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中职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精选11篇)

浅谈中职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1

现代文明白流畅, 似乎人人会读, 其实, 要真实做到会读、读精、读懂, 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又谈何容易?会读书者会在挖掘深意, 如何求深,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在教学中, 在深入寻求每篇课文真谛的基础上, 将有关课文纵横比较, 做到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寻找规律, 起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指导学生走上阅读的有效途径。熟读精思, 整体感悟, 把握主旨。

“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但在我们实际教学中, 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去认真读书, 对文章没有仔细阅读是不能很好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因此,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阅读。

学生的阅读首先要有一个整体的感悟。一篇文章需要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三个步骤:整体感知—局部解析—整体领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解析, 才能从全局的高度驾驭局部, 局部理解透彻才能更好的领悟整体。三者相辅相成, 离开整体或整体理解不确切, 字、词、句、段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 反之, 对文中的关键词、词、句、段理解错误, 就会影响整体的领悟。

培养学生善思善疑的阅读习惯,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从词语的揣摩中领悟其词语的语境意义。从重点句的思辨中, 理解其句子所含的内在意义。从语段的品味中, 学会把握文章的要点要义。

要把握好阅读的主体, 学生的水平因人而异, 因而教师要因学定教, 起点准确, 层次清楚,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尊重学生的语感发展规律, 把朗读的权力交给学生, 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练读, 如跟读、轮读、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等, 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 吸引学生融入阅读情境, 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 内蕴的意味绵长, 与作者心灵相通, 感悟美、体验美, 理解文章的内容, 体会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唤起学生对阅读的爱。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从中领悟阅读的好方法, 在阅读中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 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与品质的充分发展,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抓好课内阅读教学

在我们的教学阅读中, 我们教师往往是对教学参考书的简单复制和机械传播, 将现成的结论生硬地塞给学生, 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完成教学任务。其实, 作为教师我们很清楚:特别是文学作品, 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任何人都不能穷尽其所表达的意义, 同一部作品, 由于读者的个人经历、学历、思想认识水平等的差异, 比如对林黛玉这一人物的认识, 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种林黛玉的形象, 我们不能用统一标准去限制学生的思想。要鼓励、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去理解文本的内涵。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领悟和品味。在课堂讨论中, 教师要适当的设疑、解疑, 根据教材、学生情况采用阅读点讲,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对一些传统的看法与权威的观点进行大胆的否定。经过充分的阅读,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享受审美的乐趣。

二、扩展阅读范围, 增加学生的知识存量

从我们具体的教学实际来看, 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只学习30篇左右的课文, 无论阅读教学怎么改进, 教师把课文讲精讲透, 对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远远不够的。我认为在课外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是很必要的, 因此我们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文章, 利用好第二课堂, 指导学生读一些积极健康的课外读物, 如:社会科学著作, 自然科学著作、文学名著等, 广泛汲取精神营养, 还要多读报纸、杂志,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扩展学生的阅读量与视野, 重视积累和语言文字的训练, 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与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培养了兴趣, 教给了方法, 我们还要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让学生去阅读。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如开展朗读、背诵、故事复述比赛活动、交流活动、教师向学生或学生与学生间新书介绍活动等。教会学生用不同的方法, 阅读不同类型的课文和书籍,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阅读的活动中, 以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指导学生阅读要使学生想读, 教会学生读, 让学生多读, 主动读, 多角度感悟文本, 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最终达到视阅读为享受的目的, 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服务。让阅读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状态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境界。

摘要:指导学生阅读要使学生想读, 教会学生读, 让学生多读, 主动读, 多角度感悟文本, 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最终达到视阅读为享受的目的, 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服务。让阅读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状态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境界。

浅谈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现代文阅读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逐渐成了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而学生现代文阅读的水平却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大部分学生一遇到现代文阅读就感到头痛,不知道如何下手,在实际的考试测试中,学生现代文阅读所取得的分值是十分有限的,这与教师和学生的投入是极不平衡的。如何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关心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是人们获取信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人们了解周围世界的重要方法。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高低是体现一个人语文能力水平的重要窗口,是我们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只有在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去理解、吸收知识和表达内容,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就没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并且通过阅读可以认识字词、积累词语、有效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阅读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语文的积累程度。而语文积累的重要途径就是广泛的阅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正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师就曾经说过,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单靠语文教材是不行的,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行,可见,从古至今对于阅读重要认识性是非常深刻的。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学习中,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单纯地凭借教师的讲授,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去阅读,效果自然不会很好。而如果教师通过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中,效果就会有所转变。只有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会从心理上产生阅读的需要。为此,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选择有益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阅读,并让学生在阅读中摘抄相名言警句、做好读书笔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树立起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强阅读的主动性,这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三、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有的学生一遇到现代文阅读题就感到眼花缭乱,不知如何下手,这与学生的心理倾向有直接的关系,有的学生从心理上就害怕阅读,一遇到阅读题,还没有做就开始恐惧。有的时候,学生并不是没有阅读的能力,而是心理问题在作祟。有的学生看到阅读题,就不想自己去动脑筋,担心自己会做错,被老师批评。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感受,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学生在做阅读题的时候,要及时予以鼓励,不要随意进行批评,要引导学生敢于动笔去写,不管是对还是错,只要学生动笔,就迈出了成功的重要一步。因为有些阅读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学生有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在做阅读试题的时候,要让学生平静地去阅读问题,带着问题再去阅读材料,掌握内容,反过来再做试题,效果就会更好。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性地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勇敢地回到问题,只有学生敢于回答,教师就要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阅读的信心,提高阅读能力素养。

四、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答题的技巧和能力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是要交给学生答题的技巧与方法。叶圣陶先生对于语文教学早就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和看法:“老师教是为了不教”。因此,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回答阅读试题的方法,而在阅读中筛选重要信息是最主要的手段。所谓“信息”是指阅读文章中所包含的知识、消息、情报等,它是文章所要传达给读者的思想、意识、观点等。重要的信息包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每一段文字的主旨,文中的基本概念、解释等。那么,如何在阅读中有效筛选这些信息呢?

首先要找准文章的突破口,抓住文章的纲领,只有做到了这一点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纲领”,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抓住了中心,紧扣要点进行回答,才不至于脱离问题的轨道。

那么,如何来做到提纲挈领呢?要努力寻找体现作品主旨的语句。其实,阅读文章的材料中都包含有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观点看法,尤其是关于一些评论性的语言文字,都会体现作者的思想。对于初中低年级所经常接触的记叙文,文中所穿插的一些议论和抒情的文字,也是作者情感的体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点睛之笔,在此基础之上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必须要引导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采取各种手段发挥学生阅读的创造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范立敏.浅谈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能力[J].俪人:教师,2014(17).

