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CAD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CAD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精选11篇)

浅谈CAD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1

摘 要:近些年来,CAD智能绘图软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开始应用,由于其具备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等优势,这也使其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欢迎,有效满足了相关人员的操作要求,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便捷。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CAD智能绘图软件已经成为这些技术人员的基础技能之一,各个高等院校也将CAD纳入到课程当中进行教学,不过,从现阶段的教学成果来看,在CAD教学中的教学成效仍旧较低,这也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为此,有必要对CAD进行深化教学改革,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本文便对CAD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CAD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CAD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一、CAD的教学特点分析

CAD软件作为一款最为常用的智能化绘图软件,人们对CAD软件的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才能对该软件进行熟练应用。不过目前来看,许多高等院校在CAD教学中所选用的教材内容只涉及到基础性内容的讲解,而对于深层次的应用内容及实践操作涉及的却不够深入,而这就造成学生只能对CAD软件进行简单应用,但却难以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应用与创造,而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对CAD软件的功能发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很大影响。从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教师在对CAD软件教学时很难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而学生在学习CAD课程时,不仅要对基础知识进行理解,还要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去,并在实际操作当中对CAD的绘图经验进行积累。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CAD软件与其他软件或学科进行结合,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CAD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良好培养。可以说,CAD的诞生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所以学生必须要对CAD软件进行综合学习。

二、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现阶段,学生在进行CAD软件学习时,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强烈、模仿现象严重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其一,传统的CAD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的,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必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发挥,而要想使学生参与到CAD学习当中,就必须对这种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使其转变为一种以学生为核心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在课堂中加入互动环节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以此营造出一个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去,使学生能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讨论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其二,教师应也改变传统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将学习成果和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与共享,通?^整个班级的力量来获取新的经验与新的应用知识,并共同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明确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要想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此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就必须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参与,教师在对CAD软件进行教学时,必须紧紧抓住课堂中的任何机会,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想。同时,在进行CAD教学时,教师应将CAD课程划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学生之前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能够对这些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以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对图形进行绘制。在进行CAD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所遇到的问题在自身难以有效解决后,应向教师提出该问题,由教师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整理,然后在课堂中提出由教师与其他学生的共同讨论来予以解决,以此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CAD教学课程的学习当中,还能通过多种思维方式的讨论运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良好培养。在进行CAD教学时,教师应事先将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并在开始授课时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概括介绍,使学生能够对CAD课程有一个正确直观的了解,此外,在进行CAD课程教师时,还要对CAD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分步骤的讲解,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大量实践的知识点更要进行重点解析,以此确保学生能够对各个解析步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在解析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比喻、类比等方法的运用来进行教学,这样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

三、CAD教学改革措施

从实质上来讲,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熟练掌握的同时,还要形成良好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思维。在以往的CAD教学当中,教师所采取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匮乏,难以对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运用。针对这种状况,对CAD教学的改进必须要重视学生自身独立个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并应用启发式教学对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同时,在CAD教学改革当中,还要通过合作式学习的引入来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CAD教学能够通过合作式学习模式的应用来营造一个具备开放性特点的学习环境,进而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单数著增强,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常来讲,在CAD教学中应以项目作为导向,在教学中应对学生主体进行若干小组的划分,通过小组式学习来改变教师在教学当中的地位,使其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并在各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实时掌握,然后对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明确讨论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解决。教师应以任务式的教学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对学习任务进行明确,并通过线上授课+线下操作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在线下对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熟练掌握与操作,这样不仅能够避免CAD教学与操作相脱节问题的发生,还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良好培养。

参考文献

浅谈CAD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2

一、精选和优化教学内容

1. 在内容安排上,着重介绍基本概念,并适当介绍部分应用软件。

基本概念是系统学习计算机在机械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用及及开开发发技技术术的的基基础础,,如如果果丢丢开开基基本本概概念念,,只只介介绍绍软软件件,,就就会会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举一反三。反之,如果掌握了CAD/CAM的基本概念,就可大大提高学生自学相关软件的能力,对其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因此在内容安排上,我们按照产品的开发过程链,逐一介绍计算机辅助图形处理、CAD/CAM建模、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数控自动编程及加工过程仿真、CAD/CAM集成技术等,尽量做到深入浅出,使学生掌握基本工作原理及算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交互式自动绘图介绍AutoCAD和UG软件的二次开发,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发小型的零件库,在实践中实现课程的深化。

2. 在介绍实施方法时,突出思路和方法的多样化,并结合具体软件加深印象。

在CAD/CAM技术的各个环节中,采用不同的实施方法。如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我们分别介绍了变异式CAPP系统、创成式CAPP系统、交互式CAPP系统、综合式CAPP系统及CAPP专家系统,并结合“大天CAPP软件”进行教学,努力使学生掌握各种CAPP系统的工作流程及适用范围,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

3. 在关键技术中,突出产品建模技术,以适应CAD/CAM技术的发展,并结合相应软件作示范。

建模技术是今后CAD/CAM技术发展的方向,学生有必要了解当前流行的各种建模技术,以利今后使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从二维几何建模开始,逐一介绍二维边式、面式建模系统,三维线框建模系统,三维曲面建模系统,三维实体建模系统,更进一步引申到三维特征建模系统,同时以AutoCAD及UG软件作示范,其中着重介绍实体建模和特征建模,让学生自己动手创建简单模型,从而真正了解各种方法的具体实施。

