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意志培养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意志培养

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意志培养 篇1

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意志培养

文/张晓莉

摘 要: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体育教学中品德教育和意志培养往往被教师忽视或认识程度不够,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意志培养;体育教学

我们应该怎么样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意志培养呢?下面针对本人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谈几点体会。

一、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1.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身教胜于言教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放任自流等不良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

2.针对教材的特点注意引导教育

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这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计划地安排好每学期的体育理论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每个体育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

3.利用体育比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比赛游戏本身具有竞争性,它需要有团队的集体主义精神,例如,在接力跑游戏时,需要每组每个学生齐心协力,力求取得比赛的胜利,如果小组中有学生没有正确对待,特别是有人对能力比较差或者是有失误的学生进行指责的话,这就会引起小组的不团结,这时,教师就应及时引导,能力强的学生要帮助能力弱的学生,对有失误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4.结合贯彻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年级的具体情况,有步骤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等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如,做“交替跳远”等准备活动,就要对学生进行集体团结、协作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体育教学中的意志教育

1.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高度的自觉主动性是一个人意志品质的最高表现形式,具备了这一品质,就能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些课后作业,使其对课堂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复习,对动作难度自己进行揣摩,以此达到自觉主动锻炼的目的。

2.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如果一个人不具备集体主义精神,而只顾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就不会顾全大局。如,跳高等,在这些活动中,有的.学生表现出动摇等消极意志,其原因有这几个方面:有的学生在一次跳高中不慎摔伤,下次就会害怕,其他学生也有可能受其影响。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讲清动作要领,注意暗示和引导等,一般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学生就能鼓足勇气,在取得成功的努力中锻炼果敢的意志品质。

3.利用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利用竞赛法。竞赛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学生在竞争条件下进行学习,可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分为强弱两队进行对抗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并且在接受成功与失败考验的同时,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意志培养 篇2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往往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在课程改革中,教学应该如何“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受到普遍关注,注重教学过程内涵的情感成分和外界的体验活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兴趣和意志力是非智力因素两大要素,也是个体立足社会的必备“武器”,无数实例证明,一个“无趣”和“意志力薄弱”的人与社会要求是不相符合的,也势必被社会所淘汰,兴趣和意志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小学阶段,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初步发展的一个时间段,也是启发和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一个决定性阶段,众所周知,体育项目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竞争性特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兴趣和锻炼意志力,可以有效杜绝培养出的学生“除了玩ipad玩游戏,没有别的爱好兴趣的宅男宅女或弱不禁风,经不起困难失败挫折的大小姐和公子爷”的现象,身为一名体育教师,本文在广泛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经验,针对小学体育课堂中对兴趣、意志力两种非智力因素启发与培养进行探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兴趣、意志力两种非智力因素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启发和培养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浏览数据库和书籍,查阅了非智力因素(兴趣、意志力)启发和培养方面诸多的文献资料。

2.2.2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的相关材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用于论文撰写。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学体育课堂是兴趣、意志力启发和培养的“培养皿”

首先,小学时期,也就是6-12岁的是一个年龄段,这个阶段是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初步发展阶段,是接受基础的知识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段,可以说是“打基础”的一个决定性时期,也是处于开发启发和培养“兴趣、意志力”的启蒙时期,其次,这个时段的学生就像“一块海绵”对于知识和价值观的接受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但是区分良莠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就好比一颗“培养皿里种子”,能否开花结果需要教师的精心培育,同样,兴趣和意志力的启发和培养好坏对于这颗“培养皿的种子”能否健康成长同样至关重要,众所周知,体育的趣味性、竞争性特性对“兴趣、意志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包含游戏、玩耍、情景教育等带有趣味性的内容,也包含竞争性、耐苦性甚至挫折性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体育课堂中游戏和玩耍无疑具有巨大诱惑力,其参与及投入性也高,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意义非凡,教师通过适当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按照“兴趣—乐趣—志趣”的兴趣模式发展,学生通过接受教育进而在其他领域产生正迁移;而体育教学中的某些特定形式(如竞争,好胜心会让学生克服困难,进而锤炼意志力。)或特定项目(如大球类项目、定向越野等)对学生的意志力进行锻炼,可见,小学体育课堂是启发兴趣和锤炼意志力最自然的“培养皿”。

