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创新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创新(推荐8篇)

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创新 篇1

本文来源于(论文网)原文链接:

提要目前,审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效果 较差的症结在于教学方法存在缺陷,因此必须 创新案例教学方法。本文从启发式教学、建立 仿真式教学模式等方面论述对审计案例教学 方法进行创新.关键词: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启发式教学

21世纪初,全球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和其 他利益相关者日益迫切地需要公司提供更可 靠、更相关的实时会计信息,为此财务报表审 计的范围得到扩展。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历史 财务信息进行鉴证,还需关注被审计单位的环 境以及风险管理等。为适应这些变化,审计教 学需进行重大变革,而丰富案例教学是改进审 计教学的首要前提.一、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会计师事务所正在将传统审计服务 责任拓展到鉴证服务责任,要求审计人员必须 拓展技能。其次,在审计模式由制度基础转向 风险导向时,审计实践发生相应变化,需要对 审计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另外,在萨班 斯———奥克斯利法案通过后,审计环境的变化 要求学生们必须具备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处 理公司治理和其他PACOB要求的事项的能 力。为此,必须对传统的审计教育进行改革.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审计课程教学中仍采 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课堂教学 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即老 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费时费力,课堂输出信息量少,导致审计教学 “假、大、空”,教学气氛沉闷,容易使学生感到 枯燥乏味。尽管有些高校在审计教学中采用一 些案例教学,通过案例的分析来活跃课堂气 氛,但是教师在上审计案例课时,仍然采取传 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这种授课方式 不适合案例教学。讲述审计案例先要介绍案例 的背景、该案例发生的经过、会计人员的账务 处理,做账的依据和一些原始凭证等,这些大 量的信息仅在黑板上板书显然行不通,一些原 始票据在黑板上更无法展示。这种教学模式严 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拓展学生的 知识领域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导致很多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审计环境及审计 业务需要.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 学改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2007年2月发布 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高度重视 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强调实践教学 是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审计是一门实践 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应掌握相应的理论知 识,重点应掌握审计方法与技巧。案

1例教学是 审计实践教学的基础,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 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审计案例的 深入剖析,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 计的“实践活动”.二、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对具有宽 广知识面、开拓创新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团队 合作精神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审计学案例 教学方法必须创新,改变过去的“满堂灌”教学 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审计人才.(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要取 得良好的效果,需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前,运用双向导入即承上启下的引导、典型案例引入两种方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其学习欲望,让学生悟出教学内容。导入 案例时要有导入提问,提问引入课堂中即将讲 述的理论,是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经验就能 够回答的问题,不要涉及复杂理论问题。导入 提问应该是开放式的,从而活跃课堂的讨论气 氛。如讲述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这一章时,可以 先提问:你经历过什么不道德的事情?学生会 七嘴八舌地讲一些经历过的事情,课堂气氛活 跃起来,此时可引入职业道德和道德的区别,讲述导入案例.课中,采用“设疑提问———探究分析——— 发现问题”的教学形式,由教师引导学生带着 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实践证明,这一教学形式 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的解决又让学 生不断体验到成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根本上改变现行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听得懂但又不会解疑的弊病。首先,探究 式教学是以提出问题为始点,以探疑求知为主 要教学活动方式,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素质 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不 仅要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还要深入案例相关 的背景资料和最新的知识,才能为学生创设较 好的问题,营造探究氛围,把学生引导到探究 之路上来;其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发现问 题,提出质疑,而这些问题很多都是教材中没 有现成答案的,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 要注意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既要加大审计 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注意相关学科的 交叉点,把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都设想出来。这一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课后,通过“案例反思、作业设计及交流、导入下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来巩固延伸教学内 容,深化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学生逐 步积累了有效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提高了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确保学生主 体地位,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突出了学生 的“自主参与”,从“学会”走向“会学”;同时促 使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二)建立高质量案例库。案例教学能否取 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选择案例,是审计案例 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但目前的案例教

学效果 不能令人满意,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高质 量的案例。要进行有效的案例教学则必须有一 个质量优秀的、结合中国实际的审计案例库.建立高质量案例库需正确挑选审计学教 学案例,要选择具有真实感、启发力、典型性的 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真实感是指审计案例必须 来源于实际工作,但在提炼过程中,为了使案 例有更多的逻辑扩展空间,更加吸引学生,还 应虚拟一些经得起逻辑推理的生动情节,将学 生真正带入审计工作的现场。案例要有启发 力,即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其 进行分析和思考。案例必须有目的地设置一些 问题,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外露的,即 明确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也可能是隐含的,即把问题隐藏在一般描述中让学生挖掘处理.典型性是指审计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可以选择 一些古今中外的典型案例进行研讨,以有利于 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 果.(三)应用网络建立仿真式案例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电教演示教 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和审计案例结合起来,以大幅增加信息输出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 抑制学生的疲劳感,提高学习效果。信息多媒 体化可以提供高保真度的声音、照片质量的图 像、二维和三维动画以及活动影像,使信息内 容逼真、形象、丰富而完整。信息可以以各种方 式刺激人们的感官,有利于人们的无意识记 忆,促进短时记忆。同时,人们对信息内容的接 受和理解也更容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 仅使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量大大增加,而且使 学生不易疲劳,色彩和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大 脑兴奋点,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仿真式案例教学模式的形式,比较典型的 一种是利用信息多媒体化和审计案例结合起 来,把审计案例制作成多媒体视听资料,增强 学生的直观感;另一种形式是制作课件,将多 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加以结合,以网页的方式 将学习内容展示给学习者。具体来说,是以网 页的方式并结合动画、声音、视频等方式构建 课件的主体内容,开辟“案例讨论室”、“模拟会 计师事务所”等多个交互环境,这样就能够做 到图文并茂,将有关联的实践内容真实地再现 于网络之上,以增加对该门课程的感性认识,对于学生理解该门课程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不但具备科 学性、艺术性,更具备良好的教学性,从而提高 教学效果.(四)采用广义案例教学模式。首先,审计 课程的内容相对财会类其他课程来讲,说教 性、规范性内容较多,使得教师在教学技术上 的把握难度较大;其次,审计课程内容综合性 极强且涉及面较广,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不仅 是知道而且要精确,不仅掌握财务基础知识和 基本审计理论,还要对法律、金融、国际事务等 均有所知;另外,审计业务的处理

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创新 篇2

一、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 会计师事务所正在将传统审计服务责任拓展到鉴证服务责任, 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拓展技能。其次, 在审计模式由制度基础转向风险导向时, 审计实践发生相应变化, 需要对审计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另外, 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通过后, 审计环境的变化要求学生们必须具备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处理公司治理和其他PACOB要求的事项的能力。为此, 必须对传统的审计教育进行改革。

