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课堂(共9篇)
——用思考的方式聆听 用比照的方式考察
云阳县海峡小学 陈雪
“卓越课堂 卓越教师——用思考的方式聆听 用比照的方式考察”,这是11月24日我参加2012年重庆市“打造卓越课堂、推进减负提质”小学语文名师示范研讨会时看到的一条会标,我想作为一名听课者,我愿意用思考的方式去聆听名师的课堂、专家的讲座,也希望通过与他们的比照让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力有所提升。
两天的学习中,我有幸聆听了四堂名师课:有刚刚荣获全国语文阅读教学赛课特等奖的余晓娟老师执教的识字教学《雷雨》;有长寿一小雷红老师执教的作文示范课《父母之爱》;有重庆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邓建东老师执教的阅读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更有著名特级教师赵志祥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同时还聆听了付宜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学处处长)、管建刚(江苏省特级教师)、赵志祥(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中心副主任)、薛瑞萍(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四位专家的讲座,其中管建刚的讲座《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赵志祥老师的讲座《简要掌握新课标精神 扎扎实实上好语文课》受到了听课教师的高度好评,也让我感触颇深。尤其是赵志祥老师长期研究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所阐述的每一个观点都来自于亲身的实践研究,让你感觉身临其境般。他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感情激荡。听他的课,你能感觉到他对孩子的那种深深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这两天静下心来,再细细品味专家们的课堂和讲话,他们的课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真的是“卓越课堂 卓越教师”!
赵志祥:《简要掌握新课标精神 扎扎实实上好语文课》 赵志祥老师从修订版课标的精要内容;读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最好的方法是读和背等几个大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使我受益匪浅。
赵老师还讲到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体会课文用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靠读,体察课文所蕴藏的丰富情感靠读,体悟由课文所带来的高品位的语感靠读。因而,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自如地读、动情地读,读出课文的节律、读出课文的情趣、读出课文的神韵。
简简单单教语文,老师学生都快乐。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单”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自身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管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书,我没有看过他的这本书,但是听了管老师平时的作文教学法,让我觉得他的方法操作性很强,对我们平时的作文训练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他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分为六大系统。
一是骨架系统。是对作为教学的现状反思及改革的框架,是管老 师作文训练的根本构想,尤其对《作文评价周报》做了详细的介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二是动力系统。在《作文评价周报》发表文章有一定的奖励措施,并分为“等级评奖”、“积分活动”和“稿费活动”,引领学生的写作欲望,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是助力系统。结合《作文评价周报》设计的小方法,小技巧,重点关注平时不易被关注的学生群和非大众人群,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习作兴趣。
四是保障系统。
五是训练系统。训练系统不仅是作文讲评课、作文指导课,而是包含了习作训练的方方面面,并且与学生阅读紧密结合。
六是理论系统。
这次讲座,管老师主要向我们介绍的是骨架系统和动力系统。听了他的讲解,我想在我的作文教学中其实也可以借鉴他的好做法:管老师把优秀有趣的作文读出来让大家欣赏,让学生写生活中的故事。每天,孩子们要写一个“每日简评”,寥寥数语,管老师说这是让孩子们学会发表与积累。于是,到了星期天,就从“每日简评”中选择一个题材进行写作,周一进行初选,周二终选,周三、周四输入,周五出版,当然,每一个环节,学生们都会悉心地自动地去修改与推敲。而每周一,有一节“作文活动课”,课上,有“让我呼唤你的名字”,那时,那些“发表”了作文的孩子的姓名会回荡在教室中,而这些名字的机会是给每一个孩子准备的,因为周报不同的版面有不同的投稿标准;有“佳作真精彩,看看又是谁”;也有从入选“佳作”中引伸出来的“训练点”的教学„„分等投稿、积分激励、稿费发放、优先卡、才运卡„„这里有数不胜数的“妙招”,每个“妙招”的由来都是缘于问题的出现,所以,每个“妙招”中都蕴含着理念的光泽。“让作文成为多彩童年的翅膀,成为悠悠童年的见证,成为快乐童年的怀念。”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在如此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习作,很快使学生感觉作文其实并不是高深叵测的难事,它仅是一种“竞争性的游戏”而已。相应的“在游戏中作文,学生不会有以往冥思苦想的烦恼和痛恨。”
薛瑞萍:琅琅书声 朗朗乾坤
薛瑞萍老师带着听课老师们朗读了她的著作《日有所诵》里面的《诫子书》、《孟子·离娄上》、《蒹葭》、《论语·里仁》等段落,还带着大家吟诵了几首古诗,让大家感受了吟诵时的“平仄”。届时,会场内所有老师大声的吟诵声不禁让人震动,也不禁让我想到:生命,因阅读而美。
薛老师说:对于儿童的精神发展而言,提供健康美好的母语的营养,用琅琅书声为他们构筑一个温馨、实在的成长环境,既是强健儿童的骨骼,也是丰满他们的血肉。既是给他们打造坚固的船体,也是为他们扬起漂亮的风帆。
梁启超说过:“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一) 卓越课堂与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联系与区别?
