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Photoshop》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精选12篇)

《Photoshop》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篇1

对《Photoshop》课程的授课模式采用“三阶段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对教学模式的内容、方法、考核进行了创新。

《Photoshop》作为一门计算机应用类软件课程正被越来越多的相关专业开设。它不仅仅应用于设计领域,同时作为一种常规应用软件,正不断被各类用户推崇并使用。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的同时,如何使学生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主动快速并熟练使用常用基本的工具,掌握基本的设计技能,真正动起手,熟练掌握岗位设计技能,完成工作或生活中实际的设计任务和需求,是我们在教学中一直努力改进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经过多年教学实际经验的积累,我们已经对通过“三阶段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教学模式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教学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设计企业导师和专职教师共同授课

“前期”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中,由校内专职教师教学辅导,采用校企合作公司提供的真实项目为载体,按照“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学习基本技能。“中、后期”由校内专职教师和设计企业指导教师共辅导教学,模拟真实工作岗位情境,以真实工作项目实践学习。最后,由本专业所有教师、行业设计人员、全体学生共同评价学习效果。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首先,教学场地按照“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的模式来设计,整个教学和实践设计过程,学生均在专业专用多媒体机房进行教学。便于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互助、协作、互评等。

按照“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采用项目教学,设计相应教学实践情景。教学环节包括:任务描述――任务准备――任务实施――任务讲评――知识技能拓展等。教师的时间分配包括教师引导展示设计成品――学生实践――学生自主设计。充分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实施原则。

如下图所示

其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分前期和中后期两部分进行。

1.前期(1-8周)

基础知识部分采用项目导向,通过具体的设计任务引领,使学生逐步将基本知识和工具能够熟练应用和掌握。并对常用快捷键了然于胸。学习过程如下表所示:

课前 布置前期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设计背景、搜集相关素材、案例等,通过任务驱动,提前动起来

课上 安排学生完成具体的项目设计,使“讲堂”变“学堂”

课后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命令,完成具体案例的设计作业

每周交回电子设计作业,电子笔记。学生自己讲解设计心得和收获,教师点评,其它同学提出意见建议,帮助同学更快进步。

2.中后期(9-19周)

将学生在校学习的项目内容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讲授设计企业常规的设计信息,(如下表),结合真实工作项目进行情景教学设计,锻炼学生面对实际综合设计任务时的处理能力,并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最后完成和达到课程初期设置的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平面设计师的任职岗位要求。

设计企业常规信息

如设计一款房地产广告的教学组织过程如下:

分组-下发任务-实地调研--分析背景-选取素材-小组汇总-讨论-设计-修改-定稿-小组讲解演示-教师讲评-各组总结完善。

理论实践一体化

通过九年的教学实践,整个教学团队打破传统的先学后用的教学模式,遵循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结合高职生的特点和技能要求,一直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本专业学生有自己的专业、专用设计机房,所以我们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随时切换完美结合,增强了对设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积累相应的设计经验。

评价过程化

对传统的考试模式进行大力改革,每周学生提交上周的基本设计作业;上台讲解自己的综合设计作品,包括设计思路、设计理念,基本工具、设计中遇到的难题,如何克服和解决等。老师进行讲解点评、给出意见、建议,学生互评。所以平时的成绩基本决定了学生本门课的最终成绩。真正做到了融评价与“教、学、做”的过程中。同时,这个过程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进行常态化的训练,是学生走向社会推销自己的非常好的途径。

教学模式的创新

1.内容的创新

结合课程改革前期调研成果和一线企业的实际设计流程和需要,对课程内容大力调整,结合企业真实的设计需求,开发了12个完整的设计教学项目。使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全程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了计划、组织、设计、讲解演示、评价等全过程工作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的敬业、团队协作等职业素质得到明显的锻炼和提升。

2.方法的创新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真实工作项目教学、分组讨论教学,“教学做评”四位一体教学等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设计的积极性、主动向和创造力,同时也符合设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3.考核的创新

将考核融入到学习和实践的全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和设计随时与考核成绩挂钩,考核常态化,评价过程化。学生学习积极认真,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经过9年的教学实践和改革,我们在教学中,逐渐明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按项目组织教学内容,采用真实工作项目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达到具有独立设计制作“画面精美、图文并茂、令用户满意、吸引观众”的图像的能力。在学习了本课程后,学生具有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像综合设计处理能力,可胜任平面广告设计、网页美工设计、室内设计等相关岗位的设计工作。

《Photoshop》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篇2

1.1 传统教学法与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相脱节。

Photoshop课程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菜单、工具箱、图层、通道等功能逐项讲解过关的陈旧教学模式。而对于知识的保持能力弱和迁移能力差的中职学生来说, 课堂中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地传授已经吸引不了他们, 一部分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 而一部分学生即使坚持到了最后, 往往也是学了课内的知识, 而没有真正理解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缺乏实际运用, 与企业所需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相脱节。大部份学生在学习后都是只会仿做课本例子, 有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很出色, 就业时却无法胜任实际岗位的需求, 需要再培训才能胜任就业岗位工作, 用人单位不满意。

1.2 注重基本操作考查, 忽视应用能力考查, 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photoshop课程传统教学方式以完成《教学计划》和教材所列的内容为教学任务, 学生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作为考查依据。在教学中只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 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学生学习专业技术也必须在前人成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笔者调研发现, 传统的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 如今各校的平面设计专业明显地缺乏活力、创造力, 对平面设计的理解已不适应发展需要。很多学生作品毫无新意, 没能很好地将平面设计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

2 创新photoshop课程教学法及其学习效果

2.1 初期入门阶段:

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人们普遍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授课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下功夫。photoshop授课初期, 重点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具体用法, 如图层、路径、修复工具的基本操作命令等。往往由于过多的概念和枯燥的操作让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导致效果不佳。因此, 采用案例教学法, 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且接近学生生活的案例, 将一些原本用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学生较难接受的理论与操作穿插其中, 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照片是最完美的。所以在最初讲解Photoshop工具使用时, 让学生以各自的照片为素材进行去斑、调整肤色等一系列美化操作, 从而讲解修复工具、画笔、钢笔、曲线、色彩平衡、滤镜等工具的使用。学生通过美化自己的照片提高学习兴趣, 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各工具的使用,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操作的过程中, 不断尝试中获取新知。学生普遍反映, 采用案例教学法, 理论与实践结合更紧密,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2 提高阶段: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在初期入门学习阶段, 虽然学会了软件的使用方法, 但缺乏创作思路, 设计不出好的作品。为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 在提高阶段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的习惯。由教师分配任务, 选择趣味性比较强的作品让学生实践, 并结合实际提出要求。设计任务给出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 以免陷入传统的教学模式, 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思考, 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且教师通过启发和引导, 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辅导, 协作完成有创新作品。例如, 在入门阶段, 已经演示了有关贺卡的设计制作和各项工具的操作过程, 学生随后进行模拟练习。在此基础上, 课后布置“卡卡真情, 片片温馨”为主题的元旦贺卡制作, 要求内容积极、题材新颖、构图完整、设计合理。场景设计由自己拟定, 让学生们自由发挥, 启发学生各种的构思, 创造出具有丰富想象力、个性表现力的作品。通过完成贺卡的制作, 学生从单纯地模仿提高到能独立设计、独立制作完成任务。不仅掌握了photoshop在平面设计及制作上的绘图功能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技能, 提高了自学能力。

