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的音乐课教学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中职学校的音乐课教学(推荐12篇)

浅谈中职学校的音乐课教学 篇1

中职学校的音乐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音乐课进行素质教育,还能为培养综合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目前,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已经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过渡。学生在唱歌和欣赏乐曲时,不仅要知道乐曲是几拍子、什么调,而且还要慢慢体会出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它不仅能通过词与曲的结合来抒发人们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由衷热爱和赞美之情,而且还能通过聆听、思考来获得美的享受。那么,怎样才能使中职学校的音乐课更具有教学效果呢?

一、让学生多听,从感性上认识歌曲,从理性上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歌曲,让学生听一遍,讲一遍,唱一遍。比如:我在教授中职教材中《在那遥远的地方》一曲时,首先让学生听,听后再给学生介绍作品内容,讲歌曲所产生的背景和包含的内容:这首歌是作者王洛宾根据青海民歌素材编写的;歌词共分四段,前两段描写姑娘美丽的容貌,后两段表达了青年对姑娘的爱慕;旋律上,不仅优美抒情,而且吸收了哈萨克民歌的音调,极具民族特色,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歌曲。讲解了

以后再教唱,让学生多听,理解歌曲的内涵。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很快就学会了。

二、提高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

识谱是学习音乐的第一步,学习识谱重在音准和节奏的练习。学会简谱,再认识五线谱,此外,还应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乐理知识。音乐有许多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力度和速度等,它们在歌曲中都有自身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对歌曲的情感了解清楚,在理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三、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浅谈中职学校的音乐课教学 篇2

当前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对于各个方面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中职教育需要稳步推进、持续发展, 这就必须依托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的音乐教育, 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对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 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要用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教育学生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种艺术感染力是别的教育无法比拟的。

二、音乐教育能帮助中职学生有积极人生观的培养

音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其中就包括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对于音乐的鉴赏, 等等。音乐作为一门感染力极强的艺术课程, 学生在鉴赏时需要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对于当前中职学校中, 正在使用的音乐课教材, 其中, 选入的歌曲、乐曲都是饱含情感内涵的经典之作, 需要学生用心体会。音乐教学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内容的限制, 教师可以将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介绍给学生, 通过这种良性的互动,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体会到音乐的崇高精神和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中职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中职教育作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专业性人才的重要基地, 其责任和使命重大。培养合格优秀的中职毕业生, 满足社会发展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是中职教育的根本目标。然而, 现实情况是, 由于中职学校对于生源基本没什么门槛, 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较差。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自农村, 经济社会落后, 教育水平比较低, 学生们几乎没受到过正规的音乐教育, 导致这类学生的自信心不够, 他们不愿意与人交流和沟通, 且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 集中表现为口齿不清、词不达意、扭扭捏捏、普通话不标准, 等等。长此以往, 这必然对学生的人生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面对这样的现实,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 要着重培养学生开口唱的习惯, 不仅是在课堂上让他们唱, 也要在学校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开口唱。为了锻炼学生的胆识, 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在学校建立了音乐社团, 定期开展校园歌手比赛、合唱队比赛。社团社员还自己组建了乐队和舞蹈队, 让中职学生在这些社团活动中, 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种演唱和表演比赛, 在比赛中获得锻炼自己的机会, 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四、音乐教育有助于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音乐的发展从古至今, 历史久远。伴随这几千年的发展, 古今中外的音乐佳作数不胜数。音乐教学要多多利用这一宝藏, 在教学中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所在。同时, 音乐作品传承的是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 这其中内容丰富, 体裁广泛, 包含着历史人文、风俗习惯、地理人物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民族、国家的音乐饱含着这个民族历史人文的精华之所在, 是社会生活在韵律上的反映。中职学校在音乐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文化的同时, 认识和理解到音乐背后的深厚背景和人文内涵。不仅能使学生领略音乐的多彩世界, 同时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兴趣以及知识面。音乐作为一门艺术, 具有综合性高、内容丰富、兼容并包等主要特点。不同国家的人可能语言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 沟通起来困难重重, 唯独在音乐上例外。即使音乐的喜好、种类都不一样, 但是音乐可以作为一种沟通的桥梁, 让语言不通的人们了解彼此。就也从另一个层面证明了音乐内涵的丰富, 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时, 应该着力于让学生积极的进行音乐内涵的拓展, 体会音乐背后的魅力, 同时使学生对不同风格、种类、文化的音乐有一个鉴别能力, 体会在文化背景不同的环境下, 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提高学生对于各种文化的认识, 扩大视野,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音乐教育有助于中职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

自古以来, 我国的爱国主义就是促进历史进步, 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体现了中国人民高度的爱国情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将爱国之情牢记于心, 致力于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努力读书。而音乐教育的优势在于强感染力, 对于感官的强力刺激。爱国情怀在音乐中可以得到完美的体现, 使学生在体会音乐美好的同时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熏陶。在音乐教学中, 可以将革命斗争年代的红歌、革命歌曲教给学生唱。比如, 教授革命时期我军英勇抗战的革命歌曲, 如《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打靶归来》等。同时可以对歌曲的作者生平事迹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对于聂耳等著名音乐艺术家更要着重介绍, 让同学们了解歌曲背后的抗争背景,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六、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 素质教育逐渐深入到每个教育层次的方方面面,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中职学校来说, 中职学生在学校学习不是为了单纯的学到课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获得实用的专业才能, 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以期在社会中找到适合的岗位。在中职教育的目标下, 音乐教师更应该把推广音乐教育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 使音乐教育得到真正的重视, 更好的服务职业教育, 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 素质教育的理念开始深入到教育教学中。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为社会输送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 更应该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的内容。音乐教育是中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有效手段。因此, 本文针对中职学校音乐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素质教育,中职学生,音乐教育,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兰革.浅谈音乐教育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21) .

[2]翟金霞.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中的音乐教育[J].学周刊, 2011, (30) .

