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1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此次于老师来听课,我按照教学进度选择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知识链接教材中《倒数的认识》一课,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为后面单元学习分数除法知识做准备。本节课的内容不多,首先是用两个数的乘积是1这样的几个算式来引出倒数的概念,然后是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本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

第一大环节:利用课前三分钟的口算练习这一素材,可以按照乘积是否是1进行分组整理,再将乘积是1的一类进行二次分类,分成分数乘法与小数乘法,先从比较直观的分数乘法入手研究因数的特征,继而过渡到小数乘法算式中因数的特征,由发现到猜想再到举例验证,继而得出倒数的概念。

第二大环节,由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入手?引导学生交流方法,并在练习中巩固求倒数的方法。

上完这节课,我的第一感觉是领着孩子绕着知识点走了一遍,用能力的孩子可能真的理解了倒数的意义,而大部分的孩子可能只是学会了求倒数的方法,至于是否真正理解了倒数的意义,还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结合着于老师的点评,再回头看我这节课的设计流程,还真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概念上存在偏差

本节课在研究分数乘法这组算式的特征之后,我引导学生用“颠倒数”这样的一个词来反复描述两个分数的特征,而忽视了乘积是1的这一个大的背景。而如果从“为什么它们的乘积是1”这一个大问题入手,学生会顺藤摸瓜,思考它们因数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

正是因为本节课,我一直在强调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相互颠倒这一点,造成学生没有真正从意义上理解倒数的意义,才会出现在+()=1这个加法算式中,有的学生填这一错误。

二、小步引领,走马观花

为了巩固求一个数的倒数,在练习这一环节我分四类设计并总结出:

(1)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2)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的倒数都是自然数;

(4)非零整数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反过头来再看,真如于老师所说的那样,学生根本没有深刻的记忆,只是走马观花,但是如果按照于老师的建议,利用数轴的形式,在数轴上表示,我想即方便学生直观认识,也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非常感谢于老师能在百忙之中来听评课,感谢于老师的指点,借着这次听课的东风,在教学路上且思且行!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一、让学生在活动化的教学过程中激活思维。

由于概念教学比较枯燥,学生往往缺乏兴趣,所以在揭示倒数的概念这一环节,我以游戏竞赛的形式进行,让学生用30秒的时间进行( )×( )=1的比赛,诱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校对评价后,又引导学生观察所有算式的共同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开门见山说明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接着通过让学生说说对“和互为倒数”的理解以及举例、判断等多种形式,加深对倒数的认识。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确保了人人获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被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被充分激活。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充分地探索时间和空间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求倒数的方法时,我设计了两个导学单,

导学单一:

1.试着写出、的倒数。

2.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思考:怎样就能很快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导学单二;

试着写出6、1、0.6、0的倒数。

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重点交流:

(1)每个数的倒数是怎么求的?

(2) 如何检验你求的倒数是否正确?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学生在交流与争论中达成了共识,掌握了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整个过程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方法、学有疑问、学有主见、学有时间、学有伙伴。学生乐于探索、乐于表现、乐于共享。

三、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体验成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理,这种需求更为强烈。在研究关于0的倒数问题时,我把0混在其他数中让学生去碰“钉子”,当时学生中存在两种答案:一种认为0的倒数是0,另一种认为0没有倒数。对于这两种答案我没有马上作出评价,而是让学生辩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从不同角度阐述了0为什么没有倒数。这样不仅增添了课堂的活力,而且还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在学校举行的教师“课堂大练兵”教学活动中,我上的是《倒数的认识》,现就这节课的整个教学环节做如下反思: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核心内容是“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倒数的意义”属于概念的教学,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关注基础知识本身,让学生在深入剖析“倒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体会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本节课的教学难度不大,但是因为学生基础太差,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所有的学生能听得懂,学得进去,尽量引导学生能在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本节课的优点:

1、复习题合理,紧扣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学生能深入了解倒数的意义。明白“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理解相互依存的概念。

3、归纳全面,教学紧凑,由简入繁介绍了整数、小数、带分数、分数的倒数;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

4、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提高。

本节课的不足:

1、在教学倒数的定义时,对于倒数的相互关系教学不够深入,应该让学生多说。

2、学生活动环节不够,参与太少。

3、在问题导入时提问不够精准,应明确分类条件。

4、小组合作效果不佳,反响不好。

5、知识点归纳留给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点拨即可,不要讲太多。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倒数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学生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位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得朱永新说过: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给孩子自由,给他时间,给他空间。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还给你一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为你创造无数辉煌。

为了充分给孩子时间和空间,本节课我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教师只是通过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探索新知中犯错误,并在修正错误中体会成功。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特别是在探究倒数的意义与求倒数的方法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观察,去归纳,去总结。

“倒数”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我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倒数”的认识,有时还受同学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探究知,理解并掌握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让学生大胆地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去总结。

相信学生,他就会还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精彩!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利用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以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教学的重难点是倒数的意义及怎样找倒数的方法。要理解倒数的意义,我是从4个乘积是1的口算题着手,通过观察发现两个因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从而引出倒数的定义并剖析。然后乘胜追击,怎样找倒数?学生们说出了2种方法。用1除以已知数是我课下没有预设到的。看来孩子们的思维真是深刻。在教学中始终以倒数的意义为出发点来展开,为寻找一个数的倒数奠定基础;又将一个数扩展到整数、小数,1和0的出现强化了学生对倒数的意义的理解,构建起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执教这节课后,反思自己的课堂,总觉得前松后紧,纠其原因还是了解学生不够,本来挺容易的口算题拖延了时间,致使后边的列式计算没有板演。孩子们的书写格式课下我一反馈,错了一半多。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怠,是我这节课的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备课一定把学生备进去。使我的课堂更加完美。在幽默中追求高效是我永远的目标,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掌握新知是我的梦想。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快乐,在课堂上,我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我会不断在磨练中成长,在成长中找到自我。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学校交流课我准备讲《倒数的认识》,起因是几年前讲过一节,这次想挖掘不同的感觉。定下课题之后就开始思考,如何讲出这节课的与众不同,求变出新。几年前的课堂引入是用语文中“呆”变“杏”,“吴”变“吞”,让孩子体会到上下结构的变化,进而引入倒数的知识。可是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所对应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知识基础的差异所发生的教学实践也需要调整。本班孩子在暑假里有不少已经预习过了,对倒数有了一定的了解,更有家长认为暑假学过的就应该全会的,因此我想借此契机让孩子感觉到认识≠了解,知道≠学会。

于是我的课堂思路就已经有了雏形,以预习为主,直接引入,让孩子们自己寻找知识点。课堂将以学生的主动来挖掘知识的迷惑地带。

9道听算是平时的常规训练,这次除了1/21+14/21,其余全部得数为1,由此学生想到倒数,引入课题:倒数的认识。

接着,提问学生:“你预习到了倒数的什么知识?”预设的学生会回答:倒数的概念、找倒数的方法、以及关于1和0等问题,结果实际上课时令我大跌眼镜,学生并没有关注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句话,只注重了倒数就是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因此我转换引导方式,从听算题目入手,一题一题从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入手,孩子们逐渐发现原来成为倒数的两个数是相乘关系,在5÷5=1这道题时,研究到了5×1/5=1,因此5和1/5互为倒数,研究完所有题目后,才发现原来倒数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这才转换了学生思想,认识到倒数的实质,不再固执的认为仅仅调换位置那么简单。

而后进行的找一个数的倒数知识点,采用的是开放式教学,从“一个数”入手,这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整数。学生纷纷举例,得出方法,特别是有些孩子能举出特例:带分数,0、1。发现除0以外的数都能写成分数,然后用调换分子分母位置的方法找到这个数的倒数。很喜欢这期间孩子活跃的思维,但是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忘记了每一题应该用“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句话再来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这节课到最后所准备的课件有一些练习还未处理,当发现时间不足时,该讲的知识点已讲解完毕,我就因时利导,直接进行总结,重新回归倒数的概念,强化检验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的金标准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课后反思:很喜欢今天自己的课堂设计,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并没有受课件的限制,充分调动学生自由发挥的扩散性思维,最大程度的开放教学。学生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知道预习应该从哪里出发,懂得了:认识≠了解,知道≠学会。很得意自己处理“求一个数的倒数”这一环节的处理方法,不是老师出题学生做,而是学生自己想“一个数”都可以是哪些数,教会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为以后逐步自学做准备。美中不足的是:①讲找倒数的方法,没有用倒数的概念来强化,使课堂重心有所偏离。②课堂时间不充足,后面准备的小高潮没有展示出来。小组反思时我提出这个问题,梁芳老师说:因为课堂学生太多,这种开放式教学受到影响。期待小课堂的出现,能真正的将所想的素质教育,开放教学真正实施起来。也提醒亲爱的同行们,课件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不能让课件控制课堂教学!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学生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

《倒数的认识》这一课的核心内容是“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倒数的意义”属于概念的教学,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关注基础知识本身,让学生在深入剖析“倒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体会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教学,结合新课标,也给了我不少启示。

启示一: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1、在课的导入部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由倒影和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比如设计的“比较大小”,在比较大小之后,让学生找找其中的规律,为接下来的分数除法做铺垫。“猜一猜“,不仅用到了倒数的知识,也联系到前面学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启示二:相信学生,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

