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实录(精选8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59页例4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当导游的过程中利用已掌握的表内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利用已掌握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你猜猜他是谁?
生1:我猜是蜘蛛侠。
生2:我猜是皮卡丘。
生3:我猜是波拉希兽。
师:都不是。我们来一起看看他是谁。
(课件演示:头戴巫师帽,身穿巫师袍,手持魔杖的精灵老头出现,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们好!我是动物魔法学校的校长。”)
师:动物魔法学校的小动物们要去旅游,听说我们二(2)班的小朋友们可能干了,想请大家做导游,解决旅行中的数学问题,你们乐意吗?
生:乐意!
(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颁发导游证,运用会说、会做、会听、会合作4项评价,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努力提高各项能力。
师:动物魔法学校校长给每个小朋友留下了一件神秘礼物,大家打开桌上的信封看一看。(信封中装着导游证,背后贴着一张评价表,如图:学生拆信封。
师:请把导游证戴上。看看它的背面,我们比一比,看谁会说、会做、会听、会合作,那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五星导游”,课后魔法学校的校长还要送给他一颗魔法星呢。
师:各位小导游,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喽!
一、学习新知识
(一)教学尝试题
1.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情景1:小动物们组成两个旅游团——乐乐团和哈哈团。乐乐团的旗上写着“我们排成了3行,每行8个”;哈哈团的旗上写着“我们排成了9排,每排4个”。旁边还有一辆汽车说“每辆车只能坐6个。”)
师: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生1:我发现乐乐团的小动物排成3行,每行有8个。哈哈团的排成9排,每排有4个。
生2:我还发现每辆车只能坐6人。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乐乐团有多少个游客?算式是3×8=24个。
生2:乐乐团和哈哈团一共有多少人?3×8=24,9×4=36,36+24=60个。
生3:哈哈团和乐乐团一共需要多少辆车?用60÷0辆,他们一共要10辆车。
师:小导游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下课后我们还可以接着提。因为马上就有出发了,所以现在我们重点要解决车的问题。
(师出示尝试题:乐乐团的游客排成了3行,每行有8个。可是每辆车只能坐6个,他们需要几辆车呢?)
2.解决问题
师:你会解决吗?请你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如果没想好,可以自己先想一项,再和同桌商量商量。(学生尝试,教师巡视,请两个学生板演:①3×8=24(个)24÷6=4(辆)
②3×8÷6=4(辆))
师:做完了吗?
生:做完了。
师:好,请你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做法)
师:我们先请到黑板上做的导游先说说他们是怎么想的。
生1:(分步式)我先算乐乐团一共有多少人,3是有3排,8是每排有8个,24是一共有24个游客。再用24个游客除以每辆车只能坐6个,等于4,需要4辆车。
生2:我列的是综合式。也是先算一共有多少个游客,有24个,再算要几辆车。
师:你们同意他们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我们是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游客,再算需要几辆车。
(板出小标题)
师:这道综合式谁能来说说怎么算呢?
生1:先算3×8=24,再用24÷6=4。
师:为了让大家把他的算法看得更清楚,我们还可以这样写。除以6还没算,照写下来。(板书:3×8÷6)
=24÷6
=4(辆)
像这样有乘法又有除法的式子,我们该怎样算呢?
生1:先算乘法再算除法。
生2:我不同意生1的说法,有乘法又有除法的时候应该是谁在前面先算谁。
生3:我对生2说的有意见,那如果有小括号呢,就应该先算小括号,不是谁在前面先算谁。
生2:我现在说的是没有括号的时候。
师:你谁能把他们的说法总结一下呢?
生4:有乘法又有除法的时候,有小括号就先算小括号,没有小括号就谁在前面先算谁。
师:说的真好,表扬他。同桌一人选一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板书:42÷7×34×9÷6)
同桌互相说。
(二)自学课本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9页,今天我们学习的是59页的例4。请大家先看图,想想图的意思再填一填。
(学生自学)
师:谁能来说说你是怎么填的。(投影展示学生课本)
生1:先算6×4=24,再用24÷3=8。
师:你能给我们说得更详细点吗?比如说6是什么?4是什么?算出来又是什么?
生1:我想请生2帮我说。
生2:6就是有6条船,每条船上有4人,24就是一共有24人。然后这24人去做碰碰车,每3人做一辆,24÷3=8,要8辆。
生3:我能比生2说得更好,先算一共有多少人在划船,6×4=24(人),再算要多少辆车,24÷3=8(辆)。
师:你们认为他们说得怎么样?夸夸他们。我们看书的时候不但要知道文字信息,还要注意图里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
(三)巩固
师:中午到了,有些游客肚子饿了,他们来到了麦当劳森林餐厅。
(课件演示:一群游客来到麦当劳森林餐厅,其中有一个游客说:“我们每排有6个,排了3排。”麦当来森林餐厅的老板说:“欢迎光临,可是我们已经有48位客人在用餐,只剩两张桌子了。”)
师:只有两张桌子了,导游们怎么办呢?
生:那就看看一张桌子要坐多少人。
师:每张桌子要坐多少人呢?请你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写完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巡视,请生板演。)
生1板:3×8(个)48÷6=8(个)
生2板:3×8(个)18÷2=9(个)
师:请这两个导游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3就是有3排,6是每排有6个,18是一共有18个游客。48是已经有48个在用餐,6„„,不知道。
师:那好,你先坐下在想想。我们再请第二个导游说说。
生2: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个,3×8(个),再算每桌坐多少个,18÷2=9(个)。
师:你们同意谁的意见呢?
生:同意第二种。
师:为什么?
生3:因为48个是已经来的,不是和后面的18个一起的。
生4:我们要求的是18个坐两张桌子,每张桌子坐多少个,和原来有的48个没有关系。
师:你们同意吗?现在你明白了吗?(对生1说)
生1:明白了。
师:我们解决问题时要仔细想一想,哪些数学信息是有用的,哪些是多余没有关系的,没有关系的就不用它。
二、拓展
师:有些游客去吃午饭,还有些游客累了,想休息休息。
(课件演示:有6行游客,每行有6个,旁边有10个帐篷。动物魔法学校的校长说:“各位导游们,请给他们安排安排吧。”)
(学生每人一张“有6行游客,每行有6个,有10个帐篷”的图。”)
师:请导游们自己安排安排,也可以和别的导游商量商量。
(学生解决问题)
师:哪位小导游先说说你是怎么安排的?