3.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小学体育课堂兴趣培养需“抓细节重累积”

小学阶段正是个体对世界有朦胧认识的时候,是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旺盛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小学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和游乐性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小学体育课堂也肩负着启发学生体育兴趣,并在课堂中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对“兴趣—乐趣—志趣”的模式有初步了解,并为将来衍生迁移到其他生活或学习的领域打基础,小学体育课堂对于兴趣的开发更多应注重“抓细节重积累”,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特点从课堂的种种细节循序渐进的启发兴趣,不能有“拔苗助长”的功利行为。

3.2.1 精心进行课堂设计,用快乐和收获启发学生兴趣

课堂作为小学体育教育的核心部分,与课外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竞赛相比而言,在启发学生兴趣更具优势。但优势能否转化成为成果,还需要体育教师对于课堂的精心设计,首先,课堂内容的选择上,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带有启发性、趣味性、游戏性又能贴近现实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这样既能对学生的“胃口”但同样有锻炼和教育的作用;其次,教学内容设计应遵循“突出重点更应突出快乐”的宗旨,在确定好课堂内容之后,是对课堂的构思,课堂氛围应设定轻松快乐,课堂内容应抓住学生感兴趣和共鸣的知识点应作为重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才能吸引他们投入,投入感兴趣的内容会让他们体育到体育的魅力及带来的快乐;再者,精心设计提问环节,在互动中启发兴趣,师生互动提问环节应放在应在知识重点或兴趣点进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引学生入胜”,让兴趣、乐趣和收获发生;最后,小学体育课堂中应“重尝试轻结果”,鼓励学生参加尝试体育项目或内容,并淡化结果,参与的结果不管如何,都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才是要达到的效果,现实中也有一些教学模式就是如此,比如,现在很多学校采用了选项教学,体育课中有多种项目任学生选择,鼓励学生去尝试不同的项目,而不是注重技能学习,建立广泛体育兴趣。

3.2.2 融入情境教育,把握良好契机

情境教学已经在教育领域广泛开展,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更应该在体育课堂中融入情境教学,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行田径走跑跳投等内容时候,可将课堂设计成动物园,向学生提问青蛙是怎么行走的、古代猿人是如何如何获取猎物等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而非传统的讲授方式,这样能充分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利于启发和培养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做“有心人”,肯为学生兴趣的启发下功夫。另外,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体育或者其他学科的兴趣,如,篮球投篮练习中,为什么投篮的弧度不同投篮的命中率也有所不同,就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篮球甚至物理知识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应摸透教学内容,把握好启发性知识点,在教授课程中善于抓住良好的契机,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契机中掌握到了知识。

3.2.3 利用好奇心勾起兴趣,找到乐趣并为形成志趣做铺垫

兴趣是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好奇心往往是兴趣的先导。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好奇心是兴趣的起点,学生出自对某种事物的好奇,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探索、去学习。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对世界探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非常强的,在体育课堂中,教学应抓住这一特点,利用一个漂亮的动作示范、一个图片、一段视频或一个提问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进而通过参与和体会,勾起学生的兴趣,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多数的学生会产生愉悦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固定的兴趣,从而从参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甚至非常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形成志趣,这一过程,就好比专业的运动员,从对某个项目感兴趣到形成爱好最后立志成为专业运动员,也就是“兴趣—乐趣—志趣”形成的过程,不过要注意的是形成志趣是长远目标,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重点是抓住学生好奇心,借此启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志趣才有形成的可能,因此,兴趣的启发切忌功利。

