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教学方法

2022-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创新的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是教学创新的根本途径

在高校,无论搞科研还是搞教学都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从事教学工作尤其应这样。改革创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永恒动力,创新教学是实行教学创新的根本途径。作为一个称职的大学教师,除了应爱业敬业、精心教书育人外,还必须不断地创新教学。如果只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照着已有的计划、大纲、教材讲好一门课或几门课,而没有自己的独特思想见解和创造性工作,恐怕至多是个好“教书匠”,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好教师。

创新教学,我的体会是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二要有创新能力,这两方面合起来,又可以用9个字来概括,这就是“有思想、勤实践、善总结”。

1创新教学必须有思想

所谓“有思想”,包括两个层面: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敢于开先河、标新立异,永不满足、永不停顿;二要有创新的思维和独特的见解,能够拿得出改革创新的思路、方案。为此,要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多动脑筋,善于根据学科技术的发展、专业建设的需要、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国内外相关动态,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分析新矛盾,拿出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

我第一次“标新立异”是在1974年。那年,我作为电子技术课的辅导教师,随72级工农兵学员一起去上海航天局工厂进行开门办学。当时普遍的做法是,学员一边上课,一边下车间和工人一起干活,向工人和技术员请教一些问题。我觉得这种做法不理想,学员收效不大,既然已经到了工厂,如果能结合一个技改项目开展教学,效果岂不更好?为此,我主动去上海广播器材厂调研,我的思想得到了工厂领导、技术员和工人师傅的支持,并确立了一个当时工厂急需、与教学内容又联系紧密的项目:研制“电视机壳生产流水线的数字控制系统”。于是我带着6名学员边学理论边干课题。4个月后,既完成了课程教学任务,又圆满完成了系统设计和样机研制任务。我的这次“标新立异”,得到了工厂和学校双方的高度评价,事后应邀在学校开门办学经验交流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1980年,学校安排我给干部进修班学员讲“脉冲与数字电路”课。我发现这些来自部队各个岗位的学员基础参差不齐,不适合按一种模式、一种方法施教。针对不同的学员,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基础较差的,加强个别辅导,实行启发式、通俗化、形象化教学;对水平高的,单独“开小灶”,指定内容自学,实行个性化教学。我连着教了三届这种进修班学员,还给军队院校计算机教师培训班讲了一门“计算机原理”课,都是这种教法,从中摸索出了一套适于这类对象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深得学员好评,不同起点、不同水平的学员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有明显提高。我因此被评为当时的学校干部进修教育先进个人。

从那以来,我又相继倡导并组织实施了我校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验体系、教学方法手段、考试考核方法和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竞赛等方面的改革。比如1983年,我在国内较早倡导并组织实施了电子类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变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为综合设计性为主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变封闭性实验为开放性实验。并同时改革了实验组织与管理模式。这一改革成果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学生欢迎、领导和专家好评,并应邀参加了“93’国际电子高等教育学术讨论会”。1988年,我又在学校发起了本科生电子设计制作有奖智力竞赛,并一年一度组织实施,从而将实践性环节的改革从课内进一步扩展到了课外。这一做法相继在省、大区、全国学术会上交流后,引起了教育部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高度重视,经他们推广,逐渐演变为目前全国两年一度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这项举措,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参考国外教改动态,从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国内较早新开了“微机接口技术”课,并在连续开课多届、积累了较多教学、科研经验后,于1992~1993年不失时机地自编、出版了一本以PC/XT为背景机、内容先进实用、原理技术并重、特色明显的相应教材——《微型计算机接口原理与技术》。这本教材被国内高校广泛采用,得到同行专家普遍认同和好评,于1996年获得了全国第三届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一等奖。后来,又在国内较早按照“三个层次”的思想构建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以及按此体系构想进一步确立和实施了“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的课程体系,按原理篇、接口篇和应用篇的模块化结构组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内容,协调同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我又在国内率先按“三个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课程体系构想和以486以上高档PC机为主要背景机,在高起点上新编了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及应用方面的教材,并先后被纳入“九五”全军、全国统编示范性教材和“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计划出版,其后又在短时间内相继推出了与统编教材配套的全国统编示范性实验教程、多媒体CAI课件和硬件实验平台,并且通过改革,逐步形成了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配套的,由微机部件、微机原理、微机接口和微机应用4部分实验内容组成的,以设计性、研究探索性或综合应用性实验为主的,课内实验和课外设计活动结合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验体系。其中统编示范性教材不仅被全军院校和百余所地方高校所采用,并且为总参军训部和国家教育部工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九五”、“十五”新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近十几年来,以各项教学改革成果为基础和主要内容,我先后获得国家部委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次、一等奖1次,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编著出版教材著作16部,其中全军工科本科通用教材1部,全国统编示范性教材2部,“九五”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3部,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部,获全国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部、中国图书奖1部和国防科技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多部。这些教学成果和教材都在不同范围内(全军或全国)得到广泛应用。

以上我列举这么多改革事例和取得的成果,并不是要说明我在教学方面做得有多好,而只是想说明,作为一个教师,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勇于探索,永不言停,绝不能墨守成规,而且要不断地提出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思想方案。

2创新教学必须勤实践

要创新教学,光有思想,不肯实践,不勤奋刻苦,也不行。那样就成了只会耍嘴皮子的“空头政治家”、“口头革命派”,不可能在实际上有所作为。有了思想,还必须勇于、勤于实践,到实际中去实践、检验提出的思想。为此,要有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要有条件实践,没条件创造条件也实践,努力争取领导的理解、支持和同事的参与,这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和素质的体现。

