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中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5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以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为主题展开论述,全文重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影响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对策进行了探讨。

第一篇:中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摘要:合作学习是当前新课改教学所追求的,因为它本身具有复合性特征,也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其中更不乏自主学习内容,对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学科能力优化非常有益。因此,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积极实践与创新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以其出众的优势也得到了教育领域的认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合作教学;有效课堂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合作学习正在被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内涵理解不到位,在具体运用进行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合作学习不能科学分组,无法实现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并且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没有为小学生预留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具体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观点容易被同化。

一、建立科学的学习小组,为培养合作意识做好鋪垫

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首先应该构建科学的学习小组,整体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铺垫好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兴趣及性格特点等。

比如,开展“位置与方向”章节教学时,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以小组讨论方式探究生活中常见的位置和方向相关知识,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思维方式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教会学生取长补短,促使学生得到全面提升。进行小组分组时,要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综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性格特点,保证每组中都有学习能力强、思维灵活的学生,带领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和学习,活跃小组气氛,避免过于压抑影响学生积极性。

二、采取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激励学生积极合作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合作效率,教师要结合教学情况,采取多元化的合作学习方式,给学生打造不同的课堂体验。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竞争或辩论等方式,教师对各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同时掌握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具体表现,针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意愿,更高标准地完成课堂任务。

比如,开展“时、分、秒”章节教学时,利用多媒体给各个小组呈现出不同的钟表图案,以小组方式完成指定任务,完成小组任务后举手示意,等到所有小组都完成任务后揭晓答案,讓学生进行核对检查,用时较短、正确率较高的小组为获胜组,通过这一过程,有助于拉近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挑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针对小组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给予统一分析和解答,对于个别问题,教师以引导方式让学生意识到错误答案,让学生自主寻找正确答案的欲望。

三、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效率

一个新的学习模式的出现和应用,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为这些模式创建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呢?教师先要扭转自己的陈旧教学观念,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时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变得更加灵活。在实际教学时,也能有更多的办法去鼓励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处在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有效的学习。此外,教师不能为所有学生设置相同的目标,而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目标,让学生适应现有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想要很好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借助游戏手段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整个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目的是让学生愿意合作,愿意学习。

四、把握恰当的合作时机,塑造更高的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照搬合作学习模式,难免会陷入流于形式的局面,这样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前,数学教师就要对教材内容有深度的研究和解读,明确教材的理念和目标,注重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具备探究价值,避免教师意志的过度干扰。在正式授课阶段,如果学生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学生的独立思考陷入瓶颈时;或者教师所提数学问题和数学实践复杂程度加剧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可以依靠各自力量的交融来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问题,突破思维瓶颈,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我可以向学生提问“是否可以根据自身已有的对于基本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储备来推导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先让学生思考、计算、呈现结果,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践活动形成共同的认识,整合学生各自思维共性,完善认知结果,弥补学生的认知不足,使学生形成全面思考的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师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升级,在今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该教学模式也将不再是课堂的点缀,而是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有效方式。

作者:高昌礼

第二篇:中小学数学教学艺术

摘 要:中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本文深刻分析了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衔接困难、课堂启发时间少、教学进度难安排三大问题,分别通过打牢教学基础、学会举一反三和实行分级教学三种方法进行解决。本研究对未来中小学各科目的教学艺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艺术

0 引言

数学是一门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学科,无论学文学理,无论大学是什么专业,数学问题都无处不在。中小学数学作为涉猎数学最基础的阶段,教学艺术尤为重要,在打牢学生基础的同时,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别让学习数学成为学生心中的一道坎。[1]

1 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1.1 衔接困难,知识点遗忘

数学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连贯性,没有加减乘除就没有混合运算,没有方程的学习就没有方程组的计算。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在假期过后或者隔几天上课便对之前的课程内容有所遗忘的情况,知识点的遗忘会严重影响后续的教学质量。[2]

1.2 教师讲课时间多,学生做题死板

在大多数中小学的课堂上,老师会带着学生做一道又一道的例题,一遍又一遍地板演计算过程,但老师讲课时间过多,就会压缩学生思考题目的空间,[3]在数学启蒙阶段,讲课有时候不如启发有效,这样会造成很多学生做题死板,老师讲过的题目做得有模有样,但更换到类型相似的题目时却无从下手,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1.3 学生接受程度差异明显,教学进度难安排

