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案(共12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使学生明确:圆柱.
3.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新授教学
(一)圆柱的认识
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2.教师出示实物.
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四)操作实验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五、实践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圆柱的认识”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 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时, 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学习几何知识的经验和思想方法, 形成初步空间观念, 可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圆柱的基本特征, 它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圆柱表面积、体积必备的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实物抽象出几何模型———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不同的立体图形, 学生找出圆柱体, 对圆柱体有基本的感知。
2.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 你见过哪些像圆柱一样的物体? (学生结合感知回答)
3.课件出示圆柱体揭示课题并板书:“圆柱的认识”。
4.初步感知:看实物图及自己的认知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圆柱。 (能描述圆柱基本特征即可)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找立体图形中的圆柱”让学生事先认知。接着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状的, 进一步结合实物及课件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
二、在合作中自主学习, 掌握特征、发现关系
1.做圆柱, 感知圆柱特点——建立模型。
(教师根据每组学生的情况, 为各小组准备不同的学具袋。)
师:同学们能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制作一个圆柱吗?
思考: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下面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 它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2.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小组合作动手做圆柱。
设计意图:“做一做”让学生在做中初步感知圆柱的特征, 经历了由“面”到“体”的过程, 为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这一难点提供素材。同时“用长方形的长和宽两种不同的围法制作出的圆柱也不相同”这一直观现象, 为后面探究圆柱的高、底面与侧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渗透。
3.在合作中自主学习, 掌握特征, 发现关系, 结合做好的模型, 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师:研究圆柱, 结合制作好的圆柱小组交流归纳圆柱的特征, 围绕以下三方面来观察, 探究:
(1) 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 圆柱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侧面与底面、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观察、操作)
(3) 你能指一指圆柱的高在哪里吗?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初步认识圆柱的组成。
4.汇报交流。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 结合汇报内容进行课件演示, 结合学生说的内容进行梳理并完善板书)
(1) 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猜一猜等方式, 交流圆柱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课件展示并总结)
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周围的面叫作侧面, 是一个曲面。
(2) 认识圆柱的高。
师:谁能找一找圆柱的高?
(生用手中已做好的圆柱比画哪里是高。)
师:怎样量圆柱的高呢?
(生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高的测量。)
(师课件展示。)
小结: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3) 操作实验, 探讨圆柱侧面展开图。
师:大家将制作好的圆柱沿侧面展开, 观察侧面展开图, 思考有什么特征。 (预设, 剪的方法不一样可能出现不同形状。)
生: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还有不规则图形。
师:请剪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同学说一说剪的方法。
生:沿高剪开就能得到长方形或正方形。
师:将侧面展开图不是长方形的拼成一个长方形发现什么?
生: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 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什么样的情况下侧面展开是正方形?
生: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正方形。
师:课件展示并引导归纳。
小结: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周长, 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设计意图:在学生具有认知的基础上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课件展示并总结出各部分的特征, 进一步加深对圆柱的认知。在比较圆柱的高、侧面和底面圆的关系时, 通过做、看、说等适时地启发学生联想圆柱高、底面与侧面的联系, 潜移默化中为学生学习圆柱表面积奠定基础。
三、巩固练习、汇报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五、课后反思
关键词: 实物观察 化曲为直 操作转化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圆柱的认识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实物观察初步感知;通过操作实践强化特征。
