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策略研究课题方案(共9篇)
一、课题提出
小学低段是人的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词汇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作准备;古人云“好习惯终身受用”,在小学低段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都说明了小学低段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和阅读方法指导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更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课程标准非常强调阅读教学。同时,课程标准又明确提出,小学低段(指小学1—2年级)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小学中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小学高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小学到初中九年内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0万字以上。根据课标要求,要让学生完成如此数量的课外阅读任务而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然而,当前对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还相对不足,对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方面的研究更是缺乏。为此,本课题研究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等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本课题研究着眼于在低年级起步阶段,针对低年级是培养语感的关键时期,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障碍多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文献分析的意义
当今社会信息量猛增,信息更新速度快,而人的知识与能力都直接取决于接受信息量的多少。小学生接受信息除了各种媒体外主要来源是阅读,而阅读始终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阅读有兴趣,因为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只有在阅读时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进行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一直是个难题,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完成《语文标准》中提出的阅读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要当务之急。《语文课标》还提出:“喜欢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学生有了乐趣,才会喜欢,针对学生的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教给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学生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自我,获得成功,有了成功的快乐,就会感受到阅读的的乐趣,乐在其中,我们的研究就能事半功倍。
三、研究的思路: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改进语文教学活动,争取让全班学生个个爱上读书,天天自觉诵读,完成或超额完成《语文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总量。(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形成一整套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思想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低年级学生阅读现状研究
(2)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3)课外阅读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行动研究法 4.个案法
四、研究实施:
(一)具体举措:
1、课题准备阶段:制定研究方案,做好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工作和将研究班级学生分组工作,设计各种活动、搜集阅读材料等。(2013年4月——2013年5月)
2、课题实施阶段:全面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各种有效策略并付之实践。(2013年6月——2013年10月)
3、课题总结阶段:做好实验后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工作,在对比基础上分析出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二)人员分工: 总负责人: 毛生梅
主 持: 晁世琴 成 员: 周 菊 小卓玛
五、条件分析:
1、问题的提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书是学生们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农牧小学生学语文难,写作文更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阅读量少,积累得少。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的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这座“大厦”的基石。从学校教育来看——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小学校,绝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购书能力有限,父母文化水平低,指导阅读能力差。这一切不利因素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学生的阅读范围比较狭窄、层次较浅。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迫在眉睫。
从个人成长来看——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与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息息相关,更与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高尚的情趣爱好,和谐的人格个性关联紧密,对学生知识的增长,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我们选择“农村地区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课题,旨在探索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研究目的:通过本课题研究,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身心和认知特点,探索低段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和质量。
3、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本课题研究将借助相关的文献资料,主要为有关儿童阅读的策略、儿童阅读的心理过程、儿童阅读能力测评、阅读对儿童生命成长的意义等文献资料。
(2)调查法: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具体的了解目前教师阅读教学、儿童课外阅读中的矛盾、困惑及忧虑等,以便使研究更具针对性,更能直抵低年级阅读发展的实际。(3)行动研究法:将低年级阅读的实践与兴趣研究结为一体,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不断提升低年级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品质。
(4)个案法:注意研究儿童个体课外阅读兴趣的发展现状,运用典型解剖的方法,抽取其中的经验与原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4、研究的程序:
(1)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不由自主捧起书本来 1)教师读书
学生对书籍的态度取决于教师对书籍的热爱程度。一个热爱读书的老师,他的学生肯定也会喜欢读书,因此,作为低年级的老师要想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要向学生展示一个喜欢读书的教师形象。
2)设置图书角
很多孩子其实是很爱看书的,可如果他没有书籍可读,他的精力与兴趣必定转移到别的方向。因此,老师应该在班级里放置一个图书角,可以号召孩子们的力量,从家里挑选一些优秀的图书放在图书角,让其他同学们随手可拿、随手可阅。
3)开辟名言栏
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句读书名言或许能让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也捧起一本书。因此,低年级老师应该在教室的黑板上开辟出一个专供写读书名言的专栏。
(2)、介绍精彩内容、让学生不假思索走进课本
小学生天生就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新鲜有趣的事情,喜欢对事情刨根问底。因此,教师要把书籍中最精彩的内容介绍给学生,并且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就一定能吸引学生走进书本。
1)欣赏封面插图
一张封面就是一个故事,一幅插图就是一段精彩,当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欣赏封面插图时,学生的心会不加思索的飞进书本,他会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走进文字,走进故事。2)朗读精彩片段
一本好书都会有一些精彩的片段,或温馨感人,或轻松幽默,或快乐有趣,当老师将这些有趣的片段,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朗读给学生听时,他们一定会被这本书深深吸引。
3)人物介绍
窗边的小豆豆、丑小鸭、白雪公主、蜘蛛夏洛、绿野仙踪等这些经典的形象在无数儿童的心中都曾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作为低年级的老师,我们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当学生对这些主人公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一定就会翻开那本书。
4)讲故事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当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老师的嘴里潺潺流出时,孩子们一定十分的羡慕,这时,如果你告诉孩子,还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藏在书中,相信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
(3)、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热爱书本