浅谈中职学校的音乐课教学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中职;音乐欣赏

目前,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并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音乐欣赏仅仅依靠聆听和想象是不够的,教师口头讲解的内容抽象并不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改善较为枯燥的课堂气氛,在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针对多媒体教学在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具体讨论。

一、扩展教学容量

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欣赏课中并不仅仅是听音乐,因为只有让学生了解音乐创作者的经历、音乐的创作背景、作品风格等相关知识,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达到欣赏的效果。然而,课堂时间有限,只依靠老师的讲授并不能有效完成以上内容,如果利用多媒体加以辅助就可以节省部分时间。例如,将音乐家的生平介绍和音乐的创作背景制作成幻灯片或用视频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降低老师的讲解难度,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一张图片一般会包括很多信息,例如,在讲解蒙古民歌的音乐风格时,配上一张蒙古草原万马奔腾的图片就会很容易让人体会到奔放的感觉,而不需要老师的过多讲解,这也为课堂上的教学节省了很多时间。因此,多媒体教学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欣赏课中可以起到扩展教学容量的作用。

二、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课件能够更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内容,会给学生一种直观感受。在课堂上,通过图片、视频、文字、音乐等生动的素材可以使抽象的理论更加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扩展学生的艺术思维,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兴趣。因此,多媒体教学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欣赏课中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视觉冲击,激發欣赏兴趣

音乐欣赏首先要做到使学生对所学的音乐感兴趣,这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对于青少年而言都喜欢听音乐,但大部分学生喜欢听通俗音乐,对于民族音乐和器乐曲不太感兴趣,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仍用枯燥无味、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将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例如,在欣赏琵琶曲《草原放牧》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大家所熟知的《吉祥三宝》并配以视频,轻松、欢快、幸福的乐曲和画面会调动起学生的聆听兴趣,同时还调节了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用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引入课程内容,使学生在气势磅礴的演奏中感受琵琶这一乐器的魅力。然后通过图片的形式更加真切地让学生了解琵琶的样式和构造,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视频,给学生展现出蒙古族的美景、牧民们自由淳朴的生活状态和小姐妹放牧欢歌翩翩起舞的欢快景象,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音乐中抒发的情感,激起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也为民族音乐的讲授做好铺垫。

2.化静为动,分享真切感受

民族器乐历史悠久,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但是民族乐器数量较多、体积较大,如果给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多媒体在乐器讲授中也起到了有效的辅助作用。将每种乐器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制作对应乐器的声音链接,学生在了解乐器构造的同时还能聆听乐器不同的音色,将乐器的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使教学更加轻松和方便。

例如,在讲授笛子和箫的区别时可以从两者的外形构造、吹奏方法和音色进行比较。首先在PPT中附上笛子和箫的外形图片,使学生了解两种乐器各自的特点及两者的外形区别;然后播放两者的演奏音色供学生欣赏;最后配合着各自的音律为学生讲授其乐器的渊源。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每种乐器的音色和特征。

在讲授非洲音乐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非洲具有代表性的舞蹈视频,伴随着非洲音乐激情热舞的画面会使学生深受感染,老师还要鼓励学生模仿视频中的舞蹈动作,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学生对非洲音乐风格的理解和音乐特征的领会。

3.激发想象,培养创造能力

利用多媒体可以将音乐中蕴含的抽象感情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更易于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对画面产生无限联想,激起学生的共鸣。只有这样真正切身体会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才能理解音乐、欣赏音乐。在听音乐时多媒体视频上逐渐勾勒出音乐中所描述的画面,会使学生主动对画面进行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联想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在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不能只注重教学内容,更要注重教学方法,不断改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欣赏课程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冰.论多媒体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J].课外阅读:中下,2012(02):62.

[2]路容.从音乐欣赏《春江花月夜》课件:看多媒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作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03):226-227.

[3]王怡平.浅谈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利用前景[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09):268.

浅谈中职学校语文教学 篇4

教师:徐萌阳

语文是中职学校开设的基础文化课之一,语文教学如何适应各行各业对中职毕业生人文素质的要求,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认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根植于生活的沃土

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要使学习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这生活,包括学生自己的生活,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脱离了生活,语文教学就会变得呆板枯燥。”职校语文也首先要树立学生的生活意识,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如生活交际中要学习如何听话和如何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可以在电脑网络中接受强大信息浪潮的冲击,感受网络语句的鲜活与另类;可注目街头巷尾的广告,记下语句绝妙的,纠正错别字和病句;在各类活动中,演讲时学一次名家,晚会上做一回主持人;为学校花坛拟几条标语,起草一份活动方案或倡议书,介绍一个学校实习实训车间,写几名成功职校毕业生等。教师和学生只要带着语文意识看生活,语文资源俯拾皆是,语文学习将别有洞天。

二、夯实“精神的底子”

何谓“精神的底子”?《语文教学大纲》里说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就是最好的诠释。夯实“精神的底子”就是为了“立人”,就是为了“在他们长大以后,真正面对人生与社会时,就能以从小奠定的内在生命中强大的光明面,来抗拒外在与内在的黑暗。”这是语文“人文性”的根本所在。简言之,语文要防止和救治学生的“精神缺钙”,从而在学生心中树立一座“精神灯塔”。

语文来夯实“精神的底子”,不能靠一味的道德说教,靠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精神。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应该“以精神培育精神”,“让高贵和高贵相遇”。二是优秀的作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品味教材中真挚的情感,美好的人格,精辟的哲理,同时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和体验。三是典型的生活事例。

教师可以让学生采访成功的毕业生,身边的优秀教师和技术能手等;可以和学生一起看“情感剧场”、“星光大道”;可以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让学生写感恩文章,想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总之,典型的生活实例是学生人格精神教育的“活的教科书”。

职校语文课并不多,语文教师应努力立足课堂,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孕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和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还要树立“大语文教育”的观念,使语文课程形成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引导学生多欣赏美景,感受生活,多阅读文章,在生活中实践,快乐地学习。

三、掌握灵活的尺度

职校语文必须坚持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为就业服务,应该按照专业和岗位要求,确定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如《应用与写作》、《演讲与口才》、《书法与写字》等都应归入语文范畴,根据专业看是否该开设,什么时间开设。