2.3 精通创作阶段:采用分组竞标式教学法能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分组竞标式的教学模式能促进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相结合, 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的商业经营活动相联系。分组竞标式教学方法以小组的形式开展, 更适应当前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 同时,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精神和相互沟通能力, 促进集体创新。分组竞标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 项目分组。28人小班教学, 共分7组 (每组代表一家广告公司) , 每组4人。通过团队合作, 共同完成项目设计和制作。 (2) 承接项目。教师充当产品宣传的厂家, 向各个小组 (每组代表一家广告公司) 提出工作任务:需招标一家广告公司设计该公司产品的宣传册。并提出对宣传册设计的大致要求, 并提供厂家产品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3) 项目分析。各小组将根据提供的资料, 初步的策划, 画出草图, 以初步策划为根据, 进一步地了解“厂家” (教师) 对于产品宣传册的设计理念, 针对现有的策划案进行商定、修改。

2.4 项目实施。

各小组开始设计并制作产品的宣传册, 每个学生参与到设计当中, 而且小组内的成员还必须相互沟通、交流, 确保自己设计的单页不偏题。同时, 小组成员还要不断地与厂家 (教师) 交流沟通, 完成素材处理、制作和色彩配色设计, 达到设计要求。

2.5 项目竞标。

设计完成后, 每个小组还要参加厂家 (教师) 的招投标, 被厂家 (教师) 选中的设计才是最优秀的设计方案。为了更好地展示各个小组的作品, 在授课末期安排一次答辩会, 对各组作品进行展示, 并讲解项目的设计理念。并根据项目的完成过程, 评出最优设计奖和最佳合作团队。采用分组竞标式教学模式, 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创新photoshop课程评价方式的有效途径

初期入门阶段、提高阶段可以通过学生的平时作业、作品了解学生掌握软件应用的情况作出相应评价, 而精通创新阶段是最能体现学生设计能力的一个阶段, 各小组完成实际项目设计后, 对作品采用各个小组之间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具体互评的方式:

3.1 专业技能评价:主要从该组软件掌握的程度、软件的技术方面着手进行评价。

3.2 页面设计评价:主要是从文字、图片版面设计方面进行评价。

3.3 色彩设计评价:主要从整个页面的色彩搭配、产品和色彩的贴切体现、宣传册的整体色彩体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3.4 主题体现评价:主要从整个宣传册是否有主题思想、主题是否贴切。

3.5 创新能力评价:主要从题材新颖, 构思独特, 设计合理, 原创成分高;作品的想象力、个性的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3.6 团结协作评价:主要以各小组在答辩会上的临场表现作为标准进行评价。

通过互评方式有助于激发各小组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促进小组成员间互动关系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综上所述, Photoshop课程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注重实践与不断创新的统一性, 不断完善课堂教学,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帮助他们为毕业后的就业和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摘要:如何改变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 探讨创新有效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教学法, 促进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统一性, 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是中职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坚持以人为本, 以培养目标为教学目标, 结合专业特点创新授课方式, 在实践中创新“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组竞标式教学法”等,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果, 培养了创新能力。

《Photoshop》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篇3

关键词:Photoshop;课程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1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hotoshop Courses Teaching

Hu Xiangping

(Guangdong Huizhou Agricultural School,Huizhou516023,China)

Abstract:As the various applications available today in the widely popular software engineering,graphics,image processing software,Phot-

oshop,with its powerful features,sophisticated image processing effects,by design,engineering staff and students alike.Conform to the needs of the social trends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set up Photoshop courses to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and sense of innovation.In such a social context,to improve the attractiveness of teaching to enhance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will become the focus of teaching Photoshop.

Keywords:Photoshop;Courses teaching;Teaching design

一、Photoshop教学备案设计

Photoshop的主要处理对象就是图片。Photoshop的艺术性特点要求软件操作人员具有较强的欣赏能力,因此图片欣赏部分的备案十分重要。充分而全面的认识不仅能使学生对Photoshop有个整体的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为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备课时为学生多准备一些由多种图像模式表现的色彩效果,和多种特技表现的图片呈现,让他们了解色彩和技效在图像处理中发挥的效用,让学生在学习处理图片的过程中不至于没有着手点,对于今后的实际操作应用具有深远的帮助。

Photoshop的另外一个主要处理对象是数码照片。鉴于在班级中大多数同学有数码相机,并有照相的经验,结合这个实际情况,教学备案中可以加入数码图片的处理前后的对比图。可以安排由教师操作如何消除老照片中的泛黄、如何改变数码照片的背景色调、调整照片中人物的高矮、胖瘦尝试制作明星演唱会的宣传海报等演示内容。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学生们觉得这些应用技术如何帮助他们达到预期的图片处理效果,因而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Photoshop课堂教学方案

(一)趣味法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建立在兴趣基础上的学习效率要比建立在应用或者测试制度为前提的学习效率要高的多。许多的心理例证通过一定数目的对比测试,得出结论,兴趣可以学生激活大脑皮层的主管认知的组织部分,搭建起联系学习的神经元细胞,并且可以从毅力、意志等精神方面控制学生的情绪,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利用这种教学原理,将Photoshop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兴趣中,充分利用其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Photoshop的应用实践可以表现出很强的对比性,更容易从心理角度引发人的好奇心,进而建立起因兴趣而产生的学习欲望,这对Photoshop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影响。

在应用教学中,结合与课堂本次教学内容相关的应用技术与学生感兴趣的原始图片,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比如人物脸型的变化、人物的衣服颜色转换等,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和继续学习的欲望。

