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习兴趣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习兴趣 篇1

众所周知,初中生物不参加中考,其性质决定了大部分学生对生物这门课程的轻视,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本文就趣味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谈谈几点看法。

一、第一节课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兴趣,上好第一节课是很重要的,因此应在第一节课中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了解生物学,并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所以给学生介绍生物科学发展简史、最新成就、远大的发展前景,以及人类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样,既使学生对该学科有个大体了解,对其绚丽多彩的发展前景充满了憧憬,又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联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利用生物学原理解释自然现象和生产实际,不但使学生切实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紧迫感,从另一角度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渴望了解生物学、认识生物学。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生物学实验已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教育功能,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巩固理论知识。初中生有好奇、好动、探索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在实验探究中,学生可动手、动脑,可从中获得满足感,可把实验教学作为激发培养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应多让学生观察,多让学生动手,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内化与外化的过程,把所学的知识通过操作和言语呈现出来,把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比如在讲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时,提前一周先布置给学生课余时间观察与饲养,课前老师带着部分学生一起在校园找蚯蚓,学生很有学习的兴趣,实验课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效果良好。

三、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广泛地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生物教师,只有使学生认识到生物课在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实践运用中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的兴趣才是自然的,学好生物学,学生就能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关注食品安全”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吃的零食(带包装)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对这些零食袋进行分析研究,学生们经过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后将自己的发现在班上进行交流,然后我再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如何注意食品安全,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一节课下来,学生人人感到收获不少。我在每节课上几乎对每个知识点,都尽量做到联系实际。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把知识学活,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经常训练,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四、关注学生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由学生和师生共同创造的。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是专心致志,全力投入;情绪低落,是窃窃私语,是我行我素„„作为教师不仅授课,还要关注四周,切莫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根据学生的课堂状况,适时调整情感运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视、听、思、说、议、写,使学生能愉快地投入,达到师生情感共鸣,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这样学生才有兴趣、主动的去听课。因此,在授课时教师要始终想到学生这一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愿意自己动手、动脑解决知识难点,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交流中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习兴趣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兴趣,课堂

1 “入”能得法, “导”有趣味

常言道, 一个好开端相当于成功了50%, 经验丰富的教师都极为注重导语, 合理、有效的设计导语,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同时集中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 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的动机, 确保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国清代文学家李渔曾言, 开卷之初, 认奇句夺目, 人一见而惊, 不敢弃去。如果课堂初始教学能够入得其法, 一方面有助于吸引学生散放的心至课堂知识点学习中, 同时又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将学生听课兴趣全面激发出来, 甚至直接影响到整节课堂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导入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动机、引起学生注意、组织指引以及创建联系等。必须注意的是, 引导必须得当, 避免初选喧宾夺主, 在课堂中占用太多学生的学习时间, 实际引导内容应该密切联系课堂, 由此才有助于学生将主要精力用于课堂中。例如, 对三角形定理与内角进行教学时, 先知道学生任意描绘几个三角形, 将三角形三个角度数量出来, 并向学生发问:“你们敢考老师吗?你们只要将三角形任意两角度数说出来, 那么老师就可以将第三个角度数说出来”, 教师语言刚结束, 就瞬间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很多同学都试图“难倒”老师, 然而, 一个个都被老师正确回答出来。教师问:“你们想知道我为什么能完全回答正确吗?”学生:“想, 非常想”。由此就成功导入了该节课的数学知识点。首先通过学生活动模式试着由学生向老师发出考题,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导入一方面创建在学生已知知识点基础上, 同时又与数学新知识相紧扣, 强化了引入新、旧知识间的密切相关性, 让学生知晓三角形内角之和存在固定规律性, 这就将该课程的数学教学目标揭示出来。

2 组织探索活动,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探索活动, 能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 能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发现之妙, 动手参与的乐趣, 并可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 让学生在问题——猜测——实验——思考的过程中, 体验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比如, 在向学生传授如何将正方形纸片设计为体积最大的无盖长方体纸盒时, 首先,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研究。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仅能掌握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的方法, 又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数学教法新颖,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从根本上说, 数学教学以较强逻辑性、丰富有趣以及较强系统性学习内容与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形成吸引力, 以此满足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精神需求, 从而有助于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明朝著名学者王阳明指出:“教童子, 使其趋向鼓舞, 中心喜悦, 其进自不能已”, 也就是说, 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进行诱发, 就应该将该奋进情趣激发出来, 数学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的有奇、有趣及有味, 可以让学生乐于探索与思考, 同时提升学生疑惑解难的动机。

4 强化教学语言感染力

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过于冗长, 没有激情, 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 使学生无法提起精神学习相关知识, 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语言精练、准确, 同时还应该富有感染力, 因为一些数学知识点在描述过程中枯燥无味, 不容易被学生所记忆或者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 数学教师应该借鉴朗朗上口、众所周知的口诀将该知识点的本质揭示出来, 以此对学生理解与记忆有所帮助。如:在教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这节内容时, 我就把它的解集归纳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 大小小大中间找, 大大小小解不了。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迅速掌握知识,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感觉到, 原来学数学还能这么有趣。

