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重点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重点(推荐9篇)

小学数学教学重点 篇1

作者: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 凌国伟 无锡市北塘区教育局教研室 黄伟星录入时间:2008-8-25阅读次数:1557

[摘要]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突出重要的、主要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突破学生最难理解的知识点,这是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学段)单册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

(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

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我们知道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是要学生通过同化或顺应去实现的,在同化或顺应的过程中出现教学难点。由于难点与重点形成的依据不同,所以有的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有的内容是重点但不一定形成难点,还有的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区分好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为例,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通过画图和列表的方法,学会用假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列表假设的方法蕴含了变元思想,比画图假设的方法更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可直接给出表格,让学生看懂表格后,再填表解决问题。最后通过比较,找出两种方法的共同点,从本质上理解假设策略。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几条主要策略

1.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是深钻教材,从知识结构上,抓住各章节和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是备足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并考虑到不同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前的精心准备、准确定位,就为教学时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2.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条件。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人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联系,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因此,新知识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识生长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可依据以下3点找准知识生长点:(1)有的新知识与某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难点;(2)有的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要突出“连接点”,进而突破重、难点;(3)有的新知识由某旧知识发展而来的,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每个策略都有其适用的题目,但是在形成新策略的过程中要综合应用已有的策略,如学习替换与假设策略时要用到画图、列表等策略,且综合法与分析法贯穿始终。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数学认知结构改造的过程,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

3.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认真阅读这段话,可以知道: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独立思考——尝试解题——合作交流——比较归纳——反思小结——形成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悟解题策略,形成解题策略,体会策略价值,自觉应用

策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4.积累基本的数学经验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

基本数学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数学经验源于日常生活经验,高于日常经验。小学数学活动可分为4类:直接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活动;间接来源干生活的数学活动;为数学学习设计的纯粹数学活动;意境连接性的数学活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属于间接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活动,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层次的数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解题过程,进行体验和反思,把解决问题中的体验加以整理,对获得的数学经验进行反思,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再认知,从而掌握解题策略,感受策略价值,积累数学经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以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为例,教学例1要让学生经历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有条理地列举;教学例2要引导学生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要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感受用列表、打“”法列举的简洁、有序;教学例3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进一步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教学每道例题,都要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积累数学经验,树立主动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5.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保障:

小学数学教学重点 篇2

一、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对于自身的语言也是处于慢慢学习的阶段,这时候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是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其实这个时候的学习状况一般是受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度,我们知道,学生幼儿园甚至是牙牙学语的时间段就应经试着让孩子去学习一些简单的英语词汇了,这也是一些家长让孩子去认识英语的机会,那么在我国当今的一些学校其实学生在进入小学时就已经用简单的英语进行沟通了,另外一种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就是说在对于英语的教学一般是以家教或者是培训机构的方式来让学生去学习英语,一般家长的主要目的也就是为了让孩子多学到一门语言,增加孩子在未来社会上的竞争力,当然这种初衷是非常好的。

二、针对家教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比较

家教的模式在我国的城市家庭里非常流行,这种模式是以一对一的方式给学生讲解英语,虽然这种方式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但是由于学生学习到的英语知识并没有马上得到很好的运用,因此,这种方式的教学对于应试来说是很有针对性的,但是对于学生全方位地学习英语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的。还有一种就是培训机构的英语教学模式,这种机构的管理方式以及授课方式与我们的学校非常相像,但是又有别于学校的教学模式,因为培训机构的教学效率是要远远高于学校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这种私人开班的机构是在收取了不菲的费用后或者是签署了一些协议后以契约的方式去教学的,他们是需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得到提升的,因此,教学的目的性也就得到了很好的执行,那么英语学习也会得到很好的贯彻,当然全面性也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浅谈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重点 篇3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数学课程 教学重点

1、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们的生理心理等相较上个世纪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去针对性开展教学。同时,相比以前的教材和教学重点,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作为教师首先自己要弄明白现阶段的教学指导思想,从而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展开教学。

1.1深钻教材,摸清学生实际,定准教学起点

由于教材内容每年都有变化和微调,教学方法和学生掌握程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向学生揭示或引导学生自己去发展教材的系统性及其“知识群”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新知识与教材知识和学生实际中哪些知识有横向关联。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教学生充分认识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性及学习材料的关系,并据此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2优化教学过程,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育为中心,教学过程是知识线、能力线、协调方法线的统一体。优化教学过程就是三维的优化组合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结果。知识线源于教材思路,能力线是教师对应教材思路由学生学习活动与获取知识互相作用下构成的一条隐性思路。协调方法是教师调节两线顺利延伸,指导学生思维的方法组合。三维结构式教学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知识、能力、教法环环相扣,教与学一一对应。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形势,传统的数学课堂已经不能担当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还会从很多方面影响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人的思维其实和弹簧一样,给它足够的压缩空间,它必将迸发出足够的弹性动能。我们的传统课堂,往往强调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及方法的接收,而忽视学生“异类”思维的产生,长此以往,学生必将产生依赖思想,淡化思维创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意识到传统课堂的教学弊端,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课堂,改善我们的教学模式,让新课改的思想生根发芽,让自主性学习充斥我们的课堂。

