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三五课堂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秀水河中心校
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教师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景,可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景似乎是一种奢望。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决定“减负”,那么减什么,就是减去超出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能力以外的学习任务,减去学习活动中机械的、重复的、低效的、对开发学生智能无用的作业练习;减去过时的、烦琐的与实际应用无关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减负的同时要增效,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改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由此看来,这就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秀水河中心校大胆改革与创新,以语文教学为突破口,完全颠覆了原来的课堂模式,实施“135”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一三五模式,即一——落实一个理念,培养学生学习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三——课堂实施三个模块:课前积累、眼脑肌能训练、学生展示;五——追求五个度:积累训练的合理度,学习目标的准确度,教师点拨指导的精彩度,学生参与的广度,课堂目标的达成度。
一、把握一个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学习动力来源于学习目标、兴趣、动机。目标越大、兴趣越浓、动机越强,动力就愈大,这是学习的动力源。学习毅力来源于学习精神、心里素质、智力、意志和价值观等,认识有多深,毅力有多强,学习就会有多持久,这是学习力的核心。学习能力来源于学习方法,主要做到:
首先,培养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学生要重视并及时调整自主学习的理念与指导思想,激发“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做自主学习的主人。要主动确定学习目的,制订具体的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并对已取得的成绩进行自我奖励等。
第二,要培养自我识别能力。如通过章节测验、学业考试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个性特点,了解自己的学习差异和学习风格,找到最适合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
第三,要培养自我选择能力。要善于选择学习工具,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自主决定学习内容,灵活选择学习材料。
第四,要培养自我组织规划能力。计划性是自主学习的保证,因此,学生科学、合理地自我组织、制订学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要培养自我培养能力。主动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不仅要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对知识的思维和运用能力。要加强自律能力的培养,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情感进行控制和调节,以保证计划的实施。
第六,要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即培养控制整个自我学习过程(识别-规划-管理-评价-修改)的能力。在学习中要尝试自我识别、自我组织、自主选择学习策略,要学会自我评价,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的进度和方法,积极探索构建适合自己特点、最佳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能力。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管应用哪种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比如要有较好的注意力,能够高度专注地倾听交流。有较快的书写速度,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书写任务。具有较好的记忆力,能够轻松完成老师布置的背诵任务。具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能够进行广泛的阅读积累。然而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拖拉拉马马虎虎、书写速度慢且经常写错别字、阅读能力差、不喜欢读书、不爱背课文、学习负担重、心里压力大以及厌学情绪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成绩,而且这些学习方面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学生在未来求学之路上的进一步发展。于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就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
二、落实三个模块,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1、课前积累实实在在进行。
课前积累要求学生课下完成一定的阅读指标,收集好的词语、句子、段落写在积累本上,上课前集体积累一些成语接龙、名人名言、优秀诗文等。新修改的语文课标,对小学各学段的阅读和积累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每天约70字。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语、精美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沈阳市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主题家长会宣讲提纲中也提出了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1小时,每周背诵古诗文不少于3篇的要求。根据上述要求,我们班级建立了图书角,学生手头必有一本正在阅读的书,人人都有积累笔记,并且每节课前都有口头积累的内容,这样为完成课标中的阅读指标提供了保障。
2、科学训练眼、脑、手机能开发学生智力。我们常用的方法有定点凝视训练、视点移动训练,扩大识别间距训练、词语闪式训练,扩大视野训练,左手指读或划读训练等。定点凝视训练锻炼眼睛的注意力,使阅读时能做到不定神盯住文字不放,提高阅读效率。视点移动训练主要练习眼球的灵活性,引导学生阅读时逐行看全。闪式训练可以促使右脑变活跃,培养瞬间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左手划读和手指操可以有效促进左右脑智力的平衡开发。每个年段都有不同层次的训练内容,定点凝视训练、视点移动训练,每个年段都有。而扩大识别间距训练、词语闪式训练,在中高年段才出现。左手划读和手指操在不同年段都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充分利用小班化优势,课前 课中 课后相结合,有效利用时间进行脑开放的常规训练。如:课前两分钟的背数或映像训练,课中做做手指操。课后及课外活动时间随时随地的进行训练。既调整了上课秩序和学习情绪,又进行脑开发训练。
3、科学训练方法,学生展示自我。
一是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心里,用计时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用计时训练法,让学生根据阅读的量(字数)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和阅读效率这三个数据。这样把阅读训练成竞赛的形式,阅读中学生的心情是兴奋的,思维是活跃的,记忆是高效的。久而久之,思维能力就得到了加强。
二是探索阅读规律,实现阅读训练规律化。快速高效阅读法把阅读的过程基本固定为七项内容或称七个步骤:(1)标题(2)作者(3)出处及发表时间(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实(6)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7)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每次阅读时,基本是遵循这七项内容去读。这七项内容在学生脑子里就形成了“定势”。由于这七项内容中不单要有一般记忆,还需要有思考,要边读边思索,取其有用的信息、资料,略过其对已用处不大的内容,所以在阅读速度提高的同时,理解率、阅读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根据自己的阅读效率来调节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时间,阅读水平从而达到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
三是学生自我展示,体现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创建一个团结互助的班集体,学习气氛浓厚,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在小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然后在全班交流,充分展示自我,说对了。说好了,会为自己得到肯定,得到表扬感到幸福,说得有缺失或是不够正确,会为得到别人的帮助,有新的感悟和进步感到幸福。
三、追求五个适度,学习活动落到实处。
课堂“物归原主”了,但绝不是和老师没有关系了,不是说老师可以像放羊一样,看着学生就可以了。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要追求五个度。一是积累、训练的合理度。课前积累的内容要在老师的精心计划下、有目的的进行积累,控制在2至3分钟。眼脑机能训练,要注意在合适的时间段安排,形式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需求;二是学习目标的准确度。所谓目标准确,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三是教师点拨指导的精彩度。课堂点拨是门艺术。教师点拨有方,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原本陷入僵局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不但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而且能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逐步树立起创新意识;四是学生参与广度。课堂上不应该总是老师问学生答,应该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让学生与学生对话,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前预习和课上学习收获,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五是课堂教学效果的达成度。新课程对学生活动的效度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课堂上学生要通过自主、探究、合肌作等有效的学习过程掌握不同的知识点,教师要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节奏,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学习活动落到实处。