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在教学中,我对于探求“整数有没有倒数”、“0和1有没有倒数”、“小数有没有倒数”这几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合作交流的作用,去共同解决问题。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学生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在引入部分,我利用朋友的相互关系及中国文字形象的使学生对倒数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倒数的意义,我引导学生举了大量分数的例子,并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倒数的两个数只是把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进行了调换”、更让我高兴的是学生能注意到“倒数是相互依存的”。抓住学生的发现,我引导他们很快就总结出了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在让学生通过研究求各种数的倒数的方法的环节上,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只会求分数的倒数的知识的单一,延伸的所学的内容。在最后,面对特殊的0和1这两个数时,“学生们出现了小小的”争执“。有人认为:”0和1有倒数。“有人认为:”0和1没有倒数。“对于学生的”争执“我没有直接介入,而是引导他们互相说说自己的理由,在他们的交流中,学生们达成了一致的认识:0没有倒数,1的倒数时它本身。并且在说明理由时,学生还认为”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这个理由,拓展了我所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内容。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本节课的知识是在学习了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及运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倒数这部分内容属于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运算和相关的知识运用打下基础。

成功之处:

1.重点理解倒数的含义。在教学中通过出示几组乘积是1的四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两个因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了位置,由此得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并指出3/8的倒数是8/3,而8/3的倒数是3/8,从而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在教学倒数的含义时还要注意两个数互为倒数的条件:一是乘积是1,二是仅限于两个数,为练习中出现的争论扫清障碍。

 2.重点练习求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方法。在例1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求一个数的倒数方法都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对于求小数和带分数的方法教材没有涉及,但是要进行补充,在后续的练习中往往容易出现类似的题目。如果没有预设到,学生就会在此知识点上出现问题,影响学习知识的效果。

不足之处:

学生对于练习题中的判断容易出错。例如: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通过这个题目要让学生知道一个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真分数的倒数却比这个数大,而假分数又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分子和分母相等的情况,另一种是分子比分母大的情况。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而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的倒数等于这个分数。

再教设计:

对于判断题的练习要予以重视,由一题发散多题,以不变应万变。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在年级研究课里,我选择了《倒数的认识》一课来执教,教学倒数的认识后,我的感触很多。教材里这部分内容,是直接让学生计算结果是1的算式,再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理解互为的意思,最后总结出倒数的意义。我感到有一种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通过参考他人的教学,我重新设计了教案。我觉得这样设计才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倒数的意义,是学生自己通过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后有了真正的收获。特别是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现了算式的特点,并让学生举例后发现,有这样特点的算式是写不完的。然后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通过例子说倒数的意义,并强调说倒数的关键字词。这对学生掌握概念是非常必要的。当学生很高兴的自认为是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时,我有给学生设计了障碍:怎样求带分数、小数和整数的倒数。虽然教材新授内容没有这些知识,但在以后的练习中出现了。我把它提到前面来,大家一起研究。我觉得很有必要。这样,使学生避免把带分数的倒数也用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方法来求。这样就不会给学生的认知造成误导。学生在知道了分数、带分数、整数、小数的求倒数的方法以后,我又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使学生想到0的倒数问题。以前我是直接问学生0有倒数吗?好像暗示学生0没有倒数。改换成今天这样问,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得出两种答案,0有倒数,另一种是0没有倒数。有了分歧意见,又一次把学生带入了问题王国。学生分别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大家一致认为0没有倒数。因0不能做除数,也就是0不能作分母。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比以往教学有了本质的转变,就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节课最大的缺点是时间分配得不够合理,有些环节用时太多,使后面的教学流于形式,匆忙结束,以后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尽量把一节课上得更好。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在课的导入部分,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一些有趣的词语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口算竞赛是为学生自学课本做铺垫。

在教学例题时,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中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在教学中,我对于探求“整数有没有倒数”、“0和1有没有倒数”这几个环节,通过学生练习遇到障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便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作用,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如带分数、小数有没有倒数,怎样求带分数和小数的倒数,在这一节课没有顾及。也就是没有完全突破难点。这是考虑到我班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一节课很难接受这么多。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倒数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观察乘积是1的几组数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倒数,主要是为后面学习除法作准备的 , 在教学中,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学习分数除法扫清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这节课我主要围绕“导入、探究、深讨、练习、小结”这几个环节进行。

在导入中通过一个小故事中的对联,借助语文学科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由文字构成规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倒”的意思。这样学生对马上接触到的“互为倒数”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在学生知道什么叫倒数后,让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举例,通过学生的举例进一步理解“乘积是1的两个数是互为倒数”这句话。同时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在“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句话中哪几个词比较重要。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互为”、“乘积是1”、“两个数”。对倒数的定义作深入的剖析。

最后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带分数、小数的倒数一般先变形,再换位。并且让学生小结出求倒数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小规律.在探讨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研究出: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综观全课下来, 觉得整节课教得比较扎实,该传授的时候做到了适当的传授,练习也有层次感, 对于两个特例“1”和“0”,教学中没有专门由老师提出,而是在学生的深入思考中得出的,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成果。自我感觉处理得较好。

学生的积极性在家长听课当中也充分的得到了发挥,平时不做声的孩子当天也敢积极举手发言了,充分的调动了孩子回答问题的欲望。

在设计中,感觉练习的设计还是缺少了难度,缺少了灵活性的题目,对“倒数”的运用练习设计不够丰富。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是陈述性知识,放在这个单元是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是为了衔接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计算法则。其目的就是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做铺垫,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认为:为什么要乘这个数的倒数这个问题要说清楚,否则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不好理解。

教学从寻找乘积是1的两个分数开始。在给出的8个分数中,学生能够找到三对乘积是1的分数。这项貌似游戏的活动凸显了“倒数”是乘积为1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正是建立倒数概念必须充分注意的内涵。教材在三对乘积是1的分数基础上,指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学生准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不仅要知道互成“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还要明白两个数是“互为倒数”的。教材里三个卡通的交流,说的都是两个分数的乘积是1。下面的文字叙述强调两个数“互为倒数”,还以3/8和8/3为例,引导学生体会“甲数是乙数的倒数,乙数也是甲数的倒数”。

求已知数的倒数分三个层次教学:先求3/5、2/3等分数的倒数,然后求5、1等整数的倒数,最后是0没有倒数。在第一个层次里,要求学生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分数,发现它们的分子、分母刚好互换位置,一方面进一步体会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另一方面找到了写出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第二个层次写出整数的倒数。可以从概念出发,寻找与这个整数相乘等于1的数。如果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就能像分数那样直接写出它的倒数。第三个层次理解0没有倒数,并要求作出相应的解释。这是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是0,不存在与0相乘能够得到1的数。

倒数的意义就是一句话: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但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有着比较丰富的内涵的,这也就是概念内涵的体现。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这样几个基本块面:首先通过例题7提出的问题——给出倒数的含义——分层突击理解倒数含义——出示形式上的经典错例(特别是小数的倒数)——处理1和0的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文所谈的不是教学流程上的问题,而是通过倒数这个概念,谈一谈对概念教学的理解,从拆句的角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拆为: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针对倒数这个概念,我认为:内涵是指向正例的,外延是指向反例的。比如:书上出示乘积是1的正例,我们需要出示商、和、差是1的反例;书上说的是两个数互为倒数,没有出示3个数的反例。这两个反例是针对倒数概念本身的。

学生在倒数的答案呈现上,习惯于用等号表示“的倒数是”这样的错误,比如2=1/2,从数学表达式上说这是非常明显的错误,学生确实犯了,而且每届都有这样的情况,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已经强调并且纠正了这样的错误,这说明教学方式对于不同学生是不一样的,学生本身的理解和态度的端正与否也是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本节课需要重视的第二个问题就是1和0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实际上牵涉到其他的概念:假分数、整数、自然数。假分数分为1和大于1的假分数;整数和自然数里都有0,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处理好,学生的理解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体现。

单独的概念教学,或者说倒数概念本身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关倒数的知识主要包括两点:一点是倒数的意义,另一点是求倒数的方法。学生建立倒数的概念以后,求一个数的倒数就容易了。因此,例7十分重视概念的形成以及对概念的准确把握。

相同的教学内容,几年的教学实践下来,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知识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需要关注概念结构出现的次序,比如:整数的概念是复习、假分数的概念是辨析。

皮亚杰理论中认知发展的三个基本过程——同化、顺应、平衡,对于倒数概念来说,学生之前毫无经验,是属于顺应,其实顺应更类似一个质变的过程,有对于知识结构的扩展和修正,会形成一个新的认知图式。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度不大,原因是这个知识点本身是不难的,从形式到本质,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就是0,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特别关注了数字0的问题,然后在书本上39页第19题的处理上特别强调了数字1的问题。

从整个概念系统来说,同化和顺应是相互依存的,如:本节课中倒数的概念是顺应,而用到的外围概念是整数、自然数、假分数,我在学习的时候注重对概念本身的解读,数包括自然数和整数,倒数的形式是分数,但不是分数的整数和小数需要先转化为最简分数之后再处理。