目前, 大多数高校在审计课程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 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 即老师讲、学生听, 这种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费时费力, 课堂输出信息量少, 导致审计教学“假、大、空”, 教学气氛沉闷, 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尽管有些高校在审计教学中采用一些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的分析来活跃课堂气氛, 但是教师在上审计案例课时, 仍然采取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这种授课方式不适合案例教学。讲述审计案例先要介绍案例的背景、该案例发生的经过、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 做账的依据和一些原始凭证等, 这些大量的信息仅在黑板上板书显然行不通, 一些原始票据在黑板上更无法展示。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不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致很多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 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审计环境及审计业务需要。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2007年2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高度重视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强调实践教学是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不仅应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重点应掌握审计方法与技巧。案例教学是审计实践教学的基础,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对典型审计案例的深入剖析, 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

二、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 企业对具有宽广知识面、开拓创新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必须创新, 改变过去的“满堂灌”教学方法,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审计人才。

(一)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 需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课前, 运用双向导入即承上启下的引导、典型案例引入两种方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 诱发其学习欲望, 让学生悟出教学内容。导入案例时要有导入提问, 提问引入课堂中即将讲述的理论, 是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经验就能够回答的问题, 不要涉及复杂理论问题。导入提问应该是开放式的, 从而活跃课堂的讨论气氛。如讲述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这一章时, 可以先提问:你经历过什么不道德的事情?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讲一些经历过的事情,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此时可引入职业道德和道德的区别, 讲述导入案例。

课中, 采用“设疑提问———探究分析———发现问题”的教学形式, 由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实践证明, 这一教学形式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问题的解决又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从根本上改变现行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听得懂但又不会解疑的弊病。首先, 探究式教学是以提出问题为始点, 以探疑求知为主要教学活动方式, 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 还要深入案例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最新的知识, 才能为学生创设较好的问题, 营造探究氛围, 把学生引导到探究之路上来;其次,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发现问题, 提出质疑, 而这些问题很多都是教材中没有现成答案的, 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注意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既要加大审计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还要注意相关学科的交叉点, 把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设想出来。这一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 提高了自身素质。

课后, 通过“案例反思、作业设计及交流、导入下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来巩固延伸教学内容, 深化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学生逐步积累了有效的学习体验, 进一步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确保学生主体地位,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参与”, 从“学会”走向“会学”;同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 提高了自身素质。

(二) 建立高质量案例库。

案例教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选择案例, 是审计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 但目前的案例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高质量的案例。要进行有效的案例教学则必须有一个质量优秀的、结合中国实际的审计案例库。

建立高质量案例库需正确挑选审计学教学案例, 要选择具有真实感、启发力、典型性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真实感是指审计案例必须来源于实际工作, 但在提炼过程中, 为了使案例有更多的逻辑扩展空间, 更加吸引学生, 还应虚拟一些经得起逻辑推理的生动情节, 将学生真正带入审计工作的现场。案例要有启发力, 即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促使其进行分析和思考。案例必须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外露的, 即明确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也可能是隐含的, 即把问题隐藏在一般描述中让学生挖掘处理。典型性是指审计案例应具有代表性, 可以选择一些古今中外的典型案例进行研讨, 以有利于深化对问题的认识, 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 应用网络建立仿真式案例教学模式。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电教演示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和审计案例结合起来, 以大幅增加信息输出量, 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抑制学生的疲劳感, 提高学习效果。信息多媒体化可以提供高保真度的声音、照片质量的图像、二维和三维动画以及活动影像, 使信息内容逼真、形象、丰富而完整。信息可以以各种方式刺激人们的感官, 有利于人们的无意识记忆, 促进短时记忆。同时, 人们对信息内容的接受和理解也更容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不仅使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量大大增加, 而且使学生不易疲劳, 色彩和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大脑兴奋点, 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仿真式案例教学模式的形式, 比较典型的一种是利用信息多媒体化和审计案例结合起来, 把审计案例制作成多媒体视听资料, 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另一种形式是制作课件, 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加以结合, 以网页的方式将学习内容展示给学习者。具体来说, 是以网页的方式并结合动画、声音、视频等方式构建课件的主体内容, 开辟“案例讨论室”、“模拟会计师事务所”等多个交互环境, 这样就能够做到图文并茂, 将有关联的实践内容真实地再现于网络之上, 以增加对该门课程的感性认识, 对于学生理解该门课程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不但具备科学性、艺术性, 更具备良好的教学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 采用广义案例教学模式。

首先, 审计课程的内容相对财会类其他课程来讲, 说教性、规范性内容较多, 使得教师在教学技术上的把握难度较大;其次, 审计课程内容综合性极强且涉及面较广, 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不仅是知道而且要精确, 不仅掌握财务基础知识和基本审计理论, 还要对法律、金融、国际事务等均有所知;另外, 审计业务的处理还需敏锐的职业分析、判断能力和高尚品格的支撑, 审计业务的锻炼需要很多的实践活动。对于审计课程尤其是审计案例课程来说, 更多需要的是“职业判断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模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概念, 即由教师事先布置案例资料供学生们自行阅读和理解,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最后总结。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的案例教学基本采用这种方式。狭义的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训练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的培养, 适合于班级规模小, 学生层次齐、且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好、课前准备充分、教师资质高、案例素材综合的情形。该模式的起点对学生和教师都是较高的, 要达到案例教学的终极目标的难度也很大。广义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事先对教学资源按照教学目和进度划分相应层次, 然后逐一开展。可将审计案例课程的内容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 初级层次着重训练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中级层次着重训练学生的检索和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 一般需要教师给出典型性案例资料, 通过学生自己进一步查阅文献来进行分析, 激发学生对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高级层次的训练是狭义案例教学所进行的内容, 需要综合性、完整性的案例来支撑教学内容, 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目前, 绝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学专业的人数学生较多, 财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等均有一定的局限。从现有的审计案例教学的状况来看, 对于审计案例的教学更应定位于广义案例教学模式, 来逐步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摘要:目前, 审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效果较差的症结在于教学方法存在缺陷, 因此必须创新案例教学方法。本文从启发式教学、建立仿真式教学模式等方面论述对审计案例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启发式教学

参考文献

[1]赵兰芳.论案例研究法在会计领域的应用[J].会计研究, 2005.10.

[2]何玉.国外审计教学研究及启示[J].生产力研究, 2008.7.

[3]何芹.审计实践教学及其管理模式[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8.