职校语文既然要体现“学以致用”,就必须在教学上突破听、说、读、写一起抓的旧有方式,做到有所侧重和创新。通过对毕业生的每年回访,笔者认为职校语文应立足于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敏捷、准确、高效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训练中职学生提高“说”和“写”的能力,与训练他们掌握专业技能同样重要。例如,营销专业毕业生进行产品的售后服务,物流专业毕业生向客户介绍项目,办公室人员待人接物,凡此种种,都离不开口头表达能力。同样,数控、机电、电子电气等技术类毕业生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写作技法,要会写类似产品说明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新产品实验报告等科技应用文。既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又具备一定语文能力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将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中职毕业生大多在第一线从事技能性、服务性或管理性工作,他们的位置常常处于工作纽带的中间或联系环节。对用人单位来说,无论是上下情况的沟通与传达,还是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这条纽带的正常功能很重要。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很显然,一个羞于启齿或懒得动笔、害怕与人打交道的中职毕业生,在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事实上,大多数用人单位在选用中职毕业生时,都非常看重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要扎根于生活,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强调学生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一定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浅谈中职学校的音乐课教学 篇5

【摘要】:为了更好地提高中职生今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当前,中职学校主要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然而,中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德育渗透,促进中职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一直是中职学校不断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试想我们如果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中职生偏好实践动手学习的特点,加强在实践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否能达到更好的成效呢?基于这种思想,在一次偶然的实践学习中,我对此方法进行了尝试,并由此产生了对当前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

【关键字】 中职生

中职学校

渗透

德育教育

实践教学 【案例】: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由教师带领学生外出实践学习中,我校农机专业学生来到了位于琼海市的海南省玉柴机器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参观学习,该公司是广西玉柴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下属子公司,主要负责发动机齿轮的加工制造,当参观到该公司的齿轮热处理车间时,作为专业基础课教师兼班主任,我对学生说了如下一番话:同学们,我们的齿轮经过毛坯铸造,车削加工、齿型加工三道工序后就摆在了我们面前,现在这些看起来外表光滑的齿轮是不是就可以投入使用呢?我的回答是——不能,因为它还得经过热处理来改变它们的力学性能,并通过精加工及各种严格的检验,才能最后投入使用。这正如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我们现在有着完美的身材,俊俏的面孔,但是我们如果要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还必须要通过学习的“热处理”来提升个人内涵与修养,继而经过学习的精雕细琢,最后顺利接受社会的严格检验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就是如此简单的一句话语,却包含了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两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适当地穿插进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是教学环节中,达到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达到育人的良好效果。

【案例分析】:

一、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

纵观我国当前德育教育,其基本情况主要表现为队伍庞大,口号响亮,但德育最终却是一壶始终烧不开的水。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都始终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又以较大的篇幅谈到了德育教育的问题。如今“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话语。就目前各中职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广大教师常用的德育教育方法基本上都以谈话教育为主导,故事教育方式为辅助来开展进行,而这些常规的德育教育方法,却导致学校的德育教育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德育效果甚微。

二、中职生常见的问题

1.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研究调查表明,近80%的中职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能混便可畅行天下,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荒废了学业,缺乏责任意识。

2.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例如社会上的“行话”俗语、网络流言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3.现在的绝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自农村,由于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的原因,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只安于享受,不愿自我奋斗,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只知有已,不知忠诚国家,民族情感冷漠。缺乏自尊心和责任感。

4.诚信不足。一些学生往往因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学会了办事说话不守信用,诚信不足,“圆滑”失度,“老练”而“世故”,纯朴中似乎夹杂着一些浊气。

三、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前提条件分析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每个人的发展有着一种神奇的推动力量。纵观人类的整个认知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都能表现出肯定、积极的态度,而且能够很快地适应与接受。因此,想要通过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并使这种德育渗透方式能够更好地被学生接纳与吸收,我觉得,我们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出发点进行思考。

1.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全面地认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能给予学生的除了知识上的的积累外,更重要的是在做人做事,对待生活的乐观健康的心态引导。从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到当前中职学校开设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都无不体现这一点。新的教育形势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为高的新要求,当前教师的本职工作已不再只是单纯的传授书本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将教书与育人两个方面进行有机结合,而育人的主要方法则是进行德育教育。结合本人从教以来的实际情况来看,本人认为德育教学并不是一纸空谈,也不是有由教师个人编排的一部独角戏,德育工作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才能起到德育的效果和目的,因此,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德育,认识到个人良好品德和习惯对其今后发展的重要性。

2.德育教育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德育不是简单地动嘴不厌其烦地说教,不是整天喋喋不休地告诉学生要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准干什么,不准干什么。这样的德育是学生最为厌烦的。所以,开展德育教育还得结合学生实际,中职生作为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有着其独有的特点,总体来看,中职生的主要特点为顽皮好动,情商较高,爱好实践动手,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特点,投其所好,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中,使学生在用心接受专业技能的同时将德育教育进行逐步的吸收与消化。

3.德育渗透的内容是否合理

中职生更多的偏好于实践课程学习,我们将德育教育贯穿到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是否就一定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呢?我想应该不是,例如,本班农机专业学生全为男生,而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大部分学生为女生,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不一定能够起到预期效果,因此,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德育,也是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把控,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来看,学生喜欢老师走进他们心里,喜欢老师站在他们的位置上思考问题,喜欢老师让他们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学生也懂得自尊,他们不喜欢老师用唯一的模式与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学生,学生要求老师尊重他们,希望老师能对他们犯的错误给予理解与包容,能静下心来听听他们的倾诉,作为教师,我想我们与学生的相处不该是仅仅局限于师生关系,有时候,我们更应该走进学生的生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与喜好,用一颗平常心与我们的学生做朋友,就如同父母与子女,兄弟与姐妹一般的关系。

四、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义

1.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中职学校因其教学理念的特殊性,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然而由于中职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理论基础知识薄弱,他们在情感上也较多地偏向于专业课程实践学习,在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是抱着“人在教室心在外”的学习态度进行学习,学生的听课效果也不明显,此时的德育渗透基本上可以说很少有人能够听到心里去细细体会。相比理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而言,实践教学作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职生认识自己的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以及提高中职生的自信心均起着主导作用,专业教师如果能够较好地利用中职生这个特点,加强实践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或许会比理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更为明显。

浅谈中职学校的音乐课教学 篇6

浅谈经济法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作用

结合自己多年来在中职学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经验,针对目前中职学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济法作为中职学校会计、营销等专业的基础课,只有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安排、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加以改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

