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精选14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1

威宁九三中学

李琴

阅读是我们教学中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基础积累,引导学生的语言探究,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是重要的阅读教学的手段。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培养个人素养,陶冶思想情操。

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而假如要领会阅读文本当中所展示的思想内涵和魅力,就必须不断的、反复的阅读。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赋予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自主、人文、活跃、开放成为阅读课堂的新要素。打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坚冰,千帆竞发,这无疑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进步。

但是,热闹的语文课堂的背后也有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否则阅读课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发挥不了它在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那么,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浅谈本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但是激发兴趣是开始,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注意力很难持久。因而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要努力使学生保持激昂的情绪,其重要的方法就是采用多种阅读教学手段。例如,教师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亲切幽默,适当辅之以动作;教师要多鼓励,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多采用变式教学,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要的丰富性。所以,教师对于课堂节奏和情绪的调控能力,是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的关键。

二、指导学生的层次阅读。默读,思考文章里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道理;朗读,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和语言文字的优美;熟读,反复咏诵,顺藤摸瓜,深入文本,通过文字本身去鉴赏、理解、体悟、发现和创见,让心灵在一个跳动的文字里自由地飞翔;品读,体悟文章里所蕴含的哲理和灵性,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将文章里积淀的修养、思想、观念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引导对象细化为学生的全部情感,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其中,研读文本,体悟作家的情感思想。学生阅读学习的最佳状态就是与作者情感跳动的节律相合,在精神世界里与作者进行心灵上乃至灵魂上的对话,即我们常说的情感共鸣。如学生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让学生通过模拟双耳失聪,体会其中的不便,进而联系音乐与听力的紧密关系了解贝多芬的心境,全程使用伤感的音乐,关注文章重读。最终就可以使得学生与贝多芬的感触距离缩短,更好地体会到作者文字之间蕴含的感情。

四、重视学生的基础积累。“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语文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已经达成“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的共识。如若没有一定的积累,谈深层次的阅读无疑是天方夜谭。所以,教师如果计划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就必须关注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备,这包含着精彩语句的积累也囊括了文学常识等内容。

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语言的探究。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又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语言探究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之上,而是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使用了这种语言产生什么表达效果。如学生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学生很轻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写的是鲁迅在百草园中的快乐生活,接着教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发现这段语言的相关信息。我相信长期这样坚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的提高。

六、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在每篇课文学完以后,要向同学们推荐一些与内容相关的文章和阅读材料,以达到巩固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另外,向同学推荐一些经典名著,使学生汲取文化中的精华,人类的高深智慧,体味恒久的生命力。学生们阅读这些经典,不仅增强了对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的了解,增强对语文学习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而且还对健全学生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方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所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实现“拓展性阅读中的拓展迁移”,是当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2

一、立足课堂,增加趣味

兴趣是学生永恒的老师。而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之中,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增添阅读趣味性,让学生提升阅读兴趣。

(一)导入需巧妙

在阅读的时候需要将问题设计好,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导入方式,可以是你看到今天的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还能够从课题当中发觉出来什么道理?通过诸如此类的悬念的设计,就能够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来,也能够很快地将学生引入到阅读当中去,从而解决问题,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悬念:一般,我们在河边看到的石头是大小不一,但是却不会有什么特殊的形态,而为什么黄山的石头就会有多种多样的形态呢?是怎么形成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也能够很快地进入状态。

(二)情境需创设

通过有效地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

例如:在学习《听听,秋的声音》一文,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我们能用耳朵听到秋天的什么声音呢?这些问题都能够帮助学生去阅读,在阅读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秋天,去聆听秋天的声音。有的学生听到了黄叶的刷刷响;有的学生听到了大雁暖暖地叮咛等等。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也能够进行自主的探究,从而对于秋天由心的向往。教师也可以在课后将学生带到秋的世界当中去,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从而真正地融入到课文的情感中去,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活用教材,感受乐趣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不能够仅仅局限在教材的范围之内,而需要更多灵活、开放的观点,然后再根据到实际的情况来对教材进行拓宽和延伸,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思考,从而感受到探索的乐趣,进而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本。

(一)补充教材

在很多语文课文中,都会故意留出一些空白,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而教师就需要抓住这些空白之处,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

例如:在学习《恐龙的灭绝》的时候,课文当中对于恐龙灭绝的说法有很多种,有地球气温变冷、宇宙行星撞地球,但仅仅用了很少的文字来叙述,而这个故事离学生的太远,仅仅靠文章当中的叙述,学生无法真正地了解到恐龙的灭绝,尤其是灭绝的具体原因。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适当地补充一部分的教学资料,让学生首先了解到恐龙的习性与能够生存的环境,然后再借鉴图书馆资料、电影知识等等给学生讲述,恐龙的灭绝是历史的变迁,但是现在的我们也仅仅能够去分析探索,而灭绝的具体原因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学生在了解了这些问题之后,才能够更多地认识到恐龙这一生物,并且也会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延伸教材

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与方法来将教材进行延伸,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出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例如:在教学《怀念母亲》的时候,本文主要歌颂了两位母亲。当教师在让学生阅读了之后,也可以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到了文章后一部分的时候,再播放《我的祖国》,从而引导学生逐渐从作者自己的妈妈联想到祖国母亲这一位“妈妈”,从而激发出学生对于自己母亲的尊敬,对于祖国母亲的热爱。

三、授之以渔,培养兴趣

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也就说明了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阅读。

(一)培养兴趣——写读书笔记

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在文中生动的语句、起到警示作用的语句,就需要进行随手地摘抄,从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词库,为以后的作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引导他们对于经典语句进行摘抄,并且进行句子的仿写练习;对于中年级的小学生,就可以让他们进行名言名句、精彩段落的摘抄等;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就要求他们标明摘抄的出处,并且写出有关的读后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但是,如果每天都重复再重复地摘抄,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名片、贺卡等等形式,从而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