有效课堂是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 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 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课堂, 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 互动激发, 高效生成, 愉悦共享”, 表现出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
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和教师认为:有效课堂是基本目标, 高效课堂是中级目标, 卓越课堂是高级目标。只有充分实施有效课堂, 才能实现高效课堂;只有用智慧和能力实现了高效课堂, 才有机会迈向卓越课堂。没有高效课堂的基础, 卓越课堂就是纸上谈兵。教育的发展切不可盲目追赶跨越, 只能循序渐进, 螺旋式上升。
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卓越课堂真的是在以单位时间内效益最大化为标准衡量下的单一线性发展的三个阶段吗?恐怕还是要细细解读卓越课堂的内涵再得出结论吧。
卓越课堂与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不同:
(1) 社会背景与指导思想不同。
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是国家在前工业发展急剧扩张时期为满足人才需求急剧增长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教育主张, 在大班额、规模化办学的现实背景下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要求。其关注的在单位时间内培养更多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忽视人的个性, 忽视人的需要, 是以功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教育主张和现实要求, 以国家功用为中心, 在课堂上表现为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
卓越课堂是国家在进入后工业发展时期, 以科学发展观中“又好又快”的发展战略在教育领域推进的背景下, 在“科学”“民主“人本”思想的潮涌下, 在小班额、个性化、开放性办学的现实背景下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新主张新要求。其关注的是人的需要、人的发展, 重视的是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生存能力的培养, 重视人的人的个性化发展, 是以“科学”“民主“人本”为核心的人本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教育新主张新要求, 回归到了人本中心。
(2) 课堂关注的侧重点不同。
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培养, 关注教师的“教”为重点。卓越课堂在关注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 更关注学生个性、良好习惯、终身学习能力、生存能力、自主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 关注学生的“学”为重点。
(3) 课堂教学的运行的模式不同。
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是通过“优教”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是“以师为本”课堂运行模式, 以学会为目的, 是师生互动的双向互动的课堂。卓越课堂是通过“优学”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是“以生为本”课堂运行模式, 以学会、会学、乐学为目的, 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互动的课堂。
(4) 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认识不同。
有效课堂、高效课堂认为学生掌握了知识, 能力得到培养, 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卓越课堂赋予课堂教学有效性以新的含义, 认为, 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三个方面的发展, (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促进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内心自我认识的发展) 才是有效的。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就包含了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发展。显然后者的内涵更丰富。
那种认为“有效课堂是基本目标, 高效课堂是中级目标, 卓越课堂是高级目标”, 把三者当做单一线性发展的三个阶段的观点, 显然对卓越课堂的认识过于片面化、机械化。
(二) 卓越课堂的特点
卓越课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人本性。卓越的课堂是充分尊重师生生命的、释放师生生命激情的课堂。以人的发展为本, 包括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具有显著的人本位的特点。
(2) 互动性。卓越的课堂不是教师“一言堂”, 也不是少数学生的“多言堂”, 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进行充分的表达、交流、思维、分享的师生、生生之间多维互动的课堂。