在概念的形式实现之后的环节就是对倒数概念的辨析,如:题目a都有倒数,这句话本身是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关注的点应该是a这个数的取值范围,是取正整数?负整数?0?非正整数?非负整数?自然数?这里都是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有没有倒数的核心概念就是:0没有倒数,但是对于具体的表现形式是我们需要花时间去思量的问题。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教材中《倒数的认识》这一节课的内容不多,首先是用两个数的乘积是1这样的几个算式来引出倒数的概念,然后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来总结出: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可以了。进而对一些特殊的数求倒数,比如整数的倒数(1的倒数,0有倒数吗?)。最后进行课堂练习,在练习中巩固求一个数的倒数,并且总结出:

(1)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2)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的倒数都是自然数;

(4)非零整数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以上的教学过程上课之前我认为还是比较合理的,认为《倒数的认识》这一节课主要是为以后分数的除法做准备的,然而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效果超出了我预期的准备。一节40分钟的课,在20多分钟时学生已将上面的内容全部进行完成,而且掌握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由于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自己也是第一次教六年级,在题型的积累上很欠缺,使得在后面10多分钟的时间里只进行相同类型的练习就结束了这节课。

在课后我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反思,如果仅仅这样教这节课,那么浪费的时间太多了,虽然教材中这节课的内容就这么多,但是在考试中倒数知识方面的题却是很多形式,单凭上面老师教的东西学生来完成还是比较吃力的,有些题必须是老师引导才能完成的。所以说,如果在当初的新授课中我将这些题型进行渗透,那么,在以后的练习中、考试中学生就能很轻松的自己来完成,我也不用将它作为一个新知识点来讲而又花费时间。在课后的我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将与倒数的知识有关的题型全部整理出来,然后有进行了筛选,选择一些难易适中的题添补到这节课中来,题不能太难,因为毕竟这是一节新课,要考虑到学生的消化能力,但题必须有拓展性,对于以后的稍难的题一部分学生还是可以根据前面的知识有能力完成的,而对于差一点的学生也不至于遇到这样的题而无从下手。所以在选题上我比较慎重,题太难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会认为数学学习高不可攀,享受不到学习时收获的快乐。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今年教学倒数的认识后,我的感触很多。以往教学这部分内容,我是直接让学生写出结果是1的算式,再从学生说的算式中把乘积是1的算式板演在黑板上,再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理解互为的意思,最后总结出倒数的意义。现在想起来有一种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

通过看杂志和其他教学刊物,我重新设计了教案。我觉得这样设计才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倒数的意义,是学生自己通过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后有了真正的收获。特别是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现了算式的特点,并让学生举例后发现,有这样特点的算式是写不完的。然后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通过例子说倒数的意义,并强调说倒数的关键字词。这对学生掌握概念是非常必要的。当学生很高兴的自认为是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时,我有给学生设计了障碍:怎样求带分数、小数和整数的倒数。虽然教材新授内容没有这些知识,但在以后的练习中出现了。我把它提到前面来,大家一起研究。我觉得很有必要。这样,使学生避免把带分数的倒数也用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方法来求。这样就不会给学生的认知造成误导。学生在知道了分数、带分数、整数、小数的求倒数的方法以后,我又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使学生想到0的倒数问题。以前我是直接问学生“0“有倒数吗?好像暗示学生”0“没有倒数。改换成今天这样问,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得出两种答案,”0“有倒数,另一种是”0“没有倒数。有了分歧意见,又一次把学生带入了问题王国。学生分别发表自己的见解。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2

在新课程理念下, 现在的数学课堂就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 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主, 先学后导, 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而且让“导”更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疑难处点拨启迪, 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导”应是为学而设, 从学生的学习中来, 再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因为最好的学习效果莫过于学生的“自得”。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先学后导”、坚持“为学设导”、把握“顺学而导”。因此, 我们要设计弹性学案, 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还要敏锐捕捉和把握各种信息,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和体会“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互动生成过程中, 使学生投入知识的建构与再创造中去, 创造出一种和谐、充满智慧和灵气、能焕发生命力的课堂。下面结合《倒数的认识》的教学实践, 谈谈笔者的感受。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师:我们中国的文字很美很有趣, 比如“吴”的上下部分倒过来写成“吞”;“杏”的上下部分倒过来写成“呆”, 我们数学上的数字也存在这样的美。比如:

我预设的答案是:上下部分倒过来写成上下部分倒过来写成……然后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倒数。

生1:“6”倒回来是“9”。 (师:真有趣!)

生2:“8”倒回来还是“8”。 (师:观察得真仔细呀!)

生3:计算机上的“5”倒回来是“2”。 (师:你对生活中的数学观察得真不错!)

生4:我还发现“1”倒回来还是“1”, “0”倒回来还是“0”, 所以1的倒数是1, 0的倒数是0。 (师:非常感谢这个漂亮的可以!)

师: (抓住这个好时机) 照你们这样说, 那么6的倒数是9, 8的倒数是8, 5的倒数是2, 1的倒数是1, 0的倒数是0。对吗?

全班学生大声地齐答:对!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倒的认识》 (我故意把“数”这样写。学生看到这个“”更加兴奋, 还在沾沾自喜着。)

二顺学而导, 解决问题

师:请全班同学打开课本第24页“倒数的认识”, 你可以借助任何的学习资料来自学, 5分钟后来汇报你们在小组内学会了什么?

(在自学刚开始1分钟的时候, 就有很多同学说:“老师, 我们好像刚才都说错了”。我说:“没有好像, 要是你觉得错的话, 就赶紧找答案, 用你的道理来说服同学们!”……)

三交流汇报, 互动生成

师:好, 孩子们, 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吧!

第一小组代表:我发现8的倒数不是8。因为8可以写成, 所以它的倒数是。 (这是在例题中学会的)

第二小组代表:我学会倒数的方法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

师:能举个例子吗?

生:能。比如倒回来写成。

师:学会这个方法的同学请举手。

(全班同学全举手)

师:好, 我来抽查几个同学。 (抽查了几个学困生, 效果很好。)

第三小组代表:1的倒数是1, 是对的。因为1可以写成倒数就是但我认为0的倒数不是0, 因为0可以写成, 倒回来是, 当分母为0时, 这个分数没有意义!

(全班同学不断地点头) 对, 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师:同学们自学得非常好, 自学能力真强!请继续汇报。第四小组代表:因为真分数都小于1, 所以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比如……

生1:同样的道理, 假分数都大于1, 所以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比如的倒数是。 (很多同学有不同的看法)

生2:假分数有时也等于1, 比如=1, 所以的倒数不小于1, 而是等于1。

生3:完整来说, 应该是 (全班同学抢答了) 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

师:你们互助学习的效果很好!

这个规律我原本是安排在最后的环节, 预设出这样的一道题让学生来掌握:写出下面各组数的倒数, 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然而学生自己的发现、相互的争辩, 效果比老师的讲解还好。

第五小组代表:我们组还学会了求带分数和小数的倒数。方法就是把带分数先转化成假分数, 然后再把它的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倒过来;而小数就是先转化成分数再把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倒过来。 (教室忽然一片寂静)

师:怎么啦, 不明白是吗?好, 学会了求带分数和小数的倒数的小组请举手。

生:比如, 先转化成3/2, 再倒回来是2/3, 所以的倒数就是2/3。

师:你们的表情告诉我, 你们已经听懂了。好, 谁再来举个例子?

几个学生的举例, 使同学们掌握了求带分数和小数的倒数的方法。

……

四及时检测, 收获惊喜

师:说了这么久, 都没有一个小组汇报倒数的概念。都学会了是吗?全班大声回答:“是!”

这时我很是“生气”地说:真学会了吗?好, 请看这几道判断题, 说明理由:

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

1的倒数是1, 0的倒数是0。 ( )

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 )

(从学生的说明理由中看出, 学生把“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掌握得很好!)

我原来的教学预设是:先让学生汇报倒数的概念, 再找出关键词辨析, 最后举例子加深理解。看来老师的“生气”效果更好!

……

整节课下来, 原本用心设计层层深入的这节课, 却让学生把我所准备的教学预案中每一环都改变了, 甚至连我精心设计的练习题都不用出示。我深深地体会到:无论我们的教学设计考虑得多么周密, 都只是预设。“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明确的目标导向下, 教师顺学而导, 重视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中的生成点。教学时不能死抱教案不放, 应该根据“先学”情况和变化的学情, 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 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 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感, 更富有成效性。所以, 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 教师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 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备课就要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对生活有怎样的体验、探究会有哪些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肯定、鼓励、引导学生等。教师对整堂课预设出“着眼于整体, 立足于主体, 致力于主体”的弹性学案。这样, 在课堂上教师才可能做到“心中有数”, 才会“顺学而导”、“左右逢源”,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生成“亮点”。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3

“倒数的认识”是分数乘法单元的最后一节,它既是分数乘法计算的后继内容,又是学习分数除法的先决条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知识:一是理解倒数的意义;二是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忆“数”引新,揭题认标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和一个老朋友打交道,它就是“数”(板书:数)。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认识哪些数?

生:整数、小数和分数。

师:你们能分别举些例子吗?

(学生随意地说数,教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倒数。它和我们以前认识的这些数有什么不同?什么是倒数?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板书:不同?是什么?怎么求?

