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然而, 近年来大学校园屡出血案, 马加爵、药家鑫等一个个让人记忆沉痛的名字, 引起了社会对大学生犯罪的关注。有调查显示近几年, 青少年犯罪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上升到了70%~80%, 其中大学生犯罪已上升到17%。有关统计资料还表明, 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违法犯罪占高校总人数的1.2 6%, 大学生犯罪目前有增长趋势。[1]因此, 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已经刻不容缓。

1 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1.1 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大学生认为, 自己以后不从事与法律相关的工作, 学不学法无所谓。也有部分大学生持“学法无用论”, 在他们看来, 法律是吓唬老百姓的, 即便是懂了法又有什么用?“八字衙门向南开, 有理无钱莫进来。”现实中, “权大于法”、“钱大于法”的现象层出不穷?在这些错误意识和观念的支配下,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越来越淡薄。

1.2 缺乏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目前, 我国的教育重心仍是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几乎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即使进入了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设一门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方面, 受课时限制, 教师无法将法律知识深刻的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 大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公共课的学习。因此, 大学生们不能将所学的法律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对一些法律现象难以形成正确的法律观点, 遇到纠纷不能正确分析处理, 甚至作出错误的判断, 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2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2.1 自身原因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然而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 能否妥善处理生理心理问题, 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大学生思想不成熟, 看待问题比较偏激, 部分学生在价值取舍上表现出功利性。根据调查, 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占38.57%, 已形成心理疾患需专门治疗的达12.15%。[2]马加爵、药家鑫就是典型的因不能承受来自自身和外界的压力, 不能妥善处理与同学, 与他人的关系而做出犯罪行为的悲剧人物。另一方面, 大学生缺乏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 而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的公共课重视不够, 学生都是为了考试而被动学习, 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2.2 学校原因

高校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法制教育观念不正确, 法制教育课程安排不近合理, 缺乏对大学生的实践训练。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良莠不齐, 难以形成对大学生的专业指导, 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依法治校的氛围不浓, 缺乏对大学生的法律环境熏陶。

2.3 家庭原因

父母的法律意识不强, 对子女形成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大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父母, 他们深受中国传统“人治”的影响, 再看到权力、金钱、关系对法律侵害的不良现象, 往往会产生在中国, 权力、金钱、关系比法律更重要的法律意识。碰上违法犯罪问题, 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用权、钱、关系来搞定, 而不是依法办事。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很可能是消极片面的。

3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3.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法律修养。首先, 应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让大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提高心理素质;其次,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引导大学生开发潜能, 完善人格, 全面提高和发展自己, 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应变能力, 学会处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从而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3.2 转变教育观念, 摆正法制教育的位置

高校应加强法律基础课程建设, 转变教学观念, 积极拓展法制教育水平。法律基础课是高校系统传播法律知识的主渠道, 所以发挥好法律基础课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要增大法律基础课的课时量,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 采用案例教学法, 精选典型的与大学生生活接近的案例, 以案说法、以案解法、法案结合来组织教学, 并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 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从而达到掌握法律知识, 提高法律意识的目的。最后, 创新校园普法工作的形式, 实现环境育人。结合校园文化活动, 把法律意识的培养渗透到各种活动中。

3.3 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不良的家庭教育将会严重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这就要求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 知法守法, 举止文明。同时, 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教育子女, 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比如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 积极与子女进行沟通并掌握子女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 给子女及时的关爱和指导, 排解他们思想上的症结, 纠正他们行为上的偏差, 限制他们不正当的物质需求。使子女在亲情关爱之下, 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形成健康的人格, 增强抵制外界消极因素的抵抗能力。

4 结语

我国著名法理学家孙国华指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不可能自发地形成, 而必须有意识地培养。”[3]所以应当把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当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内容, 把课堂作为主阵地。通过丰富法制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扩展法制教育渠道、推进法洽课程改革, 构建有效实践环节等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 把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作为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路径。

摘要:大学生犯罪时有发生, 且呈上升趋势。充分暴露出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剖析, 进而提出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措施及途径, 减少大学生犯罪。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途径

参考文献

[1] 康树华.青少年犯罪与治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0.

[2] 庄菁.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 2007 (8) .

[3] 孙国华.法学基础理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8:212.

上一篇: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下一篇:公路路基施工中过湿土的施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