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2022-1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需要, 也是改变教与学的双边关系以及实施初中《生物》新课标的需要。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从初中生的心理状态看, 他们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被兴趣所左右。初中《生物》是一门相对深奥难懂的课程, 其内容设计具有很大的实践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教学中若不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一旦对似是而非的概念和繁难的习题感到头痛, 就会造成情绪低落, 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就会厌学甚至弃学, 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 作为一位《生物》学科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本文将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 观察生活, 联系生活,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理科课程, 它是以自然生物界为研究对象, 具体的研究目标包括动物, 植物, 微生物等方面。包括其中的宏观特征, 围观原理等内容。观察与总结生活中的现象在《生物学》课的教学中最有魅力, 对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观察与总结的方式主要是以下两种。

(1) 教师提出生活中的现象, 让同学通过自己的思路得出相应的结论。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出为什么在春秋两季大家容易感冒?为什么感冒会传染给别的同学?之后在通过已学知识的引导, 使得同学们了解感冒是病毒引起的。通过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之后, 会让同学们主动对病毒的一些生物学特性感到好奇。在好奇心的驱动下, 同学们认真听讲, 提高了学习效率。

(2) 是通过教师的讲解, 让同学们自主找寻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在“环境对生物的作用”的章节中。通过老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 让同学们了解到生物由于对环境产生应激性等因素。导致环境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再通过老师的引导, 使得同学分组讨论环境对生物作用的例子。比如生活在山洞中的鱼的眼睛退化。环境恶化, 鱼鱼与鸟会迁移到环境良好的地方等例子。让同学们通过例子的寻找。复习知识点。学习的效果更明显, 更牢固。

2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精心设问, 制造悬念。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力求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悬念性。笔者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 认为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创设的问题必须是学生真实存在的, 是他们确实感到困惑而又急切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而不是形式上的。 (2) 要恰当地把握问题的尺度, 要有一定的指向性。问题提得太大、太空洞, 学生摸不到边际, 无从下手。问题提得太小, 太容易, 学生不费思索即能回答, 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3) 在教学中, 对于那些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内容,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应尽可能有层次、有梯度, 考虑好问题的衔接与过渡, 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如在讲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课, 我一开始就提问:“谁在早晨看到树冠上有雾?”这个问题很简单, 很多同学们都应该看到过, 等得到肯定的回答后, 我又提出了一个较难的问题:“这些雾气为什么会出现在树冠上的呢?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时学生们会感到困惑, 急切地想知道答案, 这样就会使他们兴致盎然, 注意力非常集中地听讲。

3 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 活化课堂教学氛围

结合实际, 激发兴趣。要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 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社会热点问题使他们感受身边的生活和变化, 加深他们对科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 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H1N1流行病毒”是当前社会热点, 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所以, 我在讲述《病毒》这节课时, 提前一周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人小组, 要求每一组学生利用网络搜集“H1N1”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 由于学生准备的非常充分, 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他们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能够通过各小组的协作和交流、质疑和答疑、更正和补充, 对月球的表面形态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课堂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4 注重探究方法教育,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1 改变传统的知识讲授方式

探究与总结是生物课程的核心, 初中生物课程要给学生多样的探究主题, 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 让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手脑并用, 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 亲自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 领悟科学思想和理解科学本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 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由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方式改为学生自主发现、教师适时引导、及时补充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如讲述《种子植物》时, 我没有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做机械的讲解, 而是提前带领他们去野外, 去寻找自然界中的各种形形色色的植物, 通过探究与总结, 在实际植物中发现种子植物的特点。并且能够分辨出哪些事种植植物。经过生动活泼的交流与评价, 使他们体验到了科学探究乐趣, 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4.2 关注课外探究, 巩固和发展探究兴趣

很多生物学现象, 学生在课堂上根本不可能进行大量的观察比较, 这就要求我们要使学生获取有价值的生物学知识, 不能使教学只局限于课堂, 还要引导、激励、帮助学生在课后对大自然生物圈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究。这不仅可以使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深化延伸, 还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生对生物科学探究的兴趣。如讲述《生物圈》这节课, 当学生们都已经对生物圈有了深刻的认识后, 我将同学进行分组。让同学在生活中观察总结生物圈的介绍与一些生物圈的循环等课外材料。在下节课中进行总结与交流。通过这种方式, 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 使得同学们不只是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 而且还有了书本上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并且通过让同学们参与其中的方式, 增进了老师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摘要:我国的初中《生物》学科是一门综合型, 实践型的课程, 其内容设计具有很大的实践性与生活联系紧密。由于课业的内容比较深奥难懂,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从利用实验, 联系生活,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 活化课堂教学氛围;注重探究方法教育,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体验成功快乐, 让学生热爱创新等方面来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 期望对我们的教学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 袁运开, 赵铮, 余自强.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 (7~9年级) 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5.

[2] 胡明根.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4, 11.

[3] 陈志伟, 贾秀英.中学科学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 4.

[4]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6.

上一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下一篇:室内装饰设计过程中色彩分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