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了解我院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促进医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理想的实现, 根据医学生的特点设计了调查问卷,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问卷385份, 有效问卷380份, 其中涉及护理、助产、口腔、眼视光技术等专业, 男生240人, 女生140人。笔者用SPSS软件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归类分析。

1 调查结果与分析

1.1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深刻

职业生涯规划涵盖了确立职业理想、正确认识自我、设立职业目标、评估职业环境、制定行动计划、付诸实际行动和自我评估修正7个内容, 医学生能全面、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不足一半, 在选项中只有确立职业理想和设立职业目标是大部分同学所认同的, 评估职业环境和自我评估修正被很多同学所忽视。部分医学生把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同起来, 42%的医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概念含糊不清。

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认识不够, 部分学生认为做生涯规划就是“纸上谈兵”, 认为订立目标、写出规划只是一种形式, 没什么实际意义, 没有目标照样可以工作和生活, 把目标用文字写出来太麻烦, 不愿为此煞费苦心。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发展有实际意义的还不到75%, 超过25%的医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态度很淡漠。调查显示仅有17.6%的医学生做过个人未来3~5年的职业规划, 35.3%的医学生做过职业生涯规划但未坚持实施, 说明医学生的执行力不强, 落实规划的动力不足。

1.2 对专业的选择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专业选择是个人就业的起点, 影响就业者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前景。专业选择的实质就确定自我的职业方向和领域。调查显示, 医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趋于主动选择的只占18.5%, 32.4%的学生报考所学专业是因为父母的期望, 11.6%的学生是因为亲朋好友或老师的推荐, 23.5%的学生是因为该专业热门、报考人数多、好就业, 7.5%的学生是因为该专业对应的职业社会地位高, 10.5%的学生是因为该专业对应的职业收入高, 还有3%的学生是因为其他原因。不难看出, 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对父母有严重的依赖心理。

对所学专业及其发展前景认知落后, 只有5%的学生清楚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具体工作, 相当一部分学生入校前对所学专业的关注较少, 因而对所学专业今后对应的工作了解不够, 大部分同学对职业世界的认识来自父母或者亲朋戚友, 对职业世界的认知途径单一, 对职业的发展前景的认知不全面。同时, 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较低, 调查显示, 只有12.5%的学生对所学专业非常满意, 32%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比较满意。

1.3 对个人自我特质的认知模糊

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是职业选择的依据和出发点。在对自身性格特点、气质类型、能力特长、职业兴趣有了较为全面而客观认识的基础上, 分析自身优势和劣势, 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职业选择才能真正做到“知己”。这也是真正实现人职匹配的前提和关键。从调查情况得知, 在性格特点、气质类型、能力特长、职业兴趣、优势劣势五个选项中, 很清楚和较清楚的均不到50%, 说明学生对自我剖析不够深刻, 平时较少自我反思, 在自我认知方面也未做过专业的测评, 甚至有学生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对自己进行定位。

1.4 职业价值取向理想主义色彩浓厚

职业价值取向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在学生中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学生对职业世界的认知很多受到家庭环境、父母职业的影响, 部分同学普遍欠缺吃苦耐劳、为人服务的奉献精神, 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滑坡现象令人担忧。

大部分医学生过于崇尚物质报酬和个人享受, 功利主义思想严重, 职业价值观比较狭隘。部分学生只考虑主观意愿, 比如我想到什么样的单位就业, 我希望将来的单位能给我提供什么等, 关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考虑较少, 过于重视主观感受, 没有意识到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 较少思考怎样的人才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亲睐, 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择业时比较看重收入、稳定性和社会地位, 希望进入知名度高、稳定、收入可观的大型三甲医院工作, 还有一些同学比较看重单位是否能为自己提供较好的发展平台, 而对于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医学生普遍存在为难和排斥情绪, 对未来职业的期待过于理想化和功利化。调查显示, 医学生关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不清楚和没有考虑过的接近40%。

