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物的心得体会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生物的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学习生物的心得体会 篇1

在听了温榆河双语学校李大双老师的讲座后,我明白了在教学中应该怎样确定教学难点,怎样才能有效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什么办法才能解决难点。

我们都知道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但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我们可以根据以往的学习经历来确定教学难点,也可以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的确定重点、难点,难点都是教材中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这时教师往往花费大力气去讲解,以求让学生完全理解。李大双老师在讲座中所举的“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的例子,让我明白了确定教学难点要以学情而定。同时,也让我懂得了解决教学难点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端正、教学责任心和教学能力强弱以及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功。

学习生物的心得体会 篇2

案例1:在学习“水中生活的动物”时要探究鱼类适合在水中生活的特点,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呢?我从切身体会入手,提问:假如你自己不会游泳而不小心掉到河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纷纷说会使劲挣扎想要透气,还有手脚乱舞不让身体沉下去,等等。然后我提问:潜水员下水时,他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学生回答会带氧气瓶,会穿游泳衣、带探照灯,等等。根据体验回答顺利得出,在水中生活要解决呼吸、运动、平衡等问题。这时我就提出探究的问题:鱼没有氧气瓶,没有穿游泳衣,没有探照灯,它们为什么能适于水中生活?这样一番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的探究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支配下分组制定探究的具体方案,然后兴致勃勃地实施探究。

分析: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人就会产生探究事物的好奇心,也就有了探究的欲望,因此培养和调动兴趣是探究开始的重要前提。生物相对于其它课程而言,更容易使学生感觉新鲜生动,在生物课程中我们应借助开放互助的教学形式,创设灵活多变的情景,来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的深厚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探究兴趣,会产生积极探究的心理,并将对生物的探究心理内化为一种乐趣和一种动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案例2:在“探究蚯蚓的运动”时,要将蚯蚓分别放在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硬纸板上,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理论上蚯蚓应该放在粗硬纸板上爬得更快。但是,在实验中学生却发现蚯蚓在玻璃板上爬得更快些。因此就产生了相反的结论,对此就产生了质疑。在此,我首先肯定了学生勇于质疑的探究精神,然后引导学生从蚯蚓的体表、实验的材料进一步观察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分析,最后得出原因:1.蚯蚓身体上有湿土,蚯蚓在玻璃板上爬行,湿土会沾在玻璃板上,使光滑的玻璃板变得粗糙了。2.由于硬纸板比较干燥,蚯蚓会分泌大量的黏液,蚯蚓就会被硬纸板粘住了,反而不好运动了。这样学生通过探究观察产生质疑,再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既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分析思考、质疑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分析:人们的探究都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是人对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知活动,是学生直接获取探究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要培养学生全面正确地进行观察,要让学生学会既能用眼去看,又能用手去做;既会用脑去想,又会用嘴来说。在观察讨论中要诱发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当有问题出现时,教师不能回避,要引导学生探究原因,寻找问题所在,为下一步探究作基础。

案例3:在学习“激素调节”时,学生对有关人体激素调节异常引起的疾病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就设置了有关这方面的一个调查探究。先用幻灯片展出一组有关糖尿病的统计数据,诱发学生对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发病症状与如何治疗等情况产生了探究的渴望。然后让学生分组,每组小组内协商讨论,制定计划,负责一个专题研究。然后小组由组长安排各组员任务,有的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有的调查村里糖尿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有的到市场调查有关糖尿病治疗的药物。完成调查后,每小组把调查的资料整理,写出汇报。小组成员通过共同努力,很好地完成了调查探究。通过这次调查探究,学生知道了饮食习惯不好、缺乏锻炼等都可能会诱发糖尿病,提高了关爱他人和自我保健的思想意识。

分析:教育起源于生活,很多知识和理论都来自生活,因而教师根据生活体验来创建探究情境,是帮助学生进行探究的有效手段。生物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只要教师善于把适时开发课程资源,生物探究生活化,将课堂还原于生活,就可以使学生乐于参与学习、乐于探究生物学知识。

