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建设推动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推荐9篇)
【摘 要】加强制度建设,是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重要路径选择。因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建立完善工作领导机制、学习培训机制、师德建设主题活动机制、民主评议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通过制度建设,提高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教育;高职院校;制度;师德建设
【Abstract】Strengthe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trengthening teachers’ moral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choice.Because the system has the fundamentals,the overall importance,the stability and the long-term characteristic.To set up a proper leadership,learning mechanisms,building thematic mechanism,democratic appraisal mechanism of teachers’ morality and social monitoring mechanisms,through institution-building,the scientific level of teachers’ moral construction will improv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Key words】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 Teachers’ moral construction; Way
高校教师承担着实现教育目标,完成大学使命的神圣职责。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目标任务,是新形势下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师德建设,路径选择很多。通过制度建设,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制度运行机制,则是重要的路径选择。因为高校要管理好教师队伍这个整体,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建立完善工作领导机制
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关键在领导。领导重视是高校师德建设的组织保障。领导重视的程度,决定着师德建设的效能。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缺少领导重视这个条件,师德建设的内因动力就会不足。因此,院校领导班子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关系教育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总体规划,列入重要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党政工团合力抓,层层有人管,一级抓一级。一是要形成教学、科研、师德建设一体化领导格局,改变重教学科研、轻师德建设的倾向,把师德建设作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基础环节,把师德建设贯穿于教学科研的全过程。二是要把师德师风建设和校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带动校风学风,以优良的校风学风来规范师德师风,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校风学风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三是要把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与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把加强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形成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完善的工作领导机制,是推进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政治保障。建立完善学习培训制度
要建立教师岗位培训制度,集中教育制度,政治学习制度,业务进修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师德建设研讨制度等,对教师的学习培训作出统筹安排。通过学习培训,提高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提高教师政治理论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提高教师弘德、强能的自觉性。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学习培训的必修课,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遵守师德规范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要通过学习培训机制,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教书育人,以德为先的社会使命感,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建立完善师德建设主题活动制度
要紧密结合形势,围绕师德建设主线,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主题活动的目的,就是坚持知行合一,把师德建设落实到教学科研的具体活动中。要坚持实践标准,师德建设的规划、计划、方案都要在教学科研的实践中抓落实。要深入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月”、“师德建设大讨论”、以及演讲、征文、晚会、板报评比、班会、研讨、宣讲等活动,来体现师德建设的实际效果,推动教学科研向高水平发展。要营造浓厚氛围,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建立活动长效机制。要深入开展向高教战线先进典型孟二冬教授、方永刚教授以及我省优秀青年教师冯赫南同志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努力争做新时期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要完善制度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师德标兵、服务标兵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先进事迹。要充分利用院报、学报、标语展板、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高校师德榜样的典型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方向。通过榜样的力量,弘扬正气,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以师德师风带动教风、学风、校风,使全校教师师德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完善民主评议制度
以强化师德教育、严格师德规范、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建立师德建设民主评议制度,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在政治思想、教育观念、学术诚信和个人修养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师德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开展师德建设民主评议的目的,在于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深化对教育目标、高职院校使命和教师职责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建立完善民主评议制度,把师德师风建设置于民主监督之下。要把开展师德建设民主评议与日常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教职员工修师德、强技能、创佳绩。评议是一种激励,评议是一种约束,评议是一种监督,要通过民主评议这种形式,强化师德意识,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社会监督制度
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或征求意见表以及谈心交心、设立监督电话、意见箱等渠道,并且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学生的反映和家长的诉求。要通过社会监督,组织广大教师认真查找自身在政治观点、教育理念、职业道德、关爱学生、教学环节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切实抓好集中整改,提高广大教师的水平、境界和能力,促进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要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工作评价制度,促进师德建设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要通过建立完善社会监督评价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指导广大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师德建设关系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高等教育的质量,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发挥着教育引导作用,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要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指导教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以自己的学术造诣和优秀品格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热爱。完善的制度机制,可以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培养好的教师,实现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影响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因素很多, 抽丝剥茧, 最关键的应当是学生、教师、硬件设施和管理四个核心要素。学生的基础素质、学习态度 (主观能动性) 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态度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则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载体, 是影响学生培养质量的基础条件;科学、高效的教师管理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在这四个要素之间, 学生是核心, 教师是关键, 硬件设施是基础, 科学管理是保障。
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途径
影响人才培养能力的四个核心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作为高职院校的决策者, 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系统研究, 科学规划, 统筹建设, 形成能够有效运作的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系统。
(一) 学生:个性化自主选择
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学生,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只有紧紧抓住这个核心, 围绕这个核心展开, 才能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当前, 高考持续扩招和生源逐年减少, 致使高职学生生源素质出现逐年下滑的现象, 与此同时, “工厂化批量生产”式的传统培养模式进一步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严重缺失。以学生需求为核心,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成为高职院校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应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分专业大类录取, 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左右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对报考学校尤其是报考专业了解有限, 对社会用人需求认知不足, 导致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普遍存在盲目性, “选报的专业不喜欢, 喜欢的专业又不能随意选”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也成为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潍坊职业学院在高职学生入校后第一年按专业大类编班, 以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和基础自然科学课程为主, 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期间, 各专业广泛开展专业说明会、就业岗位说明会、企业参观等一系列活动, 使学生对各专业学习内容、未来就业岗位等的了解不断深入。在此基础上, 由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以及未来就业岗位的意愿等自主确定所学专业。实践发现, 基于充分认知基础上的自主选择专业, 使得学生的专业思想比较牢固, 学习目标比较明确, 学习动力、学习效率等都有了质的提升。
