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
一个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主要靠文化。文化能展示城市的价值品位。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很重视文化建设和保护,但是,也有些城市多重视物质环境改善,而忽视文化内涵。大兴土木,大拆大建,外表看起来,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旧貌换新颜,实际上缺少文化底蕴。有的城市规划只注重功能性,而忽视其应有的文化含量;只注重物质结构,而忽视文化生态和人文精神。有的城市甚至将原有的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街区、胡同、建筑物大肆拆毁,以新为好,以洋为美,追求所谓“政绩”,其实这是对城市文化和传统的破坏。我们到欧洲的城市去考察参观,感受最突出的就是其文化底蕴厚重,风格各异,很少见到雷同抄袭现象。无论是古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还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巴黎、布鲁塞尔、维也纳,座座堪称文化艺术宫殿、建筑博物馆。走进这些城市,就仿佛走进欧洲历史。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文艺复兴式等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建筑交相辉映。在古罗马城,到处可见古老的残垣断壁,甚至风化的石头也被视为珍宝,小心翼翼地保护了起来。仅有3万多人的荷兰特芬市就拥有1000多个古迹,每年用于保护古建筑的费用超过百万美元。
在处理旧城更新和古建筑保护上,欧洲各城市政府为各国做出了榜样。他们认为,毁坏旧城、建设新城是愚蠢的行为。当今最好的仿真建筑物也代替不了历史原貌,不可能有原来的文化氛围。我们要强烈呼吁,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保护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化,是每个城市领导和市民的神圣责任。
文化是巨大的资源。政府既要保护、发掘和利用好现有的文化资源,还要创造、培育新的文化资源,做到文化资源开发同经济资源开发并重。
文化是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体现。而且文化具有巨大的创造力。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城市之间的竞争,既是经济的竞争,又是文化的竞争。城市文化资源、科技力量、人才队伍更是竞争的重要内容。
城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及其居民的素质。看一座城市是否有竞争力,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力,也就是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可以说,现代城市是以文化论输赢。未来城市,智慧的因素、知识的力量、人力资源会越来越突出,文化所创造的人文环境和整个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现代城市都是在自己深厚的文化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当今世界现代化城市都是文化发达的城市。那里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文化团体,汇集了大批专业人才、各类知识分子,拥有大量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剧院、报刊媒体和文化标志建筑物,文化设施完善,文化产业发达。与此相适应,城市居民的素质也普遍较高,这些最终将转化为巨大的创新能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竞争力。以城市文化来凝聚市民的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城市发展,可以说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尤其在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学习、借鉴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我们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国际竞争力,显得更为重要。
文化是城市形象的基础
城市形象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城市形象也是一种竞争力。良好的城市形象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投资力,形象可以带来资源。而展示形象更重要的是靠文化的魅力。没有文化的形象是单调的、低水平的,也难以吸引人。所以城市形象工程不是简单的把城市外表装饰一下,搞几条大道,搞几座漂亮建筑,种一点花草,或者把城市搞亮一点,那是不够的,关键在于体现城市素质(包括领导者和居民素质),表现城市文化。要在弘扬城市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富有本城特点和风格的城市物质文化、生态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来陶冶领导者和居民素质,塑造他们的形象,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所以,城市形象必须以城市文化作基础。
所谓文化竞争力, 概括地说, 就是各种文化因素在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城市竞争力, 是指一个城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 全球文化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通过难以替代性、不可模仿性, 不可重复性的特质资源所构成的城市价值体系和组织力量, 从而抗衡和超越竞争对手, 以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 最终实现城市价值的系统合力。
“新平冶陶, 始于汉世”。两千余年的窑火铸就了千年瓷都景德镇“汇各地良工之精华、集天下名窑之大成”“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独特社会景象, 也铸就了景德镇深厚的文化底蕴。陶瓷文化资源是景德镇各类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 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是景德镇经济发展中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实施“文化瓷都”战略, 加快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举措, 是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建设创新型旅游都市,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陶瓷创意文化产业”, 是指以陶瓷资源为载体, 通过一系列创意活动, 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价值的增值的柔性产业。它具有高附加值、高创意、高流通的特点, 是一类低能耗、高产出的新型绿色产业。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底蕴深厚, 拥有国家、省、市三级科研机构和我国唯一一所陶瓷高等学府, 陶瓷科技资源优势明显, 具备了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经济支撑力。
1. 景德镇市陶瓷科教资源丰富, 人才荟萃, 为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景德镇市实施“文化瓷都”战略, 鼓励自主创新,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陶瓷旅游业, 为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政策扶持。
2. 规模初具的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和发育较完善的陶瓷文化市场为景德镇市的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 2007年景德镇市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
3. 景德镇市丰富的陶瓷文化遗存不仅具有传承城市文明的社会价值, 也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价值。
据调查统计, 目前景德镇拥有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区5片, 文物遗迹达1500余处, 文物保护单位98个, 是世界任何产瓷地和窑口无法比拟的, 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的官窑遗址和“地下瓷都”。
三、发展陶瓷文化产业, 提升景德镇文化竞争力
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充分得用自身陶瓷文化资源优势, 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最佳选择。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全面提升陶瓷产业竞争力。
1. 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 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促进全区陶瓷产业结构升级, 推动陶瓷文化与经济融合, 充分发挥创意园的龙头带动作用, 努力增加产业、产品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特色, 走以质取胜的道路, 形成以外向带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为主要依托的强劲竞争力。积极培育优良的文化创意环境, 要突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地位, 制订具体的发展规划, 建立健全与之相配套的财政、税收、金融等保障体系, 从而形成有利于各种资源整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实现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向集群式发展;要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作用, 设立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技术和艺术发展基金, 以推动陶瓷企业的创新, 积极创造多元化、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资环境, 让陶瓷文化创意企业能合理及时地取得发展资金, 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2. 发挥文化的推动作用, 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