从培养既要精经济又要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的角度看,目前中职学校在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在此特提出改进意见或措施。

1 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因专业不同而有差异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区分不同的授课对象因材施教,即使使用的教材相同,也应把握好不同的侧重点。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相同的教案轮流适用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这样教师就没有做到将学生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经济法课程涉及的法律、法规众多,在教学中不可能将全部的条文一一介绍清楚,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选择、有重点的加以介绍。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应重点介绍各类市场主体、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重点介绍合同法等市场运行方面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以提高教学质量。

2 相关课程的安排要合理

经济法的教学内容离不开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而目前中职学校所开设的《法律基础》这一公共基础课,一般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而经济法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却一般在三年级开设,时间间隔一年以上,这无形中破坏了这两门课程的继承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前后照应不上。wWW.11665.CoM

《法律基础》的开设对日后学生学习和理解经济法课程有很大的帮助,但这两门课程应该有一个很好的衔接。经济法课程应开在《法律基础》课后,但间隔时间不宜太长。要同统计原理、会计原理等课程同步开设,以经济类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为后续。此外对不同专业和不同的教学对象应开设不同学时数的经济法课程。

3 教材的选取要考虑到“先进性”和“适用性”

能否使用优秀教材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先进性”和“适用性”是教材选用的基本原则。“先进性”是指教材内容要具有时代特色,能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新知识、新成果,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知识,反映其相互联系及发展规律,既要有突出的学术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适用性”指选用的教材要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取材合适,深度适宜,份量恰当,符合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前市场上经济法的版本众多,有为法学专业适用的经济法,有适用财经类专业的经济法等,各种版本良莠不齐。因此,在选取教材时要考虑到专业学生的特点,谨慎选择。

4 采用案例教学等灵活的教学方法

由于中职学校会计、营销等专业的.学生没有接

于论文联盟 www.ybask.com受过法学的系统教育,对于高度概括、原则和抽象的法律规范往往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单靠教师一味的说教来讲解,学生会感觉十分枯燥,无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结合适量的案例会使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案例教学是将案例讨论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法律条文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经济法教学的一大特色。案例多是为了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从周围的实际生活或者书刊报道中选取,在讲授完理论部分后,结合所讲内容,可以采用留思考题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讲评,由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教学将教学方式由单向转变为双向,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积极探索其他新的教学方法,比如组织模拟法庭,通过控辩双方的辩论,锻炼学生对法律条文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5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变黑板教学为电子课件教学,可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化教育设施有机结合,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经济法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有几个案例需要分析,案例文字较多,在黑板上书写浪费大量时间,而采用电子课件教学可节省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有利于开展案例教学。此外,法律知识日新月异,发展较快,电子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6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应采用多种方式

经济法课程在许多中职学校属于考查课,一些教师认为考查课就可以马马虎虎,写篇论文或留些作业题就可以结课。其实不然,考核也是一种培养学生个人能力的途径。例如:闭卷考试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写论文可以多查资料,扩大知识面。

浅谈中职学校的音乐课教学 篇7

关键词:职业学校,音乐教育,功能,意义

一、农村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归因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听觉艺术音乐是一门关乎情性和品质高尚的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它蕴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以独特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教育从远古走向现代, 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而且也陶铸师生了师生的品质, 化育了师生的心灵。然而, 多年来, 农村学校尤其是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 管理者意识落后, 师资队伍缺乏, 理论水平较低, 教学设备简陋, 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音乐教育却成了可有可无的副科, 有的学校甚至在设置课程时就没留音乐的位置。

我们在农村职业学校课程设置调研中发现, 有相当部分学校, 除了设置专业技术课程、文化课程和体育课程之外, 音乐课被删去了;有的学校虽设置了音乐课, 但由于师资的原因, 被挪作他用, 有其名而无其实。在开设音乐课的学校, 我们观摩的音乐教学其实就是没有课程计划、随意性极大地“唱歌课”、“耍耍课”。

究其原因有四:一是师资队伍紧缺。我国现有农村中职业学校, 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基本达标, 很少学校配齐专业音乐教师。为了解决目前音乐师资紧缺问题, 不少人半路出家, 改行充当音乐教师。这些老师理论水平低, 综合技能差, 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 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 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二是领导认识不当。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 他们认为,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学技术的, 把技术课程开齐开好, 学生能找一门技术活干就行了, 音乐课可有可无, 因而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三是课程标准缺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职业音乐教育没有明确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导致音乐教学的随意性。四是教学设施简陋。有的学校没有标准的音乐教室, 缺乏钢琴、风琴、二胡等器乐, 以及演出服装、道具、录音录像器材, 没有完善的图书、音像资料, 学校对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 更谈不上有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条件。

农村职业学校音乐教学边缘化, 严重影响了当前农村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和教育均衡化发展, 必须引起我们的警觉。

二、农村职业学校开展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农村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生活农村, 没有条件接受系统音乐教育, 因此, 有不少学生几乎就是“音乐盲”, 不会识谱, 不会发声, 不会用嗓, 更不要说吹来弹唱。他们来到职业学校希望能够在教师的指点下, 学习乐理知识, 受到音乐的熏染, 以便丰富生活, 陶冶情操, 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因此, 职业学校应该把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育的追求, 在培养学生工作技能的同时, 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

首先, 人的综合素质与职业技术是不矛盾的, 一个优秀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往往应该是多才多艺, 全面发展, 会唱会画, 综合素质很高的人, 而不是木讷的工具。我们曾经观摩过一所职业学校的文艺汇演, 那些会唱会演的学生, 多数是专业技术尖子。

音乐作为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十分紧密, 因为不少优美的乐曲都来自生活, 伴随劳动而产生的。音乐是用无形的乐音来塑造形象、表现生活的, 具有空灵之美, 可以激发人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激情, 这正是技术工作者最需要的。我们知道人们最初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感情, 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 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 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 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 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而器乐的发明和制造就是一种技术。据说, 古希腊时代的墨丘利在尼罗河畔散步时, 脚碰到一个物体发出美妙的声音, 拾起一看, 原来是一个空龟壳内侧附有一条干枯的筋碰撞时发出的声响。墨丘利从此得到启发, 发明了弦乐器。可见技术和艺术作为人的基本素养是可以相互启发, 相互促进的。