推进学分制改革, 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课程是教学实施的载体, 课程的规划设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高职教育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校内专业课程学习时间非常短, 在三年制高职教育中, 只有大约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在校内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二是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距较大, 学习能力也有较大差异。这两个特点决定了采取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大的局限性, 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吃不了”, 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又“吃不饱”, 由此造成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处于“高低难就”的两难境地。潍坊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课程分为三类:一是通识教育类课程, 主要满足学生基本素质提升的需要;二是专业基础类课程, 主要满足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需要;三是专业方向课程, 主要是根据社会用人岗位 (群) 设置的专业方向细化课程。在这三类课程中, 综合素质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为必修课程, 专业方向类课程学生可自主选择, 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选择多个专业方向学习, 获取更多的学分, 以提高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专心学习一个专业方向, 也能完成学业。这样既为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 又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 充分体现了人人成才的人才培养观念。在人才评价上, 潍坊职业学院以多样化的人才观为指导, 区别课内学习、课外学习, 理论学习、技能学习进行学分综合评价。具体而言, 一是将技能大赛、专利发明、自主创业、社会实践、科技论文等学生课外成果换算成学分;二是将专业课程学分划分为理论学分、技能学分;三是将课程分数换算成学分。以学分为依据, 学生毕业时的总评价分为A、B、C三个类型:A类为综合型, 各方面均衡发展, 综合素质较好;B类为理论型, 理论知识掌握扎实, 成绩突出;C类为技能型, 实践能力较强, 专业技能掌握较好。学校将其作为向用人单位针对性推荐的主要依据。
推进项目教学, 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教学方法日益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职学生自身学习动力不足, 教师的引导和影响就显得非常关键。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专业师资力量缺乏, 一个教师固定教一门课程, 甚至一个教师教几门课程, 不管教得好坏, 学生喜欢不喜欢听, 都没有选择的机会, 教师自身也没有竞争的压力和动力,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潍坊职业学院以人才社会需求调研为依据, 以岗位 (群) 技能需要为主线, 科学设计专业教学项目, 使专业项目成为教师的主要授课单元, 部分专业教师可以竞任同一个项目, 学生则可根据教师的讲课风格、授课水平自主选择教师, 这对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教师而言, 增加了压力和动力, 能促使其将精力用于教学研究, 有利于提高授课效果,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二) 教师:分类培养、一体化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总体较弱, 企业经历不足, 在专业教学上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难以有效提高, 成为制约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
潍坊职业学院以专、兼职教师一体化建设为目标, 加大从企业引进专业教师的力度, 逐步扩大有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等实际经验的专业教师比重。科学分析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 (企业引进教师) 各自的特点, 采取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分类培养的方法, 以尽快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整体水平。校内专职教师以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实际生产经营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为主, 以校企合作为载体, 使专业教师能够实际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 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锻炼成长;校外兼职教师以增强专业理论素质, 培训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为主, 重在进行“教师专业化”培训, 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通过分类培养, 实现校内外专兼职教师一体化建设, 教师队伍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不断增强, 满足了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成为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 管理:动态调整
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具有阶段性、发展性的特点, 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实践中, 潍坊职业学院着眼于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和长远发展, 在专兼职教师一体化建设的同时创新管理方式, 以激发、养成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 科学实施约束和激励机制, 将校内专任教师划分为专家型教师、骨干教师和合格教师三类, 在不同类型专任教师之间施行“动态调整、一体化管理”, 每两年进行一次教师教学资质审查, 对专任教师的类型重新进行认定、划分。专家型教师如不思进取, 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将会滑落到骨干教师行列, 甚至直接降到合格教师行列;同样, 青年教师如进步很快, 则可在较短时间内进入骨干教师甚至专家型教师行列, 形成能进能退的良好运行机制, 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大为提高, 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教学态度有了质的改变, 教学效果大为改观。
对企业兼职教师也采取动态调整的方式, 不断提升兼职教师的水平, 以保证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各专业每年都对兼职教师状况进行评审, 从学历层次、职称层次和教学效果上进行综合评定, 每年对不少于20%的兼职教师进行更新, 很好地保证了兼职教师的质量和水平。
(四) 硬件:打造真实企业环境
高职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为企业提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这就要求必须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体现职业性、实践性的特点。高职院校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这一目标, 但是, 在当前环境下, 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企业的逐利性决定了培养学生不是其主要目的, 企业用人岗位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的岗位相对固定, 难以达到专业实习实训的目的。
以“校中企”建设为目标, 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打造具有真实生产经营环境的企业集群, 是高职院校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基础平台。潍坊职业学院在新校区建设中, 集中规划了校内产业园区, 借助政府扶持政策和学校鼓励政策, 以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为导向,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技术、设备等形式, 建设了“校中企”。同时, 出台措施鼓励各教学二级学院、专业教师在产业园内创办各类生产经营性企业, 为教师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提供了良好平台。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 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工程, 应进一步加大研究和实践的力度, 闯出一条具有中国高职教育特色的高效的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家爱, 葛树强.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研究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 .
[2]邢晓阳, 张航.影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要素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 2007 (6) .
关键词:高职院校 协同 数字图书馆联盟
课 题:本文系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协同地方政府推动区域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401281)和2013年度广东省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课题“高职院校协同地方政府推动区域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 GDXLHYB044)成果之一。
建设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开展多方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盟,能提高图书馆的综合能力。目前,很多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既缺乏资源的建设经费,也缺乏馆际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导致区域内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不平衡,适应不了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为提高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能力,发挥信息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促进全面阅读,促进信息资源的公平获取,有必要建立跨系统的区域数字图书馆联盟,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图书馆的作用,以提高图书馆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清远区域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现状