4. 在CAD/CAM技术的实际应用中,以软件为例介绍数控自动编程及加工过程仿真。

CAD/CAM技术是数控机床等课程的后续课,学习之前,学生已通过实验对数控加工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他们对于数控编程的认识还停留在手工编程的阶段。因此,我们结合常用工程软件UG,向学生介绍典型零件数控自动编程及加工过程仿真的过程,从而使他们熟悉数控加工的各个阶段,一旦碰到复杂零件,手工编程实现不便时,就可利用自动编程软件进行编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在教学中引入最新科研资料,介绍CAD/CAM技术的发展动向。

作为一门新技术,CAD/CAM的发展和应用推广日新月异,因此,教师备课时有必要查阅最新的学术论文及科技报导,同时可将教师本人与CAD/CAM技术相关的科研成果的介绍引入教学。如我们在介绍“并行工程”的概念时,借鉴了最新的国内外科技期刊的有关文献,详细介绍“并行工程”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实施进展,以及应用,实施中的关键技术和成功案例,受到了学生欢迎。再如讲解“CAD/CAM软件的二次开发技术”一章时,引用了教师自主开发的减速箱三维快速设计软件的开发过程作示例,既帮助学生了解了二次开发的一般过程,又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1.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应用。

一直以来,我院的CAD/CAM技术课程,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克服了硬件资源紧缺的困难,始终坚持在专业机房开设。主讲教师制作了CAI课件,并在每次教学中不断更新改善,对于教学中涉及的相关工程软件介绍,由教师现场演示,在讲解正确操作方法的同时,还列举常见错误操作的处理方法,一堂课中往往穿插了理论讲解和软件操作实例,从而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网络教学的实现。

为了体现现代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结合本院实际,我们在校园网天空教室平台上自主开发了CAD/CAM技术课程网络课件,不仅提供了电子教案、程序、软件应用实例的网上学习与下载,还提供了习题和测试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网上信息的发布,发起研究性课题讨论,学生随时随地可上网查询和回答,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有效提高了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 课程考核改革。

CAD/CAM技术课程是我院较早针对应用型本科实现考核方法改革的课程之一,目前采用的考核形式是理论考试和上机测试相结合。其中理论考试采用了半开卷的形式,即允许学生考试时参考自己复习整理的提纲,从而避免死记硬背,减轻学生负担。上机测试成绩由课程结束测试和平时的上机作业成绩相结合,引导学生更重视平时练习,减少或杜绝作弊。几年来的综合测评反映,学生对这种考核方式是欢迎的,他们认为这样能够考出真实水平。

三、实践教学的拓展

目前各高等院校机械学科在CAD/CAM技术的课程安排中一般均包含了部分实践学时,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掌握CAD CAM原理的基础上了解常用工程软件,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和就业打好基础。如何充分利用课程安排的有限学时,选取恰当的工程软件,并帮助学生从了解直到熟练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方法,已经成为CAD/CAM技术课程开设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由于目前市场上CAD/CAM软件比较丰富,从AutoCAD到Solidworks、Solidedge、UG、Pro/E、Catia等,还有国产软件CAX-A、开目CAD等,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每一种软件显然是不现实的。仔细分析这些软件,其各有优缺点,但软件本身的结构形式与功用基本大同小异。教师只有通过剖析CAD/CAM软件的共性,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软件开发的基础知识,才能让他们真正掌握软件本身的内涵,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安排了用AutoLisp开发AutoCAD零件库和编制UG/NX用户化菜单和对话框的内容,并布置了作业以强化对二次开发内容的教学与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应用其它相关软件的能力。

当然,如果仅靠教师在CAD/CAM技术课程上的软件操作演示和学生的课外上机,就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工程软件,显然是不现实的。要使学生熟练掌握工程软件,就要在培养计划中安排必要的实践环节,提供硬件和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强化。本着这一原则,我院安排了CAD/CAM实训。在实训中,教师指导学生选定一个实物零件,通过自定的测绘方法得到实物零件的相关数据,利用集成功能型CAD CAM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零件的CAD造型,再确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接着进行后置处理得到指定机床数控系统的NC加工程序,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到机床上进行零件加工,并与所测绘的零件进行比较,最终整理完成实训报告。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切身体验了集成功能型CAD/CAM软件的基本功能,深入了解了CAD/CAM过程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CAD/CAM这门新技术的授课,我们认为既要综合介绍原理及基本概念,又要针对学生实际和重点内容,结合相应软件介绍实施方法,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学生只有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把握科技发展的脉搏,才能学以致用,课程的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我院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通过CAD/CAM技术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机械CAD/CAM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技术,熟悉常用的CAD/CAM软件工具,并能培养自主开发或二次开发CAD CAM软件的实践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将CAD/CAM技术应用于毕业设计等综合性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了软件应用和创新设计能力,这使我院机械类毕业生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更好地满足用人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浅谈CAD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3