其次,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史可以陶铸人灵魂的。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音乐的教育作用。所谓“先王之为乐也, 以法治也, 善则行像德矣”, 说明音乐可以教化人, 使人们的行为符合德行规范。捷克著名爱国音乐家的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之歌》, 就如同冼星海的《黄河颂一样》, 唤起了多少爱国热情, 曾被誉为捷克人的名片, 无论你在哪儿只要能哼上几句, 人们就知道你是捷克人。音乐具有强烈的共振效果, 并与人的心灵契合, 其可以浸润心灵, 美化生活, 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能使人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 可以促使人们具备爱祖国、爱人民的宽广胸怀, 学会求真、向善、爱美。

第三, 音乐作为情志的产物可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音乐来自生活, 与生活联系紧密, 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音乐可以培养人感受生活美好情感和追求积极人生态度。学校之所以要开设音乐课程, 就是以音乐作为桥梁实施美育, 将审美情趣的培养和人文素养陶铸融为一体, 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提升人文素养, 从而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三、农村职业学校开展音乐教育的基本对策

那么, 在农村职业学校如何开展有效的音乐教育呢?

首先, 要借助音乐学习, 唤起学生的存在感。存在感是人自信自强的基本感受, 是指职校生自我认同的基础, 也是我们搞好职业教育的前提。职校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 他们自暴自弃, 缺乏自信, 因而沮丧、懒散、逃避学习。其实职校生非常聪明, 而且不怕吃苦, 有韧性。我们何不借助于音乐唤醒人身上关于周围世界和自身崇高的、雄伟的、美好的观念呢?所以我们重视音乐这种自我教育的强有力的手段。

音乐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语言, 它在教育中的作用是直接的, 价值蕴含其中。音乐教育对每一位学生来说是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音乐比说教更具感召力, 它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和责任感。

经典的乐曲都具有丰富的内涵, 一首乐曲就是一个世界。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 体验人生的价值, 唤起他们的人生觉悟。通过乐音与心灵的共振效应, 旋律与人的心灵契合, 浸润心灵, 美化生活, 唤起学生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 促使他们产生“天生我材必有用”、“职校学生也是才”的情怀, 引导他们永不放弃。

其次, 要借助音乐学习, 促进学生心身健康。与普通学校高生相比, 职校生心理素质普遍较差, 生活或学习上一遇到挫折, 往往会逃避、半途而废、离家出走、个别的还会有轻生, 暴力等现象。能够净化和抚慰学生心灵的音乐艺术是寓教于乐的最佳途径。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听听音乐, 唱唱歌去, 通过触及人的心灵深处来陶冶人, 育化人, 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力, 促进学生的心理建康和身体建康。柏拉图认为, 音乐与乐曲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的心灵最深处, 如果教育方式适合, 他们就会拿音乐之美来浸润心灵, 美化情性。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 可以很敏感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 很正确地加以厌恶, 但看到很美的东西, 他就会赞赏他们, 很快地吸收到心灵, 作为美的滋养, 性格也变成高尚阳光。

第三, 要借助音乐学习, 促进学生心灵发育。对于农村职校学生来说, 高雅的音乐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语言, 音乐学习一种是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例如,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 要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和责任感, 音乐教师可以找到比说教更具感召力的经典乐曲, 让学生在欣赏丰富的内涵和富于变化旋律中, 完成思想的洗礼和情感的升华。如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颂》, 给我们变奏出咆哮黄河, 呐喊的黄河, 震撼人心的旋律, 激越跳动的音符, 与学生情感和肢体运动产生强烈的共鸣, 从而完成心灵洗礼。

这首著名的乐曲曾经激发无数热血青年奔向抗日前线进行浴血奋战, 今天仍然可以激发学生爱国益民的历史责任感。如孔子所言:“乐以治性, 故能成性, 成性亦修身也。”所以我们要利用音乐强烈的共振效果, 与人的心灵契合, 发挥其浸润心灵, 美化生活, 修身养性的作用, 促进学生学会求真、向善、爱美。

第四, 要借助音乐学习,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职业技术学校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音乐作为一种具有空灵听觉艺术, 来自于生活, 伴随劳动产生和发展的, 它可以让大家协调一致, 有节拍地劳作, 可以让人产生想象, 促进思维创新。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欣赏一些轻松、欢快的乐曲, 心情愉快了, 内心就会平静, 情绪相对稳定, 稳定的情绪对于学习多么重要。音乐营造的和谐氛围和平静的心境, 往往能让学生产生刻苦学习的动力, 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愉悦创造活动, 从而自觉参与学习。

有时候学生可能遇到挫折而想放弃, 对于这样的孩子与其说说教, 还不如播放一首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旋律可以激励他拼搏的勇气, 鼓励他读职高也有出息, 同样可以成材, 不能自暴自弃, 要让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

总而言之, 音乐作为一门必修课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它具有净化心灵、修养品性的审美功能, 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而综合素质对于一个职校学生而言尤为重要。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必须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音乐教育可以丰富精神生活, 提高学生生活品质, 可以纯化思想, 陶冶情操, 促进心灵健康发育, 可以让人产生创造的欲望。总之, 音乐对职高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成材有着重要的作用, 职高的音乐教育与普通中学一样, 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筱梅, 詹姆斯·甄斯.音乐的产生[J].西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9 (04) .

[2]郭松.音乐对人类的作用与价值--从中西方音乐美学观谈起[J].音乐创作, 2008 (03) .

