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英语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思考(精选12篇)

高中英语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篇1

四木林

高中英语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一堂阅读教学课的整理

摘 要:新课改的前提下,对于高中的英语教学提出了许多挑战,面对于此,我正在自己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探索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文章通过对一堂高中阅读课的回顾和整理,探索如何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符合新一轮课改的理念。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主动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改也逐步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和教学中来,刚从传统教育走出来的我们,面对新课改,感到有点手足无措,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关培训和学习,我们认识到:不管课堂的模式怎样改变,课改的最终目的还是为学生,为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什么要课改?达尔文的进化论警示着我们,适者生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在发展,作为社会主要构建者的人如果不发展,则将被时代所淘汰。而人的发展,来源于创新,来源于创新思维,来源于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而传统教学过程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崇尚权威,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改变现状,推行课改。

什么是改革?即改掉存在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更加完善。它是一种传承与创新,而不是对原有东西的全盘抹杀。怎样在教学当中来推行课程改革呢?怎样在变与不变中找到切入点呢?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太和中学

四木林

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是符合新一轮课改的要求呢?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讨论就是课改了吗?课堂上教师讲10分钟,其余时间都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课改吗?按照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再评讲就是课改吗?或者直接把课堂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学,自讲,老师从旁点评就是课改吗?如果人人都按一个模式操作,久而久之,又会不会变成另一种传统呢?

下面,我们通过对一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整理,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是符合课改理念的。这堂阅读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第四单元(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stars),整个教学设计分为四个阶段。

一、感知(Perceiving)

在这一阶段,用“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stronomy?” 来组织师生互动活动,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熟悉程度,激活课堂;结合学生已由的地理知识和学生教材Warming-up部分关于太阳系的图文,引导学生猜测并感知八大行星的英文及其内涵(图一)。最终通过生命的存在,导入地球,引入新课---How Life Begin on the Earth?

二、预测(Prediction)

第二阶段紧接第一阶段,抛出问题:How did life begin on the earth? How did the earth come into existence? Can you guess what 太和中学

四木林

the first life form on the earth is? How did human being come into being? 结合文中穿插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大胆预测文章内容,扩宽思维,为第三阶段的阅读做好思想准备。

三、阅读(Reading)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热身,学生对本单元的话题及本节课所要阅读的文章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就进入阅读阶段,这个阶段又分了两个步骤:

步骤一:让学生带着第二阶段的预测的内容,通读文章,检验自己的预测结果是否与文章的内容一致,并在文中标出相关内容的出处。

步骤二: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习,并画出文章的脉络图,教师从旁指导,让学生尽可能详细而准确地画出地球及其上面的生命的起源发展过程,进而准确地理解文章。选择一组比较详细的图解呈现在黑板上,师生一起讨论将其完善。(图二)

四、复述(Retelling & Reviewing)

此阶段让学生以图二为依据,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地球及其生命的起源的过程,根据情况,教师可以先做师范。课后各小组整理出一篇读书报告以书面的方式呈现出来,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太和中学

四木林

图一(上)图二(下)

太和中学

四木林

本堂阅读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切入,通过预测探讨,导入新知识的学习当中,然后又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知识并用脉络图清晰地展示出来。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发现意识,有助于学生潜力的开发,有助于养成自动自发的学习习惯,以及日后的独立求知和研究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老师讲解变为主动的学习探讨过程。同时,这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高中阅读课的目的是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训练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概述的能力,而非掌握语言形式。

高中英语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篇2

一、更新教育理念,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思想

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皆是学生发展为根本, 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宗旨。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 往往存在一种功利主义教育思想, 教师看起来辛苦备课, 努力教学,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惜一切, 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学科成绩, 这种教学思想是狭隘的, 只是单纯地为了成绩而教, 其最终的教育效果是不理想的。新的课程改革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而不仅仅满足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它主要是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想水平、价值情感等。它不但重视学生的成绩, 更关注学生人文理念、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培养。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 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教育观的重新认识,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社会资源比较紧缺、环境越来越差,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除了提高学生地理知识以外, 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教学手段, 改善教学方法

1.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 大都是教师机械地灌输给学生知识, 整个课堂都是教师一人在讲授, 填鸭式地注入给学生知识, 从满堂灌到满堂练都是教师教法在转变, 而学生学习的方法从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这也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所存在的普遍问题, 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的累, 学生学的累, 不利于地理课堂教学的进步。因此, 在新课改下必须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 尤其是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才能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 在学习“人口合理容量”的地理内容时, 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讲授内容, 而是创设了一个启发式的教学情境: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搜集了有关专家学者对于地球能够容纳多少人的观点和看法, 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探究, 让学生分析专家和学者提出这些观点是否准确,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交流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感受到环与人口的关系, 从而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并不是固定不变, 而是在不断变化中提高教学效果的。一堂高中地理课堂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在于方法的适宜和得体。但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一定根据。除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外, 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教学条件等有针性的安排。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要想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必须要结合地理教学的目标,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有选择的进行, 除了进行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外, 还有进行练习法等, 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方说, 在教授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时, 因为涉及较多的地名、数据等知识, 可以选择演示法来进行教学, 通过图文的配合与分析, 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地理表象, 树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再如, 在学习系统的地理知识时, 因为涉及一些原理和规律等相关内容, 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掌握地理知识。当然, 教学方法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有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即使在一堂地理课中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果多种教学方法组合运用, 能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也可以进行组合运用, 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

3. 善于运用先进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非常重要。它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之一, 不管是哪一个教学环节都要依赖于教学方式。有效运用教学手段, 不但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生动、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提高综合能力;而且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教学手段不断完善和现代化, 对促进新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有重大的作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 还可以把地理现象和情景以及变化过程方便快捷地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一目了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传递给学生大量信息, 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活动起来, 提高了接受信息的效率, 实现了地理高效课堂。多种媒体的利用化抽象为具体、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 实现了课堂的趣味性、形象性,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动力的驱使下提高了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 新课改呼唤创新教育, 所以,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树立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要勇于尝试, 不断吸取新理念、接受新信息、掌握新动态、活用新教材、探索并实施地理教学新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 注重技能和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 进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贺翠锋.浅析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策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 2012, (7) :92-93.

