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发展策略分析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发展策略分析(推荐15篇)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发展策略分析 篇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发展策略分析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加强制度与人的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完善体育设施,努力提升科研水平和能力,才能保证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持续发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必须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针对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置新的课程系列,改革考核方式,为学生终身锻炼奠定基础.

作 者:王琪 谢毅江 作者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483刊 名: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年,卷(期):“”(3)分类号:G718.5关键词:体育教学 高职院校 改革 发展策略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发展策略分析 篇2

一、观念创新,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奠定基础

观念创新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的基础,新的体育教学观念能够为体育教学开展提供良好的指导。当前,高等院校应当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重要位置进行关注,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寻找不同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挖掘其内在潜力,让学生能够在思想上认同体育教育,在行动上参与体育运动。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体育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相关体育知识以及体育运动的基本要领,还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热情,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进而爱上体育运动。要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意识,而不是仅仅在体育课上被迫进行体育运动。传统的体育教学通常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习模仿、教师指正错误的机械模式,让学生备感枯燥。在新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革新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二、内容创新,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注入活力

内容创新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的最主要环节,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化与针对性,对于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具有显著作用。教学内容的合理化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满足学生个体多样性需求,二是易于学生接受。受学生家庭背景、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在体育运动的爱好和习惯上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进行体育课程设置时,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愿望安排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意挖掘教材内容的潜在价值,达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目的。例如,武术是众多学生喜欢的运动之一,但是单纯的讲解武术套路并进行动作示范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进行武术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教学的游戏性,让学生在聆听与观察教师简单的讲解与示范后组队进行练习,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打的最好,让学生更认真的投入到学习过程。在掌握了基本动作要领后,教师应当让学生将单个动作串联进武术套路之中,帮助学生理解练习的意义同时,也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另外,合作学习的形式也有利于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产生的紧张感,提升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方式创新,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增添动力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方式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创新和评价手段创新两方面。第一,教学手段创新。与高职院校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有着很鲜明的自身特点。因此在教学方式手段的创新上,应当更加关注学生个体,让体育教学变得更具针对性与适应性。教学手段的创新要充分审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做到循序渐进,张弛有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已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展示出辅助教学的巨大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例如在学习篮球时,可以在讲解了基本篮球知识后为学生播放球赛片段,让学生以一个更加专业的眼光对球赛进行观察与审视,了解到一系列连贯动作都是由一个个精准的基础动作组成的。将多媒体引入教学对于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理论知识的可理解性以及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具有重要作用。第二,评价手段创新。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既要注重学生的体能技能,也要关注学生的心态面貌,使评价更具真实性与合理性。在模式的选择上,既要注重教学结果,也要评价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更是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过程。因此,也可以进行学生评教、教师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积极完善自我,让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主动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继续深化,高职院校势的教育教学势必面临诸多问题。与时俱进的对体育教学改革创新对于解决当前问题,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实现体育教学的创新,既要创新教学观念,以人为本,为教学创新奠定基础,又要注重内容创新,把握体育教学创新的关键环节。除此之外,还要创新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注重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相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索,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做出贡献。

摘要: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体育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呈现出观念落后、经费不足等问题,亟待改善。本文结合笔者日常教学实际,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创新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相关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发展策略分析 篇3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选项课;就业素质;职业能力;终身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023-02

16号文件(以下简称文件)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教育”不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层次,而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作为公共基础课,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必要保障。体育同德育和智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同样重要的。“徳智皆寄予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没有健康的体魄,就难以完成在校的学习任务,也难以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保证良好的身体素质。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对增强学生体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多样化体育选修课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体育选修课主要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羽毛球等。本着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对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物流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国际交流学院、路桥工程系、航运工程系等28个主要专业的学生在体育专项技能学习与职业能力提高的关系上做了对比研究。研究对象为路桥工程系2009级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

(一)该专业特点和就业形势

此次选用的全站仪实训研究是测量专业学生的核心实训内容,该专业学生应具有较强的测量仪器操作技能,突出以全站仪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设备的使用,特点是作业环境艰苦,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有较高的要求。(1)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岗位职业能力,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就业方向:公路交通部门,公路、城市道路、桥梁及隧道工程的勘探设计、试验检测、养护维修的技术与管理工作。(2)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紧紧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立足环渤海经济圈,面向全国,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各种工程测量、地籍测量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学生在校学习能够正确操作常用测量仪器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方法、具有现场测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常规的分析处理。

(二)工程测量专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

根据录像分析和实训教师的访谈,结论如下: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公路、铁路、市政,辐射测绘、国土资源、城建、水利、煤炭、石油等部门从事工程测量、控制测量、地籍测量、矿山测量的测绘工作。工作中主要以负重长距离行走为主,负重装备包括测量所需仪器和个人物品(水、食物等),平均重量在10~15公斤,平均每天行走距离在10~15公里,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能适应艰苦工作需要。结合本专业特点和一线工作岗位,构建体育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实训教学体系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身体素质锻炼。

1.该专业身体素质的特点主要以耐力为主,经常会负重行走。测量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的集体活动,所以要求每一个从事工程测量的人员,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该专业是比较辛苦的工作,但是对于对这行业有兴趣的人来说,可以在工作中得到乐趣。他们喜欢长途跋涉在不同的地区,接触不同的地域文化,为施工的项目做出自己最努力的技术提供,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其专业特色是“精测量、懂施工、会管理”。

2.测量专业主要工作环境。主要是野外等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道路桥梁施工现场等。

3.结合已开设选项课,网球、乒乓球、篮球、棒垒球,根据工程施工一线岗位群对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要求,除了长时间的徒步负重以外,测量人员在测量和校准目标的过程中,往往A点和B点的距离超过几公里。从录像中显示测量人员长时间为得到准确的数据,头颈肩上下肢会长时间保持不动,要求上肢和下肢的力量和耐力素质较高,对空间知觉、视觉、感知等有较高的要求。在校准的同时,要求手眼配合,上肢会长时间维持同一个姿势。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协调性,对学生的灵敏性也有较高的要求。我们认为任何一个体育项目都是一个整体运动,根据专业要求,可以有选择的进行针对性训练,从而加强耐力和负重,加强协调性练习。