俗话说学生的课堂、课后反馈是老师判断学生掌握情况最重要的证据来源。[4]在教师通过课堂题目、课后作业的质量来判断是否可以推进下一课时,往往班级里会出现情况完全相反的反馈,部分同学已经掌握透彻,甚至已经自主完成后面章节的题目,而有些学生依然错误不断,未能学会。这会让教师有时候难以权衡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进度。

2 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艺术

2.1 打牢教学基础

中小学是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打牢数学基础是最关键的一步。“数学之王”苏步青院士曾说过,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才是学好数学的秘诀。论语中也有“夫子循循善诱”的教育理念。[5]数学一直是一门注重思维的学科,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首先是需要做好周密的教学设计、参考大纲,不可生搬硬套,提前做好教学规划,但也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地调整规划,不要急于求成,不要互相攀比教学进度,教学进度因班级而异;其次是需要在关键定理、概念上反复推进,数学知识的核心就是概念公式,很多概念将会贯穿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正弦余弦定理中,sin和cos对应的数值问题,sin30°=1/2、sin60°=√3/2等,看似只是一个可以直接通过查公式表解决的小问题,但如果不熟记于心,就会影响接下来高中乃至大学的数学解题过程,教师需要在教学生记忆数值的同时,也教授学生最简单的三角形正余弦推导法则,比如30度、60度,就要用1∶2∶√3来推导,这样即便有所遗忘,学生也可以自己现场推算。这样的慢教学虽然表面上是浪费了一点时间,但牢实了学生的数学基础,只有掌握了基本公式、基本原理,日后才会受益匪浅。

2.2 学会举一反三

数学题目是无穷无尽的,想要做完所有的数学题目是没有可能的,因此,作为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把解题能力传授给学生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在听完课程后仅能重新还原上课的零星题目,那么教学就是失败的,因为未来即将面对的考试基本不会出现同样的题目,这就需要教师将解题的核心知识传达给学生,让他们掌握核心知识点,而不是本题的解题思路,[6]举一个小学生最常见的题目——鸡兔同笼问题。

古代卷章里有这么一个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二十三头,下有七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翻译过来就是鸡兔同笼,一共有23个头、74只脚,问鸡兔各有几只。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过方程式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告诉过他们设鸡有X只,兔有Y只,然后列出两个方程:X+Y=23,2X+4Y=74,联列得到结果X=9、Y=14,说明鸡有9只,兔有14只。但是,面对不懂方程的中低年级学生,老师常常会这么解释,假设每个动物都砍去两只脚,剩下74-23*2=28只脚,鸡砍去两只脚就没有脚了,兔子砍去两只脚还剩两只脚,所以剩下的28只脚都是兔子剩下的,28/2=14只,就得到了兔子的只数,剩下的23-14=9就是鸡的只数。其实对于这种题目,问题的核心就是把两种东西先看成一种来计算,然后和题目中有误差的部分就是两种东西之间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发生在每一个大东西比小东西上,所以相除以后得到的就是大东西的个数。很多学生一直没有掌握解决题目的三个步骤,导致这种题目在小学一直是“重灾区”。

2.3 实行分级教学

实行分级教学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种阶梯式的教学模式。中小学生大多是学区生,按照学区就近入学,不像中考、高考后普遍按照考试成绩选择学校,再加上由于年龄较小,每个学生发育、开窍的时间有所差异,所以在班级里就会出现一些所谓的接受更快的“优等生”和需要不断练习的“普通生”,作为经历过的人,我深有感触,有时候一道题目刚展示出来,不等老师发话便已经有学生可以报出准确答案,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老师讲解后仍不能准确掌握。如果老师按照前一种学生的速度进行教学,那么很多学生只能似懂非懂地听课,不利于班级整体的前进;而如果按照后一种学生的速度进行教学,那么“优等生”就无所事事。实行分级教学不需要分开班级来成立快慢班,这种方式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和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各有所长,每个人擅长的科目、方面不同,只需要在每节课开课的第一个例题后布置几道相对有挑战性的题目,提醒学生如果感觉第一道例题十分容易解决,那么接下来的课程时间就可以不用接着听课,而来完成这些提高题,下课后公布答案,而没有掌握的学生则继续跟着老师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这样既不耽誤上课的时间,又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可谓一举两得。[7]

参考文献:

[1] 向文婷,秦希,丁梧桐,冉文春,梁楚琪,黄俐舒.“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方式研究——基于学生视角[J].知识经济,2018(14):163-164.

