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的认识练习课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倒数的认识练习课(共10篇)

倒数的认识练习课 篇1

一、我会填。

1.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

3.()的倒数是1,()没有倒数。

4.5/6的倒数是(),7/12的倒数是()。

5.1/4×()=1/5×()=()×8=()×10=1

6.一个数与它倒数的和是最小的质数,这个数是()。

二、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其积为1,其和比1大。()

2.因为2/7+5/7=1,所以2/7与5/7互为倒数。()

3.3/8和8/3互为倒数,所以3/8是倒数。()

4.真分数的倒数一定大于1。()

倒数的认识练习课 篇2

最近听了一节六年级数学课———《倒数的认识》。 整堂课上得行云流水, 每个教学环节的处理, 都能看出教师的用心所在。 这是个长年执教高年级教材老师所上的课, 因为教材中每一个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或难点, 教师在课堂中都能有效布控, 从容解决。 从这节课中, 我们看到了一个男教师所特有的睿智与幽默, 上课条理非常清晰, 有条不紊, 没有多余的废话。这也是我一直希望能达到的高度。

不过在这节完美的课中, 老师还是出现一个失误。教育教学永远是个遗憾的艺术, 所有再精彩的课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教者将昨天学生的预习作业与课堂练习同步进行, 边练习边指导, 当出示一位学生的作业时, 教者问道:“我为什么给这个学生打错呢?” (同时示题1/11× (11/1) =1) 对于学生所填的11/1老师给予学生一个“×”。并说明这里就写成11, 以后遇到此类题目都要写成整数。教师绝对化的语言让学生与听课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就想, 老师想得出最适合写法是有必要的, 但是11/1的写法本身并没有错误, 只是一般情况下, 我们并不这样写。教师用绝对话的语言与一个鲜红的“×”给所有的学生设置了关卡, 只此一路别无他法。无独有偶, 在学生继续练习的过程中, 竟然也有一题与练习中出现的情况是一致的。这时教师瞠目结舌。教者是机智的, 因为此时刚好下课, 老师想借机过场了。但是这个班的学生反应却很快, 不停追问老师这种情况怎么办。这让教者很是尴尬。如在平时, 教者可以直接将自己的意见继续贯彻下去, 但现在有很多老师在听课, 他不能轻易否定教材中出现的情况为错。如果认为教材有错, 那么他需要绝对的权威证明教材有误, 但是他不能这样说。因为11/1本身并没有错, 只是习惯上我们并不这样书写而已。教者的绝对语言在此出现了致命一击, 这个突发状况的产生, 至少让人清楚教者在备课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 教师受以往教学经验的影响, 为防止学生今后出现类似于11/1的情况, 就强行将这一可能出现状况提早掩埋掉。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 教者将这一环节进行强化, 鲜红的“×”与教师绝对的语言, 让学生清楚明白了教者的意图。第二, 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整理、疏通时忽视了练习题的设置情况, 未曾预料到教材中竟有与自己意见相反的习题。至此教者发现自己刚才的话语说得太绝对了, 意识到11/1本身不是一种错误, 而自己刚才在讲解过程中, 由于语言的使用不当, 使学生的认识产生了偏差。但此时又不知如何回头了。我想, 此时老师如能及时承认自己刚才言语中错误成分, 换种说法的话, 学生肯定是允许的, 你的尊严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通过这件事, 让我想到, 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应注意自己教学语言的处理。 有些事物的存在不是对与不对的问题, 而是习不习惯、适不适合的问题。 面对此类问题, 教师要慎用语言, 不要将事物绝对化。 例如:有的教师在进行几何图形面积公式的运用中, 经常会提到这样一个问题, 就是要求这个图形的面积, 一定要知道什么? 学生在老师多次引导下, 往往就会说, 要求这个问题, 一定要知道底与高, 其实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有时并不需要一定知道底和高, 如果告诉你底与高的乘积, 也能顺利算出某些图形的面积。 这种教学行为在日常教学中是经常出现的, 却不被广大教师注意到。 教师的语言往往带有指导性与方向性, 一旦被学生接受, 如果不能及时修正, 则往往会成会学生今后学习中的隐患。 因此, 教师面对自己所说的话一定要思虑再三, 不能为了消灭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不能单纯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就将教学语言绝对化。 这种做法好比杀鸡取卵或饮鸩止渴, 这种做法是应试教育留下的直接隐患, 是埋藏在教者内心深处的一种情结, 一种教育理念。

摘要:教师平时在教学中, 应注意教学语言的处理。有些事物的存在不是对与不对的问题, 而是习不习惯、适不适合的问题。教师要慎用语言, 不能将事物绝对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教师的语言往往带有指导性与方向性, 一旦被学生接受下来, 如果不能及时修正, 往往会成为学生今后学习中的隐患。

倒数的认识练习课 篇3

教学目标:

1?郾在活动与交流中正确迅速地读、写万以内的数,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顺序、组成,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2?郾进一步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郾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逐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和写法;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有许多数学信息,小朋友不仅要学会听,还要注意发现问题!

师: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回来,师傅对徒弟说:“我给你们每人写一个数,谁能准确地读出来,我就把真经传给谁。”唐僧首先用卡片出示2345。猪八戒迫不及待地读道:“二三四五。”

生:(笑)他读错了。

生:大家说说应该怎么读。

生:读数应该从高位读起,这个数应该读作二千三百四十五。

师:唐僧又写出3005(卡片出示)。孙悟空马上说:“这太容易了,读作三千零零五。”

生:悟空又读错了。数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这个数应该读作三千零五。

师:唐僧最后写出第三个数2400(卡片出示)。沙和尚想,数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于是就说:“读作二千四百零。”

生:还是不对。数末尾的零不读出来,这个数应该读作二千四百。

师:唐僧叹了口气,说:“徒儿们,你们的数学都学得不太好,还得继续努力呀!真经暂时不能传给你们。”

师:小朋友对万以内数的读法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还将通过练习,巩固和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多种活动,建立数感

师:课前小朋友们收集了一些生活中关于万以内数的信息,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

生:黄河的通航河道长约三千七百九十四千米。

……

师:这些信息可真丰富!为了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练一练,请每排左边的同学把你收集的信息读给坐在右边的同学听,右边的同学把他读出的数记录下来;坐在右边的同学听完后,把信息中的数读出来,把读法记在自己的作业单上。(同桌交替进行读写活动。)

师:小朋友们读了自己收集的信息,也记录了同桌读出的数。在这个过程中,你想向同桌说什么或给他什么建议,请说一说。

生:我的同桌写得很好。

生:我建议我的同桌写数字时尽量写整齐一点,那样会更好看。

……

师:万以内的数,除了小朋友们收集到的以外,还有很多很多。下面请小朋友在作业单上写一个自己喜欢的三位数。

生:我喜欢的是327,因为我的生日是3月27日。

……

师:我喜欢的三位数是666,谁知道这个数是怎么组成的?