2.1改善课前预习传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预习,是我们许多教师在教新课之前,都要求学生进行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预习。有些学生的预习就是看看书,大体知道本节的内容。至于怎么学,重难点是什么,并不知道。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与教师和同学共同讨论,达成共识,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变得轻松和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使他们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去发现新知、探索新知。渐渐地,学生们养成了自觉预习、目标预习的好习惯,有了自主性学习的思想意识。

2.2创设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的习惯

学生自主性探究习惯的养成,不是空穴来风,也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自主学习空间,逐步引导学生层层探究。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

2.3进行课后练习,增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课后是学生自主性学习时间最长的时候,如何激发学生利用这段时间自主性学习是相当关键的。针对一些实践性强的内容,根据新学知识,设计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让他们想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课后练习,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一方面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自己动手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在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正处于受教育的最佳阶段,他们可塑性强,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但是不足的是缺乏经验,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给他们成长和学习阶段注入一种类似于优良性格的气质,这些都将会让学生受益一生,成为他们卓越人生的开始。

3.1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

环境影响着学习的数量和质量,而学习的数量和质量又决定着学生是否愿意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觉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利用这种觉察去创设、去发展能引起学生关心和探索的情境,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说话风趣,使人兴奋的气氛,会使学生产生悬念,积极开动脑筋。而紧张得令人害怕的课堂情境,会使学生提心吊胆,什么也无法思索。因此,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也就活跃了课堂气氛。

3.2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学生解题时遇到挫折,主观愿望得不到实现是常有的事。如果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够,就会产生焦躁颓丧的情绪,致使主体一事无成。这种现象若出现在重大的考试中,则具有更大的危害性。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抗挫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3.3要帮助学生培养面对考试的良好心理素质

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学生的考前思想工作。考试前老师要教育学生:第一,学生对自己的水平要有清醒的认识,平时的目标可以定的高一些,但对本次考试的目标要低一点,要低于平时成绩;第二,如果考试比较难,要想到觉得难的不只是你,大家都一样,这样,心理就会放松些;第三,遇到难题,应跳过去做其它题目,不要盯住不放,否则会影响其它题目的解题时间,造成紧张的情绪……

4、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对思维和逻辑发展,对良好心理和性格的形成,都是极为有利的。学生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文林.数学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陈文元.用数学知识内在魅力吸引学生[J].文理导航,2010(6)

[3]赵建丽. 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2010(6)

小学体育教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篇4

一、跑:

1、各种方式的走:拍手走、胸前屈臂走、两臂上举走、两臂侧平举走(一年级)动作要求:略

重点: 脚后先着地后过渡到前脚掌。前脚掌着地,后脚跟离地走。难点: 手脚协调配合,膝直、踝关节紧张。2、30米快速跑(二年级)

动作要求:头要正、眼看前、两臂弯弯、向前摆。步子大、摆动快、脚掌着地、跑直线。

重点: 跑成直线,跑得轻松。自然且快。难点: 前脚掌趴地

3、站立式起跑(三年级)

动作要求:听到预备,前脚全掌,后脚前掌。距离两拳,上体前顷,站立放松。听到跑,迅速起动,往前跑。重点: 起跑瞬间,蹬地有力,迅速 难点: 手臂的协调配合。4、50米加速跑(三年级)

动作要求:起跑开始,跑的速度由慢到快逐渐增加,跑到最后应以最高速度冲过终点。

重点: 速度的变化,应由慢到快逐渐增加 难点: 手臂前后协调摆动。

5、后蹬跑(四年级)

动作要求:上体稍前倾,后蹬时,应以前脚掌趴地用力后蹬,并充分蹬直,髋部前送,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动,然后大腿下压,用前脚掌着地,两臂协调配合摆动。重点: 送(髋)、抬(摆动腿)、趴(后蹬腿的前脚掌)、蹬(后蹬腿)难点: 后蹬腿伸直,在空中有腾空动作。6、30米通过2~3个障碍物跑(四年级)

动作要求: 跨过小河,钻过山洞,快速向前跑;绕过小旗赶回来,“安全”通过障碍跑。重点: 跨、钻、绕的基本技能。

难点: 体现学生跨、钻、绕障碍跑的能力。

7、蹲距式起跑(五年级)