生1:我是这样安排的,前面9个帐篷每个住4个游客,最后一个空着。
师:这间空着你打算干什么呀?
生1:我想用来放行李。
师:这个导游可真不赖,安排得挺合理的。你们还有不同的办法吗?
生2:我前面9间房和生1的一样,最后一间我留给校长住。
师:你考虑的可真周到。
生3:我前面4个帐篷每个住3人,后面6个帐篷每个住4人。
师:你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3:我和爸爸妈妈去旅游的时候,我看见饭店里有2人间、3人间也有4人间。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4:我只用3个帐篷就行了,每个帐篷住12个。
生5:我不同意生3的办法。12个住一间人太多了,不舒服。
生6:我们去旅游的时候都没有12个住一间的,这样会很吵,旅游的人心情也会不好的。
师:哦,我们导游不仅要让游客玩得高兴,还要让游客住得舒适。我想各位导游肯定还有很好的安排办法,下课以后我们再继续说,好吗?
三、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有乘法又有除法时,谁在前面先算谁。
生2:我又学会了很多知识,数学很有用。
生3:我发现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数学问题,数学无处不在。
师:同学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 景色秀美, 其中, 三峡就是我国著名的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课前, 我们简单了解了三峡, 现在, 有一位三峡老爷爷特别想带我们去三峡游览, 他可是生在三峡、长在三峡的哟, 对三峡十分了解。孩子们, 就让我们跟随老爷爷的步伐, 一起去三峡看看吧!
播放视频:三峡风光 (1分钟)
【创设情境】
师:这就是老爷爷的家乡, 你们看到了什么, 它们留给你们怎样的印象呢?
生1:我看到了很多山, 很多水, 山很高, 水很深。
生2:我看到了张飞庙, 还有丰都鬼城, 它们让我觉得害怕。
……
师:看来三峡真是名不虚传, 一个短片, 就让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 那更何况是生在那儿、长在那儿的老爷爷了。可是老爷爷现在不在三峡, 他跟随三峡移民的大军, 离开了三峡。当我问他想对三峡说些什么的时候, 他饱含深情的朗诵了一首诗, 这首诗就是《三峡情》。
师:请孩子们齐读诗题。 (两遍)
师:看到这个题目, 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老爷爷的情况, 你有什么问题?
【从诗题和创设的情境提出问题, 给学生的学设置疑问, 给教师的教埋下伏笔】
生1:老爷爷为什么要朗诵这首诗?他到底想说什么呢?
生2:三峡又不是人, 它怎么会有感情呢?
生3:三峡情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啊?
二、初读全诗, 学习生词, 初步感知《三峡情》
师:孩子们很会开动脑筋, 问题提得好, 带着这些疑问, 请孩子们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顺诗句, 并看看全诗一共分几个小节。
生自读。
师:一起告诉老师, 全诗一共分几个小节?
生:四小节
师:哪位小朋友来读第一个节?其它小朋友要仔细听, 一会儿要做小小评论家, 来评评你同学的朗读哟。
【学生读评, 让学生学会倾听、评价, 纠正字音】生读生评。
师:这一小节里面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呢?
生:叶笛。
师:哪个孩子来帮帮她, 告诉我们大家叶笛是什么?
生:叶笛就是用叶子做成的笛子。
师:你很聪明, 知道用分一分的方法来理解这个词语。来, 我们一起来看看叶笛。 (展示牧童骑在牛背上用叶笛吹奏的图片)
生:竹篙是什么东西呢?
生2:竹篙就是用竹子做成的可以撑船的工具。
师:非常棒, 看来同学们见识很广, 来, 我们来看看竹篙。 (展示小孩子用竹篙划船的画面)
师:孩子们, 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 我们读通了第一小节, 让我们把竹篙、叶笛的意思读进诗句里面吧。
生齐读第一小节。
生读, 生评第二三四小节。
……
三、重组诗文, 指导朗读, 体会三峡景色美
师:刚刚看短片时, 同学们发现三峡有很多美丽的风光, 那你们知道老爷爷最留念三峡的什么风光吗?在诗中找一找。
生:三峡雨和三峡云。
师:请孩子们找找, 看看诗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三峡雨和三峡云, 把它们勾出来, 并想想它们是怎么样的, 老爷爷为什么会留念?
【学生自己重组诗文】
学生边读边做批注。
生:我勾了第一小节的诗句“三峡雨, 三峡云, 故乡的景, 故乡的云”我想正因为这些云和雨是故乡的, 所以老爷爷才这么想念。
师:说得很棒, 孩子们, 月亮啊是故乡的最圆, 星星是故乡的最亮, 这云和雨呀也只有故乡的才最值得留念。来,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 读出留念之情。
生齐读。
生2:我勾了“细如丝, 柔如锦, 洁如玉, 白如银”我觉得那里的雨和云很洁白很干净。
生3:我也勾了这几句, 我觉得写得很美。
师:那你能从这些诗句里面体会到老爷爷的留念吗?
生:能, 因为它们都很漂亮。
师: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漂亮, 这种留念呢?
生1:读得轻一些, 慢一些。
师:谁来试一试?
生1试读。
生2试读。
师:老师也来读一读 (师示范读) 。
师:好, 孩子们, 请看大屏幕,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诗句, 读出云的洁白如玉, 读出雨的细与柔, 读出三峡云、雨的美丽, 读出老爷爷的留念。 (师领读)
板书:风景 (云、雨) 美留念
【结合对文本的分析, 通过学生试读, 教师范读, 教师领读等多种方式, 在朗读中体会景色美, 感受留念情】
四、图文并行, 读想结合, 感受三峡生活乐
师:同学们, 天晴的三峡, 蓝天白云, 绿水青山;下雨的三峡, 细雨蒙蒙, 云雾缭绕, 这一切都让老爷爷怀恋, 可是他更怀恋的是在这云里雨里的童年时光。孩子们, 找找, 哪些诗句写了老爷爷的童年生活?
生:齐读“从小爱在云里走, 口吹叶笛赶羊群, 从小爱在雨里淋, 手挥竹篙驾船行。”
生:老师, 为什么他们会在云里走呢, 他们又不是孙悟空?