[2] 廖吉林,杨加猛.高校微课建设与应用问题研究——从教学管三个角度[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10):168-171.

[3] 王韬,周玉新.基于“互联网”背景下O2O教育模式的探讨[J].电子商务,2019(09):69+86.

[4] 马瑞婷.浅谈对数学建模竞赛的认识与体会[J].科技风,2018(20):57.

[5] 崔培祯.注重基础 拾级而上——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慢”艺术[J].名师在线,2019(23):20-21.

[6] 陈柏良.再谈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17):13-15.

[7] 糟俊生.提高数学教学艺术,注重培养学生能力[J].学周刊,2019(18):86.

作者简介:黄文泽(1998—),男,江苏南京人,本科生。

郭承龙(1976—),男,安徽合肥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教育。

作者:黄文泽?郭承龙

第三篇: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摘 要】本文以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为主题展开论述,全文重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影响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 衔接 教育

数学是中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之间存在著必然的联系,所以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也引起了我国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会面临新的环境,也会开始新的学习内容,对于初中学校而言,在数学教学中,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工作,是提升教学质量,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一、影响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因素分析

(一)教材体系

初中数学教材与小学数学教材相比,在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变化。相对而言,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量比较少,知识内容难度不高,而初中数学中,所涉及的知识面更广,内容也比较抽象,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代数相关内容学习过程中,在小学学习正数的基础上,增加了负数,在有理数计算方面,出现了更多的符号变化,并且出现了绝对值、数轴等新内容,这些内容的增加,使得数学知识的内容变得更加抽象,但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更加的紧密,所以教材体系会对中小学数学衔接产生明显的影响。

(二)教学方法

由于中小学数学学习的内容不同,所以教学方法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一差异会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校为学生的安排的课时相对较多,所以,很多重难点问题,教师可以安排充分的时间进行讲解,而初中数学教学中,所安排的课时相对较少,但是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难度相对较大,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根据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初中数学教学节奏,并在适应环境的同时高效开展教学活动。

(三)学习方法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通过机械化的模仿和记忆来学习数学知识,因为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可以通过直观的理解来获取,在教材中,学生可以通过相对直观的语言来完成对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并且很多知识是以图片以或者表格的方式进行呈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在初中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数学知识点的论述比较规范严谨,通常会以类比或者归纳的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呈现,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必须灵活多变,而且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总体而言,初中数学知识学习,对学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促使学生必须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环境与心理

在进入中学阶段后,学生会面临新的环境,适应新的环境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但是与小学相比,初中的学习节奏相对较快,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这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所以,环境与心理因素会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对策

(一)科学把握,抓好对教学内容的衔接

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所以从整个知识体系来看,中小学数学是一个整体,存在诸多可以进行衔接的知识点,从整体来看,中小学数学知识内容被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内容,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这些内容被分配到不同的学习阶段,为此,为了实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科学衔接,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把握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算术数与有理数教学。在代数内容学习中,初中阶段会出现负数,而且会从小学阶段的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在运算方面也出现了乘方、开方等。在知识内容教学中,对于整数概念知识的传递,要给数的扩展留下余地,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集合图来对整数的范围进行表示,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认识到,在小学学过的整数中,除了自然数还包括其它类型的数。第二,数与式的教学。在初中数学中,明确提出了代数的概念,在运算过程中,字母可以表示数,虽然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也会将字母引入到算式中,但是仅仅是方程中未知数的表示,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字母的运用,使学生对数与式的区别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通过必要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字母表示数是实际需求,并且要学会利用字母表示任何数项,例如,引导学生利用字母来表示运算定律,利用字母来明确初中数学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在应用题求解过程中,还以利用字母来表示题中的条件。第三,算式与方程教学。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不同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比较简单,所以,最常见的是利用算术法去求解问题,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同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所以对方程有了更多的依赖性,所以,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能够将相对复杂的数学关系简单化,进而完成问题求解。

(二)注重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实现良好的过渡,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则应该注重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可以将小组合作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特定的数学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进而实现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有效过渡。例如,在角平分线内容教学中,教师需要学生学会两个定理:第一,角平分上的点到叫两边的距离相等,第二,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去了解这两个性质,则会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深刻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制作出标准的角平分线图形,然后打印出来让学生亲自量一下,以得出上述结论。还可以通过做出角平分线上点到两边的垂线段,证明全等来得出上述结论。通过“形”向“数”的转化,让学生真正对几何图形的性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对影响中小学数学衔接的影响因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科学把握教材以及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有效应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高效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毛献民.创设问题与培养数学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3(17).