动作要求:肩宽撑地后膝跪,两手伸直拇相对。后膝离地抬起臀,臀比肩高半蹲撑。两臂前脚负体重,中心前移肩超线,起动快似箭离弦,两脚用力蹬后边。重点: 身体前倾,支撑有力。难点: 蹬地迅速,有力。

8、弯道跑(五年级)

动作要求:跑弯道要注意,身体须向圆心靠,右摆大来左摆小,膝盖摆动向圆心,左脚掌外侧着地,右脚掌内侧蹬地好,掌握重心协调跑。重点: 克服弯道跑时离心力的作用。

难点: 左脚掌外侧着地和右脚掌内侧蹬地的动作,以及摆臂的协调配合。9、50米全程跑(六年级)

动作要求:站立式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重点: 途中跑技术。

难点: 短跑的四个阶段技术动作的相互衔接,以及上下肢的协调。10、1500米走跑交替(六年级)

动作要求:轻松跑一段,便步走一段,两者皆注意,呼吸有规律,动作协调配合好。

重点: 走跑交替技术,及有规律的呼吸。难点: 发展有氧耐力。

二、跳跃

1、双脚连续跳(一年级)

动作要求: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蹦蹦跳跳真可爱;小袋鼠腿儿壮,两只小手胸前放,一蹦就有三、五迷,看谁做得最象它。重点: 双脚跳起有力,双脚落地屈膝缓冲。难点: 跳下平稳。

2、立定跳远(二年级)动作要求:一摆二蹲三跳起,快速蹬地展身体,收腹提膝伸小腿,平稳落地跳得远。

重点: 双脚有力蹬地向前、向上跃起,双脚同时落地。难点: 上下肢协调配合,落地轻巧。

3、跑几步,单脚起跳,用手或头触悬挂的物体(三年级)

动作要求:面对悬挂物,跑几步,一腿用全脚掌积极有力地蹬地,迅速过渡到前脚掌跳起,另一腿屈膝上提,同时用手或用踏跳腿的异侧手去触高悬的物体。重点: 踏跳腿全脚掌着地过渡到前脚掌迅速有力蹬地。难点: 踏跳腿蹬直及助跑与踏跳的衔接技术。

4、跨越式跳高(四年级)

动作要求:助跑3-5步,用有力的腿踏跳,摆动腿迅速向上摆起,两腿依次过竿后落地。

重点: 起跳腿的充分蹬直和摆动腿的积极上摆。难点: 助跑与踏跳协调配合。

5、(正面)助跑几步,单脚起跳,越过前面一定高度的横绳(五年级)动作要求:面时横绳,跑几步用一脚蹬地跳起,另一脚屈膝上提,起跳腿也跟着向前屈膝上提,越过50-70厘米高的横绳,然后双脚落地(垫或沙坑)。重 难 点: 踏跳腿积极上提与摆动腿在空中成蹲距动作,及双脚落地屈膝缓冲。

三、投掷

1、手持轻物投准

动作要求:面对正前方,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肘儿弯弯肩上放,看准目标,用力投。

重点: 肩上屈肘,自然挥臂。难点: 投物甩腕,掌握投掷方向。

2、持轻物投过2-3米高的横绳(二年级)

动作要求:面对正前方,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肘儿弯弯肩上放,看准目标,用力投。

重点: 挥臂迅速,用力。难点: 正确的出手角度。

3、原地投垒球(三年级)

动作要求:两脚前后开立,侧对投掷方向右手持球后引伸,然后蹬地,转体,重心前移,经肩上屈肘自然挥臂投出。重点: 蹬地转体,挥臂过肩。难点: 蹬、转、挺、拨的用力顺序。

4、上步投垒球(四年级)

动作要求:上步后,身体迅速右转,使身体左侧对准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右手持垒球向后引伸,然后右脚蹬地自然挥臂经肩上头侧把垒球用力快速投出。重点: 顶(髋)、转(体)、挥(臂)、甩(腕)难点: 全身的用力顺序。

5、双手向前抛实心球(五年级)

动作要求:两脚前后开立,两臂屈肘,两手持球与脑后,上体稍后仰,然后蹬地,收腹和甩臂,用力将球向前上方抛出。重点: 腿要用力,蹬直,出手速度要快。难点: 动作协调,球出手要有一定的高度。

6、单手向前推实心球(六年级)

动作要求:身体左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右膝弯曲,上体向右侧倾斜稍扭转,身体重心落在右腿,然后,右腿用力蹬地,转髋,上体左侧抬起,并迅速向投掷方向右臂迅速伸直将球向前上方推出。重点: 腿要用力蹬直,出手速度要快。难点: 动作协调,球出手要有一定的高度。

五、技巧

1、前滚翻(一年级)

