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2022-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构建我国广电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 要】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正处于变革和转型时期,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必须进行调整,重新选择发展方向和战略,重新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寻求下一步的发展。目前我国电视广播产业还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竞争优势,分别是国际和国内的政策资源。通过对这些战略资源的分析和利用,可以帮助我国广电产业在变革和转型时期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能够不断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广电产业;核心;竞争力

1.充分发挥国际政策资源

国际政策资源的利用是我国广电产业发展的一个良好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可以利用国际通行法规与我国理论实践相结合,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国际上一些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利用世贸组织的“文化例外”原则

“文化例外”原则在世贸组织的各种框架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属于服务贸易范畴中的“视听服务”。由于国际上其它国家在试听自由方面没有达成一致协议,因此最后只得各自妥协,将其排除在谈判之外,直到世贸千年回忆准备会上才作为原则性框架被定下来。我国在入世之初,就利用该条款做出了一定的承诺,引进部分外国电影、唱片等还未对广播电视业做出承诺,因此短期内,对广电产业还没有产生很大的冲击。而美国也同意在15年内,我国的广播电视等视听服务是否开放主要取决于我们本身。因此,从目前来看,这些政策还是有利于我国广播电视等视听服务发展的,措意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该原则来保护我国的民族文化产业。可以运用“适用范围”和“一般义务”下的“特殊例外”条款,也可以利用世贸的相关原则来对我国的相关法律条文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保护我国可能遭受冲击的领域,避免出现一些不利局面。

1.2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中国是刚刚加入世贸组织的,因此中国广电产业发展还相对年轻,无法完全适应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因此必须学习和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首先,必须对广播电视产业进行法制化管理,虽然各国的体制以及管理方式都是不相同的,但是在对广电产业进行法制化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都建立了抢答的防线和阵地,可以避免国外节目对本国文化的冲击,因此值得借鉴成功的经验。其次,为了保障广播电视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进行有力的经济支持。国外对公共台和商业台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模式,通过对商业台收取试听费来给予公共台试听费的支持,这是值得我国借鉴的,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必须有雄厚的资金为后盾,因此我国未来广电产业发展的方向可以是改变传统单一的盈利模式,开放付费电视。最后,可以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来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欧洲国家都是通过设置一些障碍来制止外国媒体的泛滥,从而为本国媒体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因此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必须加快制定防范措施和法律法规的步伐,保证我国的文化节目在国内市场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当然,也必须加强与国际上广播影视业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本国电视节目的多元化。

2.加强国内政策资源分析

为了能够全面分析和利用我国国内的政策资源优势,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和了解我国政府在管理广播电视中的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行为必须从传统管理向新的职能和角色轉变,从而不断套索“有效”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式。目前正是我国电视广播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政府必须继续坚持和强化其在改革中的主导作用,此外,政府还需要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宏观调控,而不是对所有事情进行行政干预。为了能够提高我国广电传媒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2.1政府创新管理体制,促进广播电视发展

中国政府的传统管理体制是计划管理模式,主要注重于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性质,而忽视了广播电视的商品属性,从而忽视了其对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广播电视发展的需要,广播电台缺乏自主经营的决策权,为了避免矛盾和冲突的产生,政府可以首先进行目标和工作体制的创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其次,广电内部也必须进行结构和职权的重新划分,做到“组织服从结构”,从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最后,进行调节制度的创新,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法律、税收以及信贷手段来对广电产业进行引导、促进和调节,从而促进广电产业的不断发展。

2.2充分运用放松规制以及重建规制

广电产业是属于特殊的社会领域的,其运行要受到各种限制,因此必须运用各种规制来对产生的矛盾进行调节,从而促进大众传播业的发展和改革。在中国广电产业集团化过程之后,为了能够促进电视广播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首先放松政府规制。我国广电企业目前受制于两种规制:政府管制以及市场规制,导致广电业发展水平一直较低,资源浪费,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另一方面还导致我国产业发展不平衡,中央台与地方台、专业频道与综合频道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地区分布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促进电视广播也的继续发展,必须在建立合理的规制体系的基础上,积极调解政府与传媒、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重新建立主导传媒产业的规制,建立健全广播电视法律体系,并对政府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越来越多的国外节目开始涌入我国,对我国民族文化节目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政府必须修缮产业政策,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从而积极领导广播电视应对入世的冲击。另外,中国政府对广电产业的监管手段也要发生转变,采用前端监管、中端监管和后端监管“三管齐下”的方式过渡到以后端监管为主、中端监管为辅的方式。

产权不明晰也是我国目前广电产业发展的一个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进行产权的界定,从而逐渐做到所有权、经营权以及管理权的分离,进行重新划分和调整,切实转换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总之,为了能够重新构建我国广电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外政策资源优势,利用各种手段,从而为入世后我国广电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严勇.国外核心竞争力理论综述与启示[J].经济学动态,1999,(10).

[2]刘帆.制度创新与民营电影经济的发展[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06).

[3]丁家永.整合营销观念与锻造核心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4,(18).

[4]姚争,魏珑.区域文化与电视产业核心竞争力[J].当代传播,2005,(04).

作者:付殿文

第2篇:谈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摘 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动力源泉。在目前的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更加激烈,做好企业的生产经营就需要关注培育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如何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方向,从不同方面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创新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再造

一、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某些技术和治理机制等。它也可能是无形的,不可测度的。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有其核心能力为后盾,这种能力需要开发、培养、不断巩固以及更新,因为即使企业现在建立了核心竞争力,也有可能随着时间的进程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变化而瓦解。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它可更详细的表达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含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取得先机和主动的核心能力。

二、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核心竞争力决定其产业发展的深度。关注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和业务单元的职能发展战略,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企业免于为求短期利益而导致陷入战略性误区。

(二)核心竞争力可以增强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败,对企业的长远持久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建立是在企业内部长期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专长。因此,它不像某项具体技术或产品那样很容易被对手模仿、仿冒,对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持久性,而且会对其它企业造成较高的进入壁垒或门槛。

(四)核心竞争力对目前全球持续的企业再造、兼并、合并浪潮及动态联盟(包括虚拟企业)具有特殊、关键意义。企业只有在重组、联盟过程中积极优化组合各自的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并将其综合集成为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双方或多方盈利,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核心竞争力是21世纪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武器。企业一旦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就能够建立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就可以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我国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现状

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的《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2009年)》,中国在参评的46个国家中,管理竞争力排在第40位,总体竞争力排在第38位,内在竞争力排在第33位,环境竞争力排在第40位。这说明:我国大企业的竞争力还待进一步加强。

1、管理竞争力

我国企业的管理竞争力成下滑趋势,研究表明,企业文化竞争力、公司绩效竞争力同企业管理竞争力相关系数达到了0.9191和0.8895。因此,企业管理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文化和公司绩效竞争力的大幅度下滑。

2、总体竞争力

在2009年企业总体竞争力排序中,我国企业总体竞争力得分仅为25.72,处于46个国家的第38位,说明大型企业总体竞争水平极低。相比之下,超过80点的国家有11个,其中欧洲7个,美国和加拿大居于第一和第三。可见,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多寡,小国的企业在现代竞争中同样可以获得优势地位。

3、内在竞争力

中国的内在竞争力排名第33名。我国企业资源的相当一部分不能适应需求,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重新构建。多数企业忽视市场信息、商标、品牌、营销策略、企业形象、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忽视对无形资产的积累与维护;加之,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产品积压、流动资金不足;此外,企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普遍匮乏。

4、环境竞争力

从环境竞争力状况看,中国列第40位,处于落后地位,说明中国企业在环境方面存在着严重制约企业竞争力发展的问题。市场竞争是企业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排33位比整体环境上的竞争力排名提前了7位,说明了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方面的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

四、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一)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原动力

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在信息社会里,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技术能力上领先,才能使企业获得飞跃性发展。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用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核心竞争力,使竞争对手很难模仿,有较强的特性,并形成进入壁垒。如美国的DVD解码芯片,英特尔的CPU和微软的视窗技术,都有着极具竞争力的核心技术。

产品是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企业说到底最终是靠卖产品为生的,好的产品才是成功的基石,也是制定企业战略的起点。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多渠道融资倾斜投入,发展重点产品。以降低成本为目标,严格管理考核,提升现有产品;二是严格成本管理和考核,以降低产品成本,提升现有产品的竞争力。三是以技术投入为手段,引进与创新并举,开发新产品。