(二)培养兴趣——掌握读书方法

针对不同的书籍,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读,有的书籍需要简单的略读、有的书籍需要详细的精度。而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就需要教授给学生去浏览、去简读、去精读。精读就是要求学生要一字一句详细地读,并且在不懂的地方需要做上标记,也可以使用一些工具或者向老师请教,从而将文章的意思弄明白;而简读,也就是能够做到一眼几行,能够了解一下大概讲述的内容就行;浏览则更快,在信息如此繁多、复杂的时代下,拥有信息筛选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一味的精度不能够掌握较多的信息知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采用浏览的方式,在一定的时间之内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3

一、听老师大声读

国内外诸多实践表明:阅读从倾听开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孩子用倾听的方式开始最初的心灵阅读,构筑了自己精神的芳草地。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比如《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的阅读时,只有自己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感染学生,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才能体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才能使孩子体会到阅读的兴趣。

二、给孩子最好的书

要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走出“课本是世界”的小天地。走进“世界是课本”的崭新天地。所谓最好的书是指在特定的成长阶段最适宜阅读的优秀读物。读书也是要讲究“营养”的。我们要把色香味俱佳的、能打动孩子心灵的书引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来。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是最好的书呢?著名儿童作家梅子涵说:“有一个事实我们应当知道,在一些儿童文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走进书店的儿童图书区,扑面而来的一定是大量的绘本。”绘本是最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对于培养阅读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除了绘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适

合孩子的图书,这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

三、给孩子专门的阅读时间

所谓专门的阅读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式。如在《草原》一文中,要求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习,并作学习结果汇报。汇报时,有的满怀激情的描绘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有的则选择当中的词句细细品味,有的则以导游的身份进行解说……因为只有进行自由的阅读,学生才可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视书为朋友。同时要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从而有功夫去阅读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

四、说出你喜欢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而孩子们这种表现欲望更为强烈。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和知识积累后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奇特见闻时,会引起其他同学的惊羡 的目光,引来伙伴的啧啧称赞,而这时的孩子会非常有成就感。而此时的家长和老师也应该是他忠实的听众,而且还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

五、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孩子们对阅读对象的选择是不确定的,模糊的。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果图书室的开放不方便可以组织学生组建自己的班级图书角。每人配备两本或两本以上的课外书籍,编写好号码,归置于班级图书角实行专人管理。这样让学生捧出两本书你就拥有全班一百多本书。同时这项举措也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易于形成团结、互助、乐学、上进的良好的班风。

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2 篇4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课外阅读更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自觉能动性。学生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读书方法得当,阅读能力肯定会大大加强,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让中学生自觉的阅读,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具体的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利用课文的教学内容,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我们都知道教在课内,用在课外。设置一些与阅读有关的问题,诱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寻找阅读的材料。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并指导他们进行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2、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现代中学生个性张扬,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老师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同时做科学的引导。让他们自由的进行阅读。课余时间和中学生交流心得和感受,慢慢学生们就会发现,经典的作品更有文化内涵,能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学生自然而然会对名着感兴趣。

3、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轻松的阅读氛围。在阅读课上,学生读他们自己喜欢的书,要求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课后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展览出来,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互相欣赏、口头点评、各抒己见,这样他们动手、动口又动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原来想读书的学生阅读兴趣更浓,原来被迫读书的学生在这样氛围的感染下也变得积极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4、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作品类型灵活选择阅读方法。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目的,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既有所侧重,又提高了阅读效率。

5、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收获,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就会意气风发、兴致勃勃地去进行课外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兴趣 篇5

新课标中指出的“积极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对阅读材料本身有透彻的理解、读懂了学到了以外,我要在在阅读课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我的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阅读动力和能力。

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对教学活动起着调节作用,对完成学习任务起着推动作用,对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起着制约作用。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把发展和保护兴趣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英语阅读成为一种需要。教师应让学生清楚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能有计划地慢慢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有效地引导他们进行坚持不懈的阅读。

其次,尽量运用“三S”心理控制法,即惊异、悬念、满足,要尽量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满足学生学习的成功欲。在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一定的成就,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些成就感。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最重要的想读下去的前提,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最基本的条件,而成就感则可以加强和巩固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注意这几个方面。

还有,设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校园里,教室里,贴一些英语谚语,或者在校园里的植物上挂一些有中英文的标识,营造一种学英语的氛围。或安排一定的课外时间,设立“English corner”,让学生在课外有一个场所可以来实践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或搞一些英语歌曲比赛或演讲比赛等。这样可以更进一步引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就自然有了英语阅读的兴趣了。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引领学生走进阅读天地,从中吸取新的知识、陶冶性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语言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载体。因此,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进行情感熏陶、智力训练的有效工具;汉语言教学,是根植于心性与精神的精神之学。阅读,能让学生接受语言文化的浸染和熏陶,能让学生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倍受重视。

顺应课程标准“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少做题,多读书”的要求,两年来,我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在读物的选择、目标的制订、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由听到讲——激发读书欲望

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小学低年段,每天可安排5至10分钟让学生听一段录音故事,或读一篇美文,或由老师亲自为学生讲一个故事。

例如,女生喜欢的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男生喜欢的武松打虎、神奇的机器人,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爱国故事等,一天一个,每天坚持。当学生津津有味地听完这些精彩的故事,还想继续往下探求时,老师可以告诉他们这则故事的由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多,看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会纷纷找来不同的故事书,收集故事、讲故事、听故事就会在班里蔚然成风。别人的故事听完了,就从书上找,慢慢地,学生就会喜欢上看书。讲故事、听故事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而且激发了他们的读书欲望。

二、设读书角——拓宽阅读领域

读书贵在有读书的氛围,贵在坚持。当学生懂得自己去寻找阅读材料时,老师需要做的,是为他们营造读书的氛围,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实践中,我以课堂为依托,立足读书活动,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读书角”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当学生爱上看书后,精神食粮需求增大,自己的课外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了。

为此,我发动学生在班上设立了一个“读书角”,教室后面一个不起眼的小柜子就有许多书,这些书都是学生在“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理念倡导下自愿捐来的,三本、五本、十本……童话故事、名人传记、书报杂志、文学名著……班级还定期补充新的读书资源。为了方便学生借阅,我还设置了读书专栏,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在包罗万象的书目中,不仅有古代经典的四大名著,还有风靡一时的《哈利·波特》;既有儿童文学作家的优秀作品,又有充满想象的科普读物。推荐书目为学生打开了一道通向智慧的大门。有了“读书角”,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他们阅读的领域。

