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课设计与制作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个要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所以各种微课比赛层出不穷,微课也开始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从日常教学到参加比赛,有不少老师有意识的想做出优秀的微课,但是如何制作一节优秀的微课,很多老师感觉无从下手,笔者参加过几次信息化比赛,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看到了不少优秀和失败的微课,发现在设计和制作方面存在不少的误区,现就微课设计与制作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给广大一线老师辅以帮助。

一、概念界定

微课,关于微课的定义,众说纷纭,王竹立教授2014年说“关于微课的定义现在已不下十种,至今仍莫衷一是,其实这个问题不那么重要。微课也好、微课程也好、微型学习也好,不就是一个名词吗?对学术研究来说,弄清定义也许是必要的,但对于实践来说则意义不大。”他认为“微课的核心要素就是微视频,只要是用于教与学的微视频就是微课,微课几乎可以与微视频画等号,微课的价值和意义也就在“微视频”这三个字上。”所以,借用王竹立教授的观点,再结合华南师范大学汪晓东博士的定义,笔者认为“微课就是用于帮助学习者学习的短视频及辅助资源”,其中的重点为“微视频”。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这个微视频你要能将你想带给学习者的知识或者技能等内容说清楚、讲明白。

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以“微视频”为载体,那么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就是重点。笔者认为微课在设计与制作的时候,关键点在于四个字“短、小、精、悍”。

另外,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微课即微视频。

下面将一一解读“短、小、精、悍”这四个字的含义。

(一)短

1.视频时间短

短,即视频时间短,有关微课的制作时间时长究竟为多少最佳,标准不一,大部分的要求是在5-20分钟以内,但是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不过根据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于2012年4月联手创建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平台edX网站官方统计出由MIT(麻省理工学院)、哈佛、伯克利提供的862个视频,526万次点击量,其中点击账户分为已注册学生和未注册学生(游客学生),在这份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随着视频时间的增长,学生观看视频的耐心是有变化的,当视频在0-3、3-6、6-9分钟之间时,所有学生都几乎能够看完,但是以6-9分钟的视频为一个拐点,比这个时间更长的视频,无论注册学生还是游客学生都会反而更早的关闭视频,简单来说就是超过6-9分钟的视频,视频越长,关的越早。所以,笔者建议微课视频的时长还是安排6-9分钟以内为佳,如果视频内容讲解确实需要更多时间、画面也足够生动、吸引人,视频延长到12分钟左右也未为不可,当然这里笔者想表达的重点是时间的“短”,根本原因应该是来自前期的精心设计加上后期的用心制作、剪辑,使视频自然变短,而不是为了追求所谓“6-9分钟”而刻意删减必要的教学内容。

2.语速适当加快

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当需要语音讲解的时候,有的老师会有这样的疑问,语速究竟多少为合适?是比平时课堂授课慢还是快?其实这个问题笔者在问的时候是有陷阱的,因为这个问题的前提不明确,这要取决于录制微课的环境等等,如果这个微课是老师全身或半身在视频中出现的话,因为学习者注意力会分散在动态的老师(人)身上,所以语速和平时课堂授课一致即可,但是如果是不出镜的话,学习者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建议还是语速比课堂授课要快一点为好,虽然没有大数据表明语速和视频吸引力的正相关关系,但是语速至少要在一分钟300字左右为好(除去读古诗等需要创造意境的微课),这样的语速会比较有激情,也富有感染力。其实关于究竟该如何把握语速,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在录制微课的时候,可以先录制一小段,一定要结合视频保存一下,然后给自己或周围的人看一到两遍,觉得语速合适就以这个速度去继续录制就可以。在录制的过程中,注意语言精练,不讲废话和重复的语言,去掉“嗯”“啊”这种口头语,也能缩减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二)小