当老师将学生引领进阅读的大门时,为了让学生愿意长久地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中,低年级的老师应该多开展一些和读书有关的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的爱上书本。如:举行各种比赛、写读书笔记、评选读书之星。
5、课题研究预期的成果:
经过老师长期的引导,使学生们逐步喜欢阅读、乐于阅读,能从书中吸收到养料,可以与人熟练地交流,丰富自己的视野。
6、研究的可行性与困难
1、我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好多学生来自农牧区家庭缺少图书资源,因此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困难比较大。
2、学校部分图书比较陈旧,学生的阅读面可能会受限。
3、与部分家长的配合有一定难度,因为部分家长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个别家庭没有经济能力提供课外书籍。
一、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将“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小学低段学生阅读的目标, 指明了小学低段课外阅读的方向和目标。家长应该顺应心理特点让孩子喜欢上书, 同时用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1. 顺应心理特点, 让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 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 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对印刷美观、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 如动物画册、彩图科等。而有的家长错误地将孩子理解为“小大人”, 认为他们应该看一些有“深度”的书籍。因此, 家长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挑选, 尽量让他们喜欢上这些书。可以为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看的益智游戏类的书籍, 诸如《猫和老鼠》、《喜羊羊与灰太狼》等, 这些书和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结合, 里面包含了走迷宫、找不同、寻宝等方面的内容, 这样, 孩子们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利用各种方法, 激发孩子看书的兴趣。
(1) 游戏法。利用孩子经常玩的游戏激发阅读兴趣。喜欢玩游戏和活动是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 家长只要留意孩子玩的游戏并顺势进行引导, 就可以有效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如, 有的孩子很喜欢玩一种叫“三国杀”的游戏, 从中知道了张飞、关羽、刘备等人, 知道了魏、蜀、吴, 但是他们很想知道三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 对此, 家长就可以利用孩子对这些人物的好奇心理, 引导他们看《三国演义》。
(2) 悬疑法。在读书时, 留下悬念给孩子。在为孩子阅读精彩文章时, 家长可有意留下悬念, 不告知结局, 这样, 孩子们就会急切地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从而慢慢学会主动看书。如有位家长给孩子讲了《木偶奇遇记》中的一段故事。故事的大致意思是有个人想把匹诺曹带到一个不用上学、有吃有喝的地方, 匹诺曹很矛盾, 最后还是去了……家长就问:去了这个地方之后匹诺曹会怎么样呢?孩子一听马上就来了兴趣, 心里想怎么还有这么一个地方, 究竟是怎样的呢?于是就产生了一种阅读《木偶奇遇记》的迫切愿望。
(3) 以听促看法。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 在这样的“拥抱”下, 孩子的读书兴趣上来了, 热情高涨了, 慢慢的, 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家长可以把要孩子看的书以故事的方式讲给孩子听, 如曾经有位家长给孩子讲了《我是霸王龙》这个故事, 孩子觉得很好听, 后来在新华书店看到这本书后, 就要求买回家看。此时, 家长故意显得极不情愿, 并告诉孩子, 买回去的书要自己看, 结果孩子回家后真的很认真地把这本书看完了。
(4) 电视辅助法。喜欢看动画片是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 只要家长抓住机会, 因势利导, 趁机向孩子介绍相应的读物, 学生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动画片往往会对孩子的阅读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例如, 中央电视台播出《美猴王》后, 孩子非常感兴趣。为此, 家长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孙悟空和六耳猕猴的故事, 引导他去看《西游记》。
二、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主要是指阅读材料的内容和阅读内容的表现方式, 根据阅读内容的类型, 可以把阅读材料分为童话类和科普类等。阅读内容的表现方式可以分为纯图画的、绘本形式的、拼音的和纯文字的表现形式。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材料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着自己的合适的阅读材料。在小学低段应尽量为孩子选择绘本和带拼音的材料, 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 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
一般说来, 从上小学开始, 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 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 不宜过多地干涉。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 那注定不会长久。”因此, 在为孩子挑选图书时, 一定要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 这样才能慢慢培养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 针对不同个体选择合适的材料。
针对不同个体选择不同书籍,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有七种智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同样, 在阅读方面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点是不一样的, 有的孩子喜欢看一些科普类的书籍, 如《大科学系列》;有些孩子喜欢看一些漫画类的书籍, 绝大部分小学低段的孩子都是喜欢看童话类或故事类的书籍的。因此, 家长帮助孩子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要针对其个体的爱好选择阅读的材料。当然, 有的家长会担心因此而造成阅读的片面性。同样地, 加德纳教授认为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要利用孩子的优势智能带动其劣势智能的发展, 即在阅读上, 家长要利用孩子的阅读优点, 引导他们在阅读喜欢材料的基础上阅读其他书籍, 在这个引导过程中需要家长的智慧和方法。
3. 加强引导, 选择经典材料。
小学低段的孩子比较适合读童话 (故事) 类有拼音标注的书籍。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名著, 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叶圣陶童话》、《伊索寓言》等;也可以选择一些充满童趣的书籍, 如《宝葫芦的秘密》、《小熊维尼》、《绿野仙踪》等。一年级的孩子更多地应该选择绘本, 优秀的文学作品有教诲、有批判、有鞭挞、有唾弃、有颂扬、有歌唱, 让心灵一片空白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这样的文化营养里。因此, 尽管《三字经》、《论语》等古代经典著作比较难以理解, 但也应成为孩子们阅读的对象。为了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鼓励孩子多看些科普类的书籍, 如《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等。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对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 有适量的阅读书籍。孩子能否经常接触到书与其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 家长在家里要为孩子准备适量的书籍, 只要是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 都可以先买来, 以为孩子的阅读做好准备。
第二, 将书放在合适的位置。为了方便孩子阅读, 家长应该将孩子阅读的书放在合适的位置。书放的位置会影响到孩子阅读的次数, 越是不方便拿的书, 孩子看的次数就越少, 因此, 家长应该将书放在孩子能拿到、容易拿的地方。比如, 可以放在孩子容易见到的地方、书架的最下层, 也可以放在床头柜上, 这样, 孩子每天都会接触书, 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第三, 家长要成为孩子读书的榜样。家长要爱读书和有读书的习惯, 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为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 才能给孩子读书做出榜样, 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当然, 家长不一定要读孩子的书, 也可以读自己的书, 其目的是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另外, 要与孩子共读, 亲子共读也是家长读书的表现, 实践证明, 亲子共读不仅可以培养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还能了解孩子的阅读水平并给予指导, 从而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总之, 家长可以用自己爱读书的行为潜移默地影响孩子。
小学低段学生正是形成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 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 会有很多的困难和疑惑, 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家长、研究者共同解决。
摘要: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智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能力和课外知识的储备影响着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的保证, 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孩子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材料的选择和家庭氛围的营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低段学生,课外阅读,家长
参考文献
[1]朱桂金.由“小人书”走进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2009, (34) .