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有感 篇8

一、教授乐理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音乐的要素是旋律、节拍、速度、音色、和声等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笔者认为教给他们这些基本的乐理知识是欣赏音乐的重要途径和前提。笔者在开始的教学中,常放一些简单而熟悉的曲调给学生听,如《国歌》、《我的中国心》、《保卫黄河》、《小草》等,同时穿插着讲休止符、切分音、节拍等一些音乐表现形式在作品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学生有了兴趣,在这个基础上会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欣赏能力提出进一步要求。

二、注意情感投入,引导自主学习

音乐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师生和音乐素材之间共同交往的过程,其中有音乐语言的沟通,更有音乐情感的交流熏陶。教师必须通过音乐美的具体事物以及鲜明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美感,调动他们的心理功能,诱发其情感,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感受,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受到陶冶,自觉地形成一种学习音乐、表现音乐、感受音乐的内驱力,并与教师和音乐素材一起交融汇集,提高学习音乐的效果。

歌曲《乡音,乡情》,是由晓光词,徐沛东曲,这首歌曲声情并茂地抒发了人们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和对乡音和乡情的由衷赞美。歌曲自始至终采用了抒情与激情相结合的旋律,使音乐形象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笔者边用钢琴伴奏,边饱含情感地歌唱,第一乐段唱得十分深情,委婉地表达对祖国的挚爱;第二乐段唱得音调激昂,倾泻出华夏儿女对祖国的炽热情感,使这首歌曲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学生们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心理上得到了感受,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所以就能饱含热情投入演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撷取精华,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好的音乐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它能陶冶人的情操,鼓舞人的斗志,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而现在的一些音乐作品存在着消极、庸俗的一面,会对人们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中专音乐教学中应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交响曲、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等高雅音乐的能力和兴趣,提高音乐欣赏的品味,也可在现代流行音乐中撷取精华,把格调清新、积极向上、内容健康的音乐作品介绍给学生,教师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对现代音乐的鉴赏、审美能力。例如,郑智化的《水手》可以很好地鼓励学生自强不息。

四、重视发挥美育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音乐自身的艺术特点可以多侧面、多层次、多契机地诱发、展现和锻造人的本质力量,激发人们去积极进取,并可使人们浮躁芜杂的心绪得以净化,使人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获得积极的心理平衡,这对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笔者先给学生讲述贝多芬伟大而又坎坷的一生:他青年时期就遭受失恋、失明、后又失聪等一系列沉重打击,但他没向命运低头,顽强地同不公的命运作斗争,写出许多不朽作品,如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欢乐颂》等。然后,让学生反复听,反复感受。这样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与品位,还培养了学生坚强的品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又如让学生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舒展优美、清新流畅的旋律,鲜明的艺术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进而使他们的品德、性情和生活情趣等都能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滋润,提高了人文素质。好的音乐是建造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斑斓的精神殿堂的最佳材料,是实现审美价值体验的最佳载体,能增强学生坚韧奋发、积极进取的生活斗志,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开阔胸襟、砥砺品行,提高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

总之,音乐欣赏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提高音乐文化修养,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塑造好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会不断努力,上好音乐欣赏这门课,为学生较高素质的培养做出应有贡献。

浅谈中职学校的音乐课教学 篇9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主要为旅游酒店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面向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专门人才。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需要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来实现。实践教学对于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仍然是饭店服务与管理教学中讨论的热点。

一、当前中职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模式陈旧。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职业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中等职业教育没有摆脱普通教育的模式,绝大部分教学活动在校园内完成。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教学内容也过于学科化和系统化,教材编写出版及使用的周期较长,无法及时反映新技术、新工艺。

中职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部分专业课程理论课时偏多,而实践课时则相对较少。而这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前厅服务》、《客房服务》和《饭店管理概论》等课程,往往是由于经费、场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师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教学中则以理论讲授为主,极少将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效果和质量。这样的职业教育环境里培养的毕业生并没有真正达到其应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

2、专业课程教学缺乏创新精神。从教学观念上看,只注重按照书本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对工作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很多学校在设计饭店服务实训项目时,主要是根据各门课程中有实务操作内容而设置的。如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一般比较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而很少有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项目。如在餐巾折花、摆台这些实训项目中.教师主要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各种花型、台型教给学生,学生反复操作练习后,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项目,即达到了实训教学目的。学生在这个实训过程中,只是掌握了餐巾折花的技能和固定的摆台标准而已,容易导致学生的惟理论、惟书本、惟权威的倾向,从而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与酒店用人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固定的教学模式、固定的实训规则使实训教学变得呆板。以书本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把每门实训课程的总学时、每个实训项目的学时数及操作流程和标准都作了规定,学生没有灵活运用的机会,使得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难以真正贯彻。无法实行个性化的实训教学,如餐饮教学中的宴会产品设计、个性化服务、服务中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饭店服务专业极强的实践性.仅靠这种在实训室固定的教学模式、固定内容、固定方法是无法达到其培养目标。

二、提高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方法。

1、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一是要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其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现在一些中职学校的教师观念还没完全转变,仍习惯在课堂讲

原理,在黑板上画图,在教室做演示,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怎不感到厌倦,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中职学校在教学改革上,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全面调整教学计划,压缩理论教学,增大实训课比例,使学生在实训基地操作的时间逐渐增多,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酒店行业的实际,将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结合起来。

二是要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课不要拘泥于原有的教学思路,改变旅游实训项目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掌握技能的现状。把旅游实训课的教学中心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实训项目餐饮摆台,原来是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摆台标准和操作方法完成固定标准的摆台。而事实上.摆台在不同的酒店、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器具条件下,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实训项目要以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的。对这种类型的实训课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开放实验方式进行。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摆台的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学会在不同的要求下进行摆台设计,从而把摆台这一纯粹的验证性的实验项目改变成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学生通过实训,不仅可以掌握摆台的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下服务的能力。而且学生们对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的实训项目会有很多的感受和经历,不仅促进了主动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而且还体会到实训课题研究的艰辛和乐趣。

2、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只有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技能高超的学生。为此,中

等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而是应该突出专业教师的操作技能培训,建设一支既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对原有的一些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经历的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或闲暇时间走进企业一线进行经验积累和实践锻炼,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适应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职业学校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从而形成一支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另外,学校应鼓励教师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同时把其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与奖罚挂钩。

3、激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文化课学习兴趣不高,信心不足的实际情况,尽量让开设的公共文化课偏重于为专业课学习的“服务”作用,以能满足专业课学习的“够用”、“必需”为原则,在教学中尽可能的突出专业课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案例分析法、情景创设法、课堂讨论法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旅游现象和酒店案例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锻炼学生对事物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逐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另外,定期进行各项技能比赛如《餐饮服务》中的中餐宴会摆台、《客房服务》中的铺床等竞赛活动,以比提高。

三、中职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1、校内模拟实践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

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已经基本具备简单的示范操作室,但还应该使示范操作室的设施设备更完备,以使模拟场景更接近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