必须坚持以经济与文化融合为动力, 大力推进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坚持做到“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一是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强引导和扶持, 研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陶瓷文化的展览和评比, 扩大枫溪陶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引导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走产业文化化的道路。二是企业要高度重视陶瓷产品的文化内涵,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把握市场消费需求, 在产品中有机融合全国各地, 乃至世界优秀的陶瓷文化, 大力提高陶瓷产品的文化含量和艺术价值, 大力发展创意陶瓷, 赋予陶瓷产品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努力开发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竞争力的陶瓷产品, 提高陶瓷产品的附加值, 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强劲冲击和占领国内外市场, 实现文化和陶瓷的相互促进, 推动陶瓷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文化力的长期作用, 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3. 进一步优化陶瓷产业结构, 形成大陶瓷产业格局
积极建设陶瓷文化产业群。以世界瓷都景德镇为核心, 在其陶瓷文化产业群的主体架构已经初具规模的基础上, 对景德镇大量存在的小作坊生产进行“传统产业的文化改造”, 盘活传统作坊、工厂和弄堂街巷等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再现传统陶瓷生产工艺与生产生活习俗等非物质文化内容, 局部还原景德镇的传统文化风貌, 让传统技艺得以传袭。生产者则可在个体自主生产或组织加工生产以及旅游经济活动、技艺传习教育活动中获得多重效益。
“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 文化经济、文化产业早已成为发展经济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城市竞争力的精髓。景德镇作为陶瓷文化特色城市, 依托国际、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遇和国家文化产业政策, 坚持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重点突破陶瓷文化产业延长陶瓷文化产业链, 以建设文化基础设施作为发展陶瓷文化产业的主要抓手, 突出“文化产业”“文化经济”这个特殊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景德镇的支柱产业。这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必然选择, 也是提升景德镇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摘要:“千年瓷都”景德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陶瓷文化资源是景德镇各类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 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是景德镇经济发展中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景德镇有良好的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充分得用自身陶瓷文化资源优势, 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最佳选择。坚持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加快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 是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文化,产业,陶瓷,景德镇,竞争力
参考文献
①陈雨前《中国陶瓷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
②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8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加入WTO后面临新挑战的日益突现,企业管理同时也在经历着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即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逐步上升到文化管理。在经济全球化拓展和网络化融合的今天,众多成功企业管理的实践也都表明,一个企业成败与否都于该企业的企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般来说,企业能否持续的发展,取决于企业有无核心竞争力。现在所提的企业文化管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通过建设企业文化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就将从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入手,对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构成进行阐述;然后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辨证关系进行逐步剖析,尤其强调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最后对企业应该怎样去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探讨。
一、企业文化
1、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价值体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看法及其对环境的反应模式,能保证企业一般员工积极性和知识系统的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不仅强化了传统管理的一些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传统管理不能替代的功能,如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都有助于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企业文化的层次划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艾德佳·沙因(EdgarH.Schein)认为文化由以下三个相互作用的层次组成:
(1)物质层
这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条件,它往往能折射出组织的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包括企业面貌、产品外观和包装、技术工艺设备特性、纪念物等四个方面。
(2)制度层
这是企业文化中间层次,主要是指对企业员工和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及精神层对员工的组织行为的要求。包括企业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特殊制度和特殊风俗。
(3)精神层
主要是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风气、企业目标、企业道德。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
1、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水平实施—到多项核心梳程。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类
(1)决策竞争力
这种竞争力,是企业辨别发展陷阱和市场机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及时有效反应的能力。不具有这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也就成了一具腐尸。决策竞争力与企业决策力是一种同一关系。决策频频失误的企业,肯定没有决策竞争力。没有决策竞争力的企业,也就是企业决策力薄弱。
(2)组织竞争力
1、充分认识荆州历史文化优势。荆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楚文化底蕴深厚、三国文化脍炙人口、名人文化千古传颂、水文化震憾人心、红色文化可歌可泣、非物质文化琳琅满目,荆州古城享誉中外。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在荆州定都长达411年,历经20代楚王,成就了“春秋争霸”、“战国称雄”的雄伟霸业。荆州是三国文化的中心,“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三国演义》120回,有72回写到荆州。荆州人杰地灵,孕育出屈原、宋玉、孙叔敖、关羽、岑文本、张居正、“公安三袁”等一代又一代杰出人物,形成名人文化。荆州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广、水网密度高,形成水文化。荆州“天、基、佛、道、伊”五教皆有,形成宗教文化。荆州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任弼时、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形成红色文化。荆州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巨型民俗文化宝库,闻名遐迩的楚辞歌赋,享誉中外的楚剧楚舞,匠心独具的髹漆楚绣,名扬天下的八宝美食以及龙舟竞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构成了以楚文化、三国文化为核心,以名人文化、宗教文化、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为烘托的荆州历史文化。
2、切实把握文化旅游发展条件。荆州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优越,同时具备战略机遇、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一是有战略机遇。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湖北省委提出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实施“工业兴市”战略的同时,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业,确定由“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提出“文化荆州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二是有区位优势。荆州水陆交通便利,长江横贯荆州,“二广”高速、“沪蓉”高速交汇荆州,在建或筹建的“沪汉蓉”高速客运铁路、“荆岳”铁路、“准(葛尔)荆”铁路穿越荆州,宜昌三峡机场、武汉天河机场,距荆州较近,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出行快捷的交通网络。三有基础条件。近年来,荆州加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精心策划优势旅游项目,先后委托美国灯塔公司和华中师范大学编制完成《市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委托英国mci公司和清华大学策划《重建纪南城暨海子湖休闲度假区项目规划》。全市现有景区(点)65个,其中4a级3个;共有星级酒店36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34家,晶威国际大酒店已通过国家五星级饭店初评;共有旅行社41家,其中国际社3家、国内社38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其中各类中高级管理人才150多人,持有导游资格证的300多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城市,荆州有资源、有机遇、有优势、有基础。