生:他们为什么喜欢淋雨呢, 不会感冒吗?
师:孩子们很会发现问题, 来, 老师先给你们看看图片, 结合图片你来想想这到底是为什么? (展示云雾缭绕, 雨雾蒙蒙的三峡图片)
【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让学生直观了解三峡云雾缭绕的景致】
生1:是因为那里雾很多, 看起来像到处都是云。
生2:他们那儿下的雨很小。
生3:山很高, 高到云里边去了。
生4:雨下得很多, 他们要干活, 不能撑伞, 所以只能淋雨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哈哈…… (全班笑)
师:孩子们很会思考问题, 确实是这样的, 三峡云多雾多, 山又高, 所以经常像走在云里一样。而三峡雨水充沛, 细如丝, 洁如玉的雨, 淋起来啊还很舒服呢。孩子们, 请闭上眼睛, 听老师朗诵, 边听边想象画面, 去三峡的云里面打个滚, 雨里面洗个澡吧。
【教师示范读, 学生闭目听, 边听边想象, 带学生进入情境, 真切感受三峡生活的快乐】
师示范读。
师:睁开眼睛, 孩子们,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山羊在吃草。
生2:我看到了, 老爷爷在吹叶笛, 声音很好听。
生3:用竹篙撑船的一定很好玩, 我也好想试一试。
……
师:同学们想象丰富, 老师看到了这些:蓝天白云下, 小男孩正在快乐的吹奏着叶笛, 羊群们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吃着青草;细雨蒙蒙中, 小女孩正在悠闲的撑着竹筏, 绿水倒映着青山, 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孩子们, 你们觉得这样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1:自由自在。
生2:很快乐。
生3:很好玩。
生4:很美。
师:老爷爷就是这样自由快乐地长大的。板书:生活乐留念
师:带着这份快乐, 让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诗。
生齐读。
五、回味诗句, 深情呼喊, 领悟热爱思乡情
师:同学们, 三峡的云和雨是这么的美, 三峡的生活是这么的快乐, 可是老爷爷却离开了三峡。在他乡, 老爷爷常常独自站在山顶向着自己家乡的方向眺望着眺望着……孩子们, 你们觉得老爷爷会想些什么呢?
生1:他会想家乡。
生2:他会想他的叶笛、羊群, 他撑船用的竹篙。
生3:他会想三峡的云三峡的雨。
生4:他想回家。
……
师:他会想他是否还能吹响曾经吹过的叶笛, 他会想羊群是否还能听懂他的呼喊, 他会想曾经用过的竹筏是否还在, 他会想“几时再登巫山顶/唱支山歌唤羊群/几时再登夔峡门/喊一声号子驾船行”他会想:生齐读“几时再登巫山顶/唱支山歌唤羊群/几时再登夔峡门/喊一声号子驾船行” (配乐) (读三遍)
【全文教学高潮, 三峡情的背景音乐和反复朗读加深孩子的情感】
师:孩子们, 老爷爷是想家乡, 想回家, 可是他毕竟已经离开, 你们觉得他心情怎么样呢?
生1:伤心。
生2:难过。
生3:后悔。
师:他为什么伤心难过呢?
生:因为他想家乡, 思念家乡。
师:请看黑板, 孩子们, 三峡云三峡雨让老爷爷留念, 三峡的生活更是让老爷爷回味无穷, 可是老爷爷却不在家乡, 那孩子们, 这三峡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 老爷爷到底想说些什么呢?
【照应开头, 强调思乡情】
生:思念家乡的感情。
师:板书思乡情
师:刚才有孩子说老爷爷会后悔, 是啊, 离开这么美丽的家乡是应该后悔, 可是老爷爷不后悔, 他说是因为三峡移民才离开的家乡。孩子们, 为什么因为三峡移民离开家乡就不后悔了呢, 老爷爷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自己思考, 课后孩子们可以与我进行交流。好了, 孩子们, 让我们带着对老爷爷最深最真的祝福,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祝福老爷爷平安幸福, 祝福天下所有离开家乡的人快乐美满。
【教师设疑, 学生自己领会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六、欣赏歌曲, 背诵全诗, 再次感知《三峡情》
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 老爷爷感动了!他呀, 不是别人, 就是这首诗的一位作者, 他为《三峡情》谱了曲, 他要将他心中对家乡的爱和思念传唱。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会唱的孩子可以一起唱唱。孩子们在优美的《三峡情》歌声中结束此课。
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一个词语:琥珀。谁会读?你们见过琥珀吗?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琥珀图片)这就是琥珀,谁再来形容一下?那你们了解琥珀吗?学生交流。(板书:奇异,理解意思)。补全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
1.读词语:琥珀、松脂、渗出、包裹、澎湃、黏稠、详细。
2.指导书写:“澎湃”一词。书写时注意什么?学生交流。
3.抽读课文3、4、5、7、8、10、11、18自然段,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琥珀的哪些内容?从学生的交流中提取板书:形成、发现、价值。
三、细读文本,精读感悟
1.读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说奇异之处。
(出示琥珀插图)这就是那块奇异的琥珀,文中是怎样描述的,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
结合插图,做填空练习。这块琥珀是( )的,一个( )一个( )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 )。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 ),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 )。
师:你觉得这块琥珀有何奇异之处?
生:苍蝇和蜘蛛是一对天敌,同处一室,非常罕见。
生:从“仍旧好好地躺着”“身上的每一根毫毛都清清楚楚”“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可以看出这块琥珀保存的完好无损,清晰可见,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事,我不得不为之惊叹。
师:那让我们带着惊叹之意再来读读这几句话吧。
2.理清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
惊叹之余,老师有一个疑问,这块琥珀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12段,找出答案。生交流,小结:形成松脂球、形成化石两个阶段。
3.找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师: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自由读1~9段,找出相关的句子,可以小组讨论。
从学生的交流中提取板书:天气炎热、松树(松脂)、苍蝇和蜘蛛。
师:文中几处描写太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师:从这3句话中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生:暖暖地照着、照得火热、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
师:你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这3句话吗?
课文中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描写,请大家读3~4段,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苍蝇的?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1:小苍蝇当时很快乐。
师:你从哪句话读懂的?
