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篇1

一、总则

1.数学教学工作必须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有计划、有重点、有规范地进行。

2.认真执行教学计划,积极投身课程建设,以开放性、生成性、创新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用实际行动推进课程改革,实现教师角色的创新。

3.要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及组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布置作业与批改、辅导、考查等环节的工作,配合学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4.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专时专用,因开展活动需要调课或停课的,须上报教导处,经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作出妥善安排,方可实行。5.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

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流程基本规范和要求

(一)备课规范和要求

1.期初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特别是本学期所任年级的课程标准,在全面熟悉本学期教材基础上,弄清本学期教材在整个小学阶段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全学期教学计划。2.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学生交谈、个别辅导、家访等)了解学生的实际,除了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外,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要求、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深入了解,分析学业不良的原因,提供必需的支持与帮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3.每单元教学前,应系统钻研本单元教材,包括叙述、例题和习题。做到“四个明确”(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本单元知识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三不随意”(不随意拔高教学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随意加重学生的作业与思想负担)。在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列出新授知识点及能力要求。

4.提倡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人员、定中心发言人),“四个统一”(统一本单元教学目标;按知识划分课时,基本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统一双基训练内容及要求)。5.认真写好分课时教案。教案应根据不同课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特点设计,应含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使用的教具和学具、学生展开的学习活动,课内外练习设计以及简要的板书设计等。教案要详略得当。写清主要教学环节。

6.教学目标要有知识教学的要求和智能发展的要求,并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知能教学渗透德育,培育和发展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

7.按照教学目标,认真组织、处理和恰当运用教材内容,确定重点、难点和关键。对于重点内容和关键部分,应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切实掌握;对于难点,可以采用适当分散、预作准备等办法加以解决;对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要舍得花时间,把基础打扎实。

8.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有层次。各层次的教学安排哪些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索活动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应清楚列出;各层次教学中的重点提问和训练内容应简要列出;如何引导学生对各层次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尝试进行恰当的归纳或小结,在教案中应有扼要说明。

9.练习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关键,注意符合儿童生活实际,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练习设计都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要先做一遍,明确各个习题的作用。必要时可以发挥教师的创造性编制切合学生实际的练习。

10.要充分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要备全使用的教具、学具;课前要进一步熟悉教案,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有所预料,对如何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案作好思想准备。

11.课后应认真分析教学得失,提倡写好教后札记。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练习中的典型错例,要及时做好记录。

(二)上课规范和要求

1.上课铃响教师应及时进入教室,组织教学,认真实施已定教学方案,避免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中途不得随便离开教室,或中断讲课与其他人员谈话,不拖堂。2.上课时教师要精神饱满,教态自然、亲切,与学生平等交往,努力创造良好 的课堂气氛。坚持用普通话讲课,语音清楚,表达严谨;板书整洁,字迹端正,板书布局要能体现认知过程,并且尽量做到重点突出。

3.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教学时应重视向学生揭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背景以及形成的过程。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尝试、大胆猜想、认真推理、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来获取新知。概念教学要重视直观和实际操作;计算教学要重视口算训练和算理理解;应用题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的分析,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和自觉检验等习惯,使学生在形成认知结构的同时,能力和习惯都相应地得到发展。

4.提倡启发式,反对满堂灌。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和时间;要注意适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儿童在接触客观世界的同时,和学习伙伴一起理解学习任务,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各抒已见,相互启发,交流补充;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课本的习惯和能力,指导他们看懂书上的例题、解答方法和过程,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5.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要简单明了,有思考价值,有适当梯度,适当注意因人而宜;提问面要宽,学生回答有困难时,要耐心启发;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不放过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和含糊之处。

6.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耐心启发,鼓励他们多问、多答,并恰当地评价他们通过努力之后取得的进步,使全班每一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学好。7.每节课都应按时上下课,要合理分配好课堂教学时间。要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最佳时间,一般应在前20-25分钟完成主要教学任务,并保证有10分钟左右的学生集中练习,保证课堂作业在课内完成,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8.根据教学内容及现有条件,充分有效地运用图表、模型等教具、学具和电教手段,增加直观性,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用活用好多媒体课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9.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节教学。教学中应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以及提问、操作、练习等途径,了解学生认知的心态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及时调节教学进度与方法。学生课堂作业时,应注意巡视,适当进行个别辅导。

