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的核心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金融市场的核心(精选8篇)

金融市场的核心 篇1

“中国的二板市场要发展,但其前提条件是不能影响主板市场。我认为,至少在未来10年内,主板市场仍将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任何发展二板市场的政策措施都不应该影响主板市场的发展。这一基本原则应该明确。”当记者就二板市场的制度设计请教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时,他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

吴教授说,资本市场是人类社会最精巧的制度发明之一,资本市场以其设置精巧、功能卓越的杠杆系统推动着实质经济不断运行和向前发展。资本市场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分化为主板市场、风险投资制度以及基于风险投资制度基础上的二板市场,这意味着资本市场的功能正在分化。主板市场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主要为处于相对成熟甚至传统产业中的大型企业提供资金。而二板市场则是在全球经济处于新经济时代时应运而生的,它为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提供了一种流动机制,因而是很有前途的。从长远的、发展的观点看,二板市场将代替工业经济时代的主导融资制度安排―――主板市场。虽然近一段时期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出现了剧烈的波动,但从长远看,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将会越来越重要,甚至将取代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地位。

接着,吴教授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解释。他说,虽然从长远看二板市场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二板市场要在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还需要大力发展主板市场以支持中国工业化的完成。

既要大力发展二板市场,又不能影响主板市场的主导地位,这要求我们在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之间建立一种均衡机制。吴教授认为,这种均衡机制最核心的问题是要在二板市场上建立严格的高风险机制,即建立二板市场迅速的、严格的退出机制。目前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退出速度比较慢,这是因为主板市场的企业规模都很大,过快的退出机制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二板市场的定位则与主板市场不同,为“一小三高”,即小规模、高成长、高风险和高新技术。在这“一小三高”中,维持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均衡的机制就是二板市场上的高风险机制,如果二板市场没有高风险机制,则必将由于企业的小规模和高成长性而吸引聚集过多资金,甚至引发恶性投机,这会严重影响主板市场甚至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如何建立二板市场的高风险机制,也就是在二板市场上建立严格、迅速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吴教授指出,首先,二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如果出现虚假信息披露或财务状况迅速恶化,就应该迅速摘牌,而不是像主板市场设置“ST”、“PT”这样漫长的过渡期。这种迅速摘牌的制度将提醒投资者二板市场确实存在着高风险。

其次,对二板市场的企业上市,除实行保荐人制度外,更重要的是对发起人的股份流动要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从法律上说,二板市场上市公司的股份都可流通,但为建立主板市场与二板市场的均衡机制,防范恶性投机,要规定发起人的股份至少在公司上市三年后才可流通,这一期限规定应该长于保荐人的保荐期。此外,还应该建立发起人股份流通的预告制度,这可以有效防范发起人股东套现引起的恶性风险。

第三,如果二板市场上市公司出现严重的内幕交易,则应该对该上市公司实行迅速摘牌。

在二板市场建立高风险机制,其直接目的是均衡两个市场的资金量,以使整个资本市场均衡发展。

在谈到二板市场的资金问题时,吴教授非常肯定地说:“在二板市场的发展初期,从主板市场分流部分资金是确定无疑的。二板市场建立初期的资金会很充裕,其资金来源除了部分来自于主板市场的分流资金,还有证券市场的增量资金,各种基金也会分流部分资金进入二板市场,非基金类的投机性资本也会进入二板市场等。但是,二板市场从主板市场的资金分流不能出现两种现象:一是不能出现二板市场的疯狂投机,二是不能出现主板市场的资金枯竭。这就需要建立上面所说的二板市场严格的高风险机制。”

对于保险资金、社会保障资金是否会进入二板市场,吴教授认为应该从整个资本市场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首先,社会保障资金的入市以及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与国有股流通等问题具有联动性,不会单独实施。其次,目前的保险资金入市是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未来则应该直接进入证券市场。从长远看,保险资金与社会保障资金未来都会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因为它们都是标准的机构投资者,但是它们的资金性质决定了它们将主要投资于主板市场。

最后,记者问及对二板市场的前景如何看待,吴教授满怀信心地表示:“中国大陆的二板市场表现会好过香港的创业板。因为二板市场的企业上市流通规模小,开始时企业的公募流通股本一般不会超过1000万股;我们对高新技术企业有一年盈利记录要求,即使企业的盈利很小,也会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大陆投资者的投资理念还不完全市场化,在二板市场的创立初期,会存在要搭头班车的想法。”(记者谢悦)

金融市场的核心 篇2

1 金融市场在整个经济领域中的功能

前面说过, 金融市场在整个国家市场体系中是核心与纽带。下面对其功能和作用做具体阐述。

金融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加上该市场明显不同于其他市场的运作规律和特点, 使得这个市场具有多方面功能, 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投融资需求, 促进资本的集中与转换。具体来看,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

1.1 有效地动员筹集资金

众所周知, 金融机构从最原始起便具有筹集资金的功能。它能吸纳社会上各方面的资金, 由于历史原因, 一般公众会本能地认可金融机构的信用, 愿意把资金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1.2 合理配置和引导资金