生:666由6个百,6个十和6个一组成。

师:你们自己写的三位数是怎么组成的,知道吗?

生:知道。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写的三位数的组成,说得对不对请互相评价。(同桌交替进行活动,学生汇报活动情况。)

师:666接着往后数五个数,怎么数?

生:667、668、669、670、671。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往前数五个数,怎么数?

生:665、664、663、662、661。

师:除了一个一个地数以外,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数吗?

生:我会两个两个地数,668、670、672、674、676。

生:我会一百一百地数,766、866、966、1066、1166。

……

师:有的小朋友还想发言,那就是说,数数的方法——

生:很多。

师:谁能用自己喜欢的三位数提一个数数的要求,让大家来数数。

生:我喜欢的三位数是888,大家十个十个地往后数五个数。(同学数数。)

生:我喜欢的三位数是532,大家五个五个地往后数五个数。(同学数数。)

……

师:谁能举个例说一说,666大于几,666又小于几。

生:666大于600,666小于1000。

……

师:一时说得完吗?我们还是用自己写的三位数同桌照这样举例练习,比比大小!(同桌交替进行活动,学生汇报活动情况。)

师:通过小朋友互说,口头练习数的组成、数数、比大小,请对自己刚才的回答给一个评价。

生:我给自己一个“笑脸”,我觉得自己说得很好。

生:我觉得我说得不流利,一般。

……

师:请小朋友在作业单上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四位数,并用刚才的方法独立思考写出这个数的组成;从这个数开始按一定规律往后写五个数,举例比一比大小。(学生独立填写作业单,同桌交流互查互评。)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使用的这些数简洁又方便,但记数(或计数)方法的发展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来了解一下。(图片演示。)

师:我们今天用自己收集的数据和喜欢的数进行了活动和练习,大家对万以内数有些什么感受和收获?

生:我知道了数数的方法很多。

……

三、实践操作,发展数感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收获真好!如果能运用到生活中那就了不起啦。老师有一个问题需要小朋友帮忙解决。请估一估10000颗绿豆用什么装最合适?

生:用袋子去装。

生:用箩筐去装。

……

师:我们实际操作一下,看看谁的估计最接近实际情况。

(学生把课前每人数好的100颗绿豆依次倒入杯中,每个杯子收集1000颗,教师演示将绿豆一千一千倒入透明的大杯中。)

师:现在倒入了约5000颗绿豆,我们班有62位同学,把剩下的12个小朋友数的绿豆也倒入杯中,够10000颗吗?

生:不够。

师:怎么做才能很快得到约10000颗绿豆呢?

生:我们再接着数,直到数够为止。

生:再准备和这5000颗差不多的一份。(教师演示验证。)

师:这些大约就是一万颗绿豆,想想刚才大家给老师的那些建议,你有什么发现?

(有的同学说用小盒子装太小了,有的同学说用箩筐装又太大了。)

师:想一想,如果是一万颗米粒,数量和这些绿豆一样,估一估用这个透明大杯子装能装多少?如果是一万颗这样的水果糖(出示实物)还用这个杯子装合适吗?

四、全课小结(略)。

作者单位

昆明市盘龙区明通小学

圆的认识练习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画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圆,谁来介绍介绍有关圆的知识?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圆心、半径、直径、轴对称图形。

师:有关圆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我们不但要学好,还要用好,你们说对吗?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进行圆的认识有关练习,并板书课题:圆的认识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1.(1)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所有的直径(),直径是半径的(),半径是直径的()。

(2)把圆规两脚分开,使两脚的距离是2.5厘米,这样画出圆的半径是(),直径是()。

(3)连接()和()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圆的半径,用字母()表示。它的长度就是画圆时()的距离

(4)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用字母()表示。2.画一画

(1)半径是2厘米的圆。(2)直径是6厘米的圆。

(3)学生先独立在书上画圆,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的圆大? 师:比较圆的大小,其实就是比圆的半径或直径的大小。在同一页画圆为什么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小组讨论:(大册44页)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是多少?怎么确定最大圆的圆心和半径?

(1)学生试画最大的圆。(2)全班交流:

① 展示学生画的正方形内最大的圆。

② 指名说一说怎么确定正方形内最大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4.练习十三 7、8 回忆画对称轴和补充完整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三、拓展练习

同学们:填空、作图都没有难倒你们,那么下面的题是否有信心做对? 1.发现在圆中所有连接圆上两点间的线段中,什么最长? 通过圆心的那一条,即圆的直径最长。

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你们的发现非常正确,能用刚才的发现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练习十三第3题

提问:左图的圆是怎样测量直径的?为什么可以这样测量? 右图是怎样测量的?这样测量的依据是什么? 2.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感受?收获了哪些? 大册:45页

第8题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

圆的画法:定点

定长

旋转一周 圆心 O

在同圆或等圆里 决定圆的位置 半径r

无数条

长度都相等 决定圆的大小 直径d

无数条

倒数的认识 篇5

课题

倒数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分数乘法计算的后继内容,又是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知识主要

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倒数的意义;二是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基于以上的教学作用和内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1.游戏激趣,迁移揭题。上课伊始,通过

反义词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互为”的意义,为构建新知扫清语言理解上的障碍,然后通过知识迁移,自然地导入倒数知识的学习。2.发现、讨论、探究新知。教

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发现、讨论的机会。先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算式,引出倒数的意义,再根

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好学的学习态度。

学习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口算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7分钟)

1.引导学生理解“互为”的意义。2.根据每组字的规律填数。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仔细观察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它们之间有哪些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根据这样的位置关系来学习新知识——倒数的认识。

1.理解“互为”的意义,并举例说明。

(互为是指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两者相互依存,单独一方面不能称之为互为)

2.按要求回答教师的提问,初步感知倒数。

(1/6—6,3/5—5/3)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20分钟)