三、立展示台——丰富读书活动

学生爱看书,有时也会一味地沉迷于书海,把学习丢在一边,造成本末倒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根据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每天给学生安排30至40分钟的阅读时间。每周一和周三课外活动时间定为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尽情看书,那些平时不爱看书的学生受爱读书的学生的影响和熏陶,也加入到了读书的行列中来。在这个时间段中,我定期安排读书分享、新书介绍、美文朗读展示,通过一系列阅读活动,学生看书的热情高涨,老师在阅读中带来的“精彩点击”会成为学生在阅读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为了让学生读上好作品,老师在课堂上讲到某个故事中的某个动人情节时,把学生都吸引住之后见好就收,此时,学生意犹未尽,老师再引导学生去找原著来看。学生的“美文朗读”也能为阅读活动添色不少。为了读好一篇美文,学生一字一字咀嚼,一句一句品味,声情并茂,投入情感,展示了自己的朗读才华。

四、用摘抄本——积累语言材料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副产品,然而,部分学生喜欢读书笔记,又惧怕读书笔记,他们会认为摘抄好词好句有点烦。

针对这一现象,我决定把读书笔记作为个性化作业,让他们自由发挥,或分类收集,或写故事梗概,或写随感等,体裁不限,形式多样。这一改变,许多学生对读书笔记又有了兴趣。每逢周末,他们都会用心去“耕耘”自己的“田地”,把读书笔记视为一件快乐的事。其次,在班级开展接力日记,这样的写作,没有字数、内容的规定,学生非常喜欢。班级日记开始由简到繁,由刚开始的两三行字到后来的洋洋洒洒几百近千言,由开始没人敢尝试到后来抢着写,点点滴滴记录着每个学生的成长印迹。日积月累,学生在写作时病句减少了,用词准确了,参与率提高了。摘抄读书笔记和班级接力日记,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丰厚了文化底蕴。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7

1 阅读与识字写字相结合, 强化语感

关于识字与学文的关系, 很多专家指出:“课文是识字的载体。”生字是在课文中呈现的。随文识字是新课标中引导我们的识字、写字的方法,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 尤其重要。而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则应注意这两个问题:首先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为学服务。首先, 备课, 心里想着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眼里有学生。其次, 要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的实践过程中, 尽力促进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 自行探索, 自求了解。低年级的阅读课堂中要尽可能做到随文识字, 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语言的基础, 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要从小抓紧, 让学生一入学就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教学中老师则要合理运用教学策略,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在朗读课文中了解课文内容, 在朗读课文中复习巩固生字、认读字, 在朗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陶冶情操。

写离不开读, 而读是写的前提;读为写打基础, 写是读的具体御用和结晶。通过熟读背诵形成的语言积累, 并进行迁移性的练习才能逐步实现内化。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逐步达到准确、得体、生动地运用语言。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使获得的语感不断强化, 最后成为整体语感中的有机因素。我在阅读教学中只要一有机会就会让学生说,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然后还要动笔写一写。

2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

学习一篇课文, 对于小学生来说, 语言的吸收和表达必须通过朗读、背诵、复述。“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读是根本, 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 最经常的训练。“读”包含着语言文字的“理解、吸收、记忆、积累、转换、创造”的全过程。而背诵就是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一课书教完了, 把是否读熟, 该背的是否会背作为评价成败的第一个标准。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要注意激励学生自觉背诵的愿望, 指导背诵的方法, 可在游戏中背, 在表演中背, 举行朗读比赛, 我是小小朗诵家等多种活动, 为学生创造背的氛围,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的语言语汇, 培养语感。

3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首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为学生营造一个处处是儿歌、句句见真情的阅读环境。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文形象生动, 非常有感染力朗朗上口, 易读易背。绝大多数课文学生读几遍就大体了解内容, 即使有难点, 也只是稍加点拔就能明白。平时语文课上也反映出学生对朗读课文的兴趣往往是欲罢不能, 总是争先恐后地表现, 唯恐没被点上。究其原因正是学生通过朗读, 披文入情, 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兴趣。因此, 在教学中要利用教材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感染力,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并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爱语文的思想感情, 并逐步达到积累语言, 最终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4 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掌握阅读的方法, 提高阅读的质量, 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必须把握的重要一环。首先要读通, 读顺课文。这一训练必须落到实处。学生初读课文中, 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在指导学生读通顺上多下功夫。初读之前要提出读书的要求。每次要求不宜太多。否则达不到效果。初读少要三次, 每次要求各不相同。第一次, 采取自由朗读形式,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自由朗读, 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决定朗读速度。时间要充足, 让每一个学生都读完, 然后圈出生字, 读三遍。训练学生眼到, 口到, 心到。读准字音是读通, 读顺课文的前提。在检查生字认读中, 不能平均用力, 对平舌音, 翘舌音, 前鼻音, 同音字, 形近字要加强对比。第二遍朗读也采取自由朗读形式, 第二次要求读通句子, 标出自然段。读时将第一遍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在抽查朗读时, 可将难读拗口的句子, 或长句子提出来, 指导停顿, 检查朗读, 分解难点。第三遍指名分自然段读, 要求学生认真听, 看字音读准了没有, 有无加字删字。这样一步步的训练, 为下面讲读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要读会。读会, 就是在读的基础上, 读得流利, 读得有感情。

(1) 注重范读, 情境导入

范读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 理解内容,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良好的范读, 抑扬顿挫, 轻重缓急, 具有艺术感染力。学生倾听这种朗读, 教师范读应当将所读的语句变成富有穿透力的语言, 他们的思路就紧跟着老师的语言, 在学生的头脑中激起反响, 留下痕迹, 从而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所以说对于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的段落, 可直接通过范读来指导朗读, 从朗读中体会文章内容。

