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职数学与烹饪专业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通用10篇)
作者/黄雪英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实现农村中职学校烹饪专业数学课程的专业化、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快乐开展了探讨。经过分析提出了注重案例素材、教学环节的生活化、专业化,加强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施快乐教学,从而使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关键词】数学;烹饪;结合;快乐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而现行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课难上,生难管”的难题。多数学生认为数学与专业学习无关,学了也无用,以至造成学生厌学,教师烦教的局面。如何使数学课走进中职学生的心里,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成为目前中职数学教学的最大问题。
1中职数学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我校烹饪专业为例,目前,数学课内容并没有明显的专业特点,教学目标过高,教材难度较大,学科化味道较浓,与企业相应岗位的要求差距较大,与学生的学习水平不符。笔者对我校四个烹饪专业班级共15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8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少强调数学与专业课的联系,有65%的学生怕上数学课,有91%的学生希望数学能帮助解决一些专业课的实际问题。同时包括其他专业教师们也普遍认为使用统编的教材,偏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又缺乏与专业的密切联系,课程缺乏实用性。
首先,虽然现在的教学体制在发生着变化,但是还是注重理论,学习内容,而教学的专业特点却体现得不够突出,没有很好地为专业课服务。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使学生感受不到所学知识的用途,所以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学无所用,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学在应用方面的开展。其次,现在很多的普通高中实行了扩招政策,中职学校为了招到学生,降低了招生要求,这就导致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整体水平大大降低。这种情势下,学生对数学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对数学有了较强的心理抗拒。最后,现在一些中职院校实施的办学模式是这样的:前两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第三年去企业进行实习。因为学习的时间很短,所以在安排教学时主要是专业课程,数学的学习时间较少,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中职数学的学习,肯定是非常不容易的。
综合多方面的考虑因素,中职院校的数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情境式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与专业相结合的情境式教学的策略
数学与专业结合的情境式教学不仅仅需要学生做出努力,同样需要教师做出改变。本文从三个方面讲述学生的努力方向,从四个角度阐述教师的具体做法,真正实现情境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更专业的人才。
(一)创设与专业相关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冲动
现代教学并不是“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的答案,通过探索的过程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掌握专业技能。当然,适时、有效地提出问题,可以充分引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创设与专业相关的实验情境,帮助学生体验操作
中职院校的学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专业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创设与专业相关的实验情境,充分帮助学生体验操作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所学的技能知识。
(三)创设与专业相关的社会情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是中职教育很重要的一项目标要求。通过创设与专业相关的社会情境,可以充分让学生体会合作的乐趣,体验团队的优点。
(四)教师要通晓数学知识,并深入研究教材
中职院校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对数学知识了如指掌,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教材的每一个章节。通过仔细钻研教材章节之间的联系,并掌握每章的重点、难点,就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五)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
要对数学进行与专业相结合的情境式教学方法,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正确、有效地实施情境式教学。比如,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在学习书序内容与专业知识之间是否存在先后顺序。如果学生已经具备了专业知识的基本素质,就可以对该学生进行专业情境的引入。
(六)教师深入了解专业背景与专业知识
中职院校主要是给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所以专业性很强。要想很好地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数学情境式教学,教师就要深入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背景与专业知识,根据特点设计不同的情境方法。教师最起码应该了解该专业的学生在以后可能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本专业的学生最起码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如果一位电力专业的数学老师,连什么叫电流、电阻都不知道的话,那他只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要求文化课老师进行第二专业的培训。
(七)数学教师要与专业课教师多交流
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师要想很好地进行与专业结合的数学情境式教学,就要求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多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了解专业课对数学的要求程度,还可以和专业教师商量,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会更有效。
总而言之,中职数学与专业结合的情境式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数学知识可以成为学生今后解决工作问题的一种实用工具,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让数学更好地为专业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玲娟.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为专业课学习服务[J].成功(教育),2010(10).
[2]吕传汉,汪秉彝.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6,15(2):74-79.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结合;必要性;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13-01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职业教育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来组织实施教学的,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实施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数学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直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影响到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对学生参加工作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中职数学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数学是与其他学科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数学的发展与应用,决定着其他学科的发展。中职学校主要是培养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素质合格、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要求的是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因此,中职数学教学必须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中职数学的智力开发功能和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中职数学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数学教学和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数学教学质量,而且还能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1、学生情况。中职学生成绩普遍较差,其中数学成绩尤其差。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更有甚者,他们之所以选择技校,是以为在这里不需要学习文化理论课。
2、教师情况。中职学校的数学老师基本上都是师范院校数学专业毕业,数学知识丰富,对传统的知识体系非常了解,教学上很多都是按照基础教育的模式上数学课,与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色不太相符。
3、教材情况。针对技校学生文化基础底子差的特点,目前中职学校使用的数学教材大都调整了知识结构,降低了难度。然而,大都还是按照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编写的,数学与专业知识没有有机结合,没有做到数学教学为专业服务。
三、实现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策略分析
1、创设与专业相结合的情景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在于通过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而创设与专业结合的情境,更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学生的认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要尽量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与职业特征,以角色扮演与任务下达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以此为出发点设计的教学情境,才能真正地引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使他们在惊疑、困惑、愉快的心理状态下,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2、教师要走进专业系,加强沟通