1.明确倒数的意义。

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1)引导学生认真计算并思考,发现规律。

(2)交流发现的问题。

(3)教师说明这样的两个数就互为倒数,并引导学生总结这几组算式的共同特点,尝试描述倒数。

(4)明确倒数的意义。(板书)

(5)指名举例说出什么是倒数。

1.(1)观察算式,独立计算,初步观察算式的特点,发现规律。

(2)在小组内交流发现问题并汇报:这几个算式的乘积都是1,两个因数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是颠倒的。

(3)有的学生可能根据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变化规律进行描述,有的学生可能根据乘积是1的特点来描述。

(4)根据教师的引导明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5)根据倒数的特点,举例说出两个倒数。

2.判断。

(1)任意一个数都有倒数。(×)

(2)a是自然数,它的倒数是1a。(×)

(3)因为2/3+1/3=1,所以2/3和1/3互为倒数。(×)

(4)0.3的倒数是3。(×)

(5)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6)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填空。

2.探究求倒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28页例1。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快速地找到一个数的倒数?

(3)组织学生讨论:1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

(4)师生共同总结求倒数的方法。

2.(1)根据自己对倒数的理解尝试独立解答,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

(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将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3)在小组内讨论、明确: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4)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即可。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2)(1)的倒数是它本身,(0)没有倒数。

(3)4/11的倒数是(11/4),9的倒数是(1/9),2.5的倒数是(2/5)。

4.列式计算。

(1)3/4倒数与4/5的积是多少?

答案:4/3×4/5=16/15

(2)一个数的倒数是35,这个数的38是多少?

答案:5/3×3/8=5/8

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10分钟)

1.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2.游戏:互说倒数。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游戏,两人一组,一名学生说出一个数,另外一名学生快速说出它的倒数。

1.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同桌互检,进行评价。

2.进行互说倒数的游戏,并自我评价。

思路提示通过观察上面算式的特点,在解答时可以巧妙的采用假设法,假设C=1,就可以运用倒数的知识解决问题;也可以根据积和因数的关系解题,在积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因数越大,另一个因数越小。

规范解答假设C=1,那么A=8/7,B=14/15,显然A>C>B。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课上我主要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活动,使学生理解了倒数的意义。在活动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独立总结求出倒数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倒数的认识 篇6

陡沟中心小学 沙仙龙

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6页例7,练一练及第51页练习六第16-21题

二,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过探索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力目标: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情感目标: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三,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四, 教学难点 :探索和理解倒数的意义

五, 教学过程 :

(一), 谈话

1.我们知道语文中有反义词,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呢

(学生举例)

2.导入 那么在数学上也有类似的这样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二),学习新知

1.学习倒数的意义

出示几组数据

3/8和8/3 5/4和4/5 2/3和3/2 10/7和7/10

你发现这几组数据有什么共同点吗

可能1:第一个 分数的 分子就是第二个分数的分母,第一个分数的分母就是第二个分数的 分子

可能2: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互调换了位置.可能3:两个分数的乘积是1.提问:谁能够根据刚才的回答给这几组数据起个名字呢(注意可能1,倒过来的数字)(倒数)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提问:那么怎样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咱们说的(指导看书).思考:(1)什么是倒数 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你能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吗.请举例

*注意帮助学生理解“互为”的意义,以及叙述时语言要规范,如 2/3和3/2互为倒数.2教学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出示例题:找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2/3 7/4 1/5

小组讨论 指名板演

提问:1.你是怎么找出2/3的倒数的

生1:因为2/3与3/2乘积是1,所以2/3的倒数是2/3

生2:因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调换位置.2/3的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后是3/2,所以2/3的倒数是3/2.2.你是怎么找出7/4的倒数的 ……

提问: 我们怎样才能很快地找到一个数的倒数 为什么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互换)

抢答:5/9 6/7 8/5 的倒数各是多少

3质疑1:1 的是谁 0的倒数呢

生:1的倒数是1

师:能说明一下理由吗

生1:因为1与1的乘积还是1.生2:因为1可以化成1/1,1/1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后还是1/1,即1,所以1的倒数是1.(板书:1的倒数是1)

师:0的倒数呢(引导学生质疑)

生1:0的倒数是0.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生2: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的倒数是任何数.生3:0的倒数是没有的.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而0乘任何数都得0,说明0乘任何数都不得1,所以0没有倒数.生4:0可以写成0/1,0/1的倒数是1/0.生5:不对,1/0分母是0,没有意义,所以0是没有倒数的.(板书:0没有倒数)

4质疑2:5的倒数是几

5完善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三), 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7/12 1/3 9/4 8 13/5

(2)判断*

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一定是1.()

3.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4.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3)完成练习六第16-18题

1.完成在书上

2.举几个例子,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集体核对

(4)完成练习六第19题 分成4组,分别完成第1.2.3.4组

2.同桌相互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观察)

3.归纳:

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的倒数都是整数

非零自然数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5)完成练习六第21题*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解题,师巡视.3.质疑:解题思路都一样吗 两个2/5有什么区别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现在会求一个数的倒数了吗 五.作业:练习六第20题。

六 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倒数的认识》教学实践与反思 篇7

在新课程理念下, 现在的数学课堂就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 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主, 先学后导, 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而且让“导”更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疑难处点拨启迪, 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导”应是为学而设, 从学生的学习中来, 再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因为最好的学习效果莫过于学生的“自得”。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先学后导”、坚持“为学设导”、把握“顺学而导”。因此, 我们要设计弹性学案, 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还要敏锐捕捉和把握各种信息,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和体会“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互动生成过程中, 使学生投入知识的建构与再创造中去, 创造出一种和谐、充满智慧和灵气、能焕发生命力的课堂。下面结合《倒数的认识》的教学实践, 谈谈笔者的感受。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师:我们中国的文字很美很有趣, 比如“吴”的上下部分倒过来写成“吞”;“杏”的上下部分倒过来写成“呆”, 我们数学上的数字也存在这样的美。比如:

我预设的答案是:上下部分倒过来写成上下部分倒过来写成……然后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倒数。

生1:“6”倒回来是“9”。 (师:真有趣!)

生2:“8”倒回来还是“8”。 (师:观察得真仔细呀!)

生3:计算机上的“5”倒回来是“2”。 (师:你对生活中的数学观察得真不错!)

生4:我还发现“1”倒回来还是“1”, “0”倒回来还是“0”, 所以1的倒数是1, 0的倒数是0。 (师:非常感谢这个漂亮的可以!)