教材分析:圆柱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的又一立体图形,在教学时加强直观演示和操作,老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圆柱,通过自己观察思考,从实物中抽象圆柱的立体图形(直观图),建立初步表象;为进一步认识其特征打好基础。对高的认识,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老师要出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进行比较认识高的特征。教学侧面积时,要充分利用其展开图,应用转化的思想,化曲为直,变成旧知识,达到以旧学新的目的。这样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圆柱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最后一部分,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及圆的相关知识之后进行教学的。虽然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但长方体、正方体是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表面是平的,而圆柱则是由曲面围成的几何体,这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教学时老师应从直观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观察圆柱实物图,采用动手操作、单元组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研讨,让学生在自主感受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特征和画直观图的方法。2.在不断观察与操作、合作与交流中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空间观念。3.在师生互动中不断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功乐趣,提高学习兴趣,构建和谐课堂。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圆柱的特征和画直观图的方法,形成圆柱的空间观念是本课的重点;认识高和侧面积特征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呈现:大屏幕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各3-5个)。
1.让学生分类整理,想想它们有哪些特征和量的计算。2.抽生汇报:指出哪些我们已经认识过,说说它的特征和量的计算方法。3.观察没有学习过的物体,告诉学生对这些物体我们将陆续进行学习,今天我们认识其中一个,它叫圆柱——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圆柱。
[设计意图:生活是生态的,通过展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态情境,在分类中自然地引入课题,使课堂自然、生动。]
二、感知圆柱,认识直观图。
1.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柱,通过看、摸感知圆柱,建立圆柱的空间观念。2.想想自己对圆柱有哪些感受?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3.抽生2-3人汇报。4.同学们你能在纸上画出自己的圆柱吗?5.四人小组交流,评比小组内最像的图形。6.抽2个小组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评价。7.师补讲:选取规范的直观图指导,同时认识圆柱的组成部分与名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为画圆柱打下一定基础。让学生先尝试体验与自我评价,有利于对学困生的引领。]
三、猜想、验证发现圆柱面的特征。
1.观察圆柱。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柱,通过看、摸、拆、比、再次强化感知。想想你看到些什么?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拆开后又有哪些新发现?比一比哪些是相同的?结果写在小卡上。2.小组内交流,并将学习结果写在中卡上。3.就近学习其他小组成果,再补充。4.小组展示汇报。5.师补讲:强化圆柱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底面和侧面。
四、对比发现不同,认识高。
1.呈现两个不同的圆柱,比比看这些两个圆柱在形状、大小上有什么不同呢?2.抽生汇报、补充。3.想想圆柱的粗细由什么决定?4.同桌交流。抽生汇报、补充。5.想想高矮又由什么决定呢?引出圆柱的高。板书:高。6.学生看书自学认识高的意义与特征。同时在自己的圆柱上画高。7.学生汇报、补充。8.强化对高的认识与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思考是数学课标的目标之一。积极有效的观察、比较、猜想与验证中发现圆柱的特征,就会让学生产生积极的行为状态,为探索侧面积计算做好学习动力的准备。]
五、强化训练。
1.巩固掌握特征:打开书完成练习中的一题指出哪些是圆柱?2题找出圆柱,指出底面、侧面和高。(1)生完成在书上。(2)生汇报、评价。
2.拓展练习:3题观察展开图能围成什么图形?4、5题训练思路,掌握方法。(1)生完成在小卡上。(2)同桌交流,补充。(3)生汇报、评价。(4)师补讲。
六、小结,结束新课教学。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都知道了圆柱哪些特征?还学会了什么?
圆柱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之后学习的。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组成不同,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基于“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教学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迁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能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激发学生对圆柱特征的思考,使学生联想到学习圆柱的方法与学习长方体的方法一致;在比较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的关系时,适时启发学生联想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2.重视实践操作的作用。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创设较多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思考,促使学生全方位地参与数学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积累圆柱特征的相关知识,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圆柱模型
学生准备 圆柱形实物 剪刀 胶水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
(2)关于长方体你了解多少?
预设
生1:长方体有6个面。
生2:长方体有12条棱。
生3:长方体有8个顶点。
生4:相对的面……
2.谈话引入。
长方体由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组成,“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属于长方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
设计意图:提问激趣,在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激活已有的经验之后,向学生渗透探究新知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自觉运用知识的迁移,亲身体验研究立体图形方法的一致性。
⊙探究新知
1.观察、提问,给出圆柱的名称。
(1)观察教材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这些物体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合理即可)
(2)观察圆柱形实物。
指出:像这样,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圆柱。(板书:圆柱的认识)
(3)交流: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1,掌握圆柱的特征。
(1)观察实物,并摸一摸,明确圆柱的组成。
圆柱由三部分组成:上、下两个圆面,一个曲面。
(2)物、图对照,明确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①底面: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②侧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3)明确侧面的特征及两个底面之间的关系。
①摸一摸,说一说:摸一摸圆柱的侧面,说一说它的形状。
②观察、比较、思考:圆柱的侧面有什么特征?两底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鼓励创新思维,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结论:侧面是一个曲面,上、下两个底面大小一样。
(4)认识并理解圆柱的高的含义及特点。
出示两个底面大小相同、高矮不同的圆柱。
观察、思考:两个圆柱有什么区别?