案例4: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后,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学生因知识的限制,考虑问题不全面,就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有的小组选用了花生作为实验材料,但实际上,花生在这时不容易萌发。我就及时指出,以免因为这个因素影响实验。还有的小组在设计对照时产生了错误,使实验失去了可比性。我就及时明确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探究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必须相同。另外,本探究实验时间较长,需几天时间,还要每天观察并作纪录。我就教育学生一定要耐心观察,仔细纪录种子萌发的情况。记录时不能马虎,要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在观察中,有什么异常实验现象出现,鼓励学生相互讨论,进行分析。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我及时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给以指导,同时激发、鼓励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思维更完善,操作更规范,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分析:探究教学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学生应亲历整个探究过程。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又要注意对学生的探究进行恰如其分的启发。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活动。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指导探究实验,到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要起穿针引线、指导调控的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少走弯路,探究的效率得到提高。

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篇3

【关键词】学习兴趣 激发 学习效果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同时,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越浓厚,其学业成绩一般都会越理想。因此,要想让学生喜欢生物,重视生物,就得先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比较多,尤其是新教材的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灵活而多样,大多内容都以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既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又增加了实用性和趣味性。因此,我觉得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把握开始尤为重要

课堂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基础的阵地,因此,充分利用好第一节的生物课和以后每一节课的开端,对学生积极性的提高非常重要。初一的第一课,我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致同学们”为基础,以小故事的形式为他们展示生物学中最新的发现、最新的进展以及生物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讲的过程中我通常会有所保留,每个故事都以问题结束。例如在讲到他们都很感兴趣的克隆羊时,我就问他们:那么你们知道克隆羊是如何诞生的呢?会不会有克隆人出现呢?如果真有克隆人的话,世界会有什么影响呢?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重视实验的作用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观察和實验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新教材更是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和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和掌握生物学知识,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会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学生们对《观察细胞的结构》这一章都非常感兴趣,印象也最为深刻,因为这一章的内容大多在实验室里完成,还有机会接触到他们未曾使用过的显微镜和其它的实验工具。如果部分的实验需要的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我会组织部分学生先进行预备试验,再让他们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同学作报告的。这样既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又节省了课堂时间,更能让一部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甚至能力一般的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兴趣

现行的教材所配的教学影片相当精彩,如果能充分应用,一方面会比教师口头讲解更为直观,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讲解《小羊多莉的身世》之前让学生看看影片,对学生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时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直观的影片也使学生对整个克隆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如讲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及其原因”时,一组组现实的画面,把各种生物恶劣的生存环境一一展现出来,比课本单调的文字更能增加学生的印象,更容易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

四、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学习、集资料的能力

新的生物科技成果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接收到不少关于生物科技成果的信息,只是他们往往只了解到一些皮毛。去年在讲到“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时,很多学生都对书本提到的病毒能帮助完成转基因过程这一点非常感兴趣,部分学生能讲出一点小知识,但大多数都只停留在对“转基因”这个词的记忆印象上。于是我提议全班同学围绕“转基因技术”或“基因治疗”分组查找资料,下一节课进行小组比赛,看谁找得又多又好。结果,每个小组都能找到一些新奇有趣的资料,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自此,部分学生都开始养成自觉收集资料的习惯。所以当我讲到某些内容需要举例说明时,通常都能有人帮得上忙。如,当我讲到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时,就有的学生举出了一大堆的例子,还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它们的生活方式;在讲动物与仿生时,书本的例子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他们的例子比我准备的还要丰富。 这些新的生物成果,让学生加深了对生物学的了解,培养了兴趣,也提高了能力,一举多得。

五、结合时事,不失时机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有些知识本来比较枯燥,但是如果与某一个新闻故事有关的话,往往会比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这一节课时,一位学生提到了他从网上看到的一则关于两极冰川在不断融化的新闻。很多学生都知道是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全球变暖引起的。我问了一句:如何才能阻止这种不好的事情继续发生呢?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学生们都想了很多的假设。植树造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节约能源等的答案都一一冒出来了。另外,在讲地球为生物的生活提供了基本条件,就可以利用神州六号上太空为例。