师: (抓住这个好时机) 照你们这样说, 那么6的倒数是9, 8的倒数是8, 5的倒数是2, 1的倒数是1, 0的倒数是0。对吗?

全班学生大声地齐答:对!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倒的认识》 (我故意把“数”这样写。学生看到这个“”更加兴奋, 还在沾沾自喜着。)

二顺学而导, 解决问题

师:请全班同学打开课本第24页“倒数的认识”, 你可以借助任何的学习资料来自学, 5分钟后来汇报你们在小组内学会了什么?

(在自学刚开始1分钟的时候, 就有很多同学说:“老师, 我们好像刚才都说错了”。我说:“没有好像, 要是你觉得错的话, 就赶紧找答案, 用你的道理来说服同学们!”……)

三交流汇报, 互动生成

师:好, 孩子们, 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吧!

第一小组代表:我发现8的倒数不是8。因为8可以写成, 所以它的倒数是。 (这是在例题中学会的)

第二小组代表:我学会倒数的方法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

师:能举个例子吗?

生:能。比如倒回来写成。

师:学会这个方法的同学请举手。

(全班同学全举手)

师:好, 我来抽查几个同学。 (抽查了几个学困生, 效果很好。)

第三小组代表:1的倒数是1, 是对的。因为1可以写成倒数就是但我认为0的倒数不是0, 因为0可以写成, 倒回来是, 当分母为0时, 这个分数没有意义!

(全班同学不断地点头) 对, 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师:同学们自学得非常好, 自学能力真强!请继续汇报。第四小组代表:因为真分数都小于1, 所以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比如……

生1:同样的道理, 假分数都大于1, 所以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比如的倒数是。 (很多同学有不同的看法)

生2:假分数有时也等于1, 比如=1, 所以的倒数不小于1, 而是等于1。

生3:完整来说, 应该是 (全班同学抢答了) 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

师:你们互助学习的效果很好!

这个规律我原本是安排在最后的环节, 预设出这样的一道题让学生来掌握:写出下面各组数的倒数, 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然而学生自己的发现、相互的争辩, 效果比老师的讲解还好。

第五小组代表:我们组还学会了求带分数和小数的倒数。方法就是把带分数先转化成假分数, 然后再把它的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倒过来;而小数就是先转化成分数再把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倒过来。 (教室忽然一片寂静)

师:怎么啦, 不明白是吗?好, 学会了求带分数和小数的倒数的小组请举手。

生:比如, 先转化成3/2, 再倒回来是2/3, 所以的倒数就是2/3。

师:你们的表情告诉我, 你们已经听懂了。好, 谁再来举个例子?

几个学生的举例, 使同学们掌握了求带分数和小数的倒数的方法。

……

四及时检测, 收获惊喜

师:说了这么久, 都没有一个小组汇报倒数的概念。都学会了是吗?全班大声回答:“是!”

这时我很是“生气”地说:真学会了吗?好, 请看这几道判断题, 说明理由:

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

1的倒数是1, 0的倒数是0。 ( )

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 )

(从学生的说明理由中看出, 学生把“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掌握得很好!)

我原来的教学预设是:先让学生汇报倒数的概念, 再找出关键词辨析, 最后举例子加深理解。看来老师的“生气”效果更好!

……

整节课下来, 原本用心设计层层深入的这节课, 却让学生把我所准备的教学预案中每一环都改变了, 甚至连我精心设计的练习题都不用出示。我深深地体会到:无论我们的教学设计考虑得多么周密, 都只是预设。“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明确的目标导向下, 教师顺学而导, 重视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中的生成点。教学时不能死抱教案不放, 应该根据“先学”情况和变化的学情, 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 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 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感, 更富有成效性。所以, 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 教师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 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备课就要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对生活有怎样的体验、探究会有哪些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肯定、鼓励、引导学生等。教师对整堂课预设出“着眼于整体, 立足于主体, 致力于主体”的弹性学案。这样, 在课堂上教师才可能做到“心中有数”, 才会“顺学而导”、“左右逢源”,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生成“亮点”。

倒数的认识练习课 篇8

1 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克服学生的"惰性心理"

耐力练习的特点是动作单一,活动持续时间长,加之单调枯燥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可使学生产生厌烦和恐惧的心理。即使按计划进行训练也是唯命是从,身顺而心逆,没有主动性,内在因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效果事倍功半。对于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应在平时或训练开始前向学生简单明确地讲授耐力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讲一讲耐力素质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内脏器官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中外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生理指标和取得的优异成绩,也可讲一讲耐力素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用一些格言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练习热情,使学生丢掉思想上的"惰性",寓耐力练习与娱乐之中,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在乐中锻炼,愉快地完成各项练习,提高练习效率。

2 采用科学的变化多样的练习手段与方法,加强兴趣教学

所谓兴趣教学就是要求在练习中内容丰富多样,使教方法新颖多变,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这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不怕麻烦,力求设计和运用一些别开生面的场所布局,或者运用各种器材设计和拼凑一些有趣的练习图案,结合多变性的跑、跳的练习,或者运用视觉、听觉信号指示学生进行变向跑、背向跑,双人或多人的追逐跑和侧身跑,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把各种耐力素质的练习相应的游戏融为一体是练习更有趣味性和竞争性,提高练习的效果。

中学阶段,由于学生心理、生理的变化大,在教学与训练中体育教师就应根据课的任务和要求以及学生的各项特点,灵活的运用多种多用的练习方法,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采用定时跑、定距跑、间歇跑、变速跑、匀速跑、分段跑,走跑交替、上下坡跑、障碍跑、蛇形跑等等。并可结合大自然的地理环境进行各种跑的练习,有时可采用变化队形方位、节奏、强度的跑。如组织带游戏性的追逐跑,赶超跑和一定距离的接力跑等。借以提高学生的有氧代谢能力,提高耐力素质的发育与发展

3 加强跑的辅助练习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要加强跑的辅助练习。增强辅助练习,就有利于发展腰、腹、腿的力量,使其掌握正确的跑姿和技术提高成绩,又可避免单一性跑带来的枯燥。如何采用各种跳的形式,如交换跳、纵跳、跨步跳、蛙跳等。跑的辅助形式,后蹬跑、小步跑、高抬腿跑等。如果把这些辅助性练习适当插入耐力跑的教学或训练中,使其有机结合,揉为一体,不但可以克服耐力练习的枯燥感,还可大大提高练习效果。

4 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

要抓好早操锻炼和课外活动的锻炼,冬季抓好课间跑操的锻炼。要保证练习,建立合理的管理措施,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并在冬季组织好跑操评比或比赛,促进长跑活动的开展。如接力跑、越野跑等。通过集体竞赛,广泛宣传,培养学生跑的兴趣与乐趣,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倒数的认识教案 篇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三单元《倒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数学课之前,老师想考你一个语文知识,怎么样?