一、发挥物理学科特点,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观

物理学的学科特点为模型化、多级性、多向性、表述多样性、思维转换性、假设与验证和实践性。而物理理论的建立,离不开物理实验过程,物理实验又与物理理论、物理规律密切结合。同时,物理又与其他学科联系密切,相辅相成,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物理教材内容多样性、生活性、趣味性、逻辑性是开展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础和保证,要注重对教材的挖掘拓展,努力进行教材的深度开发,以教师丰富的物理知识为基础,在熟练掌握物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这些物理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准确把握及正确应用。只有学生在对物理知识充分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才可能有更多时间用于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提高和保证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物理教学的基础是物理实验,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验过程,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原理通过直观的物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物理实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达到探究的目的,需要将观察过程、思维过程和操作过程密切结合,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亲自动手的参与欲望,又避免了简单、机械的操作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将学生操作兴趣转化为浓厚的探索兴趣,使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和认知兴趣。由于物理实验本身的特点,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物理实验过程,能彰显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又由于贴近实际生活,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有所用。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探究的动力;有了探究的动力,就有了创新的基础。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这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条件。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器材、不同的过程进行实验验证,体会实验过程,极大地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对所得信息进行遴选,对影响实验结果的诸多因素进行合理取舍,使学生在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应变和探究,锻炼他们的分析、想象、抽象、综合、表达能力,从而达到突破和创新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阔学生视野

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要适当布置一定的课外“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参与探究,以所学知识为基础,通过查找资料,总结规律,这样可以逐步培养他们学会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语言概括能力,达到创新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组织好学生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意见及见解,为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供足够空间,同时应在探究、实验、方法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去讨论、去求证,对于学生没有解决或不能以现有知识解决的问题,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探讨,及时对学生所缺乏的知识给予帮助,对应用的方法技巧进行指导点拨,使学生在相互讨论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充分挖掘潜力,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行为真正具有创造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设计性实验”的设计,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过程去验证,充分尊重学生思想,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和探索价值,在学生充满激情和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质疑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引导、妥善解决学生的疑问,在解答学生的疑问过程中,捕捉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及时恰当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能在不断探索中发现新问题,培养他们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及探究精神。这样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巧用学习中的矛盾,唤起质疑的欲望,激发质疑的兴趣及“刨根问底”探求的精神。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年龄特点出发,以科学合理的物理情境为出发点,以问题为引导开始学习。随着问题的发展,循序渐进,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从实验和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以及理论的逻辑推理等方面提出问题,进而求同存异、去伪存真,得出符合物理规律的正确结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重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外,还要指导学生善于质疑,没有质疑是不会有所创新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去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然后通过质疑提出问题,经过共同探讨再解决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和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志中.浅论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物理教师,2000(1).

[2]顾香娟.试论自然科学课程与创新教育[J].物理教师,2000(5).

浅谈CAD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4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客观地存在着复杂多变的情况,包括每一个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这说明任何一种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不能照搬照用。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观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教,自己的学中去发现问题,发挥想象。因而,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启动发现欲望,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启动发现欲望”,就是激发学生的发现动机,激活他们的创造思维,激起他们的创 造欲望。

当新旧的感知、认知或情感方面不一致时,学生便会产生感受的冲突,这种冲突就成了我们所说的问题。对问题的认知需求,就形成了创造的欲望,以在已知与未知之间维持平衡,并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究去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在这种动机的支配下,在探求的情景里,如果教师再给以期待性的语言,会立即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学习,使之进行发现的活动,因为学生在自尊心被人理解的情况下,会变得更加奋发。

如《麻雀》一课,记叙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凶恶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遭伤害的动人故事,歌颂了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为了启动学生产生强烈发现欲望,深刻体会“母爱”的力量的强大,在教学中,我从课外引进出示危险这一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危险”的词义,体会到往往是在某种情况、某种原因下有对自己生命安全形成威胁的可能,才构成“危险”。那么,《麻雀》一文中,小麻雀就面临着这种生命危险。于是,我说:“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读书,把这危险的情况读出来,读给同学听。”继而引导学生通过读,初步读懂“危险”的情况,情况越是危险,小麻雀生命岌岌可危,那么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孩子的母爱精神就越能打动学生,学生越学下去,思维就越活跃。