[2]荀以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误区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 2011, (17) .
[3]傅道春.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4]谢学宏.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目标取向[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 .
第一步:投其所好——借动画片的魔力引向以图为主的阅读。
刚入学的孩子还不太有“书”的概念,也没有“看书”的意识。因此笔者想到了电视,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不爱看电视的,尤其是动画片,许多上课坐不住的“小调皮”只要一盯上动画片可就一动不动了。那天午饭过后,笔者特意和孩子们聊起了电视,他们一个个眉飞色舞地说起了自己喜爱的动画片《小鲤鱼跳龙门》《天上掉下个猪八戒》《神兵小将》……当笔者问现在想不想看这些动画片时,孩子们异口同声:“想。”随即他们又耷拉着小脑袋,说在学校里怎么会有动画片看呢?还有些孩子说自从上学后,爸爸妈妈就很少让他们看电视了。这时,笔者趁机告诉他们有个让他们能经常看动画片的好办法。在孩子们的欢呼雀跃声中,笔者拿出事先准备的书《神兵小将》翻给他们看,当孩子们看到书里面的图和电视里放的几乎一样时,小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笔者又告诉他们很多动画片都有丛书,并布置放学后去买自己喜爱的丛书,第二天带学校来看。同时笔者给每位家长发了短信,请他们支持。接下来的几天午休时间,孩子们一个个趴在桌上聚精会神地翻看他们的“动画片”。这时,笔者进一步进行引导:孩子们,光看图是不是有些看不懂,比如你看到小鲤鱼打败癞皮蛇时却不知道他说什么?怎么办?几个能干的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可以看图边上的那几行字。孩子们明白了文字能帮助他们看懂图画。就这样,孩子们喜欢上了书,和书交上了朋友。一些家长告诉笔者,他们的孩子一回家就看书,连电视都不看了,因为他们觉得电视放得太慢,还不如看书来得快。孩子们初步尝到了阅读的快乐。
第二步:移花接木——借绘本阅读的魅力转向图文结合的阅读。
孩子们爱看书了,但总不能老看“动画片”,停留在“图“上,可现在就让他们看“正规书”一定会适得其反,怎么办呢?于是,笔者想到了当下流行的绘本,绘本不等于“有画的书”,它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比起动画系列丛书,绘本的语言比重更大、更规范、更具体生动。一个午饭之后,笔者拿出了绘本《可爱的鼠小弟》,一边翻给孩子们看一边讲解里面的故事,顿时孩子们被丰富的画面深深吸引,而语言的精练和诙谐幽默似乎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笔者给他们介绍绘本,告诉他们绘本和“动画片”一样好看,甚至更精彩。然后又推荐了《快乐的泰迪熊》《爱心树》《驴小弟变石头》等绘本 。因为有了之前边看图边看字的习惯,孩子们在看绘本时都津津有味地读起了其中那精彩的文字。孩子们已经能感受到文字的重要性了,有了“读文字”的习惯了。每天的读书时间里,经常能听到孩子们情不自禁的大笑抑或是默默流泪,看来他们已经跟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感受喜怒哀乐,一起体验亲情、友情,学会感恩,学会勇敢、坚强,他们爱上了绘本。如果说动画系列丛书是以精彩的图片吸引孩子们的眼球,那么绘本吸引孩子们的还有用文字传达出的幽默生动的故事情节。
第三步:乘胜追击——借故事的吸引力向以文为主的阅读发展。
不管是动画系列丛书还是绘本,其中都有大量的图片吸引着孩子们看书,如果书中没有了图片,他们还会喜欢看书吗?笔者想到了故事,因为孩子们很喜欢绘本中的故事,平时,他们经常要求笔者讲故事给他们听。不过,这次笔者讲故事与以往不同,笔者先选择了一些趣味性很强、贴近孩子生活的故事,如《罐头小人》《淘气包马小跳》等。随后,笔者选取最有趣味、最富感染力的精彩片段,声情并茂地讲给孩子们听,讲到高潮处故意“卖关子”,制造悬念,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特别想知道“接下去怎么样了”,笔者就借机推荐这些书。因为孩子们有了之前阅读文字的习惯和能力,所以他们读起这样的以文字为主的故事书一点儿不觉得枯燥,相反还觉得这几本书看得不过瘾,之后笔者又向孩子们介绍了郑渊洁的其他童话书、杨红樱的系列丛书。然后利用午休和班队时间与孩子们交流他们喜爱的皮皮鲁、鲁西西、马小跳……笔者观察到他们对有兴趣的读物,感情非常投入,甚至会产生“换位”现象,自觉不自觉地进入角色。这时,笔者抓住时机,让其表演读物中的人物形象,体验、感受情趣,这样既加深了孩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力和感悟能力。
兴趣是儿童对活动产生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条件。所以孩子们只有对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去投入,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地指向读书,与读书有关的神经活动才会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在读书活动中体验欢乐和情趣。犹太人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对孩子而言,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终身将都能享受到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喜欢读书,愿意跟书交朋友,也许这就是我们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商丘市宁陵县阳驿乡黄庄小学
胡明超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据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大部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学习获得的。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与能力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指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但是,如何去指导儿童进行课外阅读呢?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读书环境——让课外阅读活动“书香”浓浓
阅读环境,即一种气氛。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在学生常规的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1.通过悬念引发阅读兴趣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悬念,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读书我快乐》中这样介绍:有个男孩,从小就梦想着外出探险。在他18岁以后的某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登上了朋友父亲船。第一次出海,他就遇上了大风浪,感到“难过得要命,心里又怕得要死”。“这时,父母的忠告,父亲的眼泪和母亲的乞求”一起涌上心头,他退却了吗?他后来又有哪些奇特的经历呢?尤其是当他独自一个人漂流到一个荒岛上的时候,是如何度过长达28年野人般的生活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便会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喜欢上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感受到课外读物的乐趣。
2.通过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等更是百听不厌。因此,可以利用读物本身的特点,如果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就会由然而生。
1(1)教师讲故事。善于利用故事,也可以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会兴趣横生。
(2)学生讲故事。学生掌握知识后,特别在课外了解到新鲜知识后,总想在同学们面前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课外书。调动了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需要诱发阅读兴趣
当学生原有的知识不能适应课内学习的需要时,就会引起他们新的阅读需要——课外阅读。因此,教师必需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学生阅读的需要。课内交流汇报课文中没有介绍的相关资料,会激发学生课前阅读的兴趣,课中让学生欣赏名著的精彩情节也能诱发他们的课外阅读激情。如:讲授走进毛泽东这一单元,在课前,学生需要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做什么的?有哪些伟大之处?关于毛泽东的经典故事有哪些?„„教师适时推荐读物,学生就会自觉地从课外书本中去寻找答案。这样,诱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诱使学生从被动地读到自己想读更多的书,一步一步走入书的殿堂,尽尝知识的甘霖。
(二)师生“共读”——让师生共同走进读书的乐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鼓吹读书的好处,更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在课堂上,教师能旁征博引各类经典名著,好词佳句能随口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学生会因为老师的博学多才而发自内心敬佩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此而爱上读书的。
1.教师提供读书目录
以读物的内容吸引学生读书。“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纳的这句话启发我们必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我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读 2 物。我们平时在推荐读物时,要有针对性地推荐。只有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地理解读物的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
(1)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