(出示“杏”和“呆”)看到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上下两部分调换了位置,变成了另一个字

师:对了,把其中任一个字上下两部分倒过来,就变成了另一个字,这个现象很有趣很奇妙吧!

师小结:这种奇妙有趣的现象不仅出现在语文中,其实在数学中也存在着,想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揭秘这种现象,好吧?

二、合作探究:

(一)揭示倒数的意义

1.(出示例题课件)请看大屏幕,先计算,再观察这些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规律?

(学生自学,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

请同学们按照要求逐一完成,看谁是认真仔细的人,既能准确的计算,又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师:同学们,在以前我们看来非常简单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研究起来有如此大的发现,那么,像符合这种规律的两个数叫什么数呢?谁能给这种数取个名字?(生取名字)

师:那么根据刚才的计算结果与发现的规律你能说出什么叫倒数吗?

(生答)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你认为哪些字或词比较重要?你是如何理解“互为”的?你能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吗?(生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就像老师和你互相成为了好朋友,就是说“老师是你的朋友”,“你是老师的朋友”,我们俩是双方面的。

(二)小组探究求一个倒数的方法

1.出示例题2课件: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倒数,那你能找出一个数的倒数吗?那好,请完成这道题。

出示课件,请看这里,哪两个数互为倒数?(生找)(生说教师演示)

提问:你用什么好办法这么快就找出了这三组数的倒数?(同桌互相说说看)(找几名学生汇报)

师板书:求倒数的方法: 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同学们想出了找倒数的好方法,那就是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你们把老师想说的都说出来了,太棒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在这三组数里哪一组不同于其它两组?对,6是整数,像6这样的整数找倒数的方法可以先把整数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找倒数。

2.师提问:再次出示连线题的课件,本题中的还有哪些数据没有找到倒数?它们有没有倒数?如果有,又是多少呢?同桌讨论说说你的发现。

3.出示课件想一想。

我的发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师提问:(1)为什么1的倒数是1?

生答:(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为什么0没有倒数?

生答:(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而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4.探讨带分数、小数的倒数的求法

师:看来像这样的分数与整数它的倒数求法很简单,可是我们学过的不仅仅是分数、整数,还有呢?这些数的倒数又该怎样求呢?请同桌的同学讨论一下,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填在表格上。你们有结果了吗?谁愿意到这里把你们组的讨论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学生自己用投影展示讨论结果并说明。

(师切换投影):老师也把求这一类数的倒数的方法写出来了,一起看看我们想的是否一样呢?(出示课件5)。

当你给带分数、小于1的小数、大于1的小数找出倒数后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请你对照大屏幕说说自己的发现:

发现1:带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本身;

发现2:比1 小的小数的倒数都(大于)本身,并且都(大于)1。

发现3:比1 大的小数的倒数都(小于)本身,并且都(小于)1。

(三)学以致用:

师:探究到这里,大家肯定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休息一下,休息时想一想什么是倒数?再想一想求倒数的方法是什么?让学生再次记忆找倒数的方法。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我们一起回顾总结出来好吗?什么叫倒数?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倒数? 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找倒数的方法: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10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一、让学生在活动化的教学过程中激活思维。

由于概念教学比较枯燥,学生往往缺乏兴趣,所以在揭示倒数的概念这一环节,我以游戏竞赛的形式进行,让学生用30秒的时间进行( )×( )=1的比赛,诱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校对评价后,又引导学生观察所有算式的共同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开门见山说明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接着通过让学生说说对“和互为倒数”的理解以及举例、判断等多种形式,加深对倒数的认识。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确保了人人获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被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被充分激活。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充分地探索时间和空间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求倒数的方法时,我设计了两个导学单,

导学单一:

1.试着写出 、 的倒数。

2.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思考:怎样就能很快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导学单二;

试着写出6、1、0.6、0的倒数。

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重点交流:

(1)每个数的倒数是怎么求的?

(2) 如何检验你求的倒数是否正确?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学生在交流与争论中达成了共识,掌握了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整个过程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方法、学有疑问、学有主见、学有时间、学有伙伴。学生乐于探索、乐于表现、乐于共享。

三、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体验成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理,这种需求更为强烈。在研究关于0的倒数问题时,我把0混在其他数中让学生去碰“钉子”,当时学生中存在两种答案:一种认为0的倒数是0,另一种认为0没有倒数。对于这两种答案我没有马上作出评价,而是让学生辩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从不同角度阐述了0为什么没有倒数。这样不仅增添了课堂的活力,而且还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知识是在学习了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及运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倒数这部分内容属于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运算和相关的知识运用打下基础。

成功之处:

1.重点理解倒数的含义。在教学中通过出示几组乘积是1的四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两个因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了位置,由此得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并指出3/8的倒数是8/3,而8/3的倒数是3/8,从而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在教学倒数的含义时还要注意两个数互为倒数的条件:一是乘积是1,二是仅限于两个数,为练习中出现的争论扫清障碍。

2.重点练习求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方法。在例1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求一个数的倒数方法都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对于求小数和带分数的方法教材没有涉及,但是要进行补充,在后续的练习中往往容易出现类似的题目。如果没有预设到,学生就会在此知识点上出现问题,影响学习知识的效果。

不足之处:

学生对于练习题中的判断容易出错。例如: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通过这个题目要让学生知道一个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真分数的倒数却比这个数大,而假分数又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分子和分母相等的情况,另一种是分子比分母大的情况。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而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的倒数等于这个分数。

再教设计:

对于判断题的练习要予以重视,由一题发散多题,以不变应万变。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倒数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观察乘积是1的几组数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倒数,主要是为后面学习除法作准备的 , 在教学中,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学习分数除法扫清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这节课我主要围绕“导入、探究、深讨、练习、小结”这几个环节进行。

