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出口竞争力分析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具出口竞争力分析(精选8篇)

家具出口竞争力分析 篇1

关键词:广东家具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广东家具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上世纪80年代一度形成“全国家具看广州”的发展局面,整个行业的生产、工艺、设计潮流、出口模式都以广州为模板。到21世纪,广东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家具最重要的生产、流通、出口基地,其销售总额占全国的1/3左右,出口额占1/2左右。然而,受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的影响,其发展也出现诸多问题,提高广东家具业的国际竞争力势在必行论文代写。

一、广东家具制造业的出口现状

家具出口竞争力分析 篇2

关键词:出口家具,技术贸易壁垒,转型升级

1 概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家具出口高速发展, 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具出口国家。作为外向型经济发展高地之一的昆山, 自上世纪90年代起, 开始承接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家具产能转移, 逐渐形成以沙发、橱柜等产品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 出口量占全省50%以上, 已成为昆山地区特色外向型产业之一。然而, 在经历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之后, 昆山出口家具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出口家具市场复苏乏力, 昆山家具企业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出口量下滑、利润率下降、外销增速大幅度放缓的情况[1]。2009年至2013年间, 昆山出口家具产量虽然屡创新高, 但是丝毫无法掩盖增速不断下滑的不利局面 (如图1、图2) 。因此, 如何增强抵御出口风险的能力, 扩大出口市场范围, 保障效益稳步提升, 实现出口转型升级, 改变工艺技术落后、品牌意识缺失、产品附加值低、严重依赖欧美市场的出口现状, 成为昆山广大出口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2]。

2 出口家具企业主要面临的问题

2.1 人民币对外升值

自2005年7月22日我国开始施行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开始,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报价从8.11一直飙升至到2014年8月初的6.14, 降幅高达24%。汇率的提升极大地削减了出口家具企业的利润空间, 造成出口价格的大幅提升, 使得我国出口家具的价格优势明显降低。尤其是对于那些出口低附加值、依靠出口退税生存的企业压力尤其显著, 甚至出现工厂倒闭的情况。

2.2 原材料成本提升

木制家具原材料主要由实木、板材、油漆、通用五金、装饰五金、玻璃、包装材料、化工辅料及其他辅助材料构成, 物料成本占据总成本50%以上的份额。其中, 受到木材出口国产量减少以及限制出口的政策影响, 木材价格上涨。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和国际有色金属期货价格的上涨, 油漆、胶粘剂、海绵、五金件的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进一步压缩了出口家具企业的利润空间。

2.3 国际家具市场低迷

昆山家具出口区域相对集中, 主要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流海外家具市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 美国房地产业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拉动家具消费能力明显不足。欧盟地区受欧债危机影响, 经济疲软, 需求萎缩。日本市场因日元升值延缓经济复苏的步伐, 消费信心不足。一系列主流国际市场的出口低迷对昆山家具出口企业可谓是雪上加霜。

2.4 国外贸易壁垒频出

“双反”调查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欧美国家控制家具进口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如2011年2月28日, 美商务部发布公告, 决定对中国木制卧室家具反倾销案进行行政复审调查。2011年1月3日正式生效的美国《复合木制品甲醛标准法案》, 再次调低了在全美销售和批发的木制品甲醛释放量。欧盟《原产国标签法》也于2011年3月3日生效, 该法案对进口产品产地、原材料原产地、环保性能作了规定和严格要求。而2013年3月又对木材和木制品开始实施FSC森林认证, 进一步增加了我国家具企业的出口难度和出口成本。

2.5 人力资源成本上升

一直以来, 我国出口企业的优势在于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伴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不断削弱, 劳动力亦不如从前丰裕。作为大量吸收外来务工人员的昆山, 人力资源成本大幅提升, 极大的制约了诸如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甚至一度出现了用工荒情况。与新兴的东南亚出口国家相比, 以往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失殆尽, 比如越南人均工资在每月800元人民币左右, 差距明显。越南出口家具已成为国际市场上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2.6 企业生产效率低下

以昆山为例, 出口家具企业自动化程度较低, 依然处在劳动密集型的初级阶段, 大型木工机械设备, 全自动喷涂系统等智能化设备投入比例极低, 尚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劳动生产率是国际经济内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应充分发挥人员和技术的优势, 使提高劳动生产率与降低人工成本相辅相成。否则, 单一的“手工劳作”在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下风, 无法给企业带来长期实效的收益。

2.7 过分依赖出口退税

出口退税在短期内有助于企业增加出口量, 但并不利于增加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在金融危机后, 家具出口退税从原来的11%调高至现在的15%。昆山市部分企业为了赚取出口退税不惜以微利甚至于零利润出口, 造成了家具企业间的恶性竞价, 导致整个出口家具企业的价格灾难, 属于饮鸩止渴的粗放型出口增长方式。

2.8 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昆山出口家具企业间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产品仿冒和抄袭, 这也是中国出口企业不可回避的共性问题。部分企业不以质量与创新赢得市场, 而以单纯的恶性价格战占据市场。不仅不能为企业带来应有的利润, 而且极大的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出口家具企业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创新和质量提升上, 逐步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 昆山出口家具的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 昆山出口家具面临着诸多发展与挑战。要想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继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抓住机遇转型升级。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 从长远出发, 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3.1 开发全新市场, 实现出口地区多元化

目前, 昆山家具出口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形成了对欧美、日本等主流家具市场的过度依赖。因此, 整个出口家具产业要从依赖某个国外目标市场转到多个区域和国家并重发展的方向, 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找和拓展新的目标市场。例如, 进一步开拓澳大利亚、新西兰市场, 加大对东南亚和南美洲地区的家具市场的影响力度, 借助输非产品装运前检验的良好契机, 实现在非洲市场的“弯道超车”等。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开发可以极大的降低由于单一目标市场衰落所造成的出口风险, 也可避免出口地区过于集中所引发的反倾销, 更有利于我国家具产业的规模化、集团化的创新发展。在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 昆山出口家具产品应及时找准市场定位, 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 准确把握目标市场顾客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和偏好, 因地制宜做好产品款式设计、营销策略等方案, 有的放矢的采取差异化的营销手段, 开拓更多的海外市场。

3.2 应对贸易壁垒, 跨越国际技术鸿沟

昆山出口家具企业在面对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反倾销措施的时候, 往往处在被动的不利局面。究其原因是由于目前我国家具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 产品质量受价格战影响较大, 与国际标准存在差距、信息滞后等问题。因此, 为了更好的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设置的贸易壁垒, 我国家具标准体系应当不断完善并且与国际接轨。家具出口企业应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 针对产品质量和环保等方面不断修订标准, 跟上国际发展的步伐。通过国家, 行业与企业三方共同落实标准体系的执行, 使出口家具企业的生产经营处在标准要求的范围之内, 从根本上保障出口家具产品的质量, 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 针对贸易壁垒不断转向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价等技术性指标上的全新动向, 国家检验检疫部门必须加强国外信息搜集和技术标准更新力度, 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合作, 增加行业国际话语权, 变被动为主动, 增强我国家具标准的影响力, 进而促进我国家具出口。