生1: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生2:我读出了小苍蝇在精心打扮自己。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2: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师:还是一只爱美的小苍蝇。谁能把自己的体会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生:读句子、指生评价。
师:作者抓住了小苍蝇的什么来写的?
生:动作、外形。
师:是啊,作者通过描写了它的动作和外形,让我们看到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苍蝇。那蜘蛛又是怎样出场的呢?出示第5段,指生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1:蜘蛛很想吃掉小苍蝇。
生2:蜘蛛的动作很小心,生怕惊飞了小苍蝇。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
生2:慢慢地、小心地。
师:你能把蜘蛛的小心翼翼读出来吗?
生2:读句子。
师:谁再来读一读?
生3:读句子。
师:蜘蛛一心想吃掉小苍蝇,可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出示第七段,指生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理解。
师:怎样理解“刚好”这个词?
生:正好,不早不晚,恰到好处。
师:如果早一秒钟会怎样?
生1:松脂只会包住小苍蝇。
师:如果晚一秒钟又会怎样?
生2:可能蜘蛛已经把小苍蝇吃掉了,只有蜘蛛包在松脂里。
师:是啊,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蜘蛛刚要吃掉小苍蝇的一瞬间,一大滴松脂落下来,包住了这两个小东西。如果只有一滴松脂落下来,能形成松脂球吗?
生齐答:不能。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找句子。
4.看板書串联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5.分析成化石条件。
师:松脂球在各种条件的巧合下形成了,要成为化石还需要什么条件?大家自由读11~12段,找一找答案。
生1:还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师:你能把表明时间的句子读出来吗?
生2: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松树林淹没了,松脂球被埋在泥沙下面。
师:你概括得很全面,我们把这些变化称为“地壳运动”。(板书:地壳运动)
6.说形成过程
经历了这么漫长的时间,在各种条件的互相影响下,这块奇异的琥珀终于形成了。你能看着板书简要介绍一下琥珀的形成过程吗?
生述说。
出示6幅图片,看图再来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7.说价值
这块奇异的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呢?
出示句子(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什么是“推测”?
生1:就是推想、猜测。
生2:根据已知的东西推理不知道的东西。
师:在本文中指根据什么去推测什么?
生:在文中指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去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师:你读懂了文章。而且我们还知道了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四、谈收获
学生交流。师总结。
五、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参考文献:
李江彦.大雅鉴藏系列:人鱼的眼泪·琥珀[M].重庆出版社,2007.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板书课题)。注意“捞”字读一声。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捞铁牛。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分为了四段,老师请四名同学一人读一段,谁愿意读(指名)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中讲到的铁牛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要捞它们呢
师:好,这几个同学读得都非常认真,谁先来说一说铁牛是做什么用的
生:铁牛是拴浮桥用的。
师:那为什么要捞铁牛呢
生: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浮桥,铁牛陷在了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浮桥需要重修,所以人们要捞铁牛。(板书:陷进淤泥)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读书,知道了铁牛是做什么用的,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下面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呢
生甲: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生乙:是用什么方法把铁牛捞上来的
生丙:为什么不把铁牛放在船上拉回来
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写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懂了第一段,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段。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
生:(大声读这一段)
师:现在先请同位的同学互相说一遍,看谁说得最好。
生:(同位同学练习)
师:谁愿意给同学们说一说
生:和尚先请一个熟悉水性的人潜入水底,看一看铁牛沉在哪儿,然后准备两只大木船,船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紧,搭个架子。最后请一个水手用很粗的绳子拴住铁牛。
师:这段写捞铁牛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那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甲:写了和尚做准备工作。
生乙:这一段主要写了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板书:准备工作)
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就是这一段的段意。我们通过认真读书,知道这一段中的四句话都是写“和尚做的准备工作”,所以同学们把段意概括为“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由此可见,认真读书,了解内容,然后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师:还有一个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概括这一段段意。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我们可以结合这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来概括第二段段意。
生:我们可以结合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准备工作做好了”来概括第二段段意。
师:对,谁来试着概括一下。
生:和尚做好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师:真好!我们读书时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师:谁再来把第二段内容读一遍,我们看一看课文中运用了哪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请同学们用笔画下来。
[着眼于言之有序,紧扣教学目标,训练重点明确,指导具有可操作性。]
EEC教材Lesson 6(Book III)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课题: Lesson Six (1) “Can you play baseball?”
一、热身
T: Let’s sing a song 《I stop, I look, I listen.》 OK?
Ss: Yes. (Sing the song.)
T: Good morning, everyone!
Ss: Good morning, Miss Lu!
T: How are you today?
Ss: Fine, thanks. And you?
T: I’m fine, too. What day is it today ?
Ss: It’s Tuesday.
[评:教师通过TPR歌曲热身,课堂气愤活泼;通过日常生活用语的问答,自然地创造了英语语言氛围,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英语语言学习的情境中来。]
二、导入
T: (Taking some word-cards)
Now, look at me. What’s this?
S1: Library.
T: Very good. Together, what’s this?
Ss: Library.
T: Well done. But how to spell?
Ss: L—i—b—r—a—r—y.
(Then, review the words “ride bike violin piano ead ” in the same way. )
T: What do you do after school ?
S1: I play the piano.
S2: I read an English book. What do you do after school?
S3: I ride my bike.
(Then, Ss ask and answer by each other. )
T: OK, class, please ask me .
Ss: What do you do after school?
T: I read an English book.
[评:复习环节教师从词汇复习入手,并适宜地将词汇复习扩展到常用句型的复习中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英语语言学习的‘词不离句’的认知规律。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新授
T: Shh… Look there, (point to the screen of a computer)
I play…
Ss: …play table-tennis
T: Great!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kind of the ball Ken plays ?
Ss: Sure/Yes.
T: Let’s study a new lesson----Lesson6(1). (Blackboard Writing)
(Ss look at the computer about the content of L6(1))
T: (T puts some kinds of balls on the wall and points to them)
Look there, what’s that ?
Ss: It’s a volleyball.
Girls: It’s a basketball.
Boys: It’s a football.(table-tennis)
( Girls ask and boys answer .)
T: (T puts 3 cards on the blackboard and points to one of them, asks…)
Now, look, what’s that ?
S: Bat.
T: Good. (Blackboard writing—Bat.)
Read after me, “bat”.
( Read it one by one.)
Together, please spell it .