动作要求:一蹲二撑三低头,向前滚动身似球。重点: 团身滚动。难点: 滚动圆滑,方向正。

2、连续前滚翻(二年级)动作要求:连续做二、三次前滚翻。重点: 连续滚翻时动作协调,连贯。难点: 方向正,成直线。

3、后滚翻(三年级)

动作要求:一蹲二撑三低头,向后滚动身似球。重点: 团身滚动。难点: 向后滚动成直线。

4、跪跳起(四年级)

动作要求:以跪立开始,两臂后摆同时臀部后坐,两臂迅速向前上摆,同时展髋,两臂摆至前举时立即制动,脚背与小腿用力下压,身体向上腾起迅速提膝收腿成蹲立。

重点: 脚背与小腿用力下压,身体向上腾起。难点: 动作协调连贯。

5、肩肘倒立(五年级)

动作要求:直腿坐垫手前伸,仰卧屈体脚面绷,两肘内夹手撑腰,伸髋挺腹腿上伸。

重点: 两肘内夹,伸髋展腹。难点: 体向上,维持平衡。

6、前滚翻起立-单腿前滑成纵叉-后腿前摆成并腿坐-肩肘倒立(女)

前滚翻交叉转体裁180度-后滚翻-挺身跳(男)(六年级)重点: 单脚前滑成纵叉和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的技术。难点: 全套动作的连贯性。

六、攀、蹬、爬、越

1、爬越60—80厘米高的物体(一年级)

动作要求:身体扶握跳箱一端两侧,一脚有力蹬地,另一脚蹬箱越过,两脚依此落地。

保护与帮助:站在跳箱一侧,靠近手扶箱的一端,手扶练习者的上臂。重点: 一脚蹬地的力量配合另一腿跨越器械的动作。难点: 动作协调、连贯,落地轻巧。

2、爬越80—100厘米高的物体(二年级)

动作要求:身体扶握跳箱一端两侧,一脚有力蹬地,另一脚蹬箱越过,两脚依次落地。

保护与帮助:站在跳箱一侧,靠近手扶箱的一端,手扶练习者的上臂。重点: 一脚蹬地的力量配合另一腿跨上器械的动作。难点: 动作协调、连贯,落地轻巧。

3、跳上成蹲撑,起立,向前跳下(三年级)

动作要求:助跑、起跳,两臂支撑器械(与肩同宽),同时提腰,屈膝上体贴近胸部,两脚踏上器械成蹲撑起立。两臂后举,稍蹲。两臂摆起同时两腿用力等离器械,身体想前上方腾起,在空中保持头正、收腹挺胸,两腿并拢,脚面绷直,使身体挺直。前脚掌落地、缓冲、两臂斜上举。

口 诀:一跳(起)、二撑(器械)、三提腰、四贴(膝贴胸)、五蹲、六(起立)、七摆(两臂)、八蹬(离器械)、同时做,九腾(起)、十挺(身下),前掌落,屈膝缓冲,动作好。

保护与帮助:站在跳箱的前侧方,当练习者跳上时,一手扶其上臂,另一手托髋部帮助成蹲撑;跳下时,一手扶背部或腹部。重点: 起跳有力,跳下时,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

难点: 一跳(起)、二撑(器械)、三提(腰)、四贴(膝贴脚)、五蹲撑。

4、跳上成蹲撑,向前跳下接前滚翻(四年级)

口 诀:一跳(起)、二撑(器械)、三提腰、四贴(膝贴胸)、五蹲(撑)、六(起立)、七摆(两臂)、八蹬(离器械)、同时做,九腾(起)、十挺(身下),前掌落,屈膝缓冲,往前滚。重点: 向前跳下接前滚翻 难点: 整套动作的连贯性。

5、分腿腾越(五年级)

动作要求:助跑起跳臂前伸,含胸屈髋两腿分。推手及时展身体,屈膝缓冲稳落地。

保护与帮助:站在器械斜前方,练习者越过器械后,扶上臂;落地后扶背、腹。重点: 踏跳准确有力,推手及时。难点: 踏跳,推手与落地衔接配合。

6、斜向助跑直角腾越(六年级)

动作要求:(以左脚踏跳为例)斜向助跑,左脚踏跳右手撑跳箱,上体稍后仰,左腿在空中并拢右腿并与上体成直角,立刻换左手支撑,右手推箱斜上举,前脚掌着地,屈膝半蹲,保持身体平衡,左手仍扶跳箱。

保护与帮助:站在跳箱靠近练习者支撑手的地方,一手握支撑手的上臂,另一手托背部给予帮助。

重点: 踏跳后用力摆腿。

难点: 经直角姿势腾越时臀平于肘。

七、武术

1、五禽戏(三年级)