[2]刘家朋.新课改理念下对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2, (4) :17-18.

[3]刘世玺.关于高中地理课课改的新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 2010, (14) :204.

[4]许翠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些体会[J].成才之路, 2010, (19) :64.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思考 篇3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教学思考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传统的高中英语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已被广泛认知,重新认识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新课改对当前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我们,理所当然地思考今后英语教学的走向,积极探索如何去适应新课改提出的性标准和新要求,努力解决传统英语教学方式与新课改理念的矛盾冲突。从而为提高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英语高考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应怎样做好高中英语教学呢?

一、教育理念的定位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新的、科学的、系统的教学变革,实施新课程,我们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以新课标为指导,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教育观、教学质量观和学生观。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英语教师,在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客观地、科学地、合理地认识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对新课程有深入理解,充分发挥自身在课改中的角色作用,才能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由此,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应该是我们高中英语教师努力构建的教学模式。

二、师生关系的优化

新课改明确提出:教学关系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更是师生双方进行感情和思想交流的关系。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教师要努力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赖,而且会使学生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老师所讲的学科上来。因此,教师要走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要以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等信息,让学生认为你既是老师又是朋友。如果学生对你有好感,就会对你所教的课程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力气、花大工夫学好这门课。

三、教材运用的创新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教材内容、结构、程度与分量、活动与任务的设计,都力求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目前的高中英语教材中,教学内容明显增大,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完成教学内容,既要讲解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交际训练,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新教材的运用,我们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和广阔的知识面,能够灵活把握教材。不能为了教而教,要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取舍,为我所用,有效地整合课程资源。新教材在老教材要求摒弃哑巴英语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听、说、读、写分而置之,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保持其一致性,共同为本单元主题服务。

四、学生地位的确立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教学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这项理念彻底颠覆了以往“教师本位”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感知,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否使全体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体,这才是衡量活动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在自习课上尽量不去占用学生的时间,而是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消化刚学习的知识;另外也要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不随意的讥讽学生、打击学生;同时也要尊重和保证活动的独立性与差异性,在教学中以及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使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创造性地活动和发展,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五、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是因为教学活动的程序化、公式化、单一化。新课改后,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要明确目标,要注意课堂形式的多样性与内容的丰富性,根据丰富的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的教学活动方式,在教学中,凡是比较浅显的、经过学生自己学习可以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解决,包括课前预习、课堂上自己阅读课文,独立思考、课后独立作业、自己组合扮演角色、进行口语操练、复习巩固等。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活动的形式时要多种形式共存,我们教学活动方式有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式,而且这些形式对学生的发展有适宜和推动作用。

六、英语实践的强化

新课改革确立了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的重要性越发突显出来。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交际。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语用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做到以语言内容和语言功能为主,以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为辅,使内容和形式、功能和结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通过叙述、问答、讨论、演讲等手段,积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做事,运用语言吸收和传递信息,运用语言表情达意、交流思想,将所学语言运用于真实交际。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不同条件,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不同思路甚至是用多种对立的思路去解决同一个问题,以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的创新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试卷成了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工具。该种评价存在严重的缺陷,导致部分学生只能应付考试,而无法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如此一来,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失去了英语教学的本来目的。鉴于此,应对评价方式进行创新。评价的作用主要包括两点,一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在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在整个学习环节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变化,即重视过程评价。另外,在评价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一因素,保护并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以及自信心,即便只是一点点进步,教师也应给予恰当的鼓励,往往一个再简单不过的“Good”便能赋予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甚至改变学生的一生。

以上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提出的几点认识与理解。英语新课程标准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今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的反思、调整,才能使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日趋走向完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冷宇.新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角色的转型与构建[D].天津师范大学,2005.

[2]向东.试析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11(24)

高中英语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篇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深入认识到高中地理实施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从而使其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利于通过教学括动实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学习、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挖掘和利用新课程的有利因素。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营造和谐融洽民主的氛围

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二、要灵活运用课程资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采用专题单元编写体例,每单元集中探究一个地理问题。而每单元又由相互联系的各课构成有机整体。在教学实践中,专业术语多的单元,往往出现教师很难在规定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地使用教材,特别是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调整和补充。如在讲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时,可适当调整单元教学顺序,不必拘泥于课文的顺序。这样就使一些专题自成一体,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发展的特点。在教学活功中,教师还可以灵活调整、挖掘教学内容,使核心内容更清晰明了。