交流、明确:
①圆柱的高: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②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且长度相等。
(5)指出摆放方式不同的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虎门小学 杨德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蛋糕盒、圆柱、直尺、绳子、剪刀、长方形的小旗、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生日蛋糕盒,请看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柱
师:对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认识圆柱。(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了解圆柱 1.直观感受。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许多建筑、生活用品设计成圆柱形,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客家围屋、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岗亭、蜡烛、灯笼)屏幕上的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他们都具有圆柱的特征。(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
2.回归生活,发现圆柱。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想想,发挥你的想象力 生:茶叶桶、柱子、彩笔盒„„
师:这样说下去还有很多很多,看来生活中的圆柱是数不胜数啊!
3、深入探究,认识(1)自主学习与探究
小组合作,自学教材11页的内容,并完成以下问题:
• 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 用手摸一摸,动手滚一滚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了什么? • 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是哪几个面?
•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什么?在哪里(用手比划)?有几条?量一量圆柱的高(至少量3条),你有什么发现?(2)分享自学成果
(3)加深理解,同桌之间互相指一指圆柱的地面、侧面和高(4)深入追问,提高认识
如何验证圆柱的两个底面大小是相等的?(5)生活中的高(6)及时巩固
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读出下面各圆柱的有关数据!
(7)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师: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会转出什么形状?请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动手操作一下,并把你所发现的现象记录下来。并思考长方形的长与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
4.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深化特征的研究。现在我们对圆柱有一定的认识。
师:我们班有位同学快过生日了,她的好朋友想制作一个圆柱形的笔筒给她,可是她发现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想要制作精美的图案非常的困难?你能帮她吗? 生:我认为圆柱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可以画在长方形的纸上 师: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的呢?
先猜测: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的图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验证。探究圆柱侧面的特征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沿高剪开后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也可能得到一个正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随意剪得到一个不规则的图形。
教师总结:其实侧面不管展开后是什么形状,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
(3)请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2)下面的哪个图形是圆柱展开图?(3)巩固提高 发挥想象
一张长方形纸长的一边为20cm,短的一边为15cm,把这张纸卷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高会是多少?底面周长会是多少?这个圆柱的侧面积会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难点:认识圆柱、圆锥的高。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茶筒或一个圆锥形实物。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出示)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
师: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1.感知圆柱和圆锥。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
师:圆柱、圆锥有什么特征呢? 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
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生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并且一样大小。生2:圆柱有一个曲面。
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师: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圆柱的高有多少条?这些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师:谁能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生: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相等;有无数条高,高的长度都相等。3.探究圆锥的特征。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圆柱特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圆锥有哪些特征?
同学们自主研究。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生1:我发现圆锥的底面是圆形的。生2:圆锥有一个曲面。
师总结: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三、自主练习
1.下面物体的形状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答案:略。
2.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3.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形纸筒。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与同学交流一下。
答案:
长方形纸的长卷成圆形:底面周长是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高是15厘米。长方形纸的宽卷成圆形:底面周长是长方形的宽是15厘米,高是20厘米。4.连一连。
答案:略。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和圆锥,希望大家用雪亮的眼睛多观察,你就会发现数学就在身边。
五、课后作业
1.将如下图所示的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和三角形小旗快速旋转。想象一下,小旗旋转一周能形成什么图形?请你连一连。
2.小芳给爷爷买了一盒生日蛋糕(如图)。捆扎这个蛋糕盒所用的彩带至少有多长?(打结处大约用20厘米)
参考答案: 1.略。
2.40×4+20×4+20=260(厘米)板书设计
圆柱: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相等,有无数条高,高的长度相等。圆锥: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教学过程:
一、比较图形, 认识圆柱, 渗透学习方法
1.初步感知圆柱 (出示模型) 。
师:你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吗?观察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小结:长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圆柱是由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使学生明确“圆柱是由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图形”。不仅有了判断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是圆柱的标准, 也有了推导圆柱的其他特征的依据。在比较中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判断的标准,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将无从谈起。
