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精选11篇)
高峰小学刘鑫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明确提出了以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
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的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为了倡导阅读的风气,扎扎实实地把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任务落到实处,让中外名著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们热爱读书,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低年级语文教师,就要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主要是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符合农村小学实际的方法,如培养良好的阅读基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创造适当的练笔机会,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让学生在对阅读感兴趣的基础上,形成愿读、乐读、悦读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
趣。”可见兴趣对于低年级小孩儿来说非常重要,我们要从兴趣入手,让他们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不久,认识的字不多,我们就要引导他们读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和他们一起阅读,使他们感受阅读的快乐。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1、多媒体课件激发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段,我们要经常利
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图画、声音、儿歌、故事等教学辅助手段激发他们的兴趣,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吸引学生,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我在讲授《世界多美呀》这篇课文时就才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当学生看到蓝湛湛的天空、碧澄澄的小河以及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立刻陶醉了,赞叹声一片,情不自禁地
发出了“真美呀”的感慨,在课件的帮助下学生读得如痴如醉,学得津津有味。
2、谈话、故事生成阅读期待。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故事
吸引学生,使学生无形中受到感染熏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读的渴望,形成阅读期待。如在学习《谁住顶楼》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我先询问学生,如果你家买新房了,你最想住几楼?最不想住几楼?为什么?然后讲故事:新楼房建成了,小猴、老牛、小狗、小兔等都来了,他们都争着要住顶楼,你说这是为什么呢?从而使学生形成阅读期待,有了这份阅读期待,学生会学的也别投入、用心。这也是平时教学中我们采用较多的方法之一。
3、多形式教学活动强化阅读习惯。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前三分
钟班会、说话课和语文大课堂开展学生讲故事、猜谜语、表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培养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还能激励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好习惯。平时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让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轮流领读,激励大家多读书,争当“小老师”。
二、诵读并行,教给阅读方法。
在初读课文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同桌读等方式,帮助
学生读准字音。首先是教师的范读,可以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建立朗读的规范,给学生正音正字。实践证明,老师生动形象、准确地范读,能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并在读中感受语感。其次是学生自由读,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
语言,触发语感。再次是同桌互读,可以互相帮助纠正字音。在学生将文章读书后,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比赛读、齐读、分组读、抽签读等形式。为了迸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疲劳,还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朗读。有时将课文制成投影片,让学生眼看屏幕,伴随着优美音乐,人情入境地朗读。一些优美的文字,可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这一步步的教学,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初步训练,同时也注重了阅读方法的培养。
三、读演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而且富有童趣。可以通过表演来诠释和理解。斯霞老师说过:讲课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很沉。这时教师就要充分指导,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充满情趣的表演来表现文章,化难为易,使其重点突出,突破难点,从而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所富含的意义。如教学《小母鸡种稻子》时,我让孩子们自己预先准备好小母鸡和小猫、小猪、小鸭的头饰,在上课时小组对照课文,自编自演,也更加了解了小母鸡的勤劳以及劳动的辛苦。由于孩子的表现欲望特别强,模仿能力也特别强,所以在教师范读时,教师应注重范读的重要性,并做好领头人的作用,发挥指导作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还经常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阅读活动:趣味故事剧表演,我是小主角的课本剧表演,把文本当成一个剧本去“演”,使得学生的好奇心和表演欲得到充分的利用,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
四、借助资源,促进课外阅读
学生课内阅读量总是有限的。课外可增加阅读量,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提高独立读书的能力以及泛读、速读的能力。北师大版教材在编排体例上做了很大的改革。每个单元均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课文。针对这样的编排体例,我在教学中,采用“整体——部分——整体” 的基本教学模式。把每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借助教材资源,在课内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单元内容教学前,我以单元前的引言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课文的大意,知道本单元内的所有课文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讲述的。并预先布置学生在课外读物中寻找与本组主题相关的作品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时便能有的放矢,也便于教师进行指导。在按课文编排顺序进行单课的常规教学时,我根据课文各自的特点,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式,不平均使用力量,部分课文采用精读的方式教学,有些较浅显的课文则采用泛读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泛读的课文在教学中更注重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组课文的主旨,并教给学生泛读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能很快把握阅读重点,阅读的速度也有所提高。在学完本单元课文后,我还带领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一次回顾,既回顾阅读内容,又回顾阅读方法,并向外拓展。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外收集的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汇报各自的阅读感受。通过这一教学过程,既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又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五、营造氛围,感受阅读乐趣
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努力营造读书的氛围。可在教室里设一个图书角,把孩子们闲置在家的课外读物带到学校来,自由地选择、借阅。这样,不仅利用了全班学生的家庭图书资源,丰富了孩子们的图书,而且帮助学生营造了学校读书氛围。再通过每周专门的读书课,让学生推荐、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图书,或者
说说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谈谈读后的想法等。学生会很感兴趣,也会很乐意参与读书活动。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墙报等对读书进行宣传,如张贴名人读书故事、格言展示读书笔记、设立“读书小状元”光荣榜等。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的书香气息,还可以在同学、老师交流中找到好的读书方法,这样在他们拿到书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来自主阅读,让课内的方法指导课外的阅读,当学生找到了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推开阅读这扇神奇的门时,便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那么他就会爱上书籍,从而就会自觉的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感受到一种读书的乐趣。
当前,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方法五花八门, 各有千秋。过去在教学中重基础传授, 轻基本技能训练, 尤其忽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 致使学生阅读能力不高, 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以及写作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均受到了严重影响。那么, 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改进课堂教学, 适应课程改革要求, 使学生在易中学, 全面掌握知识, 提高教学质量, 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双基和发展智能, 就如何改进教材结构,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与体会。