[2]许影.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3(15).

[3]陈玉坤.试论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05).

[4]邹步仁.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3(10).

作者简介:1.熊冰,1984年出生,湖北省钟祥市人,民族:汉,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2.苏小梅(1982-)女,湖北省钟祥市人,民族:汉;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

作者:熊冰 苏小梅

第四篇:重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摘要:本文从小学生、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中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出发,以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为例,结合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分析、阐述了如何重视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对促进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重视;衔接;优化;中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学习生活中的一大转折点. 由于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小学学习习惯的滞留性,以及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抽象性增大,使得部分学生升入初中后未能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学习. 它反映了在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影响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衔接自如,是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大难点,笔者根据小学生、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数学教学现状,以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为例,结合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实践,从教法与学法的沟通入手,探究如何重视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不仅体现在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的衔接上,也体现在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上. 在初一数学第一节课上,笔者告诉学生我们学数学同小学一样,不用怕,就是数域扩大了,以后我们学数学,会不断地扩大数域. 从一开始,重视消除学生心理上对中学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为学生学好中学数学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重视教学方法的衔接,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衔接,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已有的知识水平,顺应学生由小学的教法向中学的教法过渡.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得细,学生练得较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学生练得精,抽象性逐渐增大. 目前在初中开展了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它是以“学生活动和问题研究”为中心,引导学生将自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获取新知,弘扬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团结合作精神,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课堂组织应抓住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兴奋点多、模仿力强等特点,注意把握一堂课的前五分钟的导入时间,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发扬学生勇于发言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展示,学会点评. 设置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数学问题,重视组织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思考过程,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5.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过程中,笔者查阅了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相关内容及课外练习情况.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上册中,在第7单元第1课时,结合例题:“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学生们既学习了这个“鸡兔同笼”问题的算术解法,又学习了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 笔者翻阅附近一所普通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该课时家庭练习本——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六年级数学《每课一练》(上),发觉学生多做得很好,已初步学会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现摘录该课时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支持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以解决重要的任务或问题;应支持学生对所有问题主动解决的意识.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做到教学“五让”: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推导.

重视新知衔接点的教学,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所谓新知衔接点,不仅指新旧概念、知识的联系点,也包括从小学到初中相关新旧技能的连结点.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间递进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知识是由学习者构建的,是对原有经验的一种重新组织.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因此,在传授新知时,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掌握新知的本质. 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的数学教学内容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只有做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重视新旧概念、技能的衔接点教学,才能把握住教学关键,提高教学质量.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充分衔接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及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既可引导学生顺当地领会、掌握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又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校实施了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而目前多数小学还未实施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初一新生还不会开展有效的互助合作式学习. 那么,如何重视初一新生学法上的衔接呢?

1. 合理编制导学稿,引导学生有效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实质上是学生自学的开始,但是在小学阶段常常不被重视,大多数刚升入初一的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课文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因此,教师要注重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 本校实施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以来,以备课组为单位,备课组教师合作编制每节课的导学稿. 突出以引导学生有效预习为目的,编制导学稿的自主学习部分. 导学稿的自主学习部分常分为复习巩固内容和导学内容两部分,突出待学新知识、新技能与已学知识、已学技能的衔接.

在编制导学稿的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数学认知结构与新的数学认识需要的“衔接点”,有针对性地布置预习作业. 在“§5.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导学稿的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已有基础,笔者将上述的合作学习问题及例1问题编入导学稿中的自主学习部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问题设计是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灵魂. 教师编写导学稿时,所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具有积极的思考价值. 将新旧技能的衔接内容编入导学稿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引导学生结合导学稿预习,预习之后完成每节课的自主学习部分,检查预习效果;又创设情境,通过完成导学稿中的自主学习部分,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新知的心理倾向,促成学生有效预习.

2. 鼓励学生学会展示,勇于点评,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小学生听课或看书往往未注重思考,不去多想想几个为什么. 因此,在初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在抓好学生学会倾听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学会点评.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教师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率是大不相同的,采用如下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学生阅读、视听并用、教师演示、学生讨论、学生实践、学生教别人,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分别约为5%、10%、20%、30%、50%、70%、95%. 可见,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理解应多开展有效的讨论与实践,树立学生“预习展示精彩”“我的课堂我展示”的学习理念,促成“学生教学生”的学习氛围. 在上述例2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有效点拨、追问下自主分析数量关系,深入探究,一题多解,并结合例题教学,自主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过程. 其他教学内容均由学生结合导学稿,通过自学、集体研讨或“学生教学生”解决,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分解教学目标,基础性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学解决,中档次的问题通过集体研讨解决,最复杂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解决.