数学教学要想服务专业学习,前提就是要了解专业教学。数学组老师可以分成几个专业方向,分组进入专业系。主要工作是:了解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与专业课程,寻找专业与数学的结合点;与专业加强沟通,从专业老师口中了解专业教学对数学的需求;了解专业教学的特点与专业工种的职业特征,以便移植到数学教学中去。
3、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
必须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到两者的有机结合点。具体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3.1梳理各专业的专业课程,了解各专业课程运用到的数学知识。
3.2根据专业特色制订针对性数学教学计划。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根据专业课需求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量身定制教学计划。
3.3提取专业课中数学知识应用的典型案例。老师应主动地寻求与专业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将这些应用提炼为具有专业背景的典型案例。
3.4按专业需要,开发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可分基础模块与专业模块,基础模块由数学老师编写,适合本校所有专业数学教学需要。专业模块可以让数学老师与专业课老师组成编写团队,双方配合共同完成编写,目的就是让数学为专业课服务。
四、实现中职数学与专业结合的教学尝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不影响数学学习理论严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从专业课教材中选取一些具体实例进行讲授,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是密切关联的,或者某部分数学知识在专业课某章节中应用较多,可在讲课过程中让学生打开专业课本,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这样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作用。
五、小结
综上所述,中职数学教学必须转变观念,必须由知识型向能力型和应用型转化;学生只有看到数学能够应用到学习的专业以及实际工作中去,才能获得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数学素养。所以,中职数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教师,更应该走在改革的最前沿,正视中职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以扬弃的态度进行改革,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结合所教专业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使数学课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中文.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反思.中国学术研究.2007(3)
[2]陈艳兰.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J].中学生数理化.2011(12)
职高烹饪专业勺工技能训练教学实践与探索 作者:童晓飞
来源:《职业·下旬》2012年第07期
技能训练课在职高教学中尤为重要。学生对专业操作课兴趣浓厚,良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能使学生精神饱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满激情,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笔者从烹饪教学背景、教学理念、勺工训练知识应用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几个方面着手,阐述职高烹饪专业勺工训练教学的方法和合理运用。
一、教学背景
职高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对理论课不感兴趣,但往往偏好专业课学习。专业课、操作课成为最受职高学生欢迎的课程,作为将来在社会上更好地谋生立命打基础的课程,不但他们自己对专业实践课程充满了较高的期待,就连学生家长也十分关注。因此,学生一开始便对专业操作课颇有兴趣、信心十足,这为专业教师开展操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前提。而烹饪勺工训练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教学内容。学生初步掌握勺工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为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就要转入训练阶段。所以训练是操作教学的关键环节。
二、建立专业操作训练教学理念的依据
职高烹饪专业的学生大多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甚少体会成功,因此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往往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加上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不但在人际交往上能力较弱,而且在动手能力上更为欠缺。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在教学中以“我做事了、我成功了、我快乐了”为导向,带学生走出教室,为学生构建开放型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从“接受型”向“探索型”、“合作型”转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
于是,笔者通过“421教学法”(看着做、跟着做、比着做、合作做)和两次技能小结,来强化勺工技能操作每一环节的练习和操作关键,最后用一次小组合作比赛的方法,在小组合作练习中以强带弱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争取人人动手,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和自我认识能力,促使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水平提高。
三、勺工训练知识及运用
1.勺工训练知识
勺工就是厨师临灶运用炒勺(或炒锅)的方法与技巧的综合技术。即在烹制菜肴过程中,运用相应的力量及不同方向的推、拉、送、扬、托、翻、晃、转等动作,使炒勺中的烹饪原料能够不同程度地前后左右翻动,使菜肴在加热、调味、勾芡和装盘等方面达到应有的质量要求。
在烹制菜肴过程中,始终都离不开炒勺或炒锅的使用,勺工技艺对烹调成菜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菜肴的品质,它是衡量中式烹调师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学习烹调技术必须掌握好勺工技艺,练习好勺工技术必须掌握基本操作姿势和基本知识技能,并能学习综合运用。
2.教师在操作训练教学中应巧妙地运用指导
学生新入学的第一节操作课,好奇心、新鲜感特别强,总想很快就能和老师一样学会技能,得到教师的表扬。笔者充分利用学生这些心理特性,认真做好第一堂操作技能训练的课前准备工作,尽量把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调动起来,在枯燥无味的勺工训练课上加入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喜欢操作课,在快乐中接受知识、学会技能、运用技能。
(1)站姿练习。让学生在操场的跳远跑道两边排成两列,教师站在两队之间,先示范临灶操作的基本姿势:两脚分开站立,两脚尖与肩同宽,基本为40~50cm。要求上半身保持自然正直、自然含胸、略向前倾,不向右弯腰曲背,目光注视勺中原料变化。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站立,教师巡回纠正、指导。
(2)握勺练习。正确的站立姿势是学习勺工技能的前提,而道具的加入则能使课堂教学的气氛迅速活跃起来。掌握怎样握炒勺能使在勺中充分运用腕力和臂力的变化,使翻勺灵活自如,达到准确无误的程度。“左手握住勺柄,手心朝右上方,大拇指在勺柄上面,其他四指弓起,指尖朝上,手掌与水面约成140°夹角,合力握住勺柄……”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操作,教师巡回纠正。
(3)前翻勺练习。有了正确的监灶站立姿势和握炒勺的方法之后,怎样前翻勺便是教学的重点。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学生每人一勺沙子,根据书本上的知识自行练习。学生往往开始练习时还颇有新鲜感,可若一段时间后还是不能把沙子从锅中翻过来,往往就失了兴趣。所以笔者打破教学常规,采用示范教学法。先请一个表现较优秀的学生上前操作,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教师在一旁纠正错误,指出刚开始练习勺工的通病,最后再由教师示范标准动作,左手握住勺柄,炒勺略向前倾斜,先向后轻拉,再迅速向前送出,沙子送至炒勺前端时,将炒勺的前端略翘,快速向后拉回,使沙子做一次翻转。学生根据老师操作进行模仿练习。
(4)手勺的使用练习。在烹调菜肴的过程中,原料在锅中的翻转还离不开右手手勺的使用。手勺在勺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不单纯是料和盛菜装盘,还要配合左手翻勺,通过手勺为炒勺密切配合,可使原料达到受热均匀,成熟一致,挂芡均匀,着色均匀的目的。所以手勺和炒勺的熟练配合难度较大,就好比是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左右两方配合不协调,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都会提醒学生要善用手腕力量,手腕力量大小能取决于翻勺和手勺使用是否协调。
(5)手腕力量训练。学生个子有高低,体重有轻重,手腕的力量也有大小,怎样训练学生的手腕力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因为使用单杠和做俯卧撑能提高手腕力量,所以笔者常借助操场草坪和单杠让学生进行单杠或俯卧撑练习,以提高自己的手腕力量。
四、激发学生参加操作训练的积极性
翻勺练习动作要领掌握后,训练阶段枯燥无味,而且需要一定的毅力,特别是手腕力量的练习后,同学们个个感觉到手臂酸痛,连锅子都不想提。面对这种现象,笔者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个人之间进行比赛
选择两个身高、体重都差不多的学生,面对面站立。教师统一比赛规则,甲开始先操作前翻勺,乙给甲当裁判记数,要求算一次沙子必须从锅中翻过来,一直到本人自己体力吃不消为止,然后角色互换,翻动次数多者为胜。在让学生巩固知识点的同时,也提高了操作训练的质量。
2.甲组和乙组进行比赛
依循上述方法进行分组练习,怎样使操作训练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决定在甲乙两组之间进行竞赛。首先第一项是临灶站姿的练习。每位同学手握炒锅一只,正确的站立姿势和握炒勺姿势确定后,看哪一组有同学第一个放弃,如果有同学吃不消放下锅子就被视为该组淘汰。通过这样的团队作战,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要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五、趣味游戏把操作训练教学推向高潮
为了锻炼学生的毅力,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让他们在枯燥乏味的训练中找到乐趣,笔者自制了一套操作课道具——手腕练习器。它是由一根10cm长的棍子和一根30cm长的绳子和二块砖头组合而成的。要求学生手臂伸直抓住棍子的两端,慢慢地把砖头卷起来,等砖头碰到棍子后,用手腕力量慢慢将砖头放下,如此反复来锻炼手腕力量。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还采用竞赛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昂扬斗志,使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
关键词:艺术教育、音乐教学活动、实践、相结合
正 文:踏着新世纪的脚步,我们在迎接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未来世纪挑战的过程中奋斗拼战,而作为教育领域里最基层的幼儿园,老师们在幼儿的教育引导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思维力
