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国家助学金认定问题及对策

2022-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高校助学金概况

随着高校扩招, 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尤其我校地处民族地区, 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牧区, 目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40%贫困学生就学问题已经成为学校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国家从2007年起, 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建立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优化教育结构, 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视。

2.在评定国家助学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评定标准难以统一

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客观标准量化。多数高校认定贫困生是根据贫困证明, 以及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消费情况进行认定。因生源地的不同, 各地区的经济水平、消费水平差异较大, 标准也就不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对学生开具的贫困证明又缺乏有效的鉴别, 因而贫困证明也就难以如实地反映学生家庭的经济水平。

2.2 助学金评定过程缺失公正

2007 年以来, 由于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比例增大, 从而使国家资助的名额超过了实际家庭较贫困的学生的数量, 而多出的名额就促使一部分原本不贫困的学生加入到了申请之列, 引起很多同学“明争暗斗”, 在评议小组同学中拉选票等弊端, 有些学生甚至为了获得资助不惜假造贫困证明, 造成部分学生的道德观、诚信观缺失。

2.3 滋生依赖心理, 助长不劳而获思想

目前我国高校资助体系从总体上以无偿资助为主、有偿资助为辅的助学体系, 容易使学生的权利与义务脱节, 进一步刺激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 增加了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难度。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 只谈享受的权利, 不尽因此而产生的义务;只有获得, 没有付出, 助长了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和依赖思想, 从而导致缺乏积极主动解决困难的精神, 缺乏对党和政府资助的感恩心态, 认为得到资助是理所应当, 不懂得回报社会、勤奋学习、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助人为乐。

2.4 后续追踪机制不完善

部分学生拿到了国家助学金之后, 迫于面子问题, 拿出一部分助学金用于请客吃饭, 甚至购买高档化妆品、手机、电脑等奢侈商品, 甚至在校外租房, 过“二人世界”等。这不但违背了国家发放助学金的初衷, 也容易引起其他未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同学产生不满情绪。

3.完善高校助学金评定工作的建议

3.1 提出明确的建档条件和标准, 把好资格审查关

贫困生申请建档的条件包括必须条件和排除条件。必须条件将目前高校学生家庭致贫的主要因素进行罗列, 具备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建立贫困生档案排除条件, 要包括与贫困生的消费水平明显不符的所有消费行为。贫困学生申请建档资格的审查应该在辅导员的参与下进行, 可以通过审阅申请人申请表及相关证明, 与同班同学特别是同宿舍同学以个别谈话的方式了解申请人日常生活消费情况, 与申请人家庭所在地的相关机构和单位联系对申请人所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核实。

3.2 个别群体要调研走访, 处理好公示与申诉事宜处理

对于一些特殊性的指标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消费支出情况、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等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家庭实际经济状况。在班级评议及投票结束后, 班级同学中对符合建档必要条件的学生存在建档排除条件的, 可以书面形式向辅导员、系部、学院提出异议, 由学院核实后, 根据核实的结果进行处理, 并将处理结果进行反馈。

3.3 转换目前高校的贫困生资助模式

资助工作中要加大国家助学贷款推进力度和奖学金奖励力度, 进一步拓展勤工助学岗位, 在国家完善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基础上应该逐步取消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措施, 使高校的资助体系实现权利与义务对等, 避免非贫困生免费搭车现象, 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效率, 改变“免费午餐”资助方式, 形成以助学贷款为主, 勤工助学、助学金、奖学金为辅的资助体系, 逐步缩减无偿资助, 支持有创新精神的贫困生在坚持“实事求是、可持续、易推广、参与式”的项目原则下, 组织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 通过活动来提高贫困生的造血功能。

3.4 开展诚信、爱心教育

开展诚信教育,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采取切实措施对学生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通过教育, 引导需要资助的学生一定要大胆提出来, 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实事求是, 客观陈述家庭经济状况, 从而使高校降低认定贫困生成本, 提高认定效率。

小结

高校贫困生认定难点主要在于界定标准的确定和认定过程的公正等方面, 学生对公示制的质疑、贫困生的“忌贫”倾向、“假”贫困生争夺济困资源客观上又加大了认定难度。通过对学生生活费用支出、家庭人均年收入, 加强调查贫困生实际生活状况技能素质、心理特征等以进一步识别贫困生, 理顺各方主体职责, 注重提升学生自立能力, 加消费观念引导, 教育学生诚信做人, 从而不断完善贫困生认定和资助体系, 可有效认定贫困生。

摘要:高校贫困生认定难点主要在于界定标准不统一、认定过程缺失公正、后续追踪机制不完善等方面, 加之对学生对公示制的质疑、“忌贫”倾向、“假”贫困生争夺资源加大了认定难度。通过对学生生活费用支出、家庭人均年收入, 加强调查贫困生实际生活状况技能素质、心理特征等, 进一步识别贫困生, 理顺各方主体职责, 注重提升学生自立能力, 加消费观念引导, 教育学生诚信做人, 从而不断完善贫困生认定和资助体系, 可有效认定贫困生。

关键词:助学金,贫困生,认定,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姜旭萍, 丁桂兰, 方杏村.国家奖助学金评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前沿, 2009 (05)

[2] 周春生, 王珊.高校助学金政策实施效果的探讨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 (05)

[3] 黄璜, 秦明, 龙银成.浅析当前高校国家助学金评定及发放的影响[J].科技导刊, 2009 (19)

[4] 赵甫刚.高校国家助学金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 2009 (09)

上一篇:高校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研究下一篇:中国地域主义建筑中集体记忆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