当然,要在实际上而不是口头上创新教学,每实施一项新的改革举措,都是很苦、很累、很艰难的,有时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甚至需要一点忘我奉献的精神。

比如当年进行开放式、设计性实验改革时,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突破长期的封闭式、验证性实验模式所形成的传统思维定势和制度约束,连早已规范化的课程表都要大动,而这决非一般教师所能办到的,必须取得各级领导和机关参谋的支持;而在这项改革实施起来后,实验题目和实验模式需要重新设计,每个实验所花的时间不仅成几倍地增加,而且在实验期间变得没有课内课外之分、白天晚上之分,实验室需要全面开放,实验室和教师的负担明显加重。后来将实践性环节改革由课内扩展到课外,发起和组织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竞赛时,其艰辛和份外付出就更不用说了。每次竞赛要持续一个来月,系里经费的投入不是个小数目,需要去说服领导给予支持;教师从参赛方案的预审预选到元器件的准备,从竞赛结果的验收到设计报告的审读,直至选手的答辩和成绩评定、颁奖等,时间、精力的投入是可想而知的。而这一切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没有任何报酬可言。

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中,所付出的努力与80年代进行电子技术课程及其实践性环节改革时相比,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这次涉及的是更深层次的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是全方位的改革创新。为了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亲自检验、逐步完善新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自己的改革思想变成现实,我连续多年埋头于微机原理和微机接口技术两门课的教学,废寝忘食是常事,基本上没有休过节假日。为了在教学改革、教学创新的基础上尽早拿出起点高、内容新、结构新、模式新的自编教材,我更是夜以继日地“爬格子”,以致累得胃出血住进了医院仍笔耕不止。

正因为我每提出和实施一项新的改革措施,都意味着给自己和同事平添很多负担,所以平时不少同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我说:你总这样“折腾”、创新,多累啊,何苦呢?我实话实说:确实苦、确实累,而且确实是在自讨苦吃、自寻烦恼,没有谁逼着我这样干,不这样干同样可以工作得“很好”,活得更滋润。但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事业心决定了我没法不这样做,明知有苦有累也要这样做。因为高等学校是科学的殿堂,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尤其我所主要从事的电子技术和微机应用方面的学科更是这样,加上教学对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起点也在日益提高,这就决定了作为教师,必须时刻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更新教学内容及其组织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贴近学生特点和满足社会需要。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又不想做一个平庸的教师,就只能这样做。人们常说: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这一比喻是对教师职业崇高性的一种赞扬,同时也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选择当教师,就意味着为学生牺牲自己。所以,我历来认为,当教师是自己毕生的选择,只要对培养学生有利,再苦再累也心甘,从中可以找到无穷的乐趣。

3创新教学必须善总结

既有思想,也实践了,但不去总结或不会总结也还是难以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总结是一个反思、提高的过程,是将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成论文或教材著作的过程,通过总结来反思实践效果,分析存在的新问题、新矛盾,研究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的办法,从而进一步提出改革或完善改革的新思想,进入下一轮“思想——实践——总结”循环。如此不断循环往复,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前进。另外,总结还有一个好处,可以用总结撰写出的论文、教材,到有关学术会上或其他学校去与国内外同行切磋交流,既有利于吸取兄弟院校之长处,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为提出新的改革创新思路提供参考依据和外部动力,又有利于宣传推广自己的改革主张,使自己的改革成果为同行共享,产生更大的共鸣和社会效益,同时扩大本校、本学科、本课程的影响,提高知名度。

例如,我当初组织实施的电子技术课内外实践性环节的改革,就是在82级教学中首次提出并实施后,及时总结、改进、再实践、再总结的基础上,写成论文带到湖南省、华中地区、全国以至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去相继交流,得到知名专家和广大同行的普遍赞赏、认同,并从交流讨论中吸取更多营养、得到更多启发后,才逐渐完善成型,并最终获得部委级和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后来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系列课程的改革创新,从首次提出改革思想方案到2001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更是经历了10余年的“思想——实践——总结”多次循环,每循环一次,都总结发表了相应的论文或编著出版了相应的教材。

再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在自动控制系倡导和新开了一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可靠性设计” 的研究生课,将计算机技术与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可靠性设计紧密结合在一起,反映了学科的前沿。从第一次开课起,我就注重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探索,每开一次课都认真总结一次,重新改写一次讲稿教案。在经过几年的探索、改进后,我主编了相应教材。该教材一问世,便得到教育部工科和理科两个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的高度评价,1999年被荣幸地推荐作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受到同行的青睐。

近年来,我按照教育部抓质量工程的要求和精品课程的标准,对原来取得的教学成果和教材成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重新审视,组织课程组对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更深入的改革,尤其在立体化教材建设和网络课程建设方面做了较多工作,并按新的视点、新的眼光对原统编示范性教材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第二版)》已被同时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教指委”推荐教材出版。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多年系列课程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电子技术和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教改动态,适时编写了、并正在陆续出版由《电工电子技术导论》、《集成数字电子技术》、《集成模拟电子技术》和《EDA技术与设计实践》4本书组成的电工电子类课程改革系列教材。

总之,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是高等学校和每个教师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地创新教学、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一个称职的大学教师,除了应有教书育人的本领和为人师表的品质外,还必须具有敢为人先、一往无前的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成为有思想、勤实践、善总结的典范。我从教几十年来,如果说有什么经验体会的话,主要经验体会就在这里。

作者:邹逢兴

第2篇:创新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摘要:为了对高素质人才进行培养,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创新为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与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动力。在高校教学体系中,体育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新,从而有效强化大学生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大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提供必要的身体保障。

关键词:教育理念;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引言:

如今,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多种多样,多元化的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体育学科的趣味性,此时,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现代的学习需求,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所以,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本文对高校體育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品质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新时代背景下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如今,全球化发展态势愈发明显,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这就对教育教学品质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为了可以满足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积极进行改革。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基于学科自身的特征,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教育需求,此时,就需要体育教师改革与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善教育教学方法,使得体育教学工作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对学生人格进行塑造,对学生意志进行锻炼,强化学生的体魄,促使学生们成长为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1]。在新的体育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培养重点在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化、体育精神渗透与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等,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时,需要引导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进行体育教学创新,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创新体育人才。

二、高校体育教学落实创新教育理念的意义

在时代与社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教学观念也开始创新发展。如今,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创新教育理念的观念被大力倡导,其是创新性教育思想、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代表,在国内教育事业发展时,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新的体育教学形式也给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需要高校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改革速度,在进行体育教学实践工作时,引入创新教育理念,助力教育创新与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最大程度上彰显出体育教学工作的价值。在高校教学体系中,体育学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然而,体育课程却常常被学校和学生所忽视[2]。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落实“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充分培育学生的体育素养,持续推动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大学生的各项身体机能已达到相对完善的状态,学生们的心理状态逐渐成熟,因此,大学阶段是对学生体育习惯进行培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们提升自身体能、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在高校阶段打好体育基础可以促使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强化其综合素养,助力学生快速适应社会。

三、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创新原则

在当下的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之下,创新教育理念本身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把这类思想运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注入动力,使得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可以与时俱进,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基于创新理念,高校推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活动时,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规律性。高校在对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创新时,需要强化对规律的把控,紧紧把握体育教育工作的本质,在科学规律的指引下合理地调整体育教育内容、方法、目标等,唯有有效把握体育教学工作规律,才可以将创新元素融入到体育教育理念当中,使得体育教学工作可以按照计划进行,提升体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第二,一致性。高校在对体育教育工作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一致性,深入解析主客观因素,对教育创新问题进行有效把控,设计出针对性更强的应对方案,从而保障创新策略的一致性,与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更加契合。第三,人性化,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创新的意义是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水平,因此,在对教育工作进行创新时,需要坚持人性化的基本原则,将以学生为本视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尊重学生本真,对学生的多样性学习需求予以满足,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健康成长助力[3]。第四,系统性。为了提升体育教育创新工作成效,就需要站在系统性的角度上,创建出立体且系统的教育创新机制,从而形成多样性的体育教育解决方案。第五,发展性。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均处于动态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中,所以,在对体育教育工作予以创新时,需要坚持发展的目光,持续优化工作思路与观念,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四、创新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1.落实现代化教育模式,创新体育教学活动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很多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与技术开始被运用在高校教育实践体系当中,这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就目前的体育教学状况而言,教师时常会忽视体育教育工作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有效融合,难以让高校学生真正感知体育知识的潜在价值与魅力,对学生体育素养水平的提升形成阻碍。为了对上述教育局面予以改善,教师需要在坚持教育思想创新的基础上,对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与体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融合,使得学生们可以在更为立体化的环境当中开展体育学习活动,挖掘学生学习潜力,为我国创新教育思想的落实奠基[4]。体育理论知识相对抽象,复杂程度比较高,学生学习起来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互联网教学技术融合起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予以学习的动力,降低理论教学工作的枯燥程度。比如,在进行篮球教学工作时,为了促使学生们充分掌握篮球规则、投法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利用视频的形式对篮球竞赛片段予以播放,一边展示视频一边进行语言说明,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相关的理论知识。此外,在对体育运动要点内容予以讲述的过程中,为了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生动直观性,提升学生掌握运动要点的能力,教师可以运用动画形式展示动作要点,使得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整套动作的运行过程。

2.以人为本,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无论是哪一阶段的教育工作,都需要坚持正确思想的指引,唯有如此,教师才可以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避免出现教育活动脱离正确轨道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明确自身学习与发展的目标。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在于服务学生,因此,教师始终需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的教育思想,在进行体育教育工作时,引入人文精神元素,增添创新改革发展的活力。体育教学活动本身比较愉悦与轻松,因此,在进行教学实践工作时,教师需要逐渐对人本教育思想与人文精神予以渗透,使得本身愉悦的课堂变得更加热闹与活跃,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自身的创新素养。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对教育观念予以改变,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对教育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从根本上发挥出体育教育工作的价值。为了彰显出教师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关注与重视,教师需要基于正确教育思想的指引,持续对体育教育内容进行创新,例如,将体育游戏、情景表演等多元化的活动引入到体育教学体系中,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身体进行锻炼,也可以愉悦学生的心灵。

3.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强化终身锻炼意识

在对体育教学品质予以提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同时,实践结果显示传统形式的体育教学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难以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之下,高校不仅需要整合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形式来促使学生发展理论与实践素养[5]。当然,这对教师与学生均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进行日常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关注理论知识的有效筛选与积累,从而构建出更为完善的体育理论系统,同时设计出与理论知识更为契合的实践活动,使得体育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脱节的状况得以彻底改善。此外,高校有必要充分融合人格培育与技术教学两项工作,最大程度上凸显出体育学科的教育价值。在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比如,在进行田径长跑理论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对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予以培育;在对体操理论知识进行传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团结协作的意识。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掌握体育技巧的能力水平,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数个小组,运用分组协作的形式来实现技术教学工作目标,提高体育教学工作的趣味性。