(2) 比较、领悟、仿效, 提高, 培养学生初步评读能力达到“会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 要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带动学生, 学生影响学生, 学生评价学生。如果学生只读不评, 学生就不知道读的好坏, 就不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也不能提高朗读能力, 因此比较、评读是十分重要的。在评读活动中, 创设一个“比较-领悟-仿效-提高”的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要强调让学生全体参与训练, 要使学生都会读书, 把书读好。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篇8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第一学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以后逐渐增加;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小学阶段背诵古诗文70篇。三年级开始,每学期末的质量检测题确实检测了教材推荐的课外书籍内容。于是,孩子们从《列那狐的故事》、《格林童话》开始,在奇妙的童话世界里,开始一步步迈进书籍的海洋。亲历阅读实践,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创设浓厚氛围,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地探索知识,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学生对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方法、手段,引导他们走向课外阅读的天地。

1、开辟阅读环境,催生阅读兴趣

一个充满幸福和谐的班级,离不开浓郁的书香气。亲近优秀书籍,走进经典阅读,可以为学生精神的成长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一种浓厚的教室文化,让学生有丰富的书刊可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从而激发读书兴趣。这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条件。在我们班教室的后边,就有一个充满童趣的图书柜。书柜的颜色活泼,造型可爱。书柜里摆着几百册学生爱读的课外书籍,有《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皮皮鲁系列丛书》、《小故事大道理》等。为了介绍图书,可叫已读过的同学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如“本周推荐书目” “我的读书心得”“好书梗概介绍”等,这些资料包括了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民主选举产生图书管理员,负责班内图书的管理与借阅。每天课间,教室内除了休息之外,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阅读,同学们可以随时想管理员借阅书籍进行阅读。

2、故事制造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腰板,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能从讲者绘声绘色的表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我就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然后利用静堂时间、班队课,让学生轮流讲故事,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从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3、倡导动笔写作,促进阅读兴趣。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徐特立先生的名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如何才能为己所用?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动笔的目的是帮助他们积累语言并加深理解。要求做好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要及时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

三、寻找源头活水,疏导阅读兴趣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分辨能力不强,教师应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及时疏导他们的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由课内延伸课外阅读。如在课堂上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我适时教给学生一些阅读古诗的方法,讲一点诗人李白的故事,然后推荐一些李白的诗给孩子阅读;教学《丰碑》时,我组织学生搜集长征故事;当教学《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两篇寓言后,我先告诉学生一点寓言的文体特点,然后向孩子介绍《伊索寓言》,让他们自己凭个人兴趣去阅读其他寓言,体会寓言的寓意,感受寓言的优美。专题性的读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又能给学生提供有益的阅读材料,满足学生的阅读愿望,避免他们盲目地进行阅读。

四、搭建展示平台,提升阅读兴趣。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往往会滋生出一种表达读书收获或者感受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读书收获,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到阅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快感与成就感,从而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实到实处。如我常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脑筋急转弯,猜谜语,竞背古诗,朗诵比赛……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及时地鼓励,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大家资源共享,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交流,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如此一来,让学生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派上用途,使他们的才华得到展示,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便更深地感受到读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从而对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课外阅读是一项较难实施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立竿见影。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谆谆善诱,用实际行动来实践新课标,着实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让读书成为习惯和生命的需要,让孩子的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作者简介:谢晓君 女 1979年8月生本科小学高级职称

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类论文

工作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龙溪师附属小学

电话:0596—295938613365000717

邮箱:xxj79626@tom.com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香格里拉16幢1702室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9

教学是一门 “活”的艺术,特别是语文教学。人们之所以能够去不断寻求新的知识,正是因为有兴趣内在推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对知识的获取产生强烈的欲望,这样,学生就可以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就会主动去要求学习,把学习不再看成是一种苦差事,就会乐于学习。

一、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兴趣可以驱使我们去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使人的思维更加活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愉快地学习。中学语文综合性较强,有较广的知识面,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在语文教学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可以使学习更深入学习语文知识,理解语文知识,进而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开阔眼界,懂得做人的道理,学到其他学科中所不能学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将来升入高中、大学乃至进入社会奠定基础。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在工作中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培养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1、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作为语文教师,只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爱好者,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学好语文。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做到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进而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差异来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和语文能力,因材施教,抓准机会激发和启示,为学生会思考和语言表达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和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譬如,在进行《口技》这课教学时,我把课堂变成了戏台,让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对文中的口技进行表演,全班学生扮演台下的观众,并且根据文中表演动作和神态,让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朗诵。经过在课堂上即兴表演,可以使学生在角色转换中对古文语言有更深的理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全文背会了。

2、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传统的教学比较抽象,不能具体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课文的内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慢慢进入课堂,演示文稿和视频教学已经进入课堂教学,这样可以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我们在学习《茶馆》时,可以给学生播放《茶馆》这部电影,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文字,可以通过画面和对话,对课本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者,我们学习《空城计》时,也可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这段电影,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深深体会那种紧张的气氛,再结合课本,对空城计乃至三国演义有更深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不仅如此,我们教师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去开拓新的教学模式。

3、注重授课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能否上好一堂课,其标志在于他的授课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比较高的授课水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之所以部分学生不是很喜欢学习语文,对其产生了厌学心理,主要原因是来源于教师,其授课语言枯燥无味,方法千篇一律,只是自己一味的讲解,没有让学生参与进来,长此以往,学习对语文学习就失去了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成了目前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

例如我们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课时,由于仅仅是阅读课文,学生对背影的理解很抽象,所以作为教师得注重授课艺术,才能使学生对背影有更深的理解。我首先给学生播放录用范读,使学生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们一起朗诵一遍,加深理解,然后提问学生:文章几次写到背影,几次写到流泪,带着学生层层深入,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仅仅这些还不够,让他们讲述一个父亲让自己感到的事,可以是一次送别,也可以是一次谈话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父爱如山。通过这样的授课方法,避免了枯燥的讲课,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课文,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转换角色,站在作者的角度来体会作者父亲这份情,进而来体会到自己父亲对自己的情,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三、结语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10

