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精选8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篇1

“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提出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新突破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形态的新建构。但是,“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实施也是此次改革的难点,在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校是小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课程实施主体,学校进行“综合与实践”课程的规划、资源开发、校本培训、对课程实施进行管理评价。然而,作为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实施主体,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发展。

(一)学校对课程的管理问题

制度的有效建设和执行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小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它更加需要制度的支持。然而,有的学校没有及时建立“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的相关制度及措施,不能通过制度措施的保障,促进“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而且,有的学校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安排课时,“综合与实践”课时被学科课程挤占的现象严重。

(二)学校在指导教师的配备和安排上不合理

尽管小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是学生最为自由、最为自主的课程,但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当他们走出课堂,从自然、社会、生活中获得知识的时候,不能没有教师的指导;当他们在活动中面临困惑时,不能没有教师的指导。可以说,教师是学生开展“综合与实践”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有的学校设立一名专职“综合与实践”指导教师负责全校的综合实践教学。由于在“综合与实践”中学生的活动一般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一个班的学生最少也会分为几个小组,教师人数太少,势单力薄,必然会在教师生活动的设计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产生极为的影响,从而最终影响到“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实施向纵深发展。有的学校将综合实践课程分给班主任,缺少对“综合与实践”指导教师应有素质的考虑。

(三)学校对课程的要求过于注重活动的结果,而忽视活动的过程 学校将“综合与实践”实施中的相当一部分精力花在成果的规划和总结上,有的甚至在活动还未开展之时就开始部署如何出版学生的论文集、作品集,举办学生的成果展示会,甚至邀请各方人士、社会贤达参加成果展示会等。“综合与实践”的成果总结阶段固然值得重视,但过多地渲染成果而忽视实实在在的过程,忽视过程中的丰富教育资源的挖掘,是非常可惜的,也是与“综合与实践”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追求背道而驰的。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小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是小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的具体落实者、指导者和管理者。与传统的数学课程的实施相比,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涉及因素多、时间长、场所多、安全要求高。因此,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畏惧思想和情绪,而且多数教师缺乏与该课程相关的知识、能力,碰到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由于多方面原因,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确实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大多数教师过于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视活动的实质

目前,我国各地小学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鼓舞下纷纷开设“综合与实践”课程,并通过活动展示、报告会、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交流和研讨。从各种各样的活动展示中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活动组织得热热闹闹,形式丰富多样,但这些热热闹闹的活动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实施的教师也说不清楚。这往往是由于教师在课程设施缺乏对课程目标、价值的把握和准确追求导致的。“综合与实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形式主义的、限于表面化的活动固然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满足,但对学生的发展缺乏实质性的贡献,这种现象不是“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真正追求。其次,一些教师用数学教学的方式实施“综合与实践”。目前,一些教师采用“教”“综合与实践”的方式来实施“综合与实践”,甚至一些“综合与实践”课都是采用“彻头彻尾的数学教学方式”来上,按“复习已有知识”、“引入新课题”、“教师进行传授”、“学生课堂讨论”、“进行课堂练习”等环节进行。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这是由于这些老师对“综合与实践”与数学教学的区别尚未清楚,对“综合与实践”实施方式及基本要求尚不明确,往往用数学思维来认识“综合与实践”的指导问题。

(二)一些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时间的整体管理 有些教师对“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有一股热情,但缺乏科学精神,缺乏对学生心理特点的把握和学生学习负荷的认识。曾有一位教师为四年级学生安排了十三个主题的“综合与实践”,而且每个主题的活动都涉及调查研究、网络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等,结果学生课外忙得不可开交,部分家长也只好代替子女去“访问”、去“调研”、去“写作”。

(三)一部分教师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综合与实践”强调课程与生活、社会的有机联系,它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也正因为如此,“综合与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存在不足,把课程资源仅局限在教材等文本资源上,对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足,或者是开发利用的面太窄;也有的教师责怪学校的资源太少,认为课程资源就是条件性资源。

三、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是小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施加影响的主要对象,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但是,目前在“综合与实践”实施过程中,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活动不能顺利地进行,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不能得到很到的体现。

(一)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兴趣转移问题

在小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中,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查找资料、参与活动过程、展示活动作品、进行自我评价等。在课程实施初期,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然而在活动的中、后期,学生的兴趣往往会发生转移,出现与预期活动目标不相符的现象。如果这时有的教师强迫学生去参加活动,有的学生就会被动应付,有的学生则是中途放弃,这也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二)学生对课程的认识问题

