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一年级学生中培养责任意识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在一年级学生中培养责任意识(共13篇)

如何在一年级学生中培养责任意识 篇1

一年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尚处于启蒙阶段,他们会不自觉地往地上扔垃圾而没有人承认是谁做的;他们会眼看着废纸在地上滚来滚去而没有人去捡;他们会忘记自己是值日生,坐在位置上不值日,而丝毫没有觉得做错事;他们会因着急跑出去玩,而使班级的灯、门、窗没人关„„总之他们会忘记班级内的任何事,而对于谁谁今天打我了,谁谁骂我了、谁谁踩我脚了、谁谁挤我了„„这一系列关系到自身的小事斤斤计较,一天到晚告状不停。种种现象表明,孩子们缺乏责任意识。

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责任意识?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该如何起步?一年来笔者为此付出的点滴努力,颇有心得。

一、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一年级的孩子记事快,忘事也快。每天教师对其光谈一些“责任”的大道理,并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同样,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老师首先也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尤其面对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老师在孩子面前要起一个带头和表率作用。如地面有纸屑了,我走上前去,轻轻捡起纸屑,并问孩子:“干净的教室你们喜欢吗?”桌椅歪斜了,我带领孩子们一起来给桌椅排排队,当孩子们排好桌椅整齐地坐好时,我就会赞许他们:“多么干净整洁的教室,多么聪明能干的孩子们!”我要求学生桌面整洁,抽屉整齐,那我也会做到每天讲台干净整洁。我要求孩子们书写规范、美观,我自己也力求只要示范,或写给孩子的话语,都做到规范、美观、整齐。不但我自己做到以身作则,我还不断地在孩子中间树立富有责任心的典型,如按时完成作业的,关心集体的,帮助同学的,热爱劳动的,积极完成各项任务的,让孩子的身边充满了可供学习的榜样。因为我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学生自己做事,体验成败

在第一学期刚开学的那段时间,我们班经常会发生,也可以说几乎是天天在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是学生忘带东西或忘记事情。比如发下去一份告家长书,家长阅读后要签名交回条,有些孩子忘记签字带回条了,还振振有辞地说,我交给爸爸或妈妈看了,他们没给我。有的孩子书没带,他会怪爸爸或妈妈没给自己整理书包。还有好多家长都喊累,说孩子上学自己也跟着上学了,孩子写作业自己都要在旁边看着。有这必要吗?一个孩子上学,那就全家总动员了,未免太兴师动众了吧。再说,这样结果就能学得好吗?其实我们都明白,包办代替的结果就是孩子没有责任感,永远长不大。

为改变此状,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我在我们班为每一个孩子都定有为班级服务的岗位,班级小干部、各类小委员,就连饮水机也有专人负责美称为“水源小卫士”,负责及时开关教室电灯的叫“光明使者”。别看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在孩子眼中意义可不一般,他认为自己有用了,他认为这是大家对他的信任,所以孩子很乐意去为别人服务的。就我们班负责引水机的郝天赐来说吧,原本粗枝大叶的他每天一早来第一件事情就打开开关,倒掉积水,擦洗机身,晚上放学前关闭开关。最感人的是有一天他放学由于走得匆忙,忘记关了,回到家之后想起来,说什么都要家长陪他来学校完成这件事情,家长给我打电话,正好我还在学校,我立即去教室关闭开关并告诉这个孩子,他才放下心来。说真的,孩子如此强烈的负责精神很令我感动,第二天的操会课我借机表扬了他的进步,后来,郝天赐在任何活动中表现得都很细心,很负责。

当然,当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老师要给予积极肯定,因为任何成绩都是在克服困难的基础上取得的。老师的表扬与肯定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应该做很多事并且能做得很好。

三、家长支持配合,形成习惯

责任心是一种习惯性行为,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孩子在成长,能力在提高,为让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形成习惯,在家长们的支持下,我又设计了在家里寻找小岗位的活动,要求孩子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在自己的家里也能寻找到一个自己适合的岗位,为爸爸妈妈分担家务。经过我和孩子们的讨论,孩子们分别定下了这样一些家庭岗位:餐桌长——饭前主动摆碗筷;植物管理员——按时浇花;节能员——提醒父母合理用电不浪费;清洁员——每天负责倒垃圾;安全员——提醒父母睡前关掉煤气总开关和总电源。在家长们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孩子们在小岗位上得到了充实的锻炼,他们的责任意识正在增长,并在逐步形成习惯。

“责任心”对于还很需要别人帮助、尚缺乏自制力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就是一张白纸,对其进行培养责任意识的教育不容易产生效果。但是实验证明,教师榜样的树立,多样活动的参与,家长大力的配合,可以有效促进一年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初步的责任意识。

如何在一年级学生中培养责任意识 篇2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意义

托尔斯泰说:“一个没有热情的人将会一事无成, 而热情的基础就是责任。”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 而责任意识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只有具有了强烈的责任意识, 才能勇敢地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 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 丰富知识, 提高素养, 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因此,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尤为重要。

另外,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 由于受到过多的关爱和呵护, 现在的学生大多责任意识淡薄, 依赖心理严重, 不明白什么是责任, 也不知道怎样做才能对自己, 对家人, 对社会负责。他们大多数很自负也很自卑, 他们不知道感恩, 也不知道如何自信、自强。只有使他们明白什么是自己该承担的, 学生才能坚强起来, 学会分享, 学会感恩, 学会自信, 也学会做人。因此, 培养初中生的责任意识是现实所需。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策略