3.3“知行并举”——为“意志力大树”打好根基

如今的小学生是“零零后”,多数为独生子女,成长环境优越,处于家人“捧在手里怕摔,含在嘴里怕化”的呵护状态中成长,较少经历过挫折困难,不知道意志力为何物及其意义何在?加上,小学这阶段的学生对于一些摸不到看不见的概念性名词还没有深刻认识,例如意志力、斗志等,因此,针对小学生意志力的培养要一手抓“知”,也就是在课堂中有序的通过教学手段向学生灌输意志力的理念和意义学习;另一手抓“行”,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科学有序利用课堂实践中的一些环节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和意识,再者,教学当中要“知行结合”,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切记操之过急,毕竟小学阶段只是打基础而不是要成果。针对“知行结合”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将注意给大家介绍。

3.3.1 利用“榜样力量或现实案例”,在课堂中反复宣传讲解意志力的意义

“榜样的力量”是如今流行的新主张,这与人人都有的英雄情结有关,关于这点在小学生身上体现就是“崇拜偶像和追星”,体育教师应该抓住和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当中适当结合小学生熟悉的榜样成功历程或现实案例,如,奥运会游泳冠军孙杨,用非常人的意志力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伤病下,长期坚持大运动量训练,最终获得奥运会冠军和世界冠军,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通过在体育课堂中反复向学生介绍其熟知人物相关的成长经历或成功事例,让学生更真实深刻地意识到意志力对于个体的成长、人生的意义所在,久而久之,意志力的重要性就会融入学生的意识中。

3.3.2 要求学生从严律己,培养学生的意志观念

古人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对人自律方面的要求,这也是对个体意志力要求的体现,小学体育课堂中,对于意志力的培养,不应好高骛远,应着手于从严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配合教学、乐于团队配合、完成课堂任务等课堂中的小事做起,如,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课后认真整理器材等,这些小事看似与意志力培养无相关性,但恰恰是相反,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于小学生而言,能把身边的小事做好,能做我本分,从严要求自我就是意志力的体现,这也是应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意志力所应提倡的。

3.3.3 设计“风雨”,让学生收获“雨后彩虹”

有首经典的歌曲唱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如今的小学生多在优渥的环境中成长,并无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大的挫折。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适当采用“挫折教育”,在课堂内容中设计一些困难,让学生陷入“风雨”麻烦中,然后教师通过在技能、生理和心理上的引导和疏通,帮助学生克服“风雨”,让学生体会到在“风雨”面前,无需逃避,需要的是迎着“风雨”前进的勇气和意志力,最后,迎接他们的将是胜利的“彩虹”,例如,为了锻炼学生意志力,选择进行耐力跑,在学生出现极点,即将要放弃的时候,大声告诉学生应咬牙坚持下去,终点就在前方,学生能坚持跑到终点,体会冲刺的快感,将会加深学生对意志力的认识。在此类“挫折”系统教育下,相信学生的意志力会得到稳固提升。

3.3.4 鼓励和支持,促进意志力升华

小学体育课堂中对意志力及其观念意识的培养,通过宣传、必要的教学方法和要求之外,在课堂的某些场合或某个情景,教师的一句鼓励或评价甚至是一个肯定的动作、眼神,对学生表示赞许鼓励,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也促使学生的意志力得到了质变得到升华,如,在耐力跑或者球赛进行后半段,学生摔倒了,爬起有些困难,教师应可以大声鼓励:“加油,你能行的,相信自己”,促使学生克服疲劳和伤痛,起身继续完成任务,赛后再对学生的表现提出表扬和肯定。这么做会让学生对其自身的行为感到自豪,也会帮助其在下次遇到困难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择迎难而上,可见,不起眼的一句话和一个表情,只要运用得当,对于意志力可以起到升华的非凡作用。