李德胜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那么,什么是兴趣?心理学认为,所谓兴趣是指力求探求某种事物,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兴趣能使人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使感知清晰,启发人的思维和想象,使人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体验。

从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来说,他们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最容易被兴趣所左右,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力都与兴趣紧密相连。兴趣能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因此,每个教师都希望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尽量使他们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提高。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以情感人 激发兴趣

那里有成功的教育,那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热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常常有这种情况;学生因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某门学科,成绩也就好,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就要求数学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强烈的敬业精神,而且要有高超的驾驭情感的能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无论是七年级、八年级还是九年级,第一节课都不必急于授课,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推销自己,推销数学,产生共鸣,激发兴趣。例如,从古老算盘学到现代的电子计算机,谈数学的重要性。从

百钱买百鸡到鸡兔同笼,谈数学的趣味性。从埃及古金字塔中的几何学到陈景润与歌德巴赫猜想,谈数学的神秘性。以此诱导学生向往奥秘神奇的数学王国。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使学生对数学课一见钟情,觉得数学老师可亲、可敬、可爱,数学课有味有用,从而达到的爱因斯坦所说的境界:“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当着一种礼物来领受。”

二、立足课堂 培养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就要用一切力量调动学习兴趣。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能减少疲劳。”

1、巧设引言 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引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同时通过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引入方法很多,可以巧用故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如在讲授数的乘方时,用“印度太子西拉莫用米粒奖励军旗发明家”的故事引入。

2、动手操作 共同探秘

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让两个学生各举一个呼啦圈在班前表演,其他同学在两张半透明的纸上分别画出呼啦圈的平面图形——圆,然后随着表演移动纸张,观察两圆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关系,并进一步探索这些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的联系。

3、联系实际 灵活运用

还可以从人们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如讲整式运算时,笔者说:年前,明枫商场积压了100件商品,为使这批货物尽快脱手,老板采取了如下销售方案,将价格提高到原来的3倍,再做3次降价处理:首先降价30%,标出“亏本价”,结果卖出10件;第二次降价30%,标出“破产价”,结果卖出40件;第三次降价30%,标出“跳楼价”,结果一扫而光。你们说,老板最后破产了吗?这样,利用学生渴求未知、探索问题的这一天性,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及好胜心,为进一步学习创设出积极向上的乐学兴趣。

4、教学形式 丰富多彩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想让学生获得持久的学习数学的兴趣,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应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博采众长,体会创新和发现的快乐。练习形式要多样化,使学生感到新颖,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直观教具和投影仪、幻灯、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注重评价 激发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心理满足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因此,课堂上适时、恰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增强他们 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可以使学生在品尝智慧的甘美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更好的自我激励动机。

三、找回自信 维持兴趣

自信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持久存在的内在动力。学困生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缺乏毅力,自卑感强。教师要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学会数学,学好数学,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变以往学生“要我学”的被动心态为“我要学”的主动心态,同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遇到困难时采用激励性语言多层次激励和帮助,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扬长避短,并给予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会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的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的进取心。即使将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会轻言放弃。

四、培养自学 强化兴趣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强化兴趣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七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

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五、注重实践 拓展兴趣

仅仅使学生掌握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还不能保证他们真正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组织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提高用数学语言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感受数学巨大应用价值及数学的力量,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以及数学本身的美,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一个学生学业成功的先导,也是激发他们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在教学、生活和实践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附:参考文献

数学教育技能学概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教育理论《华夏出版社》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11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外阅读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018-02

语文知识仅凭语文课本和课堂教学是不可能把语文学好的,还需要课外阅读来拓宽积累知识,这就说明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一、在课堂中重视课外阅读知识的插入,布置课外任务激发兴趣

(一)课堂上适时导入课外阅读知识至关重要。一堂好课,短短几句话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目标走,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知识的关注和探讨的热情,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不同的课外阅读任务,教给不同的课外阅读方法。例如:《沁园春·雪》这一课,教师可将作者毛泽东的出生地、当时的生活环境、读书经历作为阅读任务让学生来完成,上课时将收集到的情况和同学互动交流,并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感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鼓励积极参与,表扬激励,提高兴趣。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而且他们的自我评价很弱,依赖于家长和教师的评价,老师的评价非常重要,影响着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及时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教师先评阅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在鼓励学生说说是怎样收集到的、有何感想。就这些问题让小组讨论评议,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课外阅读兴趣。

二、通过习作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一)运用课外阅读所获资料帮助学生习作,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习作如果没有课外资料作支撑,学生就会无话可写,这样学生就会怕写,甚至厌恨习作。所以说,教师引导学生收集课外资源,对学生习作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对课外阅读感兴趣,我想应从情感引导入手,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真正进入到作文的意境当中去,品尝学习写作的乐趣。在作文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应用教师的课外阅读感染力。善于利用自己感染力的教师,能很好的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所谓教师的课外阅读感染力,指的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所表现的情绪。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最主要的因素。这种影响不仅有赖于教师的课外阅读知识,课外阅读习惯,而且也有赖于教师是否能够正确运用自己的课外阅读感染力。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情感因素,将它与写作内容所蕴含的情感联系起来,触景生情,引导学生写自己之所爱,写自己之所喜,使作文的情感在学生心中得以丰满与升华。教师在布置作文写作的时候,可针对题目提出问题:从题目看写作范围是什么?中心思想是怎样的?需要哪些课外阅读材料可以充实这个中心?如何安排这些课外阅读材料……提出这些问题对写作文没兴趣的同学有很大帮助。

(二)习作批改注重对课外阅读知识运用的评价。习文的批改在作文教学中是最重要的部分,学生只有清楚了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所改正,才能进步。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课外阅读采用教师、学生先改,老师后改的方式。在学生批改时,老师随机发给同学每人一本作文,不论学生批改的是谁的作文,都要认真、客观的批改,在批改中要有固定的部分,文章中出现的错别字、使用不恰当的词语、优美的语句、不合理的部分、整体的评价。然后老师再进行批改,这样学生不仅在发现别人作文的优点和缺点中学到知识,也能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利于改正,而且可以在与老师的评价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利于进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评价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阅读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一)设置故事悬念,引发兴趣。每一位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他们往往一听说老师要讲故事,就会表现出精神抖擞、群情激奋的样子。因为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先听为快,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从讲者的声情并茂中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实践表明,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通过教者声情并茂地故事讲述,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有趣、惊险、奇特、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而正当孩子们专心听讲、情感起伏、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却戛然而止。“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内容更精彩,你们快去读这本书!”如此则使学生产生了对读物期待与向往的心理,从而积极关注读物中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结局。

