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读书兴趣呢(精选13篇)
读书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会了学生读书也就教会了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与书交朋友,与好书交朋友,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的。
一、围绕读书开展益智、健身、有趣的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最富于幻想,易接受新鲜事物,渴望认识生活,认识周围世界,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广泛兴趣能使儿童接触和注意多方面的事物,获得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根据这一特点,组织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趣的活动来引导孩子们读书。如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介绍自己读书方法;创设环境演讲演练,组织综合读书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寓读书于活动之中。把兴趣变成乐趣,再把兴趣与远大目标和理想相结合变成志趣。
二、要经常讲解读书的重要意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如鲁迅、华罗庚,无不是从小酷爱读书,从书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使自己的脑子变得日益聪明起来的。高尔基说:“热爱书吧,书是知识的源泉”。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三、把读书与青少年理想结合起来。
只有理想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并保持旺盛持久的读书热情,成为潜在的学习动力,使人奋发向上。
总之,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各种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读书的兴趣也必然在读书的实践中形成,所以我们在读书实践活动中,想方设法把学生的心牵住,兴趣也就被激发起来了。
谈谈语文教学中“四读”方法
语文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是教会学生读书,教会了学生读书也就教会了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与书交朋友,与好书交朋友,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学生碰到的每篇文章,我们都可以采用以下的步骤,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
一、初读,读准文章的每个字。
由于学生的好奇心,每当拿到一篇好的文章,他们都想先睹为快,然而由于小学生识字量的限制,不可能认识文章中的每一个字,这首先就需要扫除文字障碍。而要解决文字障碍,除了求教于老师、同学,借助于工具书是最好的方式。我们常说:字典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小学生在低年级就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又学习了常用的查字典的方法,完全可以通过字典来扫除文字障碍。因此,对于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利用工具书既可以读通课文,又可以在查到字音的同时,了解一下字意,为下一步读懂课文做一下铺垫。等到每一个生字都已经被你克服的时候,你不仅读通了文章,同时,还增大了识字量,为以后进行课外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读,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
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为写作积累素材。由于小学生的读书能力有限,很难做到读一遍文章就可以读准确,因此,在读通课文之后,必须趁热打铁把文章再读一遍,才能不至于很快遗忘。根据心
理学中有关记忆规律的原则:及时的复习是克服遗忘的最好方法。而且,扫除文字障碍之后,多读几遍达到能够熟练地朗读,做到一字不错,可以保证在以后的作文中能准确地运用。平时,我们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就可以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学生不仅扩大了自己的写作词汇的积累,以备在以后的写作中运用,而且在积累了大量的字词句后,学生的阅读速度也变快了。
三、精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前面两步读的基础上,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语感,对文章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如果能进一步地展开阅读,并能努力地去理解每一个句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而体会文章思想,达到真正读懂文章。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自然地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就形成了较强的语感。这样,必然会伴随着学生读书量的增大而让读书变得轻松,读书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高,理解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高。在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基础上,再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学生既进行了小练笔,提高了写作能力,又进一步扩大了语言的积累,充分起到了课外阅读的作用。
四、品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品读,即美读,也就是有感情地朗读。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能够真正理解之后,也就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要求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每个学生都会放入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会,学生的理解力也将随之而进一步提高。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就告诉我们对于同一篇文章来说,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同。当学生能
够把自己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完整地用朗读表达出来的时候,也就真正地读懂了这篇文章。这时再进一步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大胆地对文章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又可以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同时,强化个性,使之逐步形成独立写作的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列为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是,当前小学生在阅读习惯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读书漫不经心,不求甚解;在阅读课文时,不能很好地使用工具书;没有养成边阅读边想的习惯,读书效率低;没有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读书习惯。如何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这是当前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读书习惯?怎样进行培养呢?
一、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读书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读书。而兴趣要从小培养,低年教师在培养学生爱看书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爱听——教师读给学生听。教师要善于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懂得孩子喜欢听什么、做什么。然后再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秀作品,如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读给他们听。等他们认识了更多的字,就可自己主动读这些生动的故事了。这不仅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而且引发了学生多识字的欲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读书热情更是急剧升温。
二、营造读书氛围,创造良好环境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可能造就什么样的人才,因此,学校要努力营造读书的大环境。我觉召开读书交流会效果很好,可以促进学生的读书兴趣,为学生创设展示读书的机会和平台。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每周能举办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让孩子们把自己
读到的精彩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与大家交流、共享。使讲者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勤奋读书。听者也一定会受其感染,而渐渐喜欢阅读,和别人一决高下,从而达到促进读书的目的。我在实践中发现,如果读课文让学生“赛读”的话效果非常好,开始我们班有几个学生读书结结巴巴的,最后我让分组比赛读,这些学生为了不拖后腿,在小组里刻苦练读,读的不好的,其他同学还加以指导。这样,在练读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可见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学生读书的方法和途径。
三、循循善诱,有目的读书
书籍浩如烟海,读书人仅是一叶扁舟,盲目的读书,会使人迷失方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情、心境,以及阅读能力,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目,并指导学生吸收不同书籍的优秀之处。读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或名人传记时,要让学生学习书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书中的深刻道理;读优秀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优美片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读科普类作品时,要让学生联系生活,注意观察,做到学以致用„„此外,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字典、词典是不说话的老师,它们在养成读书习惯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长期以往,学生便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并能清楚地知道在不同的书中要学到什么。
四、培养毅力,形成习惯
毅力是读书习惯“金字塔”形三个层面中的“塔尖”,是最难做