广东省清远市地处珠三角边缘,是广东省地域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级市。由于地理及地质的原因,清远市的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省的经济欠发达山区。
1.图书馆机构建设
清远市管理两区两市四县,共有9个公共图书馆。各馆成立时间各异,历史最长的图书馆已经有55年历史,最短的图书馆只有13年历史。清远市内建设有广东省职业教育园区,园区现有4所高职院校,未来将有5~6所省属高职院校进驻。各高职院校在清远校区均有图书馆或图书分馆。
2.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在公共图书馆中,有4个馆建有独立的网站,有3个馆建有数字资源,有3个馆建设了清远英石文化多媒体数据库、清远历史文化数据库、连州传统村落数据库和地方文献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在高校图书馆中,4所高校图书馆除建设网站外,还根据各自需要,建设了中国知网服务平台、百链云图书馆、超星全文电子图书、网上在线学习与考试系统等数字资源,其中1所还建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数据库、旅游文化数据库和排瑶文化数据库。总体上来说,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相对较好,基本能满足其学校的信息服务需求。
目前,清远区域内的图书馆资源建设基本上以地域或校园为界,各图书馆自主建设分散发展,缺乏整体的布局和协调。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数字资源建设还存在差异,馆际之间缺乏资源共建共享交流平台,再加上数字资源的版权及技术上的原因,导致了信息孤岛的存在,致使区域内数字资源服务的不均衡,削弱了高校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清远区域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构想
1.联盟的建设目标
资源联盟和共享服务平台要实现成员馆的服务联盟和技术联盟,从而有效促进成员馆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初期任务是建立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解决信息不均衡和信息孤岛问题。通过联合采购数字资源、联合开发特色数据库、联合参考咨询、联合目录、馆际互借和人员培训、业务辅导等资源和服务的共建,利用统一的服务平台实现共享。远景任务是在充分利用现有数字资源的基础上,建设清远市数字图书馆,全面建成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数字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促使清远市的数字文献信息服务达到珠三角地区水平。
2.联盟的建设规模
清远区域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项目范围覆盖清远区域内的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包括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报纸、专利、标准、互联网免费资源、联合目录、期刊目次库等。项目接入单位涵盖市图书馆、各区县图书馆和清远区域内的所有高职院校图书馆,实现全市范围内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为清远市全市企业、高校、产业、中小学、科研机构、公共图书馆等提供全面服务。
3.联盟的建设内容
(1)整合全市数字资源。整合清远市区域内各图书馆的各种数字资源和应用系统,建立一个以读者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联盟门户平台,对联盟内的数字资源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使某些数据库建设不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并最大限度地保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让全市读者获得高质量、可信赖的信息资源。也可建立统一的用户交互接口,提高检索效率及资源使用率。
(2)构建统一的信息门户窗口。信息门户窗口是在网络环境下提供图书馆资源的综合系统,要侧重于读者应用层面,包括入口服务、检索服务、全文获取、特色资源、个性化服务等。通过统一的站点登录和检索,向读者提供各类资源和服务,实现区域内的资源调度和文献传递,并建立适应清远市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特色数据库,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供灵活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强的信息服务以及其他个性化服务。
(3)提供统一专业的学术资源管理。在应用上有针对性地解决清远区域内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问题,主要包括:实现资源统一检索、开放链接、分类组织和管理,消除信息孤岛;提供简单易用的用户管理系统和特色资源制作、发布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引发需求,引导需求;提供资源评估和统计功能,为资源采购提供决策支持。
4.联盟的运行机制
(1)政府是联盟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主导联盟的建设工作。建立由市文化局牵头,市发改委、科技、财政、教育等部门及清远区域内高校参加的联盟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各成员馆制定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清远市图书馆或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主办,并由成员馆派员组成联络、技术、资源和推广等小组。
(2)高校是联盟建设的主要力量,承担联盟建设的主体工作。区域内高职院校是联盟建设的主要力量。相对来说,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要比公共图书馆的丰富和专业,人员力量的配备也较为完整,有条件和力量去推动联盟的建设工作。具体来说,高校应主动承担联盟建设方案的研究工作,有责任和义务协同地方政府推动联盟的建设,按分工做好资源建设,并提供资源供联盟用户共享,为联盟的建设服务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
(3)成员馆间保持原有模式,分工合作,共同服务社会。联盟建设不改变原有的管理与运作模式,各成员馆根据自己的任务和服务对象确定数字资源的建设重点,合理分工,避免重复建设。要建立联盟的中心门户,实行“一站式检索”,通过下载与传递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信息资源原文,为用户提供免费的服务。政府财政根据各成员馆对外提供的服务项目提供专项资金补贴。
5.联盟的技术方法
(1)系统实现方法。清远区域数字图书馆联盟网络平台的体系结构采用目前通用的B/S应用模式,前期开发一个主页挂接在主体单位的网页上,作为资源访问入口开展数字资源的访问,后期可建立“清远市数字图书馆”网站,实现整体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联盟成员馆通过清远市城域网相连,Web终端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接入清远市城域网,并向成员馆开放。
(2)移动终端方法。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接受或访问图书馆信息服务,享用新型图书馆服务——移动阅读和参考咨询。它因将无线接入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而实现对数字化馆藏资源的移动访问,促成了由实体图书馆向移动的虚拟图书馆的进阶转变。清远区域数字图书馆联盟可通过建立移动图书馆突破地域宽广的限制,通过利用统一的平台和账户实现资源与服务的共享。
(3)资源建设方法。清远区域数字图书馆联盟的资源建设可采用的方法有:整合区域内各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与服务,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数据库和导航系统;引入国内主要的文献服务系统,如超星的读秀;以镜像为主的方法建立一些基本的数字资源;与国内的图书馆服务联盟开展合作,如珠三角数字图书馆联盟、广东省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联盟等。
三、清远区域数字图书馆联盟发展建议
1.注重区域数字图书馆联盟服务网络的建设
要实现区域数字图书馆联盟服务覆盖全社会的目标,就必须注重联盟服务网络的建设。在这方面政府要起主导作用,从清远市整体区域出发,科学地规划统筹配套联盟网络。科学合理地把图书馆建设纳入到城市建设规划中,近期内解决区域内个别县级图书馆仍然存在没有独立馆舍的问题,远景上把乡镇或街道的图书馆建设纳入到城市建设的规划中。在布局联盟服务时,要考虑到重点乡镇的建设,拓宽联盟的辐射范围,延伸联盟的服务深度,提高联盟的服务能力。在考虑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也要注重在欠发达山区提供开展联盟的信息服务,为地区和用户提供专业化服务,形成联盟特色服务的分支。
区域数字图书馆联盟,要理顺服务网点之间的关系,保持联盟服务网络中节点的均衡,以保持图书馆联盟的活力。针对清远市地域宽广、经济发展南强北弱的特点,在南部地区,联盟的服务网络层次可与行政区设置相对应,还可适当地增加街道图书馆。而在北部山区,联盟的服务则可依托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实现信息交互无障碍为目标,适当地减少网络层次、增加服务网点,把联盟的信息服务扩展到山区。
2.推动联盟建设资金投入的多样化
发挥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效益,政府要推进联盟成员馆财政体制的转型,推动联盟建设资金投入的多样化。
首先,在清远区域内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手段,有利于平衡区域数字图书馆联盟内成员馆的资金投入,缩小成员馆差距。其次,将区域数字图书馆联盟财政投入制度化,设立联盟专项资金,纳入政府财政年度支出预算。另外,根据清远市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划,积极宣传区域数字图书馆联盟的作用和意义,吸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资助。最后,联盟要积极开展信息的增值服务,通过服务创造收益。
3.建立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资源配置机制
为满足社会大众需求,体现获取资源配置的最大效能,联盟要转变服务模式,增强服务意识,走向社会,主动地为社会提供符合本地特色的信息服务;要组建资源共建共享委员会,负责调控各成员馆资源,联盟内的高职院校成员馆要主动承担此项职能,做好社会的信息服务需求分析,科学制订资源配置计划。
为了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联盟要大力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以技术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联盟的服务能力和联盟内资源的使用效率;拓宽互信互通的协商渠道,整合优质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多地联运信息服务活动;建设资源配置的物理平台,实现共享资源有序流通,并在清远区域内提供送书上门、定期图书交换等服务。
四、小结
清远区域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建设是地方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 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是信息时代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要求。它的建设,体现了现代条件下信息需求和图书馆服务方式转变的时代发展趋势,可使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高度共享。高职院校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一定要把握这一提高服务水平的契机,主动协同地方政府推动项目的建设,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孔凡莲,高波.加拿大图书馆联盟战略规划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4(10).
[2]陈欣,万彤.四川省高校图书馆联盟构建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1(5).
[3]颜务林,李亚芬.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探索城市数字图书馆建设创新之路[J].图书馆,2009(3).
[4]周玉陶.江苏高校数字图书馆技术联盟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情报,2012(10).
[5]施国洪,夏前龙.移动图书馆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2).
[6]梁洁.基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图书馆联盟发展研究——以南宁市为例[D].广西大学,2013.