解析基础审计学中的实际案例分析 篇3

关键词:基础审计学 实际案例 教学意义 案例分析 案例应用

1.基础审计教学的实际案例应用

1.1实际案例分析在基础审计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基础审计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在基础审计教学中应用实际案例分析,能使学生将所学的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计实务能力。同时,实际案例教学法与社会的审计工作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分析,对社会审计实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实际案例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对于学校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极为关键。

1.2基础审计教学中实际案例的特点

在基础审计教学中应用实际案例分析,第一,实际案例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综合性,大多数教学案例都是来自于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真实案例,或在真实案例基础上经过一定加工的适应教学目的的案例,因此,这些案例的客观性、综合性较为突出,对于学生的审计综合能力培养意义重大,能将基础审计学习的理论知识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第二,实际案例可以是社会的真实案例、也可以是在真实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加工,其来源广泛,反应的审计信息量大、信息开放,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对审计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学生对审计知识的应用和深入研究。第三,实际案例对于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有较高要求,是针对于提高学生审计综合能力而设计、实施的教学手段。同时,实际案例还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审计发展观,对于深化审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知识的理解、运用等能力极为关键。

2.实际案例教学应用分析

2.1基础审计教学中实际案例应用分析

基础审计教学中实际案例的综合性是审计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表现。首先,基础审计教学的实际案例有很强的教学目的性,需针对基础审计教学目标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结合审计学理论知识及国家的法律、法规等进行分析、研讨,以提高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审计实践能力。其次,基础审计教学应用中实际案例的选择要科学、合理。一方面,大案例与小案例结合教学。突出大案例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选择篇幅较长、影响较大、生动实用的案例;突出小案例的生动形象和较强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审计知识应用技巧。总之,在案例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审计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早期案例与近期案例相结合。对于早期的一些经典案例,一定要重视其在基础审计教学中作用的创新发挥,以当时的审计理论、实践为基础,结合审计学的发展,对早期案例进行深入的、创新的剖析,在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早期实际案例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同时,重视社会新型案例的加工与应用,使教学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发挥基础审计教学的实用性。此外,还要重视对审计学有深远影响的实际案例的应用,这些案例对社会审计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同时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分析,教学应用条件较为成熟,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再次,注重实际案例分析的一般性和争议性研究,引导和启发学生参与实际案例的收集、分析、讲解等,使其在对案例一般性的认知中、对案例争议性的辩论研讨中最大限度的获得教学收益,提高自身的审计综合能力。

2.2基础审计教学中实际案例应用体会

基础审计教学中应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主要掌握三个关键环节。第一,重视课前的准备环节。一方面,教师对案例进行精心的挑选,并将实际案例整理成资料发放给学生,督促学生在课前对案例进行分析,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重视案例中审计理论知识的相互结合、以案例为基础拓展审计知识外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前应积极的进行准备,认真研读、讨论老师下发的资料,利用网络资源,尽可能熟悉案例,将所学的审计知识与案例联系起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第二,重视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发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首先,在基础审计教学课堂上针对案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确保学生对实际案例的深入了解。其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案例与课本知识的联系进行充分的思考,并有足够的时间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课堂教学参与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再次,教师要积极的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通过适当的方式、合理的提问等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并要使学生明白实基础审计学的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鼓励同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寻找、总结审计学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审计学知识应用能力。第三,重视课后的归总、评讲。基础审计教学中实际案例分析的讲评、归总相当重要,是审计学知识深化和升华的关键。一方面,教师对案例设计的难点、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审计知识,掌握审计实践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对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过程中的新颖观点给予肯定、认可和鼓励,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好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于综合性审计人才的需求。

3.结语

基础审计学的综合性决定了其知识结构的复杂性,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并将其理论知识渗透其中,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审计知识的应用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作素养,为社会输送实践能力强、思维灵活,具有创新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的专业审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天鹏,朱龚.浅析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运用[J],金融经济:下半月,2013(12):142-144.

[2]韦霞.审计教学案例选择与问题设计[J],财会通讯(上),2014(03):18-19.

[3]王旻,周在霞,姜汝川.利用案例教学法解决会计专业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253-253.

审计学案例讨论课资料会计07 篇4

辛西娅·库珀,世通公司审计部副总经理,《时代》周刊2002年风云人物之一。199

4年,辛西娅受雇于世通公司,从事内部审计日常工作,从一名基层小职员做起,几年后升任

审计部副总经理,主持内部审计日常工作,主要负责经营绩效审计。2001年,公司收入开始急剧下降,2003年3月,公司无线通讯业务负责人说,公司财务部门从他的准备金账

上拨走了4亿美元,以提升对外报告的盈利。于是就此问题,她到负责公司财务审计的安达

信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核实,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粗暴地拒绝了她,并声称没有没问题

且只对公司首席财务官负责。与此同时,公司首席财务官亲自出面生气的警告她说:公司财务一切正常,别自作主张!对于许多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公司首席财务官和安

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话是金科玉律,绝对不会再有二话。可辛西娅偏不,她说:但有人对我怀有敌意态度的时候,我知道为什么。正是凭着这股刨根问底的牛劲和对内部审计事业的执

着,她和她的两位同事(一位:哲恩,擅长计算机技术的内部审计师;以为审计部高级助理)

开始从这笔账查起,由于种种限制,他们只能深夜秘密加班,凭着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哲恩

进入公司计算机会计系统,查阅了公司的大部分账目。正是在这次检查中,她们意识到了问

题的严重性,发现公司首席财务官从2001年起每个季度都用一种非惯例的手段来作账,这

种做法使得公司的利润虚增了数十亿美元。至此,世通公司的造假情况基本上真相大白。辛

西娅于2002年6月将调查结果通知了公司高层——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并举报说公司正在做假账——虚增盈利38亿美元。后来,她又向国会调查人员如实提供了所有材料。2002年

6月23日,世通公司开始接受全面财务审查,随着审查的进一步深入,这一数字可能高达

110亿美元,而此前估计91亿美元就已经表明这是美国历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会计敲

诈案。IIA执行主席威廉指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有很广泛的作用,在世通公司事件中,内部审计人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揭露世通公司丑闻的是一批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内部审计

人员,这让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不得不另眼相看。

要求:根据你学的内容,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在对本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谈谈对你的启示。

2、中国的“国家审计风暴”案例分析

在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刮起“审计风暴”之后,素有铁面审计长之誉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16次会议关于2004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时指出,通过对38个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查出各类问题金额高达90.6亿元,占审计资金总额的6%。审计署对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后查出,12个部门存在预算编报不真实的问题。一些部门的下属单位虚增多领预算资金多达 4.91元,26个部门违规转移挪用财政性资金10.75亿元。14个部门向下属单位或相关企业转移财政性资金9.35亿元;19个部门或其下属单位隐藏截留财政资金和其他收入,设置账外账,小金库共3.5亿元;31个部门挪占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21.42亿元。

在李金华的报告中,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多次被点名。据审计,2004年,国家发改委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04.5亿元时直接预留74.8亿元;在审批下达的229.7亿元中,实际落到项目的资金未达到要求。审计署抽查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2003年-2004年下达的县际和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发现9省124个项目存在多种名义重复申报或多报建设规模等,获取中央补助资金13.2亿元。在对2004年读中央预算管理的审计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中央部门人均基本支出水平差距较大,据45个中央部门2004年对决算抽查,基本支出人均水平高低相差10倍以上。人民银行、国家广电总局的手指未完全纳入中央预算。审计报告因此提醒财政部采取措施,尽快加以规范。审计署去年对长城、东方信达几家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审计,共抽查这些公司收购的金融不良资产5544亿元,占其收购总额的39%。此次审计共查出各类违规、管理不规范问题和案件线索715.49亿元,占抽查金额的13%。大量国有资产在此过程中流失。在对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10家中央企业原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审计发现,10家企业对外投资、借款、担保等造成了145亿元,主要是由于不按照程序决策、违规决策和管理不善造成的;违规处置资产、关联方交易让利、违规经营等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20亿元,审计还发现,少数企业领导人及下属企业经营管理人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问题比较突出。这册审计共审查出违规转移国有资产、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等涉嫌经济案件线索9件,涉案金额16亿元。审计风暴引起社会关注的同时,也有利地推动了政府部门的依法执政。