4.开展多元化教育评价,强化体育教学品质

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需要重新审视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纵观如今的体育教育工作,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教学评价方法单一,仅仅运用单一化的成绩评价模式,这样的考核方案一方面难以对学生身心素质进行有效衡量,另一方面也会限制学生未来的健康全面发展,阻碍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基于创新教育思想的引导,高校需要对评价方式进行创新,不仅需要关注学生体育技能的考核与评价,还需要站在多重视角上对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进行培养。在进行实践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评价内容涵盖着专业技能、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团结协作意识、创新表现等,将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融入到终极考核体系中。此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站在评价主体的位置上,鼓励学生展开自评与互评工作,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挖掘学生学习潜力,促使学生深刻感知源自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强化其学习体育知识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结合教学反馈的结果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之处予以梳理,思考体育教育目标的达成途径。

5.建设体育师资队伍,引导高校体育创新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体系中,体育教师是最为直接的引导人员,教师所持有的教育观念与使用的教育模式直接影响的体育教育品质。结合调查研究结果可知,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师资水平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在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影响之下,创新教育思想难以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工作中予以有效渗透,制约着体育创新工作有效性水平的提高。因此,高校有必要打造专业素养水平高的体育师资队伍,持续提升体育教师自身的教育与教学能力,这已经成为新的教育背景下的当务之急。高校有必要在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板块投入更多精力与时间,定期组织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促使体育教师在对体育教育活动进行交流与总结的过程中发现潜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从而设计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真正落实体育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举措[6]。此外,高校需要积极倡导体育教师再次接受教育或者再次进行学习深造,促使教师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持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吸收先进教學思想与方法,对学生们展开更为系统化的体育指导工作。

五、结束语

在高校教学体系中,体育课程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因此,高校需要对体育教学工作予以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创新教育是对素质教育体系的拓展与延伸,是对高素养人才进行培育的关键途径,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持续对体育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得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板块更为完善,为现代化体育教学工作的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霍美霖.大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6):69-71.

[2]王镜然.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8(35):74.

[3]刘松,穆建州,崔帅.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实践探索[J].传播力研究,2018,2(35):179.

[4]陈珍莹,夏生.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126-128.

[5]陈俊.浅谈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模式创新[U].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10).

[6]张琴.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试探[U].体育文化导刊,2015,(1).

作者:陈鹏?唐蕊

第3篇: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讨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声音在全国各地的相继响起,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而体育作为青少年发展的重要学科,其教学方法的创新更加重要。文章主要对体育的传统教学进行分析,并探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应该如何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人才

随着课改在全国各地的全面推进,如何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成为了体育科研组的难题。本文主要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调整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等来探讨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调整教学模式,加强现代化教学

体育作为一个学生从小就要学习的学科,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让学生通过跑步、爬山、体操等各类项目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是小学体育的教学对象是小孩子,而小孩子的天性就是顽皮好动,这就让很多体育教师觉得头疼。但也正是因为小学生还什么都不懂,教师教什么他就会学什么。可以说,小学生的未来和儿时的教育息息相关,因此,教师的教学模式异常重要。小学生还小,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情况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会很大,他们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也不同,发展的也不一致。这就要求教师要调整教学策略,不要一直随大流的教给孩子一些东西,要多多观察一些孩子学习状况的不足,再有针对性地去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同时,教师千万不要放弃,因为有些孩子就是因为在小学时由于某一学科的老师不管他而产生了自卑的阴影,以至于影响到后来的发展。教师不要继续使用传统的强制性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会打压学生的学习动力,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造成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从而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

随着整个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要创新,则离不了现代化的教学。现代化教学的发展施行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代表了我国科学经济领域和教育行业的创新合作。现代化教学的推广可以让这些孩子在多媒体看到上我国体育健儿的英姿,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热爱。现代化教学的推广可发挥以下作用:首先可使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的体育学的重要性,因为现代化教学的手段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小学生可以准确地看到体育的发展历史,让体育运动的精神得以展现;其次是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体育类知识,提高对深入了解体育运动的兴趣。

二、注重实践体育教学

体育课就是为了学生能够通过锻炼强身健体,锻炼其毅力,培养自信心,使其得到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1. 要求教师以身作则

众所周知,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有人搞特殊化。有一些体育教师在课前跑步热身的时候,都是学生自己跑,他在一旁呆着,或者教给学生两节体操就叫学生自己练习;还有一些教师是体育课刚上10分钟就叫学生自由活动,他回办公室等着……这些行为对小学生的体育都是特别不好的。正确的做法是学生跑步的时候教师也跟着跑,做学生的领头羊,给学生传递积极的正能量。在没有科目的时候,教师则要带领学生做有意义的游戏,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这样能让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

2. 学校引进体育设施

除了推进现代化体育的教学模式,更要加强对学生的锻炼,这就要求学校要积极引进一些体育器材以及健全运动场地布置,如单双杠、秋千、篮球场、足球场等。这些都是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基础,只有把这些都有效解决,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教学。

三、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小学是学生认知力发展提高的最重要的阶段,对其以后的健康发展都意义深远。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体育活动中有很多科目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才能顺利完成,这也给了小学生锻炼的机会。教师应该多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多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活动,因为现在他们学会了什么就不会忘记。合作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人,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不小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将一些教学内容都加入到这些集体性的游戏里,这样能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就把知识复习了一遍。集体性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也能够增强他们之间的情谊。

综上所述,体育作为一门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这么多作用的学科,应该被教育领域广泛高度重视。教师要结合现代化教学调整传统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在锻炼中发现自己的优势,注重学生的健康发展和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关注学生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教师要对学生有耐心、有爱心,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谷世春.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当代体育科技,2014(13).

[2]刘勇.对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3(06).

[3]海保花.如何创新小学体育教学[J].快乐阅读,2013(07).