[2[3]余海清.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0).

[3]孙丽屏.浅谈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6).

浅谈中职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篇3

【摘 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能否培养出既有个性、适应性和创造性,又有一定语文实践能力的人才,是衡量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中职学生语言能力培养

目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一直沿袭着普通中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学生们无法直接参与解读文本的实践活动,形成不了良好的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核心。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语言的实践,才可能真正实现语文的教育目标。

一 加强口语训练,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有人认为,说话似乎每个人张口就会,然而怎样把话说到点子上、把话说得明白而又使人信服,这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中职生在实习阶段就要与社会正面接触,说话是否得体,怎样通过语言表达与人沟通感情,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他们能否成功迈入社会的关键。

为此,我要求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口语训练。首先,要求每个同学在第一次语文课用普通话进行自我介绍。我先作了示范,然后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勇敢地走上讲台。在一些个性较活跃的学生带领下,全班每个同学都完成了这次练习;其次,我设计了课前“说话一分钟”的练习活动。一天一人,按座位或学号依次轮换,一名同学说完后,其他同学评议。主要内容有:背诵一首课外阅读的古诗词;讲一个成语故事;评价一句格言警句;叙述一段近日见闻;介绍一个物品;评论一个校园现象;谈对社会热门话题的看法;描述当地自然景物等;第三,定期举行一次诗歌朗诵或演讲比赛,设一些本子、水芯笔、糖果之类的小奖品,吸引学生参与的意识。

这样训练的目的,就是给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一人说话,众人听,众人评,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多读、多思,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辨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同时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 突出应用写作,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实践的需要,要求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能够教会学生一定的应用文写作技能。

在应用文教学上,我主要突出了“拟写、借鉴、评价”六字方针。“拟写”即按照应用文的具体文种要求逐条对照写出拟文,然后再比照范文找出不足之处,最后接受全班同学的评议、打分。如在进行“自荐信”教学时,与学生讨论好该写哪些具体的内容后,学生自行写一封自荐当班干的自荐信,先自查,后读出来让学生评议、打分,同时根据自荐信所列举的条件,看是否能担当本人所自荐的职务。每个人既是作者、读者又是评论家,激发了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

三 强化专项训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这里,阅读可分“阅”、“读”两层意思。实际上,“阅读”时学生是处于“心读”、“默读”的状态,主要是“阅”而不是“读”;“阅”主要是让学生去感受、去联想、去发挥想象、去吸取文章“静”态的营养,而只有“读”(特别是朗读)才能够更好地体会语言的环境,感受作者在作品中所描写的活动的情与景,吸取到文章“动”态的营养。“静”态阅读时,关键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寻求解决的能力。问题意识是创新活动的源泉,如果没有问题意识,创造也就无从谈起。教学时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而

且要让学生形成“没有问题的学生就不是优秀的学生”的观念,生疑后要善于引导他们释疑。如莫泊桑小说《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教材的学习提示是批评她由于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一夜欢乐换来十年辛苦,但上课时有一学生却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美丽动人的姑娘?为了美借一条项链,不慎丢失,但她主动赔偿,这又有什么可指责的呢?”我首先表扬了她敢于独立思考,同时又引导学生进一步找论据说明玛蒂尔德“无可指责”。这不仅使学生多角度地思考了问题,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动”态阅读即要学生大声地有感情地读出来。有人认为中职生没有必要再进行朗读指导训练了,其实不然。实际上,许多中职生根本没掌握朗读的要领,从而难以体会到优美的诗句或散文所带来的美的节奏与韵律。指导学生读时,首先要求他们在“静”态阅读的基础上,找出语言的节奏、停顿、轻重音节,多读多练,读出语言的动态之美,从而养成良好健康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

四、提升职业素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经济社会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越来越需要团结合作的精神,因而更需要善于交往的能力。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再次证明了善于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发现:原来学习成绩并不怎么优秀的学生,由于在单位善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交往,在单位受重视的程度反而比那些成绩优秀、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学生要高,因此这些毕业生获得的职位相应也比较高。

在人际交往训练时,可首先举例子。如印度狼孩由于脱离社会,缺少与人交往,大脑退化,失去了人的智慧,说明与人交往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与人交往中必须掌握的礼貌言行,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具体操作。如告诉学生与人见面要打招呼,亲切地称呼人及怎样选择对人的合适称呼;讲仪表时,告诉学生怎样的仪表才是真正的美,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诸如此类还要进行模拟练习,同时要求他们在与人交往时需要内心有尊重别人的诚意。最后通过实地考核来检验效果,并作为语文成绩的一部分。通过这些训练使学生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技能和艺术。

浅谈中职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4

杨振宁

①今天,大家在讲科技的时候都要讲创新。“创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在报上经常可以看到。究竟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这[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有深深的感受。因为我是在中国出生、成长,念完了中学、大学,还拿到了一个硕士学位之后才到美国去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拿的,然后做研究、教书,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我觉得自己对中国、美国的教育哲学都有相当深入的认识。这两个教育哲学是相当不一样的,这两个不同的教育哲学在怎样鼓励创新这件事情上的差异,值得我们深思。

②到底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这[乙]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用辩证的方法来仔细了解。我认为,这两种教育哲学都能够鼓励创新,不过它们各自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产生的最大效应是不一样的。我觉得,美国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前面30甲o—40%的学生是有益的,因为这些学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学习,给了他自由,他可以自己发展出很多东西,当然他的知识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漏洞,但如果他真是很聪明的话,将来他自己可以弥补这些漏洞。所以这种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比较容易成功。可是亚洲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后面30%—40%的学生有益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学生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学生竞争;因为他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这方面我有亲身的体验。

③记得我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念研究院,两三天后就看见很多同学都非常聪明,随便讲什么题目好像都知道,当时我觉得美国的学生很厉害。可是过了两个月之后,我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为他们对名词知道得很多,可是如果你连问他三个问题,他就回答不上来了。所以到了考试的时候,我们的分数比他们的高得多。

④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上,究竟哪一种教育哲学比较好呢?或者说,对于学生来讲,应该着重哪一种教育哲学?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讨论的是一个美国的学生,那就要鼓励他多进行一些有规则的训练;如果你讨论的是一个亚洲学生,他的教育是从亚洲开始的,那么就需要多鼓励他去挑战权威,以免他太胆怯。

1.文中两处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各是什么?