受传统观念和家长的影响,再加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他们认为能考上重点学校是他们的努力目标,把分数看成是自己唯一的成绩,因而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综合与实践”课程上,认为这样会影响自己正常课程的学习。因此,学生没有能正确认识“综合与实践”课程,这样使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缺少积极的驱动力。

(三)学生在课程实施中活动方式的选择问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教师指导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选择主题,但是不同的主题学生所采取的活动单一,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多种活动方式的选择,只是局限于同班同学之间的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而很少参与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的合作探究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篇2

一、“自学—释疑—反馈反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布鲁纳提出的结构主义哲学思想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强调了要兼顾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 即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发展。这些思想和观点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 为我们构建“自学-释疑-反馈”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需要,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构建“自学-释疑-反馈”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是实践“课标”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3.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罗扎洛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塔巴的教学模式、奥苏伯尔的超前组织者模式、黎世法等人的教学模式, 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等, 为我们构建“自学-释疑-反馈”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提供了榜样范例。

二、“自学—释疑—反反馈馈”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基本范式

“自学—释疑—反馈”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学习”与“当堂达标”。

此模式将课堂教学结构分为三个步骤, 即自学、释疑、反馈。自学包括明确目标、提纲导学、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四个环节;释疑包括展示答疑环节;反馈包括达标检测环节。三大板块相互兼顾、相互关联。

三步六环节的具体操作办法如下:

环节一:情境导入, 明确学习目标。 (2分钟左右)

学习目标的制定主要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完成, 目标的制定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体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个维度, 要符合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定位适度、要求明确。

2.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应该准确地把握“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的不同层次, 做到具体、明确。

3.目标的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 要让学生读懂、弄清本节课到底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4.要具有可检测性, 并与达标检测题相对应。

学习目标要课前备好, 用多媒体或小黑板展示给学生。目标可引导学生认真默读, 学生心中有目标, 在以后的各环节里就会主动围绕目标展开探究活动, 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环节二:依托教材, 出示自学提纲。 (2分钟左右)

自学提纲是整堂课成效与质量的决定因素。教师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 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 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 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 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一个个问题,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

环节三: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指导。 (10分钟左右)

学生在自学提纲的引领下独立学习教材内容, 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 探索规律, 解决问题, 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这时老师要对学生的自学状态密切关注, 如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 督促学习效率不高的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指导学生对自学的疑难和困惑进行标注, 作为小组交流的重点内容等等。同时, 教师对学生中带有共性的疑难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环节四:组内交流, 展示自学效果。 (8分钟左右)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组内交流展示自学效果:知识“互讲互听”、问题“互问互答”、疑难“互帮互助”。通过“生生互动”, 一般的问题大都可以解决, 余下的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师生互动”时由老师和全班同学帮助解决。

环节五:师生互动, 教师点拨释疑。 (10分钟左右)

全班交流中要特别重在交流不同点和创新点。本环节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以学生讲解为主, 注重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语言的组织表达。二是教师对知识的易混易错易漏处加以点拨, 对教学内容适度的拓展。这里教师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是师生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

环节六:跟踪检测, 当堂达标反馈。 (8分钟左右)

通过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 检查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教师可以通过抽查批阅、同桌对改、个别解答、小组展示等形式反馈检测结果, 从而全面了解学生, 查缺补漏, 进行“堂堂清”辅导。当堂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并尽力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以进步与提升, 这是体现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之处。

课尾的提炼总结同样具有“检测”功能。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回顾课中学习的知识与技能, 把零散的知识内化为条理性的、逻辑性的知识结构, 并总结思维过程、方法及情感体验等, 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上只是“自学-释疑-反馈”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基本应用程序。事实上, 由于年级、教学内容和学情的不同, 实施过程中也会随机发生变化。“六个环节”是课堂教学外显形式, “质疑探究”则是课堂教学的主线, 是内容, 是灵魂, 贯穿于“自学”、“释疑”、“反馈”的整个教学过程。

三、“自学—释疑—反馈”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1.教师导学策略:为学而导、顺学而导, 导在关键处, 导在必需时。即:启思为要;得法为重;形式宜活;时机应准。

2.学生自学策略:会阅读, 会思考, 会倾听, 会表达, 会调控。即:自理自律;自主决断;自主参与;自我调控。

3.及时反思策略:学生反思表现为理思维过程;顾思维策略;析问题本质;析解题方法;找错误成因。教师反思表现为思指导方法;找疑难所在;想解题规律;思补救措施。

四、“自学—释疑—反馈”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实施目标

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向反馈结构。它的表现形态是一种思考水平的教学, 即在教师启发下, 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教学。