作者:孙萍

第4篇: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吴起县白豹镇初级中学

杨晓宇

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教学才能表现出来。而如何做好教学工作,使教学达到教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关键也是根本。笔者在历史学科的教学和实践中出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寓情于教,师生互动。我们都知道,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中学生们都渴望从古板的严肃的历史课中解放出来。如果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们不能做到寓情于教,教中有理;活跃课堂气氛,保证师生互动,就很难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无法保证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寓情于教,师生互动,首先就是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去了解学生希望学习到什么,希望了解到什么,并十分注意对学生“投其所好”,使教授的东西能被学生主动吸收和掌握,避免师生之间关系的僵化和教与学之间的脱节。其次是注意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寓于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对自身素质提高的过程同时养成良好的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胸怀共产主义理想,成为合格的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就是要十分注意调节课堂气氛,避免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过分死板和严肃,达到师生互动。

二、尊重史实,大胆思考。历史教学不能对史实进行篡改,也不能将史实进行歪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尊重历史事实。但是,尊重历史事实并不等于照本宣科。比如我们在教授明末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的相关是,如果只把农民起义的成与败,清军入关与清朝实现对全国的统一等内容进行介绍,那么学生难免就会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但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和学生一起对明末农民起义等事实进行一种假设思考,例如向学生提问:“如果李自成起义军能在攻入北京后迅速扫清明朝的残余势力,那么起义的结局如何?”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大胆的思考,提出他们各自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只要他们的有道理,教师就对他们的分析进行肯定和鼓励,并教育学生敢于质疑历史结论或权威论证。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就能使学生巩固所学历史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教会学生大胆思考,大胆猜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所处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再回首”,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历史的好方法。

三、结合现实,紧扣时代。我们进行历史教学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民了解历史、掌握历史并为现实生活服务。通过对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的学习,为人民的生活和行为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因而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使所讲授历史知识能为学生分析、解释社会现象服务。

我们在讲授“文化大革命”历史的时候,就可以将其与我党在延安进行的整风运动以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反“右”斗争等史实作比较,同时也将“文化大革命”于1989年的风波和九十年代党内的“三讲”作比较。通过这样一些比较,就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各项工作提供鉴戒和的材料,同时也使学生能将历史知识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同时,历史学科的教育也必须与时代相结合。我们广大的中学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保证历史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和观点的准确性。当社会上发生了比较重大的事件时,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尽快将这些信息向学生透露,并结合历史知识用历史的方法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例如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期间,笔者在讲授美苏争霸和苏联解体时就曾将这一事件穿插到课程讲述之中,利用这一事件向学生分析了为什么教材上说“当代世界政治格局是美国单极世界逐渐失势,多极世界尚未正式确立的过度时期”,学生纷纷表示领会了这一知识点。 以上就是笔者对中学历史教学观念及方法创新的思考和提出了一些对策。当然,由于笔者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不长,进行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加之水平有限,提出的对策和措施显然是不够和成熟的。但笔者相信,只要有广大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研究者和工作者的努力,按照素质教育的方向前进,我们的中学历史学科教育工作必定能取得越来越大的成绩。

在距离高考还有190多天的时间里,许多学生在复习中还存在着记不住基础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时不够准确的现象,但只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取得实效。

夯实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点

首先要准确记住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多看书、常复习、采用一些容易记忆史实的方法,如:比较记忆方法、理解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方法(如时间联想法、人物联想法、事件联想法)等记忆历史史实。

其次是要掌握好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内在联系,以重要知识点为基点。如文艺复兴这个知识点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冲破宗教会神学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于是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它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而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创世精神,又极大地鼓舞着当时的人们去探索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与此同时宗教改革也受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资产阶级借助反对天主教会神学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推动了整个欧洲社会的进步。文艺复兴是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同时它又与地理大发现及宗教改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鸣锣开道。当我们理解了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后就很容易解决这段历史问题。

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史实 将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完整性对学生复习历史有重要的意义。如中国近代的每一个变化无不与世界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复习中国近代史一定要把历史事件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中学习,形成历史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每年高考出什么样的题,学生在考前很难预料,但学生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就是将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如“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分界线,是新旧民主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的背景从国际角度分析是一战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从国内角度分析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北洋军阀统治对内镇压革命对外卖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巴黎外交失败引起了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而“五四”运动的条件包括:内部条件———经济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阶级)条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民主科学的指导;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的出路,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一个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设问,但回答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史实都是一个,所以对每一个历史知识都要做到全方位地掌握。

学会以不变应万变

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分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知识点的考查具有完整性、跨度大和逐层深入的特点(表现在选择题上);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综合”的特点,尤其是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的答案来看,精练、概括性强、可操作性强,而且许多答案出自于书上的内容甚至章节目录及标题(表现在材料式的问答题上)。

在高考中通常考题所要考查的不外乎有这样几种情况:

1、考查基础知识的准确再认再现;

2、考查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查在比较知识异同基础上的归纳、概括历史概念和历史事件属性的能力;

5、考查在庞杂的史料中提出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6、归纳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7、考查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的再造能力和潜在能力;

8、考查各科综合能力的掌握情况。

当学生理解考题的指向性后,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对于答历史试题有重要意义。试题的角度的变化再多样化也离不开基本的历史知识点和基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时要“以不变应万变”。

第5篇:农村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地区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逐渐渗透于各个行业之中,教育也不例外。国家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全覆盖工程,创造了农村地区信息技术必修课的条件。但在农村中小学,许多教师不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课堂教学过于传统;有的教师过分依赖计算机和远程教育资源,用计算机或CD播放机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但是人机对话不同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与人接触的情绪在里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已在教育中应用很普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办学效益,是每个项目学校面前的一大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创造了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学习环境,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建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的目的是非常有意义的。