要求:在分析本案例的基础上,请结合我国政府审计的情况,谈谈我国政府审计的现状,试图谈谈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取向,及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3、琼民源事件案例:

我国股市重大违规案例之一琼民源事件:1993年上市的海南民源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房地产和农业,1995年利润仅为38万元,是深市股价最低的垃圾股。该公司在1996年年报中称其利润为5.71亿元。该公司股价也扶摇直上,从1996年初的每股2元左右猛增为1997年2月底的25元左右,创下涨升12倍的神话。

1997年2月28日下午,琼民源召开1996股东大会,因末按时结束,董事会决定3月3日下午继续举行,并申请在开会期间“琼民源A ‘停牌,待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后复牌。但3月3日董事会全体成员辞职,导致无法刊登股东大会决议,由此琼民源长期停牌。1998年4月29日,由国务院证券委、国家审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在对琼民源公司的1996年报涉嫌违规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调查之后,终于公布调查结果,琼民源案水落石出。

原来声称成功进军北京房地产1996年利润比上一增加l000倍、将进军通信领域并在美国拥有一家上市公司的美好前景竟是一场骗局;在严重失实的数据背后,是琼民源的控股股东民源海南公司与深圳有色金属财务公司联手,在二级市场获取暴利。据统计,截止到1996年12月31日,琼民源公司的在册股东仅为4.9四万人,但到1997年2月28日,股东人数已猛增到10.7万余,其中持股量在3000股以下的股东为9.8万人;换言之,在停脾前两个月的时间里,把琼民源由丑小鸭捧成天鹅的庄家,已陆续远远遁去,而根据琼民源年报业绩蜂拥入市的散户成为该公司的社会公众股东主体。

1998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对琼民源案的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琼民源1996年年报称利润中,有5.69亿是虚构的,并且虚增6.57亿元资本公积金;鉴于琼民源原董事长兼总经理马玉和等人制造虚假财务数据涉嫌犯罪,证监会将有关材料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998年6月1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称被告人马玉和为制造琼民源有良好业绩的假象,以达到接管北京凯奇通信总公司发行10亿元可转换债券的目的,遂于1996年5月至1997年1月期间,以签订虚假的《合作建房合同书》、《权益转让合同书》、《关于北京民源大厦前期工作经济补偿协议书》,利用借款进行循环转账等手段,编造4项虚假利润来源,虚构琼民源1996利润总额为5.0亿元人民币(中国证监会处理意见中称虚构利润5.4亿),后授意被告人斑文绍(琼民源财会人员)将这虚构的4笔利润编入1996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上报给中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被告人马玉和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授意被告人斑文绍配合海南大正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资产进行评估,虚编资本公积金增加6.57亿元人民币。并于1997年1月22日、2月1日在传媒上公布,误导广大投资者,严重损害琼民源股东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12日对“琼民源”一案做出一审判决:原海南民源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民源大厦董事长、北京凯奇通信总公司董事长马玉和,因犯

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会计师事务所退休干部、海南民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聘用会计斑文绍因同样的罪名被到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

要求:从本案例分析,结合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角度,谈谈应该如何提高审计质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被查近两年后,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原副行长王益涉嫌受贿一案于3月30日上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检方指控王益受贿1196万余元。

当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附近飘着小雨,法院门口略显冷清。当日除王益案在此审庭外,还同时审判多宗案件。包括《财经》在内的数家媒体在申请王益案旁听时,均受到严格盘查。此前2008年6月8日,王益被中央纪委专案组控制,随后被“双规”,2009年1月因涉嫌受贿罪被捕。同年2月,中央纪委监察部通报称,王益利用职务便利为其亲属及他人经营活动谋利,收受巨额钱款,已对其实施“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

王益导火索之一,系国开行河南的一笔巨额贷款。

有关部门提供《财经》记者的材料显示,2007年是国家开发银行改制转型年,国家审计署和银监会分别往国开行各地的分行下派了工作组,进行了3个月到半年的审计调查。审计署人员从国开行的账目着手,检查项目公司的账目,在“延伸审计”中查到了相关名目,涉及了国开行副行长王益的前任秘书孟涛2003年在国开行河南分行针对当地企业的一个项目贷款。这是国开行正式在郑州开展的第二笔贷款业务。在贷款发放之后,这家当地企业从贷款的资本金中,将一部分钱以“融资奖励”的方式,支付给北京一家房地产企业。而这家房地产企业作为管道,最终将线输送给王益的前任秘书孟涛。尽管这笔钱非常少,但引起了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在这次审计中,国开行共处理有关责任人22名,其中免职2人,停职2人,通报批评18人,涉及厅局级干部10人。据《财经》记者了解,王益案的另一分支,则涉及太平洋(17.30,0.00,0.00%)证券蹊跷上市。2007年12月28日,太平洋证券(601099.SZ)在上交所挂牌,市场震惊。此前2004年、2005年太平洋证券分别亏损1623万元和2亿元,2006年才扭亏为盈。太平洋证券筹划上市前,曾进行两轮增资扩股,股本扩大1倍,股东数量也增加到16家,其中更有“神秘”股东天津市顺盈科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出资1503万元,持太平洋证券1%原始股,上市后市值高达近三亿元。该公司注册于2001年,法定代表人为王益胞弟王磊,其主要股权后转让至胞妹王薇。2007年5月16日,王薇亦于名义上退出。这一细节正是中央纪委监察部所述的“利用职务便利为其亲属及他人经营活动谋利”。现年54岁的王益,系云南人,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央顾问委员会办公厅,曾担任领导人薄一波的秘书。1992年,王益任国务院证券委办公室副主任;1995年11月出任证监会副主席时,年仅39岁;1999年2月,王益调任国开行副行长,官至副部级直至案发。《财经》记者获悉,此次庭审,王益被指控的受贿行为主要发生在国开行任职期间,部分涉及其担任证监会副主席一职。

另据《财经》记者了解,王益另有两名老部下被查,一为雷波,王益任证监会副主席时雷波为其秘书,雷后来曾任证监会上市部副处长,并于2006年出任国金证券(20.74,0.00,0.00%)董事长;另一人为银河证券总裁肖时庆,肖曾任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股改办副主任等职。2009年5月13日,肖时庆因涉嫌受贿被捕。

审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篇5

一、教学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及其在专业中的地位

《审计学原理》是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财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开设时间在《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之后。