到的一层,即要锻炼学生坚持读书的毅力。习惯在于坚持。要让学生持之以恒地读书,教师要做到:①营造读书氛围。大到学校,小到班级,处处要有读书的气氛,处处要洋溢着书香。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带头读书,对学生言传身教,潜移默化。②解决书源。除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外,班级也要建立起图书角,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教师更要培养学生爱书、藏书的习惯,让学生多逛书店,把零花钱、压岁钱用在买书上,以充斥自己的小书柜。③制订读书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读书,制订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案,规定要读的书籍,以及每天固定读书时间。还可以让学生制作读书监督卡,由父母、老师、同学对其读书情况进行督查或自查。④体验成功的喜悦。学校或班级可以定期组织读书汇报会,读书笔记展览等读书竞赛,对在读书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读书取得的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这里,还应特别强调我们教师的身教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总之,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要从小抓起,从培养兴趣抓起。要多为学生创设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通过交流,逐步喜欢读书,持之以恒,渐渐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读书方法的几点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先扶后放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经历从低到高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教给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进入阅读的“大门”。训练阅读能力的目标最终是使其成为独立的高效率读者,但这并不能一挥而就。在训练开始之际,教师和家长应当通过示范、提醒、启发等方式“扶”他们一把;随着学生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及阅读水平的提高,则应该减少帮助与干预,慢慢放手。
二、先易后难
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材料,有易到难是极重要的。一般而言,阅读材料中生字词不超过字词总数的5%。在题材上,学龄前的儿童以童话故事、短小的诗词为主,小学生阅读材料应以记叙文为主,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为辅,意义明了、朗朗上口的短诗、儿童诗也可以。在文体上,童话、传奇、民间小故事也是为小学生喜欢的。另外也以让孩子看报纸上的短新闻。
三、先单篇短章,后读成本书
有时教师和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读课外书没有恒心,一本书读了个开头就搁下。其实,让小学生硬着头皮攻读“大部头”原本就是不恰当的。“大部头”中信息量大,其中关系错综复杂,要求读者有较好的记忆力、连贯能力,否则读到后头忘了前头,始终一团乱麻。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刚刚发展,即便坚持读完”大部头“,也免不了糊里糊涂,不知所云。所以,应让小学生读单篇短章,再视具体情况指导小学生读简本巨著或“大部头”某些章节。
四、先精读后略读
精读侧重于阅读理解、领悟与分析;略读侧重于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精读与略读都是最终应掌握的阅读方式。不过,由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待发展,而且其任务侧重于获得坚实基础,所以精读的训练在先。精读训练基本过关,才可以进行略读训练。
五、多多益善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确实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完成。相当一部分教师倾向于小学生读好课本,读好老师发的阅读材料就行了,反对学生读小说、杂志等“闲书”,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殊不知,许多“闲书”并不“闲”,而是开阔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很好“课文”。
我相信,教师和家长只要能真正落实好以上五条,我们的孩子就一定会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
小学生如何阅读课外书籍?5
(一)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是的,书是人们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伙伴。书,给我们带来遐想和乐趣,带来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沿着书籍构成的阶梯,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茁壮成长。因此,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那么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应认识读书的重要
我们先来分享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很小的时候,犹太人的父母就会将蜂蜜涂抹在《圣经》上,让他们的孩子蘸着口水来翻阅,父母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告诉孩子们——书是甜的。正是从这些蘸着《圣经》上的蜂蜜开始读书的孩子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正是从这些舔着嘴唇,嗅着书香的孩子中走出了129位诺贝尔奖得主。
纵览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乃至于
在自己的工作范围里做出很大成绩的人,没有不重视读书的。他们之所以能够走上成功之路,无不充分表明――书可以使人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
列宁从小酷爱读书,五岁就开始识字,很快就能诵读许多诗歌和故事。即使是在沙皇政府的监狱里,列宁也没有忘记读书。列宁一生重视读书学习,直到逝世前的几个月,还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然后要检查,使学问真正深入到我们的血肉里去。”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勤奋读书的习惯。平时,他除了写作之外,就是专心致志地读书,他把读书看作是休息和娱乐。
为什么说读书对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呢?因为通过读书,可以使人达到达到为知、为己、为人的读书境界。
为知,是读书的第一重境界。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见识和智慧,这是每一位同学提高水平和素养的基础。
为己,是读书的第二重境界。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读书可以使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启迪人的智慧和思想。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掌握知识视为人品、人格自然升华的保证,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诗句,表达的就是这一意思。
为人,是读书的第三重境界。为人,这里的人,不是指自己,而是指“社会、国家”,也就是周恩来少时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读书,就是要为社会的发展、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
献。
二、应了解读什么样的书
要选择有益的书。所谓“开卷有益”,就是说只要喜欢读书,打开书本就能有所收获。但是如果不懂得怎样选择图书或不清楚读书的方法,那么开卷则未必有益或受益甚微。因此,一个善于读书的人,就决不能滥读,要读积极有益的书。学校图书馆里的小说、散文、诗歌、童话、报告文学、名人传记、古典诗词、历史掌故、百科全书等应成为你们课外读书的首选。
还要联系自己的专长和爱好。每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的数量却是非常庞大的,相对于一个人而言,更是无限的长河。因此我们除了广泛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以外,必须结合自己的专长和爱好来挑选图书。即使是和自己的专长和爱好有关的书,也还得精挑细选。
有一个方面老师要提醒大家,就是我看到有些同学课间常常看一些消遣性的漫画书,比如《蜡笔小新》、《阿衰正传》等等,这些漫画书,小学生很容易学了里面一些不良的语言和习惯,这些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的书,特别是还有那些不健康的书籍,就不要看。要看书,就看一些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对我们学习、生活中都有帮助的书。比如说,学校在这次读书写作节分年级向同学们推荐了许多好书,有《马兰花》、《红汽车历险记》、《天堂的眼睛》、《鸟的天堂》、《桥下一家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等,这些书都是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同学们认真阅读,一定会受益匪浅。
小学生读书笔记方法略谈6
学好语文,首先要学会读书。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做读书笔记虽然费点时间,但是好处颇多: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领会和记忆读过的书的内容;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勤做读书笔记可以丰富知识,积累资料,便于经常复习,温故知新;勤做读书笔记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不过,读书笔记有繁有简,有难有易,形式多样;作为小学生,我们需要掌握的是以下基本的四种:
1.符号式笔记
这是最常用的读书笔记。在日常读书看报的时候,如遇到精彩之处或对自己有用的句子或者有疑问的地方,都可以用各种符号勾划出来,这样,下一次再看的时候就比较有目的性了。常用的符号有直线、曲线、括号、三角、问号等等。
我们读书的时候,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注,这种笔记,也是符号
式笔记。
符号式笔记使读过的书上的重点问题、疑难问题一目了然,这就为提纲式笔记、摘录式笔记、感想式笔记等其它形式的笔记作好了准备。
批注可以是对书中一段内容的概括,也可以是心得体会,或者是对书中某一个问题没有看懂所表示的疑问等。
做符号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读的书必须是自己的。图书馆的或借别人的图书,不应该乱批乱画。
(2)每一种符号所代表的意思,自己应该固定下来,不要随意改动。比如,用直线表示重要的内容,用“„”表示精采的句子或优美的词汇,用“ ”表示应当特别注意的地方,用“ ?”表示尚未弄懂的问题等,以后看书,就都要按自己的这个规定去使用这些符号。
(3)符号和批注不能作得过多。如果整页整页都围上圈,划上线,全都成了重点,就等于没有了重点,符号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4)要清楚整齐。不要把书弄得很脏,涂划得连原文都看不清楚了。
2.摘录式笔记
读书过程中,大家常会发现一些精彩的段落或名言、警句或自己非常喜欢的优美词句吧,那就把它记下来吧。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又或者,这书不是自己而要还人的,那么,记住它们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们抄下来,这便是摘录。建议中低年级的同学使用这种方法。它
不仅能提高同学们的欣赏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作文的素材,方便自己运用。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可以自备一本摘录本,专门摘录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者古诗词。当然,摘录是“多多益善”,不过,还是需要“精益求精”哟!顺便提一句,为以后查找原文方便,同学在摘录完之后最好注明一下出处,即你是从哪本书上摘录的。