【设计意图】以“数”为引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认识的数,作用有两点:一是便于和倒数作比较;二是可作为求各种类型的倒数的素材。随后一连抛出三个问题:倒数与这些数有什么不同?什么是倒数?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清晰到位的学习目标的呈现,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

二、自主学习,建构新知

师:让我们带着这3个问题展开自学,看一下学习单。

学习单

认真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圈一圈。仔细读一读倒数的意义。你觉得哪个词特别重要?把它圈出来。

2.说一说。和互为倒数,还可以怎么说?

3.想一想。观察例题中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4.写一写。试着写出和的倒数。

学生围绕学习单自主学习。

师: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大家自学的情况。出示:

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他说的不对,必须乘积是1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

教师相机在“乘积”下面加着重号,同时板书:( )×( )=1

师:听了大家的建议,他改了一下,出示:

因为×=1,所以和互为倒数。

师:现在对吗?

生:对了!

师:和互为倒数,这句话怎么理解?

生: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师:哦!这就像我和你互为朋友,还可以怎么说?

生:我是你的朋友,你是我的朋友。

师:对!都表示一种相互之间的关系。(板书:关系)

师:下面我们来探讨“怎么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看一个具体的例子:的倒数是多少?

生:。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和的乘积是不是1?

老师发现有同学中间用“=”连接,你们觉得对吗?

生:不可以,是个真分数,是个假分数,怎么可能相等呢?

师:对!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可以用“→”表示的倒数是。

师:的倒数是多少?

生(齐):。

师:好!现在老师给大家一组数,你能很快说出它们的倒数吗?

(学生开火车口答)

师:说得这么快,有窍门吗?

生:太简单了,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一下位置。

【设计意图】学习单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倒数意义的理解;二是通过观察,发现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的方法。自学后的交流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更深层次地探讨,明确两个数互为倒数的先决条件必须是“乘积是1”,再者理解“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学生对倒数意义的理解更为清晰、明朗。

三、共同探究,深化认知

1.研究整数、小数的倒数。

师:好!真分数和假分数已经研究了,那整数、小数,它们的倒数怎么求呢?

(教师在黑板上从学生举的例题中分别挑一个数:10、0.2)

师:先独立思考,怎么求这两个数的倒数?

(学生独立研究)

师:下面小组里再商量一下,还可以再举一些例子,验证你们的想法。

(小组内交流想法)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

生1:我们组研究了整数,想到了两种方法。我来说第一种:10=,的倒数是。

师:能把新知转化成我们刚刚研究过的分数的形式,再去思考,很会学习!

生2:我们还想到了1÷10=。

师:大家能看明白吗?

生3:我知道,因为要求10的倒数,就想10×( )=1,即用1÷10=。

师:学习数学,就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你们小组很棒!

师:接下去哪组来汇报小数?

生1:我们组认为小数可以转化成分数,0.2=,的倒数是5。

生2:太麻烦了,可以直接用1÷0.2=5。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我再给大家一个数:0.3,试着求它的倒数。

(生一致都用转化成分数的方法)

师:咦?怎么都不用第二种方法啦?

生:因为1除以0.3,除不尽。

师:看来这种方法有局限性,所以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设计意图】考虑到本课内容相对简单,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把求倒数的范围从“分数”延伸至“整数、小数”,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不断扩展认知,深化认识。

2.及时练习中探讨1和0的倒数。

师:好!掌握了方法,咱们来看一组数:25 0.9 1 0

(部分学生开始埋头写)

师:别急着动笔,咱们先来说。说说你最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最不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

生1:我最喜欢求的倒数,它的倒数就是。

生2:我最喜欢求1的倒数,它的倒数是1。

师:哦?你是怎么想的?

生2: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就是1。

(教师相机板书)

生3:我不喜欢求0的倒数,感觉好像没有。

生4:我觉得0的倒数还是0。

师:0到底有没有倒数呢?你有办法证明你的结论吗?

(思考片刻后……)

生1: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师:从倒数的意义去思考,很有说服力。

生2:我认为0是整数,所以0=,的倒数是,分母为0的时候,没有意义。

师:用求倒数的方法也证明了0没有倒数。

(教师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求1和0的倒数,没有刻意安排,而是巧妙地穿插在轻松的练习中,学生在自主选择时,发现1的倒数就是1,而对0是否有倒数产生疑惑,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探讨,顺应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可谓水到渠成。

3.回顾反思,交流总结。

师:学到这儿,咱们回头看看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一开始的三个问题,心中都有答案了吗?同桌互相说说。

师:找到答案了吗?还有疑问吗?

(学生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此环节很好地呼应了一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通过回顾,不仅梳理了知识,完善了认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元认知意识,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

100

8 4

0.25

2.我来当小法官。

(1)a和b互为倒数,所以a×b=1。( )

(2)因为×=1,所以是倒数,也是倒数。

( )

(3)一个数的倒数总比这个数小。( )

(4)9的倒数是。( )

(5)0.49的倒数是0.94。( )

3.先观察下面每组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再看看它们的倒数有什么共同点。

(1)

(2)

(3) 4 9 15

(4)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1)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2)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3)几分之一的倒数都是整数。

(4)非0自然数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4.拓展延伸。

师:其实倒数的一些特点,还可以通过图像清楚地表示出来。

如果用列所在的位置表示原来的数,行所在的位置表示它的倒数。我们取一些特殊的点。把这些点连成一条线,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倒数的图像。

师:仔细看看,从图中你能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当一个数越来越大,它的倒数就越来越小。

师:那反过来说呢?

生:当一个数越来越小,它的倒数就越来越大。

师:想象一下,这时候会形成怎样的图像?

(学生用手势表示图像的大致走势)

(出示另外半段图像)

师:和你想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继续看,你能从图像上读出“0没有倒数”吗?

生1:倒数的图像没有经过0这个点。

生2:我看到围成的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都是1,如果有一条边是0的话,就不可能组成长方形了。

师:真会观察,相信大家现在对倒数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越大,它的倒数就越小,一个数越小,它的倒数就越大。同时,从图像中再次感受到0没有倒数,使学生对倒数获得更为丰富的理解。

◇责任编辑:张 莹◇

生1:我最喜欢求的倒数,它的倒数就是。

生2:我最喜欢求1的倒数,它的倒数是1。

师:哦?你是怎么想的?

生2: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就是1。

(教师相机板书)

生3:我不喜欢求0的倒数,感觉好像没有。

生4:我觉得0的倒数还是0。

师:0到底有没有倒数呢?你有办法证明你的结论吗?

(思考片刻后……)

生1: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师:从倒数的意义去思考,很有说服力。

生2:我认为0是整数,所以0=,的倒数是,分母为0的时候,没有意义。

师:用求倒数的方法也证明了0没有倒数。

(教师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求1和0的倒数,没有刻意安排,而是巧妙地穿插在轻松的练习中,学生在自主选择时,发现1的倒数就是1,而对0是否有倒数产生疑惑,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探讨,顺应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可谓水到渠成。

3.回顾反思,交流总结。

师:学到这儿,咱们回头看看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一开始的三个问题,心中都有答案了吗?同桌互相说说。

师:找到答案了吗?还有疑问吗?

(学生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此环节很好地呼应了一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通过回顾,不仅梳理了知识,完善了认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元认知意识,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

100

8 4

0.25

2.我来当小法官。

(1)a和b互为倒数,所以a×b=1。( )

(2)因为×=1,所以是倒数,也是倒数。

( )

(3)一个数的倒数总比这个数小。( )

(4)9的倒数是。( )

(5)0.49的倒数是0.94。( )

3.先观察下面每组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再看看它们的倒数有什么共同点。

(1)

(2)

(3) 4 9 15

(4)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1)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2)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3)几分之一的倒数都是整数。

(4)非0自然数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4.拓展延伸。

师:其实倒数的一些特点,还可以通过图像清楚地表示出来。

如果用列所在的位置表示原来的数,行所在的位置表示它的倒数。我们取一些特殊的点。把这些点连成一条线,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倒数的图像。

师:仔细看看,从图中你能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当一个数越来越大,它的倒数就越来越小。

师:那反过来说呢?

生:当一个数越来越小,它的倒数就越来越大。

师:想象一下,这时候会形成怎样的图像?

(学生用手势表示图像的大致走势)

(出示另外半段图像)

师:和你想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继续看,你能从图像上读出“0没有倒数”吗?

生1:倒数的图像没有经过0这个点。

生2:我看到围成的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都是1,如果有一条边是0的话,就不可能组成长方形了。

师:真会观察,相信大家现在对倒数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越大,它的倒数就越小,一个数越小,它的倒数就越大。同时,从图像中再次感受到0没有倒数,使学生对倒数获得更为丰富的理解。

◇责任编辑:张 莹◇

生1:我最喜欢求的倒数,它的倒数就是。

生2:我最喜欢求1的倒数,它的倒数是1。

师:哦?你是怎么想的?

生2: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就是1。

(教师相机板书)

生3:我不喜欢求0的倒数,感觉好像没有。

生4:我觉得0的倒数还是0。

师:0到底有没有倒数呢?你有办法证明你的结论吗?

(思考片刻后……)

生1: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师:从倒数的意义去思考,很有说服力。

生2:我认为0是整数,所以0=,的倒数是,分母为0的时候,没有意义。

师:用求倒数的方法也证明了0没有倒数。

(教师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求1和0的倒数,没有刻意安排,而是巧妙地穿插在轻松的练习中,学生在自主选择时,发现1的倒数就是1,而对0是否有倒数产生疑惑,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探讨,顺应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可谓水到渠成。

3.回顾反思,交流总结。

师:学到这儿,咱们回头看看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一开始的三个问题,心中都有答案了吗?同桌互相说说。

师:找到答案了吗?还有疑问吗?