2、课程的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对审计实务的教学安排比重较大,包括案例教学和实训教学比重40%.3、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计划课内学时72,4学分。

4、教学媒体的应用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包括:基本教材、审计实训多媒体软件。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审计实训多媒体软件主要是通过审计实例的情景模拟,对审计实务全程操作.二、大纲本文

第一章 概论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理解审计的概念、特征、对象与职能;掌握审计的分类与作用。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第一节审计的概念

一、审计的涵义

审计的定义 审计关系人 审计的基本特征 现代审计

二、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审计与会计的联系 审计与会计的区别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

审计产生的原因 不同组织形态审计的产生 社会主义时期的审计

二、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西方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西方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西方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四、现代审计的发展

20世纪以来审计的重要发展 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审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的概念和作用

二、审计准则的组成

三、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框架与内容

第四节 审计的分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第二章 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的主要职责和权限;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任职资格、素质要求、职业道德及法律责任;掌握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和独立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第一节 审计组织

一、政府审计机构

二、内部审计组织

三、民间审计组织

四、我国审计组织体系

第二节 审计人员

一、审计人员资格

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三、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审计的程序;理解审计的目标;掌握审计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审计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审计完成阶段的主要工作。

第一节 审计目标

一、审计总目标

第二节 审计程序

一、审计计划阶段

二、审计实施阶段

三、审计完成阶段

第四章 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法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了解审计计划的涵义及作用,制定审计计划的步骤,分析性复核程序的的涵义及用途,审计方法的意义及选用要求;理解在审计各阶段运用分析性复核的过程;掌握审计计划的内容,审计的技术方法特别是抽样调查技术方法在审计中的运用。

第一节 审计计划的涵义、作用和内容

一、审计计划的涵义

二、制定审计计划的步骤

三、审计计划的内容及编制

第二节 分析性复核

一、分析性复核的涵义

二、分析性复核的内容和常用方法

三、计划阶段的分析性复核

四、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的分析性复核

第三节 审计方法

一、审计的基本方法—账户入手审计方法

二、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三、审查客观事物的方法

四、统计抽样技术的应用

五、审计方法的选用原则

第五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如何收集、鉴定和综合审计证据;理解和掌握如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涵义

二、审计证据的分类

三、审计证据的特征

四、审计证据的获取

五、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和管理

第六章 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学习指 导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审计重要性的涵义以及审计风险的涵义和特征;熟悉审计风险的分析以及评价审计结果对重要性的考虑;掌握影响审计重要性的因素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掌握审计三要素的关系以及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涵义及运用范围

二、重要性的影响因素及层次

三、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四、评价审计结果对审计重要性的考虑

第二节 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和特征

二、审计风险的要素

三、审计风险分析

四、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

第七章 内部控制及控制风险评估

【学习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熟悉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局限性;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主要内容,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记录方法及其优、缺点,掌握如何评估控制风险,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的内容以及符合性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涵义与目标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三、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四、内部控制构成要素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

一、业务循环及其分类

二、了解内部控制

三、记录对内部控制的了解

四、控制风险的评估

五、内部控制评价

第八章 货币资金审计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审计目标,明确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及符合性测试的程序,重点掌握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审计。

第一节 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

一、货币资金审计的目标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第二节 货币资金的实质性测试

一、现金审计

二、银行存款审计

三、其他货币资金审计

第九章 销货与收款循环审计

[学习要求]了解销货与收款循环的主要经济业务,理解本循环主要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掌握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及主营业务税金附加,营业费用等项目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及审计目标

一、业务循环与审计

二、销售与收款循环

三、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测试

一、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二、应收账款审计

三、坏账准备审计

第三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一、应收票据审计

二、预收账款审计

三、应交税金审计

四、其他应交款审计

五、主管业务税金及附加审计

六、营业费用审计

七、其他业务利润审计

第十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学习要求]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掌握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等项目的审计要点。

第一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及审计目标

一、购货与付款循环

二、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目标

第二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如实质性测试

一、应付账款的审计:

二、固定资产审计

三、累计折旧审计

第三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一、预付账款审计

二、在建工程审计

三、固定资产清理审计

四、应付票据审计

第十一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学习要求】本章学习内容主要是存货审计和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理解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中各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存货的审计,重点掌握存货的分析性复核程序、监盘程序、截止程序;生产成本的审计,理解直接材料审计、直接人工审计、制造费用审计程序;了解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等具体项目的审计目标及审计程序。

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及审计目标

一、生产与存货循环

二、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目标

第二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测试

一、存货审计

(一)存货审计的意义

(二)存货的审计目标

(三)存货的实质性测试

二、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

(一)审计目标

(二)实质性测试

第三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一、应付工资的审计

二、应付福利费的审计

三、待摊费用的审计

四、预提费用的审计

第十二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中各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掌握负债类筹资账户、权益类筹资账户的实质性测试.第一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及审计目标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二)筹资与投资循环涉及的账户、凭证

二、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目标(一)筹资业务的审计目标(二)投资业务的审计目标

第二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

一、筹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一)负债类筹资账户审计

(二)所有者权益内筹资账户审计

二、投资循环审计的实质性测试

(一)审计目标

(二)实质性测试

第三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一)无形资产与长期待摊费用的审计

(二)长期待摊费用的审计

(三)应付股利等应付项目的审计

(四)管理费用等利润表项目的审计

第十三章 审计报告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了解审计报告的概念;审计报告的作用;审计报告的种类; 理解编制审计报告的步骤;编制和使用审计报告的要求。掌握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条件及格式;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及格式;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及格式;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和格式;

第一节 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格式与编制

一、审计报告的涵义

二、审计报告的种类

三、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和格式

四、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五、编制审计报告的一般步骤

第二节 审计意见的选择与表达

一、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三、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第三节 政府审计报告

一、政府审计准则

《审计案例及实训》教学大纲 篇6

一、大纲说明

(一)使用专业:会计电算化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审计案例及实训》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最高层次的专业课,该门课的主要内容是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审计循环。该课程实际上对所学知识进行了一次系统化的检验和应用,对学生所学知识能够起到一个综合检验、升华应用的作用,并能够帮助学生走出细枝末节,懂得要从大处做好财务工作。

2.课程目的: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了基础财务理论的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就所学相关学科的掌握情况通过在审计案例的分析中进行综合检验,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全局意识,为毕业后的实践应用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能力的引导。

3.课程任务: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对审计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一些简单的审计案例的分析,同时树立全局观念,懂得好的财务管理应当走出细枝末节,从大处着手。

(三)相关课程衔接

本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最高层次课程,必须建立学生已经具备比较丰厚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即必须已经完成了《统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并考核合格的基础之上。

二、课程目的基本要求 1.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2.熟悉审计职业道德和准则要求;

3.能够将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有机结合;

4.能够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组织方式收集审计证据; 5.能够参照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模板结合实际情况起草审计业务约定书;