1.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初中生都喜欢崇拜名人, 崇拜榜样。这时, 如果教师注意为学生树立一些榜样, 他们就会积极地向榜样看齐, 因此,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 不断地利用榜样,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比如, 教师可以为学生树立生活中的榜样, 航天英雄杨利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这些人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就是因为能够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在强烈的责任心的驱使下, 不断奋斗克服困难, 达到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他们为榜样, 不断努力, 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爱。

另外, 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使学生感受到责任的力量。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影片《背起爸爸去上学》, 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 也体验到为人子女应该承担的责任, 同时, 引导学生把自己与影片中的主人公进行对比, 认识到自己的幸福生活都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 因此, 自己更应该好好学习, 取得佳绩来回报父母, 从而增强责任意识。

2.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 只要教师认真挖掘内容, 不断进行联系, 总能找到一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 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获得认识水平的提升, 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在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研究教学内容和责任的联系, 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觉树立责任意识。比如, 在教学“对自己的一生负责”的内容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在为社会做着贡献, 父母、老师、医生、军人、警察等,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着责任的含义, 默默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状态如何, 对父母是不是有过多的依赖, 对同学是不是不够关心, 如何才能使自己变得强大, 怎样在生活和学习中履行自己的责任, 认识到独立负责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从而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 并在不断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责任能力。

如何在一年级学生中培养责任意识 篇3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意义

托尔斯泰说:“一个没有热情的人将会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础就是责任。”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而责任意识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具有了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勇敢地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丰富知识,提高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尤为重要。

另外,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由于受到过多的关爱和呵护,现在的学生大多责任意识淡薄,依赖心理严重,不明白什么是责任,也不知道怎样做才能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他们大多数很自负也很自卑,他们不知道感恩,也不知道如何自信、自强。只有使他们明白什么是自己该承担的,学生才能坚强起来,学会分享,学会感恩,学会自信,也学会做人。因此,培养初中生的责任意识是现实所需。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策略

1.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初中生都喜欢崇拜名人,崇拜榜样。这时,如果教师注意为学生树立一些榜样,他们就会积极地向榜样看齐,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不断地利用榜样,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树立生活中的榜样,航天英雄杨利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些人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就是因为能够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在强烈的责任心的驱使下,不断奋斗克服困难,达到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努力,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爱。

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使学生感受到责任的力量。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影片《背起爸爸去上学》,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为人子女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引导学生把自己与影片中的主人公进行对比,认识到自己的幸福生活都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因此,自己更应该好好学习,取得佳绩来回报父母,从而增强责任意识。

2.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只要教师认真挖掘内容,不断进行联系,总能找到一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获得认识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研究教学内容和责任的联系,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觉树立责任意识。比如,在教学“对自己的一生负责”的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在为社会做着贡献,父母、老师、医生、军人、警察等,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着责任的含义,默默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状态如何,对父母是不是有过多的依赖,对同学是不是不够关心,如何才能使自己变得强大,怎样在生活和学习中履行自己的责任,认识到独立负责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在不断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责任能力。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要承担起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虽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对人才的定义不同,但无论什么样的社会,无论什么时代都需要责任感强的人才,有责任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重视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从而在责任的驱使下不断努力学习,发展自己,完善个性,实现突破。

如何在一年级学生中培养责任意识 篇4

厉行节约、带头节约,建设节约型机关实谓“为老者折枝”,重要的是“为”,是行动,是去做。

有些事情,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譬如“挟泰山以超北海”,提着自己的耳朵离开地球之类。然而也有一些事情,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去做。例如办公室人走灯灭,随手关掉长明灯;不用自来水龙头直接冲洗拖把,随手关住水龙头;办公区域夏季空调温度设置在25摄氏度以上,开空调时不开门窗;打印纸正反两面用等。可以说,都是举手之劳,只要去做,就可以做得到。然而,就是这些举手之劳的事情,仍然有人做不到,仍然有人不去做。君不见,办公区域自来水管跑冒滴漏、长流水不断线,下班后办公室灯火通明、空调大开,笔墨纸张等办公用品开支逐年攀升„„

总之,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举手之劳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粮做起,就一定能够尽快建成节约型机关,节约型社会。沈国桢 头条关注 中华民族历来倡导厉行节约,孔子把“俭”和“温良恭让”一同列为基本的道德准则。厉行节约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要求“全面持久地厉行节约”,今天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新的社会发展战略。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培养厉行节约的习惯,不仅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也有利于自己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责无旁贷

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以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学生是未来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者,厉行节约责无旁贷。

节约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品德,大学生要从节约入手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人认为节约之多是品德上的一点闪亮,浪费不过是品德上的一点瑕疵,其实,节约或浪费展示了一个人品德的高下。节约多半是举手之劳的小事,点缀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细微之处。大学生坚持不懈地做好节约小事,不仅展示了一个人认真做事的态度,而且孕育着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同学交往需要平等,高等教育需要公平,大学生要克服消费上的虚荣心和攀比心,优化校园风气。社会贫富差距是现实的,学生家境好坏是客观的,但是,高校应该是社会公平的高端平台,大学生应该是追求社会公平的先行者。校园生活和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一些学生的浪费不仅会助长享乐主义败坏校园风气,而且会伤害同学的自尊心,疏远同学关系。家境好的同学体谅社会的贫穷面,合理消费适度消费不仅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营造校园平等气氛,促进同学平等交往。