金融机构通过贷款、投资等手段对筹集的资金进行有效配置, 且引导资金到最合理的地方去。包括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 避免重复建设等等。

1.3 灵活调度和转化资金

实际上, 金融市场就是资金供求的“调节器”。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 调剂货币供应量, 有利于国家控制信贷规模, 并有利于使用市场利率由资金供求关系决定, 促进利率作用的发挥。金融市场还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金融市场可以促进地区间的资金协作, 有利于开展资金融通方面的竞争,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4 实现风险分散, 降低交易成本

利用金融市场的多层次和多元性, 建立一个相关系数较低的投资组合, 从而减低风险;比如, 使投资的股票数量增加, 组合的风险相对降低。简单而言如果将资金平均分配在50只股票上, 就算其中一家公司不幸倒闭, 损失亦只占投资总额之2%, 比单独投资在这家要倒闭的公司而蒙受的损失少得多。用一句简单俗语, 就是把鸡蛋分散地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金融市场的大趋势是不断降低交易成本, 这样才能更好地降低风险, 提高效率。信息时代已经来临, 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交易技术的进步和金融市场的完善有效地减少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降低了交易成本。

1.5 实施宏观调控

目前, 金融调控已经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市场主体和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 宏观调控已经从以前过多依靠行政手段, 逐步转向使用经济手段。而搞好金融调控, 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加强对市场资源的配置, 已成为宏观调控中使用十分有效的经济手段。比如, 我们国家不断经历的各项大事、喜事、难事, 如承办大的国际赛事、遭遇大的自然灾害等, 使我国经济运行出现阶段性不稳定, 而这就都需要有效运用金融手段搞好宏观调控。再者, 2011年开年以来, 有些令人不安的物价数据显然对货币政策调控构成很大压力, 为了有效管理流动性, 央行“两率”齐动, 两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一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全面发挥金融调控功能。

1.6 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 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在金融市场上合作的机会多多, 无论是部门、地区间, 还是国家间, 金融合作可以通过直接引进外资、扶持优质企业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 建立适应不同企业的多层次、多种类金融市场, 促进融资结构多元化,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并积极利用境外资本市场。各地可借助区域合作的机会, 加快本地金融市场的建设, 改善金融环境, 提高金融市场开放程度, 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 使区域内金融市场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就是通过金融合作, 加强加深部门、地区与国家间的经济联系, 这也是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2 金融市场发挥功能的条件和环境

金融市场功能如此丰富, 又如此重要, 那么要很好地发挥其功能是要有条件及相应的环境的。金融市场功能的发挥程度, 主要取决于市场的建立基础与发展方向。各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 金融市场只有建立在真实信用和现实社会再生产基础之上, 坚持与生产流通紧密相关并为之服务的发展方向, 才能在健康发展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如果金融市场的活动脱离了上述基础与方向, 不仅难以发挥其基本功能, 而且还会出现诈骗、投机、泡沫和操纵市场等不良现象, 加大金融风险, 破坏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和经济的稳定, 甚至引发经济危机并在国际间迅速传播。其次, 要使金融市场正常、充分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与环境, 其中主要是:法制健全, 信息披露充分, 市场进退有序。

不容讳言, 金融市场环境与地区发展水平是绝对相关联的, 经济发展必然会促进金融环境的改善, 或者说经济的进步, 要求金融环境跟进, 当然首要地就是健全与金融市场相关的法律建设。特别是金融市场越来越国际化, 法制与监管先行是十分必要的。首先, 无论作为跨境上市公司的本国, 还是作为跨境上市公司的目标市场所在国, 中国都应当根据自身的监管目标协调配置监管权力, 做到监管合理、有效。其二, 应当完善关于外国公司法律地位的制度。针对那些在中国境外设立但管理和控制中心位于中国境内的企业 (即境外注册中资控股企业) , 可以考虑在信息披露、资本要求、董事责任等方面作出较为严格的规定。其三, 中国可以在资本市场法中确立特别的制度, 对跨境上市涉及的监管事项作出规定。为了有效地保护境内投资者, 监管机构既应考虑境外发行人在境内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并上市的活动, 也应考虑境外发行人面向境内市场进行的不以上市为目的的证券发行活动。其四, 中国可以考虑在拟制定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 通过冲突规则, 对股东权利、股份交易、信息披露责任和要约收购等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出规定。

金融市场信息披露的规制是各国政府监管部门非常关注的问题, 是新兴市场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市场制度建设的中心问题之一。

金融产品的质量无法通过表面判断, 必须通过信息披露才能说明, 所以完善金融市场信息披露法律制度, 能够有效地培育市场和防止风险的蔓延。信息披露制度是行政监管与市场监管相结合而又突出市场约束的重要性的制度。

在金融市场中有众多主体, 其中包括了行政监管主体: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具有自治监管职能的事业单位: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各类结算机构;市场主体:各类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交易者;社会主体:媒体及其他组织和公民。一般认为, 监管机关的监管、金融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及社会监督三方面的监督应该构成金融监管的三大支柱。但,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着发展不成熟、金融业垄断程度较高、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缺乏对市场参与者的市场激励机制、市场参与主体的风险意识不足等诸多问题。在建设市场经济中,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一个有效手段, 金融市场也不例外。但是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 如果缺乏市场的约束, 就会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的方法失效或者是实效大大地降低。因此, 我国的金融监管要着力构建市场约束机制, 充分发挥其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