企业创新机制使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内在机制和相应的运行方式,能不断地将知识、技术、物质转化为用户满意的产品,有利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建立企业的创新动力机制,首先要进行企业制度创新,以市场为导向,自主地组织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其次,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搞好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企业家是创新活动主要倡导者、决策者和组织者。再次,建立激发创新意识的人事制度、工资制度和鼓励员工勇于创新的其他激励制度。

(二)诚信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市场经济是一种充满自由竞争的经济。竞争是公开的、激烈的、无情的,它反对无序,反对不择手段反对不公平竞争。市场经济还是一种十分注重信誉的经济,它反对欺诈和言而无信。诚实守信是市場经济的内在要求。诚实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守信则是市场经济最直接的道德基础。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守信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对于消费者来说、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获得可靠的高质量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行业间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信誉和质量的竞争。对于保险业来说,诚信是保险业的生命线。保险经营的特殊性使得保险业成为最能够体现诚信,也最依赖于诚信的行业。保险最大诚信原则运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顾客心理安全需求等问题。从我国保险业经营的现状来看,众多现实让人觉得保险诚信不容乐观,如被保险人不如实告知或骗赔,保险人在经营与理赔方面的不诚信等行为,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

(三)处理好“做大”与“做强”的辩证关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之路有两条:一是专业化发展路径,二为多元化发展路径。前者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企业的不断发展。后者是指企业从事多个产品或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实现企业的不断扩张。

尤其对于高集中度行业的企业而言更应把企业做强做大。企业在选择产品线时应建立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之上,实施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多元化(同“心”多元化)。否则不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在本行业外开展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或者在多元化经营的同时丧失或没有建立起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注定是不会成功的。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泰国正大和韩国大宇。在处理专业化与多元化的关系时,企业应潜心主业,围绕着主业经营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方面与同行业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技术、方式和方法,使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搞好主业的基础上,再考虑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发挥核心竞争力的溢出效应,实现良好的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通常,企业在某一领域中不具第一位的优势,一般不轻言搞多元化发展。据《财富》杂志的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单项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比重95%以上的有140家,主导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70%~95%的有194家,相关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70%的有146家,而无关联多元化的企业则很少。这就提醒我们,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外部因素来制定正确的战略定向。大凡成功企业的成长发展过程,无不是从专业化做起。细分市场,找空档,绕过市场壁垒或技术壁垒,从市场最急需的产品入手,“做深、做透、做大、做好”,只有东方亮了,才能西方亮。

(四)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一般定义为企业全体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涉及到企业战略、人才、制度、规范、生产、营销、等等诸多反面。它的特点是非决策的、非经营的、非制度的、非管理的和非功利的,其目标主要指向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目的是要在企业员工内部营造一种和谐,积极的精神氛围。企业文化的各项工作都集中指向这一核心,解决好这个核心问题,就会对企业的各方面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体现企业文化的真实价值。

中国“入世”后,面对全新的游戏规则,企业如何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建设好自己的企业文化,以应对所面临的挑战呢?

1,要狠抓全社会信用文化的观念建设,以此构筑企业信用体系的基础。要让更多的企业经营者、经理人认识到:重视企业商誉和企业信用,可以赢得更多的顾客,赢得他们更多的信赖和支持;企业讲商誉、讲信用,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商机,带来更多的效益。

2,每个企业要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的活动。

3,要建立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和企业的信用评价系统,这对于建设一个公平竞争和有效运行的市场秩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至关重要。

4,立足于以信用文化建设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必须通过加强法制,建立健全有权威的保护市场主体——消费者和经营者双方权益的机构及监督、检查、仲裁机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治市,才能有效约束企业的各种“反经济信用行为”。

只有通过加强以信用文化建设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建设,才可以使良好的信用、信誉和道德等社会文化因素称为界定和调整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并最终形成相应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推進和完善也必将对我国企业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作用。

五、小结

21世纪,企业的竞争己上升为企业核心能力的较量。企业可通过成功的人力资源开发,整合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依靠技术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依靠诚信赢得消费者的认同,依靠产品的品牌效应创造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今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更是企业能否控制未来,掌握未来竟争主动权的根本。

参考文献:

[1],王勇,方志达,《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企业文化与企业信用》,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年12月第26卷第6期

[2]童利忠、丁胜利,《企业核心竞争力新论--理论与案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6期

[3]40亿份合同仅5成履约。报刊文摘,2002-02-24

[4]周华,《浅析企业核心竞争力》,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

[5]周绍朋,《企业管理与核心竞争力》2003(3);6-9

[6]钱琳伊,《从企业使命看企业独特性的发展》,经营战略。

[7]姚仲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与顾客价值分析》,经济问题,2001,(12)

[8]沈厚才,陶青,陈煜波,《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中国管理科学》2000年3月第8卷第1期

作者:王何

第3篇:构建旅游核心竞争力

平塘县积极探索将旅游资源优势变成经济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致力于打造“观天探地,世界唯一”的天文科普旅游和地质探秘旅游产品业态,构建平塘旅游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是综合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旅游热”的大背景下,平塘县积极探索将旅游资源优势变成经济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借势“国家地质公园”有利条件和“天眼”“天坑”“天书”的“三天”奇观,尤其是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的强大吸引力,致力于打造“观天探地,世界唯一”的天文科普旅游和地质探秘旅游产品业态,打好“旅游牌”,构建平塘旅游核心竞争力。

预计到2020年,平塘旅游总收入达400亿元以上、接待游客达5000万人次以上,分别较“十二五”翻一番,旅游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8%以上,实现旅游业“井喷”式发展,真正成为平塘的支柱产业。

顺应天时地利人和的旅游发展大势

今年9月,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建成运行,将使平塘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天文学术中心,成为将贵州展现给世界的新窗口。今明两年,“天眼”开眼活动和第十二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在平塘相继举办,加之大众旅游时代、高铁时代、大数据时代、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到来,为平塘发展天文科普旅游和地质探秘旅游迎来了难得的“天时”良机。

平塘“三天”品牌,具有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唯一性、高端性和战略性;平独高速公路开通、平罗高速公路及一批旅游公路的逐步建成,为平塘打造天文科普旅游和地质探秘旅游产品带来前所未有的“地利”优势。

随着FAST的吸引力不断放大,来平塘视察、考察、旅游的领导、客商及游客不断增加,高层关注平塘、政策倾斜平塘、项目投资平塘、大众青睐平塘,加之“登高望远、精益求精、勇于争先”大射电精神的激励引领,全县干部群众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热情日益高涨,为平塘的旅游发展汇聚了巨大的“人和”能量。

天时、地利、人和的宝贵资源,特别是省委书记陈敏尔关于“探索以大射电望远镜为龙头的科学旅游”“开发探索探险探秘等新奇旅游产品业态”和“要坚持‘三游’并重,既抓好自然景观游,又抓好民族文化游,还要抓好天文科普游。特别是天文科普游,要依托大射电,策划宣传好平塘‘天眼’开眼活动,打造好天文小镇,以天文小镇作为总体总项目,配套建好天文科普文化园、天文博物馆、天文体验馆,形成资源集成效应,让‘观天探地,世界唯一’的天文科普游成为黔南旅游业增长的新爆发点”的指示精神,为平塘大抓旅游、特抓旅游添足了信心和动力。

创新世界唯一的旅游产品业态

举办国际射电天文论坛和第十二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为平塘打造天文科普和地质探秘旅游提供强大动力。平塘以“借办会助推发展、办好会赢得发展”为根本,依托FAST的影响力打造“人无我有”、凭借奇特的地质条件打造“人有我优”的高精旅游产品,创新“观天探地,世界唯一”的旅游产品业态,构建旅游核心竞争力。

建设国际天文科普旅游文化园,打造声、光、影体验式天文星际科幻五A级主题公园。配套建设星辰主题酒店、天文博物馆、天文体验馆、暗夜观星园等天文科普体验项目,将科学与声、光、影等现代科幻元素和天文物理、天体宇宙、航空航天等文化要素有机融合,以科幻互动体验为最大特色、以高科技展示项目为主要表现形式,为游客提供身临宇宙星空的奇幻视觉享受。

建设FAST观景平台,零距离感受世界超级科学工程大射电望远镜。坚持与地形地貌相契合、凸显独特天文特色,建设绿色环保的人行栈道、让人冥想的12个星座平台、登高望远的“通天塔”、静谧温馨的游客服务区,构建能多角度、多层面欣赏大射电望远镜的观景平台。