1.通过模式的实施, 要彻底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体验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益高起来”, 让学生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

2.通过模式的实施, 促使教师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实践,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实现课堂教学的“低耗、高效、优质”。

3.通过模式的实施, 实现多纬度的“学”与“导”的有机统一。即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尽可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依靠学生之间以及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去开展学习上的独立研究, 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最佳契合。

五、几点思考

任何一次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不可能一帆风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 我们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仍有一些问题困扰着我们。

1.这种模式对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比较适用, 一、二年级效果不尽如人意, 怎样改进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2.如何根据所教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 从基本模式中优化出最佳课堂教学模式, 比如概念课的教学模式、计算课的教学模式、空间与几何知识课的教学模式、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模式等, 探索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篇3

述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老师穿了一套新衣服,课前一进班级,所有学生的眼光就歙歙老师。有几个淘气的男同学就凑在一起,用调侃的语调大声喊道“老师,我爱你。”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A:露出羞涩的神情 B:严厉地批评他们

C:微笑着说“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也爱你们。” D:不予理睬开始上课

2、泼水节是我国哪一个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A:彝族 B:傣族 C:瑶族 D:珞巴族

3、下列不属于意义学习的条件的一项是____ A: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B:学习者认知结构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C: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并使两者相互作用

D:学习材料要高于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4、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____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5、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A:生物遗传 B:选择经验 C:社会实践 D:教育

E:重视个别差异

6、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__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是教师的。A:言行 B:知识 C:修养 D:品德

8、测验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的程度是【】 A:难度 B:信度 C:区分度 D:效度

9、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交往能力 B:管理能力 C:学习能力 D:研究能力

10、小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焦虑。A:学习B:行为 C:考试 D:适应

1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__ A.图表 B.新知识 C.认知框架 D.以上都对

12、()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3、下列属于对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的是____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C: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D: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14、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广泛和复杂的内容,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灵活选择、运用适宜的评价方法。这反映了()的要求。A:评价取向的多元化 B:评价情境自然化 C:评价类型的多样化 D: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5、教案也叫__ A.单元计划 B.课题计划 C.课时计划 D.学期计划

16、__是师德的灵魂。A.关爱学生 B.严谨治学 C.依法执教 D.廉洁从教

17、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一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A.知识 B.领会 C.应用 D.分析

18、”按照一定标准对被评价者的品德水平和状况予以总结性的等第评定,以显示品德发展水平的差异”,这种评价方法()A:等第法 B:操行品语法

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D:模糊综合测评法

19、对学生产生经常而有效影响的各种非正式学习要素是__。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20、_____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__ A.教育现象 B.教育规律 C.教育问题 D.教育事实

21、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_ A.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相对性 B.阶段性、相对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相对性 D.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二、多项选择题

1、某幼儿园中班的一次美术活动“画熊猫”,教师制定的目标之一是:让幼儿掌握画圆和椭圆的技能,这一目标属于幼儿园的()A:中期目标 B:近期目标 C:活动目标 D:远期目标

2、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____ A:培根 B:但丁 C:荷马 D:亚里士多德

3、下列不属于内发论者的是。A:孟子 B:弗洛伊德 C:洛克 D:格塞尔

4、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__。A.游戏 B.运动 C.工作 D.学习

5、下列关于制订学前儿童一日生活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幼儿年龄越小,安排的睡眠时间应越短,次数应越多 B: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应保证他们的游戏时间

C:制订作息制度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差异,如南北方差异 D:安排幼儿一日的生活作息制度,要考虑到家长的配合 6、20世纪70年代,世界学前教育目标____ A:着重智力开发 B:强调培养创造力

C:重视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 D:重视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7、进行专门训练的关键程序有()A:每天进行回顾

B: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 C: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 D:布置家庭作业

E: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

8、下列不属于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进行分类的是()A:意义学习B:行为规范学习C:技能的学习D:知识的学习E:信号学习

9、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表示,台海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并引用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来表达其要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富于想象而涵义深刻的名句,下列诗句中与此名句蕴含的哲理相同是()A:登高壮观天地问,大江茫茫去不还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D: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10、德育模式是指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某种_______。__ A.复杂关系 B.组合方式 C.实施方案 D.主观认定

11、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____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D:归属学习

12、先天因素主要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因素是____ A:成熟 B:生长 C:遗传 D:发育