3、正确应对荆州发展的严峻挑战。首先,面临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挑战。荆州强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经济发展明显提速,进入快速发展期。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24亿元,比XX年增长74%。但是与现代大城市的发展要求,仍然相距甚远,主要表现为区域中心地位不突出,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城区龙头带动作用乏力。在2010年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位中,湖北省的武汉、宜昌、襄樊、荆州四个大城市,只有荆州游离于百强以外;在“一带两圈”战略中,荆州不在武汉城市圈内,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点是“一江两山”,荆州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块头不大、实力不强,在全省县市综合实力第一方阵中,荆州榜上无名。其二,面临产业协调发展的挑战。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30.1:33.8:36.1,对比上年第一、二产业分别增长0.4和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旅游业收入仅占13.8%,对比上年占比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滞后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滞后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次产业平分秋色。其三,面临文化旅游发展的挑战。2010年,全市完成旅游收入31亿元,对比XX年仅增长10.71%;旅游收入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9%,对比XX年占比下降了2.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6.5%的平均水平;同属历史文化名城的大同、洛阳、开封、扬州等城市,其旅游收入分别是:78.8亿元、224亿元、83.4亿元、176亿元,增幅分别是:24.6%、15.3%、15.5%、20.3%,占比分别是:13.9%、11.6%、12.1%、11.2%,都高于荆州的发展水平。荆州的旅游业发展存在着“三多三少”,即:人文资源多,旅游品牌少;地下遗址多,地上景观少;零散景点多,形成规模少。表现为“三个不相称”,即:丰富的人文资源尚未得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与荆州厚重的历史文化不相称;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与丰富的文化资源不相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与历史文化名城不相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城市任重道远。
4、深刻理解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旅游被誉为“朝阳产业”,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荆州面对现实,必须突破性地发展文化旅游业,通过文化旅游的兴旺,促进城市的竞争发展;荆州面向未来,必须发挥文化旅游优势,通过文化旅游的开发,促进城市的创新发展;荆州走向世界,必须彰显文化旅游特色,通过文化旅游的融合,促进城市的开放发展。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发挥“荆州市旅游管理委员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发展文化旅游的格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跨越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城市,实施“大决战”,吹响“集结号”。
二、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确立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5、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指导思想。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城市,是荆州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现实选择。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机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对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继续推进“工业兴市”,积极实施“文化立市”,按照建设“人水和谐”城市的战略目标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文化产业,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增强城市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把荆州建设成为现代国际文化旅游城市。
6、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荆州古城记忆着荆州历史的辉煌,世界唯一,不可再生、不可替代、不可复制。荆州文化旅游发展必须与古城保护开发和城市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城市发展与文化旅游发展协调一致,相得益彰。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是: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荆州古城为核心,以县市协调发展为支撑,以历史文化旅游为重点,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为补充,以现代旅游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差异竞争、错位发展。中心城区以凸显楚文化、三国文化为内涵的荆州古城为主体,融入名人文化、宗教文化、水文化、非物质文化等元素,形成“一主多元”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叫响“楚国故都、三国名城”的文化旅游城市名片,充分展示荆州“文化之都、亲水之城”的魅力。通过整合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文化旅游环境,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由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向主导产业转变,由一般观光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由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加快实现旅游产业现代化、旅游城市品牌化、旅游市场国际化,把荆州建设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文化中心,国际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世界研究和展示楚文化的中心。
7、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发展规划。用科学规划统领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实行规划全覆盖。根据总体规划,制定详细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一是科学编制文化旅游战略发展规划。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水准、荆州特色”的要求,编制、修订和完善总体发展规划,做到“三个结合”,即: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中心城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与县市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确立中心城区和荆州古城在全市文化旅游格局中的龙头作用和核心地位,精心编制中心城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荆州古城保护开发规划。树立“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新观念,调整城市建设布局,跳出老城区、拓展新城区,城市空间布局要优先于旅游发展,城市建设项目要赋予文化内涵。在抓好中心城区建设的同时,统筹县市区的发展。二是科学编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按照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认真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调整,尤其是做好“十二五”时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第三产业占比大幅度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达到10%以上。三是科学编制项目建设规划。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编制好项目建设规划,做到“三个突出”,即:突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重点规划旅游公路、火车站、汽车站、旅游码头、旅客集散中心等“路、港、站”建设项目;突出文化旅游景区建设项目规划,按照“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优化景区布局;突出文化旅游景点建设项目规划,修新如旧、原汁原味,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四是科学编制城市建设及用地规划。按照国务院批准的102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制定城市用地计划。改变城市带状格局,实现沙市区北扩,荆州区南进,将关沮乡27平方公里纳入城市建设用地,拓展发展空间,建设政务新区。加快“城中村”的改造,实行村民向市民身份的转换,集体用地向城市建设用地的转换。实施城市土地资本营运,降低城市建设成本,突破城市发展资金瓶颈。
8、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基本构架。把文化旅游建设与城市建设、区域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一个核心”,形成“四个板块”,体现“四个特色”,搭建多层次、全方位、复合式的文化感受,生态体验,休闲娱乐的现代旅游构架。“一个核心”即:以荆州古城为核心,重点打造“四区两带”,建成荆州古城核心游览区,海子湖游览区、熊家冢楚墓游览区、八岭山风景区、滨江景观带、内河景观带。“四个板块”即:中心城区文化旅游板块,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板块,石首天鹅洲湿地生态旅游板块,松滋洈水自然风景区旅游板块。“四个特色”即:“历史文化旅游特色”,重点打造荆州城、纪南城、八岭山森林公园及熊家冢楚墓遗址博物馆等景区,建成以传统历史文化、现代都市观光、娱乐购物为主的旅游区域;“水生态文化旅游特色”,重点打造“一江、两湖、三区”,重点打造长江荆江大堤及分洪工程景区,长湖、海子湖休闲度假区,洈水风景区、天鹅洲长江故道湿地保护区、洪湖湿地生态保护区,建成以水文化为载体的生态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区域;“红色文化旅游特色”,重点打造洪湖瞿家湾、监利周老嘴、石首桃花山、江陵沙岗等“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建成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旅游区域;“荆楚民俗文化旅游特色”,按照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建成以荆楚民俗文化展示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景区,以县市为单元,县市有名镇、乡镇有名村。按照上述构架,设计精品旅游线路,串珠成线,联线成片,实现在荆州全境内的一日游、二日游和多日游,彻底改变目前荆州“过境游、消费少”的旅游窘况。