三、结论和建议

测量专业在对学生的感知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乒乓球、网球、篮球、棒球,后两者属于集体项目,但这四种运动项目都同属对抗性项目。对学生的感知觉能力的要求较高。特别是球类项目,既需要完成快速的动作反应和身体移动,还要有复杂的战术内容,因此,涉及的知觉形式也较多。从人的分析器的角度来看,视知觉对球类参与者具有重要意义。球、对手、同伴始终都在不停地运动,要准确地观察这些空间、方位和距离上迅速变化的各种关系,才有可能建立正确的行动方向。这也符合测量专业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对空间和距离把握的准确性和判断性。优秀篮球选手的闪光临界融合频率值高于普通人。这一值的高低反映了视觉对光刺激在时间变化上的分辨能力,该值越高,表明时间的视觉敏度越高。广阔的视野对于大场地的集体球类项目是十分重要的。视野是指当头部不动,眼睛注视正前方某一点时所能知觉的空间范围。有些球类项目要求参与者熟悉“球性”,例如网球、乒乓球,表现为间接通过媒介物球拍感知球速和掌握控制球的能力,这对参与者的“触觉敏感性”有较高的要求。

这四个项目在平衡上也有锻炼的作用。测量专业要求长时间保持身体的平衡以求得数据的准确性。全站仪上的水平仪就充分说明平衡感的重要性。要保持身体的平衡,首先要具备精确知觉自己身体位置变化情况的能力。空间知觉是反应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立体知觉、方位知觉等。运动场上的所有活动,随时都需要在空间知觉的帮助下进行。如射门、投篮、击球、扣球、传球、抢断球、突破过人等。在完成这些活动前,都必须判断出球、对方队员、同伴和自己的空间特征情况和彼此间的关系。在棒球中,参与者要将器械(球)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角度投出去,必须保持清晰和准确的空间知觉。网球和乒乓球对于击球回球力量的控制和角度的把握也有较高的要求,控制在界内、击球的角度、迫使对手增加回球的难度等。针对测量专业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训练课,可根据各自项目的运动特点加以运用和调整,培养专门化知觉的训练。体育运动中的专门化知觉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经长期专项训练所形成的一种精细的主体运动知觉,它能对器械、场地、运动媒介物质(水、空气等)以及专项运动中的时间、空间特性等做出高度敏锐和精确分化的识别和感知。

由此可见,通过专门化训练结合测量专业同樣可以做到“测量专门化知觉”。使学生在今后从事测量工作上达到对专业知识的“专门化感知”,即我们俗称的“测量经验”,从事测量专业越久的工作人员在这方面达到的感知度越高、敏感度越强,这是和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积累的“专门化知觉”训练分不开的。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发展策略分析 篇4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无锡市9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此类学校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不能适应现代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如:没有适合高职院校的统编体育教材,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时未考虑到学生的未来职业特点等。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内容 现状 对策 无锡市

1.前言

体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内容作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如何积极顺应高职院校“以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置课程”的整体课程改革理念,积极推进公共基础课性质的体育课程紧密结合并主动服务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必然要体现出其自己的特点,以适应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技师学院9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教材使用、实践课和理论课内容安排等进行抽样调查,并通过访谈和分析得出目前现状,提出相应对策。

3.结果与分析

3.1 理论课教学现状

表1 高职院校体育理论课内容调查统计表(n=76)(教师)

从表2显示,34.2%的教师理论课以专项理论为主,22.4%的教师讲授科学健身方法。多数教师认为理论课无所谓,讲了学生也不听。只有部分院校有自己编订的理论课讲义,其他都是看自己兴趣讲授。23.7%的教师选择其它,可理解为基本不上理论课。而且通过调查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是体育院校专业的学生,理论课考试是形式。另外,理论教学课的教学时数也远未达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每学期约4学时的要求。

3.2 实践课教学现状

实践课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从调查和实际观摩课来看,在所调查的9所高职院校中,实践课内容参差不齐,其中多数院校以达标项目内容为主,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开设选项课的院校因为基本能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兴趣需要,因而课堂氛围普遍较好。

选项内容:13选项总学校数:33选项课学校数:5

从表2统计结果来看,5所院校开设的选项课内容主要为三大球和乒乓球,开设比例为100%,平均选择系数为1.52。而游泳项目由于对场地和卫生条件要求较高,经费投入也大,没有学校开设。而以跑、跳、投为主的田径项目选择系数为0,其他以行政班级为单位上课的4所院校田径项目也未开设,这说明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较以往有了很大变化,考虑到了内容的选择性和实效性。另外,少部分学校开设了网球(平均系数为0.30)、健身与健美(平均系数为0.30)、健美操和国标舞(平均系数为1.21),这充分说明部分院校在体育场地、器材、体育经费等方面有了大的改观和投入,而健身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也逐渐步入了学生课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选择上课内容,为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3.3 实践课内容是否考虑学生未来职业特点现状

表3学校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是否考虑学生未来职业特点现状(n=76)教师

表3中,63.2%的体育教师认为学校在安排体育课时未考虑到学生的未来职业特点。可以看出,学校在安排体育课程内容时未以学生为主体,未充分考虑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和未来的职业特点,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培养在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专业的劳动客观地向人体提出许多要求:如要适应紧张而单调的流水作业;要承受来自机械的振荡、噪声干扰;要经得住特殊气味、冷热空气的侵袭;要能在高、难、险的环境中担负高精细的生产工艺等,而且他们身体活动的部位、动作轨迹大多是局部的、重复的或是固定持续的。这就需要对未来的劳动人才进行必要的职业性身体训练,根据职业特点对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开展体育锻炼,使学生的生长发育与职业体能的发展提高保持同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职业特点的体育项目,以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效果。

3.4 教材使用现状

体育教材是进行体育教学的依据。由于目前没有评审合格、适合高职院校使用的统编体育教材,因此在调查的9所高职院校中使用的教材并不相同,其中有2所院校充分利用教师资源,采用合编方式编写教材,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基本沿袭了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传统,且内容的设置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未真正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

4.对策

4.1 明确体育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是既培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学校,因此要把“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融入高职体育教学中,向生存体育、娱乐体育、愉快体育的方向发展,注重生理、心理及社会的和谐统一。