(二)案例法教学。类比于医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学习,借助它真实的案例连接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进学生的自我技能学习能力,增强知识转化应用,让学习者能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试用结果表明,能使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Photoshop的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将知识点细化为一条一条的技术要求,将不同的实例用于讲解不同的知识点,而非将一张图片的所有操作技术一次演示完毕。首先进行知识点原理性讲解,再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操作技术综合。案例应用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综合的规律。精选备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行观察和分析,要有耐心并且有针对性的诱导,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自己独立的思考并解决问题。以蒙板的教学为例,通过演示实例图片讲解蒙板的基础原理,让学生对蒙板的使用原理有个初步了解,再用简单的新案例引导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蒙板原理解决类似花儿与草得无缝融合问题。实践证明,案例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比较法教学。以实例演示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基本操作方法的记忆,再用对比的举例来演示各种设计的不同效果,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另外在实际设计中更能明白设计思想和设计效果。

课堂以对上一次教学内容的回顾为开始,简单复习重点和难点,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重点指出,甚至再次进行实例回顾。通过对具体实物图片的再次回顾在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三、Photoshop任务布置探讨

把“学生自学为主,任务练习为辅”作为教学指导思想,是教学中课余时间练习的本质所在。知识不仅仅要靠教师的传授,更需要学生在自身兴趣的驱使下,经对学校图书馆图书或者网络资料的收集,总结并实践得到的。“构建”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又包含对原有知识的改造和重组。知识重组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包含大量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以解决问题来推动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在课下的自学、练习任务中,要有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来增强学生的钻研能力,但是多数题目要靠简单、重复的操作来强化学生的熟练程度。在作业的评审过程中要以“评”促“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的教学设施来让学生互相了解彼此的作品,见识多种的处理问题的手段,由此看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学生之间彼此有了差异,才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这种方式提高学生间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又是保持学生长久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吴隆鑫.Photoshop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

《Photoshop》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篇4

本文属于中联论文网优秀论文

本文来源于:中联论文网 http://

转载请注明

本文仅供学术参考,严谨转载,否则后果自负 本文引用《大众文艺》

摘要:本文针对工业设计专业体系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基础教学中,所暴露的讲授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相对困难等问题进行探讨,对“十二五”规划中“文化创新”的指导思想下如何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如教材选用创新、教学体验创新和课程考核模式创新等方式,使该课程的教学实践符合新形势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业设计;教材选用创新;教学体验创新;考核模式创新

前言从1982年我国在高校中开办工业设计专业教育至今,各高

校在学科建设的实践和摸索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由于多数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借鉴其他院校经验和模式,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框架大同小异,在工业设计专业下均开设有“机械设计基础”

(部分学校设为“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课程,旨在解决产品设计过程中的结构问题,这是将设计概念转换为实际产品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由于课程的特殊性和传统教学偏于工科的理论讲授,往往使得该课程与专业框架下其他课程脱节,孤立的知识点和抽象的概念使学生对产品设计中的工程问题很难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造成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甚至对专业的反感。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我们对工业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调整,以符合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的长远发展需求。

一、“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现状分析

“机械设计基础(或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课程是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针对产品设计过程中产品的结构形式、受力特点、能量传动、机构原理及零部件间的联接问题展开学习与讨论,是产品设计中将概念转换为实际可加工可使用的产品的关键,这方面的技能也是本专业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时生产企业所关注的,因此该类工程类课程的开设,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生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之所以会造成知识点的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脱节,主要原因在于专业起步较晚,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全面的思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早期的教材编著者主要以机械学领域的专家为主,内容上往往以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很少接触到的钻床、内燃机、牛头刨床等工程机械为案例,加上部分任课教师对该课程的经验和理解不足,不能将这些机构原理与产品设计相结合,依然以传统工科模式进行照搬和对机械类教材内容的简单删减,导致该课程的教学常以理论灌输和公式推导为主,对于非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在认知和理解上有很大的障碍,尤其是以文科高考入学的艺术类学生更是觉得抽象、空洞,无法转换为学生的知识构架,更无法与实际生产相接轨。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产业结构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指导思想,对于新形势下的工业设计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在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层的反思与创新实践。

二、教学形式的创新探讨

作为工业设计教学,其核心本质是让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的方法和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的各方面知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开设,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产品设计中的结构问题,其本质核心是为产品设计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打破对以工程机械为背景的现行教材进行知识点简单删减的传统模式,从教材选用、教学体验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围绕产品设计相关内容展开创新探索。更多文学期刊到天天期刊网

发表咨询电话:***

QQ:1286503325

1.教材选用创新各大高校在专业办学中专业方向划分越来越细,传统教学经验中所选用的《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非机类)》等教材涵盖比较笼统,以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为主的案例不利于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理解。

各院校专业培养方向不一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材是不现实的,在尊重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早期工作者对该专业所做出贡献的同时,对于课程教材的选用,应该考虑与专业实际相结合,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教材或参考书目,如更侧重于产品覆盖件的构造形式、联接方式及产品(工作过程中的)运动机构特征等,教材中的案例应该更多地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得见、摸的着的产品,如对于在机构原理中,凸轮机构的案例,可以列举饮水机、按摩椅等实际案例等。

在目前合适教材有限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可以考虑提取该课程所需传授的知识框架,备课过程中搜集相关案例,对学生进行讲解分析,这种形式比较传统教材,更为直观,容易理解。

2.教学体验创新如本文第一节所描述,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

中,很多院校采取将课程划拨到其他工科院系或者外聘任课教师的方式,教学模式以沿袭工科机械类课程中“理论教学”加“应用题解答”为主,往往导致该课程知识框架孤立,缺乏实践的引导,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相对较低,也无法通过课堂学到有实践意义的知识。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主要是对外观造型的设计与工程结构的学习,对于产品(机械)内部工作原理层面的知识点的背诵和计算题、应用题的解答均不是培养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多媒体教学体验放在首位,通过产品图片、动画视频以及拆卸一些实际产品直观的体现,让学生结合书本上所描述知识点进行消化理解。

以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在学习“机械联接”相关知识的教学实践为例,为加深学生对卡口、螺纹等联接形式的认识,并学会在设计实践运用,近两年的教学中,采取理论教学梳理后,让学生对一些废弃电子产品进行拆卸、绘制爆炸图,并在保留原电子产品电路板的前提下,对该产品的外观进行重新设计:学生在拆卸和绘图过程中,是对理论教学的实践验证,也是一个对知识点的巩固理解过程;在后期的再设计中,考虑产品的联接问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通过动手实践,摆脱了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也培养了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学生今后就业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考核方式创新课程的考核,其主要目的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工业设