3.3 推进产业升级, 提升国际产品竞争力

产业结构转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创新能力, 其中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集成创新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出口家具行业而言, 就是把高能耗、低收益、低质量转变为低消耗、高产出和高质量, 转变粗放型增长模式为集约型。随着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昆山出口家具业已逐渐成为全球家具价值链的一部分。从价值链中不同环节的利润分配情况来看, 家具出口企业在整个生产网络中主要采取OEM等加工贸易方式, 处在微笑曲线的中间部位, 即在全球家具价值链当中从事装配、加工、制造等非战略性环节, 利润率较低。因此, 这就要求昆山家具出口企业要积极推进产业升级, 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 逐步改变OEM的加工贸易方式, 加速发展本土企业主导的家具出口贸易, 避免过多的贴牌生产, 加大力度发展自有品牌, 推动家具出口产品的功能升级, 推进家具产业向国际产业链的高端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贸易体系, 从研发设计到品牌创建再到生产加工, 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3.4 加强内控管理,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家具行业本身是属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工艺技术与原创设计还处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因此, 对于昆山出口家具企业来说, 向管理要效益, 加强内控管理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实现突破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研究精细化物料配送、定制化生产工艺、加强内部质量管控、完善客诉系统等方式调动企业内部人员的生产潜力和积极性, 激活管理活力, 进一步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只有加强企业内控管理, 才能改变企业长期增加原料投入和人力投入这种粗放式发展的模式, 逐步转变为以质取胜,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的集约型发展模式, 从而进一步创造更多的产品利润, 塑造完善的企业品牌, 开拓更加广阔的新兴国外市场。

4 结语

昆山出口家具产业是整个中国出口家具产业发展的缩影, 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而形成的价格优势, 以实现出口增长, 而非提升劳动力技能和技术优势[3]。因此, 昆山出口家具为了实现进一步的跨越式发展, 必须改变现有粗放型发展模式, 逐步提高生产率,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改为集约型发展路线。通过提高产品质量, 重视人才培养和强化工厂管理, 提高产品设计和品牌塑造, 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技术含量, 使出口市场多元化, 开拓新兴国外市场, 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等方式实现昆山出口家具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胡琴.扫描金融风暴下的中国家具业[J].中国林业, 2009 (5) :4-7.

[2]丁春玲, 赵劫, 刘一鸣.后危机时代中国家具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劲探析[J].林业经济问题, 2012, 32 (1) :83-85.

广东省家具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3

广东省家具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

陈 辉 五邑大学

广东家具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拥有家具企业约8000家,从业人数130余万人,广东家具产业值占据全国三分之一强,家具总销售额占全国的1/3,出口额接近全国总出口额的50%,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家具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亚太地区最大的家具出口基地。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出口有所下降,但自2009年六月份家具出口退税提高至15%后,广东家具出口规模稳步扩大,同比增速连续回升。2009年,广东累计出口家具及其零件99.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到2010年前2个月,广东家具及其零件出口超过金融危机前水平,为18.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6.7%。广东家具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弱,出口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品牌少等问题,所以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突破制约,以开创广东家具出口的新局面。

一、广东省家具出口的现状特点

1.出口量呈上升态势。由于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广东省家具出口贸易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2001年广东家具出口总额仅为19.9亿美元,而到2008年,家具出口总额达到117.3亿美元,是2001年的5.89倍。2009年,广东累计出口家具及其零件99.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广东省已连续6年家具出口总量达到全国家具出口总量的50%左右,其销售总值超过全国家具销售总值的1/3。

2.出口市场以美国和欧盟为主。2008年广东对美国出口家具40.9亿美元,增长2.3%;对欧盟出口24亿美元,增长32.8%;对上述两个市场出口合计占同期广东口岸家具出口总值的55.3%;2009年广东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家具分别为33.8亿美元和21.7亿美元,分别下降15%和8%,占同期广东家具出口总值的56%。除了欧美市场外,广东也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力求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3.出口主体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主导地位,私营企业出口快速增长。2008年广东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家具53.8亿美元,增长6.2%,占同期广东口岸家具出口总值的45.8%;私营企业出口47.4亿美元,增长76.7%;国有企业出口13.1亿美元,增长11.0%。广东省家具出口一直以来都以国际代工为主,在家具产业发展初期也是加工贸易占极大的比重,但是近年来,一般贸易出口额大幅增长,占总体比重不断扩大。

4.出口利润有所下降。2010

年上半年,广东家具出口虽然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订单增加的同时利润却有所下降。广东省顺德区波茵厨具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木厨具的出口企业,99%的产品出口美国。该公司总经理曾德辉介绍,利润下降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该公司所有的原材料都是从国外进口,以前俄罗斯的采伐工人大多是中国过去的,人力成本低价格也就相应比较低,现在俄罗斯国家政策调整,中国工人签证困难,工人少了,进口木材材料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了。加之2009年下半年俄罗斯原木出口关税出现大幅度提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颇大。二是工人荒的影响。现在很难招到好的技术工人,工人对于工资待遇要求比以前高,国家出台很多针对农民的优惠政策,在家务农不比出来当工人差。曾德辉说,以前800元左右的月薪就能请到一个工人,现在起码要2000元月薪,有些工序的工人工资已经达到3000元的月薪了,用工成本上升得很快。

5.遭遇贸易壁垒较多。由于广东家具出口大多属于中低档产品,主要靠的是劳动力廉价带来的低价位优势,容易引起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比如美国,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就提出了三次家具反倾销行政复审。欧洲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中国木材产品提出森林认证(FSC)要求,导致出口门槛进一步提高。2009年1月,美国加州《有毒空气污染物控制法案》(CARB)正式生效,该法规是迄今为止对复合木制品中甲醛排放要求最苛刻的一项管制。广东家具企业大多采用E1级复合板材制作家具产品,该级别的板材虽属于环保产品,但仍难以达到美国加州的要求;适用于全美国的《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也于2009年2月生效,该法规也适用于家具业,意在控制铅和邻苯二甲酸盐等物质的含量,有评价称该法令是“自1970年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针对消费者安全的联邦法令”。

二、广东省家具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1.出口市场结构失衡。广东省外贸出口的主要市场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美国和欧盟仍然是广东省家具出口的主要市场,对两者出口合计占广东省家具出口总额的6成以上。2008年对两者出口合计占广东省家具出口总额的55.3%。 由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导致我省的抗风险能力弱的劣势。欧美市场如果有政策的变动、金融的问题等等,会直接对我省的家具出口造成影响,而且从大环境来看,我国的家具基本上都是以出口欧美为主,形成国内对手的竞争,有些企业为了抢争市场,不惜以低价出口,不惜亏本竞相压价,恶性竞争。这使出口秩序陷入混乱,容易引起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

2.自主品牌企业出口家具缺少。广东省相当多的家具企业产品出口过分依赖于OEM,较少实行ODM(自主设计制造)和OBM(自创品牌),因而品牌力不强是广东省家具出口的软肋。即使生产的是国际知名产品,也只是长期停留在贴牌生产环节,只做到了“中国制造”,甚少看到“中国设计”、“中国名牌”。品牌力不强,自主品牌少,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广东家具出口的软肋。