5 充分利用课下时间, 全面提升学生求知欲

依照我国新教材要求和提示, 对课余时间加以充分利用, 以此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可以举办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制作比赛、知识竞猜以及拼图游戏等, 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极为有利, 而且对学生数学知识面也具有拓宽作用, 同时对学生创造力与个性特点进行发展, 也有助于对学生潜在能力进行挖掘, 善于将学生闪光点找出来, 使其能够领略获得知识点的喜悦。由此学生就能够信心百倍、兴趣盎然的追求成功。尤其应该多鼓励学生, 多给学生打气, 对学生动手能力予以充分肯定, 多表扬学生的成功之处, 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应该行为规范、认真听课, 从而引导学生将数学学好。

6 及时反馈, 保持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可以对自我数学知识学习效果进行及时了解, 其中包括学习成绩、作业质量以及所学知识成效等, 均极具激励作用。从根本上说, 学生对学习结果加以了解明显优于不了解学习结果, 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学生看到自己有所进步后, 就满足了其求知欲望, 以此不断强化学生学习手段与态度, 对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具有激发作用。对此, 相关学者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亨利与罗西所提出的反馈效应就对该点进行了充分说明, 尽管该点和当前所倡导的成绩不公布存在冲突与矛盾, 然而, 该做法的重要作用缺失毋庸置疑的。

当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多种多样, 只有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学生积极引导, 并持之以恒, 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走一条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的学习之路;在成功的愉悦中产生新的兴趣, 从而推动自己更好的去学习数学, 并从中获得乐趣。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4) .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习兴趣 篇3

一、教师要给学生正面的影响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甚大。教师首先要以身立教,即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甚大,教师的爱好往往是学生效仿的榜样,因此生物教师要做好学习生物学的典范。

如在学习《生命的起源》的时候跟学生聊到一些天文学的知识和生物的进化史。这样会留给学生以知识渊博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平时在各种平台更加关注自然科学的信息。

二、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兴趣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言是教师最重要的工具。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效率。

课堂教学语言并非书面用语,要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喜闻乐见,引起他们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的授课能最大程度的引起学生兴趣,即语言要生动幽默并富有激情。

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可以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段子。这种段子往往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如有一次我进入教室后学生们还比较兴奋喧闹,这时我就做出比较惊讶的表情,然后退出教室看看门口,嘴上还念叨:“难道我走错地方了,这明明就一菜市场嘛!”这时学生们一下就笑开了,然后马上就变得鸦雀无声。从此后我再去他们班上课,人还没进入教室就已经变得安静,这自然要比生硬地抛出一句“同学们,不许说话!”效果好得多。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如果过多反而会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过于活跃影响知识的传授。

教师语言要有激情。当语言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才变得有滋有味。激情是语言的魅力,对缺少激情的课堂,学生缺乏兴趣,听着不过瘾,看着不解渴,课堂效率不高。因此就需要教师通过自己抑扬顿挫富有激情的语言去影响感染学生。

另外我觉得语言不仅仅指有声的,还应包括无声的身体语言。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度的动作、姿势等,配合自己的有声语言,达到一种更加完美的境界。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村初中的学生跟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堡垒里的城市学生相比更加贴近自然。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到《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动物》时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和动物,甚至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活体标本到课堂上来跟同学老师一起来探讨它们都有什么样的特征。再比如在讲到《鸟的生殖和发育》时,里面涉及到鸟卵的结构,因此我提前让每一位同学都提前带一枚鸡蛋到课堂上来观察并解剖。

通过这些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了解身边的生物,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并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初中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像我们学校不仅教室宽敞明亮,而且都配备了电子白板。这弥补了传统生物教学存在着教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的缺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为学生展示较大的信息容量、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兴趣与美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处于积极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讲述《传粉与受精》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理解植物受精的过程。而这时利用多媒体动画和视频就可以直观的展示植物受精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学生的记忆。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习兴趣 篇4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课堂则是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使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的地方。那么,怎样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充分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如何构建高效愉悦的音乐课堂?这一系列的问题已成为广大音乐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几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愉悦音乐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兴趣高效愉悦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丰富。音乐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技巧。但是,就现阶段的农村教育而言,其现状令人担忧,音乐教学难度大、质量差、存在诸多问题。下面主要针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出高效愉悦的课堂进行阐述。农村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问题

笔者所在的地区目前使用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音乐教材,音乐教材在贯彻、执行《音乐课程标准》基础理念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教材编写框架,在呈现方式、教学内容、编排形式等各方面都有了创新,设计了单元式的结构,即每个单元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再围绕主题选取音乐材料,通过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强化对主题的认识。在进行教材编写的时候,虽然是编写者精心挑选的精品内容,但是就本地而言占据绝大多数的是农村学生,造成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背离,不够贴近生活,在内容方面偏向城市,关于农村实际的相对欠缺,这也使得农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逐渐失去了积极性,加之农村硬件条件的不足,无法将系统的、合理的、全面的音乐知识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程也失去了兴趣。

(二)观念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素质教育逐步推行,也深入人心,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性相对严重,功利思想依然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应试教育思想依然存在。部分教师及领导认为,音乐教育在初中阶段属于副科,没有深入学习的必要,其重要程度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的重要性不能相比。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音乐课被其它课程占用的情况,造成音乐教学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学校对此也没有进行阻止,教育局对音乐课也没有成绩要求,都进一步助长了这种风气的蔓延。