Ss: B-A-T, bat.
(Learn another 2 words “baseball glove” in the same way. )
T: (T takes two gloves)
OK. Look at me, “one glove” “two gloves”
Girls: Gloves.
Boys: Gloves.
T: What are these? ( Waving two gloves )
They’re gloves. ( Blackboard writing )
[评:新知传授环节,教师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知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全过程及学习的知识,使其能灵活地把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四、操练
T: (T takes two books or pens of Ss)
What are they ?
Ss: They’re books.
S1: What are they ?
S2: They’re pens.
Boys: What are they ?
Girls: They’re desks.
( Ss practice the sentences in pairs)
[评:教师使用学生日常学习用品对所学新知识进行操练,以旧带新,以新温旧,一举两得。]
五、复习巩固
T: (T puts a card on S1’s head and let him/ her guess.)
Ss: What are they ?
S1: They’re…
Ss: Yes.Yes.Yes. / No.No.No
T: (T takes some things)
What’s this?
Ss: It’s a bat
It’s a baseball
T: What are they ?
Ss: They’re gloves.
T: Can you play baseball ? ( Blackboard writing.)
S1: Yes, I can.
S2: Yes, I can.
T: Wonderful! Please show us how to play baseball?
( S1 and S2 do the action)
T: Please look at the computer screen, let’s guess “what’s that?”
S1: (S1points to a corner of a kind of balls in the computer
and ask.
What’s that ?
S2: It’s a … (baseball/football/volleyball/basketball).
Ss: Can you play …?
S2: Yes, I can . ( And then do the action )
T: Can you play ____ball ?
六、听音跟读
T: Now, open your book to P74 “Listen and Speak ”
七、结束
T: We’ve learned so many kinds of balls, so shall we play after class?
Ss: OK!
[评:结束语不但巧妙的复习了所授新知识,同时也体现了师生平等民主的地位,和谐的`师生关系。]
评析:
本课教学设计以实施教育为指导思想,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层层深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课文再现给学生,在听、看、问、答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易于接受所学知识。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给予学生充分运用语言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求知的行列中来。
作者: RobinCat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2.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3.了解在生产生活中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
4.能够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液体、固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教学难点: 学生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红墨水、开水、酒精灯1个、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1套、烧杯、矿泉水、可乐、冰红茶各一瓶。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师:上节课布置大家利用课外时间观察超市饮料任务完成了吗?你都观察了那些?这些饮料瓶都装满了吗?
生:没有
师:老师这里也随机选了几瓶没有开封的饮料,大家看看它们有没有装满。饮料瓶不装满,是商家偷工减料还是另有原因?
生:自由发言。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热胀冷缩(板书)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会升降的水柱(15分钟)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做一个实验,我们的实验器材有带吸管的小玻璃瓶一只、冷水和热水各一杯、红色液体、实验记录单一份,实验开始前老师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试验中先向小玻璃瓶内加满红色液体,再盖紧瓶塞,然后再参照实验记录单上的内容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及填写记录单的情况,5分钟后,实验结束。
师:下面,我们选择几个小组来展示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那些小组愿意来展示?(选择2-3个小组进行展示,力争选出一个正确的,一个有错误的记录表)
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记录表)师: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和他们的结果一样吗? 生:回答
师:(如果有不一样的,可以请不一样的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若没有,就开始总结)红色液体遇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它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板书:液体
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大家在哪里看见过这种红色液体遇热上升,遇冷下降的现象? 生:温度计
师:我们使用的温度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液体在一般情况下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什么是“一般情况下”而不是任何情况下,这里有一个特例,水在4℃的时候有反膨胀现象,大家将来在中学物理里会接触到。现在那个同学来解释一下为什么饮料瓶里面的饮料不装满?
生:解释。
活动二:会变大小的铜球(10分钟)师: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固体物质有没有这个性质呢? 生:猜测,自由回答。
师:看来不同的同学看法不一样,怎么才能知道谁的答案是正确的呢? 生:做实验。
师:对,一定要通过实验的验证,才能确定结论是否正确。怎么做呢?是不是直接用眼睛看这个铜球有没有变大?
生:不行,如果铜球只变大了一点点,可能用眼睛看不出来。
师:大家想的很周到,我们还得请出它的一个好伙伴——金属环,铜球和金属环有什么关系呢?(演示给学生看,刚好通过),加热后,铜球还能不能通过这个金属环?
生:观察
师:接下来,老师就用酒精灯加热这个铜球(点燃酒精灯)。酒精灯是实验室里常用的加热工具,加热的时候,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不能把加热的物体放的太低(边演示边实验)。
师:(加热一分钟左右)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铜球到底还能不能通过金属环呢?请大家看仔细了(实验)。
生:(仔细观察,不能通过。)师:说明了什么? 生:铜球变大了 师:什么变大了? 生:体积
师:是什么原因使得铜球变大了? 生:受热 师:如果我又想让它变回去,该怎么办呢? 生:让它遇冷、给他浇水……
师:(实验,遇冷后,铜球又可以通过金属环了)铜球可以通过金属环,说明了什么?
生:铜球变小了 师:什么变小了? 生:体积
师:是什么原因使得它变小了? 生:遇冷了就变小了 师:说明铜球具有什么性质? 生: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固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其它物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请大家回家做课本23页实验。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展示铁轨接头处的缝隙,水泥地面的缝隙图片),为什么这些地方要留有缝隙呢?
生:解释。
师:请大家利用课后时间观察我们身边还有那些地方有液体和固体热胀冷缩的例子,并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我们下节课交流。
活动三:液体的热胀冷缩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不能利用桌子上的材料设计个实验证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比一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法好,哪个组办法多?
生1:用气球 生2:用乒乓球来实验 …… 出示提示:
用什么办法把空气装起来?
用什么办法使空气受热或受冷?
想什么办法能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化? 师:我给你们7分钟实验来进行实验,【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教师巡视。】 请两个学生上台演示空气的热胀冷缩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们知道铜球和橡胶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与水相比,固体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说说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的现象,了解生活中人们是怎样防止和利用热胀冷缩的。
生:米饭受热变大了 生:……
讨论: 水泥地(铁轨)之间的缝隙、夏天冬天电线的长短、夏天自行车气打的不要过足,还有火警报警装置等。
师:通过上节课和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课堂中我们做的实验有限,更多的物体是不是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还需要我们在课外去实验,去研究。
(三)练习:思考下面两组电线哪个示夏季?哪个示冬季? 练习拓展题:
1、思考下面两组电线,哪个是夏季?哪个是冬季?