实验教师肖丽丽曾经习惯于演讲式课堂。课前精心的准备,课上激情洋溢的讲授,老师很辛苦,却收不到好的效果。学生与其说注意听讲,倒不如说沉闷不语,甚至有的个别学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实施了“135”教学模式以后,她深有感触地说:“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堂才能成为学生自我提高、自我成长的主阵地。”2012年4月12日,法库县小学生学习力培养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会上,肖丽丽老师展示的《青花》一课让与会的领导和教师眼前一亮。首先是课前积累关于节约时间的名言警句,然后是眼肌能训练,一是定点凝视训练,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圆圈扩缩训练,培养学生扩大视野范围,为快速阅读做好准备。训练过后,用搓热的手掌轻敷眼睛,可以缓解视疲劳。课文的学习以欣赏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导入。这首歌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合精致的图片,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由北京奥运会明星服饰上青花瓷图案引出青花瓷为什么有如此之高的价值,又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是学生展示预习情况。这个环节包括齐读、闪失训练、一分钟记忆、听写四个部分。其中闪视训练的内容是本课的词语。不仅巩固了词语,也锻炼了孩子们瞬时记忆的能力。一分钟记忆,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课上所学的词语。然后随堂听写,对记忆做个评价。同学们能通过预习和课堂上的训练学会这些词语。然后是学生快速阅读的展示。打开阅读计时器,让孩子自己记住阅读速度。再根据阅读程序法出示一些相应问题,自己解答。然后根据公式“阅读效率=阅读速度×理解率”计算出自己的阅读效率。前面的训练以及展示是紧张的、高效的。这时让学生伴随轻松快活的韵律做做手指操,不仅消除了孩子学习的紧张,也使孩子得到身心上的愉悦。手指的活动,还有助于开发脑功能。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时,以读为主,先指名读,再默读。让孩子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去理解课文内容。放手让孩子以小组形式去讨论、交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讨论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期盼和良苦用心。最后教师小结,由疑问小结,既总结这节课的内容,又引出下文。
四、新模式课堂的影响及效果
经过二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学生和老师的进步。
1、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这种模式下的学生不在是恹恹欲睡的状态,而是你追我赶的竞争状态。学生说“我的眼睛亮了,看到的东西多了,记性比以前好多了”。教师说“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堂才能成为学生自我提高、自我成长的主阵地。”学生不仅树立了自信心,而且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
2、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进步。新模式教学的实施,通过教师科学训练、学法的科学指导,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克服了教学的随意性,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达到高效,提高了课堂效率。这二年,我校的六年级成绩在全县的监测中始终在前列,有很多同学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3、教师的工作热情日益高涨。这种模式的教学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如何开发眼肌能训练的新内容,如何进行更科学的训练成为我校教师不断探讨的话题。这让我们体验到“教学相长”的真正含义,体验到事业生活的充实。
4、教师专业成长整体提速。实施新模式以来,教师的业务能力成为一种动态发展势头,随着学生的不断发展,促使教师不断审视自己,反思自己,把自己定位于一个重新开始的位置,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从头学起,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从而使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我校的郝俊彦、朱彦、肖丽丽老师的科学训练课为我们全镇低、中、高三个年段提供了典范;她们的汇报课在法库西北片的教研会上使与会教师看到了一个教学改革的生动画面,也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的进程。我校的郝俊彦老师教学多年,经验丰富,但她把自己等同于一个新毕业的老师,摒弃自己固有的经验,和其他老师一道研究,研讨,一同进步。肖丽丽专业成长更为迅速,刚刚毕业二年就已经成为全县的课改先进。朱彦老师的课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课、市级优秀课,她个人被评为市级师德标兵。这些只是粗浅的,不太成熟的,我们要在课改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我们愿做课改的领路人,开创法库课改的先河。
构建“一三五”课堂模式
秀水河中心校
关键词:教学模式,内容与要求,实践及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也不再是讲一讲、划一划、背一背的简单处理, 而是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 掌握知识, 形成能力, 进而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校从2012 年开始推行“三三五”教学模式, 引领学生发现、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真正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使思想品德课充满生机与活力。为此, 我结合近几年思想品德课堂推行“三三五”教学模式的实践, 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构建的认识。
一、“三三五”教学模式的内容及要求
(一) “三”是指在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评价上的“三个转变”
1.由“师本”向“生本”的转变。这一转变的核心是三句话:教育重在育, 教师重在师, 教学重在学。“教育重在育”, 主要指构建适合生命成长的环境, 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快乐、高效成长。“教师重在师”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作用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教学重在学”, 课堂不只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单方面接受知识的场所, 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各种能力的阵地。
2.“教本”向“学本”的转变。顾名思义, 就是“课本”由以教师为主的、服务于教师的讲授教学用书, 向以学生学习为主的、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读本的转变。
3.“课堂”向“学堂”的转变。以备课组集体备课为抓手, 以讲学稿和导学练为载体, 以高效三三五教学模式为推力器, 构建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展示、有效训练”为核心的学习平台, 并做好课前、课后的有效延伸, 以此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 “三”是指以学生为本进行自主学习的三个模块
“预习模块”在课前完成。“展示模块”, 课堂上师生互动, 遵循“课堂教学五环节”完成。“反馈模块”, 课后以“分层作业”的形式完成。
(三) “五”是指高效课堂教学五个基本环节
预习反馈, 明确目标→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点拨提升→师生互动, 拓展延伸→达标测评, 巩固提高。
二、“三三五”教学模式的实践及效果
(一) 预习反馈, 明确目标
教师首先以交流分享的方式,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小组内互相查漏补缺, 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学生提出预习疑难, 教师引导提炼, 生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对照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达成的学习目标。
(二)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意愿, 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如七年级上册第八课《正视自我成就自我》教学时, 可以用多媒体显示《俄狄浦斯和斯芬克斯之神话故事》, 引导提问:“人, 为什么要不断地认识自我呢?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我们, 正确认识自我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谁能结合我们上节课学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从青春期所带来的种种烦恼方面思考)
(三) 展示交流, 点拨提升
“展示交流, 点拨提升”这一环节是课堂学习的重点部分, 有效激发学生合作交流, 在阅读、思考、合作、交流、讨论中质疑解惑, 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进行重点讲解。通过教师点拨, 学生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七年级下册第六课《规则与秩序》教学时, 就可以让学生尽力思考, 尽情交流, 尽兴展示。如: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规则。 (交通、学校……)
1.交通规则:如果有人不按交通规则的要求, 走路或骑车时靠左走有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活动过程: (1) 分组讨论; (2) 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 (3) 教师加以总结和补充。
2.学校规则:排队买饭。除了讨论的规则外, 关于学校的规则还有什么?