4.2 审定教材内容,依据学生的未来职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

体育6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设定。高职院校在调整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尽可能的考虑到职业院校学生的未来职业特点,并采用“三自主”教学模式,开发和审定适用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丰富选项课内容。广度上要拓宽,体现出多样化和时代化;深度上,强调可接受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世界性与民族相结合,适当增加理论课教学时数,充实、扩展有关保健养生、康复等体育基础理论知识;重视有关身体锻炼原理、方法和身体评价方法等内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与锻炼,培养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4.3 与时俱进。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观

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已不适应现代职业学校的发展,我们只有敢于解放思想,审时度势,转变观念,以符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身体要求为指引,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观念为指导思想,把高职体育与其职业联系起来,把目前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身受益相结合,给高职体育正确的定位,以适应现代化高等职业学校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发展策略分析 篇5

论文摘要:体育资源是高职院校开展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然而,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软硬件设施比较落后,不利于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对高职院校体育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高职 体育资源 发展

一、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发展学校体育资源目的之一是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体育师资队伍是体育资源的核心因素,高职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通过调查,目前高职院校都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师资力量,师资建设达到了一定水平,但仍然存在体育师资高学历人才偏少,学历层次结构不合理,对教师的激励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抓好师资建设:

(1)成立师资建设委员会。学院分管体育工作的副院长任主要负责人,下设体育师资队伍领导小组,由体育部或体育教研室所在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对本学校体育师资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和分析,包括教师年龄、职称、学历以及影响体育教师发展的因素等各个要素,掌握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供依据。

(2)进行短期和长期师资建设规划。学校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增加经费投入,对师资队伍学历水平和专业技术进行培训。

(3)进一步改革教师考核、聘任制度。抛开教师考核、聘任一味谈提高待遇是不切合实际的,只有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师考核、聘任办法,才能突出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才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满意度。考核结果一定要同教师的聘任、职务晋升、岗位津贴和工资待遇密切挂钩。

二、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体育教学采用的上课模式大多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授课方式便于组织,但是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资源利用率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高职院校可以尝试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式教学采用课内、外一体化的运作方式,它是由学校管理部门的领导下,下设各种类型不同项目的单项俱乐部,各单项俱乐部有专职指导教师。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运作方法是在每个学期开始前,体育教师把个人简历、特长以及所要开始的项目挂在校园网上,学校开放这个选课系统,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上课时间以及对教师个人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由选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的愿望,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老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打破了班级和专业的`限制,使体育教学更加适应学生对体育的需要。

三、开发体育设施资源满足教学需要

影响体育教学的首要因素之一就是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要想改变资源不足的状况,我们要加强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加快高校体育场馆、器材设施建设步伐,强化政府部门对高校体育设施体育经费的投资,改善体育场馆的数量与质量。各高校要按照国家统一制定《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有关规定与要求配备体育设施。其次,充分利用校内体育场馆设施,合理地使用有限的物力和财力,购买活动体育器材,科学有效的使用。第三,充分利用大型运动会,集社会资金,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建设体育场馆,现在高校人数多,人均占有场地面积相对来说较小,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再加上资源的不足,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场地器材缺乏的状况。根据“一材多用,一材多能”的原则,充分开发现有器材的多种功能。现有器材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在用具的使用上想办法、出点子。同一块场地可以有不同的用处,不同的运动项目也可以使用同一块场地。

四、大力发展学校体育产业

学校体育产业化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将学校体育服务产品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行一体化经营的过程。学校体育走向市场已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学校体育隶属于教育这一特殊性,使其与商品经济的结合显得力不从心。同时由于体制原因、经营人才缺乏、常规建设和思想意识等原因,使得学校体育产业化道路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学校体育资源要利用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相关政策,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整合各种资源,推动、促进对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各种体育资源的共享。体育资源的发展坚持走市场化的道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对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具体措施如下:

(1)学校组建体育开发部门,或与社会力量联合成立体育文化服务公司。利用学校的师资、场馆、信息资源,按照市场方式,实行企业化管理,向社会开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向社会开放,俱乐部要广泛吸纳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组织社区居民经常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3)采取适当收费的方式,取得的经济效益一部分用作公司的运转;一部分用作场馆的保养、开发以及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教练员工资。这样既减轻了学校对体育场馆的维护费用,又补贴了教师和场地管理人员的收入,达到多方共赢的结果。

总之,高职体育工作者不仅自身要体现良好的素质,立足本职工作,把身体锻炼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还要改变传统观念,把体育的健身,健心,拼搏进取,把体育资源发展当作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问题进行关注。

参考文献:

[1]官雯蚊,对高职院校实行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4.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定位分析论文 篇6

高职院校的体育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组成体,所以反映着高职院校的文化特征,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课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必须服务于学院人才培养。高职院校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离不开高职院校的特色性。高职培养的人才类型是实用型、应用性,工作之后的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因此体育工作应引导学生除专业技能之外的综合能力的开发,包括管理、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可以利用上课学习的机会,组织班内部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直接地传输给每一个学生,初步建立职业理念,为以后做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好充分的准备。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体育物质条件的保证,来畅谈高职院校体育建设发展就成为了空谈。所谓物质条件包括体育场馆设施情况、运动器材保障情况、体育课程开展情况、体育社团运行情况、体育师资配备情况等多方面。体育场馆的运行情况包括:场馆人均占有配备是否符合《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统一标准,或高于标准的基本配备;室内体育场馆的开放情况、收费情况直接影响着场馆的使用效率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如体育场馆收费过高,学生受经济条件的制约,难以参与到室内体育活动中来。另外,部分院校为减少开支,对部分体育活动场所关闭,也严重影响着体育活动的开展。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发展策略分析 篇7

一、体育院校语文教学的特点

全国体育院校的在校学生有十几万人, 是中国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一次次站在世界体育大赛的领奖台, 为祖国赢得了无数次的荣誉, 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但与普通院校相比, 体育院校的学生及语文教学具有很多自身特点。

(一) 学生特点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这也是现在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上好课的基础。体院院校的学生, 自尊心强, 情感丰富, 看重荣誉, 拥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活力。但行为散漫, 组织性差,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他们目标就是能够在各种比赛的舞台上获取奖牌, 而轻视甚至忽略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二) 课程特点

体育院校的语文教学面对的授课对象是体育生。对于这些具有个性特点的学生, 必须探索并建立适合他们的课程体系。但目前大部分体育院校使用的语文教材与普通院校没有差异, 没有针对其个性及训练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致使学生把语文等文化课的学习看成了一种休息。