(3) 生成性。卓越的课堂相对于传统课程的载体——教材而言, 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具有增值性。这里的“增值”既来源于学生课外学习知识与经验的分享, 更来源于师生、生生互动中发现的“新知识”。卓越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不断超越自我过程中的生成性课堂, 在互动生成中展示教师教学风格、学生的个性风采。
(4) 继承与创新并重。卓越的课堂绝不能丢掉我国“双基”教学的优良传统, 尤其要重视高效课堂的经验与模式。尤其是高效课堂中关于“优教”实现“优学”的五个优化的经验。其落实新课标理念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内容的开放、“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等方面具有创新性。
(5) 包容性与个性化并存。卓越的课堂必然深刻地打上教师本人独特的个性与风格。越是张扬教师个性的课堂, 越是教师智慧潜能发挥到极致的课堂, 越是具有卓越品质的课堂, 这是卓越课堂个性化的体现。其包容性体现在课程辅助推进, 让社区、社会、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 体现在对学生不同个性品质、能力特长的肯定、培养、包容上, 体现在对教师不同教法、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优化选择的认可上。
二、卓越课堂的校本实践
(一) 有效引领, 奠定“卓越课堂”根基
1. 专业引领, 把握卓越课堂的内涵和特征。
去年十一月份, 区教委在进修校召开了全区“构建卓越课堂”推进会。我们认真聆听深刻领会了卓越课堂的精髓, 回校后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以“构建卓越课堂”为主题的专题培训, 从教育教学与学生德育两个不同的侧面, 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 让全体教师把握卓越课堂的内涵和特征。紧接着学校又举行了“构建卓越课堂”动员会, 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空港实验小学校构建卓越课堂改革实施方案》。通过学习, 老师们认识到构建高效课堂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要求, 对于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制定方案, 完善评价考核措施。
3. 坚持校“行政听课日”“巡课”制度, 抓好卓越课堂教学过程管理。
课堂始终应是校长了解教学实际的现场。听课是校长掌握教学情况的主要方式。我校建立了行政领导蹲点包年级制度、行政听课日制度、教导处不定期巡查等管理制度, 通过行政听课既可以了解教师的教, 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 可及时发现问题予以指导帮助;也可以发现好的经验方法在全校总结推广, 利于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管理措施。实行课堂开放、巡查听课以及领导听课制度, 通过巡查听课、指导听课、解剖听课、诊断听课等方式,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探索卓越课堂教学模式。
(二) 开展特色活动, 铸就“卓越课堂”模式
1. 骨干引领, 鲜活生动。
我们开展了“骨干教师卓越课堂模式引领活动”, 分别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展示了几节课, 让全体教师对抽象的卓越课堂模式有了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2. 叩问课堂, 探讨式评课。
叩问课堂, 就要真正走进课堂, 关注课堂中的人和事, 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梳理, 对课堂现状形成清晰的认识。“构建卓越课堂”是一个研究过程, 但更是一个创建行动过程。其主要的形式是一个针对产生课堂教学低效、无效原因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 并通过这个解决过程培养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
3. 重点研究, 模式生成。
我校重点在语文数学两大学科, 加强了卓越课堂模式的实践研究。语文学科, 摸索出了阅读教学“三模五环”卓越课堂模式。即:“课前导学、课中展示、课后测评”的三大模块;“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精讲点拨→有效训练”的五大环节。并且将该模式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 从上学期期末测试情况来看, 整个组内班级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应该说模式的运用功不可没。
数学则结合小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学科特点, 将已有的“三五五”高效课堂模式实践于小学数学课堂, 初步摸索出了小学数学卓越课堂模式----“两线六疑”教学模式。“两线”:以学生小组助学、交流展示为主线, 以教师组织导学、点拨解疑为辅线。“六疑”:教师导学―引疑→自主学习―生疑→小组助学―讲疑→交流展示·解疑→课堂练习·查疑→拓展延伸·用疑。
学校构建卓越课堂模式, 但课堂教学并不模式化, 教师们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 基本实现了高效、优质、轻负、卓越。
这只是我校对卓越课堂的粗浅解读和初步尝试, 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请多提宝贵建议。
参考文献
[1]百度网深圳南山前海学校网页, 2011.12.16.