信息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互动的学习环境(积极的探索,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声音和图形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的对客观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信息),还可以根据各种教学信息和知识的超文本的方法和管理的组织(有利于联想思维的发展,旧的和新的概念,在建立中接触),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也对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非常有益,这是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尝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以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追求课堂教学的优化。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思维的形成提供契机,优化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2、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化。学生学习从被动转化为主动,教师从主导者变为促进者,教师变“喇叭”为“龙头”,教学过程变“描述”到“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在网络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师生互动方式。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突出的互动功能,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网络课堂教学结构的构建,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结合课程,结合教育传统实现教育的根本改革,形成研究报告,写相关的研究论文,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积极主动的学习情境的创设,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信息技术成为有力的认知工具。

四、研究的内容 1.课题的表述及界定

(1)信息技术环境:有助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构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地方,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资源,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网络信息资源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环境的延伸。是思维和问题之间的桥梁。

(2)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即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3)自主学习: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知识。如何获取信息资源,在哪里,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教师只提供必要的帮助,学生主动探索,独立处理,分析,讨论,这样的信息交换,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展。

自主学习主张创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敢说,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发展的能力。其次,要尊重学生,教师应致力于学生发展,形成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2、研究的内容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教学结构的构建。注重对

培养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对现代信息技术有更新的认识,创新发展教师的课程理念,促进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以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环境为突破口,加强比较研究,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和教学的比较,分析其原因,总结实践经验,同时,继承与创新,持续改进,促进价值形成,获取更多经验。

(二)研究的方法

1、比较法;

2、行动研究法;

3、调查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3月—2015年10月)前期准备阶段 进行课题申报,建立课题组,确立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前学生测试,确定实验起点,形成《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15年11月——2018年5月)深化研究阶段 实验课的学习,实验指导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学习。通过研究课,案例分析,经验和阶段性总结的形式交换,收集信息源,进行分析和比较,梳理出与教师的基本模式相一致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科和学生的情况采用基本模式,不断提高,不断充实,创新,形成丰富多彩的教学变化类型。

第三阶段(2018年6月——2018年10月)总结阶段。 整理实验资料,形成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出版教师论文集锦和教学光盘集锦。

第6篇: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体育同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一样,同样的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在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体育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硬件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要充分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真正完成和教学质量的切实提高,居于体育课主导地位的小学体育教师仍必须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业务水平,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做好教学工作。笔者从事小学教学多年,在教学的实践中,注意交流借鉴,探索创新,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寓情于教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感情是建立信任的基础,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当学生充分的信任自己的老师,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学生才能很好的配合教师高质量的完成一堂体育课,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很多的时候教师要手把手的教学生每一个动作,这就需要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才不至于使学生对教师的“指指点点”产生反感,才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教师和蔼可亲、以情动人,学生尊师爱师、默契配合,教师和学生相亲相近,相互信任,共创和谐、包容、融洽的教学环境,教学才能取得积极甚至意想不道的成果。

2. 寓乐于教

我们常常看到有一些学生对本来应该很好玩的体育课并不感兴趣,甚至出现逃避。这部分同学认为不能在体育课堂中寻找到快乐,觉得上体育课是一种负担。出现这种情况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如教师自身素质较差,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固化;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统一,不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的发展;个别学生体育基本素质较差,为通过考核,“练身体、练技能”占用体育课的大部份时间,玩的时间太少,渐渐感到上体育是一种体力活、是一种负担,近而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要杜绝学生对体育课厌恶现象的出现,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转变落后的体育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的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寓乐于教,教玩结合,进行快乐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兴趣。其实,小学体育课本就是一生中 游戏。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小游戏渐渐进入到规定的教学环节,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还可以在体育课上播放一些小学生爱听的、轻松快乐的音乐,提高学生上课时的兴奋度,也可以放松一下体育锻炼后出现的短暂身心疲劳。在上课时,教师还可讲些幽默的笑话,让学生们在轻松欢快中进入新的一课。快乐式教学是一种开放互动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享受体育课的乐趣,快乐式教学的方法手段多种多样,值得我们广大的小学体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 3.寓新于教

我国的小学生都是6—13周岁的儿童少年。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明显的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很容易受到新鲜事物或事情的刺激,“喜新厌旧”突出。我们的小学体育教师每堂课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学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体育课完全没有必要弄得跟上语文、教学课那样严肃,要求学生时刻都端端正正的,认直听老师的一言一语,注意老师的“一举一动”。相反,学生完全可以从那些束缚中解脱出来,老师也可以为少跃课堂出现一些“新占子”,玩一些“新花样”。

如今,多媒体已经进入到了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时,可以播放一些动作分解讲解的光盘;在进行篮球基础教学时,可以放些国家队或美国NBA等的精彩比赛集锦;在进行乒乓教学时,也可以播放乒坛名将的经典比赛;其他的体育内容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新技术。这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激情和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再如,做热身活动是体育课的一个必要环节。但很多学生都对热身活动不认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设计出几套“轮换阵容”,可以提高学生做热身活动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增添一些竞技元素,组织一些小型比赛,对优胜者给予一份象征性的奖励。寓新于教,让学生对体育课的新和期待和兴趣,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师是体育课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教师的自身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倮障。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式中,认真总结教学方法和经验,注意寓“情”“乐”“新”于教,尊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7篇:初探创新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罗山县子路中学

尹卫吉

语文新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文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同样要培养学生创新作文能力,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教学。从“创新作文教学研究”开展以来,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着重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侧向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旨在创新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出立意“深、新、活”的好作文。