计专业开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其目的不是在于培养会对机械公式进行推导,会计算齿轮传动比、凸轮轮廓抛物线的“机械设计师”。对于课程的考核形式,若任然停留在以传统的试卷为主要形式,往往会造成学生为应付考试而机械地背诵书本上的文字及公式的推导,而考试之后却很容易忘记,不仅无法刺激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在今后工作过程中如何合理运用相关知识,都起不到任何帮助。

工业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考核,不应该停留在“考试课”或者“考查课”上的争论,而应该结合专业实际,以及对今后产品设计相关课程学习的支撑,从“如何利用所学知识结构,合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合理的考核。考核方式的创新,可以考虑以命名一设计课题的形式展开,学生着重考虑如何解决课题中的产品结构及功能问题。如要求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对酒瓶进行设计,要求在设计中考虑酒瓶的防漏问题;通过联接知识设计可便携的折叠式床垫;利用联动原理,设计趣味儿童玩具等。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核,既回避了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进行重新归纳与整理,这些知识框架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对工业设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业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特点、人才培养计划及地方区域规划特色出发,打破传统理工科理论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对教材选用、教学体验模式及考核方式进行合理创新与尝试,以培养符合区域经济需求的人才。工业设计的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在创新实践与总结

中,不断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1]叶丹,孔敏.产品构造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王大康,韩泽光.机械设计基础(非机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三版)

[4]柳冠中.工业设计学概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张宪荣.工业设计理念与方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6]李乐山.工业设计思想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7]赵德成.产品造型设计——从形态的概念设计到实现[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Photoshop》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篇5

一、软装饰设计教学与发展现状

1.软装饰设计在设计界的兴起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的功能性环境已满足不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如果说装修使我们的家拥有了健全的躯体,那么软装饰就是居室的灵魂所在,居室风格的确立、气氛的营造和主人的品味都体现在此软装饰设计。

软装饰设计是主要针对家庭空间、商业空间、样板间的家具、画、陶瓷、花艺、布艺、灯饰等的装饰设计以及家具、家居饰品卖场的陈列设计,通过饰品、艺术品的陈列设计赋予空间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当家饰太过陈旧或过时,通过室内搭配修饰设计调整就能呈现出迥然不同空间体验,为生活带来新鲜的感觉。软装饰在发达国家普及率很高,欧美地区都在90%左右,日本达到了100% 。国内软装饰设计行业成形也就在近几年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针对高端人群且对空间配饰要求较高的客户。然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高水平的室内软装需求日益增加。软装饰设计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对于这样的新生事物就需要更多业者去了解它从事它宣传它。

2.软装饰设计在设计教学中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高校相继开设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专业发及课程教学趋于成熟。方向划分越来越细,以前只在专业课程里顺带提起的软装饰设计内容逐步形成自己一套独立完整的专业内容。然而在工程项目实施中过程中因处理不清软装饰设计在空间设计的地位和作用。把软装饰设计固态化和程序化。以致无法后期协调空间的翻新与规整。造成软装饰设计课程制定位不清、教学内容不明确。教学方式传统呆板套用其他课程教学方法及不能很好与市场接轨,使该方向人才在软装饰设计就业中处于专业拿不出手、思维跟不上时尚的尴尬境地。

3.市场需求与专业课程教学脱节对专业发展的影响

在装修市场不是很景气的情况下。市场对软装饰设计的需求令不少业内公司纷纷看好。诸多装潢公司、设计公司相继成立了软装部,但多数专业机构仅作为其硬装服务的配套延续,就整个行业而言,由于专业人才从业人才的匮乏、行业服务标准不规范,使其执业水准参差不齐。因此,室内设计业界及教育界,应该重视和加强对软装饰设计及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工作,使其在面向市场、面向大众、面向未来发展中获得更鲜活的生命力。

二、软装饰设计教学方法与创新

1.教学方法创新

构成带入法:将空间透视图以简框线条形式表现,物体内部结果无需标出,方法1调整个物体大小、结构、比列、 线条粗细;方法2调整画面构图如视平线位置。以此锻炼空间物体布局能力;

色彩带入法:在线框表现图里将各物体空白处填上颜色,颜色要求用水粉或水彩填涂,画面要求干净整洁。同一幅图画出五张色表现效果如冷色调、暖色调、中性色调或红色调、绿色调、蓝色调、紫色调、黄色调。每种色调表示不同的情境氛围。这也空间色彩练习的表现形式;

材料带入法:在线框表现图里将各物体空白处用胶水粘上各种所需材料,材料要求用各种不同的实物材料如麻布、光滑布料、玻璃板、木纹贴纸、塑料、镜子、棉花等。用各种材料的机理纹样表现真实饰物在空间里的艺术表现;

综合表现法:用手绘线稿或实景照片电脑处理线稿,将分解各式实际物体元素图片用ps技术处理成软装效果图,打印出来后,可结合材料带入法 ,使效果图更加形象逼真,这也是专业设计要求的最终表现效果。这样客户能直观可触碰感受软装布局设计的变现方式。上述教学方法进行的同时也需加大相关专业的训练,如手绘效果图表现、电脑效果图制作、相关图片杂志的收集、参观考察展示展览,加大选修课范围如增开插花花艺、布雕、环境空气处理等辅助课程。

2.引入实际项目进去教学

将社会实际案例项目导入校内专业教学,其目的是为在市场规范设计下,进行实践型练兵,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这对在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际操作性具有相当意义,架起专业教学与市场的通道。通过项目激发学生的热情,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3.试行以校内教师进行基础理论课教学与校外设计师实践项目指导结合进行合作化教学,使学生既有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具备实践能力的`拓展,是有效提升该课程教学与发展。

三、教学改革创新的意义

1.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健全和规范软装饰设计课程教学的内容

以前在未提出软装饰设计这一课程前,学生学习有关软装饰设计相关知识是由装饰艺术设计及展示设计等课程顺带或套用其他课程教学内容使该门课程有名无实。所以对软装饰设计概念、表现方式、设计风格及设计内容的重新梳理是对该方向教学内容的确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依托的教学方式能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贴近市场需求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软装人才。通过多方位平台在教学中采用以实际项目为依托的种教学探索,其一,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其二有利于刺激学生的设计创作热情。其三,有利于教学相长。教师可从指导学生的实践项目中及时了解企业市场信息。

3.拓宽学生就业面,促使学生创业可能性

由于全国各高校相继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专业。每年大批毕业生造成供大于求,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在室内专业学生形成悲观思想及就业压力。然而软装设计的独立划分为室内专业学生题另一个人生舞台,市场检验结果显示经过系统软装饰设计训练的学生专业上手更快更得用人单位喜欢。由于软装饰设计行业门跨高低不同,有一定经验和基础的毕业生学生在商务网络自主创业并取得一定成果。这也为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拓宽就业面。