也就是说进退有序, 有效地维护市场和释放风险。当金融市场已经出现动荡或者危机时, 国家应该如何进行管理, 法律制度构建是否适当, 决定着金融业在风险释放过程能否平稳地过渡和在释放后能否迅速恢复。我国当前仍未建立有效的市场推出机制, 或者说是风险释放机制, 这是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亟待完善的一个方面。

3 结语

金融市场是市场体系中的核心, 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 并通过政府、金融机构自身以及社会各方面, 努力完善令其功能正常发挥的各方面的条件, 确保金融市场充分发挥其对国家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核心与纽带作用。可以确信, 金融市场持续地发展与成熟, 将有力地推进我国经济稳定持续的增长。

摘要:叙述金融市场是国家市场体系的核心与纽带;分析金融市场之功能;进一步阐明金融市场发挥功能的条件与环境要求。

场景金融:互联网金融的核心 篇3

中国的股市最近很火,身边的同事不论风险偏好是什么类型的似乎都投身于股市,不仅仅是A股,甚至转战港股、美股。突然从某天开始,身边的股神同事们似乎统一了投资风格,投资心得交流会的主题变成了“今天你互联网+什么?”。在资本市场,但凡是挂上互联网+概念的上市公司股价一飞冲天,更有不落凡尘的态势;在真金白银的刺激下,实体产业的商务活动见面语也已经改成了“今天你互联网+了吗?”。

有人解读说,“互联网+”简单而言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通过加法实现乘法效应,而“互联网+”的始作俑者就是互联网金融。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从支付宝到余额宝,到全民P2P,互联网金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更有人把2012年称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但是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就是简单的“互联网”+“金融”吗?如果我们从2012年互联网金融大规模崛起作为起点,回顾过去的3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尽管有着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之争,回答似乎是yes:即互联网金融整体上还是在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但是如果我们从现在的时点,从互联网与各种产业经济快速融合的趋势来看,互联网金融似乎不再是简单的“互联网+”的一个分支。换而言之,在“互联网+”的穹顶之下,金融作为基础生态,与各种互联网+的融合将产生更为颠覆性的化学反应。或者更简单地说,从更为宽广的产业经济视角来看,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在于“互联网+”的二次叠加:“互联网+”+“金融”。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的未来=“互联网+”+“金融”呢?首先我们从现在和未来的两个视角来解构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场景金融”。

如果我们从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视角来看待“场景金融”,它强调的是单一活动场景中的金融服务体验。这有别于传统金融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不论是Corebanking或者CRM等系统的改造,还是业务流程再造等相关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升级,仍然停留在效率提升与产品的交叉销售等层面。一个微场景能体现这样的差异:如果你到银行柜面办理一个转存业务,柜员会给你好几张纸质的业务回单,这些回单对于零售用户除了告知业务办理结果之外几乎毫无价值。对于这个问题,商业银行的视角绝大多数会从业务流程优化和降低成本(无纸化)来考虑;而从互联网金融的角度会思考用户拿着纸质回单时的心理:用户会如何处理这些含有个人信息的纸质回单呢?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与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的差别也源于此:由于基础金融工具几乎大同小异,因此传统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也大多同质化;而互联网金融产品则是底层基础金融产品+场景化的互联网封装。这就是为什么余额宝是一个成功的互联金融产品,而在传统金融行业的产品经理眼中它只是一个传统的货币基金。

如果我们从未来的视角看,“场景金融”广义的内涵是用户在特定社会条件与环境下完成特定活动所需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这其中的关键含义在于特定需求的综合体验。这就有别于目前互联网金融单一活动下的“用户体验”(支付体验、交互体验等)。以移动视频用户的观影场景为例,面向该场景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形态可能会是这样的:它封装了手机上播放的电影的众筹融资(电影票房回报的资产证券化,电影票的众包社交化发行),封装了手机上的电影付费点播与广告收入,封装了云视频高清播放的带宽用户自租赁,封装了手机终端的移动快捷支付,甚至还封装了高性能手机的生产供应链。而所有的这些将封装在一个用户透明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中,也就是用一个综合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于特定的用户场景。换个角度看,虽然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场景体验,往往需要涉及到多个产业链,但是互联网金融用单一的产品形态进行服务的整合交付。上面的互联网金融的例子就涉及到“互联网+电影业”(电影众筹等)、“互联网+广告业”(付费点播等)、“互联网+制造业”(移动终端生产)、“互联网+电信业”(带宽租赁),而这样一个互联网金融产品,利用金融的基础工具属性将各个产业链条互联网化后的金融属性进行有机粘合,这样的金融创新已经超出了单一产业供应链金融的范畴,其所体现的用户价值不仅仅有现金资产的稳定回报,还具有跨行业的完整场景服务体验,同时具备移动化、社交化的强互联网属性。