到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具有实训特点的“模拟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就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和学生一起模拟教学内容中的不同角色。如在讲授餐厅服务时,教师和学生可分别模拟客人和服务员,从迎宾引座、推销菜肴和酒水、上菜斟酒、席间服务、结账收款、送客服务等模拟一个完整的服务过程。在讲授前厅服务时也可用分角色扮演的方法模拟为客人办理入住手续、行李员引领客人进房程序等,只有通过实践,在现实的活动中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2、校外实习实践教学与校内实习实践教学相结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应尽可能的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可以使学生拥有自己的实践的场所,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实训基地操作,实行“做中学,学中做”,增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实训操作时间,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因此,在完成一定阶段理论课学习后,让学生多实验,多动手,多体验,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操作技能。

浅谈中职学校的音乐课教学 篇10

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电脑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日益熟练,从中接收到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而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阶段,德育基础浅薄,更容易过分依赖计算机。对信息缺乏思辨能力,更容易受一些不良的信息影响。因而中职计算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信息素养。但从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只重视了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提高,却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所以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教学中渗透德育势在必行,不容忽视。其原因主要是:

一方面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计算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许多问题,如计算机病毒、黑客、网络犯罪等,这就对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责任感和信息道德,才能抵制不良信息的污染,自觉地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因此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是使中职学生养成强烈的信息责任感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现状的客观需要。目前,中职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技术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不良现象:

一是缺乏应有的计算机应用公德意识。如学生在上机时删除或更改他人文件夹中的内容,修改桌面、设置屏保密码,调整显示器的显示参数,技术好一点的学生下载一些破解程序,破解还原卡保护密码,任意修改注册表和CMOS参数等。

二是同学间缺少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教师设置的稍有难度的作业,技术比较好的学生不屑与其他同学交流,不愿意为其他同学答疑解惑;技术较差的学生在请教技术较好的同学碰钉子后,为了完成作业,要么抄袭其他同学的,要么网上下载他人的作品改头换面,一交了事。

三是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诱发心理障碍。网络对于有强烈求知欲的中职学生有无限的吸引力,但是网络本身也存在着许多不成熟、不完善之处,加之网络管理、网络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以及中职学生心理的不成熟,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有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还有些学生热衷于网恋等,由此引发的网络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

基于上述原因,在计算机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须的,而且也是摆在计算机教师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务,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树立德育典范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替代的阵地,计算机课作为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教师必须做道德教育的有心人。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提高道德水准,了解有关信息技术的法律和道德问题。还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学理念,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二、结合学生特点,培养正确德育观

浅谈中职学校的音乐课教学 篇11

关键词:中职;音乐;体验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96-01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音乐课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学生素养培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现。但目前很多中职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明显,为充分发挥音乐课程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应有作用,探索适合现代职业教育所需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以下就体验式教学模式如何运用到中职音乐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中职音乐课程现状及特征

1.课程地位欠妥。中职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发育阶段,音乐课程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目前很多学校对该课程的重视不足,教师与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认识与关注明显不够,使音乐课程发挥不了其应有的地位与作用。

2.教学效果欠佳。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一般从介绍作品情况、创作背景等开始,然后教唱歌曲,形成了教师讲的多、学生参与少,学生被动接受多,主观创作少等现象,最终使整个音乐课程教学陷入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如痴如醉,学生听得昏昏沉沉、云里雾里的尴尬局面。

3.教学模式欠新。中职音乐课程教学应该是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的感受与感悟,同时通过音乐对学生的感染与感化,形成两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在中职音乐教育中,通过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全面提升音乐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以此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体验式教学的涵义及模式构建

体验式教学是学生通过参与精心设计的教学项目和情景模拟,通过亲自体验来获得相应感受,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精心设计策划相应教学项目与情境,通过任务的布置,学生在以任务为驱动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内容体验,通过教师合理引导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领悟,根据自己的体验,理解音乐,展开联想,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实现知识的归纳与提升。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包括:学习项目设计,教学情景策划,学习团队组织, 项目任务布置, 项目任务启动, 项目成果检验,项目成果分享等,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是项目的开发者与成果的检验者,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性音乐活动,从而与音乐产生生理、心理的相互作用,激发内在的音乐感受,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得成功、愉悦的音乐体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课程内容学习任务,获取了应有的音乐知识。

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从教学形式与方法上实现突破,同时在教学场地和教学考核方式上实现突破,体验教学不仅可以在固定的教室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以利用比赛、文艺晚会、户外等开展体验教学活动,同时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应采用过程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保证了每一个学习项目的有效实施,在无形中让学生感受到项目任务的压力,有效防止了学生漫无目的、自由放任甚至是音乐课堂教学一片混乱现象的发生。

三、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实施途径

根据音乐课程的学科特性,结合中职学生学习的实际,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实施,第一层面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第二层面以音乐比赛为提升,第三层面以文艺汇演为拓展,实现三层面教学互动,让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其应有地位与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美育熏陶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步骤实施教学活动:

1.构建项目、创设情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结合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构建一个教学项目,根据教学项目内容构成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如音乐作品环节可以把学生分组,创设我是大评委,现场点评教学情景,唱歌环节可以创设KTV非同凡响音乐会或歌星演唱会等场景,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室布置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情感,为后续的任务承接做好充分准备。

2.任务驱动、引导体验。体验并非漫无目的,教师根据教学项目内容分配给各组学生或个体学生体验任务,教师通过前期任务分析、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体验活动,根据教学情景学生接受任务后进行角色转换或扮演,成为任务完成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想象力,打开音乐创作与思考的思维大门,学生在充分把握任务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借助自身的想象力享受音乐感觉、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充分领悟音乐的情感因素,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为下一阶段的大讨论准备体验感受的发言素材。

3.体验讨论、思维碰撞。经充分体验和任务的执行,每个组(或每位学生)已对教学项目体验之旅有一定感受,但由于学生个性特征的不同,在体验中往往会有认识的共性,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性,在讨论过程中会不断提出新问题、新看法,通过思维碰撞又不断涌现出新的观点与想法,让学生在体验与讨论中触摸知识、获得知识、探究问题,实现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总结评价、画龙点睛。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是整个局面的掌控者,经过学生充分的思维碰撞与讨论,了解了学生对本项目教学内容的实际掌握程度,结合体验学习的基本知识要求,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体验活动合理分析并考核,纠正错误认识与知识上的偏差,最终让学生准确掌握项目所要求的音乐知识,同时加深和拓宽学生的思维与音乐情感。