一、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 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 明确要求, 不断培养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发展学习能力的习惯。因此, 要求学生在平时讲话中要能准确无误听懂普通话, 阅读课文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流利而且有感情地朗读。同时, 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结合文章主题加以理解, 从而达到掌握文章内容, 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 要求我们老师的阅读课文力争做到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如教小学六年制语文第十一册中的《桂林山水》一文时, 上课前, 要求学生要先预习课文内容, 并了解有关桂林山水的相关知识。朗读时, 老师要带着浓浓的感情, 配以恰当的表情和手势, 用真挚的语言感染力让学生身临其境, 并通过带读和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略我们祖国美妙的大好河山,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 我们要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搭桥、引路, 正确指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逻辑关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增强对学生集中精力的吸引, 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正确方法。通过树立榜样, 引导学生说话要完整连贯, 并且准确、生动、鲜明、通俗、形象, 富有趣味。
二、在阅读中理解词句, 激发情感
一篇好的文章, 总有特定的语言来表达文章的丰富感情, 而文章与情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时, 要从语言文字入手, 让学生自己理解文字, 感悟文字的含义, 以达到掌握文章的内容。如教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 我先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然后, 我对学生说, 这篇文章中的内容主要讲什么?文中围绕什么事来写的?问题一提出, 同学们的讨论气氛十分活跃, 纷纷举手回答。这样, 我让学生从阅读中找出关键词语, 从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的过程中, 表达了亿万人民群众衷心爱戴和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这就使学生从阅读文章中得知文章的内容, 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真正达到理解文字, 掌握文章的内容, 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评论角色, 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学中, 还要注意教学的艺术性。我们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分析, 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文中的主要内容。有些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我们也不能忽视, 要通过阅读, 让学生加深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 体会句子的含义, 从而达到对课文整体内容的把握。如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田忌赛马》中, 当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时, 可以重点讲述田忌的三匹马和齐威王的三匹马的激烈比赛场面。同样的三匹马, 为什么孙膑对田忌说是调换出场的顺序, 就可以险败为胜。这说明孙膑具有胸有成竹的智谋。在阅读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同时对人物的品格加以评论, 进一步理解句子中的含义, 明确文中所写齐威王、孙膑、田忌三个人所想, 进而揭示孙膑帮助田忌转败为胜的结果。通过阅读、分析, 达到培养从阅读中了解人物角色, 理解句子的含义。
四、加强阅读指导, 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是加深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 能使学生产生共鸣, 加深理解, 以达到真正掌握课文。如教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 为了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文中的意境中去, 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女孩每擦燃一根火柴, 都给她带来了不同的幻想, 同时也体会到小女孩在寒冷中的悲惨遭遇。在朗读中, 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如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 看到的不同幻想这一情景, 要求学生一定要读得慢些, 有节奏, 语调低缓而沉重, 让人产生一股同情心愿;读到小女孩被冻死的句子, 要带着悲痛的语调, 低回缓慢。通过一些阅读技巧的指导, 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 真正掌握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阅读资源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对读物的感知、理解、鉴赏、吸收和应用的复杂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应用能力和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学生积累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发展心智和个性,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使之身心健康发展,意义多么重大。
一、要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保证学生有书可读
第一,学校要加大学生的阅读投入,每年购买一定数量的书籍充实学校图书室藏书。第二,学校可以和城区学校建立帮扶关系,给学生借阅城区学校的图书供学生阅读。第三,学校要通过定期召开“家长—学校”主题会议,举办阅读讲座,引起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高度重视,使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买书,做阅读投资,让孩子在家里有书可读。第四,村、镇有图书馆的,学校领导或教师要和村、镇图书管理员取得联系,保证定期给学生借阅图书;第五,让学生之间做到资源共享,好书大家互相交换读,这样不仅增加了读书量,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力保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是好的方法都要使之转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出来,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呢?首先,学校每天早上和下午都要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保证学生在校的阅读。其次,要营造读书的氛围,在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中体现文化内涵,渗透读书意识,让学生在阅读氛围中选择读书并渐渐爱上阅读。最后,通过阅读讲座的举办,让家长能够在家里创造读书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搭建平台展示成果,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由于小学生年龄还小,他们对阅读没有兴趣,很难养成习惯。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要给学生搭建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激励他们积极阅读。如:让学生办读书手抄报、板报,写读书心得;再如,学校开展讲故事、美文朗读、演讲与口才比赛;还举办阅读考级、“亲子读书”“美丽小书屋”等比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家长对孩子阅读的参与度,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持久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四、找准课内外阅读的契合点,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将课内外阅读有机地融合起来,用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指导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相得益彰。课内阅读的方法如:略读法、精读法;带着问题和想象去读;做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在书中圈、点、勾画;写读书心得体会,续写故事,仿写作文等,有机地运用在课外阅读中,使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技巧。在教学《麦哨》这一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读到的有关童年的书籍,学生讲了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童年》里的故事,再让学生写《童年趣事》的作文,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阅读能力。
五、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教师要探索高效课堂模式,减轻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把课余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做更有意义的学习。班主任应要求家长管理好孩子的闲暇时间,让他们投入到阅读中。
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从而将自己的教学与现代教育理论高度对接,高屋建瓴地指导学生阅读。同时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规矩意识和人文素养,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去滋养学生的心田,使他们成为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的社会所需的合格学生。
总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样才能使阅读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启发智慧,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滋养浩然之气,达到读书育人的目的,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妍妍.浅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群文天地,2011(23).