1.5 职业生涯成功的认识和归因片面

职业生涯成功是指个体最终产生自我实现感从而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1]。每个人都渴望拥有成功的人生, 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肯定。职业生涯成功是一种判断, 每个人的标准不尽相同, 既包括客观成分在里面, 如对社会地位、收入等的判断, 同时也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 如对工作满意度、精神是否感到愉快等的判断。这种判断也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发生一定的变化, 所以目前对于职业成功尚未有一致的说法, 其标准随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形而有差异[2]。

通过怎样才是职业生涯成功的回答, 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医学生将是否拥有大量的物质财富和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职位高低作为衡量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 评判标准趋于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学生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自恃为社会的精英分子, 一心渴望位高权重责任轻的工作, 个人定位不准确, 对自身资历浅薄和工作经验缺乏正确的认识, 脱离实际, 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作为今后从事与为病人服务相关工作的这一特殊职业群体, 缺乏为他人、社会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 由此折射出的医学生医德水平现状, 着实令人担忧。

整体来看, 医学生对影响个人职业生涯成功的主要因素侧重于主观条件的归因, 而忽视了社会发展、职业变迁、国家政策对个人职业生涯成功的影响。50%左右的学生将职业生涯成功归因为个人可以控制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和目标明确并持之以恒, 大部分学生侧重于将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主要归因于受教育程度、人际关系和家庭背景等因素。

1.6 对就业形势的认知缺乏理性思考

大部分同学对就业形势的态度较为乐观, 就业首要考虑因素是收入待遇和医院规模, 大部分学生希望到大中城市和沿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工作, 愿意到乡镇和基层医院工作的学生少之又少。一些自身条件较差的学生还把就业目标锁定在大型的三甲医院, 求职定位不合理, 对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缺乏正确的评估。在遭遇求职失败后把原因归咎于机会不好和缺乏社会关系, 导致情绪低落, 对前途感觉迷茫。调查显示, 医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充满信心, 有超过30%的学生对就业信心不足, 近70%的学生对就业充满信心, 其中男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较女生乐观, 学生干部较一般学生的就业自信心更充足。

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如雨后春笋般涌向市场都一职难求的严峻就业形势下, 大部分医学生就业信息来源渠道单一, 主要依靠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父母的社会关系资源来获取就业信息。由于认识到求职就业的巨大压力, 考虑到家庭条件等因素, 医学生普遍认为应该先就业再择业, 但仍有个别医学生只考虑主观意愿, 在未找到理想单位时绝不就业, 不愿委屈自己。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 尽管高职医学生就业信息获取的渠道较为单一, 但他们的职业期望已较人们的传统认识有了较宽泛的拓展, 医学生对未来就业的考虑整体上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调查显示, 除了去医院从事临床一线的工作, 就业领域涉及到卫生行政部门、大型综合性医院行政岗位、社区医院、养老院、私人诊所、医学教育机构等, 小部分学生还考虑提升学历后考公务员、出国留学深造后国外就业或自主创业等。学生对未来就业的考虑整体上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2 调查总结与建议

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影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除了学生个人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以外, 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受父母职业、家庭条件、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等多方面的影响。高职院校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不断丰富教育教学形式、完善教育课程体系, 增强教育实践体验, 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 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知道的专业化水平, 将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教育作为一项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 引进学校、引进课堂、引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性探究活动之中, 努力营造学院“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帮助医学生尽快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为医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高职院校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直接影响医学生毕业时的求职就业, 更关系到医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成败和医疗卫生队伍的素质高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是加强和改进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促进医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和职业理想实现的重要环节。此次调查结果显示, 医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深刻、对专业的选择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个人自我特质的认知模糊、职业价值取向理想主义色彩浓厚、对职业生涯成功的认识和归因片面、对就业形势的认知缺乏理性思考。因此, 加强和改进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迫在眉睫。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 杨清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123) .

[2] 徐娅玮.职业生涯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2 (36) .

上一篇:生活化教学——浅谈高职数学教育的新思路下一篇:简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