(三) 课时特点

目前体育院校采用模式是“半天文化—半天训练”的模式。与普通院校相比, 语文课程的教学时间大大缩短。同时高强度的体育训练, 使学生的课堂上显得非常疲惫, 学习效率下降。大量学生参加比赛, 也导致停课调课多有发生。上课时间短, 学习效率低, 这也成为目前体育院校语文教学必须注意的特点。

二、体育院校语文教学的问题

总体来看, 目前体育院校语文课程教学弊端主要表现在忽视体育生的个性特点, 教学策略不得当, 教学效果不明显等方面。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 没有意识到语文学习对提高自身修养和的直接作用, 以及对体育训练的间接促进价值。较之于走上领奖台捧起奖杯等, 他们意识不到语文学习对于他们的价值。在教学中就曾有多位学生问笔者:“学语文有什么用, 学得再好能拿到冠军?”正是由于以下诸多原因, 导致了目前体育院校语文教学的弊端日益明显。

(一) 照本宣科, 缺乏兴趣

有些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 套用普通学校教学模式, 逐章逐节讲授, 不针对体育院校学生特点制定出相应教学计划和授课教案;有些教师甚至认为在体育院校语文课程就是附属品, 不够重视, 在课堂教学中, 照本宣科、敷衍了事, 也导致了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 教学效果差。

(二) 无视学生, 偏离主体

有些老师觉得在体育院校, 语文教学属于体育训练的附属品。自身不重视语文教学, 同时忽视了体育学生自身的知识层次和实际水平, 上课时无视学生, 扯东谈西, 纵谈古今, 但结果往往偏离课堂, 偏离语文本体, 致使学生不知所云, 一头雾水。

(三) 脱离实际, 无实用性

语文教学在突出人文性的同时, 要突出其实用性。尤其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授课时有的放矢, 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 侧重于对其语言素养和能力的训练。但很多教师脱离学生实际情况, 致使学生毫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 缺乏调查, 互动性差

体育学生的显著特点就是活跃好动。由于教师对自身教学的不重视, 以及缺乏对体育学生全面调查研究, 在课堂上按部就班, 缺乏互动。很多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讲义不变, 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不变, 不注意调查和反馈, 不注意及时更新信息, 增加符合时代需求学生需要的新知识, 缺乏互动, 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体育院校语文教学的策略

体育院校的语文教学, 不能套用普通学校的课程教学模式, 必须采用符合体育学生自身实际的教学策略。针对体院院校语文课程和学生的特点, 我们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六大策略。

(一) 指导学习策略

体育院校语文教学学时少, 时间短, 不能像普通学校一样, 授课教师要突出指导学习策略,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需要教师充分利用上课时间, 告诉学生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对其提出学习目标, 设置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并通过作业等方式对所提出问题进行考查。譬如让学生设计因此获奖感言等。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 学会提高语文能力的方法, 正所谓“授人以鱼, 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 则终身受用不尽。”

(二) 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策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分层, 一是教学内容分层。体育学生来源比较复杂, 在年龄上参差不齐, 在知识层次上参差不齐。授课时可以按照知识层次进行, 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对同一班级授课内容也需要进行分层教学, 区分开精讲、略讲、不讲、提示、自学等方面内容, 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三) 凸显应用策略

语文教学对体育院校学生的直接作用就是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授课时应该坚持实用性。尽可能多提供给学生语言表达机会和沟通交流的平台, 提高其语言素养和人文修养, 着重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授课时也要注重语言策略的使用, 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 讨论研究策略

由于体育院校学生具有活泼好动, 好胜心强等特点。教师在授课中设计好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实际问题, 作为讨论内容, 让学生融于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案设计上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劳动, 并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如果教学讨论涉及的是与自身相关的问题, 学生们将显示出极大的积极性和热情。在讨论中, 学生掌握了语文知识, 提高了学习兴趣, 并可以提出学习中的新问题和困惑, 从而使教学相长。

(五) 强化监督策略

体育院校教学中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学生出勤率低, 原因众多, 如训练、伤病或外出参加比赛等。对于一些伤病等客观原因无法正常出勤者令当别论, 但对于以各种虚假理由无故不不出勤者, 必须强化监督, 严格考勤和请假制度。强化监督措施还包括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的问题或作业进行监督, 及时进行沟通、督促、检查, 统筹考虑。

(六) 互动评估策略

笔者发现, 很多教师的语文授课教案几十年一成不变, 忽视教学效果的反馈和体育生的个体差异。实际上, 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班级、不同年龄学生中教学效果并不相同。这就要求必须注意教学评估和反馈。评估要多方面综合进行, 包括教师自身评估、学生评估和学校督导评估。通过评估互动, 根据存在问题及时改进教学计划或调整教学内容, 有的放矢, 以取得更好教学效果。

四、结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 体育院校的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体育生的个性特点和语文课程特点, 精心组织教学, 付出更多时间进行教案设计, 克服目前教学存在的弊端, 综合运用多种策略, 体现语文教学的本真,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在良好的学术和求知氛围中点燃学生的热情之火,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摘要:语文作为体育院校的基础和必修课程, 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有着重要作用。但在目前教学中, 学生个性特点的忽视, 不恰当的教学策略, 导致学生缺乏兴趣, 缺乏学习的能动性, 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文章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体育院校语文课程的特点, 具体探讨了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弊端, 并提出了相应的六大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体育院校,教学策略,弊端

参考文献

[1]潘懋之.高等教育若干问题[J].大学教学, 1983 (11) .

[2]徐溪.语文“兴趣教学”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7, (S1) .