(三)作业批改规范和要求

1.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三——五年级可适当布置回家作业,但目的要明确,针对性要强,并按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

2.教师要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作业,原则上是当天批改完毕。应及时讲评学生作业中带普通性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并组织订正。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对错误较多学生的作业尽量做到面批面改。批改作业要用规范划一的符号,并注明批阅时间。

3.要指导学生按规定格式作业,培养学生书写整洁,独立思考,严格认真的学习习惯。

4.作业写清批改日期,批改简明易懂;少指责,多鼓励。

(四)辅导规范和要求

1.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与学生作业、考试等反馈的信息,经常地、及时地、有目的地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从提高学生兴趣入手,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缺漏,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2.积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优秀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发挥特长,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3.课外辅导要做到四点:(1)制定潜能生转化记录;

(2)对成绩优秀和智力较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学习难度满足他们的求知欲;(3)解答疑难问题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五)评价与测试规范和要求

1.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试或考查,学生学业评价严格实行等第制。

一、二年级可进行期末考查(一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查,开展游园活动);三、四、五年级进行期末考试,充分利用电子阅卷平台,做好分析工作。2.考前教师要做好复习工作,指导学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考后应及时讲评,充分利用电子阅卷平台,做好试卷分析。3.重视平时成绩考查。既要重视书面考查,又要重视口试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应注意通过课堂提问、板演、作业等手段,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4.不断改进成绩评定工作。对全体学生的各项成绩要详细统计、定期分析、综 合评价,及时做好成绩记载工作,并根据考试与考查所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

三、教研组活动规范和要求

教研组是新课程实施的最基本单位。教研组要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换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1.重视教研组的文化建设。教研组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文化特色,认真总结以往教研组建设的经验,通过实践与反思,努力设计并构建以各种形式展示本学科的文化追求和育人特色。要努力做到和谐主动,团结协作,乐于反思,勤于探究,充满活力的团队。

2.重视教研组的窗口形象建设。一个教研组要想立于优秀教研组之林,就必须首先重视教研组的窗口形象建设,要积极主动地宣传本教研组的先进理念、学科文化特色、组员的精神风貌与团队精神。教研组要加强本教研组的网站建设,展示本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举办网上论坛,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心得体会和观点,重视学科教学资源建设。

3.重视教研组的特色建设。搞好教研组的特色建设是新课程背景下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途径。

(1)建立教研制度。定时(每周三上午)、定点(西部会议室)、定主题。(2)重视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开展“说课—上课—评课”系列活动及“磨课”活动,把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工作落到实处。(3)重视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4)重视教研组课题研究工作。

4.重视备课组的自我研修,定时(双周四下午)开进行集体备课活动,积极开展“说课—上课—评课”系列活动及“磨课”活动。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篇2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者也。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一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一味的教师“讲”一味学生的“听”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让学生多“看一看”,让学生多“做一做”,让学生多“说一说”。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其次先要诱发兴趣,通过游戏性活动,让学生喜欢上你上的数学课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当我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就是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对数学兴趣。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内因,教师只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师设计再好的方法也是徒劳。只有我们教学的自主化,才可能有落脚点,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就需要老师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气氛,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多组织讨论,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参与。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间交流,学习别人的优点。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数学的本质是思维,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指标是思维水平的提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首先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设计合理的过程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思维训练材料,在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多方感知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其次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方法与策略;要提供创设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思维,并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问题的意识;要不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情境,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与方法,特别是创造思维的培养。

四、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

五、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课堂教学实现自主化的有力保证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常规;新模式;自主;互动

近几年来,我国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层出不穷。但符合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既能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接受,又可在实际教学中实施推行的常规性新模式,仍尚待创建。

一、建构常规新模式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新技术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的直接资源。科技知识创新速度越快,就越需要有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就应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受到充分而全新的基础能力的训练。时代呼唤着一种“以知识为载体,能力为内容,创新为目的”新的课堂教学常规模式的创建。

二、创建常规新模式的现代理念

新模式的构建理念必须是从儿童的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创造意识,形成运用知识的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从而具备适应未来发展的基本素质。

