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推荐15篇)

浅谈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篇1

够发表自己的想法了.3培养学生坚强的自信品格

克雷洛夫说过:”现实是比岸,理想是比岸,行动则是河流的桥梁.”所以,我认为在信心教育中要增强学生的吃苦意识.信心教育不仅是学生战胜过去的过程,而且也是他们自己现在的过程.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老师正如同那不灭的航灯一样,不仅要给学生渡过河的勇气,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只有克服困难,才能顺利到达比岸,这才是信心教育的最终目的.4在班级管理中使学生体验自信。

为了开展班级工作,我在班干部队伍中选拔了五名大胆负责、组织能力强、威信高、成绩好的班干部,每周每个干部个之值日一天。当我把想法告诉他们时,他们就犹豫着:“我怕自己不行,怕同学不听我的。”“只要你们自己坚定信心,就一定能成功,你们干敢试试吗?”就这样,他们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每天都要向我汇报情况,有时还给我出主意,当参谋,令人欣喜的是,值日干部工作认真负责,使我班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进步。同时,小干部们对自己有了信心,体验到了成功地喜悦,工作更加努力了。

5扶持后进生,从自信起步。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信心教育也不能只强调整体性,还应在整体推进中结合个体特征因材施教。一年两度的学期末操行鉴定,是我们对不同学生进行信心教育的较好途径。

我以充满情感,激励性的语言努力寻求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奋发进取。学生从老师饱含希望亲切的评语中,感受到老师一片诚挚 ,自觉地增强了成长的信念。

在辅导后进生时,首先要做的不是教会他们所缺的指示,而是要在不伤害它们自尊心,不让他们失去自信心的前提下,东芝疫情,小织毅力,他们的思想就转变了,学习也能上来了。

我曾教过的一个学生,学习差,整天不离人,表情呆滞,情绪低沉,对自己没有信心。怎么帮助呢?批评吧?你不批评,他还不理你呢;批评,效果更糟。我对它采用“微笑外交”。给他以亲切关怀,平易近人之感。我找他谈心,耐心帮助他分析学习吃力的原因;鼓励他相信自己,并知道他先从最容易的基础知识开始,由浅入深。我还让办理的小干部主动关心她,帮助他。他来找我问问题,无论怎么简单我都要鼓励她。说这是他的一个进步,坚持下去,一定会出成效。此后,他学习劲头比以前更足了,自信是他和同学们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浅谈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篇2

一、激发学生的猜想欲望

物理学本身就是在不断的猜想和验证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原子物理和天体力学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大胆猜想和不断完善。“万有引力定律”的诞生就是牛顿美妙猜想和严密推理的结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充分联系物理学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猜想欲望。比如,在讲“光的本性说”时,教师要有意识地体现这样的研究方向: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猜想;根据光的衍射和干涉形象,惠更斯认为光是一种跟声波相似的机械波,提出了光的“波动说”猜想;后来,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猜想,被赫兹所验证;再后来,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又提出了光的“光子说”猜想;最后,德布罗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猜想。又如,在讲原子结构时,体现这样的思维方向: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的“西瓜模型”猜想;后来被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所否定,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猜想;由于“核式结构模型”有与电磁波理论相抵触的地方,波尔提出了“原子结构的量子化”猜想,使原子结构模型得到了完善。又如,海王星的发现也是以猜想的形式提出,后来由柏林天文台观测证实的;在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之后,“电能生磁,磁能生电吗?”法拉第就是在这样的猜想下,经过十年的实验探究,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样的讲解,既有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从而激发起学生猜想的欲望。还让学生明白,哪怕就是错误的猜想,也同样会对问题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诱发学生的猜想动机

人对问题的猜想动机本来与生俱有,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对所遇到的事物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但在学习中则不然,由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压抑,老师说啥就是啥,不敢或者很少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猜想。我们从学生的答卷中经常发现,选择题不选,计算题留白卷,这不能不说是因为学生的猜想意识太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诱发学生的猜想动机,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学生进行猜想,学生的猜想往往会出乎教师的意料: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与速度大小有关,可能与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还可能猜想到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的材料有关,与物体的密度有关等等。又如,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学生猜想;在探究电容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学生猜想。在某些练习题的完成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猜想。比如,将一根刚性细绳一端悬挂,另一端栓一小球,再把小球拉至与悬点水平的位置(细绳被拉直)静止释放,在小球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怎样变化?小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怎样变化?小球在竖直方向的速度怎样变化?这些问题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是很容易猜想到正确结果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做诱发学生猜想动机的有心人,对教材中的猜想因素深入挖掘,不断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

三、提高学生的猜想效度

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的过程,是对头脑中已存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加工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猜想效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没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猜想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处处留心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对于书本上的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充分的理解和掌握。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猜想方法。如:类比猜想法、联系猜想法、归纳猜想法、逆向猜想法、对比猜想法等等。由于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实验器材、学生经验和认知水平等条件的限制,教师在诱发学生猜想动机的同时,还应适当引导其猜想方向。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运用正确的猜想方法,就能提高其猜想效度,发展其猜想思维。

四、呵护学生的猜想热情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好奇心受到了极大的抑制,他们的猜想空间也非常狭窄。开始时,学生往往不敢猜想。一方面,由于他们习惯了老师说什么是什么;另一方面,他们怕自己说错了,受到老师的指责或同学的嘲笑。这时,教师的评价就尤为重要了,不管他们的猜测是否准确合理,教师都要持肯定的态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猜想结果,即使是牛顿、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都难免犯错,甚至会多次出错。让学生明白,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热情地听取学生的设想和建议,并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笔者猜想:学生在经过多次错误猜想后,定会尝到正确猜想的喜悦。

浅谈对学生歌唱自信心能力的培养 篇3

音乐本就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学生接纳并由衷热爱这门艺术,那么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渴望,则是艺术的艺术。学生毕竟也是人,虽然他们的经历少,但是他们有自己的需求、兴趣和愿望,有他们自己的主观意识。我们在设计教育方案,组织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每个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以最大的兴趣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对学习感到满足、渴求与自豪,这样便可以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创设情景、引导参与