六、感情交流,激发兴趣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如果一个人对某个人特别好的话,正常来说,另一个人通常都会投桃报李的。同样的情况也会出现在师生之间。教师对学生好,学生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自然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做到处处关心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轶事;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尤其是在讲七年级下册时,由于都是一些与人体相关的知识,学生的问题特别多,当然也是与学生沟通的最好时机。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让学生感到生物中“有意思”“有故事”“有成功”,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用脑筋,多让学生感受师爱,联系生活,动手操作,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一定会越来越浓,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GreatDidacticofComenius》)(1632)23--25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因.1984.6:79--83

2016xxx学习生物心得体会 篇4

2016xxx学习生物心得体会

生物有机化学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是有机化学与物理科学以及生物科学等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产物。生物有机化学:以现代有机合成、结构分析、物理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药理学为手段,发展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有机小分子并研究其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具有抗癌、抗炎、抗菌以及神经活性的生物碱、环肽、甾体及糖类天然产物进行全合成,结构-活性关系,及其与靶分子的作用机制研究。2)针对在细胞内外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因子如g-蛋白偶联的受体、蛋白激酶以及细胞凋亡过程,发展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小分子调节剂并应用于了解生物大分子功能的研究。3)利用单晶-衍射或nmr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以及活性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和构象,从而探讨活性小分子如药物分子作用的内在机制。4)研究酶,细胞或微生物催化的新反应,酶催化反应的机理,酶的改性等。研究酶或微生物参与的复杂分子的合成机理。我是中药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植物药的开发和利用,但是对化学知识的运用非常多,而自己以前主要掌握的是生物方面的知识,对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教少。但让我庆幸的是一门生物与化学的结合学科——生物有机化学找范文就来开设了。因此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么课。周老师讲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使每个学生都获益匪浅。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主要的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知识方面的,另一个就是对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对我经验性知识的积累。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收获我总结了一下几点:生物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核酸、蛋白质和多糖三大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及其它参与生命过程的有机分子,它们是维持生命机器正常运转的最重要的基础物质。第一章,蛋白质化学,蛋白质是生物体的基本构成组分,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通常是由几十种天然存在的氨基酸通过肽键(酰胺键)按各种特定顺序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具有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第二章,核酸化学,也就是遗传物质核酸,可分为两类,一种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兼有储存和传递信息二种功能的高分子聚合物,另一种是核糖核酸(rna),其作用是把特殊的遗传信息转变成特殊的氨基酸指令系列。dna将生物遗传信息rna,再通过rna合成蛋白质,由蛋白质表现出一定生物性状。第三章,糖类化学,糖类化合物又称碳水化合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是数量巨大的一类化合物。它们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生物体合成其它化合物的基本原料。第四章,酶化学,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主要特征,其分子基础是在生物体内不断地进行着一系列复杂化学变化,它们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它的调节和催化下进行的。总之,关于化学与生物学交叉点的边缘性知识找范文就来有了具体的了解,不论对于做化学还是生物学的课题都有了极大的帮助。周老师毫不保留的把他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我们,在教学上总是一丝不苟,一切为学生着想,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他会一遍又一遍的讲解,大热的天老师从来没迟到过,周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真的让我们每个学生感动,所以我们也都很认真的学习来回报老师,向周老师致敬。在思维和经验方面的收获也有总结了几点:第一,让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化学的方法解决生物的问题或用生物的方法解决化学的问题。扩宽了视野,第二,周老师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了很多实验细节,很多都是自己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尤其是实验室安全和自身安全的问题,比如实验室的很多甲基试剂都有致癌作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第三,通过周老师讲课我了解了我们专业的前景,知道了以后要申报课题项目应该怎么做,那些方向容易做出成绩,那些项目容易发论文。最重要的还知道了怎么样对自己研究的方向进行进一步的深研究和继续研究。和我的专业的结合上的收获:我专业是中药学主要研究涉及到药用植物的药效成分的分析,而这需要系统的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而且如果做大分子药效成分的提取和合成又需要大量的有机化学的知识。而这门课把化学和生物学有机结合了起来,总之,周老师讲课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而且旁征博引,从纯化学到纯生物,甚至物理化学都涉及到了,通过对生物有机化学这么课的学习,我掌握了很多知识,而这一切都是周老师渊博的知识和无私奉献的结果。所以我再次表示对周老师的感谢。

学习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5

转载▼

标签:

杂谈

通过学习新课标,体会到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仍然是:生物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课程三维目标,但做了许多的修改。具体心得总结如下。

1、降低部分具体内容要求:

“科学探究”主题: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将“实施计划”中的“评价证据、数据”改为“尝试评价证据、数据”,适当地降低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出于同样的考虑,将“表达交流”中的“撰写探究报告”改为“写出探究报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原“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的要求提的比较高,这意味着不仅要求学生能“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还要能从光学和成像原理的角度加以说明。修订后改为“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显然比较适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

“生物与环境”主题:原“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的要求提的比较高,改为“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原要求属于理解水平,要求学生能“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而现要求属于了解水平,只要求学生“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现要求明显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生物多样性”主题:原“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的要求提的比较高,改为“认同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这就使原先要求达到“领悟水平”(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的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的高级的情感目标要求,变为“反应水平”(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的中级情感目标要求。

2、增加部分具体内容:

《标准》在“生物多样性”主题中的变化包括具体内容增加了“苔藓植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两栖类”、“爬行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内容比较广泛,学生学习后对地球上的生物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

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课程标准的难度要求,明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目标指向是公民素养而不是专业素养。

3对“前言”的文字作了较多的修改。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认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本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实验稿》在继承我国生物科学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标准》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生物统计学学习心得 篇6

胡文翠 2009343008 济宁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系2009级生物工程3班

摘要:通过这一学期的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一些统计理论知识,还学习了如何设计试验,如何利用百度获取资料。本文主要概括了在生物统计的学习中的收获及一点认识和对课程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

认识

收获

建议

BIOLOGICAL STATISTICAL LEARNING EXPERIENCES

Hu Wencui

2009343008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Jining University biological

engineering 3 class 2009 level

Abstract:Through this semester biometric course of study, I not only learned some statistical theory knowledge, but also learn how to design tests, how to use baidu for material.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s the statistics in biological in the study of harvest and a littl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rse and some advice.Key word:biostatistics cognition experience suggest

生物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通过设计、分析手段,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性语句以表达自己想法的一门学问。学好生物统计对我们以后设计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得出科学而精简的结论有很大帮助。仅仅一个学期的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学会这一逻辑性强,应用性强的课程实在很难,在以后的试验中做到灵活运用更难。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这一学科,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多思考,多实践。生物统计学的认识

经过这一学期的生物统计理论学习,我对这一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

1.1 生物统计的概念

生物统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需要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做科学依据,又需要数理统计知识做分析工具。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整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推断总体特征,然后用生物学的语言加以描述的工具。我们不难看出,生物统计是要我们根据部分所反映出来的性质,推断总体的性质,在推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定的出错概率,我们只是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将这一概率降到最低。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设计试验,获取资料的方法,还提供了整理资料,最后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

1.2 学习生物统计的重要性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统计学被广泛应用,并显得日益重要。生物统计学是生物领域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各种现象中普遍存在着随机现象,大到整个生态系统,小到核苷酸序列,均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随机现象,而生物统计学正是从数量方面揭示大量随机现象中存在的必然规律的学科。因此,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工具学科,它是生物科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生命科学课程学习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收获

在这一学期的生物统计学学习中,按照试验安排,我们先后学习了如何设计试验,对试验数据资料的整理与描述,统计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在学习试验设计环节,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法以应对不同的情况,但在试验设计中我们都遵循重复,随机和局部控制的原则。后面的学习多是教我们对数理公式的应用以解决生物学问题,这一阶段更体现了生物统计学逻辑性强的特点,就像有些同学中途有过缺课,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相当吃力了。

此外,我觉得这短短一个学期的课程还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只是生物学的学习和研究,我都会用统计的思维去处理。建议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主次分明,理论知识与具体事例的结合都做的很好,让我们能掌握重点,知道如何应用生物统计学这一工具。但是,就我而言,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3.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资料整理与分析,统计假设和方差分析时,尽管老师讲的精细,同学听的明白,但是,如果不与实践相结合,即便课上听的很明白,不加以练习,用不几天就要忘了,更不用提以后的应用了。生物统计是我们的专业基础课,开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要教会我们如何利用生物统计学的知识解决以后试验中的问题,只有多练我们才会使用。3.2加强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学习