二、凭借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语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无论识字、阅读、听说、写作,都离不开创造,因为要表 达,就离不开阅历、情感,这就决定了语文的学习充满了创造。语文的学习以大量的阅读为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离不开固有的生活经验,离不开想象和联想。学生对于课文的信息,只有旧的相类似的信息的重新组合,才能理解课文的内容,这一过程也是创新。小学课本中有部分词句不那么浅白易懂,必须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揭示其中的内涵,使学生领悟这些词句的语中之义,言外之音。如《鱼游到了纸上》中那个青年跟游鱼融为一体,周围的一切他都不在意了„„我让学生想像当时青年画鱼的情境,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学生竟说到:“我觉得青年画鱼跟游鱼融为一体,就像《全神贯注》中罗丹‘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好像喝醉了酒一样’,跟女塑像融为一体了一样,周围的一切他忘记了,心中只有鱼„„”由于学生理解了“融为一体”,再加上想象和联想,于是创造性地领悟了句子的内涵。理解文字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查字典,查资料,揣测图意、文意,联想、想象等方法。在阅读中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理解语言文字,从中发展想象力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三、抓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是多方面的。我们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训练重点,找准结合点。在分析《飞夺泸定桥》一课的题目时,学生抓住“飞”与“夺”这两个字开展充分的讨论,充分开发自己的思维空间,分析出“飞”“夺”即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提示了课文的中心。“飞”即很快,“夺”即抢,无论是红军不畏艰险飞快地赶路,还是从敌人手中强占泸定桥,没有为革命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是不行的。因此“飞”与“夺”不仅概括了主要内容而且提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为了培养学生的命题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我训练学生给文章加小标题或换题训练。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后,我让学生不偏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情况下,进行换题训练,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给课文换的题有《烈火中的英雄》、《英勇的邱少云》、《遵守纪律的英雄》、《在烈火中永生》等题。当然,学生的题目不如课题精确、恰当。反过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给学生一个再创造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在学习《跳水》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要主动提出,学生在接触课题后,便提出了不少问题。例;谁跳水?为什么跳水?怎样跳水?跳水结果怎样?学生通过释疑,感到这个课题很好,能引人入胜。在理解内容时,学生又 2 提出了问题: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现那些人,那些物?他们之间有哪些联系?老师则抓住学生的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能启发学生思维,学生便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质疑、释疑。这比只靠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 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或者是文章内容都是可想象的有利因素。想象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补充功能和深化功能,对于故事结局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推测可能产生的新结局。这样,故事读写成了供学生发挥才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就可得到充分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例如《会摇尾巴的狼》这则寓言学完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老山羊说完就走开了,此时狼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后来又会怎样呢?”学生中有想象狼因为平时干尽坏事,恶有恶报,最后饿死在陷阱里;有想象狼被猎人发现后,活捉了送到动物园里去了;有想象老山羊离开后,找来猴子、熊、小象、马、小山羊等来到陷阱前,一起教训狼等。学生想象力被激活后,个个都成了妙语连篇的说故事能手。

如教《泸沟桥的狮子》第二课时时,在讲述到泸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时,我让学生通过品读第二自然段,欣赏作者对狮子的生动描写后,我又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作者,你对泸沟桥的狮子又怎样描写呢?有的同学说:“泸沟桥的狮子真顽皮呀!躲在母狮子的后面好像在抓痒。”有的说:“泸沟桥的狮子真欢呀!他们快活地数着天上的星星„„”他们发言热烈,想象丰富,畅所欲言,有趣地进行着创造的尝试。

想象的对象是生活中存在的,但尚未感知的形象,是有待创新的个体。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与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教材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浅谈CAD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5

[摘 要]目前,创新意识的培养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并被认为是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摆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实施创造性英语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我们英语教师在新形势下共同探讨的重大课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多问,要激发学生愿问,指导学生善问,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质疑多问 记忆力 想象力 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TH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2-0214-01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巧设疑问,最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定向――探究反射。而学生的质疑多问,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鼓励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上质疑多问?作为教师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营造活泼、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从自我压抑、教师的压抑和同学的压抑中解放出来。在和谐的人际互动中,让学生受到激励启发,引起思想共振,产生一系列新的设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始终用“爱生”这块磁铁紧紧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创设一种集温情、友情、亲情于一体的课堂气氛。微笑的面容、和善的目光、亲切生动的语气、形象活泼的手势,使学生如浴春风,不知不觉亲近老师。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状态之中,才能闪烁智慧的火花。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树立起学生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而这种心理优势则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

其次,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喜欢的是那些天赋好、学习优、升学有望的尖子生。但那种只会死读书,只知老老实实听话的学生是难以挑起时代赋予的重担。作为教师,不能因为怕“乱”了课堂,而限制学生的行为、语言。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能摸的让他们摸,能尝的让他们尝。在发挥他们多种感觉器官的同时,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二是要转变“一日所学,终生受用”的观点。有些教师不随潮流,不思进取,几年来甚至几十年来,不思充实自己,不思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因为怕被学生问倒,而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学。教师要克服这种得过且过的怠慢思想,把学生的好问作为自己不断进取的推动力,激励自己不断探索。教师要不断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由对英语喜欢到努力,由努力到成功,由成功到快乐,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形成,则要靠教师不断引导。

再次,要拓宽英语教学空间

对于英语学科来说,要想让学生能质疑多问,还应使学生善听会说,善读会写,善思会做。要坚持课内外结合,即“课内打基础,课外增才干”的教学组织方式,否则让学生质疑多问则是一句空话。

在英语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质疑多问,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激发学生愿问

学生的创新思维无论在课堂上、生活中都表现在好学好问。作为教师应因势利导,鼓励孩子们发表不同的见解,肯定胆大妄为地发问。如果教师要训斥,学生们的智慧火花便会被扑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质疑动机,培养兴趣,使他们在自觉的心理投入中享受质疑、问难的愉快。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的情趣因素,设计新颖的传媒方式并辅之以适当的背景材料使其与学生的感知联系起来,教师要有意制造学习“悬念”,诱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他们所有心理活动都有质疑问难。