摘要:体育可以有效促进兴趣、情感、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发展非智力因素不仅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锻炼个体心智的的重要环节。小学阶段是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启发阶段,文章通过对小学体育课堂中对学生兴趣、意志力两种非智力因素的启发和培养进行分析,旨在为兴趣及意志力这两种非智力因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启发和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意志培养 篇3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也越来越深入,不仅强调知识的内涵,更注重意志品质方面的拓展。而体育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重要科目,尤其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在学生接触系统运动概念之初,融入意志力元素,能够对学生起到提升认知、塑造人格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意志力培养;教学方法

意志力是人格体现的积极面,对一个人的性格养成、品质沉淀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体育运动是身体能动性和精神发散性的综合展现,是培养意志力的最佳平台。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全面出发,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从课程资源的整合到心理认知的启发,都需要顾虑周全,让意志力在学生的身心融合中渗透,在主体发挥中升华。

一、寓教于乐,在活动体验中培养意志力

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健身体、舒缓心理,让学生有一个愉快、舒畅的活动体验。所以,体育教育自然离不开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并要围绕活动实践的教育模式,为学生开启精神创造的基础空间,让他们能够在愉快感受、运动经验中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力。

(一)开展游戏活动

“玩”,对小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从形式上来讲,“玩”能够让学生卸下心理包袱,全面舒展身心;从内容上来讲,“玩”能带给学生丰富的体验印象,激发更多感知。因此,游戏活动的开展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在精神渗透方面,游戏活动的形式比常规练习具有更大的变通空间、更多的实践形式,教师可以循着精神线索设计游戏,引导游戏发展,让学生不必在单一强调、死板命令中勉强认知意志力,而是在用心参与、轻松体验中一步步从内心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力。例如:在小学体育“障碍跑”的教学中,我以“长征故事”为启发点,为学生设计了“挑战自我”的障碍跑游戏,用体育垫、跨栏架、长凳等器械,安排了各种关卡,如独木桥、沼泽地、雪山峰等,让学生运用跑、跳、爬、钻等技巧进行实践。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欢乐的游戏形式与有意义的故事精神相结合,让学生们迸发出平时难以体现的意志力。整个体育过程,学生们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受伤,都以完成目标、挑战成功为动力,深深体会到了意志力的催动性。

(二)重视竞赛活动

从精神培养层面来说,体育教学实践中,竞赛活动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一方面,活动形式灵活、自由,能够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另一方面,竞赛特点能够对学生形成一种心理感染,在相互比拼、追逐的过程中,更容易激发出学生的运动精神,体现出强烈的意志力。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成功的渴望,也会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培养起集体荣誉感,共同完成目标,进而坚固自身的意志。在体育活动实施中,教师要多挖掘活动的趣味性,抓住学生的感知切合点。例如:为了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与合作应变力,我组织了一场“二人三足赛跑”,由学生们两两组合,两人各一条腿绑在一起,考验互相协助的能力。和平常赛跑大相径庭的活动,成功激起了学生们的实践兴趣,都信心满满地表示会争取胜利,同时我也为学生打气加油,并提醒他们要坚持,不能三分钟的热情。比赛过程中也有不少小组多次摔到,但他们在竞赛意识的催动下和周围的鼓励中,都坚持爬起来继续完成比赛,意志力展示得一览无余。

二、言传身教,在耳濡目染中吸收意志力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学习,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感染。体育教学也一样,不仅运动技能需要教师的亲身示范,精神内涵也离不开教师的榜样当先。特别是思想还没有独立的小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他们有着权威、信赖的带动作用。因此,教师要向学生展示意志力的积极能量,让学生明白意志力是体育运动中必须兼备的重要品质,让学生随着耳濡目染,自然地吸收、聚集起意志力,并与运动融为一体。例如:在进行“自编健身操”的教学中,我对学生进行了整套动作的示范,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在讲解动作要领的同时,也不断给学生强调健身操动作要到位,容不得一丝马虎,否则就会失掉基本的美观和感染力。我并适时向学生坦然:“老师现在已经比较累了,但还在坚持,因为健身操是表演性质的,所以在观众面前一定要展示出体育精神。”学生都被打动了,在后面的训练中精神奕奕、坚持不懈。

