城镇化试点工作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城镇发展水平滞后。2015年庆阳市城镇化率为33.46%,远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城镇化滞后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城镇发展中还存在功能定位不准、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产业发展特色不明显、基本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二是城镇建设资金短缺。庆阳市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财力有限,财政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市场运作机制不完善,企业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社会融资难度较大,资金短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庆阳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大瓶颈。三是农村投融资机制仍未建立。农村宅基地、农民承包地和林产仍未资本化,土地流转仍未迈出实质性步伐,各种合作社仍处在照猫画虎阶段,农村主导产业尚未形成,优势产业提质难、规模小,农民融资难,农民兼职就业、隐性失业、就业难等导致农民增收困难,市民转化难。四是农业人口城镇化分担机制还需进一步强化。特别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形成空心村已成为农村生活、生产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能否集中养老、集中办学成为我们目前建设新型城镇化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更新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是当代中国的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覆盖了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当然也要覆盖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坚持创新发展,优化规划布局
尽快完成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合理确定城镇发展定位、规模层次、空间布局和开发强度,促进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有效衔接。
一是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庆阳原生态民俗文化游览胜地”和红色革命旅游、周祖农耕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历史古迹旅游、黄土生态旅游五大品牌,努力把庆阳建成甘肃重要的“旅游城市”。二是加快物流产业发展,立足区位优势,重点建设物流园区、物流枢纽、物流通道和县乡物流网络,形成干线贯通、支线顺畅、服务全市、辐射陕甘宁毗邻地区的物流产业新格局。三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以香包、刺绣、皮影、剪纸等优势文化产业为核心,着力提升特色文化产业的效益和知名度,全力打造民俗庆阳、红色南梁、周祖圣地、岐黄故里“四大文化”品牌。四是加快服务产业发展,为城镇下岗、未就业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
(二)坚持协调发展,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加快城镇路、热、气、排污、排洪、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大旧城改造,以城镇建成区内城中村、住宅区、棚户区、商业区为重点,加快旧城巷道及供水、供热、排洪等地下管网提质改造,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加大工业集中区建设,推动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向工业园区延伸,实现工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三)加快城镇公园及公共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试点小城镇必须建成1处中心花园或休闲广场,改善小城镇人居环境。全面落实节能、节地、节材、节水等各项环保措施,加大流域综合治理力度,扎实推进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和“天保”工程建设,着力创造“天蓝、地绿、水碧、山青”的宜居环境。
2016年4月22日,庆阳市成为14个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市之一。新型城镇化试点县、镇也可以借鉴这种雨洪管理概念,通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运用,以期改善生态环境。
(四)坚持共享发展,推动农村人口市民化进程
1.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转户制度体系,有序推进人口城镇化。在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完善落户政策,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
2. 深化用地制度改革。
合理调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和供应节奏,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合理分配用地指标,保证城镇发展应有的空间。优化用地结构,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坚持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3.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在试点城镇开展统筹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新农村建设试点,加快推进教育、医疗、保险、养老和社会服务中心等基本公共服务向社区、基层延伸。
4.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积极稳妥地做好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工作,进一步提升住房保障资源的使用效率。坚持不懈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扩大保障范围,将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摘要:笔者概括了庆阳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现状,总结了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新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农村未来
1.农村的养老保障——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早在2009年,政府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2012年,政府决定在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至此,僅用3年,中国就建立了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2014年2月,政府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未来将要合并的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下,农村将和城市享有一样的养老待遇,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2.农村的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看病难、看病贵”是中国多年来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在农村地区,这个问题更是严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的医疗问题,为了降低农村的医疗费用、减轻农民的看病负担,在200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基本覆盖了全国农村居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伊始,财政部加大了新农合的财政支持力度:2014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在2013年基础上提高了14%,达到320元。在4年间,政府对新农合的人均补贴提高了167%。新农合制度减轻了中国农村居民患大病和重病的风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农村地区的看病贵问题。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政府在新农合上的补贴加大,未来农村地区将享有更好的医疗保障。
3.农村的教育保障——职业教育
教育经费占GDP4%的投入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中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在2012年首次超过4%,这说明中国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在教育上的投入不足。教育经费不仅在整体上缺失,在局部更是不均衡,中国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远远少于城镇地区。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急需大量的娴熟的技工。目前中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是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国教育部在2014年制定了职业教育规划。根据规划,中国将在未来几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未来,中国的职业教育将扩展到包括本科阶段以及研究生阶段的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将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站在现实角度看,未来农村的大部分学生将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
4.农村的土地收入保障——土地确权和机械化运营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然要求部分农业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党的十八届三中赋予农民对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和担保的权能。而土地流转抵押的前提是土地的产权清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农村土地确权发证工作。在未来土地确权的情况下,不管是农地流转为建设用地还是土地流转集中规模化运营,中国农民未来的土地收益将非常可观。
政府在农用机械的补贴投入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中国自2004开始为农机补贴,从2004年的0.7亿元到2013年的217.5亿元,政府在农机领域的补贴大幅增加,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随之大幅提高,自2003年的35%提高到2013年的59%,十年间提升了24%。但是相比日韩99%的机械化率,中国的农业机械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农业机械化可以解放农村的大量劳动力。在未来,大部分农民只需要把土地流转出去而不需要亲自来耕种就可以享有土地的租金收益。土地就是农民的资本,土地收益为农民的收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5.农村的住房保障——宅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目前中国的法律规定,农村农民一户可拥有一处宅基地。随着未来的城镇化建设,不可避免的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而放弃宅基地。在城镇化建设中,既要保证18亿亩土地红线,又要保证建设用地,可取的方式之一就是置换宅基地。放弃宅基地的农民将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比如获得城市里的房产以及现金等,而放弃的宅基地可以被改造为农田,进而在城市郊区的农地可以划出同等于宅基地面积的建设用地。这样,农民在进城的过程中享有了放弃宅基地的高收益,18亿亩耕地的红线也不改变,而城镇化也有相应的土地来推进。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未来农村地区的自来水、电力、通信、垃圾回收等基础设施将逐步完善,那些不愿意进城或者不愿意放弃宅基地的农民的生活条件将大幅改善。
结论
中国政府还在金融等领域对农村进行大力的扶持,新型农村合作社以及专门为农民服务的小微信贷都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未来,农村的资产证券化和农民的金融资产等都会得到很好的政策扶持和发展。因此,在新型城镇化中,相比城市而言,农村地区的机会要更多。人们,如果忘记了农村,那将会错失农村中存在的机会和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唐宇.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J].改革与开发.2014(03)
[2]秦峰.论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4(05)
[3]周娟.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之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4(01)
作者简介:靳永飞(1989.10.18——),男,汉族,河南南阳。硕士,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证券、期货。
【县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荐阅读:
新型城镇化考核11-15
新型城镇化改革11-16
我国新型城镇化论文07-01
新型城镇化年度总结11-07
新型城镇化与财政改革09-23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07-08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09-10
集体土地流转新型城镇化试点10-04
1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试题10-11
新型城镇化实践和发展(一)部分答案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