厉行节约从小处着手

大学生厉行节约没有太多的惊天动地事情,也没有难以攀登的高峰,大量的是“在细小的日常工作中尽自己的责任”,像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点滴东西。

社会上的吃喝浪费影响到学校,使一些大学生放任饭桌上的浪费。物质匮乏时人人珍惜粮食,物质比较丰富时一些大学生忘掉了传统美德。单个大学生浪费的粮食是有限的,大学生群体长期的浪费是惊人的。食堂工人面对倒掉的饭菜,不仅是心疼,而且对大学生困惑,对国家前途担心。因此,大学生不能在饭桌上去刺痛劳动者的心。

节水节电是全民的大事,也是大学生切实可行的任务。现在一些大学生没有体验过缺水、缺电、缺燃料的滋味,任“白昼灯”、“长明灯”不灭,任电脑空运行,任水龙头滴漏。今天,大学生应该有危机感,把随手关灯等小事当作自己的事、家里的事做起来。

节约要从日常生活做起,日积月累利人又利己。读书人是用纸大户,清洁工每天可以在教室和寝室里收集到大量的废纸、报纸、餐巾纸,学生社团活动总有多余的宣传品和出版物。纸张的节约意义重大,白纸可以两面写字做到物尽其用,餐巾纸可以用手绢替代方便又卫生。饮水多用白开水少用饮料,干净实惠利健康,又可以减少饮料瓶的大量废弃。手机消费成为一些大学生的时尚追求,不合需要频繁更新,盲目攀比快买快扔的行为实不可取。

培养厉行节约的习惯

营造全民参与厉行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大学校园是个重要平台,大学生应该起表率作用。一些大学生在节约上掉队,坠入高消费高浪费的误区,根源在于社会发展与相应教育的脱节。我们需要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从思想、组织和规章等方面多管齐下,帮助大学生培养厉行节约的习惯。

宣传节约光荣,营造厉行节约的社会氛围。我们要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条件,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帮助大学生认清高消费高浪费并不符合中国国情,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大力表扬集体和个人节约的先进事迹,揭露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厉行节约不只是个人节约开支,而且是节约地球资源和节约社会财富的问题。学校把节约问题引入相关课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从科学方法和日常生活的结合上教育学生节约不浪费。

节以兴院 俭以养德——重唤大学生节俭意识

作者:宋洪英 彭琳 加入时间:2006-2-27 下午 08:10:28 点击数: 416 开学伊始,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便提前着手,在全院上下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倡导“杜绝浪费,节约水电,创建节约型学生公寓”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向历来校园中存在的严重浪费现象宣战,以营造全民参与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

如今的大学校园竟悄然之间戴上了 “浪费大户”的头衔,引起了全社会的深切关注。“白昼灯”“长明灯”屡见不鲜,水龙头滴漏随处可见,就连电脑也任其肆意空运转。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中华民族历来倡导厉行节约,孔圣人很早就把“俭”和“温良节让”一同列为基本的道德准则。作为我们民族的光荣传统,大学生更应担负起继承和发扬的重任,有意识地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这不仅有利于营造健康绿色、节约型的校园环境,同时对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厉行节约——大学英才责无旁贷。

节约体现了求实务真的品德,体现了一个人品德的高下。节约意识如春风化雨一点一滴都点缀在学习和生活的细微之处。当初只存在于社会上的某些吃喝浪费行为如今已不知不觉地蔓延到了大学校园,使得一些学生放任饭桌上的浪费。单个大学生的短暂浪费是有限的,而整个学生群体的长期浪费却是惊人的。食堂工人面对倒掉的饭菜不仅是心疼,而且是对大学生的困惑,对国家前途的担心。因此,大学生不能在饭桌上去刺痛劳动者的心。再有,清洁工每天都可以在教室和寝室里收集到大量的废旧纸张,学生社团总有多余的宣传品和出版物。目前纸张节约意义重大,白纸可以两面书写,以做到物尽其用。而在日常的交往中,同学之间也应做到平等,克服消费上的虚荣心和攀比心,优化校园风气。

大学校园是厉行节约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应在其中起到表率带头作用。一些大学生在节约上掉队,坠入高消费的误区,其根源就在于社会发展与相应的教育脱节,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从思想组织规章等方面多管齐下,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厉行节约的习惯。学校应不断完善硬件和软件设备,为学生节约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传递文本,探索无纸化的教学互动,避免作业论文和毕业论文打印上的严重浪费。可以学习发达国家做法,提供设施在学校里推行垃圾分类管理,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同时家长应该懂得培养大学生节约习惯不仅是社会和学校的责任,同样也是家长的责任。因此,家长们要以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出发,积极配合学校,帮助学生树立节约观念。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也只有一个中国,中华民族在新世纪里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依然漫长而坎坷。我们每一个当代大学生都应当时刻铭记自己肩上这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真正树立并实践资源节约的理念,怀着青年人所独有的热情和执着,一起去努力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先锋队!