李金梅 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中心学校 电话***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源自于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英语 高年级学生 课堂教学 阅读技巧
在这个信息技术时代,阅读已经成为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阅读培养,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按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应该达到二级的目标要求。在二级目标中,读的要求有: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小短文。那就是说,小学生也应该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能够轻松、独立地阅读相当于该年级水平的读物。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方法,为学生以后学习垫定牢固的基础。
现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普遍都很差,特别是乡村学校的孩子,是因为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忽略了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将对目前小学生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阅读能力的对策和指导学生阅读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小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
1.心理障碍引起兴趣低落
缺乏英语学习语境是导致英语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难以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学生英语知识不够广泛,经常因为不理解故事背景而无法顺利阅读。词汇的扩展是阅读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高低。根据数据调查,90%有英语阅读困难的学生都存在着词汇量不足的问题。由于小学生词汇量不够广泛,在阅读中“拦路虎”较多,虽然读了,但不能理解其内容,往往使小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恐惧心理,对英语读物可望而不可及,造成
恐惧心理,而越紧张就越难以读懂,造成学生无法顺利阅读读物,也就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阅读材料不够丰富,阅读方法单一
学生能接触到的英语阅读材料基本上只是课本、试题,这样复习材料不免有些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阅读状态,失去了自己的想象力空间和思考能力范围。
3.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
小学生年纪小,阅读经验不够广泛,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如:不会抓Where ,What ,when ,Who ,How,不会找关键词,不懂得词义猜测,当面对文章里的一些新单词,就显得没有信心,变得害怕阅读。不懂得通过上下文联系、插图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意思等。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那些在词语认知和词语辨别、阅读的流畅性、回忆阅读内容以及理解力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
4.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为缺乏系统的阅读指导和训练,学生形成了各种各样不好的阅读习惯,如机械性地阅读,用手指点着单词。一个接一个地阅读,头部来回摆动。由于缺乏速度和技巧的训练,很多学生见到生词就查字典,以至于阅读效率较低。
5.教学重心偏差
许多教师在阅读文章时,把重心搞错了。阅读教学,顾名思义,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好多教师把阅读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英语材料的应有功能。
二、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1.英语教学的正确定位
(1)目标定位
英语教学的真正目标是说要学生综合的使用英语,而不是系列的考试。综合应用英语,是要借助英语进行口语交际,通过英语了解国内外的文化差异。
(2)地位定位
英语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语言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英语教学对其他模块的影响起决定性的作用。
(3)师生角色定位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主体,是积极的阅读者。因为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真正学会阅读,领会阅读的真正意义,享受阅读的乐趣。教师应该是学生阅读的指引人,示范者。
2.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1)跳读,即快速查找某一相关信息,读时要一目十行,对不相关的内容一带而过。
在教学中本人就着重培养学生的跳读能力,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问题,要求他们抓住文章主要的、重要的信息及主题思想或重点句。带着教师引导的问题去阅读。这不但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强语感。有时本人还会让学生在预习时自己设计提出一些问题,与其他英语能力的培养相互渗透。这些能力的获得有利于学生顺利地阅读短文、理解短文、提高阅读效果。
(2)战胜“拦路虎”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你都会遇到一些生词,这时候他们不应该犹豫不前,而是尽快完成快速阅读后再看第二遍,遇到生词把它们做好标记,阅完全文后再根据上下文所提供的语境来猜,反复推想,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好胜心和好奇心,又能增加他们的单词词汇量,因为只有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成绩学生一定会印象深刻、更不容易忘记。猜词意的方法很多,比如根据语境、同义词、反义词或现实等。有时候教师直接告诉他们反而没什么用,很快忘记。通过这样慢慢积累,学生不仅能积累词语,而且又加快了阅读速度,最好的是更能提高了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指引小学生英语阅读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朗读,加强朗读训练
英语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有声的朗读,富有感情、流利、有声有色地朗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只有在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才能读得流畅、有情。通过朗读,学生会进一步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达到自我欣赏和感染他人的情景。因此,在阅读课上教师要经常示范朗读带读,并传授朗读技巧,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
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英语语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要求学生把一些音韵优美、节奏明朗的语句背诵下来,让他们达到语句流利出口的境界。
2.注重阅读材料,激发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真正的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内在因素。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材是关键。教师可对已学的语言材料,重新进行组织。
把原本零散的语言知识组成了一段完整的话,但是对学生来说意义却不一般,因为他们能读懂这么长的一段文字了,这会给他们带来很强的成就感,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3.注重课外阅读
仅仅靠书本上教学的材料是远远不能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所以我会建议学生们选择一些适合他们英语程度而又有趣的阅读材料,使他们看得明白,读得有趣。并且还尽可能帮他们解决疑难问题。通过长时间课外阅读的积累,学生们不仅增加了更多的英语知识文化素养,还拓展视野,激发了他们对英语学习更多的热情。
4.注重习惯培养,共享阅读时光
良好的习惯是一辈子的财富,而不良的习惯则会成为一辈子的绊脚石。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对其阅读习惯的培养。所以我们强调阅读教学首先是要培养每天读点简单英语的习惯。
5.注重兴趣,设计丰富的语言活动
语言不是教会的,任何成功的教学都以激发学习者自身的兴趣为基础。因此应该设计丰富的语言活动。如:判断正误,选择填空,回答问题,寻找重点句子,寻找时间、地点、人物,并做好笔记,听写部分重点句子,复述课文(Retell),表演等,使学生能全部的了解课文内容,也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下面介绍几种阅读活动:
(1)拼版阅读(小组活动)
把完整的短文分割成几小块,分发给小组几个成员,每个人都只能阅读自己的一小块,阅读后要口头向其他组员介绍所读内容,小组所有成员根据各自口头汇报的内容小块还原成整体。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2)分角色阅读(至少四人)
根据课文的需要给同学们分角色,分完以后自己读自己的,阅读后互相进行对话,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3)多彩的评比、展示活动
在校园里设立英语日常用语标志语,为各种教室配上中英文标志语
办好教室里的英语角。比如,利用手抄报宣传英语;利用教室的一角展览英语图书角,为学生交流阅读提供场所,并向学生推荐难易程度合适的读物。
懂得了进行英语阅读的方法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实践。朗读要养成习惯,要贯穿于学生学习英语的始终,良好的朗读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我们要注意激发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改正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英语阅读辅导,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也将大大地提高。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很多。通过本文的研究,本人认为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对小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训练,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英语阅读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这样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参考文献:
《小学英语新标准》