向峨小学由上海市政府对口援建,新建校园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根据灾后教育资源整合的要求,原向峨九年制初中的学生迁入蒲阳中学,原海虹小学学生并入向峨小学,规模为12班山区不完全小学,学生人数为540人,住宿生100多人。校舍建筑主要由教学综合楼、宿舍和餐厅等组成,除厨房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其余单体建筑均为木结构。整个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11hm2,净用地面积1.63hm2,校舍总建筑面积5 750m2,是上海市政府在都江堰市第一批对口援建项目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校项目。
该项目由上海市政府援建约1 300万元,由加拿大林创(中国)公司捐赠所有的木材,由美国路易维尔基金管理委员会捐赠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通过上海市援建指挥部搭建的这一爱心平台,使向峨小学成为国际合作的绿色校园。
向峨乡位于都江堰的东北部,现有的水资源并不丰富,本项目中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将屋面雨水和地面雨水一起收集,屋面雨水采经雨水斗和雨水立管排至室外雨水井,与地面雨水合流后经室外排水管网汇集至雨水收集池,通过沉淀、过滤、消毒等措施后回送至各个卫生间并入冲水系统,有效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
木结构校舍具有优良的环保、节能、材料可再生和低污染等特点,加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引入,使向峨小学成为灾后重建学校中绿色、环保、节能的标志性建筑。
规划设计
向峨小学建于向峨乡原都江堰市川江玻璃厂用地,基地轮廓为不规则四边形,东西向平均宽度为80m,南北向长约218m。基地东、西、南三面为规划道路,地势北高南低,最大高差约4m,周边配套设施符合学校规划选址的要求。
1. 总体布局
校区以主入口广场和教学广场为“核心”,以横贯东西的“礼仪轴”和纵向连接南北的“活动轴”为“骨架”。通过轴线串接三栋校园建筑,形成了结构清晰、联系紧密、便捷高效的总体布局。
整个校园分为综合教学办公区、生活后勤区和体育运动区三大功能区域,各区既相互独立又联系方便。综合教学办公区位于基地南侧,尽量远离12m宽的规划道路,以避免受基地外车流的影响。该区域为U字型布局,围合而成校园教学广场,正对西侧学校主入口,有利于展示完整、宁静、稳重的校园形象。综合楼通过连廊和公共空间的整合,成为校园功能运作的核心。生活后勤区位于基地东北侧,2层的餐厅位于宿舍和综合教学楼之间,方便师生就餐。体育运动区位于基地西北侧,正南北向布置200m环道田径场,设篮球场和排球场各1处,运动场南侧边线距教学楼场边大于25m,满足规范要求。
2.交通组织
校园主入口设在基地西南侧,次入口设在基地东北侧,沿教学综合楼外围设置的4m宽环形道路连接两个出入口,满足了建筑的消防要求。在环形道路东北侧引出1条4m宽的南北向道路,将3栋校园建筑相连,道路北端连接次入口,满足学校后勤出入需要。学校主入口设约半径9m的半圆形入口广场,提供人流缓冲空间,弧形校门呈环抱之势,欢迎广大师生及外来人员。
建筑设计
1. 平面功能
作为整个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教学综合楼采用了规整、对称、稳定的造型。建筑共2层,层高3.6m,分为个3部分。北区为普通教室区,每层设6个普通教室,以2.4m宽的单廊相连。南区为专用教室区,一层布置劳动教室和自然教室,并配备相应的准备用房,二层布置美术教室和音乐教室,其中音乐教室设在西南角,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其他用房的干扰。综合楼中间部分为内廊式建筑,底层西侧设有主门厅以及行政办公、总务仓库、德育展览、教工厕所、卫生保健、心理咨询等功能空间,东侧居中为主楼梯以及学生厕所、教学办公、计算机教室等用房;二层西侧为100m2的多功能教室以及行政办公用房,东侧为学生厕所、教学办公、图书阅览等功能空间。综合楼共设置3处楼梯,疏散宽度为4.8m,单廊净宽2.1m,中间部分内廊净宽3.1m,满足消防疏散要求。
餐厅总面积780m2,设置在教学综合楼和宿舍楼中间,除了使用方便之外,在主导风向条件下还不会对教学区产生影响。建筑北侧为单层混凝土结构厨房,含库房、更衣、加工备餐等功能,设计流程符合卫生防疫要求;南侧大餐厅局部为2层,底层为学生餐厅,上部为教工餐厅,通过1.8m宽的直跑楼梯相连。
学生宿舍为内廊式建筑,总面积1 210m2,共3层,39间标准4人间,可容纳156名寄宿学生。每间宿舍3.3m面宽、4.8m进深,考虑日间上课和夜间住宿的使用特点,卫生间(配有洗涤、淋浴功能)布置在外侧,确保优良的通风采光条件。
2. 建筑造型
建筑造型简洁流畅、高低错落,形体明确且富有节奏感。3栋单体建筑皆采用坡屋顶,屋顶变化丰富、形式多样、出挑深远。结合遮阳处理,木质百叶与竖向构件的布置极富韵律,表现出建筑独特和雅致的气质,也提升了建筑的亲合力。外墙材料主要采用木质挂板和涂料,局部采用条状仿石材面砖贴面。
木建筑的持久使用
1.防火
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5.2条,向峨小学的木结构建筑全部符合建筑层数要求、建筑物最大允许长度和防火分区面积的规定。
所有建筑均安装有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所有木结构建筑的承重墙、房间隔墙、楼面和屋面的木结构构件,都根据规范要求安装防火石膏板,且楼面上部铺设40mm厚轻质混凝土面层,耐火极限满足防火规范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要求。
2. 防潮
木结构建筑与混凝土基础直接接触的木构件,都采用经过加压防腐处理的木材,未经防腐处理的木构件与室外地面之间的净距不小于450mm。建筑外墙表面铺设防水层,采用坡屋顶以保证屋面排水,铺设防水基材、面层材料以及泛水板等以保证屋盖结构不产生雨水渗漏,屋盖空间设置通风口,屋面增设防潮层,以防止冷凝水对屋顶结构造成危害。
3. 防虫
现场管理——地基处理时清除树根、木材以及其他纤维材料的建筑垃圾;增设土壤屏障,包括铺设砂砾及设置诱饵。
建筑防护——混凝土基础部分合理加筋并适当养护,以最大限度减少裂缝;基础顶部与底梁板之间安装金属板屏障,其余间隙、裂缝或接头处用防白蚁填缝料填充;一层结构墙体涂喷对人体无毒的防虫药剂;屋顶结构设置防虫网建筑构造节点。
生:桂林山水很美。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关于桂林山水的诗文呢?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很好,这是写桂林山水最著名的一句。还有吗?