【内容摘要】当前高中教育办学同质化倾向严重,多样化发展成为必然。学校的特色发展成为教育均衡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条件。我校在较长期间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同类学校的独特而且相对稳定的办学特色:一是凭集团化办学模式,拓展了学校发展空间;二是用国际化办学理念,丰富了人才培养模式,三是以基地建设为引擎,提升了学科优势。与周边学校相比,显示了相对卓越程度,在深化学校改革的同时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
【关键词】:特色发展 内涵提升 集团化办学 国际化理念 学科优势
目前,高中教育的一个主要问题便是办学同质化倾向严重,“千校一面”,缺乏特色。陶西平先生曾从“三个矛盾” 就此做了解读和分析:一是人才类别的多样化与培养模式趋同化的矛盾,二是人的发展的个性化与学校发展同质化的矛盾,三是学校竞争的激烈化与办学人员惯性化的矛盾。他认为“大家不同,大家都好”。一语道破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性和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必然性。
学校特色就是学校基于自身的历史传统和实际情况,在较长期间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区别于其他同类学校的独特、优质而且相对稳定的办学气质和办学风格。学校特色发展的途径是多样的,我校勇于创新、开放办学已经在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学科建设上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凭集团化办学模式,拓展了学校发展空间。
办学模式的特色大多是在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上世纪末南方中学作为一所企业办的中学面临着剥离时机不成熟进退两难和企业经济滑坡经费萎缩双重夹击的窘境。南中办学的根基严重动摇,优秀教师“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一时难以遏止,教育质量开始滑坡,1999年南方中学出现了质量低谷。学校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穷则思变”,我校开始了为生存而进行的体制、办学模式和管理的艰难改革。摒弃了过去单一的计划经济办学体制,创造性地以“学校企有、校长负责、经费自筹、办学自主、高中办精、初中办大、民办搞活”为方向,适时地创办了株洲市外国语学校和株洲市凤凰高级中学两所民办学校,成立了株洲市第一家教育集团,形成了一体两翼格局。使南方中学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增强了自身的造血功能,不等不靠,自谋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依托公司、不依赖公司的自强发展之路。学校也由此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由一所小小的企业学校发展成为了全国有名、全省示范、株洲市一类省级重点中学。近六年来,学校总资产翻了5番,固定资产增加了近4倍,学校年总收入、教师的人均年收入都翻了三番。在企业办学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南方中学的发展却呈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集团化办学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01年,在“全国企办中小学分离转制经验交流会”上,我校的办学经验材料《企业中小学必须实行多元化分离》得到了所有代表与教育部发展中心领导的肯定。随后,陕西、内蒙古、黑龙江、湖北、江西等许多学校的领导纷纷前来我校参观学习。教育部主管企业办学的领导章英思来校考察,对我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主动介绍其他企业学校领导来我校实地考察。2002年,省政府重点中学督导评估团认为“南方中学的办学经验值得推广,尤其值得企办中学借鉴”。2006年3月《中国青年报》以《凸显教育创新 促进和谐发展株洲市南方中学——中国基础教育的创新者》为题,对南方中学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三湘都市报》对此也做了整版的报道。
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优势,走内涵发展之路,在合理整合集团优质资源的同时,注重个性发展,科学管理。让南中的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理念文化等很快辐射到新办学校,新学校借助集团化办学优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项目,在没增加一分钱的政府财政支出的前提下,增加了学位4000多个,让更多的老百姓在较短时间内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为政府排了忧解了难。集团化办学也让学校拓展了办学空间,建立自己稳固的生源基地,使得教学质量的逐步提升有了基础;而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共12年的文化课程、思想教育课程和身体锻炼课程,使各学段的教学衔接更加紧密,使各类课程设置更具有系统性和阶段性,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更好的平台,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目前教育集团包括南方中学、凤凰中学、株洲市外国语学校、外国语学校附一小、外国语学校附二小(外国语学校石峰分校),同时受托管理淞南中学。集团有教职员600余名,学生6500余名。南方中学教育集团成为株洲市成立最早、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教育集团。
二、用国际化办学理念,丰富了人才培养途径。
面向世界办教育,与国际先进教育接轨,是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我校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全面发展,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途径,开展对外交流,通过双语和多元文化的融合,着力使每个学生具有优于同龄人的竞争能力、发展后劲和国际化素养。将“有涵养、有责任心、有领袖气质、有国际视野,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致力培育具有“中国灵魂与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这主要体现在:
(一)培养并引进国际性的师资。一是加强员工的国际化培养,把所有英语老师都分期分批送到国外去学习,目前学校英语教师90%以上都已在英国、美国进行过培训;同时组织百余名骨干教师和中层干部走出国门,到美、英、日、韩、新加坡和香港、台湾等教育先进国家和地区学习考察,感受世界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拓宽教育视野。学校先后有三名老师在美国支教,其中1人获得国际汉语教学金奖(全球仅10人)。二是聘请外教来校教学。南方中学在株洲率先取得聘请外教的资格,每年聘请全职外教4至6人,短期8至10人。每年暑假都诚邀外籍教师、外国大学生来校担任“地球村”夏令营的组织、指导老师。外教的融入学校英语学习氛围浓郁,英语听说课特色日益鲜明,全校师生拓展了国际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二)融入国际性的课程理念。学校在国际化办学理念指导下,在传统课程中增加了课程的国际性内容,加大了国际知识、比较文化和跨文化理解的比重,同时,及时把国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补充到各个学科教学内容中。如:我校增设了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课程并用双语呈现,小学部将“游泳”“网球”作为必修技能课,将“数学思维”、语文素养、科技探知习惯的培养提前到放在了小学阶段。学校的英语教学采用“人教版教材+国外教材”的模式,将英语角、模拟联合国、复活节、圣诞节文化体验等纳入课程管理,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方位的国际化环境。
(三)开展国际性的校际交流。自2000年起,学校每年与哈佛世界教学组织合作,举办全外教英语夏令营;连续组织四批学生赴澳大利亚和英国游学;派出三批学生到美国高中交换学习、两批学生赴日本和韩国进行政府间的青少年友好交流,今年又有10名学生参与中日政府间优秀高中生交流项目。目前我校已与国外多所名校结为友好学校,开设了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意大利、日本和韩国留学、游学和互访项目。马来西亚沙巴大学把我校作为在中国湖南唯一的招生报名培训点。今年又与美国肯斯顿中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进行师生互访和教学合作,暑假期间就有10名美国中小学生来校参加交流互访活动,并入住中国学生家庭和我校学生亲密互动。
(四)强化外语特色。教育集团在株洲市所有中学中率先争取到了聘请外籍文教专家的资格,使英语特色教学成为南中的品牌,“到南方学外语”成了株洲市民的共识。我校坚持认真实施从小学、初中、高中英语一贯制教学计划,实施英语小班化教学,英语特色日益彰显。外国语学校九次蝉联“株洲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五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外语实验学校”。去年年底,我校通过专家评估,成为全国第56所、湖南省第2所国家级外国语学校。今年四月,在“首届全国中、小学外国语教师名师大会”上,我集团贺静宇、谭雄杰、宫南琴和罗军等四位老师荣获“全国中小学外国语教师名师”称号(全国仅40名)。七月,在西安举行的全国中小学英语能力大赛中,南中代表队囊括了高中组团体项目全部一等奖。除加强英语教学外,我校还开设日、韩、俄等小语种,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适应国际化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基地建设为引擎,提升了学科优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我们在反思中认识到只有具体分析影响学校发展的诸要素,依据学校的办学实际找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才能够在新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创造出鲜活的经验来。学科特色是目前学校形成特色的重要导向,而只有用高质量的特色课程做支撑特色才具生命力。为此,我们开始着力于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围绕学校国际化办学理念、依托学科基地建设,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彰显学校特色,推进内涵提升。
(一)以项目促建设。从2009年开始我校依托包括文化学科、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在内的21个教研组全面推动学科建设。我将其比喻为南方中学的“二十一台发动机”,决心以学科建设为引擎推进新课程深度改革,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把学科建设尤其是学科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作为教育管理和质量提升的攻坚计划。为了更好地借助“他山之石”,我们先后派教研组长赴上海、北京、浙江及美国学习、交流,在借鉴先进经验、具体分析学校实情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规划分别制定了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其中,将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课程的开设实施作为重要考核指标。2011年以学科基地建设带动质量提升成为株洲市教育局的一项长效工作机制和重点项目,旨在通过学科基地建设,打造示范辐射团队,引领全市专业教师发展,提高整体教育质量,进而推动株洲教育全面均衡发展。我校因为先人一步迈开了学科建设的步伐,经过激烈的角逐后九个学科中语文、外语、政治、生物、地理等五个科目落户南方中学。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反响。这是全市同仁对我校各学科师资水平、教学质量和发展潜力的充分肯定。基地建设将围绕“教师队伍、研训机制、教学资源”三个重点展开,打造成全市学科教学研讨基地、学科教学资源的研究与集散基地、学科教师的培训基地、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基地。这正是我校优势学科提升发展的宝贵契机。