行胜于言,让我们用双手去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一切!(——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开展节约型校园大讨论活动

节约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品德,大学生要从节约入手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人认为节约之多是品德上的一点闪亮,浪费不过是品德上的一点瑕疵,其实,节约或浪费展示了一个人品德的高下。节约多半是举手之劳的小事,点缀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细微之处。大学生坚持不懈地做好节约小事,不仅展示了一个人认真做事的态度,而且孕育着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同学交往需要平等,高等教育需要公平,大学生要克服消费上的虚荣心和攀比心,优化校园风气。社会贫富差距是现实的,学生家境好坏是客观的,但是,高校应该是社会公平的高端平台,大学生应该是追求社会公平的先行者。校园生活和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一些学生的浪费不仅会助长享乐主义败坏校园风气,而且会伤害同学的自尊心,疏远同学关系。家境好的同学体谅社会的贫穷面,合理消费适度消费不仅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营造校园平等气氛,促进同学平等交往。

厉行节约从小处着手

大学生厉行节约没有太多的惊天动地事情,也没有难以攀登的高峰,大量的是“在细小的日常工作中尽自己的责任”,像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点滴东西。

社会上的吃喝浪费影响到学校,使一些大学生放任饭桌上的浪费。物质匮乏时人人珍惜粮食,物质比较丰富时一些大学生忘掉了传统美德。单个大学生浪费的粮食是有限的,大学生群体长期的浪费是惊人的。食堂工人面对倒掉的饭菜,不仅是心疼,而且对大学生困惑,对国家前途担心。因此,大学生不能在饭桌上去刺痛劳动者的心。

节水节电是全民的大事,也是大学生切实可行的任务。现在一些大学生没有体验过缺水、缺电、缺燃料的滋味,任“白昼灯”、“长明灯”不灭,任电脑空运行,任水龙头滴漏。今天,大学生应该有危机感,把随手关灯等小事当作自己的事、家里的事做起来。

节约要从日常生活做起,日积月累利人又利己。读书人是用纸大户,清洁工每天可以在教室和寝室里收集到大量的废纸、报纸、餐巾纸,学生社团活动总有多余的宣传品和出版物。纸张的节约意义重大,白纸可以两面写字做到物尽其用,餐巾纸可以用手绢替代方便又卫生。饮水多用白开水少用饮料,干净实惠利健康,又可以减少饮料瓶的大量废弃。手机消费成为一些大学生的时尚追求,不合需要频繁更新,盲目攀比快买快扔的行为实不可龋

经济大省广东的能源供应情况也不容乐观。据有关部门透露,目前广东电、油、煤、水全面紧缺,供求矛盾非常突出。预计今年广东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2325亿千瓦时,全省电力缺口将达200多万千瓦时。用电紧张对广州工业增长的制约日渐明显,大面积实行的错峰用电政策使不少企业的生产大受影响。广州市第一季度因用电不足估计损失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左右;由于峰期供电不足,影响广州工业少增长约6.7%。

如何在一年级学生中培养责任意识 篇5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学生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学生,启发学生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创造力。尊重学生神奇的幻想。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教师的职责,而美术学科则是特别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学科之一,因 此美术教师要把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在美术课中除了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励、指导学生大胆创造,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联想、想象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美术课中,在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是进行创作活 动的一项基础,在体现创造思维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提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采用一个问题多种答案或多种解释的做法;允许学生自由表现,同时鼓励敢想勤思;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因该解放学生思想,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定式并且对新思维给予及时肯定、鼓励和正确引导。知识越丰富,技能越熟练,人的视野也越开阔,创造思维也越活跃,作品也越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号召学生在教室外的瓷砖墙壁上绘出美妙的图画,美化我们的环境。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都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大家有了施展才能的天地了!一到课间,走廊里就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手挥画笔,尽情的用画笔创造者美、展现着美,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豪情,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术才能,而且乐此不疲。我们还经常搞一些美术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二、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要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则要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因此美术教学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创造性的富有魅力的课,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有着重大的作用。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题,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积极引导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要引导培养学生具有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出佳作的好苗头。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

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策略 篇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时代进步,经济发展,现代中学生思想敏锐,勇于进取,有了一定的责任感,特别是有些学生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但由于中学生自身意识发展水平、社会变革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重视自我需求、自我发展,却缺乏实干精神,极少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如果教育者还让教育停留在“训导”“灌输”等方式上,教育就会失败。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近年来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呈现出弱化倾向。因此,笔者以为,在紧抓公民道德建设、创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培养中学生责任意识这一课题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责任感是时代的要求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我国早已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实施素质教育,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适应新时代政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上海市二期课改时,就对本市中学生的素质提出了如下要求:(1)有强健的体魄;(2)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3)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4)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5)有开放的意识和文化包容态度;(6)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发现问题,能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其中就把“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责任感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对国家、对社会、对朋友、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人,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就取得了成功,就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了真正高素质的人才,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会进入更加辉煌灿烂的时代。

二、培养责任感是优化现阶段学生心理思想的需要

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大潮中,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责任意识弱化的现象,需要加大责任感的培养力度。具体表现在:

1、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薄

一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却低;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甚而至于,有关机构作过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8.5%的学生赞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11.4%的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天经地义”。

2、公德和规范意识淡化,角色责任弱化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然而,一些学生不仅学习风气不浓,厌学现象严重,而且考试作弊,混日子,混文凭;有的学生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用水不关水龙头,人走不关灯; “厕所文学”、“课桌文学”、“公园文化”等文化垃圾屡禁不止。

3、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公民意识淡漠

责任感是人们体验自己对社会或他人所负的道德责任的一种情感。青少年学生因长期沉浸在家庭的关怀中,形成对自己以及家庭比较明确、强烈的责任意识,而且随着进入中学,自我意识发展而强化,但因其认识水平的局限及社会交往的贫乏,使之在中学阶段并未使这种责任意识的内涵、外延得到扩大和深化,特别是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这种缺乏社会责任的责任意识,过分强调自我的人格缺陷,导致青少年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和近视,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好心不得好报,于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自私自利。当二者发生利益冲突时,更多的是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严重错位。