音乐课有其自身的特点,每首歌曲都有其自身的音乐情境。例如,《共青团团歌》体现出激动豪迈的情景,《娃哈哈》体现出欢快喜悦的情景,而《小背篓》又让人感觉到内心平和静谧。[1]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求,设计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言语描述,画面重现,声音渲染,扮演感悟,设置问题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例如,在《小乌鸦爱妈妈》的教学中,可以先引入一篇小故事,通过这样的导言使学生情不自禁的置身于情境中。

2.开展竞赛,激发兴趣

针对学生好胜、自尊心强、有荣誉感这一心理特点,课堂上教師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来满足学生内心渴望成功的需求。 [2]竞赛的模式有很多:可以是学生和学生的较量,也可以是学生对老师的挑战;既可以是男生女生之间的比拼,也可以是以小组形式展开的竞争。这些竞赛可以以独唱、合唱的形式进行,也可以以表演唱的形式展开;或者要求接口唱,或者要求编词唱。总而言之,教师必须根据歌曲的具体内容,设计教学流程,用竞赛的方式挖掘学生的深层潜能,使学生爱上唱歌,爱上音乐课。

3.分层激进,体验成功

歌唱教学没有死板的教学的模式,其是多元化的,具有灵活性的,需要教师自行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可以根据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来设计不同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真正做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众所周知,十个手指长短不一,这就好比一个班的学生,也不可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运用正确的指导方式:对于一些自信心较强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绘声绘色地演唱歌曲;对于一些不能独立完成歌唱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先背诵歌词,然后尝试大声地演唱歌曲;而对于一些本来就惧怕唱歌,难以开口唱歌的学生,则可以只要求他们唱准节奏和音高即可。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逐步认识自我,认识到自己也能够完美的演唱歌曲。这样,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能够激发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潜能,使一部分对唱歌缺乏信心的学生,逐渐树立起歌唱的信心,感受到歌唱时的轻松愉悦,从而使他们由衷的热爱上音乐这门课程。

二、情感依托,增强自信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可以说情感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它具有引发、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3]

1.营造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

教师在与学生接触时,保持平等和谐的心理态度,不能总是用高姿态、摆老师架子来与学生相处,会造成一种“猫鼠效应”。[4]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微笑服务,我们为何不能将微笑带进课堂呢?老师对学生面带笑容,娓娓道来,这样可以大大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老师更容易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唱歌。教师还可以运用教学内容,适当开一些小玩笑,或引入与课堂相关的话题,让学生有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力和自信心是与师生情感息息相关的。

2.加强主动亲切的相互交流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际交往、情感沟通的过程,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教学是不可分割的。在唱歌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按自己的主观意志设计教学并按部就班地教完每一首歌,那他就大错特错,他的教学是失败的。我们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眼神、表情,及时发现问题,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或热情的语言、真挚的爱心帮助学生,使学生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建立起信心。

3.引入权变式评价

权变理论①认为,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不相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景的原则和方法。那么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应该大力推行权变式评价,即因个体的不同而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它既能给“感觉良好”的学生带来自尊心,更能渐渐树立“感觉稍差”学生的自信心。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性格差异、兴趣不一、智力发展的不同,应采取针对性的评价方式,同一方式在不同学生的身上产生的效果是迥然不同的。例如:不能经常对能力较差的学生说“你不行”,“你的答案错极了”等伤害性的语句,相反,如果他们回答对了问题,教师应夸奖他们“你有进步了”,“只要你努力,你会更好的”,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只需要简单的说一句“好”,“不错”就可以了,无需进行过多奖励,以免学生自信心膨胀,而对于胆小害羞的学生,教师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当众鼓励他们,如“其实你的嗓音很不错,要是声音能大一点就更完美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和内在潜能。

4.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个孩子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②倡导,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不是单纯的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更主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自身修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可是在实践中,教师往往关爱一些歌唱水准较高,乐理知识掌握较好,爱自我表现的“好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是这类“好学生”,上台表演的是这类“好学生”,大部分学生则成为这类“好学生”的“衬托品”,结果这些“好学生”因为常常被老师关注而越来越优秀,对自己也越来越充满信心。其实所有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教师为何不多关注一下那些胆小、内向、害羞、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学生呢?如果教师更多地把美好的笑容献给他们,更多地把深切的关怀留给他们,把无私的呵护赠给他们,用实际行动来感染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唱歌方面的优点和特长,并且渐渐能够主动表现自己,使他们在音乐课上踊跃出活跃的身影。

浅谈对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篇4

小学数学

浅谈对小学生创

新意识的培养

醴陵市嘉树中学 刘璋

***

浅谈对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从创设宽松氛围、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利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得到成功体验等方面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数学课堂 创新意识 宽松氛围 联系生活 巧用方法成功体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已紧迫地摆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有创新的潜能。因此立足主体,呵护童心,张扬创新灵性,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旋律。

一、宽松氛围——张扬创新灵性的前提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情绪、动机、意志等时常是处于波动状态。教学中是否有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心理安全与情感的保障,最佳的学习不可能产生,只有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才能为创新提供一个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轻松愉快、和谐宽容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会稳定心情,自然投入,积极创新。

首先要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和“自卑感”,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大部分同学对数学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我们要经常用商量的口吻与他们进行交流:如“谁想说”、“谁愿意说说”、“我认为”、“我可以这样”„„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让学生敢于发言、善于发言。我们还可以在讲解和示范时,故意讲错,写错某些地方,看谁

能发现就表扬谁,从而点燃起他们心中自信的火花。

我想学生最不愉快的回忆恐怕就是学习上的失败。我们要设法让他们时时感受到关怀、尊重、理解和信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教学中多用“X X X你真棒!”“你真行!再来一次”等,用鼓励法、示范法让他们打开心扉,自由表现。当学生在探索与创新过程中碰到困难时,我们要积极地帮助他们,及时“扶一扶”、适时“点一点”,鼓励他们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有意识地培养其坚强、积极的创新精神。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创设出学生自由、民主、独立的活动空间,使数学课的课堂真正地充满轻松快乐,焕发创新活力。