1、新模式构建必须改变那种“你讲我听”、“你灌我受”的陈腐观念,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由“幕前”走到“幕后”,由“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转为“学生主动走向教材成为教学过程的实际参与者”。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必须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探求新知的活动中去,把“学和练”的时间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议、评”的自由还给学生。

2、新模式构建拟设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是学生活动。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知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每个环节都要使学生在活动中有参与学习的机会。小学数学教学新大纲中强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测等都是以学生为主的活动要求。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就能达到探求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兴趣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目的。

3、新模式的构建既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又要考虑教师的引导和点化作用。教师这种引导点化,不仅贯穿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还要贯穿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方面。它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明确想要学什么,帮助学生懂得怎样学、怎样问、怎样探求讨论,帮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意义;组织、创建、维持某种滋养学习过程的意境、气氛及心理调节。

三、新模式构建的基本框架

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常规模式构建的革新理念,新模式构建的全称是“自主互动、五环节”数学课堂教学常规模式。所谓“自主互动”就是以创新精神、能力培养为主要实施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为组织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五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程序是:预习——质疑——讨论——调节——演练。

1、预习。预习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可在课前也可在课内,方法是以自读教材为主。主要任务是了解内容、掌握概念、记忆公式法则定理、理解例题等。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包括提问、分析、解决的能力,整理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理科学支配时间的能力和自我管理学习行为的能力。

2、质疑。质疑应该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提出独特见解的思维过程。因此,它是课堂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在预习时,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就要考虑学习者的需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预习中的疑点、难点提出来,并加以解决。模式安排质疑这一教学环节正是根据学生的认知需要而安排的,这是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的具体表现。

3、讨论。谈论与预习、质疑緊密相连、是前两个环节的延伸。模式构建拟设讨论这个环节,正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所在。它充分体现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学习的原则,只有这种参与才是有效的参与,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讨论的方法是:依据老师整理归纳质疑环节中提出的问题。按先后顺序逐题讨论,较容易的问题全班讨论,较难的问题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谈论。

4、调节。调节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调控环节。既有传统教育模式中对知识归纳小结的意义,又有对学生学习情绪和活动参与过程的调节作用。可以是教师调节,也可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目的是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获得整体的认识,以提高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究知识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 篇4

一、课前准备

1.认真领会《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各个年级段的总要求和评价建议。2.了解并熟悉全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具体教学内容,弄清全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了解学生在这一年段所应达到的基本水平和这一年段对学生的评价建议。

3.全面了解所任班级的学生。要经常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有关的思想动态,尤其是摸清学习困难生的有关状况。

3.参照《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有关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一般包括: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教学总目标(可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来阐述);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措施;教学进度安排。

4.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备好每一课时的教案。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教师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案的设计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教具和学具的准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5.新授、练习、复习、数学活动和单元练习、试卷评析等不同类型的课,都应有教案。每学期教案总数不少与教学实际的总课时数。

二、课堂教学

1.数学课的课堂教学应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成为师生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2.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要积极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课堂上构建轻松、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出充分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独特见解。

5.注意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自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准时上课,按时下课。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态亲切、自然;精神饱满,坚持讲普通话;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

7.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三、作业与测评

1.课堂作业应在课内完成。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中、高年级平均每天的课外作业时间应控制在15-30分钟内。各年级还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并布置适量的课外实践作业。

2.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向学生说明书写要求及注意事项。教育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每次作业时做到字迹端正、格式规范。

3.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不仅要看答案,还要看解题过程,并做到批改符号统一,成绩采用等级形式。订正时也要统一要求,订正及时批改,注明批改日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应做简要记录,及时讲评。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作业可当面批改,给予耐心指导和帮助。

4.学习成绩考查应重在平时,除了笔试,可适当安排口试。严格控制测验次数。

5.命题必须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和学生实际,试题设计科学,题意表达明确,题量适中,具有适度的开放性。

6.对测试情况要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课外指导

1.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予耐心、细致的辅导,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小学数学组教学常规检查反馈小结 篇5

一、检查概况:

此次我们对8名数学组教师进行了检查。总体来说,教师的工作成效是令人欣喜的,值得肯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整改。

二、主要成绩:

(一)、教案编写情况:⑴实效大。大多数教师编写教案能根据学情,课型,紧靠《课标》,重点突出,体现特点,落实目标,渗透理念,教学环节清晰合理,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2)有反思。大部分教师都能及时地在教案后面写上自己的教学感受,体验,思考,顿悟,内容丰富,形式灵活。(3)内容新。看到许多以学定教教育新理念在在教案中的体现。

(二)、作业布置与批改:⑴作业布置有广度:大多数教师能践行学校就作业布置的具体要求,做到“堂堂有作业,课课有练习”。有一部分教师还从时间,类型,要求等不同层面上做“细活”。⑵设置作业有维度:多数教师能根据学情与教材特点,从夯实基础,落实目标,提高能力,发展潜力等多重目的出发,自设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作业。⑶批改作业有效度:教师们都能及时,认真,细致,准确地批改作业,做到:符号规范,反馈及时,重视矫正。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4)教师们能快速接受新事物,在作业中成功的借鉴永威学校的一些好的方面,(三)、三记(学习、会议、听课)

(1)会议记录人人有。(2)学习笔记。每个教师都学习很多有关自己任教学科方面一些新理念,新方法。(3)听课笔记。教师通过看视频,同事互听,外出听多种方式足额足量的完成学校的任务,并且听后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三、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教案书写潦草,教案的书写格式不规范。自己的东西少,照搬的东西多。

2、少数教师的作业布置分量偏少,缺少精心设计,未能有效地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批改时出现大对号,有漏改和错题没有及时改正的情况。批阅时间有的占三格,有的占一格。

3、一部分学生的作业习惯差和作业矫正效果差仍是“顽疾”。作业本不爱护,揉的不成样子。

4、听课笔记的优缺点要多多的找出存在的问题。不要只是泛泛的赞美话语,真正起到帮助同事,提高自己的作用。

5、会议记录的格式不规范。

四、整改意见:

1、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细化教学分工,加强跟踪检查管理。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考评细则,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给教师减负,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工作创造性和主动性。

3、强化教案撰写的实用性,规范教案;会议记录的格式要统一。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结合自己的不足向同事学习,到网上学习。

4、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力度,不间断跟踪听课,改变听课方

式;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5、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篇6

一、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自然数的概念

(一)分类方法

1.按颜色分;2.按功能分;3.按性别分;4.按大小分; 5.按状态分等(二)具体要求

形成自然数的概念对儿童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很有益的,对于相同的东西,引导和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思考,运行分类,这就是培养了儿童的发散性思维。

(三)教学建议

1.儿童在唱读标准自然数数词序列的前后次序,常常可以进行关于邻数的教学活动(即这个数的前一个数是什么,后一个数是什么)。

2.儿童是否对一堆“被数的物体”即集合,进行一个数词对一个物体的一对一点数的“数数活动”。

3.唱数活动是数数活动的预备活动,所唱的标准自然数序列是数数活动的工具。

4.做数活动,也就是看到一个数字或听到一个数词能拿出对应数是具体物和数数活动,是解决自然数加减法问题活动的预备活动。

5.自然数的说、谈、听、写、做活动,是学习自然数加减法的预备活动。

二、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教学

(一)针对简单的情境,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解方程,是了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列方程解应用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对某些问题,从分析数量关系入手,将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设元建立起方程,然后通过解方程,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方式,这种数学思想就是方程思想。

(三)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明确其教学目标,即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用字母表示数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会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

(2)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 过程,发展符号感。

(3)使学生在运用简单符号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教学建议

(1)要遵循教育规律,精心设计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努力实现知识的自主探索与建构,在课堂上教师要巧妙点拨,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使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是解决问题的需要和方式,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在教学中要重视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学的评价语言内容要实在,关注对学习方法的引导。

(2)存在问题:对一步两步应用题的数学,很多学生不愿意用方程来解,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从解决简单的问题中学习方法,再应用到以后的学习或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并且,在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加强算术方法和方程方法的对比,是有利于学生形成方程思想的。

(3)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两点:一是指导学生寻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形成“等量意识”,这是正确列出方程的基础;二是引导学生自觉进行检验,形成检验意识,检验求出的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总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一)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它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理解为解决问题时的计算与谋略,策略与方法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他们的关系类似于战略与战术的关系,策略是方法的灵魂,是对方法本质的认识,是运用方法的指导思想。策略直接支配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方法是策略的具体表现和实现手段,方法可以在传递中习得,策略不能从外部直接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实施中感悟获得。

(二)关于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

1.为什么要进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1)落实课程标准的精神。

(2)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能让学生更聪明更能干。(3)梳理一些小学生能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集中编排学习,既利于教师研究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规律和方法,又利于学生的学习。

2.在小学阶段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有哪些?