生物统计学概念多,公式多,统计计算过程繁琐,而在我们的实际应用中也多是利用统计分析软件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理论学习,我们仍不会处理问题,只是懂些理论知识,那我们就失去了开这一课程的意义了。

另外,如果增设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学习课,可能会更加带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得原本乏味的理论学习变得更灵活。

谈谈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7

一、创设生活情境, 引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与生活联系密切。从生物的实际生活的联系入手来创设学习情境, 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 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特异性免疫时”, 让学生说说自己小时候打预防针的经历“打过哪种预防针?是不是打过预防针就永远不会患那种病了, 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呢?”这样在强烈的求知欲支配下, 不知不觉地投入到新学习之中, 引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加强直观教学, 唤起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换的, 在生物学教学中, 有些难理解的知识点, 让学生应用具体, 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 让他们有看一看, 摸一摸、做一做、想一想的机会, 以丰富深化的感知。由于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 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而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例如讲“DNA分子的结构”时, 通过实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学生就能具体地理解DNA分子是有特殊的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三、创设问题情境, 主动提问, 诱发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有提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 激发是求知欲和好奇心。例如, 在上“花的形态”一节时, 我让学生尽量采集多种多样鲜花, 并设置如下问题:人人都爱花的美丽, 但你知道它究竟美在何处吗?所有植物的花都鲜艳好看吗?花除了“外表美”还有“内在美”吗?自然界为什么很少有黑色的花呢?花与枝条有何异同?……很显然, 课堂问题情境的设置, 不但对学生发问是有很好的示范和启发作用, 还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热情, 从而诱发他们主动学习。

四、游戏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知识难度较大, 教师若适当利用游戏实验将学生置于一种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 有助于掌握。例如“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一难点内容, 为了让学生再直观地体会掌握基因的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我利用人类的10对单基因控制的性状:有耳垂和无耳垂;双眼皮和单眼皮;卷舌和不卷舌等;白化病和皮肤正常等进行游戏实验, 在课堂上, 采用不同性状的组合方式, 请具有相应性状的学生站立, 否则坐下, 如有耳垂者站立, 无耳垂者坐下;其中能卷舌者继续站立, 不能卷舌者坐下……依此类推。所有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到整个实验中, 气氛异常热烈。然后, 教师适时地和他们一起计算这10对单基因性状的自由组合方式有多少种?得出210=1024种 (假设不连锁) , 从而认识了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 进一步了解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为知识的灵活应用奠定了基础。

五、培养观察能力, 产生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 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 而观察是学习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 都是通过观察和实践得到的, 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如在讲“蛋白质的脱水缩放反应”时, 我请1位学生代表1个氨基酸, 每个学生的左右手分别代表氨基和酸基, 然后高他们站成一排并将手拉起来 (一排相当于一条肽链) , 两个学生手交接处相当于形成肽键处, 手交接处两个数就是形成肽键的个数, 也就是失去水分子配个数, 再将这10位学生分别排了2排和3排, 按照上面方法数肽键数目和失去水分子的数目, 最后得出结论:肽键数目=失去水分子数目=氨基酸的个数-肽链的条数, 在教学过程中, 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 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既增加了生物学的趣味性, 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六、介绍最新生物学成果, 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篇8

1.高中生物探究式学习的原则

1. 1应提倡多样化的学习

探究式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1. 2应在多样化的内容中开展探究式学习

生物新教材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有大量的、丰富多彩的、类型各异的探究栏目与活动。

1.3探究中要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所以,探究中教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学生的个人知识)。

2.高中生物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2.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首先要精心选好题,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从不同的方面,比如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热点等方面选择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如;探究遗传物质的基础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探究沙尘暴和西部大开发,等等。这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发现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其次是学习过程中要加强直观,创设实验情境。如创设情境:玉米幼苗出土,单侧光会先照到胚芽鞘。这样看来,激素可能会在胚芽鞘产生。那么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向光性与外面的胚芽鞘确实有重要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再请其中一组派代表发言。这种生动直观的学习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2教师要重新扮演教学中的角色