所谓有益于身心发展,主要是指有益于培养健康和有益于智力开发、有益于语言发展等。符合这些教育要求的读物,首先在内容上是歌颂人类勤劳、善良、坚强、进取、崇高等人格精神的读物。在这个前提下,一般宜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读物,向中年级学生可推荐战斗故事、科幻作品类读物,向高年级学生推荐伟人的故事、中外名著、地理历史类读物。这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均能读到最适合自身需要同时又最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课外读物。
(2)有益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读物
当今学生面对的课外阅读背景是广阔的,内容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中自由驰骋的同时,我们还有必要去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
第一,读课文中的人物故事。小学课文中写了众多的人物,其中有许多名人,如学到《田忌赛马》,可指导学生阅读孙膑的故事;学到《詹天佑》,推荐学生读《伟大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少年时代的詹天佑》、《留学国外时的詹天佑》、《京张铁路通车以后》等有关詹天佑的故事。通过阅读这些名人的故事,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还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
第二,读与课文知识有联系的课外书。如学习了《太阳》,让学生阅读《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学习了《海底世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类课文后,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海洋动物、植物、矿物等方面的科普文章;又如教学《赤壁之战》,学生对这个以少胜多的战例津津乐道,意犹未尽,就要引导学生阅读类似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比比皆是。
第三,读同一作者的其它著作。如学了《猫》、《养花》等课文,就向学生推荐老舍的其他作品;教古诗时,就介绍其作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诵读。
(3)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比如《金色童年》、《校园趣事》、《假日行动》等,这些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学生读这类文章,感到十分亲切。因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起来也没有困难。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表达语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当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活动或不良的思想倾 3 向时,应找些相关的书籍进行思想教育动员。例如:广播操比赛快到了,结合集体训练,选择《长征故事》、《卧薪尝胆》这样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便全身心投入。学校举行“献爱心”活动、参加大队委竞选等等,适时选择一些动人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就会热情高涨。如果当一篇文章能使阅读者全身投入其中的话,文章对人的影响将会是持久而深远的,不仅内容可能终身难忘,而且有关语言也可能永远难忘。
2.生生相互推荐读书目录
课外阅读中要激发学生向他人推荐可读书籍的兴趣,提高同一本好书在本班流动阅读的速度。过去,有的学生读完了某本书后,不是放回书架就是还给图书馆。我们力求打破这样传统的“一人读一书”的读书模式。在每学期即将开始,由教师先物色好学生可能感兴趣的书,然后在开学时推荐给相应的学生。当学生们读完这本书后,会迫不及待地去推荐给志趣相投的伙伴读,由于是同龄人推荐,他们容易接受,也容易产生读后的共鸣。每个阅读兴趣的成员既是好书的推荐者又是好书的受益者,如A同学读了《爱的教育》推荐给B,B读了《爱的教育》又推荐给C,„„,B读了《宇宙生命之谜》推荐给A,A读了又把《宇宙生命之谜》推荐给C„„为了方便交流、推荐,读同一本书、同一兴趣的学生可设有联系卡和QQ群。任何学生读任何一本书像接力棒一样传下去,如此循环。学生们会通过这样的过程感受到新奇,有趣。同时也激大大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让课外阅读充满活力和生机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爱好,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才能巩固他们的阅读爱好。
1.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为促进、激励学生课外阅读,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展示。如读书笔记展示、手抄报展示、演讲会、故事会、辩论会、佳作推介会、读书卡片欣赏会等,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感受充分展示出来,在对话中展示,在展示中辩论。
(1)在交流中读。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读课外书时会写一写读书笔记,内容一般是标题、好词、佳句、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读后感想等。每周,举 4 行一次读书笔记交流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内容,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在展示中读。每月展出低年级同学的阅读卡片,中年级同学的手抄本,高年级的手抄报。这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提高阅读水平。
2.开展竞赛,让学生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
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办小报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科技征文比赛等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由于学以致用或读写结合,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3.建立奖励机制,让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和鞭策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要善于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和上进心。
当然,上述三类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但是不管哪种奖励,都要讲求新颖,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一 研究的背景:
1、课题研究的意义:
(1)是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又是基础的基础。我们深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仅靠课堂上、书本上的一些内容已远远不能适应学生自身的发展,由其可知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它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指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人才的需求特别大,在风云变幻的现代社会,只有提高国民素质,努力培养下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的科学技术才能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的祖国才能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3)是改变学校教育现状和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电子、音响、影视、游戏等正充斥着一大批学生的阅读学习,在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阅读学习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与书本打交道,不愿独立思考。他们的阅读能力在退化,长期以往,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此特定时期,我们认为应该大胆的致力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使他们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并有较丰富的知识积累,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才能为建设祖国献计出力。爱茵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林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向导和推动力。” 语文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广种博收”,要达到这个目的,培养语文阅读学习兴趣正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研究的现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学习要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才能保持自己的进步和富有活力的状态。可是目前,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广,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缺少科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丧失了那片广袤肥沃的土壤。长期以来,存在老师讲解分析多,学生语文实践少;教法研究多,学法研究少;对学生“一刀切”要求多,分层要求少。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根据学生接受教育的心态实施教学,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特别是我校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有的是随父母打工辗转南北,学习方向不明确,知识面狭窄,发展极不平衡,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淡薄,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这样,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怎么提高国民的素质呢?因此,研究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也就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实验依据:
(1)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觅取珍宝,乐此不疲,即所谓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2)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前苏联最有名望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老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时时学习的愿望,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我国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愉快的学习。”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
(4)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我们也认为: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转变观念,学生亦如此,通过自主的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我们的小学教育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二 课题界定:
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是本课题的核心内容。阅读兴趣:是指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掌握知识和形成完美品格的重要心理因素,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又称“阅读学习的求知欲”,指孩子对知识的一种积极认知倾向,表现为孩子积极主动要求阅读,喜欢阅读和坚持阅读。它是孩子求知的一种动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可以使孩子长时间地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助于他们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促使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并不断地探求新的知识。阅读兴趣可分为直接阅读兴趣(指孩子对学习内容或学习过程本身产生的兴趣)、间接阅读兴趣(指孩子对学习过程本身没有兴趣,而对学习活动结果产生的兴趣)。所谓策略研究,主要是指对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的探究。它可以促使学习
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操作过程顺利进行;这是研究者的认识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语文的阅读学习,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关于语文整体的学习,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不同的论述。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特别是阅读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课题将借鉴他人和前人的先进经验,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使之爱语文、学语文,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小学语文学习中,主动地去阅读,去表达,去写作,并主动地探索新知,自主学习,以求主动发展。
三 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借鉴先进的教学理论及心理学、教育学的最新成果,借鉴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借鉴兄弟学校的实践经验,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针对年级学生特点,针对个体差异的特点:制定如下研究内容:
1、展开对本校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
2、探索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原则、培养方法、培养途径。
3、研讨如何创设读书环境,营造学生乐于参与的语文实践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探讨开展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升学生对阅读学习的认识。
5、探讨教师对学生阅读学习引导方法的研究。
6、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
四 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一至六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在阅读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采取一系列举措,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自主、探究、合作”的阅读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交流,快乐阅读。本课题的研究采取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方法,在每一阶段结束时进行总结和交流,并提出下一阶段研究的侧重点,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具体方法如下:
(1)文献法 :文献法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献资料更是浩如烟海。因此,我们将对与本课题有关的部分图表、数字、符号、书刊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我们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佐证和补充。
(2)调查法:对照新课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如,运用问卷调查等。
(3)个案研究法:结合本校实际,对个人或个别的班级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对他们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查,收集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个性特点的案例,了解他们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实施一些积极地教育引导措施。
(4)观察法 :阅读学习分为课内阅读学习和课外阅读学习,在进行研究过程中,我们观察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老师。观察老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阅读的条件。观察学生是否进入了阅读学习的情景。
(5)行动研究法:让学生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感知阅读学习带来的不同
变化,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从而树立科学发展观,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坚持终身学习的人。
(6)经验总结法 :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边探讨边进行,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具有可行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五 课题目标:
(一)总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形成学校创新教育的新思想,并以本课题为载体,形成学校创新教育新特色。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具体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
2、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3、确立小学生健康、正确的阅读取向,学会选择阅读,在感受到读书的乐趣的基础上学会多种读书方法。通过阅读帮助学生扩大视野,积累知识,陶冶情操,能够形成涵养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健全健康的人格。提高教师的教育教研能力。
六本课题创新点:
(1)本课题的研究,不只局限在语文方面的阅读,希望通过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带动思品、科学、数学等学科的阅读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帮助学生树立,通过阅读探求事物规律或基本理论的志向。
(3)结合阅读内容、情感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丰富学生想象、联想能力,并形成文学记录下来,为提高写作打基础。
(4)激发学生阅读的激情,博览群书,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营造“书香校园”,让校风更纯、学风更浓。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阅读学习的认识,重视阅读学习习惯的养成,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力争做到“以点带面”,带动家庭、社会等对学生阅读学习的高度关注。让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以书为伴,以书为友,终身学习。
七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历时定为一年。