做摘录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选择地抄录。把文中对我们最有用、最有启发的内容抄下来,每条抄录笔记应当“少而精”。“少”指字数较少,“精”指内容把握要点。
(2)要忠实原文。书里有段话,我们觉得挺好,想把它抄下来。抄的时候,又觉得某个词用得别扭,干脆另换一个词代替,这样不行。既然是摘录,作者怎样写,我们就应怎样抄,不但词句不能改动,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改动。一段话中,前后和中间不需要摘录的文字,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3)要注明出处。每条材料都要注明是从哪本书里第几页抄录的,作者是谁。如果是在报纸、杂志上抄录的,就要把报纸、杂志的名称、日期写上。还要注明文章的标题和作者。这样便于以后使用时查对。
3.剪贴式笔记
在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上看到好的文章或者其它有用的资料及时剪下来,经过整理就是剪贴式笔记。这种方法收集材料快,也很简便。
做剪贴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剪贴式笔记时要按不同的内容分类。可以准备几个用来贴剪报的本子,或者把一个本子分成几个部分,把语文知识、历史知识、自然常识等内容分别贴进去。
(2)每一条剪贴的内容要注明出处、时间。即剪自哪一种杂志或报纸,哪一年哪一期等。
(3)短小的剪贴笔记也可以作为读书卡片的内容。4.感想式笔记
这是做读书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但它没有大家想得那样“恐怖”,非常简单: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你一定有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把这些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整理成文,这种读书笔记就是感想式笔记,也叫心得式笔记或读后感。这种读书笔记重在训练同学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是我们小学生在写作时需要用到的。如何写感想式笔记,我们将在五六年级时候专门学习。因此,这是高年级学生常用的一种方法。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做摘录笔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读后感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复述或概括,它的重点是在“感”:大至一本书,小至一句话,你看了之后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2)写心得笔记,可以就整篇文章谈感想,也可以就文章的某一点,比如,文章的重点句子,段落来写体会。总之,要选择自己感触
最大和体会最深的一点来写。
(3)要紧扣原文,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也不能脱离文章内容空谈感想,要注意依照原文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联系实际,要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读书笔记最能显示出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希望各位同学在平日的看书阅读过程中,能熟练地综合运用以上一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写出真正如自己所想的“读书笔记”;如此,你也就真正意义上读懂了一篇文章一本书。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 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心理学家认为:兴趣的产生要经过三个过程, 即:“好奇”“求知”“爱好”。“好奇”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好问、好动、好强三个方面。这时的兴趣时间短, 呈不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 好奇心理逐渐变为一种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在求知欲望很强的情况下, 人的注意力集中, 精神振奋, 观察、记忆、思维都处在最佳状态。这时的兴趣由不稳定性向稳定性发展。求知阶段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 当某一方面的求知欲望反复表现出来, 就形成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的爱好, 这时的兴趣进入稳定期, 甚至终身不变。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里的“好之”指的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深厚而稳定的兴趣;“乐之”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状态。“好之”才能“乐之”“乐之”才能克服重重困难不觉其苦, 才能专心致志, 废寝忘食地从事某种活动, “乐之”才能成为学习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力源泉。因此,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 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使学生达到对语文学习的“好之”“乐之”。
为此,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 他们的好奇心, 求知欲都特别强, 作为一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求胜的特点,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兴趣倍增。为此, 引入新课时, 要选择最佳突破口。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常用设计“悬念”、展现意境、激励情感等方法, 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境界。如讲朱自清的《春》, 教师可先提示“你们采摘过野花吗?你们沐浴过春风吗?你们和小伙伴们在春雨中追逐嬉戏过吗?”, 紧接着让学生自己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情景, 然后教师再激励学生:“朱自清笔下的春更美、更活、更可爱、更富有诗情画意, 让我们一起走进朱先生‘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图画中去吧。”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
二、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理想的语文课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注意举止风度仪表姿态, 使学生在课堂上如沐春风, 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久而久之, 学生便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使用意境语言, 根据文体的特点和作者意图的变化而变化。分析艺术作品时, 教师必须使用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讲出诗歌中的意境美、散文中的构思美、小说中的形象美, 以激起学生的盎然情趣。在分析理论文章时, 必须使用准确严密、逻辑性强、生动有力、凝练简明的语言讲出议论文的说理美、说明文的情趣美。这样, 就会诱发出学生的浓郁兴趣。学生神游于教师用语言编织的理趣交融的境界中, 在美的滋润的同时, 不知不觉就会记住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三、力求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活”的教学对象, 教师无须烦琐地讲解, 学生也无须死记硬背, 这样教与学双方就能做到和谐地交流。这里教师可用激疑法。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 不断地使学生“多思、深思、爱思、会思”。如讲《药》, 一开始, 教师质疑:“什么是药?中药?西药?”学生读完全文, 发现并无一个药字, 就会热烈讨论, 使课堂气氛活跃。这时教师再回到题目上来, 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得出“药”是指人血馒头, 而买药、吃药、谈药后的结果———双上坟正是全文的结构。教师再次质疑:人血馒头是谁的血, 治谁的病, 革命者的血被革命者要拯救的群众吃了, 并造成了双上坟的结果, 这是什么样的革命, 它为什么失败?这样一步一步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挖掘本文的主题。每疑必释, 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同时激发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
四、通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激发兴趣
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 是一种间接的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不同于理科教学的主要一点在于“传情”, 通过传情而授之。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诸多情感因素, 多层次多角度地渗透, 使情感的调节功能、动力功能、强化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使教师的讲授心理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 全面关心学生, 得到学生的敬重和喜爱, 使学生“爱屋及乌”, 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此外,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具有较渊博的知识, 在掌握好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外, 还要广泛通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学识修养和较强的语言感染力。应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 如果能够出口成章, 名言佳句不离口, 成语典故常引用, 语句风趣幽默, 学生就会从心底佩服你的文学功底, 从而使你本身有着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1. 利用直观教具,唤起兴趣。鲜明的图像、色彩明丽的实物,能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这些直观的教具、学具对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唤起儿童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通常会收集一些小玩具和色彩鲜明的图片,或者自己制作一些图片,用这些物品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会收到意外的效果。如,在教学“蜻蜓”、“蜜蜂”、“蚯蚓”时,可用色彩鲜艳的图片让学生眼睛一亮,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然后再通过实物图片与相对应的词语卡片结合起来,一一展示在黑板上,儿童就更觉得有趣了,所以通过直观的教具,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就能得到认知。
2. 让学生喜欢“说”,激起兴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在课堂上常出现“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的现象,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识字水平的提高。那么,怎样让儿童有思维地说、大胆的说,让他们对枯燥的识字教学产生“说”的兴趣呢?