关键词:课堂实效;卓越;提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00-01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多年来,从“减负提质”到现在的“打造卓越课堂”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步伐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师生交流更加畅通、学生兴趣更加浓厚等。然而不少课堂热闹背后表现出放任浮躁倾向,教学效率并不理想,如学生写的少了、琅琅书声少了等。专家说,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不是看老师“表演”、“剧场”的效果、“花样的翻新”,而是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和创造有效的课堂氛围,组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快乐想学、主动要学、自主探学。在专家讲座、各级各类培训以及赛课评课活动引领下,结合自身实践,我从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实践化,教学评价多样等因素进行分析,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一、教学目标具体化
教学作为包含着多种要素的系统, 是一项复杂而而长期的工程。这意味着教学目标不可能一次完成。人们必须对其做出系统化的设计,保证整项工程的完成,目标分解正是在这个前提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便于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便于对教学效果作出适当的评价。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与使用过程中,分解了的教学目标必须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与结构,并整理成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对于某个教学目标来说,便具有两个不同的趋势,向下是不断具体化的趋势,这两个趋势在思维方式和实际操作上不尽相同,系统化注重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主休结构,采用综合思维,将零散的目标放到整个目标体系中衡定其地位与价值,所以往往从宏观的总目标出发,演绎各层各级的教学目标,使不同的教学目标之间构成一种逻辑性条理性强的上下承接关系。李秉德(1991)先生指出,国外教学目标的研究倾向于从具体行为到整个体系的归纳方法,而国内则倾向于从整体目标到具体目标的演绎方式。所以国外研究强于目标的具体分析,而我国注重系统的目标体系。系统化与具体化这两个趋势虽方向不一,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化,离不开合理的逻辑的分解与分类,使目标之间上下连贯、易忽略目标的可操作性,流于形式,而无法适应学生特点和具体实践;过分注重具体化则容易失去整体的方向,也缺乏与其他目标的整体配合。系统化为具体化提供依据和方向,具体化为系统化提供可操作、可测度的步骤,两者相互补充。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应做到具体化趋势以“最适合学生发展”为基本出发点。采用分析思维考虑具体学习活动的编排,因地制宜,解决当前每个问题,具体更需要老师的智慧对教学目标重新理解,设计和分解。一般使用具体的可观察,评价的行为指标来描述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问题化
“问题化教学”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教学问题(教学问题集)来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与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自学—互动—检测”三段式教学法在应用中的关键就是教学内容问化。“教内容问题化”的核心,是提取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有效信息,编织息结构,形成信息网络;然后把信息网络进行加工,形成一个一个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问题。再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教辅材料,使问题的答案规范化、科学化;从而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展示问题,开展讨论,再生成问题,升华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课本看过了,课也听了。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老师课堂上也讲授过,而且不止一遍,而做作业时往往会做错很多题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大致有几个方面:做作业前没有复习;学习时上课精力不集中;老师备课过程中没有深入钻研教材,对一些重点的关键词没有点强调。这就要求老师备课应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把教学内容问题化,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减少错误的发生。
三、教学过程实践化
环顾周围,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老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而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老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经过学生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把我讲的记下来”而扼杀。我认为,老师应当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构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实践能力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评价多样化
课堂教学改革要点之十,是教学评价多样化。表现为课堂教学中老师越来越注重运用评价这一杠杆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标准等作用,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一步步走向优越和卓越。老师应多几把评价的尺子,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针对达到的要求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课堂上,有的老师接二连三地称赞 “好”“很好”“真不错”等,这样称赞多了,也就无法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某些情况下,将评价形态由显在状态转化为隐性,反倒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对学生的精彩回答予以重复或强调、对某个表现出色的学生一个微笑等。
4月11日,“全国高中课改名校卓越课堂大型展示活动”在重庆市育才中学举行。活动分为三大板块,包括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专题报告、全国课改典型高中名校名师特色教学精品课展示以及重庆市高中课改典型名校卓越课堂精品课展示。我认真学习了专家的教育报告,现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主任、教授周成平作的报告是《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周教授认为打造卓越课堂首要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他分析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传统教学教师形象的进行了反思,强调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及着重关注的问题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传统教学存在的很多问题在我身上都有体现。比如,我每次备课做好的教学设计都与我上课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预设的启发式教育或是合作交流式教学往往都变成了灌输式教育的方式,教师成了主体,而不是学生。周教授讲的关于教师角色的反思给了我启发,要想改变现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得正确认识教师这个角色。例如,我们不应该过于关注学生的发展,而是应该关注师生共同发展或是优先发展。