3.出口家具档次不高,附加值低。广东省家具企业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优势,不断发展扩大,从生产规模到生产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但出口产品的价格较低,档次不高,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极大差距。在高档次、高价位以及高附加值的家具产品领域,占有率太小,所以广东省家具虽然年年出口量极大,但论其收益却非常有限。而且,广东省家具出口企业主要以三资企业为主,收益仅仅是很少部分的加工制造费而已。广东省出口的家具基本为中低档产品,技术质量和档次不高,仅能满足普通的消费水平,很难进入高档的家具商铺,难以获得大量出口、高额利润的理想效果。

4.家具出口恶性竞争,打价格战。造成恶性竞争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企业战略存在短视,盲目跟风,看到任何一款家具产品好卖,立刻投入生产,完全不顾企业现有的产品定位和消费群定位,打短线提销量,不考虑长期的业务发展规划。一旦出现相同家具大量供应的状况时,价格战、客户争夺战等恶性竞争手段就随之而来,造成恶性循环。目前的家具企业在进行竞争时,也存在着不少不合理甚至违法的现象。比如在产品板材、涂料、五金等的使用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模仿、抄袭竞争对手的新产品;先提高家具产品的价格,再低价打折促销的行为,等等。

5.家具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不高。广东家具虽然经过长期的发展,但在产品质量、产品环保和工艺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外的品牌家具却早已向产品的功能化、环保化、时尚化方向发展。甲醛超标、家具材料劣质、使用安全、材料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等诸多消费者关注的问题在广东出口家具中还未得到完全解决,也制约着出口家具企业的发展。广东作为家具生产与出口大省,家具企业有8000多家,但科班出身的设计师却不足800人,也就是说,平均每10家家具企业只有一个专业设计师。即使这样,很多设计师的设计水平仅仅局限于模仿阶段,没有自主的研发项目,具有独立创作理念和能力的设计人才至今依旧极其缺稀。高水平家具设计师队伍的建设步伐如此缓慢,远远跟不上自主设计产品的发展要求,使得广东家具企业直面出口瓶颈。

三、促进广东省家具出口的对策

第一,要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相关数据表明,广东省家具出口过于集中在欧美市场,这已经成为诱发进口国提起家具反倾销投诉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态势直接降低了广东省家具企业出口的抗风险能力。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出口中东、东欧、独联体、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家具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出口优惠政策,鼓励家具企业优化出口市场结构,支持家具企业开发新客户,积极开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场。联合我国驻各国的商务参赞处,对各国家具市场的行情进行汇总,作为企业出口的参考;协助家具出口企业摸清竞争对手的情况,并为家具企业提供必要的市场信息及客户信息,协助完成家具企业对各国的家具出口过程。

第二,要突出人性化设计,打造广东家具品牌。广东家具企业必须通过提高家具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商品的自身特色,突出产品的差异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最终改变其“廉价品”的形象,才能真正使广东省成为名副其实的生产强省、出口强省。突出人性化设计的创新理念是打造广东家具品牌的一种选择。家具产品具有的高附加值是那些能够真正触动人们情感的产品价值,只有这样的产品才能够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家具产品不能仅限于原来产品的价值,应该注重情感化、个性化、生命力、文化特性、服务等这些能够触动、激发消费者心理情感,并获得他们满意度和忠诚度的价值因素,这些都属于产品附加值的内容。位于广东江门的健威家具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人性化家具”是其产品开发创新的理念,在材料、设计、使用、服务上融入“人性化”理念,结合中华文化元素,从而形成健威品牌独特的家具文化。在塑造品牌上,健威突破传统的明星代言方式,邀请任达华、琦琦伉俪为健威形象代言人,成为行业内唯一启用明星夫妇代言的家具企业。任达华、琦琦伉俪的完美形象,以及他们对家庭、对家人的热爱所散发出的那种感染力,通过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对健威人性化家具品牌的推广,起到了一个有效的提升作用,很好地诠释了健威人性家具提倡的家庭氛围。

第三,要提高环保意识,精心打造绿色家具。家具是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生态意识的增强,广大消费者热切呼唤对人类无害,对环境友善的绿色家具产品。因此,如何站在生态文化的高度研究绿色家具设计的理念和技术,打造广东家具产业的绿色核心竞争力,实现广东家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广东家具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四,要创新营销模式,加强家具企业营销队伍建设。意大利一家设计院的院长,在谈到中国家具创新时曾说道,中国家具营销模式,落后欧美三十年。国外家具产业生产和销售剥离。家具业明星红星美凯龙如今已是中国家居流通业的领先品牌,其引领潮流的商业模式深受青睐。其第七代“情景体验家居MALL”以情景化的布展、体验式的购物,引领“从买家居到逛家居、从卖商品到卖生活方式”的建材、家居MALL时代;第八代商场是一座“家文化公园”,超大面积容纳了国内外95%以上的家具建材知名品牌、爱家森林公园、未来之家等,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生活形态的“一站式体验”,让消费者通过欣赏家居艺术、家居文化,提升自身的生活品位。另外现在家具家具企业应加大对营销人员培训的投入,建设一支真正懂得现代市场营销知识,掌握一定市场营销技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和创新意识,懂策划,能开拓和维护终端的营销队伍。

第五,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面对国际反倾销的巨大压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广东省有实力的家具企业应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到反倾销强烈的国家或原材料产地投资建厂,从而达到扩大销售或降低成本的目的。如国内家具上市企业美克国际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在2009年面对俄罗斯提高出口木材关税的情况下,果断决定不再从俄进口原木而改为进口板材,特别是早前该公司为降低运输成本成立的美克远东木业有限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也化解了进口税上调带来的风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给广东省家具出口企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使得广东省家具出口贸易面对的竞争更加残酷与激烈。广东家具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设计水平不高,附加值低,恶性竞争严重,出口市场结构失衡以及等。基于此,广东家具企业应该突出人性化设计,打造广东家具品牌,创新营销模式,实施走出去策略,使广东的家具生产和销售逐步进入到一个有秩序、规范化、现代化的正常运行轨道上来,保持家具产量的持续、稳步增长,从整体上振兴广东的家具工业,使广东家具工业沿着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迈进。

办理家具出口商检手续及所需文件 篇4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大部分的家具,特别是木制家具出口,必须办理出口商检手续,以取得由检验检疫部门(商检局)签发的《出口货物通关单》,才到海关办理出口报关手续。出口木制家具到澳大利亚及新西兰,还需办理熏蒸消毒手续,以取得《熏蒸/消毒说明》。向商检局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通关单》时,必须提交下列文件:

1.东莞出口木制品企业检验检疫结果单

2.出口企业合同

3.出口商业发票

4.装箱单

5.出境竹木制品厂检记录单

6.出境货物报验单

办理《东莞出口木制品企业检验检疫结果单》,由生产企业向商检局提出申请,经商检局有关人员到企业现场查验,查验合格后,由商检局签发,有效期一般为半年。企业取得《东莞出口木制品企业检验检疫结果单》后,在办理每一票出口报验时,商检局不再需要每次到企业查验,仅在其认为有需要的时候到企业抽查,如果企业未能取得《结果单》,按商检局的规定,每次办理出口报验时,原则上都必须大生产企业现场查验。由于东莞商检局业务比较繁忙,安排现场查验需轮候多个工作日,很容易造成出口船期延误的情况。申请办理《结果单》需向商检局提交下列文件:1.生产企业厂区平面图;2.生产工艺及流程图;3.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4.相应的防疫措施和质量管理文件;5.半年或以上的出口合同;6.商检局认为需要的话,提供主要原料的材料检测报告(如胶合板、纤维板、油漆等,可从供应商获得。)

出口合同、出口商业发票、装箱单上商品品种、名称、数量、单价、金额必须完全一致,并且品种、数量不能少于本次报验的品种、数量。

《出境竹木制品厂检记录单》由生产企业在商检局提供的格式表格上按实际填写。

《出境货物报验单》由企业在本企业通过专用软件,在电脑录入商品名品、编码、数量、单价、金额、起运港、目的港、运输方式、出口口岸等资料后,经互联网报送资料到商检局。商检局初审合格后反馈一个电子报验号,企业取得电子报验号后,即可打印《出境货物报验单》。

企业备齐上述单证后,即可到商检局办理报验手续。一般情况下,商检局不需派员到现场检验,一个工作日内可签发《出口货物通关单》。如果出口报关口岸为深圳关区,则商检局签发一份《换证

凭单》,企业凭次单证到深圳商检部门换发《出口货物通关单》。

家具出口竞争力分析 篇5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品;产品出口;出口竞争力

高新技术产品具体指的是符合我国及省高新技术领域、重点范围以及产品生产参考目录的所有全新型产品。也包含了省内第一次生产的换代型产品,更包含了国内第一次生产的具有较强创新型的产品,比如创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有着较强的技术创新型、科技含量高,并且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以及广阔的发展市场。

1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特点及存在问题

1.1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特点

1.1.1市场特点

当前,我国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大部分出口于美国、香港以及欧盟等地。有数据统计显示,最近几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2015年,我国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至美国、香港以及欧盟等地的产值均超过了1000亿美元,2015年同比增长32%。从当前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墨西哥以及印度等国家也将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1.1.2结构特点

在整个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中,出口量最大的是电子产品以及计算机类产品。仅2015年,电子及计算机通信方面的出口总额占到总出口总额的48%左右。航空技术类的产品出口呈现出最大的增幅,全面累计销售额高达50亿美元,实现增长69.3%。

1.1.3贸易方式特点

加工贸易是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选择出口的通用方式。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偏低,劳动力资源是最大的优势,而且最为廉价,因此利用我国拥有的劳动力优势从事加工贸易也是必然选择。

1.2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1)出口产品结构过于单一,重复建设现象明显。我国大部分的高新技术产品存在生产能力结构性过剩十分突出的矛盾,大部分的出口产品都是中低档商品,自主知识产权占比不足10%,而且大部分的产品出口地集中在东南亚国家,存在严重的地区雷同问题。另外,出口企业存在结构性不均衡的问题,重复建设导致的产能过剩也给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造成了阻碍。(2)核心技术部件只能进口,自主研发能力偏低。第一,在软件方面,我国大部分的软件企业相比较国际一流企业而言,存在产值低、规模小的缺陷,差距非常明显。大部分的工具软件以及系统软件都是由国外厂商研发出来的,特别是在软件和硬件接口方面基本上是空白的。第二,在通信设备方面,程控电话交换机以及移动通信交换机,还有中高速数据通信等都需要进口,以至于我国很多信息产业能够获得的利润率低。第三,在电子计算机方面,类似于CPU、内存以及主板等硬件都需要依赖进口。(3)研发效率低、保障不足。高新技术产品最为核心的内容是研发,从事研发不仅仅要有十分充裕的经费,更需要做好人才储备,制定好健全的研发机制。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都存在研发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研发效率太低,可获取的利润值偏低,人才机制失灵,研发成果销售转化率偏低的问题非常明显。

2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2.1外商直接投资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

近十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FDI起了重要作用。究其原因,可以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从产业内部来说,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而FDI尤其是跨国公司FDI中最核心的垄断优势和竞争优势就是技术优势,因此,通过FDI在我国的技术溢出和示范效应,可以有效地避开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水平的进步。第二,从产业外部来说,一方面,FDI促进了我国制造业、服务业等与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比较高效的支撑服务体系;另一方面,FDI尤其是跨国公司的世界生产和营销体系,有利于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2技术创新对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影响

专利申请数、研发强度以及科研人员比重都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具有直接相关性,另外,科技创新也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对于高新技术产品而言,技术创新是核心也是根本。技术创新对于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从目前我国拥有的自主专利产品可以看出,大部分是以外观以及实用性为主,但是国外厂商大部分是以研发专利为主,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在实行科技发展这条道路上依旧是缺乏关键技术以及核心技术的,而且大部分的高新技术产品都是加工贸易性质的产品,没有专利权。

2.3出口退税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影响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不断更新,出口退税率在不断增加,而且出口退税额度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也呈现出明显的增加态势,产品竞争力逐渐加强。事实上,出口退税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其实是线形的、单调的,通过线形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可知,出口退税对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出口退税政策对于产品的附加值、技术含量等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出口退税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升级、优化出口结构,促使企业发展获得较强的竞争力。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出口退税作为有效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这种退税政策可能被取消。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应该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3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途径

3.1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其一,全面推动民营高科技公司实现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民营高科技公司占比偏小。以2015年为例,此类型的企业出口总额占比不足20%,尤其是民营企业占比不到5%。最近几年,民营企业出口表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偏低。所以,政府需要制定有效的刺激政策,扶持并且积极引导民营高新技术公司实现快速发展。其二,加大力度做好科技研发。对于高新技术公司而言,其最大的优势也是最根本的立足点就是拥有先进的技术优势,如果无法掌握先进的技术对于企业而言将是致命的。因此,企业应该加大科研投入,提升企业科研水平。目前很多企业在科研方面投入都是偏低的,导致公司生产出的产品含有的技术含量偏低,而且创新力非常差,毫无国际竞争力可言。因此,为了有效改善此种局面,企业应该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制定有效政策加大科研投入。其三,加大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及培养力度。发展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品,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人才培养,人才是决定一切的前提和根本。

3.2培育产品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都拥有较强的竞争力,站在了国际前沿。但是在很多领域科学技术水平远远低于国际水平,比如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技术不成熟的问题,竞争力偏低,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经济效力,经济拉动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所以,不仅仅要进一步强化这些已经拥有的优势产业,更要加大力度培养那些弱势产业。不仅仅要保持当前拥有的优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需要加大力度做好弱势产品的科研力度,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和生产规模,进而全面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此外,还需要坚持做好市场多元化战略,全面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实现长期可持续经济增长。加大力度开拓其他国际市场,尤其是要做好东南亚地区市场协调,进一步扩大对中欧、非洲以及拉美地区的产品出口。构建起不同层次的销售网络,全力推动出口企业到国际市场上建厂设点,全力带动出口,有效促进产品出口以及海外投资,做好全面开拓国际市场的工作。