(学生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此环节很好地呼应了一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通过回顾,不仅梳理了知识,完善了认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元认知意识,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

100

8 4

0.25

2.我来当小法官。

(1)a和b互为倒数,所以a×b=1。( )

(2)因为×=1,所以是倒数,也是倒数。

( )

(3)一个数的倒数总比这个数小。( )

(4)9的倒数是。( )

(5)0.49的倒数是0.94。( )

3.先观察下面每组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再看看它们的倒数有什么共同点。

(1)

(2)

(3) 4 9 15

(4)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1)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2)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3)几分之一的倒数都是整数。

(4)非0自然数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4.拓展延伸。

师:其实倒数的一些特点,还可以通过图像清楚地表示出来。

如果用列所在的位置表示原来的数,行所在的位置表示它的倒数。我们取一些特殊的点。把这些点连成一条线,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倒数的图像。

师:仔细看看,从图中你能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当一个数越来越大,它的倒数就越来越小。

师:那反过来说呢?

生:当一个数越来越小,它的倒数就越来越大。

师:想象一下,这时候会形成怎样的图像?

(学生用手势表示图像的大致走势)

(出示另外半段图像)

师:和你想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继续看,你能从图像上读出“0没有倒数”吗?

生1:倒数的图像没有经过0这个点。

生2:我看到围成的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都是1,如果有一条边是0的话,就不可能组成长方形了。

师:真会观察,相信大家现在对倒数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越大,它的倒数就越小,一个数越小,它的倒数就越大。同时,从图像中再次感受到0没有倒数,使学生对倒数获得更为丰富的理解。

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4

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一

“倒数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学生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

一、课前的思考与预设

针对本课内容,看似简单,实质内涵非常丰富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大多数基础薄弱的现状。认真思考了本节课中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力争能让学生听的清楚,练的活泼,学的轻松。所以课前思考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本课的知识点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倒数的认识”即对倒数的认知与识别。如何能够让学生很清晰的明白倒数的意义呢?以及如何找准一个数的倒数呢?

2、本课的关键点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倒数的意义教学,进行了仔细的剖析,把意义分为几个部分:“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三个部分,看起来简单,但是每个部分再仔细推敲,就发现“怎么才能得到1;几个数,是几个什么样的数;“互为”如何理解呢?,在生活中有类似的思路可以迁移的事物吗?这些方面对学生清楚理解倒数的意义非常重要。

3、本课的着力点

基于对关键点的认真思考,发现“互为”一词比另两个关键点更难理解,难说的清楚。因此,必须在这个方面需要花功夫,下力气,因为理解这一关键点是学生掌握倒数意义的标志,也是帮助学生能识别“倒数”这一概念的方法之一。

4、本课的深化点(预设)

基于对倒数的意义的思考,发现定义中的“两个数”这一关键点的外延非常丰富,两个怎样的数呢?能不能 都是整数?能不能都是分数?能不能都是小数?……有没有特殊的数呢?比如整数都有倒数吗?小数都有倒数吗?分数都有倒数吗?因为整数中有0、1这样特殊的数,还有负整数。小数中有有限小数、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有没有倒数这样的情况课堂中学生会出现这些疑问吗?出现了如何处理呢。如果不出现又如何处理呢。

二、课堂的实施与体会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课的导入部分,由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合作探究学习

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找到倒数的意义,并与学生一起剖析,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小组合作讨论:0和1的倒数问题,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练习形式多样

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比如设计的“每人出题同桌互说”,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也在课堂上用,做到真正掌握。

三、课后思考与感悟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中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

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

在教学中,我对于探求“0和1有没有倒数”环节,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作用,群策群力解决问题。为深入浅出的理解“互为”,我举例“互为同桌”,“互为朋友”,让学生觉得“互为”就在身边,对于理解关键点,就能引起共鸣。

在练习中,紧紧围绕关键点设计了三条判断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明白成为倒数的条件,缺一不可。

3、存在的困惑与不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有少数学生对于倒数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是不是分子、分母颠倒这一表面形式上,忽略了两个数的乘积为1这一本质条件,于是他们错误的认为小数和带分数是没有倒数的。后来,虽然大部分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讨论,明白了小数和带分数也是有倒数的,但是在找倒数时还是出现了0.5的倒数是5.0, 1 的倒数是1 错误的情况。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感觉有些困惑,为什么教材仅在整数和真、假分数范围内教学倒数呢?后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面也涉及到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问题,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是否需要补上相关的内容呢?

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二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在这节课中,我抓住了两大主要内容展开教学:1、学习理解倒数的意义。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我以玩文字游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给学生灌输“倒”的想法,把游戏的现象融入到数学当中。在理解倒数的意义时,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乘积、互为”来理解,并强调倒数不是孤立的,而是对于两个数来说的。有了文字游戏的导入,学生观察到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倒换了,对求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倒数容易掌握了,因而课堂的氛围很浓,积极踊跃回答问题的同学很多。但对自然数的倒数以及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还转不过弯了,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说出方法。对于特殊的数1和0,学生基本上能够知道他们的倒数。

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求一个数的倒数还有另外一个方法就是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乘积是1,那另一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倒数。如5×()=1,括号里的数就是5的倒数。这个方法在这节课中,我没有明显强调出来,还不能让学生真正去理解倒数的意义。因此,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还不能完成达到。

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三

倒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倒数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作准备的。因为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的计算方法是归结为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之后学习分数除法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我是六年级数学组第一单元的把关教师,本课又是我的单元课,所以在课前,看了不少关于这课的教学设计,觉得是五花八门,各有所长,最终根据我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了教学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特色引入,直奔主题。

在本课的引入中,我通过谈话让学生了解对比相互的反义词及位置交换,再通过让男女学生计算小黑板不同的两组乘法算式,观察积的特点与算式中两个因数的特点,直接对倒数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更明白了只要调换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就会得到一个新的分数。然后让学生对具有这样特点的两个分数起名,学生不约而同的叫它们倒数。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倒数的意义,我引导学生举了大量分数的例子,并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倒数的两个数只是把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进行调换”、更让我高兴的是学生能注意到“倒数是相互依存的”。抓住学生的这一发现,我引导他们很快就总结出了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在强调重点时,学生发现在数学上还有像倒数这样的情况,如约数和倍数,倒数也是相互依存的。

二、让学生在碰撞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理,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为了符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上让学生以生问生答的形式进行,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开始是提出整数、真分数、假分数,接着想到带分数、小数,进一步想到两个特例1和0,面对特殊的0和1这两个数时,学生们出现了小小的“争执”。有人认为:“0和1有倒数。”有人认为:“0和1没有倒数。”对于学生的“争执”我没有直接介入,而是引导他们互相说说自己的理由,在他们的交流中,学生们达成了一致的认识: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并且在说明理由时,学生还认为“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0乘任何数都得0,不可能得到1”这两个理由,拓展了我所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内容,学生在深入思考中得出结论,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成果。我觉得,这样做不仅增添了课堂活力,而且还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认识倒数教学反思 篇5

认识倒数教学反思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第二部分部分课程目标中指出学生的情感目标是: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要细细地研究数学,你会发现数学它本身亦是有感情的。

一、数学的情感蕴含于教材之中。

这节课中,学生在观察自己所说的数的特点时,都带着浓厚的求知欲来认识倒数,从觉得有趣好玩到给数取名为倒数,这一教材本身就蕴藏着一种魅力,让人想去深入地研究它,了解倒数到底有哪些特征。数学在学生眼里是有血有肉的,是有感情的,再如,“握手”这个环节,学生们理解了必须有“两”才能握手,又快乐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由此,我又联想到在质数和合数这一课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号,其中2号同学这样说道:“我是2号,2是个双数,好事总是成双的,你看我的中队长标志也是2道杠,多好!如果考试能得第2名的话也不错。我喜欢2,2是我的好朋友。”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我们应该不断地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的数学情感,让负载于教材后的黯淡的感情色彩体现出来。

二、数学的情感体现于生生间的互动。

卡特金说过:“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想方设法还原数学的感情色彩,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持久的兴趣。在本堂课教师紧紧抓住了倒数这个概念中的重点字词,与学生一起展开新知识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精心设计,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时受到碰撞,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对问题的解答互相补充,配合默契,从而共同解决了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听、说、思、辩的能力,还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集体智慧的魅力是无穷的,使数学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之中。

三、数学的情感体现于师生间的互动

这节课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成功的引导者、合作者。如用本年级的数学老师为载体,互说一句话,互说一个数,在相互的合作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再如,在判别0.1111……有没有倒数时,教师既是合作者,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们去回忆、去思考,通过师生间的不断交流合作,顺利成章地感知到循环小数也是有倒数的。整节课中,教师不停地的调动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地和学生们合作交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清楚地感受到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清楚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清楚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数学的数字、运算符号、几何图形、公式、定理等这些数学的构成要素都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们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我们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之处,让这些蕴涵着的丰富的感情色彩放射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芒来。