三、构建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实施体系

笔者以为,学生责任感的主题应该包括:对己讲自尊,对人讲尊重;对事讲责任,对国家社会讲奉献。因此,教育者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探讨培养学生责任感的落实工作:

1、确立“五个目标”

(1)对自己负责。培养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意识。(2)对他人负责。尊重与接纳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3)对集体负责。主动关心爱护集体,珍视集体的荣誉,解决参加集体事务和各项活动履行应尽的义务,学会共享,主动为集体发展尽职。

(4)对家庭负责。尊老爱幼,为父母分忧,营造温馨家庭氛围。(5)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讲爱心与奉献,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爱护环境,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2、落实“六个层次”

(1)感受现实,增强学习责任感 了解社会关爱,奋发努力学习。操作载体:新生入学教育(军训、行为规范教育);访谈有关人士(校内: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中层干部、校级领导。校外:政府官员、社会贤达、家长代表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了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时代对人才的呼唤,思考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的人生理想;参加团课党课学习,开展党团学习小组活动。

(2)从小事做起,在岗位上体验对他人的责任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操作载体:竞争岗位(设立多层面工作岗位,让每一位学生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培养主人翁的精神);岗位评价(从社会服务、行为规范、学习等方面评优表彰)。

(3)和长辈对话,理解家庭责任 呼唤真诚的理解,渴望亲情的牵手。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营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谐互动的教育环境。操作载体:学生与家长书面交流、直接对话(节假日、双休日做家务等活动,进一步沟通两代人的情感,体验为家庭尽责的愉悦,并把学习与承担家庭的责任联系起来。)

(4)坚定对生活的责任意识 直面教育改革,增强人生能力。操作载体:开展新课程理念大讨论(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和老师都是知识的共同构建者,提倡接受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融合);读书征文活动、读书报告会,开拓视野,提高鉴赏品位,反思人生感受。

(5)探究生命的意义,明确生活责任 关注祖国和人类的命运,让小我融入社会。操作载体:根据学生特点,以做全校榜样为目标,设计活动;提倡助人为乐的风尚,鼓励学生个体对生活的关注,对学习困难同学的关心,带着对生活的不同理解,独自走向社会,走近弱势群体。

(6)走向明天,将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 履行公民权利,承担公民责任。操作载体:18岁承认仪式;共青团致辞、前辈的祝福、成人的心声、党的祝愿以及宣读成人誓词等;以中学生的姿态,为校风建设承担责任;各年级特色教育活动。

四、制定培养学生责任感应遵循的原则:

笔者以为,培养学生责任感,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1世纪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着眼于个体的健全发展,包括使被教育者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趋势决定了我们进行责任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将来能立足与生存于社会的品质;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2、科学性原则

任何一种发展目标的制订都要有科学性,责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的制订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学说的理论,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对每一个年级段的学生提出的责任教育目标,都要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科学规律,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

3、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即责任教育目标的制订要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层次,形成科学体系。制订各个年级段的目标时,既要注重阶段目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要注重各阶段目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4、操作性原则

责任感教育的目标要有可行性,能够根据各阶段的目标制订相应的教育内容,设计出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案。

5、渗透性原则

对学生的责任感的培养,不能停留于口头的说教,而应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中,渗透到学校管理中,渗透到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去,渗透到学校开展的活动中去。

6、激励性原则

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要对学生多引导,多鼓励表扬,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

如何在一年级学生中培养责任意识 篇7

一、以健康为导向,培养参与意识

在淮安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总分40分中,专门设立了“学生平时体育成绩”项目(共计10分),就是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体育活动。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运动参与为前提,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是体育教师应该肩负的重任。

二、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道德意识

体育课以实践为主,在室外进行,活动空间大,干扰因素和突发因素多,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行为,加大和抓好道德教育,加强中华美德的宣传,增强文明礼貌行为教育,使之相互团结协作,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三、培养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是指每个人对安全的认识程度。体育教学中,安全预防意识一般分为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的安全预防意识。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养成爱自己,爱别人,爱护器材的良好习惯。

教师一定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在合作中增强竞争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课堂任务经常采用比赛的形式,如篮球、足球游戏等,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体育课的特点:在合作中体现竞争性。它反映一个人的实力、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

通过课内外不断的教学比赛来强化刺激对抗,无形中渐渐地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他们进入社会后能较快地适应社会上的各类竞争做好准备。

五、正确面对困难,培养挫折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设计适宜的挫折情境,如饥饿、劳累、尝试失败、接受批评等,再引导他们积极地去克服困难,在逆境中不屈不挠、迎难而上。同时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锻炼其适应能力;磨炼意志品德,锤炼抗挫折的能力,从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六、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索、去实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大胆提问,激励他们找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篇8

一、树立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

1.明确努力学习是自己的应尽之责。教师要多利用晨会、思品课、班会等机会,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周恩来、钱学森、詹天佑等立志报效祖国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努力学习是一种责任,知道上课要专心听讲,不应该抄袭作业等等。