活动过程:小组思考、交流、展示, 让学生在笑谈中意识到校园秩序需要我们每个人自觉地维持。
(四) 师生互动, 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的重点在于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经过师生、生生、组生、组组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 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 开阔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把问题的探索和发现延续到课尾, 以便课后进一步地去探究、去解决, 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了日常生活中的法律法规后, 给学生出示一个案例分析:甲是一家洗车店的老板, 他从街上找来几个10~12岁的儿童, 包他们吃住, 并每月给50 元的“零用钱”, 让他们帮助洗车。并自认为自己是在做好事:既收留了流浪儿童, 使他们不会挨饿, 又使他们获得了劳动收入。让学生分析并思考如下问题:1.以上案例中洗车店老板的行为是什么行为?2.他触犯了什么法律?3.你知道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几部法律吗?
通过分组讨论, 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 让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违法现象, 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法规, 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五) 达标测评, 巩固提高
这一环节要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 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 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检测体现层次性原则, 测试题的设置低起点、多层次,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基本成功的机会,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当然初中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的形成, 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教学有法, 而无定法, 只要我们遵循着高效课堂理念, 继续探索符合学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就一定能促使初中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的形成, 让高效课堂之花绚丽绽放。
参考文献
[1]韦晓芳.如何构建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下, 2012 (6) .
近日,城镇办事处与各个社区居委会为社区内的130个空巢老人家庭安装了救助门铃,极大地方便了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这是城镇办为社区老人办的又一件实事,也是我县实施“一三五工程”以来对社区老人关爱的又一表现。
截止到2004年9月,全县有离休干部353人、退休干部及教师5000多人。其中离休干部平均年龄近77岁,70岁以上老人占总数的98.7%,生活不能自理的占总数的12%。为了更好地依托社区,整合资源,探索新型社区养老模式,2003年9月,县老干部局联合城镇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在全县推行了“一三五工程”,全力打造社区养老的新模式。“一”是实现一个转移,即老干部工作向社区转移,主要是针对离退休干部年事已高,多居住在县城,行走不便的特点,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管理,这样就把原有组织、人事部门的管理融于社会;“三”是搞好三个配合:加强老龄委、城镇办、老干部局、人事局以及相关部门间的配合,搞好老干部自身、家庭、居委会三者之间的配合,搞好工作重点、必要保障、协调服务三个方面的配合;“五”是五个方面的工作任务:思想教育、管理服务、文体活动、发挥余热和医疗保障。
一年来,老干部活动中心以及城镇办事处、各社区都积极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活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中,振兴南社区成立了老年协会,专门为社区内的168名老人服务。老年协会通过宣传栏、悬挂横幅、订阅《家庭教育导报》、举办健康知识进万家系列讲座等活动,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及相关政策,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组织各种文体健身活动,比如太极拳队、太极剑队、秧歌队、扑克牌比赛等活动吸引老年人参加;社区老年协会还积极与社区医疗中心联系,为老年人定期做体检,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颍泽洲社区针对社区空巢老人、残疾人无人照料的情况,特地成立了爱心扶助队,12位女队员与社区中12位老人、残疾人结成一帮一扶助对子,无偿照顾他们的起居。
警予学校 周云莲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刚上完课,走出教室时,心情是轻松愉悦的;可踏上了这个台面,脚步却是凝重的,因为本人今天要说的确实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本人在课改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这几天我回顾并记录了三年来我班实施高效课堂课改中组建课堂学习小组及本人在课改中的足迹,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在此与各位分享,不到之处敬请赐教。
一、抓住契机,打造高效课堂的灵魂——学习小组。
1、把握时机,筹建小组
一直以来,我信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原则,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早在参与课改前,本人也一直在尝试构建小组管理、小组学习模式,但因为小组成员的搭配不太合理,评价机制的不够完善,使小组常处于架空状态,没有落到实处。正当我处于迷惘阶段,找不到突破口之时,2011年4月,有幸去许市中学学习取经,他们的课堂学习小组让我眼前一亮,顿觉豁然开朗,有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回到学校,我就将许市中学的经验与本班已有的小组模式相结合,开始了新的学习小组的组建。正如咱们学校杨华校长所说“我们班课改的步伐迈得较快,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2、全面兼顾,划分学习小组。(1)、均衡互补,搭配小组成员
成员的搭配是关系到小组组建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编组时,我遵循的是“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平时表现等方面情况,我们班筹建了9个学习小组(6人一组,孩子小,便于落实管理),在组建过程中,我兼顾了这个因素:A、男女比例分配适中。B、学生性格搭配互补。C、座位的安排要合理。
(2)凝聚合力,选好正副组长。
在高效课堂中,组长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因而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非常重视正副组长的选拔及培养。
每个组设正副组长各一名,担任小组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A、成绩相对优秀。B、性格相对外向。C、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相对较强。D、自我要求相对较高。E、服务同学的意识相对较强。“玉不琢不成器”,那么怎样培养小组长呢?我着力从小组活动指导,协调小组合作,调动小组成员积极性,搞好组内评价等方面开展指导培训,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第一,通过谈话,让他们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第二,半个月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了解小组成员的动态,分享他们在小组学习、小组管理方面做得好的地方,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及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第三,给小组长加“自助餐”,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第四,适时地肯定、表扬、激 励小组长。第五,课堂中的现炒现卖:或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可以让小组长说说你打算怎样组织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或在展示汇报前让本堂课合作学习做得最好的小组的小组长谈谈自己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交流的形式以及汇报的方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长期的潜移默化,何愁小组长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得不到提高?(3)倡导正能量,建设小组文化