从用户的视角看,用户的场景需求是单一的、简单的(例如移动阅读、移动高清观影等),然而要为这一需求提供良好的、完整的服务则需要横跨若干个产业领域。典型的例子就是亚马逊,对于用户的移动阅读的需求场景,亚马逊的电子商务模式融合了“互联网+出版业”(电子书),“互联网+制造业”(移动阅读终端设备kindle),而电子书的定价模式是基于电子商务销售、出版物的电子版权、以及终端设备制造的综合定价。因此对于用户的移动阅读需求,是通过电子书的最终单一定价实现移动阅读需求场景所涉及的各领域产业链(出版业、电子产品制造业、电子商务业等)的整合,最终以移动支付方式完成商业闭环。因此,未来的互联网金融不仅仅加速了单一产业的互联网+的进程,更成为面向用户消费场景的多个互联网+行业的跨领域产业链融合的载体。

传统的产业金融是基于单一行业的上下游供应链整合,所对应的传统金融服务创新是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例如手机等移动终端产业链、汽车行业的产业链,在产业链上所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是同质化的,即上游零部件供应商+核心整机企业(整车汽车)+下游分销商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而以满足用户最终需求场景为核心诉求的“互联网+” 将通过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的产销模式,以更高效率和更低的成本触达最终用户。在“互联网+”的大浪潮中,传统产业金融将逐渐演变为一个个有机的商业生态金融,金融也不再是作为单一商业生态的基础设施和工具,而是成为综合型复合商业生态的融合剂。在基于用户最终需求的产业链垂直整合基础上的综合型商业生态具有更好的商业开放性(市场空间)、模式不可复制性(竞争壁垒)等突出优势,而互联网金融与之结合,将创造出超越资产回报的更为广泛的用户价值。如果从产品创新层面看,它不再是单一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在终端用户整体体验为核心的基础上,封装各个环节(或者不同产业链)上的金融属性,形成用户透明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形成金融资产回报+综合场景服务体验的双重价值。“互联网+旅游业”携程推出的“携程宝”互联网金融产品就具有这样典型的特征:携程宝从形态上看也类似于其他宝宝类余额理财产品,差异在于其封装了用户场景和差异化的用户价值回报设计。用户的旅行计划通常是提前制定好的,因此通过资金的预存来实现未来旅行费用支出的平衡是很朴素的想法,而用户价值体现不仅仅在预存资金的收益回报,还叠加了各种旅行消费的权益类回报(机票酒店折扣等)。这些非现金的权益类回报紧密捆绑在旅行计划的用户场景中,使得最终名义用户收益率转变为收入和利润,而预存资金的质押又可以反向支撑分期付款等消费信贷。因此“互联网+”形态之上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背后由于复杂的跨行业领域场景逻辑设计,资金成本和收益结构具有场景差异性(其定价复杂度更高),因此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非同质化创新空间极大。

由于生态的不可复制性,以电商交易平台型为代表的阿里生态,以及以社交化传播型为代表的腾讯生态,其互联网金融不具备可复制性,或者复制成本极高,成功率较低。其明显的例证就是天猫和淘宝,以及腾讯微信QQ等在电商领域和社交化应用领域都具有较大的垄断优势,其他的电商平台和社交化应用的市场空间都不太大,无法对大规模的互联网金融,尤其是互联网银行的业务形成支撑。因此,下一个互联网金融的风口在于具有更为开放的互联网生态型企业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互联网+”+金融才是互联网金融的未来。

金融市场的核心 篇4

“在岸金融市场”即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即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主要是欧洲货币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是一个真正的完全自由的国际资金市场,它与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相比,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

一是摆脱了任何国家或地区政府法令的管理约束。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必须受所在地政府的政策法令的约束,而欧洲货币市场则不受国家政府管制与税收限制。因为一方面,这个市场本质上是一个为了避免主权国家干预而形成的“超国家”的资金市场,它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货币发行国无权施以管制;另一方面,市场所在地的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欧洲货币资金,扩大借贷业务,则采取种种优惠措施,尽力创造宽松的管理气候。因此,这个市场经营非常自由,不受任何管制。

二是突破了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业务汇集地的限制。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通常是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业务极其发达的中心城市,而且必须是国内资金供应中心,但欧洲货币市场则超越了这一限制,只要某个地方管制较松、税收优惠或地理位置优越,能够吸引投资者和筹资者,即使其本身并没有巨量的资金积累,也能成为一个离岸的金融中心。这个特点使许多原本并不著名的国家或地区如卢森堡、拿骚、开曼、巴拿马、巴林及百慕大等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

三是建立了独特的利率体系。欧洲货币市场利率较之国内金融市场独特,表现在,其存款利率略高于国内金融市场,而放款利率略低于国内金融市场。存款利率较高,是因为一方面国外存款的风险比国内大,另一方面不受法定准备金和存款利率最高额限制。而贷款利率略低,是因为欧洲银行享有所在国的免税和免缴存款准备金等优惠条件,贷款成本相对较低,故以降低贷款利率来招徕顾客。存放利差很小,一般为0.25%~0.5%,因此,欧洲货币市场对资金存款人和资金借款人都极具吸引力。