三、拓展项目,在多元实践中强化意志力

新课程提倡多元创新,体育教学也应当如此,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项目,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更能有针对性地启发思想认知。基于意志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很有必要拓展教学项目,让基础实践更丰富。传统的小学体育项目一般就是跑、跳、投掷等,并且教学步骤和实践过程都有着固定的要求,在精神引导的运用中就显得颇为欠缺。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方向、有深度地拓展教学项目,让学生在多元实践中将意志力融会贯通。例如:在进行学生的协调能力、运动基本素质的锻炼课堂中,我引导学生进行“转呼啦圈”活动。这种贴近学生生活、趣味性十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兴趣盎然,另外我还在教学中加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如增加呼啦圈个数、边走边转等,对学生的实践难度逐步地增加,当学生感觉挑战难度很大时,我便导入意志力的深度作用性,让学生在新鲜探求中将意志力融入得更全面、发挥得更惊人,同时学生的体验感也更加深刻。

四、克服困难,在困难环境中发挥意志力

意志力常常是生成于困难的环境中,体育教学中也不例外,简单的任务要求,舒适的学习环境往往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困难,甚至可以制造困难,让学生在困难的环境中本能地发挥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一)挑战客观困难

客观困难,是指外在因素所造成的不利条件,如天气、器械、年龄等,是一种无法改变的固定外在条件。也就是说,客观困难是不可调整和改变的.,需要学生凭借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而这也就是挑战客观困难的实施意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客观困难并不鲜见,学生年龄小,对体育器械不能常规适应,对不利的自然条件产生畏缩反应也是常有的情况,教师要对此引起重视,并且及时利用,让学生在客观困境中走出坚定意志力的第一步,在内心升腾起精神品质概念。例如:在进行“百米短跑”的训练时,我特地选择了比较炎热的一天,学生的抵触情绪都很大,有的极不情愿,有的干脆躲在树荫下不愿集合,还有的嘟囔着“太热了受不了”。此时我并没有严厉斥责,也没有武断命令,而是用“奥运竞走冠军在烈日酷暑下也坚持训练,并最后一鸣惊人”的故事来打动学生,让他们结合目前的客观处境来发挥体育精神、坚固意志力。于是,在正常开始教学后,学生们都鼓足了勇气,迎战恶劣的气候环境,意志力随之而生。

(二)跨越心理困难

与客观困难相应的就是心理困难,也就是基于主观层面的想法,心理困难相对于客观困难来说,克服难度较为大些。小学体育教学中出现最多的心理困难有畏惧、软弱、害怕等心理状态,若想扭转这些困难,就需要教师点滴深入意志力精神,让学生摆正积极的心态,积累起充足的自信心,让意志力在学生心底扎根、壮大。因此,教师要多观察、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慢慢地化解学生的思想障碍,让学生燃起意志力的希望。例如:在进行“跳马”训练时,大部分学生都有思想包袱,害怕摔伤、出丑,甚至是条件反射性紧张。为此,我和几位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做了示范,告诉其他学生:“跳过去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此外,还用有一次学生勇敢拔河比赛来引导学生:“上次拔河,很多同学的手都磨破皮了但却丝毫没有惧怕与退缩,这次老师也相信你们一样可以够克服困难的。”学生在我的肯定与鼓励下,都表示愿意冲破这一障碍,尽全力尝试,展示出了战胜自我的意志力。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意志力的培养,要多构思、多设计,发挥人性关怀,聚焦多个层面,让体育意志力循序渐进、恰到好处地深入学生的内心。

参考文献

[1]赵林.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J].中国科技信息,2010(21).