三.妙用文学名句提高学生兴趣

文学名句不仅脍炙人口,而且还蕴信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在课堂上巧妙地加以利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趣横生中学习,以达到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蕴含地理知识的诗词很多,如果在地理课堂中恰当地加以应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以很直观地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又能形象地反映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在讲解垂直地域分异时,引用自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讲解气温的垂直变化,即垂直地带性,正是由于这种地带性,造成了山上山下桃花盛开的时期不同及植被的垂直分异。通过这两句诗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海拔每升高100m蕴涵地理知识的诗词比比皆是,如果在地理课堂上恰当地加以应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结台教材内容发展学生多种智力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有利于发展学生多种智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资源——基础知识、课文中的图表、多媒体教学平台及与基础知识点相连的课外知识等,针对个体学生不同的特点,有目的分层次地发展多种智山,既要发展学生的显性智力,还要发展学生的隐性智力。

如让逻辑一数学智能较明显的学生归纳课文中的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分析地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有语言天赋的学生朗读课文或表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让空间智能因素发展较好的学生提取图表信息;让有人际智能因素倾向的学生组织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的一些活动;让音乐智能较高的学生唱歌、演奏乐曲或解释其中的核心意义;让肌体一动觉智能较好的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让电脑爱好者搜集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补充材料,拓展学生思维,等等。教师还要创设有利于学生逐渐克服自身薄弱点的环境和机会。如让不善于表达的同学朗读课文,然后给于热烈的掌声鼓励等。这里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表现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以此创设人人尝试成功、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的活力。

五、大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及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要引导学生善于把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如在达成某一教学目标时,教师可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讨论相关问题,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构建知识网络等。对社会热点或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教帅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此外,教师还要保证为学生搭建展示探究成果平台,使学生通过展示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和体会自身成长发展带来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爱国情感。

高中英语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篇5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兴国中学

【摘要】众所周知,高考对中国学生的重要性,高中的英语学科占据高考百分之二十的比例,而成为家长和孩子非常关注的一门学科。同时,由于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自身也具有很强的应用能力,学习英语,可以帮助学生在将来的就业岗位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高中英语课程新标准的再次修订,就要求一线的英语教学在研究高中英语课程新标准后,制定出带有新课改印记的课堂教学模式,而笔者通过大量的实际教学研究分析,对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有了如下几方面的分析,帮助一线的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改革 高中英语 分析建议 理念核心

一、关于对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分析

笔者通过对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分析,发现了以下几点。首先,笔者发现新课改的最最核心的理念,也是最最体现当下人文主义关怀的内容,以人为本,以广大的高中学生为主体,高中英语教师不再担当以往固有的填鸭式教育的角色,而是选择将课堂交给学生这个主力军,让学生成立课堂学习小组,强调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挖掘,从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考虑,将人性化的民主教学发展到极致。其次,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例如在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一单元的英语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制定一个学习目标。例如掌握尾页的第一单元英语单词,背诵Ann’s best firend篇目中的佳句,能够灵活的运用本单元所学习的语法句式进行沟通交流写作等等。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对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从小组的PPT呈现成果,语音语调的发音,句子的高级程度,作文是否优美,背诵篇目是否流利等等几个具体的方面对学习小组的成员进行考核,从而对小组进行排名。由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极强,学生的责任心会迫使学生加强对英语学习的严谨性,从而提高整个英语学习小组乃至整个班级的英语学习成绩。最最重要的是,实施新课程标准改革是为了更好的让学习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着重点是学生的发展,这才是实施新课改的目的和目标所在。

二、关于对高中英语课程特点的理论分析和研究

总所周知,学生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接受了全日制的英语教学,有的学生甚至在幼儿阶段就开始接触英语学习。可是,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差异和家庭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的差异,个人对语言学习方面的天赋差异等等多方面的原因,会呈现出英语学习上各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原有的英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然而,众所周知,高中英语是一门对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感要求很高的学科。但是由于基础的强弱,在??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根本不需要在英语学习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英语学习成绩也能远远超过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所以从这里笔者得出,英语学习的基础性很重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英语教学应当多多着重打牢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巩固学生已学习的语言的同时扩充学生英语的阅读面,为学生刊订《双语报》、《21世纪英语报》等等英语学习类的刊物,要求学生阅读英文的书籍,从而锻炼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单词量的积累。其次,笔者在经过大量对高中英语课堂的研究发现,英语学科的可操作性极强,英语不单单是一门需要思维的学科,由于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门语言,它的操作性很极强。所以单纯的由教师在黑板上为各位学习演绎各种语法句式对学习英语学习的帮助还是不够,而且,由于高考的压力,加上高中阶段课程偏多,每个课程的作业量又极其多,导致教学过程一线的英语教师大多忙着赶课程进度,从而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提前进入高三阶段的复习。这也就成了高中英语枯燥,乏味的最主要原因。倘若要在课余时间布置学生很多任务,对学生平衡其他学科的发展也会带来很大的不利,而在日常的课堂里,都是教师一个人从头到尾的口诉,学生很少有锻炼口语的机会,这对于学生在日后与外国人交流时的羞涩,害怕也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因素。

三、关于对高中阶段新课改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对高中阶段新课程标准的研究结果,笔者在各个中小学试点中总结和分析后,将对各位专家学者和一些的高中英语教师提出如下几条建议,希望能够对其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所帮助。首先,众所周知,以聪明和智慧闻名世界的犹太人,为了培养下一代对阅读的兴趣,在书本上滴蜂蜜,以此告诫孩子书是甜的,培养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一线的高中英语教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例如在背诵单词的时候,不要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要教会学生方法。其次,要锻炼学习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创办英语角栏目等,鼓励学生与外国人交流。