三、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9、精心策划文化旅游建设项目。按照“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的要求,以“大整合、大开发、大手笔”的气慨,精心策划大项目,通过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荆州的特色和主导产业。目前,我市对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已规划各类重点项目37个,总投资390亿元,其中申报先期启动项目18个,总投资290亿元,占全省的20%,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项目支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把握以下三点:一是整合资源,盘活存量,突出一个“活”字。通过整合现有景区(点)资源,盘活文化旅游资产存量,实施有效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和存量在项目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要以三国文化为主题,整合荆州古城景区资源;以楚文化为主题整合海子湖、纪南城、熊家冢及八岭山古墓群等景区资源;以水文化为主题,整合荆江大堤沿江景观带资源。二是整体开发,以大带小,瞄准一个“大”字。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精品意识策划大项目,实施整体开发,综合配套。通过大项目开发带动小项目配套建设,把小项目放在大项目之中统筹安排,致力打造核心景区,把景区(点)做大做强做优,全面提升景区(点)的档次和级别,彻底改变景点多而散、小而乱的状况。三是抢抓机遇,加快建设,立足一个“快”字。抓住我省实施“一带两园”战略的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荆州文化旅游又好又快发展,形成文化旅游项目大上、快上、优上的建设热潮。对重大的文化旅游发展项目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创造条件,加快建设,尽早受益。成立由市领导挂帅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具体协调,统筹解决项目建设中规划论证、房屋拆迁、土地利用、建设资金等问题。
10、倾力实施古城保护与建设。突出荆州文化旅游重点,倾力打造“荆州古城”。一是加强荆州古城保护。做好古城墙“申遗”工作,使荆州古城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将荆州古城整体打造成为5a级旅游景区。对古城历史街区进行保护维修,恢复建设两汉古建筑,突出三国名城特色,古城内现有建筑和设施依据旅游功能进行逐街、逐巷、逐屋包装改造,使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与古城文化相一致。下决心尽快实施城内人口搬迁,列出搬迁时间表,党政军机关、行政部门、医院学校要率先搬迁,对古城内的超高与违章建筑,要依法予以拆除,清除一切与古城景区(点)不和谐的设施。加快实施护城河整治工程,进行城垣保护、河道疏浚、驳岸护坡,景点建设、游步配套。近期重点开发护城河南岸,建成仿明清一条街,仿秦淮河景观带。二是加强重点景区建设。以环城“四门”为中心,复建城垣楼阁,建设“四大”特色旅游区域,形成独具特色的“三国名城”游。以东门为中心,形成古城墙游览区;以南门为中心,形成关公文化祭祀区;以西门为中心,形成文博实物观赏区;以北门为中心,形成三国风俗展示区。乘“关公文化之乡”冠名授牌的东风,加快申报国家级“三国文化之乡”。三是优化古城景点建设。在突出“三国名城”特色的同时,还应充分体现荆州数千年历史文化,展示“文化之都”的品位。高水平建设一批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和文化广场。逐步在古城内原址上复建“荆州将军府”、“承天寺”、“三管筆”、“相爷府”、“梁朝皇都”、“江陵县衙”等,改扩建荆州博物馆,建设楚文化博览园。荆州古城保护与开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应成立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指挥部,统筹协调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开发。
11、致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在倾力打造“荆州古城”的同时,还应根据文化旅游优势资源,打造以下文化旅游精品:一是打造以熊家冢楚墓遗址为主体的楚文化品牌。加快熊家冢楚墓考古发掘,建设高标准的楚墓遗址博物馆;尽快启动楚纪南城遗址公园暨海子湖休闲度假区建设项目;加快八岭山森林公园建设及古墓群保护。二是打造以屈原、关公、张居正等为主体的名人文化品牌。以屈原塑像为中心,建设以屈原祠、江渎宫、屈原广场等为主要内容的屈原文化园;以关庙为中心,建设以关庙、关府、关公剧院、关公陈列馆、关公祭祀广场等为主要内容的关公文化园;以“相爷府”为中心,建设张居正故居、相爷府、张居正文化一条街等为主要内容的张居正文化园;建设孙叔敖、“岑门相府”、“公安三袁”文化园。三是打造以章华寺为主体的宗教文化品牌。将章华寺按照4a级景区打造,扩大景区面积、拆除违章建筑,将太师渊、烈士陵园、章华寺进行联体开发;恢复建设太晖观、开元观、玄妙观,实行联合经营。四要打造以滨江景观带、内河景观带为主体的水文化品牌。以荆江大堤为主体,建设好万寿园、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亭、水文化博物馆等,贯通护城河、荆沙河、文湖、江津湖、内荆襄河、海子湖等内河水域,沿河多点布景、纵深绿化,让游客感受亲水文化。
12、大力推动县市统筹发展。按照“区域合作、错位发展、协调推进”的原则,加快县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到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发展。各县市应根据资源特点,确定发展重点:江陵县重点打造南星洲长江文化园,建设高尔夫球场、旅游度假区、人水和谐体验区;松滋市重点打造洈水风景区,建设山、水、岛、洞、泉等景点;公安县重点打造北闸风景区、黄山头风景名胜区,建设分洪文化博物馆、生态园,南闸纪念馆等景点;石首市重点打造天鹅洲长江故道湿地保护区、桃花山自然风景区,建设麋鹿科普博物馆、白鳍豚标本陈列馆;监利县重点打造洪湖西岸“梦里水乡”景区;洪湖市重点打造“洪湖岸边是家乡”景区,建设蓝田生态园、明清一条街、瞿家湾红色生态旅游度假区、乌林温泉国际度假村。
19、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的作用,争取在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新闻媒体宣传荆州文化旅游产品,建立文化荆州网站、荆州文化旅游网站,形成宣传文化旅游产品的网络体系,多层次宣传荆州。举办荆州国际龙舟节,国际关公祭祀节,楚文化、三国文化国际研讨会,古城保护国际研讨会等,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展示荆州。加强区域间旅游城市的合作,推出一批跨区域的文化旅游产品,借助各类旅游交易会平台,强力推介荆州。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利用规划的展示,统一全市人民思想,增强发展信心。大力加强文明城市创建,形成“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家家都是旅游窗口、处处都是旅游风景”的社会氛围。
一、我县及县城的历史文化概况
(一)我县置县历史悠久,自古有汉家旧县之说。官方记载泾县为汉初置县,距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泾县汉属丹阳郡,三国吴析地置安吴县,晋时属宣城郡,隋开皇九年(589)撤销安吴县,并入泾县,属宣州。唐武德三年(620)泾县属新设的猷州,武德八年废猷州,属宣州,唐天宝元年(742)以后,渐次析泾县置青阳、太平、旌德等县。宋元明清均属宁国府(路)。中华民国元年(1912)1月,废道、府,泾县属安徽省直至今日。
(二)我县县城有数百年历史,历来为我县政治、经济、交通中心。泾县自汉迄今,四迁其城。最初时,跨泾溪而筑,后为水圮,移至赏溪之西。北宋崇宁年间,泾溪泛滥,城为水啮。南宋嘉定三年(1210)县令王栐移县治于溪东,相传留此以为治所,故名留村,后圮于水。元至元十三年(1276),县尹施正大移治于宋县治东门敬天坊,即今县城。县城居于皖南山区,旧时陆路交通不便,因县城紧临青弋江,故而水运成为旧时主要的货运方式。当时青弋江上游各县和县内的竹木柴炭、茶叶、宣纸、丝、麻等货物运往外地,从南京、上海、芜湖等地购进的白纱、棉布、火柴、胶鞋、煤油、粮食等均由水道运输进县城。县城南水关、西门口、北水关三大码头商店作坊很多,晚间帆船林立,十分繁忙,南街、北街也就成了县城最繁华的地方。
(三)我县县城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众多,仍保留着一些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县城区域范围内的历史建筑众多,虽历史上因人为和兵火缘故大多消失,但仍保留着一些历史遗存和历史文化。
1、历史遗存主要有:泾县古城墙。位于县城西青弋江东岸,从南门口至青弋江大桥,全长1060米,城墙以条石砌筑。自护堤至顶部高约10米,设南门口、南水关、西门口、北水关四个下江石阶。该城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64),至清时相继增设谯楼、石埠、炮台,期间屡毁屡修。民国28年(1939),为避免日机轰炸,方便人员撤退疏散,泾县国民政府拆除县东、南、北三面城墙,西城墙因其防水功能而得以保存。解放初期,南、西、北城门因县城建设需要被拆除。1954年、1973年、1999年共三次对西城墙进行加固维修,目前仍完好少有损坏。荷花塘。古称明堂池,与古城墙外的青弋江相通,城中可通过池水判断青弋江的水位。明代嘉靖年间又在池中建有二层八角小亭,名曰“洗心亭”。荷花塘附近原有县衙、夫子庙、泮池学宫、考棚等,解放后几经修复,目前仍是县城内市民休憩地之一。甄塘。座落在原县小东关。相传道士晨出见婴儿卧荷叶上,怜而取育于邻。既长,有殊色,归袁氏。文帝平邺纳为后,遂以是为甄后生处(宋《泾川志》)。水西双塔。宝胜禅寺50米处各有古塔一座,其西为大观塔,亦称崇宁塔,北宋大观二年(1108)建,昔时游人可从筑梯登塔顶,清时遭战火,塔内楼层尽毁,仅存塔体。塔上嵌有宋代碑刻。北为小方塔,亦称乾应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此两塔2001年被列为国保单位。
2、历史文化主要有:佛教文化。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佛教徒刘英墓就在水西。现在高铁站一带早在汉顺帝年间就建了佛庙——万寿寺,可能是南方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寺庙。南北朝至隋,水西先后建了宝胜、崇庆、白云三座佛寺。曾有高僧大德黄檗禅师、宗泐、伏虎、守讷等,特别是黄檗禅师,其法嗣临济,为五宗之一。理学文化。以水西书院讲会为载体,明嘉靖、万历年间,王阳明理学的传播在此形成两个高潮,最高人数一次可达千人以上,王龙溪、钱绪山、罗洪先、邹守益等理学名臣(省部级高官达十几位,如泾县的查铎、萧良干、萧彦、萧雍、赵士登、赵睿、赵健、徐榜、赵善政、张应泰;
宣城的沈宠、太平的周怡等)在此风云际会,因此水西书院也名闻遐迩,直追全国四大书院。
诗歌文化。李白、杜牧有诗歌记游,开水西诗歌文化之先河,唐以降,诗人络绎不绝来缅怀歌咏,一时水西成了诗人聚集之地。生态文化。水西生态优良,古代就有珍稀动物碧鸡,明大学士许国有《碧鸡》诗、释元理有《碧鸡赋》咏之。唐以来的贡茶——白云茶,汪伟、胡耸孙先后有《白云茶记》、《白云茶赋》咏之。赏溪,县城的母亲河,从李白以来,不知有多少文人歌咏之。赏溪的桃花洲,自古以来是泾县人踏春的去处,文人多有文字记之。在水西的湖山,尚有赤乌二年的水文标识。亭台文化。从水西至响山(狮子山),先后建有白鹭亭、清湍亭、东峰亭、熙光亭、烟雨亭、溅玉亭、领要亭、回波亭、响山亭,凌云台、清居台,除响山亭外,其它亭台皆已毁圮,但其蕴含的文化(由来、楹联、诗歌、文章、传说)至今传芳。