6.能够根据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

7.掌握审计风险模型,并能够运用审计风险模型恰当地设计审计程序和审计范围;

8.懂得审计抽样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9.能够按照业务循环设计审计程序并进行一些常规审计案例的分析;

10.能够根据收集的审计证据情况结合审计风险的承受能力恰当地出具审计报告。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点

1.课程重点:综合所学各学科知识,对审计案例进行分析。2.课程难点:审计术语的理解。3.课程关键点:把抽象的术语通俗化,把分散的知识综合化。

四、课程内容及安排

(一)主要内容

1.概论:介绍审计的概念、主体、分类等;

2.审计准则、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介绍审计准则体系、职业道德要求以及应负的法律责任;

3.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介绍管理层认定的内容以及与审计目标的关系;

4.审计方法与审计范围:介绍审计组织方法与程序,以及审计范围的确定基础;

5.审计依据、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介绍审计依据的内容、审计证据的种类、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 6.审计业务约定书与审计计划:介绍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以及审计计划的内容构成;

7.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介绍审计重要性这一重要术语和审计风险模型;

8.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介绍内控要素以及在审计中如何对内控进行了解和评价,简单了解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的内容;

9.审计抽样:介绍审计抽样的原理、方法、应用; 10.审计流程:介绍审计流程的三个阶段的主要工作; 11.审计循环:分别从“采购与付款”、“生产与仓储”、“销售与收款”、“筹资与投资”、“货币资金”、“固定资产”等方面结合前面所学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对审计案例进行综合分析;

12.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介绍审计终结阶段的主要工作以及如何结合所收集的审计证据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

(二)实验、实习实训进程

以下实验应在完成了前十章有关审计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综合其他所学相关学科知识进行: 实验一: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实验二: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 实验三: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实验四: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实验五:货币资金审计 实验六:固定资产审计 实验七:审计报告的出具

五、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章节

主要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作业 题量

备注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1-1.2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定义

0.5

1-3.4.5

审计主体、分类、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0.5

2-1.2

审计职能则、审计职业道德

0.5

2-3

审计法律责任

0.5

3-1.2.3

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

0.5

4-1.2

审计模式、审计组织方法

0.5

4-3.4

审计程序、范围

0.5 5-1.2

审计依据、证据

0.5

5-3

审计工作底稿

0.5

6-1.2

审计业务约定书与审计计划

0.5

7-1.2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0.5

8-1.2

内控概述及内控了解

0.5

8-3.4

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 0.5

9-1.2

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抽样方法

0.5

9-3.4

审计抽样的应用

0.5

10-1.2.3

审计流程

0.5

11-1

采购与付款循环概述

11-2

内控了解与评价

0.5 11-3

控制测试

11-4

应付账款审计

11-5

材料采购审计

11-6

相关项目审计

0.5

12-1.2.3

生产与仓储循环概述、内控

0.5

12-4

存货审计 1

12-5

营业成本审计

12-6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0.5

12-7

相关项目审计

0.5

13-1.2.3

销售与收款概述、内控

0.5

13-4

营业收入审计

13-5

应收账款审计

13-6

相关项目审计

0.5

14-1.2.3

筹资与投资循环概述、内控

0.5

14-4.5.6.7

《审计学》案例库建设探索与尝试 篇7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2日

一、研究背景

审计学专业是我院2003年恢复招生的专业, 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第六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审计学》是会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其教与学历来为授课教师和学生所头痛。《审计学》又是建立在会计课程、财务、税法、经济法等等其他基础课程之上的后续课程, 在内容上是其他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结构上又自成体系;在渊源上现代审计学发轫于西方, 因此在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及行为习惯上也多有隔膜, 中西方企业的所有制、规模、运营方式等特性的差异导致了我国审计实务与西方审计实务之间的一些不同, 这些不同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在学习审计时的困惑, 因为从理论上我们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本身与西方审计是没有差异的。

近年来, 案例法在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试验与推崇。1910年科波兰德博士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率先使用案例讨论法进行管理学教学。1912年哈佛大学MBA课程首次采用个案教学模式。1921年科波兰德出版了第一本案例集, 并全力在哈佛商学院推广, 由此奠定了案例教学法用于管理学教学的实践基础。

二、《审计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审计学科具有的特点。

社会对审计人员与一般的财会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 集中体现在审计的工作的全过程对审计职业判断的依赖性, 而职业判断的准确性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实践经验。正因为如此, 各国在其审计准则中都明确强调对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学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 并且非常注重适当的专业训练。这种职业的特点使得审计比其他学科应更加注重基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 理应考虑社会实践的需要, 在学生的培养中加强技能与实践环节, 缩短与社会需要的差距。

2、教学实践的必然之选。

从事审计教学实践的教师普遍反映审计课程难教, 而学生则普遍反映难学、枯燥。的确, 审计课程在会计学科体系中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 体现在: (1) 课程内容条块分割, 逻辑性不强, 这一点明显区别于以报表或账户为线索的会计课程, 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系统把握; (2) 审计课程各种概念太多, 有时概念之间又相互交叉渗透, 使得教学内容在顺序上难以把握, 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一次性全部理解, 另一方面前后重复又使得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3) 审计工作的职业判断环境依赖性太强, 使得审计教学中从理论上似乎难以给出明确的、可操作的指导, 学生在学习完之后只能得到方向性的认识, 不像会计课程中掌握了一些可操作的技能; (4) 实际上审计课程有着严谨的逻辑和贯穿一致的理念, 有时甚至需要对专业用语的“字斟句酌”和深刻意会。在学习过程中稍有不慎, 就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和逻辑上的错误。

3、适应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方式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 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 许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实际需要。案例教学转变课堂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把理论学习放到大的社会背景中, 利于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并且加深对于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审计人员与一般会计人员相比, 要求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职业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 因而审计教学较其他同类课程教学目标更为高远, 要求审计教学具有更加超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借助于现实的教学案例对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无疑大有裨益。

三、研究现状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 (AECC) 在教学方式上要求以“教师授课为辅, 学生参与为主”取代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AECC第2号公告强调以案例教学、小组报告、实况模拟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的情形。

我国的专家学者们都认识到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案例教学的优点以及对采用案例法教学后的预期。如, 叶雪芳 (2001) 从理论的角度论述了采用案例法进行审计教学的必要性, 指出“运用审计案例组织教学, 对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以及在改革传统的注入式课堂教学方法为启发式等方面, 都会有明显的突破”。石爱中 (2005) 从审计学的学科属性角度出发, 建议审计学的教育, 应该有大量的案例教学, 应该要有实验室的实践, 还应该要有校外实际审计项目的实习。刘永泽 (2004) 在会计教育课题研究中也指出案例教学一直是高等学校会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为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 案例教学至少应包括财务会计案例、财务管理案例、审计案例和管理会计案例。要搞好案例教学, 主要应抓好案例搜集与整理这一环节。