(二)用课程做支撑。学校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就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正像《纲要》所抬出的:“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我校作为湖南省五个课改样板校之一,2007年开始进入了新课程实验。目前已经由以理念启蒙为重点的阶段迈入以模式探索为重点的阶段,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活动为重点,突出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信息技术等的运用、以及社会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的研究。2010年底学校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学校设备优势和师资特点,努力开发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一方面由老师依据学校实际结合自身优势提出课程开设申请,一方面在学生及学生家长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以及家长的课程资源可利用情况。然后在提出的近100门课程申请中进行多次俳优考核,敲定开设了涵盖人文素养、科技创新、生活情趣、国际视野、身体锻炼等五类30门校本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
依据南方中学是依托一所老军工企业办学,师生科技意识、国防意识强的特点,以及英语教学优势明显、集团化办学模式和国际化办学理念我校还确定了以下必修的校本课程:小学段,游泳、网球、书法、数学思维。初中段,科技探知、国防知识、生命教育、国学选讲。高中段,湖湘文化、中西方礼仪、世纪经典诗歌美文双语品读、世界名曲欣赏。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各年级在内容设置上呈现序列性和连贯性。
同时我校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主题教育等发挥着隐性课程的综合效应。如:“国旗的尊严”主题教育,听到国歌声,全体师生立即停止一切活动,面向国旗肃立,已成为南中教育集团爱国主义教育成果的具体体现,成为南中校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另外,在课程方案中,小学和初中都有国家规定的语文阅读课,到了高中不再有统一的要求了,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开发了这一课程,让书香溢满校园,学校被评为株洲市首批“书香校园”,是株洲市所有高中学校中唯一获得此荣誉的学校。
学校的核心是课程,课程有了自己的特色,学校也就有了特色,特色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校本课程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彰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内涵的过程。
总之,特色是学校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学校教育创新的切入点,只有突破原有的单一模式,形成学校特色,方可激发学校的活力,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我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国际化办学理念和优势学科建设在学校内部和社会上得到了较高认同,师生参与特色活动的范围广,已经形成了持续的、系列的实践活动,与周边学校相比,显示了相对卓越程度。然而特色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校正借着推进高中教育多样化的的东风,带领教师团队以优势学科建设、校本特色课程的创设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着力点,在深化学校改革的同时让学校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促内涵发展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校特色发展:内涵、结构、条件与状态》王伟《教育学术月刊》09年第7期)
3《高中特色办学》陶西平《中小学管理》2009.8
4《锐意改革敢于创新走自我图存和发展之路》夏立威《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4月
5《凸现教育创新促进和谐发展株洲市南方中学——中国基础教育的创新者》宏火《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
雷锋,这光辉的名字及其承载的无数动人故事和高尚精神品格,历经几十年风雨沧桑,始终焕发着绚丽的光彩,为人们称颂、为人们敬仰。近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各地兴起了持久不衰、新意迭创的“学雷锋”活动热潮,雷锋精神具有如此巨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影响力和生命力,是因为它以平凡而伟大的人文光辉彰显出我们社会最可宝贵的道德力量,生动展示了人们对美德的追求和向往。这种追求与向往,不因风雨砥砺而失色,不因时代变迁而蒙尘,描绘出一幅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怀友爱的美好图景。
雷锋是在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他自觉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把生命的每一分光和热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人民;他毅然地把个人的前途完全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甘当革命的螺丝钉”;他把帮助他人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对待同志总是“像春天般的温暖”„„雷锋以言行一致的毕生实践完满地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一根本问题,从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一个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人。他短暂一生中充分表现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志向、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操,以及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的优秀品质,给我们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巨大精神财富。当前,我们正面临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大任务,这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雷锋就是一个典范。近5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度谈起雷锋,谈及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像雷锋那样,通过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坚持不懈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就是要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用“甘当革命的螺丝钉”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和人民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就要像雷锋那样,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以促进团结友爱、和睦融洽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强化保障
推动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春季集中开工项目92个,涵盖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夏季集中开工项目79个,涵盖工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今年以来,我市相继开展了春季、夏季两次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以一个个项目的加快推进,促产业集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市产业集聚区投资同比增长13%,居全省第5位。在建超5000万元项目72个,总投资371.6亿元。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1.8%,居全省第4位。年底前,拟计划新开工超5000万元项目42个,总投资271.9亿元。稳增长、扩投资、促转型......上半年,我市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不遗余力抓招商、上项目、扩投资、增后劲,坚持重点项目建设周例会、项目台账管理等制度,强化项目协调、跟踪问效,确保项目真开工、快建成、早见效。下半年,我市将突出抓好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健全月通报、季开工、全年奖惩推进机制,坚持重点项目建设周例会制度,组织好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以项目建设的实际成效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谋划筹备秋收后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等活动。尽早筛选-批成熟度高的前期项目,加快各项手续办理,做好征地拆迁、土地平整等前期建设准备工作,利用秋收后项目开工黄金时机,再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同时,通过各类观摩评比活动增压力、鼓干劲、促发展。加大问题协调解决力度。对于产业,集聚区目前在建项目,今年春季、夏季集中开工项目,省、市重点项目,“三大:改造”项目等,加大服务和督导力度,及时收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市、县(区)周例会平台,持续转作风,强化执行力建设,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难题。推动一批集中开工项目尽快实质性开工,加快食品包装机械产业园、液压科技产业园、立达双创孵化园等在建项
目建设进度,建成平平休闲食品、宏途食品等项目,扩大技改投资占比,争取完成更多有效投资。妥善破解瓶颈制约。在土地计划指示、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筹措方面,要求各县区提前挖潜、整治、储备、报批,持续开展闲置资源盘活利用,加大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市级将加大土地指标向上争取和统筹协调力度,最大限度争取计划指标。资金方面,积极拓宽市级“三大改造”,资金、各类产业基金等筹集渠道,增
强市场化融资能力。创新方式,加大道路、污水垃圾处理、标准化厂房、公共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
增强投资增长后劲。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减税降费、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加快“三大改造”等各项惠企政策措施,推进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切实扩大企业盈利空间,增强再投资能力。深入落实全市开放带动暨工业服务业转型发展大会和刚刚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座谈会精神,聚精会神谋发展、集中精力抓经济,加快食品包装机械产业园、液压科技产业园、电力装备产业园等精品园区建设,加快双汇、银鸽、卷烟厂、际华3515、南街村集团、金大地化工等28家市、县倍增工程企业发展步伐。突出精准招商,增强投资增长后劲。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围绕打造全省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好“一网通办”
“一窗受理”