四、总结

新课程标准的修改后,英语教学也更应该贴近新课改的要求,在符合课改标准的条件下最大化的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参考文献:

高中英语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篇6

论文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批改模式-

论文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背景,作文,批改

面对高考作文的形式花样多,分值大,我们语文教师有什么措施呢?有什么好方法呢?众多语文老师都说最有效的办法是两字——“多练”。可是我们语文教师平常两周一次作文就是两堆小山,这样的批改工作量已经够老师苦恼的了。另外,如果始终以这样一种单调的模式让学生写作,学生也不乐意。最终,这样的“多练”只能老师疲倦,学生厌倦,其教学效果之差可想而知。

传统的师生作文教学模式关系是这样:教师命题题作文及指导学生写作文,学生做作文,教师批改和讲评作文。教师做两头,学生做中间。我认为这三点都可让师生共同完成。采用此作文教学模式一方面可让教师要从“多练”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学生写作文兴趣。

一、模式描述:

我按百分制批改作文,其中百分之三十由学生批改,百分之七十由老师批改。师生共同批改作文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明确主题,生成习作。

把每学期作文训练细化为若干个主题,老师根据确立的主题选择作文题目。例如:我把高中议论文写作专题细分为以下几个训练专题:1.选取立论角度,确立论点专题;2.针对论点,正确使用论据专题;3.议论文说理方法专题;4.议论文语言升格专题;5.议论文的结构专题;6.反驳技法指导专题

每次作文训练均让学生明确训练的主题及期待达到的目的。作文训练时间安排分为两种训练模式:一种课内(一节课)完成。针对不同学生的作文基础,基础差的,一节课如无法完成,可让其训练片段作文。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可让其完成整篇800字习作。无论是训练片段作文,还是完成整篇作文,他们都必须围绕本次作文训练专题进行习作训练。以“议论文说理方法训练专题”为例:在本次训练中,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在一节课内必须完成整篇议论文的写作,并且要突出训练对议论文论据的说理。作文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他只须做到能根据论点选取论据,并针对所选取的二至三个论据展开说理,完成二至三段的片段作文训练。一种课外完成,事先布置,让同学们在上作文课前完成,带来参与小组的修改活动。

第二个环节:生生互动,批改习作(分值30分)。

(一)学生自评阶段。

1.明确自评要求

(1)是否扣题。老师指导学生明确本期作文扣题的标志性词语,让学生对照自己习作,寻找习作的扣题标志性词语(特别关注习作前三段及最后一段),并在相关词语下面用“=”标出。

(2)是否存在错别字、病句。

2.学生自评活动。按上面要求对自己完成的习作初次修改。

(二)小组互评阶段。

1.明确互评要求

(1)明确本次活动的批改主题。

老师根据高考作文批改要求,把作文批评分为以下若干主题。为了便于学生对相关主题的掌握,每次批改活动除字迹要求外,其他要求项目只选择一个批改主题。以下以议论文为例,共有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批改主题:

①字迹要求(工整)

②内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新颖)

③结构要求(清晰、完整、严谨)

④语言要求(通顺、流畅、文采、深刻)

(2)明确本次批改主题的具体要求(以下表格以语言要求为例)

批改项目

分值(总分30分)

备注

扣题

自评项目不赋分

通顺

错别字每个扣1分,语病每句扣2分,最高扣10分。

示例:某同学习作3个错别字,2句病句,该同学通顺项目得分为:10-(3×1+2×2)=3分

字迹

分三等(5分、3分、1分)潦草不得分。

文采

有运用修辞的句子,每句得2分,封顶15分

示例:某同学习作有7句,得分7×2+1(奖励分)=15分

合计

各项目名称及得分情况均须写出。

示例:某同学得分:通顺3+字迹1+文采6=10分

(3)小组成员互评。

每名同学按组长分配,只改一篇作文,错别字及语病须按规范的修改符号帮其改正,文采的语句须用红笔帮其用水波线标出。在作文最后须写上该同学各项目得分情况并签名。

(4)组长点评及推优(每次安排1至2个小组,其他小组依次进行)

由小组长对各同学的作文进行点评,组内推荐优秀作品赏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做记录,听完每一篇文章后主动点评,还要对投影仪屏幕上的好句子进行点评(不光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而且要能够说出为什么什么喜欢),最后让每一个同学畅说本节作文课的收获。

第三环节:老师批改,按总分70分标准批改,然后与同学批改成绩相加,最后得出该同学这期作文的成绩。

第四环节:师生共同对本期作文某主题方面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评及佳作欣赏,推荐发表于年段或学校期刊。

二、模式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个完整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学生仅仅作为受教育的对象或学习者来对待,忽视学生身心的整体性,这是不恰当的。学生习作的过程,学生既是习作的作者也应是习作的鉴赏参与者。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剥夺了学生的鉴赏参与权,剥夺了学生对每期作文评判的话语权。而把写作知识异化为抽样的理论,灌输给学生。这种只观注写作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写作体验的批改模式显然割裂了学生人格的完整性。这种落后的批改模式最后造成学生厌倦习作甚至畏惧习作的,作文教学效率低下也就没有奇怪了。

师生共同批改习作的作文批改模式把写作知识细化为几个训练专题。学生每次习作训练均有明确的要求。每次训练,学生经过自我尝试、同伴切磋交流、教师指导点拨三个阶段,从感性到理性,完全符合教学规律。学生每次习作的过程既是对自己习作水平认识的过程,也是同伴交流、创造、分享的过程。整个过程学生并不是单纯接受知识,而是渗透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情感体验。