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保护学生的这种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说”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学生举了手,想要回答问题,但一站起来,却不知所云,这时我会说:“不要紧,慢慢想好再说。”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说”的信心。长此以往,让大多数儿童从“想说”到“敢说”,再到“有兴趣地说”。比如,在教学课后的“我会认”时,首先让学生尽量说话,给予他们肯定,树立他们的信心,再让他们谈识字方法,效果就事半功倍了。
3. 动手操作,激发兴趣。小学生爱动,所以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还少不了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易于学生接受。学生在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后,让他们在操作中寻求识字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展示台”时,让学生动手整理本单元认识的新字,制成识字卡。教师组织展示,给予各种方法肯定,让他们具有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4. 穿插游戏,激活兴趣。一节课的前半节,往往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机。到后半节课时,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专心听讲,我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一些活动身体、振奋精神的游戏。例如:“找朋友”,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老师随机抽出拼音卡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其余同学都立即举起相应的生字卡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5. 讲故事,添兴趣。少年儿童爱听故事,爱讲故事,他们从故事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他们从故事中巩固已学的字。我根据这个特点,及时鼓励学生自己看故事书,并讲给同学听。在班级里开了故事会,评比出故事大王,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潜移默化中认识了生字。
6. 采取编顺口溜、猜字谜。把一些字编成顺口溜,编成谜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我们要从字的本身入手,开发汉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创编字谜就是最好的办法。在创编过程中,学生不但了解了字的结构,还开发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自主加拼音、组词,课前预习就能解决一些问题。教学中,我采用查字典、查资料或询问做好提前预习,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就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从识字这个角度来说,就转化为新课标提出的“培养浓厚的兴趣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我让学生用视觉、表达、操作、游戏等方面来引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识字。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许多学校的课堂都已经引入了多媒体。现在的课堂也早就不是我们曾今单纯的黑板加粉笔的形式了,多媒体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这个阶段,正是活泼好动的时期,总是对任何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会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教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索要教的数学知识结合到其中,使学生能够清晰明了的掌握要学的知识。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不会离开教师,专心致志的跟着教师进行学习。总之,多媒体可以把传统教学的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课堂更加活跃,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适当的课堂提问是拉近教师与学生距离的最好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有着重要影响。小学生正处在发育成长的时期,教师的评价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很深的烙印。如果教师在课堂是能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鼓励,就会增强学生自信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设计一下问题,给学生回答的机会。当然问题不能设计的太难,以免让学生产生负面的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年龄阶段,合理地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使学生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来。另外,教师应该以鼓励教育为主,充分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针对闪光点予以称赞和鼓励。只有通过这样的鼓励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得以提升。
3.利用生动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程的魅力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例子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课堂上除了要教授基本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多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觉到数学跟其他学科的不同。教师的例子可以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走进知识的海洋,将课本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数学只是的核心意义所在。
2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就必须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在教学中,我都经常结合实际,给学生讲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方面强调你们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必须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就个人的前途而言,掌握数学知识对自己将来成就事业能带来很大的帮助。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学习《钟表的认识》我让学生回家后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记录自己一天的活动;学习《元、角、分的认识》后让学生亲自去超市买学习用品讨价还价感受数学的运用;
学习了面积的认识后让学生回家后计算一下家里的房屋面积;学习速度×时间=路程这个关系式后,让学生求自己家里到学校所走的路程等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其实是息息相关密切相关的,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这样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了学习的意义,对探究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
进行尝试练习,满足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是很强的。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从好奇心开始,好奇心使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探索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就要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采取尝试性练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语文教材的价值和教育意义不言而喻,教材多选用小学生易于接受且贴近生活的文章,可以提升小学生学习的热情,便于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句,这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重要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小学生彻底领会课本教材的内容,还要积累教材中的好词好句。
但仅仅阅读教材中的文章是不够的,不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一个成长的时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文章,在学习新课后,让学生阅读一些课文背景介绍的文章,或是写作手法和内容相似的文章,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学会阅读的方法,主动地去积累词句并思考后面的问题选项,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通过以教材为基础的拓展阅读教学活动,在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积累兴趣的同时,可以让学生用一个正确的视角去阅读文章,然后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写作中去的方法。
2. 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如果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上让学生去阅读一些文章,势必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心里产生疑问:到底是上课呢还是阅读课呢?因此要专门举办一些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的阅读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鼓励学生从家里带上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与同学们一起交流。还可以举办阅读比赛,让同学们把自己近来读的书籍内容写下来,最后评比出“阅读之星”,这样可以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每个学生制定一套完善的阅读计划,并对他们的阅读积累进行仔细的检查,还要考查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是否到位。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阅读积累兴趣培养也有重要的作用,家长要配合学校的阅读教学,为孩子建立一个阅读活动室,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购买一些书籍刊物,让孩子有目的地去阅读,并且要有阅读积累笔记,对孩子积累的词句进行认真检查。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累兴趣,同时对他们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
3. 运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小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它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吗?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像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
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合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3、开展丰富的课堂游戏,培养阅读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在低年级教学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成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中高年级可以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等方式,在编一编、演一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能使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
4、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感,巩固兴趣
一、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极端性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课堂上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 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 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求学,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课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 我问:“小明生日时与他的同学小军分别吃了一块蛋糕的1/6和1/5, 谁吃得多?为什么?”问题出示后大部分同学回答的结果是小军吃得多。我让同学们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后, 他们归纳得出:把单位“1”分的等份越多, 每一份越小, 所以1/5>1/6。这样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解释数学问题, 掌握数学知识, 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学生操作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 教学中应创设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例如, 在教学十二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 我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布置推导圆锥体积公式后, 完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先把圆柱分三等份, 用圆锥装满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里, 观察:每倒一次会占圆柱容积的几分之几?倒几次正好满?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合作交流, 很轻松归纳出:圆锥的体积 (容积) 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 (容积) 的三分之一, 即v锥=1/3v柱=1/3sh。创设操作活动的情境, 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 学生学习时感觉轻松自然、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三、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转变观念, 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给学生安全感, 帮助树立信心,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在教学第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 我引导学生观察:1/2=2/4=3/6=4/8。然后提问:“这组分数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分子和分母分别怎样变化?你们发现什么规律?”在我的引导下, 同学们互相交流。就连平时从来不举手的蓝紫珊同学也举手了, 我很激动地让她回答。可是很长时间她还是没有说出, 一部分同学不耐烦。我看了看蓝紫珊, 她满脸通红, 低着头觉得很委屈。于是我走到她的身旁抚摸一下的头说:“珊珊, 不要紧, 你今天能举手老师已经很开心, 不用怕, 你再思考, 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的。”一会儿, 蓝紫珊真的回答出来了。突然间教室里响起一片鼓励的掌声, 蓝紫珊很开心、很激动, 我也感到十分欣慰。我在教学中就是这样为学生创设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关爱学生、相信学生,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 增强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熟悉的数学情境,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不但可以积累数学知识, 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图形变换》时, 布置学生结合本课内容, 观察生活中哪些现象是旋转、哪些是平移、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对称图形。学生学很感兴趣而且很认真地观察、寻找。在教《平移》时, 我讲了一个小猫抓老鼠的小故事, 问:“图中的小猫向右平移几格就能抓到老鼠?如果老鼠往上平移三格, 小猫怎样才能抓到老鼠?”这样的教学情境很自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小猫和老鼠身体运动变化上, 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比较, 真正理解和掌握什么是平移、旋转, 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有几条, 怎样作对称轴等知识。我有意识地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紧紧结合起来,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使学生理解了生活中的现象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影响着一个人的智力发挥。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以发挥80%,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如此。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语文课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精心设计,巧妙引导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都以别致的导语、诱人的文辞作为开端,进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激情满怀、集中精力,便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在课程进行中,通过鉴赏一副对联带给学生遐想万千;阅读一个故事让学生回味无穷;设计一个动手实验引诱学生跃跃欲试;猜一个谜语能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大脑跟着授课节奏转动、思维活跃,此时精心引导,巧妙入题,传授知识最佳,学习兴趣大增,便自然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此时接受的知识会更加深刻。