3.3增强品牌竞争力

高新技术企业需要进一步增强其品牌意识,重点突出国际市场地位,做好产品规划、选择销售渠道以及价格制定,还有促销安排等工作,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增强企业的品牌竞争力需要企业做好长期的发展规划,制定全面的市场推广体系,具体可以从产品的生产期、研发期以及销售期这几个阶段出发,制定详细的营销规划,坚持走良性发展之路。另外,也需要明确企业品牌自身定位,进一步强化其品牌传播形象。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树立具有特殊价值定位的品牌形象是必要的。在打造企业品牌形象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了解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4综合运用政府政策

第一,政府应该制定并且研究和WTO规定相符合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政策。不仅要考虑当时的全球化经济环境,更应从财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投资政策等几个方面出发做出考量,给高新技术出口产品提供更多信用保险政策以及出口信贷政策,支持海外基金发展,全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向海外发展。第二,要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全面促进产品出口。主要包含的政策内容有创业投资、政策援助以及税收优惠等。第三,需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自己研发出的产品没有得到保护是不行的,国家在这方面应该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

4总结

综上所述,近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局面,而外资企业在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的主导地位业已形成,致使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对外依附性日益增强,种种问题给出口带来了不确定的因素和风险。面向未来,如何在保持近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势头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内资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齐俊妍,王晓燕,孙静.IPR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1)

2明洁,朱姗姗,李根.科技创新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4)

3尹良.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2(2)

家具出口竞争力分析 篇6

一、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现状

1.出口增速较快,所占比重不大。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贸易额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势态。由96年的0.09亿美元上升至08年的24.80亿美元,年均增长59.72%。从出口产品数来看,由02年的301个上升到07年2320个,年均增长50.45%。从绿色食品出口额占食品出口额的比重来看,由96年的0.088%上升到了07年的6.96%,年均增长48.79%。从绿色食品出口占商品出口的比重来看,由96年的0.006%到07年的0.176%,年均增长96.55%,但02年到07年年均增长却是负值,为-7.4%。虽然绿色食品出口占食品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但我国食品出口占商品出口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比重也不大,07年仅为6.96%。我国食品出口占世界食品出口的比重在06年为3.50%。06年全球有机食品产值达367亿美元,而我国有机食品产值估计在8.9亿美元左右,仅占2.4%。照目前全球绿色食品消费额为400亿美元计算,我国绿色食品出口额仅占全球消费额的6.2%,增长空间巨大。

2.出口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四类产品上。从产品结构上来看,2007年,农林及其加工产品占出口总额的55.14%,畜禽类产品占出口总额的25.23%,水产类产品占出口总额的14.49%,饮品类产品占出口总额的3.27%。对比2007年与2006年,农林及其加工产品始终是绿色食品出口的重心,但2007年其比重下降了8.64个百分点,畜禽类产品07年较06年上涨了1.76个百分点,07年水产类产品出口增长较大,有6.83个百分点。2006年出口的绿色食品中初级产品和初加工产品比例为91.51%,2007年出口的绿色食品中初级产品和初加工产品占到94.51%。例如07年我国绿色蔬菜产量达到1019.13万吨,而出口的蔬菜仅有34万吨,算上蔬菜加工品17万吨和冷冻保鲜蔬菜9.5万吨,仅占产量的5.94%。鲜果产品出口量占产量的百分比也只有8.31%。有机蔬菜水果等产品由于受保质期限制,大多在国内市场销售,由于加工储存水平较低,生产、销售跟不上国际市场节奏,势必会影响出口量和金额。总体看来,绿色食品出口占据主导地位的依旧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原材料产品。

3.出口企业规模不大,力量单薄。我国绿色食品出口企业数目不多,占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总数由02年的15.55%到07年的18.29%,年均增长率为30.92%;出口产品数由02年的301个上升到07年的2320个,年均增长50.45%,但占绿色食品产品总数到07年也仅为15.23%,出口产品数占产品总数比重年均增长为9.04%。单个出口企业的规模也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由02年的307.69万美元/家下降到了07年的203.81万美元/家,年均下降7.99%。出口额占产品年销售额比重不稳定,呈下降趋势,到07年仅占产品年销售额比重的8.62%,02年到07年年均下降5.85%。单个产品出口金额由02年的279.07万美元/个下降到了07年的92.24万美元/个,年均下降24.79%。这与人民币不断升值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原因还是自身生产规模速度、产品等方面的问题。

4.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缺少多元化。我国绿色食品出口主要是有机食品的(AA级)出口,主要出口到日本、欧盟及北美,国内市场上几乎不存在。主要出口的有机农产品为大豆、蔬菜、水稻和茶叶,出口量最大的有机农产品是有机蔬菜,有80%出口至日本,这与地理位置有关;第二是有机大田作物,主要出口至日本和欧盟;第三是有机茶,主要出口至欧盟。欧洲是中国有机农产品主要的出口地区,出口的有机农产品除了有机茶还包括葵花籽、瓜子、芸豆、黑豆等;美国和日本则是中国有机农产品主要的出口国。虽然近几年我国绿色

食品出口的市场覆盖率逐步扩大,出口风向标向亚洲各国、南美洲国家、大洋洲、俄罗斯、北欧及东欧等国偏转,但我国绿色食品出口的市场过于集中,出口的地区依赖性比较强也是现实。

二、我国绿色食品出口竞争力不足原因分析

1.绿色食品国际标准不断攀升。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该标准包括产地环境质量、生产技术、产品、食品包装标签、食品贮藏、运输这六大部分,但国际标准日新月异,国内标准偏低以及存在体系差异,进入国际市场有诸多困难。例如农药及有害物质的残留标准明显低于国际:菠菜中毒死蜱MRL值我国为1.0mg/kg,日本规定值为0.01mg/kg;恩诺沙星中国规定为0.2mg/kg,欧盟标准为0.01mg/kg。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欧盟发布了上百个指令和决议对进口农畜产品严格要求。包装标准国际上对木质包装法令较多,我国绿色食品包装材料落后,可回收率低。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即统一限量标准0.01mg/kg)和欧盟的绿色壁垒使得食品出口困难重重。

2.绿色食品生产环境不达标。绿色食品生产和发展的三个重要环节为:生产基地、新技术推广、加工及贮运过程。基地生态环境质量是基础和重要保证。但国内产地环境由于早期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使得全国高肥力土壤仅占耕地面积的22%,农药污染农田面积0.09亿hm2。加之发展中对环境问题的不重视,仅工业废弃物堆存占用和毁坏农田面积就达13.3万hm2。由于技术缺陷,国内在加工、贮运过程中对二次污染的控制不到位使得A级绿色食品在出口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隐患。