列表条件问题;画图呈现问题情境;枚举;倒推;假设;转化等。3.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实施

(1)在简单的事情中初步体会逆推是一种策略。(2)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思想方法。(3)举一反三,运用逆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4)利用图形的直观作用引发转化。(5)回忆转化,体会转化。4.策略教学的基本线索

(1)在学生熟悉、简单、有趣的事件中提取经验感受方法。(2)继续使用有关方法解决问题,熟悉方法。(3)经常让学生体验方法,感悟策略。

(4)适应解决一些新颖问题,加强策略研究。

四、图形与位置的教学

1.数学研究中的数学味,其本质应该是努力引导学生用数学视角去观察,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用数学的思维去研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2.关于数对包含三层意思:

(1)一是‘数对“指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

(2)二是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这个顺序不能颠倒。

(3)三是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和相应的读法。3.位置的教学

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自主探索和有意义学习两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使学生逐步体会确定位置规则的合理化,不断丰富确定位置的方法,突出“知道了物体的方向和距离,就能确定位置”这一思想方法。

4.图形与位置教学的基本目标

(1)图形与位置的内容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良好载体。

(2)图形与位置的学习内容,正好对应了以后学习坐标的一些知识,从小学开始就渗透这方面的知识。

五、实践与综合运用

(一)现状分析:大多数教师认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数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的掌握学习结果的习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具体发展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存在的问题

(1)师生互动方式单一,合作学习质量不高。(2)将课堂演绎成“看图说话”或“资料汇报”。(3)学生课前准备不足。

(4)认为“实践与综合应用“上不上没关系。2.共同的困惑

(1)应当怎样选择学习内容?(2)如何组织实施数学过程?

(3)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学段目标等。3.教学建议

(1)应当更多地关注微观层面教学实践的研究。

(2)教材培训应当更多地以教材内容,教学范例为重点。

(3)完善教材及配套资源库的建设,搭建教师资源共享的平台。(4)挖掘现实性素材,提倡生活数学。

(5)捕获调查性素材,发挥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六、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一)教师的困惑

1.新教材中不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的章节,以解决问题或用数学的方式呈现有关内容,这是削弱学生的数学应用吗?

2.解决问题不能和应用题划等号,它是一种新的观念,又是一种有意义的重要活动,更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

(二)解决问题与应用题的比较

1.从教学目标上比较,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从学会解题转向培养应用意识。

2.从教学内容和编排上比较,结合数的运算等内容,将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教学内容在新教材中进行了编排。

3.从内容呈现方式上比较,内容由纯文字,标准格式变成了丰富生动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主题图、表格等。

(三)教学建议

1.明确主题图的编写意图,搜集整理信息。2.利用学生经验分析数量关系,体会运算顺序。

3、鼓励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构思解决问题的有效计划。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篇7

一、数学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个性和共性

在美学发展史上, 对美的认识, 存在“主观”“客观”观点之争。美学发展至今, 关于美的观点, 大多认为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结合。我国美学家李泽厚、美学专家滕守尧、数学界以及数学教育界的徐利治、徐本顺、殷启正、吴振奎、张廷楚等, 都辩证地从美的主观和客观结合的角度看待美。比如, 李哲厚、蒋孔阳等根据马克思的观点, 都认为自然美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李泽厚在《美学论集》第173 页中指出:像飘渺的银河、粗粝的礁石、喷发的火山、漂流的冰山……都是人化了的自然, 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 可以成为自然美而引起人的美感。众所周知, 数学中充满了辩证法, 辩证思考数学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更符合数学的本质。徐本顺和殷启正认为:科学美的形式是物质的。人们所观察的客观的现象和规律是美的附体, 人们去观赏它时, 如果它是宜人的, 那么个人的主观想象, 在品味、体验中得到观赏的满足, 产生愉悦, 往往美感就产生了。看到滚滚的麦浪, 联想到这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结晶, 会产生美感, 这正是美的主观和客观的融合结果。