浅谈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艺术 篇12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深深体会到中职学校教师谙熟教学艺术尤为重要。教学技能和技巧应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日益成熟, 而教学艺术除具有个人的独创性, 又有其共同的规律性。教师欲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遵循客观教学规律, 展示个人劳动的独创性, 掌握教学的技能和技巧, 更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

如何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呢, 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理论讲授的教学艺术

理论用以指导实践, 职业中学课堂理论讲授的教学艺术内容很多, 这里我着重谈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板书艺术、提问艺术和讲授方法的艺术。

1. 教学的语言艺术

教师授课主要通过语言来与学生交流。由于职业中学文化课或专业理论课的理论性较强, 多数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运用怎样, 直接反映出理论讲授的质量, 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应努力做到, 在课堂上要用普通话授课, 教学语言准确规范, 字斟句酌。教学语言要力求简洁、生动、形象, 富于节奏感, 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教师要善于借助语言艺术, 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专业理论和现场教学中, 要注意概念术语, 物件名称等。教师在讲授中要注意直观性和形象性, 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此外, 教师在授课时要运用姿态语言的艺术。

2. 课堂板书的艺术

板书是教师进行课堂理论讲授的重要手段, 也是教师课堂理论讲授艺术的重要方面。好的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晶, 是学生领会和接受知识的入门向导。在理论讲授教学中, 教师要掌握板书的运用艺术, 有效发挥板书的作用。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设计板书。专业理论课教师在设计板书的同时, 要绘制好课堂上准备出示的部件或讲授物件的挂图。理想的板书应当编排有序, 重点突出, 标题醒目, 篇幅紧凑, 书写工整, 图示清晰。板书可以采用挂图或预先准备的小黑板, 幻灯投影, 电化教学等, 以期达到更好的目的。

3. 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设计好课堂提问, 掌握好课堂提问的方法, 根本在于钻研教材, 多动脑筋, 了解学生。提问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考,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常用的课堂提问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连续提问。设计一串问题, 课堂上连续提问。每一问题小而具体, 串起来成一系列, 有机联系, 引向某个教学目标。这样提问可以由浅入深, 由易而难。

(2) 迂回提问。迂回提问是相对直接提问而言的。直接提问启发性不强。迂回提问, 问题多拐几个弯, 学生多动脑才能回答, 能活跃学生思维。

(3) 比较提问。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 可以用比较法提问, 通过比较, 找出联系之所在, 划清区别之界限。

(4) 递进提问。对于层次多, 范围广的教材内容, 可以递进提问, 层层深入, 化繁为简, 化多为少。

(5) 反问法。有些问题中的主次关系很重要, 不能倒置。但易被学生轻视忽略, 这时用反问法可以对问题加深理解, 牢固掌握。

(6) 争论法。有些内容的理解是有争论的。引起争论, 可以点燃思维的导火线, 能激发学生深入理解有关知识, 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 学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倾向和反映。在教学时, 教师除了结合知识内容的特点, 遵循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提问外, 必须针对学生在课堂问答中各种不同的心理反映,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提问。

4. 理论讲授方法的艺术

理论讲授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 正确运用理论讲授的方法艺术, 可以促进教师授课水平的提高, 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学生所学习的内容都是由教师以系统的形式呈现给他们的。在课堂中, 讲授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 有利于给学生以系统的观念, 使学生获取知识, 形成观点, 发展能力。

(1) 讲解的艺术

教学活动离不开讲解, 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而讲解的艺术是学生的定向思维转化为逻辑性、针对性和指示性思维的理想化的体现。

(2) 讲授方式

课堂讲授的方式是因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 主要有讲述、讲解、阐述、讲读和讲演几种。

讲述:讲述是指教师叙述出事实材料或描述出所讲授的对象。

讲解:讲解是指教师用解释的方式来揭示概念或说明内容。

阐述:阐述是指教师用论证的方式来阐发道理, 评议事物。

讲读:讲读是指把读、讲、练等一系列活动结合起来, 达到对某一材料的理解。

讲演:讲演是指教师深入地分析和论证事实, 并由此而做出科学的结论。

讲授, 比较偏重于教师的活动。为了让师生在课堂讲授活动中协调一致, 教师需要精心地考虑讲授内容的组织, 唤起学生听讲的兴趣及思维的积极性。讲授内容的良好组织, 是在吃透教材和分析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的。

新课题引入、重点确定、难点突破、详讲略讲、语气轻重、承接转折、综合引申等要心中有蓝图, 按步骤进行。

讲授时, 教师应从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的东西, 考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入手, 把学生的具体的已知纳入教材的未知的体系中去, 让已知与未知有机的联系起来, 并且努力促使他们的转化, 形成“已知———未知———已知”的逻辑序列。

在讲授中, 还要重视学生注意的维持。这可以通过变化刺激, 即改变讲授的语法、声调、速度、音量、动作和表情;改变工具即改变讲授所借用的口头语言、板书、挂图、幻灯, 电视等工具。插入问题和给学生活动的机会, 即在讲授中穿插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复述内容等方式去实现结论。

二、实践性教学艺术

职业中学的实践性教学是指以实践专业技术理论,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为主要各种现场教学的业实习活动。这种教学形式既与课堂理论性教学有着密切关系, 又具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下面谈谈职业中学实践性教学艺术中的讲解的艺术、示范的艺术、指导的艺术。

1. 示范的艺术

示范是职业中学实习指导教师在现场教学和理论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的主要环节, 示范操作一般分为:慢速、分解、重点、讲座、正常操作示范等诸多要素。示范教学的艺术是指教者正确运用其中方法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指导的艺术

指导是教师在实践性教学中对学生实际操作的艺术教导, 它分为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集体指导的艺术表现为, 教师善于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教学行为, 把已学的知识与现实的问题联系, 用实践知识解决问题。

个别指导的艺术表现为教师善于发现个别问题, 对个别学生采用的一种方法。

上一篇:介绍中国基本情况的初中英语作文下一篇:教师资格证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