南京市西善桥小学 课题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其中小学阶段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享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校地处郊区、社区资源缺乏,家长读书意识淡薄,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我校学生的全面素养?经过调查论证,2009年我校向凤凰母语教科所申请并立项了省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得到凤凰母语教科所的领导,区教研员地悉心关怀指导,在此我代表我们课题组向支持关心我们课题开展的各位专家、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
三年来,我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科研工作富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三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变革的需要,儿童成长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在童年时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2)扩充学生的阅读时间。(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5)寻求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实效的策略、途径。希望用课外阅读让学生夯实文化底蕴,铸造完美人格,提升生命境界,打好人生底色。同时也希望借此课题的研究,打造研究型教师,促进我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1.调查研究法
进行“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行动研究法
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编演课本剧,专题辩论,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等多种形式,拓展课内学习空间。结合每年的读书节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地课外阅读、背诵优秀诗文活动。组织参观、访问、办手抄报、剪贴本、开故事会、经典诵读、图书义卖、作家进校园等实践活动,开创课外学习空间。
3.经验总结法
以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为依据,根据研究过程中原始的事实材料,总结研究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指导策略、评价机制,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课外阅读活动。
三、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抓基础
1、调查摸底
在课题实施前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学生阅读意识的调查、阅
读的材料的调查、阅读的目的的调查、阅读方法的调查。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分析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在慵懒行为、敷衍行为、偏食行为、功利行为、盲从行为、浮躁行为等几个方面。表现在阅读过程中无“法”可依,缺乏指导,课外阅读兴趣就会逐渐降低。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一直在课堂教材、精读的框架上下功夫,实际上,很多大家和名家的成才经历都证明,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语文学习的规律和特点是进行这项课题研究的根本依据。
2、落实分工
课题组成员各自职责如下:
序号姓名职务职责分工
1马宏语文教研员具体指导实施、组织学习培训
2张国香校长全面主持课题工作
3胡俊副校长研究、设计活动方案,制定计划措施制度,组织开题结题,进行阶段总结。4盛厚祥教导处副主任具体落实活动,收集资料,积累经验,5杨玉翠教研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6党国琴年级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7赵晓兰年级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8杨阚年级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9丁美霞年级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10陈春琴年级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3、科学制定课题方案,隆重开题。
为了使课题方案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实践操作,课题组查找了有关课题的文献资料,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反复研究,带领课题组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反思自身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为了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促进课题实验扎实有效地开展,找出需要探索研究解决的问题,最后撰写出了课题实施方案,并制定出具体研究措施与研究方法。
09年3月,我们请来凤凰母语研究所徐晓华主任、区教研员马宏老师为我们进行了隆重的开题仪式。徐主任对我校课题研究的思路、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法、校本教材的编写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细心地指导。要求课题组紧紧围绕核心,扎实深入,求真务实地开展研究,力争研出成果,创出特色来,提升课题的推广价值。本次开题会提高了实验教师对课题工作的认识,更新理念,激发研究欲望。
4、后勤保障有力。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学校制定相关政策,给予实验课题组每学期一定的课题津贴,并拨出专项资金全力支持教师外出参加课题培训,还购买了与课题相关的书籍,充分体现了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研究阶段抓落实
1.氛围倡读。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激励师生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我校首先积极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校园里,“营造书香校园 创建学校品牌”的愿景激励着我们,“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伴我成长”的口号鼓舞着我们,读书长廊里一本本经典读物吸引着我们,图书馆里阵阵书香陶醉着我们,学校网站上307条书香专栏新闻记录着我们的足迹……师生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享受着阅读。
2.专家领读。
三年来,我们先后邀请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朱家珑、特级教师孙景华、陈树明、省小学语文教研员李亮、市教研室汪笑梅主任、市小学语文教研员芮琼老师、全国儿童阅读
推广人余耀、《科学大众》、《少年文艺》杂志社等专家来校指导引领我们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创建书香校园。在市教研员芮老师的积极推荐下,我们有幸参加了市教研室、市文明办组织的南京市乡村阅读联盟校,在联盟校的活动中,我们得到了省市教育专家、省少儿出版社等专家的指导,同时与兄弟学校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3.书源保读。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读书资源匮乏,学生课外读物常常得不到保证,学校开源节流充实图书馆的藏书,同时积极向市区技装办申请复本:配备市区教育局、教研室推进的经典读物,我们坚持每年12套经典读物,每套55本,全校分年段漂流,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从书源上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工作的激情感动了南京市文明办的领导,他们为我们赠送了图书;我们读书的热情感动了西善桥街道的领导,他们为我们设立了优秀学生、优秀教师奖励基金,每年6万的基金保证了学生、教师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4.教师范读。
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学生的阅读。教师读书沙龙、读书演讲、美文诵读、故事讲述等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外出观摩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参加亲近母语研讨活动,先后赴扬州市书香校园东关小学、无锡市书香校园育红小学、南京市首届金陵书香校园禄口小学观摩书香校园建设,提高了教师的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能力,也“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学生,为学校书香校园的建设注入了鲜活的生机。
5.课题研读。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申报了《营造书香校园 创建学校品牌》、《利用学校网络平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评价能力的研究》、《科学认读,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等课题的研究,努力用教育科研提升我们研究的层次,用教育科研穿起我们实践的主线,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6.课程促读。
语文团队的教师们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南京市教研室推荐的课外读物开发编写了校本课程《书香》,以此作为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载体,同时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阅读的窗户。
7.课堂导读。
为了让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校每周从校本课时中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教师们利用阅读指导课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经典读物、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一节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教会孩子们阅读的方法、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生活。我们不仅指导西小的孩子,还积极参加南京市教研室发起的蒲公英书香田园行志愿行动,语文团队的老师们定期到六合马集小学开展蒲公英书香田园行志愿活动:课外阅读指导课、一对一结对指导孩子们读书、给孩子们赠送经典读书。我们的老师被马集的纯朴的孩子们称作“飞翔的蒲公英”。
8.晨诵午读。
为了保证孩子们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课外阅读,我们的教师坚持每天组织学生晨诵午读。每天清晨,朗朗的读书声;每天中午专注的阅读,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保证了学生每天40分钟的阅读时间。
9.活动品读。
在我们西小孩子们每年最盼望的节日就是儿童节和读书节,因为在读书节里,孩子们可以开展班级读书会,可以爱心义卖图书,可以参加书香夏令营,可以加入春蕾文学社,可以表演童话剧、课本剧、可以观看经典童话剧,可以美文诵读,可以获得书香班级、书香小明星的殊荣,可以与作家零距离。孩子们在读书节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0.国学诵读。