四是完全由非居民交易形成的借贷关系。欧洲货币市场的借贷关系,是外国投资者与外国筹资者的关系,亦即非居民之间的借贷关系。国际金融市场通常有三种类型的交易活动:①外国投资者与本国筹资者之间的交易;如外国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直接购买本国筹资者发行的证券。②本国投资者与外国筹资者之间的交易;如本国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购买外国筹资者发行的证券。③外国投资者与外国筹资者之间的交易。如外国投资者通过某一金融中心的银行中介或证券市场,向外国筹资者提供资金第一种和第二种交易是居民和非居民间的交易,这种交易形成的关系是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借贷关系。第三种交易是非居民之间的交易,又称中转或离岸交易,这种交易形成的关系,才是欧洲货币市场的借贷关系。

五是拥有广泛的银行网络与庞大的资金规模。欧洲货币市场是银行间的市场,具有广泛的经营欧洲货币业务的银行网络,它的业务一般都是通过电话、电报、电传等工具在银行间、银行与客户之间进行;欧洲货币市场是以批发交易为主的市场,该市场的资金来自世界各地,数额极其庞大,各种主要可兑换货币应有尽有,充分满足了各国不同类型的银行和企业对不同期限和不同用途的资金的需求。

美国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篇5

2007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爆发,其引起的风暴席卷了美国、欧盟和中国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伴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出现,众多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其中包括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同时,由于放贷机构通常还将次级抵押贷款合约打包成金融投资产品出售给投资基金等,因此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愈演愈烈,一些买入此类投资产品的美国和欧洲投资基金也受到重创。

美次级债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愈演愈烈,这种影响正通过各地基金清算传导至商品市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出现了集体跳水。主要商品如美原油跌幅已超过2%、伦期铜跌幅超过5%,在全球信贷市场危机持续蔓延的背景下,美国股市再遭重挫,欧元兑美元一跌再跌。

金融市场的核心 篇6

银行智慧转型推进加速 金融科技公司最核心的服务是赋能

近期,银行智慧转型推进加速。从五大国有银行,再到县域级的农商行,都在纷纷规划打造智慧银行解决方案。而在科技驱动金融发展趋势日益突出的当下,金融科技持续成为解读银行转型的关键词。业内人士认为,智慧银行已成银行业发展必然趋势,而金融科技公司最核心的服务是赋能。无人银行并非是必然选择银行为什么会推出智能化网点呢?“我们是一家县域级的农村商业银行,有60年的历史;在我们县域,有43万的人口,但我们的存款客户数是62万,线下贷款客户3万多户;而我们有40个网点,共有600名员工;要更加高效的服务62万以上的客户,目前传统的服务网点与服务方式已经没办法满足客户越来越个性化户的需求,服务无法做到很精准。”德清农商银行副行长曹治中近日告诉记者,提出网点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可以从服务、渠道,产品三位一体来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不仅如此,银行在风控和决策上面也需要数字化与智能化。曹治中副行长表示,“以往,农村信用社的风控是根据当地的人缘、地缘进行的,客户经理是基于一种经验基础上的信任做风控是一种中医式把脉的风控文化,随着普惠金融工作的纵深推进,对运作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风控技术也越来越不适应客户的快捷低成本的服务需求。”同时,曹治中副行长还认为小法人金融机构管理方式也需要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赋能,“以往,银行下达经营计划与任务指标,或是做利率决策等等都是‘拍脑袋’的,随着科技的植入,现在的决策则需要有数据做辅助和支撑,形成一定规则后,就可以逐步利用人工智能做自动化审批和利率决策,这样,银行的运营是最优的,成本也是最轻的。通过技术不断迭代的过程,通过最合适的渠道,把最好的产品推送给最适合的客户。”排列科技COO陈薇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银行需要把以往比较重的经营模式向一个比较轻的经营模式转化,这不仅需要银行在业务形态上进行转型,也同时更加需要寻求科技方面的转型。“比如银行对外,希望自己的运营是一个优化的运营,到底开多少个柜台;有多少个柜员,多少个客户经理,这个决策以往都是由习惯与经验得出的,但利用数字化分析与科技创新,就可以进行随时、随人的数据跟踪,如果网点的客户增多,就可以增加柜台,加派柜员,甚至加派经验效率更高的柜员,通过数据的方式进行分析和优化;而对内,银行在管理决策上也可以通过技术来优化,这种与科技上面的结合一定是银行方方面面都需要的。”不过,在很多较小的县域银行看来,“无人银行”并不是一种必然选择和趋势。曹治中副行长向记者表示,“科技的最终目的永远是给人类赋能,作为一个金融服务机构,银行网点首先是服务机构与客户情感交流与互动的主要载体,要讲标准化与便捷性,手机银行就可以替代网点上需要解决的事情,包括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所以对小银行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是让科技赋能银行服务员工,让他服务更高效,更好的帮客户解决其他渠道不能解决的问题,其次再考虑让员工再次利用科技手段来赋能客户。”对于此观点,陈薇也向记者分析,对于很多大银行来说,其本身的网点并不是很多,因此铺设无人网点,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客户,是一个成本更低的选择;但对于县域农商行本身,社区类经营以及社区类金融服务是它们的优势,需要与客户更多的.互动来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驱动来进行业务创新。科技赋能县域农商行“小而美”的艺术创新那么,在银行智慧转型的过程中,为什么会需要科技类的公司?陈薇认为,银行有很大一块业务是获客,以往在这一块业务上面,银行更多的使用成熟如IBM这类大公司的成熟产品,银行经营与运营之间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密;但如今的市场是一个客户高度变化的市场,科技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因此,智慧银行的升级、基础建设的重构,再也不是一个成型的产品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技术深入到经营业务与管理的各个层面中去,这就需要科技公司与银行自身共同参与探索,共同发展。曹治中也表示,小银行的发展模式更适合做“小而美”运营。“以往,在规模很小、服务比较简单的时候,其管理基本是人治的;随着经营到达一定规模,逐步运用制度去管理,就是法治;而经营与管理相对比较成熟后,而则需要用更加精益的管理方式与系统性的控制体系来管理,所以数字驱动,智能赋能是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他说,“在这一过程中,以往很多小银行也比较信任大型技术公司所推出的标准化服务产品,但我们越来越发现,成熟的产品很容易使开发方原有的管理理念与固化有市场洞察认知植入到合作单位,也并不是那么完美的契合。而与初创类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有很多的想象空间,能够做到小而美的艺术创新。”而在金融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在陈薇看来,金融科技公司最核心的服务就是赋能。“每一家银行的目标都是不一样的,而如农商行,城商行这类的银行,其科技驱动转型的意愿非常强烈,它们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一方面,要去与大银行竞争优质客户;另一方面,也要去与互金机构去竞争长尾客户。而深度耕耘县域市场这样的银行也是金融科技公司最好的合作伙伴。”同时,陈薇还认为,金融科技公司也更应该与有多年风险意识的金融机构合作,在赋能之前,充分学习金融机构对于风险和业务的深度了解,做好功课。“很多互金公司是缺乏风险意识的,它们完全按照互联网经济的方式去发展,而互联网经济最主要的发展模式叫做流量变现,当流量变现应用到金融领域时,则需要的是银行的体系,这套体系是要尊重风险的。不过,技术的发展把很多不可能的东西变为可能。正如曹治中如此肯定的说,“县域农商银行在对科技的投入上面永远也比不过大银行,但他们的优势是更了解当地客户的需求与自身的业务,对市场的认知是最深的,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有很多开源技术与可视化的开发方式,让小银行完全有可能通过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这样的模式,在某些细分领域与区域中赶上甚至超过大型银行。”