动作内容:虎寻食、猿摘果、鹤飞翔、晃臂熊、鹿长跑 重点: 形象生动的模仿。难点: 动作协调。

2、步型拳(五年级)

动作名称:弓步冲拳—马步架打—歇步推掌—提膝穿掌—仆步穿掌—虚步勾手挑掌。

3、少年拳第一(六年级)

动作名称:震脚架打—蹬踢架打—垫步弹踢—马步横打—弓步撩掌—高虚步架打—跳步推掌—撩拳收抱。动作要求:

(1)、震脚时身体要直立下沉,左脚向前落步要轻;

(2)、蹬踢、下压要有力,与架达动作连贯、快速;

(3)垫步与弹踢要紧凑,弹踢时上体要稳定;

(4)落步不转体,转体达右拳;

(5)转体成弓步时左脚尖外展,右脚跟辗蹬,撩掌时上体稍前倾;

(6)右拳架打后左脚右移并收抱左拳,待成高虚步站定后再冲拳;(7)左脚向前落步后要立即向前跳远,右脚落地要轻;

(8)抱拳要的力,击拍要响亮,收抱动作要连贯。

八、篮球

1、行进间直线运球(四年级)

动作要求:向前运球时,拍按球的后上方,同时后脚蹬地运球行进,球的落点在同侧脚的前方,跑动的步伐与弹起的节奏协调一致。(一带、二按、三推、四直)重点: 运球时,手触球的部位。

难点: 运球时手部动作和脚步动作的协调配合及运球的力度。

2、行进间曲线运球(五年级)

动作要求:向前运球时,拍按球的后上方,同时后脚蹬地运球行进,球的落点在同侧脚步的前方,跑动的步伐与弹起的节奏协调一致。(一带、二按、三推、四曲)

重点 : 运球时,手触球的部位。

小学数学教学重点 篇5

湖北省竹山县麻家渡镇小学李艳

湖北省竹山县深河小学李云

识字教学是小学一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更是难点。一二年级每一课都有十几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当然每一课老师都认真地教了,学生也认真地学了,结果呢?学生当堂记住了,过后就忘了。让这么小的孩子记住这么多的生字,确实不容易。怎样才能让这些刚入学的孩子将这些枯燥、难学的方块字学得会、记得牢呢?我谈几点我个人的经验:

一、有效的结合恰当的识字方法,让学生牢牢的学习生字,掌握生字识认真学习掌握教材上的生字。老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教学识字。比如猜谜语、做动作、讲故事、分析字形、换偏旁、熟字带新字、图片识字、象形字、会意字等。老师在教学时要根据生字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教学生字。

二、识字教学不应当只局限在课本上,老师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生字的同时,走出教材,注意积累身边的字。

(1)做游戏。比如,老师在黑板上上画一个大大的人,让学生把老师事先准备好的词语:胳膊、眼睛、鼻子、嘴巴、头发、眉毛、耳朵、腿………贴在对应的位置上,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试一试,然后再给以适当的奖励。还可以让学生认一认我们吃的水果名字、各种颜色、我们身上穿的等等,相信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

会更容易记牢这些生字。

(2)开发班级的内在资源。举行“谁认识的同学名字多”比赛,让学生说一说“教室里都有些什么东西?”老师事先将一些词语写在纸上,学生说一样,老师拿出一张。“这就是教室、窗户、黑板、老师、同学、课桌…….贴在黑板上,对照着让学生掌握,还可以让学生把纸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相信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活动当中就能记住好多词语。还有教室里的墙报、板报、格言、课表、时间表等,都可以让学生比赛读一读,记一记,让学生在玩玩学学、不知不觉中就能认识不少的字。

(3)活动识字法。比如,举行“小书包里的秘密”活动,让学生认识自己所有书的名字,作业本上的字,甚至文具盒、小书包上的字。千万不要小看这样的活动,认识的字可不少呢!

用这样的方法识字,比老师正儿八经得教,效果强多了,学生还掌握的更牢。

(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识字的意识和习惯,提高教材中生字的出现频率,从而巩固识字。比如找找路边的广告牌、标语、包装纸,有哪些我们学过的生字,课外书上有哪些我们认识的字。我还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慢慢读,不认识的字多问,查字典。虽然他们读不懂,但相信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会为自己找到了认识的字,又会认识了一个新字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识字教学不能只是语文的教学,而应当是语文数学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经常和数学教师沟通、协调,让数学老师也能随时随地的教学生识字,对于学生不认识的,或忘了的字多一点提示,顺便教读一下就行了。数学作业的字写错了,老师也应该指出来,让学生有一个印象,以后就会少写一些错字。比如第一册数学里就有“高矮、长短、最大、小,前后左右”等一些字,数学老师多费点心,多教读几遍,相信学生会记的更快。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识字教学不能枯燥无味。教师要多一点耐心、细心,多给学生识字的空间,教给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相信识字教学就不会太难了。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复习重点 篇6