小,指的是知识点容量小。之前看过一个微课——制作网页,短短的十分钟不到,从网页的架构到网页的制作、色彩的搭配等等一应俱全,造成的问题就是看完之后一头雾水,还是什么都不会。做微课和写论文的内容容量要求是一个道理,在一篇论文中一般只能做到对某一细分领域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样一个微课一般也只能完成对一个小问题的研究,“大而空”的微课是忌讳,看上去很美、但没有实际效用的微课不具备存在价值。如果想做一系列知识点的问题怎么办?那就将这些问题细分,单独制作,最终形成一套微课程即可。

看过一节优秀的微课“if语句的编写”,就是从excel表中if语句结构入手,通过例题和练习介绍了“if语句”的常规使用方法。十分钟的微课内容容量合适,难度层层递进,这是一个获得江苏省赛一等奖的微课,评委专家的意见是,整个微课思路清晰、演示清楚、容量恰当,“拿回去给语文老师看,语文老师都说会做if语句的基础编写了”,这样的微课何愁学习者看不下去?

(三)精

1.设计精心

微课,重在教学设计。微课仍然为一节课,教学设计才是核心,高大上的动画以及渲染效果应该是为体现教学设计服务的。

(1)教学环节完整。微课既然是一节完整的课,那么至少情境导入——教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总结这几个环节还是必不可少的。经典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不能通过教师的讲授而传递的。要想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必须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主动探究。[2]所以以情境导入为例,不一定要花费很长时间,但是必不可少。(2)教学内容具体。微课的大忌就是画面精美,但内容空洞,一节微课看完让学习者不知所云。所以,微课中切忌泛泛而谈,需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要让学习者学有所获。在设计微课时,就和平时上课一样,也要有教案,只是内容容量可能会适度缩减。(3)教学语言精练。录制微课时,可以把要说的话事先记录下来,形成纸质文字稿,避免在录制过程中出现“嗯”“啊”之类的口头语,要给学习者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废话、套话不要讲。关于文字稿的成型,可以利用现在很多语音文字记录软件加以辅助再修改,如“讯飞语记”等,事半功倍。

2.视频精致

(1)画面清晰大方。教学设计永远是微课的核心,但是因为微课以视频呈现,所以画面还是应当精美,这就好比一道菜品的呈现,材料、味道是内涵,但是形、色是让你有欲望去尝试这道菜品的必要条件。当然这里对画面的精美并不是指一定要花费高昂的金额去请专门的视频制作公司进行大规模的画面美化渲染,例如,如果是用PPT进行录制的微课,那么PPT界面的字符大小、字体选择、色彩搭配等等都至少要明快清爽。如果是利用幻彩动画大师等软件辅助录制,需要去掉水印。如果是需要在微课中插入自己录制的小视频,要注意视频的分辨率清晰,以及背景的选取,尽量删除无效背景带来的视觉干扰。

(2)背景音频干净。在观看有些微课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例如电流的杂音、汽车的喇叭声甚至有人走动咳嗽的声音,在录制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杂音的干扰,对于电流声等则可以下载软件,例如goldwave等去除杂音。有些微课也会配上合适微课内容的背景音乐,建议尽量选择轻松明快的纯音乐,同时音量大小要合适,不能喧宾夺主。

(四)悍

悍,在这里理解为“有效+高效”。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的前三点做到,即“短、小、精”完成后,这时候呈现的已经是个完整的微课了,但是此时它还只是个视频,回到微课最初的目的,它是用来支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媒介,所以要让学习者“乐学”是微课制作的前提,也就是学习者要有“我真的很想通过这个微课来学习”的欲望。