你看到客观的朝霞、彩虹、孔雀、黄山, 你一定会说它们是美的;而你看到一堆臭狗屎, 你肯定有厌恶感的。这些都反映了美的客观性。如果没有像“美的环境、美的行为、美的语言”等客观的存在, 如果审美对象在客观上不存在美的因素, 美就成了无源之水, 美的行为也就没有了准则。如果没有一个个体现对称、整齐、简洁、和谐、数学内在规律等数学美的对象为附体, 我们学生的数学美感从何而来?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人们往往是在对客观现象的比较中发现美的。

王永春教授指出:对数学美的认识就是能够认识或感受数学内容、结构和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的美, 是对数学外在形式的美好感受和内在本质的理性欣赏。这段话体现了数学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同时也点出了数学美的层次, 是我们数学教学中要牢记的理念。数学美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美的主观性。一件衣服, 你看是美的, 可她看却不美。主观性是发现客观美的心理基础。不承认美的主观性, 也就无法发现客观的美。由于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 所以人们对美的认识有时是相对稳定的。唐代人以“胖”为美, 一些浪漫群体以穿衣服“奇异开放”为美, 少数民族穿衣服有各自的喜好, 儿童大多喜欢看鲜艳的色彩……我们的数学教学, 要在学生群体中抓住美的主观和客观关系的稳定性, 以客观的数学形式适时点燃一些学生群体心中的数学美, 让学生解完题后产生美的滋味, 我国数学美专家徐本顺强调了这一点。

美感是存在因人而异的, 这是个性, 这是美的主观性的体现。没有美的主观性和对美的认识的个性, 大自然的美就不能被具体人所认识。但对美的认识也有共性:一幅美丽的画, 会引起众多人的美感, 一幅由几何图形构成的图案, 往往会引起几乎全班学生的美感, 这体现了美的共性, 也体现了美的客观性。当然, “知识无论如何讲, 某学生也不感到美”, 这个现象存在, 但不是普遍现象。不承认美的共性, 我们就无法在班级用数学美启迪全体学生;不承认思维的共性, 我们就无法面对全体学生讲课, 我国的班级授课制就得取消, 这是不现实的。

二、探究常规教学中的数学美值得思考

徐本顺和殷启正认为:人们大多数认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是美的三种基本内容。然而在人类实践活动中还有一种美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这就是科学美。自然规律展示的简单性、完整性和秩序关系、灵感突发时引起的冲动, 这些引起的愉快含审美愉快。这些科学美的形式反映了物质运动所形成的规律性的东西。

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认为, “趣味”是人的本性中天然存在的一种专门欣赏美的器官, 可见数学兴趣与数学美的紧密联系。数学外在的形式以及不被人们注意的内在规律引起的学习情趣、灵感、顿悟等都含大量的美感因素。徐本顺、殷启正指出, 欧几里德是以数学美作为发展的动力的伟大先驱。可见数学美的普遍意义。

关于数学美, 王永春教授强调了“数学外在形式的美好感受、内在本质的理性欣赏和数学思想”。这里的“内在本质”就包含了“数学内在规律”。

事实上, 客观世界的一些内在规律美比较隐藏, 因而往往不会被人发现, 正如梯形内涵的美不能被一些人发现一样。身体有结构美, 但以往大家并不知道。当我们学习黄金分割后, 看到人体结构中体现出的0.618, 才发现人体结构是这么美。梯形面积公式推导中, 似乎不存在什么数学美。但与梯形相联系的长方形体现了美的对称性, 与梯形面积推导相联系的平行四边形构成的图案体现了美的奇异性, 梯形面积自身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体现了美的统一性。当我们透过平行四边形的外在形式美, 而在思考中发现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规律, 品味运用平行四边形解决梯形面积的类比法等数学思想方法时, 梯形面积将与美的形式、美的规律及美的思考融合, 美感将会产生。