13、用外科手术的技术处置不正常的大脑,对于医学界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精神外科的本意,即是通过外科手术改变人的不正常的精神活动和行为表现。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介绍的是。A:早期使用的外科手术方法是什么 B:外科手术存在的风险性。

C:采用外科手术后对不正常大脑的改变情况 D:现代精神外科的定义

14、将猫、狗、鼠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__。A.连锁学习B.规则学习C.概念学习D.辨别学习

15、Word2003中,()是指单元格与单元格之间的距离,默认为零。A:单元格边距 B:单元格间距 C:单元格大小 D:单元格范围

16、”吹、弹、拉、唱”属于技能。A:认知 B:操作 C:心智 D:一般

17、”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所反映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__ A.强化原理 B.认知失调说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说

18、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经历了()过程。A:初识 B:组建 C:形成 D:发展 E:解体

19、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__。A.赫尔巴特 B.杜威 C.康德 D.洛克

20、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是。A:指导者、引导者 B:控制者

C:组织幼儿参与环境创设

D:准备环境、控制环境、调整环境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篇4

计概述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养成竞争意识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促进团结协作 如题!求解!

2、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创造天地的是。A:黄帝 B:女娲 C:盘古 D:伏羲

3、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做知觉的____ A: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B:近景动机与远景动机 C: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D: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

4、桑代克提出了迁移的,以之反对形式训练说。A:共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5、提出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的学者是____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D:皮亚杰

6、《边城》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A:钱钟书 B:沈从文 C:萧军 D:废名

7、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__。A.专制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8、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A.公元前1000年左右 B.公元前1500年左右 C.公元前2000年左右 D.公元前2500年左右

9、学生傺轻松地演奏《二泉映月》,这说明其演奏技能已达到。A:定向阶段 B:模仿阶段 C:整合阶段 D:熟练阶段

10、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由此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__。A.讲授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谈话法

11、对过生日儿童家访属于____ A:定期家访 B:情感性家访 C:新生家访

D:问题儿童的重点家访

12、变经验型为科研型,是指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A:继承教育传统 B:教育科学研究

C:在学生身上多花时间 D:多次重复加深记忆

13、持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是______的观点。__ A.宗教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14、下列哪一个判断不正确()班级是个复杂的小社会,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班级是开展学校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通常由教师、一群学生及环境组成,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A:班级是个复杂的小社会,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B:班级是开展学校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 C: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D:班级通常由教师、一群学生及环境组成,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15、可采用__来治疗失眠。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16、实施义务教育需要一系列的办学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__。A.办学经费和设备 B.办学经费和师资 C.基础设施和师资 D.经费和设施

17、能对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是()A:字面的理解 B:解释的理解 C:批判性的理解 D:创造性的理解

18、”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韵教学原则是()。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可接受性原则

1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全面实现教育目的。A:引导

B:促进和维持 C:反馈 D:评价

20、如果一个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表现的敏捷好动,情感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和兴趣易转移,善于适应变化的生活环境,他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____ A:活泼型 B:安静型 C:兴奋型 D:弱型

21、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时,记忆效果最好。A:100 B:150 C:200 D:50

22、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而训练学生的思维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__ A.现代教育理论 B.形式教育理论 C.传统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23、现代教学技术的优越性集中表现在__ A.提高教学效率 B.减少教材难度

C.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D.有利于学生的实际训练

二、多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A:5±2组块 B:7±2组块 C:5±2 D:7±2

2、教育的特质至少有以下几方面()。A.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活动 B.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生存活动 C.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

D.是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E.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个体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说明其思维具有__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4、结合实际说说教学中如何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有效迁移?

5、阅读技能是一种()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心智技能 D.器械性技能

6、实现教学任务的保证是____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倍尔

7、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被称为()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8、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属于奥苏伯尔提出的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的有。A:最近发展区 B:逐渐分化 C:整合协调 D:先行组织者

E: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9、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的关系。A:普遍与特殊 B:个别与一般 C:具体与抽象 D:基础与扩展

10、德育的主要途径有__。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E.班主任工作

1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____ A:六艺 B:三科 C:四学 D:七艺

12、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题时,老师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教给他们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下面是这一情境的课堂教学实录。老师指定7个女生,3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他们唱的好不好?学生:好!

老师: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学生:女生声音大!

老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学生:女生人多(学生凭直觉感受到)。

老师:是吗?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

学生:(部分学生已经很快说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还有大多数同学在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计算,随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是4的?