建设平塘天坑群,欣赏世界地质奇观神秘壮美。以打岱河天坑、安家洞天坑、猫底陀天坑、瑶人湾天坑等12个天坑为主,以散落其中的原生态植被、溶洞等为依托,以稀少、奇特、险峻、壮丽、秀美为卖点,通过立体开发手段,创建天上地下多维立体,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景式、综合性山地生态旅游区,打造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高端生态旅游产品。

建设“大贵州滩”“国家地质公园”,品读一部地球成长史的宏篇巨著。以罗甸、平塘、惠水三县交界为核心的一大片三叠纪沉积地层区域,是距今约2.5亿年前发育在深海盆地中的一块孤立碳酸盐岩台地,有深海、半生海、浅海、陆地等各种环境的沉积岩石,故名“大贵州滩”。这里规模宏大的水生爬行动物化石、海百合化石令世界震惊,具有稀缺性与可观赏性,尤其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平塘国家地质公园”,集合“大贵州滩”所有的喀斯特地质地貌特征并独具特色,其中掌布“藏字石”、甲青“冰臼”等地质现象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平塘将充分发挥“平塘国家地质公园”的丰富资源优势,大力开发藏字石、冰臼群等“大贵州滩”地质产品,加速推动掌布、甲茶等景区景点的提质升级,建设以地质科考与户外探秘为主要功能的喀斯特秘境生态休闲体验旅游目的地,开发观赏体验科考探秘的新奇产品,落实省委“开发探索探险探秘等新奇旅游产品业态”的要求。

找准推动旅游经济“井喷”式发展的路径

突出“天文科普旅游和地质探秘旅游”,以“旅游+”融合发展为抓手,构建全民参与、全域旅游的大格局和大景区,是平塘旅游经济“井喷”发展的现实路径,是提高平塘旅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做好“旅游+农业”,实现一产围绕旅游提升。以实施旅游扶贫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借助白龙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乡村度假产业,打造京舟养生乐园;结合茶叶园区的建设,以“品茗茶”“游茶园”“住茶乡”体验为主题,打造大塘茶叶一条街;打造六硐和清水等“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备的休闲农业园区和旅游村寨。

做好“旅游+工业”,实现二产支撑旅游做强。围绕天文科技和测控技术,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重点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业,依托大理石、方解石、陶土(高岭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牙舟陶)等特色优势资源,引进产业链关键项目,开发以盘江龙盟(石头造纸)、牙舟陶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一批工业园区观摩体验游,着力打造“石土经济”产业链。

做好“旅游+服务”,实现三产依托旅游延展。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宾馆酒店、精品客栈、民俗客栈等建设,发展餐饮酒店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积极培育和引进电子商务市场主体,鼓励农业、工业、生活服务业等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拓展平塘旅游商品和农产品销售渠道。探索旅游产品开发众筹模式,不断夯实旅游要素基础,壮大旅游产业链。

做好“旅游+文化”,实现文化联姻旅游做大。依托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农耕文化等,引进并壮大民族旅游商品及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开发毛南土布床单、毛南刺绣、克度藤编、牙舟陶、大射电模型等旅游商品;积极打造苗族的咕噜跳月、布依族的“六月六”布依歌节、毛南族的猴鼓舞等民族文化品牌,推出民族文化文艺表演项目,形成民族文化旅游精品。

做好“旅游+城镇”,实现城镇结合旅游做靓。树立城镇景区化理念,实施城镇公园景区化改造,形成城中有景、景中有城,全面规范提升城镇的旅游要素品质,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重点打造高原避暑茶城——大塘、地质奇观城镇——掌布、名陶陶艺小镇——牙舟、生态旅游名镇——甲茶、毛南风情之乡——卡蒲、康体养生基地——平舟等旅游小城。

做好“旅游+基础”,实现基础围绕旅游配套。加快旅游外联通道建设,提升县境旅游路网的品质,加速完善快旅漫游交通体系;实施县域通讯基站扩容升级改造,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切实解决旅游“痛点”,全力构建“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舒心”的旅游环境。

“旅游业的生命在于特色。”天文地质的唯一性和奇特性成就了平塘旅游资源的绝对优势。唯有做大做强做优天文科普旅游和地质探秘旅游,创新发展好“观天探地,世界唯一”的旅游业态,才能增强平塘旅游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才能让平塘旅游引领贵州、拥抱世界。(作者系平塘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哈文丽)

作者:臧侃

第4篇:浙江广电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浙江广播电视媒体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全国发达地区的先进水平,广告经营创收位居全国同行第四位,成为浙江省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大众传媒之一。但是,随着境外媒体的高调进入和网络等新媒体的强势崛起,浙江广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浙江广电媒体产业要生存发展,要在全国同行和文化产业发展中走在前列,就应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找准自身定位,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和基本竞争策略,其中,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事关浙江广电传媒业的发展前景。如何遵循新闻媒体的发展规律,运用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媒体产业竞争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导浙江广电媒体培育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实践,是浙江广电传媒业获得更快发展,真正做强做大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

核心竞争力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1990年,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正式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的概念。他们在《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中指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传媒竞争力问题是近年来新闻学和媒体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借鉴理论界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广电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广播电视媒体控制资源、整合资源,塑造媒体品牌,适应受众需要,扩展媒体市场份额,支撑媒体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那些积累性学识和能力。广告创收情况是一个媒体实力的综合反映。浙江省级电视媒体近年来的广告创收情况就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浙江广电竞争力的变化情况。2002-2005年,浙江省级电视媒体的广告增幅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并且名列全国前列,但在具体排名上,其在全国省级电视中的排名已从2002年的的第四位下降到2003年的第五位,再到200

4、2005的第六位,几乎每年下滑一个位次。

在排名下滑的同时,浙江电视广告创收与省外电视台,特别是与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电视台的差距在扩大。浙江电视与上海文广集团相比,两者的差距从2002年的13亿元拉大到2005年的18亿;与广东传媒集团相比,两者差距从当年的不足2亿,扩大到2005年的超过3亿。

此外,浙江广电媒体在广告经营方面还存在市场份额有所减少、品牌影响力降低等问题。

广电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培育过程,就是广播电视增强控制资源,提高媒体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塑造媒体品牌,适应受众需要,扩展媒体市场份额,获取媒体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能在媒体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

1、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核心竞争力的理念。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持之以恒,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和艰苦细致的工作。媒体产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还必须对需要培育的核心竞争力认识一致,并将其列入媒体发展的战略目标中,投入足够的资源,保持组织的稳定和权威,确保培育工作的持续进行。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是媒体核心竞争力建设的先决条件。

2、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明确频道定位和发展方向。

有效的市场定位是确立传媒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必要前提。广播电视媒体只有根据地域文化特色、经济特点和社会发展水平来确定定位、特定的受众对象和市场空间,才能具备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条件。在经历了上星扩张的“热浪”和同质竞争的“寒流”之后,2004年之后,人们开始更加冷静地思考省级卫视百台一面、同质化竞争所带来的恶果、面临的现实处境并积极寻求可能的出路。期间,先知先觉者开始实施差异化竞争,通过频道的专业化分工、基于“窄播”理念的独特定位和风格化打造,一些卫视脱颖而出。如,以“娱乐快乐中国”的湖南卫视、以“电视剧大卖场”吸引观众眼球的安徽卫视,成为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的最大受益者。

基于浙江广电省、市、县三级竞争激烈,市县广电媒体实力相对均衡的状况,浙江广电媒体的差异化战略可从两端推进。一是“专”。广电媒体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技领先。改继承传统的“广播”为富有特色的“窄播”,在某一领域、某一专业做深、做透、做专,在业内有权威地位、

深远影响,成为这一领域、这一行的“小巨人”。二是“广”。这里所说的“广”,不是指节目内容的广博,更主要的是合作方式的的广泛。浙江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在长三角经济融合过程中,浙江广电如能率先实行跨省联合、跨区联合,放手区域经营,不仅可以突破浙江地域窄小的制约,抢先一步锁定中国经济最具活力、最具发展前景的区域市场,拓展媒体广阔发展平台,还可在为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兼顾全国,实现更大志向。这个由地方广播电视机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成立、具有某种权威性和份量的区域性卫星广播电视,可以形成规模效益,共享市场,做大蛋糕。差异化竞争战略,不失为广电媒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3、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提高媒体资源的控制力。