2.明确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自己的应尽之责。要让学生知道要按时作息、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注意安全,在日常生活细节中注意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形象。要懂得一个不修边幅、留长发、穿奇装异服、不讲卫生的学生是对自己身份、名誉不负责任,只有时时刻刻以一个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中学生,将来才能成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3.明确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要教育学生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学生有过失的时候,要让他们去勇敢地面对,即使是一个小的过失错误也不让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参与解决。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踢足球损坏了邻居家的玻璃,他父亲为了使小里根明白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不惜让他打了半年的工才把赔给邻居玻璃的钱如数还给父亲。这种教育观是正确的,它能使孩子认识到一个人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积极自律的观念和习惯。正如里根回忆说,正是父亲的这种做法才使得他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二、树立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树木的繁茂归功于土地的养育,儿女的成长归功于父母的辛劳。”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包含着父母的含辛茹苦,因此,每个孩子的身上也相应地承担着一份对家庭的责任。这就需要家校密切联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可以开展“我是家里的小主人”、“三八节献孝心”等活动教育学生爱父母,对家庭负责,努力做到: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让父母放心;学习上勤奋刻苦,让父母称心;生活上自主自立,让父母少操心。从点滴小事做起,主动扫地、拿碗筷、抹桌子、整理自己的房间,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体贴、孝敬父母,为爸爸、妈妈洗脚,为爷爷、奶奶捶背……

三、树立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

魏书生说过:“要让学生有责任心就要让所有的孩子都负责一点班级的事。”这就需要让学生明确集体是个人发展的园地,一个人只有把自己放在集体中,才能受到教育,得到锻炼,长大成才。作为集体的一分子,更应该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对集体负责,树立集体荣誉感。教师可以把集体的事“交给”大家去做,让每一名学生为集体出主意,为集体的问题分忧。如,实行“值日班长”工作制度,让每人当三天的班长,负责从早晨的晨扫,教室和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到课间教室卫生的保持,一天纪律、常规管理情况的记载等。建立学习互助岗、生活管理岗、板报宣传岗、卫生监督岗、课外兴趣岗等,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还可以开展评选“责任心之星”等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每一个学生品尝到为集体、为他人尽责的辛苦和幸福,从而学会尊重他人,维护集体利益。养成爱护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宣传栏等处涂抹刻画,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四、树立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如何在一年级学生中培养责任意识 篇9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知教学。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而 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分是多少呢?按照习惯的说法是叫做半个。生活中常会遇到分东西或物品不是整数的情况,在学生学过的数小哪个数可以刚来表示半个,学生找不到这样的数,那么半个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此时就要学习新的数——分数,这个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学生对学习分数有了一种需求和愿望,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二、设计问题情境,增强应用情趣。

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描述客观的事物与现象,寻找与数学有关的因素,主动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搜集应用事例,体会应用价值。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己搜集有关资料并介绍给学生,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地图用四种不同颜色区分地区、飞机设计等都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的世界。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学应用的具体案例,并相互交流。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百分数的资料,像商品标签各种成分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学“认识千米”时,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世界最长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发展,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四、创造应用机会,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会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美国数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例如,教学“百分数”后,做小会计师,在父母的带领下把自己积攒的钱存起来,根据银行的利率算——算,怎样存更合算,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和计算利率的方法,或者到商场购买打折商品,计算打折商品的总价。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五、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应用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其能解决多少数学难题,而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的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完新知识后,应联系实际生活,设计一些简单的、有趣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动脑去解决。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比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

如何在一年级学生中培养责任意识 篇10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江泽民主席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作为培养祖国花朵的园丁,担负着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是势在必行,迫在眉捷。现在,我将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浅谈如下:一、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提,兴趣的激发是指把学习需要由潜优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使其成为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并对学习方向和进程进行制约,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就谈不上对知识的深入研究,更谈不上创新。教育者应从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着力培养学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刨根问底,凡接角同类事物,主动地选择新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问题,教师课堂引导过程中创造的生动活泼,乐观愉快的气氛,对培养学生对知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重要意义。如:在“能被2、5整除的数”一堂课中,老师请学生任意举一个数,老师能快速判断它能否被2整除,随着学生列举的数的增多,老师依然十分快速判断出结果。“秘密”何在呢?学生的兴趣被高度调动起来,学习热情高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那么再往下进行的共同探究活动,就更易让学生接受,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很好了。二,给学生创设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小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而抽象思维需要有感性材料为基础。数学教学尤为如此。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因素,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以及分割、拼合等操作过程,多种感官协调统一,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探索、发现未知,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和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知识达到领悟、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2个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按要求拼成任意一个长方体,然后观察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了探索新知识的奥妙,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掌握的知识也更牢固,学生们通过操作、对比、辨析,既得出了体积与长、宽、高有关系,还得出了长方体的计算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并清楚了一个看似简单却最容易领会错误的现象: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成一种长方体后,无论摆放位置怎样发生变化,还是同一个长方体,而且体积没有发生变化。通过操作加深了学生对形体的认识,正确区分了圆形的本质和非本质特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合理采用操作手段,有的放矢地加强诱导、点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创新思维是与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学生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的。课堂上老师除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知道了是什么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能是什么?还可能是什么?不把学生思维限制在一个层面上,促进他们去做一些稍深层次的探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用变化的观点、发展的观念去认识事物。特别要提到的是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注意思维形式反常性,思维过程综合性,思维框架的开放性,思维成果有独创性,同时,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评价性思维可以为创新思维的培养起促进作用。如:高年级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1÷2、2÷4、3÷6,提出这三个算式是什么关系?用什么符号连接?为什么?高年级的学生十分容易得出结论,在讲述理由时教师主要让学生联想商不变的规律,为下面的学习做以铺垫,教师又提出“三个算式”可以改写成什么形式?它们不相等吗?你能想办法证明吗?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学生直观地看到三个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因为除式相等,简单推理出三个分数相同,这种相等是不是真的成立呢?在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实物拼分,计算结果等方法验证了三个分数相等,这中间是否有类似于商不变的规律呢?请大家大胆猜想!”大多数学生会在商不变的铺垫下得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和同时缩小相同倍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规律是否应用于分数,再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用猜想的规律逐一验证。最后证明猜想正确。正式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还要在学生头脑中再清晰两个问题:一是不是所有的分子和分母不同的分数都有这样的规律?二扩大和缩小相同的倍数与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有没有区别?这样在浓缩知识发展的过程中,既让学生通过设疑――解疑的过程,又在不断的辨析中学到了知识,并使原有的知识体系得以发展。又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类推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提高。四、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有一定过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要给学生动手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培养创新意识,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研究讨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质疑问难,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物创造力。总之,做到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教师绝不暗示或替代;凡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只需通过班级适当交流形成共识,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把握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阳店镇中心小学杨赞鹏