3、历史文化街区主要有:位于泾县县城的南门老街和位于泾县城市规划区内的赤滩老街两个历史文化街区。南门老街位于县城西侧,是旧时漕运的重要节点,呈丁字形,路面由青石板铺成。早在唐代,泾县的宣纸、蚕丝、茶叶、竹木碳等商品就远销县外,到清代时,这些产业颇具规模,经商者遍布8个行省之多,固有“无徽不成商,无泾不成镇”之说。目前,老街的商业功能已经被居住所取代。赤滩老街历史建筑保存比较完整,目前已作为我县成熟的旅游景点对外经营。
二、我县在保护、挖掘、利用县城历史文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县城虽然历史上作为泾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建筑遗存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但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不够,一些历史遗存遭到破坏;还有部分历史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目前,我县对现有的县城历史文化研究基本是断代、碎片式的,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受人力、物力及编制影响,尚没有设立或配备专门从事研究县城历史的机构和专业人士,缺乏整理和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二)历史遗存保护不够有力。因没有专业部门进行研究,致使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对历史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把握不准,把县城内历史遗存当作普通的建筑,予以拆除或在城市建设中没有注意保护和利用。如老北街的拆除,除县城之外,章渡吊栋阁的逐年坍塌也让人痛心。
三、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我县厚重历史文化的价值并充分挖掘利用。
我县在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和旅游提质大会战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大价值,高度重视并充分挖掘我县历史文化内涵,妥善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系,不仅要建设好美丽县城,也要在保护、展示和利用历史文化上下工夫,做好保护规划,在加强保护的同时,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提升县城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县城历史文化韵味。建议由县政府牵头,文旅委、县志办负责(或成立专门机构),组织专业人士和文史爱好者对泾县的历史文化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整理,并将其成果融入全域旅游实施当中,更好地提升城市品味和旅游质量。
(二)适时启动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打响历史文化名城名片。
历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保护、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对于延续文脉、保持特色、凝聚人心至关重要,对于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美誉度和知名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目前,全省已有寿县、歙县、绩溪、安庆、亳州这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黟县、和县、宣州区等9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县是安徽省旅游大县、强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泾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脉的传承。历史文化名城本身就是城市文化积淀和文化涵养的重要标志,能有效增强市民文化认同和乡土认同,激发市民工作和生活热情,提升文化自信。同时,申报成功可以获得上级的部分财政支持,用于遗产保护、文物修缮、城市建设。二是有利于提升泾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我县的综合竞争力。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可以在保护的前提下对泾县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体深度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推动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旅游实力,促进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注重对县城南门老街和赤滩老街的保护和修缮。
根据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相关要求,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即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我县保存较为完整、能算得上历史文化街区的有南门老街和赤滩老街。赤滩老街因纳入赤滩古镇旅游项目进行商业化运作保护较好;
南门老街是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江岸老城墙上的历史街区”,有古街道、古商铺、古民居、古城墙等众多古建文物,饱含着沧桑变迁的厚重情感,是泾县“汉家文化”的遗迹,也是泾县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虽然《泾县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已将南门老街纳入保护规划,并启动了南门老街保护与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但南门老街因却年久失修,加之部分拆迁,损毁破坏较为严重。因此,当务之急是严禁对南门老街进行任何形式的商业开发行为,对其开展抢救性保护,并在科学规划论证的基础上,投入必要的资金对南门老街进行仿古修缮,尽量恢复和保持老街原有的空间格局和古街风貌。在此基础上,先行申报南门老街、赤滩老街为历史文化街区,再谋划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进而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建筑是城市的名片,建筑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建筑不是孤立的,它们要融合于环境、融合于城市、融合于生活,形成一种有自身文化追求的风格特色。有文化的建筑一定是和周边环境相协调以及对城市文化充分表达的建筑。任何时期的建筑都产生于已存在的城市文化背景之中,根据城市需求应运而生。城市文化的多方面都离不开建筑,可以说城市文化是仰赖于建筑去塑造、去丰富、去提升,建筑文化直接彰显着城市特色。
中国如今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但目前城市建筑千篇一律,在总体风格上缺乏个性,空间视觉紊乱,与城市禀赋、自然环境不协调,一味地照搬西方的现代建筑形式,忽略自己的文化沉积。伴随着西方经济的强势影响,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占据了强势地位,在这种带有强迫意味的文化输出中,中国的建筑文化也和其它的艺术文化形式一样与自身传统断裂,导致城市面孔日益雷同、城市意味渐趋统一、城市文脉逐步割舍。在这种与自身传统文化艺术风格断裂的情况下,我们正在用浅薄、急躁的观念和思维对待城市建筑,也在用欠系统、欠成熟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建筑风格。当今的城市建筑缺乏独立的思想,一栋栋面目相似的大楼矗立在城市中央,许多城市建筑的开发都热衷于所谓“欧陆风格”,中国的城市变得千城一面,愈发没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
二.中国城市建筑文化排行榜的必要性
针对城市建筑的文化缺失,不少有识之士早已奋臂疾呼,严加谴责。西方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实际上是起源于对现代建筑带来的千篇一律和缺乏人情的批判。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建筑文化个性丧失的现象几乎是不可阻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城市要有特色,建筑要有地方文化个性,这在思想认识上并不存在争议。但在城市建设实践中,城市建筑形象的趋同化又是那样的不可逆转,这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消除这一现象非常困难。我们不妨试试制定城市建筑文化排行榜,逐步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筑文化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这项举措将具有历史的必要性和现实的紧迫性。城市建筑文化排行榜的制定,可进一步梳理中国在城市建筑文化上的缺失和痼弊,并通过各地域、各类型城市的比较分析,树立标杆、鼓励先进,同时针对发现的典型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借以促进中国城市建筑文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除此之外,该工作对城市发展本身而言,亦具有多方面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
1.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健全、完善富有特色的城市建筑文化,是城市景观形象的强有力支撑,可以起到吸引投资者、旅游者、居住者的直接作用,有利于增加城市的投资和消费能力,是保持城市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城市建筑文化排行榜的制定和评比,可以促进政府管理者树立城市品牌意识。政府管理者对城市建筑文化的高度关注和积极的政策制定,可起到提升名气、聚集人气的作用,引发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汇集,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进程。
2.促进城市社会的发展
文化不仅促进经济发展,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城市建筑文化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居民过去与现在的创造能力和居民的归属感,生活在一个健康的城市建筑环境中,可以使人身心愉悦,安居乐业,发挥出最大的工作潜能,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城市建筑文化排行榜的制定和评比,有利于城市品位的提升和社会氛围的优化。构建良好的城市建筑文化,可通过对民众思想和情趣的净化,对心理及行为的渗透积极地影响市民的素质,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缓解各种社会矛盾,增强凝聚力,促进民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城市发展节省社会成本。
3.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
城市文化是一个内容全面的系统,在促进整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城市文化是形成城市个性的基本条件,直接影响着城市综合竞争力。但目前各城市文化的定位比较盲目、趋同现象比较严重。
通过城市建筑文化排行榜的制定和评比,可发挥强大的市场导向作用,促进建筑文化的进一步提升。建筑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直接体现,如果能通过该工作促使各城市扭转陈旧而雷同的建筑局面,那么对城市文化的巨大改善则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城市建筑文化排行榜的构建,应当旨在为城市建设提供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长远规划目标,提炼构成当地城市建筑文化体系的主要元素,为城市特色建设提供依据,打造城市品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三.中国城市建筑文化排行榜的编制须谨慎行事