认识倒数教学反思2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学生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在引入部分,我利用朋友的相互关系及中国文字形象的使学生对倒数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倒数的意义,我引导学生举了大量分数的例子,并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倒数的两个数只是把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进行了调换”、更让我高兴的是学生能注意到“倒数是相互依存的”。抓住学生的发现,我引导他们很快就总结出了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在让学生通过研究求各种数的倒数的方法的环节上,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只会求分数的倒数的知识的单一,延伸的所学的内容。在最后,面对特殊的0和1这两个数时,“学生们出现了小小的”争执“。有人认为:”0和1有倒数。“有人认为:”0和1没有倒数。“对于学生的”争执“我没有直接介入,而是引导他们互相说说自己的理由,在他们的交流中,学生们达成了一致的认识:0没有倒数,1的倒数时它本身。并且在说明理由时,学生还认为”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这个理由,拓展了我所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内容。

认识倒数教学反思3

倒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倒数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作准备的。因为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的计算方法是归结为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之后学习分数除法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我是六年级数学组第一单元的把关教师,本课又是我的单元课,所以在课前,看了不少关于这课的教学设计,觉得是五花八门,各有所长,最终根据我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了教学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特色引入,直奔主题。

在本课的引入中,我通过谈话让学生了解对比相互的反义词及位置交换,再通过让男女学生计算小黑板不同的两组乘法算式,观察积的特点与算式中两个因数的特点,直接对倒数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更明白了只要调换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就会得到一个新的分数。然后让学生对具有这样特点的两个分数起名,学生不约而同的叫它们倒数。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倒数的意义,我引导学生举了大量分数的例子,并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倒数的两个数只是把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进行调换”、更让我高兴的是学生能注意到“倒数是相互依存的”。抓住学生的这一发现,我引导他们很快就总结出了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在强调重点时,学生发现在数学上还有像倒数这样的情况,如约数和倍数,倒数也是相互依存的。

二、让学生在碰撞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理,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为了符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上让学生以生问生答的形式进行,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开始是提出整数、真分数、假分数,接着想到带分数、小数,进一步想到两个特例1和0, 面对特殊的0和1这两个数时,学生们出现了小小的“争执”。有人认为:“0和1有倒数。”有人认为:“0和1没有倒数。”对于学生的“争执”我没有直接介入,而是引导他们互相说说自己的理由,在他们的交流中,学生们达成了一致的认识: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并且在说明理由时,学生还认为“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0乘任何数都得0,不可能得到1”这两个理由,拓展了我所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内容,学生在深入思考中得出结论,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成果。我觉得,这样做不仅增添了课堂活力,而且还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本课我最大的收获是学生自己进行了充分的辩论,让我惊喜万分,感到十分高兴,我觉的是本课最大的收获,在学生的辩论在,连我都充满了激情。我想,在教学中需要我充分预设,放开手脚,这样定能让我的课堂焕发精彩。

认识倒数教学反思4

本节课,我注重了贯穿“激趣导学”的基本思想。首先,用三种途径创设情境以激趣:一是口令游戏创设情境,如叙述“你们是宋老师的好朋友,宋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宋老师和你们互为好朋友。”;二是借助几幅美丽的倒影图画创设情境;三是通过几个特殊汉字,如“呆”和“杏”、“吴”和“吞”,从中国汉字的结构点引入,既沟通了学科间的联系,又形象地激发了互为倒数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观察,研究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一上课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这节课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什么是倒数呢?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学生对于“互为”两个字的理解比较难,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利用“教师”和“学生”这一关系的多次转化,在自然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知道什么是“互为老师”,什么是“互为同学”,什么是“互为倒数”,不仅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互为”的含义,分散了教学的难点。

这节课还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新授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每道算式,找出共同点,引出倒数的意义。而后又让学生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变化规律,得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提倡小组合作是否本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讨论中,老师真正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实现互动对话式教学。在求倒数方法之后,我出示了小组讨论题(以两个同学的争论为载体):引出怎样求一个整数的倒数?1的倒数是几?哪些数可能没有倒数?由此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交流,整数的倒数就用1除以整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1的倒数为什么是1?”“0为什么没有倒数?” “0没有倒数是因为任数乘0都得0而不可能等于1,且“0作除数无意义。因此,0没有倒数。”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在本课中,学生对同伴提出的问题赋予很大的探究热情,比老师直截了当地给予要强烈得多。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应更好地保护学生的这种求知欲,保护学生提问的信心,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有人情味,更有生气,更有参与性,学生才能真正地脱离教师的疆绳,不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这节课中,学生从观察中比较,从比较中发现,从发现中提问“整数有倒数吗?小数有倒数吗?”这是一个从历来顺受到“叛逆”的福音,我们就是要打破这种陈规,把学生置于学习的最高领域,我们应当持积极的态度顺应、保护并提倡学生提问的习惯。并引导学生主动去把握探究的乐趣。只有历经思维磨砺,他们才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挫折、失败、乐趣和成功。

《倒数的认识》这一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下章节分数除法教学打好基础。我在备课时考虑到学生情况,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让学生经历提问、验证、争论、交流等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获得充分的经历感知,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倒数的认识,可能仅仅是停留在是不是分子分母颠倒这一表面形式上,忽略了两个数的乘积为1这一条件。因此还应在后面分数除法的计算等内容中及时复习以巩固。

认识倒数教学反思5

在课的导入部分,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一些有趣的词语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口算竞赛是为学生自学课本做铺垫。

在教学例题时,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中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在教学中,我对于探求“整数有没有倒数”、“0和1有没有倒数”这几个环节,通过学生练习遇到障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便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作用,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如带分数、小数有没有倒数,怎样求带分数和小数的倒数,在这一节课没有顾及。也就是没有完全突破难点。这是考虑到我班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一节课很难接受这么多。

认识倒数教学反思6

本节课我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置了两个学习目标,并为每一个学习目标的完成,设计练习题,教学评一体。题型的设计紧扣目标,能及时检测和反馈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情况。例如,目标一是理解倒数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在口算练习中观察、发现和总结出倒数的意义。为了加深学生对倒数意义的理解和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紧跟着我设计了三道题目。

第1题是判断,在三道判断题目中再次加深对“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的理解,从而真正的明白倒数的意义。

第2题是口答,目的是让学生能意识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利用倒数的意义去解决问题。

第3题,利用倒数的意义,找出哪两个数互为倒数,等于还是对倒数意义的运用的训练。那么在连续三种题型的中,想必孩子们对什么是倒数应该是理解的已是非常的到位了,下面进行目标二的学习,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对于目标二的学习,我是直接采用让学生直接写出下面几个数的倒数的,因为我相信倒数意义只要理解到位,那么求出一个数的倒数应该没问题,这一环节的关键是要让学生们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要求让他们先相互说一说,这是这一环节的重点。

总结出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后,当然还要继续验证也可以说还要解决不同类型数的倒数,比如说小数的倒数怎么做,带分数的倒数怎么做,既是对分数求倒数方法的验证也是一个新问题的解决,让孩子们根据分数与小数、带分数和整数的互化,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是对整节课回顾与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总的来说,本节课不管从问题的设置还是练习题的设计上,对孩子们的思维训练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跳跃性。教学设计我非常满意,课堂效果也非常的精彩。

认识倒数教学反思7

倒数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观察乘积是1的几组数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倒数,主要是为后面学习除法作准备的 , 在教学中,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学习分数除法扫清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这节课我主要围绕“导入、探究、深讨、练习、小结”这几个环节进行。

在导入中通过一个小故事中的对联,借助语文学科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由文字构成规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倒”的意思。这样学生对马上接触到的“互为倒数”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在学生知道什么叫倒数后,让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举例,通过学生的举例进一步理解“乘积是1的两个数是互为倒数”这句话。同时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在“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句话中哪几个词比较重要。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互为”、“乘积是1”、“两个数”。对倒数的定义作深入的剖析。

最后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带分数、小数的倒数一般先变形,再换位。并且让学生小结出求倒数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小规律.在探讨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研究出: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综观全课下来, 觉得整节课教得比较扎实,该传授的时候做到了适当的传授,练习也有层次感, 对于两个特例“1”和“0”,教学中没有专门由老师提出,而是在学生的深入思考中得出的,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成果。自我感觉处理得较好。

学生的积极性在家长听课当中也充分的得到了发挥,平时不做声的孩子当天也敢积极举手发言了,充分的调动了孩子回答问题的欲望。

在设计中,感觉练习的设计还是缺少了难度,缺少了灵活性的题目,对“倒数”的运用练习设计不够丰富。

认识倒数教学反思8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在这节课中,我抓住了两大主要内容展开教学:1、学习理解倒数的意义。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我以玩文字游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给学生灌输“倒”的想法,把游戏的现象融入到数学当中。在理解倒数的意义时,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乘积、互为”来理解,并强调倒数不是孤立的,而是对于两个数来说的。有了文字游戏的导入,学生观察到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倒换了,对求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倒数容易掌握了,因而课堂的氛围很浓,积极踊跃回答问题的同学很多。但对自然数的倒数以及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还转不过弯了,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说出方法。对于特殊的数1和0,学生基本上能够知道他们的倒数。

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求一个数的倒数还有另外一个方法就是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乘积是1,那另一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倒数。如5×( )=1,括号里的数就是5的倒数。这个方法在这节课中,我没有明显强调出来,还不能让学生真正去理解倒数的意义。因此,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还不能完成达到。

认识倒数教学反思9

《倒数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学生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位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得朱永新说过: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给孩子自由,给他时间,给他空间。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还给你一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为你创造无数辉煌。

为了充分给孩子时间和空间,本节课我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教师只是通过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探索新知中犯错误,并在修正错误中体会成功。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特别是在探究倒数的意义与求倒数的方法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观察,去归纳,去总结。

“倒数”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我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倒数”的认识,有时还受同学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探究知,理解并掌握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让学生大胆地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去总结。

相信学生,他就会还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精彩!