二、寓乐于教,活跃气氛
授课结合娱乐,通过将听录音、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引入课堂,增添课堂趣味性,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进而便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精心设计对口读、角色读、想画面、课本剧等环节来带动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都是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途径。
三、创设质疑,发散思维
课堂上,教师要鼓励质疑,让学生能够积极提问、大胆质疑,并让学生体会到主动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如此便会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满足心理,彰显个性
要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要不让一个差生掉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对成绩稍差的学生要给予恰当并富有鼓励性的评价,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获取学习的动力。不仅激励了后进生的奋发向上,也培养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便会令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低年级儿童由于年龄小,思维的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常常以生动有趣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加减混合计算”时,用课件出示“小明家里喂养了35头牛,卖了12头后,又买来23头牛,现在一共有多少头牛?”由于课件是活动的,画面的内容又是小朋友喜爱的小动物,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怎样求一共有几只呢?问题提出后,促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通过课件的演示,既形象又生动,学生一看就知道是把三部分合起来,所以这道题是用加减混合计算。生动有趣的画面,通俗易懂的谈话,这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能大大提高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用形象事例帮助学生记忆
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经常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自己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逐步学得好、学得快、学得扎实,如在教学大于号、小于号的认识时,为了能让学生记住口朝左边的为大于号,口朝右边的为小于号。我教学生能过编口诀“嘴巴大大朝左边是大于,尾巴小小朝右是小于”边读口诀边用手势表示,形象生动地让学生记住了大于号与小于号的区别。
四、采用游戏练习来吸引学生
——班级读书习惯的培养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了方法,就掌握了金钥匙。因此,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是终生受益的事情。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
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众所周知,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还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
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部和高部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读。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我们的图书柜中 陈列着各类书籍共一百五十多本。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还要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 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比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这些课文,我就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学了《示儿》,我就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陆游的其他古诗;学了《将相和》,我就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再次,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样,阅读也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文学作品方面的,有科学方面的,有安全讲座方面的,有我爱校园方面的。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书笔记分两类:一类是‘‘摘抄笔记”,是家里写的;一类是‘‘我爱读书,”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给学生阅读的空间,自由发挥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才能真正地获得能力,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第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手抄报”、“语文听写大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每周一诗一词诵读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尤其是对每次比赛前五名的同学设立了“我是诵读小名星”表奖励一面小红旗,在教室张贴。这张小小的表激烈着同学你追我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第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保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能自主地进行阅读,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
进行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是一个从肤浅到深刻,从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理解,从被动记背结论到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因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
阅读的方法归结主要有以下三个:
1、按顺序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每读一篇文章,先按一定的顺序朗读,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起,先说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文章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试着找出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或段,细细体会这些词、句、段表达了作者什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什么语速、语调或语气朗读就能表达作者的这种感情。
2、分步朗读,评读赏悟。通读了全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就应分步赏读文章。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养成以适当地提出问题的习惯:“这本书大概讲什么?”“主题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意义?”“给我们什么启迪?”并且明确地告诉学生,仅仅会提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用笔在字里行间、文章的空白之处圈点重要的词,划出重要的段落,或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大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培养;兴趣;作文教学
G623.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今的孩子,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广阔的视野,然而真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将所见所闻所感清楚地表达出来,却往往词不达意,苦恼于不知写什么,怎样写,搜肠刮肚也写不出一片像样点的作文。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教师没有调动起孩子们的写作情趣,硬逼着他们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自然收不到所期待的成效。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孩子们普遍认为作文难,讨厌上作文课,讨厌写作文,不是孩子们的知识储备不足,而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排斥写作文。这种现象的导致主要是教师的教学因素,即在作文指导中,不少教师仍沿袭过去机械呆板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活跃好动的个性心理发展,造成他们缺乏写作的兴趣。在作文批改和讲评中,挑剔学生的文章,使本来对作文课缺乏兴趣的孩子们心生挫败感,使他们对阅读和写作感到极度厌恶。
一、创设宽松活跃的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
由于传统教育方式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对老师有种天生的敬畏心理,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话语权受限制,缺乏口语交际的练习,很难将自己的想法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更谈不上情景再现。而教师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都不敢或没空闲当面与老师交流、讨论。长此以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仅没有激发出来,反而会对作文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创设宽松活跃的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要重视和思考如何去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引导他们把内心的想法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对他们的表达多给予肯定与赞扬。不仅师生对话,还应当鼓励孩子和同学、和父母、和自己的对话。为了常能与学生进行书面对话,及时有效地捕捉学生内心的讯息,我在早自习时间设置了一个口语练习五分钟的环节,不拘形式、内容,对积极参与的同学给予表扬。 就这样不管他们说什么,我都真心地倾听,平等地与他们对话,渐渐地他们把作文当成了自己生活中倾诉的对象。他们不必担心惹怒老师,不必违心地编一些道貌岸然的谎言;不必担心因立意不高、篇幅太短受到教师的指责;也不必担心暴露了心中的稚嫩,而被别人耻笑。总之,畅所欲言,表现他们对生活的最真实的感受,自然而然地也在学生与老师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平等的桥梁。此环节的设置满足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了作文兴趣。
二、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注重他们的个性发展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我们不仅要善于创造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孩子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和倾诉的话语,我们还要努力确保他们倾诉的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做最好的聆听者,让孩子乐于想向老师倾诉。而且老师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怀着真诚的心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孩子同喜同悲,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倾听。
由于师生的身份角色不同,在世界观、价值观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评价作为衡量孩子习作的唯一标准,那么势必会约束孩子的言行,不利于思维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丧失了对写作的兴趣。例如,在一次春游活动结束后,我布置孩子们说一件感受最深的事。有的学生说在集合地点发生的事;有的是午饭时间大家互换事物的事情;有的描述活动的内容。虽然五花八门,但都表达了自己内心最渴望表达的东西的真情实感的东西;也有个别同学说得很不尽人意,表达了自己厌倦春游的情感。对孩子表达出来的负面情绪,我没有批评指责,而是对他的想法表示了理解和肯定。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想法同样值得尊重。耐心的倾听是最好的对孩子尊重的表达方式。有同感的写下你的共鸣,有歧义的写下你的见解,有同情的写下你的安慰,没有感觉的最好什么也不写,留给孩子自己去思考、体会。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倾听。
三、拓宽视野,在观察中汲取养分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真是、具体地写出来。”如何拓宽学生倾诉的内容,观察也是重要手段之一。在作文中我们既允许学生倾诉,发牢骚,但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避免学生长期沉浸在低落或其他不健康的情绪中。那就需要我们引领他们走进生活,学会观察、发现兴趣的培养,可以借助于学生身边的生活,选择新奇的,有趣的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自觉观察,既增长知识,又提高能力。如春天,我们可以带学生到野外上作文实地观察课,让学生在美好的大自然中,观察景物、人物、动物、植物等作为习作素材;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每人动手做一项有趣的小实验,然后把观察到的实验情况记下来;让学生去农贸市场买东西,观察商家的动作,语言,揣摩内心的想法;或者把自己当时的心情、想法等过程记下;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小动物的外貌、动作、习性等写一篇小短文,表到处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这些都观察作业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让学生通过听、唱自己最喜欢的歌曲, 记住有关的歌词, 纠正自己的发音, 并记住可以使用的新单词和短语,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本着为语言教学服务的原则, 灵活使用英文歌曲, 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一、让学生明白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从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一天起, 就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重要地位。联系当前的热门话题, 引起学生明确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向学生强调英语的重要位置从而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 帮助他们形成明确而强烈的动机。
二、巧用歌曲, 自然导入
1听歌曲学英语是时下非常流行、快捷、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 它打破了枯燥的传统学习方法, 简单、上口的英文歌曲是揭开新教学内容的一种有效而巧妙的途径。通过活泼欢快的歌谣, 可以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并以简洁有效的形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上课前, 师生可以利用歌曲来进行问答:
T:Are you happy, boys and girls?