三、模式实践中的反思。

模式试行一段时间后,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作文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实行中也暴露了以下几个必须反思的问题。

1.学生习作素材的单调问题。究其原因,这可能与中学生单调的校园生活有关,他们“三点一线”的生活,局限了作文的素材,感到没什么可写;另一方面,往往又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在同学面前描述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时能绘声绘色,在老师面前为自己的某件荒唐事儿辩护时也头头是道,可写起文章来却不见如此的生动精彩与理直气壮。说和写本是统一的,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大的差别呢?其原因,我想,他们本来就有自我表现一番的强烈欲望,在老师面前辩护时有澄清事实或开脱过错的迫切要求,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才能。而作文训练却只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由于不是处于自己的某种需要,只是为作文而作文,语言表达的潜能就处于沉睡状态。所以,我认为,如何挖掘学生语言表达的潜能,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内驱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工程。只有把作文教学中老师的外压力变为学生的内驱力,即变老师“要我作文”为学生“我要作文”,进而培养学生的“自能作文”(叶圣陶语)能力,才会从根本上解决作文难的问题。这单靠作文批改模式的改革显然是不够的。

高中英语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篇7

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是指包括以新课程标准在内的有关于教学的先进理论同广大的一线数学教师在实践运用中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手段、方法及其理念。这种模式不仅能够体现出当前从事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广大的教师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 而学生也能够在这种教学框架中获得知识。教学模式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不仅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而且也包括教学预设。在实践中往往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我国小学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有着人性化的指导作用, 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仅仅起到引导和组织者, 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更加的开放, 形式不确定性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为获得知识的探究者。因此,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也赋予了新的特征:

首先,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不在单一的设定为知识目标, 更多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是为了用要能够通过教学模式很好的体现出来。其次, 小学的教材重新编排上在内容上有了很大的调整, 对以往教材的重难点进行了重新的梳理, 加强了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而且在表达和引用的过程中更加的生活化, 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 使得内容更加的生动。再次,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 所呈现的方式也出现了多样性。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灌输式教学, 而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注重对学生的启发由易到难、由学生的探究到教师的指导这样一种探究学习的过程, 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资源的优越性对学生开展情境式教学, 任务型教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生生之间就会有更多形式的互动, 从而营造出了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氛围,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有效选择

对新课程标准的认真解读可以分析和借鉴出很多优秀的教学实践模式, 这些模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探究式学习, 在实践过程中广大的数学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以下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

(一) 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的采用可以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不断的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 这个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价值和挑战性, 学生才能够充分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并进行问题的解答。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分组, 培养学生预习和复习的学习习惯, 这样教师在开展问题式教学过程中才更加的顺利。通过复习旧知, 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可以迅速的回忆起来并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 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而有效的预习, 能够让问题式教学更加具有探究性, 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与新课有关的问题, 只有学生通过预习才能进行大胆的假设, 不至于远离教学目标。这样教学的环节就会更加的自然。

(二) 多种形式的研究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认真分析学情, 并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任务, 让学生以解决相关任务为探究学习的方向。而探究学习的形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科学的选择。首先, 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解决相对简单的问题, 在自己能够解决的范围内完成任务。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允许有不同的答案, 更加重视探究的过程, 而不是探究的结果。数学题的解答更重要的是数学的研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引导者作用, 向学生传授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当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某一项任务时,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合作探究中, 学生的积极讨论往往能够擦出智慧的火花。而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氛围更加的轻松, 学生能够更容易的表达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所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形成性的评价, 鼓励学生不仅自我探究而且要培养学生学会分享和借鉴的学习习惯。无论是自我探究还是集体探究, 总之探究的过程为明确数学教学任务阶段、思考交流阶段、分享阶段、解惑阶段、评价阶段和反思总结阶段。当然探究的过程不仅仅局限于数学课堂, 广大的数学教师在课外可以通过布置具有价值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回归到生活中, 重视课外探究与课堂探究的有机结合。

(三) 尝试指导和自学教学法

体现在数学教学方法上的学生主体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倡导学生自我学习, 从书本的预习到新课的学习过程中, 让学生通过自学和请教获得相关的书本知识, 并能够养成自我练习和自我批改作业、布置作业的习惯。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采用应该与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密切相关, 教师要能够有效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 体现出全面的主体作用才是成功课堂的关键。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不能让学习的效果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难易程度的有效把握, 更不能偏离教学目标。这样教师的尝试指导才能对学生的自学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展望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同样面临着高考的升学压力, 课时任务紧, 因此,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都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反复的磨合, 所以, 换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并不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模式, 既体现出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 又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 实现教学目标, 才是采用教学模式的原动力, 因此, 这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探索和研究活动。

参考文献

[1]刘淑侠;;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2010年10期

高中英语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篇8

关键词 问题生成 新课改 课堂 高中语文 思考

一、高中语文课堂问题生成的内涵

问题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自己的主导作用,对课堂进行适度调控,将教学问题有效地渗透于课堂中,并使得这些问题能进一步再转化生成为新的有效教学资源。顾名思义,高中语文课堂问题生成可以这样理解:一方面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效的语文教学问题,激发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手段,根据学生自身的经验产生对文本、对事物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所生成新的资源;另一方面是指语文师生把学习引向深入,当学生完成自我知识建构而产生出新的求知思考,以至于生成了新的有效的语文“教学问题”。