3.绿色食品监测手段不完善。绿色食品国内认证机构到09年4月止共52家(中国质检网);环境定点监测机构为71家(中绿网);产品质量定点监测机构为45家(中绿网)。很多不法机构自国家发布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后,泛滥认证、监测,导致绿色食品质量良莠不齐,有些甚至名不符实。检测手段不完善,法定检测的项目不多,加之认证周期长而绿色食品标志利润丰厚使得个体和机构趋之若鹜。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全国154家大型超市调查显示,388家绿色食品企业的955个产品中,违规用标的占30.7%,而对于绿色蔬菜的调查假冒伪劣高达66.2%;0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使用剧毒农药致200多人食物中毒等案例都是检测手段不完备的真实体现。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在检测手段上运用化学、生物、物理最新技术结合计算机、数学分析处理,达到自动监测一体化。

4.绿色食品品牌化战略不明确。绿色食品性价比高,对于出口来而言,更是认证齐全。从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来看,当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出现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时,即使各方面认证到位,消费者对此国的产品仍会排斥。我国绿色食品单个产品出口价格从02年的279.07万美元下降到07年的92.24万美元,下降幅度较大,品牌知名度不高,只能依靠价格优势弥补。例如扬州邢江区的绿色食品品牌建设,拥有102个无公害食品品牌,16个绿色食品品牌,2个有机食品品牌,但尚未形成品牌的经济效应,因为名牌几乎没有,甚至连省级名牌都没有,企业对品牌意识淡薄,不能预见品牌带来的巨额利润。我国绿色食品在国际上的知名品牌较少,一方面是企业规模不足以形成名牌效应,企业对此的花费较少;另一方面,政府支持力度还有所欠缺,市场导向有待进一步向良性方向发展。

5.绿色食品产业支撑体系不完善。我国绿色食品特别是有机食品生产,面临较大的挑战是在该产业的支撑体系不完善上。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生产资料、加工原料以及技术服务等产业支撑体系不完善,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绿色食品产业整体规模的扩大和快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包括四方面,分别为环境技术、生产技术、加工技术和管理技术。目前,出口绿色食品较集中在东、北部地区,西部地区出口较少,而大量优质资源集中在西部地区,如青海的奶业、蜂蜜等,缺乏政府导向和技术、信息支持,2007年山东出口绿色食品92168.01万美元,占42.98%,而西部八省出口总额相加仅为山东省出口总额的15.80%。又例如我国绿色蔬菜水果的总产量并不是很低,但出口的蔬菜水果占产

量的比例不到10%,大多为内销,原因主要为产品保质期限、仓储水平和物流等。西部绿色食品发展不起来很大一部分因素依旧归结为配套产业支撑的不完备。

三、提升我国绿色食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第一,加固绿色食品出口的产业支撑体系,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实现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严格控制生产五环节: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市场准入。扩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区域及绿色基地建设,对各类产品实行分门别类的档案、身份化管理,做到“标签在手、绿色看得见、健康可查询”。优化产品结构和出口结构,注重新产品研发,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冲破低价入世惯例。特别针对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进行生产出口,例如对于冷冻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国际需求旺盛,而我国技术力量不够、物流也不到位,导致受保质期影响较大,对欧美市场开拓不足。要努力使A级产品与国际接轨,政府应建立好绿色食品出口的产业支撑体系,加强对国内消费者的引导,尤其做好中西部地区农业科技配套服务。

第二,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增加产业附加值。开发绿色食品应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实行有针对性的产业集群建设。比如西部地区政府可扶持建设绿色畜牧食品以及绿色奶制品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的块状化、带状化建设,实行科学管理、规范生产。而对于山东、黑龙江等生态环境较好、产品开发较多的区域,可以建设一批高起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确保产品产量和质量。对于出口较多的省份,要重点培养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头效应,以大带小,注重规模化建设,统一加强质量管理,增强产品的产业附加值。例如长白山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通过集群化发展截止06年底拥有全国驰名品牌6个,发展四大特色集群:中药材和保健品加工、矿泉水、林特产品加工和酒类加工。第三,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品牌知名度。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对欧美市场过度依赖。食品产业要从依赖某个国外目标市场逐步转向多个区域和国家,即出口地区国家的多元化,采取差异化营销手段,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国内生产做好规划,对于出口要形成良性竞争,即某一地区集中生产优势产品,做大做专,主营国际某一区域出口,分散经营。对品牌的重视度加大,利用地区优势组合生产使得品牌在全球的认可度提高,一般企业很难做到品牌国际知名度的深化,而利用地区优势可较好的提升此知名度。例如东北大米、山东蜜枣、黄岩蜜橘等。

中国钢铁制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篇7

面对知识经济以及技术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挑战, 无论是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非常重视发展钢铁产业, 因为它是国家工业化的支柱,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 钢铁工业发展程度如何, 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 钢铁工业更是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钢铁工业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于世界之林, 至今已连续十年稳坐世界头号产钢大国的交椅, 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具有预期成长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作为钢铁工业的产物———钢铁制品 (HS编码为73) 无疑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从中国钢铁工业自身的发展来看, 虽然早已跻身世界产钢大国之列, 按其结构和内涵还不能称为产钢强国, 与其他产钢大国相比, 差距还很大。我国在钢铁制品进出口贸易中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另外, 中国加入WTO后, 必然会遇到其他钢铁制品强的挑战, 我国钢铁制品工业除了坚持在对外开放中迎接挑战、自我完善和提高外, 别无选择。基于这样的背景, 研究中国钢铁制品出口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

2 我国钢铁制品出口的现状

2.1 出口规模

2000—2009年, 我国钢铁制品的出口额由54.78亿美元增长到337.81亿美元, 增加了283.03亿美元, 除2009年出口额比上年度有所下降外, 其余年份出口额均保持了增长态势。其中,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出口增幅较大, 增长率都超过了30%, 特别是2004年的出口增长率高达45.51%。净出口都为贸易顺差, 顺差额由2000年的37.88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248.6亿美元, 增加了210.72亿美元, 整体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 2008年的贸易顺差额创历史新高, 达到378.71亿美元。出口增长率从2004年开始下滑, 在2009年达到历史最低-30.23%。

2.2 出口品种结构

从出口品种来看, 无缝钢管 (7304) 、钢铁结构体 (7308) 、餐桌厨房等家用钢铁器具 (7323) 、钢铁制的螺钉螺栓 (7318) 、钢铁管子附件 (7307) 和非电热的钢铁制家用炉灶等 (7321) 出口较多。2000—2009年, 钢铁结构体的出口额和比重逐年增长, 2006年开始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钢铁制品;无缝钢管的出口额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但出口比重呈现波动性增长态势, 自2007年开始成为我国第二大出口钢铁制品;餐桌厨房等家用钢铁器具、钢铁制的螺钉螺栓、钢铁管子附件和非电热的钢铁制家用炉灶等这四大类产品的出口额同样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出口比重也呈现出波动性增长的态势。2009年, 这六类产品在我国钢铁制品出口中占比为63.86%。