一、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

“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一李姓男寿星写贺诗,适逢滂沱大雨,寿典难以为续,众人皆叹奈何,板桥提笔便写:“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此时,旁观者嘘声四起,板桥不以为意,接着写道:“滂沱雨为李公寿,李公寿比雨更多。”当郑公停笔,掌声四起。郑公能赢得一片掌声,是因为他能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做出了令人羡慕不已的突破性创新。这是板桥的逆向思维助他赢得掌声。

逆向思维,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如果,我们创新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以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作文大全》等拐杖,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拾人牙慧,步人后尘,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

如,指导学生写《爱》一文,我就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教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而最令人赞美的是,一位学生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教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

其实,这种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的手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达到深刻表现的目的。巴尔扎克说得好:“艺术家的使命在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于能从两种最平常的事物的对比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巴氏道出了逆笔的奥妙:看似不合情理,实则相反相成,顺理成章,是一种巧妙运思方法。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应加以强调,不能随心所欲,随意逆向,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时不脱离实际。

二、旁敲侧击,引发侧向思维

宋徽宗时的一次科举考试,主考官出了一个画题《深山藏古寺》,画师们经过构思,有的在山腰间画座古寺,有的把古寺画在丛林深处。寺呢?有的画得完整,有的画出寺的一角或寺的一段残墙断壁„„主考官连看几幅均不满意,原因是这些画均体现了半藏而不是全藏,与画题无法吻合,正当主考官失望之余,却有一幅画深深吸引了他:在崇山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正一瓢一瓢地舀着水倒进桶里。仅这么一个挑水的老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表现得含蓄深邃淋离尽致:和尚挑水,不是浇菜煮饭,就是洗衣浆衫,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寺;和尚年纪老迈,还得自己挑水,可见寺之破败,可见寺一定藏在深山之中,画面尽管看不到寺,观者却深知寺是全藏在深山之中。主考官连连点头,称:“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这位画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运用了旁敲侧画,曲径通出的侧向思维,选择了和尚挑水的新颖角度来表现主题。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扩广,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

著名美术家齐百石老人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写作亦然。立意构思上妙用侧向思维法,可以使文章翻出新意,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美国著名科学家,电话的发明人贝尔说过:“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作文中运用侧向思维,可以使学生“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收到独辟蹊径的效果,达到文章出新意的目的。

有次学生作文,是学生司空见惯的文题《可爱的家乡》,很多学生思维呆板僵化,产生“套板反应”,都写家乡的山美、水美、人美,写家乡的土特产,写家乡的„„。当然写这些东西未尝不可,但写多了,会觉得腻味,毫无新颖感。惟有一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摒弃从众心理,避开大道走小径,写家乡人民毁掉神庙建文化楼,反映家乡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变化,体现了时代风貌,创意新奇,别开生面。

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

三、纵横驰骋,引发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当前,高考、中考都趋向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有它的优势,给了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如果长期的进行话题作文写作和考试,学生也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于是平时写文章或应试文章,只要能写三五几篇较好的记叙文、散文或小小说,什么考试都不怕,以不变应万变,写出来的文章势必局限于旧路老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纵横驰骋多思遐想的习惯,让其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里遨游,写出奇、新、美的境界。不吊死在一棵树上,不局限于沿着一个方向或同一类扩散的思维,扩大思维量,提高思维变通性和流畅性,让他们“横看成岭侧成峰”。

如,《由牛所想到的》一文训练,我就引发学生通过多向思维,引发若干观点:

1、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到郭沫若自比为“牛尾巴”到茅盾自比为牛尾巴上的“一根毛”,想到为人处世应谦虚;

2、从牛作业时昂首向前的形象,想到人们生活中应象牛一样充满活力、负重不辞;

3、从牛到“韧”劲、“强”劲,想到学习中遇到困难,应有一股牛劲,知难而进;

4、从牛的各种作用和牛的多方面的本领想到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像牛那样耕田、运输、提供牛奶„„全心全意为人民做贡献;

5、从牛的反刍的生理特点,想到学习也应有琢磨精神,要有温故而知新的良好习惯;

6、从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想到“我为人人”的高尚品格;

7、像牛一样吃苦耐劳、不计报酬„„有了这么多的观点,学生就能快速作出选择(择奇、择新、择美);付之于文,还愁达不到“奇、新、美”的境界吗?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在创新作文教学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学生就能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

第8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基于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本文在简要分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语文知识运用能力、文学素养等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而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写作素材少、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较低,不利于小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鉴于此,通过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从当前小学生的写作来看,作文缺乏真实情感、写作模式化严重、教师示范性不强等问题是大部分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体现出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小学生因受自身生活阅历的影响,心理状态不够成熟,再加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单一,导致学生对语文作文学习缺乏兴趣,写作水平、文学素养等各方面无法得到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相对较低,写作缺乏真实情感在作文中的融入,如人物形象描写过于表面化等,从而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较为枯燥。同时,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不适宜,导致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和掌握语文作文技巧和方法,主要是通过模仿优秀作文范文学习写作,并未将所学的作文技巧真正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去,学生作文写作太过模式化,不利于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导致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无法得到提升。从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来看,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对语文作文知识和写作技巧的理论性讲解,缺少作文写作示范,语文教师的引导示范工作不到位,“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导致学生对语文作文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