我还认识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处理好一些关系。比如,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自主的建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写好教学设计,尤其是知识引入部分,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全国高中课改著名专家李常明,作了题为《走向卓越,突破口在哪里?——关于“卓越课堂”浅表解读》的报告。李研究员认为可以把卓越课堂解读为“有效+特色”或是“有效+魅力”,如此简化,明显降低了操作难度,增加了教师尝试的自信。接着,李教研员从何为有效、如何达到有效进行了深入讲解,并用个案详细阐述了何谓特色加魅力,浅显易懂、操作性强。
我刚开始觉得卓越课堂是很难打造的,完全找不到突破口。听了李研究员的报告之后,我认识到打造卓越课堂,不仅要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入手,还可以从提高自身的魅力加特色入手。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个性,打造属于自己的课
堂,让学生喜欢自己,爱上自己的课堂,从而调动学生更大的积极性。我也从李教研员那里学到了操作的方法,这也是我自己要注意和学习的方向。如,教学设计独到、新颖,多在同课异构上下功夫;多读书,进行文化修炼,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注意下学科间的知识整合;提高自己的洞察能力,这是新老教师的区别,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能做出准确的评价;把课堂还给学生,卓越课堂关键是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都要达到最佳效果;发挥自己的特长,最好能形成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
最后,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核心成员、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兼实验中学校长龚雄飞作了专题报告。报告的题目是《新课程卓越课堂的制度设计与教学创新》。龚院长认为“卓越课堂=过程的超越+结果的优质性”,因此中国的课堂必须实现两大转型,即以学生学习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接着分析了学本式卓越课堂的三大难点及主要的解决方法。
之前我认为即使我们教师愿意花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可是学生的基础差,积极性也难以调动起来。龚院长的报告中也谈到此类问题,并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说让优生带动差生,让活跃的带动腼腆的,每周指定两三个名额,这样下去,总会使全班都参与进来,使每个学生学到他所应该学到的东西;此外,可以利用数学里面常见的一题多解,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
这次学习,让我对卓越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帮我解决了很多疑惑,也让我实际操作起来有了一定方向,但我的认识还比较浅显,还需要多多研究,多多学习。
施超:育才中学听课心得
今天我到育才听了天津市特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以及育才中学本校名师的公开课。课题分别是《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圆锥曲线习题课,以及《三视图》。每位老师的课程都十分精彩,均给了不小的启发。
对于借班上课的特点,老师由于也是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所以每位老师都采用了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以鼓励的姿态,询问有没有信心之类的话语,让学生自然而然树立起竞争意识,从而开始积极配合老师。
第一节课中,这位老师将其扎实的基本功展现给了大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时选择两次单独提问的时机,一次是在解题前让同学说出关键的解题步骤,另一次则是在解题后让学生说出如何解题。这启发我以后的公开课提问的一个基本技巧,即不盲目提问,有针对性的提问。同时在最后的计算求和时,由于学生对该符号的陌生,我认为应该将公式展开更好,而不仅仅是口头说明。
第二节课,这位山东省特级教师只用了一个题就完成了习题课。题目是已知椭圆上点P与两焦点连线互相垂直,求P坐标。最开始我只认为不过就是做出来换个题而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法
一、法
二、法
三、法四却依次呈现在我面前。充分体现了这节课发散思维的主题,老师对每位同学的耐心鼓励以及同学的大胆幽默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后的一题多变,变条件,变结论,则充分挖掘出了这道题目的深度。也体现了这名特级教师的水平。为我的习题课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榜样,少而精是我对这节课的整体认识,也要求我在对待习题课的时候要充分把握主题,挖掘每个题目。
第三节课,育才本校老师的引入利用了解放碑的碑、重庆大礼堂的图片,通过不同角度的展示来描述三视图。通过对一些实物模型的展示及练习,让学生熟悉三视图的基本做法。随后分组讨论摆图,也让整节课堂显得很热闹。最后的由三视图识别几何体也让这节课显得充实而饱满,前后照应。本节课老师充分利用了资源,使得一节抽象的课变得具体而生动,让每个同学都很有参与感,同时大胆利用了小组讨论,能较好把握时间。这也提示我以后在上课时是否该更加大胆采用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整节课中更有参与感,同时对待周围的事物也要更加留心,为以后的课堂多准备一些素材,使得课堂更加接近生活。
浅析小学数学卓越课堂
周梅
电话*** 重庆市铜梁县斑竹小学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小学
学科:数学
摘要: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
卓越课堂
焕发活力
北大教授郑也夫指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没有一个在大陆受过中小学教育”,他甚至认为在中国受过12年中小学教育的人,即使进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也不会获诺贝尔奖,因为12年的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得已没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一个考试机器”。看到这样的话语,作为孩子启蒙阶段的引路人,反思许久,该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走好课改之路呢?“卓越课堂”深深的烙在我的脑海,我要让他成为高效的课堂,灵动的课堂,对话的课堂,生命成长的课堂;其模式,应是基于学生中心,基于自主建构,基于学习素养,基于互动交流。我要从学生出发,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设定指向成长的三维目标,搭建自主体验的探究平台,拓展合作交流的展示空间,我不能把我的孩子们变成机器。
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一学期卓越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不断探索中总结了一些先进经验。细细回味一学期来的实际教学,自己学习的都是先进理念,掌握的也都是最前沿的思想,我也知道和孩子们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说起来头头是道,可是真正要落实到课堂上很难很难。新课程力求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从“知识本位”走向“以生为本”,追求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教师要成为课堂学习的导演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但是每个知识点如何掌握?都有哪些学习方法?刚开始在我的课堂上落实得不是很好,所以出现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掌握的知识不牢固等等现状。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不够理想的现状,我反复观看关于打造卓越课堂的讲座,反复上网查找如何开展卓越课堂的有关资料,近而把一些最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地渗透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明显的改善,孩子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他们的热情一天比一天高,学习效果明显有所好转,通过期末检测,我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明显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此我静下心来想一想,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卓越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卓越课堂的前提