4.促进软装饰设计行业发展完善

《Photoshop》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篇6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Photoshop教学应结合学生知识背景,在“实用、够用”前提下,合理安排授课内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开动学生的大脑,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Photoshop因其强大的图形、图像处理功能,在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及数码照片处理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许多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笔者在Photoshop教学中发现了一些有待解决问题。比如,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知识点、案例,学生都能听明白,可是自己操作时,却因为记不清个别步骤而做不出来;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常常抱怨:“工具我都会用,可是不知道怎样做好看”,无法熟练应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功能异常强大,编辑手段和技巧层出不穷,不愿主动去熟悉掌握PhotoShop的各种功能而造成处理问题能力差的情况;二是学习过程中对素材的收集单一,难以完成复杂的图片处理。如何教好这门课,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下面,根据上述问题对PhotoShop的课堂教学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教师首先要在对学生和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建立具体的教学目标。

目前,Photoshop课程使用的教材,大多数主要介绍软件的用法,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知识,往往还需要补充一些图像的相关知识。例如:对于非艺术类的学生,要补充一些构图、色彩的知识;对于所有学生,还应该补充一些相关的印刷、喷绘知识,让学生对此类事务的处理流程有个大概地了解。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该找一些漂亮的广告、宣传资料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美感,让学生了解广告、宣传资料的构思、创意,了解每幅作品所想表达的主题,通过不断地欣赏成功的作品,积累有用的东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确定学习目标时,不仅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认知策略和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强调,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Photoshop相关教材很多,良莠不齐,任课教师及教研组可以教研、立项,努力开展本课程的案例集、教材及资料库,至少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多参考几本教材,并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取舍。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 以专题学习网站的形式搭建辅助教学支持平台,利用屏幕录像软件将教师讲授的重点案例制作成流媒体课件链接到平台中,为学生提供方便的学习条件;以BBS或留言板的形式创建学生讨论和交流空间。

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面图像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其教学方法多样,有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实习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优点,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要做到师生互动,对经典案例和优秀作品点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地讲解软件各种实用功能;并结合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将实际项目设置为课题作业的形式,教师可剖析后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设计出风格不同的作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际应用项目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和就业竞争力。

四、提高学习结果评价的效度。

以考试为主的量化评价无法有效地对Photoshop这门课的学习结果进行测量,不具有反思性,无法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在搭建的辅助教学支持平台上创建了“学生作品”栏目。学生以用户名登陆将个人作品上传。教师和学生对每幅作品都有一次打分并添加评论的权力。教师可以看到图片的作者、评论者和给出的分数,但是学生只能看到上传的图片、他人的评论及打分。这样保证了评价公平、公正,避免了恶意打分。通过这种做法,优化了评价过程,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过程中反思、互相学习,进一步提高。

五、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让学生在工作环境中内化所学知识要想真正掌握一门技术,必须在实践中锻炼。

学校及院、系应积极为学生联系并提供一些实习基地(如:校办印刷厂、设计工作室、与学校联合办学的相关企事业单位)供学生实习,从而巩固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为毕业求职奠定基础。

《Photoshop》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篇7

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笔者在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环节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积极的研究, 应用了“理实同步, 实例引导,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就此谈一些经验与体会。

●课程分析

《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是一门应用型课程,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 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Photoshop平面设计, 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着重拓宽知识领域, 让学生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最终达到学生通过思考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独立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另外, 《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又非常丰富, 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合理安排日常教学内容, 从实用角度出发, 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地介绍《Photoshop平面设计》的基本操作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的改进

1.理论与实践同步

理论与实践同步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连续性, 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从技能形成的规律出发, 配置相关理论与实践同步构成的教学模块。

《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很强, 因此, 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有代表性的实例通过具体的操作进行演示, 配合通俗精炼的语言讲解, 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在讲授各种工具和命令的使用方法时, 对学生容易忽视的重要功能和关键问题需要反复强调。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2.实例引导

Photoshop平面设计实例引导模式是指用Photoshop设计实例进行新知识的传授, 让学生从事某一Photoshop平面设计实例的训练, 从而获得与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在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法, 将每个实例分为“预备知识”和“案例”两个主体组成部分, “案例”又分为“案例效果”和“步骤详解”两个子部分。有些实例带出了更广泛的知识点, 可把它们归纳到“拓展知识”部分中。“预备知识”介绍了与本实例相关的知识点;“案例效果”介绍了该实例所要达到的效果;“步骤详解”介绍了实例在开发过程中的步骤和技术要点;“拓展知识”介绍了该案例带出的拓展知识。

3.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以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为线索, 在每个任务之中巧妙地隐含了教学内容。在教学中, 采用“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 培养寻找答案的思维方法”的模式。以实际问题引出相关原理和概念, 在讲述实例的过程中将知识点融入, 通过分析归纳, 介绍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然后进行概括和总结, 对《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这个实践性非常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来说, 这种方法是非常实用而有效的。

●结语

《Photoshop》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篇8

关键词:Photoshop;包装设计;产品特征

Photoshop简称PS,是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集图像处理于一

体的软件,是世界顶尖级的图像设计与制作工具软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广告、包装、美术、摄影等等。PS包装设计课程并非是一门纯粹的软件课,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要学习好素描、色彩等美术基础课程。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学生在学习包装设计时的误区及包装设计时的素材和颜色选取,并以月饼的包装设计为例,对

基于案例法的Photoshop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PS包装设计中的误区

在PS包装设计教学中,学生往往在学习中陷入如下的误区:

1.忽略平面图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在没有设计出该印刷平面图的时

候,就建立了以像素为文件的效果图。当在教学时问学生:“平面图与效果图哪个更重要?”时,学生大部分都答:效果图。但是,如果没有平面图哪来的效果图?