二、联系生活——张扬创新灵性的基础

学生的数学教学更应该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际入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在教学生认识元、角、分票值后,结合生活实际,模拟乘公共汽车,老师当售票员,学生当乘客,要求学生分层次买票:A层学生自己拿钱买票;B层的学生在我们的提示下拿钱买票;C层的学生在我们的帮助下拿钱买票。又模拟在商店里购物,老师当营业员,学生当顾客,A层学生自己拿钱买所需物品;B层学生拿好钱买指定物品:C层学生在我们的帮助下拿好钱买指定物品。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在数学课上学到了生活中实用的东西,突出了数学的实用性。

三、巧用方法——张扬创新灵性的关键

小学生的注意力极不稳定,容易为一些其他刺激所吸引,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大约只有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积极地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注意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如在教学中运用反复、强化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的方法,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和运用多媒体教学,都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在数学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巩固“图形的认识”一课,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图形的特征,会在老师指导下用学具画出图形的基础上,我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一只美丽的蝴蝶、一条可爱的小鱼、一辆急驶的火车等,渐渐的产生变形,变成了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组成的组合图形,接着,我又出示了小汽车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小汽车的身体可以用什么图形表示?小汽车的车灯、轮子可以用什么图形表示?小汽车的窗可以用什么图形表示?让学生分组研究讨论,用学过的图形画出“小汽车”。通过多媒体教学,同学们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力,画出了不同的汽车组合图形。

四、成功体验——张扬创新灵性的保证

成功感是学生在主动参与某种活动后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学生们潜意识里都有“作成功学习者”的愿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

悦,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在设计问题时要有难易之分,并能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他们创设不同的表现机会,让人人参与“想”的过程,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方式,让人人有表达自己想法的“说”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自我交流的过程,无论是优秀生、中层生还是后进生都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和创造力。

教育是—种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实践证明,创新不是某些人的专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可待开发的创新能力。以上尝试,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仅仅是个开头,前进的道路上必定困难重重。但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坚信前景会是美好而光明的。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篇5

自信是我们每个人“人格结构中”的本质因素,是一个人感受自己的方式,包括了自己对自己接受的态度,自己对自己尊重的程度。

自信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采取自觉行动的心理动力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心理品质,是成功的关键。但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而儿童时期是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大量研究表明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自信,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营造“我能行”的自我表现氛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活动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活动过程是学生的潜能双向对象化的过程。因为人有联合他人的倾向,在和他人的交往状态中,有一种比个人更丰富的感觉,更能发展自己的自然禀赋。因此,我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营造“我能行”的自我表现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

学生往往由于自己表现的机会少,而产生胆小的心理,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而缺少自信心,不敢展现自己,针对这种心理,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发现自我,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大胆健康向上的心理。如我常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办小报比赛、辩论比赛等。前不久,我班学生自己组织了一场“打电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会。辩论前,正、反双方收集了大量有利于自己的资料,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辩手上场,辩论会正式开始了,只听正、反双方辩手各执一词,滔滔不绝。我惊讶地发现正方三辩是平时不善言辞的李娟,我想:正方怎么会派她出场,这不是明摆着要输给对方吗?正在这时,我听到她说:“请问对方辩友,假如打电脑没有益处,为什么目前世界己进入网络时代?又为什么会有人说:不懂电脑的人是21世纪的新文盲?”顿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为她喝彩„„辩论会越辩越激烈,双方辩手都有上乘表现。课后,我夸李娟:“你真行!”她满脸兴奋地说:“谢谢老师。我们什么时间再开辩论会?我相信自己会表现得更好。”这个事例说明: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2、让学生学会善于竞争,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良好的竞争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有信心,就会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就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的最好办法是激励。教师可以开展“找优点”等活动,让学生找自己的优点,找别人的优点,了解自己也有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树立“我能行”的积极进取精神。

我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干部轮换,每个愿意为班集体服务的学生都可以上台发表自己的“执政纲领”,竞争上岗,最后“优者上岗”。通过这种形式上岗的学生有正确的竞争态度,充分相信自己,干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自信心很强。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自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心理体验的获得与巩固需要有外部信息的不断刺激。小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尚处在被动阶段,要让其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自觉行为,除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外,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超越自我,掌握自信的方法是关键。

1、学会正确评价自我。“我能行”与“我不行”,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而“我不行”正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失去的是成功的生要支柱——自信。引导学生克服“我不行”的错误评价,正确认识自我,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可以首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我否定的内容;其次,让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自我否定;最后让学生采取积极行动,变自我否定为自我肯定,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2、学会赏识自我。

帮助孩子获得自我认识和自我认同是孩子产生自信心的基础。只有当孩子充分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知道自己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自信才会产生。因此,我经常用赏识的目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有原则的、艺术的表扬调动他们内在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星期五无批评日”和召开班队讨论会“说说我的优点”或“说说他的优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使他们始终感到“我能行”。上学期,我班新从外地转入一位女生,特别腼腆,性格内向,有一次学校组织竖笛队,音乐老师选中她,要她参加,谁知她躲在一边哭个不停,无论谁劝都不出来。我问她:“你想参加吗?”她点点头,我再问她:“那你哭什么?”她哭得更厉害了,我告诉她:“老师喜欢有话就说的好孩子。”停顿了好半天,她才抽噎地说:“我„„不会„„吹竖笛。”明白原因后,我安慰她,叫她别哭,我说:“你不会吹没关系,老师请个同学教你,你愿意学吗?”她连连点头,于是我请住在她家附近的一位认真负责的女同学抽空教她。过了没多久,一天,她满脸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会吹竖笛了。”我摸着她的头说:“是吗?你真能干,这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我真为你高兴。”当天我在课堂上对全班同学说:“刘梦婕同学真不错,能在短时间内学会吹竖笛,我们为她的进步表示祝贺。”顿时课堂上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看见她高兴得满脸通红。后来,我又多次发现她的优点及时表扬。现在,这位女生的性格有了很大变化,不再腼腆,不再胆怯了,还经常主动帮助同学,并经常听到她说:“我能行”。

3、学会鼓励成功

心理学家盖滋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特别是注意鼓励学困生,对他们身上哪怕微小的闪光点,也要及时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迈开自信的脚步。