S:Yes, we are very happy.
T:Ok, if you are happy, please clap your hands.
然后要求学生一边哼唱clap your hands, 一边配合动作, 这样可以把歌曲用活。使用活泼有趣的歌曲问答形式,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接下来的教学过程灵活、开放且自然流畅。
2巧用歌曲, 感悟语法
优美、贴近生活的歌曲让人意犹未尽, 若与语法知识做好整合, 将其融会贯通, 采用灵活的方式, 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 加深学生对语法结构的认识。比如美国歌手Richard Marx演唱的Right Here Waiting中有一句歌词是:Wherever you go whatever you do,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学生在欣赏歌手颇具沧桑感的歌声的同时, 也能复习一下wherever, what ever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的用法;而在哼唱As long as you love me的同时也可以感悟什么是条件状语从句;That is why you go away又可以说明什么是表语从句;听了Bryan Adams演唱的Here I Am, 学生会进一步认识什么是倒装句。因此, 将英语歌曲和语法知识进行巧妙的融合, 不仅可以复习原来的语法知识, 也使原本比较费解的语法结构变得好学、好记。
运用歌曲进行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巧妙、充分、精心地使用歌曲, 能对课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使英语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采用启发式教学, 为学生营造轻松、有趣、生动和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
如在多媒体教学, 使用教学录像带时, 可借鉴外国影片的方式, 学生熟悉了课文内容之后, 可调低音量, 让他们为会话人物同步配音, 使视听说同步化。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从而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讲对话课文时, 可利用行动有趣的简笔画, 将抽象的内容融入有趣的情景中, 使学生进入学习的佳境。当然无论何种手段既要激发探讨的兴趣同时又要深化主题。
四、营造氛围, 焕发课堂情感的活力,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情感是打动人心灵的秘诀、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因, 在英语教学中具有推动、调节、强化等功能。情感是教育的基础, 只有入情才能入理, 入理才能入心。课堂的真正活力来自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心心相印, 达到一种默契, 这种默契能协调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使其形成一种合力。
1. 以心灵赢得心灵, 用人格塑造人格
每一堂课教师要展示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法、渊博的知识和优美的板书, 要将自身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要用特有的风格和方式去开启、唤醒和提升学生的心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要能唤起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热烈憧憬和乐观明朗的期待。教师温和的声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会给课堂带来愉快的气氛,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
2. 要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 对自己充满自信
教师要懂得欣赏每个学生, 对每个学生都暗含期待。在英语课上, 教师应全力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 保护学生的一切尝试;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发自内心的赞赏, 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学生从教师的举止言行中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爱意和鼓励, 体会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就会逐渐树立参与课堂活动的信心, 激起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改变传统考试评价理念
以往我们的英语教学用大量的时候抠语法、讲结构很少考虑语言的实际意义和运用。这样学生如何谈的上兴趣呢?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理念, 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最后要正确培养师生关系。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 和高的教学技巧和爱心的老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又能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文喆.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J].人民教育, 2003 (5) .[1]文喆.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J].人民教育, 2003 (5) .
[2]肖义克.英语歌曲与英语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 (9) .[2]肖义克.英语歌曲与英语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 (9) .
[3]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7 (4) .[3]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7 (4) .
[4]高翠萍.从生活化角度设计英语教学[J].新课改教育研究, 2007 (6) .[4]高翠萍.从生活化角度设计英语教学[J].新课改教育研究, 2007 (6) .
1、目标要明确,这是开好家长会的前提
开家长会要有明确的主题,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筛选目标,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调查后,结合年级、班级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安排。如既要表彰成绩好的同学,让成绩较差的同学家长在家长配合督促子女的学习;又要介绍班里同学的先进事迹,以促使家长更加注重子女日常道德规范的养成,还要剖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力求取得家长的配合和矫正……凡此种种,都应该有个通盘的计划,通过筛选,找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本次家长会的主题,其余问题待本次家长会取得一定预期成果后再逐一解决。
2、准备要充分,这是开好家长会的核心
(1)精心筹备,郑重发出邀请。会前,老师要作好准备工作。一般应在会前一周发出邀请书,让家长明确会议的具体时间、地点、内容。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家务,按时参加会议。要考虑尽可能利用大多数家长的休息时间召开会议。
(2)打消学生顾虑。班主任要向学生讲清该次家长会的目的、意义,使学生感到,班主任不是通过家长会“ 告状”、“揭短”,从而打消某些学生的顾虑。
(3)班主任要作好会前的调查准备工作。为了开好家长确立主题,有必要在会前做一些调查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情况的调查。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日常表现以及各科成绩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针对不同的类别,制定不同的对策。
(4)确定好家长会的主题。家长会的主题如同人的眼睛,让人为之难忘的眼睛会永远留在他人的记忆里,家长会的主题同样重要。班主任要会花心思去构想。例如“用真心去经营,用爱心去建设”、“携手圆梦”、“我爱我家”、“家长是最好的教育伙伴”、“孩子的成长需要你,也需要我”、“携手共创孩子的明天”、“沟通、理解、架起金色的桥梁;真诚、合作,放飞孩子的梦想”、“相约新学期—王老师与家长们合作论坛”、“合作、经营、互动”、“培养起孩子的责任心”、“放飞梦想”、“请关注我们的每一天”等等,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5)教师要认真备课。家长会是班主任各种能力的展示会,你对家长会的设计、你的语言表达、你的待人礼节、你的驾驭会议的能力等,都让家长在内心对你进行一次评价,是对你是否信赖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作为班主任要认真准备好每次家长会,要付出比公开课十倍、百倍的时间与精力,给家长一份安慰、一份信任。有的家长会班主任不重视,有啥说啥,拿过来就说,觉得与家长不外,造成家长对老师失去信心。