在导入中通过一个小故事中的对联,借助语文学科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由文字构成规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倒”的意思。这样学生对马上接触到的“互为倒数”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在学生知道什么叫倒数后,让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举例,通过学生的举例进一步理解“乘积是1的两个数是互为倒数”这句话。同时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在“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句话中哪几个词比较重要。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互为”、“乘积是1”、“两个数”。对倒数的定义作深入的剖析。

最后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带分数、小数的倒数一般先变形,再换位。并且让学生小结出求倒数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小规律.在探讨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研究出: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综观全课下来, 觉得整节课教得比较扎实,该传授的时候做到了适当的传授,练习也有层次感, 对于两个特例“1”和“0”,教学中没有专门由老师提出,而是在学生的深入思考中得出的,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成果。自我感觉处理得较好。

学生的积极性在家长听课当中也充分的得到了发挥,平时不做声的孩子当天也敢积极举手发言了,充分的调动了孩子回答问题的欲望。

在设计中,感觉练习的设计还是缺少了难度,缺少了灵活性的题目,对“倒数”的运用练习设计不够丰富。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利用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以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教学的重难点是倒数的意义及怎样找倒数的方法。要理解倒数的意义,我是从4个乘积是1的口算题着手,通过观察发现两个因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从而引出倒数的定义并剖析。然后乘胜追击,怎样找倒数?学生们说出了2种方法。用1除以已知数是我课下没有预设到的。看来孩子们的思维真是深刻。在教学中始终以倒数的意义为出发点来展开,为寻找一个数的倒数奠定基础;又将一个数扩展到整数、小数,1和0的出现强化了学生对倒数的意义的理解,构建起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执教这节课后,反思自己的课堂,总觉得前松后紧,纠其原因还是了解学生不够,本来挺容易的口算题拖延了时间,致使后边的列式计算没有板演。孩子们的书写格式课下我一反馈,错了一半多。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怠,是我这节课的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备课一定把学生备进去。使我的课堂更加完美。在幽默中追求高效是我永远的目标,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掌握新知是我的梦想。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快乐,在课堂上,我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我会不断在磨练中成长,在成长中找到自我。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倒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倒数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的。因为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的计算方法是归结为一个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也给了我不少启示:

启示一: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当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走进课堂时,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并努力超越,实现用活教材,落实新理念。那么如何用活教材呢?这节课上,我采用了开门见山式的教学方法,正确处理了“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1、在本课的引入中,我没有采用多种铺垫,而是直接通过让学生计算教材中的三个乘法算式,观察积的特点与算式中两个因数的特点,直接对倒数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更明白了只要调换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就会得到一个新的分数。然后让学生对具有这样特点的两个分数起名,学生不约而同的叫它们倒数。

2、变例题教学为学生举例说明。学生在深入思考中得出结论,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成果。我觉得,这样做不仅增添了课堂活力,而且还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3、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如在倒数意义揭示后,为了巩固对概念的理解,进行了一组针对性练习。

启示二:相信学生,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正确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学中,我在让学生举例时不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而且让学生把算式写下来。

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

3、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新课标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为此作为教学活动中合作者、组织者,在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上应多“扶”。

当然这节课,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由于自己的性格所至,仍然存在着对学生不放心的思想,放手不够大胆,总要讲得面面俱到,导致后边的教学时间仓促,在概括方法、比较大小时主要以教师为主,处理的比较匆忙,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一定的程度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2、对于有些问题的处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知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使自己的教学相得益彰,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尝试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成长进步。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在课的导入部分,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一些有趣的词语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口算竞赛是为学生自学课本做铺垫。

在教学例题时,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中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在教学中,我对于探求“整数有没有倒数”、“0和1有没有倒数”这几个环节,通过学生练习遇到障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便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作用,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如带分数、小数有没有倒数,怎样求带分数和小数的倒数,在这一节课没有顾及。也就是没有完全突破难点。这是考虑到我班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一节课很难接受这么多。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是陈述性知识,放在这个单元是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是为了衔接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计算法则。其目的就是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做铺垫,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认为:为什么要乘这个数的倒数这个问题要说清楚,否则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不好理解。

教学从寻找乘积是1的两个分数开始。在给出的8个分数中,学生能够找到三对乘积是1的分数。这项貌似游戏的活动凸显了“倒数”是乘积为1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正是建立倒数概念必须充分注意的内涵。教材在三对乘积是1的分数基础上,指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学生准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不仅要知道互成“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还要明白两个数是“互为倒数”的。教材里三个卡通的交流,说的都是两个分数的乘积是1。下面的文字叙述强调两个数“互为倒数”,还以3/8和8/3为例,引导学生体会“甲数是乙数的倒数,乙数也是甲数的倒数”。

求已知数的倒数分三个层次教学:先求3/5、2/3等分数的倒数,然后求5、1等整数的倒数,最后是0没有倒数。在第一个层次里,要求学生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分数,发现它们的分子、分母刚好互换位置,一方面进一步体会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另一方面找到了写出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第二个层次写出整数的倒数。可以从概念出发,寻找与这个整数相乘等于1的数。如果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就能像分数那样直接写出它的倒数。第三个层次理解0没有倒数,并要求作出相应的解释。这是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是0,不存在与0相乘能够得到1的数。

倒数的意义就是一句话: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但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有着比较丰富的内涵的,这也就是概念内涵的体现。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这样几个基本块面:首先通过例题7提出的问题——给出倒数的含义——分层突击理解倒数含义——出示形式上的经典错例(特别是小数的倒数)——处理1和0的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文所谈的不是教学流程上的问题,而是通过倒数这个概念,谈一谈对概念教学的理解,从拆句的角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拆为: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针对倒数这个概念,我认为:内涵是指向正例的,外延是指向反例的。比如:书上出示乘积是1的正例,我们需要出示商、和、差是1的反例;书上说的是两个数互为倒数,没有出示3个数的反例。这两个反例是针对倒数概念本身的。

学生在倒数的答案呈现上,习惯于用等号表示“的倒数是”这样的错误,比如2=1/2,从数学表达式上说这是非常明显的错误,学生确实犯了,而且每届都有这样的情况,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已经强调并且纠正了这样的错误,这说明教学方式对于不同学生是不一样的,学生本身的理解和态度的端正与否也是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本节课需要重视的第二个问题就是1和0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实际上牵涉到其他的概念:假分数、整数、自然数。假分数分为1和大于1的假分数;整数和自然数里都有0,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处理好,学生的理解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体现。