3. 严格训练,及时巩固,当堂检测,追求实效

分析小学生的书面练习,小学生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升入初一后,教师应加强在规范解题过程上为学生做好榜样,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过程的重要性,严格训练,及时纠正不规范的作业现象.

学习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学习”、“保持”、“再现”三个阶段.艾滨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及时的“保持”与“再现”非常重要. 及时的“保持”与“再现”就是在第一次记忆痕迹未完全消失时,紧接着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重复刺激,加深理解与记忆;复习越及时,费时越少,记忆效果越好. 在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高效的展示与点评,处理好激发学生展示、点评的热情与控制教学进度的关系,确保时间,组织学生当堂检测与反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编制导学稿、设计课堂教学,应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借助模型、图示等已有知识启迪思维,并及时总结、归纳,促使学生加深由现象到本质、由片面到全面的理解,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把握“学情”,重视新知衔接点的教学,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作者:周昌宝

第五篇: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摘要:合作学习是当前新课改教学所追求的,因为它本身具有复合性特征,也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其中更不乏自主学习内容,对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学科能力优化非常有益。因此,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积极实践与创新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以其出众的优势也得到了教育领域的认可。

關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合作教学;有效课堂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合作学习正在被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内涵理解不到位,在具体运用进行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合作学习不能科学分组,无法实现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并且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没有为小学生预留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具体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观点容易被同化。

一、建立科学的学习小组,为培养合作意识做好铺垫

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首先应该构建科学的学习小组,整体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铺垫好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兴趣及性格特点等。

比如,开展“位置与方向”章节教学时,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以小组讨论方式探究生活中常见的位置和方向相关知识,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思维方式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教会学生取长补短,促使学生得到全面提升。进行小组分组时,要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综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性格特点,保证每组中都有学习能力强、思维灵活的学生,带领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和学习,活跃小组气氛,避免过于压抑影响学生积极性。

二、采取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激励学生积极合作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合作效率,教师要结合教学情况,采取多元化的合作学习方式,给学生打造不同的课堂体验。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竞争或辩论等方式,教师对各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同时掌握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具体表现,针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意愿,更高标准地完成课堂任务。

比如,开展“时、分、秒”章节教学时,利用多媒体给各个小组呈现出不同的钟表图案,以小组方式完成指定任务,完成小组任务后举手示意,等到所有小组都完成任务后揭晓答案,讓学生进行核对检查,用时较短、正确率较高的小组为获胜组,通过这一过程,有助于拉近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挑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针对小组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给予统一分析和解答,对于个别问题,教师以引导方式让学生意识到错误答案,让学生自主寻找正确答案的欲望。

三、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效率

一个新的学习模式的出现和应用,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为这些模式创建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呢?教师先要扭转自己的陈旧教学观念,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时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变得更加灵活。在实际教学时,也能有更多的办法去鼓励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处在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有效的学习。此外,教师不能为所有学生设置相同的目标,而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目标,让学生适应现有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想要很好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借助游戏手段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整个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目的是让学生愿意合作,愿意学习。

四、把握恰当的合作时机,塑造更高的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照搬合作学习模式,难免会陷入流于形式的局面,这样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前,数学教师就要对教材内容有深度的研究和解读,明确教材的理念和目标,注重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具备探究价值,避免教师意志的过度干扰。在正式授课阶段,如果学生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学生的独立思考陷入瓶颈时;或者教师所提数学问题和数学实践复杂程度加剧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可以依靠各自力量的交融来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问题,突破思维瓶颈,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我可以向学生提问“是否可以根据自身已有的对于基本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储备来推导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先让学生思考、计算、呈现结果,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践活动形成共同的认识,整合学生各自思维共性,完善认知结果,弥补学生的认知不足,使学生形成全面思考的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师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升级,在今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该教学模式也将不再是课堂的点缀,而是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朱艳.情境教育中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探索[J].新课程(下), 2019(11):123.

[2]邱显芬.浅谈小学数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J].数码世界, 2019(11):34.

[3]杜力.浅谈小学数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及应用[J].新课程(上),2019(09):111.

作者:吴岗岩

上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下一篇: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