[甲]处:

[乙]处:

2.选出对第①选段中的两个“相当”理解正确的一项

A.前者表示程度深,后者表示差别大。

B.前者表示差别大,后者表示程度深。

C.两者都表示程度深。

D.两者都表示差别大。

3.杨振宁认为中国和美国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是:

答:

4.作者在第③选段中写自己“亲身的体验”,其目的是:

答:

5.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既要

;又要。

6.对中国式和美国式的教育,你更喜欢哪一种?用一句话说明理由。

浅谈中职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5

内容摘要:具有扎实的写作功底是文秘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职业能力之一。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现状,结合文秘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进行分析,提出从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方法改善等几个方面入手,搭建起一个立体的写作能力训练平台,使学生通过持续不断而有效的训练,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文秘专业应用写作能力培养与提高

扎实的应用写作是文秘专业学生应必备的核心能力,是面对就业竞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技能。但是,由于生活阅历的缺乏和校园生活的相对封闭性,学生对应用文接触不多,感性认识不足,学科的理论性、抽象性,使应用写作教学索然无味,学生无兴趣,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应用写作能力的关键。

一、激发学生应用文写作的兴趣

应用文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既体现理论知识,又体现写作技法。但是由于应用文的写作要受制于文意图、格式、语体等多方面的限制,显得格式呆板,内容缺乏吸引力,所以学生不喜欢学应用文,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如果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就会视学习为乐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我们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做好写作前的指导工作。

对中职文秘专业的应用文教学,并不只是引导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就行了。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上好应用文的文体知识,然后指导学生认真审题,特别是指导好学生运用所学的文体知识,选取有用的材料进行写作。这个方面如果指导得好,学生就会感觉应用文并不难写,自然有兴趣写下去;教师若指导不得法,结果也会适得其反,从而大大地影响应用文的教学效果。

(二)要根据需要调整上课的内容。

我们在教学时把需要用的文体调前或者推后来学习,然后按照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需要指导写作。如先从简单的通知、求职报告写起。由于所写的文体与学生的需要关系密切,学生一定会仔细听,认真写,从而使学生对应用文写作产生兴趣。

(三)注意信息反馈和总结升华。

当学生把写好的应用文用到需要的地方之后,我们还要刻注意学生所写的应用文的效应和反响。例如学生为自己写的演讲稿,就要了解学生的演讲是否成功、是否获奖;学生为自己写的求职信,就要了解他们的求职是否成功;为班级写的规章制度,要向班主任了解有没有采纳;为家庭而写的法律文书,就要了解有没有帮助打赢官司等。对于取得好结果的,及时给予总结,找出成功的地方,便于今后继续发扬,取得更大的成功;对于失败的应用文,也要找出失败的原因,避免重蹈覆辙。

二、通过点评例文,使学生掌握应用文的格式和写作技巧

应用写作的特点之一就是实用性,应用文写作教学,必须讲求实用,能够学了就会写,才算是达到学习效果。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对名篇佳作的介绍和讲解使文秘专业的学生明白,应用文写作不是呆板固定的模式,它们不仅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闪烁着艺术的魅力。同时,引导学生从分析例文入手,指导学生从立意构思、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分析范文特点,从中选择一两个重点,让学生学深学透。继而将学到的知识迅速转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实施迁移,以达到强化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使学生从模仿例子去“照葫芦画瓢”,到学生由“仿”走向“创”。并指导学生借助例文打开思路,又能不拘泥于例文,要从例文中走出来,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养成材料积累的习惯

应用写作能力是通过慢慢积累,不断强化训练才能真正做到应用自如。应用文写作技能的提高必须要靠实践,学以致用,特别要养成材料积累的好习惯。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只要是与撰文有关的材料,都要收入囊中,务求多而全。要掌握搜集材料的方法,调查、观察、查档、问卷是搜集材料最基本的方法。要学会科学整理材料,通过系统归类后,用科学的方法记录、贮存、提取材料即可。有了材料我们还指导学生选材时要选取那些与主题息息相关的材料,这些材料必须真实准确而且富有表现力,典型生动而且新颖,主要用比较分析法分主次、排轻重、列大小的方法选材。全方位、多角度地活用材料,甚至可以把看上去无用的材料变为有用的材料。这就培养了使用材料的能力。

四、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

“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用’于实务的文章。”应用文的这一本质属性,已经规定了它的生活化、实用化的特性。因此,可以在应用文写作的具体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效教学。例如,语文书第一册第一单元中的应用文训练设计,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特殊情况,可以设计与学生校园生活紧密相关的自我介绍活动。在生活化活动兴趣的推动下,让学生主动地学习通知应用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并写作,然后选出最佳的通知作为活动通知。同时,在文秘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先设计出与应用文训练有关的有趣活动,以引起学生的活动兴趣,再引出与活动相关的必须掌握的应用文文种,以活动带动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再学习应用文的写作格式与要求,最后在活动过程中完成应用文写作训练。

浅谈中职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6

一、提高阅读能力的意义

我们知道, 语文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与工具, 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仅提高了语文水平, 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在人的一生中, 阅读总伴随着, 在某种意义上讲, 阅读是人的生存能力之一, 它对人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新课程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而阅读是学生最基本的自主学习活动。如果学生有很强的阅读能力, 就能很好的完成各学科的预先工作, 能多看资料、多收集信息, 从而扩大知识面。有了阅读的能力, 就能使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 能自学自己所要的新知识, 从而具备终身再学习的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如果老师指导有方, 学生会少走很多的弯路, 因此,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二、有针对性的指导

1、指导学生把握文意。

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 要能体验出作者的情感, 读懂文章的大体内容, 了解作者的意图;能根据文章的内容想象出文中的情节以及人物的神态、心理与言语。假如是单独文段, 学生能通过阅读分清层次, 找到文段中体现思想观点的关键词语或者能关键的词语概况出文段的主要思想观点。比如,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的气魄极大, “从地起一直至顶”, 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兴起后, 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 大都是修竹数竿, 意境萧疏, 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 王钹画竹名驰天下, 绍二泉在他的《墨竹》上题诗:“萧萧数竹不胜看, 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 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他画竹的高超技艺。阅读这一文段后, 要能感知整体, 体验此文的所表达的意义: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 而风格独立, 技法高超。

2、指导学生品味词语的含义。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通过阅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尤其要推敲和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与作用。我们知道, 组成文章的基本材料是词语与句子, 能品味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句子是阅读的基础。品味和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 一定要在真实的语言环境, 不能望文生义, 更不能断章取义。在实际的教学中, 要求学生反复阅读, 反复体味关键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以及其作用, 能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事以及隐含的情理。那么, 如何指导学生正确的品味关键词语或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呢?