二、探究语文课堂问题生成的意义

(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扬弃。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的灌输,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视而不见或不能及时处理,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拓展生成。因此为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我们可以积极构建问题生成语文课堂,从实质意义上通过师生互动来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开发,以此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能。

(二)“以生为本”理念的体现。

新课程理念认为让课堂教学走向人本,让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师生生命体共同成长的真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即课堂是教师促进学生整体、创造性发展主阵地。而课堂具有真实丰富性、复杂多变性、不确定性和动态生成性。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全部范围。”因此,善于把握生成的机会,才能使课堂变得灵动。这样探究语文课堂中的问题生成这一课题就变得有意义。

三、语文课堂问题生成的策略

 (一)抓住“疑”点,激发生成。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问题生成就要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为求得新知而问,既引导学生对未知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要让学生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在了解“是什么”和“为什么”基础上,再追问一句“还有什么”。如我教学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时,当分析到祥林嫂是万恶的社会逼死的这一环节,没有自然收束全课,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一会儿他们就有很多疑惑:为什么第一次到鲁家做工,明明是受剥削,祥林嫂“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呢?同样是被压迫,鲁镇的人们为什么嘲弄再寡的祥林嫂?这些问题决不是表面的分析所能解决的。学生疑惑多,说明他们思考的深入。

把提问权多给学生,使原先教学过程中单向交流变成双向交流、多向交流。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

(二)重视“误”点,转化生成。

“误”就是指学生出现的错误。由于受知识、经验、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错误、甚至荒谬的信息。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犯错就丢脸色或多指责,而要把它变成问题生成资源,使错误也“美丽”!能使学生在错误中思辨,在碰壁中顿悟,自己感悟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从而训练思维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教师不能预设课堂中的错误信息,但可以机敏地利用错误信息生成出精彩。

(三)捕捉“异”点,延拓生成。

“异”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某一问题产生的不同的见解或看法。“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新标准的实施,教师、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人,敢于争议——善于争议——乐于争议,应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要教师及时捕捉语文问题异点,把其变成问题生成资源,引导有方,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如一位教师教学《鸿门宴》时,课堂上教师积极引导。在探讨人物形象的时候。一个学生忽然提出,刘邦不够英雄,猥琐卑劣;这时,不同声音出现了,另一个学生认为,项羽也不够光明磊落,且有妇人之见,而刘邦机智多谋,才是英雄。于是关于“刘邦和项羽谁是英雄”的争论产生了。教师很好的捕捉住异点,组成辩论小组,模仿辩论赛形式,把学生分成正反方,各方派代表进行辩论。以此由表及里,在目标导引下,围绕着项羽等人物形象,让学生思考探究,项羽的悲剧性性格也将会被学生了解得更为深刻。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便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显著发展。这是因为他们开始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一些复杂的因果关系,而自我意识的自觉性又有了进一步提高,这都会使他们不满足于别人告诉他们的现成结论,喜欢独立地去探求和争议各种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由单纯传授知识到发展学生智能的转变,使他们的思维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因此语文课堂中引入争议正如击石取火一般,让学生遇问题不盲目轻信,不浅尝辄止,往深处开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综合能力,还能发展个性和潜能,同时也能形成初步的辩证思维思想。

总之,我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注入问题生成之源,就会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挑战与创新,我们的课堂也才能成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共享智慧知识,焕发生命激情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场所。

参考文献:

[1]陈力.预案·生成·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探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5.

[2]金亦挺.课堂教学中的美丽生成策略[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5,09.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篇9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开发和建设一批真正体现课改理念和语文课程特点的新教科书,是一项特别艰巨的任务,新教科书的诞生,标志着新课改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接下来,我们就应该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培训和培养具有新课改精神理念的教师队伍,进行新课改教学的能力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我们应该学习、理解、反思新课标。进一步认识,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表现出一种代表先进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贴近历史,贴近社会,贴近文化,贴近人生。

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关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效果的评价都应离不开学生这个唯一的主体,课堂这个独特的环境,文本这个必不可少的学习材料。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即使是高三总复习阶段),笔者都坚持贯彻实践新课改理念,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改要具有时代性和范例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样,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其中特别关键的是要处理好选文经典性与时代性的关系,这是新课改中理念部分的明确要求。课程改革作为一种国家行为,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化制度。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在重视原来的双基教学的同时,又突出文化性、学术性,需要准确的语言把握;需要正确的文学解读;需要一些历史的参照;需要一点哲学的思考。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学习,不存在年龄问题,需要共同探讨、实践努力。我们只有遵循新课标,才能完成培养人的大目标。

每位学生的成长都与教师的传教授业密不可分。如何激发学生自发学习课本知识是每位老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对语文这门需要背诵的内容较多的课程,更要求老师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因此,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式的改变就尤为重要。把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自我修正,提高自己,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语文这么课程的研究兴趣。让每位学生深深感受到语文对生活,对个性的影响力,从而为他们创造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新课改教科书在排方法上追求个性特色。在国家倡导教科书多样化的背景下,在教科书编排方法上,如何突破单一模式,追求个性特色?关键在于把握某一系列的选修目标并寻找与之适应的浮现方法新教科书已经初步显示出各自的个性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科书模块构成的多样化和教科书单元编排的多样化。

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对象。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自主性是指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能动性是指主体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创造性以探素和求新为特征,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把