品牌作为一种具有“内在价值”和“交易价值”的无形资产,本身即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更重要的是,品牌还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财富。媒体品牌实际上代表着媒体与受众交流时所传达的一整套核心价值观,是媒体对受众所作的承诺,也是受众对媒体的价值认可与信任。一个成功的媒体品牌,具有强大的资源吸引力。通过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吸引力,媒体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控制。媒体资源的控制力,是媒体核心竞争力在社会资源运用、节目资源调配方面的直接体现。广电媒体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时,要善于两面作战。一方面,要通过互利合作、市场整合等方式,充分联合合作伙伴的资金实力,利用强大的资金实力控制媒体资源。如浙江卫视今年新推出的“4 + 1”购片模式,就是联合4家有实力的省级卫视,选择1家省级地面频道联合抢购独播剧,在与央视争购大片、好剧的竞争中赢得了主动。但是,在现实竞争环境中,一个地方媒体在资金实力上直接与国家电视台进行正面较量,显然是不明智的,也是难以持久的。从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规律来看,媒体核心竞争力绝不是靠金钱堆出来的,媒体对资源的控制力关键还是要依靠品牌的力量。因此,广电媒体还是要认真地实施品牌化建设,提升广电媒体品牌的力量。通过培育优秀品牌节目,以频道品牌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提升自己对媒体宝贵资源的控制能力和对竞争对手的反控制能力,占据竞争的制高点。

4、强化传媒策划意识,提高节目整合能力。

实践证明,媒体策划能力的强弱,关乎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媒体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力的高低。媒体的新闻传播策划就是巧妙运用议程设置,着力加强策划,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新闻资源,全面实施整体品牌战略,加大受众市场占有份额,不断增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而媒体策划能力的高低和策划水平的高下,又决定着媒体资源整合能力的高低和整合水平的高下。

网络媒体的成功,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新闻媒体的整合能力在媒体发展进入新阶段、媒体竞争进入新领域的历史时期,对媒体的生存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播分离”反映了社会化分工的趋势,目前尽管只涉及非新闻类节目,但对广电媒体整合能力的提高却提出了更高要求。广电媒体在提高资源整合能力方面要两手抓,一手抓新闻资源整合,保持广电新闻的及时丰富、准确权威和独特视角;一手抓电视剧节目资源的整合,贴近、贴切、贴心,打造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健康活泼的休闲娱乐平台,凸现广电媒体在节目资源整合上的独到眼光和功力。

5、摈弃门户之见,增强与新媒体的交融能力。

在广电媒体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如果媒体没有可以倚恃的竞争优势,强大的竞争对手就会利用其品牌影响力和无孔不入的市场推动力,不断压缩着你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网络媒体等又以“替代者”的角色,逐渐蚕食着你的领地。媒体新力量要攻城掠地只需突破一点,而传统媒体要想坚守城墙却要滴水不漏。在这种新旧媒体错综复杂、犬牙交错的竞争中,要想赢得竞争,方向感也许比具体战术更为重要。对广电媒体来说,当前要审慎把握媒体发展趋势,积极应对网络媒体依托技术进步展开的在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上的挑战。这就需要广电媒体调整心态,摆正位置,利用国际互联网的传输技术、海量信息、传播理念,进行主动的变革,改造自己,强化与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交融:(1)改善传输设备,实现数字化、高清晰化、智能化,可以接收多频道节目,又能依照受众的收视习惯和要求自动检索节目。(2)广电媒体进一步融入日常生活,节目内容个性化,符合个人收视需求。(3)传播方式互动式,媒体与受众直接对话,受众可以介入节目信息的制作发布。(4)经营方式联动性强,功能多元,媒体间相互渗透、合作,追求全方位无缝覆盖,强化受众印象、提升宣传效果。(5)传播空间跨国界,全球化。

当然,在这种交融中,不管是谁,都不能迷失自己,尤其是代表社会良知、身负社会重任的广电媒体,在与网络媒体交融中要坚守自己的媒体特色和媒体特性。

6、加强团队学习,为核心竞争力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核心竞争力是跨部门整合协调的多项技能和技术的组合,而不是某一个单一的、独立的技能或技术。优秀的人才资源是保持传媒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持久动力。因而,要把培育杰出的传媒人才队伍,当作培育广电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抓紧抓好。

(作者单位:浙江广电集团)

第5篇: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型研究

发表时间:2007-8-19作者: 刘元芳 肖天明 雷青山来源: 万方数据

关键字: 企业 核心竞争力 模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本文首先探讨核心竞争力内涵,研究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联系及其运动,进而深入探究以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为代表的企业文化与不同类型创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的紧密关联、相互作用,构建核心竞争力模型,从而揭示了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藕合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和机理。

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这种全球化经营与竞争的挑战,企业如何获得竟争优势,实现“基业长青”一直是理论界与企业界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应用核心竟争力理论,着眼于企业深层次的竞争能力,研究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的祸合,构建核心竞争力模型,进一步揭示了企业持续竟争优势的本质。这对中国企业全面接轨国际市场、迎接新挑战,提高竞争力,都具有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论述,国外学者在近十年以来被收录在SCI, SSCI中的就有533篇文献,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被评为过去十年间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巨大影响的十大管理实践之一。

1.1 国外研究成果

国外学者对核心竟争力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整合型核心竞争力。哈默和普拉哈拉德于1990年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共有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2) 知识型核心竞争力。著名的技术管理专家D.Teece和Joe.Tidd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交易的并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知识和信息,是企业所拥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它包括四个维度:组织成员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集、组织的技术系统、组织的管理系统和组织的价值观系统。

(3) 资源型核心竞争力。M.A .Peteraf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企业的业务操作子系统,更为重要的是在企业资源系统中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蕴藏在企业已有和潜在的资源中,渗透到整个组织中,企业合理开发这些资源为形成自己的独特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4) 组合型核心竞争力。J.F.Christensen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主要创造价值被多个产品或多种业务共享的技能和能力。核心能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

1.2 国内已有研究成果

国内的研究主要是追踪型和改进型研究。柳卸林、左建军分别撰文认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就是企业具有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独特营销的能力;宁建军认为企业体制与制度是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管益忻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旨在为顾客提供更大(更多、更好)的消费者剩余的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系;陈清泰、傅家骥等借鉴技术管理学派的观点,提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复旦大学首明杰教授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使企业能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关键性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组技术和技能的综合体。

从以上分析可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个复杂子系统,它渗透在技术、资源、知识、文化、人力资源、组织和管理等多个子系统融合而成的大系统中。 2 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2.1 技术创新的内涵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率先提出了创新概念,在随后的专著中又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创新理论。在他看来,创新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他所指的新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或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新的供应来源,引用新的生产方法和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其理论被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技术创新的内涵在扩展,价值网络和组织经济对于创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最新涌现出来的关于交互式、布式和开放本质创新,提出公司从内部R&D获取竞争优势的趋势,并争取通过利用外部广泛的资源获得成功的创新。

2.2 技术创新时于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1) 技术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技术创新的趋势是更多地关注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这不仅从新的理论角度解释了技术创新对持续竞争优势的决定作用,而且也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因此,技术创新过程是核心能力建立的关键,两者具有目的上的一致性。

(2) 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演化动力

通过有效的技术创新,其成果在企业内部迅速扩散,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以至由此形成企业的核心业务,并最终为市场所认同,企业将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优势,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未来企业将向创新推动型转变。

3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3.1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作为群体意识的企业价值观及其外化,有三层含义:首先,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种基本的价值观念;其次,这种价值观是企业的价值观,不是企业内部成员个人价值观的简单相加,而是个人价值观的同化,是“人格化”了的企业价值;最后,企业文化还包括企业价值观的一种外化,是经营思想、历史传统、伦理规范、制度准则、行为方式以及蕴含在企业形象、企业产品中的企业价值观。

3.2 企业文化与核心竟争力的相互关系

(1)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在谈及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优势时,人们往往忽略企业文化的作用,而更多地关注技术创新的作用,但是脱离了企业文化,技术创新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也就谈不上形成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只有以企业文化为平台,并支撑企业文化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出价值。此外,相同的技术创新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也体现出不同的价值。技术创新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文化,它的作用在于采用适当的方式去具体实现技术创新的效益,形成核心竟争力和建立持续竞争优势,因此,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2) 企业文化决定核心竞争力的方向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群体价值观念,是企业经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体现着现代企业的宗旨、根本追求和精神归宿,决定了企业远期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前提下,企业根据环境变化和自身状况来决定经营战略,必须以适当的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配合经营战略。由于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必须不断调整经营战略,不断用符合企业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经营战略,周而复始,逐渐形成核心竞争力。可见,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更决定着核心竞争力的方向。