 

金融市场的核心 篇7

保密通信实现的关键除了各种加密算法和相关的技术标准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高安全的密钥分发方式。现行的密钥分发一般采用密钥协商或密码卡等传统的方式实现,容易造成密钥泄露,同时随着巨型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量子计算机技术研究的不断推进,绝大部分采用传统技术基于计算复杂度实现的保密通信方式变得越来越不安全,这对今后实现安全保密的信息传输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随着近年来新兴量子密钥分发技术研究的发展,人们有望实现理论上绝对安全的密钥分发方式。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全新密钥分发方式,在国际上被视为是已知技术中保障信息传输安全的终极手段,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竞相研发的高技术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国际上尤其是欧盟、美国和日本均大力投入进行量子通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我国在量子密钥分发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并已经应用到保密通信领域。当前国际上已有多家公司开发出了量子高速加密终端设备,比如瑞士的IDQ公司、美国的Magi Q公司等,并在金融、教育、证券、国防等领域投入实际运营,经济与社会效应日趋突出。

本文将首先对量子通信的安全性进行简单介绍和实际量子通信应用举例;其次,结合金融信息领域的特殊性,对在金融信息领域应用量子通信技术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量子通信应用于金融信息领域的主要研究点,以期为后续工作提供相关依据。

一、量子通信介绍

(一)量子通信协议及安全性

量子通信是量子密码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可实现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数据传输。1984年,Benett和Brassard提出了首个量子密钥分发协议(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即BB84协议。这种方案利用2组非正交基矢下的四种不同单光子态进行密钥信息的传输。然而,在实际系统中,由于没有理想的单光子源存在,实际能够进行的安全通信距离有限,后来诱骗态方法的提出成功地解决了非理想单光子源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地拓展了量子通信距离。目前实用化QKD系统中,大多采用基于诱骗态方案的BB84协议。

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保证了一旦通信过程存在窃听就必然被发现,一旦成功在通信双方建立了密钥,这组密钥就是安全的,且从原理上是无法被破解的。量子密码系统的安全性不会受到计算能力和数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威胁,从而保证了利用量子密码系统加密的信息不仅在现在是安全的,而且在未来都是安全的。因此,量子保密通信是人类已知唯一的具有长期安全性保障的安全通信解决方案。