2.素材和颜色选取存在误区

学生在学习包装设计时选取的素材和颜色,往往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己喜好的素材和颜色,不管适合不适合都一并采用,而忽略了包装素材和颜色与产品的相关性。

二、包装设计教学的案例教学法探讨

在使用Photoshop进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时,应该注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相关作品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包装设计的魅力,从而接受并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在生活作品的选取时也应该要具有针对性。例如,在中秋即将到来之时,选取月饼包装为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月饼包装的案例欣赏,并让学生分析这些包装的档次、纸质、价格,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本文也以月饼的包装设计为例,对PS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

1.包装尺寸分析

包装尺寸是所设计包装的最直观感受,同时也是包装设计的基础。在使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了月饼包装的效果图之后,可以提示学生对月饼盒包装尺寸的分析,进行月饼包装平面图的初步设计。

例如,一个四个月饼前盖式的包装盒的效果图长是27 cm,宽是6 cm,高是27 cm,针对这样的效果图尺寸,如何建立印刷前的平面图文件呢?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使用PS画出月饼包装盒的正面,再延伸到侧面、背面,标上尺寸,最好也把此画出来的平面图剪出来,折成盒状,判断月饼包装盒的尺寸是否合适,在判断合适之后,再展开把总长与高加起来,从而就完成了月饼包装盒基础文件的建立。

2.包装颜色及素材的选取

在笔者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学生所设计包装的颜色和素材往往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来设计的,而忽略了包

装作为一个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生活涵义。包装设计是一门生活性非常强的课程,除了要求具备必要的逻辑思维以外,还需要学生对生活知识,以及颜色和素材所具备的生活涵义有所

了解。

(1)素材的选取

素材的选取应该紧密结合产品的特征以及所具备的生活涵义,并且根据其特点和所代表的涵义进行延伸和衍生之后进行素材的选取。

例如,在月饼包装设计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个时候的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这时,我们可以想象到的是一个又大又圆又亮的明月,可以此为素材。另外,在月亮又圆又大的时节,远在他乡的游子,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这时我们又可以联想到游子望月思乡的情形,也可以紧靠“思乡”的涵义来进行月饼包装设计素材的选取。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一些花的元素,例如牡丹花,此花花朵大而华丽,在唐代还有“花王”之称,牡丹代表着富贵。因此我们又可以用牡丹作为素材,代表着吉祥富贵之意。

(2)颜色的选取

在素材选定完毕之后,就需要决定素材的主题颜色以及背景色。中秋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因此代表中秋佳节的月饼包装也应该同样采用具有中国传统、具有喜庆代表涵义的色彩来作为月饼包装的主色彩。当然,与此同时也应该注重月饼本身作为一个产品的特征,根据不同月饼的不同特征再辅以其他颜色来进行整体包装颜色的确定。

(3)设计档次分类

设计的包装最终将应用于产品,因此学习包装设计课程,还必须要了解市场的需求,面对消费者对象,根据消费者对象去选择包装成本,如果所设计包装月饼的用户是面对农村消费的,月饼的市场价是30~50元之间,那么所设计的包装就不需要太过华丽,在选材质时也无需太过高档,面对这样的消费对象,我们应选择普通硬纸盒包装,印刷不需添加金粉等效果,在设计时也要比较简单实用;如果在所设计月饼主要用途是送礼,市场价格在200元以上,我们的设计不仅要求考虑素材和颜色,同时还要对样式也进行精心的

选择。

总之,包装设计应该紧密联系包装适用于产品,最终面向消费者这一原则,在包装设计时应该时时刻刻根据产品的特征和生活涵义来进行包装素材、颜色以及档次的选取。

包装设计课程看似不难学,其实这门科却需要涵盖许许多多的生活知识,这些知识不是一日而成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形成的,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市场的需求、消费对象,这些也需要我们平时花时间去探讨、去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章旺.包装分类设计:设计基础.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杨斌.photoshopCS3经典包装设计精解.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Photoshop》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篇9

关键词:交互式;微课程;设计;开发;创新

信息技术手段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界的改革,现代技术的先进特性和优质教学课程资源的网络化整合,带来了新型的微课程资源,它以多媒体技术为媒介和载体,具有支持在线移动学习、问题聚焦、切入精细而完整的特点,成为“微时代”来临的前奏,为教育技术界所广泛讨论,基于多媒体制作软件之下的交互式微课程开发和设计,可以全面推动教育变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多媒体为载体的交互式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原则

1.1 学习定位要明确

在交互式微课程之下,要明确学习者、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定位,确定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并对多媒体微课程的工具使用进行明确,以实现不同环境的学习,从而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1.2 微小知识模块展示原则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的相关理论,学习者的知识容量和知识架构是有限度的,对于学习者的微课程学习资源提供,要以认知负荷理论为基准,对学习者提供短时间段的呈现,并以较小的知识模块加以聚焦设计,从而在微课程对学习资源的切割与分解、组合的状态下,实现系统化、结构化的小模块学习。

1.3 交互性原则

交互式的课程教学在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下,呈现出人机交互的友好界面,其包括教学资源、模拟训练资源、学习测验资源等,在这些教学资源的设计中,通过交互式的体验,实现课程知识的系统化和固化。交互式微课程设计软件应用研究

以多媒体为载体的交互式微课程是通过多种信息媒体的组合实现的,融合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微课程具有实践操作、示范演示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取不同的多媒体制作软件。交互式微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创新研究与案例分析

以多媒体为载体的交互式微课程的微视频内容设计与开发创新,符合泛在学习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它注重课程的内容分解设计和微视频设计两大部分。

3.1 课程内容的分解设计

它是对课程结构的系统分解设计,包括分解设计和关联设计两个层面,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内容的完整性,可以在课程内容分解设计的同时,保证学习内容的连贯性与思维的逻辑性统一。它可以利用灵活多样的工具或菜单实现作品的设计,是对课程知识点的深化和升华。例如:在《MS Office高级应用》课程中的“幻灯片交互效果设置”中,就对动画设置和幻灯片切换效果进行了设计,在课程知识内容模块分解的基础上,保证了微课程开发的整体性与流畅性。

3.2 课程内容的微视频设计

微视频设计在与课程知识整合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微脚本设计、知识模块设计、微视频展示设计等不同模块,这些课程内容的设计体现了微课程的诸多要素内容。其中:微脚本设计是微课程的关键和摘要,知识模块的微视频设计则融入了课程知识内容,以此为基准进行教学过程的实现。而微视频的展示方式则要运用屏幕录制软件,进行微课程的效果展示。如:缩放、剪辑、音量大小等。

以《MS Office高级应用》课程的Power point演示文稿动画设置与制作为例,进行交互式微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3.2.1 导入动画对象设置

采用Prezi演示文稿软件,以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课程演示,在这一软件应用下,实现物体的拉动、旋转等动作,将动画对象设置微课程知识进行细化和分解,设置五个不同的知识点内容,即:添加对象的动画内容、自定义路径动画、动画效果设置、动画窗口设计、动画设置的复制,这些知识点的背景和主题等都可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进行调整设计。

3.2.2 动画对象设置的微课程制作

对Power Point演示文稿动画对象设置的知识点进行微课程制作,要进行具体而详细的脚本设计,脚本设计包括主题、课程内容及目标、教学课题的引入与教学过程的展示与评价等,下面以Power Point演示文稿的题目《采一朵玉兰花》为动画主题,进行具体的微课程制作。