我们班的小组文化建设包括这些内容:组名、口号、组训、组规、目标等。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定组名、口号、组规、目标等。在制定组名时,我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样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三年级时,我们班的九个小组名分别是:飞速、蒲公英、拼搏、萤火虫、精英、海鸥、智慧精灵、我能行、健乐。听听咱们班孩子们自己写的口号:“飞速飞速,永远超速,海阔天空,任凭我飞。蒲公英组:沐浴阳光,自由飞翔。健乐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当然,到了六年级,口号更有了深度。(4)多种评价策略,促进小组合作
任何制度,任何方案的实施,如果没有考核没有评价,就等于一纸空文。客观准确的评价就是对分组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促进作用。咱们班共设了四种小组评价表:
①前黑板左侧的课堂评价表,其评价内容主要体现纪律、学习、展示、倾听、质疑、评价六大块。为了发挥其调动促进作用,我尽可能去做 3 到及时、公开、客观,体现激励性和团体性。一节课一小结,一日一总结。
②后面半块黑板上的小组一日常规评比,它分早读、课堂、两操、作业、中餐、卫生、安全文明、特殊、专时专用、归家队十大块。依据班规暨小组评比细则进行评价。每天放学前,班长和中队长进行分数统计及一日工作总结。如此,各小组成员对自己当天表现情况清清楚楚,哪些做得好,要发扬,哪些不足,以后要弥补。
③ 小组评比表,一周一评比。依据一日常规评比,值日本、班干部登记本里记录的分数总值,按总分从高到低,评出两个优秀小组,两个红星组,两个黄旗组,咱们班的孩子除了将分数登记上去后,还童心独运,给红星组的标志是红红的可爱笑脸,给黄旗组的标志是黑黑的哭脸。
④ 个人评比表,两周一评。分数居前五位的为班级之星,分数在后五位的为黄牌警告。
(5)赏罚分明,推动小组发展
奖励机制是认可,是肯定,它决定着小组建设的质量,没有诱人的奖励就没有发展的动力。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① 每周一评的红星组员可获得黄旗组组员“拜师”的一个本子,一支笔,组长翻倍;② 红星组组员可享有本周去学校阅览室看书或优先借阅图书的权力(黄旗组则无权享受)③半月一评的“班级之星”也可获得“黄牌警告”的拜师本和笔; ④ 十五本本子可以换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5)半期一评的优秀小组可参加郊游、烧烤、体验生活、等集体活动(记 得四年一期那一次,我带着两个优秀组“ 飞速 ” “ 精英 ”成员去岩湾烧烤,同行者还有几位家长。这两个组的同学星期一回到教室,将他们的趣闻、快乐津津乐道。加之我拍摄下来的精彩镜头在班内展示,引其他组的同学“垂涎三尺”,羡慕嫉妒到了极点。经我引导,这羡慕嫉妒便化成了一股动力,试与“飞速 ” “ 精英 ”比高低。)三年来,类似这样奖励性的活动还有很多,如:游潇湘第一庄、包饺子、打板栗、摘桔子等。
为了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体会到小组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能力,三年来,我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了“跳蚤市场”,“绿色环保行动”“追寻名从的足迹---手抄报办报活动”“小组合作写调查报告”“我要上班会”“小组课本剧编排”“春天里最美的声音朗诵比赛”“难忘的岁月读书活动分享”“调查家乡的变化”等等。
二、以高效为目标,以务实是为手段,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三年来,每一堂语文课,我是这么做的:
1、“潜心会文本”(课前,我努力做到正确、多元化、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这是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我首先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2、“精心巧设计”,这是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
设计课时,我遵循“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一原则,做到教简化教学环节,精选学习内容,巧妙处理整合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实现了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3、“灵活用方法”,这是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我是这么做的: A、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课中,我常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
B、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我是这样操作的: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对子之间相互进行交流,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8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C、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我在处理课堂提问时遵循了以下四个原则:
A、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B、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C、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D、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4、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倡导“教学重在学,‘教’要服从‘学’,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出结论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这一新课改理念,重视自学预习和反馈,努力做到“先学后交,当堂达标”,打造自由轻松的高效课堂,坦然地退居二线,只负责纠偏、点评、总结、释难,如此,便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弘扬了他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展示自己最精彩的地方,用咱们班孩子的话说,咱们周老师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这评价来源于我上《武松》一文后);还有孩子说:周老师坐山观虎斗,坐享渔翁之利(出自男孩VS女孩这一辩论赛);在前两天我们写的作文“一个这样的老师”中,有几个学生写到:我有一个懒老师,说她懒吧,确实是啊,要不,怎么一堂课 听不到她一句诸如:听懂了吗?会了吗?我再说一遍的话语,偶然只是在我们说不出来时,才不多不少地说上那么
一、两句。。。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咱们班的同学却越来越勤快了,学习越来越主动,思维越来越活跃,表达越来越精彩了,个性越来越张扬......呵呵,懒老师教出了勤学生,我的目的达到了!参与课改后的三年来,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看着他们在一堂堂课中精彩的表现(接受公开课、示范课任务达40多堂),看着他们在一次次考试中的优异成绩(每次测试名列榜首),看着他们在一项项比赛中夺魁,心中颇感欣慰。最后建议大家多看看“星光大道”,我们的课堂教学从星光大道中得到了很多启示:学学老毕,嘉宾点评的时机与分寸,节目进程的衍生与掌握,现场观众互动与利用......只要我们愿意动脑,愿意投入,教学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啊!