[3]马康寿.兴趣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探讨[J].才智, 2011, (20) .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发展策略分析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存在问题 改进策略

体育是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增强学生体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院校虽然也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但它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与普通高校或中专学校也有很大区别,要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但是由于受教学理念、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和具体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落后

高职院校大多由中专升级而来,学校普遍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认为体育教学无非就是带领学生进行锻炼而已。因此,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是原来的中专教学模式,教学思想守旧,完全没有考虑到现在的教学主体已经变成了观念和意识超前的90后,教学内容已不适合90后的心理特点。教学时仍然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学习,训练项目也是按照教师的规定进行。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缺乏应有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对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不利。

(二)师资力量不足

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面临招生压力,因此学校对师资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大,忽视对教师的培训和知识的更新,致使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而对体育教学更是引不起足够的重视,教师自身的体育技能不能完全胜任体育教学工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有效解决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教师知识水平不高,对其他专业的知识了解不多,又没有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知识的更新,对当前新出现的体育项目没有深入了解,再加上有些教师缺乏教学责任心,在教学中有应付现象,因此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育素养的提升。

(三)对学生缺乏科学的评价

受应试教育影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利。在体育教学中更是如此,由于学校、教师、学生本身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教师对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很少进行评价,即使进行评价也是简单地说说而已,根本起不到有效评价的作用,更别说通过教师的评价促使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这样对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积累知识和提升体育技能都非常不利。

二、改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开展体育教学对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十分有利,为更好地学习知识提供健康的身体、奠定坚定的基础,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时期是学生积累知识和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并且学生有很大的学习压力,如果不加强体育锻炼就不能保证学生有健康的身体进行学习。因此,学校必须对体育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学生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开展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更好地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体育理论、掌握体育技能和运动技巧,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对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以确保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学习文化知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来,从而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改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体育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体育教学中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关心、关爱、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赢得学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适合学生的体育项目。同时教师要积极营造和谐的体育氛围,给学生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体育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课的课堂就是操场和运动场地,如果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合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对课堂组织形式进行创新,采用新颖的形式开展体育教学,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如,把游戏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把体育技能和游戏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进行游戏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

(三)加大师资力量投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要想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在从外部引进优秀体育教师、不断扩大教师队伍的同时,要加强对本校体育教师的培训,通过教师间的交流、到其他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到专业院校进行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四)改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从学生的平时出勤、常规表现以及是否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

总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体育教学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论文 篇9

体育课程是高职学生学习阶段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加强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有效使学生强健体魄,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文化学习水平。

教师通过运用趣味性教学,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水平。

当然,体育课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抗压力,这对高职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马上就要进入到社会岗位中,在就业过程中可定会遇到很多挫折,而体育课程中的相关活动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抗压力,使学生能够勇敢面对所遇到的磨难,并承受住生活中的压力。

所以,趣味性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趣味性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使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高体育教学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受挫力和意志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加合格的人才。

2、探析如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正确运用趣味性教学

2.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体育兴趣性

在现代化教学方式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不只是文化课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体育教学,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图像、声像特点,将体育理论知识用立体的画面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活动的兴趣。

例如足球教学,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团队中各个组员的位置讲解清楚,使学生对岗位职责一目了然,更好的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不仅能够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还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2.2、组织竞技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竞技比赛是极具吸引力的,教师要适当利用高职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体育竞技比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使学生从根本上培养对体育活动的热情,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竞技体育的利与弊,合理组织竞技比赛。

例如乒乓球,教师在运用趣味性教学时,要使学生正确认识到竞技体育的精神,在竞赛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对竞赛结果要公平公正的去评价,激励落败的同学再接再厉,同时为胜利的同学表示认可,与此同时,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大增。

2.3、运用语言艺术,激发体育兴趣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语言的指导,尤其是在体育理论教学中,体育理论相对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趣味性教学,用形象具体的语言来表达体育理论,增强了体育理论知识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

总之,趣味性教学对高职体育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要正确合理的运用趣味性教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健康发展。

3、解析趣味性教学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发展现状以及改进建议

3.1、发展现状

(1)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参与度较弱:高职学生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中,养成了呆板沉闷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运趣味性教学时,学生难以参与到趣味性课堂中,束缚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导致趣味性教学无法顺利实施。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发展策略分析 篇10

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文中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海事与港航学院0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分析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作 者:徐超 杨伟莹 练崇权 CHU Chao YANG Wei-ying LIAN Chong-quan 作者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800刊 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COMMUNICATIONS POLYTECHNIC年,卷(期):8(4)分类号:G718.5关键词:金融危机 高职院校 毕业生就业 问题 对策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 篇11

(一)受竞技体育影响过重的教材体系

当前,我国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全面提高、发展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我们的体育教材从小学到大学,竞技运动内容占有很大的比例。但同时又有很多奇怪的现象:作为运动项目的素材非常有限,小学教、中学有、大学还在学的重复的教材内容比比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也多是这样,而且受我国传统体育教育思想、前苏联体育理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把运动技能和竞技技术的传授当作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全部,把本应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身体活动能力媒介的体育变成了一切为了掌握、发展技术和“竞技比赛”。同时,对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考核中,又过分地强调正式比赛式的标准化与规范性。这样的教材体系,导致了教师为技术而教,学生为技术而学,不约而同地把体育爱好者教学的目标定于“技术”二字上,严重地忽略了全体学生全面身体活动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二)忽略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

由于教材是以竞技运动为中心进行组织和编排的,因此,就决定了我国体育教学大多是以“传技”为基本模式的。既然是传技,就会把掌握技术的快、慢、好、坏看作教与学的最终目的,并把它作为评价、考核的唯一标准。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主体对象是身心素质具有很大差异的学生,他们是未来的职业技术人员,学好自己的职业技术是他们唯一的目标,因此,学生对体育重视程度、热爱程度有很大差异。学生不可能在同一学时、同一运动项目中学会、掌握同一技术水平。很可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不会、学不好、或根本不想学。那些身体条件较好的同学早已掌握了的技术动作,无形之中,在同一技术标尺的衡量下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部分学生在屡屡失败后失去了学习体育的兴趣和信心,产生了学习体育根本没用的看法,使部分学生在没有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之前就远远地离开了体育。

(三)沉闷、呆板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大部分是动态操作,非静态的学习。因此,教学方法的最大失败莫过于“整齐划一”、“一刀切”。由于高职院校的体育设施不齐全、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及我们的一些教师受传统教法的影响下,使体育教学还停留在“步伐一致”、“一刀切”的教法上,不重视学生个体的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课堂上学生无任何快乐可言,对体育课学生只是按学校规定不得不上。这种教学方法的后果就是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倦、反感、直至放弃体育学习。试想,一个从青少年时期就已十分厌恶的东西,能对其本身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终身去实践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四)重运动知识技能教学轻体育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