(一)了解学生个性。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高兴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二)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卓越课堂的首要条件
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个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三、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卓越课堂的必要条件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
四、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卓越课堂的关键
(一)课前导入,出示目标。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本课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本课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本课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设置提纲,引导自学。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年级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四)检查反馈,精讲点拨 通过检查反馈,精讲点拨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知识规律,实现整合和升华。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尖,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使好生也了解得更加透彻了。
(五)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基础性训练,检验学生达标情况,弥补缺欠、面批面改。课堂作业要典型,难易程度和作业量适中,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一节课用15分钟左右课堂作业,老师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鼓励必做题做完了的学生,做选做题或思考题。
通过对“卓越课堂”的学习,结合重庆市教委正着力打造和推广“卓越课堂”工程,让我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创新性人才?”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是低效的?主要是我们的教育在当前仍是以重复教育、超前教育、简单教育、片面教育、超量教育为主,以落后的、传统教育方式为主,并没有真正地尊重学生,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并没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仍然是知识的接收器和容器;并没有真正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合作者、参与者,而一切工作都由教师包办了,学生主要充当了学习的看客。
针对传统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就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成了教育发展的必然,成了学生发展的必然。努力打造高效的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高级发展能力,是中国人才发展的需要,是学习者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卓越课堂”是指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打造“卓越课堂”,教师要树立有效教育的“学生观”,让学生“卓越”地学。“要以生为本,因为学生是人;学生是主动发展的人;学生是不成熟的人;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着个体差异的人,在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不必追求人人一样,“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师不能把不同的材料都加工成相同规格的产品。学生是一个不够成熟的人,在成长中需要呵护,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对他进行引导,让他们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学生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们有主动发展的动机,我们要充分相信他们,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是相当惊人的。在教学中只要当好“导师”,他们自己是能进行学习
探究的,我们要把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时,学习的潜能就能真正的发挥出来,他们就“乐学”了。
打造“卓越课堂”,教师要“卓越”地教。教师要依据《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优化课堂活动、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认真钻研《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认真全面地了解学生,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说起,选择与学生最“新”的和最“近”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觉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地理知识也是有用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进行合理取舍,不断优化。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生活体验,结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采用有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展地理学生,开展地理问题探究,在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高级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形成良好的地理行为意识和行为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终身学习和应用地理知识的意识。这应该才是初中地理教学所真正追求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卓越课堂,传统,现状,策略
“卓越课堂”是指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 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 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 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 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如何打造卓越课堂, 针对教学实践, 我认为以下问题使得关注与思考:
一、吃透语文课程标准, 转变教学观念
通过比较新课标与旧课标, 我认为两者具有以下区别, 即:1.语文性质功用的回归:由注重思想性、工具性而弱化思想性, 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2.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由内容分析本位变重视语感积累。3.语文教学重心的转移:由强调接受信息变强调搜集、筛选、整合、处理和生发 (生发要多反思, 找教材的毛病) 信息。4.学习方式的倡导:由被动接受变自主、合作、探究。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激活:由课堂中心变接近社会生活。6.更强调语文要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探究中的开窍学习。7.更强调聆听、口语表达与交际写作。8.以往侧重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上提出教学要求, 新课标对三维、学习习惯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学习目标。9.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 更实用。知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在传统模式以“教”为主、以“分”为重的时期, 无疑会明确地以前者为主。以考试的最终得分来衡定学生学习的状况, 学生变为答题的木偶, 教师成为教题的机器。学生缺乏主动置疑、自主创造的意识, 个性遭泯灭, 能力被扼杀。淡漠团队意识、缺乏实践能力, 高“分”低“能”成为通病。缺乏大语文教学观, 学生盲目记笔记, 答问题, 不问其所以然, 全盘吸收, 考试全盘输出, 考完之后脑中一片空白, 不留丝毫。学生彻底沦为做题的机器, 课堂理所当然地变得枯燥。通过比较新旧课程标准及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 我认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刻不容缓。语文教师要适应新课标要求, 必须从本质上改变教学方法, 树立适应形式的备课理念。
二、激发课堂兴趣,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以传统的古文学习为例, 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为熟记文言常识、词汇, 一字不落地背课文、记翻译、默写古诗。要求学生反复抄写读记以加强记忆。学生十分反感, 使课堂变得相当沉闷, 反倒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大量翻抄, 动手能力倒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却不会动脑、动口, 语文学习能力几乎为零。要改变此种状况, 必须让学生对古文产生浓厚兴趣, 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我所在的学校, 针对这一困惑, 提出了导学式教学模式, 提倡一节课应当包涵五个环节, 即:目标导航、提纲导学、自学导疑、帮扶导法、达标导练。一堂课,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通过自主学习找出疑点, 通过同伴互助解决疑难问题, 通过做题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最终学有所获。教师将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 只负责指导、纠偏、点评、总结和释难, 一节课讲课时间不足20分钟, 不再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同样以古文教学为例, 教师不必逐词逐段一一讲析。学生通过同伴互助, 自主理解, 提出疑难之处, 同伴互相解决。一节课下来, 才能真正将一篇课文吃透, 甚至生成更多的问题, 引发新的思考。“导学式”教学模式, 其本质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变学习被动为主动。传统的课堂教师是一节课的独裁者, 而导学式课堂, 教师成为“帮学者”, “引导者”, 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主探疑, 自主释疑, 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并由此产生更为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作为, 这无疑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中设计这样的导入语“古有桃花源, 是战乱时人的心灵净土;今有桃花源, 是旅游人追捧的热地。是什么赋予了桃花源如此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桃花源, 共赏桃源景。”此引入的同时配以优美的图景音乐, 整个设计美仑美奂, 避免学生学习古文的枯燥性, 自然吸引学生学习欣赏古体散文的兴趣。在此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 比较古时桃源与今旅游桃源的异同,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疏通文义, 掌握课文内容, 明确文章主旨。在教学《伟大的悲剧》这样较长的传记文学时, 我做到长文短教, 仅用一两个问题贯串全文, 即“如何理解题目中的‘悲’和‘伟大’?”简洁的提问浓缩课文的所有内容, 易于学生接受, 同时引起学生探讨的强烈愿望。
三、关注每一位学生,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初中语文《心声》一课中李京京的处境代表了传统语文教学多数课堂的境况。考虑到语文课堂的美感与完整性, 许多老师不愿意让语文表现不够突出的学生在课堂上展现自己。像李京京这样内敛、口齿相对不够伶俐的学生想在课堂上 (尤其是公开课上) 有诵读的机会可谓为零。现实中像李京京这样相对表现不够突出的学生很多, 老师们总在抱他们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写作水平不高、阅读水平低下、不够大胆举手……因此, 在疲于应付应试教育下, 他们总会更多地关注“优秀”的学生, 往往以几个好学生的几次回答结束一课教学。语文老师总说一节课内容太多, 没有机会让每个学生发言表现, 因为他们惟恐疏漏了每个教学点。在这样的情况下, 自然而然出现“两极差异”, 更严重的情况是有学生三年下来没发过一次言, 没上过一次台。卓越课堂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 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追求。我们的课堂是大家的课堂, 因此我们应重视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收获。小组建设, 无疑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极佳途径。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位成员都有各自的分工, 一堂课下来, 他们总会获得不同的收获。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卓越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小组合作
卓越就是杰出、超出一般,卓越不是一个标准,它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它在于将自身的优势、能力以及所能使用的资源发挥到极致的一种状态。课堂文化是学校价值取向在课堂活动当中的体现,所以它是学校文化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文化是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一旦形成这种文化之后,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基本上都来遵循,所以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的一个体现。卓越课堂是一种目标追求,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至高境界。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或练习中的错误,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几乎都会了,教师就不要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原因,引导更正、归纳。对个别或极少数学生知识回生的问题,可以个别课外辅导。