(二)量子通信应用举例

基于诱骗态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采用光量子编码量子比特信息,解决了不完美单光子源的问题,具有系统实现简单、易于集成的特点,已经在我国政务、金融等信息安全要求高的领域逐步开始迈向实用化:

(1)2012年初,国际上首个规模化城域量子通信网络“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建设成功并全网运行,网络节点数达到了46个,规模远超当时国际上已有的其它量子通信网络。

(2)2012年2月,金融信息量子通信验证网正式开通,该网络实现了高保密性的视频语音通信、实时文字交互和高速数据传输等应用,并开发了基于量子密码的交易系统,仿真实现了股权和债券交易,这是国际上首次开展将量子通信网络技术应用于保障金融信息安全的研究。

(3)2013年,在国家相关部门支持下,中科院联合相关部门启动了千公里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京沪干线”项目,建设连接北京、上海的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北京市城域量子通信网已经于2014 年底建成,上海市城域量子通信网将于2015 年建成,加上已经建成的合肥市、济南市城域量子通信网,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京沪广域量子保密通信。

二、金融信息应用量子通信技术的重要性

对于金融信息服务来说,海量数据的合理存储、有效管理维护、高效传输、高效查询,以及可靠性、安全性、私密性和高性能的数据分析计算是主要难题;与此同时,金融财经数据服务需求又具有发展变化快、用户个性化需求多、时效性要求高、对业务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要求高、数据越完整全面其服务价值越高等特点。而云计算技术的优势正是在提供无限存储和计算能力、具备规模经济、按需服务、灵活可扩展、对业务做出快速反应这些方面上。

核心金融交易是金融活动的主体,而涉及到相关的核心金融数据传输、交换与存储,则构成了金融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金融数据交互与存储的整个过程中,充满了信息被窃听、窃取、破解密码的可能性。随着人类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依赖算法复杂性来增加安全等级的传统加密手段,已经逐渐不能抵御日益强大的计算机。

对于金融系统的客户而言,其交易过程是否安全、其交易结果的数据是否得到高可信度的存储,一直是倍加关注的焦点。对金融系统本身,不管是网络交易、手机交易各种新式交易手段,还是传统的交易所柜台交易,以及对数据存储的要求(冗灾备份),始终表现出对信息安全的高度关注。国际金融行业普遍使用的基于复杂计算问题的加密算法都无法回避算法被破解的隐患。更严重的后果是,己方不知情密码体系遭到破解而仍在使用,所有金融秘密即一览无遗地暴露在对方眼下。

而在目前可实用化保密通信体系中唯有量子保密通信具有严格的安全性证明。应用量子保密通信原理性技术手段,在物理层上实现金融数据量子加密传输与存储解决方案,作为未来金融与资讯领域的先进通信安全技术手段储备,满足未来金融与资讯领域的通信安全重大需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量子通信应用于金融信息的主要研究点

(一)研究在保障国家金融信息安全方面新的解决方案

国际金融行业普遍使用的基于复杂计算问题的加密算法都无法回避算法被破解的隐患,随着人类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依赖算法复杂性来增加安全等级的传统加密手段,已经逐渐不能抵御日益强大的计算机。

目前可实用化保密通信体系中唯有量子保密通信具有严格的安全性证明。应用量子保密通信原理性技术手段,实现金融数据量子加密传输解决方案,作为未来金融与资讯领域的先进通信安全技术手段储备,能够满足未来金融与资讯领域的通信安全重大需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应用于金融核心信息数据传输,有望实现高可信度的金融信息数据及资讯传输能力。并且,结合未来远距离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还可进一步研究扩展应用范围,适时建立远距离金融核心信息及数据的量子保密传输体系,这在保障国家金融信息安全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二)研究在既有网络和通信基础上如何实现无干扰升级

量子通信最大的特点是引入了专门的光纤量子信道,但量子通信过程中仍然需要在经典网络上进行大量的协商与数据交互,所以量子通信与经典通信本就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与基于算法复杂度实现的经典密码学相比,量子通信的优点是方便实时更新加解密密钥,能够实时侦测到通信过程中的恶意窃听,确保当前通信内容是保密、可靠的。

基本的量子通信实现了单个链路上的量子密钥分配与安全数据传输,以此为基础,需要研究能够聚合多节点/多链路实现高效、可靠组网的量子通信网络方案。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以既有经典通信基础设施为基础,引入量子信道和量子密钥分发处理技术后显著提高通信与网络中传输数据的私密性、可靠性。因此量子通信解决方案原则上可以很方便地与经典通信设施融合,例如以透明传输的方式插入线路当中,实现无干扰升级。除此之外,量子通信设备可以与安全网关、防火墙、VPN之间采用标准协议对接,甚至可形成具备量子加密特性的VPN等通用网络设备,使得用户或应用层感觉不到底层架构的变化,对于量子通信的推广应用具有特别的意义。

(三)相关领域核心技术及标准的研究

纵观现代高技术的发展历程,行业的制高点是技术标准和核心设备。量子通信结合相关应用技术领域的标准是未来各国、各团体竞争的焦点,欧盟、日本等已经进行了量子通信标准化研究的规划。技术的成熟和标准的制定在各个行业中都是互相推动的,在量子通信和金融信息领域也不例外。