首先要看看句子在文章的位置。假如在文章中的开头位置, 一般是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或环境, 有时候是渲染气氛的。所起的作用常常是埋下伏笔, 为下文铺垫的, 或者是总领全文、设置悬念等等;如果在文章的中间, 可能是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抒发作者的情感, 有时候为了照应文章的开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或者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件事的作用;假如在文章的末尾, 可能起的作用是深化主题的作用, 有时候是为了照应题目、总结全文, 起到首位呼应的作用。

3、指导学生分析文章段落与结构。

衡量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就是看学生能否分析文章段落、结构, 全面把握文章的内容。欲把握文章的结构, 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首先要把握文章的线索。一般说来, 叙事性的文章中有一根像绳子一样的线, 它将故事情节的发展串联起来, 有些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线索可以是某一个中心事件, 可以是某种行动、某个人、某一件事, 甚至是某种强烈的感情或是空间与时间。线索是把许多繁琐的材料与事件、场面连接成一个整体, 从而突出文章的主体, 因此让学生找准文章的线索对他们把握全文内容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其次, 分析文章的结构。段落结构是文章的骨架, 是文章组织内容的具体方式, 把握文章的结构, 利用学生更好的把握全文内容。

欲使学生真正的掌握文章内容, 除了掌握全文线索以及段落结构外, 还要引导学生练习写作技巧、文体特点进行分析。有很多文章的构思, 常常与写作技巧联系起来的, 但常用来分析文章的词语可以让学生记住。比如, 该文章在构思上……设置悬念, 欲扬先抑, 前呼后应等等。这对提高学生答解阅读提的准确度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三、加强读诵训练, 开阔学生的视野

学生的阅读能力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但阅读能力的提高归根结底需要学生去经历, 就像学习游泳, 只凭教练的讲解是永远不能让学员会游的, 只有让学生亲自去经历才能学会。同样道理, 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去经历。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们要多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章, 诵读优美的句段, 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

总之,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之一,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摘要:新课改特别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即使在各地的中考中,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既有考课内的, 也考课外的。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实施,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日趋重视。本文就如何培养初中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做阐述。

试论中职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7

关键词:中职生;阅读能力;语文学习

随着就业压力逐步增大,现如今学校对中职生的培养主要侧重专业技能方面,技能考证成了学生的主要学习目标,对基础学科的重视程度不断降低,特别轻视对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诚然,中职生相对于大学生会早一步踏入社会,他们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语文阅读能力作为一项必备的基础技能,对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将直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一、语文阅读能力对于中职生的重要性

虽然中职生需要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但是语文阅读能力却是他们必备的基础技能。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阅读能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中职生对于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的接受方式主要是通过课本完成的,所以只有加强对中职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行动执行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并且直接影响中职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中职学生很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知识视野、形成优良品质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对中职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当务之急,也是重中之重。

二、中职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通过阅读实践,逐步积累经验。阅读能力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逐步形成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但是现阶段中职生的阅读能力却普遍较低,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低,中职生的素质普遍不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较难,因为现在没有较好的培养中职生阅读能力的经验,只是按照原有的模式,生硬地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慢慢锻炼能力,这对于自制力本来就不强的中职生来说,显然是难以实现的。同时,教师经常抓不住要点,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此外,中职生分配给课外阅读的时间相对较少,即使阅读也是停留在言情、玄幻小说的层面,往往不能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内涵。这样的阅读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能很好地提升中职生的素养,所以要探寻培养中职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循序渐进地提升中职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如何真正提高中职生语文阅读能力

首先,从课堂上入手。现在的中职生对语文兴趣不足,面对这一现状,要强化课堂阅读。课堂阅读形式应多样化,可以朗读,也可以分组讨论,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这样既保证了中职生的参与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可以列出提纲,让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联系自身和现实谈读后感等。这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加深对文章的体会以及对作者的理解。只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产生了兴趣,学生自然会在课下关注阅读,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从主观上去寻求知识,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中职生的阅读兴趣被不断激发,阅读能力也可以逐步提高。

其次,在课下引导学生正确阅读。中职生有相对较多的课余时间,有的学生阅读量也不少,但是对于读物的选取仅凭自己的直觉或好恶。此时可以组织开展图书经验交流会,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书籍、文章共享,一起阅读,一起讨论,在讨论和交流中不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分享自己心得的同时也能逐步提升自己的素养。同时也可以举办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如美文朗诵、经典诗文背诵、演讲,这样可以不断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使学生好学乐学、有成就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只有从根本上入手,持之以恒,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后,定期对阅读成果进行展示。通过课上和课下对学生阅读的正确引导,能使学生养成良性的阅读习惯,但是也要适时停下来进行反思,及时地反思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以利于语文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虽然现在对中职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成熟的模式,但是我们只要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并在课堂内外根据中职生的特点采取新的教学引导模式,就可以很好地提升中职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让中职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才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进而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黄振强.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J].综合天地,2007,(07).

浅谈培养学生英语的阅读能力论文 篇8

听、说、读、写能力是英语的四种基本技能,这四种技能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阅读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吸取丰富的语言知识,增加学习兴趣;还能扩大词汇量,促进听、说、写能力的发展。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通过平时广泛的、大量的、快速的阅读等训练来实现。从近几年的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试题中可以看出,阅读题的比例达到了50%以上,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在此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把阅读能力的培养融入平时的教学中

阅读能力的培养取决于教师对学生阅读训练的调控。高级中学英语新教材每个单元一般都有两篇中心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题材广泛、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大多涉及到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如生态平衡、环境保护、饮食健康、体育、音乐等,它们都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真实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针对每篇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采取下列步骤进行训练:

首先,对材料进行扫读,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有关信息,寻找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题;

第二,对材料进行略读,寻找主题句,把握文脉以及语篇衔接的关联词;

第三,对材料进行细读,辨认事实,把握细节,理解难句,以及进行词义推断;

最后进行深层次精读,掌握语言所载社会文化的背景,理解文章的内涵,进行逻辑推理,评价判断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态度,揭示文章的深层意义。这样,在教学的同时就能够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拓宽阅读范围,夯实能力基础