一、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让幼儿在玩中学,使孩子乐于学,我们将歌曲,音乐游戏,律动,打击乐,歌表演,音乐欣赏,舞蹈等诸多形式带日常教学中,融入音乐基本训练。引导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尝试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增强额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能更好地挖掘幼儿的音乐潜能。
二、表演游戏与教育相结合
音乐使孩子活泼,好动的个性得到满足,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把表演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可以发挥孩子的音乐潜能,如:《国旗红红的哩》先让孩子们看五星红旗,国旗是红色的,那上面有五颗黄色的星星,它是升在高空中。
三、赋予音乐以色彩
孩子对颜色非常的敏感。给他们一些五颜六色的笔、一张红色的纸、让孩子们尽兴涂画,是他们热衷的活动之一。这样也能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变得轻松而多彩起来。一个音乐活动结束以后,孩子们除了学到一首歌曲,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不能停滞。继续给孩子想象,延伸音乐的感染力。在学习歌曲《国旗红红的哩》后,我让孩子们描述歌曲中的画面,孩子们兴致勃勃,讨论越来越激烈,看孩子们的情绪上来了,我抓紧机会,让他们把它画下来,他们一边唱“国旗国旗,红红的哩。五颗金星,黄黄的哩。升在空中,高高的哩……一边挥动手中的笔,用心地一笔一笔的画着,过了一会儿,孩子们的作品完成了,我看到了一幅一幅的画面,红红的国旗高高的升在空中……虽然画的有点乱,但是却将歌曲的内容出色地表现出来了。孩子们举起自己画的五星国旗,唱起了歌。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小例子,我们并不需要将每个音乐作品都让孩子们画一通,这是不实际的。我们应该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发现突破点,让孩子们更轻松、更愉快地接受音乐,通过音乐的学习得到美的享受。
四、师生互动
为幼儿创造自由平等,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让幼儿拥有宽松的学习坏境,思维、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在活动中,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当中,让他们感受到和朋友之间的关爱、友情。和他们一起唱歌,一同游戏,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五、插上想象翅膀 提升综合能力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其核心内容,想象力、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仅使自己的知识更丰富,而且使教学活动妙趣横生,更有助于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并运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表演区有许多乐器,让幼儿随时取用,使他们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击乐器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进而引导他们听辩乐器。如:铃鼓能拍能摇,还能敲击鼓边。这些发现都能促使幼儿以浓厚的兴趣去探索奇妙的乐音与节奏。如:节奏乐春天在那里我描绘了一幅把小朋友带进了春天的美好意境。这样把学习技能和训练创造性思维、融为一体,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六、创造美的氛围,让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得于延伸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包括美育,即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而音乐所擅长的就是通过情感的直接抒发和体验来达到审美活动的目的,因此又被公认为一种情感艺术。所以,我认为音乐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最有效直接的途径之一。幼儿审美心理建构依赖于长期的艺术熏陶,艺术教育实践和审美环境的影响。激发幼儿产生审美的需要,形成特定的审美情感,推动创造美的意志行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我们知道,幼儿的情感激发依赖于幼儿审美理解能力,而理解力的提高进一步激发幼儿愉悦审美情感。幼儿审美情感还有赖于欣赏活动的内容和欣赏活动的组织形式,富有生命力的,适合幼儿年龄阶段,和生活较为贴近的内容及有趣的活动形式都能给幼儿带来新奇和愉悦
语言、歌谣在培养音乐能力方面和儿童歌曲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幼儿歌唱有一定局限性,而朗读则可以在难度、长度上超出歌唱的局限,可以在节奏感、多声部配合、音乐要素、结构的理解等方面促进音乐能力的发展。以形象的、游戏的、律动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结构要素。音乐结构的感知是我们教学中比较薄弱的方面,教师往往认为结构问题比较复杂,幼儿难以理解。人们在欣赏、理解音乐时,需要通过记忆、思维把连续出现的瞬间结合为统一的印象。感知音乐结构的能力对于全面的审美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幼儿音乐教育应从小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分句、分段,音乐的开始、结束,以及音乐中的相同、不同、变化等的意识和敏锐的感觉。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不同的乐曲、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的变化都表现出它们各自不同的风格和和不同的情感,只有抓住特点,才能启发幼儿去感受、体会音乐的美。只有让幼儿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愿意去做,他们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发挥想像力和独创性。尽管幼儿的表现还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幼儿都是具有与众不同的天资,都有创造的需求,更不能排除幼儿对主体对元素的能动发现以及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组合能力。
总之,在幼儿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为动力,在不断挖掘幼儿创造潜力的同时,使幼儿内在心灵在美的节奏中和谐发展,这就是音乐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因此,理想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儿童情感体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帮助孩子形成对自己、他人,以及周围事物的积极态度倾斜,而且有助于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增强儿童对音乐美的敏感性,而且更是使儿童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学前儿童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苏霍姆林斯基说:“精神需要是指人的道德、智力和审美的需要和兴趣,这些都是在他们积极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形成和满足的。”音乐作为美育的一种形式,它是与幼儿同步发展的,因为喜欢音乐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孩子积极愉快、活泼、欢乐,他们的身心都会得到陶冶和发展。
参考文献:《幼儿园工作章程》、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专业课教学,改革,策略
一、现状与背景
随着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 特别是中职学生入学“零门槛”, 大量文化课基础薄弱的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 (以下简称中职) , 他们的数学基础相对更差一些, 学习兴趣不高。他们普遍认为进入中职是为了学一技之长, 可以摆脱文化课学习的苦恼, 存在着只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 (如数学课、外语课) 的现象, 多数学生把精力基本放在专业课上, 而许多专业问题的解决却离不开数学知识。
众所周知, 中职学校主要是培养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素质合格、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要求的是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因此, 中职数学教学必须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 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突出中职数学的智力开发功能和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中职数学教师若能在教学中, 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数学教学和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数学教学质量, 而且还能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所以, 中职数学教学可以走一条与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的道路, 这可以作为目前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二、意义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知识型教学,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数学课发展成让一些让学生感觉毫无意义的学习内容,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的方式, 使学生感觉学习数学很枯燥、很乏味且无用。而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行的数学教学, 是一种应用型教学, 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更是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获得能力和经验的过程。它可以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习惯, 为学生个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它为中职数学教学注入新的生命与活力, 缓解目前中职数学教学困境, 为中职文化课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方法与策略
1. 教学评价改革是难点。