(三)意识问题

一方面,学生的水平良莠不齐。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演唱能力和学习习惯都不一样。另一方面,学生的身心发展原因。以前每次在听小学的音乐课时,总让我感叹小学生对于音乐课参与的那份喜悦和热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到高年级,学生的心里越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到了初中阶段,七、八年级的学生处于发育阶段,刚好又到发声期,同时又极具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喜欢上音乐课,但不太愿意表现自己,怕唱不好被同学取笑,再加上对于出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的中学生来说,教材中歌曲引不起他们的共鸣,因此在歌唱中往往就会表现为“金口难开”了。

(四)设施问题

一方面,多媒体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信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在教学中特别是音乐学科教学中运用后可以改变那种以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另一方面,中小学器乐。器乐教学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被世界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所证实,也已经被我们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全国性而且广泛的“器乐进课堂”实验探索和自2000年开始实验并写入国家课程标准纳入中小学音乐课法定教学内容以及各级教育行政、教研部门获得的实验数据和教师的各类专著、论文以及体验、成果等事实所证实。但由于农村初中受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其硬件设施难以达到音乐学习所需要达到的程度,直接导致了音乐教学的滞后,加之政府部门对初中音乐的重视力度不够,长此以往,造成音乐教学缺乏专业音乐设施,音乐教学只停留在学歌、唱歌的阶段。对于农村中学而言,配套的音乐音像资料较少,多媒体设施,钢琴、提琴等高档音乐设备几乎没有,造成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落后。

二、提高学生兴趣构建高效课堂的措施

(一)加大教材改革力度

不同地区、城市与农村、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都存在差异,音乐也各具特色。音乐与姊妹艺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们在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段和艺术特征的同时,应拓宽审美视野,认识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艺术的理解、尊重和热爱。因此,在进行教材编写的时候,建议从城乡实际情况入手,编写不同类型的教材,及根据地方特色,编写适合各地的不同音乐教材,只有学生拿到适合自己的教材,才能在学习中更加有激情。而在现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农村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足够的兴趣去学习这门课程。

(二)着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实施新课程,要求摒弃落后的教育思想,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学习他人先进经验,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积极倡导音乐“探究式”和“创造性”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要对现在的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转变,根本上要从教学理念进行改变。首先领导要引起重视,将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师资建设放在首位,按照现有的实际情况,给学校配置相应的音乐设备,保持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其次是要把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履行好素质教育的实践工作;第三,一线教师应该树立长远的育人理念,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严格禁止侵占音乐课堂,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如果经常侵占其他课堂进行教学的话,学生会从思想上对这门课程产生抵触情绪,使得课堂的效率更低。因此应从三方面入手着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三)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学生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因此音乐学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感性认识、实践活动为基础,使音乐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之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新课改理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可以说,这是活泼音乐课堂的灵魂,是对课改理念的真正落实。要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就要转变角色,完全相信学生、放手学生。具体来说,课前要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找资料、课前练习、课堂上的学生展示、汇报时让学生来进行评价和改正,有效利用发挥小组的作用。比如,在教授《一二三四歌》时,课前可以将导学案提前两天发给学生,学生自己预习作品内容、学唱歌曲、查找作者情况、背景知识及一些乐理知识,自己解决不了的就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上课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自己的资料、表演自己学唱的内容,教师一般不做评价,主要让其他同学来评价。对于仍然存在问题的同学可以让小组内学习好的同学或者其他组同学帮忙。这样尝试了一段时间,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互帮助、积极表现、较好的激发了其内驱力,学习效果明显,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音乐课上感到心灵是自由的,心境是愉悦的。

(四)充分运用教学设备 一方面,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重新确立和正确引导器乐教学乐器的来源和选择,从国情和当地实际以及教师技能素质出发,不可以偏颇或者因噎废食。所谓国情就是我们的国家还不很富裕,选择的乐器价格不可以高,但乐器本身的包容性、器乐性质必须是准专业和可以继续与传统乐器学习发展对接的,比如八孔竖琴则可以分别与木管乐器和我国的竹笛相对接学习发展;口风琴则可以与键盘乐器直接对接等。对于教师技能和素质而言,这里主要是说教师必须要从学生发展的长期教学需要出发,学习自己不熟悉的乐器,是自己成为器乐教学的行家梨手,不可以以任何借口推脱或以其他借口教授学生学习一些不能够符合集体课教学、不符合学生可发展性学习及无法快速统一校对音准、无法人手一件、无法统一购置的乐器等;更不可以以任何借口违背中学音乐课程目标的规定不开设器乐课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其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和想象来完成,因此听觉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形式,而优美的画面可以使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所以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具有的视听技术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为学生设置适当的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为音乐审美和情感体验提供条件和环境,通过展示中外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感受中华传统音乐的魅力和增强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运用多媒体,使整堂课虽然是歌曲教学,但通过歌曲学习,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些知识都是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掌握的,运用信息技术能让音乐课堂更科学,更高效。

(五)改革课堂教学评价

目前,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多元化的,是过程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因为对于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呼唤和净化等效应上,将学生培养成“审美的人”,所以评价对于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上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同学们鼓励的掌声,无疑会对发表意见的学生给予自信,让他能更积极地进取。我们更象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因为他晶莹透亮,但是又十分脆弱,也许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会造成孩子一生中的一个记忆的遗憾,也或许会成就孩子的一生。教学反思可以让今后的教学在不断的完善中尽善尽美,也可以从中找到闪光点,以及优势及不足。而体现教学反思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案例教学法。我在最初接触这种方法时十分疑惑,这种教学后将其记录下来的有描述、有亮点、有不足的教学法等,这些都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思考、改进、并将其象日记一样记载在我的教学之路上。在教学中遇到的类似问题出现时如何解决?怎样抓住一节课的高潮、精彩环节?这节课中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在清晰表述在教学案例中,也可以从中找到这节课当中自己最满意的地方,给自己一份自信。更关键的是可以对这节课中的情感目标、知识能力等目标是否达到的一种检验。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提高音乐课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节课的成功完成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结语

