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2022-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年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 迅速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生机勃勃的重要力量。承担着高职教育任务的高等职业院校也得以快速发展, 2000年全国仅有高职院校199所, 每所学校全日制学生在3000人上下。到2010年, 全国已有高职院校1000多所, 每所学校全日制学生一般都在10000人以上。短短10年时间, 高职教育的规模已扩大5倍多, 发展可谓异常迅猛。高职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 既面临机遇, 也面临挑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定位, 采用科学合理的办学模式和教学理念, 创造适合高职教育的一流条件, 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 以特色求质量求效益, 发挥自己的优势, 更好地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1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 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 它主要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应该满足以下教学要求。

(1) 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师资队伍的素质决定着学校教育质量的优劣。著名教育家康德曾经说过:“只有人能教育人, 换言之, 即只是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高职教育的实质是高等技术教育, 在层次上属于高等教育, 有别于技工学校;在类型上是职业教育, 有别于普通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重在“应用”二字。因此, 高职院校的教师, 特别是专业课教师, 不应该仅仅是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者, 同时也应该是学生动手能力的传导者。教师不应该只懂书本知识, 应更多的投入社会实践, 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这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2) 较为完善的实训场地、设施及指导教师。学生的“应用型”培养, 不仅来自于教室里的理论学习, 更多的是来自于实践, 应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身临其境, 通过观摩、亲手操作等方式, 理论结合实际, 既学会了“工作过程”又能加深对“工作原理”的理解。因而, 高职教育的“情景教学”是尤为重要的。

(3) 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学科体系和教材结构体系。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不能按传统的学科体系来安排, 应按适应现实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来确定, 每门课程不一定有完整的学科体系, 主要围绕职业能力来进行内容的取舍。在课程内容的表现上, 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首先提出工作任务, 围绕工作任务来展开知识点, 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应针对工作任务来阐释。

2 我国高职教育的缺失

近几年,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重视, 各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不断完善。但无论硬件还是软件, 离高职教育的要求都还有不小的差距。

2.1 师资队伍的缺失

(1) 师资队伍数量与在校生规模的比例失调。按教育部的规定, 一般高职院校的生师比为18∶1, 我国高职院校在校生的规模一般在1.5万人左右, 按此比例, 需要专任教师833人, 很少高职学校能达到这一要求。不少学校盲目扩招的同时, 师资数量远远不够, 很多课只能上合班课。教师们大多课程负担太重, 疲于应付, 无力做到“教学六认真”, 更无暇从事科研活动。

(2) 教师职前教育的缺失。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来自刚从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 他们来到高职院校任教无疑有一些先天不足。缺乏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师德师风方面的教育。缺乏对高职教育的了解。缺乏对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顶岗实践锻炼。

(3) 教师职后教育的缺失。一个具有多年高职教育教学经历的教师, 他可能已拥有了一定教学经验, 掌握了一定的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业务知识, 但社会在进步, 科学在发展, 技术在创新, 教师的职后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专业课教师, 他们不仅要具备理论课的教学能力, 而且还要具备实践课的教学能力。有的学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也不甚重视, 教师一旦走上讲台, 便成了上课机器, 很难有机会再送出去参加学习、培训和参加社会实践, 使得有的教师知识陈旧, 观点僵化, 难以跟上高职教育和行业发展的步伐。

2.2 实训条件的缺失

学生实训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 一是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训;二是到企业生产车间、工程现场、服务一线进行实训。

(1) 校内实训基地的缺失.实训项目偏少。实训设备滞后。

(2) 校外实训基地的缺失。因诸方面的原因, 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已越来越困难。

2.3 教材体系的缺失

目前, 高职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普通高等教育传统的培养模式, 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教材体系都很难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

(1) 课程体系不能完全体现岗位职业工作的要求。受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影响较大, 体现不了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对知识的需要, 必然使得教师教学的目的性不强, 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