4、学会自我暗示

针对自己自信心不足的弱点,选择与自信心有关的名言警句或有激励作用的语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暗示和勉励自己,从而获得自信心,敢于面向困难,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三、协调家庭教育的影响,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表明,学生在无窘迫的环境中心情舒畅,学习兴趣和热情容易激发,能主动轻松地接受外界的刺激;而在紧张、心理负担重的氛围中,容易产生高度焦虑和自卑情绪,对外界的刺激产生排斥。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都需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1、教师可通过家庭联系本、家访、电话、家长座谈会等多种途径与家长密切联系,使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共同培养学生健康的自信心。

2、教师要提醒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不能过高或过急,更不能采取粗暴的手段,否则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3、教师要协助家长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成功欲。

浅谈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篇6

新乡市第36中学何国庆

摘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观念、自强自立的主体观等被重新提上了日程。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能力,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践行能力;

二、运用群体激励和榜样激励的力量,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

三、创设自主管理环境,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力;

四、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 自主 管理 发展

在我们日常的学校教育管理中常常形成无“人”的现象,全面发展的教育转化为片面地追求文化知识;最应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成为技能的演练场;管理者只重视任务的完成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忽视了人的情感需要。于是我们看到了许多不应看到的现象:学生的道德滑坡,责任感、使命感淡化,以自我为中心,自主能力的缺失。所以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是改进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素质教育以提高民族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在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占有重要地位,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以及保证的作用。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按照培养“四有”新人的方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要求相比较,还存在差距,德育的实效性不高,德育的时代性不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观念、效益观念、正当的个人观、自强自立的主体观、等被重新提上了日程。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为自己的教育负责,教育学生做好在未来生活的准备。那么何为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呢?

自主管理就是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班级学生实行的自治。而自主管理的主体是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是管理的参谋者、指导者。学生自治和直接参与班级教育教学管理的探索不仅是加快学校民主管理进程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益的重要手段,更是一种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策略。构建“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第一要件是转变班主任、任课教师的传统观念,大胆放手,切实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任,真正实行学生“自主管理”。

自主发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主动学习、内化和主动发展,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当然学生的发展,不仅是指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而且还包括个性心理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那么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能力,应该如何展开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践行能力

1、“善引导”——引导学生学会自警、自诫、自励,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1)在长廊、宿舍挂上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各教室张挂“操守要求”,形成无声的提示;

(2)学校制订各年级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各班级制订班规班训,强化自觉的意识;

(3)各班级可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教育,创造浓厚的氛围;

(4)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榜样,树立鲜活的典范。

2、“重活动”——走出传统的“灌输”型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培养品德。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课外活动、手工作品比赛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品德,以体验促内化,以精神升华促进道德自我完善。

3、“扬特长”——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开设阅读课等多种选修课、开发手工劳技等校本课程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科目或综合实践活动,从中培养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才能,陶冶活泼向上、勇于克服困难、敢

于接受挑战的心理素质。

二、运用群体激励和榜样激励的力量,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

1、充分运用班集体的群体激励力量。开展了“学风先进班”、“良好精神风貌班”、“卫生先进班”等评比活动,强化了集体的荣誉感,激活了班集体以及学生个体的自主性。

2、充分运用个体的榜样激励力量。除了以各种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教育学生之外,更注重挖掘学生身边的先进榜样。在每学年进行“校园十佳学生”评选活动中,营造出来的“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气氛,让许多学生在羡慕别人荣誉的同时也默默地给自己定下了具体的奋斗目标,从而促进了自主能力的形成。

三、创设自主管理环境,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力

1、营造激励学生自主管理的氛围。在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观念上,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张扬学生的个性为目的,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培养能力和发展自我。在学校的环境营建方面,从硬件设施、人文氛围到文化建设都能让学生受到感染,让他们在每时每刻的熏陶中唤起自主管理的意识。

2、创设体现学生自主管理的工作环境。

(1)培养一支能够实行自主管理的学生干部队伍。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干部。

(2)实行班级自主管理。班级管理建立起“常任班委与学生轮流当值”的管理模式。

(3)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等组织机构的自主管理功能。,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舞台。

(4)建设一个立体化的学生活动体系。构建成由学校、年级、班级等三个层次组成的活动体系,展现学生自主管理的风采。

3、建立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形成的督导机制。建立起层级管理及全员责任制的督导机制:校长直接负责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决策功能,政教处发挥调控功能,德育研究小组发挥参谋功能,班主任发挥组织功能。通过建立和落实各项管理和评价制度,运用检查、指导、总结、交流等手段,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四、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评价体系

1、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学校校规,让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有纲可循、有规可依。

2、建立学生自我评价机制

(1)观察自己的行为表现;

(2)自我反省,通过自我观察获得的结果,或参照他人的评价结论,检查自己的表现;

(3)确定自我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判;

(4)进行自我强化,提出发展目标;

(5)填写“学生德育自我评价表”和“学生成长记录”本。

通过上述的自我评价活动,让学生逐渐学会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反思,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调控、自我修正、自我完善。

3、建立全方位的评价制度

实行评价工程、制定班级工作规程和考核评比细则,科学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做到有章可循。这些制度包括先进年级评价制度,班风先进班评价制度,学风先进班评价制度,各班学生操行量化评分制度,行为规范先进班评价制度,校园十佳、优秀学生的评选制度等。

4、建立促进各项制度不断趋向合理、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

定期组织师生进行讨论,广泛收集意见,使各项评价制度不断趋向合理和完善。工作之初先调查学生原有自主管理方面的情况,接着对学生进行渐进教育,即行为习惯发展性养成教育,变“他律”为“自律”,再到“律他”,化外在的约束为内在的需要。成立以“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为宗旨的自我教育管理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按照“规范加特色”,“继承与创新”的德育思路,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然后总结学生在参加一些生活自理和学校日常管理的态度及成效经验,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建立和完善学生成长档案、素质发展档案,使学生发展性评价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这样就有利于工作的展开,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

培养人的工作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学生行为习惯能力的培养更是一项系统工程,以上仅是个人的拙见,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点燃学生自主教育火花》

《当代教育热点——学生自主管理》

《构建学生自主管理的新模式》

《路,让学生自己走--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初探》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研究》