3、家长要到齐,这是家长会成功的标志
家长会的组织召集是个大问题,由于一部分家长经商,起早贪黑,无法承担指导学生的任务,更谈不上科学的教育方法。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家长会《通知》要提前一周发到。通知内容要诚恳,一律要求学生监护人参加会议,个别家长不能到会的要采取补开的办法,也可家访,与家长沟通,讲清家长会的重要性,争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长来齐了才能达到交流信息的目的,否则是一句空话。
4、内容要有创新,让学生体验成功,家长看到希望
家长会只有创新,才能吸引家长。小学低年级家长会可采用了解式,由班主任主持;高年级家长会可采用汇报式,可由两位班干部主持,介绍班级基本情况,也可由几位学生用演讲的形式,通过几件事来介绍,每项议程之后演出学生自编自导的节目,以增加会议的气氛。使家长会开得生动、活泼、有趣,使家长看到教育的成功,受到鼓舞,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班主任还应有意创设和谐氛围,注重情感作用,让家长感觉既隆重又亲切,使之自然而然对校方产生一种心心相印的感情,比如环境布置得整洁些,小型家长会还可摆上一些鲜花盆景,在适当的地方张贴一些富于情感的标语,而不是让家长产生一种子女不好父母挨整的心态。我认为只有家长与学校和谐融洽了,才能两股劲汇聚在一起,形成合力,起到更有效的教育作用。
5、注重谈话技巧,力求和谐融洽,这是开好家长会的润滑剂。
家长会上教师一定要注重谈话技巧,切忌语言生硬、态度死板。回答家长问题时要耐心,做到实事求是,不夸大,不掩饰。对学生的优点要充分肯定,语气要舒缓,亲切,让家长感到老师对他们子女的关心,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不要“告状”,而应严肃指出后果,积极地帮助家长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提出矫正的措施和意见,使家长感觉到学校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甚至对后进生更为关心,于是家长能够放心,并乐于配合校方做好工作。教师通过家长会从字里行间让家长深切感受到教师对每个孩子无私的爱。帮家长找孩子的闪光点 多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习惯于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习惯于盯着自己孩子的缺点。在家长会上,如果教师不顾家长的这种心理,来个“告状式”,无形中强化了家长的这种心理,结果,转嫁到孩子身上就是责骂和训斥。因此,家长会应帮助家长找出孩子的优点,增强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信心。多给家长们发言的机会。开家长会是为了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家长会上教师与家长应是双向的交流,并非仅是班主任一人唱独脚戏,要让家长畅所欲言,摆出自己的观点,统一认识。通过家长会,把家庭教育的各种闪光点聚合起来,让家长能找到十分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方法,减少单纯埋怨孩子。
总之,开好家长会,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的一个不可缺少,任何形式无法替代的环节,是弥合家庭、学校断层与分歧的粘合剂。只要把握好家长会的目的、任务、性质、特点与方法,就能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三、可以召开那些不同类型的家长会?
1、“展示型”家长会
请把孩子们一个学期以来的成绩展示出来,把家长会办成一个学生作品展示会。展示可分为四部分:第一展区展示学生的作业本、练习本、练习卷等。平时家长只看到自己家孩子的本子,家长会的展示使家长可以看到全班孩子的本子,可以明确自己孩子还存在哪些问题,孩子的综合能力在班级处于什么位置。这对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大有裨益。第二展区展示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主办的每一期手抄报、黑板报的照片以及手工课的作品。可别小看了它!它可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如写字能力、绘画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审美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看着浸满孩子们智慧和汗水的成果,家长们自会喜上眉梢。第三展区为孩子们在校的成绩记录。这一展区,把学生的成长记录展示出来。记录里有学生的日记、成绩单、各种奖状、优秀的文章、父母的寄语、老师、同学的评价等,记录着一学期孩子们的进步。第四展区就是孩子的表演,包括舞蹈、体操、器乐、相声、朗诵等。家长会上安排学生的才艺表演,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长会上展示自己。当家长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学有所长,都非常高兴,看学生的表演也非常投入。更可贵的是很多家长在看到别的孩子的长处时,也发现了自己孩子的不足,并主动来和老师交流。这样的家长会,增加了教师的亲和力,让家长更信任教师,让学生更爱戴教师。
2、“评价式”家长会
以往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孩子们得到的只是老师的只言片语,而老师对学生的这种评价往往是片面的。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设“写给自己的话(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同学的话”、“老师的话”和“父母的话”四个部分。家长在家长会上可以看到前三项,然后当场写下自己对孩子所要说的话。这样的评价使学生全面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同时从老师、家长、好朋友的评价中受到激励,树立自尊与自信。这样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可以增进家长与老师之问的交流,使家长对老师重新了解与认识,也对自己的孩子全面了解,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尽收眼底,并学会因材施教。
3、“分层式”家长会
“分层式”家长会必须是班主任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优点是有针对性,能够尽快收到教育实效。也就是在班里同处一个层次的学生的家长会,学生可同时参加,老师、家长与学生三方之间的一个面对面的沟通,共同寻找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方式看似直接却又委婉,具体而实在,既有针对性地找出了存在的差距,又避免了面对全班家长的尴尬,也使开会三方有了冷静而深入的思考。分层家长会可以以主动学习的学生、不爱学习的学生和中等生三个层次,还可以从民主教育型家长、问题家庭的家长、专制型家长和放任自流型家长几个层次,也可以把有共同问题的学生的家长召集一起组织家长会。比如,自私的学生、爱撒谎的孩子、不爱劳动的孩子、胆小不敢发言的孩子、爱动的孩子的家长会,集中指导,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在这之后,召开了全班同学家长会,主要以整体方向和目前状况为主题。为了使家长们拥有正确的教育方式,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在这一步步繁琐、细致的工作中,体现了学校工作的认真化、细致化,在相互的交流中,使老师能把握工作的重心,家长能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式,学生能把握自己的方向,各方都会有努力的方向,繁琐便也化成了简单。
4、“门诊式”家长会
家长到校后,轮流与各个任课老师进行类似医患双方间的门诊式的对话。每个家长与每个主要科目任课老师大约有5-10分钟的交谈时间,一个教室里同时进行着这样的五六场对话,气氛热烈而宽松,在笑谈间,完成了家校间的交流与沟通,正因为这种交流是直接的、面对面的,因而也是高效的、深入的,直接的,发现问题及时找出补救的办法。八九个家长,五六张桌子,三四个任课老师,一个班主任。宽敞随意的家长会气氛,家校之间可以进行直接、热烈、高效的交流。这种门诊式的家长会一出现,就受到了老师家长的一致好评。
5、“颁奖式”家长会
曾经在报上读过一篇创新家长会的文章,印象深刻。这个家长会是由班委会和老师共同策划的,邀请家长参加,开会之前,班委会成员和老师将每个同学的优点和表现都一一概括出来,然后设立“文明之星”、“快乐之星”等称号,同学们自己撰写颁奖词,“家长会”则开成了“颁奖会”,有所表现的同学都将获得荣誉称号,每个孩子所具备的优点都得到肯定。“家长会”上发言的不是老师而是家长和学生,无论差生还是优秀生都深受鼓舞。“这样的气氛对孩子的成长是最有帮助的。” 因此,教师、学生要努力挖掘、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家长也可以参与,这样帮助孩子和家长增强了自信心。