之理解和体会
“一”即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对于教育者来说教育孩子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理想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 “没有教不出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老师要表扬,会表扬。恰如其分的表扬能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带给他们学习的动力,扬起他们前进的风帆,引领他们驶向成功的彼岸。表扬要有一颗诚挚的爱心,有一双赞美的慧眼,有一颗适度的宽容之心。要一改挑剔、批评的态度,多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待他们。要辩证地看问题,尽量地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是进行表扬的前提。表扬必须实事求是。对学生的行为评价要力求客观、公正。对是对,错是错。不夸大,不缩小。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实事求是,注重实际效果。表扬要力求公平、一致。对不同的学生,无论是优生还是暂差生,只要任何学生有着相同的良好表现,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体现教师的一视同仁,公平、公正。表扬应该适时、适度。在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取得一定进步时,一般应马上给予表扬,及时强化。表扬也应该有个度,太多的表扬会造成学生浮躁的心理,表扬变成了一种公式,这样的赞赏就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表扬不能太廉价,也不能太过度。表扬要讲究方式、方法。公开表扬和私下表扬要双管齐下。对一些带有导向性、典型性的学生行为,应有意识地公开加以表扬。对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在身旁低声的称赞可能比在全班表扬更令他感到愉快,因为这会使他避开被议论、被嫉妒的境地。表扬不要随便把学生进行比较。这是一种并不高明的教育手段。表扬的语言要随机应变,含蓄又不失具体。
二、力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营造课堂人文环境。要尊重学生,乐于接纳学生,给他们以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和你“交流”,主动地想“说”什么。只要是学生真诚的、发自内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都要尊重理解,并且让他认识到是有价值的。如果老师放不掉自己“高高在上”的位置,或者固守着自己的“权威”,学生说的不符合自己事先拟定好的“标准答案”,就加以否定,甚至给以批评,那么交流是很难进行的。要让趣味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对话式”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广阔天地。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人生的美丽在于个性的独特性,只有承认个性差异,尊重个性差异,才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走上自己的人生旅途,展示辉煌的一生。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针对个性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鼓励质疑问难。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要重要得多。
三、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相信学生,尽量给学生机会。新课程不但从理论上提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在实际操作上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如教材内容减少、难度降低,目的是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更大空间。教师要甘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领导者,舍得给学生机会,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弱势群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属于挫折承受力差,所以要帮助学生增强挫折承受力。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在挫折面前不灰心、不退缩。要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找出症结所在,发现弱点,力争改进;发现优点和长处,振奋精神,树立信心。学生将来都要走上社会,都要生存,必须从过去的精英教育真正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三”即三教法,课前精导、课上精讲、课后精练。三教学法涵盖了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如何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我想只有心系这个中心才能做到,做好,做实。
其中,课前精导就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导入新课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当针对教学实际,充分考虑其内容要与教学内容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决不能使其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否则导入新课反而会成为教学内容的累赘。如我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的时候,就利用了比身高这一生活实例进行导入。
2、导入新课的内容要有关联性
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的内容时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使导入新课的内容与所授新课内容中的重点紧密相关,并且能够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支点,起到“点晴”的作用。其实大多数内容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课堂导入时,进行适当的复习是直观重要的。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复习了角的一些特性。
3、导入新课的内容要有启发性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中学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4、导入新课的内容要有趣味性,贴近生活
著名的教育学专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是为了引起笑声而耗费精力。趣味性应使学生在课堂上对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只有积极的参与课堂的学习,头脑充分的运转,孩子们才会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才会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益!记得在这学期教学《小数大小比较》时,先在5班讲的,当时用的是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可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的就不是很好,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不够。课间我认真的反思了一下,怎么样才能改变这一不利情况?文本提供的生活情境就不是生活了吗?我就试想如果利用孩子们自己的生活感知,效果会如何呢?于是在下一节6班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就用孩子和我,以及同学之间比身高来导入,看似一个小小的变化,可是效果却截然不同,参与学习的热情尤为的高涨,这节课孩子们都是在一种积极的态度下完成的。
5、导入新课的内容要简洁明了
导入新课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力求用最少的语言,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课上精讲,应该紧紧围绕和建立在学生课前自学,课前精导基础上的,根据孩子们课前自学反馈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对存在问题的学习内容进行。
课后精练,以往我们在布置学生课后练习和作业时,都是建立在以文本给的题型和内容基础上的,很少有老师会考虑孩子们实际的接受和理解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布置孩子们需要的练习和作业。这也应该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因材施教吧。
“五”即五学法,自学、导学、共学、延学、评学。
课前学生的自学,对于孩子的终身发展是有很大好处的,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锻炼和养成自己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也会提高自己学习的能力。另外,对于课堂教学也是一种促进,提高精讲的效率,是相互促进的作用。
通过课前导学,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就能够接触到学习的内容,做到简单易懂的自我完成,存在疑惑的课堂细心理解,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当前,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单薄,缺乏集体观念。现代社会讲究的团队意识高于个人主义。
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模式 全力提升单位教学质量
三河市燕郊中学
从2009年夏秋季开始至今,我校学习推广杜郎口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已近一年。一年来,在市教育局正确领导下,全校领导教师与时俱进,上下同心,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不断优化教学行为,走过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酝酿到实施、从学习借鉴到逐步整合的过程。经过反复研究实践,逐步确立了我校“以导学案为载体,以高度自主、同伴互助为主要学习方式,以优化师生双向评价为保障,以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先进的课改经验为引领,初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改思路。下面,就我校近一年的课改实践分六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与解读。
一、编制规范、实用的导学案,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先导。
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互助学习,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主体所在。
三、完善师生双向的有效的课堂评价,是保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健康发展并使之逐渐成型的可靠保障
四、开展认真、有效的以课例研讨为主的合作教研,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撑。
五、广采丰富、实用的教学手段,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关键词:数学,一三三一教学法,创设,探究,提升,测验
进入本世纪以来, 我国掀起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 全国中小学教师积极投入到课改之中, 教学改革的探讨、研究如火如荼。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课程改革必须更新课程理念, 才能使好的教学方法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改变教学低效现象, 解决老师怎样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使学生乐学、善学, 教师乐教、善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要由“演员”变成“导演”,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做中学, 学中做, 实现素质发展。
一、“一三三一”教法产生的背景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怎样做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水平, 我们全校教师进行了深入探讨, 认为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使课堂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实现学习能力提高, 培养探究能力、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为解决这些问题, 经过探索、研究, 我们共同归纳、总结出“一三三一”教学法。
二、“一三三一”教学法的基本理念