制定城市建筑文化排行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一份权威有效的排行榜,能够为城市的决策层和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参照系,进而间接地指导实践工作。城市建筑文化的排行有其特殊性,但和其他排行一样亦有其共同的适用准则,总体而言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城市建筑文化排行榜制定机构的选择要务实审慎。排行榜的制定必须完全基于公益目的,不能采取所谓的“竞价排名”。目前各级各类排名眼花缭乱,不少是以排名之义行敛财之实,这样的排名由于失去了至关重要的信度,因而得不到最终的认可,也违背了排名的初衷。
其次,对于城市建筑文化的评价指标和参数的设计要科学合理。选取的指标和参数只有科学有效,才能保证排行的信度和效度,不然排行也就失去了意义,这是排行榜制定的根本准则。另外,基于中国国情,城市的各类相关数据并不完全处于公开状态,也并不一定完全可得,因此要根据技术上的可操作性来筛选一定的指标和参数,做到既科学又合理。
再次,对于城市建筑文化排行榜的排名方式和程序的操作要公平公正。在选择好制定机构和指标参数的基础上,在具体操作层面要坚持方式及程序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一方面要主动自觉地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及时将相关信息公之于众,另一方面要积极充分地与被评者进行沟通,善意地接纳合理的反馈意见。
下半年的城市管理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全体执法人员将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以“优化环境、执法为民〞为己任,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执法效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城市管理考评工作心得,供大家参考.关于城市管理考评工作心得1
文明城市建设也是城市开展的整个过程和奋斗目标.文明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又将有力地推动城市各个方面的工作.文明城市建设的成果也必将惠及全体市民.我们正是从城市开展这一战略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的.并将这一理念深深烙在思想上,贯穿在行动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端正思想,统一认识
要抓好城市文明建设工作,首先要吃透上级精神,紧跟上级的部署.为此,我们社区dang总支召开了总支扩大会,反复宣读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我们还召集社区全体工作人员会议,强调了工作的重要意义.9月x日的dang员大会,我们又请街道办事处付豫梅主任作了发动报告.会上第二支部书记还宣读了“争创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建议书.二、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发动群众
为了让全体社区居民能积极地参与到城市文明建设中来,我们制作了横幅在醒目处悬挂,在黑板报上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公布了创立文明城市相关内容,用小喇叭反复宣讲相关口号.通过多种宣传方式,使小区的居民也认识到了创立文明城市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充分调动了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为我们工作的展开打下了扎实的群众根底.三、充分发挥dang员在创立文明城市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保垒,一个dang员就是一面旗帜.dang员集中参加公益劳动共5次,总计70余人次.他们清理垃圾、铲除杂草、清理杂物屡次.群众普遍反映“还是dang员觉悟高〞.dang员余志远、章志、魏启山、闫卫国等多位老同志主动清扫楼道、去除牛皮癣、粉刷楼道等,深受群众赞扬.在9月x日清理小市村82号违建时,局部群众因自身利益受到侵害而有些抵触情绪,我社区获“文明之星〞的老dang员余志远同志挺身而出,耐心地做群众工作,并主动地帮运杂物.因现场杂物较多,致使一颗大钉子穿透皮鞋而直接插入脚底,当时鲜血直流.而后几天因发炎感染无法正常行走,但他并无怨言,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dang员应有的品质.社区领导当晚便到他家看望,表达了组织的关爱和慰问.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共产dang员的带头模范作用,正是有一了个能带着dang员战斗的组织,我们社区的各项工作才能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四、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
在这次创立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我社区的全体工作人员发扬了不畏艰苦,敢打硬仗的精神,表现出了特别能战斗,特别善于战斗的顽强作风.9月份,社区工作人员没有休息过一天,即便是晚上居委会的灯光依然通明.从9月20号至27号,社区工作人员每天早上7点就已到岗,晚上要工作到10点才能下班.我国的传统中秋佳节是合家团园的时候,而我们依然战斗在创立文明城市的最前线.群众发出肺腑的一句“你们真是太辛苦了〞,这便是老百姓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与肯定.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东井新村社区的工作人员个个都是最棒的!〞.在我们的组织和带着下共对小区内的155个楼道的牛皮癣进行了去除,一个个的台阶、一层层的楼梯都留下了大家辛勤的脚印,滴下了大家勤劳的汗水.在这次创立文明城市过程中我们共组织了40余人次的低保人员参与公益性劳动,共清理垃圾、杂物约80吨.五、周密部署,责任到人
这次创立文明城市工作,是在小市街道办事处的直接指导下展开的.街道民政科何光宏科长、贡亚琴、吴长群、苏老师等同志一直和我们战斗在一起.在街道的指导下,我们社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大家日夜坚守在自己包干区的第一线,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要固化这一成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依然是不平坦的.但我们有信心,在上级组织的关心和领导下,在社区群众的支持下,一定会把争创文明城市的大旗高高举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关于城市管理考评工作心得2
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迎接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的召开,华中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做出的创立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部署,按照区创立指挥部的任务要求,紧紧围绕文明创立目标要求,全面完成我街道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任务.一、加强舆论宣传
利用宣传站点和有关新闻媒体,宣传文明创立和学雷锋、树新风活动100余次.利用电子屏发布创立信息200条,张挂横幅50条,在省、市级媒体报送文明创立报道40篇,大力宣传营造创立气氛,让居民们也积极投入到争创活动中来.做文明市民,树文明新风,创文明城市的风气深入人心.二、大力整治“三线三边〞城乡环境问题
加强环卫清扫保督查力度,集中去除了辖区主要路段、背街小巷、生活小区外墙面及楼道内的“牛皮癣〞和乱贴乱画;清理200余处树枝、电线杆、屋顶等高空残留垃圾;并更换了20块公益宣传牌,突击清理华中西路北四巷、颐和养老院附近、康熙河菜市场等地的卫生死角和乱堆乱放.清理杂物、垃圾210车.先后协调解决了辖区创立疑难问题多个,东风袜厂宿舍、乳品厂宿舍化粪池管道破损改造.并集中更换了辖区40余块破损窨井盖.并在老红旗机床厂地块建立了临时摊群点和免费停车场.三、加强长期违法占道设施专项整治行动
对菱南街、少年宫东路、桔祥街等长期违法占道进行撤除,共撤除违章占道设施近二千平方,标准商铺经营招牌五百余块,受到上级政府的称赞和社区居民的拥护.四、以“好人迎江〞为抓手,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广泛深入宣传,发动全民参与,及时推荐“好人〞、“模范〞等先进人物.积极做好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第四届安徽省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安徽好人〞推荐申报工作.共推报孝老爱亲、爱岗敬业等道德模范17人,并根据『迎江区道德模范和好人帮扶礼遇方法』,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进行帮扶,上半年街道拿出2000元资金对李荣杰、查蒲生等道德模范进行慰问向全社会倡导“有德者有得〞和“好人有好报〞的鲜明价值取向.五、标准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常态化效劳活动
积极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效劳精神,加强社区志愿效劳站建设,标准志愿效劳招募、注册、培训和管理,推动志愿效劳制度化、标准化.社区志愿者效劳广场要做到符合“九个有〞标准(即有固定场所、有专人负责、有效劳队伍、有效劳工程、有效劳时间、有标识标牌、有规章制度、有宣传气氛、有资料收集),积极推报、宣传志愿效劳之星、志愿效劳优秀典型.开展关爱老、弱、幼、残志愿效劳活动.华中街道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敬老院等场所,对留守儿童、残疾人、高龄困难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学习生活帮助、精神抚慰、健康保健、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等志愿效劳,引导他们融入社会大家庭,并以“一对一〞结对帮扶方式,为20名以上老弱幼残群体征集个人梦想,圆他们的一个小梦想.六、开展“道德讲堂〞活动
活动围绕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根本道德标准,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浓厚气氛,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各社区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标语、张贴海报、播送等方式大力宣传,以开展“我的梦、中国梦〞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分期分批不同人群有方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予以展开,今年以来共开展此类活动达17次,参与群众达2000余人.七、下步工作打算:
1、就我辖区属老城区,人口密度大,根底设施老化的情况,我们打算把辖区的市政、环卫设施破损情况进一步摸排,对于存在的问题向相关部门汇报,拿出解决方法.2、结合撤除长期违法占道专项整治行动,我们准备将菱南街西头打造成一块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沿阵地.3、打造社区志愿效劳广场,谋划志愿活动“标准化〞建设.通过打造志愿效劳广场,志愿效劳理念已悄然改变,效劳领域由原来的“救助性〞向“公共性〞不断延伸,活动方式由“运动式〞向“经常化〞拓展.健全优秀志愿者评选制度、建立回馈志愿者的工作机制.4、依托莲湖公园地域优势,开展有特色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如,在已经开展多年,并取得广阔群众喜爱的趣味运动会的根底上,拓展出更为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关于城市管理考评工作心得3