论学生军训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篇4

摘要:意志品质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素质,加强对中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而军事训练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因其所具有的强制性、严肃性和极强的群体参与性,对于中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主要从当代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等其他群体特点及军事训练其本身的特殊性角度,来分析和论述中小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对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的重要性。

一、引言

目前,在校的中小学生的多为独生子女,由于从小养尊处优、父母长辈的过分的溺爱、不适当的迁就等原因造成当下学生的意志品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缺少毅力和耐力,由于很多事情都由家长代为处理:或为其创造条件、或为其遮风挡雨,因而造成了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容易半途而废;另一方面,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在现实中遇到挫折和不如意往往不知所措,灰心丧气,甚至走极端。而军训作为一种有别于一般教育方式的显著特点是:直观性相当强,所有参与者共同参与、协同活动,教与练的密切配合贯穿于整个过程。如果在军事训练中有一个较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兴趣盎然,这对于培养学生好的意志品质显得十分重要。只要将该教育方式正确的加以运用,在军事训练中结合当下中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坚持对学生进行培养,我们广大中小学学生的意志品质就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

所谓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明确的、稳定的意志特点,是人的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克服困难、完成各种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意志品质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等。

而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已经从传统的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人才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包括各种知识的丰富与提高,更需要对其意志品质进行持续的关注和培养。因此,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各级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不可否认,现阶段在学校所开设的各科课程均对学生意志品质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课程性质及内容的差异使得这种培养方式具有不稳定性;同时受学生自身智

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接受程度同样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种有效的、又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辅助正常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而军事训练因其所具有的极强的参与性、针对性等特点,不失为一种促进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有效手段。

三、在军训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学生军训的目的不仅仅是完成军训过程中所涉及的体力锻炼任务,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通过这种教育方式来使学生养成不怕苦,不怕累,有毅力,有恒心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在军训过程中通过穿插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及文艺活动,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及良好的生活态度也有相当积极的作用。

1.军事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

中小学军训的主要训练内容主要局限于队列队形,通常看来似乎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容易产生焦躁、抵触情绪。但是军事训练作为一种特殊的军事活动,有其严肃性和强制性,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军训过程中的任何活动都不会以学生的个人兴趣及感情为转移的,虽然这相对于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很大范围上限制了学生选择的空间,但是可强迫学生在压力下独立地控制自己的情感状态,并在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下独立的做出各种选择。因此通过这种看似枯燥的强制性训练,不仅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提高其自律性和纪律性。在军事训练过程中的队列队形,不同于学生日常在学校中的站队排列,所处的环境不同,所面对的也并非学生熟悉的老师,而是严肃的教官等训练有素的军事工作者,他们对于纪律的理解和施行,会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的过程中,因此学生在军训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形成一种敬畏心理,在遵守纪律的同时也会对学生毅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2.军事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在军训过程中,除过日常的军事训练活动,也包括具有军队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官思想觉悟高、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不仅会给学生树立仿效的样板,也会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感。因此,通过军训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使学生继承和发扬军队的优良传统,模范地执行命令,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通过这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配合学校做好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且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3.军训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军训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不仅表现在其具有强制性,集体性、团队性也是其显著特点。在军训的集体活动中,通常会以集体荣誉感为出发点来展开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刻苦训练,团结互助来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在出现个别学生体力不支、掉队、摔伤、甚至晕厥等情况影响到整个团队的成绩时,就要求所有参训学生必须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帮助或施救,以保证团队目标的实现。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是一种对学生决策能力的培养,在面对突发问题时,如何才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有效的处理问题。