单独的概念教学,或者说倒数概念本身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关倒数的知识主要包括两点:一点是倒数的意义,另一点是求倒数的方法。学生建立倒数的概念以后,求一个数的倒数就容易了。因此,例7十分重视概念的形成以及对概念的准确把握。

相同的教学内容,几年的教学实践下来,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知识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需要关注概念结构出现的次序,比如:整数的概念是复习、假分数的概念是辨析。

皮亚杰理论中认知发展的三个基本过程——同化、顺应、平衡,对于倒数概念来说,学生之前毫无经验,是属于顺应,其实顺应更类似一个质变的过程,有对于知识结构的扩展和修正,会形成一个新的认知图式。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度不大,原因是这个知识点本身是不难的,从形式到本质,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就是0,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特别关注了数字0的问题,然后在书本上39页第19题的处理上特别强调了数字1的问题。

从整个概念系统来说,同化和顺应是相互依存的,如:本节课中倒数的概念是顺应,而用到的外围概念是整数、自然数、假分数,我在学习的时候注重对概念本身的解读,数包括自然数和整数,倒数的形式是分数,但不是分数的整数和小数需要先转化为最简分数之后再处理。

在概念的形式实现之后的环节就是对倒数概念的辨析,如:题目a都有倒数,这句话本身是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关注的点应该是a这个数的取值范围,是取正整数?负整数?0?非正整数?非负整数?自然数?这里都是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有没有倒数的核心概念就是:0没有倒数,但是对于具体的表现形式是我们需要花时间去思量的问题。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学生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在引入部分,我利用朋友的相互关系及中国文字形象的使学生对倒数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倒数的意义,我引导学生举了大量分数的例子,并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倒数的两个数只是把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进行了调换”、更让我高兴的是学生能注意到“倒数是相互依存的”。抓住学生的发现,我引导他们很快就总结出了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在让学生通过研究求各种数的倒数的方法的环节上,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只会求分数的倒数的知识的单一,延伸的所学的内容。在最后,面对特殊的0和1这两个数时,“学生们出现了小小的”争执“。有人认为:”0和1有倒数。“有人认为:”0和1没有倒数。“对于学生的”争执“我没有直接介入,而是引导他们互相说说自己的理由,在他们的交流中,学生们达成了一致的认识:0没有倒数,1的倒数时它本身。并且在说明理由时,学生还认为”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这个理由,拓展了我所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内容。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倒数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学生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

一、课前的思考与预设

针对本课内容,看似简单,实质内涵非常丰富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大多数基础薄弱的现状。认真思考了本节课中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力争能让学生听的清楚,练的活泼,学的轻松。所以课前思考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本课的知识点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倒数的认识”即对倒数的认知与识别。如何能够让学生很清晰的明白倒数的意义呢?以及如何找准一个数的倒数呢?

2、本课的关键点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倒数的意义教学,进行了仔细的剖析,把意义分为几个部分:“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三个部分,看起来简单,但是每个部分再仔细推敲,就发现“怎么才能得到1;几个数,是几个什么样的数;“互为”如何理解呢?,在生活中有类似的思路可以迁移的事物吗?这些方面对学生清楚理解倒数的意义非常重要。

3、本课的着力点

基于对关键点的认真思考,发现“互为”一词比另两个关键点更难理解,难说的清楚。因此,必须在这个方面需要花功夫,下力气,因为理解这一关键点是学生掌握倒数意义的标志,也是帮助学生能识别“倒数”这一概念的方法之一。

4、本课的深化点(预设)

基于对倒数的意义的思考,发现定义中的“两个数”这一关键点的外延非常丰富,两个怎样的数呢?能不能 都是整数?能不能都是分数?能不能都是小数?……有没有特殊的数呢?比如整数都有倒数吗?小数都有倒数吗?分数都有倒数吗?因为整数中有0、1这样特殊的数,还有负整数。小数中有有限小数、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有没有倒数这样的情况课堂中学生会出现这些疑问吗?出现了如何处理呢。如果不出现又如何处理呢。

二、课堂的实施与体会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课的导入部分,由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合作探究学习

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找到倒数的意义,并与学生一起剖析,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小组合作讨论:0和1的倒数问题,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练习形式多样

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比如设计的“每人出题同桌互说”,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也在课堂上用,做到真正掌握。

三、课后思考与感悟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中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

2、 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

在教学中,我对于探求“0和1有没有倒数”环节,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作用,群策群力解决问题。为深入浅出的理解“互为”,我举例“互为同桌”,“互为朋友”,让学生觉得“互为”就在身边,对于理解关键点,就能引起共鸣。

在练习中,紧紧围绕关键点设计了三条判断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明白成为倒数的条件,缺一不可。

3、存在的困惑与不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有少数学生对于倒数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是不是分子、分母颠倒这一表面形式上,忽略了两个数的乘积为1这一本质条件,于是他们错误的认为小数和带分数是没有倒数的。后来,虽然大部分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讨论,明白了小数和带分数也是有倒数的,但是在找倒数时还是出现了0.5的倒数是5.0, 1 的倒数是1 错误的情况。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感觉有些困惑,为什么教材仅在整数和真、假分数范围内教学倒数呢?后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面也涉及到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问题,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是否需要补上相关的内容呢?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倒数的认识》一课基本知识比较简单,所以本节课我大胆尝试,让两名学生担当小老师进行教学。王恒岳同学由两组口算题的竞赛导入,让学生观察比较好算的一组题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倒数”,并对倒数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姜安远同学则就着例1,让学生探究找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从分数到整数,再到特殊的数(1、0),甚至将倒数的研究延伸入小数。两位同学课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试讲、修改,然后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其他同学也积极配合,认真学倾听、思考、发言,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均得到较好的讲解和培养。在两位同学的讲解之后,我再将一些“小老师”没讲透彻的地方进行补充,并带领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这样的上课形式,孩子们普遍比较喜欢,以后如果找到合适的内容,还可以继续尝试,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其中。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教学说明:

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反思:

本节课中,在探究新知之前,我打破数学教学常规,进行学科整合,借助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由文字构成规律引发学生数学思维火花,把文字构成规律变成数字,进行铺垫。引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设疑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关于倒数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倒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倒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同时,能够自己举一些倒数的例子,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倒数的一些特点:每组中的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每组中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互相颠倒;每组中的两个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孤立。依据倒数的特点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以上发现是否正确。

