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民事抗诉制度的反思和完善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界、司法界关于民事抗诉的讨论,目前更多局限于现行民事抗诉模式中,没有找出制度的本质问题。世界各国对检察院提起抗诉的规定不同,只有法国和俄罗斯有此制度,大部分国家在法律中都无此规定。我国可以合理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但要以我国国情为基础,对我国民事抗诉制度进行完善。

一、我国民事抗诉制度的问题

我国所谓民事抗诉制度是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提起民事抗诉是监督人民法院的审判是否合理,后部分是重新审理原民事纠纷。在这个组合程序中,关键是要对原民事纠纷进行重新审理,而抗诉是发动再审的条件。这种组合程序模式,不仅违反了法理和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也与设立此制度的根本目的相矛盾,导致我国民事抗诉制度陷入困境。

(一)背离了设立民事抗诉制度的根本目的

法院本应裁判原审法院的审理是否合法,却直接对民事纠纷进行重新审理,这背离了民事抗诉制度设立的目的。

(二)违反了诉讼程序设立的法理基础

抗诉和再审程序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都不同,抗诉的基础是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监督权,再审的基础是诉权。我国的民事抗诉制度却将抗诉和再审程序拼接在一起,这违反了诉讼程序设立的法理基础。

(三)违反了诉讼程序设立的基本要求

当检察院提出抗诉,法院不是进行裁判抗诉,却直接审理原民事纠纷。根据不告不理原则,原民事纠纷案件只有由当事人主张才能启动,检察院在没有当事人主张的前提下即进行抗诉。以上设计严重违反了程序设计的严密性和完整性的要求,背离了民事抗诉制度的根本目的,不可能达到设立抗诉程序的目。

(四)民事抗诉的效率比较低

检察院依职权提起抗诉后,引起再审,检察院即完成抗诉,无权干预法院的再审。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没有义务对自己的裁判是否正确做出解释。而我国民事抗诉制度的组合模式,却直接导致效率的降低。

二、民事抗诉制度的重构

(一)民事抗诉的含义

目前主流观点的核心是对法院直接重新审理原民事纠纷。为了提高民事抗诉的效率,增强抗诉的效力,同时充分发挥抗诉的监督性,笔者认为,民事抗诉可以定义为检察院认为法院的民事审判违法,做出错误的裁判、裁定,依法要求其上一级法院审查的制度。

(二)原则性要求

立足谦抑,走向衡平,以当事人穷尽法院上诉救济为前提。检察院应遵循审慎原则,唯对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才提出抗诉,处理好检察院监督权、法院审判权、当事人处分权之间的衡平,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民事再审应规定限制性条件,以法院在系统内纠错,当事人行使救济权利为主,检察院抗诉监督为辅,严格限制抗诉的启动限制条件。

(三)民事抗诉的提起

1. 明确民事抗诉的范围。

民事抗诉的提起需符合《民事抗诉法》第185条规定的四种法定情况之一。不宜列入抗诉的范围:解除婚姻、收养关系的判决;依抗诉程序做出的裁定;依特别程序、公示催告做出的裁判。可先进行立法解释,使民事抗诉的范围更明确化,能更好地实施。

2. 民事抗诉的主体是与原审人民法院同级的检察院。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并不适应实践需要,也没有法理基础。检察院对法院的监督,是因自身的职权,不是源于级别高。现实来看,由同级检察院抗诉,更有利于提高效率。

3.2年的抗诉时效。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抗诉的失效,不利于社会关系的稳定。

4. 民事抗诉由原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管辖,这能更好地实现程序公正。

在实践中,由于对最高人民法院抗诉的案件比较少,可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筹组临时特别法庭审理,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

5. 抗诉应以书面方式提出,便于审查。

(四)民事抗诉案件的受理与审理

检察院依职权向原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提起抗诉(书面抗诉意见),管辖法院举行听证会,组织提起抗诉的检察院和原审法院就原审判决是否合法各自陈述意见,提出证据。若原审案件公开审理,听证会也应公开进行。

(五)抗诉案件的裁定

民事抗诉并不涉及实体权利义务,只对生效裁判是否合法进行审查。经过审理后,管辖法院对原生效裁判是否合法做出裁定;若原生效裁判违法,应对直接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若原生效裁判合法,驳回抗诉,检察院不能再次提起抗诉。裁定一经作出,应公开宣布并送达,裁定一经宣布立即生效。

摘要:民事抗诉是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权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其制度设计理念及法律规定的缺失,导致民事抗诉的行使和审判权的运行处于一种对抗状态。现行民事抗诉制度是由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程序——民事抗诉程序和民事再审程序“组装”而成,严重违反了法理和程序设计的规则。只有改变现有民事抗诉的模式,将民事再审和民事抗诉分开,才能对其予以完善。

关键词:民事抗诉,再审,程序,法理,制度缺陷

上一篇: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策略下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