4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藕合模型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的祸合,即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结果。在核心竞争力建立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是最基本的行为,企业文化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支持平台;核心竞争力就是通过以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和组织创新为代表的企业文化环境和以自主创新、合作创新、模仿创新、引进创新为内涵的技术创新过程的祸合来构建的。

4.1 企业文化环境

技术 创 新 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在特定的企业文化环境中并受其影响,良好的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将发挥导向、激励、凝聚、幅射等方面的功能。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和组织创新对技术创新实现起重要的功能作用。

(1) 企业家精神。熊彼特指出:“创新就是在经济环境中引人新的生产函数,它的产生主要源自企业家的作用。”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家就是赋予资源以生产财富的能力的人”。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在长期生产实践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价值取向、事业追求和文化定势的总和。企业家敏锐地捕捉市场非均衡状态提供的创新机会,果断地作出决策并承担风险,在生产经营中是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主体和权威,并对稀缺资源的利用做出判断性抉择、创新过程的组织和指挥,因此企业家精神是形成和影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作为知识和技能的承载者,代表了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是企业形成核心能力的基础。技术创新源于人的思想观念上的突破,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人;企业文化作用的对象是企业中作为人力资源的员工,因此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员工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影响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这种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励是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来实现的,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文化为导向,有利于营造技术创新成功发展的良好的企业内部文化氛围环境,形成核心竞争力。

(3) 研发管理。研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先导,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推动力。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不仅要拥有核JI.技术,而且还要保证其核心技术的更新换代,为此企业必须加强研发,这是竞争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技术创新的研发管理就是以企业文化的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价值来确定研发价值取向,促进形成新的核心技术,以至成为自身的知识产权。同时,研发管理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和整合作用来协调参与者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形成一个开放、创新、合作的研发文化,从而保证研发持续创新。

(4) 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中的个性化、多样化追求和社会环境变化的互动与企业文化中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之间的冲突必然产生组织变革,使创新机制搞活,获得良好的动力,运行协调有序。因此,组织创新为组织变革和创新提供价值动力,进而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4.2 技术创新过程

企业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产生(捕捉利用机会),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进人市场实现商业利润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活动过程。技术 创 新 又有其自身的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和应用。一是引进技术创新,即引进国外先进科技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在企业创业初期应用最为广泛。二是模仿技术创新,即将已有技术成果进行消化、吸收、模仿、仿制、改造、创新而产生新的功能、特点,由传统产业走向现代化的技术创新多属于此种模式。三是合作技术创新,即企业与高校、科

研院所和省内外、国内外有关部门合作研究开发,采用各种不同的合作开发方式和组织形式,以此达到技术创新目标,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优势互补,降低风险。四是自主技术创新,指企业依靠自身科技实力和条件,根据市场机会、技术机会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确定项目进行技术创新。此种模式应用是在企业发展到更高阶段,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在技术创新过程,无论处于什么领域、反映什么层面、在什么阶段、应用什么样的创新模式,都是在以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组织创新为代表的一定的企业文化环境影响下进行的。技术创新应在全体员工中形成一种创新的文化,丰富深厚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规定和影响着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和创新目标,企业精神凝聚着全体员工的人心,鼓舞着创新的斗志,成为强大的创新动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推动着技术创新的开展与升级。同时,技术创新的不断持续进行也必须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企业的经济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竞争能力为目标,形成新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理念,培育员工“团结合作,创新贡献,不怕困难,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求真务实,果敢行为,夺取胜利”的企业精神;并在产品创新设计、生产工艺创新、市场营销服务中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样,技术创新又建设了新的企业文化,更有力地推动技术创新持续发展。这种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的有效互动作用培育和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4.3 核心竟争力模型

基于上述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可以建立如图1所示的在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相藕合基础上构建的核心竞争力模型。从该 模 型 可以看出,以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和组织创新为代表的企业文化构成技术创新的外在环境;以技术引进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以至自主创新为技术创新内涵,共同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环境,并以技术创新的技术经济活动为实质内容和动力,才能逐步建立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这个四棱锥模型中,四个棱锥面分别代表以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和组织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从下到上、由底面和三个横截面构

成的代表着技术创新实质内容的不同创新模式,所以,不同类型层面的技术创新都受企业文化的包容、影响和制约;棱锥顶点代表企业文化和技术创新发展祸合交汇为核心竞争力。

企业技术创新一般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这个四棱锥模型中,底面代表最初大量创新活动基本是引进技术创新;然后是模仿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和提高;当企业发展到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可向外拓展,寻找研发创新的合作伙伴,开展优势互补、共同研发的合作技术创新;当企业发展到具有相当科技实力和基础条件时,即可迈向最高层次的自主技术创新阶段。

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是通过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培养、塑造为技术创新主体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行为支柱,同时也随着技术创新的发展而进步。随着科技发展,时代进步,技术创新也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文化也必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企业家精神更加成熟、完善,更具民族风范和时代感,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本更加得到重视,研发由小到大,更加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立和创新,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的组织变革构建更加宽松、和谐的企业文化环境,推动企业不断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这样,技术创新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文化不断提升进步,两者紧密关联、相互作用藕合,走向顶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藕合而形成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活动,企业的整体素质、实力水平、文化品位都会提高到新的层次;反之,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对技术创新有深刻的影响,成功的企业都有成熟的优秀企业文化支撑着。因此,面对新的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的挑战,企业应在不断开展技术创新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将两者有机祸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后劲,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第6篇:论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全球化的到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取决于有无核心竞争力,它主要不是来自于企业外部,而是取决于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制胜的法宝。通过阐述核心竞争力起源与特征、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从而揭示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联系,为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做理论基础。

关键词 竞争 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 构建

1 核心竞争力的起源及特征 1.1 核心竞争力的起源

“核心竞争力”又叫“核心能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199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的。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他把一家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核心产品(核心零部件)是树干,业务单位是树枝,树叶、花朵和果实则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而支撑着所有这一切的正是企业内部能力的不同组合。具体地讲,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营销手段的能力,是企业的宝贵的战略资源。 1.2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不仅能提供顾客看重的价值,也为企业带来较为长期的超额利润。

(2)延展性。核心竞争力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不仅是当前的而且包括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往往是通过核心竞争力在新领域的积极运用得以实现,从而可为企业不断创造新的利润点。因此,核心竞争力更是一种“通用”的技术专长,而不是对应于某一两种产品本身;核心的胜利意义远超出单个产品的胜利。

(3)独特性。核心信念具有很强的稳固性和持续性,这种持续的稳固可以使组织在统一的基本信念下协调运行,在同行业解决同样的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具有独特的企业个性和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独有的,是基于企业独特的历史、文化、技能等产生的,具有稀有性。

(4)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不仅要有价值和稀有,而且必须具有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是其他企业所不具备或者一时具备不了的独特优势和能力,是企业的价值核心,它根植于良好的企业文化。这种不可模仿性的原因既可能是由于企业占有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5)不可替代性。即使企业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的能力,但如果竞争者能够找到替代能力,还是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一种能力是否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认为, 核心竞争力能够适用于各种市场,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并能对消费者利益做出重大贡献,它很难被竞争对手效仿,即使效仿, 也是公司最擅长的。

随着经济迅猛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消费趋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由数量和质量消费型发展到品牌和文化消费型。消费者不再仅仅重视商品的质量优劣与价格的高低,而是对商品的售后服务、商品品牌的知名度、购物的环境等比较关注,也就是说消费者更注重商品核心功能以外的富有文化内涵的附加功能。由此决定了企业间的竞争必然是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直接目的就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百年企业。比如说海尔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 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集团发展之迅速并长期保持着长盛不衰的状态,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售后服务相当好,消费者信得过,是同行业不可比拟的。它的品牌名言“真诚到永远”,也给消费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企业仅通过产品科技含量高、性能优、价位低廉,企业制度完善、拥有充足的高科技企业员工,它只是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企业的技术、流程、制度是可以借鉴的,人员是具有流动性的,因此很难成为企业独有的持久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重点培育那种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流不掉、无法模仿、无法复制、极为稀缺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即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们才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企业文化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企业要有自己的文化,因为企业文化能让企业拥有个性,惟有这样,企业才能建立衡量一切事物对错好坏的标准体系,并保证企业沿着正确的路走下去。一旦把企业文化的个性转化为产品的个性,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自然就提高了。所以,文化是形成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文化管理比战略管理都重要。比如沃尔沃的核心竞争力是安全,宝马的核心竞争力是豪华,TOYOTA的核心竞争力则是经济实用。在沃而沃看来,产品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它的企业文化首先就是要强调安全性;宝马的产品文化则侧重追求舒适和地位。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发挥的作用极其大。