(2) 教材体系不能完全体现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基本特征。不少教材仍然偏重学科体系, 教学内容体现不出“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在工作中实现学习”的教学改革思路。

3 高职教育应进一步强化的工作

3.1 学校要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是重点

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 教师的数量和素质关乎一个学校的兴衰。

首先, 在师资数量上必须与学校的办学规模相匹配。如果学校盲目扩招, 师资数量不足, 要么学生无教师上课, 要么上大课, 必然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学校应该严格按照教育部确定的生师比, 配备教师数量, 严控招生规模。

其次, 要加强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有既能说又能做的教师才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 才能培养出既懂理论知识, 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第三, 重视教师的职后教育。职后教育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是补课型的职后教育;二是提升型的职后教育。补课型的职后教育主要针对所欠缺的知识进行补课, 如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 对教师法、教育法的学习, 对专业知识薄弱环节的学习等。提升型的职后教育主要是更新教学理念,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

第四, 准确把握师资引进的渠道和层次。目前, 各高职院校引进师资的主渠道是普通高校毕业生, 层次一般都定位在研究生学历以上。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重在“应用”二字, 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对教师的要求是“双师型”。因此, 高职院校引进师资的思路应该有所调整。

(1) 在师资引进渠道上, 应重点放在已有几年实际工作经验, 又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人员群体中。

(2) 在师资学历层次上一般以本科学历为主。

(3) 若引进普通高校毕业生, 应先派往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 从事1~2年实际工作后, 再回学校任教, 而不宜由普通高校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

3.2 因地制宜, 建好实训基地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关系到高职院校是否具有办学特色、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要抓好实践性教学环节, 就必须建好实训基地。

可以考虑以下思路:

(1) 立足校园内, 建立基础性、基本性的实训基地。高职教育提倡“情景”教学, 大量的“情景”应设在校内, 才便于教学的组织。这些“情景”一般都项目较多, 投资较少, 建在校内较为现实、适用。有些参观性的场所、一般技能训练的场所、课程设计场所等也宜建在校内。这些场所的利用率高, 投资有所值, 且便于教学组织。

(2) 根据城市区域规划, 建立集中实训基地。有的地市政府建有职业教育园区, 如果各职业院校都建立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 势必浪费大量的资金。可由政府牵头, 建立集中实训基地, 统一面向社会各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训, 能收到统一投资、实训项目齐全、场地利用率高的效果。

(3) 采用“校企结合”,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对于实训期长, 投资较大的实训项目, 一般不宜将基地设在校内。如毕业实习, 时间长、综合性强, 要想在校内完成毕业实习, 很难达到实习效果。走出校园, 深入社会, 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去顶岗实习, 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有效的。但是, 企业一般都不愿接受学生实习, 学校应该主动联系企业, 协调好有关问题, 最好能向企业支付一部分实习费用, 用市场手段解决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问题。

3.3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加强教材建设

(1) 打破传统的“三段式”培养模式,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引领, 构建新的培养方案, 开发具有职教特色的专业课程。新的培养方案, 必须围绕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专业课程要能体现职教特色。如有的专业已经构建了由“职业素养”、“职业基础”、“职业工作”、“职业实践”和“职业拓展”五个模块构成的培养方案, 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2) 跳出传统的“学科型”教材体系的圈子, 与职业工作紧密结合, 体现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本特征, 建设一批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任务引领型”教材。

4 结语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喜人, 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也给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谱写出骄人的新篇。但成绩面前, 我们也应客观地看到我国高职教育的先天不足和所缺失的内外因素。各校应根据其实际情况, 校正一些思路, 弥补一些不足, 强化一些工作, 使我国高职教育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道路。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剖析, 提出了改革的思路, 与教育界同仁共同探讨, 以期能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 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情景教学,工程过程导向

参考文献

[1] 李余尧, 黄春麟.对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20年回眸——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思考[M].科学出版社, 2006 (1) .

[2] 林升乐.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后教育研究[M].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7 (10) .

上一篇:浅谈柔道运动在我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下一篇: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