著名作曲家陈刚曾说过:“音乐是人的第二对翅膀。”音乐世界是奥妙的世界,音乐与人性中深层的东西息息相通。学生们在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等活动中,充分体验了蕴含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他们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他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培养了自信心,学会了善良、坚强、忍让、感恩、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音乐的学习使他们学会了爱,养成了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音乐学习中的收获,会使他们受益终身。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广大初中音乐教师只有在音乐课堂上真正的引导学生进行自己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进而在音乐课堂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构建高效愉悦的音乐教学课堂,进而让学生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的享受,学生的音乐素质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参考文献: [1] 丁杰,《音乐新课程教学五子歌》,音乐天地,2013年第1期。[2] 王娟,《试谈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和学生兴趣的培养》,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年第4期。

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5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先声夺人,辉映全堂;不好的导入则窒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成为教学成功的障碍。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想使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灵上,激起他们思想的浪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着,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导入的方式。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导课是关键,可谓是导课新颖,激发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以下导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篇6

一、以生活实例或者俗语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地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求知欲增强。 例如,在教学《从生物圈到细胞》时,可联系当前社会生活中的新闻热点来导入,如埃博拉病毒,它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呢?埃博拉病毒对学生来说很熟悉,但是其中的病因病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了解。这样导入, 既可激活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是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发掘和利用这些生活经验并进行课堂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教学遗传学方面的知识时,可用一些俗语导入,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等。这些都是学生熟知的俗语,利用其导入使得生物知识更有趣味性,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问题,新旧知识的矛盾突显学生对问题或矛盾进行思考分析并回答,从而使学生获取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如为了让学生体会融合遗传的观点和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的不同,先出示大家熟悉又感兴趣的姚明及其妻子的身高,然后创设问题情境:你们可预测他们孩子的身高吗?有人认为和姚明一样高,有人认为和他妻子一样高,更多的人认为是他们俩身高的平均数。到底是多高呢?这样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使学生初步意识到融合遗传和孟德尔分离定律的矛盾,对接下来将要学习的分离定律就有很强烈的求知欲。又如,在《人类遗传病》教学中,我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遗传病可能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以及后代造成什么样的危害?为什么要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对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遗传咨询的步骤有哪些?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基础知识才可能进行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的方法有哪些?遗传病监测引起的社会问题,学生比较感兴趣。 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黑板+粉笔”式的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忽视学生主体的情感参与,既枯燥又呆板。 而多媒体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内容、多样的问题和及时的反馈等特点,运用多媒体可把生物知识由“静”变“动”,由“死”变“活”,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具体化,把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理功能真实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减数分裂前,可先播放一段受精作用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精子是如何经过千难万险才与卵细胞结合的;接着再播放胚胎发育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由受精卵到胎儿的过程。学生主动思考精子和卵细胞是怎么来的,对减数分裂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样,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通过直观的观察学到了新知识。

四、运用生物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及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

例如,在使用显微镜时,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想观察的物体,比如自己的头发、小蚂蚁等,学生都会很感兴趣地去完成,从而训练学生使用显微镜的技能。又如, 做质壁分离实验时,可先指导学生制作装片,再让学生利用显微镜认真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学生可以看到细胞充满了紫色液体,感受到中央大液泡及细胞液,最后指导学生滴加蔗糖溶液,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现象。这样,学生既能感兴趣地观察自己做的装片,又对实验现象和结果印象深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力求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我们只有努力使课堂更有趣,使生物知识更有趣,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摘要:只有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以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的热爱之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进行浅探。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习兴趣 篇7

关键词:学习;兴趣;生物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师都希望学生乐于接受自己所讲知识,但学生能否主动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技巧,更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浓厚的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生物教学中,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仅仅对着大纲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那么必然会使下面的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没有兴趣学习。相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用各种方法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创造一个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兴趣盎然的跟着教师探索新知识。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上每一节课时,我都会根据每一节的内容找出适当的开端话题或画面,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人的生殖”时,我以世界个第一个的试管婴儿——英国的路易斯·布朗的出生为开端,引出人类的生殖的话题;如在讲授《感知信息》这一课时,我以自己为例(自己是高度近视),让学生观看我戴的眼镜从而引出问题:“近视是怎样形成的?眼球的结构是怎样的?”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维及时进入探索新知识的良好状态。

二、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多种形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体现学习,但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學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种子萌发》这一课时,前几天就布置作业让学生分小组自己动手生黄豆芽,教师出示讨论的提纲,学生参照提纲和课本的实验方案,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计划。然后请学生思考并提出:“在这一过程中,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动脑,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还有我在讲《植物的吸水和失水》这一课时,我提出淹酸白菜时,撒上盐过几天为什么就会有许多水出来?为什么西红柿拌上糖,过一会也有水出来?施肥过多,植物为什么会烧苗?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学课件,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制作教学课件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制作出生动丰富的教学课件,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较好地突破重、难点。另外要帮助同学从多种渠道获得知识。例如:要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科普性教育片,带领学生进行各种社会实践,还可充分利用互联网上浩瀚无边的网络资源。如当我讲到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时,就有学生举出了一大堆的例子,还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它们的生活方式;在讲动物与仿生时,书本的例子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他们的例子比我准备的还要丰富得多。