教学评价, 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 包括了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它决定了教师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 也决定了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 直接影响整个教学工作的效率与成败。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方法是:教师单纯地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即考试分数为标准来评价一个学生。同样的, 学校也是单纯地以教师所教班级的考试分数为标准, 来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带来的效果是:教师唯分数马首是瞩, 学生却不买帐。教师只需全面系统地讲授数学知识, 不必在意知识的实用性、毫不关心数学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联系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认为数学尽学些没用的知识, 不学又不会影响到毕业 (当今的中职校学生是100%毕业的) , 加上基础参差不齐, 学习愿望普遍不强。据笔者十年的教学实践与观察, 班风好且基础好的班级, 勉强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能愿意学。班风差或基础差的班级, 一个班只有3-5个学生听讲。以今年本市中职毕业班文化课合格考试为例, 有两所兄弟学校, 数学科及格率只有30%左右, 有的学生只考2分。满分100分的试卷, 30分以下的学生比比皆是。笔者认为, 中职教育对数学教学的评价是有问题的, 有必要进行改革。不可否认, 传统的评价方式有它合理的一面, 比如它重视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提高, 却没契合中职教育的实际, 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评价方式。所以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既无约束力, 又无吸引力。笔者认为, 对中职生数学教学的考核, 应当废除传统的评价、考核办法, 重点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应用能力为标准。然而教学评价的调整必须是大范围的, 牵扯面非常广。所以, 教学评价的调整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教学评价改革是难点。如果目前的教学评价不发生改变, 那么目前的中职数学教学现状是难以改变的。
2. 教材建设是重点。
教材建设的工作纷繁复杂, 关系到中职数学教学能否真正做到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而专业数学教材建设要把握的原则是必须充分结合中职各专业的特点。有条件的学校和专业, 可以编写校本基础数学教材和各专业数学教材。校本基础数学教材力求起点低, 是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要学习与掌握的最基本内容, 使更多的学生学得会、生活中用得上。各专业数学教材要求结合本专业必需的数学知识, 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 突出专业个性, 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学专业的数学, 使学生乐于学。第一阶段学习校本基础数学教材, 第二阶段学习相关专业数学教材。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 充分体现数学教学服务专业教学的工具作用。当然, 这要求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通力合作, 合理设置开课顺序、共同探讨数学与专业知识的交叉点。但是中职专业种类繁多, 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又不尽相同。因此在编写专业数学教材或实际教学中, 应根据专业特点, 确定教学内容及重点。例如:财会专业由于涉及到统计和会计电算化等知识, 本专业数学教材应包括:统计基础、概率、数列、集合、计算方法等知识。计算机专业由于涉及到数据类型、算法、编程等, 与数学关联度较高, 本专业数学教材应包括:计算方法、数理逻辑、集合、数列、二进制等知识。机械、数控、模具专业由于对几何、向量知识要求较高, 本专业数学教应包括: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向量、三角函数等知识, 重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机电、电子专业由于对电路图、电流等要求较高, 本专业数学教材应包括:三角函数 (特别是正弦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向量等知识,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理解时间与电流的变化关系。中职专业门类太多, 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3. 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
要让数学教师能够结合不同的专业需要开展数学教学, 必须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根本。目前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 绝大多数是毕业于师范本科院校, 不了解专业知识, 不了解各专业所需基本数学知识。所以要达到数学与专业相结合进行教学, 数学教师就必需知道必要的专业知识。要做到这一点, 要求学校和教师本人都要作出一定的努力。首先, 数学教师要虚心向专业课教师请教, 了解所教专业所必需重点掌握的数学知识和专业课开课顺序, 为专业教学做好必要的数学知识做铺垫。其次, 学校可以邀请本校专业教师给数学教师作讲座, 培养数学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 改变数学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创业;高等数学;专业;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背景下,现有的传统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需求。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中,国家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实施指导意见,指出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与实践相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独立学院的高等数学课程必须做出重大改革,除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工程数学能力外,还需要与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探索并实践出一条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以及与专业和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道路。
一、高等数学课程定位及存在问题
在独立学院的本科课程体系中,高等数学在工学、管理学等很多学科门类专业当中往往属于公共课程或者学科基础课程。所以高等数学课程的定位一般是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服务,为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服务。通过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让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和基本的数学建模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特点,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就需要采用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在工学专业中可以与后续专业课程的相关计算挂钩,在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中则可以与具体的经济数据、经济模型相挂钩,让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同时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高等数学在独立学院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是十分明确的。
但是在高等数学课程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教材配套的问题,现在使用的教材和配套习题大部分还是传统的模式,很多内容没有与专业教育特点相挂钩,案例老旧没有更新。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上课只围绕教材进行教学,对专业教育中后续需要用到的高等数学课程的具体内容没有提及,专业的服务针对性不强,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水平能力基础较弱,很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往往在讲授一个内容的时候需要复习很多基础知识,导致授课进度受到影响。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往往因为教学内容多、难度大,重视了内容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掌握程度。因此,如何才能更好地将高等数学课程与创新创业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高等数学课程与创新创业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探索研究
根据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特点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需求,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可以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以及专业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转变授课方式方法,提升教师能力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任课教师很多都是从学校毕业又到了学校教书,对于高等数学课程的知识点和内容只是局限于原来老师怎么教学,现在就怎么教授给学生。任课教师只对上课的内容熟悉,但是对学生的专业课程却了解不多,对于具体专业中哪些专业课程需要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的高等数学知识没有概念。因此在教师能力的提升方面就需要将专业课程体系与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相对接,要求高等数学任课教师了解所授课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对高等数学课程的要求,主动和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对接,积极掌握相适应的专业基础知识,以提升自身能力。同时要求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注意教学相长,将理论课堂教学变成互动课堂、讨论课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环节,改变一言堂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教材建设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材建设方向应向应用技术型方向发展,结合不同的学科专业特点分类建设。对不同的专业采用符合其专业特点的教材,特别是在例题的选择上,与微课、慕课等在线课程的配合上,难易程度的把握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编写,将原有的知识点再进行“碎片化”整理,重新构建课程知识点,使新编教材既能满足传统课堂需求,同时也可以满足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方法的需求,选择以教学团队的方式先进行讲义的编写,成熟后再针对专业编写相适应的教材内容。同时结合所授课专业的创新创业案例,将真实的案例与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道路已经显得非常重要,高等数学课程必须在这一大潮中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改革,特别是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应向应用型方向发展,让高等数学与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起到促进作用,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朱蕴.创新创业教育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运用[J].才智,2015(2).