(1)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比较注重的是人的因素,强调“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位员工,任何事都以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为尺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企业的发展,科技含量的增高,员工不断的接受新的知识与技能,工作热情高涨,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持续而稳定的发展。 (2)凝聚作用。企业文化追求一种企业整体的优势和卓越良好的集体感受,把激励的理论与方法落实到树立企业的整体共同价值观念上,着力塑造优秀的群体意识,因此必然有益于消解企业职工个体目标之间的差异,引导他们向同一目标迈进,从而在企业中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3)引导作用。企业文化可以显现出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引导企业去适应健康的、先进的、有发展前途的社会需求。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将全体员工的思想、行为统一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上来,使他们朝着企业的发展目标努力工作。企业最终的竞争力取决于它在一系列价值中如何进行价值选择。

(4)约束作用。整洁有序的企业环境、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硬的约束、有形的约束,企业精神、理念和价值观等是软的约束、无形的约束。企业文化建设要达成的目标就是使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地成为员工内心信念,表现为员工的行为习惯,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

一、有形约束和无形约束的统一。当员工的行为违背企业的信念时,其心理会有一种内疚感,并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 (5)塑造形象作用。海尔集团在我国企业中发展得比较好,有持续的竞争力。不但是产品质量优,售后服务好,更重要的是海尔集团的精神与文化,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竖立了一个信得过的品牌。因此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但能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吸引顾客,而且能使企业更有效、更圆满地实现自己的综合目标。良好的企业形象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任何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围绕产品竞争力做文章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产品竞争力是由技术竞争力所决定的,所以说技术是第一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又是由制度竞争力所决定的,制度高于技术,制度又是第一竞争力。认识到此还远未结束,这是因为,制度无非是物化了的理念的存在形式,没有正确的理念就没有科学的制度,因此,理念高于制度,理念才是第一竞争力。总之,理念决定制度,制度决定技术,技术决定产品。拥有正确的、不断创新的理念,企业才具有最强的竞争力。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文化是世界500强的共同特征。它们出类拔萃的关键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其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则植根于它们独特的企业文化之中。

附图模型揭示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联系,指出模型的外层组成元素指企业文化的功能,模型内因元素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其中,企业文化功能分别为指导力、推动力、改善力、导向力、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润滑力、开发力与感应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由诸多因素组成,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三个层面组成的要素,它们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1)第一层面为基础层。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深厚基础和必要的保障。包含:理念、价值观、形象、创新、特色、人才和信息等着力点。 (2)第二层面为载体层。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发挥“平台效应”和起到“支撑”作用。包括结构、机制、规模、战略、品牌、关系和制度等着力点。

(3)第三层面为转换层,是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实化和物化。包括服务、质量、营销、技术和能力等着力点。

综上分析,核心能力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它和核心能力是一种互补关系。国内大部分学者重视技术、流程等核心能力的硬件部分的培养,企业文化等软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事实上,企业文化是维持企业核心能力持久性因素,它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要想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在行业间与企业间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必须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使其企业处于久胜不衰的状态,成为百年企业。 参考文献

1 侯贵松,王璐璐.影响中国企业未来的十大管理实践[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2 孙玉娟.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2) 3 谢茂华,曾江化.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第7篇:基于创新文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

为了响应号召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理念,为了栽培新一代的创新人才,为了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本学期我们开设了《创新文化论》,在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通读了这本书,了解了什么是企业创新文化?企业创新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之所在,企业创新文化的价值观和创新的哲学理念,向我们展示了企业创新的理念的培养,如何能够有效快速的利用创新带动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创新理念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的快速传播,一个企业也不能完全靠提高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来带动企业的长久发展,这种方法也只是短暂的,转眼即逝的,不能够长久地带动企业的发展。那么如何能让企业能够得到长久发展呢?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正如比尔盖茨所说:“企业繁荣中孕育着毁灭自身的种子,要防止这种毁灭的唯一对策就是坚持不断创新。”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那就是创新,只有创新企业才能赢得更多的市场,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如果一个企业连一点创新意识都没有,那么它必将退出历史舞台,走向衰亡,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企业有了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创新好比人的血液,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所在,企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生存得根本,培养一个企业创新理念和企业创新你氛围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各企业激烈竞争的今天,越来越突出了创新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企业能够自主研发创新,他就能生存,而在这当中,创新人才则被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而建立激发创新人才的企业,创新文化氛围则更加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氛围呢?关键就在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于完善,构建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现代化企业制度,要使其从“物化管理”转变为“人化管理”,从而从创新管理人员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做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激励创新的创新文化氛围,以适应企业的发展的需要。创新文化氛围的营造,当今世界做的最好的要数美国,他们崇尚科学,崇尚自由,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盛行,造就了美国人喜欢冒险,乐观自信的性格,从而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而在我国,一些创新的人才却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认为那些敢于创新的人是爱抢风头,对创新失败的人,不但没有鼓励反而受到领导的批评,有时还会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甚至是下岗的危险。从这种种方面导致了过人不愿也不敢再去大胆的创新了,在这种情况下,当下首行而且必须为企业创新文化氛围的营造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只有这种引导不断创新氛围里,每一个人的创新积极性才能更好的被调动起来,真正做到全民参与,鼓励员工在个人的学习成长和日常的工作中要有新的创意,让每个员工都有一种创新意识,具有创新观念,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

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和动力的源泉,它能推动创新的发展与实现,能够使企业具有蓬勃向上的创新精神,能够保证创新在企业内能够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建立创新文化,能够加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能否得到成功,它的关键之处就在于能否建立一个公正合理,能激励企业内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的用人制度,是否能够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创新发展,各个员工在各个岗位能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地以企业的发展为最终目标而努力奋斗着。其中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创新精神文化的建设,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独具自身创新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是与企业的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众意识,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了创新精神文化,则企业只会被动的进行创新,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企业有了创新精神文化则企业就能够自主的创新,才能拥有尖端技术,才能稳重,繁荣的发展。

在企业创新中,创新人才是关键,只有一个好的创新环境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可以看出创造创新环境的至关重要。拿二战后的日本来说,受战争的影响,物质经济空前的匮乏,加上美国在其本土投放的两颗原子弹,一个国家基本毫无经济活力,但他为什么在后来短短的几十年里,经济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国家。这与他们当时人才的培养是离不开的,在二战以前,日本就特别重视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战后的物质是没有了,但他们有的是技术创新人才,以至于后来的发展,在这当中建立激发创新人才成长的企业创新文化氛围则显得更加重要。而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的各方面的种种原因,对企业人才的培养却忽视了对企业创新文化的营造,很多的国有企业包括一些民营企业都缺乏创新的核心价值观,更别说是维持一个创新的良好运行机制了,有了企业人才资源,没了企业创新的活力,是不能使企业得到发展的。企业有了创新而没了企业的创新人才那是万万不可的。只有这两方面有机的组合到一起,才能使企业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较大优势,并长久发展,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许多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不会简单的认为人只是赚钱的工具,只会认为人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企业的发展资本。

创新环境的建设不是一代两代人就能建设成功的,甚至是要花掉几代人才能建设成,而这一建设的成功,将是空前绝后的,像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生,美国的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本后来的崛起,哪一个不是靠创新发展起来得,也让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意识到唯有创新技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国家的经济建设才能飞速前进。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本质,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一个民族如此,一个企业不更是如此么”。记得今年的暑假我去了江苏一家民营机械加工厂打工,这家厂也是当地一家规模最大,最具有影响力的厂家之一,它的产品远销国外,年收效率为几千万,我想这与他们的企业管理机制和创新文化塑造所分不开的,无论是在经营制度,生产管理及新产品技术的研发,在各个部门之间,以研发部即创新部,销售部为核心,以生产部为主体,构建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部门相互独立却又紧密相连,谁也离不开谁,相互影响着彼此,在我看来,他们的创新理念和体制机构完善是非常好的。能够很好的以研发部的创新理念带动企业的内在发展,以一个全新的姿态来面对市场的竞争压力,以至发展的越来越好,关键就在于他们重视了技术的开发,注重了员工素质的培养,注重企业文化的输入。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进步的阶梯,是使企业得到发展的活力,韦尔奇曾说:“如你想列车再快十公里,只需加一马力,若想车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须更换铁轨了。资产重组可以一时提高公司的生产力,但若没有组织制度上的改变,则无法维持企业高速发展的战略主动。”这就告诉了我们,创新是有前提条件的,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创新的,创新企业总是在建立了具有创新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有创新文化背景的支持,有创新的源泉,如上海的家化公司他们公司的生存理念就是创新创造生存力,光有生产力没有创新,再好的公司也只是昙花一现。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又不得不去思考,现在有的一些大的企业,在他的发展生存时也注重了创新,也有一定的创新环境,但最终还是在众多的企业的激烈竞争下站不脚而倒闭了,是的,光有创新是不够的,何况是停留在创新的表面,要有实质性的创新,企业创新是最终的结果是使企业具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拥有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那么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呢,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有本企业通过创新,自主开发的一项专有技术,别人是学不会的,难以模仿的,像美国的苹果公司,像可口可乐,肯德基,虽然别人能够仿照,但找出来的东西却是畸形的,不一样的,之所以可口可乐在饮料界能够发展到今天,就是因为他具有他自己独特的核心技术,饮料的秘密配方,别人是怎么也创造不出哪个味的,所以直到今天可口可乐饮料的配方也只有公司内最高且为数很少的几个领导知道,是他们把握了机遇,经受住了这么多的考验,最终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且唯一的途径那就是创新,而企业的创新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企业核心竞争力,否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不会长久,通过企业创新文化的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则变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致胜的法宝,也就能够使企业得到发展。