1)教师的作用的变化。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关注者和引导者。作为帮助者,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重视培育每位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2)重视开发课程资源,才能保证新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现有的教学资源己经不局限于教材,教材只是师生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若干资源载体之一。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由于不同教师对教材给定的内容及意义的理解存在差异,从而会形成具有各种风格的课程。3)教师自身的要求。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学习,增大知识的储备,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掌握课堂的调控艺术,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探究式教学对教师和学生均提出新的要求,探究式教学不再是教育专家的专利,教与学的参与者都是研究者,探究式学习是教育学领域的范畴,其内涵必然要与教育价值和实践相联系。

2. 3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探究能力

创造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中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对于这方面,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大胆质疑。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好奇心表现为探究过程中的“好问”。教师应当充分展示出生物问题的提出、讨论和解决的思维过程,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高中学生知道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但他们往往忽略生物体也是由分子构成的,因为学生往往只把分子与非生命物质联系起来。又如,许多学生对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存在错误认识,他们可能把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现的适应性变异理解成一种有目的的生物行为等。

2. 4创新教学方式,提倡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声音、图画、动画及影片等融合,以鲜明的色彩、变换的画面创设逼真、形象的界面,用实验展现一些有趣的生命现象,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授“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时,播放精子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的动画,学生能准确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在何时减半,同源染色體在何时分离,着丝点在何时分裂,形成的精细胞又如何变形成为精子,受精作用中精子如何进入卵细胞,等等。这样利用多媒体讲解既形象又有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效果会很好。

3.结语

学习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9

王福丽 2012、8、21-22日,我有幸参加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在龙口海湾酒店举办的初中生物新课程培训,经过两天的新课程培训及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结合对新课程的重新学习和认真总结,本人感触颇深。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

例如“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通过分组做发豆芽的实验,再分组讲出由学生自己归纳的关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水分、空气、温度。在做发豆芽的实验的同时,请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发的豆子有多少发了芽,又有多少不发芽,同时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通过探究实验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培养了操作技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和新教材强调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分析,把握知识系统内部的关联和转化,促进知识、技能、思维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生物学教学要求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生物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互动起来。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新课标和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的精

神。

3、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主体的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演讲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例如:《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一节进行到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时,一名学生问到:“老师,我认为种子的萌发一定要土壤,因为我见过农民种小麦、玉米、黄豆等种子时,都是把种子埋入土壤里,种子才能萌发出来? ”我认为种子萌发不一定需要土壤,因为我妈妈生黄豆菜时,是把种子捂在被子下的潮湿的脸盆里。“另一名学生紧接着辩解到。需要探究的问题在学生的疑问中产生了。经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解决了有争议的问题。在新课程课堂上象上述这种针锋相对的提问情况经常出现,老师趁机发动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这样开始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激烈的争论分析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求把实验到落到实处

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也是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

5、重视课堂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

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比如:在播种种子之前为什么要浇地、翻地?为什么每个品种都有它固定的播种季节?为什么在小麦的”扬花期"遇到阴雨天会减产?移栽树苗时为什么要多带些土坨?为什么在小麦即将成熟时下一场雨也会造成减产?贮藏粮食时,为什么要晒干?为什么新疆的哈蜜瓜格外香甜等等问题,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争论、在老师帮助解决了,学生的那种成就感溢于言表。

学习生物的心得体会 篇10

高一生物组:刘丽平

2014年10月17日

“好老师标准”学习心得

高一生物组: 刘丽平

2014年9月25日,年级组向我们传达了习总书记教师节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话,此后我又重新研读了讲话内容,颇有感触,受益匪浅。

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了。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作为教师,我们应有自己崇高的信念,本着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理想信念,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平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老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注重自身的修养。在为人处世方面以身作则,起好模范作用;处处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文明得体高雅,起到典范作用;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有忠诚负责的态度,不仅仅将其看作是养家糊口的一个渠道,而应有着崇高的职业理想,有着深层次的职业热忱,决心干出一番事业,决心在教育行业干出漂亮的业绩。

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的学识。

常言道:“要给予学生一瓶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近年来又有了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一库水”,而是要有“一泉水”,教师的知识要随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这要求教师首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学生最不能原谅的是老师学识浅薄,这样的老师在学生中间永远不会有地位,学生也不会喜欢她。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作为新教师的我们,这是我们近几年来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认认真真备好每一堂课,多听课,多对比,多反思,寻找不足,努力改进,争取三年达标,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青年教师。