学生:比的(学生说出自己比的方法)。

老师: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来一块比一下(让男生和女生成对依次坐回原位,最后只剩下4个女生)。材料中这位老师运用了哪一种教学原则?()[单选题]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3、教育立法的原则是()

A:必须坚持子法从属于母法的原则 B:必须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

C: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D: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14、校本课程开发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自主性原则、适宜性原则、补充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特色性原则。A:多角度原则 B:多方位原则 C:多元化原则 D:单一性原则

1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A:赫尔巴特 B:康德 C:洛克

D:夸美纽斯

16、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____ A:能否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B:能否充分考察教学情境 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D:能否更多地考虑班集体的建设

17、如果程序设计没有问题,那么硬件故障或输入有误;但是,实际上输入正确。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A:程序设计有问题

B:如果硬件没有故障.那么程序设计有问题 C:程序设计没有问题

D:如果硬件有故障.那么程序设计没有问题

18、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包括()A:促进发展功能 B:满足需求的功能 C:诊断功能

D:指导社会规范功能 E:矫正功能

19、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__实现。A.提高人的修养 B.促进社会变革

C.可以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D.可以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E.可以延续文化的发展

20、学前教育初创阶段的主要任务是____ A:帮母亲照管儿童 B: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C:发展儿童智力

D: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21、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在学前阶段通过教育已经能够认识一定数量的字了,所以至少在学前班可以进行“小学化”的识字教育。这种做法。A:有道理.通过提前识字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B:违背“发展适宜性原则”,不应该这么做 C:在条件好的城市幼儿园可行

D:可行.因为提前学习知识有利于儿童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提高自信心

22、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____ A:抓握反射

B:伸手能够抓到东西 C:手的无意性抚摸 D:无意的触觉活动

北关小学办学思想概述 篇5

一、校训及“三风”要求

校训:诚实、友爱、勤学、奋进。

校风:尊师爱生、守纪文明、精教乐学、开拓创新。

教风:为人师表、敬业奉献、严谨求实、精心育人。

学风:诚实礼貌、团结互助、勇于探索、全面发展。

二、办学目标、方针、模式

1、目标:政治坚定,方向明确,严谨治学,全面发展,环境优美,精神文明,力求先进,争创一流。

2、方针:德育为首,教学为主,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各项争先,办出特色。

3、模式:学校—规范加特色;教师—优化加特点;学生—合格加特长;校园—美化加文化;设备—现代加一流。

三、领导班子建设

目标:德才学识素质高,治校育人官风好。

即要建设一支有觉悟、讲民主、懂科学、善管理、有实效、做表率的“德才学识素质高,治校育人官风好”的干部队伍。我们要通过抓紧政治和业务学习,使其尽快由经验管理型向科学管理型的转变,以“科学、民主、奉献”的精神,使每个干部都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优良的工作质量、科学的管理方法、勤奋的工作态度、民主的工作作风、较高的工作效率”。

四、教师队伍建设

目标:学高为师素质优,以勤敬业师德好。

即要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师德形象好,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懂得教育规律,讲究教育艺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甘于奉献,工作卓有成效的教师队伍。

五、教师座右铭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样样是楷模。

六、倡导“五种形象”和“五种精神”

五种形象:人之楷模形象;文明执教形象;无私奉献形象;自尊自重形象;奋发争先形象。五种精神:热爱教育,积极投入的敬业精神;不怕吃苦,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教书育人,敬业爱生的园丁精神;讲究科学,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

七、我校德育工作目标

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即通过我们的教育工作,努力培养政治观点鲜明、思想品德高尚、科学素质较高、身体心理健美、个性发展突出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八、我校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四原则”

戒严不可要;威严要有道;理言不可少;情言更重要。

九、我校的教学思想在“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各个成才”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归纳出以下六点

1、掌握“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思想;

2、坚持“以人为本,因学思教,培养能力”的教育理论;

3、建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4、推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受之以法”的教学策略;

5、倡导“尊重人格,师生平等,亲师信道”的教育观念;

6、突出“促进发展,学会创造,贵在创新”的时代特点。

十、我校归纳的课堂教学二十四字方针

精讲精练,探究合作,严而不板,活而不乱,启发思维,及时诊断。

十一、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八要求”

我们号召教师要把眼光盯在教学质量上;把功夫下在课堂教学上,把基础放在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上;把关键放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把目标放在差生的辅导和优生的培养上;把“减负、优质、高效”的出路放在教科研的探索于实践上;把手段更新放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上;把良好的教学环境放在正确的学生观的树立上;把教学效果显现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

十二、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的六种新观念

1、面向未来的时间观;