“一三三一”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导学提示教学内容, 学生借助小组合作交流, 探讨导学中提出的问题, 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 再以小组展示汇报学到的新知识, 学生集体订正展示中的错误;最后由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点评, 并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达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核心价值为:
(一) 导学内容实用化
教师在设计导学问题时, 不能只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 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基础和个体差异。据此灵活选择教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结果, 更应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知识的发展要呈现螺旋上升,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乐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小组合作实效化
在数学课堂上, 当下最流行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生生合作, 实行兵教兵, 兵带兵。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得到新知。但生生合作不能形式化, 必须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 不能只浮于表面形式。没有探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设置的问题不能过难, 也不能过易, 否则就失去了导学的目的, 违背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初衷, 偏离了设计意图。
(三) 结果展示简单化
课堂上学生动了起来, 但活动方式不能有量无质。展示的问题不能让学生走马观花地穿梭, 把课堂时间无端地浪费掉了。期望导学时学生在“做中学”, 展示时“教中学”, 订正时“错中学”。让学生的脑、眼、手、口等齐动, 使每个展示活动都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让学生体悟数学本质, 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在整个的数学活动中有经历、有体会, 并最终上升为“经验”。
(四) 讲解点评本质化
教师在进行讲解点评时, 要把握本质, 吃透教材, 清楚哪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是相互联系的, 以引领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数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以及如何应用数学知识为现实生产、生活服务, 如何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借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在点评, 讲解, 提问要有艺术性, 要紧扣重点、难点、疑点, 紧扣课程标准, 使问题具有较强的指向性, 起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五) 检测题型指向化
当堂检测的题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不能出偏难的题, 也不能出过于简单的题。过难不能起到检测的作用, 过简又达不到检测的目的。要结合知识点按梯度设计合适的题组进行练习。不搞大而全的综合题, 就以检测本节知识点为目的设计检测题。
三、“一三三一”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一三三一”教学法由4个环节构成, 如图所示:
“一三三一”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课堂教学法, 其具体流程如下:
(一) 一创设———导
导, 有两层含义, 导入与导学。导入即用简单有趣的语言, 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外引入课内, 起开门见山的作用。导入所选择或创设的问题情景, 一要简短, 二要明了, 三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的问题情景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而设计。同时更要借助语言艺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教师导入的语言和方法, 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的欲望, 决定着学生能否用饱满热情和良好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能否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导学就是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 完成自学。在导学中, 要体现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般以2~4个目标为宜, 不要过多。而重点、难点的设计要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几个问题,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如:
案例1:人教版 (2012年6月第1版) 第一章有理数1.2.1有理数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2.初步了解集合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集合的意义
1. (导入) 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2. (导学) 每位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20个数, 要求尽量写全各类数。
(二) 三探究———学、议、展
第一步:学。即自主学习探究阶段。因为这一阶段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最重要的环节。自己要独立思考, 利用自己学知识来解决本节课的新知识。研读时,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并教会学生研读时, 运用圈、点、画、批、注的形式, 在文本中标出认为重要的或值得注意的语句, 并在旁白处写上批语或注明自己不懂的地方, 便于在听课时认真听讲, 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探究新知的时间要充足, 避免走形式, 走过场。如:
案例2:
1.+2, 5应该叫什么数? 2.-2, -5应该叫什么数?3.-1/2, -0.1应该叫什么数?4.3/4, 0.7应该叫什么数?5.正小数、负小数是分数吗?
案例3:自学课本第6页, 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有理数?2.为什么说刚才写的20个数都是有理数?3.课本第6页练习1, 所有正数组成正数集合, 所有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面有理数填入它属于的集合的圈内:15, -1/9, -5, 2/15, -13/8, 0.11, -5.32, -80, 123, 2.333
1.在案例3中第3问中, 椭圆表示什么?2.为什么椭圆内有“...”?不写行不行?3.-3能放在正数集合里吗?2能放在负数集合里吗?为什么?4.集合应具备哪个特征?分别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和发展的需求设计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案例2至案例4。在此自学过程里有深度阅读 (案例3) 、自主探究 (案例4) 、实践探究 (案例2) 等, 主要体现以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和发展过程为载体进行思维训练这一核心任务。通过举例说明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不单纯考查对有理数概念的记忆。通过案例2题组的设计,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探究知识, 不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将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与独立思考。
第二步:议。即小组合作交流阶段。对自主学习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商讨, 实行兵教兵, 兵带兵, 生生合作。首先, 对自学成果进行交流与订正, 解决对相关知识的模糊或错误认识。然后,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进行小组探究、释疑,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讨论时, 教师要参与其中, 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合作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指导小组合作进程等的调整。教师参与小组合作要注意发现并修正自己备课中的缺失, 及时调整与完善教学思路。在小组合作中, 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开发学生思维, 启迪学生智慧, 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高度, 实现思维发生质的飞跃。
第三步:展。即展示小组合作交流成果阶段。根据小组合作交流的探究成果, 让几名学生依次对案例2、案例3、案例4的探究成果逐一进行展示, 并适当板演, 其余同学认真听讲, 并对自己仍困惑的地方进行标注。那些展示合作成果的同学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思维得到提升, 还锤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其他同学通过认真倾听发现遗漏的知识或讲解不清楚之处等问题, 注意力高度集中, 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也培养了学生的有意注意。
教师倾听展示同学的讲解, 要思考学生的思维是否偏离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是否偏离了主线。如果有了偏离, 要思考如何纠偏, 但必须尊重学生, 让学生把话说完, 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维。在展示完后, 可以把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提出来, 让全体同学展开讨论, 让学生的思维再次碰撞出火花, 使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得到飞跃提升。教师要珍惜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 理解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 即便学生回答得幼稚、肤浅, 甚至片面、错误, 教师都不要轻易批评否定, 避免学生心灵受到创伤。
在成果展示中, 学生讲解不清的地方、教师要提出来。这并不是给学生施加压力, 而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展示成果时, 要提倡采用学生自己的语言, 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 表达自己的思维与创新, 实现素质教育。
(三) 三提升———讲、练、结
第一步:讲。即教师点评或精讲阶段。此阶段是在学生完成展示交流后进行的。对于学生展示做得较好的要给予鼓励。反之, 对于讲解有误的, 要帮助分析原因, 严禁简单的否定和批评。否则,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丧失发言的信心, 心理上也会留下阴影。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善用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讲解中, 要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 重视学生对问题的即时插语, 捕捉学生思维最活跃时迸发的火花。只有经过深思熟虑之后, 才能有所顿悟, 心灵相通, 豁然开朗;才能产生发言的欲望。有所辨析、理解, 才能求变, 思通。此时的求变是学生思维的升华与提高, 是学习兴趣的再激发, 是创新思维的再唤发。在参与展示交流的争论的过程中, 对于学生讲解的不足之处, 质疑之处。教师的讲解要针对学生不会, 质疑与困惑之处进行, 帮助学生多角度, 全方位在不同层次与广度上掌握新知, 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第二步:练。即巩固练习学以致用阶段。经过展示交流与教师讲解、点评后, 学生已将教材知识转化为适合自己认知水平和学习技能的知识, 但在运用时还可能产生眼高手低的现象。为了使学生真正学会, 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时必须进行练习。适当的练习并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而会促进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巩固练习题的选择, 应以课后练习与习题为主, 不应选择综合性特别强的题。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 感觉到成功的喜悦, 可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久而久之, 学生学会了, 上课认真听讲了, 课堂纪律好了, 教学效果就好, 又为后续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也为学生乐学、善学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第三步:结。即学生自我小结阶段。通过自结, 学生自己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 起到构建认知网络的作用。在知识建构的前提下, 对知识进行了内化处理, 形成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思想上, 培养学生对分类、归纳、总结等与知识有相互关联的一些思想方法, 如构建模型、数形结合、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学生自我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紧密联系本节的教学知识点, 使各知识点通过小结联系起来, 形成知识网、知识体系。小结不要洋洋洒洒, 要简洁、精练, 画龙点睛。一般用1~2分钟时间进行就可以了。