2.建立表象, 引出研究问题。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课件出示:立柱、蜡烛、水杯、比萨斜塔等)
师:生活中, 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根据学生的表述, 将实物抽象为圆柱的立体图形。)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圆柱的认识。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设计意图:观察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 丰富学生头脑中圆柱形象的储备, 同时感受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再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六年级学生刚刚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经历建立表象的过程尤为重要。
二、导引结合, 探索圆柱的组成及特征
1.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1) 看一看, 摸一摸。
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形物体, 看一看、摸一摸, 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看看、摸摸, 同桌交流, 再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 揭示:圆柱体由三个面组成, 其中有两个面是平面, 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叫作圆柱的上、下底面;还有一个面是曲面 (引导学生感悟曲面) , 叫作圆柱的侧面。 (让学生在实物图上标明)
(2) 转一转。
师:用你们手里准备的各种不同高度但旋转半径相同的带小棍长方形, 绕着中心轴快速旋转, 看看转出来的图形是什么形状?有什么不同? (学生操作、观察、汇报。师再用课件演示旋转过程, 引导学生感悟圆柱是有高度的, 圆柱的高矮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揭示高的含义。)
2.探究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特征。
(1) 做一做。
先让学生想办法验证上、下两个圆形的大小是一样的, 师再用课件演示上下底面重叠的过程, 说明今天我们研究的都是像这样上下一样粗细的、直直的圆柱。
(2) 画一画。
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的长度怎样?为什么? (让学生先猜一猜, 再在圆柱模型和立体图形上画一画, 教师再用课件演示, 得出高有无数条且都相等。)
(3) 剪一剪。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圆柱的侧面, 大家猜想一下, 这个侧面是否也能够转化成我们比较熟悉的平面图形呢?如果能, 那么有可能是什么图呢? (学生提出猜测)
师:圆柱的侧面究竟是哪一种平面图形, 请同学们拿出小剪刀把圆柱的侧面剪开, 仔细观察剪开后展开是什么图形?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老师用课件演示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转化成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设计意图:为了得出“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大小一样的两个圆”和“圆柱侧面展开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结论。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 使学生的操作经验内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丰富了对圆柱特征的理解, 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究, 有利于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 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形成表象, 理解圆柱的特征。
师: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卡纸, 先量一量卡纸的长和宽或边长 (用厘米作单位) , 标在相应的位置。再用卡纸围一围。教师设问:能否围成圆柱?如果能围成, 底面周长是哪一条?高又是哪一条? (同桌之间说一说长方形或正方形卡纸与围成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揭示: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 它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宽等于圆柱的高。若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那么圆柱的底面周长等于圆柱的高。
设计意图:圆柱体的制作, 引导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逐步建立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深化, 应用新知
1.我会填。
(1) 圆柱体的上、下两个面叫作 ( ) , 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 ( ) 。
(2) 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 ( ) , 圆柱的高有 ( ) 条, 且都 ( ) 。
(3) 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 ( ) , 它的长等于圆柱的 ( ) , 宽等于圆柱的 ( ) 。若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那么圆柱的 ( ) 等于圆柱的 ( ) 。
2.判断:下面的图形能不能围成一个圆柱?
设计意图:知识的理解, 可以通过应用加以深化。根据图形让学生判断“下面的图形能不能围成一个圆柱”, 是巩固圆柱侧面的特征的针对性练习, 判断的过程就是对特征的应用。
四、回顾与反思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圆柱的认识(教材第17~20页)。[来源:学科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侧面及圆柱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明确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理解长方形(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复习近平面图形(出示课件)[来源:学。科。网]
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这些图形都是什么图形?
生:平面图形。
2、复习立体图形(出示课件)
长方体、正方体
3、师:你们看这些塔,煤球是什么形状的?生:圆柱形的。
师:在一年级我们就看见过它,却没有深刻认识它,想不想进一步认识它?
师:好,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圆柱,一起走近它,看看它究竟有什么奥秘。
(教师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1.初步感知圆柱。
(1)师拿一个圆柱形的物体,问:同学们,观察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师指名回答)
(2)教师展示课件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
(3)教师: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叫做什么?生回答。
(4)教师: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是哪几个面?这些物体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大家也可以拿出自己手中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交流。
(5)教师: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什么?在哪里?有几条?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6)师小结:圆柱有3个面,2个底面和1个侧面。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有无数条高,每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7)指出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圆柱体?
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1)
教师:同学们,大家和我一起快速转动纸片,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组织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来源:学科网]
(2)
现在请同学们猜一猜左面的小红旗快速旋转,又会是什么形状?