近几年来, 关于审计案例方面的专著也多了起来, 李晓慧 (2002) 主编的“审计实验室”系列, 可谓审计案例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但其操作性不强, 主要从会计处理的合规性角度编写案例, 案例的分析一般为这样的会计处理是错误的,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制度应该怎样处理。并未突出审计概念、审计流程与程序。

高雅清 (2003) 所著“上市公司审计案例分析”则是实务工作底稿的集合, 按照业务循环收集了作者所承接过的不同公司的案例, 实务性很强, 但缺少分析, 可以作为一本参考书, 但是在课堂中结合讲课使用, 则有所欠缺。

此外, 业内著述更为多见的是一些重大的案件性质的案例, 这些案件都曾在发生的当时产生重大影响, 各种媒体报道较为多见, 因此获取较为容易。如杨庆英 (2001) 所著“审计案例分析”及刘华 (2005) 所著“审计理论与案例”, 这类案例的共同特点是引自媒体的报道, 注重与司法、经济、会计等层面的分析而缺少审计的技术性视角。

综上所述, 专家们对《审计学》案例教学法都表示了积极提倡的姿态, 而关于细节性的、操作性的具体方法和案例库的建设鲜有提及, 经典性的案例资料尚未出现, 这也说明了审计学案例教学法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实务界人士和教学工作者在案例的收集整理上作出了一些成果, 但一些过于侧重于底稿细节, 而另一些则过于专注于媒体的报道。

四、我院《审计学》案例建设的尝试

我院历来对教学研究非常重视, 特别是对新专业、新教法的鼓励, 学院通过项目资助的形式对《审计学》案例的搜集整理进行了支持。本次案例建设的核心理念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审计概念和审计流程、掌握实施各项审计程序的目的和操作方法,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案例类型包括背景性案例、操作性案例、分析讨论性案例和综合案例, 背景性案例与操作性案例是案例库的主体。

背景性案例主要使学生了解本学科所处的大环境、发展历史、政策的制定背景、行业的发展情况、职业前景及职业技能要求等情况, 尤其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的介绍, 应在介绍这些抽象概念之前, 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 介绍这些概念提出的历史事件, 这样就可以对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做出透彻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划包括中国审计市场状况、职业规范体系的演进、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审计与IT、风险导向审计等内容。

操作性案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通过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 使其很快地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包括: (1) 如何设计和描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制度中各种问卷的设计; (2) 审计文书的编写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怎样了解情况、编制审计工作计划, 怎样安排审计程序、运用审计方法、取得审计证据, 怎样编写审计工作底稿, 以及怎样对审计事项进行评价、做出审计结论和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意见; (3) 审计具体方法的运用包含错误的会计资料中舞弊的识别、错误的会计处理方法的识别、存货盘点表与账簿的核对等。通过案例描述中的情景模拟, 使学生能够很容易地理解难以想像出的审计专业概念术语。本次初步建设计划包括内控调查表与流程图、穿行测试、分析性复核、现金盘点、存货监盘、截止测试、函证的实施、抽样设计、审计差异调整表与试算平衡表、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等内容。

分析讨论性案例是针对审计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和实际中的热点问题,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辩论, 加深对某一重点问题的理解, 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分析之前事先布置所需要分析的问题, 由学生分析讨论, 然后教师归纳总结。这一类案例是在学生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理论之后, 通过案例的剖析, 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 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如, 对于是否承接某公司业务的决策, 教师可以把该公司的所有相关背景资料提供给学生, 然后由学生分成两族, 一组为统一签约, 另一组持反对态度, 由双方分别陈述理由展开辩论, 教师最后归纳总结承接审计业务适应考虑的因素, 比较利弊得出结论。再如给出一个审计人员审计成功 (或失败) 的案例, 然后分析该案例中审计人员所采用的审计路线, 在路线确定后收集了那些审计证据, 这些审计证据分别属于哪一类, 采用何种方法收集, 然后对这些审计证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评价, 得出审计结论。计划包括审计职业道德、审计风险的评价与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与管理当局的沟通、会计师事务所竞争战略与行业管理等内容。

综合案例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形成对审计流程实务的一个整体理解, 并能够对审计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动手分析, 如制定审计计划、确定重点审计领域、草拟审计报告等。

案例选取的原则是针对性、典型性、准确性和动态性。针对性是指每一篇案例应专门针对某一或某几个概念的运用, 或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典型性是指案例具有普遍适用性;准确性是指案例的客观性和数据的真实性;动态性是指案例要紧密链接学科和实际最新发展状况。

案例素材的来源有两类:一是根据其他人员已经撰写的相关书目、文章、评论, 以及专业类网站相关的新闻、报导、讨论、专题等, 再进行提炼或扩充。这类素材的优点是覆盖面广, 同时由于作者通常是业内专家和科研人员, 因而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参考价值。二是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和从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取得的资料自行编写案例。这类素材的特点是实务性强, 直接来自第一手资料。

在结构上, 案例包括名称、概念性理论、案例描述以及作业四部分。案例名称尽可能概括案例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做到名副其实。概念理论用于阐述案例中涉及到的审计的概念和技术。案例描述是案例的主体, 用于详细描述案例的实际情况, 主要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反映事件的过程, 分析来龙去脉。作业即要求学生运用概念性理论或已学过的知识对案例描述进行分析讨论。

五、实际完成情况

截至目前, 我们实际完成案例资料的编写、收集和整理共24篇, 其中背景性案例5篇, 操作性案例13篇, 分析讨论案例4篇, 综合性案例2篇。

背景性案例具体包括“注册会计师的诞生”、“审计准则的出现”、“80年代注册会计师诉讼爆炸”、“风险导向审计”以及“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格局”。操作性案例涵盖了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中的典型的、主要测试程序;实质性程序中案例以销售循环为主案例, 它又是一个综合性案例, 具体包括5个会计科目的审计, 16项细节测试, 除此之外, 还包括了审计中难度较大的存货部分的审计、审计抽样及试算平衡等;分析讨论案例主要集中于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综合性案例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销售收入循环实质性程序也可作为综合性案例。

实际使用中, 一方面在讲课过程中结合示例资料, 教师进行讲解, 体现审计流程与工作底稿的结合。同时, 我们作为精品课程 (网络课程) 的一部分, 上传网上, 供学生自学使用。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 《审计学》案例库的建设是积极而富有成效的, 加深了学生对审计概念的理解, 加速了学生掌握审计方法和工具的过程, 提高了学生对《审计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其镇.案例法:审计教学改革的探讨.审计与理财, 2004.7.

[2]张慧颖, 苗楠, 李光磊.电子商务案例调研及案例库建设.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4.10.