绪论:1.美术教学论是研究美术课教和学的本质、规律以及教学的策略、方法和技术的科学。

2.美术教育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

3公元前11世纪至771年,我国奴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文化教育也有极大发展。4汉代,汉武帝开始,办起了学习文学艺术的专门机构。-----鸿都门学。-鸿都门学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专科美术大学。但那时,美术教学仍然是以师徒授艺的方式进行的。5教学史界普遍认为,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美术教育,始于1904年,以清政府颁布《秦定学堂章程》为标志。《秦定学堂章程》第一次肯定了图画和手工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6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美术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美术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第一章:1学生、教师、课程以及教学物质资源与技术是构成美术教学的基本要素。

2美术教师的素质要求:①高尚的师德和艺德②坚实的美术知识与技能③良好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④扎实的美术教育理论⑤卓越的教育教学能力⑥文明的仪表风度 3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

第二章:1课程标准是对课程目标、学科设置、教学时数、活动要求、教材编写等问题作出的具体规定,是美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3《美术课程标准》规定:“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美术课程标准》将阶段性目标按“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进行具体描述。

5《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程的内容作了划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为四个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普通高中为五个模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这是对过去《美术大纲》的重大突破。

6高中美术课程分成五个模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每个模块又有相应具体的学习内容。

第三章:1教学原则是根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它即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教师的学。

2贯彻审美性原则要做到:①审美要融会于教学的各个方面,②贯彻与教学的全过程。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审美观进行审美教育。④美育和德育相结合。

第四章:1中小学美术常用教学方法 ㈠ 以语言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递信息、传授系统知识的教学方法。②提问法③讨论法 ㈡ 以直接感知获得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尝试法③参观法 ㈢ 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②评鉴法 ㈣ 以情景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情境法②欣赏法 ㈤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留空法②发现发。

3如何进行“造型、表现”课的教学方法:⑴ 从培养观察力入手培养造型与表现能力 ⑵借助生活经验和其他学科知识解析会画理论 ⑶ 通过示范传授绘画技法⑷通过随堂欣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⑸介绍好工具材料,提高学习效率 ⑹ 线描画 ⑺ 写生画 ⑻ 想象画、记忆画。4 指导想象画和记忆画的绘画方法是:(简答题)Ⅰ给学生明确的内容,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构思;Ⅱ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参考资料,丰富视觉形象,启发构思;Ⅲ要求学生讲出自己的构思,并指导学生画出构思草图;Ⅳ辅导学生根据草图进行绘画;Ⅴ进行作业评价。4 欣赏课一般教学方法①看、②查、③谈、④写。

第五章:1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要素及其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安排与决策。2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学期教学计划设计,单元教学计划设计和课时计划设计三部分构成。3 编写教学计划的流程可归为:课题---课的类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达标程序—教具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要求—达标测评—板书设计,这也是教案的基本内容与结构。4 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的要求,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品质的全面发展。5 教学过程:一般来说,应该包括①组织教学②前提测评导入新课③认定目标④导学达标⑤达标测评等环节。

第七章:1美术见习的任务①考察学校美术教育状况增强学生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地位与作用的认识。②评价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基本过程,为将来的实习做好准备。美术教育实习的过程和要求:㈠ 准备阶段 ㈡ 实习阶段①积极了解情况②认真设计教案和试教。③上好实习课④认真辅导和评改作业⑤认真开展教学评价⑥接受指导教师指导㈢总结阶段

第八章:1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①看教学目标制订情况,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具体适宜。②看目标达成情况,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的落实到了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有没有获得理想效果。2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①职业道德②文化与专业素养③实际教学能力④合作精神⑤研究的意识

第九章1说课的主要内容有: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学过程,时间安排及说课小结。2说课应注意事项:说课与上课,说课稿与教案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不应混为一谈,教案多是教学具体过程的设计,而说课稿侧重于有针对性地理论指导的阐述;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稿是教案的深化、扩展与完善。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侧重点 篇7

要想实现这一目的, 我们必须把精力踏踏实实地放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以教材为内容, 使学生通过教材的步骤来进行学习。根据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以其生动激发的学习方式来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就此谈一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侧重点。