国学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了让学生“走进国学,品味经典”,我们成立了国学书院,邀请北京育灵童国学院专家来校为全校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国学专题讲座;组织领导、教师赴南师大、北京大学参加国学研讨活动,为每个班配备了国学电子课堂,组织师生开展国学诵读表演,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师生徜徉在国学的殿堂,品味着国学的魅力。
11.亲子共读。
为了营造和谐的家庭读书氛围,我校成立了“家长学堂”,邀请专家作主题讲座,指导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学校图书馆为家长和部分社区居民办理借书证,坚持开展亲子共读知识竞赛、书香家庭评选,促进家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总结阶段重分析
三年的研究,我们的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显着成效。
1.学生成长。
(1)、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有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掌握了多种自主阅读方法,这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产生了良好的阅读效果,在学生读完之后,他们的收获,他们的情感又能在阅读小组中与同龄人交流,他们的自我学习价值得以体现,这反过来又促进了他们的再次阅读。再加上我们经常组织开展故事会,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有趣的活动,所以,这一课题的开展使得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空前高涨,学校中也形成了人人都阅读,人人都乐读的良好氛围。
(2)、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通过反复的指导和课内外的巩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如: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勾、画、圈、点、批,以笔助思的习惯;品词评句的习惯;善于联系的习惯;想象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终身学习都大有好处。
(3)、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指导,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学生掌握了许多自主阅读的方法。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几种读书方法;“查--定--找--释--分--结--疑”七步预习法;将阅读与讲述、画图画、表演、思考、比较、写作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会记眉批笔记、摘录笔记、提纲笔记;会写读后感。运用这些读书方法,学生就能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在课题研究中,三个班级被评为南京市“书香班级”,“小书虫志愿服务岗”获区志愿者行动服务岗。一名学生被评为“阅读小天使”,四名学生被评为“金陵读书小明星。”学生习作在各类杂志、报纸上发表,因为读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多名学生获全国创新发明大赛一等奖,全国百名好少年、江苏省金钥匙大赛一等奖,南京市百名优秀小公民等荣誉称号。
2.教师成长。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有所转变,将教育的眼界从课内引向课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每年均有近百篇的教师科研论文在国家、省、市、区获奖。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雨花电视台、江苏科技报、金陵晚报、家教周刊、南京教研网、江苏教育网等媒体分别多次对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以及教师的论文进行了报道和发表。我们教师的研究论文分别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南京教育》等等教育刊物登载。学校教科室多次在市区受到表彰,教师也多次受到市区教科所(室)的表彰并且获得教科研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3.学校成长。
三年来,在创建书香校园的路上,我们实践着,收获着,学校被评为:南京市首届“金
陵书香校园”; 江苏省小学语文实验工作先进集体;语文团队获南京市语文先进教研组;“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生作文竞赛优秀组织奖;语文团队获“大家语文博客网”网络教研优秀团队;《书香》校本课程获南京市二等奖;2010年获区“读书节”优秀组织奖。
四、研究工作的反思
三年多的研究,我们品尝了收获和成功,特别是学生的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备尝了探究的艰辛。尽管我们时刻在思考,不断在努力,但研究并非完美,我们认为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改进:
1.完善《书香》校本课程。
(1)拟定《书香》课程目标;
(2)精选《书香》推荐篇目;
(3)编写《书香》教师用书;
(4)提高《书香》课堂实效;
(5)完善《书香》评价体系。
2.面对儿童读书过程中出现的“情绪化”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如何落实“亲子阅读”等问题,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就这些问题可以作为小课题进一步探究。
结束语:课外阅读是个广阔的天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课外阅读习惯、提升课外阅读能力是个永恒的课题,它和任何事物一样,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更会不断向更高更好发展。我们会用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多的努力,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让书香伴他们健康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小学语文一、二年级教材文章篇幅较少,无法满足孩子的阅读需要,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文章来给予补充,但孩子如何正确阅读课外文章呢?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语感,传授读法,培养孩子掌握、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让孩子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我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种阅读方法,以求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一、带着问题阅读。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就拿《狐狸和乌鸦》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来说吧,通常情况都是请孩子带着“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样的问题来进入课文的阅读学习。而我是这样设计开头的,首先问小朋友们:“你们了解狐狸和乌鸦吗?”有个孩子讲了一个动听的故事,说乌鸦原来叫“五彩雀”,很漂亮,因为它很懒,不爱打扫房间。有一次,房子失火了,乌鸦美丽的羽毛被烧成了黑色,嗓子因着急喊得嘶哑了,才会变成今天这种样丑、叫声又难听的鸟儿。听了孩子们精彩的故事,真叫人吃惊。可见,在课前对孩子的阅读已做了充分的铺垫,让孩子学会自己找与本文相关的资料,而不是仅仅拘泥于教材。这样,孩子的阅读知识面拓宽了,眼界也高了。
读书的时候让孩子带着什么样问题去读,也是要反复推敲的。如在教学《英英学古诗》这篇看图文章时,我在上课前几分钟就让孩子观察课文插图,让他们自己提出疑问,如:①图上描述的人物是谁呀?②她们在说些什么呢?③她们的动作、表情怎么样?等等,让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是有目的的去读。在学完古诗后,课后还推荐孩子们选读《唐诗三百首》,以拓宽知识面。
二、换位思考法。
课外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向纵深阅读练习的一个过程。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给学生阅读时,应该根据所教文章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移位中获得知识。如在教学《小鹰学飞》一课后,学生体会到了作者通过合理的想象,虚构出如此催人奋进的童话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小鹰多次展翅向上高飞、它的种种努力都是作者的想象,这些想象都是很合理的,符合小鹰的愿望和她当时的心理,但学生只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未必能够体会到“展开合理的想象”写话的重要性。这时,我就推荐《安徒生童话集》、《格林童话集》等给孩子们阅读。在学习《秋游》后,我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了一些写景的文章给孩子们阅读,之后结合我班组织孩子们到碧湾渠游玩的情景,让学生真正掌握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技巧。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拓展指导学生描写冬天的景物时,明显感觉到孩子们的写话、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圈画与摘录结合法。
古人言: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圈圈画画,圈出本课生字;画出自己喜爱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自己心里有数的特殊符号。通过阅读,在课本上留下自己圈画过的痕迹。当然,阅读时也可以对优美的词句作适当的摘录,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如在阅读《秋天到》这首小诗时,我请孩子把小诗中的优美词句抄在专门的好词好句本上:“枝头结柿子,架上挂葡萄”等。这些优美的词句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为他们的写话垫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眼看心到”的默读法。
古人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默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课标》规定从小学二年级起开始默读。默读时只需用眼睛看,不必用手指着字一个一个读,更不需读出声来;要做到边看边思考,而且要有比较快的速度。边看边思考,就是要把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看懂,读完一段就想一想,这一段大意是什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大意连起来,概括出全文的大致内容。如阅读《狼和小羊》这篇童话故事,篇幅较长,内容又是浅显易懂的,用默读的方式,有利于孩子们加快读书的速度。这样,他们获得的知识多了,写话水平也就自然提高了。
五、《读书笔记》笔记记录法。
孩子们阅读文章时,常常只注意故事的情节,对文章的思想和语言却一知半解。我认为做读书笔记能加深对所读文章内容的理解、记忆,锻炼孩子们的思维和写话能力,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做读书笔记呢?因为一、二年级的孩子年纪较小,如读童话故事《狐狸列娜》,可做这样的读书笔记,即书名是什么,作者是谁,书中写什么,你喜欢书里的什么。当然,有个好词好句本来记一记也是不错的。根据他们对故事的兴趣,把自己认为好的或老师推荐的词句一一记下来,就这样长其坚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一定会拓宽孩子知识面的。