2.3 出口市场分布结构

我国钢铁制品出口主要面向美国、欧盟、东盟、东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对非洲、南美等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出口很少。2000—2009年, 美国一直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制品出口国, 出口额由15.15亿美元增长到53.43亿美元, 特别是2008年的出口额高达107.32亿美元。2008年至今, 韩国超过了日本, 成为我国第二大钢铁制品出口国。此外, 中国香港、日本也经常出现在我国钢铁制品出口市场的前五位。

3 我国钢铁制品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3.1 显示性比较分析

显示性比较分析指一个国家某种产品出口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出口占世界总出口份额的比例, 即RCA。若RCA大于2.5, 表明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优势;若RCA为1.25~2.5, 表明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若果RCA为0.8~1.25, 表明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优势;若RCA小于0.8, 则不具有比较优势。从表1看, 中国钢铁制品的竞争力最强,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29, 平均值为1.54, 在2008年达到最高为1.70, 但2009年有所下降, 整体呈波动性增长趋势;印度位居第二, 印度在这项竞争力指标中与我国处在同一层次, 都表现为竞争优势较强, 整体呈波动性增长趋势;欧盟位居第三,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值为1.21, 显示出中度的比较竞争优势, 整体呈水平波动状态;韩国位居第四,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值为1.00, 同欧盟一样显示出中度的比较优势, 整体呈波动状态;日本位居第五,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值为0.92, 同样显示出中度的比较竞争优势, 整体呈波动状态;美国和俄罗斯较弱, 两国每年的RCA基本上在0.8以下, 不具有比较竞争优势, 两国整体上都呈现水平波动状态。

资料来源:UN ComtradeDatabase。

3.2 国际市场占有率 (MS)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反映行业国际竞争力最为直观的指标之一, 国际市场占有率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该指标数值越高, 表示该国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越强。这项指标可反映一国某产业的综合国际竞争力。从表2可知, 欧盟的竞争力最强, 2000—2009年其钢铁制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值高达16.47%, 2000—2008年呈水平波动状态, 2009年增长到历史最高为20.7%;我国位居第二, 2000—2009年我国钢铁制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值为11.54%, 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 于2009年达到历史最高为19.27%;美国位居第三, 其钢铁制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值为7.72%, 整体呈下降趋势;日本第四, 其钢铁制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值为5.76%, 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韩国位居第五, 其钢铁制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均值为2.914%, 整体呈水平波动状态;印度位居第六, 其钢铁制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均值为1.59%, 整体呈极缓慢增长趋势;俄罗斯最弱, 其钢铁制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值为1.05%, 整体呈极缓慢增长趋势。

单位:%

资料来源:UN ComtradeDatabase。

3.3 贸易竞争力指数 (TC)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一国的某种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该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若TC大于0, 意味着一国是j产品的净出口国, 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TC小于0, 意味着一国是j产品的净进口国, 缺乏竞争力;若TC等于0, 说明该国j产品与国际水平相当, 竞争优势接近平均水平, 进口交叉明显, 进出口纯属与国际间进行品种互换从表可知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最强, 2000—2009年我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平均值为0.54, 整体呈上升趋势, TC值自2004年开始突破0.5, 在2007年和2008年达到最高为0.64, 表明贸易竞争力较强, 是钢铁制品的净出口国;日本次之, 其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平均值为0.38, 表明贸易竞争力较强, 是钢铁制品的净出口国, 其TC值整体呈波动状态;印度第三, 其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平均值为0.35, 自2001年起呈下降趋势贸易竞争力一般韩国第四其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平均值为0.25, 整体呈波动状态, 在2009年达到最低为0.14, 贸易竞争力一般;美国和俄罗斯不具有贸易竞争力, 两国每年的TC值都小于0, 属于钢铁制品的净进口国。

资料来源:UN ComtradeDatabase。

4 提高我国钢铁制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4.1 实施兼并联合重组, 提高产业集中度

企业重组是应对产能过剩、解决钢铁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的有效手段, 能够发挥钢铁企业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上下游市场的话语权, 有利于形成规范良好的竞争市场, 从而增强企业和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因此, 国家应该从战略高度引导和协助企业加快联合重组步伐, 鼓励现有企业联合重组。有条件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应该进行跨地区的联合重组。例如, 宝钢先后重组和控股了马钢、八一钢厂和包钢股份等钢铁企业, 并在以“兼并重组与新建相结合”的扩张方式扩大规模, 增强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从而提高了国家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4.2 企业应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加大研发投入

目前我国主要出口的钢铁制品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依托我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在国际市场上主要采取低价的竞争策略, 从而增加国际市场占有率。这也是导致美国、欧盟、加拿大、印度等国最终决定对我国的钢铁制品采取征收反补贴税的重要原因。因此, 我国企业应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集中力量和资金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同时, 加大研发投入,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软实力, 从而提高我国出口钢铁制品的竞争力水平。

摘要:本文在系统分析了我国钢铁制品 (HS编码为73) 出口规模和结构的基础上, 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等指标, 从多个视角对我国及世界钢铁强国钢铁制品的国家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钢铁制品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 但出口结构不尽合理, 需要依靠技术创新等方式来改善出口结构, 增强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钢铁制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组.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J].国情观察, 2007 (3) :29-32.

家具出口竞争力分析 篇8

乐器是一种特殊商品,是生产、技艺与艺术的结合产物。中国乐器市场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特别是2000年后,我国的乐器产业得以迅速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世界乐器厂商的介入,促进了我国乐器行业快速发展,乐器产业已初具规模。截至到2010年12月,我国乐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17家,工业总产值达150亿美元,工业销售产值达到209.82亿元,实现利润10.83亿元,从业人数73210人。出口174个国家,出口额达到15亿美元,是全球乐器出口最多的国家,乐器产业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行业,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我国乐器出口贸易如何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乐器的出口结构与规模

(一)出口贸易总量

随着乐器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乐器的贸易出口总体上一直保持增长势态,尽管增长率较不稳定。入世后的前几年,乐器产品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势态,出口金额从2000年的3.81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7.99亿美元,乐器出口额实现翻翻;随后两年出口增加额有所下降,但之后两年出口增加额又大幅上升,到2008年出口额增加到15.21亿美元;经历2009年的出口锐减(出口额降为12.18亿美元)后,2010年和2011年,我国乐器出口有所恢复,到2011年出口总额增加到16.24亿美元。总体上看,入世后,我国乐器出口除2009年因国际金融危机,出口下降外,其余年份尽管涨幅有起伏,但都保持增长。我国乐器出口额由1998年的3.04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6.24亿美元,增长了5倍多,年均增长率为14.33%。

(二)乐器出口的地区结构

201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乐器出口的地区有天津、广东、浙江、河北、江苏、山东等地区,其中超过1亿美元的地区有:天津(占全国乐器出口总额的27.67%)、广东(占全国乐器出口总额的26.24%)、浙江(占全国乐器出口总额的12.36%)。其次依次为河北、江苏、山东、辽宁等地区,出口总额为35803.86万美元,占全国乐器出口总额的33.74%。从总体上看,天津,广东,浙江为乐器出口的主要地区,三个省市乐器出口总额占全国乐器出口总额的66.26%(见表 2)。