(二)勤做笔记,分享感受,体验收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要给学生灌输一种好的阅读理念,使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刚开始在阅读时,老师不仅要要求学生阅读某篇文章获某本书,而且要要求学生摘抄文章中优美的句子、段落,写读后感。同时,教师应该定期举办一些读书交流会,让同学们一起分享读书笔记和感受或者给同学们将自己看过的一篇文章获某本书,在巩固阅读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12

关键词:悦读,阅读兴趣,反馈检测

“阅读”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让孩子学会阅读, 爱上阅读”, 这也是所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努力践行, 想要让孩子们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然而, 我们也非常清楚, 孩子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五花八门的动画节目、争奇斗艳的网络游戏、层出不穷的新奇玩具……面对各种诱惑, 孩子们往往静不下心来阅读。

让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广泛接触课外阅读, 在阅读中享受快乐、体验收获, 在厚积中爱上阅读。接下来, 我就谈谈近两年来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新官上任“三把火”———点燃阅读兴趣

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 大部分孩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弱, 对待阅读往往只有“三分钟”的新鲜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让孩子们爱上阅读, 要从兴趣的培养开始。只有把读书当作一种享受, 才能保持旺盛而持久的阅读热情。

一把“火”:游戏串联, 走近阅读

这第一把火要从一年级开始点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结合拼音、识字游戏, 帮孩子打开阅读之门。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拼音与少量的汉字, 要想让他们马上进行大量阅读显然是不可能的, 必须循序渐进, 才能激发兴趣, 打好基础。学会拼读音节后, 我让孩子试着在阅读中“挖宝”, 从拼读一个字, 一个词, 再到一个句子, 一段话, 不断地鼓励他们前行, 拼音学完了, 书也读了不少, 词汇量也大了。接着, 在识字教学中就可以开展各种有趣的游戏了, 一字开花、成语接龙、诗歌串烧、小演员展台……不强求, 孩子们却在不知不觉中有了阅读的习惯。

二把“火”:趣味绘本, 爱上阅读

绘本, 被儿童文学家们称为孩子的“人生第一本书”。自从我在班级图书角里摆放了绘本之后, 班上的孩子就迷上了这些奇妙的“图画书”, 什么《爷爷一定有办法》《花婆婆》《三个强盗》…

绘本神奇巧妙的构图, 简单有趣的文字, 就像有魔力一般, 轻而易举地就能抓住孩子们的心。孩子们边看边笑, 在阅读中, 获得熟悉感, 归属感, 认同感;在体会中找到情感的落脚点。这样的阅读, 谁会不爱呢!

三把“火”:有声读物, 拓宽阅读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一节语文口语交际课上, 我请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有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不会跳舞的长颈鹿》的故事后, 孩子们竟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我抓住时机进行表扬, 并询问他是从哪里学到这么有趣的故事, 他说妈妈经常给他买一些讲故事的磁带、碟片, 从中他听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于是, 我就借势引导全班学生:阅读不一定就是看书, 还可以听, 还可以做, 其实看动画片也是一种阅读。

二、反馈检测“1 加1”———巩固阅读成果

方法1.阅读笔记———阅读不一定用笔记

阅读就要做阅读笔记, 不然, 看了也是白看, 这似乎已经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但是, 有一个事实却不容我们忽视:学生做了那么多的摘记, 说话、写话水平却未见明显提高。针对这种情况, 我引导孩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反馈, 收获满满的:

(1) 演一演———这种反馈形式特别适合童话、寓言等故事类书籍的检测。孩子们看完书, 可以用表演情景剧的形式向大家汇报阅读成果, 既学会了与人合作, 锻炼了胆量, 更能通过对演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 诵一诵———看完了故事, 就讲故事;读完了诗歌就背诗歌。两周一次的美文诵读成为大家展示自己的最佳机会!

(3) 画一画———古语云: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其实读书亦是如此。边读书边作画, 读着读着, 眼前就出现了一幅美丽的景。

方法2.阅读考量———阅读不一定考着“量”

为了让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持久化, 我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了一个“悦读成长记录袋”。记录袋里有孩子们根据自己爱好所制定的“我的阅读书单”;自己动手设计的各种不同样式的“阅读进程显示卡”。最后, 我还特地设计了一份“‘悦读’之星评选表”, 学期期末, 孩子们就能通过积分卡上的星星数, 评选“‘悦读’之星”。

课后闲暇, 与孩子们漫谈书中的故事、人物, 分享读书的收获与心得;雨后初晴的下午, 看着孩子们三三两两地拾级而上, 遨游书海;走廊上、葡萄藤亭里, 阳光俏皮地洒落, 陪伴着醉心于阅读的孩子们……那份静谧与美好总是不言而喻。因为“阅读者, 悦读也”!

参考文献

[1]朱国忠, 张永飞.让学生成为故事的主人公[J].语文教学通讯, 2006 (02)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范文 篇13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单位:平桥区洋河镇中心校

作者: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平桥区洋河镇中心学校 焦长龙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兴趣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排除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才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前提。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兴趣确实是一种学习的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首要条件。显然,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他们爱写作文、乐写作文的兴趣。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作文呢?