”容缺受理”等政策要求,进一步简化土地、规划等办事程序,压缩办理时限。加大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中介服务超市等改革推进力度,大幅降低企业投资成本,缩短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限。持续完善产业集聚区各类生活、生产服务设施,营造优质综合配套环境,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平台支撑。
会议要求,要抢抓三季度施工黄金期,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在“封土行动”前大头落地,基本完成投资任务。针对项目存在的问题,4个专项建设指挥部办公室都建立了问题清单。下一步,要努力破解项目难题,实现项目早开工。一是加强调研。对未开工项目要逐一深人调研,摸清未开工原因,弄透问题的来龙去脉,能协调.解决的现场办公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提交周例会。二是用好三个周例会。完善问题直通周例会制度,认真排查“四城同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开好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城建交通三个周例会,研究解决项目建设问题,推动“四城同建”工作。三是强化督导。加强目标运行监测和工作调度,及时发现、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指导推动工作落实。坚持真督实查、跟踪问效,紧紧抓住不落实的事,敢于动真格、“唱黑脸”,促进整改,推动工作落实。会议对明年工作及项目谋划进行了安排,要求各个指挥部办公室既要立足当前,围绕目标,细化工作台账,明确工作任务、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制订保障措施,并定期对目标进行盘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迎头赶上,确保既定目标按时序推进,落实到位。又要着眼长远,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深度谋划“四城同建”推进过程中的重大布局、重大项目和重大举措,争取进人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笼子。尤其要抓紧谋划明年“四城同建”工作任务和工程项目,建立2020项目库,加快推进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
抓好五项工作,加快食品名城提质发展。下一步,我市将突出抓好“十百千”亿级培育工程,力争纳入的食品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人同比增长8%以上。大力实施倍增计划。市直企业方面,大力推进双汇生产线技术改造,力争烟厂易地技改项目9月份开工;县区企业方面,按质按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抓好三大改造”。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13亿元,竣工项目100个以上;推动临颖县产业集聚区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漯河太古可口可乐饮料公司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抓好专业园区建设。食品和包装机械产业园一期厂房建成,满足企业入驻条件。抓好“小升规”
工程。每季度召开一次“小升规”工作推进会,完成年内20家“小升规’目标任务。抓好企业服务。加强对经济形势的研判、食品产业的研究、企业运行的监测,切实做好服务企业工作,助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要切实抓好招商引资。深化、“抓招商就是抓增量、就是抓结构调整、就是抓转型升级”的理念,坚持定向定位实施精准招商,科学评估与招商同步进行,不断强化精力、队伍、机制保障,盯住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着力招大引强。
关键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途径,“432”服务活动
一、引言
《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 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高专院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 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 存在着与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服务机制不完善。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党务工作与行政工作在性质上有所不同, 部分基层党组织对上级党组织下达的工作任务, 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 未能层层抓落实,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存在“重对上负责轻对下服务”的现象。另外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党务工作者兼任教学或科研工作, 导致党务工作被弱化;二是重视教学或科研方面的成果, 因此党务工作积极性不高, 未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重要阵地, 党员活动基本流于形式;四是帮扶只停留在“输血”层面, 未能实现“造血”功能;五是由于党员流动性大, 刚被发展的学生党员还未开展系统教育就面临毕业, 而教师党员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 无法进行系统学习, 加大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2. 制度保障不到位。
虽然签订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 下拨了党建专项经费, 但基本办公设施配备仍不完善, 出现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因此党建工作经费保障问题亟待解决。同时, 随着师生党员数量的日益增长, 存在党务工作者的配备严重不足问题, 导致兼职的党务工作者的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
3. 服务意识不强。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但不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薄弱。部分党务工作者对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党建工作热情不高, 把党建工作简单化, 形式化。
三、丽江师专外语系党总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以服务群众, 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云南丽江师专外语系党总支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 开展了以服务师生为目的、以“做最实在的事情, 让效果看得见”为目标、以“做身边的事、服务身边的人”为思路的“432”服务活动 (即四联系、三深入、二帮扶) , 实现了基层党组织为教书育人、为促进社会科学发展服务。
1.“432”服务活动内容。
“432”服务活动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四联系” (即联系一个班级、一个宿舍、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一名贫困生) 、党总支“三深入” (即深入贫困村开展帮扶活动、深入贫困生开展民情恳谈暨助困谈心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和预备党员深入当地党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党员“二帮扶” (即思想上帮扶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生活上帮扶一名贫困生) 工作的简称, 是外语系党总支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活动方式。
2.“432”服务活动实施情况。
一是“四联系”和“二帮扶”:由系党总支牵头安排党员领导干部“四联系”和教师党员“二帮扶”名单, 深入课堂、宿舍、学生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并填写记录表, 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上的问题;二是“三深入”, 按照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要求, 拟定五年扶贫计划, 认真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深入贫困户开展帮扶活动;每年组织特困生开展民情恳谈暨助困谈心活动, 每位特困生和教师党员都发表感言, 最后为特困生送上祝福和慰问品;每学期末, 安排学生党员及预备党员到当地基层党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要求撰写三千字的调查报告。通过“432”服务活动, 不仅及时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 将问题制止在萌芽状态, 师生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成效显著。
结语
党的十八大提出, 全面建设学习型、创新性服务型党组织,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力度。丽江师专外语系党总支通过开展“432”服务活动, 针对地方高校贫困生居多的问题, 解决贫困生思想、学习、生活上的问题;针对云南贫困面大的问题, 协同政府部门和学校力所能及地为贫困村给予智力等支持;针对高校大学生有加入党组织的强烈愿望的要求, 积极同入党积极分子谈心交流, 了解思想状况。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人民日报, 2014年5月29日, 第6版.
[2]王晖.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状与完善[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 (2) :122-124.
关键词:高职院校 卓越 师资队伍 途径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要建设卓越师资队伍,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一、实施领航工程,加强名师大师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教学名师评选及管理办法》,培养行业、省内及全国级名师和校级名师。制定《行业企业大师聘用管理办法》,依托住建部门、行业协会和一流企业,建成一支“教练型”“专家型”名师大师队伍。要做到每个重点专业群拥有3个以上名师大师工作室,其他专业群拥有2个以上名师大师工作室。选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到国内一流高校访学,到国内一流企业调研交流,了解先进、前沿技术发展与应用情况;支持名师工作室成员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研发、推广应用主攻方向的关键技术,培养一大批校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乃至国家级教学名师。
二、实施先锋工程,加强专业(群)带头人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专业(群)带头人培养与管理办法》,科学制定专业(群)带头人选拔标准,优化专业(群)带头人选拔、培养、考核机制,培养一批教学能力优、实践能力强的教学专家和掌握前沿技术、技术服务能力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群)校企双带头人。发挥校企深度融合优势,企业专业技术骨干(或领军人物)兼任专业群企业带头人,重点建设专业群带头人和核心专业带头人均具备正高职称和双师素质,其他专业群和专业带头人均具备副高职称和双师素质。有重点、分专业选派专业(群)带头人参加研修访学、学术交流、出国(境)培训等,充分发挥专业(群)带头人在教育教学、技术研发、教研教改、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建立跨专业群、跨校际的师资共享机制,以专业(群)带头人为引领,推进教育教学、技术攻关和科技协同创新,带领团队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评价改革等方面的难点问题进行集中研讨与合作攻坚。