2.1重视生活素材的运用

素材的选择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施有很大影响,决定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为确保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基于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求,语文教师应对生活素材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予以重视,结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内容的选用,注重从实际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用于语文作文教学,利用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搜集生活素材的能力及作文写作能力,以便确保学生能够将自身情感融入作文写作中。例如,在《我身边的英雄》这一主题作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写作,如将交警、城市清洁员看作是生活中的英雄,将父母当成自己身边的英雄,等等,鼓励学生利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确保学生的文学素养、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2.2利用多媒?w创新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基于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确保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语文教师应根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际状况,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将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增加语文作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以便确保小学生作文写作水平能够大幅度提高。多媒体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集于一体,利用多媒体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可实现对语文抽象知识的直观化和具象化,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作文写作知识和技巧。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根据素质教育对语文作文教学的高要求,语文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开展语文作文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及设备,以视频、图片等方式对语文知识进行具象化展现,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依据语文各单元的教学要点,结合语文作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相应的作文主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查阅、网络搜集等方式采集与作文主题有关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像、视频等各种形式的资料,科学设计可用于语文作文教学的幻灯片,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幻灯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以便确保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我最喜欢的动物》这一主题作文的教学中,为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作文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教师可根据《我最喜欢的动物》这一主题,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全面搜集与主题作文有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并可课堂教学中结合《我最喜欢的动物》这一主题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前所搜集的视频、图像等资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写作,深入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从细节上描写动物的习性、外形等各方面,将自身情感融入作文写作中去,促进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以便达到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3结束语

语文作文教学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影响,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则关系着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为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根据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优化选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情感的表达,从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9篇:技校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摘 要:技工学校现教学方法,应适应现代技工学校发展需要,适应技工学校教学规律和特点,构建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技工学校现代教学方法体系。趣味性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目的性教学,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评价化教学,学生参与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形象化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理论为实际。分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学。

技工学校现教学方法,应适应现代技工学校发展需要,适应技工学校教学规律和特点,构建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技工学校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一、趣味性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学授课语言要有趣味性,作为一个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高度知识性和大容量性是不够的,教师只有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幽默风趣的语言始终是受学生欢迎的。课堂上的设问、提问、反问、解问,都可以通过趣味性来体现,只要用的恰到好处同样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一个“度”。也就是说教学语言不是单纯追求趣味,只有将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完美结合才能体现出教学语言真正魅力。

二、目的性教学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多数学生认为进入技校学习就是为了今后能获得一份好工作。这种认识,注重的同样只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学习过程本身。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学生应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的,感到每节课不仅有所学,还能有所用。这种围绕教学目的而展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可以在课堂开始新课导入部分点明,也可以穿插于教学实例中或课堂小结中。学生真正了解了学习的意义,就会有向往和追求,就会产生兴趣,关注学习,才不会把学习专业课当作一件苦差事。

三、评价化教学学生参与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上可以进行教学内容的评价、学生对老师讲课的评价、通过回答问题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等课堂多元化评价模式。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共同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价,例如评价教材中的教学实例是否完全符合所讲理论、好在哪里,是否还有更好的实例替代,如此一步步在评价中延伸了实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教师授课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授课时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根据学生的表情调整讲课方式。可以故意放慢语音将运用本节课中的旧知识说错,这样表现欲会让学生积极指出教师的讲解错误,这种挑错实际就是由老师的“故意”引发的学生对老师讲课的评价,当然这种“故意”要适时适度。学生表情出现迷茫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提议应该用哪种方式讲才接受。教育论文老师问学生,学生提建议,实则也是学生对老师讲课的评价。课堂上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学生,学生参与回答,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辩论、评价学生的回答,无论学生回答是对还是错,都应指出学生的长处予以表扬和鼓励,依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轻重不同的点评错误。这个过程其实包含了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两种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元评价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就感”——成功教育。老师对学生的肯定性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是学生再接再厉、不断前进的动力。例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除给以分数或等级外,再加上适当的短评,会有良好的效果。赞扬或责备,表扬或批评,奖励与惩罚等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习动机的激发有不同的作用。一般来讲,赞扬、表扬、奖励比责备、批评、惩罚更具有激励作用。总之,课堂上教师灵活的运用多元化评价,改变了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向互动式课堂迈进了一大步。

四、形象化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理论为实际

专业课上学生对于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实物,毫无感性认识的内容是很难接受的,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或模型、形象的语言、挂图、多媒体、操作演示等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获得感性认识。形象化教学节约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非智力因素化难为易,提高了知识传递效率。“有所见才有所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也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 到实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在日常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直观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授课质量。

技校由于其教学目标的特点,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突出动手能力的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由于多媒体技术将声、文、图集于一体,并借助动态功能,使所传递的信息更丰富形象,使操作得心应手,此外,多媒体的形式,使接受者通过各种感官接受信息,加速理解和接受知识信息,并有利于进行联想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此外,多媒体的形式还可以激发信息接受者的兴趣和注意力。所有这些因素都大大提高知识信息传递的效率,使得人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量,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知识吸收的比率。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方便地将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内容相互贯穿,进而融汇一体,便于学生联想激发创新思维。所以可以说,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的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大多来源于实际并应用于实际。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可以适当安排现场参观。也可带学生参观大型机械厂,让学生了解书本理论在生产实际中的综合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全面地领会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使其了解、熟悉本专业的生产过程和今后的就业环境,逐渐适应职业要求。开展形象化教学,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媒介,精心设计,适时适度、适当使用,并加强课程双边活动、引导性参与演示,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分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学

分层次教学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承认学生群体在学习上存在个别差异的事实,并有意识地将其区分成若干类别或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与活动;另一种含义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使属于同一水平上的知识为一个层次,相邻层次设定足够的跨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施教方法。如制定针对不同层次的考评制度,或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提问问题,好学生高要求,差学生低标准,在达标后逐步提高考评标准,使其各自进步。通过分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实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不同的学习方向和层次上,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形成了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健康心态。

总之,实施创新教学需要老师有创造性地教育观,有敏锐的观察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既要考虑班级的整体特点,又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从而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居伊.帕尔马德.教学方法.商务印书馆发行部.

[2]周金浪.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必修三unit5writing下一篇:挫折应对与意志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