教改项目: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一般A类项目“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2014JGA42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A-0018-02
作为贵港市教育示范窗口学校,新世纪学校秉承“让学校成为师生向往的成长乐园”的办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和教师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学校推行的培育“五个好学生”特色课程文化建设,包括“身体好、写字好、口才好、合作好、读书好”五个方面。如何将“好身体”与“阳光体育”结合起来,多维度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一、“三操一绳”活动,激发运动兴趣
我校生均面积少,活动范围小,学生活动受到限制。因此,学校最初的想法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多做操,让学生在体操练习中,得到平衡、协调、柔软、力量与耐力等素质的锻炼。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天天做同样的一套操,没有什么兴趣,久而久之都是在敷衍了事,出工不出力。学校也意识到了这样的早操模式单调呆板,学生个性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学校根据学生年龄及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特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自2010年以来,我校推行“三操一绳”的早操活动。既在推行国家规定的《七彩阳光》广播体操的基础上增设了自行创编的两套操:《绳操》和《天生爱想象》情绪体操,还有操后的五分钟个人跳绳活动。在练习时间上由原来的10分钟增加到40分钟,并采取检查、评比、小组比赛等措施,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其中,《绳操运动》所采用的伴奏音乐动听、生动活泼、韵味十足。《天生爱想象》情绪体操,有踏步动作,有表现喜悦、烦恼的表情动作,有模仿蝴蝶飞、小鱼游动、小花猫俏皮可爱的扮相等,通过这些形体动作的表现,让孩子达到放松精神、减缓压力的效果。早操后的“五分钟跳绳”活动,可由学生自由发挥,创编适合他们自己的花样跳法。通过长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两种以上的跳绳技巧,跳出花样,跳出特色,跳出耐力,跳出了一个好身体。
由于活动花样多,且符合学生爱动爱跳爱表现的特点,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并把自己的锻炼行为与班集体的荣誉结合起来,形成了人人爱做操,班班争先进的积极态势,促进了学生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形成。这样的广播操不但成为全校师生强身健体的一种好方式,而且还成为展示师生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窗口,使全体师生都能充分享受快乐早操,成为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充分利用好体育课,保证学生的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
目前,大多数人,包括教师和家长都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观念。就我们学校来说,由于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体质本来就差。而且很多家长也错误地认为孩子只要不生病就是健康,从而忽视体育锻炼。另外,由于家长们常常因为孩子在运动中产生的磕磕碰碰导致的小伤小痛来找体育老师的麻烦。这样一来,体育老师上课往往会减少学生的运动量,避免使用难度大的体育器械。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在体育课上没能达到足够的锻炼时间,没能掌握应有的运动技能和技巧,致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连年下降。
我校现有学生人数2900多人,将近40个班级,每天同时上体育课的班级有3到6个班级不等、由于运动场所少,以前上体育课的时候很多班级的学生都混在一起,经常发生碰撞事件。于是很多教师为了安全起见,碰上多个班级一起上体育课时,往往只安排做操或不需要跑动的项目,致使学生的运动量不足。鉴于此,我们体育组结合“三操一绳”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根跳绳,在体育课开始的5-10分钟跳绳,既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热身,又可以通过跳绳活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例如,我们在体育课中开展花样跳绳特长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运动特长编制花样跳绳。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编出集娱乐、参与、观赏、趣味与竞技于一体的绳舞:“绳舞飞扬”“自由飞翔”摇绳舞;绳中带绳过人跳;五绳呼啦圈跳;三绳三角传球跳、青蛙跳;侧手翻进绳跳;11人小组排号跳;双绳双飞跳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致高昂,乐此不疲。而且通过跳绳活动,学生的协调性、耐力、灵活性以及腿部的肌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体育课中我们主要进行仰卧起坐、立卧撑、蹲跳起、原地高抬腿及30米往返跑等项目的训练,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可以增强学生体质。
三、通过社团活动,促进阳光体育的开展
早操和体育课都是集体体育项目,在保证所有学生都达到一定运动量的前提下,如何利用课余时间,发展学生的运动特长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为此,我校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于2013年2年组建了“朝阳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一活动机构,俱乐部分设有篮球社团、羽毛球社团、舞蹈社团、花样跳绳社团、乒乓球社团、象棋社团等活动团体,每个社团至少安排一个指导老师,每个社团每周都有活动。除了借助本校的教师力量,我们还引进了羽毛球、舞蹈、花样跳绳、乒乓球、象棋等技术指导教练。通过课外体育项目的推进,营造一个体育运动的良好环境,促使学生积极运动,锻炼身体,发展特长,提高技能。
此外,我们还借助社会力量,发展体育运动。如2013年2月,我校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批复,组建了“港北区朝阳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短短一年时间就吸纳了2800名会员,免费开放学校的健身场地,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
四、星级评价,推动健体
如何通过评价来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我们采用星级评价标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每学期让学生认真阅读《培养“五个好学生”校本特色课程》里的“好身体”星级评价标准(如下表),确定自己想要达到的标准,平时加强锻炼。学校由少先队大队干部、值日老师、值周领导进行不定期分年级分班级进行检查与评比。评比过程为:在抄检的当天,首先进行的是上、下楼梯的检查评比:班级分两排下楼,在一楼由站岗的值日老师对上下楼梯的秩序、踏步进场的动作进行打分;在做操时,由各班的男、女同学相互打分、数跳绳的次数,由各班班长、体育委员、少先队干部、值日老师、值日领导进行指导和记数,并对存在异议的评价进行实地抄检,以确保数据尽可能真实可靠,并由各班主任完成登记造册的最终评定工作。
星级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也表现出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态势。当然,通过阳光体育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不是一早一夕的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当锻炼的意识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才真正拥有一个好身体。
(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广西基础教育“创新育人模式”实验研究专项课题——《培养“五个好学生”校本特色课程育人模式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2012JD019,批准文号:桂教科学【2012】23号。)
(责编 黄珍平)
endprint
【关键词】阳光体育 好身体 锻炼意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A-0018-02
作为贵港市教育示范窗口学校,新世纪学校秉承“让学校成为师生向往的成长乐园”的办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和教师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学校推行的培育“五个好学生”特色课程文化建设,包括“身体好、写字好、口才好、合作好、读书好”五个方面。如何将“好身体”与“阳光体育”结合起来,多维度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一、“三操一绳”活动,激发运动兴趣
我校生均面积少,活动范围小,学生活动受到限制。因此,学校最初的想法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多做操,让学生在体操练习中,得到平衡、协调、柔软、力量与耐力等素质的锻炼。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天天做同样的一套操,没有什么兴趣,久而久之都是在敷衍了事,出工不出力。学校也意识到了这样的早操模式单调呆板,学生个性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学校根据学生年龄及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特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自2010年以来,我校推行“三操一绳”的早操活动。既在推行国家规定的《七彩阳光》广播体操的基础上增设了自行创编的两套操:《绳操》和《天生爱想象》情绪体操,还有操后的五分钟个人跳绳活动。在练习时间上由原来的10分钟增加到40分钟,并采取检查、评比、小组比赛等措施,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其中,《绳操运动》所采用的伴奏音乐动听、生动活泼、韵味十足。《天生爱想象》情绪体操,有踏步动作,有表现喜悦、烦恼的表情动作,有模仿蝴蝶飞、小鱼游动、小花猫俏皮可爱的扮相等,通过这些形体动作的表现,让孩子达到放松精神、减缓压力的效果。早操后的“五分钟跳绳”活动,可由学生自由发挥,创编适合他们自己的花样跳法。通过长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两种以上的跳绳技巧,跳出花样,跳出特色,跳出耐力,跳出了一个好身体。
由于活动花样多,且符合学生爱动爱跳爱表现的特点,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并把自己的锻炼行为与班集体的荣誉结合起来,形成了人人爱做操,班班争先进的积极态势,促进了学生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形成。这样的广播操不但成为全校师生强身健体的一种好方式,而且还成为展示师生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窗口,使全体师生都能充分享受快乐早操,成为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充分利用好体育课,保证学生的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