二、指导学生善问

学生开始质疑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不受任何思想框框的限制,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充分发问。使学生的问题并不仅仅停留在字、词、句上,帮助学生形成有一定质量、有创造性的问题,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问题杂而乱的现象,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有效提问,什么是无效提问;什么是肤浅的问题,什么是深刻的问题。指导学生真正学会提问,把学生提问的着力点引向课文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引向“小而精”阶段。

(一)在答疑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

孟子说:“引而不发跃如也。”此话的意思是说善于教人射箭的人,总是引满弓;不射出去,却作出跃跃欲动的姿势。目的是教人得射箭要领,而不是代替别人去射箭。教师在答疑的过程中也要善于引而不发,即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维,拨正学生思路,不代替学生思考,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让学生自己化疑解难。这样,学生的思路得以扩展,而且印象深刻。辟如说,在谈到blue颜色时,学生们只知道是蓝颜色,不知道其他意思;于是,我举了例句:That he failed in the exam made him feel blue.并提示学生他在考试中失败后会感觉怎么样?学生们想了想后,说肯定是心情不好,又进而说“沮丧”。又如在谈到black颜色时,学生们只知道是黑颜色,其实,它还有很多意思,如black sheep,是字面意思“黑颜色的羊”吗?说法讲不通,我举了例句:John was a black sheep and was driven out of the Party.教师提示学生是褒义还是贬义?学生异口同声说贬义,进而归结出最佳翻译“害群之马”。这种集思广益、展开讨论、激活思维、形成共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有效记忆的过程。

(二)质疑多问,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挖掘他们的创造潜力,努力提高他们的自创能力,而让学生质疑多问则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在教学身体各部位的名称时,有学生提出ear与eye常混淆。很快有学生帮忙解决了难题。一学生说:“老师,ear与语文中耳(er)的拼音只差一个字母,而eye则更容易记了,两个e就象两只眼睛,而y则象中间长长的鼻子。”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我不由不说“Wonderful”。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挖掘教材,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借题发挥,大胆想象,不断创新。

(三)多角度、多方位设计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提问题。”因此,教会学生求异质疑,独立思考是培养创新的前提。我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思考题,以发展他们横向对比、逆向联想、归纳等思维,使他们不是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上,而是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本学期,我在某某班开展了两场辩论赛活动。学习了第四单元之后,针对旅行这个话题,我把全班分成甲队和乙队,甲队推选出四个人为甲方辩手,乙队推选出四个人为乙方辩手,班长为主持人,请四个老师为评委,甲方的辩题是:Travelling is good?,乙方的辩题是Travelling is bad,通过唇枪舌战的辩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同时也显示了学生的特异才能,可以说每个学生的辩论过程都是一次创新,因为他们积极地有目的地去认识事物了。

浅谈CAD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6

人类的创新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高低离不开一定知识的积累,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基石。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难度比较大,由于在课文中已经串讲过。所以在专项语法教学中就不会像讲新课那样新鲜。所以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我让学生用知识卡(长12CM,宽8CM上方打有两个圆洞的)将已经学过的词汇、语法、句法等来进行专项知识归纳。(知识卡里又分规则卡、特殊卡、比较卡、归纳卡等)规则卡就是把一些有规则变化的同类词,放在一种卡上,如名词的复数形式,动词的四种形式,形容词、副词的比较形式变化等。特殊卡就是把这些词的不规则变化记在特殊卡上。归纳卡就是将学过的一些同(近)义词,反义词,同音异性、异义词等归纳起来记在这种卡上。比较卡就是将一些意义相近而有点区别的词或词组进行比较。如在教学中发现学生also、too和either这三个单词的用法易混淆,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先从课本中找出含有这三个单词的句子,再从词义、词序上去寻找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作比较,同学们很快就发现also、too用于肯定句,either用于否定句,而too、either又用于句末,also用于句中,并让学生将自己比较归纳的知识做成比较卡(如图1),以用作资料。

通过这些卡片的制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搜寻旧知识,在识别、比较、判断、联系、归纳、对比综合中将词类转换、名词复数、动词的四种形式、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等级等在课本中零碎的、松散的、呈不活跃状态的知识有机地串连起来,使学生从零散的知识的学习自然过渡到知识的系统归纳上,使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反馈激发动机,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主要表现为探究兴趣,求知欲,对真知的执着追求,这是创新的灵魂,是进行创新的价值追求和动力。卡片教学的反馈卡就能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般的反馈手段,多是考试和书面作业,常用的有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经调查,每一学科教师基本上每天要布置半个小时的家庭作业,照此计算每个学生每天就要做3~4个小时的家庭作业。英语作业就有好几项,如单词抄写、语法练习、翻译、听写。这样一来学生的作业就多了,对于作不完的部分,只好互相抄袭,那么信息反馈的真实性就差了。况且,老师要批改几个班的几项作业,反馈不及时。于是我采用了反馈卡来代替作业本,如在教完形容词和副词的级别用法时就做一张反馈卡(分教师题目卡见图2和学生答案卡见图3)。考虑到题目的梯度和层次,我将形容词和副词的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的代表(good、well better、best)都列在这张反馈卡上。这样每天的题量不多。但要精选题目,题目设计要有梯度并符合当天的教学内容。每堂课做两套题目。第一套在课前5分钟通过小黑板或投影仪进行复习测评,以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效果,然后让学生用学生反馈卡写答案,再抽学生的反馈卡进行讲评。另一套题在上完一节课后对当堂课内容的检测反馈,老师用教师卡或小黑板出题。学生用反馈卡答题,写好后立即上交并讲评;课本上的练习课后做在课本上,第二天上课前检查;如果是普遍性的问题就在课堂上讲评,教学反馈基本上就在课堂上完成了。师生都减轻了负担。