2.明确教的方式。广泛推行一种“兵教兵”的教学方式,就是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同学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做出评价,一般给予更正、补充、点评。
3.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了一座桥梁,避免学生走弯路。
4.明确讲的方式。一是补充:教材上没有的,学生理解不全面的教师要适当补充。二是更正:学生理解有错误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错误思路、原因给予分析、更正、指导。三是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扩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总结知识内在的规律和逻辑线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个体自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自学时间、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要达到的目标、教师检测的方法及要求”。明确时间——就是告诉学生用多长时间自学;明确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明确自学的方法——就是告诉学生怎么学;明确达到的目标——就是自学后应达到什么要求;明确检测的方法——就是告诉学生如何检测。
2.同伴助学。学生各自的家境、个人经历和知识基础都是不一样的,他们互相学习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相互补充自己知识的不足之处,生活上能互助,学习上也更能互助。
3.互动展学。一个人独立的学习是被动、枯燥的,如果两个或者是小组内生生互动学习,效果是很好的。如果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及相应的教学平台,积极展示小组的教学成果,融入学习中的动静转化,效果一定会更好。
4.教师导学。教师主要针对学生探讨后不能完成的问题,给予解答;针对学生答得不当的地方,给予补充。贵在引导,贵在解惑。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查阅资料就能完成的,教师千万不能多此一举。
5.网络拓学。网络知识丰富,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在网络上学习,给学生在网络上布置作业,引导学生相互评改,引导学生网络阅读,博客上写作、做题等。
6.实践研学。所学知识一定要活,尽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果知识陈旧,也要创造实用的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和学习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通过以上“六学”,一定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交往欲以及受表扬、被认可的欲望,从而学会学习,享受学习。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1.科学分组,公平竞争。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差异)、组间同质(均衡)”的原则。“组内异质”,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4~6名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内。“组间同质”就是各个小组的人员要均衡。
2.选好小组长。小组长的角色有三个:一是活动中的组织者,作为一个学习的集体,组长应当承担组织者的角色;二是合作中的学习者,组长同时也是小组成员,更是课堂上的学习者;三是教师活动中的协助者,组长有时还应是“小老师”的角色。
3.组内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学习小组中,常常是通过角色、资源等的分配来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使他们相互依赖,也可以依照教学内容或资料的不同部分为小组成员分配角色。
4.小组管理。一是提高组员的思想认识,增强小组凝聚力,严格管理;二是制订合适的组规组纪,健全小组内的各种评价和评比机制;三是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倾力打造动车小组;四是建设好小组文化。
在《做卓越的教师》中,彭兴顺老师运用演讲学的原理,以鲜活的事例、深沉的思考,让生动流畅的文字诠释得淋漓尽致。行文舒展洒脱地叙述的八项专题,涵盖了教师的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论文写作、研修组织、家庭教育、魅力师训等,细细捧读,更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三点体会。
第一,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方为根本。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一堂好课,是用‘心’上出来的”。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因你的魅力而喜欢你的课堂,因你的课堂而爱上你的风采。这就需要教师静心阅读文本、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平时,我们要虚心学习,借助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自身的勤奋,打造自己独特的魅力课堂。欣赏名师课堂、研究教学艺术、反思自身素质,是我一直坚持不懈的奋斗历程。唯有情感撞击、方有心灵对话,才能把学生紧紧吸引在自己周围,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抚育心灵。
第二,浓厚的文化底蕴。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活水的源头,则是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读书,则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状态。因为读书,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才气、激活灵气。我们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打下深厚的精神底蕴,引领学生丰富的精神境界。虽然,我们平时忙于上课、忙于学生,可能无大量的时间投身书海,但是只要挤,时间总会有的,利用边角料的时间,角角落落、点点滴滴,都是我们读书的好时机。读读经典名著,聆听古今中外教育大师不朽的声音;看看学术前沿,了解教育同行对前沿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翻翻文学作品,徜徉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在叩问心灵的同时,沐浴智慧、遨游寰宇、充实自我。
第三,强烈的科研意识。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作为教师,不仅仅满足做一名教书匠,要把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让实践助力理论的提升,让理论检验实践的正确。目前,科研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教育精神,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同义词”。我原来以为,天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这些零碎而繁琐的平凡事件都是忙忙碌碌,谈何研究?其实,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作为课题,都值得研究。把教育教学不能看成是简单的完成任务的过程,而是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过程,则我们的工作就显得平凡而伟大,大有文章可做。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养成记录自己平时思想火花的习惯,与习作牵手,与思考为伴,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缕思绪、一个念头……都是我们记录的好材料,以随笔的形式整理与提升,大胆提炼自己的“一家之言”,成就自身发展。
【卓越课堂】推荐阅读:
卓越课堂学习心得10-29
平凡与卓越06-27
卓越绩效知识07-25
卓越绩效运营10-01
移动卓越班组10-08
追求卓越精神05-27
“卓越培养计划”范文05-31
卓越企业精神解读07-04
创建卓越班组文化09-21
移动卓越班组汇报材料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