目前,大多数人,包括教师和家长都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观念。就我们学校来说,由于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体质本来就差。而且很多家长也错误地认为孩子只要不生病就是健康,从而忽视体育锻炼。另外,由于家长们常常因为孩子在运动中产生的磕磕碰碰导致的小伤小痛来找体育老师的麻烦。这样一来,体育老师上课往往会减少学生的运动量,避免使用难度大的体育器械。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在体育课上没能达到足够的锻炼时间,没能掌握应有的运动技能和技巧,致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连年下降。
我校现有学生人数2900多人,将近40个班级,每天同时上体育课的班级有3到6个班级不等、由于运动场所少,以前上体育课的时候很多班级的学生都混在一起,经常发生碰撞事件。于是很多教师为了安全起见,碰上多个班级一起上体育课时,往往只安排做操或不需要跑动的项目,致使学生的运动量不足。鉴于此,我们体育组结合“三操一绳”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根跳绳,在体育课开始的5-10分钟跳绳,既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热身,又可以通过跳绳活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例如,我们在体育课中开展花样跳绳特长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运动特长编制花样跳绳。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编出集娱乐、参与、观赏、趣味与竞技于一体的绳舞:“绳舞飞扬”“自由飞翔”摇绳舞;绳中带绳过人跳;五绳呼啦圈跳;三绳三角传球跳、青蛙跳;侧手翻进绳跳;11人小组排号跳;双绳双飞跳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致高昂,乐此不疲。而且通过跳绳活动,学生的协调性、耐力、灵活性以及腿部的肌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体育课中我们主要进行仰卧起坐、立卧撑、蹲跳起、原地高抬腿及30米往返跑等项目的训练,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可以增强学生体质。
三、通过社团活动,促进阳光体育的开展
早操和体育课都是集体体育项目,在保证所有学生都达到一定运动量的前提下,如何利用课余时间,发展学生的运动特长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为此,我校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于2013年2年组建了“朝阳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一活动机构,俱乐部分设有篮球社团、羽毛球社团、舞蹈社团、花样跳绳社团、乒乓球社团、象棋社团等活动团体,每个社团至少安排一个指导老师,每个社团每周都有活动。除了借助本校的教师力量,我们还引进了羽毛球、舞蹈、花样跳绳、乒乓球、象棋等技术指导教练。通过课外体育项目的推进,营造一个体育运动的良好环境,促使学生积极运动,锻炼身体,发展特长,提高技能。
此外,我们还借助社会力量,发展体育运动。如2013年2月,我校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批复,组建了“港北区朝阳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短短一年时间就吸纳了2800名会员,免费开放学校的健身场地,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
四、星级评价,推动健体
如何通过评价来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我们采用星级评价标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每学期让学生认真阅读《培养“五个好学生”校本特色课程》里的“好身体”星级评价标准(如下表),确定自己想要达到的标准,平时加强锻炼。学校由少先队大队干部、值日老师、值周领导进行不定期分年级分班级进行检查与评比。评比过程为:在抄检的当天,首先进行的是上、下楼梯的检查评比:班级分两排下楼,在一楼由站岗的值日老师对上下楼梯的秩序、踏步进场的动作进行打分;在做操时,由各班的男、女同学相互打分、数跳绳的次数,由各班班长、体育委员、少先队干部、值日老师、值日领导进行指导和记数,并对存在异议的评价进行实地抄检,以确保数据尽可能真实可靠,并由各班主任完成登记造册的最终评定工作。
星级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也表现出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态势。当然,通过阳光体育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不是一早一夕的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当锻炼的意识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才真正拥有一个好身体。
(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广西基础教育“创新育人模式”实验研究专项课题——《培养“五个好学生”校本特色课程育人模式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2012JD019,批准文号:桂教科学【2012】23号。)
(责编 黄珍平)
endprint
【关键词】阳光体育 好身体 锻炼意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A-0018-02
作为贵港市教育示范窗口学校,新世纪学校秉承“让学校成为师生向往的成长乐园”的办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和教师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学校推行的培育“五个好学生”特色课程文化建设,包括“身体好、写字好、口才好、合作好、读书好”五个方面。如何将“好身体”与“阳光体育”结合起来,多维度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一、“三操一绳”活动,激发运动兴趣
我校生均面积少,活动范围小,学生活动受到限制。因此,学校最初的想法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多做操,让学生在体操练习中,得到平衡、协调、柔软、力量与耐力等素质的锻炼。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天天做同样的一套操,没有什么兴趣,久而久之都是在敷衍了事,出工不出力。学校也意识到了这样的早操模式单调呆板,学生个性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学校根据学生年龄及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特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自2010年以来,我校推行“三操一绳”的早操活动。既在推行国家规定的《七彩阳光》广播体操的基础上增设了自行创编的两套操:《绳操》和《天生爱想象》情绪体操,还有操后的五分钟个人跳绳活动。在练习时间上由原来的10分钟增加到40分钟,并采取检查、评比、小组比赛等措施,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其中,《绳操运动》所采用的伴奏音乐动听、生动活泼、韵味十足。《天生爱想象》情绪体操,有踏步动作,有表现喜悦、烦恼的表情动作,有模仿蝴蝶飞、小鱼游动、小花猫俏皮可爱的扮相等,通过这些形体动作的表现,让孩子达到放松精神、减缓压力的效果。早操后的“五分钟跳绳”活动,可由学生自由发挥,创编适合他们自己的花样跳法。通过长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两种以上的跳绳技巧,跳出花样,跳出特色,跳出耐力,跳出了一个好身体。
由于活动花样多,且符合学生爱动爱跳爱表现的特点,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并把自己的锻炼行为与班集体的荣誉结合起来,形成了人人爱做操,班班争先进的积极态势,促进了学生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形成。这样的广播操不但成为全校师生强身健体的一种好方式,而且还成为展示师生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窗口,使全体师生都能充分享受快乐早操,成为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充分利用好体育课,保证学生的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
目前,大多数人,包括教师和家长都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观念。就我们学校来说,由于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体质本来就差。而且很多家长也错误地认为孩子只要不生病就是健康,从而忽视体育锻炼。另外,由于家长们常常因为孩子在运动中产生的磕磕碰碰导致的小伤小痛来找体育老师的麻烦。这样一来,体育老师上课往往会减少学生的运动量,避免使用难度大的体育器械。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在体育课上没能达到足够的锻炼时间,没能掌握应有的运动技能和技巧,致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连年下降。
我校现有学生人数2900多人,将近40个班级,每天同时上体育课的班级有3到6个班级不等、由于运动场所少,以前上体育课的时候很多班级的学生都混在一起,经常发生碰撞事件。于是很多教师为了安全起见,碰上多个班级一起上体育课时,往往只安排做操或不需要跑动的项目,致使学生的运动量不足。鉴于此,我们体育组结合“三操一绳”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根跳绳,在体育课开始的5-10分钟跳绳,既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热身,又可以通过跳绳活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例如,我们在体育课中开展花样跳绳特长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运动特长编制花样跳绳。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编出集娱乐、参与、观赏、趣味与竞技于一体的绳舞:“绳舞飞扬”“自由飞翔”摇绳舞;绳中带绳过人跳;五绳呼啦圈跳;三绳三角传球跳、青蛙跳;侧手翻进绳跳;11人小组排号跳;双绳双飞跳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致高昂,乐此不疲。而且通过跳绳活动,学生的协调性、耐力、灵活性以及腿部的肌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体育课中我们主要进行仰卧起坐、立卧撑、蹲跳起、原地高抬腿及30米往返跑等项目的训练,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可以增强学生体质。
三、通过社团活动,促进阳光体育的开展
早操和体育课都是集体体育项目,在保证所有学生都达到一定运动量的前提下,如何利用课余时间,发展学生的运动特长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为此,我校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于2013年2年组建了“朝阳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一活动机构,俱乐部分设有篮球社团、羽毛球社团、舞蹈社团、花样跳绳社团、乒乓球社团、象棋社团等活动团体,每个社团至少安排一个指导老师,每个社团每周都有活动。除了借助本校的教师力量,我们还引进了羽毛球、舞蹈、花样跳绳、乒乓球、象棋等技术指导教练。通过课外体育项目的推进,营造一个体育运动的良好环境,促使学生积极运动,锻炼身体,发展特长,提高技能。
此外,我们还借助社会力量,发展体育运动。如2013年2月,我校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批复,组建了“港北区朝阳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短短一年时间就吸纳了2800名会员,免费开放学校的健身场地,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
四、星级评价,推动健体