《学生自主管理的设想》

浅谈对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

作者:何国庆

单位:新乡市第三十六中学

浅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篇7

一、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 我们主要通过观察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审美感知能力进行培养, 在教学中, 教师要会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 由不动的事物转变为动态的事物。从外在形式美到体验内心精神美的角度, 不断地对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再现教学情境, 增加课文生动的感染力, 使学生动用多种视觉感受, 提高审美能力。如在观察形式美时, 学生通过感觉器官感受色彩、音乐、芳香的美妙, 由静态的事物进行联想到动态的事物的美丽, 充满活力的美。

二、以情让学生陶冶性情感知审美

审美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通过美的事物, 使得人的心理产生共鸣, 激发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陶冶了情操, 用情触动人的情感,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做法。

1. 以情动情。

文章蕴含着感情, 在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时, 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将课本中的情感进行利用, 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让学生的心灵情感自然地融入课文中, 如在讲授《岳阳楼记》一文时[1], 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吸引学生,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洞庭湖的美丽风光, 激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使他“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悠扬自得, 其乐无穷, 这就是美的魅力。然后, 在讲美的同时点出目前现在旅游的人经常破坏岳阳楼的美, 糟蹋美。这时候, 话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大家举例说明破坏的例子。这样通过这样的话题, 学生们熟知的话题, 大家积极踊跃的发言, 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使得那些不参与课堂的学生也主动参与进来, 达到人人都在学习参与课堂, 不断提高对语文的教学效率。同时学生的情感也在不断的提升, 由漠视课堂转变为喜欢参与, 融入自己的情感区看待任何的问题, 不断培养他们的美育和道德情感。

2. 联想生情。

在审美的过程中, 学生的情感都很饱满, 喜悦、悲伤、激奋的感情充满着心灵, 作为教师, 只要对此进行正确地点拔, 学生的思维就能产生很多的联想, 对文中的字眼联想到很多其他的方面, 将美融合在自己的心灵世界中, 达到阅读和情感的统一。

三、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感知审美

在语文教学中, 审美教育和所处的情境和学生们的心情有很重要的关系, 所以,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就要通过创设美好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在接受审美教育了。

1. 精选审美切入点。

语文本身就具有着美的特性, 是一本美育读本, 如果课文中的人物、事情及事物, 只是直观的形象, 而不能通过学生的阅读, 在脑中变成有生命的物质, 那就无法谈审美教育了[2], 因此, 对审美的切入点的选择还是尤为重要的。选择好了, 不仅能传授知识, 同时也能渗透审美教育。如朱自清将《荷塘月色》中的荷花、荷叶比喻为“亭亭的舞女的裙”、像“明珠”、像“星星”, 犹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些贴切的比喻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唤醒学生的想象, 学生看到这些字眼, 就能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感受、品味这其中的美妙之处。甚至还会联想到其他的美好的东西, 从作者朱自清小时候生活的环境来体会作者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作品, 作者从小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当时社会政治的腐朽, 人们处在水生火热之中, 他对这一的现实社会, 非常憎恨, 心中憧憬着祥和宁静的生活, 由此, 不禁想起了这美妙的诗句, 用色彩艳丽, 状态娇美的事物, 来比喻荷花, 同时将自己的期望寄托在这种美好的事物中, 以荷花为本体, 使用了“比喻”修辞, 创造了艺术的情境, 产生情感互动的艺术效果, 达到了让读者通过阅读自己的文章, 就能体会自己当时的心境, 进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体会作者深沉的内涵。

2. 创设审美气氛。

语文教师是课堂上的主要引导者, 身临其境的气氛的创设则显得很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能运用生动、亲切得体的语言, 创造一种让学生彷如如见其人, 如睹其物, 如临其境的审美氛围。在这种学习气氛下, 学生的情感被激发, 产生强烈的精神享受欲望。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 让学生进行各种角色的扮演, 更能表现文字中的情感世界。

四、运用想象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师在审美教学中, 要依据不同的课文, 多角度的对能够进行想象的话题加以强化, 如我们学习的《孔雀东南飞》一文时, 通过设置几个问题, 让学生去运用想象感受主人公刘兰芝的容貌、体形以及风度的美丽。以及刘兰芝和焦之间的恋情, 他们的性格特征等, 让学生带着问题直接与作品对话, 不断加以创造想象, 体味作品的美。从深层次体会课文中作者写作的意图和蕴含隐藏的情感, 通过想象将这些隐含的内容表现出来, 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 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语文文章, 喜欢上语文课, 不断提高对语文这门课的学习。

总之, 通过以上的分析,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美, 欣赏美, 分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 主动去探求美, 创造美。产生情感互动的艺术效果, 达到了让读者通过阅读自己的文章, 在教学中, 教师做到这些, 对于美育的教育的教育也就达到了成功的一半, 对不断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也有所增长。

摘要:新课程特别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一方面的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 要将其作为一项任务去实施。本文从可操作层面上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探究, 对课堂教学中的应该采取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以期提供实践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罗祖良.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30) .

[2]唐瑜敏.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小教研究) , 2010, (11)

浅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篇8

经验。

一、提倡阅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对学生不但要求“学会”,而且要求“会学”,现在的学是为了将来的“自学”。在教学中必须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阅读前教师可以提出几个关键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通过阅读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如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中,要把“参加”“质量总和”“反应前”“反应后”作为重点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定律的理解,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无论是否有老师,学生都能通过自学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提问解答,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化学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说,可行的措施有:(1)让学生描述一下演示实验中的重点现象;(2)实验时让学生介绍实验仪器、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也可以预测实验的现象,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和结论;(3)在习题讲解、试卷讲评过程中让学生讲解原因;对试卷中做错的题进行分析出错的原因及如何正确解析等。学生具备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在今后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能充分表达出学生的所思所想。

三、讨论、争论、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采用学生讨论的方法,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例如,讲到《原子的结构》这一节时,提出问题“原子是一个实心的球体吗?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原子带电吗?”然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讨论时,就会有争论,在争论时,他必须寻找让人信服的理由,才能说服对方,他就会动脑子,看课本,分析、歸纳。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能有效克服讲授式教学、灌输式教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弊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四、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在教学中,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时,提出质疑“难道只能用实验室的仪器才能制取氧气吗?生活中没有替代品吗?”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来制作实验的装置。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强调自己的作品要与众不同,但要符合实验要求。通过收集学生的作品,发现形式多种多样。试管有的是用学生爱吃的棒棒冰管代替的,有的是钢笔、油笔的笔管,有的是葡萄糖酸钙的瓶子,有的是塑料扫帚的扫帚把等等。当一件件作品摆在你的面前时,你不得不惊叹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只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创造空间,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总之,教师的教学要有所突破,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而化学教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要认真动脑,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途径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一个不断创新的人。教师具备了这些能力以后,在教学中就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

浅谈对聋生情感的培养 篇9

浅谈对聋生情感的培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它可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正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增加或负向价值的减少所产生的情感,如愉快、信任、感激、庆幸等;负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减少或负向价值的增加所产生的情感,如痛苦、鄙视、仇恨、嫉妒等.