审计学案例教学方法创新 篇8

【关键词】 审计;案例教学;实践教学

审计课程是一门相对来说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内容复杂且抽象,课程中涉及到的定义、术语和技术规则等条条框框的东西非常多,对于初学者来说在理解上存在很大难度,就使得审计课程一贯给人留下枯燥难懂的印象。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多侧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偏轻实务技能的培养,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教学也缺乏必要的案例和实践,使得审计教学质量不高。在经济全球化、高新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新会计和审计制度已推出,审计环境日趋复杂,这些因素对会计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审计学课堂教育的不能与时俱进,就更加深了审计理论与实务之间的裂沟,审计课程的特点和重点就是要突出其实务性,为了更好地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务技能,必须合理地采取案例教学方式和合理开展实践教学。

一、合理地选择案例并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最好是根据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提炼并整改润色而成。来自于审计实践的审计案例会更加通俗易懂,可以加强学生对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等内容的了解,也会让学生更有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兴趣。作为教师,有机会应亲身参与会计师事务所与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实务工作,既可以获得实际工作底稿等实际审计的具体案例资料,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务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可以参考国内外专家的审计案例书籍和国内外知名事务所网站上公布出的案例,还可以收集财政部、审计署、中注协、证监会公布的处罚公告中涉及财会方面的案件并将其整理制成适用的案例,形成案例库。

另外,审计教师还应开拓视野,关心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气候、资本与证券市场。可以从财经媒体、报刊杂志和网络上查找新闻并探索其暴露的问题并做成案例,在收集资料时要注意不能只停留在记者的报道和网络数据上,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去网络和报纸上收集各类资料、关注证券市场实事要闻、分析上市公司年报、看相关的评论报道,让学生把相关公司的各年度年报数据都拿出来分析,独立判断事件的真伪,既可增强审计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和互动性,又可锻炼学生的会计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和独立判断能力,还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让学生实际调查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请被调查单位来评判学生建议的可行性。

为了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每章每节最好都有一个案例做引导。案例的选择应与课程密切相关,结合审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具有基础性和代表性,可以用来解释某一个或某几个知识点或原理性内容。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注意内容比较新、完整且长短适中,适合该章的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案例的把握水平和自身的分析能力有差异,内容的选取要让学生有可思考性,要结合学生的层次以及接受水平来选择,综合性和深度都要适当,以便能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充分讨论,对教学起到理想的促进作用。

二、案例教学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课堂讨论方式

1.大型案例不一定适合于课时有限的课堂教学。如果课时充足,也可安排专门的案例分析与讨论课,做深度分析。建议教师把编好的案例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做准备,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之前先熟悉案例做好预习工作,对案例分析有大致的思路并做出初步分析。也可以由老师定题,将案例分析布置成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分小组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自学审计案例还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中小案例比较适合课时有限的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意适时穿插引用简短的中小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可运用由多个小案例组合成的综合性审计案例来说明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和审计报告的完成过程。案例分析要尽量地符合中国实际。

3.在课堂讨论中,案例讨论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一般的大型审计案例都比较难,让初学的学生一个人独立回答比较困难,可对全班学生分小组,让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对讨论的结果进行系统阐述,其他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来反驳,教师最后做点评和总结。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要注意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维持讨论秩序、把握讨论方向,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各种问题,并逐一进行分析与讨论。为了督促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可以要求学生将讨论内容及过程做好记录并最后提交一份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上交,教师对其进行评分,评分结果计入平时成绩。在这样的案例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总结案例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分析和思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各种分析思路进行点评,所以除了应当具备准备和组织案例讨论教学的能力外,更应当具备将理论和实践进行贯通和融合的能力。

(二)多媒体手段的使用

审计课程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如果要配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则多媒体教学手段必不可少。利用多媒体、网络通讯等手段可使教师的课堂讲解更直观、内容更丰富且更具有吸引力,可促使学生学得更快且印象更深刻。不论从理解或记忆的角度来看,多媒体教学都能达到良好的辅助教学效果,它能实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生动效果,还可以增加每节课的信息容量,提高课密度,使授课内容达到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达到的饱和度,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学生往往反感排版密集的文字版PPT,最好能“删繁就简”,把教学内容用文本、图像、声音、影画等形式进行有机组合生动地呈现出来,通过借助多媒体使教学内容实现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这样既可避免满版的文字或表格给学生造成视觉压力,也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上,它只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辅助工具,还应与教师的讲授和板书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效果。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它独到的优势,对其还是应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看待。多媒体工具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太多种媒体的介入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导致学习效果不好,不能因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而使其成为教师的“负担”。要做一个图文并茂的生动课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会对教师提出很高要求:教师必须擅于运用office软件,能熟练掌握类似visio这样的绘图工具,最好还会制作flash;教师还应该擅于搜索所需的资料,能很快地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任何相关背景资料。

教师还应有快速反应能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能快速辨别出所接触的众多信息中是否有信息需要保留和分析,是否与所授课程有关。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使得教师们无暇钻研多媒体教学设计和分析那么多的信息资料并改造制做为授课所适用的资料。如果过于强调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会导致教师教学负担的加重,可能会削弱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审计实践教学的开展

单纯的审计案例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生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仍不能使学生身处真实的审计工作环境中。除了案例教学和多媒体工具的使用之外,还可以恰当的安排一些实践性教学模式,如审计模拟实验、亲身到事务所实习等模式,以强化审计案例教学效果。审计学课程实践性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审计模拟实验

审计实验能够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审计的具体操作,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审计理论的基础上,在实验室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来筹建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场所,模拟审计场景,为实践教学提供相应平台。审计模拟实验场所的建设包括硬、软件建设。现代化的硬件建设需要配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计算机,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应有高标准要求。软件建设是指需要购买一整套专用的审计实验课软件。在进行模拟实验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抽查被审计单位的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资料并编写审计工作底稿,使其对审计中会接触到的原始资料产生直观认识并切实体会到如何开展实际的审计工作,可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审计实习

为了让学生真正学好审计学这门课程,学校必须提高对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的认识,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努力争取与会计师事务所及内控较好的大中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甚至可以自办事务所安排学生实习,这样在校内和校外建立审计实习基地,就可更好地培养锻炼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安排为期一个月左右的课程实习,实习课程也计学分。在实习单位,应在指导老师的直接监控和指导下,以学生直接充当审计人员的角色来操作为主,这样可以检验其动手能力与独立判断能力。也可让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平时做审计实验的时候,每个学生一般只能够接触和处理到审计实务中的某部分流程,如果能在事务所实习,则可让学生参与对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整个审计流程,可以让学生对审计流程有个整体的把握,这对理解和掌握审计相关知识会很有帮助。

(三)审计方向毕业论文

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可以由教师将本学科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或值得写成论文的问题形成论文题库,交由学生选择写成论文,并规定每个学生的论文选题不能重复,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论题。也可以将实习与毕业论文相结合,让学生在实习单位就实习的情况做毕业论文,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审计实务的理解,使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

参考文献

[1]梅丹.我国高等审计教育改革探讨——兼谈南开大学审计教学的发展[J].教育财会研究.2009(3):53~56

[2]张雪梅.审计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8(4):70~72

[3]郝晓雁,辛旭.审计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 2007

[4]蒋乐仁.论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26~227

上一篇:进出口业务案例分析下一篇:医疗纠纷诉讼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