如何通过评价来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我们采用星级评价标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每学期让学生认真阅读《培养“五个好学生”校本特色课程》里的“好身体”星级评价标准(如下表),确定自己想要达到的标准,平时加强锻炼。学校由少先队大队干部、值日老师、值周领导进行不定期分年级分班级进行检查与评比。评比过程为:在抄检的当天,首先进行的是上、下楼梯的检查评比:班级分两排下楼,在一楼由站岗的值日老师对上下楼梯的秩序、踏步进场的动作进行打分;在做操时,由各班的男、女同学相互打分、数跳绳的次数,由各班班长、体育委员、少先队干部、值日老师、值日领导进行指导和记数,并对存在异议的评价进行实地抄检,以确保数据尽可能真实可靠,并由各班主任完成登记造册的最终评定工作。
星级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也表现出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态势。当然,通过阳光体育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不是一早一夕的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当锻炼的意识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才真正拥有一个好身体。
(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广西基础教育“创新育人模式”实验研究专项课题——《培养“五个好学生”校本特色课程育人模式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2012JD019,批准文号:桂教科学【2012】23号。)
(责编 黄珍平)
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培养是机械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两个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可以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全面提高学生工程素质的必要环节。
一、传统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 传统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机械类工科的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闭门造车多,结合科研、生产实际的课题少;纸面设计多,实际动手制作少;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联系不紧密等。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将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2. 传统生产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生产实习需要依托校外的企业等生产部门,在实践中遇到许多问题,具体表现:
(1)现有实习基地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
(2)实习时间较短、经费不足
(3)指导教师实践能力欠缺
二、改革思路
根据目前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列改革措施:
1. 建立校内校企联合生产实习基地,依托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将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
2. 探索多种模式的实习模式;
3. 建设校内校企联合实践教师指导队伍,组成的多层次、跨专业、校企联合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师指导团队;
4. 进行仿真实习,在虚拟平台上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
5. 按企业形式建立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
三、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1. 依托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将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
利用机械工程学院的机械制造实验室及学校工程实践中心的现有机床和设备,按照现代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建立校内校企联合生产实习基地,将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与学校现有资源相结合,为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的学生提供与企业生产实际相同的环境与氛围,使学生感同身受,增加学生的职业经历,为学生提供工程设计与制造以及创新实践的技术环境,使学生掌握机电设备操作技能与规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依托校内生产实习基地,针对机电类生产实习的学生,结合优秀毕业设计项目开发出具有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特点实习项目,使学生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零件的工艺流程、工具、刀具等生产资料管理流程,了解到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批量生产的全过程以及生产组织管理,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管理形式,今后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毕业设计选题上,教师深入实践,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商定设计题目,在专业生产实习前将毕业设计的题目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向主动学习状态发展。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设计部门中,由进行毕业设计的大四学生组成不同的设计团队,成员可来自多个学科/专业,由毕业设计教师指导团队共同指导,围绕某一设计项目(如数控车床、机械人)模拟企业项目运作模式进行可行性研究、市场需求分析、确定任务要求、机器性能分析、总体方案设计、技术设计。
2. 探索多种模式的实习模式。
少部分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其毕业设计题目与学校、生产企业联系甚微。针对此种状况,笔者建议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并与导师进行自主联系,结合导师建议有目的性寻找合适的实习单位。在分散式生产实习的同时,学生可参加导师的课题、科技大赛作品制作等校内实习;学校也可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实习模式。
3. 建设校内校企联合实践教师指导队伍。
针对现有的青年实践教师的从校门到校门的学习经历、缺乏工程职业经历和工程实践经验等问题,引进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组成由具有工程职业经历、工程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青年教师构成的校企联合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同时加入与课题联系的其他专业的指导教师,组成校企联合、跨专业、多层次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师指导团队,使青年教师在与工程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快速积累工程实际经验,加快青年教师由学术型讲师到实践型工程师的快速转变。快速培养一支“双师型”的青年指导教师队伍,促进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 建立校内虚拟辅助生产实习平台。
有限的校外企业生产实习无法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仿真实习作为近几年来国内流行的一种实习方式,弥补了生产企业实习的不足。仿真实习是在学校内部建立可视化的虚拟辅助平台,学生在仿真机上对机械零件加工过程反复操作,对关键工艺参数反复摸索,真正了解到生产企业产品、设备、车间等等的基本情况。通过在虚拟平台上不断模拟实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薄弱环节,对关键工艺参数重点掌握,从而在真正的生产实习中不再迷茫,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企业生产实习的质量。
5. 按企业形式建立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
在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建立企业形式的管理制度,如机器设备的操作规范、保养维修、工具和量卡具保管、出借等各种规章制度。人员出勤、迟到早退等考核制度。建立包括零件材料成本,工具成本机器的加工成本、机器的折旧、人员的成本等成本核算制度。同时根据进行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以适应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教学运行保障机制以及与改革相适应的毕业设计、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成绩评价体系。
四、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实践教学改革效果
按企业生产、管理形式建立校内生产实习基地,依托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将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并采用多种模式的实习模式,以及建设由具有工程职业经历、工程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青年教师构成的校企联合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等改革措施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职业经历,为学生提供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类似的工程设计与制造以及创新实践的技术环境,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意识、科技创新思维、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我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得到专家的好评,对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的工程实践性、内容的创新性、撰写的规范性均给予高度评价。
校企结合的企业实际氛围、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队伍,使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因此毕业生受到沈阳机床、沈阳鼓风机集团、沈阳远大集团、沈阳三一重工、北方重工等国家大型企业单位的青睐,就业率高、能力强。
五、结束语
通过将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和先进的管理制度与学校的实践中心和机械制造实验室的机床、设备相结合,建立校内校企结合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在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中接触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与青年教师相结合,使青年教师快速积累工程实际经验,培养“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是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以一,王雁.对工程教育改革中关键问题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9):14-16,29.