浅谈如何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篇8

几节课上下来,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在我的英语课堂上,学生是很少举手回答问题的。是不敢?不会?还是不愿?带着这个问题,我询问了几个学生,和请教了有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林老师。他们给出的答案令我找到了自己问题的所在。

•初中阶段的学生课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初中时减弱,觉得老师提出的问题只要我会,举不举手都是一样的。或是存在侥幸和懒惰心理,觉得反正我不回答,也会有其他同学回答。抱着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

•问题出在了我对问题的设置上,太简单的问题,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不愿或不屑举手回答,较难的问题又不知如何回答,或是生怕自己回答错了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

针对以上两点,我有几种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实践,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改进课堂教学效果。

•渲染气氛,引发兴趣。课上,自己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的英语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要善于使用微笑教学,并辅之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发言,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沟通情感,培养兴趣。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直接关系到对这个科目的喜爱和投入。所以自己要在情感上多付出,对学生多鼓励,少指责,让学生真切的感到老师是真心的要帮助他。他们才会大胆的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灵活,保持兴趣。这里面,我主要指对课文的处理和问题的设置,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少设置过易和过难的问题,多提开放性和发散性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积极思考,表达和展示自己。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习兴趣 篇9

(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人员:郝炳英 周维波 曲乃龙 刘锴

一、研究背景

当前初中学生普遍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他们认为数学难学,学起来枯燥无味,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不高,所以都不愿意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师也感到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难以提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十分严重。所以想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寻找一种良好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浓厚的兴趣,使他们热爱数学、乐学数学,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

我校是一所非重点中学,导致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差,良好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加之近年来优秀生源不断的外流,在现有基础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我校年轻教师活泼、富有创新精神,中老年教师沉稳、富有经验优势,充分发挥团体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治学生的情操场,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说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必须的课题。

2、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厌学情绪,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3、和学校教育相反的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4、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使命。

5、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研究的永恒的课题。本课题试图完善我数学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这一环节。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锻炼和提高我校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和教研能力,提升我校的“校本教研”水平。

三、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的创造、发展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分数;必须体现出尊重和关爱,关注个体的促进和需求;必须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必须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人的主体精神。

素质教育是针对我国原有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对象兴趣不高甚或反感,对决定其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不感兴趣,那么,素质教育的实现将是空中楼阁。另一方面,普通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同时,社会的现实要求是对考入高一级学校学生的值(重点、名牌高中)与量(高中录取率)的不断提高,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中考成绩的前提。因此,无论是从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是从教育教学新理念、社会需求的现实需要出发,学校教育必须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等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做法

1、注意情感因素,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达到生生互动。

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不仅要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中下生要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使他们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里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将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变单一的师生交往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全方位的立体交往。如在教学《分数有理数减法》一课时,教师先出示题目:一块布长9/10米,用去6/10米还剩多少米?引导学生列出版式,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独立思考后,一部分学生举起了手,这时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小组中的每个人都知道怎么想出得数后再举手。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弄懂?于是中、上等生为了小组能获胜,不厌其烦地为学困生讲解,全班同学的激情达到了高潮。最后教师随意点名一个学困生回答。结果那个学困生竞会说出想法,学困生讲得好,该组的其他学生也为之高兴,因为他们小组获胜了。之后,由班上的学生点名学困生来回答,学困生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悦明显写在他们的脸上。

2、开发、利用教材,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力求趋近的认识倾向,对学生有深厚兴趣的学生,能自觉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能自觉地思考和探索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具有化难为易,转苦为乐的作用。情绪高涨、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的学生,比情绪低落、忧郁愤满的学生成绩高出20%左右。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说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作为教师应该开发、利用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有关的活动,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如教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动手用平移、翻转、对折以及轴对称变换等方法来完成美丽图案的设计,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发明创造者”,品堂到了成功喜悦。教学中,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够合理利用社区、家庭中有大量的与数学教学相关的课程资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大的好处。

3、运用好教师的表情和语言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敞开心扉和能引起共鸣的情感,而这些又是与教师的课堂表情密不可分。根据所教年段的问卷调查统计,82%的学生认为,他们在课堂上最关注教师的表情。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认为课堂表情的运用技巧主要有:

1、亲切真诚的微笑表情;

2、热情自然的认真表情;

3、信任鼓励的眼目表情。对于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有激励性,还要情感化,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一些常用语言,有些话虽然经常说,但仔细推敲起来,还真缺少了情感成分,如“看谁做得最快”、“我早就料到会出错”、“你这样解题不规范”等。

4、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水平,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

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学科难度较大,他们学习信心不足。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水平,不急于求成,从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数学素养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计教学内容。

(1)、注意“主动”活用教材,消除两极分化

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新教材抛弃了一些偏难的概念、公式,如:乘法公式中的立方和差公式;因式分解中的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大大降低了平面几何的证明难度等。对这些已省的难度大的知识,不应该再去挖掘、讲解。对于课本上较难的概念,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采用层层突破的方法,使大面积学生理解掌握。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这节课,概念较多,有单项式、多项式等有关概念共八个,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要掌握这8个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可采用下列步骤教学,分解教学难点:

(2)、转换方式,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的活动过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教法,其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打击了学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新课标的练习设计应不仅具有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科学性,而且要针对信息量,思维量和深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例如:“反比例函数”作y=1/x 和y=-1/x 的图象时,可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怎么作函数的图象?作函数图象时应突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能采用基本方法,即列表、描点、连线作出函数图象。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所列表格中的数值与图象,从中发现规律:函数y=1/x 和y=-1/x 的图象自变量取值相等时,函数值应为相反数,对于函数y=1/x的图象,自变量取值互为相反数时,函数值也互为相反数,这说明了什么?可用轴对称变换作图,实现了图象的和谐统一。实践证明,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的转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功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

(1)、教会学生学会“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只有自主学习,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努力保护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例如,学习公理“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从上海到广州,一般乘火车路程约为1811米,也可以坐轮船航程约为1690米,还可以搭飞机,只有约1200米。学生仔细阅读后教师可引导提出;“为什么三种行程各不相同呢?飞机的行程最短呢?”然后引导学生将问题抽象,发现并得出公理内容,进而启发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找出应用这个公理的实例。教师构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索——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提问,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2)、教会学生学会“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及健全的人格。学生参与教学应着眼于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抽象、完善整个过程中。例如,“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节教学中,可作如下尝试:①学生动手练习尺规作图:已知线段a、c(c>a)作△ABC,使∠C=90,一条直角边CB=a,斜边AB=c;②学生小组讨论思索:满足上述条件的直角三角形的个数唯一,还是形状大小唯一;③学组讨论思索:为什么对一般三形来说,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而当其中一边的对角是直角时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解除了困惑,认识了数学,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3)、课间实施专项,分层练习测试,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不重视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每节课中很少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即使检查,也是出几道认为学生应掌握的综合类题目,因此话多学生尽管听了一节课,也掌握了一部分内容,但在课堂测验或单元测验中却反应不出来。这样既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学习情况。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现在从数学知识入手,把一个数学知识的学习分成几个过程,并对每一个学习过程进行测试。

(4)、课后制作数学错题集,提高学生反思能力。

为了解决由于教师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数学学习障碍提出不能再把学生当作盛知识的容器,必须把学生当成和教师平等的人的设想,在对学生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数学错题集”,强化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意识,并给其参与的具体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错题集卡的内容按评价内容可分为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两大部分,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和与教师交流的机会。

6、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针对新教材注重生活体验的特点,从设计教学情境的内容选择上,老师应紧贴生活,从身边找素材,或直接组织学生活动参与。教师应该学会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帮手,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数学知识,也能够使数学成为生活中有用的数学,成为学生们的需要,从情境使用的目的上,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从而有效地缩短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心理距离,减轻学习数学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兴趣。

7、注重课堂总结的艺术

一个恰到好处的课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练升华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激起学生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结尾设计:由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AB=CD,(2)AD=BC,(3)AB∥CD,(4)AD∥BC(5)∠BAD=∠BCD,(6)∠ABC=∠ADC,(7)AO=BO,(8)BO=CO 教师: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八条性质,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四边形满足(3)、(4)两条,就是平行四边形(定义),这就使我们产生了一种猜想:是否一个四边形满足了上述八条中的任意两条,都可以判定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课后探究。

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课堂的延伸,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进行探究,由于条件、结论的开放性,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或多或少能说出自己的组合方式,并进行有效的推理说明。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后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培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能完成大部分猜想的证明,在这期间,学生体验了平行四边形判定依据的过程,更激起了学生对下一次学习数学的强烈渴望。

8、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这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与学习情感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任老师而放弃该学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以及家庭困难的学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五、课题效果分析

1、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学生开始喜欢数学。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看学生听课认不认真,作业做得如何,更主要的是看学生的心理活动怎样,看学生是否喜欢数学课;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完全调动起来;看是否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兴趣。现在我们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具体表现在:

(1)、课堂充满了生活气息。(2)、课余充满了数学气息。(3)、完成作业的浓厚气息。

2、促进学生对知识和生活的理解

数学与生活相联系,枯燥、抽象的理论与个体形象的事物相联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理解得更深,记忆得更牢。

(1)、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形象、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引入课堂,使原先抽象、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简单、易懂,学生自然就学得认真,理解深刻,掌握牢固。

(2)、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理解。

许多学生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生活和数学是不相干的两码事。但通过此课题研究后,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堂中的数学问题又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更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问题,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

3、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学由原来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忆,改变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小组讨论、探索、总结出概念,学生由原来的无备而来改变为预习后的有备而来,能跟随教学进度;随着数学错题集制作和随堂的专项,分层练习测试,学生能时刻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方向,时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数学成绩。

4、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觉得学生的世界无边无垠,要教育孩子,还需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的随时积累、更新、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使我们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课题组的所有老师无论是课题研究的本领还是课堂教学的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课堂授课理念实现更新,课堂效益得到新突破。全体课题组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变,主要表现在:一是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深入课堂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远程教学资源,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三是教师课堂授课艺术得到极大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交流者合作者,对学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得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课堂的40分钟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40分钟。