3.2.2.1 动画主题的引入

如图1所示,要用软件制作题为《采一朵玉兰花》的动画,教师通过展示动画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创作动机。

图1 《采一朵玉兰花》的动画示范

教师展示这个动画的效果:首先由翻转的波浪形的效果显现动画图像,利用动画工具进行图形的“浮入”效果展示,然后,退出动画的效果可以呈现浮出、左右飞出的效果。学生在观看这个丰富有趣的动画之后,激发创作的欲望。

3.2.2.2 交互式微课程教学过程

《Photoshop》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篇10

课程编号:0401E41W7

课程名称:photoshop平面设计

课程成绩:

班级:计算机08-10 学号:0804011025 任课老师:鲁颖欣 学生姓名:栾学谦

2011年12月1日

一、设计题目:

五粮液集团商业广告

二、目的与任务:

通过对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的自学 以商业广告为题目设计出一个广告用的宣传画 运用photoshop cs3 软件实现

三、设计内容与方法

(1)、启动Photoshop cs3。

(2)执行“文件”-“新建”命令,打开“新建”对话框,设置“名称”,“宽度”、“高度”为“30×20厘米”,“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颜色模式”、“背景内容”等。(3)、利用工具箱中的“圆角矩形工具”,绘制一个大圆角矩形,填充颜色为(R:255,G:200),四个小圆角矩形,合并四个小圆角矩形。

(4)、打开一幅素材图,选择“编辑”-“定义图案”,把该素材图片定义成自定义图案。(5)、按住ctrl键单击4个小圆角矩形所在的图层缩览图,填充自定义图案。(6)、单击工具箱中的“横排文字工具”按钮,输入文字“五粮液”。

(7)、选择菜单栏中的“图层”-“删格化”-“文字”命令,将文字层转换成普通层。(8)、选择菜单栏中的“编辑”-“描边”命令,在弹出的“描边”对话框中将“颜色”设置为白色,宽度为2px,单击“确定”按钮。

(9)、在“图层”面板中将“五粮液”层复制生成“五粮液 副本”层,将生成的图层放置到“五粮液”层的下面,并添加选区。

(10)、按crtl+t键添加变形框,在键盘中分别按向上和向左的光标键各一次,按enter键确定文字的移动。然后按住shift+ctrl+alt键,连续5次按t键,移动复制出的文字。(11)、单击工具箱中的“渐变工具”按钮,在在弹出的“渐变选项”面板中选择黄色渐变选项,从黄色到白色,将光标移动到画面的选区中,自上而下拖曳光标,为复制出的文字添加指定的渐变色,取消选择。

(12)、在“图层”面板中将“五粮液”层再次复制,生成“五粮液 副本2”层,然后将其调整至“五粮液 副本”层的下方,并为其填充黑色。

(13)、选取菜单栏中的“编辑”-“变换”-“垂直翻转”命令,将其垂直翻转,然后利用工具箱中的“移动工具”按钮,将其移至文字下面。

(14)、按ctrl+t键,为复制的文字添加变形框,然后将鼠标光标放置到变形框下方中间的控制点上,按下鼠标同时向上拖曳,将文字垂直压缩为二分之一。

(15)、按住shift+ctrl+alt键,将鼠标光标放置到变形框右下角的控制点上,按下鼠标同时向右拖曳,对文字进行透视变形,拖曳鼠标光标至适当位置后释放鼠标,按enter键确认变形操作。

(16)、选取菜单栏中的“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命令,在弹出的“高斯模糊”对话框中将“半径”选项参数设置为“4”像素,单击“确定”按钮。

(17)、在“图层”面板中将图层的“混合模式”选项设置为“柔光”。将“五粮液 副本2”层复制生成“五粮液 副本3”层,然后将其调整至“五粮液 副本2”层的下方,并将其“混合模式”选项设置为“叠加”,完成阴影的制作。

(18)、选择工具箱中的“竖排文字工具”按钮,输入文字,对主题进行简单的介绍,把文字图层调整到适当的位置。

(19)、选择工具箱中的“竖排文字工具”按钮,输入“百年老窖”文字,对文字进行适当的修饰,添加浮雕效果,然后把图层调整到适当的位置。

四、设计结果分析

设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心得体会:

这次通过photoshop平面设计自主学习,了解了对photoshop cs3软件 并且对相关的美术知识也拥有了一定的掌握 对本人现在所从事的企划工作以及公司海报设计 单页设计 皆有一定帮助。在制作过程中有些许问题不是十分明白 询问了公司广告部的同事 得到了解答。这次学习报告的完成让我提高了自学能力!

最后感谢学院老师给予像我这样在外实习的学生人性化关怀,让初入社会的我们可以安心工作,万分感谢!

五、参考文献:

《Photoshop》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篇11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 案例驱动教学 知识模块化 互动答疑 课外延伸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08-02

Photoshop是Adobe公司开发和发行的一款图像处理软件,其友好的工作界面、强大的图像编辑、处理能力、灵活的扩充性已成为当下图像处理的首选,《Photoshop数字图像处理》就是针对该软件在各高校广泛开设的一门技能选修课。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该课程普遍存在开课容易,真正上好和真正学好却不易。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两方面:

1.学习者自身特征分析

本课程学习对象的年龄大概在18到22岁之间,他们心态开放,接受强,喜欢时尚新颖的事物;同时,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做事情的持久度不够,有些许的急功近利,易产生浮躁的心理,缺乏足够的学习耐心和实践精神[2]。

2.课程自身特点分析

该课程一般作为公共课或技能课,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多,而课程时间又有限。如笔者所在学校就是按半学期34个课时来核算,这个时间量相对于整个知识体系和实践要求,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故必须把学习延伸到课外去,借助于课后作业、练习和互动答疑来弥补课堂时间安排上的不足。

综上所述,要学好该课程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课程设计和组织方式,如何去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实践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及课后互动环节就显的至关重要,笔者结合切身体会和教学实践,对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不断探索改进,将现代教学技术、互联网和新媒体引入课堂,形成以“课堂教学+课外延伸+互动答疑+成绩考评”的四维一体教学法,取得一定的成效:

图1 “四维一体”教学法模型图

一、课堂教学环节

1.自编教材

考虑到课程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笔者自编教学用教材,力求各教学环节同步,内容分专题进行编排,以颜色理论和选择技术为两条主线,将知识点的剖析都深入到一个个精选案例中,操作步骤采取师生对话的方式,各步中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融入一问一答中。