这种现象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尤为突出。“三基”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更为宽泛的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授也是不可缺少的。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对“什么是体育”,“体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育与人的身心健康的关系”,“体育发展趋势”,“国外体育”等文化知识的传授显然是个十分薄弱的环卫。于是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学了,也练了,但不知学的练的是什么,学了练了有什么用,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考试及格。这也是我国广大高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就没有形成体育意识,而终身体育意识更为淡薄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让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改造教材

我们应遵循继承与发展结合的原则,依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及学生年龄特征,对纷繁众多的知识技能做结构化处理,对教材尽量删繁就简,保留其中最典型、最有价值的内容。所谓最典型、最有价值的内容,需具有如下特点: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原理容易掌握、理解;有较高的目前和长远的健身价值;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总之,在教材的编选上,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具体地讲,也就要充分考虑学生身体的、技能的、心理的、文化的、娱乐的需要。注意吸纳娱乐、健身项目,进一步加大学生自选教材比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教材中适当吸纳如跳绳、踢毽子、健身舞、旱冰、拔河、武术等娱乐性较强又简单易学的项目。这些项目的选入加上原有教材中已占有一定的比例的自选教材,可以让学生在选项目中有更大的自由性,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

(二)适应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教学模式

1多层次多目标模式

多层次、多目标模式突出体育教学的全体性,把学生间显著的个体差异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法的出发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多层次教学。当然,在层次的划分上,一个学生一个目标是不现实的。把学生分成几个身体条件接近、相似的群体、集团、小组等分目标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宜的目标,并使他们明确地知道:只要自己达到这个目标,就是成功者。各种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时有了自己的明确目标,而这种目标经过自己的努力一旦实现时,就会体会到成功的极大乐趣。目前,一些体育老师正在实践的“集团”、“分层次”等教学即属此模式范畴。

2“目前与长远并重”模式

体育教学的宏观任务有两个:一是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增强体质,提高思想品德,以保证健康地学习与生活,二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技能、能力、意识和习惯。“目前与长远并重”模式便是据此提出的。这种模式要求在教学中,按大纲的要求,在学好主教材的同时,占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或游戏(一项或几项)。教师可进行具体指导,从该项目的文化内涵,到简单的技能、比赛规则。通过较长时间的“玩”练,使学生掌握一种或几种感兴趣的可以长期从事的运动项目。既提高了身体活动能力,又具备了体育娱乐能力。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熟知多种运动项目和游戏,否则就不能胜任。

3“显性与隐性相融合”模式

体育课上向学生传授“三基”,教会学生一些技术、技能,发展身体素质是完全正确的、必要的。但这只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半,另一半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考虑不多,研究不够,实践更少。“显性与隐性相融”模式可完整地完成全部任务。即在向学生传授“三基”完成“显性”任务的同时,完成学生智慧的开发、良好情感的体验、体会运动的乐趣、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的人格的“隐性”任务。这种模式可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的“全面性”,真正实现“启智、求知、调心、育人、健身”的教学目标。从理论上讲,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教学模式,一些老师正在从“成功体育”、“快乐体育”等的实践上逐渐充实、完善这种模式。

(三)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时,教师应提出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参考,使其择优而行,以适应学生因身高、体重、智力、运动动机、运动经历不同而造成的显著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充分的运动,在生理上获得快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都能学到新知识,并在技术上有所提高。

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尊重学生的创造欲望。不必过分强调行动一致,提倡“形散神不散”。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就允许学生创造性地理解、练习动作,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抒发不同感受。

注重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获得,艺术地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运动中与老师、同伴相处得和睦、快乐,使学生既喜欢体育,又喜欢体育课,更喜欢体育老师。

三未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倡导“终身体育”与“快乐体育”是未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主流

终身体育是未来体育的主流,全面发展学生必须有坚实的身体基础,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的一生过程来看,终身体育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在学校接受教育阶段和步入社会后阶段,二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互为影响,对人的身体心理,健康与否的影响是很大的。学生进入学校必须接受体育教育,也是身体素质发展的最好时期,体育课教育要以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活动能力和习惯为主思想,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刻意的追求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使其与体育产生浓厚的感情,对体育活动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欲望。这种结果能使学生对体育产生良好的反应,达到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近期阶段”效应。有了阶段效应,即使学生步入社会,从事了自己的职业,也面临几十年的工作时间,他们仍将一如既往把体育锻炼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至终生。这样便导致了“长远阶段”效应。“长远阶段”的效应受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是“近期阶段效应”可持续发展的结果,因此“近期阶段效应”与“长远阶段效应”要有效结合,“终身体育”的基础在学校,产生长远的效益是校外。“快乐体育”是将运动中的内在乐趣作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思想。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运动价值在于从事运动本身,在于从事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快乐和喜悦的体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特别是对体育的综合性认识,这种意识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通过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引导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与强烈心理欲望,使之在运动中追求和发展体格健壮和身心健康,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

就发展的眼光而言,未来的体育教学会发生很大变化,进入21世纪通过因特网和多媒体设备接受教育已是非常可能。人们能在因特网上的知识中遨游,接受全球的教育,去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体育知识也能在网上获得。利用网上获得知识、资料来培养兴趣爱好、进行锻炼、学习技能、发展身体、增进健康。这样学校体育课的形式,教学的内容将有很大的改变,学生上体育课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课,到时课的形式不一定以固定班级出现,班级将被打乱,甚至可以跨年级选择课,由于学生能在网上获得知识,一些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事先了解,所以教师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教学可以变为老师主要在各个站点进行教学辅导,这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要受到挑战。改变学生“奴隶式”接受教育变为可能。但不管科技如何发达,体育这门课永远不会淘汰,体育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是其它德育、智育、美育、劳育都不能代替的。

总之,未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将使高职教育更充满生机和活力,未来的高职教育也必将给中国21世纪的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发展策略分析 篇12

(一) 教学内容不实际

很多高职院校根本没有开设关于应用写作这个重要的课程, 还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相关的课程, 但是教学内容并不实际, 也不符合学生的需要。不但让学生觉得空洞、枯燥, 甚至根本不实用。课堂上教师根本没有根据岗位的需要以及实际情况来进行授课, 更缺乏实际针对性, 也因此, 学生也对应用写作课程失去了一定的兴趣。