作 者:朱燕 作者单位:沿河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刊 名:贵州教育英文刊名:GUIZHOU EDUCATION年,卷(期):“”(22)分类号:G76关键词:

浅谈对美术高考生的培养措施 篇10

【摘要】美术高考生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如何做到既尊重并鼓励好学生个性化发展,又能成功迈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难关,这是美术专业教师共同的难题。本文从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夯实基础、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等教学原则与规律出发,希望对做好美术高考生教学与培养进行一些简要探讨。

【关键词】高中 美术高考生 教学 培养;

一、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强扭的瓜不甜”,如果学生本身对美术没有什么兴趣,即使幸运地考取了美术院校,将来的发展也会比较困难。而做为一名美术教师而言,我们常常都要面对的是出于各种学习目的的美术高考生,特别是对于直奔高考而来的学生,想办法提高其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并长久地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这是我们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繁重而艰巨。

这样,我们就要尽量改变长久以来强迫、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机械、僵化的应试教学模式与纯粹适应高考的教学内容,这样一味地讲给学生听,学生很难有兴趣。所以,老师可以尽量采取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用趣味性引导学生去接受知识。如在教学中,一幅作品如果单从其比例、结构、明暗、虚实、色彩等元素出发分析美术作品,学生很快就感觉乏味,失去兴趣。这样就需要老师多动脑筋,用创新性思维来处理好枯燥的教学内容,如讲达•芬奇的作品时加入达•芬奇画蛋、蒙娜丽莎的迷人神秘微笑等生动精彩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也可以在讲解语言上下功夫,设计精彩的导入言语,幽默风趣、妙语如珠的讲解

“金无足赤,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美术高考生尤其如此,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来根据美术高考教学大纲及学生报考专业来制定教学计划,应要照顾好学生间的个性差异与不同兴趣爱好,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长期以来由于受高考的重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跨过独木桥,美术高考生教学不避直接染上功利色彩,一切以美术院校高考评分标准为标准统一的评分依据。学生学习的目标就是如何去研究并适应不同院校的“画风”,模仿其绘画“路子”,以便获得这些高等院校的认可,教师在判断作品好坏时也就以考试要求作为惟一评价标准,简单地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或优或良或差),长此以往对学生个性自由发展是一种严重的限制,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艺术的生命是讲究“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与“求同存异”的,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明确指明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实就是鼓励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较好的施展平台。所以做为高中美术专业教师,我们应该明白高考固然重要,但仅仅为适应考试而学习,不是对学生最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浅谈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篇11

一、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反思

教学中在提出学习任务时,就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在记忆中搜索、反思以前所学的类似的内容、类似的情境、类似的方法,从而猜想本课内容。例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学生掌握了通过拼、移、转化的方法去思考,在后续的《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的学习过程中,只要引导学生反思上节课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回顾中迁移,在反思中猜想,轻而易举地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反思的优势所在,乐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反思,有利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

二、在探究活动中提倡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利用学习错误,及时引发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而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不仅理清了思路、巩固了知识,还发展了思维能力,通过自己的反思,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

三、在出现错误后及时反思

在学生解题发生错误时,教师不能包办错题分析,可以留足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反思错误形成的原因,由此得到启示,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上,可以给出这样一道练习题:“做一个不带盖的正方体铁盒,棱长15厘米,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受了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影响,许多学生求的还是6个面的面积,他们往往还没有意识到解法是错误的。我问:你们有什么想法吗?很快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把无盖的正方体当成有盖的正方体来算了。”另有学生说:“我是受了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影响,没有看清要求就套用公式计算了。”其他学生听了频频点头。我接着请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解法进行反思,有哪些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好?从而讨论得出无盖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5。我并没有因此满足,接着让学生思考这道题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甲说:“以后做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把题目意思看清楚。”学生乙说:“不能因为课上教了什么,做作业时就不动脑筋地照课上学的去搬。”……学生们一个个若有所悟,这么深奥的道理在几分钟之内学生就体验到了。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苦口婆心地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可收效甚微,而经学生自己反思得到的体会,必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在经验总结时培养反思

在数学教学活动结束后,通过交流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结论的合理性,让学生在反思中“提炼”方法,学会学习。在反思中自我评估,自我修改,从而反思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自己又是如何学习的。?例如在《圆柱体的认识》一课中,认识了圆柱体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方式、策略三个层面进行反思,这样的过程追溯必将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层”走向“深入”,由“草率”迈向“成熟”,由“被动”转向“主动”。

浅谈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2

关键词:兴趣,英语学习,课堂气氛,情感交流,培养能力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在教学中立足于课本内容设计一些能激发情趣的活动形式, 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为出发点来进行教学,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趣味活动的学习已经成为学生们愿学、爱学、乐学、善学的形式, 这种趣味活动性的学习形式, 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又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式的灌输性教学困境, 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 在课堂教学时, 不妨进行一番换位思考, 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 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 很积极地进行语言输出, 让学生自己体会学习英语、利用英语的兴趣。比如, 我每学期都会让学生设计一节课, 他们会把这节课安排的重点突出, 难易程度适中, 课堂气氛活跃。能达到听、说、读、写、译几方面的锻炼。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重视师生情感交流