(一)实验准备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整理课题申报材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培训研究人员,做好试验准备。
(二)实验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初始阶段(2012年9月)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转化思想,更新观念。2、中间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
(1)通过听课、座谈、观察等方式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找出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对现状进行分析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
(2)邀请特级教师、教研专家等到校作专题讲座。
(3)完成调查报告《我校学生语文阅读现状分析》和初探计划《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从何做起》。
(4)以《新语文课标》为依据,对各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A)低年级段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优美诗文,乐于与人交流。(B)中段的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根据自己的爱好摘抄文中的优美词段。(C)高段学生能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根据需要收集信息,学会写读书笔记。
(5)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6)收集优秀读书心得。(2013年3月---2013年5月)
(7)开展“阅读汇报课”教学设计。
(三)总结阶段(2013年6月)
1、撰写总结报告。提出结题申请,请专家评审。、经验交流,推广研究成果
八研究的措施:
首先,认真加强对课题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课题组,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等部门和学校骨干老师组成。1、分析我校学生阅读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的方法。
2、加强研究人员的理论学习,更新传统观念,群策群力,营造读书环境。
3、阅读室增添儿童读物,吸引学生眼球。
4、拓展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励性评价,进一步巩固阅读教学成果。
九研究具备的条件:
(一)历年来,学校一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对在研究中财力、物力、人力的需求上都能提供保障。前不久,学校顺利完成了《农村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这一针对农村留守学生的研究一课题,并获得了市教科所教育成果奖。因此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完成好该课题的研究。
(二)学校领导科研意识强,科研兴教理念扎实。我校何校长等领导多年来,在强化校园管理的同时,一直战斗在教育第一线,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区乃至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三)本课题研究人员能自觉、深入地学习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全身心投入研究活动;学校荣光旭主任,沙帮富,刘正富、廖万军、廖万泉、官玉铭、廖光菊、韩丽等中青年老师他们多次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同时他们的多篇论文在县、市、省教育教研刊物上发表。
(四)本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在新课程的推广中具有一定的紧迫性。
(五)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带,虽然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但他们天真、朴实,敢于大胆探索,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十预期的成果:
学生方面:
(1)可以通过对阅读兴趣的培养,感受读书的乐趣,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使自己的语文素养、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从多角度来思维,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教师方面:
(1)老师们将更新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为目的,带领学生走上健康积极的人生轨道。
(2)课题的研究,将大大提高老师们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3)本次《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一课题的探讨,扩大老师的视野,丰富老师的学识,让他们思维变得更敏捷,语言变得更生动,课堂变得更灵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便于以后更好地、更有成效的开展教学工作。学校方面:
(1)在全校掀起多识字、多读书、多积累的语文学习热潮,营造出浓厚的人文氛围,形成学习型校园。
(2)让学校书声朗朗,更充满朝气和活力,把我校兴办成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好学校。
总之,以这次课题为契机,集思广益,认真研究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让阅读走近每个孩子,走进每个家庭,走入每所学校,让阅读融入社会大生活,让读书成为需要,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
十一:本课题的人员:
组长:王耐霞(副校长兼教导主任)
成员:郭晓玲 贾瑞军 梁华丽 朱晓燕。
专家指导:李银玲(阳城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小学高级教师)
十二: 参考文献:
太白山新区小学
李会娥
一、课题的提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它在人的生活中和学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对学习毫无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学习非常被动。据研究,统计,至少有40%的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成为学困生。这种状况的延续,既不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也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向。而且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将会越来越没有,他们往往将学习当作一种应付老师、家长的任务,或者认为是人生不可违背的一项义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也许就是数学乐学境界,学习数学的最高追求就是数学乐学境界的到达。让学生会学习,乐于学习,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正是当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然而近年来,学生厌学情绪趋于严重,而数学本身又具有抽象性,因而大多数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非常不感兴趣,相对其它学科而言不愿学的学生多一些,因而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数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应用的广泛性,给数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研究发展空间。
为此,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目标、内容与对象
1、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数学、爱学数学、学好数学。
2、内容:
(1)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情况调查分析。
(2)学校、社会、家庭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影响分析。(3)小学生年龄阶段,性格差异与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分析。(4)教师素质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分析。
3、对象:四年级学生
三、具体措施:
1、发扬民主 创造氛围
要想让学生“乐学”首先应有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地发扬民主,将自己视着是学生当中的一员,是学生们的朋友。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应引导学生讨论,同时要与学生一起讨论。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放得开,思维充分得到解放。
2、增强学习快乐感,培养直接兴趣。快乐的事,大家都愿去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是这个道理。只有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他才有可能被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1)正确引导。让孩子认识到通过学习可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明白许多自己现在不懂的东西,可以在学习中、探索中发现许多乐趣。