(二) 教学方式单一

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当的单一, 而且缺乏创意, 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的方法, 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这样也使得学生无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外, 教师根本没有对教学的方式进行改革, 甚至还在采用“结构、格式加练习”的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 教学观念落后

如今,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大力的发展, 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只重视技术的培养, 不注重基础课程。也有一部分教师, 认为基础课程是可有可无的, 甚至没必要开设, 因此也没有培养学生应用写作的能力, 导致学生缺乏一些基础性的能力, 无法适应岗位的需要。

二、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起源于上个世纪中期, 它既研究了教学的现象问题, 又揭示了教学的一般规律, 同时也利用这些规律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教学又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指有效率, 也就是指教学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第二是指有效验, 这指的是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吻合, 也指的是教学活动有没有达成教学的本来目的。第三是指有效能, 也就是学生获得的知识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的应用。只有完全的实现了这三点, 才能够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

三、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 有效教学理论的构想

首先要设定教学的目标, 根据高职院校应用写作的基本特点来进行。既要传授理论知识, 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应用写作的理论知识, 再学会用合适的文体来进行写作。而且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 还必须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核心教学理念, 从而打破过去的以知识本位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比如, 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新闻写作的方法时, 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新闻文体的概念以及理论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消息、通讯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 从而促使他们学到写作的格式以及写作的技巧, 大大地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其次, 在进行授课的时候, 还要将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起来, 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写作的能力。思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在实际教学当中, 教师要以写作结构、写作语言为重点, 再结合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讲申论写作这一堂课的时候, 必须得让学生了解申论考试的核心是公务员的思维方式, 而且三个最基本的环节必须要能够贯通, 也就是说, 对资料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一定要进行合理而严密阐述。此外, 教师还可以布置作业, 让学生对常用的公文模式、公文结构进行套写, 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水平。

最后, 学校还应该将写作能力、职业能力、人文素养进行有效的结合, 帮助学生形成职业素养与健全的人格。另外,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还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 不能将应用文的写作作为一种工具, 仅仅只关注其形式和结构, 还要多多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四、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 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

应用写作课程必须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 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写作理论知识, 这样才能合理的运用文体来进行写作。但是教师在上课之前, 应该精心的设计教学内容, 不能抱有敷衍和应付的心理, 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教学环节。另外还要将应用文的教学与日常生活、日常工作相联系, 如果是专业文种, 那么更应该与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相联系, 如果是英文专业的学生, 应该增加一些关于外贸类应用文的课程, 如果是文秘专业的学生, 则应该增加一些办公室专用文书的课程, 这样才能使课程更加具有实用性。

(二) 在授课中加入实例

应用文的写作也应该增加一些案例, 这样能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实际情况, 面对复杂的问题, 能够及时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写成文字。比如, 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经济合同的时候, 可以充分的参考《经济三十分》、《今日说法》中的一些内容, 从而使学生能够按照典范来进行规范的写作。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必须适可而止, 不能过分强调典范的作用, 否则容易起到不好的作用。

(三) 进行实地写作训练

最后, 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写作训练, 也就是开放性的实训模式。在实际授课中, 教师既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习写作, 也可以设置、模拟情境, 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提高写作能力, 并且将这项能力运用到生活和工作当中。

五、总结与体会

应用写作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专业素质、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的应用写作教师, 除了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外, 还要及时的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加以改进。只有这样, 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媛.试论高校应用写作有效教学理论和实施策略[J].凯里学院学报, 2013 (1) :147-150.

[2]彭燕利.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培养中职学生语文能力[J].教育艺术, 2012 (5) :24-25.

[3]张建春.论应用写作课程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8 (4) :-.

[4]叶玉梅.高职高专应用写作有效教学的多元策略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上, 2009 (11) :79-80.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探析 篇13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探析

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积极、愉快、自主参与体育锻炼,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明显的区别.其教学模式可分为教学型、拓展型和应用型.

作 者:付鹏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417000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英文刊名: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80关键词:体育教学模式 俱乐部 分类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发展策略分析 篇14

一、创新教育以及体育教学

创新教育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研究的,主要就是研究个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成果之一,其主要内涵就是以人为本,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方法到目前来讲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各个定义都有许多共同点,例如体育教学不是老师单独的讲授而是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就要求老师生动的讲述体育活动的技巧和方法,并且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且逐渐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二、创新思维对体育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的必然发展思路,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更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的人格特征。体育教育能提高情趣、陶冶情操,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开发智力、促进智育,都有很深沉的默化作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品质都能起到其独特的作用,体育教育是一种很独特的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美感。在研究、探索、改革和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方法上,大大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积极实现高职体育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体育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发展

体育教学的两大重点是技能和体能,由于他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也就不同了。思维起源于某中疑惑,迷乱或怀疑。思维的发生不是依据普遍的原则,而是由某种事物作为诱因而发生。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即操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以动作思维为主要特征,就是指学生在身体练习过程中通过思维决定采取相应的动作。所以创新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深入细致的观察。只有在学会一定技能的基础上才能有可能进行创新。第二步就是尽可能把学过的同类技术技能进行归纳和总结。这一个步也就是“默”的过程,“默”是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家盖叫天先生针对自己的练功实践总结的精练,是我在读《盖叫天传》中受到了启发,形象思维与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记忆和回忆动作有很多帮助。他解释道:背是记忆,记住了;默是在记的基础上进了一步,也就是创新。盖先生“把形象留在思维中和把思维形象化”这一论述道破了形象思维的过程和形象思维的意义与形象思维的价值。例如:在学习不同套路的健美操、徒手操、武术拳术等,学生就会遇上同一动作名称,而表现形式不同。这就需要他们进行回忆、归纳、总结。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和差异之处。这样就产生了类似经验,就可能出现新生事物。发挥想象,进行创新当然是第三步。有了类似的经验,就可以发展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