(四) 一测验———检
检, 即当堂检测阶段。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进行小结后。结合本节课知识出示自测题, 这是教学的延伸与提升。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本节课一点一滴的知识汇总起来, 成为一个整体, 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 达到检测的目的。通过检测教师可以了解本节课教学还存在哪些问题, 哪些问题还要进行重点讲解, 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在学生完成检测后, 可以出示答案让学生自己或小组进行评判。测评要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关注每位学生在测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及时进行反馈、解决。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高效语文教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67-01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小组合作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塞通过调查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2.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激发提供了保障
小组的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即每一个小组是根据性别、成绩、个性特点、家庭、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合理建立的相对稳定的集体,以保证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各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
3.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小组学习模式变个人之间的竞争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动力。
二、合作小组的组建策略
1.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为复杂的、综合的、多向度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内容的难易度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面上。
2.构建有效合理的学习小组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合理的分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小组的优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差异进行综合考虑,并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各小组的搭配力求均衡,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便于组间的公平竞争。
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是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4.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5.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何淑玲
内容摘要:通过对比国内外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渐渐觉得在数学的教学中,一味的要求低年级小朋友拿着纸笔在案上通过听老师枯燥地讲解,读题目、思考、计算来完成学习任务。既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不符合儿童的数学发展规律,更不能引起儿童对数学的兴趣,久而久之,甚至会严重打击了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成为被迫的学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竞争、游戏、课堂氛围
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教小学低年级数学,任务繁琐,也让我感慨良多。曾记得,小时候数学每天的任务就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堂上老师把教学任务完成之后,便布置一系列的作业让我们完成。那时候的总觉得,数学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听了课以后,课后再结合家庭作业加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结果学生除了在学校面对繁琐的学习任务之外,回到家还得继续学习,严重超出了低年级学生所承受的范围。可是,随着国家对儿童体格发展的重视。教育局明文规定,低年级学生不能留家庭作业。为了把对学生的减压任务落实到底,身为一名小学低年级教师,我只能在每天一节课上面要质量。通过对比国内外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渐渐觉得在数学的教学中,一味的要求低年级小朋友拿着纸笔在案上通过听老师枯燥地讲解,读题目、思考、计算来完成学习任务。既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不符合儿童的数学发展规律,更不能引起儿童对数学的兴趣,久而久之,甚至会严重打击了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成为被迫的学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巩固课堂的教学知识
相关事实表明,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学生具有相当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欲,总是渴望自己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扬。教学中,可开展“看谁比较棒”、“数学家小专家”“算术擂台赛”等学习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巩固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比一比,赛一赛”“夺红旗”之类的竞赛活动。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做到“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当我们面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时还是少点埋怨、责骂,多在提高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营造生动的数学氛围
数学源于生活,而数学却无处不在。作为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老师通过讲故事、模拟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最爱听别人讲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常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相结合,编成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而且把故事的主人公改成班里的其中一名同学。这样学生会觉得非超有趣,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图形的拼组》一课中,其中一道题目是要学生数数一块中间缺少了砖块的墙,看看中间空的位置缺了多少块砖头。据我的经验之谈,这道题目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也很枯燥,毕竟不能让学生亲自去拼转头。因此我想到了一个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所以在情境导入时,我说:同学们知道吗?昨晚老师的家里遭贼了,你们看,老师家里的墙都被挖穿了,同学们能不能帮老师算算这面墙缺了多少块砖吗?帮老师想想办法,把这面墙补好吗?学生们听了以后就会觉得确确实实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需要我们帮忙解决。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思维也随之被激活。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而且学得兴高采烈。
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比较难以理解,但教师如能适当的利用一些客观条件,因地制宜的采用一些联系实际的情景教学,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如:口算、乘法口诀等口答类题目。具体细节就不一一再谈了。另外教师还应适当的拓展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促使学生主动的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设立“生活数学栏”,展示学生采集的生活数学题。或者引导学生多发现身边的生活实际问题,让大家来帮忙解决。总之,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游戏的快乐
心理学明确指出:六周岁的儿童注意力最多只能是二十分钟。过了以后,学生就会坐不住,更不要说认真的听课了。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更是该年龄段必不可少的必
修课。在每节课过了二十分钟后,为了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数学游戏。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关的实践已经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裨益。,我也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 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
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经过了时代的变迁,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当下的学生了。唯有通过我们辛勤的教育者不懈地努力,不断地摸索,挖掘更多适合学生们得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当我们面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还是少点埋怨、苛责,多在提高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课堂中要把课堂从 “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教育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促进教学民主化和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除了遵循《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之外,我校还结合自身的办学情况,从实际出发,适时提出了极富新马特色的《“20+20”高效课堂建设方案》。针对新马的教学实际,既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也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既强调学生学的精彩,也强调教师讲的精当;既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也强调个体独立思考;既强调理解,也强调运用,努力寻求学与教之间的动态平衡。随着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可能会延长,教师点拨的时间可能会缩短,但“理解知识,学会运用”的核心目标不会变,追求学生学习高效的初衷不会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决心不会变。努力实践《魅力新马行动计划》,建设效率新马;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创设幸福的学习生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教师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师在深入研究新课程的实质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并与以前课堂教学相比较的基础上,找出提高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将高中语文新课程和新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并运用于教学,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益。为学生创设一种宽容、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来突出和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获得和提高语文的能力。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各地教学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出来,近年来的教学改革步伐很快,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我校也有一部分教师在这方面努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不能更新,因此,改革的步伐不大,成绩不明显,跟不上先进地区的改革步伐。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校提出《“20+20”高效课堂建设方案》,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教学改革步伐。