2.课堂安排

课程时间(34课时)按星期为单位划分,每周2课时,共计17周,分专题进行内容的安排。

表1 《Photoshop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内容安排表

3.课堂组织

课程教学安排在多媒体机房,使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广播式教学。采用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2],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案例驱动,少理论,重实践,将理论融入到实际案例中展开。

表2 《Photoshop数字图像处理》课堂组织安排表

二、课外延伸环节

开通专门课程FTP服务器用于存储教学資料和收发作业,不定期上传、共享网络收集的学习资料。每周布置二到三个专题案例让学生课后完成,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实践。

以加平时分的激励机制,让学生主动花时间找一些PS应用技巧和案例上课时分享,充分调动自学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组建设计团队,每四周布置一个团队作业,分工协作,锻炼团队精神,在合作中交流心得,互补不足,完善自身知识架构和动手能力。作品通过班级QQ群发布,让学生自己评出每期获奖作品和获奖团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三、互动答疑环节

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进行在线互动交流,让学习随时随地进行。如:建立QQ班级群,利用群聊功能开展实时讨论;利用临时会话功能实现师生或学生间单独的实时交流;利用群邮件功能布置课后作业,学生提交作品;利用群空间功能分享、交流技术;利用讨论组功能购建小组学习环境。

四、成绩考评环节

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成绩考评机制也是提升课程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本课程考核最终成绩由四部分组成,总成绩达到60分以上取得课程学分;加大平时分的比例,向学生传递要将工夫和学习重心花在平时的学习态度。

表3 《Photoshop数字图像处理》成绩分配表

五、教学效果对比

为了验证四维一体教学法的实施效果,笔者从学校教学管理系统中采集了2010至2013年教学考评数据,分别从出勤率、作业完成率、作品成绩、学生对教师综合评价四方面做了统计、分析和整理,可以看出效果。

表4 《Photoshop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效果对比表

六、结语

以上结论是笔者教学积累和经验的总结,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吸纳了互联网及平面设计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形成的个人见解和观点;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些许帮助,带来其它进一步的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凯尔.Photoshop七大核心技术[M].许伟民,袁鹏飞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王伟娜,宋毓震.关于《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4):114-115.

[3]谢幼如.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的课程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7,(7):58-62.

作者简介:

《Photoshop》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篇12

1.因材施教法 ———初期阶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因材施教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自身素质, 教师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内容, 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教学, 发挥学生的长处, 弥补学生的不足, 提高学习兴趣, 树立学习信心。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是学习基础普遍差, 学习兴趣不高, 自觉自主能力不强, 接受知识能力比较弱, 等等, 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好、能力较强。所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调整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因材施教法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渴望、激情和潜力, 让能力较弱的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很吃力, 并且能跟着老师的思维, 结合自己的想法, 由浅入深地接受课程知识点。

2.案例教学法 ———入门阶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 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借助典型案例连接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 希望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促进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行动, 加强知识迁移, 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在《Photoshop》授课初期, 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具体用法, 如各种工具、菜单、图层、路径、通道的基本操作命令等。过多的概念和枯燥的操作往往让学生失去听课兴趣, 导致效果不佳。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 通过欣赏国内外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 找一些学生感兴趣且接近学生生活的案例, 如美化自己的照片、制作节日贺卡等, 这些生动有趣的案例使得他们跃跃欲试, 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授课时将一些较难接受的理论与操作穿插在案例中, 细致地剖解、演示, 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模仿、自己创作的欲望, 让学生快速掌握案例及授课重点、难点, 依样画葫芦, 逐渐变得得心应手、融会贯通。

3.任务驱动法 ———提高阶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任务驱动法强调学生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 以探索问题推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适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是任务驱动法的本质所在。

学生经过入门学习后, 开始过渡到提高阶段, 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知道工具如何用, 但做出的作品不美观, 或是看到一些感兴趣的东西想实现, 自己却做不出来等。主要问题是对知识没有完全消化吸收, 不能灵活运用, 缺乏创作思路, 这就需要大量地模仿创作, 此时教学中宜采用任务驱动法。

在Photoshop软件操作中, 同一个效果往往可以使用不同方法实现。课堂上教师需要启发学生多方面思考,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先提出任务和要求, 明确任务, 并让学生思考讨论具体怎么做, 而后让学生实践。在任务实践过程中, 部分学生会碰到各种疑难问题, 需要教师适时、有针对性地辅导, 协作完成作品。最后师生共同进行分析点评。例如,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节日贺卡的设计制作和人物美化的操作过程, 在此基础上, 布置新的贺卡制作任务, 要求主题为自己的照片, 设计场景任意, 学生自由发挥, 以各种构思创造出作品。完成制作后, 进行综合点评, 展示优秀设计作品, 学生共同欣赏、共同学习, 讨论心得体会。通过贺卡的制作, 学生从单纯地模仿提高到简单设计, 不仅掌握了多种设计方法, 还巩固了所学知识, 提高了自学能力。

4.项目实践法 ———精通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项目实践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完成。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负责。学生通过项目实践, 了解项目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项目实践法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Photoshop是一门操作性强、实践应用广泛的课程 , 最终目标是让学生都能设计出成功的作品。作品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意如何。通过前期的模仿学习、借鉴设计思路、积累经验, 精通创作阶段可采用项目实践教学法。教师结合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行业需求, 设置不同具体项目, 内容基于影楼、广告公司、印刷企业、服装企业和网络公司的工作任务, 涵盖各种常见平面设计作品, 通过不同项目的实践, 学生熟悉设计作品的整个过程, 达到巩固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 为学生实践实训设计新课题。可让学生分成小组, 为自己班级、校园活动设计宣传海报;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与相关企业合作完成小项目, 如婚纱影楼的照片处理、某单位的宣传设计等, 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等。

项目实践教学法在现实实施过程中, 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积累设计经验,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5.结语

Photoshop软件功能强大 , 学生熟悉Photoshop的各种功能及利用这些功能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不可能一蹴而就。授课教师应分阶段、有效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设计出不同教学方案, 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让学生多学、多用、多练、多体会, 插上创意和想象的翅膀, 在课堂中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操作技能, 使Photoshop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气和活力。

摘要:《Photoshop》是一门实践性、创新性很强的课程,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本文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提出在学生初期入门、提高和精通的不同阶段, 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关键词:Photoshop,教学方法,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陈炎龙, 张声明.案例教学方法在高职Photoshop教学中的运用[J].内江科技, 2007 (12) .

[2]杨晴.任务驱动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 2010 (9) .

[3]周丽明.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 (9) .

上一篇:2023年中国混凝土行业分析下一篇: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