(2)正确评价,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孩子一旦在学习中有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获得一种被人承认、被人接受的感觉。水滴石穿,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同样,鼓励这个助推剂,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对某一问题、某一学科的兴趣也就在这一次次的鼓励中得以形成,得以发展。要全面客观的看待孩子的成长,不把书本知识、考试成绩作为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通过正确合理的评价,帮助孩子摆脱学习上的狭隘性。
(3)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3、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4、善于设疑,激起求知欲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用设置疑问来激发求知欲望,可以吸引学生寻根究底,深入到学科知识的内核中去,从而成为不断催发智能的刺激。经常激疑生趣,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定会与日俱增,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如果学生形成了一个善疑乐思的学习习惯,那就意味着他们获得了一个创造力的潜能。怀疑的头脑、批判的精神,是创造能力的重要源泉。高斯说得好:“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
5、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动、好问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喜欢拆东西,有的孩子愿问为什么,教师和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就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对孩子的提问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如何查询。或者弄明白后再告诉他。教师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6、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
首先作为老师,即要做学生学习上的老师,又要做学生生活中的益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静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多接触好学生,受其影响,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其次,要让家长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最后要让孩子们多看一些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书。
四、研究时间
2016年9月——10月 确立小课题并制定方案 2016年10月——11月 研究阶段 2016年12月——2017年1月 总结阶段
五、预期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原来的不愿学数学变成积极、主动、爱学数学。
由于各种原因, 小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时易产生错误, 可学生都挺聪明的, 但不知为什么, 他们总是把题目做错, 有时我们都会这样感叹:只要学生智力正常, 不怕他们不懂, 就怕他们懂了以后还要出错。它是一个让老师烦恼, 价值困惑, 学生本人懊悔不已的问题。
作为小学生, 他们的知识结构没有形成, 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也不成熟。因此, 在教学中会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和错误。如:知识未完全掌握 (知识点出错) 、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 (读不懂题目、不明白题目的意思) 、学习习惯较差, 很粗心 (抄错数字、题目只看大概、简单的计算错误) 等等。因而, 怎样减少学生作业错误率, 寻找相应的对策, 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
作业错误率就是由于小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 没有按照逻辑思维和规律, 因此出现很多错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小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 背后的原因就显而易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 让他们学会自我反思和改正错误这是根本。
2、孩子改正错误的过程也是探索成功的过程, 培养他们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信数学学习中的错误率会大大降低。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学生会将检查当成一种习惯, 而且非常乐意去做, 作业的正确率也能明显提高。
3、整理研究资料, 分析讨论出低段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错误的应对策略, 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程研究内容
形式要符合实际, 注重实际效率
1. 我们在一年级《数学课堂作业本》做了一系列的抽样调查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 我们设计了如下一张表格, 以便我们及时地对错误现象
进行分析。
错误现象 (举例) 致错原因学生错题所占比例解决方案
2. 对个别学困生进行测试。
在作业中出错比例较高的学困生, 通过对他们的抽样测试, 希望能够找出他们错误频发的原因并加以及时的改正。
3. 问卷调查。
现初步设想了两大问题:一是最后悔的是什么, 当你看到自己作业错误时?二是你平时作业中的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问卷调查, 以希望为我们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 并且能够进一步的分析现象。
五、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采用了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调查法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问卷, 了解其总体现状, 进而分析其因果关系, 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通过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能够更好地做到此份研究报告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通过搜集和分析各种相关的研究报告并从中选取所需信息是最快得到理论支持的方法之一。其次实验室研究法则是根据研究目标而进行实验研究, 并同时展开一些对比的研究。案例研究发是通过对某些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来进行分析。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2.4——2012.7) 在这阶段主要工作:
1、调查研究形成方案, 对进行的课题申报。
2、建立研究制度。
第二阶段: (2012.9——2014.1) 实施阶段
主要工作实施情况如下: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根据研究方案, 启动课题研究。
3、及时收集研究信息, 注意调控, 不断完善实验研究过程。
4、切实上好每一节研究课
5、定期召开研讨会, 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4.2——2014.7)
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
我们召开了课题实验研究和总结会议, 交流想法和经验, 并撰写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2、展示研究成果, 形成经验。
七、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初期阶段研究成果。
1、由于低段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所以造成概念不清而引起的错误,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注对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关键词:激发情感;注重差异;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18-01
字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一部分,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书法教育的必要性与其训练方法枯燥性之间的矛盾,给我们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但是我觉得只要方法得当,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写字是枯燥无味的,相反会觉得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一、激发情感,培养热情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处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模仿欲非常强烈,通过生动的故事可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
1、故事诱导
课堂上一味地书写会使学生感到非常枯燥,如果把一个字变得生动一些,那效果就不一样了。低年级学生对故事中的一些人物总是充满着崇拜,比如“墨池”、“笔冢”,教师可以在课上练字时讲一讲这些故事,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是练字的生动教材。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根据字的各部分编写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特别是一些象形、会意的汉字,比如在“心”字教学时,我们可以说第一点是一个枕头,一个人(卧钩)躺在上面,好心人给它盖上了两条厚厚的被子(两点)。让学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好奇的探究之情。