生: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师:不错,这是韩愈笔下的桂林。除了以上这些诗句,大家对桂林还有哪些了解呢?
师:大家早上吃的早点有——
生:桂林米粉。
师:最会唱山歌的刘三姐是哪里人啊?
生:桂林人。
师:桂林不光山美水美,人也很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漓江情韵》。(出示幻灯)桂林山水的代表——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新版人民币20元背面,就是漓江山水的一段。如诗如画的漓江发源于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由桂林 至阳朔的83公里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千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景色十分秀美。沿江田园错落分布,也是观赏人文民风的佳处。游览漓江,有一个绝妙之处,就是不愁天气变化,因为不同天气漓江景色有不同特点:晴天,看青峰倒影;阴天,看漫山云雾;雨天,看漓江烟雨。尤其是阴雨天,但见江上烟波浩渺,群山若隐若现,浮云穿行于奇峰之间,雨幕似轻纱笼罩江山之上,活像一幅幅千姿百态的泼墨水彩画。正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泛秋图”。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前人笔下的桂林,请大家跟着吟诵:唐代韩愈的——
生: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师:宋人王正功的——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师:清代金武祥的——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秋泛图。
师:下面是大家初中学的《桂林山水》中的句子——
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读了这么多前人的诗句,大家总结一下,前人笔下一般怎样写桂林?
生:大多写风景。
师:这些风景有什么特点?
生:很美。
师:美在哪些方面?
生:美在山,美在水,美在自然景色。
师:很好,前人笔下多写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山青水秀,呈现出一种明丽的自然美。再看看作者从维熙笔下的桂林又有哪些美的地方呢?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迅速浏览课文。(出示幻灯:作者游览桂林时,留下了哪些美好回忆?文章中是怎样表现的?)
生:作者游览桂林时,那里的人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师:你说的人是一群人还是一个人呢?
生:一个人,是一位摇船人。
师:这位摇船人怎么会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
生:他养了一只跛腿的鹦鹉,并且他自己也是个身残志坚的人。
师:就是说,摇船人身上的美好品德感染了作者,所以他在文章中记叙了巧遇摇船人这件事。文章里有没有像前人一样对景物进行描写呢?
生:有。
师:在哪里?
生:在文章开头。
师:文章开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生:烟雨之中漓江的朦胧美。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出示幻灯)作者既写了漓江的自然之美,也写了漓江的人情之美。前者为次,后者为主,用漓江的自然美为后面的故事提供一个背景,用自然之美渲染了漓江的人情之美,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篇绝美的诗章。
师: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它的自然之美,请我班声音最动听的陈恒同学来为大家朗读文章第一段。(播放背景音乐,读完之后全场掌声响起。)
师:他刚才读的不错,就是太紧张了一些,下面再请我班女生中朗读最好的黄晓同学再为大家朗读一遍,注意速度要缓慢些。(掌声再次响起)
师:的确很不错,把大家都带入了如诗如画的绝美漓江烟雨图中。
师:大家看看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哪些景物,特点是什么,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
生:作者写了雨、雾,将它们比作纱巾,写出了雨雾迷蒙的特点。
师:这里开头的“雨霏霏,雾茫茫”还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对偶和叠声。
师: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使音韵更加和谐,营造一种朦胧优美的意境。
师:很好。再看看作者笔下的漓江又成了什么?
生:羞女。这也是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漓江在雨雾笼罩下的朦胧美。
师:还写到了雨雾之中的哪些景物?
生:江里的渔舟,江里的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作者把它们比喻成朦胧诗里的一个个逗点。
师:找的非常好,其实在这里不仅把渔舟、游船、垂釣者比喻成了逗点,还将整个的烟雨漓江比喻成了——
生:朦胧诗。
师:看来大家不光读的好,品的也很仔细。漓江朦胧的自然美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再来看看那里的人情美。作者在塑造摇船人形象的时候,哪些地方体现了人性美?请大家找出相关的句子。(学生自由阅读5分钟)
生:我找到的是17自然段“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这里表现了摇船人的身残志坚。摇船人自幼残疾,又被亲生父母所抛弃,是一对摇船的夫妇收养了他。养父母离世后,他就开始了摇船生活。
师:这里除了体现摇船人身残志坚外,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意味?大家想想看什么样的人才会身残志坚,不向厄运屈服?
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
师:对了,这位同学分析的很好。再请下一位——
生:我找到的也是17自然段,“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捕鱼的鹰,合适的鱼鹰没有买到,却买回来只有一条腿的鹦鹉。据鸟市上卖鸟的人说,它之所以只能‘金鸡独立’式地站在笼子里,是当初捕捉它的时候伤及了它的腿。他忽然想到那鸟儿与他的命运近似,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了”。他买下与他命运近似的鹦鹉,说明他心地善良。
师:这里就只是心地善良而已吗?还有没有别的呢?想一想一般人买鹦鹉是做什么用?
生:一般人买鹦鹉是当宠物,供人享乐,还有的人如算命的是用鸟做挣钱的工具。而摇船人是把鹦鹉当亲人朋友,与它朝夕相伴。体现了摇船人与动物之间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
师:真是不错,在保护自然、与动物和谐共处方面,摇船人为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再请下一位同学——
生:我找到的是23段,“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身残志可没残……’”这里用语言描写写出摇船人拒收作者给的50元钱,也是表现了摇船人的身残志坚。
师:这里除了语言描写外,还用到了什么描写?
生:还有动作描写“跳,喊”,写出了摇船人当时急切的心情。
师:他为什么那么着急的要退还作者的钱呢?这里可以看出摇船人还有哪些美好品德啊?