一、巧借做游戏唤起写作兴趣

游戏的方法能够提高孩子们的作文能力,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但是,作文中的游戏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创造性、系统性。具体步骤可概括为“玩玩、说说、写写”三步。教师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在适当时期,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再口述游戏的内容及个人感受。最后把口述的内容整理成文章。这种方法学生兴趣高涨,游戏本身又为作文提供了素材。使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游戏是手段,作文是目的。不能为游戏而游戏,把作文课变成了游戏课,但游戏的选择,必须根据教学需要设计。譬如进行成语接龙,如果是单纯的一个接一个地请学生出来回答接龙的成语,那只是简单的重复,是没有任何游戏性质的。但是,我们只要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说一个,看哪个小组最先词穷,就算输!”立刻,游戏的意味产生了。这里的成败输赢的刺激,使学生感到了游戏的紧张、小组的荣誉,一种竞争并且希望获得胜利的心理,马上达成,而这种心理活动的出现,正是搞好这次游戏活动的基础和关键。又如:写四分钟的“随笔”,老师一旦命令开始,学生就必须开始伏案写作,不得停笔,哪个停笔,就被开除出局!同样,竞赛的出现,使学生忘却了这是在写文章,而是它错误地当成了一个游戏。游戏就是玩,玩是轻松而愉快的。于是,作文的艰苦和困难在游戏的外衣下变得温和起来,变得被学生接受了。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不就被唤醒了吗?

二、深入社会生活实践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的学习更多地受兴趣的影响,因而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去诱发兴趣,利用生活作文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大多数学生作文时感到最难的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没材料可写,不仅是因为缺乏兴趣,还缺少生活体验。教师就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内外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这是写作客观规律决定的,没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学生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春游活动》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没有老套的按习作要求去指导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春游前推荐春游的地点,把推荐理由写具体、写明白;地点确定后还可以让学生设计春游的路线,把游览顺序和旅游点简要写下来;可以制定春游的安全和卫生守则,让班会讨论通过;可以设计几项在草地上做的游戏,以书面报告形式征求同学意见;也可以写一个表演节目单等等。春游后的作文也不一定非要描写景色,可以写春游时某人的表现,春游中发生的高兴的、有趣的、尴尬的、伤心的事情,出一期有关春游的小报,为春游所拍的照片配上说明等等。设计了这样的春游作文教学方案,学生玩得痛快,写得真实,既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采取有效方法积累素材培养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实现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学习与运用结合。“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三有新鲜感的词句。”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从阅读中积累、从生活中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随时积累写作素材。还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去阅读,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强调学生对所读内容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善于从社会中汲取素材,提醒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著名学者邓拓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积累。”进行积累既是学习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又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头脑中的语言材料增多了,具有丰厚的语言积淀,说话时就能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就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四、教给学生作文方法,提高写作兴趣

学生初学作文,都觉得作文无规律可循,困难重重,从而影响了学作文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作文教学的规律,总结经验,寻找化难为易的途径,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我们知道,作文虽无定法,但也有规律可循。小学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写记叙文注重“六要素”,但“六要素”不一定要求齐全;写说明文注重有一个恰当的说明顺序;写童话、寓言必须能说明一个道理等。二是在遵循这些基本规则后,为了使文章写得更生动、更形象、更简洁、更具有感染力,要运用一些“锦上添花”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找出文章的规律,传授给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作文的兴趣。例:在要求学生完整、通顺、具体、生动地“记一件事”的教学过程中,第一步要教给学生“基本规则”,要求学生审清题意后,明确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然后要求学生想想,自己写的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发生这事?有哪些人参与?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通过师生讨论,学生就能完整地说出这件事的六要素。第二步教给学生用“分解事物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件事一步一步分解开来。如:写“种树”这件事,可把它分成挖树坑,放苗,填土,提苗和浇水等几步,使之通顺、有条理。第三步教给学生用“步步联想法”把种树过程中的环境,种树的每一步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以及碰到的困难和怎么克服困难等有关细节加以细致描绘,达到写具体的要求。第四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修辞和精彩优美的词、句,给文章中的语言加以修饰,达到生动的目的。这样指导,学生都能写出比较完整、通顺、具体、生动的叙事文,都觉得先依据文章的基本规则,再恰当地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来写作文,易写并写得好。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是记叙文的顺叙法,还有倒叙法、插叙法、散叙法、概括细叙法等等,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文章的中心,写出更多的创新作文。这样学生会觉得在学到写作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写作世界的无穷乐趣。同时,因精彩的范文有较强的示范性,教师应精心挑选范文,引导和点拨学生分析和理解范文内容,借鉴范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真正懂得写作文有章法可依,有规律可循,简单、有趣,从而提高写作文的兴趣。

五、创新评改作文,增强写作兴趣。

写作兴趣是学生积极作文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心理因素。有兴趣就有写作文的动力,有兴趣就有写作文的潜力。精心评改学生的作文,也是培养学生爱作文的重要一环。在这里强调两种评改方法:教师评改和学生自改。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作文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评价的目的在于唤起儿童对艺术的热爱,激发儿童的写作愿望。在孩子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评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因此学生的作文交给老师之后,他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得到信心。评语便是教师的观点,这观点对学生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有影响力的。因而,我们要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学生所写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意、所运用的语言、方法等,要看到他们的突出成绩或个性。我们只有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作文,把握他们的知、情、意、行的脉搏跳动,才能有分寸有说服力地批改他们的作文。在批改作文时,我们要时时处处怀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带着一种“找宝”的心情,一种准备欣赏精彩节目的情绪去“读”学生作文,用心去体会。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使学生在对作文评析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不断得到赞许,这些都会使他们期望在下一次的作文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成为他们写好作文的需要。

以往,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几乎成了传统作文教学天经地义的事。我认为,作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因此,教师只有大胆放手培养学生自己改作文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自改过程中得到炼意、炼句、炼字的反复训练,通过自评自改,让学生在具体材料面前,根据教学目标,在修改的实践中去认识正误,分辨优劣,得到习作的审美感悟,达到提高认识和写作能力的目的。这一作文教学活动改变了以往只重教师批改的单边教学模式,将评改放在课堂这块主阵地上,把批阅、修改、讲评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每次习作后,要求学生把文中不具体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多余的词句删除,把不合适的地方修改过来,把错乱的段落与层次整理过来。要求学生做到:评---评出主要问题;改---改的有方法,懂门道。当学生看到自己修改的作文通顺了,流畅生动了,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有了满足感,也就增强了写作兴趣。