学生作为教学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而今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身心和谐的学生是新课标的特点。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要贯彻这一教学理念,就要采用适当的方式,促使学生表现出这种学习“自主性”。在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学生为“先”。即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好知识。

新课改在落实基础上,不忘语文基础功,虽然选修课程重在增加语文课程的选择性,但毕竟仍是基础教育课程,不能忘记其基础性在选修课教科书编写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基础性与选择性的关系,语文实践活动的多样性与打好语文基础的关系,落实好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是应该认真研讨的问题

新课改在教科书内容上,注意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教科书如何在注重贴近学生、引导兴趣的同时,把握好对学生精神成长的正确导向?各家都注意选取格调明亮积极的文本,以更好地使本课程起到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进行思想教育与境界培养的作用而教科书专题的选择、教学重点的确立,是实现这种导向的重要保证。

总体上我们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不能让他们负担过重。新课标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转变为学生自信和积极的学习情感,把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个性、价值观已提到首位,打破了知识是第一位的现象。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加上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可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10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M成部分。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积极倡导探究、合作、创新的教学模式。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促使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知识,并形成良好的语感。那么我们教师应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来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呢?本文分析了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阅读可以使人心胸坦然,见识丰富,视野开拓。

通过阅读,学生们陶冶了情操,增长了知识,重塑了灵魂。通过阅读,学生们与各行各业的专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感受着他们的感受,见识着他们的见识,体验着他们经历的情感。可以说阅读能力就像是语文能力的左膀右臂,能够在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路途上披荆斩棘,促使学生快速地提升语文素养。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性格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得学生终身受益。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首先,是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会跟着作者的描述或喜或悲,喜作者之所喜,悲作者之所悲,学生会站在文中内容主人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是学生会思考如果自己是主人公的话会怎么办,阅读内容中有些是学生经历过的,有些是学生还没有经历但是非常向往的,有些是学生感触很深的等等。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他们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灵感一闪而现,也许片刻后就不复存在。因此阅读笔记就是记录学生阅读中的点滴感悟,就是学生阅读之路的见证。当时过境迁,学生看着以前的读书笔记,会想起当时的阅读情景,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2]

其次,是引导学生坚持阅读的习惯。不论什么事情,一旦形成习惯便会习以为常,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每天在固定时间进行阅读的习惯。如每天晚上睡觉前的十五分钟是阅读时间;如每天早上起床后的十分钟是阅读时间等等。在这样零碎化的时间里,学生持之以恒的坚持,就会由量变引起质变,取得质的飞跃。

二、对学生进行不同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方法是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和群文阅读。传统的阅读教学比较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精读,忽视学生的略读,很少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其实群文阅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是教师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一组相关联的文章,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多方位的阅读。例如《爬山虎的脚》,这是一篇叶圣陶先生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特点和如何向上爬的文章。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类似的仔细观察某一事物后的文章,如教材中同一单元的《蟋蟀的住宅》,还有其他课外书籍中相关的文章。通过这种群文阅读,促使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促使学生学会把观察到的事物清晰、生动地表达出来。

略读就类似于陶渊明先生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就是不去仔细揣摩文章的写作手法,只是大概明白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也是阅读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朗读时学生的感情比较饱满,通过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印象,能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对阅读的兴趣与自信心。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体会到。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有效朗读。

精读,通常就是指细致地研读,就是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就是深刻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和中心主旨。

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阅读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采取不同措施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

积累一定的阅读量对学生学习语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我们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向学生们发送一些电子书刊的链接,引导学生进行电子书籍的阅览。

其次,我们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如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跟全班同学分享他这一周读过什么文章,或者读过哪一本书,阅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感想等等。通过这种读书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

再次,我们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记名的方式把他们家中读过的书籍带到学校,放到教室中固定的位置,然后其他学生以记名的方式进行借阅,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而且还有助于形成班集体中浓厚的阅读氛围。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进行不同阅读方法的指导,采取不同措施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高中英语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篇11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改革

当前,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创新能力的目标下,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方向。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主动从历史知识中发现规律,并利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了解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效率。

一、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教学模式与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关系,良好的教学模式可以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但是,由于不同的学科都拥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对于初中历史而言,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还是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观念的灌输,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主要表现为:

1.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滞后

从传统教学模式到创新模式以来,中学历史始终处于“副科”的地位上,教师并没有重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1]。尽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但是教师还是单方面的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填充,历史课堂所呈现的景象也不过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听和记录。这种教学模式仍然是沿用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理念,并没有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导致学生开始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师很少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单方面的历史知识重点灌输给学生,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并不重视,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无法符合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开发,久而久之,学生必然失去历史学习兴趣。尽管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有部分初中历史教师都已经采用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但是,还有很多教师还是采用粉笔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耗费时间,还容易造成课堂氛围枯燥的现象,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二、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等各个方面入手,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以活动组织者,知识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1.创新教学原则,创新教学理念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涉及到了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艺术等各个层面,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首先应该遵循包容心和开放性原则。其次,由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为学生开展相应的学习计划。最后,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倡自由与合作,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进行“赤壁之战”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通常只是对战争进行简单的叙述,对于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只不过是让学生在书本中简单观看,对于书本之外的人物故事完全不提。学生学起来自然觉得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教师在其中穿插一些诸葛亮草船借箭、七擒七纵等故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书本之外的故事[3]。