按照传统的企业办理模式,一个企业拥有了创新人才,掌握了核心技术,还要靠一定的手段来打响企业的知名度,当今世界,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做广告,其实也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形象来提高企业的名气。

我想在当前形势下,开设这么课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正好响应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北大一百年校庆上的演讲。要务实,创新,做个新型人才,一个创新的世纪接班人,一个国家需要创新的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一个民族才能进步,从我们的校训中也可以看出要实践,要创新,创新真的很重要,而我现在最缺乏的是什么?是创新!以后走上了工作岗位,缺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对我们来说,是必须培养的。营造创新氛围,构建创新思维,不管是对自己还是以后走上了工作岗位,都是有意义的,是的,我们不能做的像瓦特,爱迪生,牛顿那么伟大。我们只是个平凡的人,但平凡中也透露着创新的韵味,像我学得是机电专业的,以后和机械接触的较多,如果不会创新,不敢创新,很难在企业得到发展。如果思维敏捷了,敢于创新了,比如说一些机械经过自己的一番改革,领导采纳了意见,经过改组加工之后,机械的性能变好了,加工更精确了,或更节省时间了,肯定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得到企业的中庸,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也就可想而知了。

教学是短暂的,学习确实长久地,虽只有为期六个星期的课堂教学,但对我们来说意义深远,创新的理念常驻我心,不管是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要时刻注重创新,敢于创新,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使自身得到发展,以带动企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

第8篇:浅谈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构建

摘要: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在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必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资本和资本的集合,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社会资本的集中反映,是企业在组织资本一定的前提下提高组织活动效率的决定因素,拥有个性化的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对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十分重要。

关键词:

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人本管理;能本管理;成本领先

正文: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仅仅依靠暂时或偶然的产品开发和某些所谓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竞争优势的外化,是一种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知识体系,是在公司历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知识、技能与资产互动的体系,这即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在我国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而如何构建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关注内容。

一、企业文化对于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有西方学者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集合。组织资本是指组织对所承担任务的协调能力的资产,而社会资本是指作为资源提供给行为人用来获取收益的那部分社会结构的价值。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社会资本的集中反映,是企业在组织资本一定的前提下提高组织活动效率的决定因素。企业只有将其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有机结合与发挥,才能培育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价值体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看法及其对环境的反应模式,能保证企业一般员工积极性和知识系统的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不仅强化了传统管理的一些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传统管理不能替代的功能,如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都有助于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文化是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文化不仅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

二、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当前中国企业要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必须从核心竞争力依靠的三大要素——企业的目标顾客、关键技能和技术、协调整合机制出发,充分考虑核心竞争力所具有的四个特征——价值性、独特性、系统整合性和动态性,培育起与之相适应的独具个性的企业文化。第一,企业的目标顾客是在核心竞争力中起决定作用的首要因素,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考虑目标顾客的价值追求,秉承“顾客至上”的人本管理。现代企业管理所表现出来的成果充分考虑到目标顾客的价值追求,使企业的内外顾客都感到满意。具体而言,就是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设计好企业的目标与核心价值观,把职工的积极性和才干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使个人需求与组织需求尽量重合一致,形成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引导全体员工主动去实现企业目标。如惠普公司的创立者们一开始就明确了其经营目标:瞄准技术与工程技术市场,生产出高品质的创新性仪器以服务客户。在这一经营目标上,惠利特与帕卡德建立起了共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论,他们对公司员工大力灌输企业目标

和企业理念,使之成为惠普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惠普公司在曾在某报告中提出的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对人充分信任,我们追求高标准的贡献,我们将始终如一的情操与我们的事业融为一体,我们通过团队和通过鼓励灵活创新致力于的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福利。在这一核心价值观基础上,公司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第二,的关键技能和技术是核心竞争力依靠的重要因素,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考虑关键技能和技术的独特性,升华传统的人本管理思想,倡导“创新至上”的能本管理思想。 一般来讲,一个企业至少有一个或若干个关键技能和技术,这是整个核心竞争力系统中的主导和中枢,是企业独具的超越竞争对手的绝对优势,也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 “能本管理”不仅确立了人在企业财富创造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而且强调了人力资本创造财富所需要的能力要素及其与其他资源有效配置的途径与方式。 无论是企业员工能力水平的提高,还是投入程度均衡的实现,都需要由企业文化来进行引导。通过构建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培育有利于知识型、创造型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人力资本与企业其他资源的配置、增进组织内部各成员的有效沟通,让人力资本的效用最大化。

第三,企业的协调整合机制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依靠的关键因素,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考虑协调整合机制的系统整合性和动态性,明确企业文化应是一种经济文化,推行“至上”的新成本管理模式。 企业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时,应形成以一个或若干关键环节为主导、能对各种要素不断进行有机整合的机制,这种整合机制不但表现为关键能力、有效能力的集中,而且表现为对多余、落后、无关紧要的机制、因素、程序和职能的迅速消除,并由此产生集成放大效应。企业只有充分考虑核心竞争力的系统整合性和动态性,才能对企业发展的众多要素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集中整合有效要素,忽略消除不利要素,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和满足顾客需求,实现“成本领先”。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而不是它的影子,企业管理讲求成本最小、收益最大,企业文化亦然,企业文化从本质上说应是一种经济文化。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同样需要贯彻成本领先的管理思想,推行“学习至上”的新成本管理模式,用有形成本换取无形成本,提升企业整体文化氛围和员工整体技术能力和素质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合作控制、运作协调、组织学习和结构适应性等管理能力,使成本的更具效率。

第9篇:企业文化对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一、 实践调查内容

(一)引言

企业文化具有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作用,但能否真正发挥这种作用,还要看企业文化是否正确反映企业的性质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国企业只有培养、塑造企业核心能力,才能够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竞争能力,是相对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等重要特征。能力、资源、人才、技术、知识、制度、流程无论如何先进,具有竞争优势,只是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反映或表现,而非核心竞争力本身和动力源。那么,驱动技术、资源、人才等的力量源泉就是企业文化的创新或优秀的灵活适应的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是建立于企业文化创新力之上的一种“合力”。它来源于企业独有的创新力(包括:管理创新力、组织创新力、制度创新力、知识创新力、技术创新力、产品创新力、营销创新力等)。从动态的经济理论来看,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企业能够在实现利益相关者平衡发展的同时提升竞争力,其关键的解决方法是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一个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所体现出的市场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塑造和丰富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一方面,在企业文化中弘扬创新精神,使全体员工在极强的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能使企业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效用得到最好发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自然会发挥到最强。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地学习借鉴,来改善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使企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二)公司概况

江苏建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江苏建设)成立于1992年12月,2003年9月经江苏省财政厅批准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经建设部核准现具有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建筑装饰专项设计甲级,建筑幕墙专业承包一级,建筑幕墙专项工程设计甲级,机电设备安装专业承包一级和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二级、钢结构,消防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并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审核认证。现为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理事单位,江苏省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常州装饰装修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常州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公司现任董事长,总经理杨大伟,现为中国装饰协会会员,江苏省装饰协会副会长和常州装饰装修协会(商会)会长,常州市工商联执行委员,全国建筑装饰行业优秀企业家。