一、激发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 首先就得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而兴趣的培养必须靠老师设法运用一定手段调动其各种感官参加活动, 逐步促进阅读兴趣的形成。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还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 欣赏美的画面,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 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 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为此, 我认为只要我们老师想一些策略和方法, 孩子们对阅读一定会有很大的兴趣的。
二、从课堂教学入手, 培养阅读能力
1. 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所以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这样才能用有声的语言感染学生, 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方法是很重要的, 他们特别喜欢角色朗读、表演朗读这样的形式,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电教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 抓朗读训练授之以渔。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极好的教学实例, 教师在教学时, 既要注重课文的思想内容, 更不能忽视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怎样朗读、怎样理解词语、练习认识句子、练习读懂句子等。此外我还把课后朗读作为每天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完成作业后能大声地、有感情地、流利地把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3. 生动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看图说话, 利用已知的文字材料锻炼组织语言的能力促进再次阅读的兴趣;读文表演, 学会对文字材料进行再次理解与加工。
4. 学会利用各种学习工具。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小, 在有些读物中没有注音, 所以我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就教会学生查字典、词典以便帮助阅读。
三、开展课外阅读, 扩大阅读量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在教好课文的同时, 我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学课文以后, 结合课文向学生推荐有益读物, 帮助他们建立“图书角”, 把书集中起来, 供大家借阅。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书, 提高阅读质量, 我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古诗朗诵会”“讲故事比赛”“小小读书讨论会”等形式,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给阅读方法, 总结读书成果, 交流读书心得。通过大量阅读, 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同时知识增多了, 眼界开阔了, 词汇丰富了,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针对这些,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农村的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重视阅读课的课堂教学,授之以渔才能乐在其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还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当前,农村学校的阅读教学还偏重繁杂的“阅读”训练,学生面对多彩的文章却索然无味,教师的分析、讲解过多,学生感知、感悟太少,阅读教学的着眼点完全放到了阅读的结果上,以至将情感丰富、意味深长的文章支解得七零八碎,毫无美感而言。
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参与阅读,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都感兴趣吗?这些问题与任务,成了学生思想上的负担,学生的阅读就是被动应付,毫无乐趣可言。因此,引导学生无“目的”地阅读就显得非常重要。要给学生放下包袱,也给自己放下包袱。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轻松愉快、兴趣盎然的阅读实践中乐于阅读,达到享受阅读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时,其中有这样一段话:“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这就是写炊事班长的外貌,从他不足四十岁却驼背、白发、皱纹满脸看,我们就会觉得他是个饱经风霜的人,是为革命付出过许多汗水和心血的人。还有,写他找野菜、挖草根、做饭、洗衣,尤其是钓鱼、嚼剩鱼骨头等行动,都是很感人的。从这些行动上,充分表现了他的坚强性格和宁愿自己吃苦也要照顾同志的高尚品德。在课堂上學了这些后,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去试一试,告诉学生分析人物要从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活动去分析。这样,有意识地提示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就培养起来了。
另外,应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读书的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具体文章加以训练,促使学生掌握朗读、诵读、精读、流览、略读等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养成圈、点、勾、画、批注的读书习惯,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
二、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规定:第一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提高农村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必须通过学校、家庭等场所,让阅读从课堂内走向课外。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可是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家长不能从理论上指导孩子读书,也没有多少经济上的支持。这决定了教师更要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首先教师自己应是合格的语文教师,爱读书、多读书的老师才能在课内、课外影响、感染学生去热爱阅读,才能向学生推荐书目,才能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才能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教师还应调动各方面因素,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如利用学校图书馆,建立班级图书角,利用电视、广播、网络资源,争取社会支持等等。
教师应结合实际做好推荐工作。可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来安排阅读;可以利用学生对英雄名人的崇拜心理,引导学生阅读名人传记,这些人物身上的不畏强权、不惧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会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成长的力量和智慧;也可以利用一些名著、电影或电视剧让学生对故事情节充满兴趣和好奇,再进一步引导去阅读原著;更应该配合课堂教学,推荐课外阅读。
教师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不少农村学生没有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性地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引导,激发其阅读兴趣。要经常开展阅读交流活动,比如朗诵比赛,阅读信息交流会,主题辩论会,好书推荐会……有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才能够激起兴趣,也便于教师对阅读过程检查督促。
三、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以写促读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读”是写作素材的积累,是理解语言的能力;“写”是语言材料与语言技巧自内而外的表达,是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反过来,通过作文教学,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能够加深理解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知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把读和写的教学活动统一起来,就能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收到多方面的积极效果。
一、阅读的内涵
阅读可以分为广义的阅读和狭义的阅读。其中广义的阅读又可分为正式阅读和非正式阅读。
正式阅读一般指的是对正式的阅读材料有准备、有意识的阅读,包括阅读各种教材、书籍、报刊等。正式阅读中又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教师在课内阅读中占有很重要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都有多方面的影响。
非正式阅读一般指的是对非正式的阅读材料无准备、无意识的阅读,包括阅读各种书刊、电影与电视中的文字信息、传单、广告、网络资源等文字信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正式阅读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空间;然而,非正式阅读的作用也不应该忽视,甚至由于非正式阅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其材料更应该被人重视起来,加以鉴别。调查显示,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的比例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增长速度惊人。1998年有上网阅读习惯的人占3.7%,2003年有上网阅读习惯的人占18.3%,年平均增长率78.9%。由此推想,上网阅读的学生人数应该不少,这是一个判断力和自制力较差,需要及时监督和约束的群体,如果不加以正确地引导,则会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另外,影视剧、传单、海报和手机短信中也包含大量不健康的信息,这些都是值得警惕的。
另外,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知识都对创造能力的发展起作用,或者起到相同的作用,因此,选择阅读材料是具有关键作用的一环。
二、阅读对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
人的创造能力除了遗传因素的影响外,还受许多可控因素的影响。阅读对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不像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环境那样难以改变,只要学生有恒心,一般都能在阅读方面取得成果,因此,阅读具有低成本、易推广的优点。
1.积累知识