认识倒数教学反思10

教材中《倒数的认识》这一节课的内容不多,首先是用两个数的乘积是1这样的几个算式来引出倒数的概念,然后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来总结出: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可以了。进而对一些特殊的数求倒数,比如整数的倒数(1的倒数,0有倒数吗?)。最后进行课堂练习,在练习中巩固求一个数的倒数,并且总结出:

(1)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2)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的倒数都是自然数;

(4)非零整数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以上的教学过程上课之前我认为还是比较合理的,认为《倒数的认识》这一节课主要是为以后分数的除法做准备的,然而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效果超出了我预期的准备。一节40分钟的课,在20多分钟时学生已将上面的内容全部进行完成,而且掌握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由于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自己也是第一次教六年级,在题型的积累上很欠缺,使得在后面10多分钟的时间里只进行相同类型的练习就结束了这节课。

在课后我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反思,如果仅仅这样教这节课,那么浪费的时间太多了,虽然教材中这节课的内容就这么多,但是在考试中倒数知识方面的题却是很多形式,单凭上面老师教的东西学生来完成还是比较吃力的,有些题必须是老师引导才能完成的。所以说,如果在当初的新授课中我将这些题型进行渗透,那么,在以后的练习中、考试中学生就能很轻松的自己来完成,我也不用将它作为一个新知识点来讲而又花费时间。在课后的我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将与倒数的知识有关的题型全部整理出来,然后有进行了筛选,选择一些难易适中的题添补到这节课中来,题不能太难,因为毕竟这是一节新课,要考虑到学生的消化能力,但题必须有拓展性,对于以后的稍难的题一部分学生还是可以根据前面的知识有能力完成的,而对于差一点的学生也不至于遇到这样的题而无从下手。所以在选题上我比较慎重,题太难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会认为数学学习高不可攀,享受不到学习时收获的快乐。

认识倒数教学反思11

本节课的知识是在学习了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及运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倒数这部分内容属于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运算和相关的知识运用打下基础。

成功之处:

1.重点理解倒数的含义。在教学中通过出示几组乘积是1的四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两个因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了位置,由此得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并指出3/8的倒数是8/3,而8/3的倒数是3/8,从而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在教学倒数的含义时还要注意两个数互为倒数的条件:一是乘积是1,二是仅限于两个数,为练习中出现的争论扫清障碍。

2.重点练习求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方法。在例1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求一个数的倒数方法都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对于求小数和带分数的方法教材没有涉及,但是要进行补充,在后续的练习中往往容易出现类似的题目。如果没有预设到,学生就会在此知识点上出现问题,影响学习知识的效果。

不足之处:

学生对于练习题中的判断容易出错。例如: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通过这个题目要让学生知道一个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真分数的倒数却比这个数大,而假分数又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分子和分母相等的情况,另一种是分子比分母大的情况。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而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的倒数等于这个分数。

再教设计:

对于判断题的练习要予以重视,由一题发散多题,以不变应万变。

认识倒数教学反思12

学情预设反思:

本课所学内容相对于学生来说,确实简单易懂,难度较低,大部分学生都基本掌握了相关知识,并能较好地完成各项习题。

课前学生掌握情况预知不够准确,所设计的教学课件与教学预案相对落后,较低地估计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重难点突破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为: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在本次课堂教学过程中,都一一解决,达到了教学预设目标。

教学过程总体反思:

虽说对学生掌握情况的预设不足,但课前的随机应变,使得本课的教学又出了“新彩”,将一堂新授课,变为预习成果汇报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并在热烈的讨论中,识记知识点,强调重点,攻破难点。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学习是如此的轻松、有趣,课前的预习是如此的有成就,进而引得学生以更大的积极性,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做得比较成功。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有得也有失,最大的失就是没有十分准确地预知学生的情况,此失很有可能成为以后教学的重大失误,所以,我一定吸取教训,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认识倒数教学反思13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学生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

因考虑本节课的教学难度不太,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示自学课本内容,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机会,然后将自学所得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在进行全班交流。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反思整个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始,我以一道和本课内容相关的智力题引入教学,很快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努力思考而没有答案的情况下,我提示了课题,使学生的学习的探究兴趣达到了最高点,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给学生充分合作学习的时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冲击着我们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思想,使我们不得不退出“主角”地位,努力当好 “配角”,在教学本课时,我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在碰撞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与同伴沟通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得以体现。

认识倒数教学反思14

《倒数的认识》属于一节典型的数学概念课,对概念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并不是很难。但这样的课堂,教师可以花更过的心思达成其他数学素养的培养。在这一节课上,学生经历了解到模糊再到深刻理解的概念认识过程,通过交流、合作自主梳理总结方法,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严谨之美、科学之美,这才是学生最大的收获。

这节课对我自己的教学的启示如下:

1、读懂教材、吃透教材是对教学重难点的把脉。教材在编写上分成三格部分-认识、求解、练习,给出的层次很清楚。呈现方式上是给出算式,学生计算,观察再发现,虽然表现的模式有些生硬,但其指向是学生自主探究倒数的定义,倒数的特征。在例题一当中,主要教学求倒数的方法,教材并没有给出所有倒数的求找方法,是因为求倒数的方法也不能一言概之,需要分类思考。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在引导学生去进行有序的分类思考。只有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方法总结交流是才能总结的完整、严谨。

2、概念的本质远高于概念的形式。倒数的定义是乘积为一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特征是分母、分子相互颠倒的两个数。很多学生以特征代替定义,这样的认识是不充分,不准确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以游戏的方式写乘积互为1的两个数,那他们写下的各种形式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吗?一个纲领性问题顺势产生,直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对定义的根本认识直接反应在后续求倒数方法的多样性上。教材中给出颠倒分子分母的方法学生可以用,在对倒数认识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用1除以一个数求出倒数。同时“1”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这样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注重数学概念的本质含义,让学生自主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是几乎所有概念课的要求。

3、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还要加强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培养。数学文字的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更是思维上的活动。在真正阅读倒数定义时,学生大脑里应该经历思考、筛选的过程。从定义中提取核心内容,对疑惑进行质疑、猜测、证明,最终达到对定义认识的新高度。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也可以有效地加强思维的严谨性。

4、放手学生自主学习,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设计有趣的数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准绳。这节课从开课就是速算比赛,然后小组交流对倒数的认识,生生交流突破对倒数认识最后一层隔膜到最后小组内总结求倒数的方法,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的意义完全不同。但要到达到预期设计的效果,老师需要准备充分。首先,对学生充满信任,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第二,充分预设学生学情,这样才能是老师对课堂组织的监控有的放矢,才便于在更高层面引导学生活动的发展方向。另外,教师需要对教案相当熟练、在课堂中关注所有学生的反馈,尤其后进生的知识生长,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困惑与不足:

1、课堂节奏太快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不够。

2、要适时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正确思考解决问题。

3、要注意控制语速和语言的启发性、目性。

认识倒数教学反思15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学生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

《倒数的认识》这一课的核心内容是“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倒数的意义”属于概念的教学,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关注基础知识本身,让学生在深入剖析“倒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体会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教学,结合新课标,也给了我不少启示。

启示一: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1、在课的导入部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由倒影和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比如设计的“比较大小”,在比较大小之后,让学生找找其中的规律,为接下来的分数除法做铺垫。“猜一猜“,不仅用到了倒数的知识,也联系到前面学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启示二:相信学生,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正确的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2、培养学生举例、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相互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游戏导入 引入问题

师:我们来玩一个游。举例:我说1、2,你们倒过来说2、1.(师:7、8、9,生:9、8、7)

师:今天,我们接着认识数学王国中有着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数。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觉者这一节课我们该学习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有选择的板书:

1、什么是倒数?

2、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3、认识倒数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以学定教”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主人感增强,也使问题与本节的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二、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1、说一说你对“倒”这个字的字面意思的理解。

2、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一下“倒”的意思。

3、初步感知 什么是倒数呢?

(1)、观察下面四组分数并讨论。

3/5和5/3 2/5和1/2 8/9和9/8 4/7和3/4 根据每组分数中的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与后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情况,你可以把哪两组归为一类?

(2)、自主探究(3)、分析比较

生:可以把第一组与第三组归为一类。师:为什么呢?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呢?

生:这两组中前后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交换了一下位置。(4)、揭示概念

向这样,前一个分数与后一个分数的关系,就属于倒数关系,即前一个分数是后一个分数的倒数,后一个分数是前一个分数的倒数。它们互为倒数。

(5)、巩固练习

具体说说,上面两组分数中,谁是谁的倒数,(3/5是5/3 的倒数,5/3是3/5的倒数„„),如果把这两个数合并成一句话该怎么说?(3/5和5/3互为倒数)板书:倒数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从具体直观上初步认识什么是倒数,为定义的引出作准备。)

2、概括定义

(1)、把上面四组分数中的“和”字改为“×”号,让学生计算出结果。3/5×5/3 =1 2/5×1/2=1/5 8/9×9/8=1 4/7×3/4=3/7(2)、自主探究

师:从这些乘法的计算结果看,你能发现什么?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不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不是1。)(3)、抽象概括

师:谁能根据发现的这个规律,说一说什么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概括出倒数的意义)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呢?