(三)乐器出口的产品结构

乐器产业出口主要包括电声乐器、弦乐器、乐器零附件、管乐器、打击乐器、键盘乐器和百音盒及未列名乐器。2010年,电声乐器出口数量为997.4万只或个,出口金额为5.20亿美元,占我国2010年全部乐器出口额的35.44%;弦乐器出口数量为1259万只,出口金额为3.25亿美元,占乐器出口总额的22.14%;乐器零附件出口数量为2563万千克,出口金额为1.30亿美元,占乐器出口总额的8.84%;管乐器出口数量为991万只,出口金额为1.11亿美元,占乐器出口总额的7.59%;打击乐器出口数量为1376.5万只,出口金额为1.4亿美元,占乐器出口总额的9.57%;键盘乐器出口数量为1042万台,出口金额为1.19亿美元,占乐器出口总额的8.13%;百音盒及未列名乐器出口数量为11467万个,出口金额为1.22亿美元,占乐器出口总额的8.29%。

表1 2000-2011年我国乐器出口增长情况(单位:亿美元、%)

表2 2010年我国乐器出口地区结构 (单位:万美元、%)

表3 2000-2011年我国与主要乐器出口国(地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单位:%)

(四)乐器出口的市场结构

我国乐器出口的市场分布情况,北美洲、欧洲和亚洲是我国乐器出口的主要地区。2010年北美洲市场占我国乐器出口总额的29.30%,欧洲市场占29.15%,亚洲市场占26.21%,这三大市场的出口总额占我国乐器出口市场份额的84.66%。

在具体的出口国家或地区分布上,我国乐器出口主要以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位为主要市场。据中国海关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乐器向美国出口4.2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6.23%;向欧盟出口4.27亿美元,占26.29%,向日本出口0.95亿美元,占5.85%;向中国香港出口0.7亿美元,占4.31%;向以上四个市场的出口占我国乐器出口总额的62.68%。

二、我国乐器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I M S)

国际市场占有率通常指一国某产品出口额占世界该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其计算公式通常表示为:

其中MSij表示i国(或地区)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和Xwj分别表示i国j商品的出口额和世界j商品的出口总额。MSij值位于[0,1]之间,数值越高说明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从乐器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来看(表 3),2000至 2011年,我国乐器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基本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从2000年的世界第四(10.04%)稳步上升,到2004年超过日本,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到2011年国际市场占有率为25.09%,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总体而言,我国乐器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2004年后一直居世界第一位,其次是美国、日本及欧盟,随后是韩国,港澳和加拿大等国(地区)。

(二)贸易竞争力(TC)指数

贸易竞争力(TC)指数,是指某国进出口贸易差额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值,表明某国生产的某种产品是净进口还是净出口,从而反映一国某一产业相对于世界市场上其他国家的同类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TCij表示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取值范围为(-1,1),Xij、Mij分别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Cij值大于零,表示i国j种产品为净出口,说明该国的这种产品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其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TCij愈接近1,国际竞争力越强;TCij愈接近-1,越缺乏国际竞争力。

从表4中可以看出,从2000年至2011年,我国乐器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具有稳步上升态势,从2000年的0.63上涨到2011年的0.71,均为正值,平均值为0.72,比较接近1,且远远高于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地区),说明我国乐器的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我国是乐器产品的净出口国,在全球乐器贸易中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就贸易竞争力指数而言,我国乐器的竞争力最强,其次是日本,随后是港澳、韩国,最后是欧盟、美国和加拿大。

(三)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即 RCA指数,它是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出口值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出口值占世界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例,用以反映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CAij为i国j种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ij是i国j商品的出口额,Xwj是世界j商品的出口总额,Yi是i国所有商品的出口额,Yw是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RCA反映了i国(地区)出口总额中j产品的出口比例相对于世界出口总额中j产品的出口比例的大小,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能较好地反映所研究产品的相对优势,因而被广泛采用。

一般认为,当RCA>2.5时,说明i国(地区)在j产品上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当1.25

由表5可以看出,日本乐器产品的RCA指数尽管从2000年的5.2下降至2011年的4.5,但是一直维持在我国的RCA指数的2倍以上,明显高于我国,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乐器产品的RCA指数基本稳定在2.5左右,近年略有下降,明显高于除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地区),排名世界第二。美国乐器的RCA指数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0.9上升至1.43,均值为1.29,位居世界第三。韩国和欧盟乐器产品的RCA指数具有下降的态势,分别从2000年2.86和1.04下降至 2011年的 0.72和0.84,位列世界第四和第五。港澳和加拿大乐器产品的RCA指数分别基本维持在0.85和0.45。

表4 2000-2011年我国与主要乐器出口国(地区)的贸易竞争力指数

表5 2000-2011年我国与主要乐器出口国(地区)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三、增强我国乐器出口竞争力的途径

第一,提高乐器生产工艺。乐器行业是劳动密集产业,各企业都是全能加工厂,从原材料采购、处理、加工、直至成品,工艺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提高不快。为此,乐器生产企业一方面要加强质量管理,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改造,改革传统加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率,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依靠科学技术和知识智力对经济增长做贡献,改善整个乐器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二,调整出口国家和地区。我国乐器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区,形成了对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因此,我国乐器产业要从依赖少数目标市场转向多个国家和区域,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拓展新的目标市场,例如,可以进一步开拓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市场。多元化市场,可以降低由于目标市场的衰落所造成的出口风险,也可以避免出口地区过于集中所引发的反倾销,更有利于我国乐器产业扩大生产规模,达到规模效应。

第三,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出口市场需要。美国是中国乐器出口的第一大国,据近几年海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乐器出口美国的比重占乐器出口总额的35%左右。剖析2010年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发现,按出口金额统计,尽管在22大类乐器商品中,有10类产品同比下降,几乎占了一半,但是却有12类产品同比上升,同样几乎占了一半,其中电声乐器出口数量上升了305.72%;其它管乐器出口数量增加了109.58%,这反映出美国乐器市场的消费需求正在发生变化,乐器生产企业要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出口市场需求。

第四,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尽管我国乐器出口额逐年上升,截止到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但是大部分乐器厂商进行的是OEM生产,随着出口额的上升,行业利润却不断下降,这个现实清楚地说明,更多地追求出口量不见得会增强企业的利润,所有国内乐器行业人士已认识到,在原材料与用工成本以及汇率的影响下,市场向着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已成必然。只有加强品牌建设,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增强乐器生产厂商的国际竞争力。

[1]中国乐器协会.中国乐器年鉴2011[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15~60.

[2]肖嵘.我国植物油籽出口结构及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5):12~18.

[3]陈昌洪.我国猪肉出口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7~42.

[4]张振乔娟.影响我国猪肉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7):39~48.

[5]侯媛媛王礼力.中国蔬菜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115~118.

[6]吴宗书.我国玩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9):84~89.

上一篇:大学教师岗位申请书下一篇:小学校长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