2、面向社会的空间观;

3、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观;

4、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观;

5、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

中职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概述 篇6

一、营造中职数学教学气氛要实施探究性学习

一个愉悦和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够将学生情况进行很好的激发, 已经成为中职数学教育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基础。因此, 在中职数学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通过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将中职学生顾忌心理进行彻底消除, 引导中职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将自我真实地表现出来, 将自身的潜能进行充分的发挥, 形成一个探究知识学习、自主学习氛围。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已经成为了自主学习基本前提, 更加是进行中职数学探究性学习最佳的环境。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以一个学习者身份参与到中职学生谈论过程中去, 这样不仅仅能够将师生之间的感情进行增进, 更加能够使学生以一个学习主人的身份来进行自己的自主探究, 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进行了充分地激发, 对学生表现欲进行了很好地满足, 使得原本枯燥死板的数学课堂氛围变得活跃, 将课堂活力增强, 我们要特别注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新发现和新体验, 不断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见解阐述出来, 允许学生对自己的授课和数学知识进行质疑。身为教师的我们要对学生所提出的正确看法进行虚心的接受, 在对其进行肯定这一个基础之上给予学生更深层次的指导。比如说, 我们在进行立体几何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就对平面几何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也明白了平面几何并不是立体几何, 但是立体几何是建立在掌握和理解平面几何的基础之上的。在这个时候, 我们就可以问学生能否找出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来通过平面几何画出立体几何, 探索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之间的关联。让学生自己去验证、探索、辩论、讨论以及猜想, 这样我们就能够将这一方面的学习内容加深。

二、创设中职数学问题情境要求必须实行探究性学习

在中职数学学习过程中, 探究性学习起点就是进行问题的创设, 我们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使其能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创设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问题情境已经成为了关键环节。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创设问题的情境要求我们必须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 选择中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事物, 结合中职数学教学的内容提出一个与之相对应的问题, 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探究兴趣进行很好地激发, 使得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里面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加强中职数学合作学习要求实行探究性学习

在中职的数学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仅仅要将师生之间和谐关系进行建立, 更加要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种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相互交流以及相互讨论的和谐关系, 在中职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宽松的氛围,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活动, 培养中职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我们进行中职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 身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根据教学的内容, 采用一种小组讨论的形式, 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和质疑问题的机会, 这样能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进行很好的培养。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 学生要将原有知识作为一个基础来进行新知识的探究, 每一名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基础背景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对于新事物的理解程度也就不相同, 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 学生通过批判和反思自己或者别人的观点, 来进行新知识体系的构建, 加深中职学生对于新的数学知识理解。除此之外,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能够使中职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更加能够对中职学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进行培养。

四、注重中职数学反思要求必须实施探究性学习

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结束以后, 要求中职数学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引导他们对于探究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 使得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在自己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任何一个结论都能够采用很多种的方法来将其完成, 每一个的探究学习所采用的方法不应都是最简单和最科学的, 因此, 在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后, 我们要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反思, 反思他们在探究学习中了解了哪些数学知识和内容, 最佳探究方法又是什么?使学生通过反思, 构建起数学知识的体系, 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很好地提高。在中职数学课堂教育教学中, 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内容, 采取一个多样化的方式, 为中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创设一个活泼和生动的场景, 使得中职数学课堂充满了活力, 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进行激发, 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让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全面的贯穿, 为中职学生终身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五、保留中职教学自主空间要求必须实施探究性学习

在中职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因为自身特殊的情况要求我们必须要为他们留下充足的空间, 还要求我们必须要对这一个空间进行精心设计。空间的大小是因人而异的, 和学生原有的思维能力和基础训练息息相关, 中职数学探究性学习, 首先, 要求我们要设计一个情境和问题, 我们要创设出适当自主的探索空间;其次, 要求中职数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帮助, 对学生进行鼓励、点拨和指引。

六、结语

笔者从营造中职数学教学气氛必须实施探究性学习、创设中职数学问题情境、加强中职数学合作学习、注重中职数学反思以及保留中职教学自主空间这五个方面, 对中职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洪一阳.相聚深圳华茂切磋探究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总课题组年会纪实[J].网络科技时代, 2005, (01) .