另外,在互动交流中,教师要侧重于评改方法的推介,如符号圈点、批注、谈看法、查反馈等,快捷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方法。评价活动中,问题的发现、解决的办法、成功的经验、内心的感受都融汇到了一起,有启发,有支持,也有批评。通过师评、生评、师生共评、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的运用,唤醒了学生自写、自改、自评和自悟的意识。这为再创造提供了鲜活、动态的写作环境。

六、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调动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以满腔的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开展作文竞赛和评选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巩固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在竞赛、评选中学习探索,培养学生的参与感和荣誉感,磨炼学生的意志。针对作文方面存在的审题不清、重点不突出、中心不明确等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让学生都有获得胜利和成功的机会。具体做法:一是仿效电视台举办知识竞赛的方式,以笔答、必答、抢答、抽签回答等形式,每两周举行一次“作文知识竞赛”;每月举行一次“命题作文竞赛”;二是,为使每个学生均有获奖机会和参与整个活动的始终,评委由任教老师和学生轮流组成。个人评优分三个等级,设“最佳”、“优秀”、“进步”奖。在公布个人竞赛结果时,重视鼓励暂时成绩稍差的学生,使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在某一个方面写好一点就能超过对方,同样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从而变过去“要我写、厌恶写、惧怕写”为“我要写、愿意写、喜爱写”的喜人局面。三是集体评优将全班分为四组,按小组累计成绩,得出竞赛结果。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会使学生不甘落后,思维活跃,竞争异常激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14

武姣

【摘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学生只有对所学科目感兴趣,才能把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随着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才能得到保证。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培养

音乐

兴趣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到: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李岚清前副总理曾说过:“艺术教育主要不是技术教育,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其基础性主要不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音乐学习兴趣,或者说音乐兴趣是基础中的基础。兴趣对于学习音乐的重要意义已无可置疑。这要求我们音乐教育者要使学生“学会音乐”变为“会学音乐”,把学习兴趣归还学习者。因此,教师不能停留在把所有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需被动地听、机械的记就满足的阶段,而要设计、构思出能够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

一、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首先要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和性格,是不会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一个不尊重学生的教师,凭借教师的权威主义和管理主义来教育学生,只会熄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埋没了学生的创新才能,由此还可能使师生关系处于冲突和对立中,使得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相互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提升自我,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很重要。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的上课风格、谈吐甚至是仪表,才会去喜欢你上的这堂课。所以除了认真备课外,还需要对自己的素质进行提高与鉴赏。在表情状态上应该精神焕发、神采奕奕,在语言上要规范、幽默、生动些,相信学生肯定会喜欢这样的老师来给他们上课。相反,如果我们的老师总是心事重重,眉头紧锁,那么学生原本对音乐课的一点兴趣,也会因为老师的冷漠而逐渐消失。学生都会有参与集体合作的愿望,都会有表现自己的愿望,把握好学生的这些心理因素也是有效的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尽可能多给学生集体合作的机会,比如组织班级合唱比赛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外活动也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完成一些课堂上留下的音乐作业,参与学生的音乐课外活动,多组织一些有关的活动,培养一些有音乐细胞,喜欢音乐的学生,并且帮助学生寻找锻炼的机会。

三、营造环境,激发学生潜在的兴趣

一方面,创造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外部环境,例如在音乐教室的墙壁上悬挂几张音乐家的画像,张贴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音乐格言。另一方面,在音乐课堂上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创设参与的氛围和情境,让学生敢于创造。教师的鼓励和赞赏是打开孩子们心灵的钥匙。一个赞赏的眼神,满意的点头,会意的微笑,都会如一缕春风,吹拂着孩子们的求知心扉,让学生处处都能感受到你的温暖,体验到你的呵护,觉得你不仅是良师益友、参与者,有时还是服务者。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才能得到提高。例如:在熟唱《我是小音乐家》这首歌曲后,我让同学们自己把歌曲的主要内容用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创编动作,老师作一些提示。最后我让编的较好的同学为大家展示一番,此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编得不好的同学老师也进行了鼓励。我觉得,通过这样的的方式上课,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经常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学生便会真正体验到音乐的乐趣,音乐课堂便会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并为他们幼小的心灵留存最美好的东西。

四、寓教于乐,把音乐知识趣味化

音乐乐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是枯燥的、乏味的,然而它们又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掌握好理论知识,才能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走弯路,提高音乐素质。面对十岁左右的小学生,教师只有寓教于乐,把理论知识趣味化、形象化,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例如《火车开啦》一课,我让学生们排成长长的“火车”,边模仿开火车边学习火车开动时的“Wu Wu”声,并借此学习书上的变化节奏。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节奏也掌握的较好。因此,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故事、音乐游戏、范唱以及视觉形象的刺激等教学形式,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五、利用教材,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例如《春水》是一首童声合唱的歌曲,作曲家以生动的语言,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水潺潺,在田野上奔流的情景。其实是借助了“春水”的比喻,表现了孩子们活泼、顽皮的形象以及他们欢欣喜悦的心情,同时也折射出农村孩子关心农事、热爱劳动的朴实品质。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并乐在其中,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春水顽皮、活泼的形象。这时学生情感已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同时,表出了想学、想唱的欲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找出美的意境,从而达到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六、注重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要做到环环相扣,步步精彩,每一步都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将教学内容融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乐节奏、旋律。如:每次在听辨音练习时,我发现学生没有兴趣,于是我就自制了一些音阶、唱名头饰,设计了“欢乐坐凳子”游戏,让学生戴上头饰,有节奏的绕着一个凳子律动,我弹哪个音,戴这个音头饰的学生,就坐在凳子上,这样就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了。另外充分利用各种方法丰富教学,把语言、音乐及舞蹈的基本动作融合起来,设计出各个教学环节特有的旋律。如开始上课设计“师生问好歌”、学生表现好时设计了“表扬鼓励歌”等,这些教学常规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很容易在音乐氛围如此浓厚的环境中学习音乐,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质。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之,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地、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的感受美、体现美,享受美。

上一篇:电费开票证明下一篇:关于开展“四项专项治理”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