一方面积累创造所需要的素材,另一方面积累创造所需要的技能技巧。创造所需要的素材来自于各个领域。思想家是创造思想的专家,一个思想的建立,需要深入了解多方面知识,马克思为了创造《资本论》,精通了多种外语,查阅了无数的资料文献。科学家同样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爱因斯坦为了证明相对论,特意重修了高等数学。可见积累素材的重要性。目前归纳的创造技法已有300多种。日本学者高桥浩一的一本书《创造性思维方法101》,通过广泛的阅读,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各种创造技法,提高创造活动的效率。
2.活跃思维
创新思维模式主要包括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形象思维、想象、直觉思维和灵感。不同的文体风格,不同的思想观念,必然会带来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如果能够博采众长,升华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养成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善于运用直觉思维想象的思维习惯,那么对创新思维将有很大帮助。
3.陶冶情感
阅读就是通过语感、文感的磨炼,实现“美感”的积淀,发挥其“美化人”的功能。“文章不是无情物”,所以,阅读者必须具备情感体验的能力,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然后“自化其身”,成为美的情境中的人物,让整个心境处于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爱或憎、或哀或乐的美感过程中,从而获得审美愉悦,在审美愉悦中,进而激发思想情感。思想感情的顺畅,是创造的条件。
4.增强意志
我们常常发现,直接告诉学生“要坚强”,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但是让学生阅读一些英雄事迹,学生一般都被深深地吸引,自觉地向英雄们学习。鲜明的英雄事迹,远胜于枯燥的说教。同时我们要注意到阅读材料的价值导向作用,不能把对反面事件的批判理解成表扬,如,意志薄弱的《寒号鸟》。
正是这些直接作用的实现:知识的广博精深、思维的灵活多变、情感的崇高伟大、意志的坚定不屈,为创造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怎样发挥阅读对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
1.学校:甄别优劣,推广经典
教师需有敏锐的洞察力,看到哪些材料适合并促进学生的阅读,同时需有鉴赏力,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做深入的领悟。校内的阅读材料有很多都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然而好的文学作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千锤百炼而仍为人所称颂,如,我国的四大名著、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等。学校应该多让学生阅读这样的作品。经典作品对学生的帮助不仅在于提高词汇量,增加社会间接经验,更在于通过对学生思想感情的陶冶,让学生得到真善美的体验,这种内化的体验过程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2.家庭:提高认识,增加投资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平均人口所拥有的藏书数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最近的国民阅读调查出结果,我国年人均购书43.67元。很多家庭并不是缺少购买书籍的资金,而是缺乏对书籍重要性的认识,只在“排场”方面一掷千金。还有的家庭倒是不缺乏书籍,只是没有质量优良、利于学生阅读的书籍,崇尚垃圾文化的家庭是培养不出人才的。家庭的文化氛围主要是由家长营造的,家长以身作则,在课余时间阅读世界名著,学生就会效仿家长,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3.社会:正面宣传,加强监督
如今社会上的各种广告五花八门,层出不穷。这种篡改成语的行为已经直接影响到了语言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对处于学习关键时期的学生造成了很大危害。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就积累了错误的用语,会阻碍学生进一步的语言学习,进而致使其知识结构的残缺,学生的知识结构残缺势必造成创造能力的后劲不足。另外,除了篡改成语之外,很多广告、传单、网络资源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内容低级下流,诲淫诲盗,这给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冲击。因此,社会除了追求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外,还要设有相应的监督机构,来约束商家的不法行为。
4.学生个人:吸收知识,转化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应广泛阅读多方面知识,而不是急功近利地只阅读课本上的知识,因为有很多知识的效果是长期的,在短期内无法体现;不光要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对自己不太感兴趣的知识也要适当涉猎;遇到重要的知识难以记忆时,要第一时间记录下来,以免遗忘。在阅读的同时还要积极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联想和想象是将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家喻户晓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是人的创造性想象力出色发挥的典型。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只要勤于思考,知识转化为创造力的经验会越来越丰富,进程会越来越短。
参考文献:
陈兴环玉林市福绵管理区新桥镇阳岗小学537033***
【内容摘要】朗读是语文课的主旋律。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每个小学生必备的能力。朗读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同时能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阅读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从小学低年级抓起。而农村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由于知识积累少,学习经验缺乏,识字很少,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差,受到方言的影响,在朗读时存在着读音不准、节奏不当等问题,特别是拖调唱读、朗读的速度过慢或速度过快在农村小学生的朗读中极为严重,读错、读漏、添字、减字的现象也非常普遍。本文主要从抓好基本功训练,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多做正确范读,让学生善读;抓好朗读训练,让学生会读;开展多法并用,让学生多读四个方面来阐述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农村学生朗读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农村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由于知识积累少,学习经验缺乏,识字很少,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差,受到方言的影响,在朗读时存在着读音不准、节奏不当等问题,特别是拖调唱读、朗读的速度过慢或速度过快在农村小学生的朗读中极为严重。这几种朗读错误一旦形成,就难以改正。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农村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使农村小学生从小就能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呢?通过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一、抓好基本功训练,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打好朗读基本功。朗读的基本功必须从小学低年级抓起。从小学一年级一开始朗读课文,教师要要求学生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读书时要让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如出现读错、加字或丟字时一定要令学生纠正,指导读正确为止。从而达到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因。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只要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他们便想去读、肯读、认真读,有了读的动力,朗读的效果自然就会提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教学《白雪公主》这篇童话故事,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就利用了多媒体进行辅导教学。我把收集到的图片,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制成动态的图面,让学生看图,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让学生把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思维,这样学生在不同的情绪中体验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我在教学《冬爷爷的图画》一课时,老师创设情境生动地讲述:“啊,冬爷爷真是个大画家,他在玻璃窗上画满了漂亮的画,一格窗框一幅画。第一格上,画着一棵„„冬爷爷的真是美极了,想不想读一读呢?“想”一声整齐而响亮的回答,足以证实学生已被老师设置情境吸引
住了,他们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觉地投入对课文的朗读,朗读能力随之得到了训练。
三、多做正确范读,让学生善读
要让学生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要多做正确的范读。叶圣陶先生说过:“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刻的了解。”教师的范读,学生能一边听,一边注意语调、语速、教师的面部表情等,同时体会教师感情朗读的境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往往能以情激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有巨大作用,加上学生的模仿性极强,他们可以在模仿中能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及句读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如我在教学二年级《小马过河》中小马和马妈妈、老牛、松鼠的对话时,我就是通过范读让学生体会他们说话的情感和不同语气:马妈妈说话亲切,老牛说话沉着,松鼠说话急切,特别是小马说话的情感变化:“高兴——犯难——犹豫——难为情”。又如教学《我真希望》时,通过第一小节范读,让学生掌握“我真希望”重音落在“真”字,句式“不是„„而是„„”语调是由低沉逐渐转向明快,用轻柔、向往的节奏和语调读修饰的词语。这样,学生就掌握了这首诗歌的朗读技巧。如果教师自身朗读的水平有限,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范读或优秀生的范读。
四、抓好朗读训练,让学生会读
朗读要求学生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所以教师教低年级学生一开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尤为重要。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拼音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逐步培养读的流利、有感情。如二年级上册《清清的溪水》一文中,“他们俩重新把一棵棵树载好”这句话中的“俩”字,它的读音是“liǎ”,学生很容易把这个字的读音读成“liǎng”。于是在朗读这句话之前,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正确流利地朗读这句话。如二年级上册《九色鹿》一文中,“当他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不仅叫人放了九色鹿,还下了一道命令:‘任何人都不许伤害九色鹿!’”这一句话中就有四个“了”字。在学生阅读前,我让学生区别这两个字的读音,经过学生自己一拼,他们在朗读时,就分清了前一个读“liǎo”,后三个读“le”。