体育课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

0095-02

一、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中学体育教育肩负着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和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两个重要使命。但是,目前体育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在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学校教育重视智育而忽略体育,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体育课上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前不久,笔者就我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1.研究方法。笔者设计了一份关于学生上体育课及进行体育锻炼的现状的调查问卷。每个问题都有四个答案:A表示非常同意;B表示比较同意;C表示一般;D表示不同意。笔者以问卷调查、访谈和随机抽样的形式选择了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的150名学生及5名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这份调查问卷共发放150份,回收136份,回收率是91%。

2.结果和分析。最好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从体育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形成终生体育意识非常重要。但是,本人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从培养其生命意识和责任感开始。在培养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产生生命意识,自觉注重保护自己和别人的生命,这才是我们体育教学的目的。

从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调查结果表明,很希望上体育课的学生只占47%,课上能集中精力上课的也只有42%,课前知道不上体育课感到高兴的学生占51%。归纳起来有50%的学生不想上体育课,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学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原因有:第一,学校、社会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许多人认为体育课是“副科”。第二,体育教师本身对学科教育理解不深,认为体育课就是培养体育人才的课,如果培养不出体育人才就是不成功。第三,学生对体育学科认识不足,认为上体育课就是让自己有时间离开教室玩一玩,调节一下紧张的神经。有的误认为上体育课只是为了完成考试任务。学生因不了解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而导致上体育课缺乏兴趣,甚至有讨厌上体育课的情绪。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比培养兴趣更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近年来,有很多体育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上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因为兴趣受个人气质、性格、爱好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容易发生变化。学生有可能这段时间对体育感兴趣,而另一段时间就对其他事物感兴趣。可见,光有兴趣很难达到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我认为比兴趣更重要的是社会责任感,责任感相对兴趣而言,更有理性的成分,更能让兴趣稳定持续。责任感是一个人做事内在的动力,兴趣是外在的行为,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培养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要让学生知道锻炼身体不仅是一时的兴趣,更是长久的责任。往小处说,是为了自己的健康生活,往大处说,是为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的强壮。一旦学生有了锻炼的责任感,其主观能动作用远非兴趣能比,而且责任感带来的强大的进行体育锻炼的动力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体育教育要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责任感。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

1.在队列和体操队形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队列和体操队形训练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口令下完成统一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对这一环节不重视,也不愿意去做。有一次做队列练习,学生有些不耐烦,认为这都是简单的动作重复练习。我就跟学生讲“东亚病夫”的事例:如果一个国家的体育不强大,同样受到别国的欺辱,祖国的强大要靠你们这一代了。我们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只有练好基本功,学好本领,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够适应如今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明白,锻炼身体不但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进而对强身健体产生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力。

2.在集体运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体育教学项目大多数是集体运动,这些集体运动要求学生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体会到自己表现的好坏与整个队伍的成绩和荣誉是息息相关的,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以接力赛这个典型的集体比赛为例,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我把整个班级分成了固定的小组,定时进行比赛。赢的小组有奖励,而输的小组会受到小小的“惩罚”。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意识到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会利用课余时间去练习,久而久之,他们就把锻炼当成了一种习惯、一种责任,从而达到了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3.在使用体育器材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体育教学的许多项目需要用到体育器材,如在篮球课中要用到很多个篮球,前滚翻训练时需要用到垫子,在跳高过程中需要用到海绵垫等,体育教师要把握好使用体育器材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有一次上完篮球课后,学生随便把球扔回器材室,结果器材室一片狼藉。我把这一情形拍了下来,集队的时候,把这些画面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讨论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学生对此展开了讨论,提出解决办法。有的说:“请同学帮忙整理。”有的说:“谁放得不好,就叫谁来整理。”有的说:“每个人都自己放好不就可以了吗?”于是我采纳了最后一种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把球重新拿出来再放好,还对以后提出了要求:如果以后谁放不好,体育器材的管理就落在谁的身上。从那以后,学生都把器材整齐地放回了原处。通过这件事学生领悟到都要爱护公共财物,责任感慢慢形成。

4. 在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下养成责任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地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科学的锻炼,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在课后,体育教师也要注重体育锻炼,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学生,才能让学生逐渐树立责任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责任感。学生一旦对锻炼有了兴趣和责任感,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体育锻炼。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12