一、注重情境的创设

情境给人的感染力能趋使思维更加活跃。所以, 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很注重创设情境。如:在学习简算过程时, 我在开课伊始就让学生计算“1+2+3+4+5……+95+96+97+98+99+100”.学生看到算式便交头接耳, 议论纷纷。当老师说出结果时, 他们更是羡慕的不得了。都急切地说:“老师快说说用什么方法算得这么快?我也想学。”这时, 我便把学生分成小组说:“大家先研究研究, 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有人知道老师是怎么做的。你们可以先观察一下首数和尾数。”我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探究问题, 调动学生主动研究算题规律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 终于有学生研究出了答案, 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自然很高了。

二、注重学习的过程

记得在讲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 我把学习的内容交代之后, 便和学生一起做起了手工。我们按照教材的步骤, 把一个圆纸板沿直径分割成两个半圆, 然后又把半圆分成无数个小的三角形, 然后再把两个半圆分成后的三角形穿插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做好后, 让学生找一找自己发现了什么, 学生探究意识很强, 人人争先发言“我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我们剪开的圆的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两个长就是刚才剪开的圆的周长。”“宽就是半径。”“圆的面积就是用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宽, 长是圆周长的一半πr, 宽就是半径r, 所以圆的面积公式应该是s=πr×r”“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学生的思维有条有理, 学习的过程展示得清清楚楚。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会从形象思维的表象中上升到理性的结论上来了。减少了学习的难度, 发挥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学习效果当然就好了。

三、注重对学生答题的评价

我们在数学新课标的学习中得知: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同时激励学生的学习。恰如其分的评价, 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什么时候的评价最关键呢?我认为在对问题的讨论过程中, 给学生的评价很重要。特别是有争议的时候, 老师的一句评语也许就是一把金钥匙、一盏指路的航标灯, 它的效力是无法估量的。所以, 我很重视对学生的答题评价。一次, 讲到百分数的认识, 我在创设了情境之后, 学生们并没有完全进入状态的样子使我很着急, 正当我无计可施的时候, 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讲到“老师, 你让我们看这些百分数的例子都不是教材上的呀?我不清楚你的意思了。”他还没有坐下, 课堂上大家便窃窃私语起来:“完了, 准挨批了。”我笑了一下说:“张壮壮的提问多有启发性啊, 大家都猜猜老师为什么让你们看这些书本以外的百分数例子啊?看谁能懂得老师的用意。”我的话音刚落, 他又站了起来:“老师, 我懂了, 你是想让我们知道, 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百分数对吧?”我带头为他鼓掌:“你真聪明!”尴尬的局面在我的评价声中被打破了。课堂又恢复了热烈和谐的氛围。可见, 评价有时是多么的重要啊, 我们决不能轻视。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重点选谈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维目标;认知规律;诱导反思

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紧紧把握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和复习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如此方能激活兴趣,驱动他们进行主动、积极的探索与研究。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带班经验,对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方式和方法进行遴选浅谈。

一、易混概念,对比理解

小学阶段孩子对抽象知识不敏感,对表达相近的概念往往理解不到位,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对应的情景对比,让孩子在鲜活的情景中通过体验来感知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例如:课堂上我们会发现许多孩子对分数和比例的概念,是应用题中容易混淆,针对这个情况笔者就设定了情景对比,让大家一目了然:

(1)一段路长公里,走了,还有多少公里?(2)一段路长公里,走了公里,还有多少公里?这俩问题猛一看是一样的,但是仔细分析就发现第(1)题中“走了”是走的总路程的,是典型的比例关系,因此實际走过的路程是×=1公里;而第(2)题中“走了公里”后面有具体的单位,是一个固定的里程。如此对比启发,同学们豁然开朗,对应用题中出现比例和分数的概念再也不会混淆了,有效地完成知识迁移,生成运用能力。

二、概括总结,归纳建模

建模是数学复习的重要环节,具体做法就是总结和归纳学过的知识点,然后进行整合、梳理,对每一个知识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这样具有前瞻性的归纳建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必由之路。比如针对如下工程类应用题:“修一条长3000米的公路,4天完成了全长的,如此进度,需要多少天完工?”在练习过程中同学们出现了几种答案:3000÷(3000×÷4)或1÷(1×÷4)后,最后我们再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寻找最简便的解法:“4÷”,有效提升了解题效率。

概括和总结是知识升华的过程,建模是对知识网络的完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建模方法,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能力。

三、剖析过程,掌握思路

常言道: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说的就是解决事情要找到正确的路径和方法。数学知识也有自身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要想让学生掌握知识,我们就得剖析数学过程,捋顺解题思路。笔者通常先让同学们对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发表意见,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和创造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知识的生成动态,强化理解思维,生成运用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例:活动期间,某淘宝店卖出服装1500件,其统计卖出的男装是女装的,请问,卖出女装多少件?