三、面对具体审美对象, 美感的产生要经过的时间

从宏观看, 审美心理当然不是短期形成的, 要经历长期的审美实践。值得注意的是, 儿童从出生后认识世界开始, 就不断接触客观世界中的美。如美丽的风景、妈妈和教师穿的美丽的衣服、美丽的图片……这些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儿童, 久而久之, 以潜意识积淀了浅层的审美经验。这些审美经验成为诱发美感的前提。事实上, 儿童面对具体场景和对象, 有时美感确实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才产生, 而有时却在当时就产生了。在某具体场景中对某一事物产生美感不一定非得都经历漫长的时间, 因为这里有以往审美经验的参与。面对审美对象, 一旦激活以往积淀的审美经验, 不同信息神经元突然联系, 美感就会立刻产生。学生看到花, 会立刻感到美, 脱口说出“花真美”。当你的同事问你“她穿的衣服好不好看”时, 难道你会说“等我回家研究一下, 体验完后再回答你”?在安徽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写的《美学引论》中认为, 美感是有层次的, 美感具有直觉性, 即对美不加思索而产生情感反应。爱迪生认为, 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出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 不需预先经过考虑。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面对所有的审美对象, 美感都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才产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在美的感染下有时即刻产生美感现象, 是可信的。

美感有感知阶段、审美经验阶段和审美创造阶段等不同的层次。教学中, 学生产生美感的因素不光是教学现场教师的语言, 还有以往学习和生活中积淀的审美经验。在梯形面积教学片段的导入中, 我们先展示的是用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图案, 这个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说它是美的。这个图案既含形式美, 还能和人铺地板的生活意义结合, 即将“形式”社会化和人为化了, 会激活以往学生积淀的审美经验。以往的审美经验、审美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与当时的场景融合, 我们的学生会不加思索而产生美感, 这个是符合现实的。我们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时, 学生是在前面图案美的感染下思考平行四边形的, 抽象的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结合了, 人为化了。梯形剪拼成长方形, 会产生对称美, 长方形自身蕴含对称美, 这成为激发形式美美感的前提。加上教师的点拨, 学生回忆以往就有了体验和经验, 也会很快发现其中的规律美。

四、以学生审美经验为基础, 以数学美为线索进行教学, 是一个有效教学方法

与我们教师相比, 小学生的审美经验在水平上存在差距, 我们不能用成人的审美水平来推断学生。因而在以数学美启发学生思考时梯度不能过陡, 对同一思维长度, 阶梯要相对加密。当然, 我们将启迪思维阶梯加密, 不同于嚼碎了喂给学生。嚼碎了再吐给学生, 是注入式, 而我们是启发式, 是一步一步用数学美启迪———以美启真。事实上对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隐藏的数学美, 就连一些成人都难发现, 对学生若不将启迪的阶梯加密, 他们是难以领悟的。

处处以数学美为线索展示知识, 是否会把一个主观的、情绪体验的内容作为教学目标?是否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第一个问题, 我们要清楚, 任何认知都离不开情感的参与, 这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基本思想。新课程理念反对将情感和认知割裂开而弱化情感效应。美感属于情感, 以数学美启迪, 无疑会创设出情感和认知融合的情境, 使美感成为认知的动力。我们以数学美激发学生思考, 最后得到梯形的面积公式, 此时的数学美事实是为认知服务的, 并不是认知为数学美服务的。对第二个问题, 根据感觉的适应性和美感的间歇性, 总用一种教学方式教学, 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数学美的形式和内涵是丰富的, 同是以数学美启迪, 只要你不断更换数学美的形式和内容, 学生是不会厌倦的。

以上根据当前学习研讨中对数学美的认识的争鸣谈几点看法。挖掘数学常规教学中的数学美, 有可能是一片没被开辟的处女地, 但为了数学教学中数学美的普遍意义及发展, 我们要在困难中去开辟它。从数学内在规律美的普遍性意义出发, 在常规教学中, 透过数学美的外在形式, 揭示数学内在美的规律, 以此启迪学生数学思维, 是目前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一个突破口。

摘要:数学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数学美不仅表现在数学外在形式上, 更广泛蕴含在数学内在规律中。从数学美的普遍性意义出发, 在常规教学中, 透过外在形式, 揭示数学内在美的规律, 以此启迪学生思维, 是目前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一个突破口。