一、创设情境, 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 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 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 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 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 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 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 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 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 生动、准确的讲授, 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 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二、积极鼓励,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乙烯性质时, 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为此, 可以向学生提问:既然实验是乙烯与溴水的反应, 为什么方程式中只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烯与溴水的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产物?我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而补充了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反应实验, 又引导他们从加成反应的过程去讨论, 自己得出答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结论的局限性。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 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设计、探索实验, 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 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 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学生完成后, 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 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创新, 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开展科技活动, 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 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 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现有条件, 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 再结合课本, 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 拓宽知识面, 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 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 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 也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 写出专题调查报告, 并联系社会实际, 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篇13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有一些孩子生活草率、做事不认真、学习马虎、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责任意识淡薄,责任感缺乏,较少责任行为。他们只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对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全然不顾。因此,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把责任认识、责任感落实到责任行为习惯上

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教育不能靠说教,要通过集体活动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特别注重让学生参加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责任意识。开学初,我就制定了卫生值日表。有意识的把各种劳动任务分配给班上的每一位同学,让大家有事可做,做事有责任心,从而形成人人为集体的良好班风,使学生逐步养成责任行为习惯。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要做好,要对事情本身负责。我要求学生自己整理书包、抽屉、书柜。书包做到表面清洁内无杂物;抽屉左边放文具,右边放书本;书柜里的书摆放整齐,从小到大依次摆放,有条理性。同时要求学生在家写完作业自己整理文具、书桌、书包;早上起床自己叠被子,自己穿衣服;自己的房间自己打扫……总之,责任感的培养首先要从孩子自己的事情做起,将责任感落实到责任行为习惯上。

二、榜样激励,让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引以为荣 小A是我们班一名男同学,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任翁意识。班上同学身体不舒服呕吐了,他不嫌脏、不怕苦、不怕累。午餐时,他总是默默无闻的为大家服务,摆好餐盘、铺好报纸。平时劳动很认真很积极,处处为集体着想,从来不用老师操心。在班委的改选中全票通过,被大家选举为“劳动委员”。在四、五月份月度单项之星评比时,就是他的责任心以30票全权通过,被光荣的评为“守信之星”及“劳动之星”。这样就激发了孩子主动完成劳动任务的自豪感,引起学生的共鸣。

此时,无需老师加以强调,孩子们亲眼所见,使抽象的责任认识具体化。这样一来,小A不仅以自己的责任心引以为荣,同时班上其他同学通过对比找出自身差距,从而产生学习榜样的强烈动机慢慢地形成习惯,把劳动看成一种责任。

三、培养责任行为,全民参与活动中提高责任意识和培养责任感 本学期,学校搞了“亲情回归,减负增效”活动。这一活动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树立时间、效率意识。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并不没有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很多孩子都有做事拖拉的坏习惯。不到最后一刻,他们决不会抓紧一切时间去完成。作为办主任的我,则要求孩子要真正利用好每一分钟,也是学生对自己负责。教育孩子要珍惜时间,合理的利用时间,平时督促学生今日事今日毕,同时讲究效率。我在平时和学生相处中发现,学生作业时经常作业时喜欢东张西望、交头接耳,不是摸手就是刨铅笔或玩铅笔,三心二意。为了加强这方面的要求,我平时教导学生们在做作业时不允许东张西望、交头接耳,课前刨好铅笔,拿好工具书等,作业时真正做到一心一意。几天下来,学生尝到了甜头,在学校完成作业回家后有自己的空间,就把时间用在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上,同时代表他们的勾股树叶还可以前进一步。积极性越来越高。经过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努力,整个班级的学风都有很大提高。

在我们学校举行的趣味运动会中,每人限报2项,每项8人,男女各4人。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班共有32名同学参加。其余的7名同学也分别担当环境管理员、纪律委员、拉拉队长。在比赛中,我让每一位学生都参加,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利用所有的空闲时间加紧练习,那种从未有过的认真、积极、努力使我感动万分。运动会结束了,大家都走回教室,环境管理员却自发带领2名同学在草场清理战场。

这次活动,每个学生都为之付出了自己真切的努力,有了这些,他们就是最棒的!只要他们以认真的态度去努力的做每一件事,他们就是成功的!

四、让学生始终参与,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孩子犯错时,老师时常会大声呵斥,总是通知家长来校处理。家长赔礼道歉,或是赔偿,整个过程中,学生没事了,什么责任也不用担。心想,反正有爸爸妈妈呢,他们会处理好的。最多晚上回家被家长打一顿。可是下次发生问题时还是这样处理,久而久之,学生的心里形成了定势:自己不用负责任,千斤重担自有父母担.学生依旧逍遥依旧自在,以后自然还会犯下类似错误。我认为,教师在处理学生过失时,应实事求是讲清道理,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态度,明确指出过失和弥补过失的办法,尽量不要通知学生家长,不要大声呵斥,更不要夸大其辞恐吓学生,而是应该让学生有深刻的心理体验。这样,他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就会主动体会到对方的感觉,考虑到事情所带来的后果。只有当孩子身处其中,才能体会到过失后果所带来一系列麻烦,在心中留下痕迹,铭记在心。这样就会事先考虑后果,停下即将犯规的脚步,才能形成所谓的责任心。才会有所谓的责任心。

上一篇:失业人员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标准如何?下一篇:残疾人减免税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