⒈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要素, 即真诚、接受和理解。罗杰斯认为, 教师的态度, 即在师生人际关系中教师对学生所持的态度, 决定着学生是积极的学习者, 还是被强制学习的“囚徒”。为了创造具有真诚、接受、理解三要素的师生人际关系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自由表达”与“自由参与”中, 逐步达到自我实现,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澄清他们想要学习什么; 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 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意义; 维持一个健康的学习过程的心理氛围。因此, 教师应多与学生合作, 分享学生成长的过程并与学生共同成长。只有通过教与学的合作, 师生才能相互尊重, 相互信任, 相互支持, 学生才能在一个宽松的氛围和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在一个合作的集体中, 互相学习, 互相沟通, 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 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爱, 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 变成了“我们”的关系, 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甚至与学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姐妹兄弟般的融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跟老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 使教师与学生取得心灵的沟通, 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 分担挫折的烦恼, 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三、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

坚持每天的“Free talk”。在校尽量让学生更多接触英语, 使用英语。在每一节课的开始, 请一名同学用英语讲一个故事, 这样既锻炼该同学的口语, 也锻炼了其他同学的听力, 有时也可以找同学翻译, 让所有的同学都能了解故事的内容。我常对学生说: “学习英语, 一定要大胆说, 大声地说”我要求学生见到老师用英语打招呼, 进办公室前说“May I come in?”……刚开始许多学生不敢说, 我便带头说, 主动用英语和学生打招呼, 课后还尽可能与学生用英语聊天, 如How are you? Where does your father work? How old are you? ……要求同学们经常说“Thank you”“Not at all.”“Good morning”“Good bye! ”等。学生听多了自然也就会说, 说多了就会流利,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激情,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用多种评价手段, 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 对学生的表现要多运用鼓励性评价, 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鼓励。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 采用宽容式和严格式两种处理方式。当以交流为目的时, 采取宽容式; 当以语法学习为目的时, 就采取严格式, 这样宽严结合, 既保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又有利于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经常采用此法。如: 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 应说“Very good”, “Excellent”, “You did a good job”; 当他们回答错误时, 老师不应批评, 而应说“Don’t lose heart, You will make progress in the future. ”, “Come on”。

把英语教学寓于游戏之中。例如学习有关人体部位的单词后, 为了强化记忆, 我说“Touch your face”, “Touch your nose”等等, 同学们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再如利用首尾相接的办法进行说单词。即第一个人说“pen”结尾的字母是“N”, 第二个人就要以“N”为开头的字母“nice”, 这样以此类推, 不得重复, 这种方法, 能使学生同意动脑筋参与, 气氛热烈, 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去。这种新的学习观的形成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激发创造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长知识, 开拓视野, 发展特长。我校每学年的第二学期都要举办英语口语比赛活动, 以学年为单位, 在活动中, 学生依据现有水平来完成比赛中所规定的任务。如猜词———用英语解释, 介绍班级情况, 自编短剧, 抢答等几个环节。比赛当场亮分, 比赛结束, 颁发奖品。比赛活动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学习兴趣对英语教学有着巨大的影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有助于教师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吸收和理解教学内容的效果。通过兴趣的培养, 发挥其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必然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为学生学好英语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13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力量

景宁县第一实验小学 叶旭瑛 (0578)5084361 5982102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众多心理素质中,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国外一些心理学家跟踪调查了数百名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大致相同的少 年。当这些被调查的对象步入显示成果的年龄时,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有的成了事业上的佼佼者,有的却无所作为。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心理定势在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些自我肯定的内心倾向较稳定者,其成功率大都超过自我否定倾向较明显的人。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说明自信心作为成才的重要条件,它在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已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

人是一个高度自我调节的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发生作用。人们大都根据对自身力量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来指令自己的行为,由此而来的行为积极程度又直接联系着活动的效能。在现实生活中,盲目自信,企求过高,力不从心,导致失败的事固然时有发生,但在学生当中,更多的却是自我评价过低,在能够完成的事情面前,认为自己干不了,于是畏缩犹豫裹足不前,压抑了内在能力的发挥。过强的自我否定评价就是通常所说自卑感。有自卑感的学生行为怯懦,处处依赖老师、父母和同学,活动效率低微。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阶段,情绪的两极性较为明显。老师的疏忽或入教育误区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写成绩报告册时,能评价他聪明,能干。写些激励性语言,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英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一所小学做实验,以18个班的学生,作了预测未来的测验,然后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这种暗示坚定了老师对这名单上的学生的肯定。使这些原本是随意指定的学生感到异样的自信、自尊、自爱,敢于提问、回答。8个月后复试,这些学生进步快、活泼、可爱。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二、珍视学生的成功。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你能跟同学愉快的相处,老师真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并且使我欣慰。”学生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他说:“我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对于学生的过份保护,过份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不仅障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老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

三、多给学生提供摆脱失败,虚拟成功的机会。

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苏霍姆林斯基对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从不打不及格分数,而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可见教师要在教学中,活动中不断地虚拟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在创设的机遇中没有把事情做好,老师就加以指责,甚至挖苦、讽刺,这不仅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且会跟你对立。

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教师会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参考资料: 《开启孩子的心扉》

《心理健康指导》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14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从古到今,凡有卓越成就的人,经历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有自信心.一个人有了自信心才能发挥其内在的潜能,才能一步步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才能获得学习、事业和生活上的成功.很多学者都强调自信心的重要性,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自信心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很简单:自信心就是不甘心、不服输、喜欢上进的心理素质,自信心能帮助一个学生走上成功之路.