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总结好老师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这体现了做好老师,首先我们必须要有爱心,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点点滴滴,不光是学习,要像妈妈一样体贴关心学生,随时发现他们情绪、心理、生活上的变化,然后给予细心的引导与关爱,将自己的温暖与激情倾注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帮助他们茁壮成长。此外,我们我们要有真心,真诚对待孩子,信任学生,欣赏学生,用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有爱才有责任,我们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本着“一个都不放弃”的决心,对待学习不好的学生,多发现其优点,多点鼓励,多点帮助,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他应有的发展,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邹秋玉老师的一句话很有道理,“给予就会被给,爱就会被爱”我们给予学生的同时,学生也会给予我们很多,教师节真诚的手工礼物,街上一句热心的问候,他们的点滴成长,这都是足以让你感动的。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 篇11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习能力;培养

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它涉及教育观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总之,要创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真正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于思想,只有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努力做到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相辅相成。讲生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时,举例说明要改变我们农村落后的面貌,关键靠科学技术,而掌握科学技术就包括从现在做起,学好生物知识。

二、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农村教育特点,搞好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情高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学生的思维就像在一片开放的大地上奔驰。要达到这种境界,我有几点做法:

①、积极创设情境,让枯燥的文字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很多教师都会抱怨,这个班的学生真差,怎么讲都不听,怎么说都不学……关于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但我同时也发现,每次讲到书本以外知识的时候,同学们都全神贯注,惟恐没听到或是没听清,我也顿时茅塞顿开:是兴趣和好奇心以及求知的欲望在作怪!于是,我就把课本中死的知识变成活的动物、植物或人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如,我们在学习地面上的植物的时候,我就说这节课带领同学们到植物园里去认识一些常见的植物;在学到地面上的动物的时候,我就说带同学们到动物园里去逛一逛,如此一来,同学们的注意力就非常集中,课堂教学气氛也就非常活跃,特别是讲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时,同学们仿佛一个个都变成了小老师,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就这样,课堂教学巧妙地和生活联系起来,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理想。

②、把复习提问变成智力抢答,给厌学者以自信心,给好学者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几乎每一次上课都要提问学生,但很多时候都静得如一潭死水,这时候,大多数都是老师在卖力地进行引导,而收效依然甚微。于是,我就把原本一问一答的机械提问方式变成人人参与的智力抢答题。如将上节课的知识进行整理后,变成一个个小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而且教学时尽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做到深入浅出,学以致用,使学生感觉到生物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当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答案,此时,我就要求学生举手说,并根据题目的难易,选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给厌学者一个自信心,给好学者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正当同学们意犹未尽的时候话题一转,引入本节课新课的教学。特别是适当地增加一些“处罚”学生的机会,即先声明凡是指派问题答错的同学先不可以坐下,告诉他们“解救”的办法是:向同桌求援,并且在回答下一个问题的时候,站着的同学有优先发言权,根据具体情况,有时故意把刚才做过的题目再让站着的同学说出答案,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总之,严和松的结合教师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③根据教学需要,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调查和实践,肯定学生的成就,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学习“种子的结构”一节,我让学生亲自观察并动手进行实物实验。我课前泡好菜豆和玉米的种子,课堂上给每个学生发一粒菜豆和玉米种子,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本的插图进行观察。有了实物,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特别是在验证玉米种子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实验中,学生除了将玉米种子剖面滴上碘液外,将菜豆种子上也滴上了碘液,并提出了很多问题。再如,“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在课堂上分组,让学生讨论和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并进行交流,评价优点和考虑不周到的地方。学生讨论的热情和讨论的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对于实验方法的设计,超出了我在课前备课的范围。学生在探究中既得出了结论,又培养了科学探究的素质,学会了合作,增强了交流能力。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我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学手段多样,在实验、探究、和各种调查活动中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欲,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克服了消极的学习情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

三、善待学生的异想天开

上一篇:外院专家会诊邀请函下一篇:三爱主题讲座讲话稿