六、思考与建议

学生的学习意志不强,存在反复性。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去解决。中差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我的记忆力不如别人”,“我的脑袋没别人灵活”等,往往产生自卑和畏难情绪,缩手缩脚,固步自封,他们经不住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为培养学生学好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意志,虽然经常结合教学,进行学习目的性和理想的教育,但总有学生反复。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习兴趣 篇10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明确生物学科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动机

上初中第一节生物课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如衣、食、住、行、医等方面,了解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另外,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开发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如1992年我国研制的生物工程乙肝疫苗投放市场,在预防乙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3年我国研制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比原来普通种植的三系杂交水稻平均每公顷增产15%等等。由此,学生会充分认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产生学好生物的强烈愿望。

二、将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学到《人体的营养》时,教师可询问学生:自己和家人中有无刷牙时牙龈出血的情况发生?学生听了一定会七嘴八舌、热情高涨。教师乘势再问:大家知道牙龈出血可能是因为身体缺乏哪种维生素引起的呢?平时应该多吃哪些食物?这样自然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和能够学以致用的自豪感。

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让课堂富有情趣

随着科学的发展,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使生物教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过去的生物课堂,教师往往靠详尽的语言、几幅挂图、几个模型向学生传授知识。一节课下来,总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稀里糊涂。怎样才能让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直观、生动呢?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大难题。多媒体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内容形式多样、趣味盎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如:讲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由于细胞是个微观概念,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很抽象,仅靠教师空洞的讲解,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分层次、多角度地展示细胞的各结构及其功能。这一过程中,既有图像展示,又有语音和文字说明,能使学生形成较为清晰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四、注意语言艺术,增强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比如讲解某些生物学知识时,适当借用成语、谚语、诗句等,会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时,我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和“一人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两个谚语,巧妙地告诉学生生物体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诗句讲明了生物体发育成熟后,能够进行生殖,产生后代,以便保证种族的延续。

五、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如:组织学生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哪些。教师可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各小组成员在课前捕捉鼠妇若干个,同时要注意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上学生对影响鼠妇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作出假设,然后利用教师提供的器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以验证自己的假设;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鼠妇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变化;实验结束各组讨论、交流,撰写探究报告。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六、注重激励和发展的评价,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教師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起自信心,产生自豪感。这种注重激励和发展的评价对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很大的作用。

此外,师生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心中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要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的人,平等对待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帮助学生。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习兴趣 篇11

一、想方设法, 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1. 展示教师个人魅力, 使学生喜欢教师

“亲其师, 信其道”,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学习和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因此, 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如知识全面、讲话幽默风趣等。例如, 我在讲公鸡求偶时, 模拟公鸡求偶的动作形象、生动, 使学生开怀大笑, 课堂气氛很活跃。因为幽默风趣, 因此, 我上的课学生都很喜欢。

2. 满足学生需求, 重视生物实验, 使学生喜欢生物课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是有的教师却以实验器材、药品有限, 少做或不做生物实验, 从而使得原来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变得枯燥无味, 这样必然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生物课教学中要重视实验, 使课堂充满快乐。如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制作甜酒等实验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我在教学中, 十分重视实验教学, 积极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 让学生多做实验, 满足学生的需求, 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巧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积极思考

在生物学的教学中, 对一些难教难学的知识, 如果教师在上课时照本宣科或直接告知结果, 那么课堂肯定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地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 让课堂活跃起来。例如, 我在教学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时, 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两粒玉米种子放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一粒萌发, 而另一粒不萌发。为什么有一粒种子不萌发?此时, 学生进行思考, 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一粒种子的胚已经死亡。这只是种子萌发的条件之一, 即种子结构要完整、胚是活的。接下来, 我又创设情境:两粒种子完整, 胚是活的玉米种子放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中培养, 其中有一粒种子萌发, 另一粒种子不萌发。此时, 我又提问:“为何有一粒种子不萌发呢?”有些学生就觉得奇怪了, 到底为什么呢?于是, 学生又开始思考, 有些学生可能翻书找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成功地解决教材中的难点, 这样的教学气氛就不沉闷了。

三、加强师生合作,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学习中,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讲得再多、再好, 学生不理解或不会运用, 那么教师所做的都是无用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讲, 提出的问题应该概括性强、重点突出, 使学生感兴趣, 讲课的语言要严谨准确、简洁明了。教师在课堂中多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多讲, 或者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上讲台讲讲课, 效果会更佳。例如, 我在教学显微镜的使用一课时, 将学生编好几个学习小组, 让小组组长提前到实验室来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习完毕后, 我让这些小组长来上这节课, 我做补充。小组组长们讲得非常认真、精彩、有趣, 课堂气氛活跃性很高, 学生学习很积极, 很快就学会了使用显微镜, 效果非常好。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教学实效性

现代科技的发展, 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 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吸引力、容量大、实效性强。例如, 我在教学“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课内容时, 使用多媒体教学, 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多幅图片使学生更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教学比较生动直观。当然, 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仅仅用于图片播放。我听过一位教师的公开课, 播放了很多张风景图片, 学生欣赏之余, 却不知该风景图片与本课有什么关系。二是课堂容量不要太大, 无关信息要减少。如一位教师的公开课, 课堂容量很大, 他忙于赶课, 语速快, 图片和动画播放一闪而过, 学生学得很辛苦, 效果十分差。而且, 该教师为了增加课堂的生动性, 随文字、图片的出现添加一些刺耳的声音或有闪动的卡通标记, 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 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