“反馈卡”的运用还表现在三个及时上:1.能及时得到教学反馈,了解复习的效果。2.能及时进行讲评。使学生错误得到及时纠正。有信心继续求知。3.学生能及时看到学习结果,了解到自己的进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期待再一次的进步。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程序教学中提到:学习程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生本身有所反映,二是出现反应立即给予强化,英语卡片教学反馈卡就充分利用了强化原理,它能激起学生更强烈的探究兴趣,更大的成功欲。更迫切的进步动机,从而产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三、质疑开拓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维从问题开始,学生头脑能产生问题,并把问题提出来,说明他存在着未知和疑问。我发现每天上完课后总有好几个学生要问我问题,而且好多问题是重复的,于是我想如果用卡片将这些问题记下来,学生将卡片保留下来就不会问第二次了。例如我在教初一英语讲解“I can see the sun,the moon and two plans”时说到sun、moon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体,没有复数形式,前面要用定冠词the加以限定。第二天就有学生用疑难卡向我发问:我在一本课外英语书上见到a red sun和a full moon,在这里为什么用了不定冠词,于是我就将the sun,the moon,a red sun,a full moon一起板书到黑板上,要学生仔细观察进行比较,这时学生就发现是因为sun、moon前有形容词red、full修饰,所以用a而不用the如(图4)。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一些学生不愿意自己去思考问题,只想从老师那直接得到答案,长此以往,学生自己不去思考问题,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思想,更谈不上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所以我要求每个学生从当天学过的内容中,找出自己不懂的和感到疑惑的一个问题,写在疑难卡上。第二天早读时,用5分钟让学生自己讲,其中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同学们自己解答;比较难的问题,在课堂上由老师解答或分小组讨论,也可以布置学生回去查资料后第二天再解答。得到正确答案后提出问题的同学,把答案记在自己的疑难卡上,有些问题自己没想到,其他同学提出来的,也可以写在自己的疑难卡上,这样一天解决一个疑难,十天解决十个。日积月累,就有了一个疑难信息库,真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通过疑难卡的制作,学生学会了自觉主动地寻疑、质疑、解疑;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之间又有了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机会,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同学间又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式思维网络,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另外疑难卡还可以作为师生保存的资料,特别是对教师而言,它还可以作为下一届教学中突破难点的重要资料。

浅谈CAD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7

(一) 张扬个性为创新创造契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 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最基础, 而且要与其积极情绪, 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要相信学生都是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 思维活跃、思路开阔, 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教师要善于创设自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 无论他们的智力水平有何差异, 都可以享受充分的人格尊重, 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个性得以发展.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 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的时候, 创新潜能才能开发出来.在这样的以人为本的宽松环境中, 学生身心愉悦, 兴味盎然, 思维开阔, 从而实现创造力的发展.

(二) 提倡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育大师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合作与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意义, 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在新课改要求下,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教师的教学活动, 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内化活动来实现.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来自于对外界尝试研究等活动, 这比别人硬塞理解得透彻, 同时善于应用, 能保持较长久的记忆.教师注重的不仅仅是结果, 目光更多聚焦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再现,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通过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进行交流讨论, 思维发生碰撞, 产生创造的火花, 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就是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 更要使学生思考知识、拓展知识、创新知识, 从而能力得到发展, 而且获得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三)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生往往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特别好问, 他们具有创造和研究的潜能.高效的课堂不是老师给学生讲明白了多少, 而是体现在引导学生想明白了多少.通过学习, 学生吸收了多少, 又产生了多少问题, 学生自己能提出多少问题, 进而需要寻求怎样的解决方法.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而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欲望, 点燃创新的火花.例如, 在学习分数中鼓励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有同学提出:分数中的分母为什么不能为零?分数除法间的关系为什么不用“等于”, 而用“相当于”?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时要先通分?……问题已提出, 同学们探知兴趣浓烈, 思维活跃.通过合作探究, 同学们的主动性发挥了, 好学善学乐学的尽头就更足了.

(四) 加大思维广度和深度寻找创新.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广度和思维深度的有机统一.而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思维的广度即发散思维是最重要的.所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从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入手.实践证明:运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一题多解的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外,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题多问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展开丰富的联想.还可以采用一种题材多种变换的练习, 对题中的条件、问题、情节作出各种扩缩、顺逆或叙述形式的变化, 让学生在各种变化情境中, 从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和各种条件间的关系,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 是培养创造才能的广阔领域.只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 给学生以创新的空间, 辅之以科学的训练, 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吕菊芬, 等.小学数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6.