1.参与度高

有些微课尤其是文科类的微课,视频画面美轮美奂,教师嗓音甜美,看完以后的确感受到了意境的美,但是要学习者做什么完全摸不着头脑,就像看了一部风景大片,这种微课实际就是无效的。无论是王竹立教授的新建构主义、还是何克抗教授的混合式学习理论指导中,都有关于建构主义“学生为主体”的肯定,但是同时两位教授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教师作为主导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否定,“尽管西方建构主义标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但是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真正落到实处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就像导游,学生就像团友,需要提供给他一张地图,并且在他有需要的时候适当提供帮助。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教授说“微课的授课对象就是——屏幕外的你”,这句话言简意赅,可以这样理解,微课其实就是一对一辅导,只是教师在视频里,学生在屏幕外,但是既然是教学,就要有“教”有“学”,所以为什么在录制微课时,尽量用“你好”而不用“大家好”,也是基于一对一模式的原因,微课毕竟和课堂教学环境不一样,课堂教学中可以随时师生互动,但是屏幕里的老师是没有办法走出电脑或者手机屏幕的,所以设计再精妙,讲解再精细的微课一旦让学习者没有参与其中的感受,这样的学习必然无效。所以在设计微课最初,要考虑到如何让“屏幕外的你”参与进来,而不是旨在观看教师的表演,设计时要有让学习者思考的环节,并且可以用语言或者视频画面文字清晰提示,在此环节中甚至可以说“请你按下暂停键,稍后会给你答案哦”。

2.吸引力强

(1)视频生动有趣。现在的高职、中职学生作为“智能手机”陪伴着长大的新一代,他们对“智能电子设备”的先天敏感度真的是令人惊叹,笔者教学的班级一位女生,考试成绩并不突出,但是就利用几次短短下课的十分钟时间,她就把教室里配置的电子白板等教学软件的每一个菜单功能都摸透了,实在令人震撼。面对这些年轻的脸庞,真的需要考虑怎么样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且如何设计才能符合他们的目前的认知。比如在情境导入部分,可以真实拍摄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自然引出求知欲,再比如有些微课的内容比较枯燥时,可以利用幻彩动画大师、Focusky等软件制作出动画人物,让画面更生动,虽然这些软件在部分功能使用权限上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是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不妨考虑。(2)语言亲切幽默。在正常的讲授微课内容的过程中,如果能再增添一些亲切幽默,会让学习者面对屏幕的冰冷感消减不少,对于高职、中职的同学来说,毕竟还是未成年人,对于学习的自制力相较大学生或成年人还是稍逊一些,所以要让他们觉得微课有些趣味也可以增加学习的有效性。(3)标题引人入胜。如果条件允许,标题起的引人入胜一些也能激起人的求知欲,例如南京市职教教研室凌巍书记在提到一个有关生物性状的微课时,专门提到她将这个微课更名为《我为什么是单眼皮》,导入部分就是以一个孩子的疑惑出发:“‘如果父母都是单眼皮,能不能生出一个双眼皮的孩子?’激发学生了解生物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具有信息获取、分析和评价的本领,体会逻辑思维的快感,学会用学科思维来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遗传现象,而这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3.总结精彩

微课既然是一堂完整的课,时间又简短,最后的总结建议不要再次枯燥重复大段文字,可以采取提取关键词、思维导图、编写口诀等形式出现,也可以凝练出这节微课的思路,并没有因课“微”而“乱”,仍然让学习者觉得这是一堂高效、脉络清晰的课程。

最后建议,不少老师都表示自己制作的微课都没看过,觉得听到自己的声音在视频里出现别扭,笔者建议制作出的微课一定要自己先看一遍,再发布给学生,因为当制作者以学习者的身份去观看,其实是能看出不少存在的问题的,在后期的迭代开发中就可以日臻完善,尤其一线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只能在不断的重新审视过程中,对微课的改善聚沙成塔,最终形成一堂较为完美的微课。

摘要:微课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一个要素,伴随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信息化教学的日渐重视,已经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关注。本文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总结为“短小精悍”四个字,提出自己对一线教师制作和设计微课的建议。

关键词:微课,微课设计,微课制作

参考文献

[1]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2):11-18.

[2]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79.

推荐阅读:

上一篇:打造“生长式卓越课堂”实践与思考下一篇: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