关键词:数学美,内在规律美,常规教学

参考文献

[1]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2]徐本顺, 殷启正.数学中的美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

浅淡小学英语教学常规教学 篇8

小学低年级学生也是语言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小学低年级开始英语的学习将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常规课堂教学活动是英语教育在小学阶段的主要活动形式,已成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又究竟如何开展英语常规课堂教育活动呢,笔者在实践中很注重这一环节的实践。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并综合牛津英语的特点,对英语常规教学活动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究,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与大家交流。

一、制定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习英语的第一步,也是最初目标,最基本的目标。如果学生能对英语感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幼儿英语教育的效果,减轻幼儿学习的心理负担,使幼儿乐学好学。所以,英语老师要把握学生的好奇心这一特点对小学生进行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情感,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还为学生创设轻松、有趣、生动和真实的学习环境,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具和生动有趣的方法,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2.认知目标。语音学习是非常关键的,让学生正规的语音教育将对于以后说英语打好基础。心理语言学家证明,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在语音方面,与中学生相比,小学低年级的音域宽、精确区分语音的感受能力及语音的模仿能力与再现能力强,语音的可塑性大,负迁移小,易形成地道的语音、语调。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主要是以听、说、读为主,让他们在语音的环境中深度熏陶,通过反复听、反复说,让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学习英语的好习惯,形成语音定势。

3.社会适应目标。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用英语进行社会交际。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能说一些简单的英语能用英语对话,能听懂简单的英语,主要是提高学会开口用英语的能力,即培养幼儿初步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努力创设用英语交往的环境,让幼儿在自然的、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培养交际的能力。

二、小学英语教学的常规安排

1.时间的分配。常规的英语教学活动与其它文化的时间是一样的,以一节课时间为准,小学通常在35分钟或者40分钟。

2.教学过的常规。我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一般采用五个教学环节,这五个环节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恰当的处理这五个步骤有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一步准备。在时间安排上为2~3分钟,通过问好和热身,使幼儿集中注意力,激发幼儿学说英语的兴趣。热身运动的选择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可长,可短,可跟着老师说,可自己说,也可以采取问答式的,最好能选择与本次内容相关联的热身运动,自己也可改编或者创编热身。只要幼儿感兴趣,喜欢说,就是合适的。

第二步复习上节课内容。时间安排上一般为2~3分钟的时间,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或者复习与本次活动主题相关的内容。

第三步新授本节课主要内容。就是重点初学,时间安排上一般为5分钟左右,初步学习新课需要用到的单词或词句。新授的步骤主要为三步,第一步导入,导入要学的单词,并明义,对于句子来说,要从最后一个单词说起。导入的方式有很多,一般有图片导入、故事导入、设置悬念导入,有的教材有光盘还可用光盘导入。第二步纠音,多用正确清晰的音去替代错音,尤其是差一点的学生一定要多鼓励,让他们大胆发音,对于长音、短音,可加一句话来提示。第三步领读,老师最好不要反复读说,以致让学生失去了跟读的兴趣,以领读3次为佳。

第四步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主要复习本节课新学的内容,在时间安排上一般为9~10分钟,通过不同的游戏操练巩固的过程,游戏复习的步骤为三个:第一步集体游戏复习,第二步分组游戏复习,第三步个别游戏复习。游戏的种类很多,从规模上可以分为:适合集体玩的游戏:大小声、吹气球、爬楼梯、木头人、一口气等;适合分组玩的游戏:金手指、魔眼、分小组比赛等;适合个别玩的游戏:开火车、传电、扔炸弹、大锤子等。以上各种类型的游戏可穿插使用,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应选择学生感兴趣、易操作的游戏。

第五步布置作业。课后布置适量的作业有必要的,主要是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可以回家与家长一起完成作业,比如在家当小老师,教爸爸妈妈读,或者指读卡片,也可以与家长一起比赛,看谁读的好等。

【参考文献】

[1] 袁新萍.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课程(教研),2011, (03)

[2] 孙亚莉. 反思新课改下英语课的误区 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革新,2007, (07)

上一篇:校运会跳高的加油稿下一篇:妇女节促销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