量子保密通信正处于大规模应用的起步阶段,通过相关技术和标准的研究,逐步建立基于量子通信的核心金融数据通信安全的基本框架,可以为进一步建立金融核心数据量子加密体系标准做好技术准备。同样的,在量子层网络和经典金融信息网络对接方面也是如此,抢占制高点对于自主方案的发展和设备安全保障是极为有利的。

四、结束语

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依赖于通信网络,并且随着金融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面临的安全风险种类也将更多、范围更大、层次更深入;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新的安全通信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未构筑高安全等级的新一代金融系统通信基础设施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了一个技术发展的思路和方向,对后续量子通信应用于金融信息领域的若干研究点进行探讨。金融系统与量子通信技术的融合还需要很长的道路要走,但是,从国内外大趋势来看,光纤量子通信技术已经逐步实用化和产业化,在金融信息应用领域,通过与相关主管部门及其相关行业企业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到在金融信息数据南北传输、交易信息数据共享等方面有明确的安全需求,而且国际上已经有商业公司和运营商合作运用量子保密通信技术,为相关机构提供金融信息的安全传输服务。这为量子通信技术融入金融系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量子通信技术在金融信息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参考文献

[1]C.H.Bennett and G.Brassard.Quantum cryptography:public keydistribution and coin tossing,in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Bangalore,India,1984),pp.175-179

[2]H.-K.Lo,X.-F.Ma,and K.Chen,Decoy stat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J],Phys.Rev.Lett.94,230504(2005)

寻找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8

“企业经营良性发展”对保险企业声誉影响最大

不同的行业对企业声誉有不同的核心指标,对保险业而言,有26%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经营良性发展”对于企业声誉影响最大,其次是社会责任感(19%)和前瞻性(15%)。

从益普索(Ipsos)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企业经营良性发展对企业声誉的影响远远高于排在其后的社会责任感和前瞻性。这主要是由于保险公司的行业性质所决定的,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有着与一般企业不同的特点。由于保险双方在时间上的不对称性,保险公司先获得收取保险费的权利,在未来约定事件发生后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而被保险人先履行缴纳保险费的义务,在将来才能享受获得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权利。所以,被调查者认为保持保险公司的良性发展非常重要。

一个利好是,调查结果显示,保险业在企业声誉各因素上的表现均较好,尤其是在企业文化、社会责任感和管理方面表现优异。在所调查的104家保险公司中,分别有23%和22%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最值得信任,在细化的8项指标(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有社会责任感,高质量的管理,具有前瞻性,企业领导人具有很强的个人魅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适合员工成长/工作的企业,企业经营良性发展)中,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的得分都遥遥领先。相较之下,人保财险和太平洋寿险处于第二梯队,分别有13%和8%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两家企业值得信任。

“创新”是影响保险业品牌资产的最重要因素

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对金融企业尤为重要。熟悉度是品牌建设的基础,在104家保险公司中,平安保险、人保财险和中国人寿在保险公司认知度中处于领先的第一梯队,建立了良好的知名度,分别有30%、26%、26%的被调查者认为平安保险、人保财险和中国人寿是他们最熟悉的保险公司。处在第二梯队的公司依次是太平洋寿险和泰康寿险,分别被13%和11%的被调查者所熟知。

一个企业的形象如何取决于它的知名度,更重要的取决于它的美誉度。益普索(Ipsos)调查发现,平安保险和中国人寿由于其优异的表现,得到了广大被调查者的认可和赞誉,在美誉度方面领先于其他公司,均被22%的被调查者认为是他们心目中最好的保险公司。在这个选项中,人保财险稍稍被拉开了距离,只有13%的被调查者认为人保财险是自己心目中最好的保险公司。数据显示,人保财险在扩大知名度的同时,更要加强美誉度的建设。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影响品牌的资产?调查发现,有28%的被调查者认为“创新”是影响保险业品牌资产的最重要因素,其次,分别有22%和20%的被调查者认为“带来稳定增值”和“对客户需求反馈及时”对保险品牌资产的影响很大。在被调查者眼中,保险业在品牌资产各因素上的表现均较好,尤其是在实力、创新方面表现突出。平安保险,中国人保财险和中国人寿代表着“高端”、“权威”、“实力雄厚”和“国际化”;太平洋保险则在“了解被调查者需求”、“需求反馈及时”和“给客户带来稳定增值”方面表现突出。

“保险产品”最影响保险公司的满意度

塑造品牌形象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选择自己,益普索(Ipsos)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寿(23%)和平安保险(22%)以绝对优势成为被调查者经常使用的保险公司,其次是人保财险(13%)。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是,在经常使用的保险公司中,被调查者的满意度都较高。

具体而言,究竟是哪些因素驱动了消费者对于保险公司的满意度呢?调查发现,“保险产品”是影响保险公司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该选项被36%的被调查者提及,其次是“保险销售前服务”(16%)、“保险销售过程中服务”(14%)和“客服热线”(14%)。

益索普(Ipsos)建议:

上一篇:制定规章制度的目的下一篇: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审计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