五、重视课堂中的朗读, 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 生物课要背要记的知识很多。因此, 教师认真抓好课堂中的背诵至关重要。上课前五分钟, 我喜欢让学生背诵或读书, 读一读上节课的知识要点, 既可以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 又可以使学生提神, 消除疲劳, 一举两得。教材的定义、概念、知识要点, 我喜欢让学生读一读, 然后才具体讲评, 这样效果更好。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习兴趣 篇12

摘要:

相关资料表明,当前小学生的体质正呈现越来越弱的趋势,显然这与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乏锻炼有关。小学开设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然而当前的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不高,这也直接导致体育课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便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人们对体育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就得激发学生的兴趣,体育课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学生兴趣的培养;教材激发;课堂设置疑问;多媒体技术的课堂应用;情景教学;掌握学生心理特征,加强体育兴趣培育;应用情感的感染。关键词:

体育教学、学生兴趣、教学内容 正文: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及爱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当前体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学生兴趣的培养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等)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对于学生的倾向性、持久性和效果性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了学习动机,他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积极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目前,小学生正处于好动、贪玩时期,是抱着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来上体育课的,我们应抓住学生这一“薄弱”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并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充分体会独立完成技术动作的满足感。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呢?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及千方百计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应注意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并在多项教学内容的实施中和教学环节的转换中给学生一些新奇的刺激,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存。”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一)科学性,即在教材安排上做到先后得当

学生在课初思想和注意力比较集中,对学习新技术比较有利。因此,必须把新授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使运动负荷的变化符合人体活动的规律,应将运动负荷较小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持续学生对课的兴趣,应该将游戏和比赛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为了不至于使学生疲劳而影响学习,一般应该把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的练习,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而把力量性、耐力性的内容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

(二)趣味性

趣味性即对现行的那些单调、枯燥、重复的教材进行适当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竞争性、趣味性和适当的惊险性。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上进心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测验、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技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陶冶情操。

(三)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例1.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操场伤还是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例2: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运动氛围。

例3:在掷垒球教学中,有几个学生的动作不正确,用直臂掷远,还认为这样的方法掷得最远,不改动作。就此,我用形象的例子说明了发力原理,鞭打动作的科学性……此后,学生逐渐改了动作,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例4:在课堂学习方法形式上,允许学生自己创新。在跳绳和呼啦圈教学中,在完成课的要求后,有几个学生自己玩起了绳子和呼啦圈。我并没批评他们,还表扬了他们,依次让全部学生进行了创造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三、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地要我学”,变为“主动地我要学”,并且“喜欢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了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设疑”,在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并且自己通过亲身体验能把问题解决。

四、用情境教学法

现代体育教学改革正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向着突出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参与度、参与效果以及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方向迈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渐由强调以教师为主导的封闭式、注入式的传统模式向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的评价逐渐由一般的生理性指标和练习密度及重结果等评价向较综合的方面及重过程的评价方向转变。通过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产生共鸣、形成共振,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与一般体育情境教学法相比,它主题鲜明,情境创设一脉贯通,同时又不忽略中小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因此,它更突出以人为本,并将基础教育知识综合化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使体育教学育人、育智、育体和谐发展。

五、掌握学生心理特征

在科学技术高度现代化的今天,体育已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学生对体育的价值也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加上体育具有竞赛、健身、健美等特点,这些都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朝气蓬勃、活泼好动、孜孜以求、奋力进取,充分意识到人的价值以及应尽的义务。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他们一方面尽量表现自己的才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赏和鼓励;另一方面又渴望得到经验丰富的长者和学识渊博的老师的教诲。因而,尊重、爱护他们,热情教育、帮助他们是培养体育兴趣的关键。同时,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观,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的影响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我们的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内心得以体现。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

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

2、言行避免粗暴;

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六、提高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意义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因此小学应该把培养小学生的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主旨,这样小学生才可以在体育课程中真正得到乐趣。

(一)实现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双向沟通

任何学习都涉及到师生两方想法的沟通。类似的,小学体育教学也必须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然而,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都是采取教师讲授为主,小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这使得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缺乏活力。作为重点教学改革之一的兴趣教学模式可以终结这些弊端,使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方式转为有教有学,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一旦实现让小学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之后,体育老师就不必苦口婆心地单方面进行知识灌输,体育教师可以指导小学生,学生一方面可以听老师授课,同时也可以主动提出问题和老师交流,实现双向沟通,课堂必定充满活力,小学生也真正能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去。

(二)促进实现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传统小学体育教学认为体育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话就是权威,学生应该听从教师。然而,此种教学模式显然剥夺了小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而以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则注重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以学生为主角”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学生的兴趣进行指导工作,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

七、提高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实施措施

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为了使得小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体育教学将小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因此从教学务的确定,教学方案的编制,一直到教学环节的细化和调整,都必须详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当前水平及兴趣所在,甚至可以在编制之前调查清楚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过程中,必须鼓励小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而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八、总结

以提高小学生兴趣为主导的体育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教学指导模式,它是时代和人类精神进化的必然产物。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为了实现以培养小学生兴趣为主导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小学的普及,各小学必须坚定信念,努力完善兴趣教学的教学环境,为其在我国小学教学中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体育学法论》 于素梅 毛振明 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体育教育学》 刘清黎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生活原来如此美好优秀作文下一篇:4.《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