4.军训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我们发现,独生子女主要有以下三种矛盾心态:自傲与脆弱、逆反心理与盲目崇拜和自立与依赖意识。结合军事训练活动的特点,首先,一方面军训过程中教官对于学生均一视同仁,不存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差异,因此可以消除学生因这些因素而引起的自傲与脆弱情绪;另一方面,军训中的各种挫折与失败对学生自傲和脆弱心理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其次,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判断能力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因而可以消除学生盲目的个人崇拜,同时学生在对这种强迫性的,不容任何异议的训练反抗未果的情况下逐渐也会将其变成一种习惯心态,进而消除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最后,独生子女的自立与依赖主要表现在较早的不成熟的思想自立以及受家长的庇护而产生的较强的依赖心理,而军训中,通过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必须对自己衣食起居亲力亲为,这恰恰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心态。

四、结论

军训的内涵不仅在于其为受训者自身的经历增添了不同寻常的色彩,军训的内涵还在于它为学生提供了培育其精神食粮的沃土,军训能够锤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培养学生优良的生活作风和生活习惯,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铸就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强化“国无防不安”的深刻道理。通过严格的训练、科学的管理,通过身体力行、严抓细扣,从点滴入手的感化教育,来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综合素质。

注意小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 篇5

臧永跃

注意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时,要 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身体条件和运动基础。在做高难动作时,教师要重视保护,但不要过分“帮助”,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

如何加强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呢?我们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作业、自我要求、自我监督的能力。

①自我作业。即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示范,细心揣摹动作要领,一次次地独立完成教师所规定的动作。

②自我要求。要求学生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不要轻易降低要求和难度。如有的学生在做出山羊分腿腾越时,由于步伐混乱,踏跳不准,胸腹撞到山羊上了,以后见到山羊就怕了,甚至认为其它体育项目自己都行,只有山羊过不去无所谓。这时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用优秀运动员带伤坚持比赛,为国争光的事例,激 励学生奋发向上,不要放松要求。同时教师要加强必要环节的保护,争取一次成功,如一次不行,就继续做,直到找回已建立的正确条件反射,消除摔跤留下的“伤痕”。

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意志培养 篇6

一、锻炼学习数学能力,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一)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与其他年龄段学生相比,小学生具有得天独厚的学习优势,可以很快的接纳新知识且记忆力强.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特点,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并鼓励学生自发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初步培养数学思想.例如,学生在学习1~100的数字及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判断人民币所代表的不同金额,或模拟超市购物情景,让学生自主计算交易值和最后找零的数值并进行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帮助学生自主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摸索出学习规律,总结出学习经验,逐渐掌握主要知识点的原理和应用,自主形成数学知识体系,提升自身学习数学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行研究归纳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点,借助模型自由变化四条边的长度变化,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三者之间的规律,并且举一反三,由梯形可以得到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两种特殊形态,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一)促使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注意数学在生活上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开动大脑思考,简化学习过程,达到让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同时,向学生介绍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而在实际生活中栏杆的加固之所以是三角形而不是四边形就是应用了这一原理,促使学生主动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举一反三,拓展学习内容

教师应在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发现并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形成融洽的师生互动,从而在课堂上举一反三,不断拓展学习内容比如,学生在学习自然数的加减法时,可以更深一步地进行拓展,联想到分数和小数的加减法,从而得出它们之间的运算实质上是相同的.为了让学生懂得举一反三,不断创新学到的知识,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学生自主吸收接纳数学知识,不断拓展学习内容.

(三)将数学思想体现到实践当中去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促使学生发展一定的创新能力,并且将其运用到具体实践当中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升华所学到的知识.

三、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自主形成数学思想

(一)适当在课堂上加入游戏环节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兴趣不高,一节课结束下来基本都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主场.教师应在课堂上适当加入一些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大脑学习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到课堂互动中去,充分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利用一些积木或数字串接等趣味游戏,吸引学生加入,让学生在快乐地玩游戏的同时自然而然的熟练掌握及运用数学知识.

(二)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研究表明,过于严肃的环境不适合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同理,教师在教学时也应避免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枯燥,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积极在课堂上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结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教师应善于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且将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自主形成基本的学习框架,有助于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改善课堂效果,大大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克东.论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高教论坛,2003.

上一篇:工种申请书下一篇:小燕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