我院中心高度重视全市创立文明城市工作,积极参与到各项创立工作中.现将我中心开展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1、电子显示屏宣传: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各种宣传标语,如“人人参与城市创立个个争当文明市民〞、“倡导文明共建和-谐〞、“全民发动齐心协力共创全国文明城市〞等.在我院,不管是住院部还是门诊部,处处都能看到文明创立的宣传知识,感受到创立的力量.2、标语、橱窗宣传:充分利用宣传画等进行标语宣传,同时在医院明显部位设立固定的宣传橱窗,大力进行文明知识宣传.3、2021年,我中心成功争创“_十佳青年文明号〞,并积极开展志愿效劳队进社区活动,组织专业效劳团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效劳,大力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不文明行为整治活动开展情况:
1、实行全院监控,确保及时发现、劝阻各种不文明行为.2、制作标语、温馨提示,告知每一个人何为不文明行为,帮助他们自觉辞别不文明行为.3、安排专职保安、志愿者,全院巡回检查,发现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劝阻.4、中心创立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深入全院各个科室,进行督导检查.5、利用每周五全体职工会,传达、学习创立文明城市相关文件,进行文明礼仪知识培训,人人参与,极大地提高全院职工的文明素质.6、将禁烟工作做为中心的一项重点工作,持久坚持开展,并制定一系列禁烟措施,严格落实各项禁烟制度.7、对职工实行奖惩制度,发现职工有不文明行为的,按照院规、院纪对该职工通报批评、扣分,并纳入绩效考核.三、环境卫生整治情况:
聘请专业的保洁人员,对全院环境卫生进行保洁;聘请专业平安保卫人员,负责医院平安保卫工作,维持医院正常秩序.同时,2021年高标准完成了国医堂建设任务,国医堂诊区古色古香,展现了中医特色诊疗环境.对一楼门诊墙面进行了重新粉刷,更换了制度牌匾,做到了版面风格、格式统一,更换了医院外墙宣传画、宣传栏,改善了患者就医环境,提升了医院整体形象.四、存在问题:
我中心精神文明创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职工思想重视不够,控烟工作难度大等,这些都不利于创立工作的开展.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中心在稳固原有成绩的根底上,将进一步加大创立力度,尤其是针对个别职工思想重视不够的情况开展一对一帮
扶活动,争取全中心医务人员人人都成为创立能手,努力为我市创立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做出更大奉献.关于城市管理考评工作心得4
一年来,市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局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dang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城,认真履行城市管理职能,在城管队伍建设、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市日常管理、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公共根底设施建设、各种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相对集中行政处分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城市管理市级机构得以优化、行业开展标准有序推进、行政执法效能稳步提升、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城市管理法规制度不断完善、西坑尾垃圾填埋场建设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效促进了我市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现就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并提出_年工作意见._年根本工作情况
_年,是我局统一行使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职能的第一年,我局发挥四大处(市市政管理处、市园林处、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和市路灯管理处)的专业管理作用,加强对全市城市养护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做好城市日常管理、根底设施建设维护和各种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全年共处理生活垃圾50.7万吨(日均1300吨)、燃烧处理医疗垃圾715.4吨(日均1.96吨)、处理粪便4.4万吨(日均120吨)、处理污泥3万吨、处理海关工商打假物品和冷冻食品2732吨.截止11月底垃圾燃烧发电3037万千瓦时,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全年收取垃圾处理费1060万元,家庭住户收缴率达87%以上,还贷524万元(垃圾燃烧发电厂建设贷款).市政路灯维护管理保持较高水准.市政道路和管网完好率到达90%;全市51635盏路灯,全年亮灯率保持在99%,照明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8%,路灯遍灭率、故障修复及时、开关灯时间准确率、灯容灯貌合格率都到达了国家规定标准.园林绿化行业监管力度加强,公园绿化管养呈现新貌,全市绿地总面积2930.31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909.41万平方米,建城区绿地率40.34%、绿地覆盖率42.11%、人均公共绿地13.95平方米.公共根底设施建设方面,“十大民心工程〞之一的西坑尾垃圾填埋场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地质勘察、工程初步设计已根本完成,工程监理、进场道路施工和林地使用可行性研究正在进行招标工作,可望在_年7月1日前投入使用;公厕、垃圾房的改造翻新有序进行,在吉大免税商场后建成__第一座垃圾压缩中转站,对我市具压缩除臭功能较大型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工作起到先期示范作用.主城区北环路等9条“有路无灯〞路段和斗门区黄杨大道西的道路照明建设及机场北路的路灯改造工作如期完成,安装灯杆472基、灯具740盏,敷设电缆6000余米.珠港大道路灯建设()紧急工程也根本完成.九洲大道、迎宾南路“林荫大道〞建设工程按期完成,种植各种树木1651棵;迎宾北、梅华路等12条路的“林荫大道〞建设方案初步完成,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我市参展工程“海韵园〞主体工程已顺利完成.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方面,1—11月份,处理各类违法案件15333宗(适用一般程序3565宗、适用简易程序279宗、教育整改11489宗),其中,违反市容环境卫生行为8770宗,违反园林绿化行为90宗,违反市政管理行为43宗,违反环境保护行为259宗,违反工商管理,无证经营乱摆卖行为2238宗,燃放烟花爆竹行为36宗,旅游管理4宗,违反燃气管理行为70宗,违反文化管理行为351宗,违反生猪屠宰管理行为116宗,违反城市规划管理行为1846宗.撤除各类违法违章建筑28.9455万平方米.随着目前开展的违法建筑和住宅室内违法装饰装修两大整治行动的扎实推进,城市标准化管理工作必将取得更大成果.主要做法和成效
回忆即将过去的一年,我局以开展为目标,从管理职能、运作机制、工作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入手,做好做实城市管理工作,主要抓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实现了七个方面的开展和提高.一、以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扎实推进基层dang组织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城管队伍整体素质.我局以加强队伍素质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为重点,深入开展保持共产dang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和dang风廉政建设等工作.稳固和加强基层dang组织建设,完成了局机关dang委和纪委的换届选举工作.认真开展“固本强基〞工程,机动大队dang支部被市评为“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先进dang支部〞,金湾大队dang支部和垃圾发电厂dang支部被评为“固本强基工程示范点〞,市政处、市容环卫处机关dang支部都通过了达标验收.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以践行“三个代表,依法行政、勤政为民〞为中心,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先后召开61场次近600人参加的征求意见座谈会,走访群众超过300人次,征询意见和建议396条.同时,在我局挂点的斗门区莲洲镇耕管村实施“四工程一活动〞,即开展亮灯工程,耗资5万多元,安装路灯40盏,为该村解决中路灯问题,结束了该村夜间无路灯的历史;开展dang建帮扶活动,为该村建立dang员活动室;开展绿化工程,为村中心小学绿化环境;开展扶贫和捐助读书工程,先后为该村送去帮扶资金11500元,捐款23762.7元,资助25名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开展送法、送技术下乡活动活动,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受到村民欢送.市容环卫处垃圾发电厂dang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开展“dang员身边无事故〞竞赛活动,市“优秀共产dang员〞、支部书记肖启良与全厂29名dang员签定『dang员身边无事故承诺书』,受到市委先进办和省委督导组的充分肯定.机关作风建设和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扎实推进.制定了『关于城市管理队伍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机关建设的决定』和『行政效能监察实施方法』、『城市管理局行政效能投诉处理方法』、『行政事项处置时限制度』等管理制度,完善了局办公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并立足城市管理队伍的实际情况,从政治思想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业务素质、作风素质、综合能力6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切实加强城管队伍自身素质建设,有效促进了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二、以“三定〞方案为根底,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综合管理能力.根据省委、省政府批准的『__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今年4月,我市在原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根底上,组建__市城市管理局,加挂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牌,明确我局为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相关的市市政管理处、市园林处、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市路灯管理处一并划转我局管理,使__城市管理的市级机构得以优化,为城市的有序、长效管理构筑了根本的机构框架.