[2]郭钟宁,骆少明,张湘伟.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9(6):15-22.
[3]王永生.高水平特色大学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5-18.
[4]Stocking.P.J.The teaching of aerospace vehicle design at cranfield university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group design project,Proc.IMech E Vol.221 Part G:Aerospace Engineering,2007:225-234.
[5]余龙江,李为,鲁明波.新形势下本科生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08,(10):21-24.
一、如何构建中职生资助工作与育人机制相结合的模式
要将助人与育人相结合, 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在实践中构建起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 以勤工助学为主导, 包括助困奖学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全方位、全过程资助育人服务体系, 横向覆盖经济资助、思想帮助、能力扶助等领域, 纵向贯穿贫困生入学、求学、继续升学的全过程, 将经济资助工作的内涵延伸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服务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二、在资助工作与育人机制相结合的模式中要加强信念教育, 鼓励贫困生自强自立【1】
在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中, 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于贫困的农村地区, 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信念教育, 引导学生正视困难, 培养自强自立精神, 使他们树立回报社会的理想。自强自立对贫困生而言有其特殊的意义:其一, 自强自立是贫困生克服经济困难, 顺利完成学业的思想保证;其二, 自强自立教育是防止贫困生思想滑坡产生的思想保证, 对那些思想认识和心理有偏差贫困生, 一味地给予经济资助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甚至会助长精神贫困的发生;其三, 自强自立是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保证。
三、在资助工作与育人机制相结合的模式中要明确资助意义, 将“感恩教育”贯穿始终
1.每年举办一次“资助育人文化节”, 引领校园文化健康发展。“文化节”开展包括受助学生先进事迹表彰大会, 学生服务总队社会公益活动, “资助政策助我成才”摄影展及征文展等系列活动。在文化节中, 同步举办各个班级的“资助政策助我成才”主题班会, 大力开展反思教育的探讨,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为什么获得资助”, 从而使同学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节活动深入了解国家政策, 明白是非对错, 引领学校助学育人工作向前发展。
2.通过举办“感恩无限、辩响助学”主题辩论赛, 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等活动, 将精神帮扶和教育贯穿始终, 通过感恩教育、感恩实践活动, 可以让中职学生从内心真正理解感恩。学校和教师们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资助与感恩, 在获得了国家的资助后, 一是要合理计划, 有条理地使用国家助学金, 例如将助学金作为生活费, 减轻家人的负担;二是要做到勤俭节约, 决不奢侈浪费, 不攀比;三是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 多关注弱势群体和关心公益事业, 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社会。
四、在资助工作与育人机制相结合的模式中将勤工助学与就业指导有效结合
具体措施如下:定期举办“勤工助学招聘双选会”, 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 激励学生自力自强。“双选会”坚持“贫困优先、尊重志愿、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原则, 并以此为契机开设职业规划相关培训讲座, 进行竞聘指导, 既为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解决生活之忧, 又培养了学生认识职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五、在资助工作与育人机制相结合的模式中要树立学生当代主人翁意识, 引导学生寻梦、追梦, 加强技能素养, 努力实现“我的中国梦”
古有“少年智, 则国智;少年强, 则国强”, 今有“少年有梦, 则国有望, 少年追梦, 则国强盛”。国家资助政策的出台, 正是党和政府对下一代教育的关注与关怀的体现。本人担任电子电器专业班级的班主任, 常常引导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在得到国家资助的帮助下, 要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树立自己的“中国梦”, 并时刻通过以下方式为之努力:
第一,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 学习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质, 锻造职业道德操守, 不断增强新时代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
第二, 认真学习专业理论课程, 加强自身专业技能训练, 积极关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 不断提高专业认知和技能水平。例如, 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电子技能比赛, 将平时所学在竞赛中进行展示。平时在课余, 本专业学生也会主动帮忙维修电吹风等小家电, 以此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第三, 把在校学习和就业结合起来, 以职业人角色严格要求自己。在学校, 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班主任也教导全班同学要“诚信、守时”, 本班的班训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成命运”。每次升国旗和出早操, 都提前5分钟在操场集合, 整齐地列队等待;每次到实验室上实验课, 每位学生一定要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工具包,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好, 细节决定成败。
第四, 勤于实践, 积极创新, 敢于担当, 勇于负责, 热情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 奉献服务社会, 展现青春正能量, 实践身体力行, 永葆青年人的时代风貌。
总而言之, 学校应当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不断挖掘资助育人功能, 通过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等一系列活动, 引导中职学生热爱生活、知礼感恩、关爱他人, 诚实守信、立志成才、报效国家、服务社会。
摘要:本文从“资助育人”的工作理念出发, 探索如何将国家经济资助与学校精神支持相结合、满足学生当前需要和支持学生长远发展相结合, 构建中职学生资助工作与育人机制相结合的模式。
关键词:中职学生,资助,育人机制
参考文献
【农村中职数学与烹饪专业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推荐阅读:
中职语文实用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任彩英)10-08
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融合的有效途径10-01
中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现状与策略初探07-10
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07-13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10-06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6-1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实践与思考07-14
农村文化礼堂实践与思考09-21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6-21
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教育探索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