三、实施砥柱工程,推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骨干教师培养与管理办法》,科学制定骨干教师遴选标准,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到一流企业实践,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有计划地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境)外进行学习交流或组织教师进行国际先进职教理念培训,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支持骨干教师提高学历学位、晋升职称职级,骨干教师中具有副高职称、双师素质的比例应超过50%。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落实教师轮训制度和实践制度,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使“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90%。
四、实施引智工程,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聘任与考核管理办法》,明确兼职教师聘任条件、岗位职责、管理办法及评价机制。建立区域性专业兼职教师信息共享平台和校企专家互兼互聘制度,实现一流企业经营管理、技术人员与学校管理干部、骨干教师互兼互聘;成建制聘请一流企业及行业协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参与专业课教学,承担专业课授课比例超过50%。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的培训,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教学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教学改革,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实施青木工程,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新教师三年三阶段(“入岗训练”“试岗锻炼”“胜岗历练”)培养计划,推进青年教师“三进三学”活动,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实行“青年教师校企双导师制”,由校内教学经验丰富、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和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共同进行“传帮带”,重点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五个一”(即1次公开课、1份精品教案、1套优质课件、1套精品板书设计、1份教学分析)教学基本功竞赛,引导青年教师立足岗位成才。
六、实施铸魂工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部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修订《教职工行为规范》,突出鲁班文化、工匠精神教育,实行师德承诺制,采取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行互评、学院考评等实行多维度考核,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岗位聘用等的重要指标,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举行新进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和老教师荣休仪式,开展“四有好老师”主题教育活动,评选表彰师德标兵,建立师德展示台,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典型的氛围。
——对蓝山县大洞办事处大洞村园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蓝山县委副书记 蔡建军
大洞村位于蓝山县东北部,与郴州市嘉禾县塘村镇相邻,省道S324线穿村而过,距蓝山县城25公里,距嘉禾县城15公里,距临武县城35公里,距塘村镇不到2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251户,1411人,有水田600多亩,旱土1200亩,山地4000多亩,享有“湖南黄花梨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在办事处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该村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突出生态农业和铸造工业两大品牌,不断做大做强水果、生猪、铸造、运输等产业,夯实农民增收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科学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该村有铸造为主的民营企业26家、水果3000多亩、规模养猪场9家、运输车辆41台,2008年该村生产总值达到9129万元,农民人平收入达到6470元。全村有丰田、别克、本田等中高挡轿车12台,户平摩托车1.5台,是蓝山县闻名的小康示范村,也是主动化解宗族矛盾、共建和谐社会、推动农村科学发展的先进典型。
一、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为园区建设凝心聚力。富袋先富脑,治穷先治愚。由于历史原因,该村与嘉禾县塘村镇清水村积怨较深,过去存在越穷越打,越打越穷的械斗现象,曾一度被称为蓝嘉边界的“火药桶”,曾是省政法委挂牌整治的重点单位。为此,村支两委按照县委、县政府“对接塘村,发展大洞,以邻为友,共同发展”的思路,引导村民思富思进,着力化解矛盾、共创边界和谐,谋求共同发展。一是以开放的心态求发展共识。该村村支两委干部主动找到清水村,通过交心通气,达成了“平等协商、友好交流、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共识。同时,依法处理破坏边界稳定的行为。自此,双方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往来也日渐频繁,睦邻关系日趋友好。二是教育年轻人树立发展观念。过去的一些宗族矛盾多因年轻人引发。为此,村支两委把对年轻人的教育与管束作为维护边界稳定的重点。村里以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年轻人把心思用在“三学三比三求” 上,即学文化、学技术、学本领,比才干、比富裕、比文明,求进步、求和谐、求发展。从此,宗族不再介入治安和其他纠纷。三是积极引导村民致富奔小康。村里大树特树致富典型,引导村民树立“劳动光荣”、“致富光荣”的观念,改变“有事不找政府找族长”的传统思维。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导,在村里逐步淡化宗族观念,形成浓厚发展氛围,从过去的“以邻为壑”转变为“以邻为友”。和谐边界的打造,为大洞村创造了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坚持科学发展思路,为园区建设夯实基础。该村按照“开放活村、农业兴村、工业强村、生态养村、和谐美村”的发展路子,以建设新农村、展现新风貌为目标,确立了“建农业生态园,走工业强村路”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思路,在全村水田、山地兴办农业生态园,发展水果、烤烟种植和生猪养殖业;在省道S324沿线兴办工业园,发展铸造业。一是着力打造农业生态园。大洞村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厚的农业生产条件,为做活农业产业化这篇文章,村支两委想尽一切办法,捕捉市场信息,瞄准市场需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生态园区建设,初步形成了以黄花梨、烤烟、生猪为主的支柱产业和基地+协会+市场的经营模式。目前,该村共发展以黄花梨为主的水果3000多亩,其中黄花梨2200余亩、葡萄500余亩、冬枣300余亩。兴办规模养猪场9个,其中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6户,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3户。2009年共种植优质烤烟500亩,预计可交售烟叶1200多担,产值达125万元。二是着力打造铸造工业园。该村依托塘村铸钢集散地,通过外引内联,实现了打工能人回乡、建设资金回流和发展信息回归,沿省道S324线建成以铸造为主的工业园区。目前,园内企业达26家,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5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9家,整个园区年产值达1.3亿元。如华兴钢锄厂由村里的3名打工能人联合兴办,总投资1170多万元,年产值4000多万元,主要生产农具、刀具等产品,拥有华兴、双马等20多个注册商标,产品远销广东、海南以及东南亚地区。工业企业的崛起,为700余名农村劳动力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条件,平均月薪在1500元左右,成为附近村民包括外地农民务工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着力狠抓招商引资,为园区建设增添后劲。园区要做强做大必须有投入,上项目。大洞村始终把项目作为加快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依托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特色产业,走出去、引进来,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目前,铸造工业园已有入统规模工业企业6家,一季度完成工业产值5309万元,同比增长1.78倍;已投产可入统的企业3家(雄发铸造厂、杨忠钢锄厂、九八铸钢厂),年产值达3800万元。今年新引进企业5家,均为一般纳税人,其中已注册2家(钜铭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佛傲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正在注册3家(华阳铸业工贸有限公司、刀王刀具厨具有限公司、大洞乙炔厂),5家企业总投资达7500万元,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年税收500万元。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对投资大洞工业园兴趣浓厚。为格力空调配套生产压缩机汽缸的钜铭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一期投资1500万元,价值400万元的机械设备正在安装,5月份可实现投产,年产值可达3500万元;上市企业、激光切割机亚洲十强企业、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深圳大族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拟购地30亩,一期投资2000万元,年产值将达3000万元。这些企业的入园,进一步为园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建设构筑平台。大洞村在抓园区产业发展的同时,千方百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品味和树立村级形象,促进全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营造农村新环境。一是抓村庄道路建设。采取“上级拨一点、能人捐一点、村民筹一点、集体出一点”的办法,投资101万元,修建了环村和连接自然村水泥路5500米,安装环村路灯15盏,整修果园机耕路3000米。二是抓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117万元对1300米农田水沟及8座堤坝进行加固拓宽,改善了550多亩农田的排灌,实现了旱涝保收。三是抓村庄环境建设。大力实施“三清三改”工程,美化村容村貌,共清除房前屋后垃圾603吨,清淤泥452吨,改善村民饮水157户,改厨126户,改厕119处,清理拆除废旧空心房150多处、200余间共4000多平方米,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四是抓文化娱乐场所建设。投入55万元新建了一栋130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和高标准的灯光球场,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新风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为园区建设搞好服务。随着农业生态园水果、生猪、烤烟和工业园铸造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该村认真总结过去重一二产业、轻第三产业的思想,突出发展以运输为主的服务业,并根据村民运营的特点,组织成立了三个运输队伍,切实为园区建设搞好配套服务。一是货物运输队,拥有12台东风牌大货车,主要负责水果、生猪、工业产品及原料的运输;二是工程运输队,拥有翻斗车19台、铲车5台、挖机2台,主要为村里及周边地区的基建工程服务;三是公路客运队,拥有10台中巴车,主要从事嘉禾至塘村、塘村至蓝山线路的客运。此外,建筑、酒店等行业也发展迅速,全村有建筑工程队3个,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有60多名,塘村镇5家大酒楼就有3家是大洞村村民投资兴办。