浅谈CAD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8

一、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摆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创新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为此,体育教学应积极改进教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如:问题情景、“有意错误”情景,演示情景等。通过设置疑问悬念,激发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知、情、意、行融为一体。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听讲、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让学生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与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

2.突破定势,原型启发,诱导学生创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动力。因此,在课堂上,可让他们充分体现“主体作用”,充分用眼睛观察事物、观察一切可以去观察的东西,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带领学生从“玩”中练、“玩”中学,在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先教给学生一种传统的方法后,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究新的方法。如在教学“跳绳”的方法与技巧时,本着由易到难的教学要求,先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基本方法。接着,教师逐步提出创新目标和要求,分小组让学生在课外讨论研究各种跳绳的新技巧新花样,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筛选,讨论,完善,分析类,定名称。这样,许多跳绳的技巧花样,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创造“发明”了出来,既使教学轻松愉快,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营造氛围,激励成功,培育创新。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我认为,有效地防止失败,力争成功才是上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动作要领讲解认真,充满激情,激起学生共鸣,来激励和感召他们,给学生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练习成功时,要及时表扬,对差生则要多鼓励,加强保护、帮助,在绝对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必须让他们感动,产生“我能行”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

4.创设条件,鼓励创新。在教会学生有关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课外体育活动,自编游戏,自编体操,自己组织各种小型竞赛,自编规程、规则和方法等,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创新。如中高年级的各类小型竞赛活动就可以由学生体育兴趣小组去设计组织,学校组织的一些竞赛活动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承担任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观。

二、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作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是推动个体不断前进的一种精神力量,竞争就是力争上游,不甘落后,是强烈的上进心的表现。没有竞争,社会就不能前进。

1.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优胜劣汰”的思想,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产生一种不进则退的压力,使学生在激烈、公平竞争的体育文化氛围中,从小养成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顽强意志。

2.开展具有竞争激烈、挑战性强的体育竞赛活动。使学生从小在心理上适应竞争,不怕冲突,不惧压力,具有勇于挑战,顽强拼搏的精神。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校际之间、班队之间,以及个人选拔的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如拔河比赛、足球、篮球及部分田径竞赛等。

三、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热爱集体,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之一。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误区的偏颇,他们成了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以我为中心,不能正确对待自我,也不懂得尊重别人,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对集体的事漠不关心。这些缺点与现代的人才观格格不入。因而,学校体育教学应借助教学开展一些有益的群众性竞赛活动及体育知识竞赛,创设机会,使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明确自己充当什么角色,要承担什么责任,完成什么任务,对集体应做哪些贡献。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中体验合作的效益与同学之间的友谊感情,增强集体荣誉感,从而健全学生人格与品质。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国家赛事与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学习体育健儿团结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另外,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浅谈CAD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9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在,北京的信息技术教育正在红红火火地各地开展,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质”的新一代的建设人才,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该怎么教呢?通过信息技术课要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呢?培养他们什么能力呢?对此,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为什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计算机的操作是建立在各种软件的基础上,从这一点上讲,信息技术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软件。而各种各样的软件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同时新的软件也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这就使我联想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具备创新精神的能力。

其次,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不仅只程序设计,而更应该多的是要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而在此过程中则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他们的认知水平,在小学阶段传授计算机的各种编程语言是不合适的。第一,他们所具备的旧知水平还不具备学习计算机程序。第二,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程序设计所需的水平,在小学阶段教程序很容易使学生对计算机失去兴趣,当然,也可以在小学阶段给孩子一些适当的、简单的、应用性强的、符合小学生兴趣爱好、实用的编程软件。通过对这些软件(比如文字处理软件,绘图软件、多媒体软件、LOGO等)的教学,可以很好地整合其它学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应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这包括教学心理和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讨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之与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各学科教学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如在校内组织网页制作比赛,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络上交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三)、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查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①目标激活:目标是一个人奋斗的归宿,只有目标明确才会争取目标的实现。针对实际确立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追求。于是我采用远景目标与近景目标相结合的方法:远景,告诉学生社会的变革,计算机将逐步成为全社会使用的工具,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使用计算机,让学生从认识上领悟学习计算机的迫切性。近景,上课开始,展示目标,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参加学习,激发进取心。

②竞赛激活:争强好胜,使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因此,对子五笔字型练习这一节,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考试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2、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课程是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浅谈CAD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10

【摘 要】语文学科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奠基工程,培养民族创新人才,语文教学责无旁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大力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全面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起锻炼和提升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始终将“实践出真知“的教学原则放在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带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来进行指导,让小学生真正能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乐趣。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实例教学的方式,让小学生真正投入到课文的角色当中去,进行角色扮演,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了解各种各样的事情,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学习各种知识和道理,在观察与实践当中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在的语文教学早已不是传统单一的语文教学,现在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小学生感受到不同教学方式所带来的新鲜感。小学生的普遍特点便是好胜心强,语文教师便可以科学地利用这一点,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上运用竞争的手段来提高小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在学习完《绝句》这首古诗之后,语文教师可以尝试组织古诗比赛,让小学生以“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主题来自己创作诗词,并且评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颁发适当的奖励。这种方式会激发出小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小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诗词创作当中来,这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教师的教学或者教材产生疑问的时候,才能迸发出创新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诱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对课文的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能逐渐养成“发现问题――主动质疑――讨论解决”的习惯,让质疑成为他们深入思考的引线,极大地诱发了他们用求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意识。

