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长式卓越课堂”实践与思考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究竟是什么呢?记得曾有一篇文章是这么写的: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 淡淡的, 自由自在, 你觉得真好, 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 你觉得生机勃发, 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 让人无限留恋, 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就是这样地充满人文的气息, 这样地独具语言的魅力, 这样地充满生命的灵动。如何打造“生长式卓越语文课堂”, 让每一个生命都舒适生长, 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灵动之美呢?

1 调活课堂气氛, 让生命与生命真实对话

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成为传递知识的无声媒介, 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 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良好的课堂气氛标志为:师生情感交融, 产生更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更多的自由表达的机会。良好的课堂气氛不仅让老师教得轻松, 而且学生学得也快乐, 能让生命与生命真实对话。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早已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他强调教学要做到让学生“好之”“乐之”也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浓厚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能动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适当引入“活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上引入一些课外的知识, 如学习《小草和大树》, 我除了让学生充分搜集夏洛蒂勃朗特的有关资料外, 还把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简爱》引入课堂, 并介绍给学生, 简爱苦涩的童年, 及她要强的个性不屈不挠地追求平等、追求幸福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灵。不少孩子还买了这本书一读为快, 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还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学习《詹天佑》, 我让学生搜集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背景, 真切地了解那段历史, 认识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此时的詹天佑接受任务是何等的艰巨, 让学生真切了解“争了一口气”的含义。在课堂内引入了这些“活水”, 让学生学习课本, 又走出了课本, 体验到了语文的魅力, 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我还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如学习《负荆请罪》, 我让学生上讲台演一演, 学习《船长》时孩子们提出这样的疑问“船上的人都成功被救了, 而船长为什么和诺曼底号轮船一起沉入大海”,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辩论会。语文课堂不再是沉闷的课堂, 而是孩子智慧火花的碰撞, 孩子喜欢语文课, 也就有了融洽的课堂气氛和学习语文的动力。

2 活化教学方式, 让心灵与文本真实沟通

2.1 尝试自学, 自我感悟

陶行知先生提倡“智育注重自学”。他认为学习也是实践, 必须亲自实践才能有真切的体验, 学习中遇到疑问、矛盾、困难这不要紧, 可以问, 在问中求长进。要把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自己, 发展自己的训练场, 突出“三自”。自学, 先学后教,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学习未知的知识;自悟, 先体悟再理解, 在学科教学中,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联系生活, 联系自身的体验去感悟, 去体会;自练, 先做再分析, 让学生拿起实践的武器, 给予足够的时间, 提供条件, 自己去做实验, 去体验学习的心理历程。从而让学生对文本有最原始的理解。

2.2 强调合作, 相互启发

“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与文本沟通后, 每人所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彩, 对文本的理解也充满个性, 产生的问题更是因人而异。这时, 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理解。要求学生既张扬自己也吸取他人之长, 在合作学习中, 还要敢于质疑, 敢于批判, 大胆假设, 充分联想, 对任何文本都要有“研究”意识, 有独到的见解, 当然对别人的合乎情理的见解也要能认同, 联想、比较、互相参证, 求得认识的统一。

2.3 鼓励探索, 师生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 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任何被动接受、重复再现式的学习活动都无法激活学生的创造潜力。当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的建构活动, 所学习的知识对象变为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时候, 学习过程就变为探索的过程。因此, 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以宽容、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提问,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并根据教学, 适时、恰当地将学生的质疑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上来, 让学生敢于提问, 敢于尝试。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教《天鹅的故事》时, 让学生读文后思考: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是天鹅, 按理教师此时可以鸣金收兵了, 但薛老师追问到:“有不同意见吗?”学生的思维又一次活跃起来:是斯杰潘老人、是猎枪……此时, 听到的是课堂中最真实的声音, 虽然有些是错误的, 但是真实的, 天真无邪的。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心灵也与文本真实沟通了。

3 关注课堂生成, 让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

一位优秀教师说:“没有预设, 那是不负责任;没有生成, 那是水平不够。”

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离不开恰到好处的预设, 教师应当把课堂营造成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 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我们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 (叶澜语) 的。

1) 潜心会文, 精心预设。

对于课堂上意外的生成, 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调控能力。只有课前有所预设, 有备而来, 才不会对课堂上的偶发“生成”处理得过于简单和草率, 课上才能显现出一位教师的睿智和教学功底。因此, 教师要“潜心会文”, 与文本零距离接触, 领会作者用词的精准、言中之意、言中之情, 透彻地把握作者的表达意图。正如于永正老师所提倡的:课前备课诵读默想, 读出自己的见解、情感, 读出文章的精妙之处 (小到一个字、一个句子, 大到一段文字、篇章结构、文章立意等) 。我想, 一个好的预设, 可以反映出讲课的重点、难点与疑点, 因为这些为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需要多元解读。这样, 在课堂中就能迅速调用多种方法, 教学才能从容应对、收放自如。

2) 大胆取舍, 引领生成。

没有预设教案, 也就说不上动态生成。预设教案, 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提高教学效益, 现实的课堂大多还是预设成功的。但是只有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 教师才能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 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 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 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曾经听过特级教师徐善俊执教的《赤壁大战》一课。课文学完了, 徐老师问学生:“大战结束了, 周瑜在庆功会上会怎样向将士总结这次取胜的原因?同样, 曹操也会总结这次失败的教训, 如果你是曹操, 会怎样向部下作总结?”这时, 一个小男孩举手发言:“我看过《三国演义》, 曹操是个从来不认错的人, 他怎么会向部下分析失败的原因呢?”一句话使课堂的气氛“凝固”起来。只见徐老师先是一笑, 既而表扬这位学生读书用心, 然后说:“你说得对!咱们就不让曹操开总结会了, 但是, 你说曹操回去以后, 独自一人会不会反省自己?咱们就把他的内心话掏出来, 行不行?”这一问, 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 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了。我想, 正是徐老师在课前有了很好的预设, 激起了他的灵感, 才会游刃有余地化险为夷。

总之, 灵动的课堂就像一首奇丽的诗, 一篇跃动的散文, 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 让人赏心悦目, 让人垂涎三尺, 让人流连忘返。老师们, 让我们携起手来, 共同打造生“长式卓越课堂”, 使语文课堂凸现生命的灵动, 焕发生命的活力, 张扬学生的个性, 让语文课堂永远绽放生命灵动之美。

上一篇:浅谈如何有效构建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下一篇:论微课设计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