现在我们教师的现状:
1、每次考完试之后,总要听到有些老师这样的叹气:“这些题目我上课都讲过了,学生还是不会,真不知怎么教了。”“唉,这道题我没讲,不知学生会不会做?”为什么有这样的叹气,值得我们思考。
2、我们老师都很勤。你看我们老师们:讲课勤说、练习勤印、练习勤讲,作业勤改,测试勤测;辅导勤、抢时间勤。这些勤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了吗?没有,换来的只是一个字“累”。你看,作业改好发回去,测试改完发回去,学生关心的是什么?是分数,看完分数就往抽屉一扔,你说:“我们这么勤改作业、测试到底换来啥?”练习一大堆,整天题海战,学生整天忙着做练习,他们拿什么时
间来思考、质疑、归纳、总结?不会思考的学生那还不成“书呆子”一个?在社会里,“书呆子”能把学习搞好吗?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特别是高考的压力,高中教育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地存在着。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下,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还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唯其如此,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展,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作为导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以学生为活动中心的同时老师还要扮演好参与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这一教学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寻求知识。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拥有学习知识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语文教学中长期使用“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他们的能力发展。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本身,同时通过语言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表达情感、认识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给予学生文化熏陶。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把教学的“中心”让给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增加语文知识的吸收,提高语文学习的技能,以此来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并最终达到综合能力和自信心的提高,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成员均有丰富的高中语文教学经历。组长余少波长期从事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研究和新教材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十多篇。副组长宋时巧有二十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经验。骨干成员李雪生多年从事课堂教学效率和评价研究,参加新课程标准专题学习,撰写相关论文多篇。骨干成员李张锋在写作教学研究方面有独特的思考。
2、课题组成员为了搞好本课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组内重新组织认真学习了《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并进行多次集体讨论;到图书馆或在互联网借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比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思想录》《互动教学》《优质课课堂教学实录》《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以及高中所有必修、选修教材;购买了相关的教学光盘;查阅有关国内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现状的文章。
3、本课题研究资料的获得途径包括校图书馆、查阅网上资料。研究经费方面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每年除向课题组提供大量的研究资料外,还同意课题组购买相关资料予以报销,而且提供一部分经费。为了保证有充足的研究时间,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以外抽出时间进行集体讨论、分头撰写论文,并定期召开例会;在假期里集中时间进行课题研究,按照分工撰写论文。此外,本课题研究严格按照预定计划执行,并进行定期总结。
四、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课题界定
所谓“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这一特定平台上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语言,科学的学法指导、师生互动来实施教学的活动。而“高中语文”对其作了学段和学科上的限定。
本课题所说的“实效性”不是简单狭隘的分数量化,而是以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素养的生成量为主要参照,以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语言等与学生的情感要求、思维状况、活动方式及强度、接受能力的和谐性和一致性为旨归,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思想素养、思维素质的同步协调发展。
(2)支撑性理论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力求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大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各领域(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必修课教学、选修课教学等)的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全新的观照,在深入研究新课程的实质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并与以前课堂教学相比较的基础上找出提高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将高中语文新课程和新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
3、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高中语文新旧课堂教学比较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江苏省高中语文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嬗变;新旧课堂教学的目标性比较;新旧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比较。
(2)高中语文分领域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
主要包括作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阅读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必修课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和选修课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
(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达成途径研究。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单位时间内(课时)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素养的生成量;
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手段、语言等与教学内容的高度一致性;
第三,单位时间内(课时)教学内容、方法与学生情感要求、思维状况、活动方式及强度、接受能力的高度一致性;
第四,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效果;
第五,课堂教学实效性评价研究。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1、研究思路和过程:
本课题预定用二年时间完成。研究分为申报阶段、比较研究阶段、分领域研究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共四个阶段。
申报阶段(2008年5月—2008年8月):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比较研究阶段(2008年8月-2009年2月):重点研究新旧课堂教学在目标、理念、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等方面的不同。
分领域研究阶段(2009年3月—2009年11月):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展开阅读、作文、必修课、选修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工作;进行实效性达成途径研究。完成中期各子课题研究报告。
总结鉴定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5月):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刻录研究课光盘。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1)比较研究法。对新旧课堂教学从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找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比较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研究。
(2)分析研究法。深入分析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挖掘其实质,总结其特点;分析国内同领域研究的得失,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分类研究法。将总课题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分阶段进行研究;对不同类别的研究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和比较,并互相借鉴。
(4)实践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以课堂为阵地,大力开展优质课评选和观摩活动,并进行认真讨论研究,撰写教学心得
6、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新旧课堂教学比较研究 论文、优质课展示 2009年2月宋时巧
作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论文、优质课展示 2009年5月孙彪
阅读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论文、优质课展示 2009年8月李雪生
必修课、选修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论文、优质课展示 2009年10月 王海燕王平
课堂教学实效性达成途径研究 论文、优质课展示 2009年12月 王评吴红娟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报告 总结报告 2010年2月闫新华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集 论文集 2009年4月 洪业剑张杰
【构建一三五课堂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推荐阅读:
“一三五”教学模式解读07-01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09-06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07-10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07-18
构建高效课堂中12-20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06-11
对构建高效课堂的看法06-26
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构建09-14
构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