2、美感熏陶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低年级要求写的汉字大部分都是象形字、会意字,本身就像一幅美丽的画。由于象形字跟图形在形状上相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看图比较从而认识了生字,并且兴趣很高,可趁机启发学生:同学们都喜欢画画,其实写字就跟画画一样,要认真观察字形特点,注意间架结构以及写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才用心地照着“画”好每个字。
3、生活体验
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中,生活中许多东西都是教学素材,我们要灵活地运用生活中的事物,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学笔画“横折”时,我先让学生想象把钢筋转折和竹子折断进行比较,看看哪一个更加有力,从而让他们在书写的时候把“横折”想象成钢筋转折来书写。在教学笔画“横”时,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把“横”比作是跑道,运动员们都是沿着直线在跑,在书写时比比哪个小朋友的路线最好、最直,小朋友们兴趣盎然。所以要让学生不丧失学习兴趣,就要求我们灵活利用生活体验去充分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差异,因材施教
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在《书法教育学》中指出:“书法教育必须尊重每个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并在教学过程中用个别原则来保证这种尊重的存在。” 为避免传统的评价在无形中变为一种甄别过程,那就必须注重孩子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
1、分层作业
首先,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因此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来决定。对于书写水平较低和水平高的学生相比,老师就可以适当对水平较低的学生放低要求。
其次,写字的作业要精心设计,尤其要“少而精”。要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字例;内容必须与课内教学的重点相吻合,因此留作业要有度、力求科学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感到轻松并持续喜欢写字的热情。
2、互帮互助
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机会帮助别人从而让它们更加喜欢写字。比如我们举办“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选拔若干位“小老师”,给他们每人指定一位“小学生”,经常给“小学生”写范字,提意见,找缺点。“结对子”这样的形式使整个班级的写字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三、多元评价,鼓励进取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的日常识字兴趣和习惯,对低年级学生尤其要采用适合儿童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更多地成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评价的主体成多元性。
师生互评使老师和学生都成为了评价的主体。比如在教学“心”字时,教师范写一个,学生来当评委,评价这个字写得怎么样?这过程既让学生学会了掌握书写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于评价老师的字显得十分兴奋,课堂中恰恰可以利用这种兴奋让学生认真写好每个字。
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也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在学生写字时,我要求他们及时自评写字质量,在自己认为写的最棒的字旁边画上一颗五角星,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内心,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2、学习成果展览
课堂上,我们采用板演、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展示学生习作。在作业完成后,请学生上台把自己的作业展示给大家,可以是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字,也可以是学生写得有进步的字,这样能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能保护各自的自尊心,更能增加后进生的自信心。教室中开设专栏,一学期内定时举行班级写字比赛,比赛的优胜者可以在这里亮相,书写认真的、有进步的作业都可以在这里展示,这样的竞赛虽无物质鼓励,但同学们依旧兴致高昂。
研究方案
南昌县莲塘三小李红
一、课题的界定
数学:“数学”本身是一个名词,指一门独立的学科。课题中涉及的数学,指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过程。
阅读:指数学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活动、阅读内容、阅读效果。数学阅读:是人们借着数学的语言了解数学问题和数学史的过程。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数学是一种语言,“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因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L.Bloonfield)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
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之由来。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种有效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能不能“先学”,就要看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否则,“先学”就是“没学”。
然而目前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意识不强;二是小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缺乏;三是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的习惯没有养成;四是学生的阅读方法欠缺,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只求读过,不求甚解;五是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比较薄弱。
三、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阅读的作用,有效地发挥数学阅读的教学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课题研究的另一目的是想通过课题研究,让老师体会到阅读数学课本内容的重要性,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教材;同时,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数学阅读方法研究
①教材中概念、定理、性质、公式的阅读方法研究。
②计算题的阅读方法研究。
③图形题阅读方法的研究。
2、数学阅读技巧的研究
3、小学生阅读形式与途径研究
教师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为基础,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阅读课外数学科普读物、数学学习指导物及以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报刊。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申报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1、购买课题研究相关资料
2、自主学习,参与相关培训,从不同角度了解、分析、熟悉本课题,切实把握其内涵及基本特征。奠定好理论基础。
二、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2年6月)
1、进一步进行学习培训,边研究边学习,强化理论知识,为深入研究打下理念基础。
2、在课题研究期间,积极参与各种课题研究相关的教研活动,参与市级个人课题的相关活动。
3、结合课题研究进行教学实践,积极组织开展“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4、撰写有关的论文、教案、课堂实录等。
三、结题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
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分类,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把经验论文、教案、课例整理成果集。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实施行动研究法,在实施过程中对实施计划将以调整、修改与完善。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学习方法的能力、个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
3.观察法:通过对学生的动态观察,了解课题研究的一些其它情况。
4.文献研究法:查阅、分析、研讨已有的数学阅读教学相关的知识,借鉴语文阅读方面的经验,学习探究性教学理论及课改经验,确立研究目标、任务和研究计划。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课题论文
【小学低段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策略研究课题方案】推荐阅读: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理论假设及其教学策略10-20
小学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11-18
如何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计算能力07-09
小学生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方案12-12
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11-15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12-19
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