能力的获得离不开丰富的实践,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词汇、语法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之后,阅读由课内转向课外成为一种必然。这时对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就需要教师把握好,选材难度控制要恰当,切合学生水平,既利于巩固又利于提高;内容的教育性、趣味性要统一,寓言故事、戏剧文学、人物传记、科普小品等文体都要

有所涉猎,这样可以接受更多方面的信息,巩固词汇,充实语言材料和英语背景知识,为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品质

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阅读技巧。所谓技巧,就是捷径或者方法,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可以变繁为简,使索然无味变得有趣,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使学生乐意去阅读。因此,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应善于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帮助他们克服不良习惯,提高阅读品质。 (一)抓住关键词句

高考阅读文章的题材颇为广泛,各种各样的文章都有,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这一特点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让他们明白各种文章的特点后,再去进行阅读。比如,一篇议论性的文章,其开头往往就给出了议题,那么在阅读时就应该让学生明白重点是抓住开头的句子;而像科普性文章,一般来讲,逻辑严密,往往一环紧扣一环,在阅读这一类文章时就要细心、谨慎,注意推理和分析,抓住数据,吃准主题思想。再如记叙文,我的观点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抓住六个“W”,即When,Where,Who,What,Why及How。

(二)猜测词义

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生词,如果一见到生词,就停下来查词典(平时练习时可以查一查词典,如果是考试的话,就肯定不可以了,尤其是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阅读中会遇到许多生词),不仅会影响阅读速度,还会挫伤阅读的积极性。为了既看懂材料,又不浪费太多时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一些猜测技巧。一方面,材料中有些生词所涉及的内容可能与后面的问题是无关的,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让学生忽略它们;另一方面,教师应教会学生运用构词法猜测词义。英语中的单词有很多是由词根加前缀或后缀或前、后缀构成,通过加前、后缀来改变词义、词性。如,mis-表示“wrong”或“badly”:mislead(误导);dis-表示“not”或“oppositeof”:disagree(不同意)。又如,一些形容词加前缀in-,im-,il-,ir-,名词加后缀-less表示否定,independence(独立),illegal(违法的),irregular(不规则的),hopeless(无望的)等等。

最后,教师还应从心理上正确疏导学生,使学生加强心理承受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9

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拓展、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通过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大量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

关键词:

读书氛围读书内容读书方法读书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拓展、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通过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大量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1、开设“阅读课”。本学期,我校各班均在每周安排了一节阅读课,旨在结合课堂阅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辅导,是课堂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我根据需要利用每周一课时的阅读课,合理安排阅读内容,并利用这堂课向学生推荐读物,欣赏评析,进行阅读指导,或让学生汇报读书成果等,逐步把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

2、设立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发动学生每人至少捐献三本好图书,建立本班的图书角,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组织学生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最后一角,学生课余时间可以随时借阅。有了这样一个班级图书借阅角,学生人人都有机会读好书,实现了学生图书资源的共享。

3、开展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我利用家长会,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同读书,共成长”,对家长进行阅读宣传,向家长推荐书籍,发动家长给孩子购买一部分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书,同时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到图书馆办一个借书证,扩大阅读的范围,号召家长跟孩子“同读书,共成长”。让学生和父母在家中也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小学生“向师性”很强,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我在阅读课上,和学生同读一本书。我坐姿正确,读书投入。我的学生,活泼好动的学生,当然也包括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他们也用心的读着,教室里鸦雀无声。此后的阅读课上,我都和孩子们一起读书,读同样的书,然后共同交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总是刻

意手拿自己精心挑选的课外读物到教室里认真阅读,记读书笔记,并定期向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情况。对于好的文章,我还会直接读给同学们听。师生共读这一做法很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一起阅读,探讨精彩的章节。同学们下课时总爱凑在一起聊书中的内容,或是谈自己的读书心得,还时不时地过来考问我几个书中的问题。我发现与学生的距离拉进了,师生共读成了我们的共同乐趣。

4、保证阅读时间。本学期,我校各个班级统一制定了读书计划。结合学校古诗文诵读活动,我们班早上利用晨读背诵古诗词,放学路队也坚持诵读古诗;中午安排至少20分钟自由阅读,读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流,介绍自己读书的内容,谈谈收获等;晚上进行适当的亲子共读。鼓励学生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动画与图书相结合。作为语文老师,我还鼓励学生看精彩的动画片、内容丰富的少儿节目,也经常给学生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并由此因势利导,告诉他们这些内容其实书里都有,只要你看书,打开书本,你就可以读到无穷无尽的故事,那可比电视上看来的,老师讲的更精彩,而且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从而把学生从爱听故事、爱看电视引向爱读课外书,并扎入阅读天地。

这样,在良好的读书氛围中,在宽裕的阅读时间保障下,学生们课外阅读兴趣盎然。

二、精心选择读书内容。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确,一部好作品就如同是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教我们怎样做人。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选择的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读物,以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

1、低年级,要阅读大量优秀的童话和儿童小说,我向学生推荐了:《唐诗三百首》、《中国神话》、《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夏洛的网》、《极地特快》、《昆虫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哈里.伯特》、《十万个为什么》、《蓝毛淘气三千问》、《人与自然》、《我们爱科学》等。

2、到了四、五年级,把科学、神话、历史、人物传记等引入到孩子们的阅读范围中。如领袖人物、爱国先贤和科学家的传记《毛泽东传》《大地的儿子周恩来》《名人传》等;古今中外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的读物,包括家乡的地理环境、风光名胜,经济物产、文史人物等方面的书《上下五千年》《史记》《富饶的山东》等;指导学生培养生活能力的读物《生活小常识》《老人与海》《鲁宾孙漂流记》等;贴近儿童生活的读物《淘气包马小跳》《五三班的坏小子》《快乐星球》等。

三、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1、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应有不同的方法。我指导学生阅读多种体裁的作品,在教学时告诉学生:记叙文(特别是小说、故事),抓住主要情节,了解重点人物,体会其思想情感;诗歌,着重学习遣词用句,进行综合感受;知识性文章,了解知识要点,作摘记;议论性文章,抓主要观点;古文,除疏通字句了解

文意,还要能对文中涉及的人物、事件作出粗浅的评价。我结合课堂教学及各种主题读书活动,将优秀的记叙文、诗歌、散文、科普小品、小说、人物传记、旅行记等推荐给学生。通过多体裁的阅读,学生掌握了多种阅读的方法,在小说的真情世界里感受到真善美,在传记人物的传奇经历中体悟成功的苦与乐、在诗歌的韵律中变得越发灵秀„„