[2]周德军.让学生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人——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J].考试周刊, 2008, (13)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篇7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它在为基础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时,也为农村教学带来了挑战,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学习;学习方法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界,创新教育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一名年轻的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小学生年纪小,思维能力尚不发达,处于提高数学素质的起步阶段,他们刚刚接触数学,究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喜欢数学,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呢?从事数学教学多年,下面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生活

小学生比较好奇、喜欢求知,希望被关注,这些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重的学生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这就保证了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开发小学生的悟性

一个人的成绩如何,首先看他有多大的悟性,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以往的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导出“1份可以怎样表示”。在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再引出分数。显然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形成面对问题、主动搜索、沟通联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抓口算培养敏捷思维

口算对思维敏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准确迅速的解题是思维灵活的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

其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其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它非常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要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学习乘法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从0~9的数字卡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式题,再算出来。看谁编得题多,算得又对又快,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既巩固了新知,又活跃了思维,有了竞争意识。

四、锤炼心理

对学生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是对其心理的培养。比如学习的兴趣,主动的学习情感与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学习毅力;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其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要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五、加强反思

反思是前进的力量,没有反思,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上一节课,教师都要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反思,进行总结,找出规律,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的年龄小,但学习往往专心,听课时间短,学习起来也比较马虎,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

教学设计概述 篇8

(1)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设备特性及应用,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网络教学的特性和应用。(3)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

(4)初步掌握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目标分析和确定、教学策略指定、教学媒体选择和利用、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基本方法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应用)(5)掌握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原则和步骤(初步应用)(6)理解对“双主”ID的理论基础及模式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述(理解)

教学设计概述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系统设计(通常也称教学设计)从其学科形成的历史来看,是在综合多种理论的基础上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因此相关理论的每一次发展都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人们在对教学设计概念的界定上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分析比较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几个教学设计定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教学设计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

这种观点把教学设计看做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划或计划的过程,如:“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教学系统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二>.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

美国著名设计专家梅瑞尔(M.David Meriil)在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监视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梅瑞尔,1996)。梅瑞尔的教学设计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加涅的影响,但他强调教学设计应侧重于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以创设一种高效率的、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教学。这里所谓的经验,从梅瑞尔对教学设计定义进一步的分析中,可以推知主要是指学习策略,涉及如何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帮助他们复诵、编码和处理信息,监控学生的学业行为,提供学习活动的反馈等。

<三>.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

帕顿(Patten,J.V)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提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成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帕顿,1989)。这一定义将教学设计纳入了设计科学的子范畴,强调教学设计应把学与教的原理用于计划或规划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关于教学设计含义的第一种观点强调教学设计的系统特征,突出循序渐进、合理有序的操作步骤;第二种观点更多的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思想,强调教学设计应侧重于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第三种观点是从设计科学的角度,突出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设计本质。以上定义放映了人们对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我们认为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教学系统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1.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资源、方法、活动等。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习者达到预期的目标。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方法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形成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与学系统。它们可以是直接使用于教学过程,完成一定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如印刷教材、声像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测试题和教师用书等);也可以是对一门课的大纲与实施方案或是对一个单元、一节课教学计划的详细说明.<返回>

二、教学设计的系统观

系统论认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是有机整体,它们自成系统,又互为系统。任何一个系统和周围的环境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而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可以看作子系统,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具有相对性。任一系统都是在和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中变化、发展,所以保持动态稳定性和开放系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要么是一个系统,要么是一个系统的要素。教育技术学者人们在长期探索中确定了以系统论思想和方法作为教学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把教学作为系统来研究和用系统方法来设计教学。

(一)把教学作为系统来研究

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如学校是一个教育系统,当它处于社会环境之中时,又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会向学校教育提出所需人才的要求,提供教育资源(如教职员、教材、设备、设施等),输送学生等,而学校系统则通过各类教育工作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系统是通过人才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或社会进步是否提出新要求的反馈信息来进行调整,以保持在社会系统中的动态稳定。

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它可以是指学校的全部教学工作,也可以是一门课程、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或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实施的、有控制的教学信息传递过程。教学系统包含了教师、学生(均为人员要素)、教材(教学信息要素)和教学媒体(物质要素)等四个最基本的构成性要素,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并组成系统的空间结构。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又构成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复杂的运行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过程。教学系统的功能就是通过教学过程运行的结果来体现的。

著名教育技术专家B.H.Banathy认为,教学系统是分层次的系统复合体,这些不同的层次都与教学系统设计有关。

一般地,教学系统可以区分为以下由高到低的4个层次.1、机构层次的系统:系统的输入是社会需要,可作为教育的财政资源及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系统的输出是教育目标、组织计划和财政预算等。