(3)
拓展:认识不同的圆柱图形的高的不同叫法
出示水井、硬币、水管图形讲解。[来源:学科网ZXXK]
师:水井是圆柱形的,它的高也可以叫做“深”,硬币的高也可以叫做“厚”,三水管的高也可以叫做“长”。
三、【课堂作业】[来源:学科网]
1.完成教材第18、19页的“做一做”。
组织学生先独立做一做,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组织学生畅谈学习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圆柱有3个面,2个底面和1个侧面。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形,侧面是曲面。有无数条高,每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教学反思:
1.教学圆柱的认识,应加强直观演示和操作。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导学准备:圆柱学具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
导学案:
(一)小组交流,全班内汇报预习情况。
(二)共同探究。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xkb1.com
3.圆柱的高
讨论交流:什么是圆柱的高?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新课标第一网
圆柱的侧面剪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
(2)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学生交流后得出:正方形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检测: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www.xkb1.com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课外拓展:
按照附页1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圆柱,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例1:圆柱:侧面底面高
例2: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几何体的实物图,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提问:上面哪些是圆柱体?
哪些是圆锥体?哪些不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和圆锥体?
2.揭示课题,板书:圆柱和圆锥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直直的直圆柱和直圆锥。
二、动手实践
探索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
(3)用双手摸侧面,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交流、总结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底面
2个平面
完全相同
圆
圆柱
侧面
1个
曲面
4.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2)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教师提问: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
(二)圆锥形状的认识。
1.引导观察
(1)请学生从课前准备的物体中挑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让一生上来边指边说,回答后师板书:
顶点:1个
侧面(曲面)
面:2个
底面(圆)
(3)师指导透视图,示范画。
画透视图的时候应该先画一个椭圆,然后在椭圆的正上方画上顶点,最后把顶点与底面连起来。
2、圆锥高的认识
(1)高在哪里?师指母线,问: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
(3)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作高,板书:1条)
(4)
在下发的练习纸上的立体图上画高,标上字母h。
三、巩固练习,评价反馈
1.做“练一练”,说出下列物体的形状哪些是圆柱体,哪些是圆锥体?引导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2.找一个圆柱形和圆锥形的物体,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3、完成练习二第三题
四、反思总结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特别注重学生自己操作、讨论、探索的过程。学生得到的结论很多,如圆柱体侧面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我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发现展开图与圆柱体侧面有怎样的关系。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索研究、自我发现等过程,掌握了圆柱的基本特征,加深了学生对圆柱认识,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以“活动”为基础,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圆柱特征的过程。教学中,无论开始的观察交流活动,还是后来的操作、比较、验证活动,都是在一个让学生“经历”、让学生“体验”、让学生“探索”的思想指导下完成的。从而使学生对圆柱的特征从不完整、表面的认识向整体上的把握、较深层次的理解和深化。
纵观整节课,以活动为中心,不只是为了有效地组织学习,更重要的是想通过这一形式还原数学的本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到成功。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圆柱体。
2、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交流、合作,掌握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体的特征,掌握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的推理过程及计算方法。教学流程:
一、谈话交流
提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谁能说出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生答)学过的立体图形呢?这节课我们共同进一步研究一种新立体图形(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小组合作
动手操作
1、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的?
学生汇报
2、观察多媒体和手中的实物,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说一说 圆柱体的特征。
指说圆柱体各部分的名称
3、我们对圆柱体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那么你能不能很快地判断出一个物体是不是圆柱体呢?
多媒体出示
4、小组动手操作,制作圆柱体
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体的特征,现在请大家根据你掌握的这些知识,小组合作做一个圆柱体。
强调:小组合作时要注意,先讨论出你们小组的制作方案,再开始制作。
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在你制作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我们小组首先想的是先画出一个圆,然后根据圆的大小确定一下侧面积的底面周长,侧面积有可能是正方形,有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不管是什么形状,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在你制作的过程觉得圆柱体的高矮、粗细和什么有关系?
三、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
1、已知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3厘米,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2、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10厘米,高6厘米,侧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圆柱的高是()厘米。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圆柱的认识教案】推荐阅读:
圆柱的认识第二教案09-27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圆柱体12-15
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06-15
《圆柱的侧面积》教案07-23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表面积》07-23
圆柱的体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教案设计)09-14
圆柱的体积习题09-07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06-04
圆柱的教学设计11-28
《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