这种题型有点绕,所以我们不要急于让学生给出答案,笔者就鼓励他们先将自己的思路分析给大家,讨论一下优化方案:

方法1:方程法:根据题意,卖出的男装+女装=1500件总数,假设卖出女装是x件,那么题目可以表达为:x+x=1500件,以此得出女装数量。

方法2.整体法:我们可以将卖出的总量看做单位1,男装是女装的,那我们就将女装看做7份,那男装就是3份,一共就有10份,女装就是总数的,所以就是1500×=1050件。

可见经过大家深思熟虑和讨论研究,可以得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有效提升学生运用能力。

总之,六年级是对小学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我们一定要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设定对应的教学方案,如此才能对症下药,有效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马晓红.浅谈怎样进行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J].学周刊,2013(05).

(作者单位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石井镇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重点 篇9

新课改下小学科学教学的重点及教学方法

河北省大名县埝头乡前刘胜小学王社房

【摘要】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而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构建创新环境,扶持创新意识。

【关键词】科学;创新;好奇心;巧设情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8.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07-0048-01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学者必须重视小学科学教学。而在科学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总结如下经验:

一、好奇心是推动学习的动力

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的去钻研,这种好奇心如不培养和扶持,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因此,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而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或做出某些荒唐的事情时,作为教师,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给予指导。如教学《电产生热》一课时,要求学生用一根铁丝把一节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并摸一摸铁丝,手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本身效果不明显,可是有的学生的效果却很突出――手很烫,原来他是用了三节电池。虽然他与实验的要求不一致,但恰恰由于这一个不一致,使他发现了电热效果明显的一种方法。因此,这时教师切不可训斥否定学生,否则就把学生创新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教师应该大力表扬,并以次为契机进行启发,唤起创新意识:“除了增加电池,还有哪些办法也能使电热效果更明显呢?请你自己设计实验动手试试。”这时学生创新的意识则更强烈。正像“苏科版”自然教材主编徐康毅同志所说:“孩子能想别人没想过的,说别人没说过的,做别人没做过的,这是一种创新行为的表现,我们不仅不能批评,反而应大加称赞……”

二、巧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扶持创新意识。如教学《大气的压力》一课时,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特意构建创新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向学生们出示了“马德堡半球”,合上两个半球抽掉其中的空气,让学生用力向两边拉开,一个、两个、四个,直到最后到全班同学像拔河似的一齐拉,但仍拉不开。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你现在最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到奇怪极了,纷纷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这两个半球为什么拉不开?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这两个半球拉开?如果两个班的同学一起拉,能不能把它拉开?恰当的问题开启了学生思维之门,教师为学生构建创新情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扶持,深入探究的愿望油然而生。学生创新思维的启迪。

三、营造良好氛围,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

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能促进求知欲的滋长,激发解决办法的兴趣,而且还会刺激新思维的开拓。因此,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重视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热喷泉”实验,学生对实验现象感到非常惊奇,并产生极大的研究兴趣,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出来,有个学生说:“如果我把做的‘铝皮风车’装在上面,不就是成为一个新型的自动风车吗?”这不正是表明:小学生也有创新潜力,完全可以培养起一定的创新精神。

四、注重于学生思索,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法理论认为:一切知识既是探索的结果,又是重新探索的起点,创新思维不仅体现在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而且还体现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并能在某些知识间建立联系,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果学生在发表不同观点的同时能启发其创新思维的发挥,对某一事情如果能亲手实践一下,更能促进其创新思维的迸发和创新能力的显露。如教学《空气占据空气》一课时,有一个实践题:一个装满水的塑料杯,倒立放入水中,不从水中拿出杯子,怎样才能把杯子中的水“赶”出去,让空气又占据杯子的空间。准备的材料是一根玻管,一个烧杯,一段橡胶管,让学生讨论利用这些材料,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常规的几种方法解决后,继续启发:“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同学们苦思冥想起来。猛然,一位学生站起来指着橡胶管说:“可先在塑料杯底戳一个小洞,然后把橡胶管插进去,接口处不要漏气,再向橡胶管吹气,这样可能会使空气占据杯子的空间。”边说边上实验台进行演示操作,果然成功了。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是要教师有意识的去培养他们。

五、立足于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产生于动作。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如教学《沉浮的秘密》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物体沉浮的规律后,要求学生实践自制“潜水艇”。有的学生找来两个装眼药水的玻璃瓶,用胶布把大口连接起来做成船体,再在两端小口各套上一段自行车上的气门芯,一段插入水里,一段露出水面含在口里。想让它沉,就吸出瓶里的空气;想让它浮,则用口吹进气体,使水排出。在这个实践制作活动过程中,无疑增强了学生创新的思维与能力。当然,创新能力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和增长。所以,突出学生的实践性,让学生经历“搞科学”的过程,比获取最终结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更加重要。

上一篇:工程项目巡查制度下一篇:我乐观,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