2、管理层次的系统:主要是执行机构层次作出的决定并安排机构层次的资源,系统的输入是上一层次的输出,系统的输出是课程设置计划、教学资源和评价指标体系。

3、教学层次的系统:系统的输入是上一层次的输出(课程设置计划、各种资源和评价体系),系统的输出是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活动和教学系统。

4、学习层次的系统:系统的输入是上一层次的输出和各种学习资源,系统的输出是学生通过各门功课考核、获得分数、达到目标、取得文凭和证书等。

以上四个层次是在教学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不同层次的子系统,这样的分层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将要设计的系统,把它看成是一个分层次的立体的系统,从而构成教育系统复合体,而不仅仅停留在把教学系统分析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要素的认识水平。(二)把握好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

“确定将要设计的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有助于我们设计教学系统时对所要设计的系统有一个更明确的定位。这实质上与人们理解教育的方式也是一致的,若从管理的角度看教学系统,我们也应该对教学系统从四个层次全面考虑,但由于立足点是管理层次,这时管理层次是系统的基本层次;依此类推,若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学系统则应以教学层次作为系统的基本层次;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系统则应以学习层次作为系统的基本层次;以不同的系统层次作为基本层次就是对所设计的教学系统给以不同的定位。

按照这种观点考虑,目前的教学系统设计实质上都是以教学层次作为基本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这时系统的基本变量如下:

目的:对学生进行以教为主的教学,使其认知能力、行为和情感发生积极的变化; 关键实体:学习者特征和学习内容; 基本决策者:教学系统管理者和教师

系统的输入:管理层次的输出,即课程设置计划、各种教学资源和对教学的评价标准; 系统的输出: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活动和教学系统。

由以上变量可以看到,这正是我们目前所理解的教学系统设计,设计的结果是能实现一定功能的教学系统,以对学生实施有组织的教学。这时,机构层次和管理层次都是教学系统运行条件的提供者,但是,学习层次系统的基本决策者不是学习者本人,而是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显然这样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却成为一个难题。有鉴于此,Banathy认为,若承认学习者的个别差异并认为学习者有能力在学习中自己作出决定,那么,设计教学系统时就应该以学习层次作为系统的基本层次。这时教学系统的各个变量如下: 教学系统的各个变量: 目的:对学生进行以学为主的教学,使其认知能力、行为和情感发生积极的变化; 关键实体: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和学习资源; 基本决策者:教学系统管理者和教师

系统的输入:其他层次的输出,关于学习进程和要求的信息,各种学习资源; 系统的输出:以学为主的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活动及教学系统。

这样一来,前面的三个层次对学习者来说都是开放的,它们都为学习系统层次提供运行的环境和条件。与以教学层次为基本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相比,其区别在于系统的功能不同,前者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教,而后者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另外,系统对学习者的开放程度不同,后者比前者更开放些,因为后者决策直接面向学习者;还有前者较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后者则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鉴于上述认识,Banathy认为应该以学习层次作为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层次,这种定位最有利于学习者学习,而且这时系统的直接输出是比较理想的教学结果。不过,甚至他本人也认为以哪个系统层次作为基本层次去设计教学系统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学传统有很大关系。我们认为,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以教学层次为基本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习层次为基本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这样两种设计定位并存的状况。前一种定位与我国目前有组织的大班级课堂教学系统设计相一致,而后者将会在目前蓬勃发展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和学校中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以预见,后者将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有较大发展。在教育软件开发中情况也一样,目前很多有远见的教育软件公司已经开始把面向学校教学用的软件和面向家庭学生自主学习用的软件同时作为开发教育软件的两种不同定位。因为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以两种不同的定位设计教学系统时,系统的基本变量是有很大差异的。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侧重点的不同,在实践中不要摇摆于两者之间,否则,结果将适得其反,使每一层次系统的功能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当然,还可以用其他层次(如机构层次、管理层次)作为基本层次进行教学系统设计,但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中还没有人去从事这样的尝试。

(三)在教学系统设计中应考虑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因为在教学系统之外还存在着广泛的社会系统,这是教学系统赖以存在的条件,它构成了教学系统的环境。实际上这也是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本身的不完善,我们更多地注意了对教学系统内部的建构,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教学系统的开放性、忽视了教学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

很显然,社会是一个大系统,教学系统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而社会大系统中许多其它的子系统都与教育有关,它们具有提供学习资源的潜在可能性,即在这些子系统之中有各种资源、机会、设施等可以被运用于教学系统之中。因此,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将教学系统(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系统)与具有提供学习资源的潜在可能性的社会系统联系起来。

上一篇:产权转让合同标准协议书下一篇:幼儿园教师学期末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