作 者:许凤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单县谢集乡中心小学,274300刊 名:新校园(下旬刊)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12)分类号:G45关键词:

浅谈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篇15

1 高校男生篮球意识概况

1 . 1 篮球基本技术薄弱

扎实的篮球基本技术是培养好学生篮球意识的关键, 只有真正学会技术的要领, 体育教师才能在此基础上加以讲解, 晓之以理。高校学生平均年龄在19岁, 身体条件整体良好, 但运动协调性普遍偏差;每个班级接触过篮球而且又对篮球感兴趣的男生只有一半。笔者在近期新生入学的几个月时间里面, 对初进入高校学生进行过简单地测试, 分别有全场运球、中距离1 min定点投篮两个项目, 结果显示:全场运球时间平均每个人5 s、中距离投篮每个人在规定时间内取得的成绩平均为2个球, 属于比较低下的水平。

1 . 2 篮球理论知识欠缺

篮球理论知识大概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篮球各项技术的语言理解和口头表达;二是篮球技术之外的相关见解与常识, 比如对一场球赛的评论, 球场的宽度和长度等。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篮球技术的理解较好, 对各项技术基本能表达出重点;但是在篮球理论的常识方面, 70%的学生处于一种零基础的状态, 例如CBA和NBA是什么类型的比赛会混作一谈;还有学生说姚明现在还在CBA打比赛等等都视为篮球理论知识欠缺的表现。

2 影响高校学生篮球意识发展的因素

2 . 1 学校课程安排设计的影响

课程安排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校采用类似于专项课的做法, 一个星期安排每个班级一节为两小时的体育课的制度, 对于高校职业学生而言有利也有弊。连续安排两个小时, 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练习所学的内容, 能更牢固地掌握运动技能;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也有更充分的时间来安排课堂内容。但时间过长容易使学生分心, 不利于课堂的管理;一个星期一次课的频率, 也不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重复与练习。

2 . 2 学校聘请不同制教师对学生篮球意识的发展影响

目前学校外聘体育教师两名、正聘两名, 不同在职制度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心理与态度, 对学生的篮球意识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外聘教师相对正聘教师而言, 没有教学质量的压力、没有教学评价的压力, 就容易产生得过且过的心理,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有所忽略, 并且外聘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 不利于长期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正聘教师流动性小, 对各个学生比较了解, 对于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是有利的, 是可持续发展的。

2 . 3 课外篮球比赛活动的影响

参与篮球比赛, 通过参与者在场上的表现, 可以体现出参与者篮球意识的高低程度;而且作为观众的学生, 也可以通过他们对球赛的评价来评估他们的篮球意识。学校每一学期举行一次学校篮球赛, 对于学生来说是值得参加的, 课外组织的活动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师也可以通过篮球赛的机会对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课外篮球意识的培养。球赛应该有正规的解说员、裁判员这些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对于球赛中所发生的犯规、违例等每次判罚都有所说明, 真正使学生明白到原理, 进而能在球赛中把篮球意识培养起来。

3 篮球意识的培养

3 . 1 加强身体训练与基础技术训练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过硬的身体素质是学好篮球技术的基本。学生身体素质偏差, 还处于长身体的阶段, 不能施加太大的运动量与负荷量, 体育教师应保证一个星期有一次力量性、一次弹跳性、身体协调性的训练, 比如推杠铃、负重跑;跳绳、绳梯等训练手段。

技术是意识的奠基石, 只有真正地把基本功练好, 再上升到理论阶段, 在理论中不断实践, 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篮球意识。针对学校学生篮球基础比较薄的情况, 从熟悉球性起步, 再学习运球, 传球, 投篮, 防守步法, 断球, 抢篮板球, 快攻, 阵地战配合等一系列技术;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对各项技术的运用原理, 应对变化情况进行指导。在学生一学期36学时的安排前提下, 要求体育教师合理地规划已学内容的复习以及新内容的教学。

3 . 2 加强文化知识与理论的学习

文化理论的程度可以反映一个人素质, 篮球意识的培养不单单是肢体上技术的练习, 同时也是通过大脑吸收外界的文字或者语言转化理解成个人的行为。篮球理论中一些专用名词, 人体结构专有名词, 都会在培养的内容里面, 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理学, 运动力学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在非技术训练的时间中对学生进行一些生理学知识的讲解。学校方面可以通过订阅相关的报纸, 杂志, 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选择,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

3 . 3 学校创造更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条件

学校条件的好坏会直接决定学生篮球意识培养的效果, 比如场地不够, 就无法开展教学活动。在场地器材方面, 学校提供非常充分, 对学生的篮球发展是有利的;在体育教师方面, 学校可以适当地调整聘请方式, 尽量保证每位体育教师都属于编制内工作, 因为篮球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课程安排方面, 也应该合理地调整为一个星期两次课, 总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 既方便学生运动技能的重复, 也有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理论的重复思考;课外活动安排, 尽量保证学生每个星期有一次篮球对抗赛, 为了锻炼学生心理, 也是基本技术的表现, 也可以培养学生怎样去观看球赛, 评论球赛的意识。

4 结语

篮球意识的培养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篮球, 更有兴趣地去学习篮球, 篮球意识的高低影响到篮球爱好者在球赛中的表现、球场外的评论。篮球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需要体育教师耐心地指导与学生积极地参与;篮球意识的建立、培养与提高, 与技术、战术、素质、智力等多方面密切相关。课内时间要重视基本技术的训练, 同时也要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课外时间重视学生参与篮球活动, 在参与相关的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论解释, 提供更好的培养条件, 使整体学生篮球素质明显地得到提高。

摘要:篮球运动不仅仅要有良好的身体和技术, 更重要地是要有良好的篮球意识。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的对抗项目, 需要比赛双方在激烈的对抗中求胜, 当今的篮球运动水平已经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该文通过对普通高校学生篮球意识的了解, 发现其存在篮球基本技术薄弱, 篮球理论知识欠缺等问题;并分析了影响高校学生篮球意识发展的因素, 提出了加强学生身体与技术训练、加强文化学习、创造有利于高校学生培养意识的条件等培养途径与方法, 旨在提高高校学生整体篮球素质。因此如何在训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篮球意识, 研究普通高校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 对于教学以及训练都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篮球意识,培养

参考文献

[1]叶巍.论篮球意识的培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 :304-306.

[2]林政梅.谈中学生篮球意识的初步建立与培养提高[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2007 (2) :80-83.

[3]罗占京.试论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1) :109-112.

[4]崔国新.关于篮球意识的探析与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2 (6) :50-53.

[5]张朝法.关于篮球意识系统训练内容的构建体系[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2002 (5) :100-102.

[6]蔡林, 李宁.想象训练对培养篮球意识的作用[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2) :80-82.

[7]朱长虹, 杨志强.对培养篮球意识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 2002 (4) :19.

[8]张本春, 聂连福.“篮球意识”理论研究与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 (4) :101-103.

上一篇:电气专业大学生的自荐信下一篇:我爱国旗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