在争论数字0和1的倒数问题时,我创设情景境,通过两个卡通人物(明明、红红)发生争论 ――0和1都有倒数,0和1都没有倒数,课堂上学生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学生没有从分数的角度去发现0不能作为分数的分母,所以产生了0有倒数的念头,再次的小组辩论。得出0不能作除数、0不能作分母。0没有倒数的结论。而1这个数字学生还是会发现1的倒数就是一分之一,也就是1。在教学求倒数的方法时,学生也能根据已学的知识自主解决,老师只是作为辅助,学生自行总结求倒数的法。但是整数到底有没有倒数?整数怎么样来求倒数?要怎么样把一个整数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再调换它们的位置。这样开放性题目,学生要经过小组合作才可以填出来,没有办法独立思考。所以,我觉得以后的内容就应该多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的应用。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教材中《倒数的认识》这一节课的内容不多,首先是用两个数的乘积是1这样的几个算式来引出倒数的概念,然后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来总结出: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可以了。进而对一些特殊的数求倒数,比如整数的倒数(1的倒数,0有倒数吗?)。最后进行课堂练习,在练习中巩固求一个数的倒数,并且总结出:

(1)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2)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的倒数都是自然数;

(4)非零整数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以上的教学过程上课之前我认为还是比较合理的,认为《倒数的认识》这一节课主要是为以后分数的除法做准备的,然而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效果超出了我预期的准备。一节40分钟的课,在20多分钟时学生已将上面的内容全部进行完成,而且掌握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由于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自己也是第一次教六年级,在题型的积累上很欠缺,使得在后面10多分钟的时间里只进行相同类型的练习就结束了这节课。

在课后我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反思,如果仅仅这样教这节课,那么浪费的时间太多了,虽然教材中这节课的内容就这么多,但是在考试中倒数知识方面的题却是很多形式,单凭上面老师教的东西学生来完成还是比较吃力的,有些题必须是老师引导才能完成的。所以说,如果在当初的新授课中我将这些题型进行渗透,那么,在以后的练习中、考试中学生就能很轻松的自己来完成,我也不用将它作为一个新知识点来讲而又花费时间。在课后的我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将与倒数的知识有关的题型全部整理出来,然后有进行了筛选,选择一些难易适中的题添补到这节课中来,题不能太难,因为毕竟这是一节新课,要考虑到学生的消化能力,但题必须有拓展性,对于以后的稍难的题一部分学生还是可以根据前面的知识有能力完成的,而对于差一点的学生也不至于遇到这样的题而无从下手。所以在选题上我比较慎重,题太难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会认为数学学习高不可攀,享受不到学习时收获的快乐。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我注重了贯穿“激趣导学”的基本思想。首先,用三种途径创设情境以激趣:一是口令游戏创设情境,如叙述“你们是宋老师的好朋友,宋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宋老师和你们互为好朋友。”;二是借助几幅美丽的倒影图画创设情境;三是通过几个特殊汉字,如“呆”和“杏”、“吴”和“吞”,从中国汉字的结构点引入,既沟通了学科间的联系,又形象地激发了互为倒数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观察,研究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一上课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这节课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什么是倒数呢?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学生对于“互为”两个字的理解比较难,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利用“教师”和“学生”这一关系的多次转化,在自然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知道什么是“互为老师”,什么是“互为同学”,什么是“互为倒数”,不仅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互为”的含义,分散了教学的难点。

这节课还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新授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每道算式,找出共同点,引出倒数的意义。而后又让学生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变化规律,得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提倡小组合作是否本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讨论中,老师真正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实现互动对话式教学。在求倒数方法之后,我出示了小组讨论题(以两个同学的争论为载体):引出怎样求一个整数的倒数?1的倒数是几?哪些数可能没有倒数?由此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交流,整数的倒数就用1除以整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1的倒数为什么是1?”“0为什么没有倒数?” “0没有倒数是因为任数乘0都得0而不可能等于1,且“0作除数无意义。因此,0没有倒数。”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在本课中,学生对同伴提出的问题赋予很大的探究热情,比老师直截了当地给予要强烈得多。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应更好地保护学生的这种求知欲,保护学生提问的信心,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有人情味,更有生气,更有参与性,学生才能真正地脱离教师的疆绳,不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这节课中,学生从观察中比较,从比较中发现,从发现中提问“整数有倒数吗?小数有倒数吗?”这是一个从历来顺受到“叛逆”的福音,我们就是要打破这种陈规,把学生置于学习的最高领域,我们应当持积极的态度顺应、保护并提倡学生提问的习惯。并引导学生主动去把握探究的乐趣。只有历经思维磨砺,他们才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挫折、失败、乐趣和成功。

《倒数的认识》这一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下章节分数除法教学打好基础。我在备课时考虑到学生情况,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让学生经历提问、验证、争论、交流等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获得充分的经历感知,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倒数的认识,可能仅仅是停留在是不是分子分母颠倒这一表面形式上,忽略了两个数的乘积为1这一条件。因此还应在后面分数除法的计算等内容中及时复习以巩固。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学已经对倒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掌握。在引导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归纳出倒数的意义,并能够自己举例子。学生在自学中对于特殊数“1”和“0”的倒数有些疑问,同学探究和交流,集体订正1的倒数是它本身,0则没有倒数!对于怎样求倒数的方法,通过练习检测,学生掌握的都非常好。这也说明学生已理解和清楚了倒数的意义。

对于这堂课的引导者,在教学中,身为一名数学教师,我的教学语言应该更加严谨。实施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发言的时间,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切入点去充分的给予引导和点拨。同时,保证教学的良好实施又要求我在日后的备课中必须将教材研究透,并且还要从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法与学法。这样,才能做好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良好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过程中正确的引路人。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在这节课中,我抓住了两大主要内容展开教学:1、学习理解倒数的意义。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我以玩文字游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给学生灌输“倒”的想法,把游戏的现象融入到数学当中。在理解倒数的意义时,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乘积、互为”来理解,并强调倒数不是孤立的,而是对于两个数来说的。有了文字游戏的导入,学生观察到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倒换了,对求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倒数容易掌握了,因而课堂的氛围很浓,积极踊跃回答问题的同学很多。但对自然数的倒数以及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还转不过弯了,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说出方法。对于特殊的数1和0,学生基本上能够知道他们的倒数。

上一篇:7.1演唱稿下一篇:班级班干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