江苏建设自创办至今,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设计、施工、安装、生产制作于一体,具有较强经济、技术和施工实力的装饰骨干企业。随着市场经济和装饰行业深入发展,公司奉行“创新经营机制,励精图治做强”的方针,扎扎实实走“多元经营、诚信经营、品牌经营”之路,通过不断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加大科技装备和固定资产的投入,努力培养和提高全员整体素质,促进了企业持续、稳健、和谐发展。

公司的经营业务和施工足迹遍布全国,走出国门,承接了一大批种类繁多,规模各异的建筑装饰、建筑幕墙等工程项目及国家、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和援藏、援外和外经工程项目,以精湛的工艺,优良的质量、合理的价格,真诚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和客户的认可和信任,在国内外创出了一批优质工程,到目前为止,先后获得一项鲁班奖、十三项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二十七项江苏省紫金杯奖,多次获得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江苏省装饰优质工程银奖与紫金杯奖和多项市级优质工程奖。

公司自1996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江苏省建筑装饰优秀企业,连续多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被常州工商局命名为免检企业。先后多次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施工企业、常州市优秀建筑装饰企业、常州市建设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先进单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和常州市文明单位以及常州市建设系统文明单位。2008年-2010年,公司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并被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评为2005-200

9、2006-2010全国建筑装饰明星企业。

江苏建设在十多年的创业发展中,培养造就了一支经过专业培训、理念先进,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团队,拥有多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施工队伍并在北京、西安、南京、苏州、无锡、新疆、山东、安徽,东北等地区和海外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做为对开拓的窗口。

二公司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具有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作用,但能否真正发挥这种作用,还要看企业文化是否正确反映企业的性质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国企业只有培养、塑造企业核心能力,才能够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竞争能力,是相对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等重要特征。能力、资源、人才、技术、知识、制度、流程无论如何先进,具有竞争优势,只是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反映或表现,而非核心竞争力本身和动力源。那么,驱动技术、资源、人才等的力量源泉就是企业文化的创新或优秀的灵活适应的企业文化。

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是建立于企业文化创新力之上的一种“合力”。它来源于企业独有的创新力(包括:管理创新力、组织创新力、制度创新力、知识创新力、技术创新力、产品创新力、营销创新力等)。

从动态的经济理论来看,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企业能够在实现利益相关者平衡发展的同时提升竞争力,其关键的解决方法是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创新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一个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所体现出的市场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塑造和丰富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一方面,在企业文化中弘扬创新精神,使全体员工在极强的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能使企业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效用得到最好发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自然会发挥到最强。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地学习借鉴,来改善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使企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企业管理理论有三座里程碑式的理论:科学管理、行为管理和现代管理科学。企业文化理论是企业管理理论的第四座里程碑,它标志着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新层次。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是人们自觉地研究企业文化现象和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的本质、特征以及运行规律的结果,它所实现的由自发到自觉、由实践到理论的飞跃,标志着管理上的一场革命。以研究企业文化的产生、发展规律为对象的企业文化理论不仅是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是企业管理理论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新层次。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信任人,把人放在企业管理的主体地位上,强调文化认同和群体意识的作用,反对单纯的强调管理,注重在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和先进管理思想的基础上,为企业建立明确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以此实现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有机结合,实现企业内部物质、精神、制度的最佳结合和动态平衡。

一、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企业文化具有异质性和难以模仿性,具体表现在:首先,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存在决定意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其次,发端于少数人的倡导与示范。文化总是先有少数人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成为企业文化的先驱者。少数领袖人物和先进分子的示范,启发和带动了企业的其他人,形成了企业新的文化模式。三是坚持规范管理的结果,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以新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战胜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过程,因此,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广泛宣传、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因此,不同企业由于其面临的经营环境、所处行业、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差异,其企业文化必然不同。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精神力量,企业文化是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消长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要素,是企业管理的一面镜子。核心竞争力是在独特的企业文化基础之上形成和累积起来的,人才、文化和过程是其载体。通过长期学习培育积累企业文化才会与产品、品牌、专利等一起逐渐形成,并演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有机构成部分。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缺乏优良文化的企业不会铸造出持久一流的核心竞争能力,反过来,企业一流竞争力的拥有和维系往往根植于优秀的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成功的最高、最集中体现。同时,建立在优秀文化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挥作用为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弘扬提供扎实而充沛的物质保证。

二、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提炼企业精神。优秀的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企业只有根据自己的特点,提炼出本企业的优秀理念,然后才能从核心上体现出企业的个性。因此要培育和创造一种符合企业实际、催人向上、开拓创新、勇争一流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指的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生长培育起来的,并成为全体职工的一种群体意识。树立强大的精神支柱,统一员工的要求,激发员工的创业热情,形成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并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沉淀下来形成企业的一种行为规范。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活动,陶冶员工的思想情操,鼓舞员工士气,集中全体员工的集体智慧,形成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增强团队的生机和活力。

3.构建制度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一定要有制度保证,而在这种制度保证中要做到制度文化的创新,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理念,不断推出适应新的竞争形势的管理制度,例如成本管理的模式、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流程再造等等,用优秀的制度来保证文化建设的实施。

4.倡导行为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要积极倡导优秀的行为文化,并且身体力行。行为文化的倡导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企业家要有全新的管理行为,在自己的管理行为中处处体现出本企业的文化特点,体现出企业的文化品位;而员工要有全新的工作行为,要用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遵章守纪、诚实守信、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甘于奉献的行为,来具体实践企业的文化,使社会公众通过企业员工的行为,更好地认识该企业的文化内涵。企业的物质形态,往往也反映出一个企业的文化特点。这种物质形态表现在整洁的厂容厂貌、现代化的工作设施和环境、具有先进理念的办公环境和优质的产品等等,在企业的“硬件”中反映出企业的文化追求,使员工处于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

5.坚持“以人为本”。企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经济组织,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一个企业的命运最终肯定是由作为生产力要素中最具活力的人的因素来决定的。作为企业主体的广大职工群众,不仅仅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企业精神的创造者,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员工要求,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因素,以求得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要使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保持一致性。员工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证,是员工主体利益能否得以实现的重要标志。市场经济是人才的经济,实践证明,谁拥有足够的优秀人才,谁就拥有竞争的决定性优势。“以人为本”重在提高人的素质,重在尊重人,要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劳动,要满足人的生存欲望,满足人的发展欲望。

6.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一方面要通过管理模式建立包括识别、规划、培育、部署和维护在内的企业形象管理维护体系,便于员工公众对企业形象、独特文化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要考虑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注重用企业的良好行为来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伦理的建设,促进社会健康、平衡的发展。企业要注重自己的社会形象,实际上是一种企业和社会双赢的行为,是企业运用自己的优秀文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最后要注重品牌效应。

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1.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注重的是人的因素,它的重要功能是把每位员工的个人目标统一到企业的整体目标上来。企业文化建设为员工创造了最适宜的发展条件,为员工的自我发展提供了一个宽阔的舞台,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它像一根纽带把员工个人利益追求与企业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员工认识到,只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才有个人目标和经济利益的实现。用共同的目标把员工紧紧团结在一起,为企业实现总体目标凝聚最大的动力。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巨大动力,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基础。

2.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强调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通过企业文化建设,鼓励员工发挥内在动力,朝着预期目标采取积极的行动,发挥最大的潜力已达到个人心理需求的更高层次。企业内先进的评比、技术职称的晋升、各种竞赛活动、技术比武、演讲比赛活动的开展等等,以有效的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方式,为实现个人价值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把企业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得依靠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企业内外的专业学习和业务培训,激励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以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不断提升企业的总体水平,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规范作用。规范化操作是制约企业兴衰的一种非技术因素。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有形和无形的约束力,这不仅来源于企业内一整套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还来自于经过潜移默化形成的一种企业群体道德意识、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

4.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协调作用。为使企业建设达到更高的目标,必须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塑造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俗话说:“管理管理:一要理顺程序,二要理顺心态。”如在每年的职代会前后发动员工积极参加“我为企业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活动,让员工在企业发展、企业建设等问题上提出有益的建议,使企业领导和员工获得认识上的认同感。企业文化建设还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关心人,爱护人,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使每位员工在团队内心情舒畅,从而在行动上更加协调。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一个由企业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全体员工广泛认知认同并成为自觉行为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培养和实践的过程,必须坚持领导倡导、全员参与、持之以恒推进;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统筹兼顾,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完善。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社会认知度的载体是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上一篇:员工感恩教育下一篇:井冈山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