2、根据文章内容,确定阅读方式——精读、选读、略读。

文章内容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不一样;阅读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会不同。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我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授之以法,为学生“搭路铺桥”,促使学生逐步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形成主动阅读的心态。

精读——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的阅读方法。精读时,不仅要求按照顺序,仔细地看清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还要求对文章的语句、篇章和主旨作深入思考。例如:教材中的课文,就使用精读。这样在反复阅读中积累语汇,逐步掌握用词造句的一些特点、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语感,形成阅读的经验和习惯。

选读——有选择性的读。根据教学和学生成长的需要,选择学生课外阅读中有益和有用的篇目进行选择性阅读。

略读——就是简略地读。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断读等方法来了解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这种方法主要针对一些较长书籍,例如:《水浒》、《三国演义》等。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而且作品故事性强,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合书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

在阅读书籍时,这三种阅读方式要灵活运用。

3、特别强调诵读。

诵读,是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与朗读比,它更强调个人体验,更强调内化。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语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指导学生读书时,我提倡学生将遇到的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时,摘录下来,反复吟咏、甚至背诵下来。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时就课文中涉及的某一问题会产生强烈的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动机。例如学习《太阳》一文时,学生在了解了太阳的大小、温度、离地球距离的远近以及和人类密切的关系等知识以后,他们还很想知道太阳黑子、太阳黑洞、臭氧层等是怎么回事,他们渴望能读到更多的关于太阳的文章,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的知识;学习《爬山虎的脚》一文,学生肯定会对“奇妙的植物的脚”这一课题感兴趣,他们肯定会积极地查阅资料、实地考察,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更多的奇妙的植物的脚。

课文教学完了,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课外阅读作业,也能吊起学生的阅读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跃跃欲试。如,教学完《三顾茅庐》后,告诉学

生,这个故事引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还有更多有趣的故事,读了这本书,你能够认识到形形色色的人物,而且,你还会从中学到不少做事的谋略。肯定会有不少学生饶有兴趣,找来《三国演义》进行阅读的。虽说仍有障碍,但一旦学生领略到书中内容的奇妙,自然而然的就会沉浸其中。

四、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1、学有所悟,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读书离不开思考。在读书中,我引导学生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1)圈点勾画。即用横线、曲线、圈等不同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如将认为优美的句子用横线划出,看不大懂、有疑问的用曲线,好的词语圈出,这些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运用。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2、学有所得,引导孩子从读物中汲取营养,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资料。学生阅读后,可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摘抄,积累好词佳句;也可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阅读感悟的能力。读书笔记包括以下内容:

(1)读书时间:

(2)书名:

(3)作者:

(4)学会的生字:

(5)摘录的好词:

(6)摘录的好句:

(7)主要内容:

(8)读后的感想:

摘抄精彩词语,优美片段,格言警句等,为作文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想,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

3、学以致用,进行再创作。

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组织学生进行小练笔,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激发阅读兴趣。例如,学习《绝招》后,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进行续写练习;读了《三国演义》后,引导学生对《草船借箭》进行缩写等。

这几种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中年级写读书笔记、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边读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写读书笔记”的好

习惯。

五、开展各种阅读延伸活动。

书,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我们不仅要开展大量阅读活动,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要积极开展各种课外阅读延伸活动。

1、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扬,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我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竞赛,读书交流活动。如:“课本剧表演”、“阅读大王知识竞赛”、“故事大王演讲赛”、“读书经验交流会”、“成语接龙”、“朗读比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以表演、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可以举办读书笔记展示、手抄报展示等。这样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活跃读书气氛,激发读书兴趣。

2、开展读书导读活动。

我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等,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姑娘》后,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争吵》的教学,引导学生读《爱的教育》,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教学《太阳》,引导学生读《我们爱科学》一类的书籍„„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阅读,做到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

再就是充分利用教室的黑板报、墙报等空间开辟专栏,介绍新作,导读佳作。如开辟“介绍一本好书”专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一本老师推荐的读物,利用阅读课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解剖作品,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利用双休日并结合各种纪念日,如:劳动节,母亲节,端午节等,让学生办一张手抄小报,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共同完成,通过自己动手办报,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归类整理和展示,还能激发学生的大胆创新和奇思妙想。

六、以评促读,完善评价体系。

《新课标》指出:“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加以鼓励。”为了使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得以交流,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展示学生的优秀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如在学生的读书笔记上写:你真棒!你真会读书!等,短短几句话,激发了学生更深的读书欲望。还设立了“读书笔记优秀奖”、“读书笔记进步奖”、“优秀手抄报员”、“小书迷”等奖项,学生在获得成功,受到表扬后,会坚持更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当然,评价只是手段,以评促读才是目的,所以激励和引导应该是阅读评价的主旋律。

俗话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日积

月累,就没有学生丰厚的语文功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提供最好的养料,使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把课内、外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到更多的写作方法,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读书成为他们的习惯,让阅读浸润他们的生命。让我们带着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尽情畅游吧!

参考文献:

1、图书:

 马芳亭.教育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巢宗祺等.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报刊:

 蔡祖泉.让读书美化人生.小学语文教学,2008,(4)

 王善胥.坚持写日记.读写算,2008,(5)

 坚持写作,一丝不苟.快乐学语文,2008,(5)

3、图书:

 李家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4、报刊:

浅谈中职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10

阅读速度 计时阅读法 固定程序阅读

一、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志

快速阅读训练,也叫限时阅读训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职业高中学生快速阅读每分钟达到500字。因此,我在教学中一方面纠正学生错误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注重这种限时阅读训练。利用课本所提供的范文或选一些精短的文章,在估计所教的课文的大概字数后,要求学生在限时之内,掌握文章的整体大意,能较准确地复述课文内容或找出各个段落的中心句或主旨句。

二、阅读能力点的训练

在快速阅读训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项训练,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测试题带着问题精读有关的句段,了解有关的各种数据和事实经过,从而把握阅读对象的精髓和脉络,深层次地理解所阅读的材料。

三、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所谓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这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强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在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他所说的流利地阅读与快速阅读都注重阅读的速度和效率,这也与现代社会对阅读者提出的要求相符。