五、开展多法并用,让学生多读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朗读训练的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提高朗读质量。在教学第三册《清清的溪水》一课时,在学生读通了课文以后,我又采用了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可以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在角色体验中朗读,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乐于朗读、善于朗读,训练朗读。在课堂中开展朗读比赛也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极好方法。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好表演的心理特征,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选着一些语句优美的课文组织朗读比赛。也可以放一些与课文相配套的朗读录音带,让学生跟读。在朗读训练中,还可以安排轻声读、自由读、有感情读、边思考边读的朗读等形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就能把学生在朗读上出现的毛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纠正学生朗读上的不良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朗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至于选用哪一种方法,就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教材风格的不同精心设计。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指导学生朗
读,都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到认真备课。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诗歌、童话、记叙文等体载的文章中,蕰含的感情是十分丰富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挖掘这些感情因素,并认真分析学生在朗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小学语文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3、《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出版社2005年版
4、《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正如苏联著名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所指出的:“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低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直接关系到其今后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而数学语言的学习与应用是离不开数学阅读的。那么如何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数学阅读能里呢?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兴趣的激发,数学阅读教学的起步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对学习引起高度的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尽量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制造悬念,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阅读上,激起学生的阅读需求,活跃课堂气氛,调动起积极的情绪。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创生出有利于学生主动阅读的数学课堂。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3页的整理与复习,我是这样设计的:
课件呈现:智慧老爷爷,说:“智慧老爷爷给大家带来了减法表,数数看一共有几道算式呢?”
生1:一共有36道算式。
生2:36道。
生3:我也是36道。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4:我是一道一道算的。
生5:我是一排一排算的,第一竖排有8道算式,第二竖排有7道算式,第三竖排有6,道以此类推,算出一共36道。
师:横看、竖看这张表,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一听说有表中有规律,马上在小组内讨论起来。
生汇报。
生6:我们组发现了横着看时,得数越变越大,从2、3、4、5、一直到9。
生7:我们组横着看时也发现了这个规律。竖着看时发现了得数也越变越大,从2、3、4、5一直到9
生8:老师我们组也发现了,同时还发现越往后数字越少。
随着学生的不断参与讨论最终得出:被减数不变,减数一直变小,得数越变越大。学生的学习兴致也越来越高。这时又提出除了横着竖着看以外还可以斜着看,它里面也藏着一定规律,激发学生找寻的兴趣,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这时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寻找规律的干劲更足了,很快也发现了,斜着每排的得数是一样的。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发现秘密”这一环节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明白带着兴趣去阅读收获会更大。
问题的探究,数学阅读教学的关键
记得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堂应是放飞师生思想的天堂,教师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学生的发展与我们息息相关,数学课堂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的场所,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让学生自觉地进行阅读。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认识角》节课时,课件呈现学生熟悉的淘气和笑笑,并说明:今天是星期天,淘气和笑笑准备去大街上逛逛,适时出示街景图。瞧,他们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看见交警叔叔在指挥交通呢。突然,淘气发现了这里有很多的角,小朋友们,你们也发现了吗?
通过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觉得奇怪了,怎么有角呢?我怎么没发现,于是便认真的观察起来。经过观察,学生们都叫了起来:“我发现了,我发现了。”屋顶上有角、人行道上有角、窗户上有角,交警叔叔的手势上也有角。
师:同学们很细心,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到了生活中的角。
那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
问题一抛出,学生就七嘴八舌的说开来了。有的马上说到:桌子有角、数学书有角……他们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的角。
接下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其高涨,课前通过创设“淘气发现颗这里有很多的角,小朋友们,你们也发现了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阅读图的欲望,当他们发现了图中的角时,那兴奋劲没法说,对于课堂的投入也更认真了,从而起到了促进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关键。
方法的渗透,数学阅读教学的提升
记得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数学阅读进行方法交流,教师及时进行一定的方法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他才能有意识的去边阅读边总结方法。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5页,《摆一摆、想一想》课本只是呈现用两颗棋摆几个数,能摆出20、11、2,并没有呈现摆的方法,因此教学中我先创设了“想变大的1”,让学生思考,一颗棋表示数字1,怎样才能表示更大的数,引出数位表,引出棋在数位表上的不同位置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并通过对比让学生懂得摆要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也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数才不会重复,才不会遗漏。这时让学生根据掌握的方法去摆4颗棋、5颗棋,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优势并适当进行总结。这时又让学生根据掌握的方法去动手写出9颗棋可以摆几个数。课堂效果不错。
一年级的学生更需要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根据方法去阅读,去学习其学习效果比老师单讲明显得多。让孩子的数学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让孩子爱上阅读。
练习的应用,数学阅读教学的升华
在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自己读题的能力,只有自己能根据题意去解答,那数学阅读能力才到一个新的阶层。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本第21页第7题:妈妈去商店买糖,付给售货员20元,找回2元,妈妈可能买了几盒糖?这是一道发散思维题,因为没有告诉我们一盒糖的价钱,所以此题在处理时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假设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我是这样处理的:
注重引导学生去阅读题目,学生审题后,引导分析妈妈买糖花了多少钱?
通过小组讨论“妈妈可能买了几盒糖?”寻找答案,并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各组的结果进行有序的排列。学生在解答时,自己的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真正落实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浅谈农村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推荐阅读:
七年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10-21
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课题研究09-17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07-10
浅谈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培养策略09-19
浅谈低年级作文能力的培养论文06-28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论文06-19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11-03
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培养10-06
浅谈青年干部加强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