二、园区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大洞村园区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离打造铸造产业基地,形成铸造产业集群园区和建设高效农业生态示范园区仍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电力问题。电力问题是制约铸造产业发展最突出的瓶颈问题,也是园区各铸造企业主反映最为迫切的问题。现大洞村26家铸造企业,若遇枯水季节,大部分铸造企业根本无法正常生产。加上新引进的5家企业,若满负荷生产,用电缺口相当大,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加上线路设备的老化,供电质量不稳定,铸造企业也因供电质量不高受到不小损失。
二是用地问题。工业园区的扩建,需要大量的土地,由于在国家土地政策相对宽松的时候没有进行土地储备,目前没有可储备用地,发展铸造产业建厂扩厂用地比较困难。一方面现园区境内的26家铸造企业,用地100多亩,都没取得正式用地手续;另一方面若按规定办理用地手续,以每亩6万元左右计算,约需资金近700万元,各企业主难以承受。由于用地方面的原因,导致铸造企业发展壮大比较困难,相当一部分企业主都想扩建自己的铸造厂,但受土地的禁锢比较大。
三是用水问题。大洞境内没有大的河流,当地居民基本上依靠地下水生存。随着种养业和铸造企业的发展,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用工人数的增长,工农业用水量将不断增加,水源问题也将是制约园区建设的重要因素。
四是规划问题。虽然村里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规划,但对园区建设的规划不够,特别是对以铸造为主的工业园区的祥规欠缺。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铸造企业基本上呈分散状态,没能很好体现集聚效应。大部分铸造企业都是企业主私自从老百姓手上租地或用自己的土地建铸造厂房,没有什么规划性可言,有的铸造企业资本积累增加一点,厂房就扩大一点,既缺乏科学规划,又不利于长远发展。
五是融资问题。资金缺乏成为制约大洞工业园铸造业发展壮大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园区内的铸造企业提出扩厂的有60%以上,因各铸造企业所占用的土地未能办理国土使用手续,不能利用国土手续贷款,因而普遍都缺乏资金。据了解,目前26家铸造企业总投资近1.3亿元,但贷款只有159万(其中往嘉禾县银行部门贷款100万,蓝山县银行部门贷款59万),基本上是靠企业自身的资本原始积累扩大规模。
六是税费问题。铸造业是高耗能产业,也是高税收产业。按国家税收政策有关规定,生产性企业年总产值达100万元以上的,应定为一般纳税人,按17%的税率征收税费。同时,国家税收政策对铸造行业回收废旧物资利用和用电方面可进行税收抵扣,抵扣率达11%,即铸造行业到国税部门申办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后,可享受这一政策。与我县相邻的嘉禾县塘村镇境内的铸造企业基本上都申办了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享受了11%的税收抵扣,实际交税为6%,因而该县的铸造业快速发展,在湖南享有“铸造湘军”之称。而我市在申办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管理上很严,在具体办理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园区现有铸造企业都未能申办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绝大部分铸造企业不愿申报为一般纳税人,这种状况迫使园区铸造企业不能做大做强,只能停留在发展小型铸造企业的档次上。
三、加快园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要加快园区建设,推动农村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五高”、突破“五难”。
要实现成功的园区开发,首先是要坚持五个高: 坚持高规格认识。要享受县工业园区的有关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优化发展环境的治理力度,严防“三乱”反弹。始终坚持“发展大洞,对接塘村”的思路,确保边界的稳定,为园区的发展营造一个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除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同意外,严格禁止各相关职能部门随意进入园区进行检查和收费,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要主动为园区排忧解难,为园区多服务、服好务,多为园区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必须进一步引导群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把发展作为所有问题的关键,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切实树立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怎样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
坚持高起点规划。借助农业生态园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大胆地突破和拓展新农村建设,规划部门应积极支持,按照统一规划、配套建设、相对集中、分期实施、持续发展的原则,整合优势,科学地进行功能区定位,使之成为一流的农业生态区、一流的工业区和一流的新农村建设区。特别工业园规模要充分考虑国家的土地政策和电源、水源供应情况,可作近期和远期两种规划,近期规划为2009—2013年,用电12000KVA以内,用水按综合用水量600公斤/天/人计算,用工5000人,水厂规模要达到1200吨/天,用地规模以5平方公里为宜;远期规划2013—2020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做大。
坚持高标准建设。“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常规的“三通一平”,即水、电、路和土石方平整等,都必须严格按规划进行统一建设,确保铸造企业进驻园内就能开工生产。同时,要着力加强水厂建设。要充分考虑随着铸造工业园和农业生态园的不断扩大,供水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因此,要加大寻找水源的力度,并进行科学论证,切实保障工农业发展和当地居民的用水供应。
坚持高质量引进。园区的生命在于企业的质量,一流的园区要有一流的企业来支撑。从长远来看,企业的档次、品牌和形象就是园区的档次、品牌和形象,特别是在当今严格的用地政策面前,更应把有限的工业用地出让给一流的企业,把“用武之地”配给真正的“英雄”,使每一寸土地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坚持高速度推进。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并明确一名县级领导担任组长,发改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建设局、农业、林业、国税局、地税局、环保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协调有关工作,为农业生态园区和铸造工业园区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洞办事处党委政府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园区建设的相关工作。要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尽快成型,严防开而不发,要坚持“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牢固树立只争朝夕的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无处不在,只有坚持高速度推进,保持高效率的运作和服务,才能使农业生态园区和工业园区建设胜人一筹。
其次是要突破五个难:
一是突破用电难。俗话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电力是工业的基础。”必须千方百计突破电力瓶颈问题,没有稳定的电源和高效的电网,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开发无法进行,必将成为空话,特别是铸造工业园区的建设,电力就是第一生产力。县委、县政府必须站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农村科学发展的政治高度认识和看待这一问题,提上重要议事议程,要加大110KVA变电站建设力度,大力改善供电线路和供电设备,想方设法优先保障园区的用电需求,确保供电质量。
二是突破报批难。目前正值国家对非农用地的从严调控,实行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和建设用地的指标控制,违法用地将追究法律责任,国家从战略高度,保护基本农田,以保证必要的粮食生产,这也是我们生存的需要,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这个原则下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大洞工业园区的扩建基本以旱地和荒地为主,发改委、规划和国土部门必须加强协调,及时报批,及时为工业园区建设用地服好务。三是突破征地难。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对农民来说很难接受,因此,我们要坚持开发不忘老百姓,坚持把农民的合理要求和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农业生态园区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农民奔小康的重要载体,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依法征地,妥善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对极少数过高甚至是无理要求的,除传统的说服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外,还应有依法办事等硬的一手准备,对趁机敲诈、无理阻绕和扇动群众闹事,影响园区建设的应及时依法予以处臵。
四是突破筹资难。园区农业产业和铸造企业实现快速发展,不能单纯依靠自身的积累,应大力拓宽种养大户和企业融资渠道。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鼓励民间资金积极投入。要协调好信贷部门,大力支持园区种养大户和铸造企业的发展,当前我县信贷部门的存款资金将近20亿,而贷款资金仅有5亿多,存贷的反差相当大。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做好协调工作,积极争取信贷部门的大力支持,推动企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我县已向省里争取到的优惠政策,尽快组建信贷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以制度建设推动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推荐阅读: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11-04
高职院校的学生党支部建设07-14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07-07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实训建设的思考论文06-27
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研究论文09-08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公报05-24
“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途径11-07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意义10-20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现途径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