我局以此为起点,迅速调整思路,提高认识,以科学开展观统揽全局,谋划城市管理工作.首先是坚持观念更新,统一认识.局dang组按照科学开展观的根本要求,着眼__开展的实际,从落实“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管理水平的上下作为衡量政府执政能力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增强全局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荣耀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遵循“增创新优势,走出新路子,办出新特色,实现新开展〞的特区开展要求,在全局上下树立起三个观念,即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维护最广阔市民的最根本利益出发谋求城市的管理和开展;坚持可持续开展原则,强调管理的整体性和长效性,做好做实城市管理工作;坚持依法管理原则,把法制化作为城市管理的方向,努力保证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始终在法律的框架下有序、标准地开展.其次是深入调研,全面掌握情况.我局先后组织了屡次调研,从市、区、街道办、养护单位以及居民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了解我市城市管理的情况,使局管理决策层对我市城市管理的过去、现状及开展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条理清楚,把城市管理放在城市开展的大背景下,对管理的手段、机制、方式、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第三是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先后由市领导、局领导带队,组织市、区两级城市管理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到长三角的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南京等城市和邻近的深圳、中山座谈交流和实地参观,瞄准其它城市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市自身实际,找差距、抓落实.第四是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构建城市管理责任体系的建议.在深入调研和充分征询各个层次意见的根底上,针对目前我市城市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职责不清、层级过多、机制不健全、行政执法属地色彩过重等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我局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理顺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的报告』,提请市政府以“条块结合、协调互动、各有侧重、权责一致〞为根本原则,明确市、区、街道办和社区在城市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构建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结合的城市管理体系,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市管养经费管理制度,理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三、以行业专项规划为载体,理顺工作思路,明确管理的目标和方向.行业规划作为一定时期的开展目标和方案,是城市长效、有序管理的目标指引.我局把制定和完善行业规划作为履行城市管理导引职能的重要载体,根据国家行业开展规划编制要求,做好我市城市管理相关行业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__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经屡次组织专家论证修改,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完成修编工作,报送市规划委员会审批,该规划依据__目前的城市绿化根底和绿地开展潜力拟出了近期(_年)、中期(20xx年)和远期(2021年)的规划目标和规划设想,提出“一轴、五环、十心〞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模式布局和主城区“外环、内心、三横、四纵、六楔〞的生态网络规划结构.『__市城市照明系统_~2021年专项规划』已经市发改局批准立项,正在筹备招标前期工作,该规划在明确我市城市照明的量化指标的同时,根据__城市自然地理环境、人文资源和城市的功能区分,确定照明效果,突出__滨海城市的个性.『__市环境卫生总体规划』也进入编制单位的招标阶段,该规划包括海岛、内陆、水面等范围,主要内容有道路清扫、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工业垃圾、船舶垃圾、餐厨垃圾及粪便等固体废弃物的收集、转运、处理系统的管理,环卫设施的合理布局,环卫设备的指标要求和配备,可持续开展的目标和对策,实施规划的技术、经济政策和管理对策等保障和实施方案等环卫管理各个方面.三、以建章立制为着力点,标准管理,提高长效管理水平.法规制度是做好城市管理的根底保障,为实现依法行政,标准管理,针对我市城管法规体系尚不完整,缺乏切合实际、并具可操作性城管规章的实际情况,今年,我局重点抓了四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加强城市立法.借我市拥有地方立法权这一有利平台,我局以“实施〞为重点,以“程序〞为内容,拟定『__市相对集中行政处分权实施条例』(草案),经市人大审议通过,省人大会批准,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全国80多个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分权工作城市中首开相对集中行政处分权地方性法规立法之先河.同时,出台与行政执法相关的多项规章制度和标准性文件,进一步标准了行政执法工作.针对我市局部城市管理法规、规章过时、陈旧的情况,完善更新立法,已向市政府法制部门报送了『__市餐厨垃圾管理方法』、『__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方法』(修订)等立法草案.二是强化行业管理标准.按照国家建设部有关城市管理行业标准和标准,对园林绿化、市政、环卫、路灯相关的管养作业标准、技术标准及考评方法进行全面修改和完善,已拟订出了『__市城市照明设施维护质量考核方法』、『__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标准及考评方法』、『__市公园养护管理标准及考评方法』、『__市环境卫生检查考评方法』和『__市环境卫生作业效劳标准』等养护作业标准和考评方法.三是抓好审批.就我局的“三定〞方案中所涉及的城市管理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专题调研,完成『关于我市城市管理领域行政许可事项的调研报告』,并对我局负责的绿化改造、迁移树木、占用城市绿地、环卫设施迁移撤除等审批工程的办事程序等重新做了梳理,做到程序清楚、办事明白,方便群众.四是创新普法.结合我局行使的市容环境、城市规划、城市绿化等18个方面的行政处分权,围绕执法主体、执法对象以及执法环境三大执法要素,把握执法人员、行政处分相对人以及广阔市民这三类普法对象,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普法工作,采用自学、集中辅导、上课讲授和检验考试等方式,在全体执法人员中开展法律法规普及和培训工作.并在报纸和电视台的『走向法制』、电台的『市民热线』等栏目以通俗易懂方式向市民群众宣传城市管理相关的法规制度.普法工作成效显著,受到省、市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四、以集中整治为手段,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城市正常管理秩序稳步提高.在做好城市管理日常执法,标准行使好市容环境等18个方面相对集中行政处分权的同时,我局把集中整治作为具体实施政府协调职能、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加大工作力度,综合治理城市管理中的顽症.围绕市中心工作和重大工程,先后组织开展了市容市貌、城市牛皮癣、户外广告招牌、乱张挂宣传品、违法用水、乱摆乱卖、占道经营、生猪屠宰等十多个方面的专项整治,有效维护了城市正常的管理秩序.从9月21日至12月30日,针对近年我市违法建筑和住宅室内违法装饰装修特别严重的情况,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我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盯着重点难点突破,集中力量开展了我市自1999年澳门回归以来规模的综合整治行动.通过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建档备案等前期工作,第一阶段以清拆违法建筑为主要内容,以“重点突破、先难后易,示范带动〞为工作思路,对工作任务、分工、措施、方法要求等周密部署,以违法建筑较集中、存在时间较长的前山夏村和吉大官村为突破口,动真格地拆、坚决地拆.到目前为止,完成清拆违法建筑129宗,清拆面积3万多平方米,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使违法建筑这一城市管理的顽症有了较大的突破,大量被占用的公共空间得到有效恢复和保护,对破坏城市环境的行为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深受广阔市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已进入以整治住宅室内违法装饰装修为重点的第二阶段,正以拱北兴盛花园、新市花园为试点,持续稳固地做好这项工作,必将有效遏制室内违法装修蔓延的势头.我局还注重效劳方式方法的创新,通过举办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政策咨询会、重大或较大案件审理听证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利用报刊、播送、电视等新闻媒体,拓展与市民群众的沟通渠道,结合政务公开活动,增加市民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并向市民做出阳光承诺宣言.同时,抓好“窗口效劳〞和“现场效劳〞,完善“城管110〞,坚持专人受理群众举报,24小时接听信访,对群众投诉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信访受理率达100%(截止11月底,包括城管“110〞共接受群众来电、来信、来访以及上级部门交办、转办的投诉15732宗).关于城市管理考评工作心得5
20_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业务指导下,通过社区城市管理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城市管理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辖区环境及卫生面貌有了改观.现将城市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关于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11-09
关于城市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11-06
关于中国城市垃圾问题的几点思考06-03
关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信访与思考06-06
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的感想07-02
关于中小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思考07-09
关于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的通知09-23
关于城市抗旱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相当好)09-23
关于城市规划中亮化工程建设的探究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