生:不贪财。
师:大家想想看,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话会是兴致勃勃的呢?
生:很高兴、很激动或者很自豪的时候。
师:摇船人兴致勃勃介绍的都是桂林漓江最著名的一些景点,这里还可以看出摇船人对他生活的地方怀有一种什么情感呢?
生:他很热爱家乡。
师:很好。
生:12自然段:“‘我还是头一次碰上你这样的游客。’他说,‘没有准确的去处,怎么定出船票的价钱?’”说明摇船人很诚实守信。
生:15自然段:“你敢把鹦鹉放在江边,不怕人顺手牵羊地拿走,说明你有大肚弥勒佛的大度和善良。”借作者之口,表现了摇船人的大度善良。
师:的确,摇船人是善良大度的。我们还可以从第16段中摇船人对作者提出的问题“要是有人把鹦鹉偷走,你不是太亏了吗”的回答中看出,我们一起把16段中摇船人回答的地方读一读。(学生读:“他听明白我的来意后,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师:摇船人是怎样回答作者的提问的呢?
生:“笑”,“大声的笑”,“朗朗的笑”。这里看出摇船人根本就没有想过有人会把鹦鹉偷走,这也体现了他淳朴善良的一面。同时他的笑也表明他是个性格开朗、心胸广阔的人,也就是大度。
师:大家分析的都很好,通过语言动作,作者将摇船人为代表的桂林人漓江人身上美的东西都展现了出来,那么作者在塑造摇船人这个形象的时候用到了什么手法呢?文章里提到当作者见到摇船人的时候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呢?看看作者初见摇船人时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
生:声音是低沉苍劲的男低音,这是不适合唱山歌的;外貌长的也不俊俏,他的脸清癯瘦削,像《西游记》中的孙猴子,他的身条和那张脸一样消瘦,还长着一只永远感到“路不平”的跛脚。
生:这里作者用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位其貌不扬的摇船人形象,这当然和漓江美丽的自然风光显得格格不入,十分不协调,因此作者才会兴致顿时跌落下来。但是经过和摇船人短暂的交谈,作者感受到了他身上的善良、大度、身残志坚、热情友好等诸多美好的品性,所以作者这里用到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师:在这里,作者不仅写出了漓江的自然美,漓江的人情美,其实还有一种美,我们看看这篇文章里的人物关系图就可以知道了。(出示幻灯片)作者在具有朦胧美的烟雨漓江上,由鹦鹉为媒结识了一位其貌不扬但具有人性之美的摇船人。这里摇船人身上体现的对生活的热爱、对漓江山水的热爱、对动物的关爱、对游客的友爱交织成一首和谐舒缓的爱之心曲,流淌在了作者心间,与作者看到的美丽景色融为一体,形成了一首绝美的人文诗章。
师:其实这篇文章不光内容美,形式也美。下面有几个探究题,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播放幻灯1.标题之美——情韵体现在何处?文章标题“情韵”二字换成“情”、“情丝”、“情结”、“情怀”……好不好?为什么?2.结构之美——小鹦鹉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收束之美——文章结尾可否加上“呵!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师:文章标题为《漓江情韵》,情韵体现在何处?文章标题“情韵”二字换成“情”、“情丝”、“情结”、“情怀”……好不好?为什么?
生:情体现在文章开头营造的一种朦胧的诗情。
生:文章表现了好几种情感——有摇船人对家乡、对生活、对动物、对游客的好几种爱,交织而成的是一首爱之乐章,所以还是用“情韵”比较好。
生:“情”含有情感的意味。“情丝”带着一种缠绵的意味;“情结”是一种暗藏的情感;“情怀”有宽广的胸怀的意味,都不能体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
师:我认为“韵”字可以从这么几个角度去品:一是韵味,值得读者去久久回味的东西。作者在文章中歌颂的摇船人身上的人性美以及文中所展现的人与自然与动物与他人和谐共处的这种关系本身就是值得读者细细回味的。二是韵律,文章将雨中看到的漓江景物比喻成一篇绝美的诗章,这本身就含有一种韵律在其中,加上又有温暖的人情荡漾其中,更是为此曲增色不少,让它奏得更美妙。三是韵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和谐之美,这和文章中将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巧妙结合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关系都囊括其中了。所以这个“情韵”二字用在这里是极其巧妙的。
师:小鹦鹉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小鹦鹉在文章中起线索作用,因为小鹦鹉贯穿了整个故事情节。故事开端是作者观景的时候遇见小鹦鹉,接着作者对小鹦鹉的出口成章产生强烈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作者终于见到了小鹦鹉,并且以小鹦鹉为话题聊了一会天,最后作者离开的时候也跟小鹦鹉作别了的,所以小鹦鹉在文章中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的作用。
生:小鹦鹉在文章中还有衬托摇船人形象的作用,通过收养小鹦鹉、放置小鹦鹉、调教小鹦鹉、谈论小鹦鹉等故事情节表现了摇船人身上善良、淳朴、顽强等美好的品质,达到赞颂摇船人人情美的目的。
师:让我们归纳一下:小鹦鹉在文中起线索和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出示幻灯)
师:文章结尾可否加上“呵!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生:不加比较好。因为这句点明了主旨,让文章失去原有的韵味。
生:不加好,因为文章中表现的是漓江的朦胧美,而并非阴柔美;摇船人有很多美好的品質,给人的也不一定就是充满阳刚的感觉,所以它概括并不准确。还是不加好。
师:大家真是独具慧眼、见解独到。不光看到了文章的表面还看透了文章的里面,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一番全面的了解。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看了那么多作者笔下的美好的东西,也让我们来发现一下我们身边美的东西吧。(出示幻灯)用我们的眼睛发现美;用我们的心灵感受美;用我们的纸笔书写美;用我们的行动创造美。请大家用一句话表达你对美的认识或看法,大家就以接龙的形式怎么样——
生:我认为美就是困难时候好心人伸出的一只温暖的手。
生:我认为万里无云的天空是一种纯净的美。
生:我认为陌生人一个善意的微笑就是一种美。
……
【小学数学教学实录】推荐阅读: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课堂教学实录06-06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9《掌声》教学实录10-11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06-13
小学音乐课堂实录10-13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10-18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史11-1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开放题11-13
小学数学教学重点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