6、“小组式”家长会
由几个家庭或十个家庭为一组,由家长和孩子联合“策划”,邀请老师参加,可以采用周末到户外郊游等各种各样的形式,让老师、学生、家长不仅能更好地进行沟通,而且能在更为轻松的环境中聊问题、聊经验。例如:好孩子联合会组织孩子实验、游戏、做家务、演讲、爬山、徒步远征等活动。六年二班四个家庭活动都是极好的例子,家长互相学校教子经验,总结好的教育方法,孩子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
7、“开放式”家长会
家长开放日,不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创新。学校、班级可以固定时间,让家长到校听课、参观、参加学生活动和能力展示,这样改变那种由班主任一人唱主角的传统做法。家长们随堂听课,亲身感受子女日常学习课堂氛围,孩子们的才艺展示,让在座的各位家长拍手叫好,亲子互动活动可以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家长会上,滔滔不绝的不再是老师,而是同学,是家长,他们诉说着心里的体会、经验、期望。同学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家长与家长之间认识了,几十个小家庭在这儿融成了一个大家庭。家长成了家长会的主角,学生成了家长会的主角。
8、“角色换位型”家长会
角色换位的新型家长会,这是使老师、家长、学生三方面相互沟通的一次有效尝试。学生是主导。教室里布置得焕然一新,完全变了模样:课桌全部被撤走了,家长和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老师退居台下。这使得家长会气氛一改往日的沉闷,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许多。此次家长会是与主题班会相融合,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向家长们汇报在校的学习情况,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学生们大胆地走到教室中央,用诗朗诵、快板、小品、才艺表演等形式向家长们展示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当然家长们这次也不仅是听众了。不少家长也走上前去,向大家介绍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验。给家长一封信。此次家长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由学生写一封信,然后在家长会上当场交给家长看。看到孩子能在信里大胆地承认错误,彼此有了沟通,心里很高兴。很多家长都承认平时孩子们很少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父母听,总以为孩子不听话,现在一看孩子在信里那些感人至深的话,才知道孩子心里真正的想法,才知道平时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有的家长看着信感动得都哭了。由“一言堂”到相互参与。举办角色换位家长会的初衷是想改变以往“一言堂”的陈旧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家长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意识,看到自己孩子除了学习成绩以外的一些优势,同时也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三者的相互融合沟通。家长会总体特点是活泼、充实、生动,家长会的收获概括为“三和心、三高兴、三使劲”。
9、“故事型”家长会
将教育寓于故事中,生动感人,特别有教育意义。例如举行“成长的故事”家长会,在会上家长讲哺育、教育孩子的故事;老师讲学校教育感人的故事;学生讲成长过程中感动自己的故事。通过故事牵动了师生间、父子间、母子间的浓浓真情,加深了理解,一件件感人的故事触动了家长、学生、教师们的心灵,在故事中理解了教育的内涵。
10、“联谊式”的家长会
教师、家长、学生以活动为中心,这样组织的亲子活动,重在沟通、理解,增进师生间、父子间、母子间的情感。例如,利用元旦联欢、“六一”儿童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组织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搞一些亲子活动,让班级有“家”一样的氛围。让孩子们说出父母的生日。虽然有的孩子说不出父母的生日,老师可以不失时机地给孩子补上一课:回家赶紧问问父母的生日是在哪一天,然后记准了。同学给自己的父母送上了一张精心制作的小卡片,上面写着暖心的祝福语,把在场的父母感动得热泪盈眶。
11、“经验交流式“家长会
“经验交流式”家长会可以是全班性的,也可以是分层进行的。家长自己说自己的育儿经,同为人父为人母,说起来更有共鸣,更有说服力。召开过这样一些专题家长会:家教成功的家长交流会、个别学科如数学不理想的学生家长会、班干的家长会、有某项专长的学生家长会、课堂效率不高的学生家长会等等。这些家长会大家面对面的交流,有建议直提,有意见照说,有问题大家商量,让家长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地点和时间,在一起交流教育子女的心得,或者在交流中获得灵感,以便更好地教育子女效果非常好。
12、“家庭教育讲习式”家长会
班主任根据家长的需求有计划地进行专题讲座。例如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分低、中、高段三部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低年级讲讲“如何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怎样教孩子学会倾听|”、“如何让孩子敢说话、会说话”、“家长怎样对待孩子的发问”等问题;中年级讲讲“如何对待孩子说谎”、“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在生活中学做人”、“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等问题;高年级讲讲“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当孩子与老师出现矛盾时”、“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如何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怎样解决孩子的厌学倾向”等问题。家庭教育讲习班定期举行,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谈话,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说服家长,使家长更新教育子女的观念,与学校统一对学生的教育思想,从而避免家庭、学校在学生教育目标上的误差。家庭教育讲习班真正地拉近了家庭和学校的距离,家校沟通机会的增加,能使家校双方从更多的角度正视学生的成长环境及成长心态,更能从不同的方面,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13、“圆桌对话讨论式”家长会
家长感觉解放了。课桌打乱了,围成一长圆桌,老师、家长坐在其中,其乐融融,气氛轻松,这种变“课堂式”为“圆桌式”的家长会在不少学校都开始尝试。把家长会改成“圆桌式”之后,家长们更喜欢来参加家长会了。家长认为,原来的那种“课堂式”多压抑啊,感觉自己真成了小学生,正在听老师批评呢!而这种“圆桌式”的家长会,大家围成一圈共同讨论关注的话题,气氛民主、自由、轻松。班主任作为家长会的主持者和召集者,应针对学校、社会、家庭三方教育教学情况,对学生、家长进行调查,找出需要共性解决的问题,预先将讨论话题告知家长,使家长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在家长会上展开充分讨论。召集家长会,把集中上来的问题共同讨论,寻求出最好的教育方法和途径,这样切合实际有说服力。在初期的尝试阶段,可以与部分家长取得充分的联系,安排几位家长作一点中心发言,组织家长之间家庭教育方法交流。待条件成熟时,便可展开充分的讨论。
14、“专家报告式”家长会
请教育专家到校为家长作有关教育好孩子的报告,这样的家长会能解决家长教子方面的需求,听专家讲座、与专家交流,比较受家长欢迎。比如,“赏识教育家长会”等。
15、“开放型网络”家长会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读书兴趣呢】推荐阅读:
怎样培养学习兴趣07-02
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07-06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07-12
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12-21
怎样培养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11-23
浅谈怎样正确培养小学生的写字姿势11-25
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05-28
怎样培养儿童的理智感06-09
怎样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09-24
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心得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