四、诱导学生自主探索,促进学生创新的催化

质疑只是成功的一半,善导才是创新的催化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质疑问难的内容变成理解课文的思路,根据问题设置障碍,引发矛盾,造成疏漏,或者有意错误,把学生“激”起来,引起争论,发表新看法、新见解,巧妙地将打开思维的钥匙交给学生,“授人以渔”,让学生自主探索,把质疑问难的内容弄个水落石出,把似是而非的问题想个一清二楚。教师的知识、思维总是小于学生信息量的总和,课上应充分调动学生,师生同读、同疑、同悟、同得,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创新的催化,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双方实现自身价值和自身创新的舞台。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有学生提出怎样理解“一半是海水,一半是鱼。”我便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先谈谈自己的理解。有两种想法:有的认为,这句话是讲海里的水和鱼各占一半;有的认为这句话是说鱼多。我让学生再读书,找出理由,相互辩论,看谁能说服谁。“矛”和“盾”相撞,互相攻击,思维的亮点不断闪现,创新的火花不断碰撞,答案在学生争论中产生,在自主探索中出现。又有学生提出,课题为什么用“富饶”而不用“可爱”时,我在黑板上出现两面三刀个课题,让学生讨论,师生争论,促进学生深入读书,认真思考,自主探索,寻求答案。

五、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葵花之所以追寻太阳,太阳花之所以有太阳便开,就是因为太阳是万物的灵魂,太阳给万物以灵性,太阳给万物以光明与温暖。草木尚且如此,有思想感情的人更是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亦同太阳与万物的关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千差万别。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就要因人而异、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多让学生参与,多给学生一份成功的喜悦,以便为学生今后的更大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从成功走向辉煌。

1.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免不了有答得不理想的时候,这属于正常现象。教师应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启发诱导,得出比较完善的答案。如学完《兰兰过桥》一课后,我布置了一道趣味作业题:自己设计一种桥并把它画出来。同学们经过思考很快做了出来:拱桥、铁链桥、木桥„„而有一位同学的设计别出心裁。同学们都笑他:这是什么桥?这明明是块木板吗?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让他讲了自己的创意。他说:我画的是木板桥,桥面连着绳子,可以自由升降„„多么奇妙的想法!我肯定了他的作品,给他批了一个大大的“优”并当众表扬了他,使他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鼓励学生刨新,关注个性发展。如果一个人常常拘泥于现成的东西,那么这个人的思维就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教师决不能用自己的结论或预定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而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解,使学生的思维从求“异”向创“新”过渡。在学完《狐狸和乌鸦》后,为了拓宽学生思路,我让同学们给课文续编故事。大部分同学从学文中得到启示,都编了乌鸦不会上当的结果。可有几位同学却是这样编的:又有一天,狐狸又来骗乌鸦的肉,这次狐狸好话说尽,乌鸦就是不张嘴。这时,狐狸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大骂乌鸦,乌鸦气得发抖,它“哇哇”叫着要和狐狸拼命„„肉叉被狐狸吃掉了。有谁能说这不是别具一格的想法,一种创新呢?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提倡一问多答,不拘一格,允许大同小异,从而培养学生有个性化的见解,使他们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浅谈CAD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兴趣 创新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127-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化学实验则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本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实验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创新打基础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刚接触化学,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

二、在实验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教师要设计一系列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教学中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围绕演示实验层层设疑,不断深入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很多人都会提到一句话:“温故而知新”。但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有关化学史实的教学往往被很多老师所忽视。然而,化学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科学史,是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很好的素材。通过对化学史实中某些实验过程及现象的描述,可使学生们兴趣盎然,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动脑思维、动手实验和渴望创新的积极性。

三、多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大胆创新精神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目前,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用实验来论证已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正确性,在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实验模式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将教材中的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在实验时,多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敢于突破“老师没讲过”的束缚。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化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化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验证性实验所无法替代的。通过探究性实验的开展,激发了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激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利用开放性实验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性习题是指题目的设计是开放的,答案是灵活多样的,只要答案是合理的,都是正确的。开放性习题的出现是对传统封闭性习题的挑战,这类习题旨在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范围、不同的层次去分析、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生答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过程。利用开放性实验习题,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乐趣,领悟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开展设计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例如,在CO2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性质的教学中,我便要求学生根据反应原理: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与氢氧化钠是否反应及反应后生成的产物。实验设计要求:(1)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所需的试剂、药品;(2)确定实验所需的装置、仪器及连接顺序;(3)尽可能保证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这样便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查阅资料、去设计、去探索、去创新。布置任务后,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去独立思考、查阅资料、设计实验。然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对他们提出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选择其中几组方案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对比较好的设计给予表扬,对于较差的设计则从其中找出“闪烁点”给予肯定,从而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化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化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上一篇:狼图腾初中生的读书笔记下一篇:初三语文期末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