2.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创新教学模式最重要的就是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基础上,实行情景教学模式。如:初中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某个历史情景中的人物角色,并通过学生的表演模拟历史过程。这种表演形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参與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深入了解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解读能力,进而达到教学模式的创新。以“赤壁之战”教学为例,初中历史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设计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学生在构建剧本的时候必然会对其历史背景有深刻的印象,且以表演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再如:初中历史教师可以积极使用现代化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时期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与鸦片战争相关的视频,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加深学生对其中知识点的认识[4]。

3.创新师生关系,创新教师队伍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已经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新课程改革要求创新师生关系。对师生关系进行创新,教师应该走进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讨论。例如:在讲解“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内容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教师可以在讲解完红军长征路线后,引导学生以导游的形式,对长征路线进行回顾。学生在对路线进行规划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安排线路的理由,并参与到学生之间的讨论中,进而帮助学生规划好路线。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在课堂中萦绕着轻松、愉悦的气氛,这有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学校应该创新教师队伍,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为此,学校应该适当的开展学术讨论交流会,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互相帮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学生设计更好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中存在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滞后,学生难以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创新教学原则,创新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展开一系列因材施教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初中历史教师还应该创新师生关系,创新教师队伍,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打造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贵秀.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J].才智,2015,15(13):217-218.

[2]刘秀.新课改下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J].青年时代,2015,17(15):139-140.

[3]余瑞池.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22(12):92-92.

如何应对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教学 篇12

一、传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人们一直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但由于受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影响,教师们注重的是学科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育首先要考虑人的发展这个重要目标.教学中形成了从课本到作业,从作业到试卷的教育倾向,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从单词到阅读再到语法,教师采取“灌输式”教学

在学生英语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应付月考、中考、末考,“直接灌输”看起来似乎是最便捷的途径.死记单词,硬背语法,直接翻译课文,也都成了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学英语的方法了.

2. 教师课堂讲课时间太长,学生练习时间太短

因为高中英语教材内容多,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教师总是担心遗漏重点信息,从而“面面俱到”地讲解,导致课堂时间几乎全部被占满,学生无法及时通过练习去消化并运用知识,最终留在脑中的知识寥寥无几.

3. 课堂提问,没有梯度,未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提问对于每个教师来说都是熟悉的教学手段.本来教师是可以通过这一手段去吸引学生兴趣,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或推进教学步骤的,但是由于缺乏精心设置,导致绝大部分学生迷惑不解,或回答不出,或全班脱口而出,没有丝毫难度,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4. 教师口头评价和综合学业评价过于单一

每个人都是需要认可的,学生更是如此.有的教师对鼓励和赞扬性的语言过于吝啬,在学生已经回答问题很好的情况下没有抓住时机进行表扬,或者在回答不正确的情况下却严厉批评,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对于综合学业评价,总是以考试成绩为主,缺少对平时综合表现的重视.

5. 讲解方法单一、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单一地讲解,学生枯燥地听课,墨守成规地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背单词、背句子,按部就班地做书本后面的作业,造成教师无法实施启发式教学,学生们对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难以接受.教师忙于完成教学进度,忽略了互动,殊不知,教学既在课内,更在课外,而这种枯燥的英语教学必然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趋利避害,变换教学手段,已经成为改革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共识.传统的英语教学针对性不强,缺乏深度与广度,不能体现相关专业的理论体系和最新的发展动态.在教学方法上,往往单纯地要求学生背诵单词、词组、句子,形式单一,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语言能力,更无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对英语学习根本没有兴趣可言,更不用说语言欣赏.高考、学校、家长要成绩的压力,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是有害无利,再加上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下言语失当,致使一些学生自尊心丧失,惧怕英语老师,从而惧怕英语,产生抵触心理.

二、应对传统教学的方法及策略

1. 把学案教学贯穿到英语教学过程中

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学案则是教师体现此种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这样,学案的作用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桥梁的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预习、听课、复习和巩固.所以,英语教学就可以让单词学案、阅读学案、语法学案、写作学案发挥其作用.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讲课更有针对性,还能控制教师授课时间.那么,要让学案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合理、正确的学案设置,这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2. 把激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作为教学目的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和保持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是一个整体、综合的教学过程,不是一时一次能完成的.只有通过经常的、多方位的、多元化的努力,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这要求教师从情感教育到教学方法,都要把学生兴趣放到首位.教师要做到从内心深处爱每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大度,用爱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教师授课要注意趣味性,同时课内教学中要创设使用英语的情境,多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融入课堂,通过情景表演、英语辩论、故事接龙等形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体验到在“用中学,做中学,学以致用”的成功快感.

3. 让小组合作学习贯穿课堂

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纳,并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要转变教师角色,让自己成为课堂的指导者和协调者;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任务明确;课堂中要组织严谨,有放有收,不能让学生成为脱缰的野马;下课前要做好恰当合理的评价,切勿敷衍了事.此外,分组要合理,让一个小组中的学生水平有高有低,切实做到互帮互助.

4. 重视集体备课,发扬合作精神

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平台,是教师合作交流的载体.这彻底改变了原本处于孤立封锁状态的教师备课、教学和研究,以崭新的姿态,通过交流、研讨进行探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挖掘备课组教师的智慧,形成教学的合力,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这正是新课改全面推进的同时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又一新要求.集体备课不仅节省了个人备课时间,而且在集体的努力下更能精准地把握教材重难点,同时也为高中英语教学积累了大量素材.

上一篇:在开发区2021年度基层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景区员工年末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