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善于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是各种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体育教学有其特殊的一面,它拥有时空特征、身体活动等特征,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运动过程中能激活人的大脑,使人的思维活动处于良性状态。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以最简捷的方法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告诉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和多种角度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在体能方面创新就需要提高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素质我们就得做以下几件事情。第一,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第二,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三,重复性练习和坚强意志。重复性练习是提高身体素质成绩的重要手段,也是掌握和巩固动作技术技能的重要方法及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必要手段。提高身体素质的成绩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的,需要练习者长期的坚持锻炼。体能的创新不仅要有锻炼身体的习惯,也要有坚强的意志。从而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良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转变而改变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涉及体能、生理、心理、保健、卫生、环境保护、营养等多学科,充分体现了跨学科与综合性的特点,新课程更利于学生健康意识和健康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必将开设新的体育教学项目,这就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随之转变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学技能,提高教育队伍的师资力量,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以适应新的专业技能发展的需求。可针对劳动强度和损伤特点加强对应身体肌肉和肢体的训练,开设体育保健教学,如运动处方、疲劳的恢复调整、劳动损伤与预防、体育与休闲等。发展职业技能的身体素质,应有预见地开展职业性运动生理机能补偿与职业病防治教学,使学生逐渐适应并增强职业体能,让体育运动与体育保健伴随学生终身。

参考文献:

[1] 徐宏俐.自主创新开放式體育教学实施效果的分析与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1期

[2]王维明.体育教学方法浅谈[J].当代体育科技,2012,(4):43-45.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发展策略分析 篇15

1 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1.1 体育锻炼的意识薄弱

由于高职院校体育教育除了学习必要的大纲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通过在校的二、三年学习以后, 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及身体素质, 马上上岗便可顶岗工作, 速见成效。这些方面都要求学生大力锻炼身体, 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每个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主, 因为体育锻炼也会涉及一些体力方面的锻炼, 他们不喜欢吃苦。另外, 现在的高职院校以及学生都比较偏向于重视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育, 觉得相对体育教育而言, 学好专业才是更能立足于社会的, 他们认为体育锻炼只是平时业余有空才做的事情, 这对体育锻炼的薄弱意识都严重影响和阻碍了体育教育的发展。

1.2 课外体育器材的陈旧

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 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而在现实工作中, 由于场地、设备、教师的水平等条件所限, 就不能让场地的器材得到大力改善和创新。但是, 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 倘若一周、半个月乃至一个月都不对体育活动器材进行创新与更换的话, 学生就会觉得无趣、乏味、没有新鲜感等而厌倦上体育课。所以, 院校要想尽一切办法投资去满足学生的需求, 最好是让体育场地都具有健身房的体育器材, 让学生能多锻炼身体, 而不用花钱去健身俱乐部锻炼身体, 让学生喜欢的不同项目的体育器材都能在学校得到充分的应用, 才能更有利于体育教育的有效实施。

1.3 课堂纪律存在新问题, 考核制度不全面

部分院校在体育成绩上的考核评估还沿袭着传统的以分数作为考察学生是否努力的标准, 却不在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是否进步, 也不在意课堂的纪律如何, 学生是否在努力进行体育锻炼, 是否跟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关, 考试中的一些项目就需要考虑到身体素质方面的原因, 如“投掷铅球”在这一项目活动中, 每个学生都存在体质差异, 有的学生体质较差, 倘若与其它体质较好的学生的考核要求是一样的, 那么注定了会失败, 所以多注重平时课堂的纪律问题, 重视学生的进步与努力的程度, 让考核评估向全面化发展。

2 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2.1 要培养长期锻炼身体的爱好及体育教育意识

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一门课程, 而且还是延至日后的习惯、爱好, 在学校多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拥有健康而强健的体魄, 为以后出生社会打下基础, 为社会做贡献。在走进社会以后, 进行体育锻炼就可以为日后进入老年期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 所以培养长期锻炼身体的爱好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来说绝对是有益无害的。

大部分人认为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 体育课程仅是锻炼身体而已, 就会有“我身体好, 无需锻炼”的想法, 却不知体育课堂不仅仅是锻炼身体, 还是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的意识, 提高他们的思想素养。例如打篮球倘若不团结只依靠个人力量在篮球比赛中势必会被淘汰出局。所以体育在教育过程中, 应结合教育的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因素在编制过程中都考虑到育人教学。

2.2 要不断地更新场地器材

体育课程要求不要局限在理论知识上, 学生要多进行场地上的体育锻炼, 一成不变的体育器材已经不能满学生们追求的欲望了。因此, 体育教师费劲心思的去设计场地上应开展什么样的体育活动, 应该使用什么样的体育器材, 多变的场地和器材不仅能让学生大开眼界, 而且能增强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 让学生们自由发挥, 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枯燥局面。另外, 可以按照学生的提议来进行体育活动, 从而形成课堂内容丰富多彩、生动的理想效果。

2.3 注重课堂上的新纪律问题, 完善考核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范的纪律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课堂秩序, 没有完善的考核制度来维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 体育教育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和实施。评价一节体育课纪律质量的好坏在于学生能否在规定的课堂时间范围内完成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 能否提高教育水平与质量、能否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最终能够得到大大地改善, 况且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好奇心都比较重, 容易出现“一颗老鼠屎扰乱一锅饭”的现象, 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大惊小怪, 引起骚动。就要针对这些情况完善考核制度, 达到“动而不乱、静而不死”的最佳课堂学习状态。

2.4 要指导学习课本理论, 树立“健康至上”的思想

体育课程的编制是以“健康至上”为指导思想来进行编制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增强学生的体能体质和拥有一个精力旺盛的身体, 为学习知识和以后工作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品德教育都能都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

2.5 要关注学生“心理”, 达到健康教学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说的是人的性格, 所以性格是可以通过后期的努力逐步改变的。虽然有些东西是天生所决定的, 是我们所不能改变的, 这些学生因为先天的一些缺陷或者身体素质差而自卑, 导致心理素质差, 不能参加或者完成体育项目。教师们应该去教育和激励他们进行体育锻炼, 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及承受挫折的能力, 告诉他们“胜不骄败不妥”的道理。

3 结语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应当基于现状去打破传统教育的死板, 同时, 教师要不断反思, 大胆创新, 让学生能领会到在体育课堂里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能, 展示自己的天赋, 真正走上活学活用的道路, 为学生在即将踏上社会之际能够从体育中学到更多对自己身体健康有实质作用的东西。

参考文献

[1]赵聪.低碳经济下我国体育产业绿色发展趋向[J].商业时代, 2011 (18) .

[2]马瑛, 罗良忠.我国体育产业资本运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 2011 (7) .

上一篇: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下一篇:高中生学习方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