1.计时阅读法

这是一种用计时或限时的阅读,以增强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从而达到不到之处阅读速度的训练方法。在阅读现代文时,教师精心地设计好训练内容,交代阅读目的,要求学生在所限制的时间内阅读,注意速度,争取不回视,并要力求记忆和理解最多的内容。读完后,不再看原文笔答已经预先设计的速读测试题,最后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评定答题成绩。一般来说,只要目标明确,选用的检测材料较合理,学生通过计时法阅读训练,速度和能力是会有明显提高的。从1992年起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增加了科技类说明文的阅读题,而科技类说明文的阅读主要考查的就是快速检索有用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但是由于平时的阅读训练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快速检索文章信息的能力,造成答题失误,或者虽是做对了,却由于检索方法不对头,花费了大量时间。造成失误的原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缺乏时间观念,在答题过程中,不断地回视、或者拘泥于其中的一个问题不能跳出来而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2.固定程序阅读

程序即阅读的程序,即按“标题——作者——文章的出处和发表时间——基本内容——文章中的具体事实——写作特点——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新思想”。每次阅读均按这个程序,专心致志地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避开个别的枝节问题,而且能迅速抓住反映文章主旨的内容,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的目的。训练时应注意:第一进行固定程序阅读时不应有程序要点的遗漏,第二程序要点要有侧重。1991年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总分选用的阅读材料是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其中有一个小题:“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有的考生只盲目地从正文中去寻找答案,而未注意文章的副标题和文后的注解,忽视了这两个地方,答案当然就不准确了。这个问题的出现就证明进行固定程序阅读时遗漏了要点。在训练快速阅读过程中,有必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要全神贯注,把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有关内容上,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假如阅读过程中容易被“意外”的发现吸引而忽略甚至忘记了阅读目的,例如被某段精彩的描写吸引,被某个新奇的故事吸引,由某个内容引起了联想等待。这样,快速阅读的质量肯定会受影响。有明确的阅读目的,有固定程序的阅读方法,都能逐渐养成强烈的筛选意识,形成较强的筛选能力。

3.默读

“养成默读的习惯,提高默读的速度”是语文教学大纲的明确规定,但是,许多中学生到高中毕业时均未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教师对默读的作用也缺乏认识,故缺乏认真地指导。学生只会眼看、口读,阅读速度自然上不去。要养成默读的习惯,必须注意:第一,提高视觉接受文字符号的速度,培养准确、协调、熟练、默读技巧。第二,提高默读的理解率。第三,提高想象、联想、思维、记忆的速度。

四、快速阅读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快速阅读训练重要性是众人皆知的,但要实施有序的训练却有相当的难度,学生要养成速读的习惯绝非一日之功所能达到的。教师必须注意科学地把握训练的环节,解决如何把零散的内容实行有的组合,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网络的问题。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下面几个问题:第一,整体思路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按单项训练,然后再集中训练。阅读基础比较差的班级可以从阅读长句开始,目的是改变学生一字一词的阅读习惯,学会迅速捕捉句子的主干。然后指导阅读段落,传授抓关键语句的方法,把握段落的中心,最后进行篇章阅读指导。第二,着重进行科学的分项训练。这一方面我采用了程汉杰先生在《快速精读的科学途径》一文中所分解的十六种能力训练。第三,选取合理的训练材料。选取的训练材料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且兼顾各种文体。这样做使学生能逐步地解决问题,提高水平,也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信心。第四,不断吸收反馈信息。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而学生要对信息作出反馈,教师正是根据学生的反馈作出及时强化或是调整教学过程,这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浅谈中职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11

1 中职生进行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基础模块里的“表达与交流”方面强调“在口语交际方面, 要养成说普通话习惯, 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演讲、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在职业模块里要求学生“掌握接待、洽谈、答询、协商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 做到态度真诚, 表达准确, 语言文明, 仪态大方, 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在拓展模块里要求“学会讲解、采访、讨论、辩论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 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用于简洁, 能根据职业工作的需要, 恰当进行口头表达与交流。”

从以上教学目标可以看出,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程。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不容忽视, 口语交际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2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

2.1 从教材方面看, 教材内容缺乏系统的科学指导体系和可操作的具体方法

本人在从事十年来的教学生涯中使用过现在教学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由倪文锦主编的《语文》, 也有“外研社”的《语文》 (基础模块) , 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应用语文》, 还有赵大鹏主编的《语文》。虽然教材不统一, 但在内容上, 各版本教材也有共同之处, 都安排有“表达与交流”这方面的学习, 由此可见, 在当今社会的要求下, 无论大纲还是教材都很重视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但从具体内容来看, 教材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 课文只是笼统地提出要求, 没有给出具体的科学指导。比如只给出些口语交际的案例和简单的相关注意事项, 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如高教版《语文》 (基础模块) 上册中的“听话与说话”, 简单地列举了《荷花淀》和《沙家浜》的一些话语, 再进行简单地分析, 但没有给出科学的指导体系, 从而会导致教师上课随意, 在教导学生说话时容易盲目。再者只有目的, 没有途径, 学生学起来困难, 教师教起来也不知如何去把握好“度”, 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微弱。

2.2 从教学方面看, 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认识存在误区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 我们往往重视教学生去读去写, 而忽略听话与说话方面的训练。教师对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有的教师认为, 只要说话大声, 清晰, 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就是口语教学的内容。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强调学生开口即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必要的方法指导, 以至于学生在说话训练方面还是和平常说话没啥区别, 更不用谈说话能力有什么提高。

2.3 从学生方面看, 口头表达能力普遍偏低

中职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知识基础薄弱, 不重视口语训练。他们缺乏对口语交际练习的主动性, 他们学习自觉性差, 对自己要求低, 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就不错了, 更不用说什么说话训练, 他们觉得没有必要进行口语训练。如果训练不够将会导致学生能力不提高, 学生学习兴趣更加不高。再有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 由于平常见识狭小, 不善言谈, 还有的同学受方言影响, 普通话说得不够标准,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的表达能力。许多中职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 往往抓不住老师提问的要点来进行有逻辑性地组织语言回答, 往往支支吾吾, 语无伦次, 害羞地红脸低着头, 说话困难。

由此可以看出, 加强语言训练在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是学生自生发展的需要, 也是完善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3 培养中职学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指的是通过言语有效地快速地融入到一个集体中, 让别人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也能够恰当地运用语言的技巧, 人与人之间交流表达清晰, 流畅, 简明得体一种说话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如何结合教学目标有效地对中职生进行有效的口语训练, 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般要经历“开口”、“练口”、“顺口”这几个阶段, 具体策略如下:

3.1 激发学生“开口”兴趣

(1) 充分认识口语交际培训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将口语表达能力作为一项教学项目单独分离出来, 并且保证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教学, 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学生意识到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从而促使自己自发地“开口”。教师可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 如“见面会、招聘会”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利于提高训练水平。

(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设口语训练的良好氛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教师通过课堂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口语, 解决口语问题。可见, 课堂氛围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因素, 教师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 和学生交流时平易近人, 容易激发学生活跃的火花, 这样, 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愿意和教师交流, 讨论, 说出自己的想法, 整个身心放松, 有“想说”的兴趣。

(3)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李吉林说:“言语的发展地是具体的情境, 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 提高语言的材料, 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因此, 说话教学要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 创设情境, 使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比如本人在教导学生学习莫言《卖白菜》的时候, 假如是这么提问:“我”的家境如何?“我们”家为什么要卖白菜?“我”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这些问题就太简单, 无法激发学生多大的学习兴趣。本人就组织学生模仿故事里的情节, 分组派代表模仿故事里的情节:“母亲”走进家门, 东看看, 西瞧瞧家里的东西, 嘴里发出叹息声:“家里没有东西可以下锅了, 准备过年了, 怎么办?”然后, 眼光盯着墙上的“三棵白菜”, 嘴里喃喃道:“只有卖掉他们了。”在这样的情境中, 学生趣味盎然, 发言欲极强, 不仅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 而且增强了课堂的整体效果。

利用语文活动课, 创设丰富多彩的说话情境, 开拓说的内容, 为学生提供说话机会, 扩大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明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3.2 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1) 普通话训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大纲 (试行) 》明确规定:职业高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低目标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毕业时普通话水平应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试行) 》的相应等级”。由此可见, 加强训练普通话是中职语文课堂必需进行的教育课程。

中职学校招生区域不限, 学生来自全国的四面八方, 自然也参杂不同的地方方言。有许多学生是来自偏僻的山村地方, 从小到大都是讲家乡话, 甚至在校学习的时候也是讲方言。当他们来到一个新地方学习的时候, 假如几个当地的凑在一起的时候, 他们往往就会用方言来进行交流, 严重影响他们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而有的同学性格腼腆害羞, 当叫他们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时候, 他们往往都低下头, 不敢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对此情况, 老师很有必要对他们这些刚进入学校的学生推广普通话教育, 让他们认识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果要让中职校学生讲好普通话, 学校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必须讲普通话, 并且校园要写上或贴些“请讲普通话”之类的标语或者海报, 使学生随处随时都注意到要讲普通话;其次, 学校举行诗歌朗诵、演讲比赛, 促使学生们积极地去讲普通话;再者,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汉语拼音的训练, 根据学生的方言特点, 特别要注意纠正不同地方学生容易读错的声母或者韵母的发音。如:广西部分地区讲粤语, 粤语中的字音没有翘舌音, 同学们在讲翘舌音的时候往往习惯平舌音, 而部分地区讲“桂柳话”, “桂柳话”中n和l不分, 在读n的时候经常读成l的音。在训练的时候, 教师注意采用儿歌、顺口溜、游戏、比赛等方式来提高学生们说普通话的能力。

(2) 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教师在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时要注意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 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特点, 结合学生专业内容来有针对性地设计口语交际训练。

(1) 朗读训练。朗读是一项重要的是阅读基本训练。教师在学生领会课文, 把握感情的基调后,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比如:个别朗读、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 通过反复朗读, 学生可以体会讲话的技巧, 也会积累大量的词汇。教师也可以先给学生范读, 或者让学生听录音朗读, 接着学生泛读, 这样教师就可找出学生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正, 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以及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复述训练。复述课文, 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基础上, 对课文内容经过加工整理, 有条理, 有重点地讲述出来, 也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别人的文章内容, 是一次消化、巩固的过程。教师在进行复述训练的时候, 应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复述。A学生可以在保留原材料的中心意思的前提下, 简明扼要地讲述原材料的内容。如莫泊桑的《项链》列出马蒂尔德、舞会、项链、丢失、赔偿、十年、变老、启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表达的系统性和连贯性。B详细复述, 保留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和主要情节, 基本上保持原貌, 而在语言风格、叙述顺序、人称上进行改动。C扩展复述, 要求在不改变原材料主题和重点的基础上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合理加工、大胆想象, 使内容更生动、更完整的一种形式,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的连贯性。

(3) 答疑训练。在具体训练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人而异设计必要的疑难问题, 引发学生积极开发思维。教师通过设计问题, 让学生来回答问题。如学习了林清玄《好雪片片》一文, 如何理解文中的作业练习题“别样的感动”, 此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开始分析讨论, 让学生们进行思考, 讨论, 各抒己见, 达到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3) 口头作文训练。口头作文是锻炼学生在公共场合即席说话能力的好办法。这种即席讲话, 是反应迅速的口头作文, 是说话能力的综合训练方式。口头作文要求在较短时间内, 准确地遣词造句, 要想达到言语流畅, 表达生动形象的高水平, 需要按循序渐进的步骤进行。本人在每次上课前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由一名学生到台上演讲, 接着同学们进行评价, 这会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仍需改进, 同时也锻炼其胆量。针对高一语文基础薄弱, 开始的时候我都是采用命题演讲, 而到了高二, 我就根据当前社会, 生活或者书本给学生思考问题, 让其在下一节课上来演讲, 这样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拓宽学生的思维。而到了教学的后期, 则要求学生进行即兴演讲, 口头作文的题目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让学生有话可说, 。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广泛关注社会生活, 而且多读、多看、多思、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3 让学生“顺口”, 适应社会发展

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开口外, 还要将课堂上学到的技巧, 灵活自如地在课后展开进行。话只有越说越多, 才会顺口。我们的口语训练不应该局限于课堂, 教师应教导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多留心, 多关注不同的场合。教师可开展模拟应聘会的场所, 来训练学生, 比如“接待客人, 自我介绍, 应聘面试”时要怎样流利地口语交际, 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使学生在今后的面试或者与人交谈中脱颖而出, 留下极佳印象。

4 结束语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训是一个人一辈子都应该重视的事情。现在的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中职学校学生起点低, 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能够表达清楚, 与人进行有效地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任重道远, 需要长期的坚持和锻炼。语文教师同时也要尝试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媛.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J].当代职业教育, 2012 (03) .

[2]程巧云.职校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浅谈[J].现代阅读, 2012 (10) .

[3]白俊艳.语文教学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2 (12) .

[4]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试行) [M].

上一篇:四上一二单元数学教案下一篇:中央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