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化基础课教学对于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基础, 又能为他们日后的继续教育铺路。当前, 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仍然困难重重, 教学改革是走出中职文化基础课堂困境的有效途径。在今天此起彼伏的中职文化基础教学改革声浪中, 教师们已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也备受鼓舞。但纵观当前的中职文化基础课堂教学, 却并不那么如意,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生源质量偏低使文化基础课教学遭遇尴尬。

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位置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全部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的初中生, 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 学习习惯、方法差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学习没有热情, 相对专业课程而言, 文化基础课教学情景甚是尴尬。

2) 文化基础课教学被“忽视”, 课程设置不合理。

专业技能的好坏是衡量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标准, 也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因此在中职学校“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失衡, 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素质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 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问题。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除了对口升学班级外, 一般都比较忽视文化基础课程的开设和实施。课程设置不合理, 文化基础课地位被削弱, 具体表现在开设门类少、时间短、课时量少, 甚至为了满足专业课时数, 任意删减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文化基础课有演变成专业课的附属品的趋向。

3) 文化基础课教学评价缺乏分量。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性, 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重中之重, 人们的目光都盯在学生专业课程的成绩上, 因为专业课程成绩好, 就业安置相对就容易。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完善的学校、社会考核评价机制, 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力,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 都把能否取得专业等级证书作为评价这个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而文化基础课教学则缺少强有力的外部评价机制, 内部评价机制又不够完善。对教师而言, 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无疑是“宽松”的;对学生而言, 其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价更是“宽松”的, 这便导致了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分量”, 起不到激励作用。

4) 文化基础课教材体系陈旧。

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的评估要求在教材上只规定了必须是正规教材, 因此学校的教材选定难度大, 教材在体例、编写水平等各方面都参差不齐, 有些教材并不一定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些教材陈旧脱节, 与学生实际相距甚远, 不论在教材内容、体系和结构上都与现实脱节, 专业性、实用性差, 没有突出职教的特点。

2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2.1打破传统, 转变观念

教学改革、观念先行。教学观念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从根本上解决文化基础课教学的弊端, 在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实践中真正取得改革的成果, 最根本的、也是最首要的任务是要转变教育观念。首先是人才观的转变, 要从学历人才观转变为能力人才观, 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 中职学校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差生”, 也可以是动手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强的“右脑优势人才”。其次, 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的教学观的转变, 文化基础课教学不能只是跟着知识和学术走, 基础课程改革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开发出能力本位的新的基础课程模块。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 重新认识人才, 重新认识学生, 重新认识课程, 重新审视传统教学方法, 加强教师教研工作, 促进文化基础新课程的实施研究。

2.2 摆正关系, 构建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是学习的主旋律, 由于就业的需要, 很自然地会侧重于专业课的学习。其实, 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 宽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 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可以考虑专业的关联度和学生入学前后的课程衔接和学生的基础, 将各类文化基础和专业课进行优化整合, 改变单独开设于专业技能课程联系紧密的专业基础课的传统课程体系, 转变为在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根据教学的需要渗透基础知识的内容。进一步加强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课的实用性。还可以通过弹性学制和必修、选修结合等多种方式组织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实际需要, 加强文化基础素质的教育,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使学生全面发展。

2.3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机制的有效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科品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简单量化评价和考试成绩“一刀切”的单一评价模式只注重评价结果, 却无法客观地评定课程设计中的进展情况, 从而严重阻碍了文化基础课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 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方法。建立和完善多元考核评价方案, 通过教师自身教学反思评价、同行认定评价、专家评估、学生反馈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 采取多阶段性评价, 才能全面的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 要使教学活动评价成为动态的评价, 才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 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促使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2.4 分层次教学与教、学、做一体教学法相结合

首先, 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 可以分层次教学:对基础好的学生鼓励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善于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自我发展, 以切实提高整体素质。其次, 要提倡教、学、做一体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突出能力培养目标, 将教学落实到每一个能力点, 以项目任务为载体, 综合运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专业课中的教学方法来完成任务, 训练学生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起引导作用, 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重视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成果展示。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增强教学过程的形象性、趣味性、参与性, 丰富教学内容,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5 深入进行教材体系改革

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工具, 教材编写的工作涉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 它是一个多环节、多任务的系统工程。中职文化基础课教材应该有别于普通教育中的基础课教材。要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培养为出发点,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把专业和职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三者作为编写和选择中职文化基础课程教材的基点, 来选择和编写能够适用于中职学生的教材, 这样的教材才能真正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

总之, 职业教育正处在从教转向学, 从专家导向转向市场需求导向, 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的时期, 职业教育改革充满了活力。同时, 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也生机勃勃, 我们要克服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重视人文素质的提高, 重视与专业的衔接, 重视从学生基础出发, 训练学生的核心通用能力, 与社会就业挂钩, 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使文化基础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真正发挥作用。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专业技能的基础, 文化基础课教学的成败决定着中职学生今后的就业和终身发展问题, 是中职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本文针对当前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 在客观分析根本原因的基础上, 从思想和行动上就如何提高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实效进行了一些浅析。

关键词: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 童山东, 任开隆.职业方法能力[M].人民出版社, 2007.

[2] 王坤.中等职业驾驭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2:40-41

[3] 杨伟红.中职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 (9) :55.

上一篇:谈以宿舍为单位的班级自主管理下一篇:电厂锅炉应用于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