三、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例1 写出3/

5、7/2的倒数。(说说是怎么想的)板书:3/5的倒数是5/3 7/2的倒数是2/7(注意书写格式,讨论可不可以写成3/5=5/3)

2、交流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求真分数、假分数的倒数,想一想,我们还学过哪些数?(整数、小数、带分数)那么,怎样求整数、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呢?列出几个数:

4、自主探究

a 四人为一小组,选择一种情况研究 b 生交流汇报,师板书例子 c 引导概括求倒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数来求倒数,照顾了学生的差异,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6、引导质疑

1的倒数是谁,0的倒数呢?为什么? 0的倒数出现三种答案:

a、0的倒数是0。b、0的倒数是任何数。C、0没有倒数。

7、小组讨论有关0的倒数

师:老师不想告诉你们谁对谁错,请你们先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然后,你对其他同学的看法有意见,请你在听他说完之后,进行反驳。希望你们通过讨论,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生:(纷纷发表意见,争辩)

设计意图:(当学生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后正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时,抓住这个时机,提出一个具有新的挑战性的问题,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产生论辩,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4/3 5/4 7 3/4 4/5 1/7

2、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集体讲评(说出是怎么求的)4/11 16/9 35 1/5

3、判断(打手势)(1)1的倒数是1。(2)所有的数都有倒数。(3)a的倒数是1/a.(4)因为0.5×2=1,所以0.5和2互为倒数。

4、填空。3/4 ×()=1 7 ×()=1 2/5 ×()=()× 4 = 6/7 ×()=0.2 ×()=1

5、师生对口令,找倒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四、总结反思 评价体验

“倒数的认识”一课的导入设计 篇7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 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并能正确熟练地求出倒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我精心设计了竞赛激趣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课堂伊始板书:□×□=1然后进入谈话环节。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比赛吗?现在我们进行用时30秒钟的小组间的填空比赛。出示比赛规则:1.每人每次写一式 (重复算式计一次分, 不完整算式不计分, 错误算式扣一次分, 每式10分) 把算式写在白纸上, 写完后传给小组内其他同学。2.将各组填写的算式贴在黑板上, 根据正确率和完成速度评定比赛结果。学生开始了紧张激烈的比赛, 教师组织评议并评选出优胜小组。这时候学生意犹未尽, 我及时提问:如果老师再给你们一些时间, 你们还能写吗?能写多少个?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 在两个□下用弧线箭头连接后问:这些算式有什么特征?然后揭示:今天我们来认识“乘积是1的两个数”的关系。板书课题:“倒数”, 引导质疑:看着“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 你的脑子里产生了哪些问题?生1:什么是倒数?生2:倒数是指一个数吗?生3:倒数应该怎样表述?生4:怎样求倒数?生5:倒数是不是一定是分数?生6:倒数有什么用?生7:是不是每个数都有倒数?......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在我们这节课中都能解决。接着教师板书“倒数的认识”, 到此导入新课环节完整呈现出来。

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

一、竞赛激趣

六年级的学生对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等导入方法已失去兴趣, 由于五年多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 课堂导入多采用复习导入法和激疑导入法, 而“倒数的认识”这节课采用以上两种方法效果不佳。选择竞赛导入的方法,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竞赛时写的算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思考:怎样才能写出更多符合要求的算式?

二、竞赛激思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竞赛时写的算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思考: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征?两个数之间有何联系?怎样才能写出更多符合要求的算式?从而为后续学习倒数的意义, 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特别是找一个分数倒数的方法学习, 奠定了基础。

三、式图转换

课堂伊始教师板书:□×□=1其目的在于把用文字表述的内容:填写乘积是1的两个数表述成简洁、直观的表达式□×□=1, 便于学生完成填写算式, 准确揭示和表达倒数的意义。在两个□下用弧线箭头连接则能更进一步加深对倒数的意义中“互为倒数”的理解。

四、相辅相成

导入与自主探究学习新课、巩固提高拓展延伸有机结合, 使学生能围绕导入时提出的问题用自学加讨论的方法学习例一和例二, 解决已产生的问题和新产生的问题。例如: (1) 什么是倒数?怎样理解“互为”?怎样表述一个数的倒数? (2) 一个分数的倒数有什么特点?整数呢?小数和带分数有倒数吗? (3) 你是怎样找一个分数的倒数的?那么非0自然数呢? (4) 1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为什么? (5) 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你会找吗?怎么找? (6)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判断吗?练习六第3题和补充题。 (7)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填吗?

78× () = () ×19=0.25× () = () ×134=....... (8)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算吗?1÷□=□1÷38=1÷315=1÷112=1÷0.125=这里的1÷□=□与导入的□×□=1相呼应, 起到了相辅相成, 学用结合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从导入环节起, 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与积极性。配合其他环节的教学, 提高学生质疑、释疑、思考和应用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 发展着自己的数学素养。

《圆的认识》教学实践与反思 篇8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传统内容,许多名家将它作为典型研究课例,以不同视角作过精彩演绎。华应龙老师创设“头脑奥林匹克的寻宝活动”这一情境,展开对圆的探索;张齐华老师运用数学文化的视角为圆的认识打开另一片天空。既然名师们已经把它磨得这么透彻,是不是代表就没东西可磨呢·我作了如下思考。

1.教学圆时,能否揭示画圆的本质:定点、定长和旋转一周,让学生深刻领悟“为什么可以用圆规画圆”,并解释圆的特征·

2.探究圆的特征时,除了借助探究材料和有效的实践操作,是否可以利用想象、推理等有价值的数学思考方式来学习圆的特征·

3.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否可以将圆的文化融合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实现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水乳相溶,使数学课堂显得丰满而圆润·

【实践反思】

◆初次实践:体验失败

一、创设情境,抽象出圆

欣赏生活中的圆,抽象出圆。

二、实践操作,揭示本质

1.同学们,你们会画圆吗·

2.如何利用圆规来画圆·

三、研究圆的基本特征

1.提出研究目标,填写相应的表格。

2.汇报、交流圆的特征。

四、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反思

很遗憾,自认为有创意的教学设想就这样淹没在学生漫无目的的课堂实践中,我觉得主要以下几点缺失:

1.动手操作。《圆的认识》动手操作技能目标应该定位在掌握圆规画圆的技巧上,而在学生用钉绳工具来画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利用这种画圆工具本身就存在着很大认知障碍与操作难度。

2.数学思考。这节课涉及到用多样化的方法概括出画圆的本质,学生的思考重点是想方设法来画圆。而在总结多种工具画圆的共同点时,学生思考方向一片模糊,导致迟迟不能揭示画圆的本质:定点、定长和旋转。

3.数学文化。这节课好多处都尽显圆的数学文化,但是洞察学生的表现,只是停留于文字表层的肤浅认识,没有充分体验到数学文化的内涵所在。

◆再次实践:柳暗花明

一、画点游戏

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画的点多。规则:先在白纸上画一个点,然后再画一些点,要求到第一个点的距离都是3厘米。你有什么发现·

二、教学新课

(一)你能画一个圆吗

1.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圆·

2.你能画一个圆吗·

3.说说你是怎样画出这个圆的·

(二)用圆规画一个圆

1.一起用圆规来画一个圆。

2.你觉得用圆规怎样才能画好圆·

3.认识圆心

(1)把这个圆剪下来,拿起来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引出圆心。

(2)老师的这个圆纸片并不是圆规画的,你能找出它的圆心吗·

(三)认识半径、直径

1.除了圆心你还知道圆的哪些知识吗·

2.自学半径直径的含义。

(四)半径直径的特征

出示操作活动:拿出刚才剪下的圆形纸片,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在小组里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五)用圆规圆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四、全课小结

◆体会

这一次,我终于享受到了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堂。整堂课以围绕感知、体验和深化圆的本质属性的学习框架而展开,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流程水到渠成。

【感悟提升】

一、返朴归真——用数学的本质魅力来吸引学生

课堂上我没有创设情境,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这股热情源于学生对数学本身魅力的吸引,源于对数学思考的挑战。为什么“在白纸画一个点,然后再画一些点,要求到第一个点的距离都是3厘米。”形成的图形会接近于圆形·看似非常简单的画点游戏,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圆的本质属性:圆就是平面内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二、数学思考——有效操作最终为思维的深刻性服务

本节课借助画点这一有效操作手段,并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得出了圆有无数条半径,以此类推出圆的直径有无数条也是水到渠成。同时在解决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时,通过测量法、观察法、折叠法来学习,借助一条直径与对应的两条半径存在的倍数关系,展开想象与推理,以此类推出同一个圆中直径长度等于半径的2倍。可以说,此时的操作并不是主要学习的手段,反而数学的思考——想象、推理成为学习圆的特征主要学习方式。

三、文化底蕴——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有机融合

上一篇:诚信500字作文下一篇:手卫生宣传周启动仪式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